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色彩教案范文

色彩教案精选(九篇)

色彩教案

第1篇:色彩教案范文

关键词:色彩与图案课程;工科类学生;探索

Abstract:Most of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ashion design is given priority to the arts students who have a certain art modeling foundation. But on the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design professional students are not . Most of these students have difficulties in the art modeling and the drawing performance ability .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engineering students’ specific problems in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color and design .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reform and adjustment,to 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the course for color and design ,faster and better.

Keywords:course for color and design;engineering students;explore

国内大专院校的服装设计大多以艺术类学生为主且具有一定的美术造型基础。而以工科为背景的设计专业学生不具备美术基础,在设计造型以及绘图表现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这种困难体现在设计形态的表现与创作方面。设计训练也多以传统的手绘表现为主,尤其对于没有绘画基础,没有写生色彩和图案基础的工科学生来说,趋向专业性的设计色彩与图案的表现更难以浓缩和抽象甚至创造。

一、工科类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色彩与图案课绘图训练阶段的难点与对策

针对服装设计专业设置的表现类课程,主要分素描、速写和效果图三个阶段。素描基础准备阶段;效果图是草图方案定型后的细化,也逐步被电脑效果图取代。由此,手绘色彩和效果图是最重要的手绘表现类课程,是培养学生创造式再现能力的最佳阶段。学生可随时以速写来记录构思的造型形态,而无需表达更适于电脑效果图体现的明暗、色彩和肌理等特质。而色彩与图案课程对于学生的手绘表现能力主要体现在调色、配色、图形设计能力上。

1.从学习内容上看,色彩主要侧重色彩的基础调色表现、设计色彩搭配以及设计色彩创意,图案主要侧重图形的设计和装饰运用。色彩的表现以手绘调色为主,注重设计色彩的搭配性以及应用性;图案的表现以手绘线稿为主,注重图形的具体内容和形式的结合创意。学习主要通过作业的形式来进行学习质量的检测和评估,对于工科类学生的表现评判标准,应重点要求表现准确度与清晰度。准确是指色彩色相准确,图案的造型与结构关系明确;清晰是指色彩和线条表现。我们需强调学生在准确分析色彩与图案的运用上的清晰表达,避免过多追求作品的艺术性。

2.从学习方式上看,设计训练也多以传统的手绘表现进行,课堂实验课也基本以小的练习展开,以手绘表现为主,缺乏实际的训练与操作,使得理论和实际脱节。比如色彩在纸面上表现好后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面料或者面料本身和绘图色彩相去甚远。实际上服装色彩与图案的设计在实际中更多地和面料、材质、工艺特点发生联系,在课堂练习部分过于侧重培养学生的色彩与图案绘图表现能力而缺乏对学生的设计色彩与图案实际分析的能力以及具体应用的体验。应该从课堂训练的纸面效果逐渐过渡到以实物来体会服装色彩与图案的表现特点和设计特点。比如色彩配色除了手绘调色运用以外可以借助实际的色卡纸或面料小样来替代手绘颜料的纸面效果。而图案的表现则可以通过加强实物的临摹和作品分析来加深对造型的训练。

综上所述,针对学生在色彩与图案课程遇到的难点,其对策方针是三点:加强色彩与图形表现的准确性;注重实物操作的训练;注重分析与运用能力的综合表现。

二、针对工科类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色彩与图案课”课程体系的设置

针对以上的要点与对策分析,调整学生课程的内容和步骤,分成三个阶段:

1.以临摹为主,练习色彩与图案表现的准确与清晰度

首先练习基本调色与配色方法;基本的图形造型基础。临摹色彩首先选用一些清晰和准确度较高的写生色彩和绘画色彩以及构成色彩,从临摹色彩中解决一些基本的调色方法以及色彩色相表现的准确性,以及色彩之间关系的一种把握和体会,切忌追求临摹色彩的艺术效果。

图案的临摹首先选用选择一些清楚细致刻画纹样图形的传统优秀作品作为临摹范本。由几何形过渡到自然形,由简单过渡到复杂,让学生体会到图形设计变化的特点以及再创造需掌握的要求。在临摹时,最好由教师选用一些经典的纹样图形进行具体的临摹师范讲解,使学生在临摹过程中既训练了手头的表现能力又达到对作品的理解和分心的能力,从中感受到图形设计的价值和特点。为之后的创作打下基础。

2.结合实物进行色彩设计搭配与图案造型的创造与表现。

实际上服装色彩与图案的设计在实际中更多地和面料、材质、工艺特点发生联系,色彩配色除了手绘调色运用以外可以借助实际的色卡纸或面料小样来替代手绘颜料的纸面效果。比如运用纸质或面料的拼贴,通过具体的材质色彩进一步感受色彩搭配的可实行性和可操作性,也更切实地体会到服装色彩设计所呈现出来的质感和特点。拼贴前,教师可先确认实物的准确性,之后再进行具体的色彩搭配和组合,并在效果上进行一定的点评和讲解。而图案的表现则可以通过剪贴手法加强实物的临摹和作品分析来加深对造型的训练,比如运用剪纸方法运用面料对传统的图形进行改良和创新,通过具体物的操作感受实际图案的特点和现代图案具有的新意,从而改变单一的手绘表现上带来的不自信和枯燥,增强学生的切身体会。

