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散文诗精选范文

散文诗精选精选(九篇)

散文诗精选

第1篇:散文诗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了五个系列,分别是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在“诗歌与散文”这一系列中,有五项具体的课程目标。下面笔者就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进行比较分析。

一、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这一目标提出了诗歌与散文阅读鉴赏的总体要求。从中可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被放在目标核心的位置。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它肩负着“德育”“美育”的目标,而对审美能力的锻炼和审美水平的提高都需要长时间的引导与熏陶。审美情趣是个体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偏爱。高中时期,正是学生走出少年、走向成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审美情趣也从儿童趣味向成人趣味发展,因此,此时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平时接触到的资源如偶像剧、网络小说、娱乐节目往往带有通俗、浅薄、娱乐性的特征。因此,通过对选修课本中优秀诗歌与散文的阅读和学习,学生可以在比较中自觉选择更有营养和美感的资源,在阅读中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的教学建议。这项建议将“诵读”作为核心概念,通过诵读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之美,体味蕴含在诗文中的深刻意蕴。

二、开阔阅读视野,理解作品内涵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这一目标表明“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程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量,重点体会诗歌和散文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在必修课本中,由于课时的要求,收录的课文是很有限的,学生的阅读范围较小;而选修课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选取古今中外大量名家名篇,学生通过阅读可以领略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学特色。在这一小段话中,两次提到了“思想”。可见,课标对理解诗文的思想还是有很高要求的。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散文较小说、戏剧更为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而它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也具有教化的功能。因此,重视对诗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就是对学生的道德陶冶与教化。

在教学建议中这样写道:“应在一定的阅读量的基础上,精选重点,鉴赏研读”。这一建议突出了“点面结合”的策略。“一定的阅读量”对应了该课程目标的“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就是要有广阔的阅读视野,丰富的阅读内容。

三、精选重点诗文,研习传统文化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这一目标提出了对古诗文阅读的相关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它对古诗文阅读有两个层级的要求,一是读懂,二是背诵。要“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课标将古代诗文单独提出来阐述,体现出课标对古代诗文学习的重视。“读懂”就是要在翻译时做到“文从字顺”;而“背诵”则是倡导“熟读成诵”。古代诗文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感性的阅读理解其中的精髓,在西方文化符号泛滥的今天,保持一份精神的独立和身份的认同。

教学建议中的“精选重点,鉴赏研读”主要对应了该课程目标中的“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就是指对于不同难易程度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在阅读上要有一定的区分,挑选出一部分富有价值、难度适中的作品进行重点学习,精读细读,而对其他作品可以进行泛读。

四、学习鉴赏方法,发现多维意蕴

“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这一目标主要从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出发,要求学生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学习诗歌与散文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感性认识上,还需要借助理论和方法对诗歌散文进行理性的认识。由于诗歌和散文属于两种不同的文体,因此,鉴赏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诗歌来说,可从格律和意境两方面赏析,而散文则可从语言、意境、艺术构思、表现技巧等方面赏析。

本课程目标给出的教学建议是:“应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这一教学建议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作品的多维阐释。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侧重于鉴赏实践,边阅读边鉴赏,而不是一味讲授理论知识。

五、尝试诗文创作,鼓励学生实践

“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这一目标是对创作实践活动的指导,是对诗歌、散文学习的一个更高的要求,即将所学的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运用到实践中去。值得注意的是课标要求的只是“尝试”,因此,更强调的是学写诗歌、散文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对有兴趣尝试诗歌散文创作的学生应给予鼓励。”“提倡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外报刊投稿。”这两项建议主要对应上述课程目标,表明了教师应有的态度——鼓励与提倡。刚开始创作的学生,文笔难免会生涩稚嫩,要多鼓励多支持,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激发学生不断创作的动力。举办诗歌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校园里形成热爱文学的良好氛围,教师应大力提倡。

六、利用媒体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的时代,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这项建议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应通过ppt展示、朗诵视频播放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这项建议要求教师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而资料的搜集也需要教师学会利用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体现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利用媒体资源,提高自学能力。

七、小结

第2篇:散文诗精选范文

一、完成的工作和主要做法

(一)、积极开展文学活动

2、2012年3月3日晚举办庆“三、八”女作家联欢会

3、2012年4月9日晚上举行一次读书会

4、3月28日定海作家群组织寺岭古驿道踏青活动

6、2012年5月14日举办“红五月诗会”朗诵会

7、9月20日区作协会员参加走进定海公安“印象警营”采风活动

8、9月24日,作协散文组、小说组织摘箬山采风

(二)、完成多项大型文艺活动创作任务

白马为定海区教育系统书香活动大型经典吟诵会撰写诗歌主持词。白马、储慧、应红枫、缪佳祎为“潮起东海看定海”定海区纪念舟山解放60周年大型晚会撰写主持词及有关创作。白马、缪佳祎、储慧为“定海港湾秀音乐烟花晚会”撰写主持词、解说词。白马、李华为定海区机关工委撰写“红色礼赞”文艺晚会撰写主持词、串台词。八月以来,定海区举办“唱响定海——家家通杯魅力网格才艺PK大赛,我会白马、应红枫、赵翔、胡翠君、李华、王冰沁等深入解放、昌国、城东、环南街道及岑港、册子、白泉等赛区活动现场,采写花絮、得到上级好评。白马为总决赛撰写解说词。采写、编辑《千年马岙》一书。

(三)、注重文学培训与研讨

1、举办文学讲座

2012年1月10日,定海作家协会举办一次文学讲座,请舟山作家、原《青年文学》编辑陈锟老师讲课。陈锟老师以文学是什么?我们与文学的距离,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中国小小说与舟山小小说现状分析等话题展开;为大家讲了一堂生动的文学课。下半场进行了提问互动,大家反响较好。

