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数据互联网论文范文

大数据互联网论文精选(九篇)

大数据互联网论文

第1篇:大数据互联网论文范文

“移动终端、云服务、大数据以及社交媒体是未来的第三平台,这个平台会在未来8年的时间里创造2.1万亿美元的市场,大数据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将起到重要的撬动作用。”这番言论是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在idg-accel主办的“大数据论坛”上阐释的。

大数据正在改变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未来——从基础设施、数据管理平台,到一系列软件应用——包括数据分析、商业智能、工作协作、移动化办公以及各垂直行业的方方面面,因此,2012年也被称为大数据元年。

中国是体量上的数据“大”国,许多应用产生的数据量已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随着中国的互联网巨头纷纷走上开放道路,如何制定开放策略?如何应对开放过程中面临的众多技术挑战、对数据进行有效管理?是整个大数据生态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idg-accel主办的“大数据论坛”邀请了上百位业界资深专家参与此次论坛,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先生、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张亚勤博士、accel partners合伙人吉姆·布莱耶(jim breyer)先生担任联。

本次论坛就大数据领域最值得关注的话题,设置了数据平台开放策略和生态、企业如何拥抱大数据、大数据处理和管理技术、移动互联网和数据驱动类应用等五个小组讨论环节。30多位大数据领域的业内人士在讨论中发表了精彩观点。

数据平台的开放性决定了数据的流动性,也决定了数据未来的收益性。factual公司营销及运营副总裁eva ho与参会嘉宾分享了数据作为资产如何解决流动性和可分享性的问题;淘宝网首席商业智能官车品觉则认为,没有首先很好解决自己公司的数据管理问题,开放数据

转贴于论文联盟

平台几乎不可能。

英国爱丁堡大学/ 苏格兰皇家学院院士樊文飞也介绍了他的观点。樊文飞认为,“看大数据不光是要看量还要看质,质和量一样重要。”与会嘉宾的讨论涉及数据的生产、存储、处理平台,到分析、隐理、数据分享各个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环节。

此次会议还邀请了来自美国的大数据公司、学者和行业专家介绍了美国大数据领域的最前沿技术进展。

第2篇:大数据互联网论文范文

“两个舆论场”的概念最早由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提出。他很早就注意到,在当下中国,客观存在两个舆论场,即党报、国家通讯社、国家电视台组成的官方舆论场,都市报特别是互联网构成的民间舆论场。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大,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越强;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小,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越弱。如果两个舆论场根本不能重叠,主流媒体就有丧失舆论影响力的危险。互联网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改写了“舆论引导新格局”。

2008年,《人民日报》在建立舆情观察室的时候,也提出要打通体制内和民间的两个舆论场。

2012年《南方传媒研究》第38期的“本期焦点”就专门针对“两个舆论场”组稿。

其中,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撰文《“两个舆论场”的由来和融通之道》指出:“两个舆论场的隔阂,需要体制内和民间双向拆除‘精神之墙’。”

资深传媒人石扉客则撰文《两个舆论场的纠葛渗透融合》指出:“到2011年以后,两个舆论场之间的渗透与反渗透,影响与相互影响,已经呈现出相当细密的技术特征。”

而现为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的韩国记者李成贤则撰文《中韩两个舆论场的比较》表示“两个舆论场的存在并非中国特色,韩国也有类似的问题”,并指出:“中国两个舆论场的‘一体化’将意味着中国社会的进步”。

在打通两个舆论场这件事上,《人民日报》与《人民日报》法人微博、新华社与“新华社中国网事”微博都是值得关注的范例。其他党政机关、单位的政务微博也逐渐成为沟通“两个舆论场”不可忽视的力量。

社交奥运会

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第一届在社交媒体上联欢的奥运会。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social media)带来的传播革命,给奥运会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伦敦奥组委负责传播事务的主管杰基·布洛克·多伊尔的话充分体现了新媒体与奥运会的关系:“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互联网上网速度还很慢;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智能手机还未出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社交媒体还没成气候。在伦敦,万事俱备,每个人都可以用社交媒体来关注奥运会的比赛。”为此,国际奥委会针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专门《社交媒体、博客和互联网使用指南》。

同时,全球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还获得国际奥委会的授权,面向64个国家和地区直播超过2200个小时的赛事。

而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合作上,独家买断奥运转播权的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主动迈出了一大步。它首次在网站或通过各种新的移动应用程序进行现场直播,而它与推特的合作,通过台网联动打造“我推(特)故我看”的传播模式,也初见成效。统计数字显示,观看美国国家广播电视公司奥运节目的10岁~19岁的青少年观众上升了54%。

而在我国,几大门户网站和开心网、人人网等社交网络也与独家转播商CNTV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合作,社交媒体更显得积极主动。

当然,本届“社交奥运会”也不乏在运用新媒体上引以为戒的案例。比如开赛前,希腊三级跳远女运动员沃拉·帕帕克里斯托因在推特上发表了歧视非洲移民的内容,被希腊奥委会取消参加奥运会的资格。而在男子足球第二轮小组赛后,瑞士队后卫米歇尔·奠加内拉因发表针对对手韩国队的不当言论,被瑞士代表团提前一轮驱离奥运会。

航母slyle

看到“肮母style”,自然就会想到之前的原型——“江南style”,以及其后势不可挡地复制出来的各式各样的“XX style”。

《江南style》(英文Gangnam Style)是韩国歌手朴载相(PSY,网上俗称“鸟叔”)的一首单曲,于2012年7月15日。SY击量一路狂飙,12月22日凌晨时分突破10亿大关。

《江南style》的走红掀起全球范围内的模仿秀,各种Style亦纷纷出炉。在我国,至“航母Style”达到高潮。

2012年11月24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成功完成舰载机起降训练。在媒体报道的图片和视频中,起飞指挥员以半蹲为姿势,右手食指和中指指向飞行甲板前端,代表“允许起飞”信号。

这个动作迅速引起网友蜂起模仿,且被网友与网上流行元素“江南Style”结合而命名为“航母Style”,很快在各种社交媒体上传花样百出的模仿秀照片、图片,短时间内即在网上引起极大轰动。11月26日,“航母Style”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抛开具体意义不论,无论是《江南Style》,还是“航母Style”,体现的部是互联网迷因(Internet meme)的巨大传染性和传播力。互联网迷因指的某个观念或信息迅速在互联网用户间传播的现象,通常以超链接的形式通过电邮、博客、社交网站还有即时信息等途径传播。

“迷因”(meme)这个词最早是由英国进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他1976年出版的科学畅销书《自私的基因》中使用的。他判断“任何生命都是通过复制实体的差别性生存而得以演化”,而有生命的地方必然有复制因子,他给这种复制因子命名为“迷因”。稍后的1983年,美国学者侯世达提出了“迷因学”。

