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电行业范文

供电行业精选(九篇)

供电行业

第1篇:供电行业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 阶梯电价 电能价格 形势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用电量的与日俱增,供电企业开始实行“阶梯电价”政策。该政策是针对居民每户用电量的不同情况实行差别收费。随居民用电量的增加,具体的居民用电价格呈现出一种逐级递增的阶梯状态。

其实,阶梯电价早在2004年就已在福建、浙江、四川等地实行。后来2008年,国家发改委以《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广泛向居民征求意见。2010年,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家发改委又提出 “应简化电价分类结构,调整销售电价,适当推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制度。”2011年11月,随着《关于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公布,“阶梯电价”正式被人们所关注。2012年7月1日起,我国开始正式实施“阶梯电价”政策。

二、供电企业“阶梯电价”的实施目的和关键点

(一)供电企业“阶梯电价”的实施目的

考虑到政府推出“阶梯电价”的初衷和背景,不难推出供电企业实行阶梯电价的根本目的,即节能减排。近年来,国家推出了很多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比如对耗电量较大的产品实行高电价收费,对耗能较高的企业在收费标准上进行差别对待。其实,这些政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使电价实现了阶梯型。通过政府在政策上旗帜鲜明的鼓励和引导,使节能减排的思想已潜移默化的传递给了大众,如今,实行阶梯电价更是将这种思想做在了明处。

(二)供电企业“阶梯电价”的实施关键点

供电企业实行阶梯电价过程中,有几点较为关键,要特别留意,见表2-2

三、当前我国供电企业“阶梯电价”存在的争议

我国实行“阶梯电价”政策可以有效的实现节能减排,有效的节约社会资源。同时,它也符合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能够有力的促进电力系统科学化管理,保证社会公平。但“阶梯电价”管理还处在刚起步阶段,相关的实施细则还不够完善,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和漏洞。这就需要我们在探索的道路上不断改进,逐步完善“阶梯电价”政策。

(一)阶梯电价只升不降

科学的阶梯电价制定规则不应该只有惩罚性的措施,鼓励性的措施应当也有所涉及,使阶梯电价政策的社会公平性职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在对用电大户多征收电费的同时,对电量使用较少的个人适时的降低电价;将收取的高电价电费合理的补贴到偏远地区用电困难的个人身上。而现实的情况则为,用电少的个人没有受到鼓励,甚至还会多缴电费。这与节能减排的初衷是相违背的。鉴于此,供电企业应当对现行了“阶梯电价”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惩罚性和鼓励性措施相互结合,建立公平合理的阶梯定价政策。

(二)阶梯区间的划分还不够合理

目前,政府提出的阶梯电价分为三个阶梯区间,分别为基本用电区间、合理用电区间、奢侈用电区间。三个用电区间对不同收入的人群还不具备相应的针对性,高收入人群同样可以享受前两个阶段给与的电价补贴,而低收入人群也很可能进入第三个阶梯区间,接受惩罚性的电价。所以,现行的电价区间划分规定还不够完善,还依旧存在不少不合理之处。对于如何更加精确的评估用户的用电量,使用电补贴能够切实的落实在低收入居民身上,高收入高消耗者能够更为合理的缴纳惩罚性电价,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现行的阶梯区间划分的还不够细致,每档的用电价格还需要进一步调整,这些问题都摆在了政府和供电企业面前。

(三)延伸出新的社会不公平现象

政府制定并推出阶梯电价的初衷是保证低收入人群用电的需要,加强高收入人群的节能意识,进而提倡全社会节能减排的思想,并强化全社会的公平性。而现实的情况却并没有同预想一致:社会上的低收入人群往往家庭人口较多,设施质量较差,用电量反而较高,这使得他们需要交纳惩罚性的阶梯电价;而对于部分高收入人群来说,他们的住宅质量往往较为理想,下班后也常常在外面就餐,这使得他们的用电量偏低,成为享受第一档阶梯电价补贴的受益者。这就完全违背了政府出台这项措施的初衷,助长了贫富差距的拉大,久而久之,势必造成社会民众对与政府政策的不满。

四、“阶梯电价”政策对供电企业损益的影响

(一)为供电企业利润带来上涨空间

“阶梯电价”实施之后,居民整体用电消费总量会显著上升,而供电企业的电网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随之有所提高。据统计,实施“阶梯电价”之后,用电量达到第三档标准的家庭每千瓦时电价将提高0.3元,第二档标准家庭每千瓦时电价将提高0.05元。因此,“阶梯电价”政策为供电企业日后电价上调留下空间。

(二)供电企业经营成本可望下调

今年,我国煤炭市场价格走低,虽然2012年上半年用电需求量不高,但是在用电高峰时期(如夏冬两季),伴随着走低的煤炭价格,有望带动电力产业反弹。除此之外,近期,秦皇岛大卡煤价持续下跌,而且港口煤炭库存量今年也达历史新高。在这种背景下,供电企业的经营成本有望下降。

(三)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供电企业的盈利能力

随着“阶梯电价”政策的实施以来,供电企业的收入情况获得稳健增长,盈利得到明显提升。2011年,随着供电企业电网电量和电价的上调,销售收入获得了上亿元的增加,这也是供电企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供电企业拥有大量“点对网”电力项目,在煤价走低的背景下,整体上形成“煤价低,电价高,电量有保障”的局面,无论是毛利率还是净利率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是整个行业都表现出了较好的盈利能力。

五、供电企业实施阶梯电价的未来建议

(一)供电企业实施“阶梯用电”前要做足准备工作

“阶梯用电”政策的正式实施之前,供电企业要对其所必备的硬件条件进行充分准备。当前,在我国部分地区,还存在着“几户一表”的现象,若要对其进行改变,就需对现有设备和用户档案系统进行升级和改选。唯有通过设备改造,方能真正实现“一户一表”机制。同时,也唯有通过升级用户档案系统,对用户信息进行完善,通过分类管理和现场调查比对,以完善和清理用户计费档案。唯有如此,供电企业才能在“阶梯用电”正式实施之前,做好用户档案的更新维护工作和相关用电设备的基础准备工作。

