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陶行知的语文教育思想范文

陶行知的语文教育思想精选(九篇)

陶行知的语文教育思想

第1篇:陶行知的语文教育思想范文

摘 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化教育的先驱,他在有针对性地吸收了中外教育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创建出全新的教育学说,同时也为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对于教与学来说,都是建立在做的基础上的。语文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要结合好教材,进行有效的实践。基于此针对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渗透

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为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教学的成果,就要运用好陶行知教育思想理念,做好创新与完善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足学习的需求。

一、我国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形式化严重

对于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没有过多的认识,往往都是教师站在主置,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述的内容,最终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加之在这种没有创新也没有让学生自我表达方法的影响下,使学生只能成为课堂中的配角,最终也就脱离了课堂教学实际,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足,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单一。

2.应试现象严重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目的性极强与应试性强的现象,而且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所注重的也并不是素质教育,而是针对考试中所考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也就导致应试教学现象极为严重。其次,教师受到教学任务与指标等方面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更多地关注学习成绩较高的学生,而对于一些学困生,却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这样也就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

二、树立正确的小学语文教育理念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所以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就是要从“真”的理念出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写作文时就要做好朴实真实、言之有物。避免为了满足考试的要求而采取大量的名词名句等。教师也要做好引导工作,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这样才能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抒发出来,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在教学中还要避免以知识量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要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出发,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素养。在课堂教学中也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组织能力以及运用等方面的能力。这样也就可以在有效的教学互动中,帮助学生形成具有自身独特风格与符合语言表达规律的能力。

其次,要做好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工作,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发展。就当今社会来说,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局限在知识的积累,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素养以及创新能力等。所以在信息量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就要运用好现代化的手段获取更多的资源。通过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好这一内容,同时也可以实现思维的拓展。也就是说要在掌握一定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明确创新的方向,实现有效的创新。

三、解放自身的思想,实现有效的教学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表达自己,提出真实的意见。所以在实际中就要做好传统教学的创新工作,同时还要保护好这一阶段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接触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实现更好的发展。首先,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鼓励学生进行想象,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总结出感悟与想法。其次,教师要做好课堂的创新工作,可以让学生走到室外,借助@一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语文的感悟。对于教学手段,教师还要做好课堂的设计工作,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目光,如借助幻灯片以及视频资料等引入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最后,教师还要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来进行教学,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比赛等,以此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挥出学生的天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品格的养成。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重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还要贯彻好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周泽.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119-120.

第2篇:陶行知的语文教育思想范文

1、夯实基础是小学语文教育创新的必要条件

创新并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运用创造思维,举一反三,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即宽厚的基础知识是一个创新的必要条件。对一个人来说,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认识,达到质的飞跃。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强调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性还体现在开展创新教育的定位问题,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把目标定在基础上,如前所述,即以培养学生的基础创新素质为主,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思维等。绝对不可起点太高,大搞攻关创新和创造发明。

2、还学生以自由是小学语文教育创新的前提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要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首先要解决儿章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五个方面,唯有这样,儿童才能大胆地想象、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拓展感性的视野,扩大认识的眼界,发掘内在的创造力;才能有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提高实践的能力。可见自由是创新的前提,教师要解放思想,解放学生、创设适应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高度自由的学习环境。还学生自由,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小学语文教育创新的开始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的发展过程,主动参与便是学生的创造性成长的开始。主动参与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认知、情感与行为各方面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部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要注意以下两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当一个学生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自觉地心情愉快地去主动参与,并不觉得从事的活动是一种负担,甚至会为攻克某一难关而废寝忘食。可见,兴趣是一个人主动参与某种活动的动力机制。教学中,我们刻意通过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案问题的兴趣;通过运用直观形象地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欲望,从而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2)让学生体验成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帝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然而,学生的这些倾向或心理素质,最初只具有潜在的而非真实的动机性质,还没有特定的内容和方向。所以,我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让学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的意识。

