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保主题作文范文

环保主题作文精选(九篇)

环保主题作文

第1篇:环保主题作文范文

为组织好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市营造全民参与环保工作和创建部级生态市的浓厚氛围。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宣传环保政策法规和环保中心工作为主线,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阵地大力宣传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国家、省、泉州市环保工作会议精神,宣传污染减排、生态创建、环境执法等重点环保工作。通过大张旗鼓地宣传,进一步激发各级各部门社会公众关心环保、支持环保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切实解决影响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使保护环境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为石狮全域城市化建设提供优质的环境保障。

二、活动主题

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__x”,旨在体现我们党和国家对治理污染紧迫性和艰巨性的清醒认识,彰显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精神,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三、活动时间

20__年5月25日——6月10日

四、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开展“__x”主题宣传活动

时间:6月4日

地点:大堡集控区、伍堡集控区、锦尚集控区各选定一个宣传活动场所

协调人:__

责任单位:环境监察大队

配合单位:法规宣教股、环境监测站、各环境监察中队、三大集控区污水处理厂(石狮市海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经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光华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南华环境工程开发有限公司)

活动内容:设立环保咨询台,开展环保法律法规、政策咨询活动,告知环境违法行为举报电话,并向过路行人发放环保宣传单。

(二)开展“16岁成年礼—100公里单车挑战行”活动

时间:6月5日

地点:市政府广场

协调人:__

责任股室:法规宣教股

配合股室:综合股

承办单位:市自行车健身协会

活动内容:开展自行车队挑战行活动。

(三)开展“环保开放日”活动

时间:6月6日上午

集中地点:市环境监测监控中心一楼大厅

协调人:__

责任股室:法规宣教股

配合单位:综合股、环境监测站、各环境监察中队

活动内容:邀请市廉政监督员、行评代表及市民观察员现场参观石狮市环保治理项目,并向参加人员分发宣传活动手册、环保购物袋,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节能减排等内容。

(四)联合市教育局开展世界环境日征文活动

时间:5月25-6月10日

协调人:__

责任股室:法规宣教股

承办单位:市教育局

活动内容:开展全市中小学生环保征文比赛活动,征文评选分中学组和小学组进行。

(五)组织市环保志愿服务队开展环保志愿活动

时间:6月3日上午

集中地点:市环境监测监控中心一楼大厅

协调人:__*

责任股室:监察室

配合股室:各股(室)、环境监测站、各环境监察中队

活动内容:组织环保志愿者开展“登灵秀山捡垃圾活动”、“滨海行?生态游”等环保社会活动。

(六)电影下乡环保宣传活动

时间:6月1日—6月10日

协调人:__*

责任股室:综合股

配合股室:法规宣教股

活动内容:启动面向农村的环境教育,分别在9个镇办进行巡回播放农村生态警示教育影视片,宣传农村生态文明,着力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活动现场悬挂环保标语、发放宣传材料等多形式进行。

今年6月5日,是第__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发展署确定今年活动主题为“绿色经济,你参加了吗?”,我国环境保护部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为配合相关活动,提高在校师生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在我校营造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海洋建设的氛围,制定主题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宗旨

通过“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教育广大师生关心海洋环境和身边环境,关注地球生态,积极投入到环境保护科普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意识,营造学校、家庭、社区联动的环保自律氛围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海洋建设的氛围。

二、 活动主题

绿色航运,你行动了吗?

三、活动时间:

2016年6月

四、活动内容

活动一:利用晨会、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阵地,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活动二:在校园内(外)悬挂、张贴环保宣传横幅、标语等,宣传环保理念,倡导绿色消费。

活动三:组织各系、处室、班级开展以“绿色航运,你行动了吗?”为内容的主题班会。

活动四:开展“关灯一小时”、“绿色校园行”、“环保卫士、绿色使者”主题征文比赛等环保主题活动。

五、活动要求

1、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本次活动的影响力。

2、各部门做好本次主题活动的收集整理工作,将活动的内容、照片、文字材料及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归档,并将活动信息及时报至学校办公室。

3、各部门做好本次主题活动感想总结工作。

为做好2016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纪念活动,形成集中宣传效应,我部将于2016年5月28日至6月10日举办“‘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周”。宣传周系列活动包括:举办环保成就展暨环保展览会,举办专题新闻会,在报刊发署名文章,举办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塈“光盘行动”启动仪式,举办2016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纪念暨“环保嘉年华”启动仪式等内容,宣传周将紧紧围绕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兼顾不同对象,面对不同领域,以不同形式开展,实现方式方法及内容创新。我部还将围绕2016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制作一批“六·五”宣传海报,免费向社会各界发放。

为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公众参与环保的热情,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希望各地积极行动起来,加入到宣传周活动中,围绕中国主题,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纪念活动。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准备。

各地环保部门要高度重视世界环境日的宣传工作,做好展览地方展区的筹展参展工作,并统筹安排好各项宣传活动。

二、把握重点,勇于创新。

围绕环保中心工作,精心策划创意新、影响大、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弘扬环境文化,进一步强化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

三、多方合作,协调联动。

主动加强与宣传、教育、出版、广电、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联系,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契机,联合开展相关宣传活动,逐步推动建立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行动体系。

第2篇:环保主题作文范文

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各单位要结合环保工作实际,深入学习、重点解读、广泛宣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战略举措,要致力于构筑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道德和文化基础,把生态文明理念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来弘扬、把生态文化作为文化形态的主流之一来发展,并转化为人们珍爱自然、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自觉行动。

二、着力把握正确方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一是做精做实主题宣传,把握信息的主动权。加强对环保工作“新闻点”的研究,突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相关决策部署、深度解读及环保重点工作、重大活动跟踪宣传报道。把握全市环保工作会议、世界环境日等重要节点,突出我市生态优先、环境至上的重点内容。二是有效引导社会热点,把握重大环境问题的话语权及舆论引导主动权。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监督作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配合媒体来加强环境执法监督,推动重大环境问题的解决。建立健全环境舆情监控和研判制度,健全舆论引导快速反应机制,在对环境舆论进行准确分析判断的基础上,主动回应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环保热难点问题。三是提高新媒体驾驭能力。在巩固提高报纸、期刊、电视等传统宣传渠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积极作用,加强环保宣教官方微博建设,加强与门户网站、特色网站、人气论坛的深度合作,办好《环保大讲堂》系列访谈节目,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先进环境文化、促进环保事业发展的前沿阵地。

三、着力创新环境宣教形式,推动先进环境文化的传播

一是加大创新力度,努力创建环境宣传教育活动精品。开辟电视、网站环保专栏,曝光违法环境行为,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展示环保为民、惠民、靠民举措,激发公众参与环保热情,提升全社会环境道德观。二是精心策划组织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环境纪念日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在苏高校“大学生环保文化月”活动。三是推动环境文化建设。借助社会力量,推动环境文化研究。大力发挥优秀环保影视作品、优秀环保图书和环保公益广告等的宣传教育作用。联合现代杂志社创办《乐活环保》杂志,联合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拍摄环保微电影,并开展“环保微电影”进社区、进企业活动,联合市教育局编写《生态文明小学读本》,并抓好相关学校的试点工作。四是开辟环保主题教育基地,加快推进古城区少年宫环境教育基地建设步伐。

