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教孩子语文阅读范文

如何教孩子语文阅读精选(九篇)

如何教孩子语文阅读

第1篇:如何教孩子语文阅读范文

关键词:关注早期阅读 了解早期阅读

一、什么是早期阅读

我们要了解早期阅读教育,就必须先弄清楚成人阅读与幼儿阅读的区别。我们成人阅读以文字为主,阅读的目的是从阅读中学习:获得知识,陶冶情操,休闲娱乐。幼儿阅读以画面为主,阅读的目的是:学习如何阅读,培养兴趣,养成习惯,获得策略。

二、早期阅读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1、爱上阅读是一切的基础。从小培养阅读的兴趣,等于给孩子一辈子的读书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点比早期阅读的任何其他功能都重要。当你念书给孩子听,当你把一本书交到孩子手上时,你便带给她无限的人生可能性,你便成为一个启发者。

2、发展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与读书量密切相关的,0-6岁属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因此,优质阅读极为重要。虽然宝宝自己咿呀学语是一岁多,但这是在他听到大量语言的基础上突然萌芽开花的。而且宝宝的听力训练其实从胎儿期就开始了,只要有良好的语言环境,6个月的宝宝已经能听懂大人大部分的语言。婴幼儿接触的语言应该是十分简练优美的语言,不断欣赏用简练优美的语言表达的生动有趣的故事,等于不断地在他的语言田里浇水施肥,早晚会开出茂盛的花朵。

3、为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爱听故事的孩子,其倾听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在不知不觉中会加强,这为将来听课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上学后,听课不耐烦,或者听不懂,会成为学习的严重障碍。

4、发展想象力。对于生活经验有限的儿童来说,只靠语言理解故事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三、如何为低幼儿童选择适合的读物

1、绘本——最适合于阅读启蒙的形式。绘本,也就是图画书,是儿童读物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他的插画不仅仅图解文字,而且更加积极地参与讲故事。婴幼儿还不能完全靠语言来取得充分的信息,主要靠看场景取得信息。画面会讲故事的绘本非常适合于婴幼儿的形象思维。还不识字的婴幼儿一边看图一边听成人念的文字,将两种“语言”在脑海里融为一体,展现出一个故事世界。

2、切合儿童生活的题材。因为婴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角色、背景和题材都应该是他们生活中常见的。孩子会对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相关的题材非常感兴趣,而不太理解情节复杂的故事,随着生活经验和读书经验的积累,儿童逐步对故事情节产生兴趣(这个程度和他的读书经验多少和内容右关系)。

3、琅琅上口、简练易懂的文字。还不认识字的婴幼儿,如果经常听同一个故事,不久就会一字不漏的记住。有时你要孩子讲那个故事给你听,他会欣然答应。他并不是读文字,整个语言早已深深的印记在脑海里。大人偶尔读错,他们会马上纠正。因此,绘本中的文字首先要是琅琅上口、有品位的文学语言。尤其是对于咿呀学语的婴儿,更应该给他们有节奏感的好听的语言。

4、原汁原味的颜色。“给孩子看的话应该颜色鲜艳。”这是一个可怕的误区。婴幼儿的视觉和审美还待发展,天天给他们看电脑上色的颜色过于刺激的读物,就像给孩子天天吃味道特浓的菜,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绝不能吃出菜本身的味道以及高级厨师的微妙调味。为培养儿童有品志的审美能力,应该从小多接触有品质的艺术品。

四、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1、如何进行阅读。阅读有很多种,能吸引孩子的就是最好的,所以家长必须先进入情节,声情并茂地表达故事的内容与情节。每每此刻,也是孩子最高兴的时候。再加上和家长身体的接触:搂在怀里,坐在一起、共享温馨时光。

2、尽量多读给孩子听。孩子一旦喜欢上一本书,就会百看不厌,要求一听再听,经常让家长腻烦。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优秀的绘本,不管孩子还是大人,每次看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受,虽然读起来有些吃力,但亲子共度的过程,也是孩子在快乐中不断发现、不断成长的过程,而发现孩子成长的点滴也是身为家长最幸福的事情。这样看的话,读书给孩子听其实并不枯燥,而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享受。

3、不要把绘本看做教科书。人的自主阅读当然以识字为基础,孩子早晚要识字,也要学习各种知识。但我们提倡不要将绘本当作教科书。

五、早期阅读的教育指导

1、听读启蒙法。方法:家长抑扬顿挫、饶有兴致地朗读文学作品,引导孩子听和看的阅读导形式。

作用:集中儿童注意力,诱发儿童阅读兴趣,丰富词汇、激发想象、萌感、拓宽视野,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孩子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为孩子今后的广泛阅读打下基础。

注意点:孩子听读越早越好,内容选择要生动有趣,由浅入深。关键是父母要有时间和耐心。

2、讲述提问法:方法:父亲(母亲)与孩子拥坐在一起,采用父亲(母亲)讲述,或边讲边提问、解释疑难,引导幼儿阅读理解阅读材料。(有需要帮助,通过提问帮助理解)

作用:促进母(父)子之间的情感交融,激发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对阅读材料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帮助幼儿掌握有序翻阅等基本阅读技能。

注意点:父母要以亲切的态度与孩子共读,当孩子初学阅读,或阅读有困难时,以及提出共读请求时,父母可多采用此种方法。

3、自由阅读法。方法:由孩子自由地翻阅讲述,或听录音翻阅的方法。

作用: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自律能力及独立阅读能力;反馈幼儿在阅读兴趣、能力、习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4、延伸想象法(续编故事)。方法:在阅读活动中,励孩子想象在阅读材料所提供的情节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可能发生的情节,并加以讲述。

作用:发展孩子的想象及思维的连续性,满足幼儿喜欢追求完满的心理需求,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第2篇:如何教孩子语文阅读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策略;促进;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识字、造词、组句、阅读、及写作能力。小学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未来乃至一生的教育事业都有着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是对孩子的学习影响最大。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本文着重要论述。

一、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所占的比重仅次于写作,从一张小学语文考试卷的内容来看,满分是100分,除去作文占得的50分,在剩下的50分里,阅读就独占了30分。由此可以看出,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从小学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利于孩子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能从实质上提高孩子组词、说话、朗读、概括以及思维能力的提高。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小学生的阅读情况如何呢?

二、我国小学生的阅读情况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方面。课内阅读主要面对的是教学课本内规定的内容,与课堂教育内容紧密相关。课外阅读则指的是教学大纲以外的阅读内容。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科目。课内阅读能够有效地巩固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和知识,课外阅读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二者的地位是同等的。

根据有关部门在2010年进行的统计,全世界小学生的阅读量,以欧美国家居高,我国的小学生阅读量还排在中等地位。联合国教科文总署在2011年对五大洲,50个国家的小学生月均阅读量(以一万字的读物作为标准,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作了详细的调查统计。欧美国家的小学生平均每个月要读完10本书,其中美国每个小学生平均一个月完成7本书的阅读量,英国的小学生每个月平均读完6本,法国小学生每个月的阅读量是5本。而作为亚洲大国的我国,小学生的月平均阅读量仅为3本,在这50个国家当中排在中下游地位。

从这两组数据来看,我国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现状不容乐观。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如此之少呢?

