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政治课堂教学范文

政治课堂教学精选(九篇)

政治课堂教学

第1篇:政治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学政治; 课堂教学 ; 课堂效率

传统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当然,随着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又会遇到新的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和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 更新观念,端正思想,消除误区

政治课堂教学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假如仅仅依靠理论教育很难达到育人的目的,特别是近年来中考政治实行开卷考试,许多老师都认为开卷考试即抄书,而在老师这一误区的影响下,大多数的学生也都认为政治考试即抄书,平时放松学习,考试时翻书抄书即可。因此,思想政治课对他们来讲是一门晦涩、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的科目。于是课堂上学生们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老师上课没有激情的局面。这样的局面不可能把教学质量提高上去,面对这些不利的形势,我觉得,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首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即改变“注入式”、“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取而代之是“导入式”、“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新的教学模式。只有摆正了“教”与“学”的关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的作用在于“导”,才能端正思想,消除误区,从而给学生寻找到一片晴朗的天空。

2 优化课堂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1 导入设计。导入是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的教学行为方式,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精彩的导入可以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开场就抓住人心。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师设计课程时就要想到如何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的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

2.2 问题的设计。提问是课堂教学常用的方式,有的要求学生单独回答,有的要求学生集体回答,有的是教师自问自答。通过统计发现有的老师在一节课提问的次数多达几十次,其中有些问题是多余的,因而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提出问题的质量也值得研究。有些问题提得很好,有些问题可提可不提,有些甚至不该提。因此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是需要设计的。

2.3 关于学生活动与课堂讨论的设计与组织。实施新课程以来,学生课堂活动与课堂讨论增多了,许多学生的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这对改变教师不顾学生单纯讲授的“一言堂”是件好事,但另一方面,对于如何有效地开展学生的课堂活动与课堂讨论也越来越引起教师的关注。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的学习方式似乎只是“合作交流”与“探求新知”,学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于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成了时髦的口号,有的课堂上老师不见了,一些教师不敢讲,怕一讲就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更有一些对课堂教学的所谓科学评价方法,即分别记录学生活动的时间与教师讲解的时间,如果前者的时间多,就认为学生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是好课,否则就不是好课。凡此种种,不仅是对建构主义的一种误解,对教学也势必产生不利的影响。

3 师生互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是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场所,教师讲授是政治课教学的主要方式,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传统的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讲授方法,已经愈来愈不适应时代精神、社会需求和学生期盼。面对蓬勃发展的时代、日新月异的社会和渴求新知识新思维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提倡有激情、有微笑的政治课教学,即快乐教学。这样营造的政治课教学氛围必定会受学生的喜欢,政治课的教学实效必定会大大提高。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才智、能力都不缺,缺少的或许是教师们不注意上课时的激情。教师的微笑是一种自信,一种教养,更是一种良好的风度,一种独特的成熟的心态,一种教师宽容忍让精神的体现。有老师微笑的课堂,一节课就能轻松度过。教师用微笑来肯定学生们的表现,学生们情绪就稳定,心情就舒畅,对知识技能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便能更主动,更高效地吸收知识。

笔者认为,政治课课堂教学尤其要将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基础,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政治课课堂教学常用的情境包括认知情境、情感情境、问题情境,此外还有心理情境、想象情境、思维情境、推理情境等等,前三种较为常用,也较为重要。这里,我们简单谈谈问题情境的创设。所谓问题情境,即以质疑的方式而创设的教学情境。古往今来的教育家都承认:“学贵有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问题情境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前进”。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要善于设问,经常设问,可以使学生异常兴奋,议论纷纷。

4 合理利用媒体,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与学的双重减负

在教学中,“减负”成了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问题。然而怎样才能做到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减轻“教”与“学”上的双重负担呢?

