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观生态范文

景观生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生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景观生态

第1篇:景观生态范文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城市景观;研究

Abstract: the city is a kind of human activity effect is strong landscape, its internal material flow, energy flow and information flow, population flow, very active.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serious disorder the natural evolution of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urban landscape inflation and the natural landscape of the contradictions of shrinking broken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urban morpholog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come urban geography and urban planning research hot spo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andscape ecology view of urban landscape and landscape ecology connotation, the urban landscape overall planning and urban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inciple of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reference, and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ecology research planning design method and way.

Keywords: landscape ecology; urban landscap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学随之迅猛发展,成为时代背景。在这样的生态浪潮激荡下,城市景观结构研究成为了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研究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城市空间结构着眼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规划学的脉络而展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景观领域的研究逐渐兴起,它引起了对描述、解释和规划景观结构的传统方法的重新思考,也为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传统研究和科学交叉提供了新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景观规划理论原则上的指导,甚至为景观规划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方法论。

一、景观与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分析

景观生态学中景观(Landscape)概念的引入将地理学家采用的表示空间的“水平”分析方法和生态学家使用的表示功能的“垂直”方法结合起来。弗曼(1995)对景观的解释是由相互作用的重复出现的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镶嵌组成的异质区域。它具有空间异质性,是实在的地理实体,即包括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系统整体。

景观生态学是1939年由德国地理学家C.特洛尔提出的,对其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它给生态学带来新的思想和研究方法,由此应运而生的“生态景观”强调重视景观的生态效益、利用绿色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等。

城市景观整体规划特征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看,城市是典型的以人类干扰为主的景观,是一种连续的景观,城市主体的研究以城市地域社会为对象,探讨人类活动与城市的互动关系。

总结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城市景观绿化是对城市公园系统、绿地系统和城郊风景区的规划与管理,城市是其对象与主体。城市景观格局亦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市景观组分类型中以高密度的人类活动为主体,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原则;其次,城市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主要受人类有目的的规划、建设、活动的决定性影响;第三,城市景观组分的内涵性重组和外延性扩张行为非常频繁;第四,城市景观组分的镶嵌性分布特征十分突出,相互之间的功能联系一般通过发达交通系统中的能流、物流和人流来实现;最后,城市景观具有生态脆弱性和破碎性,城市景观主要靠人为输入或输出不同性质的能量和物质来协调和维持,变化极快且对人类调控存在高度依赖性,城市功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都很脆弱,一旦人类活动失调,就很容易导致城市生态衰退。另外,城市交通系统网络将城市切割成许多大小不等的斑块,城市景观要素斑块之间及其与城市外部之间的,与人类活动相关的能量和物质流同速率很高,而城市景观中的“自然”生态过程受阻,提高城市景观生态连通性,就成为维持城市景观生态过程和环境功能的基础。

三、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与设计原则

李团胜(1998)认为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应该包括环境敏感区的保护规划、绿色空间体系规划以及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规划。由此总结生态规划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收集和调查城市景观生态的基础资料:对城市进行景观生态分析与评价,即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城市景观的要素、结构、功能,这是做好景观生态规划的基础性工作;拟定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最后,提出合理城市规划的原则,对城市空间及景观布局进行合理规划。

城市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在规划中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来思考和管理,实现优化利用。此外,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应遵循合理安排城市空间结构,相对集中开敞空间,组织和谐的土地利用,保持和恢复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维护自然斑块之间的联系,以绿色生态空间体系建设为中心的保护环境敏感区等规划原则。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从方法论的角度上看,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就对景观中一系列的生态进行整合规划,此种整合是在整体和生态设计观念基础上的创造。与柯布西耶“光明城市”的伟大理想不同,整合思想的核心是对现成结构的把握及改良,此种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想不谋而合。

在整合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总目标是改善城市景观结构与功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景观的持续发展。具体有如下目标:①生态稳定性。即维持城市景观的生态平衡,景观的结构功能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②通达性。有效地确保城市生活的方便,各斑块间有廊道共同,交通易于到达。③舒适性。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造一种能融合技术与自然于一体的理想环境。④美观性。通过景观规划使景观结构适量有序又富于变化,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并富含文化特征。

五、总结

现代城市景观是文化和自然的载体,它在百年间的历史演进中,承载着民族艺术追求、实用性理念与时尚精神。在突飞猛进的城市设计浪潮,冲击着现代城市的景观设计的迅速发展,它将对未来全球化的城市景观设计的形成和趋势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城市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构建现代城市景观结构生态优化模式,对于指导城市空间结构的改造和重建过程,以及维护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秀珍 肖笃宁著:《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5年 第2期 维普资讯网。

[2] 苏伟忠 杨英宝著:《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

第2篇:景观生态范文

关键词:景观规划;景观生态;景观化校园

景观生态学是景观规划与生态学相结合的产物,景观规划与生态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演绎和构造出了极其生动和精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景观”一词在英、德、俄语中词义颇为相似,都是指自然风光、地面形态和风景画面,它具有明确的边界和统一的外貌,可辨识性,空间重复性和异质性是其主要特征。生态学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9年定义的一个概念,它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如今,由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紧密相关而产生。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景观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对生物活动与人类活动影响的主要工具。景观的空间结构包括类型与格局,而景观的形态则是指人类感知的视觉景观,二者共同组成了景观的基本特征——空间构型[1]。现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业迅猛发展,许多高校不约而同将自身办学空间的未来发展投向了城郊,这使得大学新校区校园环境景观在继承原有校园景观功能和文化风格外,利用景观生态理论方面知识突出反映低耗能、低排放型等运行模式的生态环境成为可能。而怎样的规划能更好地为学习、生活服务,怎样的规划既突出了效率与秩序,又合理地继承了学校的文化及历史,这就涌现出很多关于校园规划的讨论[2]。

大学校园景观不仅包括自然景观,如山地、湖泊、天然矿地等最容易形成校园环境特色因素,还包括了人造景观,如广场、道路、庭院等大学师生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区域与独特的校园人文环境形成的重要因素[3]。所谓景观化校园,是指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以环境品质的提升为目标,以植物造景为主,以人为本,实现校园环境、功能、技术的优化,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校园环境[4]。

1 项目背景

1.1 项目概况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简称一师)其前身为南宋时期张栻创办的城南书院,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学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以一代伟人为代表的一批历史杰出人物曾在此求学或工作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亲笔题写了“第一师范”校名。

一师的新校区——东方红校区位于长沙市岳麓区东方红镇,总占地面积72.67hm2。在岳麓山大学城内,符合长沙市“西文东市”的总体规划。规划总建筑面积40.2万m2,建筑总占地面积9.8万m2,总绿化覆盖率47.5%,水体面积2.5hm2。教学区是学院平面规划划分的5种类型之一,已有文科楼、理科楼、科技楼、实验楼、图书馆5栋教学楼,建筑面积共9.75万m2。学生生活区已有学生公寓14栋,建筑面积共11.39万m2,食堂,超市和商店等,建筑面积1.46万m2,完全能满足学生日常生活需求;体育运动区有体育训练馆,建筑面积共0.468万m2;教师生活区已有周转房2栋,建筑面积共0.62万m2。学院完成共约10.67hm2绿化工程建设项目任务,现有人工绿化栽植面积约16hm2,未开发的原始山林面积约10hm2。

