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劳动教育评课优点缺点范文

劳动教育评课优点缺点精选(九篇)

劳动教育评课优点缺点

第1篇:劳动教育评课优点缺点范文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办法可以概括为“百分制+等级+特长+评语”

(一)百分制,是指对语、数、英等原有考试科目的评定,仍实行百分制。过去应试教育的偏差不是考试记分的本身,而是在考试的目的。我们通过多种途径,使教师明确:考试是一种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考试分数仅仅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教师教学得失,从而改进教学的依据。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考试以后,不排教师名次,不排学生名次,只要求教师做好分析试卷,找出薄弱环节,并认真讲评试卷,为学生补上缺漏的知识。在考试命题上,注意测试的评价目标层次与教学大纲要求层次相一致,力求体现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注重考查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的内容上作到覆盖面广,难易适度,编排合理。

(二)等级评定。是把德、智、体诸方面的要求具体化为五项素质,对每项分别给予优、良、中三个等级。其中,第一项为思想道德素质;第二项为科学文化素质;第三项为心理素质;第四项为身体素质;第五项为劳动素质。每项素质包括5至6个子项目。(子项目内容见附表)评定操作方法:每月对照五项素质要求中的各个子项目,对照学生行为进行评定,等级为优良、中。评定的步骤分别为自评、集体评、任课教师评、班主任评、家长评五个方面相结合。经逐层评定得出每个子目的等级。每项素质中有四个以上子项目达到“优秀”就可以定为“优等”。五项都评为优等就是“五星级红花少年”,依次类推为“四星级”、“三星级”红花少年。

等级的使用:五项素质都达到“优等”的五星级红花少年,全校列榜并发奖状;四星级的红花少年广播表扬;三星级的红花少年班级板报表扬。学期末的“三学好学”要在五星级红花少年中选拨。等级评定方法,克服了过去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弊端,使学生可以在若干方面争得优秀、良好。既发展个性特点,又提高了综合素质。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批评、自我批评的民主作风,便于形成集体的正确舆论和关心他人,团结互相的好风气。

(三)对学生个人特长的认定。学校每学期都要围绕德、智、体、美、劳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设计许多表现自己展示才能的舞台。并且把这些活动同“跨世纪雏鹰行动”相结合。每开展一项活动,都设立一定数目的“雏鹰奖章”,如体育节活动,我们就设“体育章”“艺术章”;学习竞塞活动就设“学习章”,生活自理比赛就设“自理章”。活动结束后评比、总结、奖励。学期终结时,“五星级红花少年”活动和“雏鹰争章”活动评出的特长生,结合校内外综合表现,评出“三好学生”及“单项积极分子”。如绿化、劳动、值日、体育、图书管理等多项活动的积极学生,都作为有特长的学生进行奖励。每学期的奖励面达到80%以上。

我们对上级组织的各项比赛十分重视,因为组织参赛的过程就是在培养人才。如大合唱、花会演出、朗诵、运动会、绘画等比赛,都是培养特长生的好机会。几年来,各级组织举行的比赛,我校都能获得不同等次的奖项。

另外,对于个人特长的认定,我们注意把终结性认定奖励,同平时形成性的认定相结合。而且更加重视日常的、多项、多次的活动组织及表彰奖励,因为培养学生提高素质是在平时细致的教育过程而不在终结。学期末的认定,目的也是促素质的提高。如:对学生劳动素质的提高,我们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优越,许多小学生不爱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差。针对这一特点,我们组织了多项教育活动。“做小主人”的活动为班级培养了“保洁员”“节电员”“班务管理员”等八大员,增强了学生参与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做小主人管理校园要有自理能力,于是组织了生活自理比赛、拼盘比赛、学做家务比赛。各年级丰富多彩的班队会,“煮汤圆”、“剪纸”、“折纸”活动,当场评选出许多“巧手”“能人”。学校有三百平方米的花圃,三百平方米的种植园,九百平方米的草坪,还有许多绿化地。春播秋收,施肥管理,师生的辛劳和喜悦都融汇于劳动教育的始终,对学生劳动的认定和评价也贯穿在其中。(四)评语评定。我们每年要对学生进行评语评价。去年,引导教师改革评语,要求不写评判式的评语,而是抓住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表现特长的闪光点,用第二人称的写法,用充满激励性的语言,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克服缺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如:对一个爱好体育运动,但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老师的评语是:某某同学,在运动场上常常能看见你矫健的身影,你曾为学校、为班级争过光,我们以你为荣,同学和老师感谢你。如果,在课堂上你能开动脑筋,专心听讲,你的思维一定会像在运动场上一样敏捷,成绩会更好。

对一个成绩好,但少言寡语的学生,老师的评语是:你的作业一向是那么整齐准确,学习成绩让同学们投来羡慕的目光。你的大眼睛告诉老师,你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能说给老师和同学听吗?

这样的评语既写出了学生的特点,又亲切易接受,还使学生受鼓舞。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使每个学生能客观地分析自己;使教师、家长能正确评价学生,从而有利于教育观的转变,有利于家长从只求高分不管能力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有利于学生从重负中解脱出来。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创造了条件。以上综合评价学生的制度,经过两年的实施,效果良好,成绩明显。 第一,在实施中提高了教师和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克服了过去单一的用学习成绩评定学生好坏的弊端。大家观念的转变带来可喜的局面。每天下午有一节文化科技专业队训练时间,语、数教师不会以成绩差,为“关卡”而不放行,就是遇到要辅导补课的学生,也会调整时间,使训练、学习两不误。家长对学校各项活动也很支持。放学后,有的家长陪伴子女练跳高、打兵兵球;运动会家长从头至尾陪子女比赛;有的家长主动要求子女参加专业训练而且配合学校抓好训练质量。

