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交媒体策略范文

社交媒体策略精选(九篇)

社交媒体策略

第1篇:社交媒体策略范文

关键词:网络自制剧;社交媒体;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0-0198-01

一、网络自制剧的发展现状

2014年被称为网络自制剧元年,大量各种各样题材的网络自制剧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2015年,网络自制剧的发展进入了高潮阶段。《盗墓笔记》《无心法师》《灵魂摆渡》等网络自制剧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同时,在2016年伊始,一部《太子妃升职记》凭借其超高的人气和话题吸引了观众的视线。目前看来,网络自制剧已经渐渐进入更多观众的视野。

二、网络自制剧兴起的原因

(一)网络视频平台在电视剧生态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2015年迎来了网络自制剧的发展的新机遇。“一剧两星”的落地实施给互联网创造了难得的机遇,由于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有限,而且电视剧的版权费也越来越高,制作方就会寻求新的低成本、低门槛的播放渠道,这样网络视频播放平台在电视剧生态中的地位也愈发重要。此外,受众渐渐养成通过移动终端来收看影视剧的习惯也使视频网站逐渐成长为能和卫视平起平坐的电视剧重要播出渠道。网络播放量更与收视率一起共同组成了全新的电视剧市场评价体系。这样的行业状况下,网络视频播放平台的“上位”就给网络自制剧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网络自制剧的内容和形式能够满足受众需求

从目前热播的网络自制剧的题材和制作形式来看,网络自制剧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强明星阵容+精良制作+传统剧集长度”,如《他来了,请闭眼》《盗墓笔记》等;第二类是“强明星阵容+低成本制作+短剧集长度”,如《屌丝男士》《暗黑者》等;第三类是“非明星高颜值阵容+低成本制作+短剧集长度”,如《太子妃升职记》《上瘾》等。在题材上这些网络自制剧都以搞笑、惊悚、悬疑、同性恋等题材吸引受众,能够引起观众对这些自制剧的吐槽和广泛的讨论;在形式上,利用明星效应和演员的高颜值来提高收视率,采用观众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短剧集的特点来获得观众的青睐。

三、网络自制剧的传播平台多样化,社交媒体为主阵地

网络自制剧的传播平台基本上组建了一个“视频网站+微信+微博”的多平台矩阵化的传播模式。网络自制剧《太子妃升职记》是由乐视网出品,首播平台也是乐视网。在微信上,粉丝可以关注“太子妃升职记”的微信,了解《太子妃升职记》的台前与幕后。在微博上“#太子妃升职记#”这个话题不仅会推介剧集的相关动态,同时与受众有良好的互动关系扩大了该剧的关注度和知名度。由此可见,社交媒体成为它们传播的主阵地。

四、网络自制剧在社交媒体的传播策略

由于社交媒体具有信息碎片化、裂变病毒式传播、成本低、互动性强、受众群体年轻化等特点,它的这些特点使其成为网络自制剧进行宣传和造势的天然平台。而网络自制剧要想在社交媒体中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内容题材要新颖独特,能够制造话题

在社交媒体传播信息激烈的角逐中,内容是关键。从网络自制剧的内容题材来看,目前热播的网络自制剧的内容呈现出满足观众恐惧、好奇、审丑等心理诉求的趋势。《太子妃升职记》、《上瘾》这些网络自制剧之所以能够在社交媒体平台引爆的原因是其题材新颖、话题性足够强,能够引起受众的兴趣。因此网络自制剧的内容创作应该着眼于顾客的需求,在品牌定位中强调品牌的特点,使产品更加个性化。否则,同质化泛滥的网络自制剧作品只能被淹没在社交媒体的庞杂信息中。

(二)在社交网站与受众频繁交流互动

如今,网络自制剧在社交平台上的点击率和引爆率高的原因除了视频网站和制作方的卖力宣传外,还与制作方和剧组演员在社交网站与受众的频繁互动密不可分。宣传方需要加强与观众的深度互动,除了利用大数据对受众进行分析之外,视频网站要善于利用新兴技术,紧跟互联网热点,以达到与受众良好的互动效果。

(三)相关演员新闻的适当炒作和舆论领袖的引导

在最近热播的网络自制剧的传播与营销过程中,关于网络自制剧演员的新闻炒作也是推动网络自制剧传播的重要因素和手段。例如,在《太子妃升职记》热播期间就不断有关于男主角的绯闻传出;在《上瘾》网剧中,其关于主演的曝料和新闻也在微博赢得了受众对其的持续关注。此外,传播推手即舆论领袖的引导也是传播中的关键点。业内人士的推广和支持以及专业人士的评价等这些手段都可以为剧集的宣传加分。在《太子妃升职记》热播时就有很多业内人士的点评和明星的参与。

(四)利用红包、代金劵等手段进行宣传

此外,随着微信红包、支付宝的大热,红包、代金劵等手段也为了网络自制剧宣传的重要手段。受众在红包大战中受到广告宣传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地了解和知晓了网络自制剧,从而产生要寻看这部剧的欲望以满足其好奇心。尤其在社交媒体中,这样的手段能够赢得更多人的关注,使其达到更好地传播效果。

五、结语

目前,无论是从受众的角度还是出版方的角度讲,网络自制剧都具备长期发展的潜力。然而,网络自制剧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如其内容日渐朝着不良社会风气的方向发展,甚至色情、暴力等内容充斥着网络荧屏。网络自制剧的发展要坚持“内容为王”,但其题材在以受众的需求为中心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网络自制剧要靠新颖独特的内容和风格给观众带来思考和正能量,再辅以合理有效的传播策略,这样才能够最终在电视剧领域取得胜利。可以预见,如果网络自制剧能够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必将给影视剧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曹慎慎.“网络自制剧”观念与实践探析[J].现代传播,2011(10):113-116.

