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地档案范文

土地档案精选(九篇)

土地档案

第1篇:土地档案范文

关键词 土地;档案;重要性;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393-0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必需条件,其既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各项经济建设必备的条件。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着耕地减少,耕地质量下降,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改善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压力;并存在着农业投入不足、基础条件薄弱和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制约因素,这些因素阻碍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在当前土地产出日益增加的态势下,发展农业的重要出路是生态农业、科技农业、效益农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而生态农业是前提,科技农业是关键,效益农业是根本目的[1]。

档案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面临着新的历史契机,肩负着新的历史重任,档案服务应顺应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目前,全国已延长农村土地承包期,这是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地块档案对稳定农业生产、激发农民对科学种田的积极性、繁荣农村经济至关重要。

1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档案的重要性

土地是农民从事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所在。而健全的土地档案是土地所有权的法律凭证,是裁决土地纠纷、民事案件的有效法律依据,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档案对于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对于乡、村级领导的科学决策、长远规划、项目投资和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2]。

2 建立健全农村地块档案的必要性

我国人口多,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缺乏。农业效益不能单靠提高农产品价格来解决。根本办法是通过提高土地产出率、产品优质率来增进效益,因而应建立健全地块档案,为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碱化以及合理改良利用土地、科学种田、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提供依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工作的盲目性。

2.1 建立地块档案为农业生产服务

近年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完善和巩固,农民向土地投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肥料投入的增加使土壤肥力也发生了变化。根据2006—2008年博州2县1市部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耕地养分化验结果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比较,由原来的“缺氮少磷钾有余”演变为目前的“缺氮平磷部分缺钾”,土壤有机质含量也呈下降趋势,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农民仍按照土壤普查时的结果施肥,极大地浪费了人力、物力。因此,建立健全地块档案,及时了解、掌握博州土壤肥力变化情况,做好农业生产的宏观调控和土壤肥力的预测预报预控,可以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为技术人员提供科学施肥理论依据,对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培肥地力、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进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

2.2 以地块档案为依据,因土种植,因良

改良中、低产田是促进农业生产的有效措施,其不仅是近期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而且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保证农业持续稳步增长的保障。根据博州第二次土壤普查档案记载,博州有2/3的中低产田需要进行改良升级,特别是博乐市乌图布拉格乡和达勒特、温泉县的查干屯格乡、安格里格乡、昆得仑牧场等部分土壤均较瘠薄,如果在这些地区有针对性地结合发展农区畜牧业,实施种植草田轮作、牧草、粮豆间作和养畜秸秆过腹还田等,既能补充农田有机质的损耗,培肥地力,又能促进农区畜牧业发展,建立起良性农业生态环境,从而给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开辟途径。根据地块档案,针对不同的土壤状况,采用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农业措施,对保护农田土壤生态条件也具有重要的作用[3-4]。

2.3 建立健全地块档案积累病虫防治经验教训

针对长期不合理施药所造成的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增强,天敌被杀伤,害虫再度猖獗及环境被污染的严重现状,利用所建立的地块档案可逐渐确立宏观调控、综合治理的农业生态观点,即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协调相互间的关系,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5]。

总之,农业是弱质产业,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持,建立健全土地、地块档案,并保证其完整与权威性,可以积极促进土地档案在乡务、村务活动及土地管理活动的作用,进而对农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意义。

3 参考文献

[1] 孙兰英,黄河.健全土地档案规范土地管理——以吉林省舒兰市平安镇为例[J].当代生态农业,2011(3):126-130.

[2] 聂焱.土地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探讨[J].科技与生活,2011(18):164-165.

[3] 南德红.浅谈土地档案的特性与管理[J].黑龙江国土资源,2011(7):66.

第2篇:土地档案范文

1.1 土地档案思想认识不到位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把加强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开展档案升级达标活动,但有些同志思想认识上存在着偏差和误区,档案意识淡薄现象依然存在。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没有把土地档案工作放到夯实基础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对档案工作缺乏必要的了解,存在档案工作是一般事务性工作、没有业务工作重要的思想,对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和方法不清楚,不知道如何做好档案工作和怎样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二是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土地档案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实用价值,认为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往往是得不偿失;三是管理意识不强。不注重日常土地资料的收集与积累,不用时档案资料随意乱摆乱放,要用时到处翻箱倒柜查找,一些涉及土地重要信息的资料没有及时归档保存,造成档案资料丢失、遗漏,无据可查,给工作造成了隐患。

1.2 土地档案收集整理不规范

在土地档案文件收集整理环节上,常常曝露出一些问题,存在“四重四轻”的现象。一是重文件,轻报表。收集的大多数是单位和部门的红头文件,而本级在工作活动中形成向上报送的各类材料和表格存档相当少。二是重文书,轻实物。注重收集文件、会议材料、内部刊物等经收发登记和流转的资料,忽视照片档案、电子声像、荣誉奖励、科技档案等实物档案的整理,实物档案库存量较少。三是重类别,轻单项。重视加强综合文秘类、地籍管理类、建设用地类等档案资料的归档,采取限时催交、全面核查、及时归档等措施,确保保存完整,但是对突击、临时的单独项目档案却很少收集,有的虽然收集了,也是随意堆放,或私自留存备查,没有进行系统整理。四是重数量,轻质量。土地规划、土地登记、土地出让、土地征(转)用等档案都能做到门类齐全、案卷完整,数量清楚,但质量不高,要求不严,图纸折叠、页码标注、档案装订等不符合规定,有的甚至对档案的全宗号、目录号、类别号、案卷号、保管期限混淆不清,出现编错号、盖错章的情况,制约了档案规范化管理进程。

1.3 管理体制不健全

一是职责不明确。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量大、任务重,由于受编制限制,档案管理人员一般由办公室人员或勤杂人员兼任,职责不明确,文件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知识缺乏,难以独立完成立卷归档工作任务。二是制度不健全。土地档案有的规章制度没有建立健全,管理流于形式,随意性大,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资料在归档、保管、利用方面缺乏制约机制,档案资源个别流失,存在断代现象。三是管理力量薄弱。土地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兼职过多,变动频繁,不能专心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有的甚至没有经过专业档案知识系统培训就上岗,档案专业化程度不高,业务不熟悉,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较少,致使档案管理水平差,质量不高,档案使用利用率低。