第二,使学生认识自己,发展个性,显示才能,涌现出许多有个人特长的学生。以96学年下学期为例,学校“五星级红花少年”“体育之星”“劳动服务之星”“种植积极分子”多达1834人次,平均每人获得两项之多。另外,还有班一级的奖励,大大增强了学生争先进,争星级的积极性。

第三,学生学会了正确评价自己,约束自己。六年级(2)班的姚某某同学纪律差,爱讲粗话,多次教育都不改。经过五项素质评比,在自我批评的基础上又加上大家评议,使其认识到危害性,产生了改正缺点的决心,言行有了很大转变。张同学脾气急躁,爱打人,上课讲话影响别人,是素质评比,集体的评议使他对自身的缺点有了深刻的认识,有了较大的转变,还参加了学校田径队,训练认真能吃苦。学生集体自律精神和主人翁精神增强了,校园文明行为多了,打架骂人少了,自觉做好事的人多了,违反纪律的人少了,校风校貌改变了。

第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了。个人的单项特长会促进全面发展。张丰衍同学是下棋的能手,96年8月获“瑞德杯广东省国际象棋赛”第三名。97年10月获佛山市第四届体育运动会国际象棋赛第二名。下棋不仅发挥了他的特长而且培养了他快速的反应力,细致的观察力,提高了学习成绩。今年10月他代表广东队去南京,整整缺了一个月的课,老师只给他补了两次课,语文单元测验得了93分的好成绩,数学89分。下棋丰富了他的作文内容,在“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一文中,他生动而具体地记叙了比赛的情况,使人读了真切形象。佛山市每年组织不少的文体活动。这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大检查。学校都能获得二、三等奖励。96学年,佛山市中小学运动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和精神文明奖旗。本学年,参加体育达标考试的人占99.8%,达标率为96.6%,优秀率51.1%。97年运动会我校获第九名。去年,经团委搭桥,我们和高明市更楼镇大幕小学“手拉手”。在这项活动中,师生积极主动,捐款捐书,学会了关心别人。特别是和农村孩子同做同吃,学到同龄人勤劳纯朴的品德。今年我们被少工委评为“手拉手”先进大队。学校编排的“雏鹰起飞团体舞”“武术队”在佛山市不同的场合进行表演,得到好评。文化课的学习成绩稳定。96的上学期是市统一命题,语、数两科的及格率在99.5%以上。

改革学生评价制度,推动了全面工作

改革学生评价制度的实践,促进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人生观。同时,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探索学生评价制度的过程中,一批青年教师在成长。卢佩玲老师聘为教导处付主任,被评为佛山市优秀青年教师;黄碧妆参加佛山市美术优质课评比获二等奖;余丽华的音乐课获市直特等奖,大市一等奖,广东省音乐调教课一等奖;廖利光老师代表城区参加大市体育课比赛获一等奖。青年团支部获市直“红旗团支部”。

四、借鉴经验,结合实际,继续探索。

改革学生评价制度,不仅是改变评价的方法,首先是教育思想的转变。素质教育是改革的理论基础。在提高全体教师思想认识的前提下借用别人的经验,为我所用,会容易得多。

第一,借鉴国家教委肯定的烟台经验,充分发挥考试的指挥作用,对教学工作进行导向。先对语、数两科实行分项考核。

语文科分为:拼音、字词句、阅读、作业、朗读、说话、听记。数学科分为口算、基础知识、计算、应用题、操作。考试的方法为分项复习,边复习边考试。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合格。如果自己不满意,经过努力还可以重考。目的是使大批学生进入“成功者”的行列。

第二,对活动课程的考核。用展示才华的汇报表演形式向师生,向家长,向社会展现成果。为学生创设多个表现自我的舞台。在此过程中,学生科学的思想个性、有效的学习个性、高尚的情趣个性、独特的审美个性、或健康的心理个性,便得到了逐一发展。

第2篇:劳动教育评课优点缺点范文

一、加强教育思想的管理

要办好一所学校,要搞好学科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加强教育思想的管理,从而达到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目的。

1.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巨大压力下解脱出来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仍然是当前干扰学校教学秩序的一个公开的或潜在的不可低估的主要因素。这种“分数第一”的教育思想及其陈规陋习,限制着人们的思想与眼界,成了坚持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思想障碍。为了端正教育思想,搞好劳动技术教育,我们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更新观念,树立“三个面向”的教育观念。

2.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各级各类学校要努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并适当加强劳动教育。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我们需要的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二、掌握学科特点,探讨劳技课的一般教育规律

掌握学科特点,探讨劳技课的一般教学规律,对加强劳技课的教学管理、提高劳技质量意义十分重大。

1.注意知识性,坚持培养技能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劳动技术课,它有自身内在的知识结构,组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知识体系,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但这门课程绝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与技巧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教书不忘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克服单纯的劳动观点,也要克服“为了钱而劳动”的思想认识。只有坚持劳动教育的正确方向,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益。

2.注意实践性,坚持传授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劳动技术课不同于单纯的文化课,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所以,我们必须拓宽和延伸劳技课的课堂教学形式。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完成不了劳技课的教学目的,劳技课常常以校办工厂,校办农场、果园或挂钓厂以及手工作坊、养殖场、试验田等处为课堂。只有充分利用这些劳动基地来组织教学和进行劳动实践活动,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3.注意趣味性,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现行的劳动教材,根据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和注意力易转移等特点,注意趣味性,尽力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劳技课教师就要从这一特点出发,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结合,注重在培养劳动习惯与劳动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鼓励学生把课堂学到的劳动技能与技巧充分地在课外或校外施展出来。我们曾到一所乡村中学参观教育成果展览,栩栩如生的泥塑,形象逼真的根雕,惟妙惟肖的小制作,精巧的图案设计与刺绣,妙趣横生的剪纸和千姿百态的动植物标本,都从不同的侧面坦露着青少年儿童一颗颗纯洁、善良的心灵,洋溢着少年儿童的聪明才智。走过这样的展室,令人耳目一新,如果每一个少年儿童都从小打下扎实的劳动技能的基础,那么对他一生的发展就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抓好教学的常规管理