3.实践环节的有效操作

服装色彩与图案课程中对色彩与图案的设计表现应更多地让他们从实际中去感受色彩与图案设计的应用价值和设计特点,比如实际调研和素材收集,从而提升学生对服装色彩与图案的学习兴趣,从实践中找到学习和提高色彩与图案表现能力的方法。实际上服装色彩与图案的设计在实际中更多地和面料、材质、工艺特点发生联系,以及一定的流行趋势等等,因此教师讲课、纸面上的设计训练只能表面上解决工科类学生对服装色彩与图案的认知和体会,不能从实际根本上加深对服装色彩与图案的设计体验和感受。因此本课程增加了“服装色彩与图案的设计与应用”课内实践环节,将色彩与图案与服装设计和市场流行等结合,并在授课中加强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力求与实际密切接轨。结合一些实际的成衣设计案例将色彩和图案应用于服装设计以此达到教学实践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和实际服装设计色彩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图案设计和应用能力。为后续的服装设计课其打好了较好的审美素养和一定的补充作用。比如图案的创作与表现可通过具体T恤衫图案的设计运用来表现自己的创意和实用结合的特点。

针对工科类设计专业色彩与图案学习的特点,应该从他们具体情况出发,设计色彩与图案的教学不应纯粹强调和注重学生色彩与图案的设计表现能力和绘图能力,工科类设计专业色彩与图案训练的难点不同于艺术专业类学生,他们没有很好的写生色彩和图形的能力,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应该“因材施教“,根据他们的特点,服装色彩与图案课程中对色彩与图案的设计表现应更多地让他们从实际中去感受色彩与图案设计的应用价值和设计特点,多一些实际设计训练,从而提升学生对服装色彩与图案的学习兴趣,从实践中找到学习和提高色彩与图案表现能力的方法。

参考文献

第2篇:色彩教案范文

关键词:构成;项目化教学;色彩设计;图案设计;雕塑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259-01

构成艺术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主要的必修基础课程,是知识与技法相结合的课程,是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学习、启发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起步,是向专业设计课的过渡。

高职院校的构成教学中,一直借鉴和挪用本科艺术院校的基础课教学模式,没有自己的特点。传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学生的绘画表达技能的提高,而高职层次学生的专业基础相对来讲整体偏弱,很多学生进校之前,可能都是半路出家,让他们花上几个星期再来进行基本功的训练,结果注定是为了画画而画画,最后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我校目前正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原有的基础课程教学已经不符合项目化教学要求,因此构成艺术设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针对学校项目化教学的要求构成艺术设计的课程教学设计如下:

一、学习任务一:“芙雅礼品包装”色彩设计

(一)学习目标:学习色彩在物理、生理、心理及美学方面的知识;能够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能灵活运用色彩、自由表现色彩。

(二)任务实施

任务1:“芙雅”生日纪念品包装色彩设计

要求:首先在现有的包装中找到适合表达生日纪念品的包装款式,进行符合色彩构成原理的改良设计。其次,突出生日纪念特点。

任务2:“芙雅”教师节纪念品包装色彩设计

要求:在现有的包装中找到适合表达教师节纪念品的包装款式,进行符合色彩构成原理的改良设计。其次要突出教师节纪念特点。

任务3:“芙雅”咖啡包装色彩设计

要求:在现有的包装中找到适合表达咖啡的包装款式,进行符合色彩构成原理的改良设计。其次,突出咖啡的特点。

(三)拓展任务:快乐儿童房空间色彩设计

要求:首先,从网上打印一张现成的空间照片。其次,用色彩构成的原理进行改良设计。再次,突出和体现儿童特色。最后,有一定的文字说明。

(四)课下任务

任务1:儿童服装色彩设计

要求:用色彩构成原理进行设计;有完整的文案说明;只能用有彩色。

任务2:时尚女装色彩设计

要求:用色彩构成原理进行设计;有完整的文案说明;色彩不限。

任务3:休闲鞋色彩设计

要求:用色彩构成原理进行设计;有完整的文案说明;色彩不限。

二、学习任务二:“蓝梦纺织品”图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平面构成作为基础训练,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训练构成能力,丰富造型设计的想象与创造能力,是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

(二)任务实施

任务1:“蓝梦纺织品”方巾图案设计

要求:方巾的图案要简单些,不宜太复杂;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方巾尺寸30*30cm

任务2:“蓝梦纺织品”壁挂图案设计

要求:按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题材不限,自由创意。

任务3:“蓝梦纺织品”简约窗帘图案设计

要求:按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纯图案设计,不考虑色彩;任设主题。

任务4:“蓝梦纺织品”简约桌布图案设计

要求:图案要有趣味性;按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纯图案设计,不考虑色彩。

任务5:“蓝梦纺织品”简约被面图案设计

要求:图案要以花卉为主;表现风格要简约,按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纯图案设计,不考虑色彩;要求分A、B面。

第3篇:色彩教案范文

关键词:教学案例;学画农民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82-02

一、教材分析

《学画农民画》这一课是人教版美术第八册的一节色彩课。它是在学生学了《生活中的暖色》与《生活中的冷色》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造型表现领域的课,需要学生尝试运用写实、夸张、抽象、装饰等造型元素与对称、均衡等形式原理进行创作与表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这一课我已上过好几次了,但学生老是对学画农民画有畏难情绪。经过反复实践,我发现首先要设法降低本课的难度,由原来的创作一幅农民画改为添画或改画一幅农民画。我带领学生充分分析了农民画后,总结出了其装饰图案生活化,以人物、动物、植物为主,造型夸张、变型、概括,色彩对比强烈、艳丽,以原色、间色为主,构图饱满的特点。我还让学生初步尝试用5分钟的时间完成一张未加图案、色彩的农民画小稿。之前先提问:如果让你为这幅画添加图案与色彩,你想怎样添加?然后通过展评学生作业,发现图案过小、单一、散、没有中心,色彩对比不强烈、不艳丽、杂乱等问题。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我又进行了示范,并让学生发表意见参与图案与色彩的添加。如在添加图案时注意对称与均衡,涂色时出示色相环多用原色与间色,注意色彩冷暖与深浅的搭配。如:深红配浅绿、紫色配浅绿或浅黄色、橙黄配深绿色等。这样一来,学生再一次进行艺术实践时,他们的造型表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创作激情极其高涨,所创作的作品也避免了初次实践时的种种弊端,产生了一批像样的农民画。于是,经过我的反复修改,形成了以下的教学设计方案。