中学政治教学是一个重复性很强而又要求不断创新的工作。如很多政治目标教学评价的实验者都自己设计了每课一测,使用传统刻写方法则需用一次就要重新刻一次,耗费了教师宝贵的时间。如果将这些试题输入电脑,不仅可以节约教师时间,以便做更多有创造性的劳动,而且可以将部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电脑,由电脑发出判断指令。同时,教师还可利用电脑备课,这样为修改完善教案提供了方便。在课堂上有些学生无法明白的抽象文字,还可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与之相关 的事例资料,让学生自己去领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切实现了教师在“教”上面的减负。

其实,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促使学生克服思维和理解上的困难,更加轻松地学习。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经过教师事先精心设计的练习,学生边做,教师边引导,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作业,并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课外也就尽可能少做一些“多余”的作业了。这样,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某些意义上说,也就实现了学生在“学”上面的减负。

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思想政治课是培育学生成材的指南课,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不但要教好,更要指导学生怎么去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的。

5 面向全体、抓两头、促中间、积极转化和辅导差生

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要面向全体,对学生全面负责,着眼于大多数和大面积的提高,决不让一个学生落伍。既要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保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学生,更要注意去积极转化和辅导差生,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转化差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对差生要热心、耐心,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应首先端正教育思想,认识到差生优生同样是祖国的花朵,都是四化建设的后备军,差生学习基础差,更需要得到教师的精心培育,需要得到教师和全体同学的尊重。对差生,决不歧视他们,而是偏爱差生,重视差生,关心爱护他们,切忌一味指责。课外多花一点时间与差生谈心、谈学习,帮助他们分析落后的原因所在,指导他们查漏补缺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差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6 实施综合性的学习评价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评价,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的要求,实施综合性评价。实施综合性学习评价,目的在于通过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诊断、反馈、矫正和激励,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在实践体验和探究活动的基础上,提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学会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评价,要注意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1)学习态度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性、注意力、意志力、精神状态。(2)学习能力和水平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本课程学习方法和技能的掌握状况,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观察、思考社会实际问题的状况,以及分析和解决自身成长中实际问题的状况。(3)实践与探究活动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结合学习内容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小课题研究等学科实践活动的情况,此类评价重在评价学习过程。

第2篇:政治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兴趣;实际生活;交流;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1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育需要更加地接近生活,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每一位教师关注的问题,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对于提升学生政治素养以及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获得全面发展呢?下面我就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课堂上的提问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精彩有趣的提问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积极投入到对问题的思考中来,使学生明白问题的关键,而且能启发学生学习的意愿和自觉性,这就要求教师理解教材深挖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对于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一堂成功的政治课必须是教学手段为教学目的所服务,课堂上的知识性要和趣味性相统一,课堂提问既要有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要使学生掌握应有的知识。政治课如果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课堂趣味性就会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因此在政治课堂提问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提问,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政治教育由于理论性非常强,单纯靠讲解理论的教育很难达到教育学生的最终目标。如果教师能对学生的学习动机适时地进行激发,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人注意的提问不断加强,就可以使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对知识的吸收。

二、课堂教学要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确实应该尊重教材,但是不应该墨守成规、照本宣科,对于教材中涉及到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要善于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使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发展学生对政治理论的感知能力。如可以让有的学生以记者的身份对自己的同学进行采访,或者对当前的焦点问题进行意见征集,通过组织这些教学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应用,也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锻炼。

政治课堂教学应将教材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对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和自己周围发生的事件能及时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如果学生感觉到有困难,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课堂教学的小范围走出来,对课本知识理论进行升华总结。所以,政治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使课本中的理论体系能与现实生活中的焦点事件有一个很好的连接点,还要根据这个连接点巧妙设计相应的实际问题以及学生间的讨论,有条件的要鼓励学生课后积极进行实践等。

三、注重师生课堂交流,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交流应该贯穿于政治课堂的始终,因为师生间的交流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纽带。在课堂上没有良好的充分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不能顺利地进行。但是我们也要明白课堂交流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课堂上的知识点的讲解,理论知识的讲授只是师生交流的一部分,因为交流毕竟是由师生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的。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科学知识传授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看到教师知识传授的是否全面,是否具有系统性,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从教师的讲授中体会和接受的内容的多少,换句话来说也就是课堂交流中的知识传递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而是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多向知识传递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师生课堂交流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有效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远离课堂教学,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进行有效互动交流,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所以,教学过程要特别注重师生间的互相交流,使课堂交流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是老师和学生对课堂知识点要进行必要的质疑和探讨。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个角度来说,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提出问题产生疑问在课堂教学中更为重要,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大力扶持,使课堂交流在学生提出疑问、进一步解决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促使政治课堂教学活动能有效地进行。