2 加强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2.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更新土地档案工作的新观念

一是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土地档案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要切实提高对土地档案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列入议事日程,贯穿工作始终,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二是深刻理解,增强责任感。增强做好土地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档案工作的自觉性。全面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学习,增加必要的投入,积极主动汇报档案管理工作情况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不断提升土地档案管理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发挥档案的信息资源共享作用。

2.2 强化培训,健全制度,不断注入土地档案事业发展新动力

一是着眼长远发展,加强土地档案队伍建设。做好土地档案工作,需要一支精通业务、求真务实的高素质队伍,将热爱档案管理工作、细心勤快的人员选配到土地档案管理的岗位上来。二是着眼长期建设,强化土地档案业务学习培训。一方面积极选拔档案人员参加档案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业务指导能力,另一方面根据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适时举办土地档案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鼓励他们自学档案管理知识,并从时间和经费上给予保障,培养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合格人才,促进档案工作健康、平衡发展。三是着眼长久建设,完善土地档案工作制度。按照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的要求,将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纳入业务工作程序,纳入岗位目标管理机制考核内容进行考核,切实调动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3 突出重点,规范管理,努力开创土地档案工作发展新局面

一是完善制度,规范材料收集工作。制定、完善、健全收集制度,严格按照文件材料分类方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的规定收集,遵循土地档案的形成规律,创新收集手段,采取广泛收集和重点收集相结合,运用事前监控文件、主动寻求等形式,既收集纸质载体,又收集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磁介质载体以及各种具有保存价值的实物。二是严格要求,规范档案整理工作。严格按照土地档案管理要求进行整理,做到组卷合理、案卷(件)?任募?排列有序、案卷标题简明、保管期限准确、案卷(件)封面、卷内文件目录、案卷(件)装订结实美观。三是改善条件,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积极改善土地档案保管环境和物质条件,落实档案库房、办公用房和阅档室三分开,全面配置防潮、防湿、防火、防虫等安全保管和保护设备,实行各种门类、载体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方便档案的保管和利用,坚决杜绝档案丢失、破损或发生失窃、泄密事件的发生。

第3篇:土地档案范文

关键词:土地档案;现状;管理;对策

1 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土地档案思想认识不到位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把加强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开展档案升级达标活动,但有些同志思想认识上存在着偏差和误区,档案意识淡薄现象依然存在。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没有把土地档案工作放到夯实基础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对档案工作缺乏必要的了解,存在档案工作是一般事务性工作、没有业务工作重要的思想,对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和方法不清楚,不知道如何做好档案工作和怎样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二是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土地档案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实用价值,认为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往往是得不偿失;三是管理意识不强。不注重日常土地资料的收集与积累,不用时档案资料随意乱摆乱放,要用时到处翻箱倒柜查找,一些涉及土地重要信息的资料没有及时归档保存,造成档案资料丢失、遗漏,无据可查,给工作造成了隐患。

1.2 土地档案收集整理不规范

在土地档案文件收集整理环节上,常常曝露出一些问题,存在“四重四轻”的现象。一是重文件,轻报表。收集的大多数是单位和部门的红头文件,而本级在工作活动中形成向上报送的各类材料和表格存档相当少。二是重文书,轻实物。注重收集文件、会议材料、内部刊物等经收发登记和流转的资料,忽视照片档案、电子声像、荣誉奖励、科技档案等实物档案的整理,实物档案库存量较少。三是重类别,轻单项。重视加强综合文秘类、地籍管理类、建设用地类等档案资料的归档,采取限时催交、全面核查、及时归档等措施,确保保存完整,但是对突击、临时的单独项目档案却很少收集,有的虽然收集了,也是随意堆放,或私自留存备查,没有进行系统整理。四是重数量,轻质量。土地规划、土地登记、土地出让、土地征(转)用等档案都能做到门类齐全、案卷完整,数量清楚,但质量不高,要求不严,图纸折叠、页码标注、档案装订等不符合规定,有的甚至对档案的全宗号、目录号、类别号、案卷号、保管期限混淆不清,出现编错号、盖错章的情况,制约了档案规范化管理进程。

1.3 管理体制不健全

一是职责不明确。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量大、任务重,由于受编制限制,档案管理人员一般由办公室人员或勤杂人员兼任,职责不明确,文件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知识缺乏,难以独立完成立卷归档工作任务。二是制度不健全。土地档案有的规章制度没有建立健全,管理流于形式,随意性大,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资料在归档、保管、利用方面缺乏制约机制,档案资源个别流失,存在断代现象。三是管理力量薄弱。土地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兼职过多,变动频繁,不能专心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有的甚至没有经过专业档案知识系统培训就上岗,档案专业化程度不高,业务不熟悉,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较少,致使档案管理水平差,质量不高,档案使用利用率低。

2 加强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2.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更新土地档案工作的新观念

一是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土地档案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要切实提高对土地档案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列入议事日程,贯穿工作始终,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二是深刻理解,增强责任感。增强做好土地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档案工作的自觉性。全面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学习,增加必要的投入,积极主动汇报档案管理工作情况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不断提升土地档案管理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发挥档案的信息资源共享作用。

2.2 强化培训,健全制度,不断注入土地档案事业发展新动力

一是着眼长远发展,加强土地档案队伍建设。做好土地档案工作,需要一支精通业务、求真务实的高素质队伍,将热爱档案管理工作、细心勤快的人员选配到土地档案管理的岗位上来。二是着眼长期建设,强化土地档案业务学习培训。一方面积极选拔档案人员参加档案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业务指导能力,另一方面根据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适时举办土地档案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鼓励他们自学档案管理知识,并从时间和经费上给予保障,培养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合格人才,促进档案工作健康、平衡发展。三是着眼长久建设,完善土地档案工作制度。按照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的要求,将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纳入业务工作程序,纳入岗位目标管理机制考核内容进行考核,切实调动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3 突出重点,规范管理,努力开创土地档案工作发展新局面