二、《学画农民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农民画作品,了解农民画的定义、特点与装饰方法。

2.通过欣赏、讨论、尝试、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添画一幅教师提供的农民画作品。

3.感受农民画的艺术特色,了解艺术源于生活,热爱民间艺术。

教学重点:了解农民画的艺术表现形式,运用农民画装饰手法添画一幅农民画作品。

教学难点:添画图案的内容、方法、主次以及色彩的艳丽、夺目。

(二)教学过程

1.欣赏农民画,初步了解农民画。课件出示《山间蜜糖果》、《舞龙》、《猴吸烟》、《喂鸡》等四幅农民画作品,学生带着问题欣赏。设问:这些画描绘的都是什么内容?(1)学生观看作品,分析,总结,汇报:画面上所表现的都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内容。(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总结: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农民画顾名思义就是农民的画,是以描绘农民生产生活为题材的画。

2.分析总结农民画的特点。(1)按小组发放一组户县农民画作品,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农民画的装饰图案与造型有何特点?主要用了哪些颜色?是如何搭配使用的?与生活中的颜色有何区别?农民画的构图如何?(2)预设回答:①农民画的装饰图案生活化,以动、植物为主,借鉴了国画、剪纸等民间艺术,造型夸张、变型、概括。②农民画主要用了原色与间色,冷暖色搭配使用,比生活中的色彩艳丽夺目,感觉农民很快乐,无忧无虑。③农民画的构图饱满,画满了各种装饰图案。(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指导,总结,板书。农民画特点:①装饰图案:生活化——以人物、动物、植物为主;②造型:夸张、变型、概括;③色彩:艳丽——原色、间色;④构图:饱满。

3.学生初步实践,发现问题,突破难点。(1)出示一张未加图案、色彩的农民画小稿,提问:如果让你为这幅画添加图案与色彩,你想怎样添加?(2)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完成作业。(3)展评学生作业,发现问题,预设问题:①图案过小、单一、散、没有中心。②色彩对比不强烈、不艳丽、杂乱等。(4)教师总结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4.教师示范,进一步突破难点。(1)教师示范添画一幅小稿,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参与绘画。(2)总结:装饰图案应主次分明,点、线、面相结合;色彩可以一种原色或间色为主,再搭配其他颜色。

5.学生再次艺术实践,教师辅导。为学生每人发放一幅16开纸大的光有轮廓的作品。第一组为一条大鱼,第二组为一只蝴蝶,第三组为一个花瓶,第四组为一件上衣。

作业要求:请你运用农民画装饰手法添画一幅农民画,并涂上艳丽的色彩。

6.展评学生作业。评价要点:(1)装饰图案是否生活化,以人物、动物、植物为主。(2)图案造型是否美观、紧凑,具有夸张、变型、概括等特点。(3)色彩是否多用原色与间色产生出艳丽夺目的效果。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7.总结与拓展。随堂测试: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它具有( )的想象力、( )的表现手法、( )的色彩和( )的构图。

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与我国的民间刺绣、国画、剪纸、木版年画等传统民间艺术共同构成了我国灿烂与悠久的民族文化,我们要让这种艺术永远传承下去。

下去后,可尝试画一幅4开纸大的农民画挂在自己家中,美化我们的生活。

(三)教学反思

第4篇:色彩教案范文

从过去以知识、技能、技法等形式的单元设计的教学次序中通过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模块,规划设计拟定的能力、知识、素质目标、教学方法、形成性成果的项目目标,对《服装美术》的课程计划完成目标的课时总量重新进行课时的分配。将《服装美术》课程共分为四个教学模块,模块可以明确的为学生学习素描、色彩及图案的每个阶段进行定位,这是一种尝试性的将结构素描的学习过程进行分级与项目化结合的教学规划。

本课程采用分级教学,利用项目目标,以单元形式设计教学训练要求,为教师进行课程组织教学提供参考性的指导。在课程终结时,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的项目基础上,用素描、色彩及图案的表现形式语言与技法、方法完成相应的课内外项目任务练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学的项目由浅入深,逐步学习完成各项目需要的知识点,并在课程结束时完成各项目目标要求。项目的完成情况作为本课程考核评分的主要依据。

以色彩教学第一章为例,对一些项目分析如下:

1. 认识色彩。

(1) 知识目标。认识色彩的产生原理;色彩的混合;色彩的三属性;色调;色彩的种类和色立体。

(2) 教学方法。色彩与设计;了解色彩心理的方法;色彩三属性的表现;理解色彩调和方法;理解色彩对比方法;色彩搭配的方法。

(3) 项目成果。① 讲述法。引导学生了解色彩与设计的关系;② 问题法。通过提问、设问帮助学生了解色彩的设计的意义;③ 演示法。通过对实物进行示范性演示,提高学生掌握色彩搭配能力。

(4) 认识服装色彩与设计。根据色彩的视觉心理特征进行不同心理的表现作业;色彩搭配的综合运用作业;色彩的错觉作业。

2. 服装色彩与视觉心理。

(1) 知识目标。运用各种服装图片提高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分析的能力;掌握服装色彩的心理要素;达到剖析色彩的冷暖、进退、轻重、软硬、沉静等心理感觉的能力。