三、造成我国小学生阅读困难的原因

第一、教学内容繁杂,时间不充裕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小学教育内容较为繁杂,在完成了课堂上教室安排的教学任务和课后作业之后,回到家里还要被家长安排去各种课外兴趣培训班上课,这就使小学生原本就少得可怜的阅读时间都被各种各样的作业和兴趣班占用,小学生的阅读量当然会少。

第二、教师和家长的误解

一些教师和家长认为,孩子阅读课外读物是一种无用处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殊不知这种想法和行为,才真正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我国的语文学家吕叔湘对于阅读曾说过这样的话:“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上学会方法,课外才能去实践。而实践的方法正是去阅读那些书籍或课外读物。而阅读也正是改善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四、促进我国小学语文阅读的策略

针对我国小学生阅读量不高的现状,一些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引导学生不仅喜欢课内阅读,还要爱上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呢?

第一、紧抓学生心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心智还不算成熟,对事物的好奇心也非常重,而且他们更渴望色到教师或家长及同学们的认可。所以教师在把握好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恰当地举办阅读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大赛等趣味活动,让这些活动去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他们积极的去阅读,让学生的才华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展示,满足他们小小的“成就感”。

第二、教会学生如何读书

因为学生的个人素质、生活经历、理解能力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所以在指导学生读书的时候,也要做到“因人而异,面面俱到”。

晚晴汉族军阀曾国藩将读书与自己戎马生涯的经历相结合得出了读书三法:精读、略读、浏览。曾国藩认为,读书和攻城打仗是一个道理,因个人资质,对待同一本书,可采取精读、略读和浏览这三种读书方法。不同资质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这样做才会事半功倍,达到读书的目的。

第三、为学生选择推荐一些书籍读物

小学生还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涉世未深,极易受到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影响。虽然说开卷有益,但是未必每一卷书开卷都有益。前苏联教育家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书还要坏。”由此可以看出,指导学生阅读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书籍,它的意义非常重大。

五、结束语

阅读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和家长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本领的人,他们的竞争力就越强。学会阅读就是学会学习的核心,也就是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阅读,要把阅读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利用阅读不断地去发展学生,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炎夏.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语文教育,2004(10).

[2]王心影.小学语文阅读新模式的探究[J].新课程,2011(6).

第3篇:如何教孩子语文阅读范文

关键词:听障儿童 早期阅读 家庭指导

一、听障儿童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听力的损失给聋幼儿造成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语言障碍并严重的影响了聋幼儿心理及思维的健康发展。他们在语言的理解和生成方面会明显低于同龄健听儿童。早期阅读是听障儿童认知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他们认识世界、探究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听障儿童在将来要想顺利地进入普小随班就读,阅读能力是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

二、影响听障儿童早期阅读的原因

(一)影响聋幼儿阅读的外部因素

越来越多的聋儿家长已经认识到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但聋儿的早期阅读开展的还是非常的缓慢。如果说听障儿童“能读什么”更多的取决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那么听障儿童“爱读什么”则取决于外部环境。

1、家长自身文化修养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影响对听障儿童是非常重大的。据统计我校150名聋儿家长,“母亲的受教育情况”初中占85%以上,小学占15%。“父亲的受教育情况”初中占75%以上,小学占25%,普遍的文化素质偏低。父母的文化修养和阅读习惯,直接影响听障儿童阅读的兴趣、选择以及持续时间。还有个别听障孩子的家长认为“我的孩子听不到又不认识字,不会看书,也看不懂啊”。家长对阅读的作用和教育观念、目标的认识不足,还有家庭的印刷品数量的多少等,都影响到听障儿童对于图书的态度。同时,不同地域不同经济水平的家庭对孩子的阅读也有一定的客观限制。例如农村家庭中的听障儿童的阅读量明显小于城市家庭中的听障儿童,有些经济贫困的家庭,甚至没有课外书可供孩子阅读。

2、家长对读物的选择以及指导

据调查我校听障儿童家长,大多数不知道如何为孩子选择图书,可作为参考的是教师推荐的图书,及书籍上适合几岁幼儿的标示,以及一些亲朋好友赠予的书籍等。有部分家长舍得给孩子选购书籍但是买了图书以后对如何指导聋儿阅读又感到非常困惑,这也限制了家长购买图书的兴趣。由此可见,家长对于读物的选择具有比较大的盲目性,对如何指导听障幼儿阅读缺乏足够的知识、技巧和耐心。这都影响了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

3、聋幼儿阅读特点的限制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听障儿童认知特点及发展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显示聋童的认知发展可能滞后于听力正常儿童2年而不是普遍认为的6年。听障儿童由于得不到声音刺激,语言发展明显滞后,导致聋幼儿对语言理解水平低,对问题的思考缺乏深度,难以准确地剖析自己和他人的思维、情感体验,所以造成听障孩子阅读能力与同龄健听孩子存在很大差距。

但听力障碍的儿童视觉补偿是相当强的,他们的视觉记忆和观察力有可能高于一般儿童。近年来,我国婴幼儿读物质量有了很大提高,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越来越多。因此,家长对于读物的甄别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家长如何指导学龄前听障儿童进行阅读呢?

(一)阅读环境的创设:

听障幼儿进行阅读的两大主要环境,一个是家庭,一个是学校。相对于家庭而言,在学校阅读有教师能够根据听障儿童的不同年龄段,不同认知水平,为其提供相应的图书,同伴间阅读也能起到一定的相互影响,但教师不可能在集体活动中一对一的对听障儿童进行阅读指导,因此,家庭阅读环境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父母不仅要为孩子作出行动上的榜样,还要给孩子创造出舒适、明亮、温馨的阅读区域,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橱,让孩子自己打理书籍,有利于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

(二)根据孩子语言康复程度选择书籍:

给学龄前听障儿童选择图书,一定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听力和语言康复程度,同时参考书籍标示的适龄段来选择难易度合适的书籍。

1、对于0-3岁的听障幼儿正处在词汇量积累阶段,可有针对性的选择些色彩鲜艳、线条简洁、画面清楚、造型大而简单,内容接近日常生活的看图辨物类的书,教宝宝认识画面中的物体和名称。

2、3-4岁的听障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积累可进行简单交流可以选择低幼的启智类图书及儿歌和图画大而文字简洁优美的短句故事类书籍,不仅可以丰富孩子语言表达,培养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开拓孩子的视野。可以利用画面教孩子识别颜色,学习计数,认识简单的文字。

3、对于有丰富的词汇量和一定认知、理解能力,能流畅对话交流的4-6岁听障儿童可选择书籍范围就比较广泛了。家长只需要给孩子一个循序渐进的阅读过程,使孩子理解书面语言和故事情节能力得到加强后,最终阅读能力是可以接近同龄健听孩子的。

(三)培养听障孩子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环境有了图书,可有的听障孩子还是不爱看书,家长该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呢?