第2篇:社交媒体策略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新型社交媒体 网络行为 引导策略

随着互联网建设构架的革新,社会化网络力量的兴起,移动网络设备的普及。以微博、微信、Twitter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具备了之前互联网所不具备的明显特征,分享、贡献、协调、参与等。大学生在网络群体中的网络社交活动最为活跃。很多大学生睡觉前最后一件事和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刷微博微信。网络社交活动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参与者的行为习惯。

一、新型社交媒体及其特性

1.1新型社交媒体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各类社交媒体的用户激增。根据百度百科,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等。而作为社交媒体的最大用户群,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都受到其巨大的影响。

1.2新型社交媒体的特性

新型社交媒体的普及及发展正是由于其便捷性、原创性和交互性三个特性。通过移动终端,用户随时实地可以信息,并随时更新自己的心情和周围发生的事情。评论、沟通、互动功能,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畅通。

二、新型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在行为习惯的影响

《2014中国大学生媒介与消费调研报告》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五地显示,微博微信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率分别为71.1%和82.3%。随着社交媒体应用的普及,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习惯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1积极影响

1、丰富了大学校园生活。新型社交媒体的便捷性使当代大学生活更加分富多彩。音频、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信息传播手段使得大学生的通讯沟通手段更加多元化。通过对生活学习的记录,对朋友圈内其他人以及各种公众账号的关注,获取各种各样的新鲜资讯,也大大满足了大学生对周围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通过社交媒体,还可以组建各种兴趣小组和学习小组也大大丰富了大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2、拓展社交圈,提高沟通能力。由于网络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使得大学生的交友圈不再限定于一个教室或一个校园。通过网络大学生们可以便利的接触校外世界,随时随地与人沟通,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友机会。也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减轻了交友双方的心理负担,消除了部分大学生在日常沟通时的心理隔阂,这也为平时好友较少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拓展交友圈的社交平台。

3、自主学习,获取丰富网络资源。TED、可汗学院、世界级名校公开课等一批公开课正是依托于社交媒体为全世界爱学习的网友提供的一个网络学习平台。这些公开课涵盖了人文、科学、艺术、社会、金融等领域的精彩课程。这些课程大大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也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2.2消极影响

虽然便利的社交媒体应为为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带来了一定积极影响,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社交媒体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1、过度沉迷影响正常人际交往。对微博微信的应用可以说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时随地查看手机已经成为部分学生的一种习惯。这不仅逐渐占据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时间,甚至开始占据他们的学习时间。在课堂上听见微博更新的声音,对老师来说也屡见不鲜。过去侃侃而谈的同学聚会,也演变成大家各自把玩手机。任何事物都是过犹不及,一旦社交媒体取代了正常的沟通交流,正常的人际交往也将消失。

2、信息过度暴露,大学生安全利益存隐患。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少、判断能力差,很容易采信一些不实信息。随着社交媒体的极速发展,个人隐私保护措施却为得到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泄露严重,这就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通过网络诈骗,虚假信息,对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损害。

3、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意识形态易受影响。新社交媒体使每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信息成为现实。但是在这些的内容中,有益的内容可以让受众得到启发,但是也有一些不良信息掺杂其中。大学生心智体尚未完全成熟,意识薄弱,在面对不良信息时容易受到影响,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大学生新型社交媒体行为习惯的引导策略

1、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多彩的校园文化,丰富的文体活动,不仅可以增加现实吸引力。同时结合校园发展,把大学生们的的智慧和热情合理的引导到现实中来,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消耗大学生过剩的精力,从而从根本上减少了大学生的上网时间。

2、利用网络优势,引导学生。现在大部分大学生已经认可或正在使用社交媒体,学校可以通过指定专门的教师,利用社交媒体融入到学生中。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更容易畅所欲言,老师也可以仔细观察,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3、加强网络安全教育。通过网络安全教育,加强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对常见的网络诈骗可以独立辨识;对于虚假信息能够仔细分辨;对于流言谣言能够理性的认识。最终实现不受或少受网络犯罪侵害。

总之,对于新型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学校应积极应对,把社交媒体看成一种手段,合理利用网络优势,正确引导并规范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最终实现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学会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有用知识,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 考 文 献

[1]百度百科[EB/OL].http://.

第3篇:社交媒体策略范文

节假日的互动高峰

在这份历时五十五天,涉及五千五百万人的社交对话的调查中,10个世界顶级的消费品牌占据五千五百万社交互动量的27%,5个最著名的零售商占社交互动量的40%(如图2)。

调查表明,消费者在运用社交媒体参与快消品公司的相关活动中,在节假日之后出现互动最峰值,这与处在互动最低谷的节假日之前,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假日前后的不同阶段,相比零售商的多个快消品品牌的帖子,消费者更愿积极参与单个快消品品牌的社交媒体营销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使消费者成为社交媒体活动的一份子,通过故事与创意分享等方式可以调动消费者的参与热情。

报告认为,对于快消品牌而言,确保数字策略到位,包括利用好零售伙伴的社交媒体活动带来的免费宣传机会服务。传统上快消品牌都会在促销上大力投入来获得零售店内较好的产品摆放位置。在多渠道世界,该方式应该演变成如何让零售伙伴在他们的网站和社交媒体页面上推广你的产品。

埃森哲数字技术服务部多渠道业务主管Mac Karlekar认为,只有从高层管理者到具体营销者,都对营销投入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并且能够融合推和拉的策略,才能实现社交参与的效果。“我们常常看到品牌营销者进行个别的一次性的营销活动,当时的感觉或许很棒,但却无助于长期的目标战略。例如,在脸谱网的主页上,通过发放折扣码的方式来赢得点赞数量的增加,就是一种短视的策略,因为这种做法并不能识别想要吸引的粉丝类型。因此在整个推广活动的三个阶段(活动之前、期间以及之后),拥有一个科学的模式,会有助于你去计划、执行以及适当地衡量成败。”

跟折扣营销说再见

数据显示,节假日主题活动和竞争性内容位居八项策略的榜首。尤其是将节假日主题融入帖子的效果不错,例如梅西百货的节假日或圣诞主题的帖子比其他话题的帖子获得更高的回应。而在品牌的总体效果来看,在节假日前期,有关节假日主题活动的社交营销效果最好。而在节假日后期,竞争性的内容最有眼球效应。

节假日期间活动推广的效果,在八项策略中排在倒数第三的位置。显然,不完整的活动或未经规划的方案都无效。需要有了清晰的战略,信息和目标再与顾客互动。在这次调查中,少数几个品牌的不相关信息既没有带来点赞,也没有人进行分享,没能将社交媒体帖子的读者转化成顾客或粉丝,等于浪费机会。调研过程中,所有监测品牌的社交媒体粉丝数量都有上涨。少数几个品牌的新粉丝替换了现有粉丝,报告认为这给品牌商提出了一个问题:花时间开发新顾客,还是努力留住忠实粉丝?

