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发展论文范文

网络发展论文精选(九篇)

网络发展论文

第1篇:网络发展论文范文

1.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现阶段,我国有关电子商务活动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难以完全解决电子商务活动中出现的所有的新问题、新纠纷,再加上新颁布的会计法中,也未就网络财务处理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这就为会计人员正确记录和反映电子商务交易的实质、及时提供准确的财务报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也大大地增加了网络财务的不确定性、风险性。

2.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

电子商务是人和电子工具结合的有机系统,人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目前在我国既懂电子商务知识,又精通财会理论,而且还熟悉网络财务软件的开发、设计、维护、保养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网络财务发展的客观需求。

3.财务会计软件尚不成熟

网络是网络财务的载体,而财务软件则是财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的工具。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各种财务软件,无论是从性能上还是从质量上来说,都与网络财务发展的客观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网络财务应用财会软件开发研制过程中,由于开发人员有限理性或客观经济活动异常复杂,使其考虑问题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因而,造成开发出的财会软件适应性差、应变能力不强、相互兼容性不好、抗病毒能力差。网络财务软件的不成熟,严重地阻滞了网络财务的充分发展。

4.安全保密性措施不完善

目前,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安全性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由于计算机自身的脆弱性(如易感染病毒)与财务人员的误操作频繁发生,以及黑客恶意袭击电子商务网站,篡改、破坏会计数据乃至整个系统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给广大经营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黑客袭击电子商务网站造成的后果最为严重,它可能破坏财务数据,使得整个财务管理系统处于瘫痪状态,而且尤其是当一些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被入侵者非法窃取后,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

二、发展我国网络财务系统的对策

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以节约整个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为出发点,以充分实现整个企业内部的、全面及时的管理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的无缝连接为目标,从而使企业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电算化系统。但是,要实施这样一个系统需要一个良好的、规范的经济环境与市场环境,需要企业内、外部各方面的支持。

1.加强电子商务立法措施,为网络财务发展提供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

电子商务与信息化相比是一个小系统,但就其内容、内涵和涉及的方方面面而言,又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而且是当今社会的龙头系统。所以,加快电子商务立法非常重要。首先,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应解决电子商务中出现的各类综合性问题,规范电子商务活动,使其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鼓励竞争,防止垄断;其次,电子商务的安全、保密也必须有法律保障,对计算机犯罪、计算机泄密、窃取商业与金融机密等都要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如英国政府分别于1984年和1990年颁布实施了《计算机滥用法》和《数据保护法》,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国也应结合我国国情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使电子商务活动的进行和企业的数据信息的传输、使用有法可依,规范进行。

2.以电子商务为标志的网络经济的普及是企业财务管理网络化实现的基础

当今,网络经济作为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并由此产生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已逐渐展现出不同凡响的前景。统计资料表明,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有高技术含量的经济形态,有别于传统金融与房地产经济,尽管有时可能在账面上出现巨额亏损,却同时在为社会创造巨大的效益和财富。比如,1998-1998年,美国GDP增长了4%,但能源消耗几乎没有什么增长,这说明了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发展有助于节约能源。正因为如此,网络经济正处于规模效益递增时期,形成了资源、资金、人才向网络经济的转移,进而产生了使网络经济规模效益增长加速、再加速的效应。这便是网络时代的“梅特卡夫规律”———网络经济的收益与网络上的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这就是说,当传统经济以匀速增长的时候,网络经济正在加速增长,其形成的规模效益远远超过传统经济。

鉴于网络经济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经济,是端到端的、开放的、网络化的直接经济模式,它将导致市场与行业的重构。网络经济中将会有更多的网上企业、网际企业以及虚拟企业出现,在网络经济下,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的基本运作模式。由于电子商务需要企业有基于网络的财务系统,即采用网络财务来经营管理,因此,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必然推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和发展。

3.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财务上有一个一直困扰财政主管部门、会计和企业界的难题,即如何加强企业整体的内部会计控制和实现有效管理。特别对于那些子公司和下属机构多,并且子公司和下属机构从事多样化行业的集团企业来说,更是一个突出问题,所以迫切需要能解决诸如合并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状况等这些具有处理远程数据、分析存储数据功能的财务系统。