四、着力培养生态文明理念,实施全民环境教育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要结合实际、体现地方特色、突出全民参与,推进全民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二是积极推动绿色创建工作。继续推进“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按照有关创建目标要求,完成年度创建工作任务。开展生态文明街道考核指标体系研究,进行生态文明街道试点工作。三是加大面向社会的企业负责人、企业环保设施运营工作者、NGO组织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培训效果。四是认真落实环保部《关于培育引导环保社会组织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社会团体组织参与支持环保工作,完善工作机制。今年将指导在苏高校组建大学生环保联盟。五是努力构建良好的环境保护公共关系。借助宣教载体举办各类环保体验活动,邀请社会各界零距离接触环保、深层次了解环保。

第3篇:环保主题作文范文

会议精神传达和贯彻意见

同志们:

下面,我简要传达全国环保工作会议精神,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

一、会议基本情况

2005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于1月25日-26日上午在北京召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环境保护局(厅)主要负责同志;全军环保绿化办公室负责人;总局各直属单位、派出机构和机关各司、局、办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副局长祝光耀、王玉庆、汪纪戎、潘岳、张力军和原副局长王心芳、原纪检组长曾晓东出席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4年环保工作进展,研究部署2005年环保工作。1月25日上午,解振华局长作了题为《强化环境监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报告,汪纪戎副局长宣布了“表彰全国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下午,江苏、广东、山东、贵阳、新疆、吉林环保局分别从体制、机制创新,强化规划指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经济市,抓生态保护工作,整治环境污染等不同侧面介绍了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26日上午,会议进行分组讨论。下午,祝光耀副局长作了题为《开拓创新 上下联动 努力完成“十五”环保各项任务》的会议总结报告。全国环保工作会议结束后,接着召开了全国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全会,潘岳副局长作了题为《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努力推进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报告。

二、会议主要精神和特点

这次会议内容丰富、要求明确、重点突出、安排紧凑。会议主要精神和特点有以下几点:

主题鲜明

简单说就是:抓好落实,抓住机遇,强化监管。解振华局长作了题为《强化环境监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讲话,从十个方面总结了2004年的工作,从十二个方面对2005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当前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从六个方面阐述了环境保护工作在当前全国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不适应状况。报告实事求是、也非常全面。解局长的报告我们已印发给大家,这里我重点传达他特别强调的几个问题。尤其在“六个不适应”方面,解局长除了指出墨守成规、体制不完善、能力不足、没有充分重视社会监督等几个问题外,对不能敏锐把握机遇、执法不到位等情况进行了批评。他指出,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环境保护将显现更加重要的地位,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也越来越重视环保工作,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显著增强,可以说环境保护面临极好发展机遇,但仍有些同志思想准备不足,不敢正视挑战,存在畏难情绪,工作难有起色;在执法不到位上,除外部环境外,自身缺乏敢于碰硬的精神,自己腰杆不硬,执法不到位、行政不作为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因此,解局长在2005年的工作中从整体和具体措施上作了部署。即在今年和今后五年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努力谋划好环保工作的发展大局。

(二)要求明确

2005年是实现“十五”环保目标、筹划“十一五”环保大计的关键一年。今年环保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重点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保护取得新突破,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得到巩固和提高,强化环境法制和社会监督,探索建立环保长效机制,加强能力建设,努力完成“十五”各项环保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2005年环保工作重点是:

一是要筹备好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二是要认真编制“十一五”环保规划,将转变发展方式作为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明确各级政府环境保护的责任和目标;三是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四是要做好污染防治工作;五是要深化生态保护工作;六是要做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七是要严格规划和新建项目环境管理;八是要继续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九是要健全法规、标准和政策;十是要推进国家环境合作;十一是加强能力建设;十二是加强精神文明和队伍建设。从第七到第十二个部分,解局长用很大篇幅提出对付“六个不适应”的对策,如:

——加大环评改革力度,通过环评参与综合决策;

——严格执法,对未按规定履行环评报批手续、未批先建的项目,一律责令v菇ㄉ瑁?婪ùψ#?br> ——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以“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健康”的专项整治行动。按照中纪委五次全会的要求,联合监察部对企业违法排污、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予以重点查处;

——完善分级审批制度,将按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的程度调整和上收一级审批权;

——加大社会公开力度;

——严格环评队伍监管,推行职业资格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配合立法机关修订《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重点就加大违法处罚力度、推行排污许可制度、建立污染防治长效机制等进行修改;

——配合组织部门做好将环保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试点工作;

——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这项活动作为提高队伍素质,加强系统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增强执政能力的一个极好机遇,解决突出问题;要以贯彻“六项禁令”为重点,加强行风建设,结合行风评议对容易出问题的重点环节和部门开展调查,提出整改办法;

——继续开展政务公开,要对重点案件查处、重大项目审批、污染治理专项资金使用等实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深入开展反腐和廉政工作;

——加强环境监察队伍规范化建设等。

会议要求在2005年的工作中:①突出一个主题。就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五个统筹”中找准环保工作的地位和奋斗方向,齐心协力起草好中央将要的环境保护决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环保目标提供组织、制度保障。②集中力量编制好两个规划。即全国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和全国环保系统能力建设规划。③三大领域即污染防治工作、生态保护工作、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要有新进展。④重点推进四项工作。即继续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开展执法专项行动,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环境影响评价,严格环境准入;加快环境立法进程,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⑤切实加强六大能力建设。即监测、信息、宣教、科技标准、队伍和国际合作六个方面的能力建设。

(三)精神文明建设内涵新意明显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代表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作了题为《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努力推进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工作报告。潘岳同志在报告中回顾了2004年全国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他指出,2004年环保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和十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弘扬态文明、宣传环境文化为主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绿色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高环保队伍素质,取得了明显进展。大力宣传环境文化,弘扬生态文明,形成了一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成果,环保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积极推动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创建活动,推进环保公众参与;围绕中心,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开展了太湖水污染防治、“六·五”世界环境日、淮河水污染防治以及循环经济试点四大战役性新闻宣传,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主动做好未成年人生态环境道德教育工作;文明行业创建成果喜人等成果都作为环保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扩大了系统精神文明创建的内涵,给人以新的启发。

他同时指出,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部分领导同志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视不够、系统内工作机构没有理顺、农村绿色创建明显滞后等。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全民环境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广大环保工作者必须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拓创新,推动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潘岳强调,要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有效机制。各级领导同志要花时间研究精神文明工作,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加强机构建设,形成主要领导负责、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协调联络、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有效工作运行机制。

潘岳同志在报告中对2005年全国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2005年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促进行风建设。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把是否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二要大力宣传环境文化,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大张旗鼓宣传环境文化和环境伦理,引导绿色生产与消费方向,使环境保护理念真正成为协调社会关系的新杠杆,成为我国生产力布局与资源配置的调节器。三要深入开展绿色创建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要加强对绿色学校等绿色创建活动的引导和推广,让更多学校和社区加入创建序列。四要大力推进环保公众参与。要转变思想观念。要明确认识到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群众的权利。要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化,改进信息公开的形式,不断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要加强与不同环保组织的联系,搭建政府公众对话平台,与民间环保组织一道传播生态文明的火种。

三、结合实际,开创性地做好我们的工作

我在这里仅提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1、要抓住机遇。

今年年初省委全委会上指出:“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应对得当,就能在挑战中抓住机遇;应对失当,有机遇也抓不住。小平曾经说过,‘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历史的经验教训表明,机遇易失不易得,能否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是对我们各级领导的严峻考验。”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广大群众高度重视科学发展观、重视生态环境、重视循环经济的建立等大好形势下,我们要怎样工作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

2、怎样解决我们队伍中“六个不适应”的问题?