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营造和谐、成功的课堂氛围,首先应当构建一种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该突破传统的教与学的对立关系,课堂不再是教师单独的演讲场所,而是应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能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的空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潜能。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师生之间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在民主的气氛中进行,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教学的设计,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民主、充分发挥能动性的课堂。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的情绪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控,要时刻铭记教师自身的情绪随时都会影响到课堂的氛围。因此要切记不要把在生活中的消极情绪带到自己的课堂上来,那样将会使学生感到压抑和紧张,从而给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带来不良的隐患。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不断追求教学的民主性,尽力提高自我的感召力和向心力,让学生怀着自信和愉悦的心情完成课堂教学。

总之,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总结和提高,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3篇:政治课堂教学范文

教育需要思想,新课程呼唤新思想,中学政治课更应把传递思想、交流思想、孕育思想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我们的思想愈深刻,我们的感受愈丰富,我们的情怀愈细腻,我们借以表达思想、感受和情怀的语汇就愈需要丰富”。[1]作为中学政治教师只有不断地锤炼课堂教学语言,才能在思想上有所创新,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进而培养有思想的学生。案例:在讲到市场经济基本特征时,一位政治教师设计了这样一段富有启发性的教学用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经商与否,你对自己应该具备的意识有怎样的期许,让我们彼此启迪与分享……”通过简单却富有思想启迪的话语,可以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索,在传递知识的同时碰撞出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花。

二、新课程下中学政治课堂教学语言的新要求

1.要更具亲和力。新课程强调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亲和的人际氛围,缩短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距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学科特点看,中学政治课的许多内容都是主旋律性质的。如果再加上严肃古板的语言,就会使学生感到政治教师是多么的“高高在上”,政治课是多么的“严肃生硬”,这无疑会在师生之间架设起一道鸿沟。如果政治教师多用诸如“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你是否愿意让我们分享你的想法”等具有亲和力的教学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柔化”教学内容的作用,使严肃的政治原理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一一化解。

2.要更有启发性。如果剥夺了学生“学”的独立性,只是简单地告知学生结论,那么学生是不会接受的;或者,即使表面接受了,也不会心悦诚服。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必须像新课标所要求的那样,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等过程,自己建构知识,自己得出结论。为此,政治教师必须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更具启发性,一方面让教学语言含有丰富的信息,努力唤起学生的思维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维动机;另一方面教学语言要让学生能受到启发,为学生思考、思维、思想留下时空上的广阔天地。

3.要更加生活化。在过去,“政治课程太过于强调知识逻辑而淡化学生的生活逻辑,使教学的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成为空洞的理论说教,从而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2]因此,要改变政治课不受欢迎的现状“,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3]而新课程要构建的正是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即将实施的新的高中政治课必修课程分为四个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作为中学政治教师,在保证教学语言科学性的前提下,应努力让我们的教学语言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情感和学生所体验的现实生活。

4.要更具开放性。新课程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中学政治课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很多问题没有固定的结论或答案。如果教师不把话说“死”,而是为学生留些思考余地,无疑等于为学生提供了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点出发,深入思考、自主探究,并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这对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将大有裨益。

三、新课程下中学政治课堂教学语言的变革

1.命令评判式向合作商讨式的转变。在以往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该问什么、什么时候问、以什么样的方式问、学生该如何作答等,教师事先都作了精心安排,课堂教学语言的作用无非就是命令或是居高临下的评判。于是,我们就司空见惯了诸如“某某同学,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不要怎么怎么样”“、我们一定要怎么怎么样”、“你这样做是错误的”等带有命令评判味道的教学语言。而在新课程理念下,一个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教师则会这么说:“你愿意跟我们分享你的想法吗?”“、这样做是否合适呢?”、“这样做是不是更好呢?”、“我们能不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呢?”……同样的教学信息,教师用合作商讨式的教学语言,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民主,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师生关系的进一步融洽和谐。

2.陈述告知式向引导启发式转变。旧课程强调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这就使得向学生直接陈述告知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语言成为课堂的主流语言。像“物质的概念是这样的”、“这个观点是这样理解的”、“正确的做法是这样的”等不给学生思考空间的教学语言大行其道,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此,具有新课程理念的政治教师必须更多地运用“你的想法是什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有没有更好的方案”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让学生经历质疑、解惑的过程,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恢复“鉴赏知识、批判知识、发现知识的信心、勇气和资格”,“从而使人摆脱传统知识观的钳制,走向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4]