2、举办吴妙琴《班主任日记》研讨会

2012年6月19日上午定海作家协会举办吴妙琴《班主任日记》研讨会。研讨会上庄世维石林、储慧、顾丽敏、余文茱、芭蕉、方交良、李华、张学群、姚琦峰、胡翠君等作了发言,对吴妙琴的《班主任日记》进行了多方位的研讨。

3、与区文联联合举行白马诗集《爱的光芒》首发式暨研讨会

2012年7月1日晚上,区文联、区作家协会联合举行白马诗集《爱的光芒》首发式暨研讨会。定海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区文联主席张交和向舟山市图书馆赠书,区文联副主席乐玲娜向金颐书苑赠书。作者白马向到会领导、嘉宾、作协会员赠书。研讨会上,白马谈了创作感言。王冰、俞跃辉、侯宏琦、储慧、周晓红、缪佳祎、何伊娜、颜珊珍、顾丽敏、叶琛等作了研讨发言。大家对于爱情诗如何创作进行了多方位探讨。最后,到会领导汤赛虹副局长、乐玲娜副主席、张交和局长作了讲话。

4、举行蒋杰叶琛诗集《南北风》研讨会

(四)、开展交流活动

与外地交流:3月17-18日,协会诗创委与《黄河诗报》主编王竞成进行了诗歌交流。11月8---9日,梁晓明等作家、诗人来定海采风交流。

开展对外交流:3月24日—25日,我会二名会员应邀到三门参加省作协诗创委、台州市作协诗创委主办的“相约春天,桃花诗会”活动。活动期间与省内诗人进行了多次交流。

10月16日白马、储慧等到杭州参加国际诗歌朗诵会,并分别上台朗诵了各自的诗作。有美国、英国等10多个国家的诗人参与了此次朗诵会。

(五)、抓好队伍建设

1、召开二届八次理事会

2、召开创委会会议

2012年4月9日,定海作家协会召开创委会会议,各创委会主任、分管活动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出席会议。会议对各创委会开展活动、指导会员创作做了工作安排。希望各创委会多组织活动,以活动促进创作,始终抓住创作作品多出成果这个中心。

3、做好发展新会员、推荐会员加入市、省级协会工作

发展3名新会员:梅露、吴妙琴、练碧辉。

我会何伊娜、芭蕉、菁艺批准加入市作协。

我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储慧加入浙江省作协,至目前,我会有2名省作协会员。

做好佳依等3名会员加入省作协的推荐上报工作。

(六)、作品集体亮相

《绍兴诗刊》2012年第1期推出“舟山诗群”,发表我会白马、俞跃辉、储慧、佳依、伊娜、蒋杰、叶琛、梅露、芭蕉、宏琦等诗作。

《黄河诗报》2012年第3期,推出“定海诗人”小辑,发表我会宏琦、跃辉、储慧、佳依、红年、伊娜、蒋杰、叶琛、冯飞雅、白马的诗。

(七)、编印《定海作家简报》10期。

二:主要收获与创作成果 (一):主要创作收获

1、长篇小说《金塘儿女》出版。定海区金塘镇业余作者俞友芳历时4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金塘儿女》3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金塘儿女》的编辑出版,是协会上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由白马、庄世维担任修改、校对任务。

2、白马诗集《爱的光芒》出版。白马爱情诗集《爱的光芒》于2012年6月出版。

3、蒋杰、叶琛诗集《南北风》出版。蒋杰、叶琛诗集《南北风》2012年11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这是定海作协第一本合出的诗集。

3、王冰(潘瀚涛)担任总纂的《昌国遗风——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共六册十五卷,180万字)。

4、与新视野文化公司联合策划编印《诗咏舟山》摄影争配诗台历。

5、特别会员创作成绩突出。杨怡芬、远山、孙和军等创作成绩突出。

6、白马完成专题诗集〈诗咏定海〉的创作。

7、庄世维完成〈定海特产〉一书写作。

(二)、主要获奖情况:

白马的诗《定海组诗》获2008—2009定海海洋文艺精品名品奖银奖。

吴顺珠《定海•普陀山》获2008—2009定海海洋文艺精品名品奖铜奖。

苗忠表的散文《初恋的地方》获“榕树下”文学网“我愿意”征文一等奖。

何伊娜《水样精神,海样情怀》3月获浙江省电力系统女职工论坛金奖。

苗红年诗歌《空中的云朵》获诗界论坛2012年第一届诗歌比赛银奖,诗歌获《星星》诗刊主办的“嘉阳杯”全国诗歌大赛优胜奖

由市委宣传部举办的舟山解放60周年征文比赛揭晓,白马的《大桥礼赞》获二等奖,苗忠表《将青春塑成一座纪念碑》获二等奖,应红枫《放歌岙山岛》获三等奖。

由定海区委宣传部举办的庆祝舟山解放60周年征文比赛,白马获一等奖,储慧获二等奖,应红枫、庄世维获三等奖。

苗忠表散文《普陀山读海》获第六届“普陀山杯”全国文学征文三等奖,散文《妈妈,妈妈》获中国节日祝福网2012年母亲节征文特等奖。

王冰获浙江省“民间手工艺—虎头鞋”设计创意邀请赛个人优秀组织奖。

白马的《舟山跨海大桥》组诗获新国风2010诗歌创作金奖。

8月,储慧的《品读人生》、缪佳依的《让我们都期待一个好结果》获全市宣传系统读书心得征文优秀奖。

赵翔的《好儿媳黄传秀》获“王龙杯”中国孝德新故事征文三等奖。

储慧散文《走过东沙古镇》并荣获中国当代散文奖。小说《虎子的爱情》荣获《小说选刊》,首届全国小说征文二等奖。

何伊娜《一生读你》获普陀区读书征文比赛一等奖。

冯飞雅《福鼎纪行》获全国散文年会二等奖。《用雪莲般的姿态拥抱幸福》在全国百名作家看白茶征文中获二等奖。

(三)、主要入选作品

苗忠表小小说《心中的远方》入选《2009年中国小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储慧散文《走过东沙古镇》入汇由新浪网、《散文选刊》等评选的“2009年中国散文排行榜。”《诗20首》入选21世纪今选文丛第二楫《当代10名诗人今选》。