第4篇:环保主题作文范文

关键词:立法现状 行政执法现状 严重脱节 公众参与度 执法责任细化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大气污染、臭氧层的破坏、雾霾等环境问题在中国日益加重,对公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恶劣影响,其中,保定市极具标志性。保定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河北省中部,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如今的环境现状却令人堪忧。环保部监测的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保定市位列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之首。2014年,保定系年度空气质量最差城市。在2015年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污染大市保定依旧垫底。保定市近几年发展迅速,但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的日益恶化。中国现在已经基本建立了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保定也出台了诸多规定。按理说应该把环境治理和环境监管做得很好,但事实上保定市环境污染问题愈演愈烈,究其缘由就是环境执法难。

本文旨在针对保定市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与环境立法、执法脱节的矛盾,研究出从执法方面治理环境问题的途径。

二、保定市环境整治的相关对策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但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近几年,保定市出现了严峻的环境问题。遭受雾霾、大气污染等严重环境问题之后,保定市政府也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立法活动。

(一)环境卫生专项整治的通知出台

2012年,颁布了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保定市城市环境容貌专项整治突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市脏乱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环境容貌专项整治突击行动。对于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更是给出了明确指示,着力解决主次干道、小街巷、单位、社区内的环境卫生问题。

(二)大气污染专项整治的通知颁布

2013年,保定市定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关于印发定兴县大气污染治理十项攻坚措施的通知》;同年,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保定市大气污染防治总体工作方案的通知》。保定市政府在2013年8月9日了《关于在保定市主城区对黄牌照货运车辆实施限行绕行的通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严格检查。

保定市有关于环境的立法工作正日益完善,法律完备,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本源,还是执法问题出现了纰漏。立法与执法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三、环境行政执法机制

(一)市场主体生态文明意识弱化

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为了自身的利益,却常常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节约。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生态文明意识不强。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这种意识还在不断地弱化。

(二)现有行政考核指标导致环境执法不作为

现有行政考核机制不完善,考核不科学严谨,缺乏公平与公正。一方面,这导致一些能力低下人员进入执法机关,他们素质低,无能力,无作为。另一方面,考核得不严谨,导致执法机关人员懒散,做事不积极,严重影响了我国执法机关的威信。

(三)环境行政执法中公众参与度

公众是环境执法的主力军,但在现行的执法中,公众的力量却未完全地发挥出来。公众的参与度较低,公众参与执法的意识不强,公众参与的范围较窄,公众权利不能完全发挥。上海交大201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43.2%的民众表示了解PM2.5是什么,公众缺乏对环境的基本认知;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的形式单调,有关部门应该把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重视起来,引导公民参与到环境执法中去。

综上所述,在保定市环境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着执法体制不成熟,随意性强;环境执法人员不作为,业务水平低,执法犯法,损害环保部T形象;公众参与度较低,公众权利不能完全发挥,参与形式单一等问题。

四、环境行政执法经验借鉴

1952年12月4日,英国出现了著名的“伦敦大雾”事件。伦敦这座城市5天内死亡人数比平常增加了4000人。类似的烟雾灾害随后又发生过几次,对英国人产生了很大震动,也引起了英国政府的重视,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清洁空气法案》,1974年,出台《空气污染控制法案》,1975年,伦敦的雾日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降到5天。“雾都”已经名不符实。

伦敦摘掉“雾都”的帽子并不完全归功于政府,还有伦敦人民的积极参与与配合。各大高校、社会组织和媒体都在大力促进环境保护,全民参与到环境治理中,全民都是治理环境污染的实践者。英国在治理过程中将环境治理的信息实时通报,公民在环境治理问题的讨论、决策、实行、监督过程中,全程参与。政府在环境治理问题上稍有疏忽,媒体就会毫不留情地大胆抨击。英国政府开设一系列关于环境治理的网站,有效地保证了环境治理问题的实时播报,保证了公民的参与途径。

五、完善环境行政执法的对策

(一)加强环境行政执法部门的直接强制执行权力

行政执法具有强制性,这是保障法律的重要特性。对于屡教不改或影响恶劣的严重行为,可以采取强制措施,从而捍卫法律的尊严,保障公平正义的实现。环境行政强制执行可以打击肆意破坏环境的行为,产生威慑力,从而杜绝环境违法行为。但目前我国环境行政执法部门的直接强制行政权力难以短时间、大范围发挥实效,受到种种程序因素的限制,使得强制执法的效果大打折扣。

环境问题具有时效性的显著特征,污染发生,只有及时采取措施,第一时间治理,才能阻止污染状况的进一步恶化。而与其矛盾的是,环境强制直接执法繁琐复杂的审批、执行程序,等到一切符合程序性的要求,早已错过了最佳的治理时间,危害扩大,也造成了更大的损失。法律的实效性与程序性自相矛盾,因为程序性而导致产生更大的损失,这岂不是舍本逐末。所以,改变目前的冗杂程序,加强环境执法直接强制权,是改善目前环境执法不力的重要举措。

(二)完善环境行政执法监管体制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所以民众应该共同作为保护环境的主体,也应该承担环境行政执法的监管义务。当下的环境行政执法监管体制不够科学,各个监管主体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主体意识薄弱。无论是政府、企业、社会团体或者是公民,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监管主体身份。政府不仅应该落实环境执法工作,还应当专门对于环境行政执法工作进行检查,重视执法效果,确立严格、分明的惩罚机制并坚决执行;企业应当加强自身环境管理能力,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生产等过程全程监督,引进节能型、环保型的环境处理方法;社会团体应当发挥监督主体作用,对于执法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多了解社会实际情况,反映环境执法的问题;公民应当提高参与环境行政执法的积极性,对于违法情况及时监督举报,维护自身和社会利益。此种“四元执法”的结构,需要各个主体的积极配合,只有各方主体之间相互协调,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改善环境执法的现状。

(三)调节环境行政执法机制

1.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作用

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主体的生态文明意识相对较弱,由于行政执法机制的不成熟,使得市场主体不能达到其本身的平衡,而被经济利益所主导。只有协调发展才是长久之计,万万不能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亘古难题。

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自然,合理开发资源。想要调节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发展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不失为协调环境保护与积极建设的好方法。循环经济秉着三个重要原则――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对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必不可少。循环经济的这三项原则一旦得到切实贯彻,必然全面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完善行政考核指标 ,营造公平公正的氛围

制订合理的考核机制,真正做到公平公正,目前亟待提升的便是谭ㄈ嗽钡囊滴袼平和整体素质,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严谨的考核氛围才能使环境行政执法真正落到实处,切实地发挥作用,将行政执法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提高执法人员认真执法的积极性,开展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测试工作。