而企业经常采用的传统的折扣营销,同其他营销策略相比,在整个节假日期间都是垫底效果。因此调查建议,如果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兑现承诺,就不要开展打折活动。这可能涉及两个问题,首先是需要解决供应链的问题,其次要详细描述折扣券的兑换手续。例如,一些快消品公司提供打折信息之前没有确定如何在参与活动的当地店铺兑现折扣券。有些企业因为没有清楚说明哪些店铺参与了打折活动,结果是社交群内出现了很多负面情绪,顾客抱怨店铺拒绝兑现打折券,并怀疑品牌的可信度。

报告指出,如果企业开展的社交媒体活动有可能呈现病毒式扩散,首先需要确保社交媒体管理体系到位,以便处理对话的数量。“虽然一对一的参与在当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参与是需要管理的。”Karlekar指出,让用户对你的品牌主张说一句感谢的话很重要,但关于产品的任何负面信息或是顾客抱怨是需要解决的。“我们见过很多品牌经理一时冲动,因为一个推特上的留言,制造了负面信息。品牌类型是不同的,在社交媒体上不是所有的对话都行得通。”

第4篇:社交媒体策略范文

用户对于服务有了更多的发言权,服务的有形化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和点评来实现。SAS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报告指出:用户点评对酒店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影响最大,UGC的存在显然让我们从一个价格透明的环境转移到一个价值透明的环境,如果酒店要保持竞争优势,那酒店经营者就必须将内容整合到其策略和战略决策过程当中。因此,旅游酒店服务行业如何利用大数据,了解消费者在意什么,并借以思考如何提供给他们独特的价值就成为酒店服务行业品牌塑造极具挑战的一件事情。​​

四季酒店从事社交媒体营销的Felicia Yukich这样说道:​​

“我们相信在大数据时代能胜出的品牌一定是和他的消费者一块创造的。四季酒店一直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企业文化能让公司在迅速适应以消费者为主导的交流体系中去。”​​

四季酒店作为一家世界性的豪华连锁酒店集团,通过在数字渠道讲故事和利用一体化的内容策略来与用户进行交流,以使其沉浸在品牌体验当中。通过四季酒店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营销,笔者来探讨如何在酒店旅游服务性行业当中发挥社交媒体的力量,如何采取策略树立品牌。​​

一、社会化营销在品牌战略中的地位​​

NetAffinity预测2014年酒店营销的趋势中,社交媒体增加流量是一大趋势,酒店营销应将更多的资源转移到线上和移动端,让旅客在行前,行中和行后都参与到社交网络中,而且基于位置的服务,多屏化,视频互动等也成为几个明显趋势。​​

四季酒店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也进行了很多尝试和营销努力。​​

比如,在Twitter上的虚拟品酒会;在Facebook上及时与粉丝互动对话,充满活力;积极参与Foursquare和Gowalla基于位置服务的App应用;在Youtube信息让四季酒店成为重要的搜索关键词。这都是四季酒店在社交媒体上的尝试,基于酒店营销在社交媒体上的重视。​​

数字媒体平台占到了四季酒店品牌推广努力的50%,以用来方便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培养消费者忠诚。四季酒店集团总裁兼CEO泰勒:“我们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超过了营销总支出的50%。每家酒店都有一名社交媒体经理。有些酒店不止一名。他们的职责不光是解答客人的投诉,还要与客户交流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有时在社交媒体上与我们交流的可能就是楼上房间里入住的客人。他们过去直接给前台打电话,现在他们发推特信息(Tweeter)或写博客。”​​

二、专业团队运营管理社交平台​​

自2009年起,四季酒店集团就已经开始在社交媒体平台打造其品牌度。也正是在2009年,消费者开始期待品牌能在一天24小时内的任何时间与其进行互动。因此,四季酒店设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运营社交平台,管理内容,将内容传达到所有数字传播渠道。目前四季酒店在主流的社交平台都开设了自己的账户,并投入足够的资源与消费者互动。比如,Facebook,Youtube,Twitter,LBS,Tumblr,Blogs&Microsites,Google+和Four Seasons Magazine。这些社交平台会让四季酒店与消费者可以随时互动和了解。​​​​

四季酒店抓住社交媒体平台成功的核心:“真实性”“参与度”。​​

像他的数字营销高级副总裁Elizabeth Pizzinato所说:“这不是简单地创建Twitter账号或者Facebook页面的问题:社交媒体渠道所依靠的是即时性、参与度和真实回应。所以企业要准备好面对配置社交渠道关键资源时带来的额外管理压力。”有专业的部门进行平台运营,管理用户的评分和点评,通过数据分析,提高在线声誉和盈利能力,对于豪华酒店尤为重要。​​

三、具有效果的内容策略​​

四季酒店集团能提供高度定制化服务与它的内容策略是相辅相成的。​​

专业化的运作部门通过内容倾听消费者心声,将其付诸行动,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四季酒店社交平台的内容策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用户生成内容,二是在线上和线下渠道提供引人入胜的体验,消费者会在不同的活动当中与品牌进行互动。比如四季酒店集团进行的婚礼筹划专题策划,开设专门的Twitter和Pinterest账号向消费者提供来自酒店员工的专业建议和在四季酒店举行婚礼的新娘所分享的故事,以互动的方式来为消费者提供一体化和专业的体验。​​

再比如,2013年四季酒店的Maxine畅游曼哈顿竞猜活动,这是一个针对订单来源是商旅群体,推出的家庭周末旅行的活动方案。它启用了所有社交平台用于此次活动的营销,包括Pinterest、Twitter、Instagram和Vine。通过照片和酒店为每个家庭定制的照片和个性化服务,入住酒店的小朋友可以获得与Maxine交流的机会。这次活动帮助四季酒店通过社交媒体寻找定位目标客户群的方式,并将竞猜活动弄得十分诱人。活动实现了所预期的商业效果:酒店在周末的收入同比增长了5%,Facebook的粉丝数增长了10%,Twitter粉丝数增长了19%。​​

第5篇:社交媒体策略范文

关键词:社会化媒介;媒介营销模式;企业营销策略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更宽更广的平台,为其创新营销模式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可能。企业营销环境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以博客、论坛、微博、社交网站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介快速发展,社会化媒介营销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一、社会化媒介含义及特征

社会化媒介是社会互动的媒介,人们用来彼此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平台具有高度的交互性和扩展性,它通过网络和移动应用为基础产生双向的对话,并产生的新的用户生成内容。社会化媒介这一概念最早是在信息科学领域提出的,其针对社会性网络服务,即sns新型网络信息交流空间进行的表述,主要包括新兴媒体:论坛、博客、社交网站、微博和网络社区等。具有公开化透明化、参与性互动性、社区化和融合化三大特点。

商业化活动的发展与其社会化媒介有着密切的联系,Twitter和Facebook在美国掀起了一场社会化媒介的商业变革,而这种变革也正在中国上演,以新浪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介同样牵动了中国的社会化媒介商业属性。

二、社会化媒介营销的基本模式

社会化媒介只是一个平台,有的企业经营有方,赢得了“粉丝”和销售双赢,但有的企业却人气惨淡。在社会化媒介平台中,笔者选择了新浪微博作为样本,观察企业在其平台上成功运营的基本模式。