赵翔相声《九字迷》入选《2009年全国相声作品大奖赛获奖作品选》(中国文联出版社)。

叶琛的小诗《回望》入选《中国微型诗300首》(湖南人民出版社)。

苗红年《祖国和我》入选《中国阳光》(由《北京文学》月刊社策划,同心出版社出版)。《致父母》《海边》入选《诗样年华》。

芭蕉散文《不愿隐没前世今生的恋情》入汇由新浪网、《散文选刊》等评选的“2009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相忘书——浙江省文学内刊优秀作品选》一书,近日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我会白马的《灯塔组诗》、储慧的《诗五首》、何伊娜的诗《向阳花厅》、周晓红的散文《走马微州》入选该书。

储慧创作情况及散文作品《茶人谷》分别入编《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储慧二书。

何伊娜报告文学《海天佛国护灯人》入选大型报告文学集《浙电人奋力前行的足迹》。

何伊娜长篇组诗《向阳花开》发表于《七弦琴》。

2012年《中华散文精粹》入选储慧、何伊娜、白马作品。

(四)、主要发表情况

庄世维《舟山人婚俗礼仪面面观》在舟山日报“人文”版全版推出。

蒋杰的诗《古野岙》(四首)发《文学港》2010/一。

王冰、周晓红的随笔发《舟山日报》3月3日副刊。赵翔《收藏的故事》,胡翠君、邵友娣、吴妙琴在《舟山日报》发表作品。

姚琦峰《清明古道行》二篇发《舟山日报》4月13日旅游版。姚琦峰多篇散文发《舟山日报》。

《海中洲》发小红、姚琦峰、叶琛、何伊娜等多名会员作品。

《绍兴诗刊》2012年第1期推出“舟山诗群”,发表我会白马、俞跃辉、储慧、佳依、伊娜、蒋杰、叶琛、梅露、芭蕉、宏琦等诗作。

《黄河诗报》2012年第3期,推出“定海诗人”小辑,发表我会宏琦、跃辉、储慧、佳依、红年、伊娜、蒋杰、叶琛、冯飞雅、白马的诗。

苗忠表小小说《过江龙》发《短篇小说》2012年第4期。

《今日定海》发庄世维、储慧、陈瑶、云青青、应红枫等多篇作品。

王冰《民间自主:传统节庆活动的传承之路》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3辑,《桃花会:传承在舟山海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刊《文化月刊》2012年第七期

缪佳依《我的忧伤在门外》发《散文诗》2010/10。

何伊娜《水榭亭台吟清秋》发《东海岸》第一期。《真心感悟真情写作真性表达》发《东海岸》第四期。《向阳花开》入选部级刊物《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情诗》诗刊发侯宏琦、储慧、芭蕉作品。

红枫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作品60多篇。

三:存在不足

1:许多会员投物局限在本地,向全国刊物投稿少。

2、各门类载体创作发展不平衡,小说、戏曲、小品创作仍是弱项。

3、各创委会开展活动不多。

四:2011年协会工作计划

一、协会工作

1.召开一次会员座谈会。

2.召开2—3次理事会,重要事情及时召开常务理事会。

3.做好发展新会员工作。

4.做好协会日常工作和组织联络工作。

5.推荐本会会员加入市作协等。

6.向市内外报刊推荐本会会员优秀作品。鼓励会员积极向市内外、省内外投稿,努力做到出作品、出人才、出成果。

7.推荐会员优秀作品参加区、市评奖。

8.十二月,收集汇总会员一年来作品发表获奖入选情况,搞好年度工作总结。

9.编印《定海作家》简报,及时反映协会动态、会员创作情况。

二、培训、研讨

2、推荐、组织会员参加各种文学培训。

4、举办作品研讨会。

三.文学活动

1.进行一次对外交流活动。

2.进行2-----3次文学沙龙活动。

四.做好《望潮》组稿、编辑工作

1.鼓励会员创作优秀作品,积极为《望潮》供稿。

2.积极配合文联做好《望潮》的组稿、编辑、校对等工作。

第3篇:散文诗精选范文

早在上世纪的1992年,他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在你的风景里》出版后,我曾在《文艺报》撰文有过评论:“剑冰向我们展开了散文诗的一片新的风景线,人生、时代、生活在他的作品中,并非如何灿烂辉煌,或作猎奇地炫示。诗人以其慧眼,以诗人的敏感,触手所及之处,随手拈来一块块平常‘卵石’,经其智性光辉的烛照,诗化手法的点染,便成为一章章精巧灵动的散文诗篇。其出色之处,首先在于他善于炼意,以诗人的敏感发现‘诗因’,经其智性之熔铸,形成坚实、精炼、深刻和新鲜的理性内核,由于抓得准、思想密集度高,肯于舍弃枝叶,便成就了集子中那些玲珑剔透的短章。”我将这段“旧话”一字不改地抄录在这里,用以介绍他的新作,似乎依然适宜。若有不足,可从下面结合一些作品的言说中得到补充。

剑冰不赞成“惟抒情”,或以单一的抒情性来界定散文诗,尤其反对矫情和题材的狭窄上的固化,这一点和我的见解一致。他也不主张以篇幅长短、字数多少界定散文诗,这当然也是对的,集子里的《三星堆》、《水墨周庄》等,虽然较长,却都是很漂亮的散文诗,而非散文。以诗性之有无为主要标准来区分散文和散文诗,或是最主要的尺度吧,当然还有其他,限得过死不好,完全没有界限也不行,这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所以提及,一是觉得他集子里如上述两题的成功似可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二是剑冰散文诗最精彩、最出色、最拿手的,我以为还是那些高度提炼的精短篇章。

譬如《敲门吧》,本来是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小事”,他却十分自然地提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赋予了多重的人生启迪。难能的是毫无概念化的诗歌气味,而是诗情洋溢的形象化生动活泼的语言警句:“所有的门都在向你开着,/只要你舍得勇气去敲。”这写得何其通俗,却又何其深奥!