此外,现代企业的管理,各部门之间、各种业务之间在分工上进一步细致的同时,相互之间的关联却是越来越紧密,运作也是更加精密,企业管理系统正向着对企业“人、财、物、产、供、销,时间、空间”各个方面综合的方向发展。

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往往将财务作为切入点,因为财务部门是企业的“心脏”,财务信息化程度完善了,才能带动其他部门顺利地实现信息化。但要实现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就要求网络技术不能单独片面地针对于各个单一部门,即企业所选择的网络方案中财务系统能和其他各业务部门管理系统做到“无缝连接”,以实现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这是企业选择网络方案的基本前提。

4.大力培养全方位、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

电子商务是一个社会系统,这个系统的中心是人。由于电子商务是信息现代化与商贸的有机结合,所以能掌握并运用电子商务技术与财务理论的人必然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能否培养出大批的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就成为该国、该地区网络财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必须营造出一个全社会普及网络财务的社会氛围,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强对网络财务理论的认识、理解、培训。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应用人才。具体说来:第一,网络化会计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均要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来完成,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既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又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并能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第二,Inter-net上的公司多数是国际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涉及不同的语言、商务、会计处理方法和社会文化背景,这同样要求网络会计人员必须熟悉国际会计和商务惯例,并具有较为广博的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第三,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需要管理人员具备更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质量和效率,为此,企业应培养自己的软件开发和维护力量,使应用系统更加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使之更趋完善,也使企业可以在应用网络系统中不过分依赖软件商。

5.建立健全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

既然网络的特点之一就是资源与信息的共享,那么企业的商业机密的安全及系统安全的可控性是网络建设中的重点。在当今黑客猖獗的情况下,仅仅通过文件加密是不能有效地避免信息泄露的,所以,如何做到财务数据在网络上安全传递,是软件商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用户倍加关注的。怎样运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全方位的安全保护措施:(1)强化内部控制。完善的内部控制可有效地减轻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和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但就目前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来看,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控制措施不力,致使应用系统中安全隐患较多。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其开放性,它的系统风险比目前的电算化会计系统更大,因此尤其需要加强内部控制。(2)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以防范。技术是保证系统安全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当前常用的方法有:防火墙,旨在防范黑客入侵和非关联方侵害;加密技术,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企业可根据需要在会计信息的披露阶段使用,可有效地防止关联方和非关联的道德风险;数字签名,通过数字签名能够实现对原始信息和关联方身份的鉴别,有一定的公正性。(3)完善和积极实施安全协议。安全协议是指国际组织为保证互联网运行安全而制定的相关安全规范,这些安全协议规范了关联双方行为,促进了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对于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问题,除了采取上述的措施之外,还应积极引导和推动该问题的研究。安全问题的研究应立足国情、解决急需问题,一方面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另一方面加速研究人才的培养,辅之政府的宏观管理和引导,则能推动该项事业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6.加大网络财务软件的开发力度,加强网络财务的网络建设

财会软件是实施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构件,也是实施的关键所在。因为作为网络化财会软件具有投资大、风险大的特点,一旦系统运行不畅,将使企业在经济上遭受损失;另外,网络化财务是通过网络对企业各部门、各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将企业整合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如果软件质量性能低下或不稳定,将影响电子商务的正常运作,甚至会使整个企业运营陷入瘫痪,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只有加大对会计软件的开发、评审、验收力度,使网络财务软件系统更安全、更可靠、运算更准确,编报更及时、更清晰,才会被广大财务人员所接受。在软件系统开发中,应注重开发管理功能和防病毒破坏,防止黑客袭击、侵入、篡改数据的功能。在管理上,网络财务软件要能实现企业整体管理、业务协同的管理能力。在财务上,实现桌面财务软件所有账务功能,如数据远程处理、远程报表、查账、监控等。在集成上,实现网上报税、网上传递数据信息、网上专家会诊等。

第2篇:网络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网络银行应对措施电子商务

网络银行是Internet时代的必然产物和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直接要求。借助于网络银行和新的经济行为模式,除了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所有传统银行能够进行的业务以外,今后,绝大多数的企业对企业、企业对个人和个人对个人的货币交易都将采用网络银行为其平台,电子商务的整个流程中网络银行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