1.2 基地位置与现状

新校区地形总的趋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东部丘岗岗顶标高69.4~70.8m,中部岗顶标高在60.6~68.5m之间,西部冲沟平坦地带地面标高38.8~49.9m,丘岗坡度玻璃一般为10~25°,地面相对高差一般在10~20m之间,岗坡植被覆盖良好,冲沟平坦地带现为稻田。基地地形层次感强,高低错落有致,树木葱郁,有山有水。

2 设计理念

2.1 理念基础

2.1.1 创造“依山就水、绿荫环抱”生态校园。依据校园的场地条件和环境特点,强调生态校园的主题,以群山为背景,以溪水湖面为核心,创造生态校园。

2.1.2 “凭水聆风、诗意生活”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场所。塑造丰富的校园公共空间,特别是营造宜人的滨水空间,促进交往,增强校园活力和人文精神。

2.1.3“弹性布局、融合共生”人工与自然有机融合的弹性灵活的布局。寻求简洁而灵活富有自然地形布局结构,建筑形成组群且可替换,可灵活应对场地条件。建筑群以村落状与绿化环境相融合达到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1.4 “有机生长、持续发展”细胞式的开发建设方式。树立开发建设环境先行的观念,以如细胞生长般组团式的建设方式,力求首期建设集中紧凑,留有余地,使建筑族群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达到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2.2 主题:润

“润物细无声”一语道破老师的高尚品质,孜孜不倦、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其中一个“润”字意味深长,它没有“洒”的夸张;没有“泼”的高调;没有“溅”的放肆,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厚积薄发的状态,滋润万物,却不求回报。就好像一师,虽没有显赫的名气,却培养出了中国的一代伟人;虽没有很大的规模,却有了百年的历史。“润”字处处体现了一师的精神,于是,选取“润”字作为一师的景观主题,景观润物、大学润人。以史之润、文之润、绿之润、新之润,4个方面进行展现。

2.3 总体分布结构:一轴、二环、四区

从校园与城市的相互关系角度探讨大学校园的空间模式,并构建出以复合功能分区、多层次开放空间以及功能基本单元为主要框架的结构模式[5]。一轴:景观主轴;二环:环绕教学区的车行道和环绕山体的游步道;四区: 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游憩区。

2.4 景观结构

“绿在校中,校在绿中”,校园处处与环境相互融合,互相滋润,以达到润物润人的思想。

2.4.1史之润。史之润──景观主轴,历史轴线的表现:在从学校内大门到图书馆水池前的200m轴线上,布置21盏景观广场灯。一共10排,尽头单独1盏在中间。景观灯6m高,每排距离是20m。景观灯底座上照刻有从古至今的21个年份,代表着学校历史沿革的重要事件。同时根据时间年份不同,变化广场铺砖。铺砖的形式以标尺上的刻度代表重要的时间和事件。黑白红3色为主要铺装色彩,块状为主要铺装形式,材料以普通石材或砖材为主。三色铺装间隔铺设,白色为基础,作为标尺,黑色和红色铺装分别铺设在中轴线两侧,作为标尺上的刻度,代表重要性事件处的刻度形状与其它刻度相比稍大,与此处的灯柱相呼应。其中红色刻度代表具有红色革命意义的事件与时间,而黑色则代表在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与时间。

2.4.2 文之润。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主旨,将“求知”、“有知”、“识知”、“传知”、“解知”、“共知”作为6个内庭院的主题,按顺时针的顺序布置,寓意知识的循环与更替,学与教的衍化。其中加入一些汉字的小品进行点缀与补充。

求知——即使我们学习知识和技能;适当以小乔木和灌木如棕竹、珊瑚树等用于视线遮挡,同时还可以采用驱虫性较好的树种,以达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注意力不被外界所分散的功能效果。

有知——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是却不知道应用的实际的方法;该庭院与知识的大体风格一致(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是一个互相穿插的过程),以中型乔木和小灌木造景,在院内营造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适当安排一些座椅,此外,也可将在君子亭“静中求学”的学习态度传承。

识知——了解并完全明白了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并可以以这些知识为载体做出一些贡献;同时与“有知”园内植物配置相一致。

传知——把我们了解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别人,即人生的传递,文明的传递,历史的传递;同时做一些有起伏的微地形,以水体和假山,搭配一些矮灌木,把水体流动过程展现出来,象征文化的传播。

解知——解释和教导有知之人去将自己的知识融入实践生活中,并且分享自己的心得,而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就有了不同的知识领域;以彩叶稍耐荫树种为主体,配置一些多年生花卉,布置桌椅供师生交流之用,以色彩丰富的彩叶树种代表知识的多元化。

共知——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认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最好办法。植物配置上注重乔、灌、草的搭配,同时配置少量彩色叶树种。

2.4.3绿之润。绿之润——把环抱校区的四座山加上在建的艺术楼、学生宿舍、体育场做成一个绿色的环带,把整个校区包裹在绿色的生态气息之中。

绿之润通过3个方面来展现:视觉、嗅觉、听觉。

(1)视觉:配置植物要遵循绿地植物的配置模式,将植物以群体集中的方式进行种植[6]。校区的四座山,以不同季相变化的植物进行展现,使四季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图书馆旁的小山坡用春季开花植物形成自然天际线,形成障景,加强空间纵深感,图书馆周围选用桃李,成片栽植成景,示意桃李满天下。艺术楼旁山体则用春夏季观花植物,示意生生不息。武警农田处保持原有山体,混植秋色叶及观果树种,体现“层林尽染”的别样景观。西北部山体使用冬季落叶观枝干与观花植物,以腊梅与梅花为主,增强冬日阳光的通透性。

(2)嗅觉:对学生宿舍区的植物配置进行补充,以保健树种、芳香树种、驱蚊植物为主,为学生的生活区域营造一个舒适、温馨、芳香的生活环境。两栋为一组共6组庭院,每组庭院由宿舍分开,分别以清香、醇香、远香、留香、沉香、暗香、梦香为主题院落,通过植物设置归属感强的院落。分隔绿地里设置一些交流空间,预留小空地供学生进行小团体活动。

(3)听觉:以琴声、鸟声,竹声为设计的出发点,对艺术楼原有竹林,生态农场部分区域进行改造设计,突出声音的效果。琴声以艺术楼的琴声和音乐厅的声乐为具体形式,通过景观设施放大其音乐的艺术效果,把其用到景观设计的立意上面来,同时结合绿色主题。艺术楼的南面的山体结合艺术楼的特质而充分利用起来。把小山坡作为一个平时艺术楼学生们走进大自然练声的场所。所有声音最原始的来自于大自然,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眼睛闭上,呼吸大自然,触摸大自然,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大自然带来的灵感,是一种完美的体验。

