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包装设计的步骤范文

包装设计的步骤精选(九篇)

包装设计的步骤

第1篇:包装设计的步骤范文

关键词:便携装置 胶带粘贴 封箱包装 结构创新

纸箱包装对于日常生活来说是非常普遍的。随着网络消费习惯的流行,日常消费品的电子商务在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与之相匹配的小件快递业务量也随之水涨船高,快递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在数量和规模上快速增长。对于以方便、快捷和服务周到的特点生存和发展的快递业,货物的揽收速度、包装安全、递送效率和领取便捷成为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在货物揽收包装过程中,通过使用胶带实现对纸箱的密封和包装,已经成为最经济、便捷、有效的方法。纸箱包装是指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为了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采用纸质箱体对产品所进行的包装[1]。纸箱包装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包装方式之一,具有取材容易、重量轻、容易印刷、容易设计成型、成本低廉等特点,广泛被用于商品的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然而,快速地进行纸箱手工封装过程中,频繁使用胶带无疑会降低工作效率、增大劳动强度,并且作业标准不一致、封装效果不确定,此过程不仅枯燥乏味、耗费时间长,而且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因此,针对小件纸箱快递包装,设计专门的便携式胶带封箱装置是提高快递包装速度与质量的关键。

1 现有封箱器存在的问题

当今市场上最为流行的胶带封箱器分为2种。

一种是手动型的装置,又包括简易型封箱机和手柄式封箱器2种。手持的胶带封箱器,封箱后,没有对胶粘的一面进行挤压固定,封好的箱体胶带容易脱开,不够牢固,而且操作过程较为费力费时,人工操作时的劳动量较大,因此极易产生工作疲劳,从而进一步降低工作效率[2]。

另外一种是全机械化的自动封箱装置。该自动包装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解决了现有包装机存在的仅能利用单一型号的纸箱对物品进行包装和不能自动粘贴快递单的问题,满足了企业利用纸箱对物品进行包装的使用要求,大大节省了劳动力,但复杂的机械结构、昂贵的价格,让它的普及成为一个难题[3]。

这2种封箱器都有其优点,但其人工操作疲劳或者携带困难的缺点,限制了其在移动包装作业中的普及应用。目前,针对便携式移动包装方面的产品应用国内外都有先例,但是都局限于手撕胶带之后而进行机械剪断。因此,设计出一款既能节省力气、提高效率而又造价便宜、结构简单的胶带封箱器成为了该次科技创新的目标。

2 便携式胶带粘贴器设计方案及优化

2.1 一代设计

一代设计方案中框架设计为竖直放置的2组对称的四杆机构,用2根简单的支架代替了复杂的四边形伸缩铰链伸展机构。框架为2条支架在顶端用铰链连接在一起,类似于圆规的原理,只不过为了其稳定性利用了双侧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外面是用金属结构打造的箱体外壳,以增强其美观性及其稳定性,封箱器的整体是对称的,胶带圈放置于两侧大轮处,胶带头通过下方小轮伸至下方中部,2个胶带放置在两边箱体的两端并固定,按压上方手柄可以使得2条支架向两侧分开,带动胶带向两侧拉扯实现两端胶带的相对运动,撕拉胶带,粘贴在箱体上,完成封箱任务,然后两端的刀片对其进行切断。该框架实现了力的充分利用――既能推动胶带运动,又能压实胶带。但由于伸缩铰链是接近竖立的状态,下压的过程需要费很大力(见图1)。

该装置的工作过程为:步骤1:竖杆结构2、四杆铰链机构1伸缩运动,实现将胶带拉扯至两端的目的;步骤2:通过2个滚轮及其弹簧结构7使胶带向下转弯达到包装侧面的目;步骤3:在转弯后通过两边刀片6切割作用完成封箱任务;步骤4:通过弹力(弹簧)使装置回位进行下次工作。

2.2 二代设计

一代设计比较容易实现,但是当所有都按规格组装好后,运行起来很难保证两端得以完全同步运动。针对于以上的设计缺陷进行改进和优化,总体的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最底下的是带滚轮的底座机构5,把箱子放于底座上完成封箱操作。最上方的是手柄,通过按压此结构完成封箱。胶带圈放置于大轮3处,胶带头通过下方小轮伸至箱体一端上。

二代装置的工作过程分为四步:步骤1:铰链机构2伸缩运动,实现胶带粘贴部分移动的目的。而且此铰链机构不仅可以水平拉伸还可以竖直拉动,因此可以粘贴更高更长的箱子。步骤2:通过伸缩结构,以及对胶带有导向作用的尼龙轮6,使胶带3伸长达到封箱的目的。步骤3:在胶带拉至箱体边缘处时,通过弹簧压力把胶带贴实箱体侧壁并进行刀片对胶带3的切割。步骤4:铰链机构2的孔之间用一根大弹簧连接,通过弹力(弹簧)使装置回位进行下次工作,使其运行起来更加紧凑、灵活。

3 总体结构尺寸设计

为增加二代设计装置的适用性,以及能在大多数的箱体上进行使用,根据包装业务中待包装箱体的尺寸范围,对该装置的结构尺寸进行了设计优化。

通过分析人手掌尺寸,确定手柄长度;综合考虑金属材料的强度、质量、价格,确定框架结构材料;根据在售箱子的常用尺寸,确定机构的整体大小;通过试验和测试确定弹簧机构尺寸;通过刀片的切割力测试,确定z带切断采用倾斜角度为10°的薄刀片。

经样机制作和测试后,确定该装置的尺寸和材料如下:(1)为了使用者单双手均可使用,以成年人双手的尺寸为标准,设计手柄长度为230 mm;(2)装置总质量不会超过10斤,因此顶部手柄的固定部分采用1 mm铝合金板,强度足够;(3)装置的主体受力部分是伸缩铰链部分,在进行了拉压、弯曲测试后,选用2 mm的铝合金条作为伸缩铰链的材料;(4)为了使胶带不会粘在起导向和传递胶带作用的轮子上,轮子的材料选用尼龙,并制作成表面有齿的形状;(5)胶带粘贴部分和伸缩铰链部分间需要拉簧,作用是便于收回,经过试验确定拉簧受力大概在20 N,选用直径1 cm,长15 cm的拉簧2根;(6)常用的箱子长为30 cm、40 cm、50 cm,通过测量计算,铰链总伸长量为94 cm,最大能封口60 cm的箱子;(7)刀片需要一个突然的弹力来割断胶带,这个弹力由装在刀片和外壳间的弹簧来提供,这个力的大小不好直接测出,于是使用不同的弹簧,改变联接位置,在进行了多次试验后,选定长为3 cm,直径6 mm的拉簧,弹力足够;(8)铰链和底座之间用铝合金片配合螺栓联接,铝合金片受轴向和横向上的力都有一部分被铰链在伸缩过程中分担,选取的1 mm厚铝合金片满足强度要求。