1.找到客户群体

通过搜索微博的“标签”找到和企业相关的客户群体,关注这些群体,并和他们积极互动。如何利用好“标签”是微博运营的关键,因为要想对用户产生影响,首先要知道目标用户是怎样的群体,通过分析用户微博账户标签以及微博关键词等可以找到用户的大致特征。

2.选择发博的时机

时机,指发表微博的时间段要和用户群在微博上的活跃时间相吻合,微博活跃度的峰值变化也对不同人群来说是不同的,如果要经营好一个特定内容的账号,就要在合适的时间点合适的内容,才能对用户产生精准的信息。根据新浪微博商务部总结:企业内容一般周一周二用户反应冷淡:用户往往面临比较大的工作压力,心理紧张,对于企业微博的反馈不是很积极。周三、周四互动比较集中,周五、周六、周日的用户更活跃。

3.适度参与热点话题和讨论

网络传播的核心永远是话题。据天涯论坛负责人介绍,在网络上,能产生持久争议的话题,并非八卦,而是和普通市民息息相关的,具有普世价值的话题,比如关于放开二胎的话题。对于这类话题,积极设置话题参与讨论就能引起更多的关注。在线热点话题讨论有两个要诀:一是积极参与意见领袖的发起的话题一起讨论;二是自己制造话题,话题要尖锐具有时效性,并且要故意设置对立双方进行辩论,并且掌握节奏,话题辩论的激烈程度要依次推进,根据网友的反映不断引导达到高潮。

4.利用微博进行企业危机公关

利用微博进行企业危机公关有两个层面的解读。一是因为企业自身经营出了问题,在微博上成为热议话题,企业利用微博这个平台予以解释,化解名誉危机;二是企业的微博,包括企业领导人的微博因为发贴不慎,引发网友不满,而造成企业危机,需要通过社会化媒介甚至传统媒介来化解危机。利用微博进行企业危机公关具有即时性、广泛性的优点。

三、社会化媒介在企业营销中的应用方向

企业营销中社会化媒介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将企业长期战略和具体计划结合起来的纽带,通过保障两者方向的一致性,从而使企业能够朝一个确定的目标前进。

1.用户至上的互动策略

高效的交互性是社化媒介的精髓和核心,也是社会化媒介营销独特的关键所在,在保障交流广度的同时兼顾尝试和持续性,因此,企业在社会化媒介上的每一条信息时都需要尽量去争取和更多用户进行互动说沟通的机会,一般来说,企业主动的互动行为包括开展各式各样的在线调查、附带奖品的娱乐活动,也包括对于用户所反馈信息的积极回复与进一步沟通交流。

2.内容为王的营销策略

无论是何种营销模式,都离不开“内容为王”的策略。提到内容策略,不得不说到内容营销。内容营销指的是以文字、图片、动画等介质传达企业的相关内容给客户。可以说,只要是和企业传达给消费者信息有关的行为都涉及内容营销。这种信息传递的目的是在短期内宣传和获得利益,而是通过合适的内容使企业需要传达的信息在巨量复杂的信息流中脱颖而出,从而向消费者传递更为更改、长期的一种理念,帮助企业扮演“思想领导”的角色,自然地提高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忠诚度。

社会化媒介营销过程中,并不是任何内容都可以吸引用户注意的,在信息泡沫泛滥的自媒体时代,各种垃圾营销信息充斥着媒体市场。如何更好、更精准的吸引用户关注成为社会化媒介营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社会化媒介营销中,的信息为了吸引更多用户的注意,可以遵循内容的“3I原则”――Interesting(有趣)、Interest(利益)、Individuality(个性)。

3.异军突起的第三方应用策略

第三方应用软件是社会化媒介的一个亮点,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授权第三方软件和自己的社交媒体进行互动,个性化的、功能独特的第三方软件可以吸引数百万人授权应用,这种强大的吸引力对于企业进行营销活动具有相当大的诱惑。

第三方应用策略的意思就是企业通过投入开发第三方应用软件或者与专业的开发方进行合作,开发合适企业的应用软件,吸引用户的关注,鼓励用户使用,从而使企业的产品、服务、形象能够更好的在社会化媒介平台上自发地传播。

四、总结

社会化媒体的使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化媒体越来越广泛的被企业运用于社会化品牌营销之中。本文笔者通过对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价值进行分析,引导企业转变营销策略,使用少量的营销成本达到传播目的;对消费者而言,可以更好的了解产品、企业品牌和信息,形成互动。

第6篇:社交媒体策略范文

社交媒体营销还处在初期,社交媒体营销概念有多个版本。其中维基百科的观点认为:社交媒体营销的核心理念是应用社会媒体平台,来进行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公关关系等方面工作。在此,我们不用纠结于具体概念的细微差别,主要关注其内核。笔者是国内接触社交媒体营销较早的一批人,笔者的观点是:社交媒体营销是一个框,以wel02.0的精神内核为指导方针,秉承透明,公开,不作恶等原则,企业和用户进行多方的交流,企业的营销将更加有效,企业的品牌形象也将更人性化,拟人化。

传统的营销,广告模式是企业进行单方面的信息的传输,很少强调用户体验和信息反馈。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会充分发表自己对品牌(企业)的意见,或点评产品及服务。一份报告显示:以每周作为统计,每周33%的微博用户会点评企业或产品一次或更多;32%的用户会自发推荐企业或产品;30%的用户会咨询,探讨某个产品(企业)。社交媒体营销关注客户对产品的口碑,客户的交流,品牌的美誉度,最终形成基于社交媒体等平台的口碑营销,持续的品牌的美誉度。

企业迫切需要参与,加强社交媒体营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交媒体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互联网营销的优势,以及众多成功的社交媒体营销案例,吸引了企业的关注和对自身的品牌传播,网络推广的反思。第二,企业品牌营销,网络传播的内在要求。由于互联网环境的变化和信息传播在商业上的广泛应用,使我们更好的使用社交媒体来做营销的需求大大增加,并且促使了社交媒体营销独立成长成为营销领域的一门学科,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营销要求,使社交媒体营销的各种手段倍受青睐。要补充的一点是,社交媒体营销不仅仅是品牌企业的专属,严格意义上讲适合大部分企业,社会公共组织。社交媒体营销江湖现状社交媒体营销需要整合网络传播,营销知识,品牌推广,社会学等多种资源、需要我们实施全过程监控、创新的使用社交媒体作为营销平台,不仅仅是传统营销推广活动的补充。目前美国等国家,在社交媒体营销层面已经积累了许多实战经验,并形成一定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持。我国在社交媒体营销的研究和实践方面起步较晚,虽然目前社交媒体营销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但是往往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具体实施方法和经验支持。