(二)加强供电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分析

供电企业对于居民的用电情况要做系统大量的测量和分析,在取得大量分析数据的情况下,进行细致的研究,准确的预测居民实际的用电量。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采用专门的统计分析软件协助操作。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市场环境的居民要采取不同的测算方法,同时结合供电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预测市场经济的走势,保证企业资金链条的稳定,把握企业资金可以承受的程度,综合所有数据得出合理的准确的预估。

(三)供电企业要加大经营投入

阶梯电价的施行势必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针对这些变化,供电企业要做好预防,早作准备,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大经营投入。由于阶梯电价对于电量的计量要求较高,采用过去的人工抄表的形式势必会降低工作效率,采用现代自动化电量计量工具就可以大大降低工作中的困难,这就需要供电企业加大资金投入。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的损益,但从长期来看,自动化设备的更新会带来人工成本的降低,大大提高了电表抄送的效率,故从其他方面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参考文献:

[1]王炜瀚,李武.推行阶梯电价政策宜谨慎[J].中国发展观察,2010;12

[2]朱成章.中国的电价改革任重道远[J].大众用电,2011;2

第2篇:供电行业范文

[关键词] 供电行业; 市场现状; 营销策略

众所周知,我国的电力行业是垄断经营的,人们也一致认为电力企业经营不会遇到市场竞争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电力流通于市场依然是一种商品,只不过这种特殊的商品的市场规律没有得到重视,这直接导致我国电力企业的忧患意识严重缺乏,在市场竞争中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现象。为此,电力行业很有必要改变当前的单一经营模式,在保证大的方向不改变的前提下,实施新的经营模式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行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1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现状

概括起来,我国当前的电力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市场营销意识淡薄。我国供电企业的经营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没有真正以市场经济需求为导向,市场观念比较落后,仍然依靠上级、依靠政策来处理和解决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遇到的难题,致使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安于现状,缺少竞争意识,缺乏创新改革的勇气和决心。供电企业也因此出现了产品销售困难、供电服务质量落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限制供电企业发展的短板,使其在市场竞争和机制改革中处于劣势。

(2) 电力产品的质量存在缺陷。产品质量是销售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因素,电力产品同样如此,其中供电电压合格率、供电频率是较为重要的考核指标,目前,这两项指标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种类的多样性研发,社会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不仅要满足日常的家用需求,还要满足各种特殊产品的要求,如果供电质量不能达到标准,那么供电机器的效能就不能得到展现,尤其是一些高档用电设备如果不能正常工作的话,对设备的使用寿命会有较大的影响,进一步会导致生产过程中的次品率和废品率提高,严重的甚至会使生产设备报废。

(3) 电网建设比较落后。因为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电网建设水平比较落后,基本特征是农村电网设施简陋薄弱,城市电网建设速度较慢,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适当超前”原则是国际上普遍适用的电网建设理念。但反观事实,电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论是在资金投入方面还是在地方建设方面都明显落后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需求,电力未能顺畅地运输到有电力需求的城市和乡镇。简而言之,电网建设相比以前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和投入资金不足,电网建设水平依然比较落后。

2我国电力市场的营销策略

(1) 适应市场竞争并稳固市场份额。社会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给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日益严重,甚至严重影响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居民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也随之增强。随着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供电企业在面临同行业区域供电竞争的同时,也要面临天然气、石油液化气以及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带来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当前的电力行业一改往日的发电、供电和用电这一连续的过程,现在已经实施了大用户自由选择供电单位的政策,即用电单位不再局限于原有的单一供电选择的方式,而是可以同购买普通产品一样在市场上进行自由选购,这也必然导致电网企业的市场重新布局。针对这些情况,电力企业应当稳固当前的市场份额。第一,要做好售后服务,抓牢当前的客户资源;第二,要开发新能源尚未进入的行业,同用电单位达成协议,尽早占有市场份额。

(2) 认识和确立营销策略。要适应当前的市场格局,首先要改变以往的观念,就是说要确立电力市场市场营销的经营思想,对新的形势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扩大电力销售份额。除此之外还要有健全完善的电力市场营销体系,根据市场营销的观点,电力市场同样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重点分析市场特点和市场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有市场特色的营销机制,进行电力企业的市场布局,获取市场份额。

(3) 电力分销渠道策略。我国电网建设落后、建设成本较高,针对这一特点,供电企业要采取灵活的电力分销渠道策略:对地理位置距离电网公司较近的用电单位可采取直供策略;对地理位置距离电网公司较远的用电地区采取趸售的策略;对其他省市,在用电市场开放允许的情况下,宜采取专供方式,以此来开拓外地的市场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3结束语

随着人们环保观念的深入和新能源产品的广泛应用,电力产品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出现了危机。不过,有竞争才会有创新,电力企业应当以此为契机,调整自己的市场营销机制,改变原有的营销策略,积极参与竞争并制定适宜的营销办法,以获取市场主动权和市场份额,最终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郑东平. 浅谈当前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广东科技,2009(4):92-93.

第3篇:供电行业范文

供求:继续高位运行,工业仍是需求主要拉动力量

2006年全社会用电量为2.82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0%。分产业看,第一、二产业同比增速分别提高2.3和0.9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增速则分别降低1.1和1.5个百分点;其中,城乡居民用电是亮点,近几年占比未见降低,且绝对增速保持各产业之首。

从全社会用电结构看,2006年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城乡居民用电占比分别为2.9%、75.6%、10%和11.5%,工业用电占比仍高居榜首,其中重工业占比提高2.1个百分点至60.3%,用电增速的逐季上升是拉动全社会用电增速攀升的主要原因。

2006年各类型机组发电量占比分别为,火电83%,水电15%,核电2%。从供给情况看,全国发电量为2.83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5%;其中,水电增长5.1%,火电15.3%,核电2.4%,水电同期增长大幅下降。受机组投产增速提高以及水电枯水少发影响,全年火电机组发电量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至83.2%,且增速逐季上升,这也是造成年底动力煤价上涨的重要原因。分地区看,发电量增长同比超过20%的省份依次为:内蒙古(33%)、青海(25.6%)、贵州(23.6%)、云南(23.4%)、浙江(20.8%)、江苏(20.2%)。