4 材料与结构设计

4.1 材料选择

为使装置整体轻便、强度高,框架材料均选择铝合金。手柄采用橡胶材料轻便且不易打滑。对于与胶带有粘连的轮子,选择利用普通材质但尺寸大小符合要求的塑料轮(3D打印制成),从而实现了胶带的完美拉扯、粘贴。

4.2 胶带传送机构及压实机构的设计

为了胶带走过箱子表面可以与箱体完美贴合在一起,而不会有开胶现象,就要求有胶带压实结构设计如图3所示。

作业时,工作人员通过向上拉动顶部手柄,使铰链1伸长,带动粘贴部分移动。将胶带头2接触到箱体边缘,推动手柄通过滚轮组拉动胶带,至箱体另一边缘处,刀片3切割胶带,完成封箱。

胶带缠绕顺序为胶带头从滚轮1上方穿过,从滚轮2下方搭过,再从滚轮3、4上方搭过,胶带头最终延伸到中间部位。需要被封口的箱体放在图3结构的下方,滚轮1、2、3、4随着铰链的运动而向箱体边缘运动,于是,当胶带头粘贴在箱体中央时,胶带也随之拉长并向箱体边缘运动,实现粘贴步骤。并且由于手柄拖动过程中向下按压用力,随着胶带在被撕拉拖动的过程中,滚轮3、4还起了一定的压实作用,胶带在撕拉粘贴的同时被压紧贴实在箱体上,从而保证粘贴的稳定性与结实性。

4.3 刀片的设计

胶带的切割必须在粘贴完全实现之后才能进行,可以利用弹簧对刀片的控制导致刀片机构的向下转向,从而使刀片恰好与胶带接触且成近似垂直角度,对胶带有很大的冲击力,可以完美得实现刀片对胶带的切割,同时在完成箱体的粘贴后,恰好切割完成(见图4)。

刀片通过螺栓1和最外边的尼龙轮2相连。当胶带粘贴纸箱体拐角处时,扭转弹簧4收缩,刀片3向下弹去,割断胶带。

5 结语

针对小件快递揽收业务等现场包装需求,设计的便捷式胶带粘贴器有几点创新:(1)实现了胶带粘贴方式的创新,通过简单的按压动作即可在短时间内完成粘贴,流程顺畅、操作简单、携带方便,降低使用者的要求,具有广泛的适应性。(2)该装置机械结构简单、材料便宜、易于加工,实现了成本节约和结构简化。维修方便,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3)此产品适应范围拓宽性强,可进行大批量包装,也可根据被包装物品尺寸需求,生产不同型号的该产品,满足不同行业的封箱需求。

“便捷式胶带粘贴器”设计贴近生活、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方便快捷,作为家庭封箱、办公用品和快递包装等工具,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胶带封箱器的市场竞争力比较大,该产品携带方便、作业快捷,而且成本低廉、应用领域广阔,可以更好地弥补传统胶带封箱器的一些缺点,大量投入使用,可有效满足行业需求,更好地服丈缁帷

参考文献

[1]申鹏飞.现代包装六要素:企业产品包装新要求[J].中国包装,2011,31(4):50.

[2]杨扬,马靖,黄莉蓉.新型便携式胶带封箱器设计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4(22):70-71.

第2篇:包装设计的步骤范文

关键词 工程图学 课程设计 教学实践

1 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工程图学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实践课程,是学生进行零部件测绘、装配图仪器绘制、计算机绘图的一次综合性训练。

教学目标:学生完成本课程的各个设计环节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解决机械工程问题所需要的工程图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工程图学的基本原理对具体机械模型进行图样表达的能力。(3)训练学生了解工程图学课程现状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能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初步具有创新的态度和意识。(4)培养学生具有能使用网络工具及信息技术工具,查询并分析解决工程图样中所需的相关研究资料的能力;(5)培养学生能使用CAD现代工程工具对具体零件进行绘制表达的能力。

2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根据齿轮油泵装配体模型,运用常用的测绘工具,分组测绘出齿轮油泵装配体全部零件的尺寸并绘制零件草图,分析理解各个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等。要求每组完成测绘零件(除标准件)的零件草图,每人完成1张仪器绘制的齿轮油泵装配图,每人完成1张二维CAD零件图(主动齿轮轴或从动齿轮轴),每人完成1份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

3 零件测绘及其零件草图的绘制步骤

零件测绘是根据已有零件画出零件图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绘制零件草图、测量出零件的尺寸和确定技术要求、然后绘制零件图。零件测绘工作在工程图学测绘室进行(测绘工具的使用见参考教材)。由于受时间和场所的限制,需要先徒手绘制零件草图,草图整理后,再根据草图画出零件图。主要步骤如下:

3.1 分析零件,确定表达方案

首先对该零件进行详细分析,了解被测零件名称、用途、零件的材料及制造方法等,用形体分析法分析零件结构,并了解零件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特点。

根据零件的形体特征、工作位置或加工位置确定主视图,再按零件的内外结构特点选用必要的其他视图,各视图的表达方法都应有一定的目的。视图表达方案要求:正确、完整、清晰和简练。

3.2 绘制零件草图

草图必须具有正规图所包含的内部内容。对视图要求:目测尺寸要准,视图正确,表达完整,尺寸齐全,图纸清晰,字体工整,图面整洁,技术标合理,有图框和标题栏等。

(1)画出各视图的中心线、定位线,注意视图间留出标注尺寸空间,并留出标题栏的位置。(2)根据确定的表达方案,详细画出零件的外部及内部的结构形状。(3)选择尺寸基准,画尺寸界线、尺寸线及箭头。经过仔细校核后,将全部轮廓线描深。(4)逐一测量尺寸,填写尺寸数字。对于标准结构,如螺纹、倒角、倒圆、退刀槽、中心孔等,测量后应查表取标准值。确定并填写各项技术要求,填写标题栏。

3.3 由零件草图绘制零件工作图

画零件工作图之前,应对零件草图进行复检,检查零件的表达是否完整,尺寸有无遗漏、重复,相关尺寸是否恰当、合理等,从而对草图进行修改、调整和补充,然后选择适当的比例和图幅,按草图所注尺寸完成零件工作图的绘制。