一是完善制度,规范材料收集工作。制定、完善、健全收集制度,严格按照文件材料分类方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的规定收集,遵循土地档案的形成规律,创新收集手段,采取广泛收集和重点收集相结合,运用事前监控文件、主动寻求等形式,既收集纸质载体,又收集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磁介质载体以及各种具有保存价值的实物。二是严格要求,规范档案整理工作。严格按照土地档案管理要求进行整理,做到组卷合理、案卷(件)任募排列有序、案卷标题简明、保管期限准确、案卷(件)封面、卷内文件目录、案卷(件)装订结实美观。三是改善条件,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积极改善土地档案保管环境和物质条件,落实档案库房、办公用房和阅档室三分开,全面配置防潮、防湿、防火、防虫等安全保管和保护设备,实行各种门类、载体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方便档案的保管和利用,坚决杜绝档案丢失、破损或发生失窃、泄密事件的发生。

2.4 瞄准目标,提高效能,全面拓展土地档案工作发展新思路

一是加强土地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科技含量。切实加强电子文件的管理,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安全,开展档案信息数据库和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内部局域网,实现档案信息网上资源共享,积极开发应用档案管理软件,确保档案信息及时、准确地输入、检索和利用,实现土地档案信息基础设施现代化、信息传递网络化、查询简便科学化,为档案信息全方位服务奠定基础,使土地档案成为宣传工作、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二是加强土地档案资源建设,开发信息资源。建立档案征集工作新机制,主动了解工作动态,积极探索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档案管理机制,调查档案利用需求,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发挖掘档案信息资源,主动开展土地特色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加大对散存散失档案的征集力度,着力做好档案的维护工作,使“死档案”变为“活资料”,优化结构、丰富藏量,更好地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发展服务。三是大力推进档案服务功能建设,改进服务措施。立足自身优势,依托有效载体,注重研究土地档案的利用的规律和特点,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独特优势,完善档案管理、改进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检索手段,建立多途径、多形式、多载体的检索体系,突破传统单一、狭窄的案卷目录“一本账”的状况,

第4篇:土地档案范文

一、土地登记档案的一般特性

土地登记档案是土地登记制度(亦是法律制度)的一种体现。它是土地管理部门代表政府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有关法定程序所建立的反映有关土地位置、面积、用途、使用条件等情况的图纸、簿册等文件材料。它具有区域性、政策性、公正性、可变性等不同于其它专业性档案的特性。

1、区域性。《土地登记规则》第四条"土地登记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组织进行。"显然,土地登记具有极其鲜明的区域性。土地登记的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土地权属的状况;二是相邻宗地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土地登记档案是在基层土地管理部门实际工作中形成,按照区域特定编码而整理装订成卷的。

2、政策性。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做出确定的档案资料,都是经过土地管理人员,严格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依据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关土地政策、法规,在工作中运用的结果。也可以说,它是不同时期国家关于土地政策在实践中具体真实的记录。

3、公正性。土地登记档案必须有申请人、相关人和经办人表达正确意见的书面形式的载体。由土地权利人主动向土地管理机关申请,经土地管理工作者权属调查、实地测量,其结果以公示的方式并由审核机关核准终结。

4、可变性。与其他档案文件资料不同,土地登记文件资料中的一部分需随着土地权属和主要用途的变更而经常变化。如土地登记卡,地籍二底图等这些文件、图册资料的内容,要在变更土地登记中不断变化,如不及时更改已经发生的土地登记文件资料,将使国家多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形成的地籍资料失去准确性和保存价值这一特点,决定了其特殊的管理方法。

5、产权的不可移动性。土地作为一种固定财产,其土地权利人不可能像对其他商品那样随意搬迁,移动。档案中将土地权利的主、客体内容记录在册,土地权利人所取得的所有权、使用权及他项权利只能在依法确定的范围内行使自,不能随意向周围(四至)相邻宗地实施主观意向。

二、土地登记档案的管理措施

(一)应提倡规范化统一管理。

随着土地出让数量增多和房地产业务的迅速发展,以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为主要内容的变更土地登记数目逐年增加,如果不尽快对土地登记档案实行规范统一管理,十几年所建立起来的地籍调查成果将失去意义和价值,后果将是不堪设想。规范、统一管理是当务之急。

1、原国家土地管理明文规定,土地档案的业务管理,由市(县)级以上档案局、馆,进行直接的业务监督,指导。

2、土地登记文件资料管理,由负责土地登记工作的业务部门完成。在进行土地登记文件资料更新时,由负责土地登记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向档案室办理借阅手续,然后根据变更土地申请和调查,核实的结果在有关的登记文件资料上作相应的更新。待更新工作结束后,将整理的卷宗移交档案室存档。土地登记文件资料更新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必须建立和健全档案更新制度,履行更新审批手续。

3、专业技术资料的更新,按照《地籍调查规程》技术要求,以行政辖区为单位,按街道、街坊、宗地进行编号,建立档案检索合帐,使辖区内每一宗地均有户头,每一次交易就办理一次登记。对其变更的宗地,按变更地籍调查要求编号。此方法对于初始土地登记档案及变更(包括权利人多次变更)均可在一个地号内便可检索到,对每变更一个土地权利人,在变更前案卷上,加盖注销印章,并在相应的卡、册及检索台帐中注名宗地的去向、编号。这样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一块土地的历史演变过程的文字和图册记载。政府通过办理土地登记,审核房地产交易的合法性、规范性,依法办理土地登记手续等,对房地产市场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并使之规范化。

(二)注重现代化管理手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房地交易市场的良好发展趋势,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以更加全面、科学、快捷、准确的土地档案资料,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档案管理事业提供有利的支持和更加优质的服务,以增强全民依法使用土地的自觉性,提高土地资料的合法性、权威性和知名度。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现代化制度,制定相应的专业化标准;二要改善档案管理设施,增加经济投入,改变过去管理人员简单机械提取、存放档案,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三要积极开发应用软件,使信息化、网络化在基层档案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土地档案管理真正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地籍档案的价值和管理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做到取之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第5篇:土地档案范文