从“江南Style”到“肮母Style”,作为一种流行的、以衍生方式复制传播的互联网迷因,和任何优秀迷因一样,都发展出了各自的诸多变体。这恰恰体现了互联网作为新媒体的病毒式传播效力。

一句话,要想真正理解作为新媒体的互联网,不能不深入了解互联网文化基因。

OTT IV

2012年8月,第一届中国OTT TV峰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议题围绕着“OTTTV”概念,集中在中国视频新媒体的转型探索上。“OTT TV”是“Over The Top TV”的缩写,是以Over-The-Top方式服务的互联网电视,指的是“基于开放互联网的视频服务,终端可以是电视机、电脑、智能手机等等。意指在网络之上提供服务,强调服务与物理网络的无关性。从消费者的角度讲,OTT TV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集成互动功能的互联网电视”。早在2010年市场上推出的Apple TV及Google TV就属于这种模式。

相比于国际上的OTT TV概念而言,OTT TV只是中国电视触网在当前的一种新提法,属于互联网电视概念的演进。

电视触网是在三网融合的趋势下电视行业自身不得不走的一步棋。在互联网电视概念之前。由电信运营商主导的IPTV实验、运营早在2004年就开始了。而互联网电视作为一个市场概念早在2009年就开始走红,各家店厂商纷纷以上网看视频为名推出互联网电视产品,并通过与各大门户网站或专门的视频网站合作,获取视频内容资源。

目前,国家广电总局掌控着IPTV业务的集成播控权,并绕开电信开展互联网电视等产品。不同于美国以Google TV、Hulu和iTV为代表的开放式OTT TV模式,我国的OTT TV模式强调内容的可管可控,广电总局采取牌照制方式以实现其对OTT TV的可管可控,而且将电信运营商排除在外。

实事求是地说,OTT TV真要在我国发展起来,相关政策和带宽一样,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这将影响到电视产业的未来。

APP

“App”是“Application”的缩写,意思是“应用程序”。这个词按说不算2012年的新词,笔者将APP列在2012年新媒体关键词里,则有两个主要理由:

首先,这是移动互联网新时代到来的一个重要表征。本世纪的头一个十年,互联网在全世界的大规模普及给传统媒体造成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移动互联网浪潮到来。新技术不断推动新媒体的变革与创新。随着3G网络的规模化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接近5亿,使用移动终端收看视频的用户已经过亿,PC用户正加速向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智能移动终端+APP”的移动新媒体模式迁移。

2012年9月召开的2012年度中国互联网大会的主题“开放·诚信·融合——迎接移动互联网新时代”,就充分体现出这一趋势。APP正是这一趋势的重要表征。

其次,作为自媒体的载体之一,APP在2012年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如果说作为游戏、工具类应用的APP此前早就受到用户热捧,那么媒体形式的APP的出现则是我国移动互联趋势下水到渠成的事,比如腾讯在2012月15日推出的全新自媒体产品平台《大家》,表示会开放移动APP,实现其在移动终端的渠道触达。

大数据 云计算

罗列2012年热词,“大数据”不能少。不过,在笔者眼里,“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与“大数据”(Big Data)这两词现在有点“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关系。索性,就把它们搁在一起。

2002年后,Wi-Fi技术迅速普及,上网越来越方便。于是,“随时随地访问、处理和共享信息的需求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云计算的概念因此诞生。Google、IBM和亚马逊在2005年就提出了云计算的概念。”

谷歌董事长施密特曾打比喻说,“云计算”就仿佛银行的自动取款机(ATM),我们出门再也不用随身携带大量现钞,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取用。

抛开具体技术细节不说,大数据其实是云计算的延伸。因为只有在云计算的平台上,大数据才有真正的用武之地。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机构是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数据分析也就经常和云计算联系到一起。大数据的特点有四个层面:第一,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第二,数据类型繁多。比如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第三,价值密度低。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第四,处理速度快。1秒定律。最后这一点也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不同。

为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促进大数据研究的学术交流,2012年10月,中国通信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在北京成立。而传媒界也普遍认为,随着诸种媒介之间的相互融合,新媒体的多元化发展,信息数据、用户数据的积累与整合不仅成为一种可能,而且势在必行,特别是新媒体的数据存储量庞大、数据信息处理量巨大、终端多样化、要求数据格式多样化,正需要云计算技术的支撑。可以说,大数据、云计算和新媒体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3篇:大数据互联网论文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大数据 商业银行

一、绪论

(一)背景

随着我国互联网是迅速发展,互联网模式迅速占据各行各业,而我国的互联网经济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截止2015年我国的网民已经达到了9亿人,这个庞大的数字表明我国的互联网市场的巨大潜力。此外,政府的大数据政策也开始向互联网行业倾斜,表明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美好机遇的到来。互联网金融的融资理财等模块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已经达到了11.9万亿,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了9.5万亿。

通过在大数据背景下研究互联网金融的盈利模式,可以对于我国今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针对大数据环境下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相比存在的优劣势做出对比,可以为传统金融的转变提供良好的方案此外为互联网金融的问题给出良好的解决措施,从而有利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二)相关理论和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向传统金融业态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

“大数据”是指以多元形式,自许多来源搜集而来的庞大数据组,往往具有实时性。在企业对企业销售的情况下,这些数据可能得自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网站、顾客来访纪录,还有许多其他来源。这些数据,并非公司顾客关系管理数据库的常态数据组。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博弈论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二、传统金融盈利模式分析

(一)传统金融机构盈利模式分析

广义上说我国传统的金融机构有银行,基金,保险,证券公司等,这些公司都属于我国传统进行机构,传统金融的盈利模式分为不同的机构进行简单介绍。

1.银行。我国的银行主要盈利模式是吸纳存款给存款人发放利息,同时对外房贷,收取贷款利息,其中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的差额就的利润,中间业务收入,同行拆借,承兑汇票贴现利息收入,信用证,托管业务等。这些构成了银行的盈利来源。

2.证券。证券是多种经济权益凭证的统称,因此,广义上的证券市场指的是所有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狭义上,也是最活跃的证券市场指的是资本证券市场、货币证券市场和商品证券市场。

3.保险。保险公司(insurance company)是销售保险合约、提供风险保障的公司。保险公司可以这样分类:人寿保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按照中华民国保险法之规定,两者必须分开经营。所以有的保险公司成立了集团公司,下设独立核算的人寿保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是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对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进行分散和转嫁。