再譬如《美丽》,这是被人们用烂了的一个词语,本相抽象,他却掇拾了许多形象的片段,将她写得有声有色。“美丽点亮了目光”,这只能是散文诗的语言。我以为,他既不是诗的,也不是散文的,而恰恰是典型的散文诗语言。为什么?不必解释,只可以意会,真正懂得散文诗文体与语言特色的人是会同意的。这样的语言充满在他的一些佳作中,比如这一章中的:“一定有一种歌声,象腾格尔或才旦卓玛,隐约在正面之中”,“一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爱情的种子,悄悄地伴随着微风”等等。

《远方的那夜》更属精炼之最。不过是中秋夜怀人幽思的瞬间捕捉,深沉的心理活动完全从宁静的夜色中折射出来,使一个人们常能触及的抒情谣曲,独具异彩,不落俗套。其空间感的辽阔,艺术张力的间距,和高度简洁的语言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说出的越少,表达得越多,留给读者以想象去补充的余地便越大。这一短章几乎每字每句都颇堪玩味。

“那枚中秋”的“枚”字,用得新颖别致,一下提升到仿佛专供欣赏玩味的艺术境界,而不是生活中一个普通的节日了。不写月光,却写:“水样的夜,没有波纹”,更加冷隽而宁静地抓住了月色的精灵。“忆念的鳞片”将抽象的“思”具象化了,“掠过”使之轻盈如画,有了动感,而“如烟斜柳”更是深得汉语神韵的妙笔。烟与柳都是纤细而飘忽的,复又“斜”似往事之影,人之影,抑或忆念者的眼神呢?因是“柳”,遂有“拂扫着远方的眼睛”这一想象的延伸。“柳”本是“伤别”的意象,在这里,更是一语多义,将平常的思恋写得有声有色。然后笔锋一转,轻轻一跃,归结到“在我的夜空,十五是月蚀”这个月“蚀”的意象,堪称一绝,是什么“蚀”了这一枚中秋圆月呢?是远地相思,思而难见,无限惆怅,尽在其中了。

集子里像这样特别精美的短章还有许多,如《河之语》、《回望电梯》、《秋之恋》、《德天瀑布》、《读晨》、《龙门石窟》等等,难以一一抄笔了。但我还想提一下《无言的雪》,写雪的篇目有好几章,都写得很好,我尤其欣赏这一章,她充满了剑冰散文诗中灵动机智的思路和语言,读起来感到特别舒坦。既有心灵沟通的那种会意的愉悦,又有一种得来仿佛全不费功夫的诗美享受。譬如:

“站在雪中,用心与这雪的世界对话,所有的表达都是冷然的。”

这已经是很精微的表达,笔锋一转,又写出更耐人寻味的一句:“火热在冷然之后醒来”。这正是剑冰式的机智,冷然与深刻冷隽与深刻的代表,也体现了散文诗特有的跳跃式流动的妙处。

写山水风光,所谓“旅游诗”之类人们常见,剑冰的集子里也有,但不同于某些人那种近似导游说明的劣质品,他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发现,不是名胜古迹赋予诗以光辉,而是诗赋予这些名胜古迹以光辉。譬如《凤凰古城》、《水墨周庄》、《三星堆》、《胡杨》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譬如《胡杨》,他赋予了这种树以一种性格,一种品质,一种不死的英雄的魂魄、气度与胆略,却又完全不是抽象概念的,而是掷地有声的诗性光辉。这是一只伸在沙尘中让人“惊恐万状”的“手”,这个惊恐万状是创造性的语言,将原属“贬义”的词性,散发出光芒万丈的雄伟高度。为这一形象作了突出补充的,是它“注定成为荒凉的一部分”,“让荒凉有了立体感”的这一创造性的阐述,胡杨成为荒凉的一个诗意的化身:“就象鹰之于蓝天,鲸之于海洋,只有大漠才能配胡杨”,真是达到了淋漓尽致的诗美高度。

《水墨周庄》和《三星堆》都比较长,难以展开来介绍了,我想说的是,她们与散文的质的区别值得认真分析和体味。虽长,却不是散文的铺叙方式,而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章引,切割性地组合,实际上已近于组诗式的结构。其中有些段落独立出来,也是很好的散文诗,譬如《三星堆》的六、九两节,特别是“六”,即“有一池荷花款款而开”那一节,完全可以作为一章优美的散文诗短章而存在。

更重要的恐是语言。散文诗语言的诗性美与音乐节奏感是重要特色,必须坚持。在剑冰的这两个“长篇”中,语言都很出色。如:

“水贯穿了整个周庄”;

“水使一个普通的庄子变得神采飞扬”;

“高速公路将这块古老划出了一道伤痕”;

“那些小路是时间的化石”;

“有鸟在原上飞起,叫不出名字的鸟,起起落落,一些鸟曾在钢的铸件上栖落过,享受过一个王国的仰拜”。

第4篇:散文诗精选范文

你好!

关于读书这个问题,不仅令文科生困惑,也让理科生头疼。

对于高中生现实的学习生活而言,确实没有大块的时间读书,尤其是理科生,面对数理化生的题海更无法静心于阅读这种难见成效的事情上。为了不浪费生命,我的个人建议是阅读前就一定要挑选,要有所准备。至于挑选什么,我的建议是按自己喜欢的类型去读。

一、深读中外文学名著。大部分名著的体裁都是小说、传记。小说反映广阔的生活图景,描绘细腻的心灵世界。个人认为托尔斯泰和卢梭的作品很接近中国文化的审美情趣,读起来不吃力。80年代“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朴实、厚重,可以启迪人生。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凌力的《少年天子》、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等。传记记载人物经历,文学性较强,具有艺术感染力。司马迁的《史记》提出了做人的标准和人生的价值取向等原则,让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则追求真善美的崇高意义,让人告别平庸。