从市场总体情况看,虽然全国大范围拉闸限电已不复存在,但在个别时段和区域还没有杜绝,特别是广东、辽宁和山西等省份的供求平衡仍未达成。

年底新机组集中投产、年度增速创历史新高

2006年全国新投机组总量为101170兆瓦,超过市场普遍预期的90000兆瓦,年底总装机达622000兆瓦,同比增长20.3%,年度增速也创历史新高。从电源构成来看,火电77.8%,上升2.1个百分点;水电20.7%,下降了2.0个百分点,这是缺电情况下追求短平快提高供给能力的产物。可喜的是作为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风电总装机虽然累计总量仅为1870兆瓦,但是当年增速高达76.7%,归功于国家环保政策的推动。分地区看,新投机组增速超过30%的省份有:内蒙古(45.4%)、云南(42.2%)和山东(33.6%)。

未来供求预测:2007年达成平衡

根据2006年的最新数据,我们分别采用人口、GDP和固定资产投资三种变量对电力需求进行了预测,其结果显示:若我国经济在未来几年运行良好,电力需求仍将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表1)。

根据2006年机组投产的实际情况,以及发改委近期提出的“十一五”期间关闭40000兆瓦(争取关闭50000兆瓦)小机组的目标,我们更新了对于未来几年我国电力装机增速的情景预测。其中,我们判断,在“十一五”期间20%降耗硬指标下,从2007年开始小火电关闭力度的加大将毋庸置疑(表2)。

利用小时:2006年好于预期,2007年触底,2008年回升

2006年全国水火电利用小时累计为5221小时,同比降低203小时,降幅为3.7%;其中火电为5633小时,同比降233小时,降幅为4.0%;水电则受枯水影响出力不足,利用小时同比下降230小时。此外,由于全年水电少发和下半年需求增速提高,火电机组利用率降幅逐季缩小,由上半年的6.1%降至年底的4.0%,总体情况大大好于市场普遍预期。

按我们对于未来几年全国机组投产情况的中性方案预测,2007

年全国发电机组总体利用小时下降在276小时(降幅5.3%)左右,火电则在362小时(降幅6.4%)左右,到达此轮行业周期的底部;2008

年受需求高位运行以及小火电关闭提速影响,利用小时开始回升并持续至2010年(图1、图2)。值得指出的是,在2007年新投产机组增速下降情况下我们预计火电开工率降幅同比扩大的主要原因有二:第一,2006年机组集中于下半年投产,2007年全年发挥作用;第二,2006年水电出力不足,我们的模型假设2007年恢复正常。

行业节能降耗取得持续进展

2006年我国电力行业节能降耗取得持续进展,全国供电煤耗为366克/千瓦时,同比降低4克/千瓦时;电网输电线路损失率同比减少0.13

个百分点,降为7.08%(图3、图4)。

2007年发展趋势展望:下半年开始走出低谷

综合2006年全国电力需求增速逐季提高,火电机组年底集中投产,以及煤价年底翘尾的情况,我们认为,对于行业而言,2007

第4篇:供电行业范文

【关键词】供电企业 输配电 用电工程 自动化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对电能的使用需求日益增加,使电能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电能的有效应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工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供电企业用电工程自动化的进程。用电工程自动化是供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该项工作的目的不仅仅为了加快配电终端安装进度,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减少电力能源的损耗,提升电能质量与效率,为社会的安全、稳定用电提供良好的保障基础。

一、供电企业输配电状况

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在开展输配电能管理工作时,常常会因为多种原因导致电能在运行期间出现问题,这使工程自动化管理与造价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严重的话还会阻碍供电企业发展,在这期间主要问题由以下几点组成:

(一)电能消耗严重

电能输配状况对于社会的用电需求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在实际输配过程中常常出现严重的电力损耗现象,降低了电能的使用率与质量,导致各个地区出现供电不足的现象,增加供电企业经营成本,损耗电能技术与设备,对供电企业发展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复合型技术水平较低

供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提升自身的电能输配质量,满足社会的使用需求就应该将现有的输配电技术创新、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供电企业快速发展,保证电力运行安全。然而,供电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而输配电技术的综合性要求技术较高,很难满足电力设在实际运行期间的需求。

(三)科学管理水平较低

在这个现代化社会中,供电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然而,供电企业在实际发展期间常常会受到传统固有思想观念的限制导致对电力设备实际管理期间不能严格遵守国家指定标准进行管理,仍使用传统手段进行管理,与此同时供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流动性较大,常常出现输配电技术工作人员调动现象发生,严重影响了输配电以及用电工程的正常运行,导致所开展的管理工作取不到良好的效果。

二、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应用

(一)故障排除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系统在实际运行期间常常会因为多种原因导致用电系统线路以及电力设备出现故障问题,这对供电企业发展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用电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出现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排除电力设备在运行期间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发出警报信号。比如说,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系统主要由继电保护装置与自动化监测组成,可以有效的对电力设备进行实时监测,掌握输配电设备以及用电工程的\行状态[3]。如果电力设备出现故障问题,那么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及时进行隔离保护,缩小故障范围,之后自动化监测终端可以将故障问题发动到供电企业相对应的监测中心中,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制定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满足各个领域的用电需求,为供电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基础。

(二)远程操作控制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可以通过远程操作的形式对电力设备进行控制,其中主要包括了计算机控制中心、通讯网络、数据采集系统等部分组成。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可以通过用电工程自动化系统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制定出一项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从而对其进行远程操控,保证电力设备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下去。如果电能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自动化系统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现状进行全方面监测,找出准确的故障点,通过计算机分析其中的故障问题,并对其进行全方面监测、维修。

(三)优化输配电流程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将电力设备中现有的输配电线路与用电流程优化,并利用多种电力自动化技术对电能运行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并通过自动化系统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现状进行实时监测,根据社会的用电需求合理的对电力进行调度,从而减少电力无功负荷长距离运输的现象发生,保证人们的用电安全。另外,电力设备在运行期间还可以通过自动化系统对其的运行状况进行合理控制,并为其选择具有较高针对性的自动化输配电技术,从而提升输配电以及用电工程的质量与效率,为供电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基础。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这个现代化社会中,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与电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实现电能资源的安全输配对于供电企业的发展来说也非常关键。因此,供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根据市场的用电需求将现有的经营发展模式创新、完善,增强企业相关技术与管理水平,对电力输配全过程进行自动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电力输配技能,满足各个领域的用电需求,为供电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清平,朱婵.浅谈电力企业中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4).