1、社交媒体策略的缺失

许多企业开始意识到社交媒体战略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纷纷成立相关部门或团队。如Dell、Starbuk、Intel、SAP,Toyota等。企业都开始谋划长期的社交媒体策略,而不是一次,两次的尝试。目前在中国大部分企业仅仅是从某个点来做社交媒体,如策划次网络公关,软文推广;尝试开个微博官方账户;建立百度百科;搞次病毒视频营销。还没有上升到市场策略层面,还没有和企业的经营,发展相合拍,仅仅是某个点的努力,没有整合社交媒体营销。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国内很难见到企业新营销团队能从策略,战略层面来推进社交媒体营销战略。

2.社交媒体适用范围的误读

许多企业咨询笔者:社交媒体对中小企业合适不?社交媒体对本土化企业的市场营销合适不?通常理解全球化的企业为了影响全球潜在的消费者,使用社交媒体众多平台如: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是明智的选择;大的品牌可以通过传统的公关,和社交媒体营销来获取更好的效果。从世界500强企业参与社交媒体的程度来看,确实支撑了以上的论点。那么对于比较本土化的企业,是不是社交媒体也很有效果。正如我们看到新浪办公楼下的小卖铺、中关村的饭店借势微博做推广。笔者认为:结合产品的特性,和潜在购买者的市场规模,潜在购买者互联网活跃分散程度;结合我们投入产出比的分析和实验,可以得出合理的商业方式。如果消费者很分散,如果利用社交媒体无法抓取潜在消费者的注意力;如果投入产出比很高;如果产品确实不适合互联网层面的推广;我们自然是不应该跟风参与社交媒体战役的。

3.品牌监测工具还不完善

目前国内的品牌监控工具还不完善,笔者分析原因有:1.中文的语义匹配处理技术还不成熟;程序无法直接判断来自BBS,SNS,微博上的留言是正面,是负面,还是中立;相比较来说英文的语义匹配处理更容易些。2.商业的力量推动力不足,国内众多的二线品牌监测工具,走的路线是半卖半送,半推半就。商业价值无法凸显,导致没有企业专心做这份事业。行业的内幕是:找些程序员,更有甚者连搜索引擎蜘蛛方面的工程师都没有;国内既懂软件程序开发,又懂互联网广告,网络营销的产品开发人员,真是凤毛麟角。

技术这么难,我们为何还必须监测?Wel02.0环境下用户开始疯狂产生内容(UGC),基于爱好的群组快速组建,大众协助推动商业的发展。有些之前个人无法实现的商业模型,现在也成为可能,比如wikipedia,Youtube。如果企业让这群网民自娱自乐不去关注他们研究他们,后果不堪设想。监测可以让企业快速了解市场及网民的反馈,获取网民现实问题表达;监测仅仅是工具,接下来我们需要和网民进行对话,解决问题。

一个优秀的品牌监测工具需要考虑:

Influence影响力

通过监测,我们发现网民中有一批无冕的意见领袖,他们对行业有深刻的解读或拥有众多的人脉,粉丝。我们必须对意见领袖进行细致的研究,

意见领袖的追随者有多少?

有多少外链指向意见领袖的博客?

意见领袖的博客浏览量是多少?

意见领袖的博客回复帖子有多少?

意见领袖微博客留言平均被转发多少次?

意见领袖演讲、聚会的频率如何?

这些问题可通过以下社交媒体监测工具进行相关的梳理,数字背后的解读,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社交媒体专家。

Sentiment态度,意见

网上回复,帖子是正面还是负面情绪?我们需要监测工具进行自动的判别,特殊情况可加以人工设别。笔者也见到一些不成熟的检测工具,软件判断出来的和本身的语境大相径庭。在中文处理匹配中尤其明显。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判定的准确率平均下来达到70%以上的准确率。中文的检测工具语义自动匹配准确度还没人统计过,笔者认为将会低于60%。态度,意见判定技术方面还有一段路要走。

第7篇:社交媒体策略范文

关键词 编辑惯习 历史建构 社会因素 生产策略

王军,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 bourdieu)用“惯习”“资本”“场域”等概念来阐释其社会实践理论。依据其观点,所谓社会实践活动即是行动者在相应场域中,使用各自拥有的资本,在惯习支配下的利益争斗活动。本文不准备用此理论全面解析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之一的编辑活动,只是使用“惯习”这个概念,来尝试解读编辑惯习的产生及其生产问题,为编辑学研究引入一个新的视角。

一、编辑惯习及其生产性

何谓惯习(habitus)?惯习不是习惯,它是持久的、可转换的潜在行为倾向系统,是一些有结构的结构,倾向于作为促进结构化的结构发挥作用,也就是说作为实践活动和表象的生成和组织原则起作用,是由其生成和组织的实践和表象能够客观地适应自身的意图,而不用设定有意识的目的和特地掌握达到这些目的所必需的程序,故这些实践和表象活动是客观地得到“调节”并“合乎规则”,而不是服从某些规则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它们是集体的协调一致,却又不是乐队指挥的组织作用的产物。[1]

编辑惯习,即是稳定持久地根植于编辑行动者的心智乃至身体内部,作为性情倾向系统或行为倾向系统发挥感知、评判、分类和行动的图式作用。它是外在社会条件因素内在化的结果,同时也是其历史建构动态过程的体现,是“一个开放的性情倾向系统,不断地随经验而变,从而在这些经验的影响下不断地强化,或者调整自己的结构。它是稳定持久的,但不是永远不变的”。[2]编辑惯习是编辑行动者实践策略生成的原则,具备鲜明的生产性。它是作为一种技艺存在的具有某种创造性艺术的生成性能力,编辑行动者可以不经过有意识的计算即可在无意识层面(当然也可以是有意识的),面对遇到的媒体实践境遇采用相应何者可能而避免何者不可能的策略进行生产实践,也就是按照实践的逻辑直觉行事,在预见未来内在的必然性的前提下,做了“不得不做的事”“唯一要做的事”和“唯一能做的事”。

二、编辑惯习的历史建构

编辑惯习不仅是个人的,更是集体的,它来自社会,又寄居在编辑行动者身体之中,是历史体验的结果。这个历史既包含整个编辑场域运动的历史,也包含了具体媒介编辑子场域中个体从业者生活经验的历史。那么,这些历史经验因素主要包括哪些?它们又是怎么塑造编辑惯习的?