3.专业术语式向情景口语式转变。教育专家认为:知识的形态有三种,即原始形态、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对高中生来说,学术形态的知识过于深奥复杂,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是教育形态的知识。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中政治教材对知识的呈现还过于专业化。这影响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承担起将专业化的知识转变为教育形态知识的任务(近年来高考选择题题肢呈现方式也有这样的特点),而完成这一任务的有效方式就是更多地运用情景口语式的教学语言。具体的做法是先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然后根据教学情境与学生开展对话,如“: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可以用“天地万物间是相互联系的”来表达,“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可以转化为“互联网等事物都是在统一与斗争的关系中发展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可以转化为“艺术作品等意识是对原型的摹写与创造的统一”等等。

第4篇:政治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政治;课堂;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和实践中,政治课的教材内容依据实际情况的动态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人教版的高中政治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沿习了原来版本的大部分内容,但在编排思路上有了一些变化,更加注重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并且分开了必修和选修部分,这样能够给选修政治的学生更大的知识养分,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其他学生在掌握政治基本常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减负”。可以,课程体系体现出更大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实操性。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政治课堂要增设活动探究课程,这为政治教学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生活实际提供了一个平台。笔者总结了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其为增强政治教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提出一些探索性的思考。

一、活动探究课的对象和形式

活动探究课到底研究什么?这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新课标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在教材中,基本上每个内容体系中,都会设“综合探究”的命题,扩展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研究。在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的部分,我们要探究的大方向就是经济在生活中有体现?我们在生活中运用了那些关于经济学上的原理,我们国家的经济制度是怎样产生和发挥作用的?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等等。思想政治2(必修)政治生活部分,我们探究的是国家的政治制度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有那些具体的形式?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形势如何?公民要怎样实现政治参与?等等。所有的具体的探究命题都围绕每一册教材的大方向展开,并通过课堂综合探究活动课或者课外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而形式就可以多种多样,体现丰富多彩的特征。在高中政治中最常用的有演讲赛、辩论赛、课题调研、社区服务、公益实践、参观访问等等。

二、如何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前面讲到高中政治课主要通过课堂综合探究活动课或者课外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与其他形式的课程不同,教师在活动探究中的角色是指导者,从课题的提出、组织形式和开展方式、探究反馈等等都应该由学生一手抄办。

1.实践为教学服务,提高实效性。

千姿百态的社会现象是政治活动探究课的背景材料,从这些背景材料的表象当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个主题。所谓的“多角度”,是指活动探究的命题可以不拘一格,例如可以从解决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殊矛盾的角度出发,开展“知识验证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为了让高一学生更好地认识共同富裕,教师可以设下一个主题:结对帮扶如今很普遍,请采访一下当地结对帮扶的重点对象或优秀单位进行调查访问,思考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结对帮扶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达到了什么效果?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走出课堂,了解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先富”帮“后进”。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进行分散实践。

2.紧跟社会热点,不断学习探索

生活是最好的课程资源,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政治和社会联系尤其密切,走出课堂要求学生不仅能掌握课本的知识,更要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运用所学的观点对时间进行剖析,形成自己的见解。政治的涉及面很广,教师要多了解社会热点和时事政治,紧跟社会热点,并对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分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例如通过对钓鱼台事态的争议,911事件等的分析,使学生明确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性,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政治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原来很广泛。

3.有侧重地进行探究,体现综合性

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每一框都设计了多个探究题,但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所选择地进行,尽量将探究的问题细化,才能使学生感觉有切入口。教师要擅于把真正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探究资源动用起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例如《哲学与生活》中,有很多探究课题对高中学生而言会比较深奥,而《经济生活》的很多探究课题与学生的生活结合却十分紧密,教师要有所取舍,不能什么都拿来“探”。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探究课题的难度和挑战性,在形式上进行优化调整,例如适合兴趣小组完成的,就不要硬性要求全班同学都参与。宗旨,要因地、因时、因人而选择。

三、结论

如今政治高考出题的方向越来越开放,思路也越来越开阔,仅仅依靠政治课堂的45分钟,是不足以让学生学懂和学会知识的。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出去,多参与社会综合实践。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选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进行实践和探究,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时间能力。