此处主要给艺术楼的同学们提供独自练声的场所,因此,此处不需要设置太多桌椅,更多的要放置一些相对独立的木平台,木质材料更加具有亲近大自然的感觉,相对独立的平台能够在相对独立的空间中提供一种开阔感。

鸟声:拟定在武警农场的后山作为鸟声体现,在山体上主要栽植引鸟树种,同时在原有大型乔木上安置各式各样的人造鸟巢,以此吸引鸟类栖息,鸟巢要设计的比较新颖,要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树下主要给人一个聆听鸟声的环境空间,而且鸟声能松弛神经、陶冶性情,起间接愉悦听众的作用,同时,此处也是一师范学生们能够进行一定的课程学习与帮助的场所。

竹声:拟定保留原来的竹林区域,并进行必要的改造,竹子与石、白墙组合成景,在古典园林中的非常常见,黄金间碧玉、毛竹、孝顺竹等都是很好选择,同时在竹子底下种植麦冬,其色泽与竹子对比明显,和石头又能完美地搭配起来,并且能修饰竹林底下的泥土。

2.4.4 新之润。新之润——新科技、新技术的运用,体现学校与时俱进的步伐。

在景观生态规划中推倒一切和没有继承的规划是没有生态性的。景观资源化是景观规划设计,开发利用,建设管理的核心。树立景观资源概念来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7]。

雨水收集系统则是可行的措施之一,包括“初期弃流——过滤──储存——杀菌——回用”4个阶段。

通过运用铺设管道,陶瓷透水砖,雨水收集花池等雨水收集技术将雨水和学生用水收集,然后,再运用自然生态水景处理方法将收集用水净化处理,最后,再以沿路铺设管道和水泵抽水的方法,把图书馆前的水体和武警农场水体联系到一起,形成一个环流,可以保证水系的质量,又可以免去集中处理污水的成本。

整个校区也运用了一些科技环保材料,例如木塑复合材料,凝石,GUP石木材料,陶瓷透水砖等材料,新材料的运用体现学校与时俱进的步伐。

在植物搭配上也体现“新”的理念,建设节约型园林。因地制宜,优先选择利用乡土植物,生态优先,利用原有植物资源进行植物造景,选用节水抗旱植物构建节水型园林,应用粗养护型植物,降低养护成本。

参考文献

1 朴浩,许晓东.大学新校园景观规划的生态适应性设计研究初探[J]. 建筑设计管理,2009(9)

2 王恬,刘飞.功能主义校园规划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以中国矿业(徐州)南湖校区为例[J].现代装饰理论,2010(2)

3 王静.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发展趋势简析[J].教育建筑,2009(2)

4 丁可武,曹智.建设景观校园 提升校园文明——试述福建师大福清分校校园景观规划构思[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6(2)

5 沈祖光,刘文.新形势下大学校园规划的空间模式研究[J].城市规划,2011(4)

第3篇:景观生态范文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景观生态;生态美学;景观生态产业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以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为其绝对永恒的自然基础。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人口增加、工业化、城市化及人类活动正以空前的速度、幅度和规模改变着自然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及全球变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合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维护其再生能力,并使人类生存环境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生态型城市就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自然系统的和谐为基础,以彰显个性的文化魅力为灵魂,以资源的循环、协调和高效利用为保障,以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整体效益的和谐统一为目标,建立在区域平衡协调的基础之上的城乡统一体。

1做好生态景观城市设计

生态城市规划其基本设计有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三个方面。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交互作用,土地利用规划和评价一直是其主要的研究内容。景观设计要遵循自然辩证法。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建筑景观设计,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城市背景文化、历史传统与现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城市产业应当是代表生态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是能够形成强大示范效应的龙头产业。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信息等第三产业。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未来生态城市的基本轮廓应当是:(1)能充分利用可持续供给的清洁能源。(2)能充分利用可持续供给的清洁材料。(3)城市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形成全面的协调共生网络。(4)在城市的长期发展中始终具有最佳的生态位和最强的组织力。面对中国未来巨大的城市化前景,前瞻性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而设计出了十大战略,包括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环境系统;维护和恢复河流和海岸的自然形态;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将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建立无汽车绿色通道;开放专用绿地;溶解公园,使其成为城市的生命基质;溶解城市,保护和利用高产农田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乡土植物苗圃基地。通过这些景观战略,建立大地绿脉,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设施。

2生态景观城市设计策略

2.1设计原则

2.1.1稳定性原则

景观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不断发生变化,不同强度的作用力产生不同的生态反应。不受干扰时,景观水平结构向同质化方向发展,景观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适度干扰可迅速增加异质性,景观还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严重干扰则使异质性迅速降低,景观难以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产生新的动态平衡。

2.1.2生态美学原则

景观作为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不仅具有经济、生态价值,而且具有美学价值。

2.1.3实效性原则

景观生态规划强调生态合理性,即相对符合自然规律合理规划,以达到符合人类生态的长远利益,在规划中深入分析区域及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能流与物流特征以及规划实施后的生态风险等,维护与改善景观的生态完整性,达到生态合理性。同时由于人类在景观系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也决定了景观生态规划必须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二者之间的协调统一。

2.2城市生态植物设计

按生态学原理考虑,植物材料应有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长寿性与生态功能,比如森林每增长1m2,大致可吸收、固定350 kg的CO2,当森林覆盖率达35%以上时,就能产生适合于人类生活的气候。同时,片林和林荫道夏季能降低气温3℃,降低路面温度7℃,降低建筑物表面温度4℃~l0℃,减少高温持续时间3h~8h。一个林地结构、树种选择、配置合理的城市,空气相对湿度可增加54%,宽30m的林带可降低噪声6dB~8dB。但是,虽然植物有吸收有毒气体、吸附尘埃、净化空气和防风阻沙的能力,但在植物材料选用上应考虑树木的生化相克、对人体产生过敏、有碍健康的问题。在群落配置时,还应考虑要有层次性、多样性、各树种间和草木建群的稳定性问题等。适地适树,城市的骨干树种(基调树种)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在城郊过渡区与城市近郊区,无论是公园或绿色隔离带或片林,都不应是纯林,应该营造针阔混交林,而且林下一定要配植灌木或草本。植物配置的空间,无论平面或立面,都要根据植物的形态、高低、大小、落叶或常绿、色彩、质地等,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

2.3城市总体设计

营造自然景观优美、建筑风貌时尚新颖、生态调控功能完善的城市分区,同时,要改造旧城区,保护古建筑,运用都市里的村庄、城市中的乡村民居度假村、生态公园模式改造“城中村”。发展绿色社区;完善城市商务区和各种服务系统,优化交通网络,密切城市各组团的联系,满足居民的多元交通方式需求,降低各种出行方式的“时间成本”和“环境成本”,形成具有亲和力和凝聚力的最佳人居环境。城市景观是具有大量的、规则的人工景观要素,如大楼、街道、绿化带、商业区、文教区、工业区、仓储区等,是各种人造景观的高度集合。一个城市景观生态功能的优劣,不仅要使各功能区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还要使各功能区在空间上的组合搭配合理,协调不同功能区的物流、能流的输入和输出的效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则应精心设计建筑群体的空间构成、注意对城市建筑物的数量、轮廓、色彩、材料等的控制,对城市人文景观加以控制,保持城市流畅的轮廓线和特色,同时,要合理布局斑块和廊道,精心营造城市绿色生态空间系统,以达到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

