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主流的云计算技术范文

主流的云计算技术精选(九篇)

主流的云计算技术

第1篇:主流的云计算技术范文

【关键词】物流园区;云计算;应用;安全性防护

“物联网”使得很多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物流企业由于其自身能力的不足,难以适应新的需求,而基于云计算的“物流云”将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因此,运用云计算模式构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显得非常必要。

一、云计算及其在现代化物流园区应用

(一)云计算的基本概念。“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有广义云计算和狭义云计算之分。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这种服务可以是信息技术与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以是提供包括计算能力在内的其他服务,这就意味着计算能力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狭义云计算是指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数据)。

(二)云计算的特点。无论广义云计算还是狭义云计算,都具有快速部署资源或获得服务、按需扩展和使用、按使用量付费、通过互联网提供等特征。

(三)云计算的服务层次。一是基础设施即服务。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中获得服务。二是软件即服务。这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的模式,用户无需购买软件,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进行企业管理经营活动。三是平台即服务。这实际上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软件即服务的模式提交给用户。

(四)云计算的应用方式。一是计算能力的集合。云计算最主要的应用,也是它最初提出的概念应用就是计算能力的集合。二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检索的时候,实际上使用了互联网上的检索服务,这样的服务是由网络服务器收集了海量的网络信息,并通过多台检索计算机用特定的算法析出所需要的信息,但使用这一检索的人,不需要也不知道其检索的过程。三是信息系统软件能力的交付。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在网络出现以前是需要购买全部的系统软硬件,在云计算时代,企业可以不去购置软件,找到云计算服务公司,由这些专业公司来提供相关服务,同样达到管理好企业的目的。在这一应用中,企业获得的不仅仅是软件能力,相关的硬件平台也通过购买其工作能力而获得。

二、云计算与“物流云”

(一)物流云。“物流云”是云计算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服务,即云计算派生出物流云。物流云利用云计算的强大通信能力、运算能力和匹配能力,集成众多的物流用户的需求,形成物流需求信息集成平台。

(二)物流云与云计算的关系。快递业提出物流云概念的本质是利用了云计算数据共享的特性,把快递行业的数据进行集合、整理,并用整理后的数据指导、控制快递公司的业务运作,最终提高快递的运输效率。

三、云计算在物流行业中的发展

物流与云计算的关系紧密。如何更好地把云计算应用到物流生产活动中,让云计算在物流领域乃至更大范围的流通领域发挥作用,是当务之急。

(一)云计算在快递行业的应用。在实际运作中,快递行业中的某个企业首先搭建一个“行业云”的平台,集中行业中的私有数据,即集中来自全球发货公司的海量货单;其次,对海量货单和货单的目的路径进行整理;再次,指定运输公司发送到快递公司,最后送达收件人。在这一过程中,物流云对快递行业的收货、运输、终端配送的运作模式进行了整合,实现了批量运输。但是,快递行业只是物流行业中的一小部分。

(二)云计算在整个物流行业的应用。物流从经济层面上可以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宏观物流通常是指物流范围较广、工程量较大、具有带动经济作用的物流活动。

四、云计算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

一是服务可用性威胁。用户的数据和业务应用处于云计算系统中,其业务流程将依赖于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服务,这对服务商的云平台服务连续性、SLA和IT流程、安全策略、事件处理和分析等提出了挑战。二是云计算用户信息滥用与泄露风险。用户的资料存储、处理、网络传输等都与云计算系统有关。三是拒绝服务攻击威胁。云计算应用由于其用户、信息资源的高度集中,容易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同时由于拒绝服务攻击造成的后果和破坏性将会明显超过传统的企业网应用环境。四是法律风险。云计算应用地域性弱、信息流动性大,信息服务或用户数据可能分布在不同地区甚至国家,在政府信息安全监管等方面可能存在法律差异与纠纷;同时由于虚拟化等技术引起的用户间物理界限模糊而可能导致的司法取证问题也不容忽视。

五、云计算安全防护应对措施

一是构建安全的逻辑边界。在典型云计算应用环境下,物理的安全边界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逻辑的安全边界,应通过采用VPN和数据加密等技术,实现从用户终端到云计算数据中心传输通道的安全;在云计算数据中心内部,采用VLAN以及分布式虚拟交换机等技术实现用户系统、用户网络的安全隔离。二是数据加密与安全存储 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实现用户信息在云计算共享环境下的安全存储与安全隔离;采用基于身份认证的权限控制方式,进行实时的身份监控、权限认证和证书检查,防止用户间的非法越权访问。三是虚拟化技术等安全漏洞风险防范 通过采用虚拟防火墙、防恶意软件和虚拟设备管理软件对虚拟机环境实施安全策略,确保构建的虚拟网络与构建的物理网络一样可靠、安全;采用版本和补丁管理控制机制防范虚拟化等安全漏洞引起的潜在安全隐患。

总之,安全是广大用户权衡是否使用云计算服务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云计算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为用户提供可靠、可信、高性价比的云计算服务,企业才有可能在云计算领域取得成功。本文在总结、分析云计算应用面临的技术层面安全威胁和法律合规风险的基础上,对云计算应用安全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并分别从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和用户角度提出云计算应用安全策略与建议。相信随着整个云计算产业链的不懈努力,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云计算应用及服务将朝着可靠、安全、可信的方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康,郑维民.云计算与云物流:云技术的行业应用发展现状[J]。软件应用学报,2009.5.

[2] 刘鹏主编,云计算(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

第2篇:主流的云计算技术范文

内容摘要:文章分析了云计算技术的相关特点以及体系架构,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需求和需求中的云计算特征,进而提出了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云架构和主要功能,最后对平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云计算 物流信息平台 应用服务提供商 整合4PL

问题的提出

由于云计算具有超强的计算能力和低成本、高安全性、以用户为中心等特性,在网络资源共享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在国内,物流行业正在经历着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进行转变的历史关头,建设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成为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九大重点工程之一。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本质就是为各方提供单个物流企业无法完成的资料收集、资源整合,提供一整套的流程化、标准化的数据交互和业务协同服务,实现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的协同合一。

目前,国内外对于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业务层,更关注平台承载哪些服务和功能、覆盖了哪些行业领域,而鲜有借助云计算平台从架构、技术、资源整合、标准化接口、互联互通、外延扩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试图利用新兴的云计算理念和技术,构建基于云计算架构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物流信息化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云计算简介

(一)云计算的定义

云的定义目前在业内还不是很统一,维基百科()对于云计算的定义也在不断更新,目前最新的定义是:云计算是一种动态的易扩展的且通常通过互联网提供虚拟化资源的计算方式,用户不需要了解云内部细节,不必具有云内部的专业知识或者直接控制基础设施。

可以通俗理解云计算就是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为载体提供基础架构、平台、软件等服务为形式,整合大规模可扩展的计算、存储、数据、应用等分布式计算资源进行协同工作的计算模式。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云计算就是数据存储在云端,应用和服务存储在云端,用户充分利用数据中心强大的计算能力,实现各自业务系统的自适应性。

(二)云计算的特点

虽然产业界和学术界由于各自的理解能力不同,基于不同的利益出发点考虑,演变了众多的云计算定义和分类,如私有云和公有云等,但云计算最关键的特点即计算资源能够被动态地有效分配,消费者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用计算资源而无需管理底层复杂技术是各方普遍认同的。总体而言,云计算具有以特点:

灵活的自治性,云计算系统提供的是服务,服务的实现机制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不需要了解云计算的具体机制和技术,系统软硬件能够自动进行配置,提供需要的服务;可靠的数据存储中心,云计算系统由大量的计算机构成集群向用户提供数据管理服务,由数据中心的管理者对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分配资源、负载均衡、安全管理等,利用数据冗余和分布式存储保障数据的可靠性;高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云计算系统可以自动检测失效节点,并将后续服务请求分配给负载轻的节点,从而提供可靠的服务,保证服务的可用性,当用户的系统规模发生变化时候,云计算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自由伸缩;极高的经济性和服务多样性,通常组建超大规模的服务器集群相比同样性能的超级计算机成本低很多,并且各业务系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地租借适合自己的云计算能力。此外在云计算平台上,用户可以支付不同的费用,获得不同等级、不同功能的服务;通过虚拟化提高系统利用率,云计算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虚拟资源池,各种服务和资源都保存在云端,通过在服务器上部署虚拟机,最大程度上利用系统的运算能力,负载可以在各种虚拟资源上平滑地进行迁移。