一、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中土地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国土资源中的土地档案管理具有法律效力和保存价值,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各种历史资料、信息;为国土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政府的工作和群众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全面、科学管好、用好国土资源的重要保证。由此,要求土地登记机关收集、整理、保管、利用、更新好土地档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指导现实工作。

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信息时代,社会工作和人们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经济社会逐步向信息化、网络化社会演变。这种形势下,必须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以满足当前形势要求,及时、全面、系统、准确地获取各种土地信息,这是做好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

随着档案法规逐步完善,为依法治档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和社会环境,档案管理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土资源中的土地档案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对依法管地、合理开发用地、解决土地纠纷、农村土地承包、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缴纳土地租金、征缴国有土地使用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新的土地管理法实行以来,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环境下土地档案资料不断增多,如何开发与利用好这些重要的土地档案成为了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为了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效率,使土地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地开发与使用,必须加强土地档案规范化管理。

二、提高国土资源中土地档案规范性的有效策略

(一)完整收集档案资料

做好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就是做好国土资源档案前期记录工作,管好、用好土地档案,只有这样才能为全社会、土地用户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为此,必须严格按照《档案管理制度》规定将与地籍有关的一切资料及时归档立卷,让每宗土地都有档可查、有据可依。

(二)数字化处理土地档案

信息化在各行各业逐步深化的当下,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也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设置档案信息服务窗口,尽可能满足各项工作对档案利用的需求。与此同时,大力宣传国土资源档案使用规范,让利用者了解国土资源档案可提供利用的范围、种类和作用以及使用程序,使土地档案使用规范化。

(三)实时修订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新的土地管理法实行以来,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初步完善,与其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也应作出相应调整。为此,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整国土资源档案工作管理制度,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以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另外,还要坚持“优质、方便、规范、快捷”的服务方针,为土地档案使用提供及时、全面、便捷服务。

(四)抓好基础业务建设

按照各地土地档案管理目标认定的各项业务建设要求,扎扎实实地抓好基础业务建设。抓好基础业务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国土资源档案形成规范化、整理系统化、保管科学化、管理现代化。另一方面,由于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电子档案逐渐被广泛利用,因而要求工作人员不断探索电子档案管理的新途径,这就要求把电子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归档、保管等工作纳入档案管理范畴,放置于档案使用监管之中。

(五)建立信息系统

当前,办公自动化普及程度越来越深,档案工作也要加强自动化、信息化处理,这就要求结合办公需求建立信息系统,对电子档案进行管理。为了确保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应使其具有与地籍管理系统连接功能,通过土地登记申请材料的扫描,可直接生成地籍电子档案。但是,加强电子档案管理的同时不能忽视纸质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确保纸质档案的完整性。

(六)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

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要关注档案管理工具的现代化水平,要求提高管理手段和方式的科技含量。为此,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作为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应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开发与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同时加强办公设施建设,为管理水平的提高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七)推进法制建设

国土资源档案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资料,加之,土地资源开发与使用中存在的一些不法或不规范现象,加强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档工作,有着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此,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大《档案法》宣传力度,重视宣传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鉴于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与此相关的领导干部、员工都要对其提高重视程度,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坚持依法治档,并将这一宗旨贯彻于每一项工作中,彻底贯彻落实。

第6篇:土地档案范文

关键词:土地开发;档案资料;管理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的意义

为了能更好的监督项目的进程,能让日后项目的管理更容易,就需要管理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因为这样才能全面并及时的了解整个项目管理的过程和项目建设的进度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建设中的问题并进行处理,还能提供一些项目建设管理的信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1)整个项目建设过程的资料信息等都包括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当中,日后接受各级部门审查等也都是要把这个作为依据的。(2)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可以整治项目建设中的不良行为。(3)要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对项目进行质量检测,日后出了问题也需要用到这些资料进行追查。(4)在建设其他项目时也可以参考这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土地开发整理的管理模式有了一定的转变,国家也开始重视土地开发整理,只有不断完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才能让国家投入的资金不浪费,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好的效益,而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中,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是很重要的。整个项目管理活动的记录都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档案中,这其中保存和积累着项目的工作成果和工作经验,项目中有些关键地方的施工记录也在其中。由此看来,在项目管理中,项目档案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比较晚,很多方面的管理都不完善,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方面也是漏洞百出,而且也只是有一些零散笼统的文件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有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地方:(1)填写的一些资料内容不准确。有许多原始资料在项目进行的时候不能及时填写,从而造成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内容与施工事实情况不相符,进而就导致了有些建筑材料没有完整的合格证和质保书等,最终就不能知道项目工程质量的具体情况,达不到符合要求的项目工程资料档案管理的质量。(2)没有完善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许多企业都没有完善的项目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甚至有的企业就没有建立这个制度。在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在乎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只偏重于质量等方面的问题。(3)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在施工过程中,档案资料的格式各式各样、内容不符合要求,不容易装订,这都是由于施工单位和相关部门没有统一档案资料的格式而造成的。资料的内容方面,有的资料是因为档案员在编辑的时候不了解施工的进度和相关情况,导致了编辑的资料和事实情况不一样,还有的是因为不清楚施工的操作过程在填写表格的时候造成了多填、漏填的现象。还有的资料中有错别字,内容叙述的没有逻辑关系,有的资料没有领导签字、盖章等,资料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后期竣工资料的编制。(4)没有专门的人负责管理档案。目前,很少有企业设立了专门管理项目档案资料的职位并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大部分的项目档案资料管理人员都不是专职人员,都只是身兼多职的人,这些人员都没有受到过专业的培训,不了解档案业务,而且他们平时还有原本的职务工作要做,就没有了时间去深入的学习了解该如何进行档案管理,这样他们就很难管理好。资料越来越多,他们又没有办法跟上节奏整理,渐渐地需要整理的资料越堆越多,也就越来越难整理,再加上取阅档案资料时不进行手续登记,最终就导致了档案的丢失。所以,项目档案资料一定要有专门的人进行管理,而且管理人员一定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