3对城市景观生态发展的前景展望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景观规划已经越来越趋向成熟,逐渐体现出多样性、多元化的态势,对城市生态科学研究的加深,生态健康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使城市景观的建设有了一个更好的社会和学术背景,更多的既能顺应自然环境规律又能表达人类实用与审美精神需求的景观不断问世。

当代城市景观规划凸显出人性化、信息化和多元化的总体特质。人性化特征是景观发展的中心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它是景观规划超越功能意义进而完善人的生命意义的体现。它呼吁设计为人的生理、心理需求提供无微不至的关照。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和身份的受众进行设计将不断增加景观的独特内涵和意义,另外针对老人、儿童和残疾人这些特殊人群的设计会渗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

同传统的景观形式相比,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景观所承载的信息量越来越多,未来景观的信息化发展将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信息的高度发展为景观的表现形式的提高创造了可能,其生态功能的完备与审美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景观系统中,以信息表现为主的各种标志系统和指示系统将以更加丰富、简洁便利、高效的形式出现;信息化的提高,无疑使人与景观环境的互动性增强,人的参与,景观的影响,使时空感觉产生变化。

景观发展的多元化来源与文化的多元,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使文化景观呈现迥异的面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景观的发展不应是走向一种声音,而是保留地域特色的差别,我们应以演进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不同文化构成的脉络,地域文化传统将其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与景观现实和未来相结合,从而获得持续的生命力和文化价值。

除上述城市景观未来发展的趋势外,我们在研究城市景观生态时也应把握这样的思想:景观生态系统中的地形、土壤、水体、植被等自然因素并不是静止的纵向联系,人的各种活动都渗透到其中,产生着千丝万缕的横向联系。因此在将来的景观规划时,必须多考虑人的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把景观生态系统看作是人类文化圈和自然生物圈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多个生态系统,城市景观规划与其它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将越来越密切,也会不断产生新的分支学科。

4结束语

生态城市已成为国际第四代城市的发展目标。它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是城市人类与其它生物高度协调的标志,也是城市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象征。城市生态规划应该将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作为其目标,研究和制定为生态城市建设服务的规划理论和对策。目前对于组成生态城市的各要素的研究较多,但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综合的概念。生态城市规划应在分析考察城市的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为实现生态城市勾画蓝图。生态景观城市的构建与设计,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发展,加快了可持续发展进程,其理论与实际意义非常重大,必须把握设计总原则,从城市总体到植物设计出发,才能加快生态景观城市的合理构建。

[参考文献]

[1]任燕萍.浅议城市环境问题及对策[J].科技咨询导报,2007,(12):71.

第4篇:景观生态范文

关键词:生态;景观;城市设计;

1、对城市生态设计的理解

1.1概念

生态学一词来自希腊语“oikos”与“logos”,前者意为“住所”或“生活所在地”,后者意为学科研究。因此,生态学可以理解为关于所有生命形式及其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学问。

生态观的城市设计在本质上是一种系统认识和重新安排人与环境关系的人类生态规划。它规划的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这个系统也具有一般系统的特征,生态观城市设计的研究集中体现了生态建筑学的多学科性,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专业人员及当地管理、决策人员的良好配合。生态观城市设计(Urban Design with Ecological Concepts)就是:运用生态学知识和原理,以事实和概念为依据,通过创造性地参与自然过程,把城市设计对“体型环境”的艺术布局、土地利用与自然景观结合考虑的一种人工景观的创造,落实到城市物质环境的改变上,探讨改善系统的功能及内在机制,使所建立的生态系统能实现人类与环境的持续发展。生态观城市设计所谋求的人类聚居环境的景象,应该是由不同生态元素的群落聚居的集合体,其核心为城市。

1.2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危机

城市是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我国是近10年来,全球土地利用变化最大、最明显的国家,其中人为原因造成的土地利用变化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中国也是全球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侵蚀面积约为130万平方公里;土地沙化面积以每年1000-1200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而城镇化过程中占用耕地使良田以每年约1.5%的速度衰退。由此伴生的植被退化、气候变暖、风沙加剧、土地干旱等等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国的粮食、生态、环境安全,并间接危及淡水资源和人民健康。

2、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2.1基本概念及景观要素

景观(landscape):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一个景观应该具备下述四个特征:①生态系统的聚合;②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流、能流和相互影响;③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④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集合相对应。

景观要素有三种基本类型: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质(matrix)。

2.2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1)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每一个景观都是异质性的,在不同的斑块、廊道和基质之间,种、能量和物质的分配不同,相互作用,即功能也不同。

(2)生物多样性原理。景观异质性使稀有的内部种的多度减少,边缘种和要求两个以上景观要素的动植物种的多度增加,因此景观异质性可提高物种共存的机会。

(3)物种流动原理。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扩展和收缩,既影响到景观异质性,也受异质性控制。

(4)营养再分配原理。由于风、水或动物的作用,矿物营养可流出或流入某一景观,或者在一景观的不同生态系统之间再分配。景观中矿物营养再分配的速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5)能量流动原理。在景观内,随着空间异质性的增加,会有更多的能量流通过景观要素之间的边界。

(6)景观变化原理。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景观水平结构逐渐向同质性方向发展,适度干扰可增加异质性,而严重干扰则在大多数情况下使异质性迅速降低。

(7)景观稳定性原理。稳定性是指景观对干扰的抗性及其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从景观要素来说,可分为三种情况:①当某一景观要素基本上不存在生物量时,该系统的物理特性极易变化,不存在生物多样性问题;②当某一景观要素生物量较小时,则该系统对干扰的抵抗力较弱,但恢复力较强;③当某一景观要素生物量很高时,则对干扰的抵抗力强而恢复力弱。作为景观要素整体的景观,其稳定性取决于各种要素所占比例及其空间格局。

2.3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实践

景观生态规划是以一种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运用生态原理和系统分析技术,为科学地管理和最佳利用土地,保证人、植物和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资源都有适宜生存或存在空间的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生态规划是在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多数的景观生态规划实际上就是基于生态学分析途径的景观规划,即广义上的景观生态规划(俞孔坚,2005),但也有一些工作是基于景观结构与过程、或景观格局与功能分析基础上的景观规划途径,属于狭义上的景观生态规划。我们来看下面的实例,单纯的用钢筋混凝土来防洪存在很多弊端,而从生态方面考虑,将防洪提设计成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成为城市绿地的一部分,人的休闲场所。不仅满足了工程的需要,更体现了其生态功能。