4、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小学语文教育创新的关键

第3篇:陶行知的语文教育思想范文

关键词:语文 教育思想 叶圣陶 研究

一、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主要内容

(一)语文工具说

在吕叔湘先生为《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写的序言可知:“通观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叶老从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本质的观点中得到启发,总结出:语文“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是人与人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简单说,语文这个工具具有交际和思维双重功能。

(二)语文育人观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学生对课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实践好行为,才是目的。”叶老认为语文教育并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辅导,让学生发展其个性,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全面的、善于处理生活的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三)“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思想内涵

叶圣陶的教学主张就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该思想起源于三个方面,其一是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宝贵经验,其二是中外思想家的理论建树,其三是叶老自身的品格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句话的内涵在于“不需要教”,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只是传播课本知识,而是引导学习独立思考,养成一种学习习惯,从而到达能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以学为本”的思想

语文的能力是学习者逐步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是只教会学生具体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认为,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放在主要位置,从而指导学生学习。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逐字解释”,那么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一旦离开学校或者教师,对于事物的理解将会手足无措。简言之,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五)“务实为主”的思想

在1946年,叶老就提出“以务实方面为主”的主张。主要是要求学校和学生学习语文不单只是为了最后的考试,而是应该为了增长知识,表达思想,抒感。这就要求学习好语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进行“训练”。叶老提出的关于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极为重要,并在1980年6月《关于听和说――语文教育书简》中提到:“讨论语文教育,只谈读写,不顾听说,实为一病。比善于听未必善于读,不善于说未必善于写,故而应当一把抓。”

二、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对现代的影响

(一)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新课改的标准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一理念就是从叶老的“以学为主”的思想中升华而来。在目前的整个教育教学中,课堂教育教师还是用讲授式为主。教师把自己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不是“空瓶子”等着教师把盖子打开,然后教师往里面倒知识。

“以学生为主体”是重要的教学论,是以人的发展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教育目的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自由、合作、探索”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不过于依赖教师和其他人。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作为学习的主体,在生活中也是学习的主体。

(二)“启发式”教学模式

叶老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思想,就是启发式教学的提倡。叶老认为,学生能够自己学习,并适应社会变化,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因此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启发、引导为主。就目前而言,新课改标准要求教师用启发式教学,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比如小学课本中《丑小鸭》一文的学习,教师首先可让学生思考其日常生活中或者在电视上看到的小鸭子的长相,并进行描述,学生会描述出“黄黄的毛、红色的脚掌、小小的嘴等等一系列词汇”,然后教师在用幻灯片给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小鸭子的模样,然后启发学生找出课文中对“丑小鸭”的描述“灰色的羽毛、扁扁的嘴、又大又丑”,放出图片,启发学生通过对比学习初步了解“美”与“丑”的区别。

(三)培养学生的自悟和习惯

“自悟”是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教学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叶老认为,“写作知识短文不列在单元末尾,甚好。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谈知识。或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于写作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际之想。”这段话不仅适用于写作,也适用于阅读,更适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人生漫路中,人们会遇到各种磨练,在磨练中学会领悟并不断改进,从而在领悟和改进之后养成许多良好的习惯。

语文博大精深,不是课堂上所能够学习完的,语文的学部分是学生在课堂外的自悟学习,那么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则极其重要。目前有些学校的语文教师会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改错本和一个摘抄本。改错本是针对自己平时做错了的题进行誊写,方便于学生期末进行总复习。摘抄本则是要学生养成在课外阅读时,看到优美的句子进行摘录,在不断累积的过程中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

结束语: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不能独立的进行分析,其每个思想的内涵都是融会贯通。虽然本文对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进行了上述分析,但是都只是浅尝,没有进入深层次的分析。就目前的语文教育问题,语文教育者更应该好好研读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从而改进自身教学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徐龙年.简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J].社会科学战线.2007