(二)传统金融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的局限性

第一,产品品种优势不明显,投资门槛高,客户体验度差。银行的流程繁琐和复杂,使得一些客户避而远之,加上银行近些年的理财产品不以客户为中心,客户理念差。

第二,渠道单一。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说,更多的是来自物理渠道的客户,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体多来自网点的客户,而线上客户缺乏,也没有线上客户来源,线上市场推广策略缺乏,缺乏市场前瞻性。

第三,传统的管理战略思想导致银行发展缓慢。银行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一直都是国家控股,对于银行的战略管理也是以国家战略管理为核心而展开的,因此,银行的变革一直在比较缓慢的。

第四,缺乏良好的人才选拔机制和内部晋升渠道。现代管理中,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才能给公司带来发展,银行人才的竞争和选拔也缺乏合理性,传统银行很多都是关系户,导致银行内部人才缺乏公平竞争机制。

三、互联网金融盈利模式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

第一,第三方支付企业指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预受理、银行卡收单以及其他支付服务的非金融机构。代表企业:支付宝、易宝支付、拉卡拉、财付通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企业,快钱、汇付天下为代表的金融型支付企业。

第二,P2P小额贷款。P2P金融又叫P2P信贷,指个人与个人间的小额借贷交易,一般需要借助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平台帮助借贷双方确立借贷关系并完成相关交易手续。

第三,众筹融资模式。众筹融资模式是基于“互联网+金融”所创新的一种模式,意义不仅在金融创新本身,而在于对传统金融领域和金融业态提出的挑战,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具有颠覆性。

第四,虚拟电子货币模式。虚拟货币是一种计算机运算产生或者网络社区发行管理的网络虚拟货币,可以用来购买一些虚拟的物品,也可以使用像比特币这样的虚拟货币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

(二)互联网金融主要盈利收入来源

我国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很多的经营模式以规模制胜,P2P模式中的主要利润来源是赚取中间的差价,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的利息差为主要利润来源。虚拟货币的主要利润来源就是卖虚拟货币的收入扣除相应的成本之后所得利润。对于众筹融资模式来说,盈利模式大多数以收取佣金的形式来实现收益,其次,很多众筹平台也采取分成模式或广告模式,也就是众筹成功之后从其收取一定的广告费。

四、大数据及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

(一)博弈论角度分析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选择

1.假设前提

第一,金融市场中只存在了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两个参与者。

第二,经济人假设。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是两个理性经济人,以个人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做出决策。

第三,在应对互联网金融同时商业银行可以采取措施有合作和不合作,即选择集合为(合作,不合作)。互联网金融在应对商业银行时采取的措施有合作和不合作两种选择,即选择集合为(合作,不合作)。

第四,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博弈过程是完全的信息动态博弈,即在博弈过程中,商业银行很清楚的了解到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模式及其有点,在互联网金融机构也了解商业银行的优势所在。

2.博弈过程

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博弈模型

博弈过程的开始我们以商业银行首先做出选择,上图所示。最上方商业首先进行选择信息集(合作,不合作),如果商业银行选择不合作,那么博弈结束,各自都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开始自己的发展。

如果商业银行选择合作,那么就开始由互联金融机构开始选择,这个时候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选择合作还是不合作,选择不合作,那么互联网金融机构就可以借助商业银行的优势综合自己的优势来大力发展自身,而商业银行则不能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去发展自身。如果互联网金融机构选择合作,那么相互之间就可以进行优势互补,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商业银行在博弈中的处境和地位,选择不合作那么就会处于劣势,可能会被互联网金融抢占原有的市场,如果选择合作的时候,互联网金融业选择合作那么双方都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发展局面,如果互联网金融不选择合作,那么商业银行就会成为牺牲品,优势被互联网金融所利用,逐渐被互联网金融边缘化。

互联网金融机构选择是否合作,都可以看得出来其的发展结构。如果选择不合作,那么必然受到道德风险的阻碍,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做出选择,那么在短期内必然受到信用方面的负面影响。所以从长远来看,互联网金融机构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是比要和商业银行进行合作。如果为了避免不合作情况的发生,商业银行会选择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签订一份相互合作的协议,以维持合作的状态。

(二)大数据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创新盈利模式

互联网迅速发展,商业银行的客户大数据必然是其发展的基础。大数据能力将成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关键的要素是“不可复制”、“不可替代”。

数据是大银行的战略资产。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银行可谓是数据密集型行业,其资产不仅是贷款等,还包括数据。要把数据作为重要资产保护、经营,这是大银行区别于小银行,也是现代银行区别于传统银行的关键之处。而且数据财富是没有天花板的,可以不断挖掘、不断创造,最近国际上很多机构都在探讨如何量化数据等无形资产的价值。

商业银行通过对自己原有客户群体的数据挖掘提炼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从而改变当前银行的困局。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和便捷性。每个用户都会办理银行卡,利用这个基础进行相关客户端软件安装,对于有余额的客户提供理财服务,发展互联网银行多种理财方式和渠道。

未来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中将转移到以大数据客户资源为核心,以数据资源为主要竞争力量和利润来源,来扩大和发展银行相关业务。

五、结论

在以网络化和大数据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金融和大数据交叉融合,大数据由助于提升金融市场的透明度,通过从海量的数据中快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以支持商业决策,进一步推动金融业发展,大数据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实现精准营销,提高客户体验度。

第4篇:大数据互联网论文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营销模式;创新

1引言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消费者与产品(服务)的联系发生深刻的变化:产品(服务)信息的即时更新和对比、购买方式和渠道、消费便利性、个性化需求、潜在需求等方面。这些由消费者和产品(服务)形成的信息数据日渐复杂,加上行业间的竞争也来越激烈,企业亟需在营销模式上大胆创新,以适应时展,提高核心竞争力。

2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特征

大数据是指那些大小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尺度,一般的软件工具难易不抓、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黄升民、刘珊等,2012)。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是信息科技化高度发展的结果,它是一个以大数据平台为技术核心,以挖掘数据价值为服务核心,不断将数据价值转向人工智能应用的庞大生态体系。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具有如下几特点:①数据量巨大。对数据的存储单位已从过去的GB到TB,甚至是NB、DB级别;②数据呈现形式广泛且结构化不明显。数据来源于具体数值和文字,亦可来源于应用程序、图像、音频等,样式多元结构多样;③数据产生速度快且时效性要求高。数据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和更迭,数据的保存和处理、运算对获取数据现时价值提出非常高的要求;④数据潜在价值大。数据的价值在于数据“会说话”。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预测事物的趋势走向、发现某种行为关系、得出某种现象结论等,让数据充分体现其潜在的目标价值。