【参考文献】

[1]左方远.对高中政治新课改实施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0(21)

[2]李方正.论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10)

第5篇:政治课堂教学范文

二、悬念诱思式。即教师通过先讲述故事或者列举实例,然后从中巧妙地设置一、二个悬念,来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中,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因此,安排这种悬念诱思式教学导语,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内心世界里产生跃跃欲试的强烈意识,设法破释教师设置的悬念,从而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愤而启之”、“悱而发之”的状态。

例如,在《哲学常识》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一目的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先给学生简要地讲述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皇宫里宣讲哲学的故事,然后设置悬念:“莱布尼茨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可是他又说‘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两种说法不自相矛盾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能回答吗?(短暂停顿,观察学生表情)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如此一段简短的导语,可以诱导、“迫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

三、情境切入式。即教师从课前班级的某种具体情境入手,则某个(些)学生的言谈举止、教室的布置或变化、班级刚开展过的某种活动等等,或者教师有意识地对某种情境稍作加工处理,随机应变,灵活自然地加以简要的概括、总结、点拨,然后迅速地切入该节课的教学主题。例如,在一次上《师德常识》中“个人离不开集体”一目时,刚上课,一支横卧在讲台上的粉笔被风一吹,顺着桌面掉到地上,跌断了。我们没有忽视这个细节,觉得它是切入这节课教学主题的一个很好的情境。于是,就将跌断的粉笔从地上捡起来,又拿了一盒粉笔(纸包的),沿着刚才那支粉笔下滑跌落的路线,把它轻轻推下讲台,拾起来让同学们仔细查看,竟无一支跌断。这时候,便说了如下一段导语:“同学们,刚才的情形大家都看到了,可是你们思考过它说明了什么吗?能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有限的,而由多个乃至无数个个人所组成的集体的力量则是强大的、无限的!你们说呢?(学生们会意地笑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一个方面‘个人离不开集体’----”。这种由具体情境切入教学主题的教学导语,因势利导,生动活泼,其效果当然也比较好。

四、提问吸引式。即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该节课堂教学中来。这是一种较常见的教学导语类型。它一方面能够通过提问巩固旧知,强化对旧知记忆和理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提问,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学生及时作出注意、思维等心理的自我调整,把学生分散、无序的思维转移、吸引到该节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我校每学年举行的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等重大活动期间,或者像前两年的“迎评估”、“迎国检”期间,学生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多是当时学校、班级、寝室里等发生的事情。这段时间的政治课教学,我们便经常使用提问吸引式的教学导语。

第6篇:政治课堂教学范文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故此,职业中治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确立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和品德养成的课堂教学方略,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教师应积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身素质,开展创新性工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此,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现代师生关系则倡导以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的合作、和谐、民主、信任的师生关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释放潜能,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与能力。所以,政治课堂教学要重视师生交往,强调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每当我接手新的班级时,通常都要对我的学生进行信心教育和师生平等教育,告诉他们,“在老师的心目中,每一个学生无论过去学习成绩如何,现在起点都是一样的,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假如你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进步,则是老师最感欣慰的”。这样既有利于消除部分学生因成绩不佳而不愿学的心理障碍,从而树立学习信心,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因由老师的畏惧感而产生的紧张的情绪,继而轻松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在课堂上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并不多,怎么办呢?为此,我们经常激励学生,告诉他们课堂上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想法和感觉,并告诉他们即使你的回答是错误的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不知道才需要学;因为我们不能够完全理解才需要学,才需要老师啊!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因担心说错而遭老师批评的疑虑,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帮助学生利用自己的思维活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正因为如此,不少学生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办公室中与我们共同探讨问题的情况,也才有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二、创设情境问题,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上教师设计的问题一旦与相应的情境特别是与发生在学生周边的事情和情境结合起来,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讨论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这更能让学生懂得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观点是与实际相联系的,是有用的,是可以用来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这无疑会对学生的政治课学习带来巨大的动力,从而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逐步得到贯彻,这种产生良性循环的政治课教学也将更为有效。