[2]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 张洪波.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前瞻性[D].云南师范大学.2006-06

[4] 肖莉娟.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及意义[D].沈阳师范大学.2005-10

第4篇:陶行知的语文教育思想范文

关键词:生活教育;语文教学;实践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有着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命脉。什么是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包含三方面涵义:一是我们所过的生活及生活所必须的一切东西,便是我们的教育内容。二是生活与教育必须一致,否则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三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甚至必须与生活打成一片。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笔者深深体会到投入课程改革,抓好语文教学,实现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的目标,当前语文教育尤其要关注学生生活,鼓励学生走向生活,课程面向生活,将生活引入课堂,让语文回归生活。一句话,教师要开辟生活化语文课堂,尝试生活化语文教学。

1语文课堂生活化,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确,语文首先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和生活之间本不应该有厚厚的障碍,语文教学应和学生心灵相通,语文课堂应和社会生活相融,使语文从“应试语文”“课堂语文”走向“生活语文”。“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

1.1教学要来自于生活,来自于自然社会

陶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他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陶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先生的理念,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

1.2讲课要有新颖性和创新性,多角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老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陶行知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

1.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陶行知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教学做合一”的前提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教学资源生活化,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教材内容实际,充分运用生活素材,大力开发教学资源,使生活化教学资源不断输入语文课堂,开展生活化语文实践活动。

2.1在书报杂志中学语文

我们要鼓励学生阅读除语文课本以外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各类书籍,除学校图书室每天定时为学生借书外,还指导学生订阅各类书报杂志,各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中外经典名著。茶余饭后、散步途中、入睡之前,捧起书报杂志,既是休闲,更是阅读。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就可以读。跳读、泛读、快读、品读、比读等是读书方法;储存、剪贴、复印、摘抄等是积累方法。我们还可以设立阅读节,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评选“书香班级”“阅读之星”。

2.2在电视、广播、网络中学语文

电视广播实际上是家庭语文课堂:在视听中学普通话,在模仿中练习朗读,在电视剧中记故事、练复述,收看收听广告时,思考该广告的优劣利弊,来一番评头论足;网络中包蕴着各种语文学习的信息,鼓励学生合理搜集、使用网络资源,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让学生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学习信息,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

2.3在与人交谈中学语文

放学回家时,把一天的所见所闻有条理的说给父母听,是学习语文;班级管理中遇到了难题,征求父母的意见,记下他们的要点,是学习语文;与同学发生纠纷时,向老师讲清来龙去脉,是学习语文;针对某个话题,与同学争得面红耳赤,是学习语文;在老人的絮絮讲述中,搜集民间故事、风土人情、地方掌故,是学习语文……

2.4利用家乡人文资源,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我们所处的乡镇叫做“梅花镇”,我们所在的学校叫“梅花中学”,因此,学校将一些咏梅的诗词制作成墙体“名片”,我们组织学生抄录并背诵这些咏梅诗词。这样,一定程度上积累了学生的知识,也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初步实现了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加强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目标。生活处处皆语文,处处留心皆学问。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将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从而真正把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

第5篇:陶行知的语文教育思想范文

>> 全国首届叶圣陶教育思想与当代课程教学改革网络征文活动通知 文化引入,积极践行多元教学 浅论叶圣陶的作文教学思想 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评析 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解读 谈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思想 浅谈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 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的应用 地域文化中的课程资源开发浅谈 地域文化资源课程化研究的体会 依托南沙地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浅谈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启示 从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看习作教学 用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小学口语交际教学 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新课标指导下再析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 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的启迪与实践 叶圣陶精读思想对中学阅读教学的启示 叶圣陶写作思想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用叶圣陶教育思想评其“课文”作品的教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周可桢.叶圣陶论教育[EB/OL].

[8]杨斌.如果我当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9][10]任苏民.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杨斌选编.如果我当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王家伦,谢勤国,陈建红,顾明华.苏州的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3]范成大.范成大集[M].太原:三晋出版社,2008.