(2) 教学方法。色彩心理的概括方法;服装色彩心理理解与剖析方法;

(3) 项目成果。讲述法。通过分析、归纳、演绎式的讲述,帮助学生理解色彩的分析方法;讨论法。通过小组的讨论与集体总结,集思广益地提高学生对色彩构成的理解;实验法。以探索性实验增强学生对色彩的表现能力。

(4) 认识服装色彩与服装设计的关系。写生概括表现实物色彩作业;运用色彩写生表现自然形态的各类物体,要求搭配准确、形象生动;色彩在体现一定心理的前提下,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作业。

3. 色彩搭配基础。

第5篇:色彩教案范文

跨洋职专是福建省烹饪启蒙教育的第一学校,多年来,始终坚持“专业技能提高,审美情趣提升”并举的教育导向,在引领学生把握专业基本功的同时,让烹饪专业学生了解美学,学会构图。随着物质环境的改善和文化品位的提高,人们对饮食活动内涵的追求,中国文化和装饰图案越来越成为设计者们构思和实践的目标。老师们纷纷感到,装饰图案是富有想像和意境风格演变中的集聚,浓缩烹饪大师的主观情感和审美情趣,它具有双重功能(造型功能、审美功能),烹饪美术教学还应融入装饰图案内容。从烹饪的发展方向看,日本餐饮是我们学习的样板,最大特点就是每件作品工艺考究,造型优美,渗透了现代工艺美术装饰图案的元素,具有浓厚的日本本土文化的品位。而这也正是值得我们教学借鉴的良好素材。可以想像,当烹饪工艺美术渗透了装饰图案元素以后,烹饪教育就更具文化品位了。

一、装饰表现形式、审美功能的探讨及装饰图案形式美法则的美学分析

传统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与我们归纳研究和运用的形式美构成法则原理是一样的。将传统图案与现代图案结合设计,使烹饪文化更具东方文化品位。

(一)装饰图案形式美法则

1.变化与统一

在美学中强调变化,又在变化中追求统一。装饰图案中的变化即可理解为“对比”,它强调图案视觉要素的对比性、差异性和多样性,变化手法的运用能使主题更加鲜明,视觉效果更加活跃。统一性可以理解为纹样造型、色彩、构图和技法表达等各视觉元素的调和性。

以烹饪构图首尾相接的龙凤纹样来说,其形态上有虚实,轻重的对比,色彩上也在向于统一的色调中追求局部色彩的差异性。再如回行纹样,则是在凹凸形式上体现了对比的形式美法则,而连绵延展的组成态势则是体现统一法则的最好诠释。

2.均衡与对称

是同形同量的组合,是各元素在形状、色彩、肌理,质量、面积和位置等方面绝对平衡和相等。均衡即平衡,是同量而不同形成的构成组合,是指形体在不同位置上量点与力点在视觉心理上的平衡,是内在的统一美,是两个不均等元素通过选择一个相应的支持点而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效果。

如雕刻中的“龙”与“凤”等即为均衡式平衡。它旨在寻求视觉和心理感受上平衡,阴阳相合,不偏不倚,是为一种和谐之美的体现。又如红案中的“太极羹”采用的是对称式平衡,这种平衡是完全对仗,形态一致的,视觉感受上有整齐,平静安定的美感,使人达到审美的愉悦。

3.韵律与节奏

条理与反复构成了图案的节奏韵律,若条理重复的形式表达不同,其节奏与韵律所烘托的氛围也不尽相同。

如教科书中所著的“二方连续”,早在原始社会彩的陶器皿、厚重威严的商周青铜器、流畅飘逸的汉代漆器上的二方连续纹样装饰造诣已具备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其艺术美感仍为现代设计师们叹为观止,而这些将节奏与韵律合理运用的传统图案也正是我们烹饪制作者们细心研磨借鉴的成功范本。新时代的烹饪工艺美术,不仅仅局限于食品艺术,很多层面已延伸到综合艺术,运用多种手段为烹饪服务,如:贝壳,木雕,插花艺术等,结合烹饪食品艺术,烘托其节奏与韵律。

(二)装饰表现形式和审美功能

装饰图案中那些如点、线、面秩序排列的构成规律,色彩中呈现出冷暖、明暗、浓淡变化等画面现象都是现代装饰图案构成形式上所表现的特点。

1.点、线、面的装饰

点,具有最简洁的外在形态,而内在地理解时,又体现为向心的紧张性。当一个点被置于平面的中心,或非中心的构成,或者在平面上逐渐增多点的构成,产生出来的效果都不同,这取决于不同的需要。如第四届福建省烹饪大赛中有好多作品都由点构成作品,白案中的“天鹅酥”红案中的“瑶柱”等。

线是由点的运动而产生的,它体现了点的内在活动的性质及方向。线的波动、线的粗细变化体现了一定的音乐意义,线的多重复合无疑也产生着更加复杂的装饰意义。细细观察揣摩,我们不难体悟,线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情结,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个性。装饰线大多是能充分体现物体结构、体积、虚实等的简约线条,它意想造型,但言简意赅。装饰线线条的粗细、长短、断续等都富有生命力,是装饰工艺美术最具表现的方式。

面的装饰是由点的扩大、线的重叠等所致。在烹饪工艺美术中,面具有装饰功能,起着衬托作用,面的大小取决与作品主题的需要。如:周文涌编著的《烹饪工艺美术》教科书中的“葵花迎宾”,即有线,又有由点组合而成的向日葵。