注重情境式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情境教学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情感共鸣作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进而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实效。这就需要我们政治教师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投入的内容,挑选有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内容,当然内容要与课时主题一致,还需要注意分量,要适度。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适当加强课堂教学密度是必要的,但是,“量”不等于“效”。诚然,量太小,学生吃不饱,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而量过大,学生吃不消,照样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所以,教学内容的量必须适度,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三、激发参与意识,优化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总是希望学生了解更多,生怕学生不懂而讲授过多,挤占了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使学生获益较少,效率低下。为此,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说教者”的形象和“灌输者”的地位,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在课堂上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促进者,把话语权真正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活泼的、发展的学习主体。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提高课堂实效,一方面采用目标学习指导法,使学生达到“微观在握”的境界;另一方面,运用纲要浓缩指导法,借助知识结构图,浓缩学习内容,使“点”的记忆变成“线”的记忆,方便学生记忆与复习,极大地提高了复习效率。比如:政治常识中经常出现运用国家制度知识分析政府作为的依据,围绕“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以及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这四个点构成的一条线来分析则不会遗漏得分点;分析大国关系时围绕“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外交政策以及国家的对外职能”这三个点构成的一条线进行分析也非常省时等。如此学习,既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达到宏观在胸的境界,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有效性。

四、运用现代手段,打造富有现代气息的动感课堂

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一次革命,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又能将古今中外、日新月异的科技知识和时代信息请进课堂,从而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深度和广度,以弥补教材内容滞后、教育区域环境信息相对闭塞的局限。同时,也能多角度扣动学生心弦,多方位调动学生感观,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从而使课堂更具开放气息,更富时代特征。比如,我在《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的教学中播放影片《大决战》关于辽沈战役的片段,同时利用多媒体把当时东北局势的地图显示在大屏幕上,使学生深刻理解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的功能,从而达到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第7篇:政治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政治 教学 质量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新的教育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必然提高,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专多能,综合素质过硬,总能给教学和学生以新鲜感的有活力的老师。我始终认为要让学生喜欢政治课,必须首先让学生喜欢政治老师,那么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我想这个老师除尹了具备基本的教学理论常规教学手段外,具有能歌善舞、表演才能、绘画、幽默感等艺术素质也必不可少,这些艺术素质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品位,还可以使教师具有吸引力和活力。如: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设计一些好的板书,在课堂上幽默的语言,适当穿插一写时政故事,课堂上歌曲的导入应用等。这样,每一节课学生们都精神饱满,情绪高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用好教材,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重新修订后的初中政治课本,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讲道理浅显明白,每一课都有一些动人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和事例,有较完整的“阅读与思考”资料,有形如“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填一填”、“比一比”、“试一试”、“做一做”小栏目,还有活动设计。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有兴趣去读,并且大体上都能读懂。在让学生阅读时,可先根据课文内容,教学要求,设定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也可让学生自己去设计问题,寻求答案,解决问题。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限定学生阅读时间,阅读方式。有的课文需要细读的,学生要勾画重点,思考问题,给的时间就长一点,有的只要学生大概了解一下内容的,就让学生跳读一下即可。一般情况,两者要结合起来。跳读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整体框架内容,细读部分章节有利于深挖内容的本质东西,拓展知识点。阅读以默读为主,但对一些需要强记的知识点,我们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对一些小故事,可让个别同学朗读或讲解,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以情感人,以理明人,以事励人。通过组织学生读书,养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也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学生自主进行了知识架构,价值取向和思维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为学生 的终身学习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倡导合作精神,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要让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关键是教师角色要转变,即由传授者变为引导者、促进者。在教学上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倡导一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进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放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讲、多行。重视每一位同学的见解,赏识他们每一点进步的思想火花。对一些问题的思考,鼓励同桌学生合作求答案,同桌之间时有争议,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鼓励同桌同学经常互查学习笔记,互查作业情况,互相监督,共同提高。

在政治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运用这种教学方式,要选取恰当的资源,以教本内容为重点,确立教学目标,选取教材内容,要靠近学生近发展区,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有所发展,有所提升,要恰当的提供学生探究的问题。探究的问题确立可先由学生质疑,然后进行选择,也可由教师质疑,然后组织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重在组织指导,适时参与,切忌主观地将学生的探究引入自己的思维定势。