3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模式的挑战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网络营销变得越来越广泛。网络营销指的是在互联网平台上,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并开发各种应用软件,在商家和客户之间进行产品交换、提供全面服务的系列工作。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的在线活动,对客户进行系统管理,并针对目标客户宣传推广产品服务从而达成某种营销目的的新型营销活动(黄纯芳,2018)。这也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网络营销向传统营销发起了挑战:第一,打破分销壁垒,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直接联系。随着新科技新应用的出现,分销的概念日渐消沉,企业通过官方APP、微博、抖音等工具,逐渐建立起与消费者直接联系的渠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BtoC营销(BusinesstoCustomer)。第二,扩大客户诉求层次,狠抓消费者显性和潜在需求。网络营销不仅满足消费者显性需求(即购买自己需要的产品服务),还能借助数据软件收集并分析消费者消费轨迹,结合消费者对事物的关注程度,推送消费者可能需要的产品(服务)服务信息,激发并满足消费者更深层次的潜在诉求。第三,信息公开透明,注重消费者感知体验。网络营销让消费者对产品(服务)服务信息实现“随时随地全方面了解产品(服务)”的功能,产品定位、价格、品质(消费者评价)、产品对比、物流、服务等都能通过软件平台一览无遗,仅从单一的营销手段(如降价促销)已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让消费者从“营销初始”到“购买享用”全流程得到最佳体验已成为了企业竞争核心。第四,信息传播快且高效,消费交易方式简便。企业通过软件(如微信、微博、快手、抖音、企业官方app等)实现了信息即时传播,通过借助平台流量的优势,将营销变得高效、低成本、多样化。同时,消费者从产品呈现到最终交易,全程线上完成,弹指之间便让产品(服务)达成交易,让线下营销者毫无察觉、默默地被打败。第五,跨业态竞争出现,降维打击明显。网络营销的载体是互联网电子平台,信息手段、软件开发、平台维护、数据分析等内容显得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成为占据网络营销成败的关键,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在逐渐跨业态地走进物流、农业、餐饮、零售等领域,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对所进入的行业进行降维打击,深刻地改变行业的营销生态。第六,网红增人气,直播促流量。在网络媒介环境的营造下,企业更加侧重关注网民的心理需求,让网民特别关注的红人在网络作用下放大影响力,使其满足网民审美、刺激、品味等需要,大幅度增加企业自身的人气。网红达人通过直播,提供专业、高质量、综合多样的视频、买家秀等服务,吸引高人气高流量的消费群体,让企业的产品处于营销的风口。因此,基于传统4Ps营销理论(即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等)的营销模式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显得有点力不从心,网络营销方式的出现和发展,快速且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感知、消费方式、消费理念,让企业不得不重新思考在营销模式上大胆创新,重新构建营销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4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营销模式创新的方式

面对互联网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张罡,王宗水,赵红,2019)重构营销模式创新逻辑,提出三方面内容:第一,整合营销促进营销模式中价值的创造;第二,差异化营销促进营销模式的价值的增加;第三,精准营销促进营销模式中价值的维护。基于价值创造的视角,企业需要更多地结合内外部资源,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网络营销竞争组合,让消费者充分享受价值交换过程中实现企业价值。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营销专家们对营销模式理论进行不断升级。美国营销专家唐舒尔茨(DonSchultz)提出了4I理论,即趣味(Interesting),利益(Interests),互动(Interaction),个性(Individuali-ty),赋予网络营销新的理论指导,注重企业与消费者互动交流,引导消费者对产品服务,乃至企业品牌的认同。著名营销理论专家傅明(2015)提出4E理论,即体验(Experience)、花费(Expense)、电铺(E-shop)、展现(Exhibition),这是基于互联网网络营销环境下,针对电商市场提出营销创新模式。为此,企业需要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的营销逻辑,创新企业营销模式。第一,整合网络营销手段,促进互动交流,优化传递价值。大数据技术在改变消费结构和创造消费需求上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而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形成了价值网络重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了更加多元、透明、通畅的网络联系渠道,移动网络平台如微信、微博、官网app、抖音视频、快手等积累着大量的消费者群体,这些移动网络平台把人们的家庭、生活、娱乐关联在一起,形成了强关系高活跃度的移动网络交流平台。通过整合若干或者众多网络营销手段,把商业产品和服务以人们喜闻乐见方式植入其中,让营销内容、传播方式、获取渠道吸进移动网络用户,从而产生互动话题和正向交流,让网络营销的趣味(Interesting)性潜移默化地体现在用户平台上。这种高强关系的沟通平台能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群体之间的形成有效互动交流(Interaction),让网络营销充分优化其传递价值,服务企业营销战略。第二,构建企业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营销,激活潜在价值。企业拥有一定基础的产品服务数据和消费者行为数据,可以在已有基础上打通企业内部数据链条,从产品生产、包装、批次到消费者特征(年龄、性别、收入、需求等)以及消费行为(购买产品组合、频次、消费水平等)进行数据整合。因此,企业通过创建大数据共享和分析的平台,分析相似消费者群体体量,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移动网络平台向已有客户精准营销,满足消费者个性(Individuality)化需求;同时向潜在消费者发起营销刺激,激发激活消费者的潜在需求。通过大数据技术来改善网络广告的播出形式和内容,增强推广目标群体的精准性。网络营销不仅要维护现有客户流量,更侧重唤醒潜在消费者和消费者潜意识需求,最大限度地激活消费者的潜在价值。第三,建立数字化电铺,差异化经营模式,增进品牌价值。互联网大数据将新零售进行了新定义,企业需构建数字化电铺(E-shop),包括官网平台和网络交易平台(支付宝、公众号等),也要注重线下场景店的建设,让线上线下互联打通。场景是产品的逻辑,更是互联网时代产品的解决方案,因此,从功能属性的角度而言,线下商店侧重消费场景体验、消费者感知、初次消费;线上平台侧重产品展示(Exhibition),包括官网展现(PC官网、移动官网)和关联网络展示(抖音、朋友圈、快手、京东等)对产品服务的介绍、对比、点评、宣传,同时加入消费券、组合营销、拼团、秒杀、分享、点评等功能,让线上和线下形成联动营销效应。同时,网店能通过差异化经营(如网红直播、差异化产品等)形成难易被模仿或难易追赶的竞争优势。在差异化营销过程中,企业的品牌和文化应融入到数字化电铺和实体商铺的营销细节中,让消费者在潜意识中建立企业品牌好感,形成品牌资产和品牌共鸣。第四,打造关联业态共享平台,形成业态链条营销组合,塑造共享价值。企业之间存在竞合关系,对于企业产品互补,供应链处于上下游的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构建行业内和关联行业的业态共享平台,深层次拓展利益相关企业的大数据容量,组合出消费群体流量更广、产品营销组合效用更大、个性化需求更为显著的业态链条营销组合。企业基于不泄露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建立关联业态共享平台,可借助大数据共享和分析,预测人们消费动态需要并提供链条营销组合,打破过去企业仅销售单一产品或者企业内部产品组合的营销模式,形成组合丰富、功能全面、品质最优、成本较低、适当跨业的链条式营销模式,让利益相关企业实现利润共享、价值共享。