据统计2005年中国企业网上银行用户已达到74万户,较2004年增长27.6%,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未来企业网上银行竞争将十分激烈,使用企业网上银行的企业数量将稳步增长。预计2006至2010年中国企业网上银行的用户数量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8%。

就网络银行市场份额而言,工商银行的企业网上银行仍占据绝对的优势,市场份额为59.2%,但较2004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然后是建设银行11.8%,农业银行6.1%。2005年招商银行网上银行发展非常迅速,企业网上银行市场份额为4.7%,排在第四位的建设银行。依网上银行用户规模及增长率来看2005年中国企业网上银行用户已达到74万户,较2004年增长27.6%,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未来企业网上银行竞争将十分激烈,使用企业网上银行的企业数量将稳步增长。预计2006至2010年中国企业网上银行的用户数量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8%。从个人网上银行用户规模及增长率来看,2005年中国企业网上银行用户已达到74万户,较2004年增长27.6%,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未来企业网上银行竞争将十分激烈,使用企业网上银行的企业数量将稳步增长。2006至2010年中国企业网上银行的用户数量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8%。

二、中国网络银行发展的问题分析

(一)网络基础薄弱,社会信息化水平较低

中国网络发展还处于发展阶段,网络银行的运行和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广大用户对银行的信心。其次,企业和个人用户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模糊,网络银行发展的空间有限。其次推广电子货币和信用卡是发展网络银行的一个重要基础。受传统思想和意识的影响,广大用户仍愿意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银行卡的普及率依然很低。

(二)各行支付网关不兼容,跨行结算问题有待解决

国内四大商业银行的金融信息网络建设各搞一套自成体系,而其他的中小银行的网络基础薄弱且规模偏小,没有跨行联合,甚至设防,导致重复建设,金融网络资源浪费严重。已建成的支付体系互不兼容,给用户带来很大不便也成为网络银行发展的一大阻碍。

(三)安全措施有待完善,用户对安全问题的顾虑多

发展银行在线业务,大量的经济信息在网络上传输,资金在线划拨,安全性是最大的问题。而安全支付系统是建立在CA安全认证系统之上。目前我国网络银行的安全认证“证”出多门,很不规范。招行有自己的安全认证中心,用的是自己开发的CA证书,缺乏相应的第三方监管系统和机制。除此之外国内各行多使用电信部门开发的CTCA证书进行转账,代扣和网上支付等业务。

(四)技术性风险难控制,发展受到制约

随着网络银行的发展,必然出现金融创新,也将涉及到许多金融监管机制和政策的盲点和。加上网络的安全性问题,带来的金融风险难已避免,由此带来的损失及责任鉴定都不规范,相关法律也不健全,双方合法利益难以有效保障。至今网络银行业务都受到极大的局限。

(五)发展网络银行缺乏相应的信用环境和监管机制

进行银行在线交易,银行除了要提供相应的支付工具外,还要提供信用担保,规范双方的交易行为,保障双方利益。由于我国的社会信用机制建设落后,没有相关的机制来制约不诚信的行为,也为开展银行网上交易带来风险。

(六)直接效益难以体现,银行的积极性不高

网络银行同其他网络实体不一样,不能靠广告和点击量来赢利。只能通过运用各项优势金融业务,用大规模,高效益和低成本来获取利益。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但中国网络银行还处于起步阶段,投入很大但收益甚少,加上大众对网络银行的认识模糊,仅把它当作是传统银行业务在网络上的延伸,而不作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来抓,网络银行的创新和发展受到影响。

(七)法律的不健全和相关人才的匮乏是目前的一个重要难题

由于电子商务进入中国时间不长,加上经济飞速发展,电子商务法律的制定和相关人才的培养出现了滞后现象,造成了法律监督和人才需求的空白。

三、中国发展网络银行应对措施

(一)打造优势金融网络产品

网络银行强劲发展必须由可靠的产品质量来支撑,网络银行产品的前期论证与开发工作直接决定着市场竞争的最终成败,对商业银行的公众形象与声誉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打造优势金融网络产品是网络银行发展的前提。对于网络银行产品的创新,不仅在项目可行性论证上要严格把关,而且要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公开招标,对系统开发商提交的不同方案进行优中选优,兼顾战略发展的需要,不盲目操作,避免重复建设。