(三)云计算的体系架构

云计算不是一个单独的服务,它是一组服务的集合,传统意义上对云计算采用分层的架构,这些层定义了提供服务的级别。

最底层为基础设施即服务层(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在此将基础设施资源(计算、存储和网络)以服务的形式提供出来,不仅包括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存储,还要保证用户访问时的网络带宽,具有在特定的服务质量约束(QoS)的情况下出租计算机或数据中心的能力,使之能执行任意操作系统和软件。

在基础设施层之上是平台即服务层(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这一层向用户提供了更高性能、更个性化的基础硬件和软件服务,是整个云计算系统的核心层。主要包括并行程序设计和开发环境、结构化海量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管理、分布式文件系统以及实现云计算的其他系统管理工具,如资源部署、分配、监控管理、安全管理、分布式并发控制等。简而言之,PaaS把基础架构资源封装成平台环境提供给用户和应用,应用的开发者不需要担心应用运行所需要的资源。

在平台层之上的是软件即服务层(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这层是云计算应用最广泛的一层,为最终的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SaaS允许用户从Internet访问云服务,可以在多租户运营平台下运行,采用计量服务,允许出租特定的应用程序,并计时收费。

云计算平台由于采用了层次化的架构设计,因此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结构清晰,灵活性很好,结构上易于分割,便于实现和维护,接口开放,标准规范,容易组建和管理。

基于云计算架构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一)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背景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由于涉及的领域广,已经成为各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使得我国更好的适应经济全球化,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企业国际竞争能力。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我国物流行业采用非标准化的运作,造成物流成本高居不下。美国物流费用支出占制造业和流通企业销售的9.17%,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为8.73%,日本的物流费用所占比重仅为5.45%。在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韩国占11.1%,而中国物流开支约占销售额的25%-30%,相当于全国GDP的16.7%,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为了积极扶植引导物流业的发展,国务院于2009年3月正式印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从六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应对当前全球经济状况发展物流业的对策,并提出了九项重点工程,为振兴物流产业创造了机遇。

近年来,传统物流正在向现代物流进行转变,现在物流的根本宗旨就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快速满足客户需求,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统一。由于认识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物流信息技术运用的成熟,物流信息平台已经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国家在物流业振兴的九大重点工程中明确的提出“推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城市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加快建设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的行业和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项目”。

(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主要需求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需要连接区域内的物流企业、企业的物流部门以及政府管理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是物流信息交换和汇集的中心,其建设的目的主要是满足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

根据使用对象和范围的不同,可以将平台的功能需求分为物流企业、客户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三个层面:

物流企业主要是包括市场需求信息汇集(运输、仓储配送、装卸等)、物流业务日常运作管理(电子数据交换EDI、交易管理、电子报关、税收等)、基础设施信息管理(港口水运信息、铁路信息、航空信息、道路设施信息等)、其他公共服务信息(相关政策、市场调研、法律法规等)。客户企业主要包括物流市场供给信息(供应商资料、资质、评估、报价等)、业务运作管理(电子数据交换、交易管理、合同管理、违约赔偿、补救处理等)。政府管理部门主要需要平台提供区域物流系统运行的各项基础数据,以便为物流预测、规划和设计等活动提供支持。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必须依赖于最新的网络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管理技术,从技术角度出发平台的设计需要采用以下各种物流信息管理技术:

数据自动采集与存储需求,利用最新的各种技术如FRID射频识别技术、GIS/GPS系统等准实时采集各类物流信息数据,应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挖掘技术、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等技术对各类信息进行组织、处理和存储。分布式数据及系统的安全技术需求,由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个开放式系统,和众多其他相关系统相联,对安全技术有更高的要求,在程序接口上将采用密码和加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数字水印技术、异构防火墙等。数据通信与交互需求,为了消除信息孤岛现象,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了区域内多方的异构系统,借助分组交换数据网、移动通信网完成EDI通信,应用CORBA、XML、Web Service、EDI/XML等技术满足区域物流业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互要求,确保通信网络良好的开放性和扩展性。信息标准化需求,为了方便地接入全国的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网,最终平滑融合到全球的物流信息平台,在数据结构设计过程中,所有数据信息均要服从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体系以及EDI相关代码标准体系的规定。

(三)云计算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特征

通过以上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业务、技术需求分析,从中可以发现平台显示出以下几点云计算特征:

对信息资源有大规模海量的需求,区域内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了现有各大物流企业、政府部门众多的信息系统,同时需要实时跟踪商品物流信息状态,对这些海量的信息进行汇总、拆分、统计、备份,这需要弹性增长的存储资源和大规模并行计算能力。

资源负载变化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些应用在峰值负载、闲时负载和正常负载之间差距明显,如网上报关、结算等应用,会在某些特定的时间资源负载呈现爆发式增长,而平常时候可能很稳定,呈现低负载状态。

以服务方式提供计算能力,目前国内大中型物流企业虽然都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但这些系统只是些信息孤岛,在数据一致性和信息共享方面有先天性的缺陷。而在物流行业中占95%以上的中小企业没有自己的信息系统,也不可能花费巨大采购大而全的物流软件。虽然各个物流企业在业务流程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从行业运营角度来看,其计算控制需求是相同的,因此可以将这部分功能剥离出来,封装成面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服务,以平台服务的方式提供给客户,客户只要满足服务接口要求,就能享受到这些服务能力。

(四)云计算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架构设计

针对上述的云计算特征,考虑引入云计算技术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基于云计算架构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最主要是实现了资源共享、动态分配,从而达到帮助企业降低IT方面的投入和支出的目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采用分层式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云基础设施层(IaaS)。引入云计算中的物理资源虚拟化技术,将信息平台众多使用者的硬件资源实现共享,如不用为每个客户分配一个固定的存储空间,而是所有客户共用一个跨物理存储设备的虚拟存储池等。根据实际的需求对这些共享的资源进行动态分配,用最少的资源实现客户需求,减少运营成本,提升服务质量。采用服务器集群技术和负载均衡技术,将大量的物理服务器关联起来,从外界看如同一台巨大的虚拟服务器,改善整个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整体性能、坚固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云平台层(PaaS)。PaaS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核心,实现了物流信息的采集、计算、统计、共享等功能,采用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技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满足了大数据量且实时性要求非常高的物流信息数据处理要求。例如采用Hadoop的HDFS技术,将一个大的数据文件分割为多个小文件块,保存在不同的存储节点上,采用MapReduce技术将一个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分布执行,然后将处理结果汇总。在平台实际设计部署时,需要针对物流行业的计算模型,将计算功能从业务流程中剥离出来,包装成为标准服务提供给上层的云应用调用,实现接入云平台层的行业应用接口标准化,为行业应用提供高性能的计算能力。

云应用层(SaaS)。云应用层实现了物流行业各类应用的业务流程,同时也可以集成第三方物流(Three party logistics,3PL)企业应用服务,从而演变为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4PL)信息平台。在整合各方服务的同时,通过应用虚拟化技术,实现多租户共享存储、计算能力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而多租户之间在共享资源的同时互相隔离,保证了客户数据的安全性。

云管理。由于采用了弹性资源伸缩机制,各个租户占用的硬件资源和应用资源都是变化的,因此需要平台支持按需计费方式,根据租户订购的应用、占用资源的动态变化,生成计费清单,提供给计费系统用于计费出账。此外还需要平台配套的用户管理、安全管理、服务水平协议(SLA)、消息管理、数据交换管理等功能。

(五)云计算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主要功能设计

在进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各层的具体设计时,最底层即基础设施层可以采用目前成熟的IaaS产品来实现,例如Windows Azure等,平台层可以采用目前第三方中间件产品,例如VMforce等,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主要开发工作集中在各种共享基础服务组件和开放给用户的各种标准化服务上。云计算架构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将各种服务和应用进行标准化封装,以供系统内部和外部进行调用,这些封装的功能应用主要包括:

部署在SaaS层的应用信息服务分为:

标准门户服务:各类信息介绍、人才招聘、市场动态、行业新闻、法律法规、企业名录等;信息资源查询服务:路况、环境、气象信息的查询,港口、航运、公路货运、航空、铁路等货运实时信息,企业货物和物流企业运力、仓储状态的实时动态展示等;会员管理服务:会员登录注册、单证管理、权限管理、ISP服务、CA证书认证申请和管理、会员货物状态和位置跟踪、交易跟踪管理、会员资信评估、交易统计等;交易管理服务:物流服务信息和商品信息查询、网上下单、在线交易、合同签写、订单查询和统计、客户管理、商机管理、货物和流程实时跟踪定位、电子支付、资金结算等;远程物流信息系统外包服务:建立应用服务提供商(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ASP)子平台,帮助广大的中小企业实现物流节点企业的信息化;电子政务服务:为物流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一站式、一体化服务,包括与政府部门相关的网上报税、交税、海关保税区监管、海关网上报关、网上通关及通关数据支持、网上出入境检验、灾害救急,与服务机构关联的电子结算、信用融资、物流保险等;决策分析服务:为用户提供数据统计和报表服务,通过建立物流业务的数学模型,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鉴别、评估、对比物流战略和策略上的可选方案,例如车辆日程安排、设施选址、顾客服务分析等。

部署在PaaS层的支撑组件服务分为:

基础数据交换处理服务:该服务负责平台上各种物流信息的采集、分类、加工、标准化、储存、分析、评价、中转、发送、反馈、管理和控制,实现平台与接入各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规范、格式转换。不仅要实现平台上交易双方的无缝对接,还要和其他区域或上一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连接与数据交换。在具体实现方面可以采用成熟的企业服务数据总线(ESB)产品,辅以强大的接口适配器,采用消息触发传递机制对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集成。

货物跟踪服务:集成先进的GPS、GIS、GMS、物联网等一系列跟踪定位技术实现货物及运输车辆的实时跟踪定位,将货物与车辆跟踪、物流资源信息查询、运输信息平台、网上物流管理等有机结合,实现物流管理的全过程控制,提高物流作业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加强物流运作对客户的透明性,减少货物损失和延时。

结论

基于云计算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个跨区域、跨平台端到端的业务协同平台,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可以做到各企业之间的横向整合,实现区域物流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优化配置社会物流资源,提升物流全过程的整体运作水平。

展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纵向的深入开发,挖掘云计算平台的潜力,封装更多的SaaS服务,通过ASP形式提供给平台使用者。利用ESB技术完善数据交换功能,解决数据传输正确与否的确认、数据时效性控制等问题,提供更安全可靠的数据交换技术。

其二是横向的联网和融合,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建立全国性的物流信息平台,与此同时,多个区域性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正在发展和成熟,下一步这些独立的平台之间需要进行联网和融合,需要统一数据、接口和业务标准,同时要求数据交换中心具有数据的转发、备份、路由等功能,能实现多个交换中心的协同工作。

本文提出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架构在云计算技术之上,由于云计算架构具有领先性的技术优势,可以大幅降低运营的资本投入,能够实现业务的迅速扩张,降低物流企业的经营费用。通过基于云计算架构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不仅对完善现代物流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发展跨行业、跨区域、跨国度的现代物流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吉义,平玲娣,潘雪增等.云计算:从概念到平台[J].电信科学,2009(12)

2.张建勋,古志民,郑超.云计算研究进展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

3.Amazon与Google称霸云计算服务[EB/OL]. http://省略/news/2009-10-09/445638.shtml

第3篇:主流的云计算技术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技术;虚拟机

前言

云计算是随着网路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产生的信息服务模式,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对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灵活性搜集、梳理与传递,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分布计算的模式进行,将虚拟化作为主要运行的手段,将互联网中的多种资源进行集成化的处理,满足用户的需求。云计算对于社会各个领域来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云中的数据呈现海量增加的发展态势,传统数据“集散中心”已经不能适应如今的云计算环境的需要,这个矛盾的积极之处在于可以催发云计算的新技术的研究,推动了网络技术的发展。

1 云计算环境下网络技术体系的框架

数据中心是云计算的基本载体,而数据计算机是数据中心里面最重要的部分。云计算在最近几十年间不断的发展创新,已经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果,在其更新、发展、变化的历程中,逐步体现出了全新的特征,如虚拟化特征等。云计算在互联网上的广泛应用,促进在其环境下的网络技术进行发展创新,例如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接入技术。云计算的流量特点是横向的流量比重比较大,云计算所应用的网络交互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服务器与服务之间的交互作用;第二,不同虚拟机之间的交互作用;第三,用户与所需求的资源之间的交互;第四,数据与数据之间的交互。

2 云计算环境下网络技术现状

2.1 云计算环境下网络技术面临的新问题

2.1.1 虚拟机流量监控带来的新问题

虚拟机的大量建造可以解决网络资源不足的问题,但是大量建造虚拟机的缺点是流量不好监控,在同一个计算机上,即使不同的虚拟机之间的流量在关闭之后依然会混杂在一起的情况,这就极其容易出现难以分离的现象[1]。

2.1.2 网络规模扩大带来的新问题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用户需要的数据越来越多,如今的网络技术达不到用户的要求,加之,现有的网络设备已经比较陈旧和落后,不能满足越来越大的网络规模,所以,现有的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都必须不断提高,而且要建立这两者的二层网络交换,这样才能达到互联网用户的要求,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国家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互联网的网络稳定性还需要提高。

2.2 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新需求

云计算包含两种计算模式,一种是一虚多,另一种是多虚一。云计算的演进过程是这样的,刚开始是网格计算,然后才发展成分布式计算。多虚一的计算模式是指通过使用多台服务器去完成一台超级服务器的计算任务。一虚多的计算模式是指将一台实际存在的计算机利用多个虚拟化的服务系统进行处理,从而使得网络中数据资源能够得到最优化配置。上述两种计算模式使得网络上出现诸多问题,同时对于科学技术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需求可以归纳为五点:第一,需要所使用的网络具有超大的容量,能够支持不同虚拟机共同运行。第二,需要网络具有一定的动态性特征,保证虚拟机的运行得到有效支持。第三,必须保证虚拟机所使用的流量能够在实时的监管中运行。第四,需要网络系统跨数据中心的二层网络可达[2]。第五,需要建设高效无收敛或者低收敛的二层网络。

2.3 云计算环境下网络技术的探讨

2.3.1 虚拟机本地互访网络

在一般情况下,虚拟交换机必须在服务器内部运行,主要依靠软件而不是硬件实现网络互访。非常简单直接是通过虚拟机实现本地网络互访的主要优点,但是缺点也存在,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不能监控虚拟机之间的流量,不能监控流量的原因是现在的网络系统太过于落后,很难做到对流量的监控。二是随着网络系统流量的增加,虚拟机的性能会增加服务器处理中心的负担,同时使虚拟机性能变差。为了把这些缺点解决掉,出现了两个技术标准。一个是IEEE的802.1Qgb Edge Virtual Bridging,另一个是IEEE的802.1Br Bridge Port Extension。现在,这两种标准还不够完善,仅仅处于发展的阶段。这两个标准哪个更适合现在的网络技术还需要通过科学实践深入研究论证[3]。

2.3.2 数据中心的二层互访网络

目前,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中心普遍采用的是树状三层网络架构,这种三层网络架构已经不太适合当前的服务器了,因为这种架构存在着很多缺点,例如当两个服务器处于数据中心的不同分支时,完成这两个服务器之间的网络交互必须通过核心层来完成,这会浪费许多的时间。而且,就算为这种树状三层网络架构添加防火墙设备,这就相当于在结构中增加一个VLAN,当VLAN下单虚拟机超出范围,虚拟机就会出现故障。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唯一的办法是把树状三层网络架构转化为树状二层网络架构,这种办法简化了网络结构,增强了数据中心服务器的能力,可以保证虚拟机的正常迁移。

3 对于将来云计算环境下网络发展的建议

在当前的云计算环境下,互联网用户对于网络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的网络技术还不够完善,网络设备比较落后,所以以后的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发展需要在这几部分上下功夫,特别是在技术开发中,开发人员要明白传统的技术发展跟不上技术进步的形式。但是从长远看,新技术能够适应技术需求,其中可以预测的是,同样的一个需求能够由很多不同的技术来完成,但是并不能确定这几种技术中,哪种技术能够占据主导的地位。即便如此,开发人员也要做好准备工作,这样才能方便新技术的开发。在将来的云计算网络发展中,要尽快把数据中心以往的三层结构转换为二层结构,这样做的原因是目前的计算机产品已经可以支持二层结构了,把三层结构转化为二层结构以后能有利于以后向TRILL/SPB技术演进。业界目前普遍不认同数据中心之间的大规模迁移,所以要尽可能避免多次在几个数据中心大规模迁移数据,以防止由于意外或不可抗力造成传输失败,但是从国外的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技术现状来看,国外的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流量每年都有一定量的增加。我国未来的网络技术要尽快地完成数据中心之间的光纤直连。对于现有的科技发展来说,一个数据中心内部可能只以单一厂商设备为主,不同的数据中心可以部署不同厂商的设备。

4 结束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云计算的不断发展对网络技术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越来越苛刻。为了适应云计算的进步和云计算用户的更高要求,目前的一些网络设备需要更新换代,一些落后的网络技术需要不断创新,与计算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相比,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虚拟化技术更加多样化,但是也更加稚嫩。文章已经探究了云计算环境下网络技术中带来的一些新要求和新问题,网络技术在将来还要不断创新,促进云计算继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雷,张云勇,吴俊,等.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技术研究[J].通信学报,2012,33(294S1):216-221.