第5篇:大数据互联网论文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企业估值 企业资产

一、研究意义

(一)推动企业估值理论发展

目前,估值理论已成体系,形成了以企业内在价值理论为基础的绝对估值模型、以市场有效性理论为基础的相对估值模型,以计量观为基础的基本面模型,以及以期权理论为基础的实物期权评估方法的评估体系。对于新兴互联网企业估值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估值体系,推动该理论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二)对于互联网企业估值体系完善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伴随着互联网企业在金融市场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上市、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运作活动日益频繁。互联网企业这一系列资本市场活动无疑彰显了一套合理有效的互联网企业估值体系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二、现有互联网企业估值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上的分析,得出互联网企业在估值方面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一)估值过程中互联网企业财务数据可靠性下降

积极融合互联网要素的企业,其经营成本降低,数据资产增加,也拥有了更多发掘新盈利模式的潜力。这些不太容易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出来的改变,都是互联网上市公司估值提升的关键因素,即当前的财务报表无法反映大多数网络公司的全部真实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传统估值方法在互联网产业面前频频出错。

(二)对于互联网企业的预测数据可靠性难以保证

根据之前的案例分析来看,互联网公司收入波动是极大的,盈利模式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主要由于其产品。所以基于当前的企业情况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这样的数据难以支撑起整个估值过程。而大部分的传统估值方法,无论是绝对估值方法还是相对估值方法,都需要一定的预测数据进行计算,这样就难免会出现由于预测数据的错误导致的估值大范围偏差。

(三)企业估值过程中往往忽略定性分析

在企业估值应用过程中,往往直接使用定量分析手段,这是因为定量分析信息容易获得、操作。但而忽视了定性分析这一重要手段,是不够全面科学的。因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认识事物的两种基本方法,它们互为补充。

(四)互联网企业核心产品的盈利模式风险难以量化

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盈利模式,互联网企业核心产品的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极大。这是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着创新型产品的不断升级,使得互联网企业产品很可能会在短期被新推出的产品所取代,盈利能力一泻千里。

三、对策

针对以上四个估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的四个对策:

(一)建立专门适用于互联网企业估值的财务报表

由于财务报表对于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和特征无法充分体现,导致在对于互联网企业进行估值时,往往只能反映其中部分项目的价值,严重影响了企业估值的准确性。因而,需要去探索建立能够反映互联网企业全部价值的财务报表,进而为准确确定互联网企业的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采用新型估值方法

尽可能规避传统估值方法需要大量财务数据和预测数据的特征,采用大数据分析等更为先进的手段,来确定互联网企业的估值范围。当然,新型估值方法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和缺陷,需要进一步的理论研究进行完善。但从其进步意义来看,不仅可以减少当前估值过程中存在的大多数问题,而且也能推动估值理论体系进一步创新、进步。

(三)在估值过程中对于企业价值进行定性打分机制

在具体运用估值方法的过程中,不仅要熟悉透彻各种估值模型,还要考虑到现行财务模型难以量化或清晰界定的质性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企业内部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状况、技术创新能力或特许经营权、宏观经济走势、资本市场的行情和行业发展态势等,需要进行动态调整。

(四)建立互联网企业核心产品的风险预警机制

对于过去发生过类似的案例进行大数据分析,找出其中共有的数字指标,从而建立起风险预警机制。当互联网企业某些指标到达预警水平时候,相应的预警信息,避免造成意想不到的危害。

四、总结与展望

企业估值需要评估企业整体的获利能力、成长性等重要方面,而非简单地加总计量全部资产的价值。企业的估值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潜能和盈利能力的预估,这种估值的结果并非单纯服务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经营者的各类财务决策,还会极大影响到行业发展和关乎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朋飞. 新浪微博的盈利模式及财务评价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5.

[2]黄洁. 基于DCF估价模型的中国网络公司价值评估[D].北京邮电大学,2013.

[3]李涛. 奇虎360投资价值分析报告[D].西南财经大学,2014.

[4]李晓光,张路坦. 基于百度并购91无线案例的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研究[J]. 商业会计,2014,(17).

[5]祁霖.估值理论在互联网企业中的应用及其有效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3.

[6]施焱F. 中国互联网企业估值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

[7]孙羽. 基于EVA的我国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8]田增润. 企业估值方法比较分析[J]. 中国外资,2013,(16).

[9]杨旭然. 互联网企业估值牛气冲天?[J]. 英才,2015,(03).

第6篇:大数据互联网论文范文

【关键词】 大数据 “互联网+” 应用

引言: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自此“互联网+”成为了一项国家战略。而“互联网+”的发展,与大数据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互联网数据得以快速增长。如何进行含有商业价值的数据提取和应用挖掘,直接关系到传统行业能否与互联网进行充分融合。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则为推进这一进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密切联系

所谓的“互联网+”,其实就是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连接到一起的新型经济形态,能够凭借各自优势推进新业态的发展。而“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推动。作为“互联网+”的核心驱动力,大数据的应用能够帮助传统企业与信息技术平台较好的对接,从而使互联网与各行各业较好的融合。随着大数据交易机制的建立和大数据的开放及共享,各个传统行业将得到最大限度的连接,并得到相互融合,进而形成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模式。因此,“互联网+”的进程,离不开大数据服务、大数据金融和大数据营销等大数据技术的推进。

二、大数据在“互联网+”进程中的应用

2.1大数据在“互联网+”形成阶段的应用

“互联网+”的形成,与大数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于传统行业,互联网产业具有低成本和信息对称的特点,是一个大规模的协同平台,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进行人、商品、信息和服务的连接。比如利用Facebook等平台,就能完成人与人的连接。利用赶集网等平台,就可以将人与信息连接到一起。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更多的信息、人和商品被连接到一起。而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海量信息的挖掘,则能将服务和信息资源连接到一起,从而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所以,正是因为大数据技术得到了应用,传统行业才能通过连接互联网获得更多的发展商机。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客户与服务的距离得到了进一步缩短[1]。但是对于互联网来讲,想要将更多的信息呈现在消费者面前,从而使信息的不对称得到打破,还要运用大数据统计分析技术。利用该技术,消费者才能通过网络进一步了解商品的价值和质量,然后进行商品的快速选择。例如,电商平台上的“个性化推荐”,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群体行为的分析,需要对用户的浏览、评价、讨论和关注进行收集和分析,以便从无序的数据中完成人群特征数据的筛选。结合消费能力、收入和兴趣等有用的用户信息,则能将用户信息与商品信息较好的匹配,进而为消费者推荐其感兴趣的商品。因此,正是由于得到了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才能加快,“互联网+”也由此得以诞生。