4 绘制装配图

(1)了解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装配关系,进行视图表达方案的确定。

(2)确定比例及图幅。

根据所确定的表达方案,选取合适比例,在可能情况下,尽量选取1:1的比例。按视图配置和尺寸安排各视图的位置,要注意留出编注零件序号、标注尺寸、绘制明细栏和注写技术要求的位置。

(3)画底稿。

从画图顺序区分有以下两种方法:P从部件的核心零件开始,“由内向外”,按装配关系逐层扩展画出各零件,最后画壳体、箱体等支撑、包容零件。Q先将起支撑、包容作用的壳体、箱体零件画出,再按装配关系逐层向内画出各零件,此种方法称为 “由外向内”。具体作图步骤如下:a.布置视图位置。确定各视图的装配干线和主体零件的安装基准面在图面上的位置,首先画出这些中心线和端面线。b.画主要零件泵体的轮廓线,二个视图要联系起来画。注意不要急于将该零件的内部轮廓全部画出,而只需确定装入其内部的零件的安装基准线,因为被安装在内部的零件遮盖的那部分是不必画出的,如主视图的齿轮组遮盖了泵体内型腔交线和出油口。c.根据齿轮轴和泵体的相对位置,画出齿轮轴、传动齿轮轴的视图。d.画出其他零件。

(4)编序号、填写明细栏等,检查加深图线。

完成各视图的底稿后,仔细校核检查有无错漏,擦除废线;画剖面线、标注尺寸和编绘零件序号,清洁图面后再加深图线,编写技术要求和填写明细栏、标题栏,完成装配图的全部内容。

5 计算机绘制零件图

一般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工程图的步骤如下:(1)开机进入AutoCAD,从文件(F)/新建(N)下拉菜单给图形文件起个名;(2)设置绘图环境,如绘图界限、尺寸精度等;(3)设置图层、线型、线宽、颜色等;(4)使用绘图命令或精确定位点的方法在屏幕上绘图;(5)使用编辑命令修改图形;(6)图形填充及标注尺寸,填写文本;(7)完成整个图形后,从文件(F)/保存(S)选项进行存盘,然后退出AutoCAD。

6 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及答辩

课程设计说明书大致包含以下内容:(1)目录;(2)设计任务书;(3)分组测绘说明(包括分组分工情况、测绘步骤、零件草图绘制等);(4)装配图主要绘制步骤说明;(5)计算机绘制零件图主要步骤;(6)设计小结;(7)参考资料。

答辩是课程设计的最后环节。答辩前,应将装订好的设计说明书、叠好的图纸一起装入袋内,准备进行答辩。要求设计者系统回顾和复习课程设计过程的相关知识内容。通过准备达到进一步把问题弄懂、弄通,扩大设计中获得的收获,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7 教学实践效果

通过“工程图学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学生零部件测绘、装配图仪器绘制、计算机绘图的能力明显增强,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而且全面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文档撰写能力和思辨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宋鸣,吴卓,魏兴春,郑敏.项目式教学在工程图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4(1).

第3篇:包装设计的步骤范文

使用硬件设备清单 LED显示屏、信号连接线、电源连接线、系统控制卡(装载在电脑内)、系统接受收卡(装载在LED显示屏内)、台式电脑(含DVI视频输出 及 串口)、 显示屏以及相关附属配件。 使用流程 硬件安装 安装步骤如下: 1、 把DVI显示卡插于主板的AGP插槽,安装好该卡的驱动程序; 2、 将数据采集卡插于空的PCI插槽(如果有使用); 3、 用DVI电缆线把数据采集卡与显示卡连接在一起; 4、 把控制线与串口(Rs232)相连(可选,灵星雨系统需要); 5、 用网线与接收卡相连;(具体条数根据工程图纸) 6、 检查连接无误即可进行设置或上电调试。 软件安装 安装步骤如下: 1、显卡驱动安装 将显卡驱动程序光盘插入光驱,即可自动进入安装状态,请按提示操作即可。 首先安装DirectX8.1;然后再安装驱动程序;最后安装控制面板。 2、播放软件 安装大屏幕专用播放与设置软件LED演播室,或其他控制软件 将随屏所附应用软件光碟插入光驱,复制或安装所有的程序到计算机上。 电子屏操作步骤(重要) 1、 开屏:请先打开计算机,再打开电子屏。 为各设备通入电源(确保输入电压符合产品要求) 打开LED屏体(屏体通电瞬间会有区域性的闪烁,表明屏体通电),打开计算机,务必确保显卡设置正确(不正确会没有显示画面,即黑屏),打开控制软件 ,进行基本的像素尺寸和显示区域设置(此设置并不影响LED显示屏画面的显示) 2、关屏:首先关掉LED屏体电源,关掉控制软件,再正确的关闭计算机。 发现问题 检查各接线方式是否正确,包括,强电部分的连接(弱电部分已经在生产企业测试完成),信号连接是否正确,主要为系统接收卡输入与输出方向是否正确,接收卡上有方向示意。 系统连接是否正确(请翻阅系统连接说明) 计算机软件部分是否完成安装,包括显卡的设置(请翻阅显卡设置说明)和控制软件安装。 注意事项 1、遵守《用户使用手册》中的操作步骤; 2、防潮,湿度要求为:最高工作温度时,LED显示屏应小于相对湿度为92% 3、温度适当,温度要求为:工作环境温度 -20°C≤t≤80°C 贮存环境温度 -40°C≤t≤60°C 4、供电电源要符合要求 LED显示屏的供电电源电压:220V±10% 频率:50HZ±5% 安全大地接触可靠,地线与零线隔离可靠,接入电源远离大功率用电设备 开关LED电子显示屏注意事项: 1 开关顺序: 开屏时:先开机,后开屏。 关屏时:先关屏,后关机 (先关计算机不关显示屏,会造成屏体出现高亮点,烧毁灯管,后果严重。) 2、开关屏时间隔时间要大于 5分钟。 3、计算机进入工程控制软件后,方可开屏通电。 4、避免在全白屏幕状态下开屏,因为此时系统的冲击电流最大。 5、避免在失控状态下开屏,因为此时系统的冲击电流最大。 A计算机没有进入控制软件等程序;

第4篇:包装设计的步骤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目标定位;行动领域;载体项目;教学情境;情境排序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高职高专的办学定位;专业课程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是我国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评估指标的明确要求。因此,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和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成为目前高职教改的重点。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体现了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是深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工作过程导向的教材建设是此类课程开发的关键因素,对于课程建设起到引领、规划、总结的作用。笔者借鉴国内外职教理论和成功经验,结合在高职教育中的探索和实践,提出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材建设的思路和做法。