(二)完善机制内部计价

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是依托在银行深化改革的前提下的商业银行在进行BPR业务流程再造、实现扁平化管理的基础上,可删繁就简,去除很多不必要的协调环节,有效地提高网络银行运行效率;同时,在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改革通盘考虑的基础上,应核定有关网络银行业务品种的单位成本与利润,以部门为单位实行内部计价,深入贯彻全面成本核算管理并落到实处。

(三)拓展功能提升服务

目前,国内各家银行的网络银行系统基本停留在金融交易功能上,账户信息的交互功能还没有提供或相对弱化。而像Wells-Fargo网上银行提供的汽车贷款服务,不是仅仅提供网上贷款账户服务,而是包括了一系列核心和周边功能的组合,如个人信用情况查询、贷款申请、汽车信息搜索、汽车贷款账户查询、汽车保险报价查询等。今后我国商业银行网络银行在功能上应从信息型(information-focused)、交易型(transaction-focused)向财务管理型(finan2cial-management-focused)转变,逐步发展到功能完备、广为适用、与客户的金融需求融合渗透、不可替代的阶段,具备贷款业务、专业理财、商人银行、国际结算等功能,与企业客户的财务软件实现对接,与传统业务形成差别互补效应,并实现国际化接轨,充分体现自身的电子化优势,真正实现足不出户的3A服务,对银行的经营起到实际的支持作用。

(四)由内而外理念营销

商业银行加强网络银行营销工作的措施首先应是切实加大培训力度,普及知识,渗透观念,培养一支训练有素、业务精当的营销人员队伍,由内而外进行营销。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处室协同配合,共同锁定目标客户,充分带动支行,发挥营销合力,通盘策划,规范营销流程,找准市场切入点,采用银企座谈、光盘演示等全新的营销手段,抢先为重点对公客户设计服务个案,为优质个人客户群设计电子银行品牌套餐服务,如学生储蓄、校园卡、学生贷款、异地汇款等电子银行系列优势产品,迅速抢占市场。

(五)构建CRM互动发展

网络银行是银行规划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CRM)战略的重要领域。国内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发挥网络银行的交互功能优势,构建客户信息管理数据仓库,通过对客户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收集和分类,准确地掌握用户行为,计算出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及期望值,用具体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拿出针对性营销方案、策略及未来行动计划,与客户建立起一个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从而使银行在同客户的长期交往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六)售后追踪主动服务

目前国内及国外各家银行提供的网络银行产品种类相差不大。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之间的竞争已不在于有没有网络银行服务,而在于哪家银行的网络银行服务更好。网络银行业务作为全新的业务,应用系统尚不够完善,管理经验积累还不够,客户也有个适应过渡期。如网络银行客户端软件的安装调试、客户软硬件升级后的系统调整、网络银行的使用方法等均需要提供周到的售后服务。商业银行应制定明确的售后服务措施,将业务、技术支持方案进一步落到实处,确保网络银行业务售后的排障和解难服务得以及时进行。超级秘书网

(七)深入调研整体规划

中国商业银行应深入进行电子银行产品市场调研,坚持研究比较国内外、系统内外网络银行产品的发展状况,对网络银行多种接入方式如电话、网络、WAP、有线电视等整合进行前瞻性研究,为网络银行产品发展的整体规划提供决策依据;通过不断充实新的知识,捕捉新的信息,培养务实、创新的意识,融会到实际工作中,开拓网络银行市场,并为日后为客户提供理财咨询探路,也为网络银行产品风险防范奠定基础。

(八)防微杜渐风险管理

网络银行以其特有的优势不断吸引着众多的消费者,但恰恰在这些优势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据有关资料报道:早在1998年,全球就有64%的公司信息系统受到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攻击,其中金融与银行业占受攻击总数的57%。网络银行业务作为一项全新业务,法律法规和内控制度多有欠缺或尚不健全,隐藏较大的政策风险、安全风险和操作风险。国内商业银行应从系统设施管理、操作管理、系统运行管理、档案管理、岗位职责等方面制定一系列基础制度,以确保网络银行业务规范稳健开展,并引入风险管理观念,分阶段投资与项目评估同步进行,进一步加强技术、业务和管理规范,切实防范风险。