2.2大数据在“互联网+”转型阶段的应用

在“互联网+”诞生之后,传统行业已经与互联网建立了连接。接下来,还要确保有效信息能够快速传递至商家和用户手上,从而使信息的鸿沟得到弥补。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则为“互联网+”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动力。通过引入大数据方法,泛征信系统和预测系统等系统得到了建立,从而使各行各业的信息壁垒遭到了打破。在这一背景下,信息以更快的方式在互联网上传播,并且呈现出更多形态,能够帮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与此同时,分散的小企业也开始向大规模社会生产转型,从而使行业的产业链得到延长,并使商品的生产周期得到缩短。P2P和众筹等平台的出现,则为传统金融行业与中小企业的联合提供了平台。而商业大数据征信系统的出现,则为企业建立密切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金属企业能够更好的完成用户行为数据、金融数据和公共机构数据等各种数据信息的分析,从而完成借贷人信用评分和放款金额的科学评估。所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行业的传统规则得到了打破,从而为各行各业的融合和发展提供了支撑[2]。应用大数据技术,销售人员也能通过互联网将正确的信息传递给有需要的人,进而实现无国界销售。应用大数据技术,企业也能更好的完成品牌建设,并提出精准营销策略。因此,在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逐步进入到了转型升级阶段。

结论: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的进程。在传统行业与互联网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应用大数据技术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动力。在“互联网+”的转型升级阶段,应用大数据技术则能消除信息传递的鸿沟,从而使各行各业取得融合发展。因此,传统产业还应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以便更好的完成“互联网+”转型。

参 考 文 献

第7篇:大数据互联网论文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管理会计;发展变革

2015年,马化腾在人大提案中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指出应当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并结合传统行业,实现新的发展生态。随着2015年《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互联网+各类传统行业”引发新的讨论热潮。在此背景下,如何推进管理会计的新发展,促进企业精细化管理成为业内人士讨论的焦点。作为价值管理的重要工具,管理会计联通基础财务工作与企业价值创造,在当今社会企业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也标志着我国管理会计迎来一个快速发展和变革的黄金阶段。本文首先分析“互联网+”时代下,从技术层面到体系层面管理会计的发展,紧接着立足于整个企业内部管理,探讨管理会计对企业产业链管理到价值链管理变革起到的巨大贡献。在此基础上,本文最终总结实现“互联网+管理会计”还存在的问题和壁垒,并提出建设管理会计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互联网+”助力管理会计技术突破

“互联网+”带来最基本的改变就是原有工具的创新,大数据和云计算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最为典型的技术突破,既是管理会计最明显也最浅层次的改变。管理会计作为需要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给出财务管理方案并辅助企业做出重大决策的重要内部财务方法,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财务会计的基础素养,更要具备较强的企业信息收集、分析、处理能力。然而,由于以往数据收集和交互速度的限制,一方面企业获取的多为内部数据,对于行业数据、地域数据等的收集整理还依靠专业机构调查,数据获取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管理会计为企业提出决策建议所参考的多为历史数据,从业人员还需要依靠自身丰富经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才能通过历史数据预测未来企业发展,并给出正确的决策建议。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完全改变这种窘境。在数据爆炸式增长下,以往对于数据的简单处理已经不足以满足当前各领域的需求,随着“互联网+”的逐渐发展并渗透至各产业的方方面面,对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才能使其焕发新的价值。大数据的出现保障管理会计原始数据的丰富程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会计的应有价值。例如,在企业采购过程中,大数据的应用使管理会计能够为公司采购决策提供更为科学便捷的数据支持。在整个采购过程中,如何选取采购价格优惠的供应商,如何降低运费都能够通过实时数据一目了然,更能够将整个供求价值链连接起来,通过市场数据的分析,为企业营销决策做出重要支撑。云计算等新型数据处理手段的逐渐普及应用也为管理会计数据处理效率的提升做出卓越贡献。一方面它能够提高传统数据处理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构建云平台,能够实现即时信息管理系统的搭建和技术共享[1]。云计算通过保障原始数据挖掘处理过程的时效性提高管理会计的数据处理效率。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甚至整个行业都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下,谁获得有效信息的速度更快,就更有机会把握市场,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而云计算将管理会计处理信息形成有效财务决策报告的周期大大缩短,使企业能够对市场最初快速反应,因此也是对管理会计效率、决策建议有效性以及应用范围的有效提升和扩展。此外,云平台的构建,例如目前大力推广的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平台,极大推动企业内、行业内的信息交互过程。在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可以由系统后台进行数据的分类、匹配,而系统内电子发票等的出现更是大大节约财会工作人员登记、核对、记账的时间,而财务人员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也可以在云平台上快速提取有用信息,既提高工作效率,也降低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总体而言,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管理会计的信息化、电子化程度,一方面带来工作流程的精简化以及企业管理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通过实时信息报告的整理挖掘,迅速提升管理会计出具建议的效率和有效性,推动企业资金流的精细化管理。

二、“互联网+”促进管理会计体系创新

如果说以往“+互联网”时代关注的重点是工具便利和技术进步,那么随着电商、P2P、滴滴等创新型企业的异军突起,当前各行各业发展的形势可以说已不再局限于技术,而是整个社会互联网思维的渗透和体系的巨大变革,即“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整个供求链条上的各部分不再像以往那样是割裂开的。传统企业由于信息的局限性,“供应商—中间商—消费者”之间有着信息的天然屏障,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共享带来整个供销过程的透明化。消费者不再是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对于高效、便捷、低价的要求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传统供应商”的形式得以充分选择。因此,企业整个管理体系也必须跟上时代的变革,形成更为高效的管理会计方法。而“互联网+”所引发的整个管理会计体系的升级换代或将更深入、更持久地影响今后中国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变革。一方面,新的管理会计体系融合了互联网思维,组织架构也趋于简单、灵活。张秀珍和王建伟指出,“互联网+”的本质在于管理上的“去中心化”,可以说,互联网思维的“用户体验至上”理念在新的管理会计体系构建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2]。传统的公司管理组织结构呈现金字塔形,而为了快速响应互联网时代下用户需求的急剧变动,当前企业管理组织结构已逐渐向倒金字塔转变,并通过机动性较强的小单位部队来满足客户的自主决策。因此,管理会计也必须充分渗透进整个产销链条,尤其关注用户数据的实时变动,构成整个信息化管理会计网络,才能满足当前“互联网+”的要求。另一方面,新的管理会计体系力求实现全方位布局,形成完善的、安全的财务信息网络。由于以往我国管理会计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互联网+”的巨大机遇来临时,无论是政府工作人员还是学术界讨论,都倾向于通过政府指导、政策帮助,通过顶层布局来尽快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3]。2014年,《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相继出台表明:今后管理会计将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的孤军奋战,而是要在政策推动下逐步形成一个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的管理会计信息网络。通过充分利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来实现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行业之间甚至整个产业价值链之间的信息联动,促进管理会计工作的信息化进展,避免出现“信息孤岛”。当然,由于互联网信息安全性问题将极大影响整个新型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效果,因此李卓(2015)指出,新型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还必须注重“五性”———完整性、保密性、可控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4],在安全性得以保障的前提下,推进管理会计新体系的构建工作。