3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建议

结合上述项目档案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看,想要土地开发工程建设有快的进度,就一定要重视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3.1增强项目档案资料管理的意识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有很多重要的图表、文字、影像、图片等资料可以为其他的土地开发项目提供经验等。所以,加强对项目档案资料管理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就能够让那些档案资料完整的保存下来了,而且还能对档案进行妥善的管理,从而避免发生资料丢失的情况。所以,一定要让档案资料管理人员有充分的项目档案资料管理的意识,认真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认真对待工作。

3.2制定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在建设性工程当中,土地开发项目是具有很大规模的,而在土地开发项目中,最重要的就是有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把项目档案资料的内容进行准确的分类整理,并进行统一的规划是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的基础。在整个土地开发项目中,有许多方面的需要都要与其他企业进行交易等,交易过程中就会有许多的报告、文件等,要把这些资料进行划分归类,进而再统一的进行存档,这样在日后查询资料时就会更方便。

3.3加强管理人员的技能学习

整理、规范项目档案资料是需要非常认真严格的,所以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是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管理人员的硬性要求。牢记土地开发整理的政策法规,了解项目工程中需要的所有的资料,能认真准确的把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等,能完好的保存完整的资料,这些都是这些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

3.4建立专人负责制度

管理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遵守政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是很复杂的,而且时间长,项目资料的内容也很复杂,因此想要能够保证这个工作有效率的进行,就一定要让专门的人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且还要让这些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等,提高他们相关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进而更好的保证档案管理的进行。

4结束语

第7篇:土地档案范文

[关键词]清水江文书;土地买卖;书写;程式

清水江文书是广泛遗存于贵州省东南部清水江流域台江、三穗、剑河、锦屏、黎平、天柱等县的以林契和地契为主体的民间性文书。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和天柱县档案馆合作整理的天柱文书中,以土地买卖契约为主。土地契约是土地权利关系的法律文书,是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一个重要书证。清代和近代各种土地契约的格式,大体上都是在宋至明中叶一段时期内奠定的。土地买卖在古代封建地主所有制的社会形态下是一直延续的,那么不同的时间形成不同的契约档案,但这些连续性的文书在写作格式上都有一定的范式。清水文书与敦煌文书和徽州文书不同之处在于,其为清水江流域侗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文献,土地买卖文书在写作格式上有其自身特点,故笔者拟以天柱县土地转让文书为中心,分析文书写作程序及其写作过程所体现的特点。

民间的土地转让,是订立地契,然后到政府部门投税印契,最后进行推收过割的一个过程,而文书的写作又为订立契约的重要形式和步骤。从清朝至民国年间,土地转让文书在书写程式上大同小异,土地买卖契约一般包括业主(亦称契首、立卖人)、出卖产业缘由、土地的来源、土地坐落、土地面积或土地字号、钱主(买主)、价格,以及买卖双方享有的权利和需履行的义务等,文书正文之后有凭中人(中保人)和买主的署名或者画押(就清水江文书而言,业主画押的情况较少见),末尾多要写明立契的时间。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不妨试以《乾隆二十年三月初三日潘成田契》为例,先出其原文,然后再作解释:

立卖田契人潘成,今因家下帖小时礼艮(银),无从得处,自己商议,将到马路冲田,四不等形下田壹丘,计禾贰拾三边,载粮一升三合七勺四囗零七主四立二粟八黍,欲行出卖,无人承就。自己请中在内,问到房侄潘进林名下壹面承买为业,凭中议定卖价纹银贰拾柒两整。其旧潘进林兄弟子孙永远耕管为业,如有后囗房族人等言论,在于卖主上前理落,不干买主之事。一卖一了,父买子休。今幸有凭,立此卖契存照。

潘赞成

凭中潘尔科

卖主潘德成

乾隆二十年三月初三日立契

又如民国文书《民三十二年六月十三日泰藻田契》

立契卖田字人蒋泰藻。今因家下要钱使用,无从得处。夫妻议自愿将到土名斋公冲水田壹连三,计谷肆运,计开四至,上抵路下抵豪,左抵泰彬,右抵祖树田坎,却共载税照派,四至分明,要行出卖。自己请中上门,招到叔父蒋景梁名下承买为业。当日三面议定卖价钱壹佰陆拾元捌角正。即日钱契两交,无欠分文,领不另立,其有酒席画字一概包护在内。如有来历不明,账项不清,卖主向前理落,不关买主之事。此系两相意愿,并无压逼等情。自卖之后,任从买主子孙永远耕管,卖主不得异言。恐口无凭,立卖字为据。

凭中蒋景田

自请蒋景台

民国叁拾年辛巳岁六月十三日立卖

跨度近二百年的时间两份文书包含的基本信息,如开头格式、售卖土地原因、土地价值、买卖双方的义务、笔录者、中人、立契时间等,是很少变化的。

一、文书档案的开头

田地转让契约一般都是冠以“立卖田契人”或“立卖田契字人”的文字,这种文书书写形式也是旱地与水田、油田、山地等相区别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也是文书的一般特点,一目了然可以知道这是以土地中的旱地作为标的物的。通常情况下的格式是不会有很大出入和变化的,书写的不同仅仅是在卖土地者住址、土地位置或人数有所区别。

“立卖田契地人地[良]寨汤口王氏三妹,今[因要]钱使用,无所出处。”“立卖田契字人羊角溪杨门张民晚妈,今因家下要钱用度,无从得处。”“立田契人求富村炳祥,今因要使用,所出。”“立田契人地良寨清,今因要使用,所出。”这几份文书中出现的是卖地人的家庭住地,再有“立卖冲地契人潘光浦,今因家下要钱用度,无从得处,自己夫妻商议……”“立卖坪地契人潘通耀,今因要钱用度,无从得处......”文书出现的则是土地所在的地“潘冲”和“坪”。