3、 结束语

城市景观生态设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持,在城市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环境也在日益恶化,生态失衡进而影响物种消逝等连锁反应。联想到广西的实际情况,以南宁市为例,南宁现已坐享“中国绿城”的美誉,种有上百种树木的市内主干道民族大道两侧满目葱茏,如胡须般的榕树气根垂直悬挂,藤萝缠绕的攀援植物与乔木灌木和草地结合形成森林景观,漫步其中犹如置身密林。南宁的邕江犹如一条绿色飘带,形成廊道,各大小公园点缀在城市之中,南湖大面积的水面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小气候,降低了市区的热岛效应,城市的肌理相当丰富,“中国绿城”名副其实。在景观设计方面要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要善于充分利用山水资源,把自然资源与景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一个以城市园林系统为基础、自然环境为载体、基础设施为框架、历史文化为脉络、城市景观为形象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空间和宜居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徐小东,王建国著.绿色城市设计――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生态策略[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2

[2]李晖,李志英等编著.人居环境绿地系统体系规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0

[3]刘先觉等著.生态建筑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5

第5篇:景观生态范文

一.生态学的内涵

现代生态学主要是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并对生态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进程、组成结构与功能、自我调控和平衡进行研究。这也就是说,现代生态学的研究方向是整个生态系统,是将生态系统中各组成要素都看成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一部分,通过这些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动态的、平衡的综合体。但是,这种动态的平衡是建立在一定的压力之下的,如果外界的压力过于庞大,远远超过了生态系统所能够承受的压力,那么生态系统必将受到不懂程度的破坏,严重的则会导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从生态系统的运行状况可以清晰的看到,生态系统是人类最大的资源和能源宝藏,生态系统要想能够维持动态平衡稳定运行,必须认真对待每一种资源,除了要高效利用再生资源外,还要有节制或者循环利用那些不可再生的资源。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作为景观设计师要充分认识到生态系统平衡的这一自然法则,在因势利导的基础上,运用所有能够利用的力量,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功能,将景观设计和自然环境紧密结合,从而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协作与共存。

二.景观设计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离开了植物,生态系统将不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就是植物景观设计。在植物景观设计进程中,要想达到令人满意的生态效益,必须严格按照生态理念进行植物配置,在遵循自然法则的基础上进行。为了遵循自然法则,在植物的选择上,要将乔木作为景观设计的主体,并且将乔木和灌木、草本植物组成多层次的组合,在增加景观绿量的基础上达到生态效益的优化。在植物的选择上,重点选择本地的植物,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绿色景观。为了打造充满个性的乡土风味的绿色景观,也可以适当选择一些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的植物进行点缀。在植物的选择过程中,应该优先选择阔叶乔木或者叶片相对较大的灌木和草本植物,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景观的生态效能。在水源不足的地方,必须选择耐旱的植物,在构建独特景观的基础上节约水源。

三.生态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将绿色植物进行群落化配置在植物景观设计中,不单单是要提高景观的绿地率,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景观的叶面积指数,增加景观的绿量,从而大大提高景观的生态效能。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要严格遵循生态理念,对植物采取生态位互补以及互惠互生的科学配置方法,进行生态植物群落的设计。从而打造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物种丰富、系统稳定的生态系,促进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发展。为了避免因使用大量化学肥料引发的环境污染,在植物的选择上要尽可能选择和固氮微生物存在共生关系的植物,这样不但可以保证环境不受污染,维持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能力,促进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2.优先选择本土植物在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在植物品种多样化的前提下,应该优先选择本土植物。由于本土植物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在本土留下来的适应性最强的植物,这些植物与本地其他生物最容易形成具有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另外,外来植物品种的引入会打破原来的生态平衡,然后再重新构建新的生态平衡,构建的过程不但是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还会影响到本土其他物种的生存和发展,甚至造成某些物种灭绝。其次,使用本土物种,可以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植物景观。在景观设计中大量使用本土植物,可以快速形成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植物群落,形成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绿色景观。同时,使用本土植物还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本土植物是本地生长的植物,无论是在种源上,还是在运输距离上,成活率上,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从而避免因长途运输以及较低的成活率引发的浪费现象。

3.创建绿色景观居住环境创建绿色景观居住环境是人们身心健康的要求,一个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居住环境内度过的,居住环境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打造绿色景观居住环境时,处理按照上述内容进行设计外,还要针对交通量大、环境污染强进行植物景观设计,选择具有较强的抗污染、强滞尘、降噪声的绿色植物,吸收大量的空气污染物、粉尘以及噪声,降低对人体的伤害,创造景色宜人的优雅人居环境。

第6篇:景观生态范文

【关键词】生态;设计;景观

一、生态设计在景观中的概念

设计或艺术设计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词之一。对于一个文明、健康的社会而言,设计是无处不在、无所不需的,可以说一切都需要设计,当然也就包括一个新兴的设计学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景观设计。但是现在的景观设计师只注重功能,外表,甚至把设计当成市场竞争的工具、推销产品的手段,其目的是产品而不是人。所以,我认为设计不能停滞不前,而应该充分体现它自己的未来性。

未来设计中的生态设计,又称为绿色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勃兴的一种新的设计方式。我认为对于生态设计中的生态景观设计,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化的景观设计,都可称为生态景观设计。二战前柯布西埃的“阳光城市”、赖特的“有机建筑”和“广亩城市”等理论的提出应该属于这类。虽然这些早期探索在许多方面有不少“乌托邦”的成份,但在客观上起到了改善和缓解工业发展对环境破坏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脆弱的城市生态系统。二战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发生一系列“公害事件”、工业造成的污染已不仅涉及环境,而且涉及到人的生存本身。出现了水资源危机、生物资源危机、土地资源危机、能源危机、森林面积减小、大气臭氧层变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这些都是由于我们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引起的。因此,我认为生态设计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代表了一种新的设计发展方向,而且也是一种新的设计方法论:以生态学方式思考,以生态学方式从事设计。

二、当今景观行业的现状以及传统的景观设计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城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大中型城市的景观建设迅猛发展,给景观设计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但是从很多现代景观设计和环境设计中发现我国的景观设计没有地区特色,没有民族特色,而且也不关注生态设计和未来设计。甚至在中国的很多城市中出现了欧式一条街、欧式花园小区和欧式广场等。在国外,虽然对于未来设计和生态设计已经比较关注,但是生态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仍然不是很普遍。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却由来已久。“天人合一”就是西周以后,人们强调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一种观点。明清时候的“干阑建筑”,它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向来注重于地形地貌、通风采光、人畜分离、寝居藏作等各种环境、功能要素的和谐统一,屋顶雨水汇集于灶屋存水缸;人畜便和生活垃圾也汇集于灰塘。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师法自然、回归自然,向往“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三、生态设计的运用

生态设计不是一种技术的追求,而是一种观念的变革,它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提高人类的审美能力,也不仅仅是为了占有设计,而是利用生态设计,科学技术从宏观的角度拯救人类。比如,正在迪拜修建的迪拜旋转摩天大楼,虽然造价不菲,但是意大利建筑师戴维·菲舍尔将这个旋转大楼装上太阳能板,大楼每层之间都安装有巨大的风涡轮机,它们将为整个建筑提供足够的电力。这样运用当代科学技术为生态服务的新观念为指导的设计才是保护生态、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设计不仅仅满足人的需要又有益于生态平衡,它更加重视的是地球的生存能力,和传统的设计理念想比,它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和优越性,比如它和科学技术综合,改造人类的居住环境。这样,人和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