1、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内涵及对配套教材的要求

1.1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

对高职高专院校而言,校企合作是办学模式,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是在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前提下一个具体的课程模式。工作过程是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的,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

工作过程涵盖了工作任务、职业活动,凸显过程性的职业结构。不同职业、相同职业的不同岗位,完成工作过程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这6要素,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是实现工作过程的咨询、决策、计划、实践、检查、评价6个步骤结构又是相对固定和完整的。

因此,高职教育不能指向科学中的子领域,而应指向岗位的工作过程。通过课程学习能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工作、学习、做人的综合能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基本步骤为。

1)确定职业中的行动领域。每个职业都由若干行动领域构成,行动领域是根据岗位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整合典型的工作任务形成的能力领域。

2)确定学习领域,即课程。根据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将行动领域重构为课程,每门课程对应某一行动领域,专业的课程体系涵盖了职业所需的所有行动领域。笔者认为,学习领域必须体现工作过程的6要素。

3)确定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根据职业特征和思维的完整性,将学习领域分解为主题学习单元。课程的所有学习情境必须实现本学习领域对应行动领域的工作任务,这些情境之间以平行、递进、包容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笔者认为,每个学习情境的设计必须体现工作过程的6个步骤。

从行动领域的归纳,到对应的基于工作过程6要素的学习领域的确定,再到基于工作过程6步骤的学习情境的设计,这样的课程开发才能体现工作过程的综合性、动态性和稳定性,从而有效实现高职课程的教学目标。

1.2 对配套教材的要求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对配套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以理论知识逻辑排序的教材内容组织方式或单纯以项目开发流程排序的方式,都不能很好地体现工作过程的综合性、、动态性和稳定性。

编写工作过程导向的教材,首先要根据行动领域确定课程的学习领域,明确完成岗位特定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的6要素。其次要能够设计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教学情境,每个教学情境按照特定岗位工作过程的步骤进行组织,其中包含情境的描述(既咨询环节),完成情境任务所必需的理论知识,情境的设计思路(既决策环节),情境的实施思路(既计划环节),情境任务的操作(既实践环节),完成情况的分析和测试(既检查评价环节)。这种教学情境的设计和工作过程与稳定的工作过程的6个步骤基本吻合。

因此,与工作导向课程配套的教材,必须满足3个基本要素。

1)根据行动领域确定课程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的确定体现工作过程的6要素。

2)设计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教学情境,每个教学情境体现工作过程的6步骤。

3)能以合理的次序对教学情境排序,有效实现行动领域的工作任务。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5步法”项日化教材建设

高职软件技术最基础的是完成各类软件项目,然后才能进入编码、测试、营销及更高级的设计领域。因此,课程的学习领域为各类项目的开发过程。如何确定课程的学习领域,如何设计教学情境的排序模式来完成项目,每个教学情境如何体现高职软件专业学生岗位,是编制本专业课程教材的要素。

在此,笔者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5步法”项目化教材设计思路。1)确定课程的目标定位;2)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行动领域的工作任务;3)选用恰当的载体项目作为学习领域,体现工作工程的6要素;4)基于工作过程的6个步骤设计教学情境;5)按照项目设计逐步深化的方式排序各情境来实现行动领域的工作任务。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图1中前3点属于对学习领域的确定,后2点是教学情境的设计和排序。下面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材编写为例,阐述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材的设计。

2.1 课程的目标定位及行动领域的确定

课程的目标定位反映了此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学习领域所指向的行动在岗位中的作用。因此,首先对课程进行目标定位,确定课程所必须包含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必须被行动领域所包含,并转化为学习领域,通过课程实施教学。

高职软件专业主要培养软件外包产业中的编码开发人员,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对此岗位的分析。目前,微软方向主流编程语言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主流系统架构是3层架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定位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开发语言C#,正确理解和构建基于3层架构的应用软件。该课程为后续课程“.NET应用软件开发”,打下坚实的语言和系统架构基础,也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关键技能基础。

Windows窗体类项目的开发是一个必需的工作任务。此类项目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是能够应用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和事件驱动机制,应用C#语言基础语法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 ect Oriented Programming,OOP)基本概念中的封装,应用数据库访问技术,应用简单工厂模式、继承、多态。因此,课程行动领域的工作任务确定为应用以上知识和技能,构建基于Windows窗体界面的3层体系架构的应用软件。

2.2 载体项目的设计

行动领域确定后,应设计恰当的项目作为课程的载体,既明确课程的学习领域,又体现工作过程的6要素。在设计载体项目的用户、功能、技术手段、开发流程、开发环境时,必须考虑此项目实现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应该就是行动领域的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此项目的难度和规模应符合课程的定位和岗位的需求,难度过高或过低,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课程实施的效果。

Windows窗体类项目的规模和难度层次符合课程的目标定位,此类项目的必需知识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事件驱动机制和3层的系统架构,是行动领域的工作任务所需的技术。因此,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载体为Windows窗体类项目“学生选课管理系统”。

项目有管理员和学生2类用户。管理员的功能需求是按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登录后,能够开课(管理课程),能够管理学生,能查看目前选课情况。学生的功能需求是按学生学号和密码登录后,能够选课(必须满足课程班还有空额,自己还有空余学分的前提)和退选。项目开发采用基于C#.NET开发环境的3层体系架构的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技术,采用软件工程的规范的软件开发流程。

此项目是课程基于项目的学习领域,在明确了软件项目的用户、功能、技术手段、开发流程、开发环境后,较完整地体现了工作过程的6要素。本项目的设计既体现了课程体系对本课程的学习目标要求,又体现了行动领域工作任务的需求,体现了课程载体设计的开放性。

2.3 教学情境的设计

每个教学情境的设计应体现完整的工作过程6步骤。因此,“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情境,是仿真编码人员接受任务、理解任务、编码思路设计、编码实现、简单测试的典型工作过程。

每个情境基本包含了情境描述,作为任务的接收环节;业务流程分析,作为其任务的理解环节;相关知识与技能,作为其设计决策的依据;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应用知识,依据业务流程,设计实现思路,作为其设计环节;实施与分析,作为其编码实现和测试环节;相关拓展,在拓展中对经典的但没有包含在情境内的知识点或技能进行讲解和应用,以提升教材的普适性。每个教学情境都模拟工作过程的6步骤,使学生深入理解岗位的常态化工作步骤。

2.4 各情境排序模式的设计

每个教学情境的设计思路确定后,还必须考虑所有教学情境以什么方式组织在一起,完成学习领域所对应行动领域的工作任务。这些教学情境可以用并行、递进、包容的方式组织在教材中,组织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教材的质量。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情境的组织原则是采用由点及面、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重构项目的排序方式。情景所属模块的具体排序方式如下。