四、注重知行统一,有机开展活动课程

初中政治教材中均安排了活动训练这项内容,并且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其中初中政治课“活动”内容丰富,设计的许多活动有较好的操作性。有些小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便能进行,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育效果。课后的活动,不是要学生重复书本上的名词、概念,去机械地重复那些知识,而是紧扣每课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他们的认真思考,去回答一些问题,去活动和实践一下,获得自己的体验,以达到巩固和提高认识、启发思想目的。

如我在讲授初三政治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在课堂教学中插入活动,“要求学生制作一张表格,把他们认为在法律和道德范围内应该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的事情列出来,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发言踊跃,通过此活动,使学生明确了什么是责任,自己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强化了学生要做个道德高尚有责任感的人的体验。

五、加强时政热点,重视培养综合能力。

政治开卷考试,强调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点、原理、分析解决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做到以社会热点为主线,通过开设时政专题讲座,课堂五分钟时政演说,新闻会或从教材内容中直接渗透社会热点,重点,典型材料教学等方法,这样,既扩充了课堂知识容量,又提高了学生认识水平,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8篇:政治课堂教学范文

中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故事对他们来说总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各种和教材有关的奇闻逸事往往会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教材的学习。根据课程需要,教师可以恰当地选择一些科学性、哲理性、情趣性都比较强的寓言、典故和名人逸事等,把比较深奥、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简单化,使其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这种导入新课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不但快捷、实用,而且在扩大学生知识范围的同时,还能营造一个比较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比如,在讲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时,就可以利用“拔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导人新课。这个故事对学生来讲虽然早已熟悉,但此时老师又旧事重讲.学生还是兴趣盎然。当老师刚提到“拔苗助长”几个字时,班级的气氛立马活跃起来。故事讲完了,我说:“农夫为什么会闹这样一个笑话呢?这又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这样,一来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了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情境;二来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中.这样的导入新课效果比较理想。

二、时政热点导入

时政热点导入新课,就是把教学相关的内容与当前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巧妙地联系起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热情,而且通过讨论,能够启迪学生的心灵.引领他们用教材的知识分析当前的时政局势,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在讲“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时,我首先播放视频:《法国空袭利比亚》。然后提出问题:“这场战争使千万民众生灵涂炭,这场战争使整个国际社会再次风起云涌,这场战争使国际关系再次变得扑朔迷离。究竟谁是罪魁祸首?因何而战?”我话音未落,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美国的霸权主义、法国的野心、利比亚石油的诱惑、卡扎菲的专制独裁引起公愤、美英法的国际正义感、各国追求的国家利益不同⋯⋯看到时机一到,我赶紧接过话题问:“那么,其中对国际关系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自然引出了课题。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领会了更深刻的知识。

三、小品导入

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用小品作为新课的开头,把一系列的概念寓于小品情境中,以小品的方式展示出来.实践告诉我这是可行的。学生的表演既生动活泼,又言简意赅,将深刻的道理通俗化,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学、乐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调动积极性,自然轻松愉快地进入所创设的意境。例如.在讲“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时,我把同学们调动起来表演小品:猫和老鼠这对“老冤家”,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可以随光线的阴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老鼠的听觉极为灵敏,稍有动静就藏得无影无踪,猫则在脚下生成了肉垫.走起路来无声无息。表演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1)猫和老鼠为什么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2)大胆设想:如果有一天猫真的灭了老鼠,结局如何?通过同学的表演创设了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引起心理共鸣,亲历思维过程,加深了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理解。

四、名言警旬导入

古今中外有许多至理名言,字字铿锵,句句响亮,寓理深刻.耐人寻味,既有很强的说服力,又有很高的艺术境界,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的名言警句导入新课,有助于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定会收到“势如破竹,骤响易彻”的效果。例如,在讲“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时,我引用的一句名言:“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我话语一出,同学们笑了。我知道他们不屑一顾,于是我连连发问:人的认识能从人脑中自己生出吗?能由客观事物自己跑到人脑中来吗?为什么不能?人的正确认识从何而来?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入课题,提高教学效率。

五、漫画导入

漫画直观、诙谐、幽默、意味深长。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漫画的方式导入,可以打破教材中活泼不足、严肃有余的模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增强政治课的魅力;可以帮助政治老师更生动、更灵活、更巧妙地实现教学目标,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市场配置资源》这一框的导人中,我首先让同学们看课本中的漫画:“我怎么应付得了!我该去干什么呢?”此漫画寓意深刻,会引发同学们站在钢材的角度深思:“我怎么应付得了!我该去干什么呢?”当同学们悟出其中道理时,我趁热打铁又抛出两个问题:(1)人类社会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2)你能想出哪些方式配置这些资源?试对这些方式作出利弊比较。由此导入,可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六、音乐导入