2.色彩的装饰

色彩装饰即以色彩为主要媒介的表现方式,采用线条勾勒然后平涂色块的方法,是作品显得单纯而富有装饰味。在烹饪领域中不乏看到色彩奔放的喜庆作品,用辣椒,西红柿等红色系列做原料,配上中国传统的中国结,色彩明亮大方,创意独到。装饰性作品是理想色彩与自然色彩的巧妙结合,可以根据作者自己的感受和心理的需要,大胆装饰,使色彩呈现出鲜明个性和特有的艺术风格,注重色彩的概括和色彩的最终表现的效果。有的作品又强调色彩的单纯清雅,注重意境,作品有浓郁的抒情性。如“荷塘月色”用琼脂淡淡的蓝色来代表荷塘,用墨绿色来表现夜色下的荷叶,用微弱的柠檬黄来代表月光,使人产生了宁静中的无限遐想。

几年来,我们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教学的理论引导、知识的形象传递,都是我们教改的课题。我们一方面,多方收集素材,以期拓展学生的视野,在回思中提高自我认知;另一方面,积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丰富感性的教学资源,让“型”“色”以鲜活的载体给学子以形象的直观。同时,课堂上借助互动、交流等形式提高学子的认知水平。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潜移默化是我们多年探索的路子。

第6篇:色彩教案范文

关键词:藏族色彩;环境艺术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145-01

由于现代色彩学的发展,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不断深入,对色彩功能的了解日益加深,使色彩在人们生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色彩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要素之一,成为了当今创作中的一种新的表达语言。环境的色彩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感、舒适度、环境气氛、使用效率,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均有很大的影响。“色彩作为人类的一种共同语言而存在着……色彩在具备物质的一种属性的同时,又具有作为共通语言的象征性和逻辑性。”色彩是富有感情且充满变化的,在设计中能把色彩因素精彩绝妙的利用,往往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生存于雪山间的藏族人民崇尚白色,同时更渴望用浓艳的色彩点染生命。在色彩创造中,这一积淀于他们审美意识的民族特色也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

一、藏族色彩论述

藏族色彩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形成特有的奔放而鲜活的原生态艺术魅力,是其它艺术类别难以企及的优点。将藏族色彩应用与环境艺术设计中,充分发挥和利用色彩的功能特点,创造出充满藏族特色、和谐舒适的艺术空间。最常使用和备受尊崇的颜色主要有白、蓝、红、黄、绿。这五种颜色是藏族原始宗教中代表五种本源的象征色。按佛经的说法:蓝色代表天,白色代表云,红色代表太阳,黄色代表大地,绿色代表水。

二、藏族色彩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是一个城市物化的历史和文化,体现出城市的个性风貌与气质。同时人们从主观上也积极研究色彩的特性,并把研究的成果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丰富的色彩历史和色彩文化。藏族由于身处白雪皑皑的自然环境和受到宗教活动的影响,多以浓重的颜色和对比色装点建筑和室内陈设。

(一)藏族装饰应用

藏族的宗教对其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的渗透是极为强烈的,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常见的藏族装饰有:建筑装饰、壁画艺术、宗教器皿、藏戏面具艺术、服饰艺术、唐卡以及日常生活用具等等,具有鲜明藏民特色的藏式门帘,图案基本上是藏蓝色的布粘贴或者缝制而成,以表吉祥富足。藏蓝色主要在表现宗教题材为主的唐卡、壁画中的各种愤怒神和护法神,能最大限度的表现出愤怒神和护法神的法力、威严和气质,并具有某中立体效果的色相感觉。常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还有红白相间的寺院外墙装饰、五彩的经幡、充满神秘气氛的藏戏面具色彩、还有红色的珊瑚、绿色的松石、夺目的金色唐卡等等。白色是是吉祥、纯洁、慈悲和安详的化身,红色是权力的象征,黄色表示智慧和福泽广大,适宜于表现温和而严肃的形象,同时,黄色也是宗教用品、高僧、活佛的专用色,所以在全藏区的民居住宅中,同样是不使用黄色的,黄色也是黄教的色彩象征。

(二)藏族装饰图案的应用

在室内装饰中,藏族色彩要重点应用于四壁、门、窗、檐、柱子、梁等部位,常常配以鲜艳的颜色和彩绘的方式为主。从用色到装饰素材的选择都应充分体现强烈的高原气息与藏族特色,体现出其与高原辽阔的地理环境、和民族习俗。藏族装饰图案同样不可小觑,它是藏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高原人民长期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创造,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智慧和艺术创造力。藏族装饰图案构图饱满、画面匀称、色彩对比强烈、鲜明、具有符号化、程式化的特点,这些象征符号多寓意吉祥、长寿、平和、安详,如吉祥八宝图、七珍宝、七政宝等代表图案。

三、小结

藏族色彩代表藏族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藏族文化,设计师在设计时要考虑整体设计的工整、华丽、色彩对比的强烈,采用雕刻、同时,加以彩绘、雕刻等艺术手段,配以藏族传统装饰图案,如此,可充分诠释藏族色彩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肖锐,符宗荣.建筑色彩设计的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分析.重庆建筑,2004年05期.