[4]江苏省旅游局.江苏导游基础知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第6篇:陶行知的语文教育思想范文

开放式教学生活教育理论关注生命关注世界关注生活关注人文开放教学是指以知识教学为载体,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自主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可以说开放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它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它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思想可以说与上个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一脉相承。本文试以“生活教育”理论为依托,实现高师现代汉语开放式教学,进一步提高师范生语言素养。现代汉语开放式教学应对以下视点给予关注:

第一,对生命的关注。陶行知先生说:“真正的教育必须造就能思索、能建设的人。我们需要的教育,要能造就会用脑指挥手、手开动脑的手脑健全的人。”(《陶行知全集?中国的大众教育运动》)陶行知先生的言论体现出了对学生生命发展的体贴和关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这就需要有效地进行情景创设。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新课导入形式,或是一段图像、音乐、诗歌,或是问题等,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感领域。在修辞格“比喻”课上,我用了多媒体展示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中的“月色下的荷塘”一段,优美的配乐朗诵,首先给人一种听觉上的享受,在仔细玩味其中佳句过程中,找到造句的艺术手法,由此激起学生寻觅本节课要点的兴趣,也为整节课打下了散文诗歌的韵调,提高了“现代汉语”课堂的审美价值,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知识,追求进步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课堂设计为师范生树立了榜样,为他们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对世界的关注。信息时代的到来,以网络通讯为标志的信息高速公路为人类全面进入“全球化时代”奠定了基础,学生广泛接触世界多元文化已成为必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的孩子“是在世界中呼吸,要以他们学得的东西帮助改造世界,为整个人类谋利益”(《陶行知全集?育才学校创办旨趣》)。让母语教学成为学生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一扇窗口,是陶行知先生的殷切期盼,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

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知识的获得有时靠外因条件的帮助会变得容易得多。在现代汉语教学中除了为学生提供了“网络课堂”的搜索信息,课堂上还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展示出多媒体课件多方面优越性。发音器官示意图、复韵母发音的动程图、汉字造字法中汉字的演变等内容都可以制作成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图。多媒体技术及其设备系统能使声音与画面并存,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富于变幻的画面,使生动直观的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呈现内容的真实感和表现力。现代化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让学生能多角度了解所学知识,拓展了视野,也尊重了学生个性化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平台和机会。

第三,对生活的关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报告,确立了面向未来的终身教育的宗旨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四个“学会”,在远见卓识的陶行知先生那里都能找到理论和实践的诠释。譬如,陶先生说:“集体探讨之目的,在以集体之努力,追求真理。”(《陶行知全集?育才二周岁前夜》)这是“学会共同生活”的一个侧面。陶先生又说:“‘生’字的意义,是生活或是生存。学生所学的是人生之道。”(《陶行知全集?新教育》)这是“学会生存”的印证。现代汉语课堂教学尝试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意在通过本学科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养,实践“四会”。

现代汉语教学要以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教学回归我们的生活,关注我们的生活。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大富豪啤酒,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语言来自生活,生活时时用语言。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语言也为现实生活服务,“比喻”课上,设计了“知识与生活”的教学环节,学生大量列举现实生活中的比喻句,有广告、有歌词、文学作品中的许许多多的名言佳句。形象直观贴近个体的生活实例冲淡了知识的抽象理性色彩,课堂上有说有唱,学习变得轻松了,领悟得更透彻了,学了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学习的热情更高了。