3.完善公众参与度

公众的力量是最不可忽视的一点,人员最为庞大的主体,切实地参与到环境执法中来,一定能很大程度上改善环境现状。公众参与度不高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所致:其一,公众参与环境执法意识差。大多数公民对于环境问题都知之甚少,总觉得与自己不相关,殊不知,自己必将是恶劣环境的承担者。其二,政府在公民参与度的政策上有待完善。公民参与途径严重受限,大量环境执法信息做不到公开透明。针对以上的问题,提高公民的积极性和对环境问题的基本了解是很有必要的,意识到自己的主人公身份,尽到保护环境、促进环境执法的责任,了解基本环境知识,投身于环保事业之中;政府方面应该打开局限性的大门,加强与公众的联系,增加公民参与环境执法的途径,加强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

六、结语

环境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而环境立法与执法脱节的现状显然让这个问题愈演愈烈,进入了恶性循环。这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各方面主体积极作为,补齐环境行政执法的短板。保定市更应该着重解决环境执法难的问题,改善当下的恶劣环境,扫清保护环境道路上的阻碍。让立法与执法步调一致,齐头并进,发挥环境法的作用,实现法律的初衷,改善环境问题,还我们那片绿水青山。

参考文献:

[1] 阎耀军,李佳佳.英国政府社区治理政策与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第5篇:环保主题作文范文

关键词:环境保护;煤炭企业;现状;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X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0020902

1引言

煤炭作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能源,广泛运用于各行业的生产实践中,在给各行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很大环境污染问题。但要取代煤炭这一主要能源还需要一段时期的努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污染逐渐显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环境保护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党的十报告中也提到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保护环境优化社会经济发展。

盘江矿区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建设初期环境保护配套设施薄弱,虽然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以及企业的不断转型升级,作为煤炭采掘、洗选加工的源头企业将面临更严峻挑战。

2当今煤炭企业环保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

煤炭企业作为煤炭采掘、洗选加工的源头,在采掘、洗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生产、生活污水。近几年来,在国家各级环保部门及行业标准要求下,在地方政府的正确引导下,煤炭企业对环保工作日益重视,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改造升级,完善工艺设备,提高管理能力,加大内部处罚力度,洗选业实现了洗水闭路循环,矿井水百分之百处理,污染物达标排放,环保工作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时有发生。

首先煤炭企业各级领导及职工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还不够,仍处于被动的状态下开展工作。煤炭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安全风险大的行业,面临生产任务重,人员紧张,安全压力大的情况。尤其在近年来,煤炭市场疲软,价格下滑较大,利润空间较低,甚至出现亏损,煤炭企业经营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重安全、重效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工作,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噪音、大气、水等环境污染问题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而是被动地应付检查和整改。

其次地方环保部门和企业之间、企业内部环境管理部门和被监管部门之间矛盾仍然突出。企业对地方环保部门的检查、执法及内部监管还存在抵触情绪,使环保工作的开展困难加大。

最后企业内部环保机构设置不完善,专业管理人员不足;有些企业设置有专门的环保管理部门,有专职的管理人员,有些企业是其他部门代管,有些企业甚至没有,管理混乱。如果不解决以上问题,企业的发展将受到环境的约束,无法向前发展。

3新形势下煤炭企业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的措施在新形势下,企业要发展,将面临很多困难,如果环保问题搞不好,将制约企业的发展。因此要解决煤炭生产过程中带来的诸多环保问题,企业必须更加重视环保工作。要做好环保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

(1)企业各级领导必须提高对环保工作的认识,变被动为主动。要正确处理好安全、环保、生产之间的关系,要把环保工作等同安全生产工作来抓,要有向环保要生产、向环保要效益的理念。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主动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及设备设施,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使企业的污染物达标排放;主动开展工作,积极解决生产过程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化解矛盾。

(2)加强与地方环保部门和内部管理部门的沟通交流,化解地企矛盾。企业的环保工作要在地方环保部门的引导下去开展,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处理一些环保问题时少走弯路。作为一个企业来说,突发的环保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和环保部门进行沟通,寻求他们在技术上、管理上的支持和帮助,使得环保问题及时得到解决,避免造成更大的环保事故。往往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企业不敢正确去面对,遇到环保问题时,隐瞒不报,害怕汇报后被环保执法部门处罚,能躲则躲、能瞒则瞒,存在侥幸心理,往往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环保问题,造成更大的环保污染事故的发生。企业内部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监管部门下基层检查工作,被监管部门抵触情绪很大,思想观念落后。

因此要做好环保工作,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做到政令畅通,才能减少工作上的误会,消除抵触情绪,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3)完善企业环保机构设置,加强人员的培养。有先进的工艺设备,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畅通的沟通渠道,但没有合理的组织机构和一支专业的管理队伍也是不行的。企业设置专门的环保管理部门是很有必要的,可实现地方环保和企业内部双重监管,增大环保安全系数。同时,大多数煤炭企业有了组织机构,但缺少环保专业的专职管理人员,环保专业人员匮乏,在这种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就需要企业内部加强人员培养。

(4)加强现场监管力度,提高职工操作水平。环保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现场监管、操作不到位造成的。监管的主要内容是现场制度的建设、操作人员的规范操作以及职工的文明习惯行为等。煤炭企业工艺系统复杂,污染点多面广,涉及到水、声、气等多个环境问题,一个环节做不到位,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职工操作的小小失误就可能造成矿井水、噪音、尾气排放指标超标,因此只有把好现场关,加强现场管理,才能有效控制环境事故的发生。

(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职工环保意识。利用各种手段,在企业内部宣传环保法律、法规,让环保理念在企业每一名职工心中扎根,让每一名职工知道环保工作不是环保部门的事,而是每一名职工自己的事,深刻认识环保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4结语

环保是发展问题,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当前,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解决突出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加强环保工作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煤炭生产的源头企业,在当今煤炭市场下行严重,经营效益差,环保问题凸显的社会背景下,应该肩负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M2.5污染防治知识问答[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3.

第6篇:环保主题作文范文

工作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全省各级环保宣教部门要研究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围绕全面完成重点环保任务,以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为着力点,创新工作

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环保宣教力度,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一、总体思路:全面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七次会议精神,大力宣传《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按照《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年)》,围

绕环保中心工作,以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为重点,以党政领导干部和重点企业负责人、青少年、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为主要宣传对象广泛进行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宣教工作要坚持贴近群众、贴

近生活、贴近实际,创新方法、丰富手段;坚持正面宣传、正面引导;坚持走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路子。通过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营造加强环境保护,建

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宣教主题

20*年全省环境宣传教育主题是:“环境保护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要围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精神,结

合各地区环保中心工作,紧扣环境宣教主题,开展好宣传教育工作。

三、宣教要点

(一)全面深入地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组织环境保护工作者、民间环保人士及致力于环境保护的专家、学者进行多层次的理论研讨,就落实

科学发展观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一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理论文章和专著。邀请专家、学者组成演讲团深入到工矿企业、

街道、社区、学校、农村,广泛宣讲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深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环境保护工作地位。

(二)大力宣传《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决定》是总结过去、指导当前、引领未来环境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各级环保部门要把宣传贯彻《决定》作为宣教工作的重点

,与落实宣教工作各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贯穿于环境宣教工作的全过程。要通过电视、广播、图书、报刊、网络等有效手段,大力宣传;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环境保护工作者要切实领会《决定》的精

神实质,为贯彻落实好《决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宣传好《“*”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20*年,我国将出台《“*”国家环境保护规划》,我省也将出台《“*”*环境保护规划》。