1. 教育因素。教育是培育惯习的重要手段。第一,是专业教育。现代社会开办有很多传媒类院校和专业,通过系统化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编辑行动者习得集体化的专业知识、媒介观、社会观和编辑理念。第二,是经验传承和范例涵化。专业教育多为强制式灌输,经验传承与范例涵化则是主动接纳,属于潜移默化的积累方式。编辑行动者往往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富有经验者的成功的或不成功的案例、做法,汲取知识、技能、技巧、思想和教训,借鉴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有时甚至奉成功案例为楷模和圭臬。第三,家族式培育。典型地表现在编辑部内的“师傅带徒弟式”业务指导和家庭里“子承父业式”的背景濡染。经过教育和吸收,编辑行动者既获得了相关知识,还树立了相应的文化价值观、人格理想和专业精神。

2. 实践境遇因素。作为内化的、开放性的社会结构,编辑惯习会随着社会条件的改变而发生缓慢的变化,也就是不断地更新和积累沉淀。这种更新和积淀是以编辑行动者的实践境遇为触媒的,即社会条件的变化通过实践境遇——编辑过程引起编辑惯习的更新,尤其包括具体的文化生产(作者、消息来源、媒介技术)因素、文化消费(观念、读者需求与监督评价、流通)因素和媒介竞争因素。一般说来,编辑行动者遭遇的实践境遇有三:和惯习最初被内化的境遇环境十分相似,编辑惯习能从容发挥作用,并得到进一步确认和强化;和惯习最初被内化的境遇环境差别不大,编辑惯习则随新的环境调整更新,强调适应性,调整的速率视行动者掌握的资本数量、资本结构和所处场域位置而定;和惯习被最初内化的境遇环境显著不同,编辑惯习与实践境遇结构“脱节”“不合拍”,难以一时适应新情况

这时,编辑惯习会发挥自身适应能力机制,内化新的环境结构,使不适合变为适合,使自身增添新的成分。

3. 媒介组织因素。在现代社会,一个媒介编辑部可视为一个编辑场域。不同的编辑部,资本结构不同,形成的具体的惯习也各不同。编辑部主要通过收编与驯化的方式实现对惯习的形塑。主要体现在:第一,领导文化的驯化。每个媒介内部,都是一个充满权力的结构空间。领导的位置比较关键,拥有对员工收入增减、职务升迁、培训机会、成名与否等的决断权力。这时,不论是为获得领导对自身身份的认同,还是为当下与未来职业的发展考量,编辑行动者都会认真琢磨并信赖、服从领导文化。第二,科层规范与考评约束。现代传媒多是层级式体制,产业化经营,实施科学考评。因此编辑行动者必须讲究效率,考虑投入和产出,有时就不得不抛开理想,驯服在组织之内。第三,软性束缚和价值重塑。每个媒介都有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生产偏好,不管这个方向或偏好是编辑资本人——比方说总编辑、主编等——的个人兴趣,还是编辑部集体文化倾向,都在某种程度上潜在地决定着编辑行动者行动的方向,例如什么选题可以做、什么选题不能做、选题应该怎么做等等。倘若触犯了“规矩”,要么选题“被毙”,要么即使推出了选题,也会受到警戒或惩罚,严重者则会被踢出局。面对这不成文的“规定”,编辑行动者则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重塑价值追求和操作技巧,故而,编辑行动者往往身披所属编辑场域的标签和印记。

4. 行业管理因素。任何国度都会对自己的经济产业和社会事业实施管理,以保证经济、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一般采用的方式有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3种。新闻出版领域也不例外。行业管理因素介入编辑惯习建构的方式也主要通过这3种方式,比如颁布相关的新闻出版法律法规、经济税收优惠、资格准入、奖励授勋等,对合法的新闻出版行为加以扶植、引导和规范,坚决制止任何违法的新闻出版行为。编辑行动者对照这些,“吾日三省吾身”,合法合规地从事编辑活动,把行业管理因素内化于“性情秉性”中。 5. 经济资本因素。经济资本是由促成生产的不同因素(如土地、工厂、技术、劳动、货币等)、经济财产、各种收入以及经济利益组成的,它决定生产和再生产,在社会实践中举足轻重。编辑行动者占据文化资本要素,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文化资本需要转化为一定的经济资本,以期维持编辑实践和编辑行动者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经济资本也必然以符号资本(符号霸权)的形式,影响其他资本,以维持自身的地位并实现自身的再生产与增值。尤其是在今天,获得一定的经济实力,是媒介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需要编辑转化一定的文化资本为经济资本,那么编辑惯习也会或多或少受到经济资本观念的影响。

6. 民族文化与道德信仰因素。任何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习惯、道德信仰等,这是每个行动者生存的基础背景,编辑行动者也不例外。文化心理、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信仰等因素渗透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其力量十分巨大,影响久远。倘若有违背或亵渎行为,则为社会所不容或不齿。编辑惯习的建构生成,无疑是在这些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深深镌刻着民族文化、道德信仰的印记。

7. 社会关系因素。社会关系即布尔迪厄所谓的社会资本,指“ 某个个人或是群体,凭借拥有一个比较稳定、又有一定程度上制度化的相互交往、彼此熟悉的关系网,从而积累起来的资源的总和”,[3]比如优秀的作者资源、媒介技术提供者等。它是行动者劳动投入的产物,需要不断投资、长期经营以及有意识的笼络、交往和反复协调才能形成的,由确定的团体承载并共享,为团体中的成员提供支持,成员则可以将这些资本用于个人的行动策略。那么由此可推断,编辑场域中的编辑社会资本(社会关系)同样可为编辑行动者共享和使用,他们行动时总会参考、利用这些社会关系以利于推动编辑实践,无疑这一切会在有意和无意之间浸入编辑惯习之中。

三、编辑惯习的生产

惯习以“策略”的形式外化而起作用。所谓策略是行动者早期乃至童年时期就养成的、[4]通过惯习而表现出来的、为扩大资本占有量和占有场域中的最有利的位置以获得更丰厚利润而对游戏走向的一种判断和姿态。编辑惯习作为生产策略的原则,编辑行动者即在其指导下,为自身利益,根据各种资

本分布与斗争的实践境遇,对编辑实践走向加以判断并使用最利于自己的行动姿势,保证实践的顺利进行。

1. 面对经济界的策略。编辑以传播精神文化为旨归。编辑不能做经济的奴婢,否则不利于履行文化职责。因之,编辑惯习对经济界保持足够警觉,与其保持一定距离,采取有限抵抗的策略。编辑惯习一方面立足于“编辑与经营分开”理念和制度设计,对广告或来自财团的支持签署隔离协议,即其不能直接参与或左右编辑行为,来辩明立场。另一方面,出于新闻出版业是一种公共利益信托事业的信念,自觉站为专业的社会公器姿态,坚决不出售书刊号、版面,不做有偿新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维护公平正义。但毕竟经济实力是编辑生产与再生产的保证,是产业经营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编辑惯习生成的经济迎合策略。在收视率、发行量、点击率等作为评价媒介实力指标的今天,在广告收入成为一种重要收入来源的情况下,经济资本会通过收视率、发行量、点击率等符号资本,影响编辑文化资本的运用。于是,编辑惯习在某种程度上又“冠冕堂皇”地获得向经济资本“投怀送抱”的正当性。