1、选择印刷精美、图画色彩鲜亮大图面的绘本、立体书、触摸书等。聋童对色彩鲜艳造型新颖的图画特别感兴趣,现在图画精美的各类触摸书非常适合作为开发孩子各种感觉的启蒙读物。

2、选择内容贴近聋儿生活实际的图书类增强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贴近孩子生活、学习的内容,孩子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还能学到很多知识。

3、亲子阅读。聋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比较重,和爸爸妈妈经常一起阅读,家长的表情和语气不仅便于孩子更好的理解书籍中的词句,也能及时的发现孩子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和变化。

4、家长的肯定赞赏。适当的评价是孩子成长的推进器,尤其听障孩子对家长、教师、同伴的态度非常的敏感。当孩子表现出较好的阅读行为时,家长首先要给与及时的肯定,以强化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

5、阅读习惯渗透在生活中,体验阅读兴趣。阅读不要只限制在书籍。家长利用在墙面上张贴一些图案、绘画作品、照片等都可以做为阅读内容,家长的这一习惯也是激发听障儿童主动阅读的有效途径之一,使孩子明白书籍中的事情也是来源于生活,同时便于他们把书中读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情景中去。

6、自制绘本,锻炼听障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用一些废旧杂志、宣传资料、超市导购等有图的书页进行拼贴,制作孩子自己的书籍,不但利用了废旧材料,有绘画兴趣的孩子还可以绘制日记,父母帮助装订成册。不仅让孩子体验到自制图书的乐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

(四)家校配合,为培养听障儿童自主阅读能力提供保障

阅读能力的高低也限制着聋童阅读兴趣是否广泛。在学校教师要把提高听障儿童的阅读能力渗透在教学活动,如:在主题语言教学中多讲解些经典的小故事,并通过提问、表演、游戏、绘画等形式使孩子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理解故事感受故事中的情绪起伏。节假日归来给孩子尽情讲述的机会,不仅在语言领域中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能力,也要融合在其它领域活动。如:艺术课程让孩子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别人听。通过画与话相结合,孩子自主阅读的空间也就随之扩大了。

家长要积极的与学校教育密切的配合,父母要有意识的带孩子多逛市场、走亲访友、参观、组词游戏等以丰富孩子的情感、增强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即使看电视时也可以帮助孩子理解一些故事情节为阅读打下扎实基础。

四、实践效果分析

(一)听障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明显提高

经过多年教学中的渗透和对家长的指导,我校聋童家长购买书籍的愿望增强,选购图书的能力和对自己孩子阅读兴趣及能力的了解增强了。班级中喜欢阅读的孩子增多了。很多孩子能坚持每天在家中阅读20到40分钟。中班孩子对3―5岁同龄孩子读物故事也能有很好的理解,个别孩子可以针对看到的图书内容进行提问。

(二)促进了听障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书籍不仅拓宽了课题主题教学的范围,丰富了孩子的知识,也为教学和家庭口语交流中单调的对话形式提供了资源。爱读书的听障儿童对语言的表达力和理解力比不爱阅读的孩子明显增强。

总之,大量的阅读不仅能帮助听障儿童在德智体美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且对其高尚情操及健康人格的树立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和教师为听障儿童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图象与文字之间的联系,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使其阅读能力得到发展是听障儿童顺利完成语言康复进入普小学习,回归主流社会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特殊儿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版,方俊明等.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罗家英.

第4篇:如何教孩子语文阅读范文

1 循序渐进,增加阅读的文本

幼儿不识字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他们的读物的特殊性:不可能是白纸黑字的文本,而是以图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图文并茂的图书。在这样的特殊读者,特殊读物的前提下,就必须要求我们――幼儿教育者,要用特殊的指导方法,引导幼儿从色彩丰富、形象鲜明的图书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作为一种前期的书写准备以及从口语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语言活动――幼儿早期阅读,笔者认为:教师需要有一份整体的教学活动的目标及要求。从阅读活动的不断深入和积累,教师就应该通过早期阅读使幼儿逐渐从画面感知而转向文字感知,并逐步识别部分汉字,从而认识口语与文字的对应关系。随着阅读文本的不断增加,阅读文本中的知识量以及文字的积累,这些都是幼儿从早期阅读向正规而成熟的阅读过渡的关键。

2 创设环境,营造阅读的氛围

为达到宽松、和谐的阅读环境,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与幼儿共同制定阅读规则;引导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认识书,知道一页一页翻书等;多开展师幼共读、同伴共读、亲子共读等活动,增加互相之间的交流,感受共读的乐趣,促进良好人际关系及有效师幼互动的形成;尽早发现幼儿阅读困难,提供支持性的帮助。为幼儿建构一个理想的阅读环境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心理的和人文的环境。它包括了多方面的因素,如:如何加强家庭、社会和幼儿园的互动;如何引导家长正确开展阅读活动;如何围绕开展阅读活动而创设的阅读角;教师如何系统地开展阅读教学;如何为幼儿提供大量阅读、自主阅读的机会和空间;教师如何全面、系统地评价幼儿的阅读效果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去反思、去不断地提高。

3 设置悬念,激发阅读的欲望

幼儿具有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我们就经常利用这一特点,设置一些小而具体、有趣又充满神秘感的悬念,在阅读内容和幼儿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幼儿带入与悬念有关的情景中,激发孩子主动阅读、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例如,在阅读活动《会走的鸟窝》中,笔者一开始就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鸟窝怎么会走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从而利用悬念来激发孩子主动阅读,以探求真相。同时也引导幼儿懂得故事都是从书中看来的,书里有许多知识。又例如,小班的孩子经常会沉静在童话世界中,他们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和人一样会说会笑的,我们就经常将一本故事书变成一个“连续剧”,每天给孩子讲一集,在每集的后面留下一个悬念,让孩子自己去猜测,去等待第二天老师的讲述。这样就牢牢地将孩子的兴趣吸引到书中来。

4 共同交流,感受阅读的乐趣

“启其蒙而引其趣”是我们进行早期阅读教育的首要任务,兴趣将会引导、推进和支持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幼儿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极易受成人或同伴的感染。而大班幼儿又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因此,我们经常在班中开展“读一读,讲一讲”的交流活动,比一比谁先看懂故事,谁的故事讲得好。每次阅读活动后,都不会忘记小结幼儿的阅读效果。教师经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你看了一本什么书?讲了什么有趣的事?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等等。通过这样的同伴间或师生间的交流活动,加深了幼儿对读物的理解,积累了书面语言,促进了同伴间的阅读经验分享,并让每个幼儿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激发了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5 角色体验,树立阅读的自信