二、熟读诗歌,鉴赏散文。熟读《唐诗三百首》《宋词一百首》这样的选本,对个人修养的提升将有非常大的帮助;而教材必修读本和选修课本中的诗歌,最好也能背诵下来,它们不仅能增加自己的古诗文积累,更为日常生活带来情趣。

这其中,阅读优质的散文尤为重要。我建议大家最好能静心阅读一本具有理性色彩的散文,也就是学者散文、文化散文。推荐给你们的作品有:张中行的随笔《负暄琐话》《流年碎影》,以“诗”与“史”的笔法,传达出一种闲散而又温暖的情趣;王小波的随笔《我的精神家园》,坚持理性,思路独特,文风活泼生动;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等,扎实凝重有深度,“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这些散文可以激发人的才思,启迪人的智慧,重塑人的精神。

《少年文艺》《散文》《读者》《故事会》《萌芽》《青年文摘》这些杂志中的选文清新、朴实,有生活味,大多是记叙抒情的散文和哲理小品。不妨订阅一本,闲暇时翻翻,利用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学过的鉴赏知识,大胆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

三、适当读读童话、寓言。这些作品其实也很有思想性。一位同学曾这样总结自己的读书过程:“童话更贴近人的本性,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原始的情感被渐渐抹杀,人变得太现实了,心中应该有一点幻想的空间,有一片净土。”对于自己写作而言,童话寓言的体裁较好把握,也容易表达自己的思想。

四、有选择地阅读畅销书。青春文学类、魔幻悬疑类的畅销书文笔时尚、故事性强,我却不建议大家多读。如果仅作消遣可以偶尔翻翻,但在阅读时间不多的情况下,把精力耗费在这些书上是没有意义的。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只有经典才是真正有益的。向大师学习,做大师的学生,才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文学欣赏水准和写作水平。

当然,我们也可以按照喜欢的作家类读,如果喜欢这个作家,就一定去深读他的文章。比如鲁迅,他的散文、杂文、小说都是出类拔萃的,表达出他对国家历史民族和人民深切的爱,后人也只能望其项背。

读书有精读、略读之分。在这里我套用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的一段话送给你:“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这样的杰作可以当作你一生的精神支柱,尤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坎坷时,可以用这部作品来支持你,战胜脆弱,战胜苦难。阅读过程中一定要找到这样一部作品,它符合你的个性,能成为你的信仰,会使你的生命变得充实有意义。这样的杰作需要精读,要让它熔铸在你的血液里,不管是小说、传记,还是散文、诗歌。

第5篇:散文诗精选范文

一、选修课并没有尊重学生选课的权利

以前没有上过选修课,很多学生以为上选修课会像大学里一样,自由选课,实行“走班制”,觉得“好玩”。事实上,开的选修课都是教师规定好的,学生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选修课的初衷是“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但学生连选择的权力和机会都没有,“个性的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自欺欺人。学生觉得新课改就是口号,改来改去,换汤不换药。尽管如此,学生对选修课本还是有所期待的。刚发下《外国小说欣赏》一书后,学生急切地阅读起来,而我上第一课《桥边的老人》时,就发现学生情绪不高。有的学生说:“这些文章哪里像小说啊?一点都不好看。”因为有了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经验,有的学生说:“老师,分析几个月的小说也太夸张了吧?”学生是敏感的,学生的感受又何尝不是老师的担心呢?

二、对选修课的定位不妥当

湖北省2009年才正式进入新课改,2010年始设选修课,而考试大纲要到2011年下半年才出炉,所以湖北2012年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谁也说不清楚。有的老师认为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补充资料,上多上少无所谓;有的老师把选修课跟必修课同等对待,每篇文章都认真讲解。但课时安排是有限的,就算征用自习课,也只能点到为止,越是想面面俱到,越是一面都不精。而老师的授课态度和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老师蜻蜓点水,学生就泛泛而读;老师深耕细作,学生就紧赶慢赶。前者使得一本书上完了,学生对课文基本没印象;后者使得要想在规定的时间上完课都很困难,更谈不上让学生消化吸收。考起试来,两种学习模式下的学生考试成绩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学生的学习热情直线下降。

三、课堂教学自身的难题

对农村中学来讲,选修课就像烫手的山芋,不开是不可能的,要开,也确实困难重重。教学资源紧缺,腾不出足够的教室,网络设施不齐备,也没有足够的师资来开设所有的选修课程。而且每个老师都要上学校确定的所有的选修课,这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有的老师对古典诗词颇有研究,教起《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就很顺手,可是他不喜欢现当代诗歌,教读《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时候就感觉很吃力。当然针对这个问题,老师们课前“恶补”一下也不是解决不了的,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历史“肿瘤”真不是一时半会能割除的。课时一紧张,课堂教学中,必然是教师嘴忙,学生手忙,当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各科都在赶进度,挤时间,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要想学生课外研习语文教材,无异于天方夜谭。记得李阳先生来我校宣传“疯狂英语”的时候,跟学生讲:“整块的时间留给数理化,睡前饭后零星的时问就留给英语吧!”对此,学生奉若宝典。甚至有学生认为语文课就是休息课,是否认真听讲对考试成绩没什么影响。

虽然困难重重,但既然选择了课改,便只能风雨兼程。况且很多精彩的范例告诉我们只要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的课堂模式,课改一定能卓有成效。比如山东杜郎口中学就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曾被划入撤并行列,但就是这样一所学校,依靠其扎根课堂教学实践创造的一整套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几年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一跃而成为茌平县初中教育的“东方明珠”。虽然杜郎口中学的成功不可复制,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中获取一些有益的经验。针对高中语文选修课,通过学习、思考、探讨,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参考意见:

一、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确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吃透新课标的精神,教师要真正走进选修教材,对选修课要有深入的认识与理解。选修课教材相比其他教材,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涉及面广,内容新颖,知识系统,研究深入,知识面广,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新课程突显了语文的基础性、应用性和选择性,关注人的自身发展,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例如,在《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大多数文章没感觉,因为学生对文中所写的生活比较陌生,对西方的一些思想观念不了解。所以笔者执教时,以话题为切入点,先研习各单元话题,为学生指明阅读研究本单元小说的重点和方法,把文本作为范例,并不逐字逐句分析,只是让学生求同析异,了解小说创作的一般规律,领略小说创新千变万化的魅力。在《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在吟诵中还原历史,揣摩人性,发现美、鉴赏美,懂得“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从而达到陶冶性情,提高素质的目的。只有观念更新,才有可能在教学设计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实施选修课程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应针对选修课程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普遍的、共性的问题,悉心揣摸、交流、讨论。将教研精神贯彻到每一天每一节课中。

二、教师要吃透选修课教材,从宏观上设计教学思路

拿到教材,教师宜先通览,然后对教材内容加以选择整合,从宏观上设计教学思路。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例,袁行霈先生的编排方针是“守正出新”,将诗歌编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让学生探究诗旨;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让学生把握诗境;第三单元“因声求气,涵泳诗韵”,让学生体会声韵。但是,笔者在教学中感觉按课文编排顺序操作起来很别扭。且不说选文与单元主题是否匹配,就是这三个单元的编排顺序也不符合学生学习诗歌的一般思路。学生拿到一首诗,首先应该是读,反复读才能“因声求气”,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读,学生可以略通其意。然后应该是“置身诗境”,调动自己对古典诗词知识的积累,“缘景明情”,一般而言,优秀的作品穿越千年,还能让读者与之共鸣,必然是写人之常情,世之常理。而一些倾注了诗人特定时刻特殊感受的诗作,读者究其根源时才是“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发挥效应的时候。按课文编排顺序去学,学生的感受是由紧到松,由难而易了。

所以,教师上课前,先要将整本书研读一遍,整合资源,才能挥

洒自如。例如,将第二单元“自主赏析”中韦庄的《菩萨蛮》与第三单元“推荐作品”中温庭筠的《菩萨蛮》整合到一起教学,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握花间词的主要特点,又能比较不同作者在同一词牌下的不同风格。再如可以按艺术风格将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一剪梅》、周邦彦的《苏幕遮》和姜夔的《扬州慢》、苏轼的《新城遭中》等词放在一起,比较“婉约”与“豪放”、“婉约派”与“清雅词派”的区别。依据主题,可以把屈原的《国殇》,杜甫的《蜀相》《旅夜书怀》《阁夜》,高适的《燕歌行》,陆游的《书愤》等聚合在一起组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诗歌专题。这样整合文本,教师方便操作,学生也容易接受。

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突出选修课“选”的特点,尽量尊重学生意愿。让课堂形式多样化。比如学习《外国小说欣赏》,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很困难,对文本的解读也有诸多困难,教师就应多讲一些;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生的知识储备较为丰富,有话可说,教师可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篇目自己讲。无论如何操作,都要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欣赏能力为宗旨。

三、立足学生实际。紧跟高考风向标

第6篇:散文诗精选范文

不久前一下子收到傅杰先生的四部着作:《傅杰散文选》《傅杰保险论文选》《傅杰楹联选》《傅杰诗选》,不禁感到很惊讶——我只知道傅杰是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公司副总裁、中国保险学会理事、中国寿险营销领军人、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山东省青年书协副主席,忙得不亦乐乎,没想到还忙里偷闲写下了这么多着作,加上已经出版的《余明善文稿》《魏始平公造像记集联》《新兴寿险公司的成功探索》《中国保险理论与实务研究》,以及待刊的《傅杰艺术评论选》《傅杰访谈录》《傅杰书法作品选》《诗经集说》《始平公研究》《书镜评碑》,就更使我惊讶他的勤奋和硕果累累了。

对傅杰精通的书法、楹联、古诗、保险,我都是门外汉,不敢置喙,这里只谈谈《傅杰散文选》的读后感。开篇的《马一浮先生与“山上有好水”》就很棒,起承转合,层次分明,先写了一首无名氏的诗《山上有好水》,然后写马一浮及其弟子对这首诗的修改,使原诗更合辙押韵,然后是傅杰对这首诗的进一步推敲,给这首诗赋予了新的意义,使之更加有禅味,后来居上。《顾随先生的<临帖四种>》《余明善先生的师生之道与师生之情》也都写得曲折巧妙,出人意料,写出了真情实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余明善先生收作者为学生,却不收分文学费,金针度人,把自己的道德文章书法艺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作者。这种传统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如今已是凤毛麟角,令人难忘。

《在抗战中创办女学的张淑纯先生》也让人嗟叹久之。张淑纯先生1940年“伯父又捐款五千元,……我将先人给我的遗资,捐给学校一万五千元。”1945年春,为定购新校舍(房价为三十条黄金),“乃把自己所有的首饰卖掉,捐给学校抵作房价的一半”。就是这样一位在国难当头时节,尽斥家财立志兴学的知识女性,在1950年1月底,却被公安局的同志“叮嘱”:“回家后不要接见任何人,以免干扰你的思想。”有两位第二天就要搬家到外地的学生来看望老校长,张淑纯先生却怕连累她们,坚决闭门不见,以致三十多年后回想起来还觉得“不胜追悔和怀念!”我曾把此篇与《傅杰诗文选录》中的《乡光人瑞记鸿泥》中的相关文字比较,因为前者引用了张淑纯先生的遗文,则文章别有洞天,境界全出。

傅杰先生是中文系的高材生,古体诗词造诣颇深,为人处世颇得古君子风。事业有成后,为恩师整理、出版了《余明善文稿》,使余先生的道德文章书法造诣更加广为人知。这部《傅杰散文选》从内容到形式,都让我想起上世纪上半叶知识分子的风度和时尚:薄薄的篇幅,短短的文章,内敛的感情,点到而止的文风。典雅、精致,充满了古代知识分子的趣味,而又有现代人的专业知识。丝毫不受当代所谓“大散文”的诱惑和影响。相比较来说,写名人轶事的篇章,比写他保险、企业的本行的文字要轻灵明快,更加逸兴遄飞。