1)项目开发环境

包含情境Visual Studio 2010开发环境的安装,通过此情境使学生了解微软的visual studio开发框架。

2)C#语法基础和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

包含欢迎软件、小学生加法运算练习软件、随机抽号游戏3个情境,这些情境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础语法,理解Windows窗体项目的设计思路和事件驱动机制的应用。

3)面向对象编程基本理念

包含情境Person类的设计和应用,此情境使学生了解使学生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封装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应用思路。

4)学生选课管理项目分析

包含项目的需求分析、项目的设计2个情境,这些情境使学生理解项目的需求和基于OOP的项目设计思路。

5)基于2层架构的课程管理模块

包含课程列表浏览、课程记录添加、基于自定义数据操作类的重构3个情境,这些情境使学生理解核心的数据库操作类,体会2层架构的软件设计,理解自定义数据操作类得设计和应用。

6)基于3层架构的课程管理模块的重构

包含3层架构划分原理、课程浏览的3层实现、课程添加的3层实现、课程删除的3层实现4个情境,这些情境把同一功能模块从2层重构为3层的架构,使学生巩固面向对象的设计理念,深入理解和体会3层架构的原理和实现方式。

7)基于3层架构的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其余模块。

包含登录模块、学生选课退选、管理员选课查询3个情境,这些情境使学生具备更深刻的面向对象设计、3层架构的经验和策略。

8)项目的数据库迁移

包含模块的需求分析和设计、模块的功能实现2个情境,这些情境使学生理解项目的数据库从ACCESS向SQL SERVER的迁移重构,并引入多态和简单工厂模式的概念。

9)项目的安装部署

包含安装包的制作、安装包的部署2个情境,这些情境介绍窗体类项目安装包的制作和部署。

10)知识梳理

由于本课程的所有知识都是根据项目情境需要而设置的,因此有必要在最后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以便学生参考学习。

具体各模块的组织情况如图2所示。

这种从2层的模块由点到面、从易到难,逐步重构到目前最流行的基于简单工厂模式的商用系统,基于项目重构的情境排序方式,可以在重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自然而然地体会项目设计逐步高级化的过程,从而有效强化行动领域工作任务的实现效果,并能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体现了课程载体项目设计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教材配套建设了PPT、授课视频、习题集、项目代码等必需的现代化教学资源。

3、教材使用效果的评价

教材内容组织巧妙,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组合在一起,每个情境都体现1个工作任务的完整步骤,理论通俗易懂,在实践中的可参考性强。

在项目逐步重构的过程中对OOP的基本概念理解和掌握扎实深刻,对项目从简到难的设计和改进思路有自然和深入的理解,从而理解了3层架构的必要性和3层架构的实际构建技巧。

当然,此教材还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是知识点比较离散。对于一些学习效率和自身专业水准较高的学生而言,此教材对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的设计思路、事件驱动机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OOP)基本概念一封装,数据库访问技术,3层体系架构,简单工厂模式,继承、多态及其应用解释得深入浅出,十分到位;但对C#语言系统的高级语法,如委托、映射等没有涉及。

第5篇:包装设计的步骤范文

【关键词】品种法;分步法结合;食用油企业;成本核算

从理论上来说,产品成本核算的常见方法有分批法、分步法、品种法等核算方法,由于食用油企业生产食用油的批次多,油管管道多的生产特色,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很难辨别属于哪个批次,食用油企业生产步骤不多可以进行分步结转,销售产品是按油品品种销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食用油企业是采用品种法、分步法相结合的方法来核算产品成本。

一、品种法、分步法相结合的关键点

食用油企业成本核算的产品主要是精炼散装油、小包装油两大类,产品分布的空间区间主要是油罐区、精炼车间、小包装油车间。产品的生产步骤就是按精炼车间、小包装油车间来划分,从整体上可以把油品的生产看作是精炼生产、小包装生产两个基本步骤。

油罐区存放散装成品油、散装原材料油,并按不同的品名储存在油罐区的不同油罐中。精炼车间领用原料油经过精炼加工后的各种油品,取上相应的油品名称,存入入油罐区同种品种的油罐中直接对外销售。在这里可以认为它是一种产成品,有时它也是一种原料油,例如RO24的棕榈油是一种原料油,另外精炼车间可以把ROL38的棕榈油经过分提加工产出RO24、FOL12的棕榈油,那么为了与购进的ROL原料油区分,则取名FRO24,即表示分提产出的ROL24原料油,因此食用油企业不分绝对上的原料油、成品油,而是按油品的特性名称来区分辨别原料油、产成品油、半成品油,按产品名称展开管理,进行成本核算、储存、销售。

精炼车间领用原料油经过精炼加工后的油品,进入油罐库区,用来直接对外销售,也可以由小包装车间从油罐库区领去进行调配加工后灌装生产成小包装油对外销售,未灌装的半成品油也可以存放在小包装车间,月末盘点时要把这部分油品加上,纳入产出的半产品成本核算。

因此食用油企业的生产车间主要是精炼生产车间、小包装油生产车间,成本核算的生产步骤就可以看作是精炼生产、小包装生产两个步骤,这两个生产步骤产出的产品按产品名称区分,从品名上我们就可以判断它是属于哪个步骤的产品,因而成本核算就是围绕油品的品名展开核算,并在主要生产步骤中结转成本,各步骤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的成本问题迎刃而解,成本核算中品种法与分步法的形成了有机统一。

二、直接材料成本的核算

(一)精炼车间原材料成本核算

精炼车间从油罐区领取原料油进行精炼和分提加工,当月未加工的原料油退回油罐区,当月尽量把在产品加工完,如果精炼车间月末库存在产品数量不多或者每月均衡,可以忽略不核算在产品成本,一般来说会对在产品取单独的在产品名字参加成本核算。

精炼车间当月耗用的原料油按产成品、在产品重量分配到各个产品中,原材料单价采用各原材料的加权平均价格核算,这样就得出了各个产成品及在产品的直接材料生产成本。

(二)小包装油车间原材料成本核算

小包装车间从油罐区领取散装油作为原料油调配成半成品油,半成品油再灌装、包装成小包装油对外出售。当月未加工的原料油退回油罐区,不算作当月领用的原料油成本。领用的原料油成本结转到当月产出的半成品生产成本中,例如1:1:1调和油、花生芝麻调和油等半成品的重量、生产成本。将灌装好的小包装油按5L、2.5L等体积、密度规格这算出产成品重量。把半成品成本按各种灌装好的小包装油、未灌装的库存半成品油(在产品)的重量在二者之间分配,得出各品种小包装油、半成品油的原材料成本、重量。本月结余的半成品油留转下月继续灌装成小包装成品油,半成品油(在产品)的原材料成本结转到下月初。