劳技课的常规管理,同其它学科一样,必须抓好四个方面。

1.抓备课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好课就要做到:第一,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重点和难点;第二,学习劳技课的教学大纲,明确目的和要求;第三,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心理特点及知识现状,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些学科、某些知识查漏补缺;第四,备方法,教学方法要因课、因人、因年级不同而不同;第五,要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坚持写详细教案;第六,要备教具。

2.抓讲课

讲好课,是一门了不起的教学艺术,涉及到许许多多的方面和内容,要敢于创新教法,不照本宣科,要注意摸索和研究劳技课的课堂结构类型,努力提高劳技课的讲课艺术。

3.抓辅导

劳技课的课上辅导和课下辅导,与其它文化课相比尤为重要。因为劳技课的讲授、演练、实践紧密相连,缺一不可,这种辅导,更多的是在实习的各种基地里进行,教师的辛苦程度是很大的。

4.抓考核

第3篇:劳动教育评课优点缺点范文

[关键词]错位就业 教材 实践教学 评价方法 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宋爱华(1975- ),女,河南鹤壁人,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河南 濮阳 45700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3-0032-02

一、高职学生错位就业的现状

为了充分了解高职学生错位就业的现状,全面透彻分析导致高职毕业生错位就业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高职学生错位就业的有效措施,笔者以濮阳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为例,对濮阳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会计电算化、工程造价、石油工程技术等30个专业900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问卷调查(见右表),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发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较高,为77.33%,但超过40%的毕业生错位就业。导致高职学生错位就业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高职院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高职学生错位就业的成因

1.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充分实施。教学与生产、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面向基层高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参与程度。由于高职教育的职业导向性比普通高等教育更为突出,因此,高职教育在日本称之为“企业眼里的高等教育”,在德国被称为“企业手中的高等教育”。我国高职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职院校已经充分认识到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如缺乏法律及政策的规范和引导、政府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人才培养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

2.专业设置脱离实际。专业设置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从众性和盲目性,没有经过广泛且深入的市场调研,而是根据其他院校有关专业的招生情况来盲目设置自己的专业,导致高职院校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例如,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文秘、市场营销等专业,但多数院校都缺乏自己的特色,且对工科类专业的建设显得热情不高。

3.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符。课程是连接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桥梁。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教学中很难有反映新技术和新工具的应用内容等问题,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仍比较严重。试验课、实训课的开课率明显不足,即使有些高职院校开设了这类课程,但缺乏智力开发、创新教育等内容,且大部分高职院校不具备模拟操作的条件,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4.教材质量不高。我国高职教材出版数量不少,但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严重不足,大部分教材游离于本科教材与中职教材之间,偏重于本科特点的教材,存在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等问题。二是教材质量不能保证。由于教师职称评定的需要和出版社对经济利益的追逐,许多高职教材的编写十分混乱,存在短期行为。即使是一些部级出版社出版的部级“规划教材”,也存在不少错误。三是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不紧密,这也反映了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尚处在起步阶段,对这一问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5.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足。高职院校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上,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实践教学。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对实践教学设施投入不足的问题,再加上目前我国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动力不足,企业的生产经营设备不能为学校教学所共享,造成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设施严重缺乏。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多流于形式,企业不可能接受大量的实习生,而且学生到企业实习一般难以接触对口的岗位或专业环节,仅在教室或实训室进行模拟训练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此外,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或者工作动力不足的影响,实践教学开课率低下,使有限的实验、实训设备使用率普遍偏低。

6.评价方法落后。高职院校对师生的评价仍然是偏重理论的评价,不利于技能人才的培养。目前高职教师与本科类教师的评价都奉行一个标准,即学术科研是取得教师资格和技术职称的重要砝码。教师是否具备职业技能、是否熟悉自己所授课程的实操技能,几乎不影响教师的职业生涯和价值判断。没有与自己利益直接相关的评价尺码,教师很少主动去企业实践锻炼自己,于是在高职课堂上自然是偏重理论教学。而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几乎是以理论考试为主,90%以上的课程都是以试卷和题库的形式呈现,虽然很多课程设置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但实际考试分数仍然以试卷理论考试为主。

7.就业指导不足。据调查,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不满意,少数学生认为就业信息不畅通是就业困难的主要成因。实际上,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确实薄弱,缺乏对毕业生职业意识、就业观念、求职能力等的培养,继而导致高职生就业困难和错位就业。

三、应对高职学生错位就业的对策

1.准确定位。(1)培养的人才去向定位。高职院校要找准本校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本地区产业结构中的位置,准确定位自己。高职院校只有立足当地、行业办学,充分考虑学校所在地区的实际需求,确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专业建设方向,才能有生存的价值和发展的空间。2011年《社会蓝皮书》公开了一项针对二十余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调查结果。结果显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正在成为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2011年录用高职毕业生就业人数为总人数的83.5%,而国有和集体企业以及政府机构则不再是毕业生的吸纳主体。因此,结合目前的实际,高职院校应瞄准本地区的中小型企业,把为当地中小企业培养合格人才作为主要目标,这样既符合中小企业人才需求量大的实际,又可避免与更高学历毕业生在主要劳动力市场的激烈竞争。(2)培养的人才类型定位。如果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与学术性大学没有区别,那就意味着学术性大学可以替代职业院校。因此,只有清醒地把握自己的类型定位,凸显高职教育特色,使高职教育成为无法替代的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才有生存的空间。