通过宣传教育使环保系统广大职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为全面完成“*”环保规划打下坚实思想基础。各级环保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把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精神和我省环保工作取

得的成绩、现状及今后的规划及时、准确的传达给广大公众。

(四)组织好“六•五”世界环境日的宣传工作。今年我省“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会场分别设在*市和玉溪市,通过两个重点城市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辐射和带动全省各州、市的宣传活动。各地要

结合工作实际及特点,组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引导公众正确认识我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形势,大力普及环保知识,正面宣传我省和当地在生态保护和湖泊、污染治理方面采取

的措施和成果,努力使宣传活动产生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

(五)大力推进“绿色创建”活动。认真组织好第三批省级绿色学校的评选与表彰工作;推进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管理,结合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特点及要求,进一步完

善和深化创建指标体系,赋予“绿色创建”工作以新的内涵;继续做好相关培训工作;组织好社区居民、学校师生开展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的环境保护活动;组织创建活动经验总

结与交流活动;今年要完成创建省级绿色学校70所,省级绿色社区40个,合同有关部门启动绿色大学或绿色酒店的创建工作。

(六)进一步加强决策层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宣传教育。切实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的环境教育,继续开展县级环保局长和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决策

层的“科学发展”的决策水平。进一步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完善和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和机制。

(七)持续推进环境文化建设。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题,结合*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通过征集、创作环保公益歌曲、赞歌、散文和*各民族有关环境保护

的民风民俗(文字、图片、实物)等,推出一批感染人、激励人、教育人的环境文化作品,营造有利于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文化氛围。

(八)全面启动面向农村的环境教育。各地要认真落实20*年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座谈会上提出的“要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指示,结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精神,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广播、电视、图片、挂图、幻灯、文艺表演等,开展环保知识下乡活动。把环境宣教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农村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

建设。

(九)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进一步完善新闻制度,提高新闻水平,及时宣传报道重大的环境保护活动和重要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用好*日报、春城晚报已有的环

保宣传版面,力争在*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开设环保专栏节目。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户外广告,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宣传,加大环境保护对外宣传力度。积极邀请新闻媒体参

加执法检查和环保专项行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提高效益。一是加强省、州(市)、县三级环保部门宣教工作的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各地要认真总结《20*年-20*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落实情况和“

*”期间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与经验,找出存在问题,明确努力方向;二是加强与环保NGO组织的联系,搭建政府与环保NGO组织沟通、联系的平台,积极引导NGO组织以正确的方式和途径参与

环保事业;三是加强与省内外、国内外环境宣教部门的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和方法,联合开展宣教活动,提高环境宣教工作效益。

(十一)加强环境宣教队伍的能力建设。各地要根据《全国环保系统环境宣传教育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提高环境宣教队伍的工作能力建设;各地要在认真

第7篇:环保主题作文范文

关键词: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环保合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X-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2-0109-04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是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认识成果,也是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生态文明建设揭示了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经济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协调、步入良性循环的有效路径,是人类社会跨入新时代的标志。[1]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剖析。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外研究成果主要有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以及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侧重于从制度维度建构生态文明理论,主张解决生态危机的关键是变革非正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的全球权利关系,强调只有合理地协调人和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真正建立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2]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加拿大的本·阿格尔、威廉·莱斯,法国的安德瑞·高兹,英国的戴维·佩珀,美国的詹姆斯·奥康纳、约翰·贝拉米·福斯特以及德国的瑞尼尔·格伦德曼等人。与此不同,从蕾切尔·卡尔逊的《寂静的春天》到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增长的极限》,再到丹尼尔·A·科尔曼的《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生态政治学者们主要关注自然环境对经济增长的限制,强调污染问题、资源枯竭、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与政治、社会和经济之间存在的密切相互依存关系。

而生态经济学理论研究者则从微观领域探讨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如美国学者保罗·霍肯的《商业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宣言》,赫尔曼·E·戴利的《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等,分别从影响人类增长的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及污染等角度,运用详细的数据和资料提出解决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政策性建议。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也急剧上升。如薛晓源、李惠斌主编的《生态文明研究前沿报告》汇集了当前世界和中国学者对生态文明研究的前沿成果,从生态现代化与生态文明、生态政治与生态文明、循环经济与生态文明、生态伦理学与生态社会主义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陈学明教授在他的《生态文明论》《生态社会主义》等书中,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制度优势,提出透过人与自然的冲突去分析和解决人与人的冲突,并把建设生态文明与创建人的新的存在方式结合在一起。郇庆治教授所在的山东大学环境政治研究所一直致力于从生态政治理论、环境运动组织和绿党的角度构建我国环境政治学科理论架构,并相继出版了多部关于环境政治学的著作。

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都具备了一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近年来随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但也遭遇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如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在当代中国集中爆发;环境污染事件不仅仅局限在一国境内,参与环境治理的主体也不仅仅局限在政府层面,逐渐呈现出国际化和超越发展阶段制约的趋势。生态文明建设的这种渐进性特征,为本文留下了进一步挖掘的空间和余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尝试从国际合作的视角阐述建构生态文明社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具体途径。

二、国际合作理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全球化成为国际关系理论发展与实践变革的驱动力。1999年科菲·安南在联合国大会上曾经讲到:“全球时代需要全球参与”,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孤立于国际社会而发展,都必须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国际合作。国际合作理论认为,尽管世界处于无政府状态,但这种无政府状态是有序的和相互依赖的。在寻求自我利益的过程中,武力解决冲突的代价较高,合作是以最小代价实现国家利益的有效方式。理性国家往往首先考虑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以最小的代价去解决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在无政府国际社会的有序状态下,国际需要合作,国际社会也存在着合作的条件。合作的动力来自于共享或共同利益的存在,国家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均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3]271合作逐渐成为解决冲突和矛盾的优先选择。

具体到生态领域,当一项集体物品(collective good)——如空气或海洋——受到数国污染导致退化危险时,某国家单独采取行动变得力不从心。生态治理的国际合作“并非仅在于生态危险或资源有限增加了相互依赖。关键在于,世界主要国家是否有社会能力和政府能力及时做出回应;是否早有计划,及时获得适当的技术,在不可逆转的损害造成之前采取保护措施;是否充分了解技术的负面影响控制技术发展。在这些问题上,国际组织可否促进政府间的有效协作?”[3]231随着多国公司、跨国社会运动和国际组织等非领土行为体(nonterritorial actors)的出现,国家在处理环境问题方面的作用在减弱,军事力量的意义在下降,高级政治与低级政治的界限在模糊,国家间的对话合作,国际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成为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新的关注点。

如何在生态环境领域实现有效的国家间合作?国际合作理论认为,合作并不意味着国家间关系的和谐状态,国际合作的基本特征是利益冲突和利益趋同并存。即便不存在一个共同的政府也能够产生合作,这样的合作依赖特殊性质的国际制度和国际机制。罗伯特·基欧汉运用博弈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分析,只要符合一定条件就能够克服国际政治中始终存在的国家间利益冲突,推进国际合作。这些条件包括:建立一个明确行为责任的法律框架,提供完善的信息和零交易成本等。国际合作机制作为确保国际合作的有效制度,是上述条件的具体体现。[4]环境治理的国际合作机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国家环境原则。一国拥有对本国环境资源的所有权和环境事务的处置权,他国或组织无权侵犯。二是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地球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任何地区、规模和程度的生态环境破坏都会产生全球性影响,保护环境是各国的共同责任,但对生态环境破坏大的国家应承担更大的责任,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对环境污染形成积累效应,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责任更大。三是国际合作原则。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是全球范围的,不以国家或意识形态为界,即使是一国内部的环境问题,也往往波及他国或采取跨国行动才能真正解决,国际组织和市民社会常常加入其中。生态治理的国际合作有效克服了国家间的利益差别和矛盾,有利于协调行动并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