一般而言,在多人卖地的文书都是兄弟几人或者父子或者至亲一起卖共有地要把所有人的名字都要写在契约开头,这样也就消除了族内亲人不承认土地买卖的情况,如“立田契人建祥兄第(弟)二人,今因要使用,得。”“立契田契人潘成宇同侄潘仁明”“立田契字人熙、明兄弟四人,兹因家下要用,所出”等。

二、文书档案内容

(一)出卖土地原因

天柱县买卖土地文书,大都未写明了出卖的原因,且多数冠以“家下要钱(要银、要洋)使用(应用),无所出处(得处)”或“家下缺少用度”等类似的套话。如:“立田契字人元林,今因家下要用,所出。自到土名承富田大小三出。”又如“立田契人沛林,今因家下要用度,所出。自到土名成富田大小二,要出。”真正写明“缺少用度”原因的文书则较少。

在天柱侗、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出卖土地的原因不乏有:丧葬费用、宗族开销、嫁娶经费、官司开支、偿还债务、贸易成本、移居资金、建房造价等其他原因。

(二)土地来源、价值

土地来源也是土地的所有权的一个重要证据,写明来源的土地也是为了避免以后出现纠纷时所用到的凭证。由于地权转移出现争端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民间买卖契约文书才有必要详细注明原主地权来历,以禁止收赎、找补等事项。所以在文书中注明土地来源是文书中一个重要信息,也是谨防以后发生争端时必要的凭证。

“立冲人潘德成,今因家下要用度,得,自分上祖,情到土名到冲一个,”这份文书明显的指出了土地是祖上分得。也有自己买进如“”在个别文书中可见是由故人、亲友、亲族等赠送的如“”

买卖双方在衡量土地的价值时,根据土地的大小确定价钱,出现在文书上则是钱、银或土地上的收入,不再出现土地的面积。

(三)买卖双方关系

根据现有文书所载,土地买卖文书有“本族(本寨)某某承买”如“先问房族(本寨),无人承买,请中上门问到……承买”这样的字眼出现,很明确地发现买卖双方的关系。卖土地为了不使本族或本寨的土地有所流失,先在本族或本寨中询问则成为一个必需性问题。如下面一份文书:

宣统二年十二月十二日龙灿金卖田契

立卖田契人龙灿金,今因家下要钱应用,无所出处。自愿将到土名冲夏田大小四出卖。上二上抵山,左右抵山,下抵荣海田。下二上抵荣海田,下抵王瑞森田。左抵坎,右抵会田。四至分明,要钱出卖。先问房族,无钱承买。请中上门问到吴泽坤、林、长兄弟叁人承买为业。当日三面议定价钱八仟六百文正。其钱卖主领足,其田卖与买主,耕管为业。自卖之后,不得异言。恐口无凭,立有卖字为据。

龙兆

凭中吴林珍

宣统贰年拾二月十二日立

这是贵州少数民族的通俗。凡出卖土地,必须先通过房族或亲族,由近及远的形式,即从近亲到远亲(也即“内六房”到“外六房”),看本族是否有人想承买,本族内无人承买则问本屯(寨),若屯(寨)内无人承买,方可卖给外屯(寨)的人。若是“六房”和屯(寨)内有人想买,却卖给外人,足以已发族与族之间的矛盾或冲突。

但是,其中有编号为GT―040―058的《光绪三十三年三月龙东本、龙东玖卖田契》出现“……弟兄二人商量卖与堂侄龙喜魁承买,当日议定田价壹拾捌仟零捌拾文正……”的表述,土地是卖与本族“堂侄”,即土地在本族内转让就无须再问本族承买。

(四)买卖双方的义务

在清水江流域的土地买卖文书中,卖者的土地不能存在任何争议,出现争议时要承担一切后果。所以,文书档案中都会出现“若出现来历不明,由卖着上前理落”。

三、档案契约契尾

1、中人

中人既是土地买卖过程的见证者又是保证交易公平的主持者,“请中”,又称中照,在契纸上一般写作“凭中”,指介绍人,中间人。汉刘向《说苑・尊贤》:“士不中而见,女无媒而嫁,君子不行也。”明徐咸《西园杂记》卷下:“陆挽出一无赖作中假写卖券。”此处指土地买卖过程中所请居间介绍或作证的人,以保证契约的公正和有效。

土地买卖一定要有房亲在场,房亲是宗族势力的代表,只有征得他们的同意,土地交易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交易成功,否则,以一个宗族的势力要抢回所卖之土地并非难事。所以在天柱文书“中人”“凭中”等大部分是由房族、族亲来充当的。但是有的文书也是“中人”和“房亲(亲房)”同时出现的,

如下面的文书由“”作为“凭中”:

立卖田契人龙东本玖,今因前光绪癸年内设修道场,缺少用度。自愿将土名高阳山坝三家所共之田乙,收花四十二边,上抵求泰,下抵任开云,左抵应昌共,右抵承广,四至分明。弟兄三人商量卖与堂侄龙喜魁承买,当日议定田价壹拾捌仟零捌拾文正。其钱交清,将田付与买主为业。自卖之,不得异言。恐口无凭,立有卖字为据。

凭中文科

光绪卅三年三月日立

或者直接出现而不出现“凭中”“中人”字样,“”自然而然的充当了“凭中”的角色:

立卖园地契字人吴月,今因要钱应用,无所出处。自愿将到土名上杨七寨园地壹团出卖,上抵吴喜庆园,左右抵吴朝伟园,下抵大路为界,四至分名(明)。自己上门问到吴清祥明(名)下承买。当日言定作价钱壹仟六百八十文整。其钱付与卖手应用,其园地交与买主,永远耕管为业。自卖之后,不得异言。恐口无凭,立有卖字为据。

吴现周

光绪廿年十二(月)十四日立卖

2、卖主

苗、侗少数民族人口为主的天柱地区,卖主的姓名一般是不会在文书的契尾出现的,但是一些文书出现了立卖主。

康熙四十九年三月十三日潘福汉、潘孝川侄计生卖荒地契

立卖慌(荒)地人潘福汉、潘孝川侄计生,今因家下要银使用,无从得处,兄弟商议,将到荒地土名元头路赀,欲行出卖,四方招主,凭中问到潘贵明一面承当为业,当日三面凭中议作卖价纹银伍钱伍分正,其亲领入手用度,其荒地付与贵明子孙永远耕管,在后二家不得悔,如有房亲言论,在与主向前理落,今欲有凭,立卖契存照。