2. 面对知识界的策略。编辑实践是一种有别于其他文化生产传播的实践,它与文化知识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相关,与后二者打交道是编辑实践的重要内容。我们不妨将之化约为与作者和读者的关系,但无论作者还是读者,也只是把他们看作知识界的代表而不是全部。

作者或读者在实践过程中界定是困难的,其身份可以互换,因其掌握的文化资本的数量、质量和占位的不同以及价值理想各异,与编辑场域(媒介)的关系就有亲疏远近的区别。对于作者来说,第一种关系是疏远,对编辑活动、媒介生产不感兴趣,只是沉迷于自己的研究、创作、工艺,和属于同一场域的行动者们唱和而志满意得;第二种关系是妥协,并依赖编辑活动、媒介获得自己的文化资本,把学术、创作和时尚流行混为一谈,通过发行量、上镜率、收视率等换取经济的、文化的、符号化的附加资本,名利双收;第三种则是矛盾,他们恪守公共角色,拒绝向媒介献媚,拒绝媒介生产、编辑活动对学术、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渗透,但又需要把终极关怀、人文理念推广到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媒介又是不可多得的传播平台,他们警惕又无奈。对于读者来说,则对编辑实践的成果(媒介产品)表现为赞同或部分赞同(支持或部分支持)、曲解、批判抵制(包括反面解读)和袖手旁观或不关注。

面对这样的关系,编辑惯习主要生成捕获策略和商议策略。编辑行动者通过媒介编辑方针、选题策划、稿源组织和市场调研与培育,实现对作者和读者的捕获。但作者或读者有时不会“乖乖就擒”,编辑惯习则促使编辑行动者采用商议策略,和作者谈论写作和编辑方案,研究读者需要,回应读者呼声,协商一致,各取所需,即使是有作者或读者抵制、不认可,编辑惯习同样提供商议的办法,通过各具立场的呼应和默契使各方达成平衡,纵使表面上有时看起来似乎水火不容。

3. 面对社会团体的策略。媒介是社会的中介,与媒介打交道可取得相应的社会利益,故而媒介就成为各种社会力量的交织点。因此,编辑实践会遇到来自各种社会团体的交涉,比方各种企业、利益集团(包括协会组织、娱乐机构、体育团体等)、非盈利组织(消费者协会、妇女青少年保护组织、宗教团体、环保组织、动物保护组织等)。企业及一些社会团体有时会以经济资本的面目出现。但很多时候社会团体,尤其是非盈利组织会以其他方式和媒介接触,比如公共议程设置、提供一些信息、媒介公关等,以达到各自目的。编辑由于是媒介的核心,就要代表媒介直接和它们打交道。在此过程中,编辑惯习生成见机行事策略。如果与社会团体合作有好处,比方为了社会公益,编辑行动者就会考虑与其合作;如果没好处或者好处不大,也许编辑行动者就会无动于衷,对社会团体提供的信息、媒介公关等置之不理;如果有社会团体违法乱纪不守规矩、侵害公众利益、违背道德或做了什么不光彩的事,马上就会成为媒介监督的对象,给予揭露和批评。

4. 面对媒介内部权力的策略。编辑场域内部(媒介内部)充塞着媒介体制、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根据具体的情况,编辑惯习首先采取默认与服从的策略,按照规章制度、组织文化因素和微妙的领导偏好“照章行事”;但当遇到和领导文化、偏好等冲突的时候,比方有些选题不应屈服于领导

的意图而应有所突破时,编辑惯习要么产生磋商迂回策略,与领导直接或者间接如选派代言人磋商,几经迂回寻求机会;要么编辑行动者就采用戴“假发”策略——表面上为媒介组织工作实际为自己工作,制作出选题或方案等去和别的媒介、工作室合作,利用“跳单”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的。至于编辑行动者们之间,则多采取竞合策略,有竞争也有合作,既有共同的利益目标,也有各自的利益诉求,矛盾而灵活地共同开展编辑工作。

5. 面对社会监督力量的策略。社会的监督力量来自各方。因为新闻出版媒介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受到的监督就更为密集和强劲。编辑行动者可谓在监督的“枪林弹雨”中前行。为了应对监督,也潜在地切合编辑资本本质意义上的利益需要,编辑惯习标榜专业主义策略。客观公正,遵循规律,追求真理,求实创新,一切都在“专业”的盾牌遮掩下进行,一切都以社会认可、服从的“符号权力”方式合法化。如果编辑行动者涉嫌钱权交易、沽名钓誉等劣迹行径,则会受到 “口诛笔伐”批评教育、经济惩罚乃至“即行革职”和法律制裁。

参考文献:

[1] [法] 皮埃尔·布尔迪厄. 实践感[m]. 蒋梓骅,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80.

[2] [法] 皮埃尔·布尔迪厄,[美] 华康德. 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 李猛,李康,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128.

第8篇:社交媒体策略范文

庞大但松散的社群媒体资产

缺乏一个明确的社群媒体策略是特别显而易见的问题,因为Google已经证明它能驾驭数字媒体价值链里与它的传统核心竞争力无关的其它环节,尤其是行动装置平台、应用程序、和最近的网络电视。社交网络的潜力对Google很重要,因为它位居总体战略的核心:带动广告收入。如同我们在Facebook和Twitter看到的那样,其它更强大的社交网络也展现了作为软件和服务平台的实力,同时行动网络越来越受重视也符合Google的利益。

Google已经有很多社交媒体的玩意可以动用,但是问题出在他们像是一盘散沙,没有基础架构也没有前端接口带领他们更进一步超越搜寻业务。其中最显著的社交媒体资产是Orkut,它在世界各地拥有超过1亿个活跃的用户。另外一旁还有Google Friend Connect,它是一个OpenSocial应用程序,用来连接社群网站和非社群网站。其它相关的资产还包含Google 网上论坛(Groups)、Google 网志搜寻(Blog Search)、Google Profiles、和作为社交搜寻的Aardvark。Google还可以把地点相关服务加入到社群相关服务里去:Google 定位(Latitude)、地图(Maps)、街景(Street View)和Buzz。还有YouTube,虽然严格来说它不是社群网络,但是它的内容主要都依赖使用者提供而且拥有社群功能。