第四,对人文的关注。陶先生年轻时期曾经刻苦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祖国丰厚的优秀传统精髓植根于中国的语言文字之中。他在讲“建筑人格长城”时,就向学生介绍了《后汉书》中杨震“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故事,阐述了我国的传统美德“慎独”精神,告诫学生要严于律己,人前人后始终如一。我们知道,现代汉语学科的工具性特质,主要形成的是汉语课程的显性任务,即: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汉语语系为立足点和出发点,训练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使学生提高以祖国丰富的语汇、规范优美的语句、正确的语音、合适的语调、合理的语序,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而现代汉语学科的人文性,则形成了课程的隐性任务,即:使学生从教学中得到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智慧的、情感的、道德的人文感化与教化,从而“习得”并内化为规范使用文辞、遵守文法、组织文句、敏捷文思、清晰文理的能力,进而提高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外化和输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形成审美的情趣、文雅的谈吐、文明的举止等人文综合素养。现代汉语教学的一个突出知识点--朗诵的技巧,恰恰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精神美感地熏陶。汉语抑扬顿挫的语音,优美的文字已成为世界上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我们的母语已经为世界瞩目,世界上掀起了“汉语热”。教师教学中及时提供有关现代汉语的地位和影响的信息,能使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到现在更加体现出了它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倘若能积极实践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呈现现代汉语开放式教学的新局面,师范生的语言素养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华文出版社,2001.

[2]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7篇:陶行知的语文教育思想范文

1、生活教育的内涵

生活教育的内涵是让学生“用书”,而不是“读书”。语文教学有多方面的功能,读书识字,理解感悟,鉴别欣赏,表情达意等等,但也不可避免的担负着生活教育的责任。生活教育就是“用”好书,活学活用,书本与生活相结合,不生吞活剥,食书不化。《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东吴群儒时说,“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何能兴邦立事?”“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攻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死读书,读书死,便是读死书,自然不能学以致用,读书便失去了作用。语文教学中的生活教育,是教人由书本走向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被动走向主动,由承袭走向创业,由空谈走向行动,只有让语文教学鲜活起来,才有意义、有价值、有生命力。陶行知在晓庄师范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很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如今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知识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经济一体化。语文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关注社会,走进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那种想在早期一劳永逸的获取有用的知识或技术的想法已经过时了。不仅如此,语文教师还得让学生学会从生活走进语文。学生根据生活的真实体验,结合理解课文,形成生活与语文之间的互动、渗透、相得益彰。例如《背影》一课,我在教授“父亲”艰难的过铁道,为朱自清买橘子的章节时,引导学生回想,在自己生活中,父母为自己做过哪些感动过自己的事,如何做的,当时你有什么想法,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又有何感受。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七嘴八舌,畅谈起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有的同学甚至情不自禁的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让生活走进课本,比指手画脚的说教,更易为学生接受。刘国正说,“生活是整个语文的源头”,“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语文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的过程。

2、强调教育的开放性

“‘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同一个鸟放在林子里面。”这是陶老对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经典阐释。陶行知是我国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留下的400万字的诗文,成为我们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不仅当时就深得同行的赞同,就是今天对教育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特别是对当今语文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我们今天来重新审视陶老的这一“开放性”教育观,亦不得不佩服其超乎寻常的前瞻性。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我们广大教师正千辛万苦地带领学生抄教参、打题海战役,让学生在重复无聊而艰苦疲惫的无效劳动中苦度青春韶华;大部分学校都将欢蹦乱跳的学生死死的捆绑在校园内。春游冬游要审批,野炊采访要审批——使学生名符其实地成为笼中之鸟,这叫他们将来如何适应那开放而充满竞争的世界!因此现在是到了该彻底学陶、师陶、创陶的时候了。首先,教育立法要确保“生活即教育”思想的落实实施,勿使师生跨出校门便生后顾之忧。这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儿,“卑之无甚高论”。其次,教师要敢于实践陶老的“生活即教育”观点,努力冲破课内外、校内外的界线,做到真正“开放”。最后,家长要充分学习、领会陶老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出了意外不要一股脑地将责任推到学校。要学一点日本家长磨练孩子的精神与思维。据说,孩子在学校组织的夏令营等活动中出了事,日本家长一般是不会向学校兴师问罪的,他们认为要活动,要磨练孩子,要活络孩子,就得担点儿风险,出点意外事故能怪谁?