三、直接人工成本的核算

直接人工主要是精炼车间、小包装油车间生产工人的工资,直接人工按所属车间的产成品、在产品的重量进行分配,得出各生产车间(各步骤)的各个品种的直接人工成本,包括了产成品、在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

四、制造费用的核算

(一)间接人工成本的核算

间接人工主要是精炼车间、小包装油车间生产管理人员、仓管人员、化验室人员、质检人员、维修人员的工资。精炼车间间接人工计入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按精炼车间的产成品、在产品的重量进行分配;小包装油车间间接人工计入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按小包装油车间的产成品、在产品的重量进行分配;仓管人员、化验室人员、质检人员、维修人员的间接人工计入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按各生产车间产成品、在产品的重量进行分配,得出各个品种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二)辅助材料成本的核算

辅助材料主要是指生产车间用到的食用碱、盐、柠檬酸等辅助材料,辅助材料按各领用部门归集领用的数量、成本金额。生产部门领用的辅料成本记入本部门的制造费用中,再通过产品重量进行分配到本生产部门产出的产成品、在产品成本中,得出各个产品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三)化验材料成本的核算

化验材料主要是化验部门对原料油、在产品、产成品进行化验所领用的化学药品、化学器具,依据当月领用的化验材料数量、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出领用的成本,计入制造费用,按当月产出的产品、在产品的重量分配到二者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中。

(四)五金配件成本的核算

五金配件主要用于各生产车间、辅助生产部门的设备维修上,五金仓库设立五金配件进出存账,财务人员根据仓库进出存账、入库单、领用单设立明细账,每月按各个部门领用的数量、加权平均单价归集各部门的维修成本。属于行政管理部门耗用的维修成本记入管理费用;属于某生产部门耗用的维修成本记入制造费用,分配到该部门产出的产成品、在产品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中;属于辅助生产部门耗用的维修成本记入制造费用,按产品重量分配到本月所有的产成品、在产品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中。

(五)动力成本的核算

动力成本主要包含水、电、柴油等耗费,属于管理部门消耗的成本记入管理费用,属于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消耗的成本,按各生产车间、辅助生产间归集到制造费用,再通过产成品、在产品的重量进行分配进入对应产品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中。

(六)包装物成本的核算

包装物主要用于小包装油的产品包装上,每种包装物能够对应到具体的小包装油的品种上,因此包装物的耗用成本记入当月产出的小包装油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中。

五、产成品成本的核算

所有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归集到本月的所有产品品种上,由于各品种就已经能够区分产成品、在产品的成本,根据本月产出的产成品,将产成品的生产成本科目转入库存商品会计科目。销售成品油、半成品油、原料油时,从库存商品-产成品品名、库存商品-半成品品名、原材料品名会计科目转入主营业务成本会计科目,整个成本核算到此基本完成。

六、成本核算的其他辅助工作

成本核算的其他辅助工作主要是盘点、财务帐与仓库帐、车间帐表的核对、实物盘点数与帐存数的核对。其中盘点工作是这些工作的基础,因此进行每月的成本核算前,月末都要对油罐区、生产车间、仓库的原材料、产成品、在产品、五金配件、辅助材料、化验材料、包装物的库存数量进行盘点,与账面数进行核对,对于差异要查找原因、分析原因,使得成本费用的准确性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梅英.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及控制措施分析[J].财经界,2011(11).

第6篇:包装设计的步骤范文

《观察植物细胞》是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除需要观察以外,教学目标包括学习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等。课堂学习采取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实验,有效地达到成了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合作式观察探究的基本环节

(一)确定分工

(二)准备实验

实验前,教师向学生发放实验所需要的基本材料和实验讨论提纲(包括实验方法、操作步骤、操作技巧、注意事项等问题),但不向学生介绍实验结果和问题答案。

(三)合作观察

合作学习小组各成员在充分讨论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补救措施和选取实验材料的基础上,分工协作,认真观察,共同完成实验,做好记录,并思考如何回答讨论提纲上的问题。

(四)讨论交流

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对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操作技巧、注意事项进行归纳小结。并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补救措施进行预设。同时对实验步骤、操作要领和观察价值等进行讨论交流,鼓励各成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五)作出结论

在小组各成员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小组长归纳总结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以及制作临时装片的注意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得出结论。

(六)汇报评价

组内成员先就本组进行实验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再由小组共同推举一名发言人在全班做交流发言,教师根据各组的实验效果确定优胜组,并给予鼓励表扬。

二、合作式观察探究的教学步骤

(一)教师演示,扶学生上路

教师采用演示、视频播放等的形式,边演示边提问。学生在感知实验操作流程的基础上思考每个步骤操作的注意事项。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利于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要探索的学习专题结合起来,从而缩小了探索的范围和探究的难度,避免了探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分组实验,引学生走路

在学生基本了解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后,再依据本节课的研究课题,初步设计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实验方案(不一定都是完全正确的方案),交由学生探讨分析,指导学生具体实施实验操作。同时要求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验证实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发现实验中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进一步探讨出解决问题的修订方案进而提出自己的修正意见。

(三)自主探究,放学生远行

当学生完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观察后,他们就基本掌握了探究性学习技能。教师接着提供黄瓜、土豆、大葱和青笋等作为实验材料,要求合作小组自主完成制作黄瓜等蔬菜的表层肉质细胞临时装片的探究实验,并就此观察和绘制显微镜下黄瓜等蔬菜表层肉质细胞结构图,再由小组和全班交流与评价实验的成果。

第7篇:包装设计的步骤范文

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重难点

培智学校的学生学习方法比较呆板,他们对有兴趣的、印象深刻的或刺激强烈的事物容易接受,也易记忆。但他们主要依靠无意识记忆,因而识记的目的性不够明确,只能记住事物的表面部分和一些明显特征,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而且他们注意到和看到的事物,往往比同龄正常儿童要少,甚至不如三四岁的孩子。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将难点问题制作成相应的微课,当智障生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可以重复播放,这就能让更多的智障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第十册数学《加减混合运算》时,智障生学习起来就存在着一定困难。教师利用微课,在设计过程中能按照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生动的图像激发、增强智障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获取新知,并使之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在屏幕上演示“树上有4只鸟,飞来3只后,又飞走2只”连续变化过程的画面,引导学生根据屏幕上的画面进行观察,理解图意并写出算式,比较出加减混合的算式中既有加法也有减法。在讲解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时,用微视频演示出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就暂停,反复进行演示。为了帮助智障生进行计算,可让他们结合微课中摆小棒的过程演示算式“4+3-2=5”所表示的意义和计算顺序。这样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还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产生“我也能学会”的自信心。本节课中,学生不但牢固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提升了计算能力,而且经历了从故事情景中抽象出数学算式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帮助智障生掌握生活技能