三、“互联网+”推进管理会计全价值链管理

企业管理是由多项管理职能共同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在考察互联网对管理会计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时,也应放眼全局,从企业整个管理模式改变的角度评价其变革。在传统产业链管理向价值链管理转变的浪潮中,“互联网+管理会计”对于企业实现全价值链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具,起到连接企业基础财务工作、企业决策和商业价值的作用,其最终目的在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互联网+管理会计”将推动整个企业形成全价值链的管理模式,通过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类先进互联网技术,把企业内部价值创造活动扩展至用户和供应商上,使企业的资金链管理渗入整个产业链中,从而在财务管理乃至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企业全价值链的全新管理模式[5]。具体而言,一方面,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管理会计将通过产业扁平化和去中心化的改变,实现资金链精细管理。通过加深供应商之间、供应商与中介商之间以及中介商与用户之间的联系,甚至缩短整个产业链条,实现供应商直接到用户的产业服务体系,从而缩短企业的互联网金融价值链,将资金的流动情况、流动周期以及具体状态进行更为精细化的管理。另一方面,管理会计的职能转为维系企业价值链的正常运转。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考察供应商的信誉,形成稳定可靠的伙伴关系,当供应商出现资金问题时,甚至可以考虑为其提供资金融通服务,通过商业信誉贷款保证供应商正常运行以及企业整个资金链的正常流动。此外,通过用户数据的精准分析,也可推出信用购等增值服务,将企业的实际产品链同资金链分离开来,争取通过优质服务抢占市场份额。在此方面,电商有较为成功的经验借鉴,如京东白条、阿里信用住等服务,只要企业能够充分挖掘用户信息,就能够对其中的风险进行合理控制,并争取企业发展的利益最大化。总体而言,“互联网+管理会计”的全价值链管理模式有助于企业合理分配并控制资金流向,同时价值链上供应商、用户等环节的资金交互又可以充分发挥资金价值,实现收益最大化,形成整个价值链的良性互动。

四、“互联网+”下管理会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互联网+管理会计”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学术界大多数学者重点关注“互联网+”给我国管理会计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当前管理会计体系的发展。中国会计学会第十四届会计信息化学术年会总结指出,由于管理会计和基本财务会计界限模糊以及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不健全,目前对于专业化的管理会计发展问题及对策讨论尚且比较欠缺[6],因此,当前亟须对管理会计的实践过程加以总结,为今后“互联网+管理会计”体系的应用提出建议与发展对策。首先,由于中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程度不高,实践推广“互联网+管理会计”的可行性大打折扣。由于当前中国企业发展状况良莠不齐,还存在相当一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业务疏漏,甚至存在合规问题,更遑论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和信息化。人工录入、核对财务数据导致整个财务管理过程效率低下,且增加额外的人工成本,信息准确性也难以确保,因此基本财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也大打折扣,在此基础上做出的管理会计分析和决策建议往往实践效果欠佳。2014年《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后,财政部会计司制度二处处长针对这一问题,明确指出要鼓励企业及会计中介服务机构应用先进的国外管理会计软件,实现信息化管理,另外,对于大型企业,要鼓励其建立财务信息共享平台。企业电算化程度的提高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只有当经济发展程度和企业建设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才能实现全社会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并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应有的作用。其次,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产生发展时间较短,与基础的财务会计之间界限模糊,因此,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欠缺,现有管理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且欠缺互联网创新思维。当前,财会人才的培养模式还停留在基础财会核算的层面上,管理会计培养没有跳出这种传统培养模式,对于如何整合财务信息,提供企业决策支撑方面欠缺理论体系,因此缺乏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此外,我国会计电算化尚未完全普及,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对于电算技术的掌握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至于互联网思维的理解运用则更加匮乏。今后“互联网+管理会计”的发展有赖于高校及会计专业机构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财会专业分类的细化有助于为今后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结构和思维层次打下更加坚固的基础。同时,电算化技术的推广有助于新型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基础电算技术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而已有会计人员则有赖于公司提供更为完善的技术培训。当然,管理会计今后的发展之路还需要科学理论加以支撑才能少走弯路,尽管目前学术界对于“互联网+管理会计”的科学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先进的理论基础,但由于我国国情的复杂性,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呈现先进与落后并存的局面,因此,现有理论的实践应用性还较差,没有真正反映企业的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只有加强理论研究与管理会计实践的融合,促进产研一体化,才能从理论层面更好地支持当前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变革。“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是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变革、产业升级改造的重大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会计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只有抓住这样的契机,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才能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侯玉荣.“互联网+”时代的管理会计[J].时代金融,2015(8).

[2]张秀珍,王建伟.“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发展趋势和变化的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0).

[3]王兴山.企业互联网时代的管理会计[J].财务与会计,2015(4).

[4]李卓.把握“互联网+”时代脉搏共启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新篇章———“管理会计之中国实践走进信息化行业”研讨会召开[J].财务与会计,2015(15).