第4篇:主流的云计算技术范文

计算机与互联网出现不久,便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早期“,云”一般是指较为大型的计算机网络。谷歌公司在2007年首次正式提出了“云计算”概念,同时他们还与IBM公司及多所大学进行了云计算方面的项目研究。从此以后“,云计算”便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网络词汇、技术词汇,并迅速发展与成熟,各个IT企业都开始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云计算产品,不少大型企业也开始将云计算技术引进到自身的管理工作中。但是就云计算的准确定义来说,各界都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目前一个相对被广泛认可定义是: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并行计算等IT技术的融合发展和商业应用。这个定义是比较全面的,它既认定了云计算的技术特征,同时又体现出了云计算的商业属性,总而言之就是用户能够通过云计算应用,获得更加全面、丰富、廉价的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中小企业通过借助云计算服务,能够使自身的管理工作更加简洁、高效、低成本,这是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现代化水平的关键途径。

2云计算技术环境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措施

2.1加强对企业IT部门管理的创新在一个企业当中,IT部门的关键作用是为企业的运营提供IT服务,在传统的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下,IT部门主要任务包括IT战略制定、职能划分、运行维护等。但是在云计算技术环境下,IT部门的工作任务就将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加强对企业IT部门管理的创新。首先,从IT战略方面来说,不论是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其IT战略都可以大致的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跟踪学习战略、应用开发战略、系统维护战略。

(1)跟踪学习战略。主要是识别企业管理所需求的IT技术,关注IT技术的发展,在云计算技术被应用到企业管理之前,中小企业的跟踪学习战略一般都是跟随行业中领先企业的发展,也就是做得好的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即使这会导致操作性过低。在云计算技术出现后,软硬件限制被打破,中小企业应当改变以往的战略方法,要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在自身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主动识别、选择真正符合自身所需的技术。

(2)应用开发战略。主要是实现IT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工具。传统的应用开发战略是实现企业管理“自动化”,以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在云计算技术环境下,中小企业应当将“自动化”与“重规划”联系起来,既要实现企业管理的自动化,又要对企业的管理体系、运营流程进行科学详细的规划,利用云计算技术对业务进行全面的整合,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系统维护战略。主要是对企业管理IT信息化系统进行维护,在传统的技术条件下,IT部门需要承担大量的工作内容,如管理软件的升级、系统的安全保护、病毒防护等。但是在云计算技术环境条件下,中小企业作为云计算系统的用户终端,不再需要承担这些工作,云计算供应商将会处理好相关的事务,IT部门主要应当做好的就是系统成本、风险与故障的分析评估。其次,再从IT人员结构方面来说,在将有关IT的应用转移到云计算服务后,企业只需为自己实际使用的服务付费,并不实际拥有IT基础设施,从IT的前期建设、使用到运行维护,将会大大减少企业的各项投入。IT交付模式到云计算模式的转变,大大减少了企业对IT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IT部门将最大限度地实现瘦身。但中小企业的IT人员要了解云计算系统,帮助企业与云计算供应商沟通,为企业提供满足需求的服务。同时企业IT人员工作的重点将在于维护企业云计算终端的正常运行以及故障的解决,关于软件的升级维护、数据中心的安全、服务器购买等都将由云计算供应商负责。最后,企业的IT人员不仅要精通计算机技术,更要熟悉本企业业务。

2.2加强对云计算管理技术的创新与研发诚然,借助云计算技术中小企业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但前提是企业必须要加强对云计算管理技术的创新与研发。中小企业的领导层必须要转变思想认识,不要再以为“大力抓生产”就能够让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当前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下,企业必须要加强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注重对信息的整合,科学地规划自身发展战略,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中小企业尤其要重视对企业云计算管理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在云计算技术环境下,运算器、存储器、信息系统等都是统一集中的配置,管理技术研发人员所需要的一切服务、一切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所以,企业要建立能够共享的资源平台,完善相关机制,采取网络组织等灵活的组织方式,加强组织外部和组织内部的交流和沟通,使企业的研发环境得到改善,研发效率得到提高。另外,企业还要保证流程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制定有效的政策和制度,并且设置专门机构,切实保证资源共享的实现。企业的研发部门要加强与其他各个部门的合作,提高技术研发效率;企业要与其他机构做好合作,加强与其他机构的沟通,推进企业与各个机构的开发工作。

2.3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云计算技术环境条件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变革与创新。就中小企业而言,必须要借助云计算管理技术,将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的灵活性特征与规范化相结合,优化业务流程与岗位设置,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与规范化。同时,由于云计算技术具有跨时间、跨地域的优势,而且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来选择管理模块,或是制定针对自身特殊业务的管理模块。所以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当中,既可以不受空间限制,也可以进行更加动态与灵活性的管理,这可以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随时贴合企业战略发展所需。另外,中小企业还应当借助信息化的云计算技术,加强自身的人力资源网站建设,为企业中的员工提供一个直接接触到云计算的途径,让他们也能够对云计算产生一种直观的认识,以“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促使企业全员都参与到云计算管理中来。

3结语

第5篇:主流的云计算技术范文

云计算主要有一虚多、多虚多两种计算模式,这两种计算模式都依赖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随着网络上的数据流量大增,都为网络技术带来了新问题,提出了新要求。

1.1网络技术新问题

1.1.1横向流量增大带来的新问题横向流量主要指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流量,这在分布式计算中尤其突出,数据中心的数据流量以南北方向为主,这类横向流量突然增加,网络容易堵塞,分组信息丢失,带宽、网络延迟增大,数据中心带来很大压力,这个新问题必须采用新技术进行解决,怎能保障网络的永久通畅。

1.1.2虚拟机动态迁移带来的新问题虚拟机动态迁移必须保证IP地址、MAC地址不能改变,虚拟技术的应用促进网络流量速度加快,解决了网络的拥挤问题,但在不同网络区域进行应用虚拟机动态迁移,由于网络运行速度快,虚拟机的IP地址等改变没有这样快,往往会出现一些新问题,主要不能保证网络连接的持续性、稳定性,解决这个问题最后的方式是加二层交换机,必须有规划的统一建立二层网络交换。

1.1.3虚拟机流量监控带来的新问题为了解决网络资源不足问题,建立大量虚拟机,由于网络设备、网络管理层等不一致原因,虚拟机的流量不好监控。同一台物理服务器上不同虚拟机的流量在离开服务器网卡后仍然混杂在一起,对于上联交换机来说,旧的网管界面无法处理虚拟环境下的多流量共同使用同一个端口的问题,无法做到对同一台物理服务器的虚拟机之间流量进行监控。

1.1.4网络规模扩大带来的新问题现在网络上数据越来越多,利用与计算对网络要求越来越高,促使网络规模越来越大,现有的网络设备不能满足大数据增长的需要,必须建立二层网络交换,现在还没有统一标准,虚拟机等越来越多,网络稳定性有待提高。

1.2网络技术新要求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出现很多新问题,根据以上的新问题,对网络技术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主要是不同网络之间二层网络的建立,二层网络最后是低廉的,其次虚拟机承载的数据规模能力要锁提高,动态迁移能力及流量控制问题要能所解决及提高。

2云计算环境下网络新技术

2.1虚拟机本地互访网络

虚拟交换机运行于服务器内部,纯软件实现,简单方便,但也存在2大问题。一个是虚拟机之间的流量监控问题,传统的网管系统无法深入服务器内部进行流量监控,造成安全隐患;二是性能问题,虚拟机网络流量越大,vSwitch就会占用越多的CPU资源进行报文转发,降低了服务器支持更多虚拟机的能力。