四、景观设计师的责任和生态设计的重要性

景观设计师应该意识到生态设计的重要性,使景观设计是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设计。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要尽量根据当地的地理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把景观设计融入当地的生态系统或者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把景观设计带入理想的,新兴的领域,如用新材料提供自我能源供应系统或是最大限度的将资源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等等。英国着名掩土建筑师阿瑟·夸比自1969年以来,在大量的掩土建筑研究与实践中发现掩土建筑不但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还可以使自然生态景观和土地利用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时也可以取得不错的节能效果与心理满足。因此掩土建筑又被为“未来建筑”。因此生态学这个基础环境科学应引起广大景观设计师的关注,并在具体实践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五、结论

如果景观设计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本身的利益,以人类为中心思考,那么这种唯利是图思维方式会让人类无所顾忌的像自然掠取资源,会麻木的对待自然环境的破坏,这种改造只能带来短暂美好环境,从长远来看其本质是在破坏环境。设计的生态性是一种不以人类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它不是服务于“人”的设计,而是服务于“地球”的设计,是一种整体的宏观的设计思维。我们应该通过生态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解决现在的新问题,超越现有的景观设计。因此,生态设计将是人类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理想工具,而设计中的物质性和艺术性,应该是设计中的基本标准,三者结合把景观设计带入一个新的时代,让景观设计在人类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也是未来人类的希望。

参考文献

[1]《艺术设计概论》李砚祖编着湖北美术出版社主编

第7篇:景观生态范文

关键词:生态性 , 驳岸景观设计,生态设计,生态驳岸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ocial economy, technology and culture level unceasing progress, landscape design in constant challenge, for more suitable for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attern, ecological desig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ith water as the main suzhou.luzhi landscape element,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ecological desig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ecological suzhou.luzhi must be fully play a leading role for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entertainments.

Keywords: ecology, landscape design of suzhou.luzhi, ecological design, ecological suzhou.luzhi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生态景观的概念极其发展意义

1.1生态景观的概念

生态景观是指由地理景观、生物景观、经济景观和人文景观组成的多维复合生态体。生

态景观的设计应从经济、技术、文化等不同层面来综合考量,应满足自然性、和谐性、整体性等设计要求,构造人――生活――环境三位一体的和谐生活。

1.2 生态景观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城市的发展必须以人的健康发展为大前提,人类对自然的向往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的力量。我们要改造城市,就必须尊重自然,生态性的景观设计原则敲好满足了这样的心理需求。

2. 驳岸景观的生态性设计

2.1生态性驳岸的设计要点

生态性驳岸的设计应满足一下功能:

1. 缓解内涝、补枯、调节水位

湿地驳岸是一种可渗透的界面。丰水期,水体中的水向驳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储存,缓解内涝;枯水期,地下水通过驳岸反渗透如水体中。植被也有蓄水的作用。

2. 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

水生植物可吸收、去除水体中的氮、磷元素。植被的根系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对水体进行初级净化。凸凹不平的驳岸形成的鱼道、鱼巢可形成不同的流速带和水的紊流,使空气中的氧融入水中。

3. 促进水陆生态平衡

驳岸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练成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湖泊生态系统。其坡脚具有高孔隙率、多鱼类巢穴、多生物生长带、多流速变化,为鱼类等水生植物和其他两栖类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和避难场所。驳岸上繁茂的绿树丛不仅是陆上昆虫、鸟类觅食、繁衍的乐土,而且进入水中的植物根系还为鱼类产卵、幼鱼避难、觅食提供了场所,形成一个水陆复合型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

2.2 生态驳岸的设计形式

1.自然原型驳岸。对于坡度或腹地大的河段,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的种

植,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如种植柳树、水杨、白杨、芦苇以及菖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发达的根系可以稳定堤岸,枝叶柔韧,顺应水流,增强抗洪、护堤的能力。

2.卵石缓坡驳岸技术。在缓坡驳岸上点缀铺设卵石、景石等,其横断面俗称“蝶形”断

面,有利于安全和两栖动物的出行,以及冬季防水。结合水生植物种植 ,凸显自然生态感。

3.山石驳岸。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景观水系特色,即利用就地取材的乡土天然山石,

不经人工整形,顺其自然。山石缝隙间栽植植物,点缀岸坡,展示植物与石的柔美结合。

4.生态袋技术。生态袋采用100%的可循环使用的聚丙烯材料制成,具有抗冲刷、抗浪蚀、抗冻害、抗酸碱、抗微生物、、无强度折损等特点。在生态袋内装土,可形成0~90摄氏度自由变化的坡岸,然后在生态袋上压播、插播或喷播植物。在陡岸及缓坡的水边过渡带设置装土生态袋,既满足了结构的稳定要求,又可以解决河岸雨季拉坡、污染物过滤和波浪冲刷、塌岸问题。

2.3生态驳岸景观设计的植物选择

在进行驳岸设计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植物品种的选择,形成丰富景观层次,与其他景观共同构造生态的驳岸景观。植物的选择应包括乔木、灌木、水生植物,其中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1. 漂浮植物。水葫芦、大藻、水芹菜、李氏禾、浮萍、豆瓣菜、水菜等。特点:生命力强,对环境适应性好,根系发达;生物量大,生长迅速;具有季节性休眠现象,如冬季休眠或死亡的水葫芦、大藻、,夏季休眠的水芹菜、豆瓣菜等。旺盛季节主要在3~10月或9月~次年5月;生育周期短,主要以营养生长为主,对N的需求量最高。

2.挺水草本植物。芦苇、鸢尾、茭草、再力花、香蒲、早伞竹、皇竹草、水葱、水莎草、纸莎草等。适应力强,根系发达,生长量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存,对N、P、K的吸收都比较丰富,能于无土环境生长。可分为深根丛生型、深根散生型、浅根丛生型和浅根散生型。

3.沉水植物。一般原生于水质清洁的环境,其生长对水质要求比较高,只能在水质较好的湿地中。

3. 生态驳岸景观设计的优缺点

3.1生态驳岸景观设计的优点

生态驳岸可为水中生物提供栖息地,为水生生物提供休憩、产卵的空间;驳岸植物的根系可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各种层次的驳岸植物使整个水生环境可循环的发展,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3.2生态驳岸景观设计的缺点

生态驳岸的建造方法各种各样,需根据不同的堤岸选择适合的驳岸改造方法,为设计人员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武星宽,《环境艺术设计学――小城镇特色创新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

2. 董翠,《景观设计原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0;