卖主潘福汉、潘孝川共三分

引进中人潘文瑞二分

明卿

康熙四十九年囗囗囗岁三月十三日

3、立契时间

土地买卖契约时间写明的是立契时间或买卖时间,是一直为业主和钱主双方所重视的。在一般情况下立契时间和买卖时间是一致的。两汉时期的田宅契约,时间更明确具体。汉武以降,各朝代已均用皇帝年号纪年,清代的天柱文书绝大部分都是有具体时间可考的,几乎所有的文书绝大部分都是以“皇帝年号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立(契、约)”。极个别的文书中出现“黄帝纪年”或者“大汉纪年”。

四、结语

因土地的不可移动性,故而土地买卖只能在狭小空间内流通,多山少地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买卖更加具有地域特点,文书书写程式也独具特色,通过对土地买卖文书档案写作程式的分析,不难得出土地转让文书的基本范式:

立卖田契人某人,今因家下要钱应用,无所出(得)处。自愿将到土名某地面积出卖。上抵地点,左抵地点,右抵地点,下抵地点。四至分明,要钱(洋、银)出卖。先问房族,无钱承买。请中上门问到买着姓名,承买为业。当日三面议定价钱(洋、银)钱数。其钱(洋、银)卖主亲手(亲自)领足,其田卖与买主,永远耕管为业。自卖之后,不得异言。恐口无凭,立有卖字为据是实。

(卖主)XXX

中人XXX

第8篇:土地档案范文

1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情报档案工作的工作方法

在血腥的白色恐怖之下,我们的同志普遍缺乏保密工作经验及相关工作知识,党组织因此遭到了严重破坏。党中央认识到必须通过开展情报档案工作,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去了解敌人的军事、政治动向。为此,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情报档案工作上使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情报档案工作实现了职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为了使党的组织能够迅速适应秘密工作的环境,1928年春,周恩来提出在情报活动中,应尽量向机关社会化、情报人员职业化的方向发展,以公开身份掩饰秘密工作,并提醒所有的情报人员都要深入群众,注意搞好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特别是左邻右舍和周围群众的关系,广交朋友,避免引起群众的怀疑,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机关社会化就是把党中央等机关伪装成企业、商店、医院等形式,以掩护我党的秘密工作。依据“机关社会化”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掩护功能,用作秘密工作的房屋必须充分遵从当地的生活习惯;房间内的布置要与工作人员所伪装的社会身份相一致,贫民阶层的房间不能偏“富丽”,而若是商人?t绝对不应该住在草棚子里。另外,机关还应切实体现出其“家庭化”。为了更好地隐蔽,住家夫妇“最好是妇女小孩都有”,才像个家庭样子,女同志也要像家庭主妇那样操持家务,买菜、煮饭等家务活日常都是要做的。

其次,是采用“打进去”和“拉出来”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所谓“打进去”,就是在情报战线利用各种资源打击敌人的要害部门,向国民党的特务、军队、警察、宪兵机关和租界巡捕房等机构秘密渗透我党优秀的情报人员,在逐步获取信任的情况下,积极利用特殊条件,为我党提供机密情报。早在1927年12月31日,中央就在第25号《中央通告》中提及打入敌人内部,开展侦察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通告》指示:“经过党支部决议,得派一二个忠实的同志,到国民党部以及某种反动机关做侦察和破坏工作,但必须限于这两种作用才可派遣。”[1]但在是否派人打入敌特机构问题上,中央特委曾产生过不同意见,担心这样会帮了敌人。但周恩来认为,可以大胆地向敌特机关?a钉子,“把它拿过来”。在他的指导下,李克农、钱壮飞、胡底等人打入国民党高层特务机关,并建立起情报小组,使我党能够随时获悉敌特核心机密。钱壮飞小组取得了巨大成绩,是中央情报科“打进去”的典型,尤其是及时上报了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的消息一事,使蒋介石妄图一举摧毁中共领导机关的阴谋彻底破产。与此同时,我党也对“拉出来”策略十分注重。所谓“拉出来”,就是注重策反工作,设法争取国民党特务机关工作人员、外国租界巡捕房包探等可以利用的人员,为我党提供宝贵情报。1929年底到1931年4月,特科在敌人侦探机关内建立起了第一个反间谍关系――杨登瀛,从而打开了深入敌人要害部门,控制上海侦探机关的局面。不仅如此,我党还借助杨登瀛的社会关系营救了被捕的任弼时、关向应等同志。杨登瀛还曾多次提供内奸情报,使我党免受叛徒奸细的迫害。

最后,利用敌人的资源,为我所用的工作方法。利用敌人的一切现有资源,达到为我所用的方法,是情报档案工作中最好的方法。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陈赓、钱壮飞东北之行。1930年4月,中央特委利用蒋介石想要搞到东北军情报的难得机会,派陈赓同钱壮飞一同前往东北,了解东北方面的情况,同时开展东北的情报档案工作,建立东北的情报机构。于是我党的情报人员以国民党特务机关颁发的护照为掩护,花着国民党的经费,巡视了中央特科在东北和华北的工作,四处开展情报活动,为党带回了许多重要且机密的情报,更在东北建立起了一套名义上归属国民党,但实际向我党中央特科提供情报的秘密组织。

2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情报档案工作的历史价值

首先,土地革命时期的情报档案工作有效地保卫了中共中央的安全。曾经数次,情报人员获悉国民党特务机关以及上海租界巡捕房意图破坏我党的行动部署,并赶在敌人出动前通知相关工作人员及时转移,使得敌人扑空。特别是中央特科情报人员李克农、钱壮飞、胡底及时通报了中央保卫部门的核心人物之一顾顺章被捕叛变重要情报的行为,使得我党中央避开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基于他们三人在大革命失败后扎根白区为保卫党中央领导机关的安全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周恩来盛赞他们是我党情报档案工作的“龙潭三杰”。