[2]陈月波.探讨自动化运行技术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

[3]郭启海,李龙珠.浅析供电企业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二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5.

第5篇:供电行业范文

随着时展和进步,电力企业面临发展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市场挑战。电力行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电力企业为了更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强化对供电企业建设投入力度。在新时期下,供电企业在做好改革的同时,还要重视对企业的管理,保证供电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更好发展。现阶段,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需要供电企业结合当前的市场发展动态和社会发展形式,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和改革,提高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促进供电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1.供电企业对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我国的供电企业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依然保存着计划经济时期的特色,管理方式不能很好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在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不能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以党代政,导致供电企业发展长时间受到电力主业的行政干预。此外,还有不少供电企业领导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关注企业的经营性业务,关注企业经济效益,对于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投入力度较小,缺乏创新精神,而不能为供电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对供电企业行经济效益提升产生了深远影响。

2.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影响工作效率

电力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其企业多,分布广泛,基于这样的特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往往需要大量的行政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种类繁多,任务量大,内容繁杂,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还是比较高的,但是现阶段,由于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较多,导致行政管理机构冗杂、臃肿,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不能得到很好的优化配置。在部门内部真正做事的人很少,多数行政管理人员无所事事。最近几年,供电企业就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冗杂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但是无法改变因为管理缺陷造成的行政管理人员有增无减的现状。供电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环节和配置存在不合理情况,有些部门和环节建设重复,当企业出现重大问题之后,往往不能及时将问题解决,导致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

3.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

目前,针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招聘考核和录用等基本人事制度建设还不是很完善,缺乏完善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在部门内部一些专业素质不不高的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没有积极进取的心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的汇特点和职务职能作用不了解,不熟悉,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不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做。此外。在供电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内部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很难实施和推行,其他工作部门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不信任,甚至反感和排斥。由于工作队伍专业素质不高,导致供电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和其他部门进行深入沟通,严重影响到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

二、提升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策略分析

1.完善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机构,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首先,从供电企业行政管理组织结构上分析,要精简部门,避免部门过于用臃肿,实行科学的、规范的管理。一方面要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职能进行进一步的明确,从而更好的分散权利,避免权利过于集中,同时还要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另一方面要结合供电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有限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优化配置,从而保证供电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能够和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保证各个部门能够积极配合工作;其次,从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制度和机制方面看,要对供电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如完善供电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培训教育和职业考核规范等制度,从而保证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2.通过危机管理实现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创新

要想彻底改变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的多种弊端就要突破供电企业传统机构管理控制和约束,对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不断进行优化创新,推行危机管理。当前我国供电企业深化改革面临极大的挑战,同时也存在巨大的机遇,而推行危机管理能够很好带动供电企业内部改革。在危机面前供电企业需要制定完善规划,强化企业管理,控制不利因素的产生。同时还要结合企业未来发展,做好危机防范工作,促进供电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高效开展。

第6篇:供电行业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供电行业 措施 问题

供电行业信息化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创新都是非常有益的,能够不断推动这个行业的进步,转变行业的管理模式,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而现在信息化建设还达不到实际的需要,主要问题便是出在供电行业的管理方面、店里企业的管理方面以及电力项目的建设方面。

一、供电行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整个供电行业缺乏比较规范的行业标准。信息技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能够保证企业的数据收集和交换,二对于一个行业来说,信息技术是标准化的需要。在资源共享以及整合的整个过程中,信息化建设能够推动整个电力行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能够提升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但是现在的信息化水平根本达不到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2.供电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对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下。根据统计显示,电力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每年投入的资金超过了十亿元,但是取得的效果却很不明显,申报的专利成果甚至不到二百项,并且成果转化为技术的概率却可以忽略不计趋近于零,所以可以说,电力企业甚至整个供电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存在非常严重的资金浪费情况,很多投资都是重复的。

3.整个行业存在服务体系欠缺的情况。由于电力改革,电力企业很多管理职能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很多企业存在信息化建设没有头绪的现象,不知道该怎样完成行业服务和信息化工作的对接。

(二)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

1.组织机构存在比较弱化的现状。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调整,为了满足集中管理的需求,负责信息化建设的部门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人员数量减少,甚至很多企业将这一块外包给专门的公司,整个信息技术部门被虚化。

2.缺乏专业的人才。信息化建设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必须懂得信息方面的技术也了解电力方面的业务,这部分人才对于供电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才能真正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供电行业实行企业编制,直接增加了引进技术人员的难度,并且由于电力软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力信息化方面的人才不断地转型。

3.运行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电力企业的运行模式不同于普通的企业,在岗位设置运行方面存在问题比较多,对于信息化建设存在一定的不利。

4.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存在问题。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知识产权存在不当,很容易被其他企业或个人窃取。

(三)电力项目的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 一体化承载的能力不足。各电力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但是由于各个电力企业的信息化进度存在差距,很多企业承载能力比较差,无法发挥出其功能。

2.对业务进行支撑和分析的能力比较差。电力行业对于信息化的应用仍旧存在最基础的查询数据方面,决策分析能力比较差,无法实现智能化控制,无法给管理提供决策方面的支撑。

3.对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随着信息化建设,供电行业需要扩容来提高应用程度,但是对于这些资源,却依旧存在着很严重的浪费现象。