第8篇:景观生态范文

1.1生态景观设计中的地域与人文历史因素

在景观设计中,人文历史因素属精神层面,是景观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宗教、文化、习俗、历史文化信息的积累沉淀必然会在物化载体上留下烙印,鲜明的个性化,决定了不同区域属性特征,审美价值观。生态景观设计主张以“生态意识与人文精神的整合”来解决人与空间的关系问题,协调梳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诸多矛盾冲突。在残留的遗存中寻觅渐渐逝去的人文精神与历史信息碎片,重塑“场所精神”—一种人化的空间来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人文精神并不是空中楼阁,而必须是根植于所属地域的人文历史的基础之上。譬如;闽南、江南地区城市特征与上海、哈尔滨、青岛、大连等殖民地城市建筑风格迥然不同。不同的历史必然决定了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也形成了显而易见的带有区域属性的表现语汇、符号。厦门与泉州近代建筑的中山路商业街体现的是间接传入、移植嫁接的特征,而上海、青岛、哈尔滨等城市近代建筑体现的是直接传入特征。在过去的历史遗迹中存储了诸多的历史信息符号,它代表了一种经历,它在述说城市的故事,是一本形象立体的历史教科书。景观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欧洲,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标志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历史演进一般呈连续性的,也有时会呈螺旋或跳跃式的,但历史终归是要不断前行进步的。景观应展示人类阶段性文明成果,而不是一味重复过去不能自拔。它是时代的产品,应体现科学技术的进步,它承担了适时准确传递着时代的文化信息重任。在欧洲历史名城中,新的建筑或景观多把自身作为背景的角度出现,衬托点缀。不突出炫耀自身,给你的时间信息是准确的。

1.2生态景观设计中的自然因素

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植物种群,地形地貌,构成了景观的自然因素。中国幅员辽阔,寒带、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干旱、半干旱、热带雨林等,区域自然景观的差异性很大。植物、水、阳光等是以物质形态出现的具有柔性特质的景观要素,有研究证明,利用植物的生长规律可以调节改善建筑环境及室内空间温度。如在炎热的夏季,浓密的的树叶产生阴影使建筑可以避免由于阳光直射而产生的室内高温,树冠产生的阴影降低局部温度,为人提供纳凉休闲的空间;在冬季,阳光可以穿透没了树叶的树干枝条投射到建筑物上,可以提高室内温度,是清洁环保的节能方法。如地处南亚热带的中国闽南地区,一年四季都有花开,梧桐树、凤凰树、木棉树落叶开花的时节各不同,若植物选配得当同样会营造出有着分明季节特点的景观环境,大自然如同人一样也是有表情的。选择适合本地气候与土壤条件的经济植物和作物,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结合,区内建筑物墙面和屋面充分予以利用,建立“空中联廊与屋顶花园”形成差位立交的空间形态变化。

1.3生态景观设计中的智能与节能技术因素

基于地域与人文历史的生态景观设计不排斥人类以往所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智能化可全程监控技术是解决过度能耗的最有效手段,了解运用节能与智能新技术,尽可能利用太阳能、风能,所提供的能源达到自我维持的标准。景观环境中的照明系统所需电力可以从近年开发出的太阳能景观照明系列灯具得到解决。目前生产的灯具技术指标使用期限一般在3年内进入回报期。清洁能源的利用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

2基于地域与人文历史的生态景观设计进程

2.1基于地域与人文历史生态景观系统的范围

基于地域与人文历史生态景观的范围包括,自然因素、历史与人文因素、生态技术、智能技术,是其系统框架的四大要素。

2•2生态景观设计相关因素调研分析

基于地域与人文历史的生态景观设计,须先进行景观环境生态因素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和统计工作,对区域内的生态资源诸多要素及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对区域内可循环再生的景观资源类别数量统计,建立区域内的土壤、气象、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数字模型数据库,以便为各种景观生态要素在系统中的植入提供必要的比照分析技术条件。对区域内历史与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寻找形态、色彩等视觉线索和关联因素。调查的范围还应包括诸如;人口数量、生产方式、聚居模式、交通系统等。

2.3生态景观设计与实践的关键环节

人文与历史因素是景观环境中的灵魂,基于地域与人文历史的生态人文景观设计首先要做人文与历史因素的导入。可以通过物质及非物质因素的形式体现,物质因素主要是指诸如建筑、雕塑等实体的物化形式,而非物质因素主要指精神层面的,通过非物质的形式或传播媒介传递信息的方式,两者无一例外的都带有地域文化的属性。在景观设计中,人文历史主要是通过具体的物质媒介,借助某种地域风格媒介以一定的构成形态方式得以体现。充分挖掘建筑自身的潜能,利用屋面,墙面进行平面与垂直绿化,遴选符合地域气候的植物种类,种植方法,土壤的选择,排水与雨水采集问题,防渗漏等技术问题的解决,如果是老建筑屋顶改造需考虑荷载问题。宜选用草坪、地被、小型灌木和攀援类荷载较小的植物进行屋顶绿化。国内的做法多采用草坪,在北方易采用景天科(Sedum)耐干旱的低养护成本植物。智能技术与节能技术成果的应用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体现。通过智能化控制的手段可以达到理想的节能效果和目的。目前,太阳能灯具技术相对成熟,是清洁能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2.4基于地域与人文历史的生态景观系统特征

基于地域与人文历史的生态景观系统包括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两个方面,但同时也离不开诸如;智能技术、生态技术等的支持。基于地域与人文历史的生态景观强调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整合自然资源与地域性人文历史资源,运用生态手段和智能化的技术对各类资源进行合理支配”。它并不是简单的自然的再现,而是有着地域性文化特点的精神产品。基于上述理论和方法建立起的;“基于地域与人文历史的生态景观系统”应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地域性的特点;(2)在景观系统中蕴涵历史文化基因质素、民族精神;(3)景观建设所用材料应符合资源再生或可循环利用的原则,智能与节能技术的应用。

第9篇:景观生态范文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就是在完成“高速”功能的前提下,利用道路组成要素及周围的地物、地貌等自然要素和本地域的人文要素等景观元素,按照一定的尺度、比例、线形、形态、色彩、质地、韵律、节奏等基本法则进行构图,形成有序的景观序列,创造良好的视觉形象和生态环境,给人带来一种审美愉悦和良好的情感反响。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鹤壁新区东部,北起渤海路,南至淇河岸边,总长度约为11.8公里,总面积约360公顷,是从北至南纵向穿越的一段狭长地段,南北分别有一个与城市相互联通的高速立交。

在规划设计研究过程中对本项目及其周边环境的建设现状与规划进行了综合分析。由于鹤壁新区的城市建设用地和景观风貌的体现主要在京港澳高速公路西侧,所以分析中主要以高速公路西侧界面和视域为主。

(1)地块及周边环境现状

本规划主要是以京港澳高速公路和石武客专铁路线为空间骨架,局部地段有护城河及排水沟渠穿插其中,并有2个高速立交和6条城市道路横向分割,因此规划范围内被分割开的各地块的大小、长度、形状、所处区位环境均不相同,各有特点。

(2)景观界面分析

规划范围西侧毗邻的城市建设用地,主要有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高铁用地、绿化用地、科研教育用地等。

北部和南部风貌特征截然不同。北部以工业厂房和多层住宅为主,建筑高度普遍不超过24米,风格朴实沉静,缺乏现代气息;南部以高层住宅和特色建筑为主,建筑高度普遍30米以上,风格明朗活泼,充满活力。 (3)区域关系分析

城市内部有许多体现城市风貌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及构筑物,因此在景观廊道的规划设计中适当留出景观透景线,将城市景观引入景观廊道。(见图1)