2.2数据中心二层互访网络

数据中心二层网络的建立是解决云计算在网络技术上的应用重要保障,改善了网络的稳定性,流量控制等一系列问题。解决问题办法是扁平化数据中心网络结构,由三层结构变为二层结构,即接入层、核心层两级,以提高服务器互访性能,支持虚拟机正常迁移,

3结束语

第6篇:主流的云计算技术范文

一、云计算的概念及其影响

云计算是一种利用网络将原有分散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和调度,按需、实时为用户提供计算服务的全新计算模式。就像“发电站”提供集中供电服务那样,为用户提供集中计算的服务。

云计算能通过网络远程地提供计算服务,将减少本地计算机对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的需求。目前,云计算技术已经开始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向人们提供简单、快速、强大和高效的服务。比如,搜索引擎、网络存储、社交网络、互联网视频点播等都运用了云计算的相关技术或服务模式。此外,从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无论是里夫金提出的“能源互联网”还是麦基里提出的“制造业数字化”,以及当前较为热门的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都将以云计算作为重要的技术支撑。因此,云计算将成为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的“平台技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云计算将持续改变人们使用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并带动商业模式的变革。根据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测算,到2025年,受全球云计算所影响的经济规模将达到17亿―62亿美元①。

二、我国云计算产业化面临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2010年以来,我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年均增幅超过40%。百度、阿里、盛大、新浪等一些IT界龙头企业率先推动云计算产业化,云开放平台、云存储、云安全等服务初步实现商用。云计算产业体系正逐步形成,“云计算制造―云计算服务―云计算相关支持”的产业链条初具雏形。在地方政府频频提出“云”战略、打造云计算产业基地的推动下,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和晋蒙等五大云计算集聚区的发展格局已初步显现。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国云计算产业化仍处于初期阶段,市场规模仅占全球的3%,与国外差距较大,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一)对云计算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

准确认识和把握云计算的技术经济和产业经济特征是推进云计算产业化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国内对云计算认识还不全面,仍然存在“云里雾里”的认识误区。比如,有观点认为云计算只是现有信息技术的包装,仅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没有实质性的技术创新。也有观点认为云计算产业不仅涉及信息服务业,还涉及电子信息制造业,包括所有支撑或配套云计算发展的产品和服务,夸大了云计算产业的实质核心。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将发展云计算产业等同于数据中心建设,通过“喊口号、抓基建”的思路发展了一批云计算数据中心和产业园区,并没有实质性的云计算产业。相反,典型的示范试点项目却不多,社会各界普遍对云计算的效益性认知不足,尤其是企业对云计算能带来的效益仍存怀疑。

(二)关键技术和商业模式还不成熟

能否掌握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形成新的商业模式,是确保云计算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并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关键。当前,我国云计算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和转化能力不强,商业模式创新不足,技术经济性还不强。关键技术方面,我国在大规模资源管理与调度、大规模数据管理与处理、运行监控与安全保障、海量(EB级)存储设备、高密度低能耗云服务器系统以及支持虚拟化的核心芯片等方面,还与国外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商业模式方面,我国基本照搬了国外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并没有结合我国的信息化现状、商业环境和消费习惯形成新模式,很可能造成“水土不服”,难以形成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的发展模式。

(三)技术经济性不强

技术经济性是衡量新技术是否能够加快推广应用的重要指标,与能否培育有效市场需求紧密相关。从现阶段的需求看,我国目前信息化程度并不高,现有信息系统能基本完成对现有业务的支撑,并没有形成强大的动力推动信息系统向云计算转变。此外,我国先期已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构建了一批全新的信息系统和设备设施环境,目前运行情况良好,若盲目向云计算迁徙,不仅对现有信息系统和设施进行整合需要再次加大投入,而且把原有数据和系统迁徙到云计算系统也存在较高的成本,再加上需要重新对系统操作员工的培训,成本更加无法估计。因此,云计算的技术经济性在我国当前阶段难以体现,无法在短期内激发云计算在国内的市场需求。

(四)信任体系尚未建立

技术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生产力提高、生活便利的同时,也暗藏着一定风险。对云计算产业化而言,安全性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制约云计算产业化的最关键因素。从目前情况看,国内社会各界对云计算安全性的普遍感到担忧,特别是对信息系统的数据泄露、隐私保护和服务稳定性等问题十分关注。然而,我国与云计算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及隐私保护、安全管理、网络犯罪治理和垄断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比较滞后,无法适应云计算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增强用户的使用信心。

(五)行业标准尚未形成

行业标准是推动新技术扩大产业规模、指导产业发展监督管理的关键因素。由于缺乏一套共同遵循的技术标准、运营标准以及行业准入标准,我国难以对云计算项目落地进行指导。虽然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IT服务标准工作组、产业联盟及部分大企业正着手开展云计算标准的研究工作,但总体来看,我国云计算标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数据接口、数据迁移、数据交换、测试评价等技术方面的标准,以及云计算治理和审计、运维规范、计费标准等运营方面的标准,都缺少公认的执行规范,远远落后于云计算产业化发展对标准出台的需求。

(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服务比较滞后

网络基础设施的带宽、稳定性和覆盖面是支撑云计算产业化的重要保障。当前,国内目前的网络带宽制约比较突出,数据的长途传输延迟较长,网络覆盖面还不广,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远不能满足云计算产业化的需求。内蒙、山西等地能源充足、荒地资源丰富,适宜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数据中心(IDC)的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服务能力更加薄弱,无法满足数据中心对网络带宽和服务质量(QoS)的需求,导致国内数据中心难以兼顾建设营运成本和服务提供质量。

三、加快推进我国云计算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针对现阶段我国云计算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和制约因素,政府应着力在以下八个方面促进我国云计算产业化发展。

(一)强化规划引领和落实

加强云计算产业化发展的顶层设计是促进社会各界统一对云计算认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云计算产业化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保障。一是要尽快出台国家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或指导意见,统一对云计算的认识,对云计算产业的技术重点、行业准入、产业组织、发展模式、空间布局等进行规划和引导,尤其要明确和细化产业支持政策。二是要明确政府职能和发展重点。中央政府应大力推进公有云建设,合理布局和建设集约高效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提高行业、企业的信息资源利用率,降低信息设备能耗。地方政府要贯彻落实《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基于当地比较优势、产业竞争力、区域市场及市场参与主体,把握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对信息化的共性需求,因地制宜选择一至两个云计算产业链中的重点环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措施,构建标志性的示范性应用,推动特色鲜明的产业环节集聚发展。

(二)鼓励通过协同创新推进关键技术研发

推进研发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云计算技术和产品是我国云计算产业化的重点。要明确国家层面的云计算产业化技术发展路线图,设立云计算专项支持资金,支持大规模计算和调度、大规模存储和管理、云计算安全、云计算专用高端设备与组件等云计算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要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云计算产业试点示范基地等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形成产学研联盟,承担云计算关键技术的研发任务。要及时跟踪国际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动态,积极与国外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技术交流与国际合作。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云计算企业广泛利用开源等产业技术条件,对云计算技术和服务理念进行引进、消化和二次创新,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避免陷入发达国家的技术路径依赖。

(三)做大做强云计算核心企业

企业是云计算产业化发展的主体,也是云计算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要充分利用我国互联网企业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具有核心关键技术企业的研发活动、商业模式创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要设立云计算领域专业企业孵化器,培育和扶持云计算初创企业。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云计算企业走出去,积极抢占国际市场,深度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企业间建立“软硬互动”的协调发展模式,通过建立产业联盟,延伸和拓展产业链的长度和广度,推动云计算产业规模快速壮大,竞争力逐步增强。

(四)促进云计算示范应用

市场培育的关键是促进云计算广泛应用。要进一步扩大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通过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充分利用政府采购,支持政府部门采用经过认证的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云计算在政府各部门的示范应用,增强用户对云计算的信心,以点带面推动面向各类用户的云计算服务。加大宣传力度,使用户了解并熟悉国内外云计算成功的实践案例。对率先转型云计算的企业进行补贴,逐步降低用户向云计算的迁徙成本。强化信息技术数据中心能耗指标的约束,推动数据中心的技术升级改造。

(五)抓紧行业标准制定

标准体系的建立是争夺产业国际话语权,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积极组织国内高校、研究院所、企业与不同的云计算国际标准组织深入交流,与云计算国际权威组织机构联合举办云计算论坛和研讨会,积极开展云计算标准的研讨交流。要鼓励国内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积极加入云计算国际组织,参与云计算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要加快推进云计算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逐步建立云计算国家标准体系。鼓励行业各方面主体共同参与,确保标准制定程序和过程透明公开。针对不同级别的安全性需求,加快推进云计算企业和产品的资质分级认证。