3、设置开放性练习,在探究中学语文

语文课程资源的挖掘永远离不开多角度全方面的设计,它不但要遵守“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原则,更要实践“多样化地开发课程资源”的原则。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单元的练习,首先就安排了类似“语文与生活,这样的综合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结合具体的人文环境,学生在开放性的空间里自主探索,培养了读思结合的习惯,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永远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除了教材安排的开放性练习,还要指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书中搜集资料,自己出黑板报、办手抄报,自己设计主题主持班会。每一次开放性练习都成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放性的练习和开放性的指导为孩子创设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搭建了展示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发展,显示了“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美好境界。在无限广阔的生活中学习语文,是语文教学新体系的必然趋势,通过实践,也验证了“让语文学习回归生活”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必由之路。

第8篇:陶行知的语文教育思想范文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提高;作文水平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小学语文课程课标》曾指出:拓宽习作的渠道,开辟选择的空间,贴近生活,自由表达,展示生活情趣。可见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和课标是一脉相承的。两者都认为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学生只有经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来。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与社会生活是相应的。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同时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教学应努力生活化。借鉴生活教育理论,结合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激发写作欲望。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作文素材。三、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丰富作文内容。四、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想象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有具体的内容、有真情实感、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展开想象。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真实的生活里具有丰富的作文素材。我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学生周围的人、事、景或物作为习作内容,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甚至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例如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到了,为了培养学生感恩母亲,送给妈妈节日礼物,要求用彩纸以书信形式完成《妈妈,我想对你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这样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观察妈妈收到节日礼物后的表情以及语言。这样每个学生就会获得不同的感受等等。过后在班级内交流,学生兴高采烈,自然说得兴致勃勃,写出来的作文各有千秋,各不相同,并有诸多趣味的。因为这些都来源于生活真实的体验。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作文素材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各种事物,主动积累写作素材,从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的源泉。

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善于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写作素材。把作文教学与与生活紧密起来,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陶行知先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学生去感受生活,用笔去描绘生活中的美。首先要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最后真正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目标,抓住所要观察的事物。例如我因地制宜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观察:重点观察芙蓉花的颜色、形状。仔细观察桂花的形状、颜色,闻一闻香味。有了明确的目的,学生观察得可仔细了,用手摸一摸,鼻子闻一闻。这样做学生不仅没有压力负担,还给了学生乐趣,因为有了乐趣,所以才会有收效。

三、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丰富作文内容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也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的源泉,因为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内容。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善于将生活引入课堂。我在作文教学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留心观察,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如有顺序、展开联想、抓住特点、注意发展变化、重点部分写具体等等。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从而来获取写作素材,让学生的作文由原来的“无米之炊”变成现在的“有米之炊。”让学生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练习表达。

四、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想象能力

陶行知提出:“要解放小孩的自由,让他们做有意识的活动,开发他们的天才。”新大纲也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性是他的特点。

作文教学心理研究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他们想象,这样会使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想象力是写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思路开阔,纵横驰骋,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就能把话说活,描写就能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如在观察我们校园时,就让学生去想象:你心目中未来的学校是怎么样的?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最大发挥学生自由的天性。为了使学生认识想象对深化观察、丰富作文内容的作用,我一方面注意选择一些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的文章介绍给学生,如《未来城市》、《未来的汽车》。启发想象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活跃,作文内容更丰富,更富有儿童的情趣。有时在教学中有目的地给出一些具有想象性的题目,如《假如我是市长》《假如我是一只小鸟》、《二十年后的我》 在实践中还注重让学生多练写日记、大作文、生活作文并且将“练”的方式多样化,让学生在不断地“练”中,逐步提高作文水平。这些蕴含了陶行知先生的“作文即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的生活教育思想。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把写作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来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思索,不断创新,从而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金林祥主编.20世纪陶行知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