我国主要运用唯物史观建构环境治理的国际合作理论。恩格斯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就已经揭示出人类“面临的重大转变,即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5]开启了唯物主义的生态视阈。我国把协调人们在分配和使用生态资源中的物质利益关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将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质作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加以剖析,认为资本主义社会追求利润的消费主义文化和生存方式使技术革新和技术运用不仅不可能遵循生态原则,而且加快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超越了自然所能承受的限度,激化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因此,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是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最终方式。[2]244然而生态社会主义的建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受生产力发展状况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影响和制约,短期内单靠一国力量进行环境治理建设难以产生较高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实践。面对威胁全人类的环境问题,借鉴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行之有效的经验还是非常必要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世界日益融入统一的经济体系,不同制度国家间的合作呈上升趋势,其中环保合作也应引起足够重视。中国特色的国际环境合作模式正是基于人类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立足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切实保障我国的环境安全,维护我国发展权和环境权的有效途径。

三、我国开展环保对外合作的基础

1.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快速推进的现代化进程使我国面临严峻的生态压力。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与之相配套的社会保障、技术革新等方面还没有实现根本性变革,这造成了经济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国际社会制定出多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环境保护条约,只顾生产不顾生态的盲目开发和过渡索取将受到谴责和制裁。只有把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推行生态导向的现代化,争取公正的发展权,承担环境保护的国际责任,才能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目标。

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增加了我国的环境治理成本。西方国家经历过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的环境公害事件(例如日本四日市公害、美国拉芙运河事件等),在开发环保技术、维护本国环境权益方面拥有较强优势,如果能够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行动,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将有效提高国际环境治理的效率。但是有些发达国家借全球化之势,将高污染、高能耗的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此完成本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目的,进一步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压力。我国在加强自身环保能力建设的同时,应积极倡导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呼吁发达国家放弃环境利己主义,关注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政府在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与西方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不同,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业化的发展使资源越来越集中到城市,资本的无限扩张和生态系统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无法通过调整生产方向或限制扩大再生产来解决,于是环境运动团体(环境非政府组织或环境压力团体)以及环境政党(绿党)出现,他们代表着公众的利益,自下而上向政府和企业施加压力,迫使其采取合理行动控制过渡生产。而中国与此相反,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为政府可以把经济理性和生态理性有效统一起来,调动企业、民众等多方力量,克服主观唯心主义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偏差,从根本上建立有利于生态文明发展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就是说,中国具备了自上而下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条件。而且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且不均衡的阶段,政府发挥环境保护的公共职能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政府掌握着相当数量的、足以决定国家发展和未来命运的各类资源,在公民社会发展程度有限、大众生态意识相对匮乏的时期,遇到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社会问题时,人们最先想到、最为信任的是政府。[6]从某种程度上讲,充分发挥政府在干预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的主导作用事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因此,政府主导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大特色。然而,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不可能做到对所有的公益事业面面俱到,发挥环保组织、企业和个人的作用仍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成长于民间的环保组织,因其拥有独具特色的专业性、灵活性和深入社会的能力,可以与政府优势互补,提供更有效率的公共服务,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我国的环保组织与西方环境运动团体和绿党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我国的环保组织与其说是压力团体,更不如说是政府的合作伙伴。环保组织这种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之一。以上几方面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在开展环保对外合作时将主要以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方式来实现。

2.政府、企业和环保组织在环保对外合作中的作用。作为“掌舵人”,政府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着主导性的作用,为市场和社会组织的参与提供制度路径,为环境保护寻找发展动力。[7]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作主要由环境保护部下属的“国际合作司”负责。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资金和履约项目资金事宜由直属于环境保护部的“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负责。而1992年我国成立的由中外环发领域高层人士与专家组成的、非营利的国际性高级咨询机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任务是交流、传播国际环发领域内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环发领域内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向中国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它们各司其职、各行其效,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桥梁和窗口,拓展了环境保护的空间和效率。(我国环保对外合作部门组织结构详见下图)

在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方面,企业和环保组织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以赢利为目的,极少顾及社会责任,但是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对清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因法律法规的要求,还是社会舆论的压力,抑或是赢利的目的,企业都不得不考虑自身对环境的责任。企业只有及时回应市场变化,调整生产方向,抢占新兴产品市场,才能够为环保理念和环保技术的国际化增加机会。环保组织也是国际环境合作的主体之一。我国的环保组织分为“官办”和“草根”两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是我国最早的“官办”环保民间组织,成立于1978年。自成立以来,其开展了许多与国际组织、国外学术机构和高等院校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合作和交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等“草根”民间组织也加入到对外环保合作的行列中。截至2008年底,我国共有环保民间组织3539家,[8]与世界自然保护同盟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等国际环保组织开展了大量合作,在环境与发展的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政府引导、企业践行、公众参与的对外合作模式基础上,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动。1972年参加的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我国环保事业走向国际的开始;1976年,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曲格平出任常驻联合国环境署首任代表;1993年,我国成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国。从1992年的里约地球首脑会议,到其后的各类全球性环境会议,我国在国际环境发展大会上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保护环境离不开世界和平与稳定、处理环境问题应当兼顾各国发展实际与世界长远利益等理念。除此之外,我国还先后与美国、朝鲜、加拿大、印度、韩国、日本、蒙古、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乌克兰、芬兰、挪威、丹麦、荷兰等国签订了环境保护双边合作协定和谅解备忘录,通过双边或多边环保合作推动我国的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为周边和其他国家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

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作路径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对工业文明消极后果进行反思、超越的结果,是人类力图摆脱生态危机,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理性自觉。生态文明既是一种新型的文明理论,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的发展观,它可以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全球层面指导国际社会的发展,也可以基于地区层面指导不同民族国家的发展。[2]255