四、结束语

中国的网络银行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必将给银行的经营方式和环境带来深刻影响,对各银行而言,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积极参与,迎接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陈强我国网络银行发展问题研究[J]决策借鉴2000

【2】周勇李光久电子商务时代与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J]统计与决策2001

【3】尹龙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与监管问题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1

【4】黄正新中外网络银行比较及中方发展战略[J]投资研究2001

【5】卫静芬尹栋梁我国网上银行未来发展方向探讨[J]金融观察2002

【6】郑伯顺惠勤关于网上银行发展的若干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

第3篇:网络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网络经济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

一、网络经济的内涵

众所周知,知识经济是以电脑、卫星通信、光缆通信和数码技术等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全球信息网络“爆炸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现实经济运行主要表现为信息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这两种趋势的出现无不与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的效率,加速了科技开发与创新的步伐,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从而使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程度空前提高;全球信息网络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和扩散,使传统的国家、民族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使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从而使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因此,知识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网络经济。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网络经济概括为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因此,绝不能把网络经济理解为一种独立于传统经济之外、与传统经济完全对立的纯粹的“虚拟”经济。它实际上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深化对知识经济的研究和认识,我们不难发现,尽管目前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描述有多种说法,诸如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后工业经济、新经济、注意力经济等等,但它们的基础是相同的,这就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

目前,进入国际互联网络的服务器和个人电脑,已经拥有了一个更加先进的交互网络“www系统(WorldWideWeb)”。它是Internet上提供的一种高级浏览服务。借助这个系统,即使不懂计算机的人也可以享受计算机带来的各种便利。因此,Internet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以来,发展非常迅速。90年代以来更呈现指数性发展的趋势,每年都有几百万个新的站点加入。现在联入Internet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160个,与之相连的站点也由最初的几千个增加到9000多万个。

人们利用Internet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各种各样信息,包括最新科技、金融动态和商品供求信息等等,而且可以利用Internet各种功能为商业拓展服务。因此我们可以说,Internet带来的不仅是一场信息革命,更重要的是它将引起人类经济活动方式的深刻变革。美国在20世纪末创造的长达10年的“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和低赤字”的新经济奇迹,便是对这种变革的最有力、最生动的证明。

目前,在人类的商务活动中因特网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因特网上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用户资源,不仅能使使用者降低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而且可以获得不可估量的巨大经济利益。因此,互联网的应用正从一般的信息浏览功能,向更具价值创造功能的网络经济方向发展。可以说,网络经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经济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

二、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新千年之际,美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了10个年头以后,出现了放缓的迹象,并由此引发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速下降,给网络经济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对网络经济的发展前景产生怀疑,失去发展网络经济的信心。美国经济经过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作出一些调整是很正常的,也是必要的。这不过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起作用的正常表现而已。

我们说网络经济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不仅是因为它创造了美国经济长达10年的高增长奇迹。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为现实经济增长构筑起一个全新的技术平台,提供了一种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的高效工具,营造了一种全球化的经营环境。人们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进行计算机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等,实现生产的自动化,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使个性化的小批量生产的边际成本最小化;人们利用发达的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从而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经营决策服务,并大大加快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把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资源;人们通过由计算机网络连成一体的全球化市场,可以实施真正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优化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可见,网络经济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它本身能够立即产生多少有形财富和利润,更重要的是它所营造的是一种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高社会发展能力和经济创造力提供一个平台,使所有产业都构建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使企业有可能实现财富迅速积聚和跳跃式发展。

网络经济不同于以往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产业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各种服务行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信息产业空前发展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增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跨国生产、跨国经营活动等将更加活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整个经济运行的机制、方式和规则等也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网络经济发展的最为直观的形式是电子商务的出现和迅猛发展。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运用Internet来进行采购和销售。这不仅意味着商业机会的大量增加,而且意味着一个真正的全球性“新兴市场”的诞生。任何公司要想不断扩大其市场影响,增加其市场份额,保持其竞争优势地位,就必须加入Internet。