生活不能没有音乐。冼星海先生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作为一种信息进入思想政治课堂,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学生思维,增强教学效果。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曲驱除了无关信息的干扰,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进入最佳状态,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在讲高一政治“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时,我先播放歌曲《人民当家作主人》,优美的旋律,脍炙人口的歌词在教室里回响。音乐结束了,请同学们想一想:“中国人民敲锣打鼓欢庆自己当家作主人,请问为什么今天人民能翻身当家做主人而过去不能?人民当家做主体现在哪里?”话音刚落.同学们劲头十足,手刷地一下都举起来。这样的导入.不仅使学生爱国之心顿生,而且极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七、直观演示导入

第9篇:政治课堂教学范文

一、温故启新式。即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对以前(尤其是前一、二节课)所学旧知的回顾、复习过渡到对即将学习新知的教学上来。由于思想政治课基本理论知识之间,特别是同一册教材内部的章、节、目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因此,安排这种温故启新的导语,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始终保持着与旧知的联系,而不感到突然、陌生,新旧知识之间连接得自然、顺畅。例如,在上《经济常识》中“劳动力成为商品”一节时,我们安排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前一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商品,以及商品的二因素,说的都是普通商品、一般商品。我们已经知道了,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旁动产品,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属性。(这里,可以先提问,后总结,也可用设问以引导学生共同回 忆、复习)。那么,什么叫劳动力?劳动力也能成为商品吗?如果能,那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劳动力成为商品,当然也应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可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什么呢?与一般商品相比,有何特点呢?……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运用这样的导语,从旧知层层推进到新知,学生接受、掌握的难度就小多了。

二、悬念诱思式。即教师通过先讲述故事或者列举实例,然后从中巧妙地设置一、二个悬念,来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中,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因此,安排这种悬念诱思式教学导语,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内心世界里产生跃跃欲试的强烈意识,设法破释教师设置的悬念,从而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愤而启之”、“悱而发之”的状态。

例如,在《哲学常识》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一目的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先给学生简要地讲述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皇宫里宣讲哲学的故事,然后设置悬念:“莱布尼茨提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可是他又说‘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两种说法不自相矛盾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能回答吗?(短暂停顿,观察学生表情)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如此一 段简短的导语,可以诱导、“迫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

三、情境切入式。即教师从课前班级的某种具体情境入手,则某个(些)学生的言谈举止、教室的布置或变化、班级刚开展过的某种活动等等,或者教师有意识地对某种情境稍作加工处理,随机应变,灵活自然地加以简要的概括、总结、点拨,然后迅速地切入该节课的教学主题。例如,在一次上《师德常识》中“个人离不开集体”一目时,刚上课,一支横卧在讲台上的粉笔被风一吹,顺着桌面掉到地上,跌断了。我们没有忽视这个细节,觉得它是切入这节课教学主题的一 个很好的情境。于是,就将跌断的粉笔从地上捡起来,又拿了一盒粉笔(纸包的),沿着刚才那支粉笔下滑跌落的路线,把它轻轻推下讲台,拾起来让同学们仔细查看,竟无一支跌断。这时候,便说了如下一段导语:“同学们,刚才的情形大家都看到了,可是你们思考过它说明了什么吗?能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有限的,而由多个乃至无数个个人所组成的集体的力量则是强大的、无限的!你们说呢?(学生们会意地笑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一个方面‘个人离不开集体’----”。这种由具体情境切入教学主题的教学导语,因势利导,生动活泼,其效果当然也比较好。

四、提问吸引式。即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该节课堂教学中来。这是一种较常见的教学导语类型。它一方面能够通过提问巩固旧知,强化对旧知记忆和理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提问,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学生及时作出注意、思维等心理的自我调整,把学生分散、无序的思维转移、吸引到该节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我校每学年举行的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等重大活动期间,或者像前两年的“迎评估”、“迎国检”期间,学生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多是当时学校、班级、寝室里等发生的事情。这段时间的政治课教学,我们便经常使用提问吸引式的教学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