培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智障生切实做到在生活中学习锻炼,在生活中成长。例如:在七年级学生学习《下面条》这课时,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注重基本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践操作并重,所以在微课制作中,老师非常注意所教知识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引导学生及时在生活中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实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形成能力的目的。根据智障生理解接受慢、动手操作能力弱的的特征,教师可利用微视频反复演示下面条的具体过程与步骤,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加深学生对下面条过程的了解,而且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下面条的操作练习。在周末,请家长辅助孩子下面条,以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精神,从而真正学会下面条这一生活技能。

又如:本校对高年级智障生进行了“手工皂的制作”技能培养。为了让手工皂更美观、大方,决定训练学生对手工皂进行包装。准备的包装材料有保鲜膜、包装的纱袋、学校校标、手提纸袋等。微课《手工皂的包装》,重点讲解四个过程:剪保鲜膜;用保鲜膜包装手工皂;用纱包装手工皂;系包装带的四大步骤。利用微视频反复演示包装过程,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加深学生对包装过程的了解,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包装手工皂的积极性,而且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包装步骤,学会了包装手工皂。班里95%的学生学会了这项劳动技能,并在不断的包装练习中,动作越来越娴熟,包装越来越精美。参与学生都从中获得了成功体验,享受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也不断得到增强。

智障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后将走出校门,融入家庭和社会,他们面临的首先是生存问题。为提升中度以上智障生的生存质量,帮助缓解社会、家长的监护重担。本校高年级以课堂为起点,尝试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校本课程《奶油曲奇饼干的制作》是以生活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生活技能经验为课程的内容。在学习制作饼干过程中,制作步骤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微课通过视频演示,将制作步骤反复进行演示,学生跟着视频学习制作饼干的步骤。再通过实训,多数中度以上的智障生掌握了曲奇饼干的制作流程以及操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学生在愉快的动手实践中学会了曲奇饼干的制作这一生活技能。

结束语

第8篇:包装设计的步骤范文

关键词: 阀门 试压平台压力试验 密封试验 开发

中图分类号:TS737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为满足工程中阀门试压需要,笔者从工程进度要求及经济效益两面考虑,设计并优化了一套阀门试压平台,成功解决了阀门现场试压难的问题。实践证明该装置即能完全满足阀门试压各方面的技术要求,还具有较高的经济推广使用价值。

试压流程及工作原理简介

1.1试压流程见下图:

图一:施压平台结构及流程示意图

1.2工作原理:

阀门试验包括壳体试验(即压力实验)和密封试验。试验介质一般选用空气、煤油、洁净水等。该平台工作原理简述:将水箱放满清水,经过辅助管线进入缓冲罐;将待试压阀门在施压平台固定牢固;启动打压泵,对缓冲罐内的水加压,进而驱动缓冲罐的水给阀门升压;待达到试验压力后关闭打压泵,同时关闭相关控制阀开始压力试验;试压结束后通过排水阀泄压,并排掉阀腔内的积水。

二、阀门试验装置的结构及性能介绍

2.1该装置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为阀门试压的压力提供装置,包含水箱、打压泵、缓冲罐;二是夹持待试验阀门的固定装置,包含底座、千斤顶、固定用法兰盲板等;三是配套的工艺连接管线,包括控制阀、压力表、连接管线等等。试验站工具布置可见上图一。

此外,还可以配备了一台小型空气压缩机用以及时吹干试压后阀门内腔的积水。

2.2各结构的性能介绍

2.2.1水箱:因为水箱在试压过程中并不承受压力,故可以用普通钢板制作成一个无盖长方体,周边焊接牢固即可。

2.2.2打压泵:根据要试压的阀门压力要求,满足最高压力需求即可。

2.2.3缓冲罐:考虑到阀门有大有小,为了便于控制试压时的压力升速,同时减小压力试验的危险性,特设此缓冲设备。根据待试压阀门的最高压力要求,可采用不同规格的钢管、两端添加盲板制作而成。

2.2.4阀门固定用底座:底座需要牢固结实,在阀门受压时保证不能轻易被晃动,故可用较厚的钢板制作而成,用料根据试压阀门平台设计长度决定。

2.2.5千斤顶:千斤顶的作用主要为了压紧阀门两端,避免阀门在打压过程中通过两端法兰面泄漏。根据阀门试验压力的不同来采用不同压力等级的千斤顶。

2.2.6固定用法兰盲板:该盲板共两块,分布在施压平台两端,其作用一是提供良好的平面与阀门法兰面向接触;二是通过其内部加工后的孔洞对阀门内腔冲水及排水,以及连接压力表等。

2.2.7辅助管线及控制阀:辅助管线主要是将这些试压部件连接起来,构成一个试压整体;同时通过控制阀门的调节来改变介质不同的流向,来实现各类压力实验的完成。

2.2.8压力表:压力表用来显示试压过程中阀门内部承受压力的实况;此处特备强调,所用压力表均应经过校核合格后的产品,其校核精度不低于1.5级。根据不同阀门实验压力需求,应保证实验压力在所用压力表量程的1/3与2/3之间。

三、操作步骤

一般情况,阀门试验包括壳体压力试验和密封试验。对闸阀等还需要进行上密封试验。本装置可通过调节控制阀,来实现一次固定阀门做完所有压力实验的效果。阀门试验通用操作步骤为:连接外部管路——安装试验阀门——装置灌水——打开打压泵开始升压——进行阀门壳体压力试验、密封性试验——合格后打开排水阀泄压——拆下试验阀门——吹扫阀腔内的积液——封闭好阀门两端面——做好试压合格标识——填写试压记录——阀门入库待用。此处根据试压流程图(图一),详细介绍阀门壳体压力试验及密封性压力试验步骤。

3.1阀门壳体压力试验步骤:

第一步:将待试压阀门全部打开后放到固定平台的适当位置,用千斤顶进行固定牢固,检查合格后,打开阀门1、4,关闭阀门6、7、8,对缓冲罐及阀体充水,同时打开阀门5、9排除阀体及缓冲罐内部空气;

第二步:待充水结束,关闭阀门1、5、6、7、8、9,打开阀门2、3、4;启动打压泵,对阀体进行加压,同时开始观察压力表2、3的指示;