其次,土地革命时期的情报档案工作在营救被捕同志、镇压叛徒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央情报科所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情报档案工作方法,在成立两年内,就成功在公共租界、法租界捕房、淞沪警备区、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社会局等要害部门安插内应,获取特务机关重要情报资料,这在营救同志、镇压党内叛徒和打击敌特活动等方面,起到了难以估量巨大作用。正如国民党人士所回忆的:特科“及时从中统最机密档案中得到共党叛徒、奸细活动的正确情报,不必费多大气力及时镇压,有时还能事先发现国特行动计划而做到先发制人”。[2]红队在该时期曾完成诸多艰巨任务未曾发生问题,这同情报档案工作的紧密配合是分不开的。

最后,土地革命时期积极的情报搜集工作,有效地配合了红军作战的需要。中央特科情报人员钱壮飞作为徐恩曾的机要秘书,可以看到徐恩曾经手的全部机密文件以及内部电报,甚至包括一些绝密电报。钱壮飞在获悉敌人即将“围剿”江西苏区的绝密情报后,立即通报中共中央。由此,当国民党反动派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进攻时,中央苏区的领导人早已掌握敌人进攻的战略方针并做好了反“围剿”的战略准备,从而让工农红军得以以少敌多、以弱胜强,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一次、第二次“围剿”。

3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情报档案工作的启示

首先,政治纪律永远是党的生命线。十八大以来,曾多次强调政治纪律的重要性,指出“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3]当前,在遵守和维护政治纪律方面,仍有少数党员干部政治纪律意识不强,某些党员干部口无遮拦,毫无顾忌,对已经明确规定的政治原则评头论足,彰显“能耐”。这些问题的存在不?H损害了中央权威,更在党内和社会层面造成了极端恶劣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党组织对党员思想、政治以及生活层面的监督检查,选拔干部必须注重政治质量,要教育不断,警钟长鸣,任何违反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行为,都不能纵容。

第9篇:土地档案范文

关键词:基层国土资源;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

一、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国土资源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资源档案信息量大、种类多,既有综合类档案,又有地籍管理档案、建设用地档案、土地利用规划档案、国土资源监察档案、地矿档案等九大类。

国土资源档案是对国家土地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必要条件,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对我国管好土地资产、保护土地资源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依法管理土地,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征收国有土地使用税、解决土地纠纷、确定土地使用权、所有权的法律凭证和依据。发挥国土资源档案信息自身的优势,挖掘其内在的潜力,及时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是市场经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是档案管理的真正价值。

二、基层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档案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基层国土单位由于经费不足,重视不够,普遍存在档案室设施简陋,设备陈旧现象,部分单位甚至未能修建专门的档案室库房,办公室和档案室混在一起,“九防”措施不能落实,以至于在高温梅雨季节无法降温除湿,造成已归档材料发生霉变,给档案管理留下隐患。由于缺乏必要的现代化网络管理设备,大部分基层国土单位还未实行计算机管理室藏档案,给查找利用带来很多的不便。

(二)档案收录不完整,管理不规范,容易造成重要国土资源档案流失。国土资源工作是业务性较强的工作,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往往只重视业务水平与质量,而忽视每年基层国土单位的工作计划、总结、签订的目标责任状、所务会记录、工作人员的工作小结等这些能反映基层国土单位自身工作特色资料。另外,有些基层国土单位档案长期积压,随意堆放,很多已整理的档案也存在分类、组卷、编目、排列不规范,不利于以后查找利用,甚至容易造成重要国土资源档案流失。

(三)国土资源档案利用效率不高。基层国土单位由于机构弱化、科学手段滞后、硬件设施陈旧等原因,仍继续沿用低效率的传统手工管理模式,档案利用效率低下。基层国土单位还没有意识到国土资源档案的重要价值,缺乏主动为市场提供服务的意识,也降低了国土资源档案的利用效率,造成资源浪费。

(四)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基层国土档案管理工作长期以来被忽视,导致管理人员从思想上对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责任心。部分管理人员缺少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对土地业务档案缺少深入细致的分析,从而影响了国土所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利用。总之,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在文化素质、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上,与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的要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三、基层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建议

基层国土档案管理工作在切实保护国土资源的前提下,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创新思路,深化改革,适应并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是实现国土资源档案管理规范化、现代化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有土地在发生变化,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用地报批、征地实施等各项具体工作形成的土地档案数量不断增多,对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流库房、借阅场所,使办公、阅览、库房分开,严格落实“三铁”、“九防”。

(二)档案收录完整、规范是实现国土资源档案管理规范化、现代化的重点。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基础上,档案的形成要规范化、档案的整理要系统化,印发实行统一的归档内容和标准,严格按照装订、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排列归档文件、加盖归档章、依据档案分类方案和编件号顺序编制归档文件目录、逐件编目装盒表等规定程序完整收录档案。

(三)加快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是实现国土资源档案管理规范化、现代化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成为大势所趋。基层国土单位应该加强数字化建设,舍得投资,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开发或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建立电子影像档案数据库,加快国土资源档案信息系统建设,健全管理网络,并及时配置、不断更新现代化档案管理所必需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等硬件设备,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升查询服务水平,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控制档案原件出库的次数,降低档案原件丢失的几率。

(四)提高管理者素质,完善管理制度是实现国土资源档案管理规范化、现代化的前提。档案管理人员要端正对档案管理岗位的认识,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加强现代化档案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适应社会经济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基层国土单位应严格落实档案管理制度,对档案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其职责范围,并建立业务考核制度,奖罚分明,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面对基层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我们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采取稳妥有力的措施,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实现管理现代化,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只有这样,基层国土资源档案事业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促进其开发与利用不断优化。

(作者单位:山东省新泰市国土资源局)

主要参考文献:

[1]崔文.浅析国土资源管理档案的分类[J].浙江档案,2010.10.

[2]陈玲芽.论新时期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J].科技信息,2007.14.

[3]黄月美.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以宁德市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分析为中心[J].宁德师专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