进入中大班的孩子都有一种“我长大了,我是哥哥姐姐”的自豪感,我们就充分地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开展“以大带小”活动,鼓励幼儿先自己看懂一个好听的故事,然后讲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听。我们还开展了“小小播音员”、“小小舞台”等活动,每天有一个个孩子勇敢地当起播音员,为大家朗诵一首诗歌或讲述身边一件有趣的事或播送一条班级小新闻,在小小舞台里,孩子们自编自演,尽情表现,有时还邀请部分家长来观看,孩子们就更起劲了。这样的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到长大的自豪感,树立阅读的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兴趣。

6 感受乡情,增强阅读的实效

要深入开展具有本土特色的早期阅读活动,以增强阅读活动的实效性和生动性,让孩子和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比如泉港北管音乐是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泉港文化的精萃。笔者通过相关的剧照和录像影像中让孩子去充分感知北管的特点,加上教师言简意赅的语言说明,这种突显阅读要素、生动地与画面相吻合,让孩子更加通俗易懂地理解这项古老的艺术。笔者还利用多种机会引导幼儿多看多说多听多接触童谣和民间故事,并让幼儿在慢慢接触地过程中学会唱闽南歌,这种从不同领域介入的阅读方式更加让孩子喜欢上阅读。正如一位家长所说:“我的小孩了解了不少泉港民间艺术,而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收获是,老师培养了孩子关注自身、关注周围、关注社会的习惯,培养了孩子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家乡的热爱。这样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有益。”

参考文献:

[1]周兢.论早期阅读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5,(1):20.

第5篇:如何教孩子语文阅读范文

——五(1)家长会发言稿

学好课本不等于学好语文

又是一年家长会,和家长们说些什么呢?回想前段时间单元测试后,个别学生成绩下降了,家长通过邮件方式表达对孩子成绩的忧心,还有的家长在试卷上留言,希望老师对他的孩子能严加管教。好像把希望放在老师身上,孩子的成绩就能上来了,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难道真的如此吗?看来在一部分的家长心中认为上好语文课、弄懂课本知识就能学好语文。于是萌发了利用这次家长会和家长们谈谈小学语文学习愿望。

一、从单元测试谈语文学习

(一)从分数看现象

从我们几次的单元测试中可以看到学生在升入高年段后,语文成绩两级分化严重,分数在原来四年级的基础上有所下降。家长看到试卷第一反应是孩子的分数是多少,成绩下降,开始担忧,担心这样下去小学会毕业吗?于是不断地给孩子加码,让孩子置身于大量的题海训练中。

(二)从现象看问题

从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语文学习存在一定的问题。一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没有完全掌握,这些最基本的内容是小学阶段必需掌握的,也是能掌握的。在这部分孩子身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很多生字词不会写,平时的作业都不能完成。

改变,从习惯养成开始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好的学习习惯非但重要,而且应及早培养。它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那种认为树大自然直的观点是不可取的。一棵带有枝枝杈杈又弯弯曲曲的小树,长大能直吗?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说的“养其习于童蒙”也就是这个意思。

家长和教师同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教育者,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教师都承担着责任,在任何情况下,责任都是一个定量,任何一方如果承担过多的责任,就意味着另一方相应地减少了本应该承担的等量责任。希望这部分无法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家长担起你的教育责任,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订正的习惯、读书的习惯等等。

通过分析单元测试,我们还看到一部分学生由于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弱,语文成绩有所下降。因为孩子进入高年段,在阅读理解方面要求更高了,再加上高年级文章更有深度,学生生活阅历不足,常常感受到学生悟不到点,答非所问。

改变,从阅读开始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儿童阅读的天地很广阔,孩子们应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当大人在告诫孩子读这个读那个,责备孩子不爱读书,可曾想自己读的如何?家长要以自己模范的行动引导孩子亲近书籍,养成阅读习惯。通过阅读培养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在阅读中丰富人生,增长阅历。

(三)从问题看语文学习

1、正视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语文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我们必需认清语文这门学科在小学阶段以至整个人生中所起的作用。

2、树立大语文观

教材只是个例子,要把语文学好,光学好课本还不够,要在生活中学语文、运用语文。家长要树立这种意识,在生活中培养孩子观察、思辩、表述的能力。

3、以长远的发展看语文

学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语文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大量的做题、追求分数只会让孩子的语文学习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二、语文学习具体做法

一是诵读经典

诵读是我国古代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从儿童时期就诵读经典,是一种意义深远,合乎人性的素质教育。目前在班上开展了诵读经典的活动,每人准备一本课外背诵本,以表格的形式制定背诵计划,坚持晨诵,每天一首,家长在背诵本上对孩子的背诵情况进行简单的评价。晨读时为学生提供背诵展示的机会。其目的是希望在小学阶段让孩子在诵读经典诗文的活动中,能积累一定量的优秀诗文。教育家朱永新说过这样一段话,深有同感,与家长分享。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诵读经典还有更深远的意义,即是一种文化教养。让一个儿童接受经典诵读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要他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使他的生命陶溶出某种深度,使他及早受经典文化教育的浸润。

二是亲近阅读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这告诉我们,语文学习不能停止于课堂、滞留在课本,而应关注学生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习惯。持续、大量的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和语文素养形成的奠基工程。

前段时间家访,我重点看了孩子们的书柜,发现适合孩子看的书很少,作文书、教辅类书多,而文学类的书少。孩子在什么阶段读什么书家长要引导,读完之后与孩子交流,以亲子共读的方式建立阅读兴趣,引导孩子亲近阅读。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每天坚持读,逐渐形成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三、语文学习几点建议

1、对自己的孩子不仅要有期望,还要报以合理的期望。

2、多与孩子平等真诚的交流沟通。

3、帮助孩子学会了解并驾驭自己的情感。

4、亲子阅读,营造书香氛围,为学生阅读提升品质。

第6篇:如何教孩子语文阅读范文

“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我的读书格言,可这也是我近两年才开始认识到的。自踏上工作以后,总有各种纷扰,十多年时间里我几乎中断了读书。

直到2011年,我重新踏上读书之旅。那一年,女儿踏进了小学的校门。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时,我觉得“课外大量的阅读很重要”。我开始考虑让读书成为女儿生活的一部分。

该怎样引导孩子走上自主阅读之路?我开始了家庭读书的探索之旅。

一、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我觉得一定的家庭藏书量,是引导孩子踏上阅读之路的基础。家庭里,只有拥有了一定的藏书量,让书柜成为家庭里重要的一个区域,让书随处可得,才能够有读书的氛围。而且,只有藏书多了,各种类别的书多了,才能诱发出孩子的阅读兴趣;也只有藏书多了,才可能辨别出书之“优劣”,毕竟对童书,普通家长并不专业,读过的、知道的太少了。