游戏可以帮助Google进军社交网络,但是它并非万灵丹。

Google已经在透过在八月加速进行的收购得到充足的战力,而且力图在社群游戏上有所发挥,它们尤其关注行动市场的表现。上一次的收购对象,SocialDeck 已经建立了在行动平台上发展社群游戏的专业经验,其中Jambool擅长于让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创造游戏中的虚拟货币系统来创造现实收入。社群游戏透过广告收入和新兴的嵌入式虚拟商品经济而来的生财能力是社群游戏供应面的原动力。

Google清楚的了解到游戏是社群媒体策略不可或缺的关键,而且肯定可以增加战略价值。用户成群涌入社群游戏,并且在这个环境中花费相当可观的时间与他人交流,这对于广告是很有帮助的。Google对于手机游戏的重视是明智的,因为社群媒体越来越走向行动化,而且目前手机游戏已经宰制了手机应用程序商店。Google的地理定位能力可以进一步强化社群手机游戏,毫无疑问的它未来将开发跨平台社群游戏。把上述所有玩意通通加入社群组合的可信度很高。

第9篇:社交媒体策略范文

面对汹涌而至、咄咄逼人的社会化媒体,地市电视台采取了很多应对之策,诸如建立广播电视网站,开发手机电视,增加新的频道等。但是,由于受体制限制,管理放不开,经营观念滞后,往往是“新瓶装旧酒”。地市电视台的生存窘况要想得到根本改变,应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的策略:

一、开拓视野,抱团竞争。社会化媒体打破了地域和人文界限,信息的传播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社会化、多元化的信息供应,开阔了受众的视野,提高了受众媒介的素养和水平,他们比较容易而且已习惯接受世界各地的资讯服务,因此对地市电视台所提供的节目内容、资讯服务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地市台跳出偏安一隅的藩篱,具有更加开阔的媒介眼光和视野,自觉与社会化媒体相融合。

从另一个角度讲,地市电视台无论是节目的生产水准、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方式,还是频道运营的质量和影响力,都无法与央视、省级卫视比肩,要想在媒介市场中求得生机,更应该有一个积极开放的思路,那就是联合全省及至全国的地市电视台,通过社会化媒体的信息通道结成合作伙伴网络,实现“终端联合”;从节目生产供应、市场营销、媒介资源融合利用及产业项目等方面展开实质性合作。或大胆突破行政体制的障碍,与相关产业如日报、晚报等横向联合,建立企业化的策略联盟,扩大市场份额,降低生产与服务成本;或与其他产业如百货、仓储、物流业等建立异业联盟,创建电视购物节目,抱团参与竞争。

二、有效借鉴社会化媒体传播方式。既然社会化媒体培养了受众媒介使用的习惯,那么当即时性、便携性、移动性等成为受众潜意识的时候,其对地市电视台的选择也会受到这种意识的驱使。因而地市电视台要充分利用电视直播的优势,让直播常态化,尤其是在对即时新闻和线下活动的直播应当加强,通过电视让受众经常有及时、真切、动态的信息和娱乐感受。况且当前地市电视台在技术方面大都能满足节目24小时的播出,要充分利用采、编、播的力量,用新闻等节目内容播出量的增大和时间段的精心编排来满足细分受众不同的选择需求。至于便携性、移动性,地市电视台可以加强城市移动电视、楼宇电视及户外电视的信号传输和覆盖,让电视无时无刻不在受众身边。以上是对社会化媒体传播方式的借鉴,说明了当新技术、新媒体出现时,地市电视人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及时跟进,然后才有所作为。

从技术层面上讲,地市电视台要想摆脱单向传播,必须通过互联网终端,建立数字互动电视、卫星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等,大力发展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及其它新型介质媒体,并通过社会化媒体打通与受众的互动渠道,以全天候的服务为受众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使受众能够随时、随地通过当地电视媒体获取相应的资讯与服务。

三、利用微博平台,构建新的信息渠道。微博是社会化媒体一种重要的应用方式。当信息注入微博虚拟社会中,通过人们的转发和评论,依靠口碑和人际关系传播,信息迅速裂变扩散,产生巨大传播效果。通过微博获取信息,公开、便利、快捷,投入低,回报高。尤其是在对即时新闻报道素材收集方面,微博是绝佳的渠道,是挖掘新闻素材的巨大矿脉。

微博又是社会舆情的源头和集散地,微博上除了个人的自产内容,还有转载的不同论坛和新闻网站的内容。凭借微博的快速传播,产生更广泛的关注、讨论和跟踪,这是发现新闻线索、热点话题的便捷渠道,便于记者及时挖掘、筛选、甄别、总结、再选择、再加工。可见,微博是地市电视媒体全新的发展空间。

地市电视台还可以通过微博平台宣传自我,展示自我,推广自我。要做到这些,电视台内部首先要组建一支专业团队负责微博信息的收集和以及平台维护管理,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微博沟通交流机制,打破传统渠道的限制,在微博空间里对电视台的形象及节目内容等进行包装、炒作、推广。这将大大缩短传统媒介传播过程中反馈的时间,让即时的交流互动成为可能,如在节目介绍中加入大众讨论,开设受众问答专区等,通过与受众深层次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对电视节目内容的需求和意见,以便编辑对节目内容作出及时调整。通过互动交流,可以全方位建立与受众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一起参与传播媒介信息,逐渐培养他们对媒体的忠诚度、认可度。电视台还可以通过对一些直播节目和活动的精心策划,吸引更多受众参与到节目和活动中来,以此来扩大受众对媒体自身的认知范围,增强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需要指出是的,地市电视台要想利用好微博平台,先要掌握和完善现代互联网技术,提升运用社会化媒体的技术水平,将网络技术融入到本身的工作流程中去,优化或重构媒体内部的采、编、播流程。电视台内部的编辑、记者、行政管理和广告营销人员,不仅要知道如何使用社会化媒体如Twitter和Facebook,还要了解如何将Twitter和Facebook与采访、编辑、广告营销及公关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重要的是电视台的决策层要具有社会化媒体的思维框架和战略考量,把培养和组建一支强有力策略创意团队和专业数字技术操作团队作为长期战略任务来抓;要充分利用地市电视媒体靠近消费终端,接近地气、贴近受众的优势,积极学习和借鉴社会化媒体的营销模式,在危机中确立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新模式。正如CTR副总裁田涛所说,传统媒体和社会媒体不是像狼吃羊那样的吞噬和消灭的关系,而是出现“竞合”趋势(互补融合),能够把传播平台转换成优质的营销平台,才是新旧媒体共同生存发展之道。以媒体通道为基础,联合企业,打造营销通路,实现渠道化、平台化转型,这正是地市电视台今后工作的着力点和要实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