[2]丁昶.藏族建筑色彩体系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第7篇:色彩教案范文

关键词:教学现状;色彩学;环境艺术设计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对色彩教学的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当前各高校的热门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了多个领域知识,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今各个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多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但是在近几年的教学研究中发现,学生对于课程中涉及色彩的相关理论知识显得比较匮乏。尤其是在设计方案绘制效果图时,对色彩搭配的原理并不是很清晰,有时在设计中出现色彩盲点。这些问题对未来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成果有着比较直接的影响。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出现的教学问题有以下分析:

1.传统的课程设置,涉及色彩学相关课程有限

在各个高校的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从课程的性质上分,主要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类。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往往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开设,与色彩相关的课程也只是涉及了基础课程中的色彩、色彩构成两门,在学生大二、大三则不再涉及色彩学的相关知识,而此时正是学生对专业课程进一步了解和提升阶段,如果在这期间能设立色彩学的相关课程,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把握设计中的色彩原理,对色彩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更有针对性。

2.教学内容单一,缺少课程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教师在讲授色彩基础课程时,教学内容仍停留在传统的“教”与学生被动的“学”,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专业的倾向性,如何把色彩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联系的更加紧密,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的讲授应该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要了解基础课程的作用及对未来专业乃至工作的影响,让学生更全面的发展,把专业基础课程重视起来。而且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举些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色彩与环境艺术设计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对色彩学更加的重视。

3.学生对色彩课程不够重视,效果图的绘制中色彩运用不当

由于各高校艺术生扩招,导致学生基本功不过硬,对于基础课的学习兴趣不高,从而不重视色彩课程的学习,而在之后专业课的设计创作中,学生的设计方案已经定稿,但对于效果图的上色,空间各部分色彩如何搭配,却感到十分“头疼”。不知道运用什么色彩去表现空间的室内效果,这已不是个别现象,可见学生对色彩知识的匮乏。学生又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对于开设色彩学的课程是必要的。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色彩学的现实意义

1.培养学生的色彩认知能力

色彩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色彩学的开设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对色彩的认知能力。学生对于色彩的认知来源于感官,但并非所有人对色彩的认知都是相同的或是相对正确的,所以开设色彩学,能够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色彩,包括色彩的本质、特性、性格、搭配及色彩的心理学等方面,让学生更透彻的了解和理解色彩,这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有着质的影响。

2.对空间设计中色彩搭配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是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过渡,是平面到立体的一个认知过程。一个好的室内设计作品除了平面布局要合理、立面造型要新颖,更重要的是色彩的搭配是否得当,这个因素甚至决定了设计成败。因此,色彩学的开设能够培养学生对空间设计中色彩搭配的能力。

3.提升学生色彩设计和重组能力

学生在大一阶段对于色彩的理解,只是一些基础知识,色彩学的开设能够让学生对色彩有重新的认识,并有针对性的对色彩学进行讲授。环境艺术设计是三维空间的设计,对于色彩的应用与二维平面是有本质区别的,学生通过色彩学的学习,对于色彩搭配,色彩的重组能力都会有所提升。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关于开设色彩学课程的具体实施计划

1.开设时间

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学生在大一期间开设的课程与色彩相关的只有色彩及色彩构成两门基础课,开设之后学生会对色彩有初步的了解。但在学生大三期间,讲授专业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色彩的基础知识掌握较模糊,甚至对于色相、纯度、明度等最基本的概念都含糊不清,这就导致了讲授专业课的同时还要强调基础知识,而这一现象是极为普遍的。开设课程的时间可以设置在大二上学期,这时学生已经学过了色彩的基础知识,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也开始接触专业的基础课程,例如手绘效果图表现、CAD制图、室内设计原理等等课程,这一时期开设色彩学,对于学生从二维平面转化为三维空间的思维转化是必要的,并且在这一课程中掌握色彩心理学及色彩搭配的相关原理也是必要的。色彩学的开设为之后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2.开设内容

色彩学涉及了很多方面,它以光学为基础,并涉及心理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与艺术理论等学科,所以学生只有真正了解并掌握了色彩学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进行设计创作。对于开设色彩学课程,可以分为多个部分,例如:色彩的基础知识(这一部分可以简单介绍,让学生回顾大一时所学的色彩知识)、色彩心理学这一部分主要讲授不同色彩对不同人们的心理感受,在室内空间中如何选择色彩或是如何利用色彩心理的知识来弥补室内空间的缺陷,这都是在色彩心理学中所涉及到的知识,也是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室内设计的色彩搭配技巧,对于室内的配色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这个部分的讲授,要举例说明,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

3.开设方式

色彩学的开设方式,可采用必修课的方式,色彩学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色彩是设计的本源,没有色彩的设计是缺少生命力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虽然强调的是对空间布局的设计学习,但是色彩学的培养对他们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结语

各高校应该重视色彩学对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实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实践。色彩学的融入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全面的了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设计元素,在设计方案时,能够更加准确的运用色彩来突出设计风格、渲染空间气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拓展知识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综合技术人才。同时,对现有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单一模式有所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色彩学融入环境艺术设计的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肖歌,周建民.室内装饰配色指南.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

第8篇:色彩教案范文

[关键词]设计色彩 课程改革 应用

长期以来,高职各院校设计色彩课程一直没有形成定向,各搞一套,随意性人,导致设计色彩教学盲目、混乱,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学生学完课程后,还是对色彩不求甚解,对运用色彩解决设计中的种种实践问题无能为力。对此,建立最有效、最合理、最专业、最实际的设计色彩教学模式,是设计教育者严肃对待的问题。本文将对此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一、为何要改革设计色彩课程

1、设计色彩与色彩构成混淆

设计色彩与色彩构成同为设计专业的色彩基础课,且二者有内容重叠之处。笔者通过教学发现,虽然两门课程的教学重点、教师、教材与相关书籍等不同,仍然造成许多学生对色彩构成与设计色彩的关系稀里糊涂,不知所云。事实上,二者内容虽有重叠但各有侧重。从课程内容上说,色彩构成是对色彩规律系统、科学地学习。而设计色彩除了包括色彩基础知识、色彩写生之外,更重要的是色彩的创意表达及在设计专业中的应用规律;从作品形式上看,色彩构成通常需要运用一些丰富的形象(几何抽象的形象)来表现色彩。设计色彩课程则规定了设计形象或是目的,对其进行色彩配置和表达。因此,色彩构成与设计色彩是前后课程的关系,不能单纯的混为一谈,一概而论。