于是,在原有一排书柜的基础上,我们又购置了一大排书橱放在客厅中间。现在,家庭藏书量达1000册,读过的大部分都放到了书房里,未读过的,把大人读的书和童书都分门别类放在客厅书橱里。

有了藏书,孩子才能自由地选择、翻阅,空暇时间,家庭有了读书的氛围。

我的伴读之路——“书香家庭”活动申报材料

图书馆,更有取之不尽的图书资源,我们办了5张借书证(4张南京本地图书馆,1张网络图书馆)。我们常会带女儿去图书馆,一、二年级里,累计借阅量达500册以上(绘本为主)。

二、通过家庭阅读活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首先是家长个人的阅读习惯,只有家长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带动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平时闲暇时间、节假日,我们都会静静读会儿书。女儿也随时会翻阅我正在看的书,互相还会聊聊正在读的书。

其次是通过有规律的家庭的阅读活动,培养家庭阅读习惯,也带动着孩子在自主阅读路上越走越宽。

3、 诵读:诵读诗歌,以校本课程《日有所诵》和古诗词为主,另选了金波、金子美铃、纪伯伦、泰戈尔等优秀诗歌。

4、 读书比赛:1年级寒假时,为激发女儿自读,我们和女儿开展了读书比赛。采用积分制的形式,每读一本书(刚开始以篇章计算),按书的厚薄来积分。女儿好胜心强,我们用这种方式,激发女儿开始了自读。

5、 读书记录:每人读完一本书,我都会随手在新浪微博上简要做个记录(2013年读书记录,详见附件),偶尔也会选择一本或一类书,写写读后感。

以下节选自我的新浪微博-伴学之路:

《窗边的小豆豆》(17.5万字)。假期共读的第二本书,我们一起聊了聊人物性格特点,讲了讲印象深刻、有趣的情节,读了读后记。小林先生的教育方针:尽早发现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过于依赖文字和语言的现代教育,恐怕会使孩子们用心去感受自然、倾听神灵之声、触摸灵感的能力逐渐衰退吧?”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

《兔之眼》,一个年轻的老师与班级中一群特殊孩子的故事,既有课堂教学细节,也有生活中的事情,涉及理想的教育观、社会观以及幸福的根源的探讨。

《爱哭鬼小隼》,日本心理学大师-河合隼雄的遗作,以其自己童年生活为基础的小说,故事性不强,对孩子成长的心理变化有较多描写。小隼很幸运,有个智慧的爸爸,认为“玩也是成长”;有个通情达理的妈妈;还有帮快乐、互助的哥哥们。

6、 评选最喜欢的一本书:根据读书的记录,评选“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三、参与到更多的阅读活动中,交往同伴

阅读需要分享,在交流和分享中提升自己,也结交更多的喜爱读书的同伴。我一直参与一些活跃的阅读群的活动,组织单位的图书漂流活动和亲子阅读沙龙讲座,也带女儿参加一些课外阅读活动。

读书,并没有改变我们什么;读书,也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读书,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附录3:部分共读绘本目录

附录4:读后感——我读过的那些育儿书

踏上伴学路后,因为确实不懂教育,也没有实践经验,我就杂七杂八读了些育儿书。以下我分类介绍我读过的育儿书,要说明的是:分类纯粹是我个人的分法,介绍的也不一定是该书的精华,更多是我个人在现阶段伴学的体会。

第一类、家教类:主要是一些综合的家庭教育方面的书:

1、《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估计很多妈妈都看过了。因我是爸爸,刚开始看书名我没有去读这本书。这是尹健莉16年的伴子手记,实在、用心,从幼儿期到学生期都有介绍,很多细节都值得体会。读完后,我第一时间发的微博汇集了一些要点:①爱在有心而无痕:不管就是最大的管;在孩子面前做个听话的家长;平等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记功不记过。②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大量阅读;学习古诗词;生活中游戏式学习;反对暴力作业;不考100分。序文中的标题:“爱在有心而无痕”,我记的最深。爱要用心,大多妈妈都是如此,但不着痕迹,却是大部分家长都忽视的。

2、《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胜在平实,贵在用心。全书分成生活篇、学习片、品格篇、心理篇…,涉及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贴近普通家庭,书的前面还特别汇总了一些常见问题。书中提及的给孩子择校问题,给我些思考,我甚至庆幸没能上“名校”,那样说不定我孩子就真的输在起跑线上了。刘称莲老师不用特别高深的理论,只是讲述身边发生的故事,让我深感“育儿即育己”。封面上的这句话:“爱在自由里,用全心的爱去陪伴,静静等待和欣赏”值得反复体会。

3、《快发现孩子的天赋》:书的内容我个人觉得一般,感兴趣的可深入关注多元智能理论,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专长,尤其在艺术类爱好方面,不要走强制、代办路线。有爱好,啥时都可以艺术。

4、《牵着蜗牛慢慢走》:这本书好像不算畅销,一位妈妈在其子入学耶鲁后总结的育儿手记,我也认同其“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家庭教育该“亲力亲为”。她认为家庭教育遵循“提前一点点”和“有趣”两项原则。

与其它家教类不同的是,书中还详细介绍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具体家庭教育方法,还有求学耶鲁的一些介绍。关心具体学科学习和孩子留学的家长可关注。

当然喽,不见得都适用,正如作者一开始就说:“无论哪种教子方法,都不应该盲目地推而广之,只有根据自己孩子特点实施的教育,才是最合适的教育。”

因材施教才是根本。家庭教育中,家长也不可盲目追“家”。

5、《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讲》:这本书主要讲述如何与孩子沟通,我在读这本书时,是断断续续的,先是体会到要“共情”,再是“多描述事实”。另外,我还有个收获,就是常和孩子聊聊天。总之,这不光是用来读的一本书,需要去体验,去练习;这也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伴着孩子的成长,需要改变的是自己。关于这些沟通的技巧,不光是与孩子沟通需要,工作中同样适用。

第二类、阅读类:关于阅读以及亲子阅读和绘本解读方面的书

在以上的家教书里,大多提到阅读的重要性。但具体如何亲子阅读?如何让孩子“渴望阅读”?不同阶段读那些书?不同童书的读法?这些就有必要再去钻研一些阅读类书籍了,而且儿童文学类和图画书类都需要适当了解。

6、《朗读手册》:这本书估计很多家长读过了,我也不多介绍了。这是我踏上伴学路的第一本书,跟着目录就买了些书回来,开始读书给女儿听。

“大声为孩子读书吧”,和孩子共读一段时间后再重读一下此书,肯定又会多些感受。

现在,《朗读手册2》和《朗读手册3》也已出版,这两本书分类别节选了一些适合小学中低段和中高段孩子的书的文学作品。这两本书能作为孩子的睡前故事,书中还有作者介绍、同类书介绍,可作为选书指导。