一位到南方发展的新闻界朋友曾说,南人和北人的文章,一看便知。我琢磨了很久,可能南人的文章技巧更纯熟,北人的文章感情更丰沛。北人淳朴,南人精明。傅杰北人南相,文章小巧玲珑,无技巧显示出大技巧。“文章憎命达”,在傅杰这里失灵了。

套用一段名言:在阶层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层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层的烙印。每一个人的文章都只反映他生存的那个圈子的生活,不可能有反映所有阶层生活的文章,要求文章承载那么多的内容,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傅杰很欣赏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说法。文章要反映现实生活,能够反映作者的现实生活已经很难得,要求作者反映别人的生活,往往是一种苛求。傅杰的散文是写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们看的,也只有亲朋好友们最能理解他和他的散文。他并没有以公共知识分子自居,读者也不能用公共知识分子的标准要求他。傅杰的成功靠的是天赋加勤奋,是不可复制的。同样,不要期望读了他的文章就也能像他那样成功。从他的散文中读出上世纪上半叶知识分子的流风余韵,足矣。您还想期待得到其他什么吗?

第7篇:散文诗精选范文

中学新课程改革在全国从试验到推广,已有好几年时间了,也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在目前高中语文课改教学实践中,古代诗歌散文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古代诗歌散文语言凝练、蕴含情感、意境深远、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但学生学习古代诗歌散文积极性不高,存在不少问题。即使有兴趣,学生学习古代诗歌也仅仅停留在朗读层面,一旦接触诗歌的实际性内容,学生的学习热情急速下滑。而古代散文基本是文言文的形式,大部分学生学习此类文章是被动的,是零碎、不完整的;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甚至有惧怕心理。课堂状况如此,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课后作业的期待和完成情况可想而知,更何谈把其当成一种享受。我们必须打破原有落后、陈旧的作业方式,结合古代诗歌散文的文体特点,还作业以新的活力,让我们的学生在充满生机、充满趣味的丰富多彩的作业中,感受到作业的乐趣、实践的充实、合作的收获、成功的快乐。以作业来巩固所学,以作业来促进课堂教学,让学生爱上作业,乐于学习古代诗歌散文,弘扬传统文化,汲取精华提升素养。

一、古代诗歌散文作业改革的必要性

(一)传统的古代诗歌散文作业设计机械、单一

我们或急功近利于高考成绩,或只为达到基本的作业规程(应付检查),古代诗歌散文的作业设计多以背诵、默写、翻译,大量围绕高考考点做练习等机械、单一的内容、形式作为课堂作业的主流,忽视了古代诗歌散文的文体特点、忽视了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与其精神世界、社会生活的整合。这些导致了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古代诗歌散文索然无味,甚至因此不重视或厌学语文。

(二)古代诗歌散文作业的优化设计是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改革的宗旨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古代诗歌散文的作业设计是古代诗歌散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学生作业内容和形式的改革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古代诗歌散文作业的优化设计是落实新课标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我们语文教师应构建古代诗歌散文作业的新形式,讲究作业设计策略,优化作业设计方法,应该让学生体验做作业的幸福与快乐、苦恼和辛劳,使作业真正在成为学生自学的需要、学习的需要和生活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个性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

二、古代诗歌散文作业改革策略

作业的改革是必要的,那么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良:

(一)课内课外的结合。我们在为古代诗歌散文设计作业时,不仅要关注教材中的内容,而且还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应当尝试着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课外与此相关的资料,使学生自觉的养成多方面获取信息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夜归鹿门歌》我们了解孟浩然归隐之无奈之后,既可以让学生对比孟浩然与陶渊明、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异同,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外于丹谈归隐,探讨现代人遭遇逆境时该如何选择,是否也是归隐田园呢?在教学了《虞美人》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搜集写“愁”的其他名诗名句。

(二)古代诗歌散文和其他语文板块结合。古代诗歌散文的作业内容应不仅仅局限于本类型,可以与阅读、写作等密切结合,摆脱单一的作业模式。如学习了韦庄的《菩萨蛮》,对比阅读白居易的《忆江南》;学了《孔雀东南飞》,根据“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一句描写两人的离别场景等等,在培养学生鉴赏涵咏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水平。在学了《过小孤山大孤山》后,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其中的文言知识,还可以布置如下作业:本文中所写的烽火矶、小孤山、澎浪矶和大孤山是四个独立的景点,各有各的特点,但它们在陆游笔下,又构成了一个整体。请参照本文移步换景的写作技巧,写写校园美景。在学了柳永《雨霖铃》后,我们不仅可以布置学生积累关于送别的诗句,还可以对比阅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婉约词和豪放词之间的迥异风格,从意象、情感等角度分析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之处,也可以让学生选取本词中的内容把这首词改成情感相同的古诗。学生改出了如下诗句:

《别》

晨辉暮雨朝夕情,含情脉脉泪盈盈。无语凝噎离别恨,低眉浅唱雨霖铃。

《伤》

寒蝉凄切伤离别,骤雨初歇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晓风冷落清秋节。

第8篇:散文诗精选范文

一、选取诵读形式

读,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手段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听录音、跟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男女生赛读、推荐优秀个人读以及根据诗的感情基调选配曲调来唱读,都是激发学生朗读欲望的方法。比如学习《一剪梅》时,可先播放同名歌曲,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哀婉的气氛当中,听上两遍后,有同学就能唱下来了。在此基础上,再讲解词中的物象、意境及词人的经历、心情时,教师只需稍加点拨,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吟咏诵读,在诗词美文教学中,的确意义重大,如讲朱湘的《少年歌》时,可让学生反复去读。美,就会在学生清脆的朗读声中传递出来。这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用配乐吟唱来表现这首诗,如选用《共青团团歌》或是《在希望的田野上》,在欢快明朗的曲调映衬下再去吟唱这首小诗,也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精雕文学语言