第三步:当压力表2、3压力显示均为阀门设计压力的1.5倍,也就是达到壳体压力试验要求时,关闭打压泵,同时关闭阀门5,进行稳压观察;

第四步:稳压5分钟后,压力表显示若无压降,则壳体压力实验合格。

3.2阀门右密封试验步骤:

第五步:接第四步,打开阀门7排除阀体部分水,待压力表2、3显示为阀门实验压力的1.1倍(即密封试验压力)时关闭阀门7;(这一步很重要,可以避免下一步操作时出现阀体压力过高);

第六步:关闭试压平台上最左端的阀门,打开阀门7,观察压力表3;若稳压2分钟后无压降,则该阀门右侧密封合格;

第七步:关闭试压平台左侧第二个阀门,打开左侧第一个,继续观察压力表3;同理若稳压2分钟后无压降,则第二个阀门右侧密封合格;

第八步:依次完成第三个、第四个、、、、、、直到该组结束,右密封试验试压结束。

3.3阀门左密封试验步骤:

第九步:待右侧密封试压结束,打开施压平台上的试验阀门;关闭阀门1、4、7、8、9,打开阀门2、3、5、6;启动打压泵对阀体内部加压;

第十步:当阀门5处有水流出,关闭阀门5;观察压力表2、3,当压力指示达到阀门设计压力1.1倍时,关闭阀门6,同时关闭打压泵;

第十一步:关闭试压平台上最右侧的阀门,然后打开阀门8,观察压力表2;若稳压2分钟后无压降,则该阀门左侧密封合格;

第十二步:关闭试压平台右侧第二个阀门,打开右侧第一个,急需观察压力表2;同理若稳压2分钟后无压降,则第二个阀门左侧密封合格;

第十三步:依次完成第三个、第四个、、、、、、直到该组结束,左密封试验试压结束。

第十四步:打开阀门7,排除阀门内部液体;松开千斤顶,去下试压平台上的阀门,用压缩空气吹干阀腔;标识合格标识,放合格区待用;同时填写试压记录。

综上,一组阀门试压就完整结束了。若需要做上密封试验的阀门,则可在做好壳体压力试验后先做上密封试验,然后再开始左右密封试验。

四、小结

伴随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当今虽然阀门试验装置已经有成套的先进设备,但是价格都比较昂贵,拆装运输也不方便,不能够完全适应各类施工现场的特殊要求。我们通过该装置的成功研制及在项目中的应用,证明了该装置完全能够满足各类施工规范和设计文件对阀门试验的要求。此外,该装置采用普通的千斤顶来固定密封阀门,不但方便快捷,而且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其设计结构简单,一次性投入才3000元不到,而且搬运操作方便,在不同的施工环境和场地均可满足使用。

参考文献:

第9篇:包装设计的步骤范文

【关键词】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 技能训练 项目精选

《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知识内容多,技术更新快,并且要求学生能够非常熟练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一一训练,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训练项目的选择、先后顺序的设置、技能层面的衔接、训练方式和手段的采用、训练过程中的步骤实施,都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老师提供好的实训项目,理清好的训练思路,采用好的教学方法,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很好的教学目的。

一、课程训练项目精选

训练项目的精选是该课程教学的首要环节,课程从实际机床控制电路中抽取了适合教学的10个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该课程的训练项目,内容涵盖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装接与调试,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维修。项目内容包括10个学习项目、课外扩展和顶岗实习。

二、技能训练项目之间的关系

理清训练项目之间的关系,有条理、有秩序地进行技能训练,做到不重复、不颠倒。

(1)各项目任务单元的衔接递进关系

每一个教学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个任务单元涵盖着不同的能力目标,各项目任务单元之间呈平行、递进或包容的关系。

(2)技能训练项目的序化

本课程技能训练项目的序化遵循以下规则:载体选取从简单到复杂;技能从单一到综合;学习内容由浅入深,符合职业成长规律。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接受任务自主学习操作示范同步实践总结提高”五个环节的训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从“会”到“熟”再到“快”“准”不断提升,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教学”与“考证”相结合。通过反复训练,提高职业能力,达到岗位要求,实现零距离上岗。

三、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训练方式:

(1)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宏观);

(2)视频教学,实际观摩操作法;

(3)小组讨论法,演示法(微观)

训练手段:实操综合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课件、仿真教学、现场教学、录像、网络教学、课余活动等。

训练步骤:各个项目的操作是有所不同的,在单项技能训练中,先装再调,而在综合技能训练中,多了机床的功能分析与操作,项目的装调步骤具体分为:(1)分析任务;(2)制订计划;(3)实施计划;(4)通电试车;(5)总结与反思。下面以机床电气故障排除为例介绍其实施的具体步骤。

机床电气系统排故训练内容及步骤:

(1)机床功能基本操作:

根据机床的加工功能进行机床的基本操作。通过机床功能的基本操作,了解正常状态下机床各电器元件的动作过程和动作顺序,发现故障(非正常)状态下的异常现象或电器元件的非正常状态。

(2)故障分析:

根据故障现象或电器元件的非正常状态,通过电路原理图的读图和功能分析初步确定故障范围和可能的故障元件。故障分析涉及的元件和回路可能远多于实际的故障点与故障元件。

(3)制订计划:

根据可能的故障元件和故障回路制订故障排除的工作思路与工作计划。制订计划时,强调排故方法学习的重要性,在排故后需要及时总结方法,切忌凭感觉寻找故障,这样学习效果不理想。

(4)实施计划:

在遵守安全用电的基本规范下,按照排除法实施故障元件或回路的排除。具体操作时,先主回路后控制回路的原则。在排除故障时首先采取无压(不带电)排除方式,这种方式可排除因电路接触不良和触点损坏引起的故障现象,尤其是主回路的常见故障;在采用有压排除方式时,重点检查电路元件功能不良或损坏引起的故障。熟悉故障排除方法后,可以灵活运用两种方法,高效排除故障。

(5)通电试车:

每个故障点排除后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与通电试车,如有问题,需要再次重复上边的各个环节。

(6)总结与反思:

为提高机床电气系统故障排除训练的效率,在任务结束后需要进行必要的总结与反思。为此要求学生针对任务实施的过程,描述现象、探究得失,撰写项目报告,交流排故技巧、检查方法。

(说明:读图练习在排故之前进行。)

四、结语

通过对《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项目精选与技能训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好的学习平台,在训练中有任务、有目的、有思路、有比较、有结果、有层次,并且通过技能操作训练,知识内容无形中得到掌握和巩固,动手能力逐渐得到提高,分析过程能得到验证,故障现象直观而具体,能让人记忆深刻,实践技能迅速得到提高,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田淑珍.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