尽管我国建立了国际合作的职能部门,实施了多项环境治理项目,但是由于过去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多局限在国内层面,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心放在提高生态意识,转变“人主宰自然”的生态观念;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倡导循环经济;完善生态制度,加大生态保护的监督力度等方面,对外合作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比重仍然相对较低。随着能源枯竭、污染加重等现实问题不断凸显,人们渐渐意识到国际合作在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价值。环境问题有如“木桶理论”,任意环境资源占用者对环境的滥用或破坏都可能导致环境质量的恶化,优美的环境需要人类的共同维护。在开放型的世界体系中,一国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国家的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单个国家不能忽视他国反应而孤立地制定本国政策,环境领域更是如此。“能源的过度消费和污染,环境保全价值的丧失,不平等分配等政治、经济、社会冲突的增大都是相互连锁的。”[9]赤道附近国家大肆开采热带雨林造成的危害不仅仅局限在赤道地区,有可能带来全球或局部区域的气候变化,使地球生物物种迅速减少。这种相互间的有机关联使一国仅靠自身力量根本无法有效解决面临的所有环境问题,而不得不与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建立某种协调机制采取共同行动,以最终扭转环境外部性带来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环境保护主体也有所扩大,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之外,企业、环保组织等民间力量也发挥了独特优势。它们不代表某一国家,不受政府内部政策的影响,对环境问题的评价相对客观,逐渐成为环保对外合作的重要角色。由此可见,环境问题的“全球公益性”特征进一步拓宽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思路,在世界日益融为一体的进程中,必须结合政府调控与市场化运作的制度环境,发挥环保主体的各自优势,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多层次国际合作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多层次国际合作路径图”部分地揭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作特点。首先从合作主体来看,政府的主导作用必不可少,但是政府绝不是唯一的力量,环境问题的外部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等公共物品性质决定了仅靠政府很难实现全部的环境治理目标,环境产品的生产离不开多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同合作。尤其是面对跨越国界和历史性的环境问题,政府很难在信息公开和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将设计完善的环保项目推行下去,其更需要敏感度低、参与广泛且温和的环保组织和企业的支持。这时各级环保部门将从原来的支配者转变为协调者,从划桨者转变为舵手,从服务的生产者转变为供应者,搭建起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快速、便捷、透明的交流沟通平台,在地方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的双重领导下,在立法保障、政策安排和资金支持等方面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把好制度关,调动多方力量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其次从合作途径来看,尽管环保领域在“没有一个真正的全球性中央权威的情况下存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体制,到目前为止美丽的修辞还是大大多于实际的行动”,[10]但是不采取国际性的生态环境治理合作,生态危机还会持续地严重下去,这是每个国家都不希望看到的。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与环境问题的弥散性使得各国除了适当让渡涉及环境利用和资源开发的,并在区域或跨国环境合作方面采取积极行动之外别无他法。政府层面的国际环境合作包括全球性和区域性两种,全球性的环境合作主要是由多国参加的环境会议、环境公约谈判等,以此明确各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利义务;区域性的环境合作指的是邻国之间的双边或多边环境治理,通过建立合作机制解决具体的环境问题;民间层面的国际合作包括环保组织间共同遏制地球自然环境恶化、降低污染和浪费性消费的行动,包括参与国际性环保会议,阐发本国的环保理念,在先进技术与环保基金的支持下落实具体的国际环境治理项目等。

我国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建设性力量。目前,我国已经在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消费方式和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还应逐渐打破原有的封闭式生态文明建设思路,打通民间组织和企业共同参与环保的多层渠道,形成政府统一规划、多方协作落实的对外环保合作机制。在相互依存、共同获益的基础上实现与国际环保主体的合作,研发节能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使生产和利润最大化的经济标准服从于社会——生态标准”,[11]实现建设人类生态文明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春雨.跨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若干

问题的探讨[N].光明日报,2008-07-17.

[2]王雨辰.生态批判与绿色乌托邦[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9.

[3][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M].

门洪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汪晓风.从相互依赖到全球化——国际合作理论的发展

[J].国际论坛,2002,(2).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3.

[6]王宏斌.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

社,2011:174.

[7]赵晖.论政府与社会合作新型环境保护体制的构建[J].

广西社会科学,2006,(10).

[8]北京市西城区恩派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中国环境领域

NGO基础调研报告[R].2010.

[9]星野昭吉.全球社会和平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7:318、353-354、360.

[10] [美]康威·汉得森.国际关系[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4:388.

第8篇:环保主题作文范文

关键词:农村建设;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1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状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农村改革和推进农村深入发展的道路上,农村生态问题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地方政府为了农村发展的眼前利益而忽视农村环境问题的案例屡有发生。首先,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有利于解决当前农村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改善农村环境,为村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其次,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可以为“生态农村”的建设提供法制保障,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第三,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有利于实现农村全面协调的发展。

2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现状

1、完整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制体系尚未建立。

“有法可依”是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当前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首要问题是没有一套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农村环境保护所依据的基本法律,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农村分布广泛,经济发展多样,各地具体的环境问题不尽相同,很多具体的环境问题在现有的环境保护法中并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因此,“有法可依” 中的“法” 是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制约因素,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环境污染的程度、环境污染的责任认定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问题,这容易造成各个部门相互掣肘、推卸责任,农村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治理。

2、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工作有待加强。

“执法必严”是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关键环节,没有了“执法必严”,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就成了一纸空谈。然而,就目前来看,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执法工作不尽人意。首先,执法人员对于现有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以及具体的条文掌握不足,执法工作效率不高;其次,社会整体的环境保护法制意识不强,执法工作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和阻拦;最后,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度高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力度,这使得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难以有效推广。

3、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及环境法制意识薄弱。

农民是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主力军,对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而言,”有法必依“的主要执行主体是农民。然而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法制意识普遍不高,这主要受制于农民的文化素质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其次相关环保和法律部门对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农民对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没有形成系统的了解与认识;第三,由于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业绩的追求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对经济利益的追逐,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天平上,环境保护变得无足轻重,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也就成了空谈。

4、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资金不到位。

经济发展是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同样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基石。当前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对环境法制建设的投资力度欠缺,第一,由于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投资收益不明显,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投资的积极性不高;第二,由于受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制,带领农民脱离贫困、走上小康之路成为某些地方政府的首要任务,没有富余的资金投入到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中。

3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措施探讨

1、加快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使农村环境保护早日走上法制化的道路。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法制体系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化的依据。首先,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部门要深入分析了解各个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后果与影响以及后续处理方案等,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接着,在对具体环境问题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文,对环境污染的责任与解决做出法律规定。第三,在环境保护立法工作中要协调各方利益,选择典型案例,为日后的环境保护法制推广树立典型。

2、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使农村环境保护做到“有法必依”。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工作是实现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重中之重,若执法力度不足,再完美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都无济于事。第一,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素质是提高执法队伍执法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在环境保护法律制定后首先要传达给各级执法人员,执法部门开展专题讲座、讨论会等,加深执法人员对具体法律条文的掌握和理解。第二,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要做到合情合理又合法,选择恰当的方式执法,避免暴力执法、避免在执法的过程中引发冲突与矛盾。

3、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生态意识和法律意识。

农民是实现农村环境保护的主体和执行者,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农民的行为,但是从长远来看农民是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主要受益群体,因此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首先,要通过科普、法普使农民认识到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农民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孰轻孰重有正确的认识,对当前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发展如何协调做出判断。第二,相关部门通过在农村开展环境保护法制建设讲座、组织相关活动,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4、发展农村经济,为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虽然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是与城市相比,城乡发展的差距依然存在,这直接导致了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物质基础薄弱,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直接和主要经济投入来自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成果,从长远看对环境法制建设的投入也将使得农村经济受益。其次,大力呼吁社会各界和慈善团体对农村环境保护进行经济援助和支持,为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添砖加瓦。

4 结束语

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关乎农村的持续发展,关乎千千万万农民及其子孙万代的切身利益,而当前农村环境问题令人堪忧,因此大力推行农村环境法制建设势在必行。只要从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入手,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终将走上正轨。

参考文献

第9篇:环保主题作文范文

关键词:环卫保洁;市场化监管;机制探讨

一、导言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这就使得城市美化需求对现代环卫保洁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这种要求的满足就需要得到现代城市环卫保洁工作市场化的支持。但在P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由于我国当下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环卫保洁市场化监管机制的问题,这就使得现代城市环卫保洁工作尚不能较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而为了较好解决这类问题,正是本文就环卫保洁市场化监管机制展开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二、环卫保洁市场化监管机制的问题