2、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由于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喜欢对着一个绘画对象不断地临摹,执迷于模仿某种绘画技巧,不愿自己动脑,眼光狭窄,没有创新。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当教师给出一个招贴案例,让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及个人的理解对该案例的色彩重新进行设计。当笔者收到作业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经过思考,而是简单地参考色彩数据资料或运用原作品的同类色进行填色,根本无创新可言,设计色彩教学的真正价值很难体现。

3、学生色彩能力的薄弱

高职学生基本色彩能力普遍不够扎实直接影响设计色彩课程的学习。学生入学前色彩水平良莠不齐,大部分学生是为了高考而进行短暂的色彩训练,再加上进入高校后基本色彩训练课程时间短,导致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降低,色彩搭配能力、色彩表现能力以及色彩创造能力表现差强人意。笔者发现,那些爱打扮,追求时尚的学生往往色彩感觉良好,但是心思却又很难落实在学业上。那些整日不与人交流的学生反倒是会把色彩搭配的脏、乱、差,而且固执己见,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当然,学生色彩基础能力薄弱与很多因素有关,我们也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具有同等的水平,要解决这方面问题恐怕还要从绘画源头抓起。

4、教师教学认识的不足

部分教师受其学校学习经历的影响,将普通高等教育色彩教学体系照搬到高职设计色彩教学中,课程的教学重点还是让学生在平面的白纸上进行创作学习,或者带学生在校园里进行写生创作,偏重培养学生的色彩绘画能力,而对于其专业色彩设计能力培养不足,色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发展要求脱节。另外,同一位教师带多个专业方向的设计色彩课程,出现共通性多、专业表现少的现象,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具体专业方向,对设计基础课程进行相应的专业化侧重。

针对上述情况,可以发现设计色彩课程实际上已经成了是一门华而不实的课程,冠冕堂皇的出现在课程结构中,但是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笔者认为设计色彩课程必须改革,不改革课程就无从立足,不如取消。

二、如何改革设计色彩课程

设计色彩这门课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特别是设计能力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高职学生学习色彩最终还是服务于专业设计,所以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必须向专业性的色彩教学转变,进入有针对性的、应用性的色彩表达训练,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能够在专业设计中加以灵活的运用。笔者经过几年的设计色彩教学,总结出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案,即有意识的加强设计色彩课程的应用部分。具体做法如下:

1、调整课程结构和课时分布

通常设计色彩课程安排 72 学时,在短短的课时内要想使学生既受到基础训练,同时又进行设计色彩应用练习,这就需要教师有一个合理的教学计划与安排。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设计色彩教学:色彩基本理论 - 色彩表现技能-色彩应用能力”,明确体现出“理论精讲,够用为度”、“强化技能,实操为主”、“注重应用,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符合设计色彩的学习规律,较好地反映了高职教学特色(见图1)。

图1

2、设置典型的应用课题练习

课题教学法,是近几年在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它是通过“课题”的形式进行教学,更注重学生对实践课题的学习和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笔者针对平面设计专业学生专业课学习及就业方向,除了完成必需的理论课程教学,就是将设计色彩课程的技能与应用部分设计成课题形式,如“标志色彩”、“商品包装色彩”、“招贴色彩”等课题项目,真正使色彩表现应用在自己所从事的设计专业中。

(1)、马克笔色彩应用。对平面设计专业学生来讲,马克笔的应用多数是出现在手绘POP广告中。色彩对手绘POP广告尤为重要,色彩统一的POP广告不仅能美化设计,而且能够美化商业环境。开始学生使用马克笔时会稍显生涩,当然适时的进行临摹是必不可少的。随着老师示范、讲解和自身的练习,学生逐渐的对马克笔的使用越来越得心应手,最终能较好的完成该色彩课题。

(2)、包装色彩应用。事实上,每位同学都知道包装中色彩的重要性,但是真正的包装设计学习时不会搭配,不会调和,导致色彩严重偏差,出现的色彩效果与预想中的效果相距甚远。这里设置的包装色彩应用课题实际上就是为将来的包装设计课程做了一个色彩的铺垫。教师不会要求学生执迷于包装的结构或是包装的材料等问题,因为学生们还未学习包装设计,我们只是把目标集中在包装色彩上面,由教师规定几款包装盒平面图,学生的任务就是为既定的包装图设计不同的色彩方案,操作简单,步骤清晰,学生愿意操作且效果突出(见图2)。

(3)、标志色彩应用。色彩应用在标志设计中,可以很好地表达要传递的信息,利用色彩的感情规律、视觉效果、激发受众对企业及商品的兴趣和情感,令其产生联想和隋感,影响其决定和选择。在这个课题中,教师规定的题目是对市场已有的品牌标志的标准色进行双色、三色及四色的再创造,当然不要求学生能够超越原版,仅仅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个标志形体的认识,设计出不同风格的色彩方案(见图3)。通过这种色彩的练习,学生再上企业形象设计课程应该不会感到太吃力。

图3

(4)、广告色彩的应用。笔者在讲授设计色彩时会刻意纳入广告色彩知识,如经常穿插讲解广告设计中对色彩合理利用的案例,用大量的图片帮助学生拓展学习思路,丰富其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理性思维能力。笔者设计广告色彩的应用课题通常分三个阶段:字体的色彩、图形的色彩、主题招贴设计。难度逐渐增大,内容逐渐完善,使学生对色彩的合理运用逐步增强,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良好效果。