(六)加快行业政策法规制定

健全适合云计算产业发展特点的法律法规是增强用户信心、有效监管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结合云计算应用的特点,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经验,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层面保障信息安全。加强网络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环境建设,切实保障用户数据及隐私安全。根据云计算产业发展特征,修改完善版权法、国家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建立云计算经营资质管理制度、云计算服务的示范合同条款和使用守则等,构建合理有序的行业管理体系。加强对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质量监管,强化对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安全的监管和对网络犯罪的打击,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规范行业发展秩序。

(七)进一步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是云计算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要按照网络建设适度超前于产业发展的原则,尽快解决云计算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宽带网络瓶颈。要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安全化的标准,统筹规划建设云计算产业集聚区和大规模数据中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准入审核,尤其要对数据中心建设严重过剩的地区进行撤建和整合,对网络基础设施资源不足的地区进行投资新建和扩建,降低网络基础设施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八)加强行业统计和形势分析

统一云计算产业化的统计口径有利于了解和掌握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动态,为进一步预测分析云计算产业化发展的情况提供支撑。要积极推进云计算产业行业目录制定和统计监测等基础性工作,尽快确定云计算重点企业、龙头企业的定期调查和申报方案,完善行业统计调查制度,切实做好业务统计和财务统计工作。要加深统计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的工作联系,及时了解交流所掌握的信息,进一步完善云计算企业名录库,实行动态管理。要加强云计算产业形势分析,及时跟踪和产业发展信息。

注:

第7篇:主流的云计算技术范文

云计算的价值主张与额外优势

云计算技术的基本价值主张是: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实现访问,减少IT负担,在发生火灾或其他灾难的情况下确保业务的连续性。云计算技术可带来以下三项额外优势。

(1)标准化的数字工作流程。通过利用云计算技术,可开展实时在线协作,自动填充数据,帮助企业摆脱人工流程,实现真正的终端到终端无纸化工作流程,同时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2)庞大的信息存储与处理能力。云计算存储技术能够实现海量的信息存储,并极少占用企业的存储空间,企业的各种账务凭证、报告单等资料都能及时、完整、准确地存储到云上。同时,云计算技术具有会计电算化软件所欠缺的可调整性及可扩展性,更能满足企业的数据处理诉求。

(3)便捷的信息交互能力。云存储会形成庞大的信息市场,使企业可以轻松获取大量企业之外的信息,企业的信息系统不再是一个信息孤岛,有助于加强企业的会计控制。

云计算时代的会计变革

作为一种最能体现互联网精神的计算模型,云计算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将从多个方面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

一是会计软件部署云算化,软件应用服务化。在云计算模式下,由软件开发商进行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即可通过互联网使用会计信息系统。

二是会计信息化建设成本降低。由于将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外包,企业无需为信息化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量财力。同时,从会计软件的购买、安装到信息系统的维护等一系列问题都由云计算供应商代为处理。企业的所有电子设备只需要连接互联网,就能享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企业只需像购买服务一样购买这种信息计算和处理能力,按照流量付费即可。

三是快速适应新的管理需要,实时更新会计处理方法。在传统的会计信息化模式下,由于受到软件功能的限制,会计信息系统无法迅速及时地处理这些问题。在云计算应用模式下,新的管理处理方式能够很快被集成在云中,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服务。

四是信息传递更加迅速。企业的经济活动是会计信息的主要来源,银行、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等是经济信息的辅助来源。在传统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下,企业的信息系统很难同外部协同。而在云计算环境下,网上报税、银行对账、审计、交易以及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会计信息系统集成成为可能,从而便于企业同银行、税务、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联络。

五是传统软件服务方式将改为云服务方式。由于系统部署在云端,对软件的服务、业务服务均可在云端进行。现在提供云服务的企业,会在世界各地建立云服务中心,但它都是服务于全球的。财务管理的云服务化,使财务管理可以在任何地域实现。

六是云计算服务提供的多终端服务,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在云计算模式下,跨地域、多终端服务使办公的范围和时间不再有什么约束。

第8篇:主流的云计算技术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 数据 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

长期以来,互联网舆情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通过网络所、传播、共享的舆情信息,是展现广大人民群众心态、体现政府能力和信心的重要手段。随着当前社交网络、移动网络等新型互联网平台的出现,目前对互联网舆情服务的要求正在日益增强。

现有的互联网舆情监测评估系统在语义处理上采用基于关键词的技术,其在网页处理上直接的局限表现在不能有效地进行实体识别,影响了主题定义的质量,导致系统在热点追踪、文本分类等核心功能的实现质量不高;在数据处理能力方面,由于系统运行在能力有限的物理分割服务器上,导致海量舆情数据的分析能力不足[1]。本文引入语义计算[2]、云计算[3]、主题检测等技术,为舆情分析提供了强大的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能力,可以依据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不同的舆情分析能力和服务。

本文所提出的针对互联网中出现的新型移动平台、社交平台、舆情数据海量化等新兴状态,采用云计算技术、社交网络分析技术、语义计算技术、文本流主题检测技术、垂直搜索引擎技术等在内的多项新型技术,针对多样化和海量化的舆情数据展开监测和评估,并通过云计算所具备的全新计算架构,针对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按需计费、可定制和可弹性管理的商业服务模式,最大程度上契合用户的需求并降低用户的使用费用,通过空间、虚拟机和舆情评估模块定制等跳过用户自行投资信息化硬件建设的成本,为用户提供低价优质的全新舆情监测与评估体验。

1 整体方案

下面,本文将分别从舆情检测技术、云计算平台架构、舆情传播分析技术等三个方面阐述本文所提出平台的技术方案。

1.1 舆情检测技术

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1)信息采集:主要完成网络舆情信息的采集工作,用户可以通过指定站点、频道、时间范围等对这部分功能进行定制。信息采集主要通过Crawler对网页进行采集,或者通过专用DB导出工具,直接挂接到站点的服务器上实现舆情信息的高效采集。(2)用户接口:允许用户采用专门需求对自己的评估监测需求;允许用户专业特点、应用体验对系统的功能重新进行定制;完成舆情监测评估的报告的反馈呈现功能。(3)舆情监测评估控制:对监测评估需求进行语义解析,并据此调度监测评估程序库的程序,来完成监测评估结果,而后将结果以图形、表格、文字报告等形式反馈给用户。

1.2 云计算平台

云计算平台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基础资源服务层(即IaaS层)、数据服务层(即DaaS层)、平台服务层(即PaaS层)和软件服务层(即SaaS层)。在这四个层次中:(1)IaaS层:基础资源虚拟化、基础资源动态负载平衡、超大规模高速网络聚合带宽技术、云安全控制。(2)DaaS层:基于ETL的海量舆情实时信息处理、大规模舆情信息文本流分类管理、海量舆情数据安全防灾管理。该层中将通过结构化数据库(Oracle)和非结构化数据库(HBase和Hive)等同时管理存储数据。(3)PaaS层:标准接口管理、异构数据交互与转化、服务部署、任务分配与平衡。该层中将部署节点控制器、集群控制器等实现平台管理。(4)SaaS层:统一访问门户、舆情采集、管理与分析挖掘应用部署。

1.3 舆情传播分析技术

当重点聚焦当前舆情传播中的用户社交关系的分析和处理:(1)用户社交关系路径获取与分析技术:实现不同ID情况下用户身份的统一识别和认证;继而对用户的网络社交关系、社交圈等进行记录和分析,从而获取用户对于每一个舆情主题的传播路径等。(2)用户社交关系的计算基础技术:该技术为用户社交关系、社交圈、社区身份等信息提供可计算的逻辑基础,从而使每一个用户的社交关系、身份信息等具备可定性或定量计算的可能。(3)用户关系在舆情传播中的路径和影响力预测技术:该技术可计算并预测不同程度和性质的用户关系可能会导致舆情主题的传播方向,传播对象和传播群体;同时可针对不同用户关系,预测这些关系和路径对舆情主题传播可能产生的附加影响力。

2 关键技术

本文所提出的舆情数据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核心技术。

(1)大规模网页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抽取、文本实体识别技术:通过构建云计算平台,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计算资源整合,并进一步利用虚拟机动态分配、网络节点分布式计算等实现大规模网页舆情数据的爬去的采集;利用语义计算、垂直搜索引擎技术、文本过滤、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实现了网页信息的抽取与文本实体识别,最终完成舆情信息的采集、分类、抽取等功能。