(4)视域特点分析

根据高速公路行车快速、封闭管理的特点,要想给快速行进过程中的人留下鲜明的印象,那么视域范围内的景观就要以视点突出的标志性物体以及背景景观式的植物造景为主,通过大尺度植物背景的“形”与“色”的变化,塑造良好的视觉景观效果。

二、主题定位――绿色、生态、景观

“绿色”: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植物造景原则,打造安全舒适的绿色之路;

“生态”:坚持统筹兼顾,模拟自然群落结构,打造自然和谐的生态之路;

“景观”:坚持协调发展,自然与人文相结合,打造底蕴深厚的景观之路。

三、概念性景观绿化规划

(一)规划指导思想

(1)突出地域文化特色。运用造景与借景相结合的手法,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辉映,形成和谐的景观体系。

(2)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地选择树种,特别要重视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乡土树种及经过当地长期驯育的优良树种,尤其是秋叶树种,塑造季相景观变化,营造独具特色的植物景观。

(3)总体构图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结构,配置千姿百态、变幻无穷的景观,在统一中变化、在变化中统一。使公路巧妙地与大自然融合,提高沿线环境的生态景观质量,维护生态平衡。

(二)规划原则

坚持社会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把景观绿化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将其建设成为高质量的绿色走廊、生态走廊、景观走廊。

(三)规划构思

根据各地段的不同地形特征、自然环境特色及人文环境特点进行绿化整治,“俗则屏之,佳则收之”,通过“遮”与“透”的不同手法,营造沿线景观风貌。

“遮”:沿线密集加种速生树种作为背景林,形成绿色屏障,个别区域加装隔音板,以隔绝噪音,保护周边环境;

“透”:运用开窗借景、突出亮点的方法,将城市景观融入景观廊道之中。

北部以“遮”为主,尽量隔绝周边不良环境形象;南部以“透”为主,通过透景线把城市亮点引入景观廊道,丰富景观廊道的视觉景观。

(四)景观绿化规划

1、功能空间划分

(1)开放型公共活动空间

本规划部分用地相邻城市道路,与居民生活非常贴近。规划中将这些用地规划为居民可进入参与的开放型公共活动空间,即带状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公园绿地的一部分,与城市绿地系统融为一体。

(2)半开放型观赏空间

规划地块东部特别是护城河及石武客专以东,规划为半开放型观赏空间,以远距离景观观赏为主。

2、景观结构

根据各地段的长度、位置及其周边环境特点,构成1带、4段、2节点的景观结构。(见图2)

(1)“1带”是指贯穿始终的整个景观带。

景观绿化将最大限度地保留并利用现状地形地貌,以绿色植物为背景,片状、带状种植,凸显大气和整体感,通过污染治理、生态建设和修复、景观改造、绿化亮化、安全防护等综合治理,力求使高速公路沿线景观与周围自然环境、城市发展、沿线居民生活环境相协调,打造城市中的生态绿色长廊。

(2)“4段”是指根据地段位置和周边环境特点划分的4段带状分区。

“柳明花媚”景观段――开放

环境概况:该段长3130米,面积95公顷。两端分别为淇河风光和高速出入口,中部有规划道路、排水沟渠及护城河穿越,总体形状比较规则。地块东侧为职教园区,西侧为教育科研用地和居住用地。

规划意向:规划为开放型的生态观光采摘园。护城河西侧相邻城市道路的部分规划为带状公园绿地,而东侧在满足景观功能的前提下,规划以春季开花、兼具观赏及经济效益的采摘园,以作为淇河观光带的有效补充与延伸。

绿化设计指引:景观上以白蜡、雪松为背景,配置碧桃、紫荆等其他花灌木,并于水边多植竹子、垂柳。果树选择春季开花、花果兼具的桃、杏、梨等,根据地段长度分为3段,形成“桃红柳绿”、“杏花烟雨”、“梨花伴月”等各种不同的景观风貌。

“无暑清凉”景观段――渗透

环境概况:该段长3290米,面积102公顷。地块中间被城市道路和护城河纵横分割。东侧为职教园区用地,西侧是规划的高层住宅区及石武客专鹤壁站。该地段西侧视域正好面对城市的综合服务区,可通过两条城市景观廊道与城市建立起有机联系。

规划意向:该地段规划特点以疏林草地及花卉观赏为主,在与景观廊道相交

的区域规划成以花灌木和地被花卉为主题的开敞型绿化空间,留出城市透景线,与城市景观形成相互渗透,把城市景观引入景观廊道中。(见图3、图4)

绿化设计指引:花卉以夏季开花、花期较长的花灌木为主,并搭配碧桃、红叶李等夏秋观赏植物以及月季、红花酢浆草等花卉和地被,丰富季相景观;乔木以冠大荫浓的枫杨、垂柳等为主,同时配置大叶女贞、蜀桧等常绿植物,体现 “夏木阴阴正可人”的夏日景观。

“炫丽之秋”景观段――节奏

环境概况:该段长2900米,面积98公顷。东侧为农田,西侧是已建成的多层住宅小区,住宅风格整齐划一,缺少变化和特色。

规划意向:通过常绿树、色叶树以及开花灌木的交错变化体现一种明快的节奏感。同时,通过密植的高大乔木,遮挡视域范围内不良环境形象,并且在靠近居住区的地段加隔音板,更好地起到遮挡和隔音的作用。

绿化设计指引:以秋季色叶树种为主要观赏特点,形成色彩绚丽、变化多姿的景观效果。季节由秋入冬,经过秋霜的树叶逐渐变黄、变红,深深浅浅、浓浓淡淡,呈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炫丽秋色。种植以密植大乔木为主,搭配开花及常绿灌木。

“梅影松风”景观段――层次

环境概况:该段长2500米,面积65公顷。地段南端为高速互通立交及城市出入口,地块两侧均为工业用地,西侧有部分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

规划意向:以规模宏大、端严整肃的常绿及落叶风景林带为主,体现现代工业严谨、科学、先进、有序的生产理念。

绿化设计指引:大量种植松、柏等常绿乔木,以此为背景,搭配黄金槐、红瑞木等色彩艳丽的观枝乔木、灌木以及腊梅、迎春、榆叶梅等冬春开花的花灌木,尤其在冬天寒风冷肃、万木萧疏中呈现一片绿意莹然,花开时一片香雪海。

(3)“2点”即京港澳高速与城市之间产生交流互通的2处景观节点。

“绿园映月”:位于规划区南端,是出入城市的主要通道,因此绿化应与城市绿化风格相衔接,在突出城市内涵时,可根据主题要求以规则和抽象图案进行表达,也可以小品进行烘托。(见图5、图6)

“幸福花开”:位于规划区北端,是鹤濮高速和京港澳高速的互通节点,也是出入城市的主要通道口,平面构图犹如一枚四叶草。四叶草的花语就是幸福:第一片叶子代表真爱 (love) 、第二片叶子代表健康 (health) 、第三片叶子代表名誉 (glory) 、第四片叶子代表财富 (ric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