第8篇:大数据互联网论文范文

“互联网+”概念下,市场经济形态不断发生着演变,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与此同时,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大量的风险与法律问题。

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据的价值也日益凸显,但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利用之间的矛盾始终是个难题。上海律协互联网业务委员会委员、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AIPPI)委员、国际隐私专家协会(IAPP)委员,汇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黄春林律师将对《网络安全法》落地实施半年以来,个人信息与数据合规要点进行解读,帮助企业剖析2018年网络安全监管趋势。

2017年,“互联网+”概念下泛娱乐产业的发展趋势逐渐明朗,但法律风险与机遇并存。精通娱乐法及知识产权法,在网络游戏、网络视听节目、网络传媒、网络文学等领域具有丰富执业经验的方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邵烨律师将结合政策解析2018年互联网娱乐企业发展的主要风险。

在本次分享中,专注于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及人工智能、股权投资与资本市场等法律领域的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吴卫明律师,在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逐步健全,监管趋于规范化的大背景下,针对在大数据驱动下显得尤为重要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为企业践行合规,进行未来风险性行为的识别与风险防控应对体系的搭建提出务实建议。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平台结合新媒体不断发展,麻策律师作为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联合创始人,全国首部地方电商立法《杭州市网络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立法小组成员,将从顶层设计角度,帮助现场同行把握2018年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以及风险应对策略。

第9篇:大数据互联网论文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公共危机传播

1.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公共危机传播特征

移动互联网时代公共危机传播的特征可以被总结为五大特点:自主互动性、民主平权性、即时高到达性、媒介融合性和国际扩散性。

自主互动性。传统传播方式将受众当作没有差异的“大众”,受众几乎没有发言权,只能接受经过大众媒体过滤和选择的信息与观点——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中甚至没有任何大众反馈。虽然后续研究中,“反馈”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但是大部分研究依然只是将反馈作为大众传播的附属品。然而,在互联网和手机的时代,大众已不仅是“受众”,他们以某种“自组织”形式自行选择和传播信息——大众已经成为了泛媒介时代最重要的传播参与者。

民主平权性。泛媒介时代的平权性表现在任何人均可以平等地获取信息,也可以平等地传播信息。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海量、免费、可检索的信息,任何人只要想到要寻找信息,第一选择就是互联网络;同时,互联网也提供了博客、论坛、聊天室等各种公众信息并传播给其他公众的免费、便捷和快速的传播渠道。手机的平权性更是与生俱来的——任何人都能使用手机向其他人传播信息。被称为“数字时代麦克卢汉”的保罗·莱文森认为,手机最大限度地增进了人们说话的机会,因而为人们创造了民主的氛围,也使他们获得了实际民主的权利。

即时高到达性。即时高到达性是即时性特点与高到达性特点的综合描述,这两个特性一直是人际媒介(如电话、传真等)的主要特征,相对于电视等大众媒介,人际媒介使得信源传输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信宿且使得信宿接受并关注到这条信息。手机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介的出现混淆了大众媒介和人际媒介的界限,它们既具备人际媒介的即时性和高到达特征,也具备大众媒介的大规模和高覆盖特征。

媒介融合性。互联网媒介依赖“超文本”(Hypertext)将包括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种媒介符号完美地结合了起来。网际信源通过超文本标记语言( HTML) 描述讯息,受众使用普通浏览器接受和读取(看、听)信息。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也将逐渐取代电脑成为首选终端——用户只需通过手机、无需借助电脑就可完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获取和。可以认为,新兴媒介的出现加速了传统媒介的融合,新兴媒介可以承载传统媒介传播的所有讯息,这也进一步印证了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论。

国际扩散性。随着“全球化”从一种趋势逐渐成为一种既成的事实,公共危机已经成为了全球性话题。如2003年从我国爆发的SARS危机,最终造成了全球性影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SARS在全球范围内一共造成了29个国家8096个确诊病例,造成774人死亡。与此同时,超远距离实时地泛媒介信息传播能力和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外国媒体和外国民众对危机信息的渴求,使得公共危机传播呈现一种强烈的国际扩散形态。

2.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挑战

以上特征使得泛媒介传播特征明显地区分于传统媒介,也给公共危机传播带来了显著的影响。

首先,泛媒介时代的自主互动性和民主平权特征使得传统媒介时代政府通过控制大众传媒而隐瞒危机成为不可能——公共危机一旦爆发,各种危机信息很快地就会被“自主的”公众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媒介进行广泛传播。传统危机传播模式中,政府是绝对权威的“信源”,政府通过大众媒介这个“渠道”将危机相关的各类信息传播给大众“信宿”。而在泛媒介时代,任何人都可能是危机信源,通过各种新兴媒介将无法“把关”、未经选择的信息传播给所有大众。

其次,泛媒介的即时性、高到达性和媒介融合等特征,使得危机信息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广的维度和更丰富的形态展现给处于危急之中和危机之外的所有公众。高速、广泛和丰富的信息固然使得处于真实危机或拟态危机中的人对于公共危机有更快速、更深刻地认识;然而同时这也可能加剧人们对危机的恐慌、使得拟态危机带来二次甚至更多次伤害。

最后,泛媒介的媒介融合与国际扩散特征,使得公共危机不再属于一个国家,而属于整个“地球村”。拥有不同文化背景、意识形态、政治倾向、的地球村公民、媒体、政府和国际组织都被发生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公共危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于是,政府对公共危机传播的治理,也不再局限于本国范围之内——政府的治理需要考虑其他国家民众、媒体的看法,需要承受来自其他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压力。泛媒介时代,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内涵已经从国家社会系统内部的控制,转变为社会系统内外部环境的协调。

综上所述,泛媒介时代的来临不但为政府的公共危机传播治理提供了新的武器和方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3.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公共危机传播治理

为了应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公共危机传播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也可以利用各种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支持。

高性能协议分析技术。由于移动互联网通过3G、EDGE、GPRS、WLAN等各种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同时通过HTTP、POP3、SMTP、FTP等应用层协议进行各种应用数据的传输。因此,需要利用Map-Reduce、CORBA、Web Service等分布式计算技术,对各种协议进行数据分析,将在移动互联网上传输的二进制信息流还原为实际用户输入或者看到的文本、图片、视频信息。

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存储技术。由于移动互联网数据量非常大,为了有效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在完成协议分析之后,还需要将数据存储下来。而互联网上数据类型各种各样,且大部分数据是文本、图片、视频、音乐等非结构化数据,因此需要利用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非结构化信息处理等技术,将这些数据存储下来。

数据挖掘和检索技术。同样因为数据量太大,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数据分析和查询,需要利用数据挖掘和检索技术。目前,常用的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技术包括:分类技术——首先从数据中选出已经分好类的训练集,在该训练集上运用数据挖掘分类的技术,建立分类模型,对于没有分类的数据进行分类。聚类技术——聚类和分类的区别是聚集不依赖于预先定义好的类,不需要训练集。关联规则和序列模式的发现技术——关联是某种事物发生时其他事物会发生的这样一种联系。预测技术——通过分类或估值得出模型,该模型用于对未知变量的预言。

【参考文献】

[1]丹尼斯·麦奎尔斯文·温德尔著,祝建华译.大众传播模式论(第2版)[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6-1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