二、电力行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办法

(一)转变电力行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看法和观念

1.必须对工作的职责进行明确。供电行业的信息化管理必须了解服务体系的责任,必须理清行业的资源,全面了解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并且组织人员和其他行业进行技术以及经验的交流,并且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从而不断提高供电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2.必须进行服务平台的建设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做好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建设信息化的全方位的服务平台,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化的经验技术交流,确保能够将研究技术转化成成果,将信息化的理论和实际的信息化建设有效结合在一起。

3.不断对服务体系进行健全。对一些重要的信息化内容进行不断地完善,并且做好推广宣传的工作,合理的队网络媒体进行利用,提供一些除了查询数据之外的工作,比如说行业研究和深度咨询等,不断地完善信息化服务的体制。

(二)对高层管理者的需要充分的把握

进行数据查询是最基础的部分,必须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信息化工作的扩展,了解供电行业高层的实际需要,帮助其进行决策和管理,不断地强化信息化建设,确保信息化部分能够实现自身的作用和职责。

(三)重视人才,对人才进行考核

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应该把人才的专业技能以及自身的业务方面的能力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岗位调整,提高信息化部门的专业能力和业务能力。

(四)重视对信息化工作者的培训工作

由于信息化工作不被重视,所以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专业人数比较少,为了加强信息化建设们必须重视这部分人才,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培训,帮助电力行业减轻负担,

(五)对成果进行合理的管理并且申报专利

对于研究出来的成果,为了避免成果被窃取,必须及时的申报专利,提高申报专利的意识,合理的队成果进行管理。

(六)合理的进行项目评估,提高自身的应用水平

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对于那些重点的项目必须合理的进行全方位的项目评估,确保信息建设的资源化管理,从而提高整个行业对于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水平。

三、结语

想要不断提高电力行业的管理水平,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就必须对信息化建设重视起来,真正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从实际出发,解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宇昊.关于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资产评估,2011(11)

[2]刘杰.推进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15)

[3]杨云.电力企业信息化网络建设管理[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48)

第7篇:供电行业范文

行业内外达成共识是一致行动的前提

从行业视角,作为一名业内人士近几年时常通过媒体呼吁我国电力市场出现了普遍过剩,一些省份或局部地区出现了绝对过剩,希望不要再“任性”发展。这种观点尽管越来越得到业内外人士的认可,但对电力市场过剩的性质、程度,仍有认识上的差异,一些电力研究机构或协会常常喜欢用国内人均用电量与欧美的差距作简单比较,并沿用历史数据对未来电力需求作出预测,乐观得出十三五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1左右,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达7.3%甚至8.4%。

事实上,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已连下三个台阶:“十五”增长13%;“十一五”增长11.1%;“十二五”增长5.7%。“十三五”由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保持L型走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增速快于一般工业,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多数专家判断电力需求增速将低至3.8%-4.8%,供需矛盾将成为最严峻的挑战。目前,火电设备平均利用率已从5年前的60%下降45%左右,大量机组处于停备状态;我国西南、北方区域还存在弃水、弃风、弃光现象。2015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只增长0.5%,为1974年以来最低水平;发电平均利用小时仅为3969小时,下降349小时,已连续4年下降。即使2016年1-9月全社会用电量实际增长4.5%,好于中电联预计2.5%(原1-2%),但发电利用小时仍在持续下降(179小时),火电下降更快(213小时)。今后火电“4000小时”这个低线能否守住还有待观察。我国电力产能严重过剩,系统性风险增加,应是不争的事实。

“三去一降一补”具体到电力行业而言,重点是推进电源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减少无效供给,扩大经济可靠和绿色低碳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电力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由于电力产品单一、产供销实时平衡,不存在“去库存”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加快发展储能技术。“去产能”应该是发电行业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牛鼻子”,也将成为业内外的头等大事。今年以来,煤炭行业去产能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市场供求过剩矛盾缓解,下半年还出现煤价过快上涨、供应偏紧的势头,煤炭企业经营状况改善。因此,发电行业要借鉴煤炭经验,达成行业共识,在“政府监管、市场引导”下,各类投资主体强化自我约束,一致行动,着力化解电力特别是火电过剩产能,增强电力供给有效性:一是提高火电设备利用效率,基本扭转“三弃现象”,努力实现电力市场供需的再平衡;二是做到电价合理、稳定可靠、调峰性能好、排放标准低。

“有形之手”打出调控“组合拳”

随着电力供需矛盾的日益尖锐、能源清洁转型步伐的加快以及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近几年特别是2015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已先于发电企业下手,打出了调控煤电过快发展的“组合拳”。

一是设立煤炭消费总量、碳减排“天花板”。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煤,其中:煤炭消费42亿吨,占比控制在58%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15%以上。

二是严控煤电新建规模,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建立煤电建设风险预警机制。推出限制煤电发展“三个一批”(取消、缓核、缓建),淘汰煤电落后产能。重点管控东北地区、山西省的煤电项目发展,直接叫停9省8家企业15个煤电建设项目1240万千瓦;加大对红色省份自用煤电项目规划建设的调控力度:尚未核准的,暂缓核准;已经核准的,暂缓开工;2016年开工的,停止建设;2015年底以前开工的,把握好投产节奏。严控煤电建设项目用地审查、专项监管,严肃处理违规项目。十三五期间,前三年原则上不上新的煤炭项目;前两年煤电核准处于冰冻期。

三是降电价,稳增长,政府、市场双管齐下。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降低电价,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过去3年,国家发改委4次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累计下调每千瓦时7.2分;去年又推出新电改,市场交易电价下降,全社会工商用户年度降低用电成本超过1500亿元,实实在在享受了电改红利。

四是煤电环保政策层层加码,日益严苛。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启动碳排放份额的分配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设置非水电可再生能源配额(9%),下一步拟对煤电开征碳税。

除严控煤电外,国家还改变过去对风光电一味鼓励发展的政策,调低新能源标杆电价,设立风电建设监测预警机制,并在“十三五”放缓发展节奏,力争2年内将弃风、弃光控制在合理水平。