2.深化校企合作。(1)高职院校成立由企业深度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学校成立由主管领导、招生就业部门、教学部门、行业企业界成功人士组成的专业委员会,让企业深度参与专业教学方案的设计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帮助开发课程,进行就业指导,使招生、教学、就业工作过程充分体现企业需求。(2)发挥学校主动性,积极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决定了其必须进行校企合作。在目前政策环境不尽完善、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形势下,高职院校要想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必须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开展互利互惠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高职院校要通过主动服务的方式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创新校企合作方式,积极探索和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确保校企合作良性健康持续发展。

3.增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对接的紧密度。(1)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对接。专业设置适应市场需求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要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在专业建设上必须加强对就业市场的调研,紧密结合区域经济、行业经济和支柱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科学合理的调整和设置专业,建立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动态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使专业设置主动、灵活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2)课程建设要与职业需求对接。高职院校应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及内容应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教材的研究开发,将职业规划教育纳入高等教育正规体系;核心专业课要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鼓励将实践课课堂建到企业车间和产业园区等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升教学效果。(3)教学模式与岗位需求对接。强化技能训练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要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让企业参与教学设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同时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可以直接顶岗,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4)“双证制”与劳动就业对接。高职院校要推行“双证制”,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同时,要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缩短岗位适应期,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对接。高职院校应根据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在教学中引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对接,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5)教材建设与劳动力市场对接。国家统一组织,由高等职业院校的优秀教师、国内相关科技研发院所和优秀的操作者共同编写高职教材,特别是实验、实训教材,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鼓励高职院校选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教材,加强对高职优秀教材的评选工作,切实评出反映职业教育特色、产学结合的优秀教材,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合理地引进国外已经成型的教材编写理念和优秀教材,给国内的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注入新鲜的血液和鲜活的动力。(6)实践教学基地与劳动力市场对接。要实现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充分对接,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瓶颈”,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立真实或仿真的,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相一致的实践教学基地,满足专业实训所需。一方面,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要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政策扶持和经济支持,统筹协调好本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规划、资源配置、经费保障、督导评估等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校企资源结合,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学”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学生在校就接触生产实际,在生产环境中经受锻炼,就会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受市场和用人单位欢迎的职业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7)评价方式与劳动力市场对接。对教师的考评而言,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教师工作业绩考评和职称评定,应重点考评教师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考评模式;国家教育行政和人事部门应修订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定方案,增加教师职业能力评价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考评而言,要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应以实践性考核为主;要建立与用人单位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同时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具备条件的,部分课程的考试成绩可用资格证书考试成绩替代,对于取得“双证书”学生,学校应在评先评优、奖学金发放中优先考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8)就业指导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高职院校应对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全程就业指导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教育应从学生入校开始,让学生尽早明确就业的岗位、行业和区域,明白自身素质与未来职业所必备的知识、能力之间的差距,使学生明确在校期间的努力方向,自觉地将学习与就业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第4篇:劳动教育评课优点缺点范文

我19岁高中毕业(年7月),担当民办教师。年11月份考入乾安师范学校,年年底毕业。年3月份正式调入乾安一中任教,任两个班语文课并担当班主任工作。年10月调

入职业高中,任语文课、担当班主任。年3月提升为教导处主任。年3月份调入乾安县教委督学室。年5月份调入松原教育学院。担任职业教育教研工作。

本人学历:年—年在白城地区教育学院函授学习中文专业,年大专毕业。调入学院后,年—年在东北师范大学函授中文专业汉语言文学系。年4月份本科毕业。

二、主要工作业绩

(一)师培工作:

年以来为各级各类培训班讲授14门课程,共计0学时。具体课程有《现代汉语》、《中学语文教学法》、《外国文学0》、《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小学思维发展心理学》、《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写作与评改》、《实用文写作训练》、《创新教育》、《学习策略》、《科技讲座》等。

(二)科研工作:

承担两项部级课题,两项省级课题研究。

1、国家教委“九五”课题:制定区域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的个案研究,于年结题.

2、面向21世纪小学生应具备的劳动技能,素质及相应的落实对策研究。即将结题,(部级课题研究)

3、省级“试行二、一合段、培养一专多能人才”课题,年获二等将。

4、省级《“四自”教学模式探索》课题年获二等奖。

(三)论著

1、撰写两篇论文:年12月份在《职业技术教育》杂志发表《因地制宜,灵活施教》文章。年2月在《松原教育》上发表《浅谈劳动技术课与并行学科的联系与衔接》文章。

2、参编11本书:《当代教育新视野》、《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学管理基础》、《中学劳动技术》教材和教参,《小学劳动》教材和教参,《当代小学教师游记选萃》、《中学生职业指导》读本。

(四)教研工作:

1、组织开展市、省级优质课评选,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学能手平和教学新秀评选活动,培养出省级新秀能手50多人。

2、协助省职教分院召开省级教研会3次。主持召开市级教研会8次。

3、深入基层搞业务讲座6次,内容为《改革教法,提高质量》、《专业课教学模式探索》

4、年组织成立了松原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5、组织了松原市劳动技术课教师特殊能力竞赛活动。

6、组织了松原市职业高中专业课教师特殊能力竞赛活动。

(五)表彰

1、年、年、年均被省教育学院评为职业教育优秀教研员。

2、年被评为综合化。

3、年被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评为全国劳动教育先进工作者。

4、年、年获省级职业中学教师技能竞赛优秀指导奖。

5、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党员和院级先进女教工。

三、拟职能设想:

(一)我市职业学校现状:

我市高职15所,专业课教师300多人,高职在校生800多人。

我市初职14所,专业课教师350多人,学生数1多人。

(二)职业学校存在向题:

1、职业学校生员短缺。

2、专业课实验实习基地短缺,使理论和实践结合受很大影响。

3、专业课设置不适合当前社会发需要。

4、缺少一专多能、有一技之长的专业课教师队伍。

(三)面对现状应开展如下工作:

1、协同市教育局职教科,做好中等职校的招生工作,为增强吸引力,加强职业高中对口升学管理。

2、拓展农村初中办学方向,由农村初中以升学为主逐渐转变到为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同时兼顾升学轨道上来。

3、加大在农村初中开设农业技术课宣传力度,使各县(区)教育局和学校都在思想上认识上、达到充分重视,从而出台政策。

4、搞好农业技术课教师教育理论和业务培训,使之观念更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5篇:劳动教育评课优点缺点范文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本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多年来,我们也习惯于老师来给学生一个聪明或愚钝、守纪或调皮、文静或好动的概念性评价。可以说教师的评价是权威的,一言九鼎,学生在乎,家长重视。时间长了,那些被老师们冠以“坏孩子”或“差生”名声的学生变成为“优点零”的孩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评价提出明确要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学生自我评价作为评价的一种方式,再次受到教育内外的关注。

自我评价是一种内在的教育,它不仅指个人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评价,而且还包括意识到别人怎样评价自己和如何评价别人,从而在自我设计和自我实践中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把握自己。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身心发展处于极度稚嫩阶段,自我评价的实现除了“随感受”外,教师还应积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自我评价。

一、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

一个人如果不能客观公正地认识自我,而以外界的评价(如家长评价、老师评价)来代替自我评价,那年龄尚小的学生们最终只能去一味争取别人给的“乖孩子”或“三好生”称号而变得缺乏主见与自信,造成身心营养不良,阻碍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处境与需要,根据每位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善于捕捉时机,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挖掘优点,寻找不足,从而保持清醒头脑,把握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瞄准前进的目标,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

二、帮助学生辩证地评价自己

学生评价自我,要解剖自己,学会自我批评,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在集体中与身边的同学对比,充分肯定自己的优点、长处,培养自己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具体说来,一方面要引导优秀学生查找不足,另一方面要帮助差生对自己进行“寻找闪光点”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缺点堆”里仔细找存在的“优点”种子或果实,让学生感受真我,把握真我,提高自信力,将自信内化为前进的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引导学生全面地评价自己

对一个人的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教师可以引导从气质、意志、品质、心理、成绩等方面开展对学生的评价,要根据儿童心理发展和认识水平,引导其从多方面去认识自己,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我班曾有位叫谭盼的单亲学生,他好撒谎、成绩差,有过偷同学文具的前科,在同学眼中,他是为班级抹黑的“众视之敌”,他自己也逐渐形成了玩世不恭的性格。但后来我在家访中却惊奇地发现他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关心体贴与他相依为命的妈妈,于是我思索着如何炼造能给他治病的“灵丹妙药”。一天,他很早来校学校参加了打扫包干区,我在检查后,故意当着全班的学生夸张地表扬了参加劳动的每一位同学,这其中自然包括了谭盼同学。下课后,我拍拍他的肩膀,再次真诚地给予了鼓励。以后的日子,我更加注重让他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渐渐地,我发现谭盼同学爱劳动了,学习认真了,自律意识加强了,同学们真切地发现他变了。儿童节前夕,他还被评为“劳动小能手”和“进步生”。

第6篇:劳动教育评课优点缺点范文

(1.浙江工业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4;2.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浙江 嘉兴 314000)

摘 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职教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中职学校自身合作能力不强、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和政策保障不力等原因制约了校企合作的纵深发展.校企合作的诸多问题的关键还是中职学校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对高素质劳动力和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建设,不断增强中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对企业的吸引力才是解决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的良方.

关键词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吸引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271-02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1].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离不开校企合作环节的实践锻炼,校企合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中职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和就业质量.在中国知网,笔者以“篇名”方式“中职”+“校企合作”关键字查找共检索到307篇文章,近年来文献数量逐年递增,不难看出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是当前中职教育热点之一.中职校企合作在学校主导、企业参与及政府牵线、调控的大格局下,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还存在学校吸引力不足、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和政府保障不强等问题.本文试析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自身建设以增强在校企合作中对企业的吸引力.

1 中职校企合作的问题分析

中职学校的目标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人才,企业需要劳动力和人才,这是校企合作的基本前提.从双方目标任务看:我国绝大多数中职学校是公益性组织,其主要功能是主要是培养劳动力和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办学过程本身不盈利,其经费来源主要来自财政拨款;而企业的存在即是为了做项目、生产产品,实现利润,这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存之道.目前,校企合作中出现“校热企冷”的问题,主要是双方无法在各自的利益诉求上达到平衡,参加校企合作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其根本是学生培养的质量不过关.从学校、企业和政府层面看,校企合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从中职学校层面来看:中职学校普遍存在自身合作能力不强的状况.目前较多中职学校存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等不够科学合理,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然不能符合企业的要求.中职学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示范等现象,毕业生动手能力差,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教师方面,专业教师绝大多数从高等院校毕业就到中职学校任教,普遍缺乏实践经验,自身也缺乏较强的动手能力.熟话说,给学一点水就是就要有一桶水.本身就缺乏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师肯定难以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来.

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比如我国的企业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利润空间有限,使得企业在中短期内普遍缺乏按较高的标准来培训员工的动力;整个社会的诚信度较低,高水平、高素质的劳动力又短缺,也使得企业不愿承担风险去花大价钱培训员工,而怕最后落得个“为他人做嫁衣”[2].由于中职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不过关,企业对中职教育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认同感,相比较言更喜欢高职教育的学生.另外,企业也不愿意承担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中出现意外伤害职的赔偿责任.