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应运而生及其快速增长,必然使其影响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并对传统的企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经营策略、贸易渠道和营销观念等多方面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一个企业要想抢占市场先机,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它就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起快速、机动、灵活、高效的生产组织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

三、我国发展网络经济的思考

在全球网络革命如火如荼、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面前,中国的网络业也不甘居人之后。我国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便相继实施了“金桥”、“金卡”等一系列金字工程。在发达国家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世界背景下,我国的一批信息技术专家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我们自己的“高速信息网计划(CHINA)”,1993年10月15日,当时世界上最长的通信光缆,纵贯中国南北的京汉广通信“大动脉”全线开通,拉开了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序幕。我国企业从1994年开始涉足电子商务,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1998年是世界电子商务年,中国也掀起了一股电子商务热,我国的“中国商品市场”从当年7月1日起,正式进入Internet。1999年在上海举行的“99《财富》全球论坛”年会又传出消息:到2003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网络市场。由此不难推断,中国经济也必将融入全球网络经济的大潮之中。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应未雨绸缪,及早对即将来临的网络经济进行科学的理论探讨和分析,认真研究和总结全球范围内网络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正确制定和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步伐,对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增强我国广大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全球网络经济刚刚兴起的时代背景下,要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加强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和网络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广大企业将在全球市场上与国外企业展开激烈的国际竞争。如果我们不能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民族企业武装起来,不能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国的传统产业进行彻底的改造,它们是难以同国外的竞争对手相抗衡的。为此,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网络经济的研究和认识,特别是加强对网络经济发展的应用研究,将网络经济发展趋势同我国经济的现实运行紧密结合起来,探讨我国现实经济与网络经济发展的对接问题。具体讲,加快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步伐,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正确选择网络经济发展战略。要在深刻认识和把握网络经济运行的机制、规律、方式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

2.大力加强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状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改进和加强我国的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3.建立一支适应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在深入分析和认识网络经济发展对新世纪劳动者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符合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网络经济发展人才。

4.积极推进对传统产业或企业的网络化改造。要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产业或企业进行网络化改造试点,推动企业上网,指导上网企业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形成安全、高效的网络经济发展技术保证系统。在充分认识国内外网络经济运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上网企业特点,研制、开发适应我国网络经济发展要求的技术保障系统,确保网络经济安全。

6.加快制定网络经济发展政策。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网络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上网要求,加快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网络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为我国网络经济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

第4篇:网络发展论文范文

网络购物就是消费者通过网络实现购物的过程。其主要特点是商家与顾客互不见面,通过网络使商品信息和钱款以电子的形式在网络上进行传播。所以,网络购物具有以下特点:商品的信息更加深入全面、减少了商品的销售成本、节约了消费者的时间和体力、消除了消费者与商家的面对面冲突、降低了商户的经营成本,等等,充分体现了网络购物的方便快捷、低成本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购物的优点变得更加突出,也就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购物形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7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见下图),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网民规模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100万人,同比增长56.2%。仅2008年上半年,中国网民数量净增量为4300万人。

报告还显示:网络购物使用率为25%(见下表),用户人数达到6329万人,半年内用户量增加了1688万人,已经成为十大网络应用之一。由此可见,网络购物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

网络购物虽然可以克服实体交易环境对消费者的障碍,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购物机会和便利,但是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和公开性,就使得网络购物的模式与传统实体购物环境的经验模式有所不同。例如,消费者无法直接面对商家,无法事先检查商品,无法就交易条件与商家直接进行接触与沟通。因此,网络购物也给消费者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二、网络购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交易主体的诚信问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买卖双方在交易的过程中都可能存在不诚信的行为。对于卖方来说,他可能不会保质保量地按时发货,或者不能完全地履行所签订的合同,更有些还可能会设计陷阱,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造成买方在网上购物时承担了极大的风险。对于买家来说,在网络购物时,选择信用卡进行支付,可能会有恶意透支信用卡的行为,或者使用伪造的信用卡骗取卖方的货物等等,卖方就需要为此承担风险。