可见,国家有关部门通过“有形之手”对煤电发展举起“砍刀”,发文之密,力度之大,史上罕见。这些宏观调控措施,从长远看,有利于缓解电力产能过剩,实现电力市场的再平衡,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但要全面见效仍需时日。每一个省份、每一个发电企业,都要做好贯彻落实。当然,中央政府部门要注意宏观政策的连贯、频度、力度,避免给发电企业、社会投资由于项目突然叫停引起的系列损失(如违约索赔、利息损失、造价升高等),地方政府部门要减少对项目开工的行政干预,也要防止发电企业由于政策严控产生“最后反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政府部门出台规划、监管举措要与新电改趋向、电力市场做好对接,要更多地注意发挥市场对投资引导、资源配置的作用。

新电改下“无形之手”初显威力

去年,我国推出了新电改,通过“管住中间、放开两头”,让电力行业从半封闭走向更开放,从集中单一走向分散多元,让社会资本、电力消费者拥有参与权、选择权。同时,新电改将突破计划电量、政府定价的传统模式,直接交易、市场化定价电量比重大幅度增加。按照进度,2016年直接交易电量占工业用电量30%,2018年占100%;2020年商业用电量全部放开。

如前所述,由于电力产能过剩严重,随着新电改的试点推进,电力市场竞争变得直接、激烈,电价信号变得敏感,电力需求侧响应变得积极,影响发电企业盈亏的因素复杂多变。目前,发电企业“打折让利”已成常态,“降价潮”席卷全国。在一些“先行先试”省区和西南、西北、东北等电力严重过剩区域表现得更加明显,已开始体会到来自电力市场竞争的压力和经营业绩的快速下滑。据统计,2015年某全国性发电集团公司市场电量超过600亿千瓦时,占销售电量的13.4%,平均电价每千瓦时0.303元,比批复电价平均降低9.3分,一年减收56亿元。2016年上半年市场交易电量439.67亿千瓦时,占销售电量的21%,平均电价每千瓦时降低6.4分,减收28.14亿元。预计全年市场交易电量将超过1200亿千瓦时,占全年电量的25%。再如水电大省云南,计划2016年市场电量500亿千瓦时。上半年,全省实际达331亿千瓦时,占全网统调电量的39.6%,火电平均降价0.15元/每千瓦时,火电出现了全区域亏损的局面。从长远看,随着电力装机刚性增长与电力需求迅速下降矛盾的日益尖锐,电力市场化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发电行业未来将出现盈亏分化,优胜劣汰,兼并重组,寻求“后电改时代再平衡”。

2002年上一轮电改以来,我国发电企业尽管经历了电力投资、煤炭市场的残酷洗礼,但并未真正经历电力市场的竞争。“十三五”,新建机组直接参与市场交易,风光电等新能源进入市场大势所趋,电源项目招投标、用电大户择优选择发电企业或售电公司将会涌现,全面竞价时代即将到来,发电企业最大挑战将会来自电力市场。面对量价齐跌、激烈竞争的电力市场,一些发电企业不得不调整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努力建设一流的综合能源服务供应商。可以预见,通过推进新电改,电力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威力将逐步放大,倒逼市场主体“去产能”。

社会投资主体亟需自我约束

2015年,受审批权下放、效益不错的影响,火电企业投资冲动强烈,装机大幅度逆势增长。火电基建投资完成1396亿元,增长22.0%;净增火电装机6400万千瓦,为2010年以来年度投产最多的一年。截至2015年底,火电装机累计达到9.90亿千瓦,增长7.8%,远大于电力需求的增长。火电利用小时大幅下降至4329小时,创1969年以来的最低值。

近看来,究竟是什么投资主体在推波助澜呢?2015年,五大发电集团新增装机4860万千瓦,占全国新增装机比重37.46%,同比增长4.46%。整个“十二五”期间,五大发电集团装机从2010年的47346万千瓦增长到2015年的66496万千瓦,五年增长40.45%,低于全国整体水平16个百分点,导致五大发电集团装机容量占全国比重连续5年下降,从2010年49.21%下降到2015年44.13%,降低了5个百分点。可见,五大发电集团已关注到了电力过剩的危机,调低了发展速度。但是,其他社会投资主体,尤其是社会资本、地方能司仍在快速扩张,而政府部门对这类主体的调控影响力又较弱。据媒体报道,一些发电集团正在逐步改变过去在电力短缺大背景下“干了再说”的做法,努力克服过去一些国企“急性、任性、惯性”的发展通病,实现科学发展、理性发展、差异化发展,避免形成新的不良资产、“僵尸企业”。今年年中会议,华电集团决定暂缓建设受政策限制、市场变化影响的1500万千瓦煤电项目;国电集团坚持有进有退,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取消6个火电项目,缓建几个煤电项目,希望在业内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因此,各类投资主体均要以维护行业利益为重,坚持价值思维,强化市场意识,吸取煤炭、钢铁行业教训,改变过去单纯扩张型战略,综合运用稳定型、收缩型等组合战略,加强市场联盟,建立基本平衡的电力市场。特别要防止“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过大,防止电力项目盲目扩张,防止产业链过度延伸,导致产能过剩继续恶化,陷入“囚徒困境”。令人欣慰的是,今年以来,我国火电新增装机呈现逐月下滑走势,1-9月投产火电2901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几乎减少1000万千瓦,大幅下降26.6%。

“一个面向、三个转型”是发电企业必由之路

目前,电力市场普遍过剩。国家严控煤电,风光电发展也受限制,非电产业效益分化,未来发电行业的发展出路在哪儿呢?