7、《绘本之力》:第一次读时,我没有读完,因为那时我还没有读过几本绘本。看了一些绘本后再读,有了很多的感受。松居直更清晰地表达了绘本的概念以及绘本的创作;其他两位老师则谈了很多读绘本的体验。

松居直认为:“绘本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孩子听的时候,“用眼睛看画、读画,然后在自己的心中创造出故事的世界,这才是真正的绘本体验”。

再摘录河合隼雄在书中的一段话:“日本过于强调对孩子的知识的灌输,认为谁能被更多地、更早地填塞进知识,谁就会赢,可是孩提时代并不是这样一种形态,而是情感的、感性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8、《小学阅读能力决定孩子一生的成绩》:关于阅读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言了。其中有关于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有不同类型书的阅读方法以及孩子阅读中的阅读障碍介绍,还附有分级阅读能力诊断。不过,这是韩国翻译过来的,我觉得还不太适合国内。

9、《故事知道怎么办》:通过讲故事来纠正孩子的行为。该书既有故事治疗理论介绍,也收集了很多讲给孩子听的故事,还有专门篇章讲解故事创作技巧和讲述技巧。故事大多比较短小,我只读了一些就没有继续了。

亲子阅读,起步很简单,拿起书读给孩子听就行。实践一段时间后,再去看看这类书,就会感受更多些。

图画书的阅读方面还可以适当关注相关书籍,如《幸福的种子》(0-3岁亲子阅读及相关图画书介绍)、《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关于绘本阅读技巧以及60多篇绘本的解读)、《好绘本如何好》(应该说更适合相对专业些的读者了)。

绘本的选择和阅读真的是有很多学问,家长们慢慢深入。先实践,再求学。

第三类、专科类:关于数学、语文、英语等专科学习的书

10、数学类:《10岁前,培养孩子的数学脑》,作者是一位韩国师范大学数学教授,讲述他如何培养女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崇尚人性教育理念,这本书告诉我:数学不只是算术,而是一种思维能力。注重在生活中培育孩子的数学思维。

11、英语类:安妮鲜花的《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介绍自然拼读法,以母语方式启蒙英语。启蒙三步曲:语音输入、亲子阅读、自主阅读。适合孩子年幼些的家长,作者有在加拿大生活的经历,又家有学童,因此该书对北美教育体系也有些介绍。

12、英语类:林克妈妈的《我陪女儿学英语—林克妈妈亲子英语培养手记》,林克妈妈自己陪伴女儿学习英语的手记,适合家有小学生的家长。除了介绍其英语教学经验,作者还对商业英语培训机构进行了考察和批判,提醒我们不要简单依赖机构教学。

还是前面说的那句,关注教育,就该亲力教育。

还有北外曹文的《英语,儿子教我学》,我还没有拆封,可关注。

13、财商类:只读过《快教孩子学理财》,书中的方法不一定适用所有家庭,但理念值得一学。因国情不同,我们可能做不到与孩子独立,但该尽早给孩子一些自理、自立的机会,还可以把大人工作、生活的一面展现给孩子。

生活就是教育,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与家庭的教育割裂了。

还有本《建构儿童的科学》(学科学,还是做科学;接受科学知识,还是探索科学),我也没读,但值得关注一下,我们普遍缺乏探究的能力。

第四类、教学类:一线教师或专家们写的关于教学方面的书

这类书我原先没有注意到,但读了一些后,我个人更喜欢这类书,一是,老师看到的学生比较多,遇到的问题也各种各样,会让我们从更广的角度来看待育儿问题;二是,我们不必羡慕外国教育,不必单纯抱怨国内教育体制。如何看学校的教材与教学、如何与老师沟通,这些在孩子上学前、上学后都要关注。

14、《教室,在书信中飞翔》,是新教育榜样教师-常丽华老师新作,我一晚读完,而差不多整晚,我脑海中浮现的都是“MS.常”和“小蚂蚁们”。

这本书看上去只是常老师信手拈来的一堂“中澳两地书”课程,也就是师生们的书信往来集,可却展现出了“小蚂蚁班”精彩、丰富的教学课程。

常老师抛开课本来教学,引领孩子们穿越“卓越的课程”(晨诵、整本书共读、经典文本阅读、诗歌之旅、生日书、童话剧、班级交响乐团、道德的六个阶段、还有准备筹划更多的,如健身课……),让孩子们充足地成长。

而且书信中,师生们交流的话题以及旅游途中的见闻,已远超出学业范畴,引领孩子们更多地思考世界、人生,启发我们教育要“品格为先”。最后,还附有对澳大利亚教育的5点认识,以及“道德六个阶段”中“我要遵守规则”的“班级币制度”。

顾老师多次提及“现在的孩子很难静下心来”,这或许和社会环境,和家长的心境有关,而其中关于做作业方面的习惯,也提醒家长注意。尹健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反对的是“暴力作业”,而当下大部分学校小学中低段作业量并不大,因此,还是要适当指导(并非替代)孩子作业。

16、《重建师生关系》:我新近读完,作者史金霞现在苏州一高中任教。她的语文课堂可谓:“有思想的深度,有文学的气度,有历史的厚度,有现实的广度”。

而这本书里,其落脚点在“关系为先”上,实例讲解以“爱、理解、对话、尊重”重建师生关系。最后一章写出了现行教育体制下教师的困境和突破。

父母和老师一样,天生容易滋生权威意识,因此,“关系为先”也适用于家庭教育。

17、《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许多学校不是培养学生的场所,而是培养考生的场所”。事实已不仅是学校了,家长也热衷于让孩子考级。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教学法,讲述自己的教学历程,而她和一群六年级的小学生,四年学完课本,课内海量阅读,师生诵读、精读了大量文、史经典,充分说明了阅读的神奇力量。

上面几本,都是一线教师写的。理念上,其实与专家的言论大抵是一致的。不同的是,他们探索出了教育的路径。这是我喜欢的。

18、《对抗语文—让孩子读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作者前期发表的“语文之痛”(对小学语文课本中一些课文的批判)的集结;另一部分,是根据其陪女儿读书的经历,介绍了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转一段我微博上特别摘录的作者叶开的关于阅读分级:青少年阅读需要明确的分级推荐:学龄前,以童话、故事的阅读和听诵为主;少年儿童期,阅读以幻想、科幻、魔幻文学作品为主;青少年阅读,要有选择地加入历史和哲学读本来开拓视野,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我觉得还该加上童诗,总的来说,孩子阅读该符合这进程,选书面宽些好,也不要被“经典名著”所限。

还有本书,《给教师的建议》,有位也读了不少育儿书的家长跟我说不错。我收了,但我还没读,只提一下。

第五类:人文类:严格说,这类不算育儿书,其实是自己闲读之书,不过都能发现“教育”与“育儿”的篇章,伴学路上,其实是家长自己的眼界、视角需要拓宽。

19、《孩子,你慢慢来》:是龙应台的家庭生活纪实散文集,记录了两个孩子婴幼儿期的一些成长片段。读来让人感觉真实,书中没有一点说教,而从她俩孩子写的两篇“跋”中,更能感受到浓浓的真情,育儿最大的影响是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培养孩子重在培养品格和习惯。

20、《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与其儿子-安德烈的专栏书信汇集。因为儿子已经长大了,并且文化也有差异,很多家庭可能出现“闭门”,甚至“锁心”了,龙应台带我们思考:如何认知已经长大的孩子?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该留给孩子什么?