(5)、书籍装帧设计色彩应用。此课题通常安排在课程后期,通过前面的学习,这时每位同学手里都会有大量色彩作业,需要同学们进行整理、编排成册。适时插入书籍装帧设计的色彩应用学习显得顺理成章。色彩作为书籍装帧设计中一种主要的视觉语言,具有涵盖诸多内蕴要素和表现人类感情和意识的视觉感染力。学生虽然没有学过书籍装帧设计,但是前面大量的实践设计练习使作品册的设计驾轻就熟,学生非常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基本上已经能够主导自己的设计任务,也达到了课题式教学的目的。

3、学生互评设计色彩课程作品

顺利的完成几个课题之后,最后安排 4 学时来赏析学生的习作。学生互相自由点评作业,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当然适时的进行鼓励非常重要,作为学生,无论其多么优秀,在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老师和其他同学的鼓励。另外,选拔好的作品参加各种设计大赛,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有成就感,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结语

高职教育就是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我们做的任何的课程改革都应以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的。改革后的设计色彩课程从课程的目标定位,内容的选择,教学的侧重,都更针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行业对设计色彩的要求、专业对学生色彩能力的要求等方面。当然打开思路,探索规律,融入更多的设计理念,培养一批具有高度艺术素养、色彩应用能力的设计师才是改革课程课程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林家阳. 设计色彩教学[M].东方出版中心,2008.

第9篇:色彩教案范文

从课程设置理念与思路、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三方面,研究职院多媒体色彩设计理念与课程改革,从而使学生具备色彩艺术和技术复合能力。

关键词:

职业学院;多媒体;色彩设计;设计理念;课程改革

色彩设计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广泛,对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多媒体技术而言,色彩的调配越来越简单,而色彩的搭配与设计表达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对从事色彩设计的人员要求既要具有熟练的设计软件操作技能,又必须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因此,教师要在充分研究学生特点后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并对多媒体色彩设计课程进行研究,以设计案例和真实工作任务驱动,使之适合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

一、课程设置理念与思路

(1)紧扣工作岗位能力要求,明确目标与定位。分析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并进一步细化梳理出在核心能力中哪些涵盖色彩设计与应用能力,作为本课程设置的依据和思路。同时,课程设置要紧扣工作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目前计算机多媒体人才知识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拥有设计加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主流;新媒体不断向手机游戏、3D动漫产业、网页设计和影视媒介扩展。开发“多媒体色彩设计”课程,以培养非艺术类学生的色彩设计能力,满足从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方向工作岗位学生对艺术设计能力的需要。(2)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理念。课程按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计教学内容,结合情景学习理论分为五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均安排设计练习项目,在设计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并在教学中引入先进的技术和内容,使课程内容紧贴专业课的需求和设计前沿。

二、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安排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一是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多媒体色彩设计”课程设计内容设置是培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相关岗位学生的色彩搭配和设计能力,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非艺术类背景的学生进行色彩设计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培养,对知识点的要求为了解与理解,并合理地应用。二是教学内容的适用性。按课程的培养目标,把它分为应知应会和知识拓展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四个模块,即色彩与色彩设计、色彩搭配美学与心理感应、色彩调和与色彩设计、色彩解构与重构,第二部分为一个色彩设计应用的拓展模块。这样的“4+1模块”教学内容安排,既可以保证学生掌握了解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色彩设计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理解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素材定量分析———体验设计———评价”的教学方法,使非艺术专业的学生能掌握色彩设计的方法和艺术规律。定量分析可以把感性的色彩理性化,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掌握原本复杂的艺术美的规律。“多媒体色彩设计”总学时为60学时,课程以设计案例和设计任务为载体,安排和组织教学。同时,课程根据工作岗位和后续专业课程的需求,分为五个模块,每个模块均包括一个设计项目练习,使课程的内容更贴近专业需要和设计前沿。

三、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教学模式的特色。一是模块化教学模式。按照课程的培养目标,根据知识技能的难易度分成四个模块,每个模块中均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完成指定的知识技能点的学习。二是职业关键能力与专业能力相融合。精心组织教学方法,精选设计项目,在完成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分解和讲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每个实践项目的最后都安排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讲解的环节,使学生得到综合的锻炼。三是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驱动教学,通过任务的解决实现必备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并通过任务来驱动课堂教学,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四是案例分析式教学模式。配合教学模块采用不同设计案例进行讲解和知识点分析。(2)课程的创新。一是课程本身的创新。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行业的发展特点,原来的色彩写生与色彩构成、色彩基础课程名称均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异,本课程的名称改为多媒体色彩设计,以突出专业特色。二是教学内容上的创新。将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融入基础课程,使色彩设计的知识由浅入深,让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上注重理论知识点和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相结合。而模块之间按照“整体分解综合”的能力培养,则通过“做”设计任务“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能力。三是教学方法上的创新。采用“素材定量分析—体验设计—评价”的教学方法,使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色彩设计的方法和艺术规律。

四、结束语

通过对“多媒体色彩设计”课程的改革,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都有了较大的转变,并围绕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梳理出了本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思路。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现代多媒体设计的特点,教学设计综合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技术方法,突出高职课程特色,初步形成了持续发展的课程建设模式,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因此,本课程教学课件的开发具有独创性,教学案例具有针对性、系统性,能使学生具备色彩艺术和技术复合能力。

作者:杨军 单位:黑龙江省七台河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