为了较好完成本文就环卫保洁市场化监管机制展开的研究,我们首先需要明晰我国当下环卫保洁市场化监管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而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实际工作经验,本文将这一问题概括为人员及设备监管不力、作业质量不稳定、监管不到位三个方面。

(一)人员及设备监管不力

对于人员及设备监管不力这一我国当下环卫保洁市场化监管机制的问题来说,其主要体现在环卫工人的工资标准相对较低、环卫保洁部门待遇较低、环卫人员到位率无法实现较好监管三个方面。对于环卫工人的工资标准相对较低这一环卫保洁市场化监管机制问题的具体表现来说,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我国全体社会缺乏对环卫保洁工作的正确认识所致,而这种认识的缺乏就直接导致环卫部门的工资往往无法满足环卫工人的家计需求;而对于环卫保洁部门待遇较低这一环卫保洁市场化监管机制问题的具体表现来说,这一问题表现直接导致很多企业的环卫工人存在大量退休人员,这就在客观上提升了环卫工作的成本及风险,工作本身的效率自然也得不到较好保证;而在环卫人员到位率无法实现较好监管这一环卫保洁市场化监管机制问题的具体表现中,这一问题表现的出现主要源于环卫保洁工作的分散性特征所致,而分散性造成的人员到位率影响,就使得环卫保洁工作的效率受到了较为负面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很多环卫保洁人员急于提升自身工作,这就使得顶班对的方式在环卫保洁工作中极为常见,而这就进一步影响了环卫保洁工作的人员到位率。

(二)作业质量不稳定

对于环卫保洁市场化监管机制的问题来说,环卫保洁工作的作业质量不稳定同样是这一问题的具体组成之一,而这同样直接影响着保洁公司的市场化发展实现,而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实际调查,本文将这一问题具体划分为专家库的选择不全面、评标的方式不合理、承包企业频繁的更换等三个方面。对于专家库的选择不全面这一作业质量不稳定问题的表现来说,这一问题的表现之所以出现主要是由于企业招投标过程中缺乏自身主见所致,这种主见的缺乏就使得这类企业往往盲目模仿其他企业选择,这自然使得企业的作业效率、作业质量得不到较好保障;而对于评标的方式不合理这一作业质量不稳定问题的表现来说,这一问题表现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环卫部门盲目选择低价企业,而不考虑相关中标企业能否较好满足招标地区的环卫需求,此外由于环卫部门的评标方式,环卫保洁市场化也很容易陷入恶性竞争之中,环卫作业的质量自然就无法得到较好保证;而对于承包企业频繁的更换这一承包企业频繁的更换问题的具体表现来说,这一问题表现之所以出现,主要便是由于我国当下环卫承包期为2年左右,而这种时间较短的承包期很容易使得相关企业对于工作质量的关注缺乏,作业质量问题出现也就不足为奇。

(三)监管不到位

除了上述两方面问题外,监管不到位同样属于我国当下环卫保洁市场化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而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实际调查,本文这一问题概括为政府监管人员积极性较低、相关监管人员流动性较差两方面。之所以说府监管人员积极性较低,主要是由于这类政府部门员工单纯相信自身工作是一份铁饭碗,而这种认知使得其认为监管工作“意思意思”就行,这自然就引发了监管工作不到位问题;而对于监管人员流动性较差来说,这种流动性较差就使得相关监管人员很容易与保洁公司相勾结,这自然也将影响监管工作的有效性,这些都必须引起我们重视。

三、环卫保洁市场化监管机制的措施建议

(一)适当调整招投标方式,更合理的选择中标企业

首先,可以适当采用一些其他评标方式。例如评标采用PPT的现场解说答疑,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了解保洁公司的具体情况和作业质量,避免“空壳”公司“围标”、“串标”。还可以体现出投标公司在人员管理、作业方式上的思路,以及对于一些道路作业难点重点的解决方案。福州鼓楼区的环卫保洁招标就曾采用过这种方式,首先公开报名,通过资质先筛选一批入围公司一一组织行业专家和区、街分管领导到入围企业所在公司及作业地区实地考察一一最后遴选7家公司,通过PPT解说的方式进行评标,现场打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次,价格因素采用合理低价方式评分。为避免行业间的恶性竞争和低价中标导致的作业质量问题,政府部门应当规范行业的评分标准。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价格因素,目前较为合理的价格因素评标方式为合理低价。

(二)采用科技手段作为长效监督机制的补充

道路保洁范围广、动态性强,用常规的查人头、查档案的方式效率不高且出入大,因此可以采用一些科技手段作为监督手段的辅助。厦门市湖里区、福州鼓楼区就有这方面的先例,通过与移动、电信等公司合作,为一线作业人员配备具备定位功能的手机,一方面能使监管部门通过网络清楚的了解每家公司实时的人员动态、位置,另一方面手机具备对讲功能在遇有重大活动、迎检任务时能大大提高人员的调度效率。在设备使用率监管上,为大型作业车辆如:扫路车、洒水车安装GPS定位及油耗、水耗监控系统,不仅能了解公司设备运行轨迹,还能监控设备的作业质量,杜绝设备“空转”、“空跑”现象。

(三)实行错层监督、轮岗管理

首先,可以向社会招聘一定数量的热心市民担任市容监督员。通过微博或者微信等多媒体的互动平台,将日常生活中发现的一些市容问题通过“随手拍”的方式反馈给政府管理部门,共同来对市场化后企业的保洁质量进行监督和考评。这种方式能最大程度的调动起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的合力。其次,建立多级考评体系。要加强市场化后企业作业质量的监管,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同级监管,建立多层级的监管考评体系。第三,定期岗位轮换。政府职能部门内部应该建立定期岗位轮换机制,减少考评、监督人员在同一岗位长时间任职。

(四)稳定环卫队伍,保持良性发展

首先,改变环卫工人长期以来没有技术等级的现状。环卫工人待遇低原因在于准入门槛低。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以从解决环卫工人劳动等级入手,帮助环卫工人取得相应证书。比如厦门市湖里区环卫处建立了道路清扫工劳动技能等级鉴定站,通过培训考试可以为道路清扫工发放国家劳动部承认的初级工、中级工技能等级证书,并且规定取得等级证书的工人,保洁公司在聘任时必须额外支付相应的等级工Y。不仅提高了工资待遇也稳定了作业队伍。其次,建立环卫工人工资良性增长机制。作为最基层的体力劳动者,在当前体力劳动酬劳越来越高昂的情况下,依据社会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劳动报酬显然十分不适。这就需要各地政府部门为环卫工人制定一套良性的工资增长机制。

(五)探索公私合营,实现政企利益一致

在目前,欧洲推行一种新型的市场化模式――公私合营(PPP模式)。既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服务(主要是公用性基础设施建设)而通过正式的协议建立起来的一种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他的大致做法是:由政府和具备强大实力的私营企业合作,以特许经营或战略合作的方式签订一个长期的合作协议,由双方共同出资,政府以现有的国有资产评估后作为资本入股,并根据需要选择由政府或私营企业控股,双方相互制约。这种方式能根本上解决当前市场化存在的一些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