在此之后,龙应台还有篇《目送》的散文集,涉及教育和孩子方面较少了,在此就不多提了。

21、《奥数是个替死鬼》:其实不是讲奥数的书,是一自由教师从其奥数班教学见闻说起,反思:孩子的痛苦反映了整个社会愈演愈烈的忙乱,倡导纯朴自然的生活。

另外,书中有段关于其自己在高中时的学习成绩的V形大反转,我觉得关心孩子成绩的也应关注的更远些。

封底语:“通过学习,我们要获得的不是金钱和地位,而是一个有主见的头脑。这个时代,我们需要依靠它在铺天盖地的广告和财富故事中,抓住自己的生活。”

奥数是个替死鬼,而全球的商业化背景下,教育其实也无法独善其身。

22、《虚实之间》:芮成刚侃侃而谈众多大人物、大场面,那种对世界之巅的亲近,让我首先感受到了高度;其次感受的是宽度,话题宽泛,新闻、时事、经济、人物,甚至教育、人生;掩上书,更多感受的是角度。真相=事实 角度。“生命的节奏仿佛钟摆,在真假之间、虚实之间,摇摆往复。”

芮成钢当年是高考状元,英语特棒。涉及到教育的有几篇,比如关于出国问题(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关于英语口音(不必在意发音),关于英语学习(背诵经典)。

23、《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之旅》:这是“一部通俗的心理学杰作”,它不同于一些心灵鸡汤,它告诉我们“人生苦难重重,心智的成熟之旅艰苦卓绝”。而为人父母者更应踏上“心智成熟之旅”,因为“心理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病人在幼年时期失去父母的关爱程度以及时间的早晚,有着直接的关系。”

全书四章,分成三部分:自律、爱、个人信仰,到现在,我还放在床头,准备来次大摘抄。如果认可“育儿即育己”,那该读读此书。

24和25、纪伯伦的《纪伯伦诗集》和泰戈尔的《新月集》:这两本诗集放在一起说一下,很多篇章随意读读也会觉得获益匪浅,我微博里摘录了一些。

前面已分享了五类,还有一类:童书类:

这一类不在我的“育儿”书单里,可陪读过程中,会发现“童书非童书”,好多绘本中有深刻的寓意;好多儿童文学作品中有和谐家庭,有正直的父亲,有宽容的母亲……,也让我们更了解孩子的情趣;很多童书中寓含的普世价值观也该是家长需要反省的。

童书类,容易被家长们忽视,家长们热衷于给孩子选书。其实,家庭教育该从家长陪孩子读童书开始。

就以上我读过的那些育儿书里,我个人推荐三本:《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之旅》,这是偏重育己,这个时代,或许多多少少有些心理病;《教室,在书信中飞翔》,偏重品格为先及课程建设,更了解学校教育,更积极去面对学校教育;《朗读手册》,偏重阅读,亲子阅读,先实践,再求学……

刚开始,书越读越惶恐,因为发现自己不懂得太多,要学的“技术”太多。而真正陪读一年后,我反而静心了很多。“孩提时代,情感的、感性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只想着和女儿一起长大就好,各种技术,不去强求。

莫言领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演讲:讲故事的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

第7篇:如何教孩子语文阅读范文

1 营造阅读的氛围,引领幼儿如何阅读

阅读并不仅仅需要宽敞明亮的环境,还需要营造一种让幼儿乐于参与阅读的氛围。幼儿在初次拿到绘本,仅仅停留在翻书、换书的频率中,他们并不会很好地仔细地观察画面,读后也不知道如何表述,只是对书中自己熟悉或突出的物体表示兴趣。开好阅读头的关键正在于激发幼儿的阅读感兴趣,如孩子天生会对好看的画面感兴趣,所以用色彩鲜艳、构图丰富的图画书吸引孩子,本身就是一个引发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常用方法。第一,是在阅读前就对阅读内容进行讨论,引发孩子的认知冲突,让孩子对即将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比如你为孩子准备了一本关于蜻蜓的书,就可以先在户外和孩子一起观察蜻蜓,模仿蜻蜓的动作,然后再回来阅读这本书。第二,是寻找孩子当下的兴趣点,比如你的孩子对芭比娃娃感兴趣,就为他准备与此相关的书。这样都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把孩子引入阅读的状态,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另外教师领着孩子读一本书或或讲一段童谣,应用温柔的抚摸、轻声的言语和深情的眼神,为孩子营造一种爱的阅读氛围,不仅使孩子能感受到教师深深的爱,更能在这种爱的气氛中,对阅读活动本身产生兴趣。

2 巧用图画和文字,鼓励幼儿想象阅读

教师要让孩子喜欢阅读,需要多想出些新花样,始终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鲜度,才能使他们积极参与,踊跃思考和回答。如在图片阅读中遮挡部分画面和文字,让幼儿揣测下一图片可能出现的内容 。 面对图片,教师首先要学会看图说话,在你发挥想像力的同时,去启发孩子的想像力。所选图片也没局限性,只要有小动物或小朋友、颜色,哪怕只是一幅迷宫图,只要适合孩子的,都可以来当素材。每次看图说话,教师要一边讲故事,一边问他们一些问题,如,这只小猪在干什么,你知道他们是不是好朋友呢?以此让孩子参与编故事当中,互动互乐,这样故事编得不会乏味,而且也跟着孩子的逻辑思维走。用这种方法训练孩子,能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能使阅读活动有效地完成。

3 突破传统模式,增强趣味性阅读

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玩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总是长时间要求孩子像上课一样排排坐好阅读,孩子会失去新鲜感,再加上自制力差,孩子会觉得乏味枯燥。这时候,教师就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如果教师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枯燥的数字、路标、图形和字,用形象的比喻、事物来解说或编说美丽动人的小故事,这样,寓教于乐,让孩子从中体会阅读的乐趣,轻轻松松爱上阅读。有时,教师还可以将阅读化为戏剧表演 ,将一些童话和故事通过故事以表演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可以分为整体表演型,即完整连贯的表演,角色可以一对一,教师帮助幼儿分析形象再表演;还可以是分段表演型即群体角色,教师先讲故事,幼儿一起讨论角色,全体一起表演,道具应该准备的简单一些;最后一种是角色活动型,这时故事中的人物、动作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三种方法在戏剧表演时可以自由结合也可以分别使用,无论怎样运用,相信幼儿的阅读兴趣一定会大大提高。