(2)基于云计算的大规模、分布式舆情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在云计算平台下,划分出专门的虚拟机,通过云平台下MapReduce并行算法,完成舆情信息的汉词切分、语料分析、主题提取和分类、舆情情感计算,最终实现舆情信息的分析处理功能。

(3)基于社会关系的移动社交网络(微博等)信息舆情传播模式分析技术:依据互联网媒体平台中用户的社会关系,对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媒体中所出现的舆情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利用用户社会关系实现对舆情传播模式分析,最终完成主题传播跟踪、舆情影响力评估、舆情预测等功能。

(4)大规模舆情文本流主题检测分类技术:针对互联网大规模文本流舆情数据,利用在线舆情文本进行主题建模技术、在云计算平台进行自动的非监督学习,对舆情文本进行分类、检测等。

3 结语

本文提出一种以云计算、语义计算、用户关系计算、文本流主题检测等技术为基础,克服了传统舆情检测系统仅仅依赖于关键字、词频等统计手段的缺点,同时涵盖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不同传统和新兴网络载体,以面向服务的互联网舆情监测评估系统作为主,并向行业应用以及个人应用服务。

参考文献

[1] 郑魁,疏学明,袁宏永.网络舆情热点信息自动发现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0,36(3):4-6.

第9篇:主流的云计算技术范文

就像能量矩阵为变形金刚提供了生命动力,IT作为企业适应环境剧变、加速演化的重要动力毋庸置疑。IT技术种类多,技术复杂度更高,升级换代的速度也更快。因此,在不同的阶段,企业需要采用相应的IT方案,才能满足发展需要。作为继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之后出现的第四次IT产业革命,云计算不仅是在以往技术基础上的发展和进步,同时更是一种商业上的创新。云计算不仅改进IT,更重要的价值是支持企业实现转型提升。

然而,目前不管是云计算服务提供方还是用户方,更多地只是利用了云计算的IT价值,如云计算带来的企业基础架构的灵活、成本的节省等,而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IT形态所带来的业务创新的价值还远未被发掘。

我们看到这样的状况:国内公有云的市场目前还不是十分的成熟,私有云仍然占据市场主体;公有云方面,国内显然还缺乏诸如亚马逊、Google这样成功的公有云,就像深圳市市长许勤在今年的中国IT领袖峰会上所说,他仍看不懂云计算。其实用户看不懂的不是技术,看不懂的是如何将云计算技术与商业模式结合。

加强战略层面的构思――这是IBM自身做了诸多云计算项目以及总结了业界诸多云计算项目后的经验。如IBM全球服务事业大中华区云计算解决方案总经理王胜航所说,云计算不光是技术,云计算是技术和商业模式相结合的一种应用,也只有商业模式的创新才能给云计算带来最大的利润。从战术上把握云计算可以得到IT价值,从战略上把握云计算将收获转型的动力和更大的商业价值。帮助客户从战略视角切入云计算,挖掘其引发创新和变革的潜力,使IBM的独特价值体现出来。

看待云的视角,决定了转型的深度。那些找对切入点,将云计算与业务紧密结合的企业,将获得转型升级的更大动力;同样,那些既强调技术层面上的价值,同时也非常强调云的经济属性和它所带来的业务创新的潜力的云计算服务提供者,将会得到更多用户的认可。

不仅改进IT,更推动转型

“云计算是新一代服务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工具,它带领我们迈向全新的服务经济时代。”IBM杰出工程师、IBM开发中心首席技术官、IBM新技术研发中心总经理毛新生认为,不妨从经济学的属性来审视云的商业价值。云计算的经济属性决定了它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工业生产的特点是单一化、拼成本,交付一致的产品;农业经济的特点是个性化,但没有效率,成本高,无法规模化。云计算结合二者优点,将人类的生产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因为这样一种经济属性,云计算将不仅仅推动行业发展,它的经济属性将会在更大的规模、更深的程度上发挥价值。“云计算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一个地域,甚至是一个国家,把企业、行业编织起来,互动起来,协作起来,使得企业、行业、区域经济变得越来越好,效率越来越高,将发挥重要作用。”毛新生说。

“新的经济规律决定了,以云的方式提供服务者肯定让传统的服务者轰然倒地。”毛新生判断。

个人计算机让计算能力普及到个人,互联网让这些普及的能力连为一体,云计算让这些连为一体的世界所需要的计算能力变得比过去前所未有的便宜和简单,具有大得多的效能。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所言,云计算顺应了当前全球范围内整合计算资源和服务能力的需求,已经成为国际新兴技术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把云计算列为重点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正是意识到云计算对区域经济的作用,确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试点示范工作。

目前IBM已经帮助许多中国企业和包括国家试点城市在内的众多地区实现了诸多公有云项目的落地,例如宁波的“物流云”、杭州的“金融云”,以及北京市和东营市的“智慧城市云”等。

“对业态的把握很重要。”王胜航参与了诸多云计算的项目,他认为对业态的把握决定了云计算项目的死活。中国的云计算项目有自身的特色,与亚马逊、Google不同,这些公有云项目面向庞大的租户,而国内的公有云项目地域性、产业特色鲜明,公有云项目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从市场入手,把应用找到,是实施云计算的出发点。比如,贵州移动、宁波物流云都是以应用切入进行云平台建设的经典案例。

“和房地产不一样,建了房子就有人买,云计算中心首先要考虑服务卖给谁。”朱近之是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总经理,不久前的一次硅谷之行,让她对云计算与商业模式有了更多的思考。她的大学同学有一些人就辞职回家在基于云的平台创业,开发非常有针对性的云服务。比如他们有的在研发让不同医院的医生共享经验的平台,有的在研发针对中小企业的ERP、CRM。

“在公有云的服务里,寻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是最难的,然而一旦找到,价值是非常大的。”朱近之强调。

云计算促转型之路

不论是企业、行业还是一个城市,不论做私有云还是公有云,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切入点走到云计算中,找到属于他自己的云。以这样的思路为指导,这几年IBM做了很多真正落地的云计算项目。贵州移动和宁波物流云就是典型的案例。

转型者

――贵州移动:云始于新农合需求

贵州移动云平台案例的可贵之处在于技术理念与客户需求的紧密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也给其他运营商参考――做好云,不仅是在技术层面,更多的是对云的理解。

王刚是贵州省一个普通的农民,过去他看病别提有多麻烦。每看一回就要走一次报销流程,如果村里看不好就要去乡医院,再不好要到县医院。几次看病下来,手中积攒了大量报销票据。报销过程需要逐层审批,不仅手续繁琐、账期较长,而且还要自己垫付药费,这对于手头并不宽裕的他来讲一直是很大的困扰。

以提高新农合信息化水平为突破口,2009年5月,贵州省卫生厅与中国移动贵州公司合作建设卫生信息大平台。王刚就是新农合信息化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新农合实现全省现场跨区直补,精确计算,实时补偿,简化了就诊报销流程,让王刚从此"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然而随着新农合的发展,像王刚一样纳入新农合保障系统的农民越来越多,随着新农合服务种类的不断更新和增长,新农合业务系统也面临着巨大挑战。靠增加服务器来解决新业务不断上线的需求,不仅不能及时响应新需求,而且一味地扩大硬件投资,使原本的IT投资也无法得到很好的利用,比如就报销这一业务而言,农忙和农闲时的业务量差距就很大。

贵州省新农合系统面临的瓶颈颇具代表性,解决这一问题也成了贵州移动搭建基础架构云平台的初衷。因此,贵州移动数据中心于2009年11月与IBM签约建设基础架构云平台。通过虚拟化有效地实现了异构资源整合,形成了按需分配的弹性资源使用模式。2010年5月,新农合的一些业务开始往云上迁移。通过资源统一规划、建设,将多个业务系统部署在少数几台物理服务器上,较传统建设节约了近70%的硬件投入。对于贵州省卫生厅来说,云平台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初期不必为几年以后的应用增长进行投资,数据中心根据应用情况,随时弹性调度资源,卫生厅只要按需付费。第二,节省了运维成本。第三,系统应用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这套基于云平台的新农合系统,在去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到贵州考察时得到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与卫生部部长陈竺的高度评价。