“十二五”末,一些能源电力集团纷纷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战略目标。总体上讲,规划思路有变化、有进步,但基本是过去发展思路的惯性延续,各种电源项目的梳理汇总,缺乏实质性变革与创新。具体表现为:仍没有完全跳出传统的煤电发展领域,就发电论发电,对打造新的电力产业链、进入新业态举措不多;发展思路仍然突出规模扩张,对未来电力市场形势的判断偏乐观,更谈不上如何应对电力产能过剩、市场激烈竞争、实现产需平衡问题;发展思路对如何纳入用户需求侧管理、强化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实现纵向“源―网―荷―储”协调优化,横向多能源互补优化的格局着力不够。

“十三五”期间,我个人认为存量资产要超低排放、超低能耗、提质增效、兼并重组,增量发展要聚焦电力主业、转型升级、向下延伸、对外拓展,具体讲要突出“一个面向(电力市场)、三个转型”:

――清洁转型,即由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向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转型,加速推进清洁替代。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速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是全球能源发展大趋势。目前,一些发电集团普遍存在火电比重偏高,清洁能源比重尤其是非水电可再生能源比重偏低的现象。因此,发电企业一方面要继续坚持清洁转型;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把握水电、核电发展节奏,风光电着重在中东部和南方地区、海上发展,“三北”地区要严加控制,就近消纳,积极外送,着力解决“三弃现象”。

――国际化转型,即由国内发电集团进一步向国际化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团转型。利用既有的技术、区域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战略,加快海外能源项目的投资开发和工程承包、技术服务,并成立专门并购小组,加速海外资产并购力度,提高境外资产、收入的比重;利用金融平台,拓展海外低成本融资(国际项目融资、银团贷款、贸易融资、特许权融资等)。同时,要高度重视防范境外投资并购风险,真正做到“效益可观、能力可及、风险可控”。

――战略定位转型,即由生产型发电集团或能源集团向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坚持能源生产与综合服务并重。“十三五”,发电集团要抓住新电改与经济结构转型新机遇,突破单一发电业务的束缚,以战略高度围绕电力主业“上下延伸”,重点要积极进入配售电领域、供冷供热供气领域,以及相关的新业态,包括水务、充电桩、分布式能源、抽水蓄能、储能技术、油气管网、智能电(热)网、微网、泛能网、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供应等,实现发(配)售一体、冷热电三联供、热力源网一体,培育新的业务板块与效益增长点。同时,以客户为导向,坚持能源生产与综合服务并重,向客户提供多种综合增值服务、创新产品开发,如售电、用能信息、电量回购、节能咨询、合同能源管理等。

围绕重点,多措并举,确保改革落地

发电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除了要牢牢抓住“去产能”这个牛鼻子,着力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外,也要兼顾“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并向用户需求侧延伸,做好综合能源供应和各种增值服务,扩大电力需求。“降成本”是发电企业永恒的定律,特别在“十三五”系统性风险大幅度增加、煤炭价格反弹的形势下,必须牢不动摇。“去杠杆”、“补短板”也是发电企业两台大戏。只有围绕重点,多措并举,协同配合,才能将改革落到实处。

“去杠杆”,关键要严控投资规模、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提高降本增效与瘦身健体的能力。代表性的五大发电集团,其资产负债率一直处于高位运行,尽管比2008年最高时85%有所下降,2015年末仍高达82.3%,而央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6.2%,国际先进电力集团基本都在70%以下。高负债率下的财务杠杆效应使得财务成本侵蚀大量利润,经营风险较大,降低杠杆率、提高资金风险防范能力尤为紧迫。

第8篇:供电行业范文

下面,我将今年以来行风“双评”工作汇报如下:

一、深化服务理念保证行风“双评”工作认识到位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优质服务已成为供电企业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意识既是“人民电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又是电力企业自身发展、走向市尝体现实力、展示形象的需要。作为公用型企业的供电公司,积极参与到“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中,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解决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才能为社会所接纳,被广大客户所接受。基于这样的认识,年初公司就明确提出坚持以供电优质服务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宗旨,深入开展了“百问百查”暨“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活动中坚持有计划、有部署、有措施、从高起点、高标准为出发点,形成了认识统一、目标明确、机制完善、措施得力、纠建并举的行风建设新格局。将行风评议工作与企业管理实现了融合和统一,打造具有高信誉度、高知名度、客户有较强依赖度的供电品牌。

二、强化管理流程保证行风“双评”工作落实到位

为保证行风“双评”工作的全面顺利实施,我们坚持做到“四个到位”:一是组织措施到位,成立了由公司经理亲自挂帅的“双评”领导组和以营销处牵头、调度、生技、农电、宣传、监察等多部门通力合作的工作网络,从而确立行风“双评”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地位;二是宣传教育到位,利用专栏、报刊、网站、座谈等多种形式,在全体职工中进一步引深“和谐电力奉献社会”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青春光明行”、“忠诚、责任、奉献”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导职工自觉转变行业作风;三是工作措施到位,制定了详细的《行风“双评”活动实施方案》,完善了《客户服务工作管理及考核办法》、《故障抢修工作管理办法》、《自动语音热线电话和因特网服务管理考核办法》和《__供电分公司关于加强供电客户服务系统管理及考核的通知》等一系列管理考核体系,明确了各部门分工、职责,强化服务过程中的监督、考核;四是责任目标到位,自我加压,明确分公司和各支公司的奋斗目标,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立各部门行政一把手是行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于发生的影响企业形象的行风事件,追究主要领导责任,严格按有关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三、组织明查暗访保证行风“双评”工作考核到位

按照公司工作安排,由纪委监察处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对三城区、大户所、四县区支公司所属的个客服中心、10个营业站、58个供电所进行了明查暗访。

在明查暗访过程中,我们感觉到各支公司对行风优质服务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也看到了工作中依旧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发现各营业所仍有着装不够统一、台帐记录不规范、供用电合同签订不规范、标示不统一、评价系统部分不能使用等问题。建议各部门进一步加强供电服务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加大培训力度和考核力度。相关职责部门尽快规范、完善vi标示的配置以及服务评价系统的校修。

对发现的问题,我们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相关单位制定整改措施,对责任人及责任单位根据《<省电力公司贯彻落实“三个十条”的奖惩办法>的通知》进行通报批评并处罚款。