“诵读欣赏”板块所选取的诗词、对联、散文都是古今文学史上的美文,其语言或豪放或委婉或清新或激昂。在诵读吟咏的基础上,把静止的文字动态化、形象化,精心品味文学语言,是提高学生文学品位的重要环节。如《杭州岳墓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有幸”和“无辜”的巧妙运用就把青山和白铁人格化了,同时也表达出强烈的爱憎之情。再如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从楼上望去,洞庭湖把祖国东南之地从中分为两半,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一“坼”一“浮”,把洞庭湖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该诗因此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

三、赏析艺术形象

精美诗词、散文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而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是如何描绘出来的?中国古典文学擅长选择种种意象作为载体,形成中国古典文学独特的含蓄、典雅的特点。这种意象渲染出的气氛、表现出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在我们的民族传统中,就有我们熟知的表达情感的意象,如:月亮代表思念,红豆代表相思,杨柳代表离愁,梅花代表清高。在品读诗词与散文时要能够准确把握其中的意象,如崔灏的《黄鹤楼》,诗中用神秘的黄鹤、飘荡的白云、暮色夕阳、浩渺烟波等意象,渲染出一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在文学作品中,这些自然景物都被人格化了,它们或热烈明丽,或盎然蓬勃,或凄楚哀婉,或温馨可人。教师应在吟咏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让意象情感化、思想化,使学生感受到诗词所描绘的意境,进一步提高欣赏品位。

四、体味情感思想

优秀的诗词、散文往往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与情感,要在吟咏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品味作品中蕴含的情感、精神及某种人生意义,去体味或激昂或豪爽或温婉或淡泊的情感,体会人生的悲喜与崇高、温馨与美好。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首内容平淡的诗,为什么会成为名篇呢?原因之一就是诗中流露出诗人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的思想,反映出无数仕途不顺文人的心声。阅读这些诗篇,一定要在充分了解作者情感思想、社会环境的前提下,品味作品意境之美,感悟作者的心声与社会的呼声,这也是提高欣赏品位的关键。

五、领略艺术技巧

除了在语言、艺术形象、情感思想上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还要通过反复的吟咏诵读,引导学生去体味把握其艺术技巧。如杜牧《赤壁》中,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此战对三国鼎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诗人题咏这一历史重大题材,却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这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更值得称道的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之句,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对于东吴可能战败却反而取胜的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这种构思也是非常巧妙的。

第9篇:散文诗精选范文

从文学创作方面来说,郭沫若无论在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其涉足的领域都显示出了旺盛的开拓意识和探索精神,同时也充分表现了“五四”那个狂飙突进、如火如荼的时代。体现了那个时代的革命精神。他的创作激情在他的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尤其是在诗歌创作方面,这种激情的抒发更显得淋漓尽致。

而说到郭沫若的诗歌创作,《女神》是不可不被提起的。在“五四”的新诗坛上,《女神》的出版引起了一阵超乎寻常的轰动。郁达夫在《女神》出版一周年时说,我国的新诗,“完全脱离旧诗的羁绊自《女神》始。”可见,《女神》带给当时文坛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作为《创造社丛书》出版的第一种著作,它在新诗创作的意象和境界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创新和进步。这部诗集是郭沫若1914年赴日留学,从明治维新后大量引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从东、西方,特别是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中汲取了诗情,并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中感受到了“新生的太阳”的“新的光明和新的热力”,寻找到了新的方向以后创作的一部充满革命激情和浪漫气质的诗集。在这部诗集中。郭沫若以火热的革命激情,丰富的想象,神奇的夸张,雄浑的格调和华丽的词藻,为我国新诗坛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富于创造力和破坏力的形象,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正如那首题为“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诗: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在这首诗中,各种自然物象不断地涌现,诗人将整个大自然幻化为一幅幅力的画面和一组组力的旋律,使人在受到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的强烈的冲击的同时,更加感受到了充溢在画面中的沸腾不已的一腔激情。

二、充满想象的历史剧创作

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在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现代文学发展的第一个十年中,郭沫若就以其颇具天赋的创作才华写出了著名的剧作《三个叛逆的女性》,其中包括《卓文君》、《王昭君》、《聂婪》三个剧本。《三个叛逆的女性》以大胆想象,重构了历史人物,歌颂了狂热的叛逆精神,其实质是对五四时代精神的阐释。《卓文君》根据历史上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改编而成。作者一反传统对此的评价,而在剧中热情的歌颂了卓文君对封建礼教的反叛精神,塑造了一个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的女性形象。郭沫若结合五四的时代精神,在卓文君身上贯穿了妇女解放的主题思想和意蕴。批判了封建卫道士的丑恶嘴脸,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赞扬了卓文君敢于追求爱情的魄力和精神。作者将五四的革命精神鲜明地在这个“叛逆”的女性身上体现了出来。

《王昭君》依然是郭沫若此时歌颂的具有反叛精神的剧作之一,在这里,作者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王权。郭沫若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蔑视王权的极具个性的女性形象。作者改变了传统赋予王昭君的命运悲剧的观念,而将其改成性格的悲剧。郭沫若在此剧中大胆想象,对情节进行了改变:王昭君本是贫苦农家的女儿,被选人宫中做官女以后,不向毛延寿献贿。也不像帝王争宠,当汉元帝发现她的美貌不让她去和亲时,她倔强地反抗意旨而要下嫁匈奴。不但对荣华富贵不屑一顾,而且控诉王权的代表者――汉元帝,骄奢淫逸的可耻罪行以及横暴恣肆的丑恶嘴脸。在这里,郭沫若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充满叛逆精神和蔑视权贵,且带有新的时代精神的女性形象。王昭君对封建社会王权和夫权的反抗集中体现了五四时代的精神内涵。

三、独具个性的散文创作

郭沫若文学创作中的激情特色,也贯穿于其散文创作之中。郭沫若散文创作特色体现在以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