新农合业务的成功试水也触发了此后云平台上的业务的日益丰富。贵州移动数据中心总经理李文华介绍,截至2011年6月止,已经有36个涉及当地医疗、政务、旅游以及个人信息服务等领域的业务系统平稳地运行在贵州移动数据中心的云平台上。

资源复用不仅仅为贵州移动节约了成本,更是缩短了用户需求的响应时间,一项应用系统入驻可以从30天甚至更长时间缩减到7天以内。云平台的优势为贵州移动赢得了数据业务的高速增长。这也为贵州移动自身探索多年的业务转型之路带来了突破。

众所周知,运营商“从通信专家”向“信息专家转型”的进程持续多年,但如何能够从传统的话音服务提供商转身成为信息服务提供商,拥有成功经验的运营商并不多。对中国移动来说,如果继续延续“主机租赁”这种传统的IDC业务模式,相比固网资源丰富的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并无优势可言。贵州移动能够想到通过云计算深化自身的IDC业务发展,尝试涉及国计民生的、具备普遍推广意义的社会化服务,为其自身的转型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在已经尝到云计算的甜头之后,贵州移动表示已经为下一步发展做好规划:一方面将继续优化云平台的架构,扩展平台的资源,完善平台的功能;另一方面,要关注云计算的标准化进程。现在实现的仅是“IaaS”级别的云计算平台,下一阶段的目标是将贵州移动数据中心发展成为“IaaS、PaaS、SaaS”共存的多层次的云平台。

转型者

――宁波:物流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物流云让中小制造业企业、中小物流企业也能有机会参与到游戏当中,这对于一个区域、对于一个行业来说,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宁波物流云在商业模式上的完整构想值得借鉴。

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是国际上公认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与运作效率的标准。在西方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一般为8%~10%左右。今年上半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中国的物流成本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2倍。如果能降低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为企业节约出近4000亿元的效益。

通过物流云使得整个物流行业的效率得到提升,这是宁波正在做的一件事。而物流云对于宁波加快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则更加意义非凡。

国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宁波定位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国际港口城市”。近年来,在“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发展战略下,宁波已经超过釜山、迪拜等港口,成为全球第五大集装箱港。2010年宁波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300万标准箱,排名跃升至国内第三位。宁波作为东方大港和长三角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产业的地位举足轻重。

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抱介绍,宁波市政府和IBM经过两年多的洽谈与协商,确定从物流产业入手,打造宁波高新区的智慧产业。IBM将结合宁波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宁波特色的‘智慧物流云’解决方案,帮助宁波的产业体系与国际供应链实现整合,为宁波港以及长三角地区打造智慧的物流产业环境。

宁波物流云有着完整的商业模型。毛新生参与了物流云的设计,物流云就是把所有物流世界里的货代、卡车公司、仓库、码头等提供物流能力的企业连接在一起,同时将使用物流服务的制造业、零售企业也连在一起,通过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优化与智能分析技术,以及移动技术等,将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提供物流运作管理服务、供应链可视化服务、关联方门户服务、供应链协同网络服务、智慧物流移动服务……

比如供应链优化方面,“智慧物流云”解决方案能够将物流行业的闲散资源汇聚起来,以大中型物流企业带动中小物流企业的成长,促成物流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形成行业的良性发展。

宁波这样的国际港口城市,经济发展要靠商流、物流、经济流和信息流的融合,涉及到银行、物流、制造、商贸企业的大协同。要建设区域性的大协同平台非云莫属。“有了物流云以后,中小制造业企业、中小物流企业都可以有机会参与到这个游戏当中,这对于一个区域、对于一个行业来说,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大的。”李抱如是说。

转型者

――IBM:自身也是转型受益者

作为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云计算是IBM的业务增长点;同时作为同样需要IT支撑业务发展的企业,IBM自身也在享受云计算给其带来的业务创新价值。

IBM公司在中国的团队已经享受到云计算应用的便利。

IBM在北京市上地的中国研发中心和软件开发中心,大概有四千多人,其中有一部分是IBM的合作伙伴。以前他们都是拿着笔记本来跟大家在一起开发。“在这种环境下我们非常担心一些模块是不是会技术外泄,并为此做了很多东西。但这些方式也不能完全很好地去控制管理。” 王胜航介绍说。

采用桌面云后,将非常简单的桌面提供给员工。不用固定座位,每个员工来了以后,到计算机上输入名字、密码,就会自动调出他现在工作项目所需要的开发环境和所有的有关的信息,之后就可以在上面做开发了。退出屏幕以后,机器也可以给其他人使用。同时,IBM中国研发中心和软件开发中心的几千人通过桌面云的方式和合作伙伴一道研发也不会担心技术外泄。“就单纯这套桌面云计算的成本回收,我们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效益很好。”王胜航说。

目前,IBM已经在全球建立了7个云数据中心、57个全球交付中心,为数以百万计用户服务。身为实践者与提供者,云为IBM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创新效益。

转型者

――长城:IT服务商的云机遇

云计算促进传统IT产品的转变,也为IT服务商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IBM传统的ISV合作伙伴,长城电脑也实现了业务创新。

一种用户需求的诞生将会带来一整条产业链的建立和发展。就如网络游戏带来了整个网游产业链的诞生和繁荣,包括游戏设计商、投资商、内容开发商、运营商、渠道商和用户等。云计算也一样,它代表了一种创新的IT资源消费模式,当这种通过互联网获取IT资源的消费模式被广泛接受后,云计算的产业链也会逐渐建立起来,进而走向发展和成熟。

云计算促进传统IT产品的转变,也为IT服务商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IBM作为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帮助它的传统的ISV合作伙伴也实现了业务创新。

长城电脑与IBM的合作颇具代表性。长城电脑是IBM的一个重要的ISV。过去,长城电脑一直是IBM的硬件分销商,后又成为IBM软件分销商。长城电脑先是利用IBM的云计算中心解决方案整合企业内部的计算资源,搭建长城电脑自身的“私有云”环境;进而建设了面向用户市场和集团内部的云计算中心;最后立足华南建立云基地,面向全国拓展云业务,通过长城电脑自身的云计算服务中心为用户提供全面的云服务。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周庚申认为,与IBM的合作无疑帮助长城电脑实现了从硬件系统供应商到云计算服务商转型。

战略视角切入云计算

与相当多的云服务商只注重云技术层面上的价值不同,IBM不单讲技术的价值,同时更强调云的经济属性和它所带来的业务创新的潜力,IBM认为应该以业务为目的驱动的方式来帮助用户实现云。

很多地方批了地,盖了很多数据中心,引进了一些中小企业,搭建了云平台,但其上却极少应用。虽然,这不完全是商业模式的问题,但的确有很多项目存在没想好商业模式的问题。

那么对用户来说,要怎样进入云?对转型者来说,什么才是正确的云视角?

做好云首先应该从业务战略看云计算带来的创新机会、想追求的业务价值,然后从企业架构的角度看云计算给企业架构带来的改变,二者结合,定义云的实施路径,然后定标准,一步一步地实施。

你需要知道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云计算,你需要分析线下所有的业务,帮你来看哪些适合做云,哪些不适合做云,因为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适合用云计算来做的。安全上有没有问题以及实施的细节问题等,都需要一一分析验证,最终得出一个理想的方案。而这显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方案就能做到的。

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够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的,而且还需要能够提供行业洞察能力和业务洞察能力的云服务商。不盲目地迷信技术,而是将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这是应有的技术态度。这也是IBM最擅长的。在IT领域,想要在100年的时间里始终做到技术第一不容易,但从始至终引领技术为经济社会服务,是可以做成百年老店的。

IBM能够从云计算业务咨询、云计算整体架构设计、云计算具体平台部署在内的端到端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与服务。与相当多的云服务商只注重云技术层面上的价值不同,IBM不单讲技术的价值,同时更强调云的经济属性和它所带来的业务创新的潜力,IBM认为应该以业务为目的驱动的方式来帮助用户实现云。

在战略层次上思考、定义云的战略,并且制定一个完善的实施路径,来实现云在技术和业务层面上的价值――这是转型者应有的云视角。

记者手记

跑什么车,修什么路

修什么路跑什么车,还是跑什么车修什么路?这不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而是技术与业务如何才能相辅相成的问题。

经过这两三年的发展,大家对云计算的概念和图景基本有了共识。私有云虽然仍是市场主体,但公有云也已经有了一些落地的项目。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不太成功的经验。经历了两三年的吵嚷,大家的思考逐渐从“什么是云计算”,转到了“为什么做云计算“,而后者才是回归到了IT服务业务这一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