四、开展六项工作保证行风服务承诺兑现到位

首先整合“95598”客户服务系统,实现24小时业务受理。今年受理电话108682起,人工坐席接通率94.70%。受理客户故障报修业务3563件;受理投诉举报业务286件;受理12319城建服务热线派单598张,其中咨询单1张,建议单13张、投诉单584张。及时率、办结率均为100%,满意率为99.44%,实现客户回访率100%。综合排名在21家参评单位中列第三;被__市政府授予“年模范班组”的光荣称号。

其次在省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指导下,积极配合市政府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我们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全力保证道路拓宽改造的建设用电。尤其是对大街新建路口和青年路口的两个施工现场的建设用电开通“绿色通道”,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各项送电工作。在道路施工期间,为有效控制和防范因施工引发的停电事故,我们成立以支公司经理为组长的安全运行监管领导组,抽调技术骨干100余人进行现场巡视,截止目前抢修突发事故40余起。

第三利用现代技术系统完成对客户用电位置定位并结合公司配电地理信息系统,了解供电设施资源,极大地缩短了业扩办理时限。相继完成了不锈工业园、有限公司、变电站、220kv新总降电压站等大型重点工程的送电工作。

第四为进一步方便客户缴纳电费,推行卡表预存、主要公共场所自助缴费机缴费等业务。在与工行合作推行银电联网的基础上,今年又实现了与建行的合作,加大了银电联网的力度,缴费网点增加到近百个,方便客户的就近缴费。

第五根据市双评办的工作要求,建立了千余人的“行风服务对象数据库”,通过定期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客户代表座谈会,发放征询意见卡等活动,广泛征收意见和建议,纳入“行风问题数据库”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服务中的不规范行为。走近__广播电台举办的“行风热线”专题栏目,通过电波与广大听众面对面交流,现场解答听众用电服务的疑点、难点问题,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第9篇:供电行业范文

关键词:供电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内容意义;存在的问题;提高效率措施

一、引言

行政管理工作是每个企业都必须做好的基础运营工作,这也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有效保障。供电企业在面对时展进步下的更大挑战时,不仅要做好深化改革工作、加强投入力度,还要做好对企业的管理,即行政工作。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地可持续发展[1]。

二、行政管理工作于企业来说的内容和意义

(一)行政管理工作包括的内容

在企业中行政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组织会议与活动工作、供餐、物品管理以及安全隐患处理等保障工作、证件年检工作、设备管理与事务处理等日常任务、处理上级临时分配任务等内容。这些工作内容具有覆盖面较广泛、较复杂和较琐碎的特点[2]。

(二)行政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

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具体到了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和每个流程的各个细节,是开展众多企业运营活动的基本保障。每一项工作看似简单,但都与公司的稳定运营有极大的关系。而行政工作的效率高低与否与企业能否高效落实工作每一环进而取得更好发展这一目标密切相关,所以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可以说是每个企业都必须优化的一大问题。

三、现阶段供电企业中存在的行政管理效率问题

现阶段,企业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行政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以供电企业为例则有以下几种原因[3]。

(一)企业对行政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

重视度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行政工作各方面的落实情况,比如是否能及时与时代接轨实行创新的行政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供电企业内部因重视度不高常常出现以党组织结构来代替执政结构,以至于忽略了整体企业工种的特殊性,不能将其作用进行最大化发挥,限制了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时,因为重视度不够而直接“以官代政”外,还导致了领导层对行政管理工作不够重视,重视度过分转移到效益创造上,而不能优化行政管理工作,更无从谈论进行创新。

(二)行政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体系不合理

供电企业是我国进行经济建设主要资源动力企业之一,因其分布广泛和需求量较大等特点对行政管理人员要求较多,同时工作内容也较为繁琐。现阶段,企业中对不同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明确,任务以及人数匹配不科学造成了许多岗位的人员冗余。因为体系不合理导致人员配置不合理,而配置不合理导致原有的好的责任制度绩效制度等执行力低下,严重降低了企业的行政工作效率。此外,还有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水平不够(团队水平不足)等问题严重限制了企业行政效率的提高。

四、基于问题提出有效措施以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

针对上述问题和对供电企业的整体考虑,提出以下策略。针对上述几个主要问题,企业应该对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经验总结和教训吸取基础之上的整体的整顿创新,即企业对存在的问题一一考究并进行总结经验教训后,再从整体上提高对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度,精简部门解决人员冗余问题;科学设置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避免直接“以党代政”;部门之间则有效开展沟通和协作,保障部门交流促进行政管理工作提高效率;针对工作人员则要考虑长久性开展培训,在完善培训制度基础之上,促进落实人事管理制度的制度完善工作,以科学合理的绩效制度促进员工学习、与企业一同发展。在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基础之上,企业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措施进一步加强效率的提高。加强互联网时代下的行政信息管理信息化进程。将行政工作以信息化为载体得以更高效处理。针对办公,企业最好能够实现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统一网上办公,在只要能连接网络的场所就能进行办公促进了员工的办公效率;针对开展会议等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人员可以有效借助现代化信息工具,比如借助视频等网络工具进行线上会议、以线上的电子图书馆等资源开展员工活动、利用语音等功能减少时间浪费等;积极开展活动促进行政管理部门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并加强沟通,让行政管理部门在对其他部门工作的了解基础之上开展工作,以便达成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性,减少矛盾,提高活动及工作开展效率。

五、结束语

综上,对于供电企业如何较高效地提高管理效率一问题上,需要我们在制定策略前对行政管理工作对于公司的重要发展意义以及现阶段行政管理工作体制不健全、体系不合理和团队水平不足等问题有一定认识。基于较为清楚的认识和情况掌握之上,企业对此相应作出对行政管理部门整体进行创新整顿、培训工作人员并完善绩效制度等解决措施;同时辅以利用行政管理工具等加强行政管理信息化以及促进各部门间沟通交流等提高效率的保障措施,相信实行“对症下药”的解决办法可以高效地提高企业行政效率,使其为企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徐世琨.供电企业ERP物资管理的变革与提升研究[J].经济视野,2018(20):36-3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