从政府政策层面来看:校企合作中政府引导力不强,政策保障不力.政府在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中主导作用、推动作用不够,校企间的合作既缺乏相关的激励政策,也缺少相应的行政约束措施[3].在我国,校企合作方面还没有配套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多数地方政府没有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未明确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目前多部门搭便车式的校企合作管理,衔接和协调力不强,校企合作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

2 校企合作中学校自身吸引力建设亟待加强

2.1 要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4].教育的产品是人,中职学校的产品是合格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人才.中职学校必须以企业和市场经济对劳动力和人才的要求,开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与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关键能力与技能,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更好的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地方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2.2 培养专家型教师,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学生的质量,也没有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质量[5].当前,教师学历层次明显有所提高,然而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师德却不高,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匮乏.笔者认为,除常规的新老教师“青蓝结对”、继续教育培训、掌握先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外,专业课教师应该带头参与、探索现代学徒制,新教师引进后要到企业对应的岗位工作学习,取得相应要求的技能等级证书再回学校任教;老教师也要定期下企业锻炼,熟悉专业、生产环节中的最新工艺与技术,帮助解决企业的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技术问题,把一线生产中的新知识、工艺和技术带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知识与实践生产的匹配度.要注重专业名师的培养和激励,注重发挥名师对先进职教理念的传播、课程改革实践、产学研工作的探索以及对经济社会影响力的发挥.

要加强专业教研组、名师工作室和名师团队等队伍载体建设.要加强课堂教学实践、诊断、交流反思,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共同参与教学问题的解决研究,带领全体教师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库,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增强中职教师吸引力无疑是激励中职教师队伍做大做强的关键[6].学校要想方设法,努力提高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收入,切实深化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认真落实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建立起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的绩效收入分配制度.学校要进一步完善中职教师职称表彰奖励制度,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表彰成绩突出的教师,要从精神和物质等多方面提高中职教师待遇,努力现实专业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行业、企业同等专业人才收入,切实保障中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高素质性.

2.3 合理调整专业结构,教学改革促教学质量提高

专业建设的水平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成效,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7].中职学校只有从各自最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角度,使设置的专业紧跟市场,服务市场,才能在就业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赢得优势地位[8].结合学校自身特色,中职学校要合理调整专业结构,要根据地方经济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合理设置专业学生规模.要吸引对口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规划、实施管理和评价,真正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要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使课程体系更加适应经济建设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9].既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也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要创新学习方式,开设由学生和教师共同选题的自主学习课程,构建多元学习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10].要充分调研企业生产需求,开发新课程、编写新教材及校本教材,补充新知识和技术的内容.要采用先进教学方法,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对中职生的学业评价要改变传统的以笔试和分数的评价方式,改由过程性、动态性和综合型的等级评价,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建立符合课程特点的评价标准.学生专业关键技能的考核评价要以企业相应工种实际需求为目标,要求学生取得国家相关的技能操作等级证书,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

2.4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校企合作新机制

面对当前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的普遍现象,学校更加完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生产实训,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使得学生在进入企业前就熟悉专业设备、操作技能,为学生顶岗、毕业实习打下良好基础.目前,杭州等多地建立公共实训中心的做法,克服了单个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有限难题,是实训基地建设很好的新模式,值得借鉴推广.

目前,从政府、行业到企业、学校都没有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部门,这也使校企合作缺乏长期有效的管理.学校作为校企合作的主导者,更应率先探索设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办公室,专门负责校企合作管理和职教集团的日常运作,加强校企合作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实效性.

3 综述

校企合作的结合点是人才和技术,企业希望通过合作得到能适应其发展需要的结构合理、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人才,解决技术与发展中的难题.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试想我们的中职教育如果有很高的质量,我们的实习、毕业生能完全或较好满足企业的需求,难道企业还会这么冷淡吗!在我国校企合作相关法律和政策尚不完善、企业缺乏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更需要加强自身内涵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育质量,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人才,进而增强中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对企业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孙伟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06(7):23.

(2)刘保东.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与管理者,2014(6):96.

(3)马清华.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困惑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4(11):36.

(4)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J].教育部政报,2000(6):269.

(5)(10)(12)许强,等.如何让企业成为校企合作的“追求者”[J].继续教育研究,2013(11):55-56.

(6)李桂良,等.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79.

第7篇:劳动教育评课优点缺点范文

【关键词】劳动 学校劳动教育 途径

“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然而,90后的中职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受到多重呵护的优越环境中,“骄娇”二气十足,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注重享乐,奢侈浪费,早已丢掉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根本不知“稼穑之苦”,不会搞卫生,不会洗衣服,不会叠被子等现象随处可见。从2007级学生进入生产实习后反馈的信息,一些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缺乏主动性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尤其是以培育和造就新一代劳动者为己任的职业学校教育。

一、学校劳动教育的特性

“所谓劳动教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施加的一种以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技能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并使他们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教育活动,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劳动教育是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劳动教育,它具有不同于其他教育活动的独特性,在学生的成长中不可或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有利于他们能力的提高。

学校劳动教育与其他形式的劳动教育一样,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最终达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学校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的劳动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即“通过掌握某些技能技巧,喜爱某项劳动,培养其志向(不是对决定专业预先做出的选择)”,获得一种精神财富。在劳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紧张、勤奋、努力的状态有助于其性格和能力的形成。

学校劳动教育具有组织性和计划性。劳动的项目、时间和强度都有严格的控制。在学校里,劳动教育主要是一种集体教育的方式,这是其他教育活动所不具备的特点。集体中进行的劳动教育,具体活动的设置要在结果中能明显的表现出每个人的努力程度,实施中要以社会的、创造的和审美的目的去激励学生,使“每个人都极力的要给集体的工作做出尽可能多的贡献”,培养他们的集体责任感。集体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集体尊重热爱劳动的感情越强烈,对每个人的教育效果就越明显。学校劳动教育具有普及性和集中性。