[2]杨成章.作文教学原理[M].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第9篇:陶行知的语文教育思想范文

[关键词] 陶行知教育;改革;思想

一、生活教育

所谓文学的基础,都来源于生活的。让语文的教育充分的融入生活,并在生活中找到教育。教育的对象是生活的,教育的环境是生活的,教育是为了生活服务,因此就要用生活的教育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要从精彩的生活中捕捉现实,感受精彩,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孩子去留心观察。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感悟能力,寻找生活与语文的结合点,让学生不仅是在学教材,更是在感受生活、领悟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的大教材。

二、重点教育

学生在学新知识时,首先让他们了解知识的表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以后,再去进行深层次的理论知识的教学,仅仅为了赶进度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要处理好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关系,使学生学懂学深学透,掌握真知识。在教学上把握住重点和难点,精讲多练。教不在多而在精,容易的知识可以给学生自学,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重点、难点不可忽视,把握住重点、难点是教学的关键所在。为教而学?之先生要在,学?中变成小孩。变成小孩?既是学的基点,又是学的最高境界。

三、因材施教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需要因材施教”,他曾给因材施教以形象的比喻:“培养创造力要像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现在国际社会已经处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先进的教育方法不断出现。一方面教育要和国际接轨,运用高新技术使受教育者接受的信息广而多、新而快;另一方面教育仍然要注重基础教育,有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使我们因材施教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适应祖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在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上,陶行知先生更加具体地说:“跟学生学,你要教你的学生做你的先生。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陶行知先生的话字里行间揭示着教育教学规律,如果教育教学工作者不去充分了解教育教学对象,那么你就无法使学生听从你的教诲;如果你不了解学生的特点,你就不会知道如何发挥他们的长处,也不能弥补他们的不足。就像针灸医生给病人针灸一样,要根据病人的病情,找出其有效穴位,才能针到病除。好的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之后,找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将会更加显著。

四、教学合一

陶行知先生还对“教学合一”下了个定义:“教员最重要的精神是求事业能力的长进,要把我们的教材教法一天长进一天。”陶行知先生实质上把教师对业务追求、业务提高、业务进取心划定为教学合一。只有教师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才能够从教师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陶行知先生教学合一的观点,充分说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学生是教学的根本,教师的一切做必须围绕学生来进行,离开学生的要求,脱离学生的实际,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那么你的工作做得再多,也是没有实效的。所以教学工作的成功与否最终要合一到学生,从学生那里得到验证,这样才能教有所成。也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主动、活泼的全面发展,必须实施“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敢于冲破束缚,大胆的想;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摆脱繁重的课业负担,去思考人生,着意创造。

五、解放教育

在教学中,解放儿童的大脑和眼睛,让他们自己去自由地观察、思考,而不是一切都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是非常不容易的。新课程要求我们,把学生看成一个发展的人,独立的人,有自己思考的人。在教学中,解放儿童的嘴巴和双手,鼓励儿童大胆地说话、评论、交往,正是改革传统教学的突破口。我校李老师和史老师在上课时,专门抽出时间让学生谈自己的想法,老师没有做出标准的范例,也没有限制应该怎样说,不应该怎样说,只是创设一个交际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介绍自己。老师既担心学生受拘束,课堂不活跃,又担心学生太随便,说起来无边际。结果却不是这样,学生理解了老师的意图,纷纷上台发言,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个性。解放儿童的时空,给他们提供广阔的活动天地,让他们去展示、锻炼自己,把封闭、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真实,在那里懂得“事怎样做便怎样学”。

为此,今后我们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六、小结

小学语文要想在新世纪的改革大潮中部落人后,从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来看,主要是以上五个方面,在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我想只要能够做到上诉五点,那么小学语文就一定会在原有基础上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袁红影;让语文教学“活起来”[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