4 家园沟通,发现幼儿新的阅读兴趣

第8篇:如何教孩子语文阅读范文

一、端正家长的认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目前,许多家长目光仍具局限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认识不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家长将课外阅读“一棍子打死”,担心读“乱七八糟”的书会影想孩子学习成绩。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帮助家长端正认识是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工作。

要做到这点并不难,我们可以利用家长会及个别交谈的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意义和影响,与家长探讨教育形式与教育目标,向他们宣读《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阅读方面的要求,探讨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家长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泛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课外阅读的积累,认识到一个人人格的发展和自身修养的行成和他从小到大读过的书籍分不开时,他们会乐意做一切有益孩子阅读的事情。这时,我们可要求家长尽量做到:1、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投资,建立家庭图书库。每天尽可能地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并交流,创造家庭读书的氛围。2、周末带孩子到书店或图书馆,选择合适的图书购买或阅读,帮助他们尽快的熟悉并学会利用这些资源搜集信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3、配合班级开展的读书活动,督促孩子完成相应的读书任务,并将孩子每天的读书时间和篇目如实记录。4、在活动初期,对孩子的阅读活动切忌“拔苗助长”,在图书的选择上尊重孩子,可结合孩子的兴趣,以娱乐性,故事性为主,内容宜短小,语言应通俗易懂。明确本阶段的目标是培养兴趣,在学生有了兴趣以后,帮助引导选择一些高层次,高质量的图书。

二、创造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引发强烈的阅读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可以说,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主动需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大力激发他们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兴趣相联系。应该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1.以“读好书”主题活动为契机,在教室的布置上优化读书的环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搜集有关“读书”的小故事及格言、警句,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上进行交流,并集体参与,将教室布置成一个“理想书屋”,以便让我们置身于此,能安心读书,热心读书。如:教室的前后墙可张贴学生喜爱的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办一些有关读书的故事或内容。设立新书推介栏,再有学生共同动手,设置一个图书角,里面放满学生捐助的琳琅满目的图书等。如此一来,布置的教室令学生耳目一新,获得感官上的强烈刺激,因而,很容易激发起读书兴趣。

2.略施小计,引“鱼”上钩。孩子都爱听故事,都有探究新奇事物的愿望,还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习惯。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略施小计,引“鱼”上钩。如抽时间(最好是星期五)教师有意识地挑选一些精彩生动地儿童故事和学生感兴趣的其他文章讲给学生们听,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戛然而止,从而引起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的愿望,也可让个别学生以这种形式向同学推荐一些他喜欢的书,然后告诉学生这本书(文章)的书目或题目,并让他们知道阅读是知道结果的唯一途径,也是最好的途径。

3.巧用教材,牵一发而动全身。语文教材汇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章精华,融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情操美于一体,是一个璀璨夺目的世界。教师应巧用教材,带领学生就课文涉及到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延伸、拓展,课前鼓励学生收集查阅资料,课后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课文有方向性的选择读物。如在学习《长征》这首词时,让学生搜集有关长征时期的故事资料,学生搜集兴趣很高,搜集到的资料也很多。我充分利用课内资源,有力结合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4.开张“每日读书30分钟”活动。即每天课外阅读时间至少要达到30分钟。其主要目的是让读书活动“习惯成自然”。习惯,从心理学角度讲,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化的行为,一个人一旦形成习惯,将会长期影响其行为,而动作在向习惯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动力,这动力主要是成功的体验,是成功的体验带给学生的自信。而习惯从另一方面讲,它的形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时候过程甚至是痛苦的,需要外力的监督指导,甚至强制。因而,在课外阅读上,我们不妨以尊重兴趣为主,以强制手段为辅。如每天阅读30分钟,内容不限,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图书阅读,并设计一个读书小本,让家长签名,如实记录读书时间和篇目,邮组长或老师监督。如果有特殊原因未读,就如实在读书记录本上写明原因,之后定期对此进行点评。这样一来,时间长了,自然形成了习惯;书读多了,自然就感受到了读书的兴趣,也提高了品味。教师、家长这时稍作点拨,学生自然而然的选择图书上就会由娱乐性图书向经典文学转变。

三、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9篇:如何教孩子语文阅读范文

一、要有孩子般的童心

作为教师,要带着孩子们阅读儿童小说同样需要跟孩子们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所以,必须具有一颗童心。有童心,教师读起儿童小说来才更有趣味;有趣味,才能把这份阅读的快乐传达给孩子,和孩子们一起从书中分享到更多的感受。

如何唤醒曾经是儿童的大人们,令他们知晓童心,贴近童心,与童心共飞扬?笔者认为有两个方法是最直接有效的:一是阅读儿童文学;二是与孩子们共处。

儿童文学是“清晰、明确、温和、美丽” (托尔斯泰语)的文学,焕发着源自纯洁童心与纯粹人性的理想光辉。主动、大量地体验来自儿童文学的欢乐和感动,教师不仅会拥有一条与学生沟通的最直接的心灵路径,还会收获一份抚慰自己精神世界的温暖和幸福,唤醒被遗失了的童心。

孩子们是可爱的,他们拥有一双好奇的眼睛,总是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一些新的乐趣;孩子们的言行最真诚,喜怒哀乐,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孩子们的内心存在着很多真善美的东西感染他人向好向善。常说“每个孩子都是落入人间的天使”,和“天使们”在一起是快乐的,它让我们更懂得自发、单纯、自然地生活。珍惜任何一个跟孩子们共处的机会,让我们把“天使的心”珍藏一辈子。像空气和水一样,让自己沉浸在童心的世界里,知晓童心,贴近童心,与童心共飞扬。

二、要有丰富的儿童文学阅读经验

阅读儿童文学有助于培养教师对儿童的热爱。热爱儿童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理解是爱的前提,当教师把每个学生理解为是一个具有个性特点、具有自己的智慧、性格和志向的人时,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和尊重儿童。儿童文学作品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形象,展现了奇异多姿的儿童生活,它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儿童的内心世界,并引领着教师去发现去热爱身边的每一个孩子。

那么,教师如何丰富自身儿童文学的阅读经验呢?教师可以根据儿童文学史的研究为指导,广泛阅读各个时期的国内外著名作家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随时留意权威机构与媒体对当前儿童文学热点图书的介绍和指引,经常走入专门的儿童图书馆和儿童书店翻看童书,尽可能地充实个人的儿童文学资料库。这些都有助于教师丰富儿童文学的阅读经验,实现对儿童文学从思想到艺术的深切理解和生动表达,从而感染和影响学生乐于阅读儿童文学。

三、要掌握引导孩子阅读儿童文学的方法

教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有着绝对的影响力,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正确指导儿童阅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儿童阅读儿童文学呢?

首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来帮助儿童选择图书。教师应熟悉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他们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化等方面的发育程度。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状况。六七岁的孩子还喜爱诵读童诗,迷恋童话,10岁的孩子可能开始喜欢读儿童小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