二、学校劳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早在50年代,我国就有学者认为学校教育“把孩子们养弱了”,“他们既不尊重动,又缺乏对劳动的爱,同时对读书是为了更好的劳动这一点,似乎也缺乏明确的理解”,时至今日,学校劳动教育仍存在着很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校劳动教育形式大于内容

在许多学校,劳动教育写进了工作计划,但却没有按规定执行。加之,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卫生打扫等全部承包给清洁公司,在学校里学生根本不用劳动。课内、课下劳动教育的缺失,让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素养的目标成了一句空话。

劳动课教学的物质基础,诸如设施、基地等不能保证。劳动课作为一门不纳入考核的“副课”,其软、硬件条件根本无人过问。物质基础和教师指导的匮乏,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对劳动课感兴趣的学生,也只能将其当成课下的“游戏”。同时。劳动课教学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考评标准。

2.教育方法不合理

现实的学校劳动教育中,是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一些教师劳动观念扭曲,把劳动当成了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如有的班级在班规中写上违反某条纪律,罚扫教室或清洁区;有的学校对清洁区、教室、宿舍卫生检查采取负分制,这就很容易形成学生对劳动的逆反心理。

三、有效实施学校劳动教育的途径

1.为学校劳动教育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学校劳动教育要落到实处,需要从不同方面为其创造条件。

第一,改变教育观念。“现时代需要学校教育培育出‘心灵手巧’的人,而不是制造出一批又一批‘头脑发达’却‘笨手笨脚’缺乏‘行动能力’的人”。教育工作者要强烈的责任感,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肩负起教育的社会使命。第二,保障劳动教育的软、硬件条件。有条件的学校配备专职劳动课指导教师,并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其教育和指导实践的能力。从各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定的劳动基地,配备相应的基本设施。第三,保证劳动课教学的时间。将劳动课列入课表或设立劳动周,同时要注意实践教学中劳动时间和强度的控制。第四、营造良好的氛围。学校可以在黑板报、宣传栏中设置关于劳动教育的专栏。

2.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灵活多样的考评方法。在班风评比、学生个人操行评定方面,劳动的态度和行动应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参加考核,学校期中和期末可设立“劳动积极分子”奖,对劳动中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奖励。

3.教师以身作则,转变教学观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

第一,教师要做好榜样。在组织学生进行的劳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劳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的情境,让学生感到快乐并受到鼓舞,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用自己的爱好来教育学生,因为学生们“对自己教师见识的广度和知识的深度及多面性、与其说是在理解,不如说在感觉”。这样的教育可以把学生引导到超过教学大纲以外的世界。第二,注重对学生劳动观念的渗透,不歧视差生,不要因为学生劳动表现不好,就不让其参加劳动,更不要用劳动来惩罚学生。第三,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劳动本身并不能带给学生兴趣,相反,在劳动中学生首先感到的是失望,而后是厌倦。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使其认识到自己劳动的意义。开展竞赛活动,竞赛活动的内容可以从平凡的小事入手,诸如擦玻璃,看谁擦得又快又干净,并让成绩突出的同学介绍经验。第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劳动,比如打打扫教室、美化校园、植树绿化等活动。

4.教育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结合

学校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即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体验到劳动中的幸福感,教学内容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学校可以根据本地、本校情况,围绕学生的自我服务、公益劳动、科技实践等内容开发一些校本课程。内容的选编一方面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另一方面,要切合学生身心发展,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不能艰涩难懂,但又不能太过简单,用一句俗话就是 “跳一跳,摘桃子”。

5.培养学生劳动中的自我教育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教育是自我教育。但在实际的劳动教育,学生往往只将劳动看成一种义务,这是一种很可悲的现象。学校劳动教育要抓住关键时期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一方面,劳动课教学内容要丰富、有趣,教师的语言要富有启发性、感染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自己积极、主动地动手操作和学习,把劳动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当一件作品诞生后,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才能,自己的成果,劳动成了一种创造性活动。劳动中自我教育另一种方式,就是让学生看到自己好的方面在别人身上表现了出来。班级中成立的劳动技能小组之间进行技术交流,会的同学教不会的,“一个孩子,当他越深刻的感受到他在教别人时,他本人想学习的愿望就越大。”通过教会别人,学生自己也感到了一种自豪和光荣,增强了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周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推动中职又好又快发展,2008.4.3.

[2]孙俊三,邓身先.家庭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3]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帕夫雷什中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4]程万里.劳动教育诸问题研究[M].汉口:中南人民艺术出版社,1954,(7).

第8篇:劳动教育评课优点缺点范文

在思想上,认真学习邓--理论、领会党的十七大五中全会精神,利用电视、电脑、报纸、杂志等媒体关注国内国际形势,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政治思想文件、书籍,深刻领会胡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并把它作为思想的纲领,行动的指南;积极参加党委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及教育活动。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在工作中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作风上,能遵章守纪、团结同事、务真求实、乐观上进,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生活中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耐劳、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始终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勤劳简朴的生活,时刻牢记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在育人上,我把爱看作是教育的“剂”,把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当作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与学生一起作阳光体育运动,和孩子们一起做育心操、广播体操,练空竹、口风琴、跳长绳等。与孩子们谈心,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引领他们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在无尽的天空。

在教学上,我总是要求自己提前一周备好课,写好教案;上课时,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余对学生进行辅导,及时查缺补漏,适当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去年九月刚开学,就接到挑战:参加是语文优质课竞赛,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选拔。

同事们笑称“海选”,在领导和其他语文教师的帮助下,我顺利通过选拔,如愿代表东西湖区参赛。经过努力终于获得了市语文优质课低段二等奖的好成绩。不久又接到去友谊小学走教的任务,并在该校两次评估的课堂教学这块,获得了评估领导的好评得了两个“优”。为该校顺利通过平不验收尽了绵薄之力。

人无完人,本人还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之处:

1、政治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没有计划,没有系统性,抓得不够紧。

2、在工作中还不够细致,有时也存在应付。

3、在新课标中探究不够,课改方面动脑不够。

4、安于现状,缺少拼搏精神。

第9篇:劳动教育评课优点缺点范文

某初中为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锻炼其劳动能力,学校政教处精心策划,每周安排七年级或八年级一个班利用班会课或综合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在教工指导下参加校园义务劳动:到食堂拣菜、切菜、洗菜,分饭分菜到桌,分发、回收、清洗盆碗;修剪草坪,拔除杂草,给花草树木喷水、施肥;清扫绿化景观带,打扫教学区外的公共区域;定期更换、更新黑板报、宣传栏;走读生在学生公寓模拟体验宿舍整理……后来,该校八年级多名家长相约到校,要求取消上述活动。他们认为,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的校园义务劳动,超出学生整理课桌、打扫教室等传统意义上的“劳动责任”范围,超出一般学生的能力。学校百般解释,但家长们拒绝接受。最后,学校不得不妥协,终止了活动。

面对这场失败的校园义务劳动,政教处主任陷入了沉思:劳动教育,学校何为?

从传统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文字表达来看,“德”与“劳”的育人重要性等量齐观。然而事实上,学校劳动教育有别于社会劳动培训,前者的侧重点是“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正确劳动价值观的构建,后者是劳动技能的习得和提高。学前教育至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劳动教育承载着更多“德”的功能。“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劳动的崇高道德意义还在于,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体现他的智慧、技艺、对事业的无私热爱和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同志的志愿……”苏霍姆林斯基这些基于教育实践的论断,精辟地归纳了劳动教育的崇高道德意义。

从教育发展史来看,劳动传承是教育的起源。无论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提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教育”,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提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教育”,还是十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立德树人……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都将“爱劳动”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之一。

在劳动内涵日益丰富的今天,政教处主任“劳动教育,学校何为”的沉思,是对达成“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现实追问,值得全体教育人共同关注并为之“负重而为”,重建劳动教育生态,回归应有教育常态。

一、理念生根之为

“精心策划”“利用班会课或综合实践课”“不得不妥协”,案例中的这些词眼,昭示着普遍存在的教育现实:作为“五育”之一的劳动教育,已经完全丧失了自己应有的课程地位和育人地位,委身为德育智育的临时候补。小学、初中以及普通高中课程表中,不再有“劳动”二字,“劳动”隐身,说明学校教育理念的残缺。

劳动教育复苏,首先要从学校教育理念重建开始。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神奇力量”,坚定“在我们的社会中,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而且是道德的范畴……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马卡连柯)的信念,向往劳动、崇尚劳动,努力将劳动教育落实在课堂上、活动中。

同时,作为育人工程社会引领者的学校,有责任、有义务把劳动教育理念传递给家庭和社会,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为契机,营造尊重平凡劳动,做普通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氛围,凝聚各方正能量,培养青少年热爱劳动的美好品德,参与劳动的主动意识,能够劳动的基本技能,促使学生主动认识并理解劳动世界,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为真正“成人”奠定基础。

二、课程创新之为

“到食堂拣菜、切菜、洗菜,分饭分菜到桌,分发、回收、清洗盆碗;修剪草坪、拔除杂草,给花草树木喷水、施肥……”案例中陈述的“劳动”,大多是传统意义上的狭义劳动,也许这正是家长们强烈抵制的原因。

劳动,无处不在;劳动教育,资源无限;劳动课程,丰富多样。

请企业负责人、种植大户讲述创业故事,启示学生劳动改变命运,技术始于最基本的劳作;参观工地、工厂、种植地、养殖场,让学生感受劳动创造奇迹,实现人生价值;组织诸如案例列举的狭义劳动实践,使学生享受到传统劳作对身心健康的调节功能;家校结合开展家政行动,让学生懂得劳动使家庭生活更美好、更温馨;有针对性地到行业基地参观访问和劳作体验,帮助学生建立更加清晰完整的职业印象,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改变着劳动教育“苦脏累”的刻板印象,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劳动兴趣、劳动情感和劳动意识。

三、活动落地之为

案例中,家长们抵抗的理由是“超出学生整理课桌、打扫教室等传统意义上的‘劳动责任’范围,超出一般学生的能力。”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这场七、八年级校园义务劳动以前,该校的劳动教育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甚至在这班学生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阶段,劳动教育早就退出了课程舞台。因为过去劳动教育活动长期缺位,无形推助了家长的思维定势,所以当劳动教育在今天复现时,家长接受不了,“学校百般解释,但家长们拒绝接受”。最后,“学校不得不妥协,终止了活动。”

从青少年走进校园的那一刻起,劳动教育就应该进入他们所受教育之列,早进入,低起点,慢渗透。学校要在全面理解劳动教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家庭情况、社区资源调研为依据,详细了解本校学生的劳动素养起点,掌握学校、家庭和社区劳动教育资源等要素,构建与本校生源实际情况相适切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精心规划教育内容,从学生熟知可感的地方入手,在学生能力所及的地方着力,使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生态化持续推进。

四、评价导向之为

案例中,家长强烈抵制校园义务劳动的深层原因,是因为“劳动无用”功利思想作祟。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并未真正纳入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中,更没有与中、高考直接挂钩。事实上,小学、初中阶段的素质报告单上,“劳动评价”普遍是信手填写的“优”,高中阶段的社会实践考评单大多也是经由“上网搜索――抄录填写――找人盖章”的程序完成,劳动含量极低。

为改善这种“约定俗成”的评价模式,需建立各阶段学生劳动素养品质标准,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科学运用劳动教育评价结果,促使社会、家庭、教师、学生重视劳动教育,开展劳动教育,培养有知识、有能力、能实践、善创造的新一代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