2.商品质量的认知差异问题。在网络购物中,消费者看不到商家,摸不到商品,在选择时,只能用眼观察,或者听别人介绍,而不能亲自感触,得到的商品信息比较少。因此,消费者在收到商品或服务时,可能发现品牌或规格跟自己原先的期望有所不同,或者是选择的商品与实际得到的商品在品质上存在明显的区别,这就使得消费者很难对商品的质量产生信赖感。

3.网络购物的支付安全问题。网络购物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可以采取网上结算,即通过汇款的方式或者使用信用卡(或借记卡)的方式来实现。因此,在“先汇款后发货”的交易方式中,消费者可能会钱财两空,而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使用银行卡交易的过程中,消费者在交易时提供的银行卡资料或其他财务资料极有可能在传递的过程中被不法分子截取。另外,即使传递过程很顺利,在这些资料进入商家之后,仍有可能被商家不当使用,或被黑客及商家公司内部未经授权员工盗取的风险。所以,支付方式的不安全隐患会影响消费者对购物方式的选择。

4.商品物流配送的问题。作为网上购物众多环节中的一环,物流配送是成功交易的重要保证,而物流配送体系的构建一直是网络交易发展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许多有过网络购物经历的消费者常常抱怨,他们所定购的商品不能及时送达,有的即使送到了也已是“面目全非”。有统计显示,在有过网络购物经历的网民中,有12%以上的人有没收到商品的经历,物流配送的问题会损坏商家的信誉,很难让消费者满意。

5.商品的售后服务问题。在网络交易形态中,消费者只能从网站上获取商品的信息,在决定购买时,可能会因为时间仓促而没有经过成熟的考虑。在商品送达后,难免出现对商品不满意而要求退货的情况。此时,网络销售者往往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在商品出售后均以种种理由拒绝退货,使得售后保障不能实现。而且由于无法与商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发生争议时可能较难求证,特别是与国外商家发生购物纠纷问题时,更牵涉到证据的搜集及司法管辖等复杂问题,严重影响了网络购物的推广应用。

6.网络交易的法律保障。200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这对于完善我国的网络立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面对网上购物的错综复杂的环境,只有《电子签名法》是不够的,必须尽早完善网上交易法律法规,用明确的法律法规对网上交易进行规范,用以保障网络交易的正常运作。

三、促进网络购物发展的对策建议

1.逐步建立我国的征信体系。长期以来,我国的诚信体系很不完善,企业的信用评估、个人的资信状况都不透明,交易双方都处在极大的不确定的环境当中,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网络购物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目前急需建立个人和企业的完善的诚信体系和诚信查询制度,为虚拟化交易提供一个可靠的基础。具体做法是:一是要求交易主体在登记身份的前提下,开展网络交易活动,对于主体的行为有监督作用;二是对于进行欺骗行为的交易主体,采取制裁措施;三是对于持续诚信交易的经济主体给予一定的奖励等,用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交易主体不诚信问题的发生。

2.加强网络购物的安全性建设,提高网络购物的接受度。第一,要加强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提供信息更翔实、操作更简洁、访问更便利的安全商务网站,吸引更多消费者;第二,加强网络支付的安全建设,组建一支研究型的队伍,解决网上交易的安全技术问题,包括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报文摘要技术、认证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漏洞扫描技术等问题,并且要随着计算机系统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而做出不断的更新和改进;第三,可以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更多的安全保证。

3.建立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保证网络购物的顺利完成。实物配送在网络购物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业界人士的广泛认同和重视。真正高效的网上购物活动,需要一个完善的现代化物流体系,才能体现出网上交易高效、低成本的特征。我国的运输企业众多,再加上厂商在全国建立了众多的连锁机构,这些资源经过企业间的联合、结盟,重新优化配置,可以建立跨地区的专业性物流渠道,解决目前货物配送中存在的问题。

4.促进商家之间的有效竞争,提供优质服务。提供一个公平的外部环境,实现更自由的竞争,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商家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会采用创新的营销策略,用于自身的更好更快发展,而不是通过欺骗的行为来获得一时之利。在商品买卖的过程中,低价格是赢得消费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特别是有些商品或服务的同质化程度日益提高,只有优质的服务才是商家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法宝。

5.完善网上交易的法律法规。我国可以根据国情,制定一部用以规范网上交易活动的法律法规,以解决网上交易发展所面临的法律问题。关于网上交易立法的运用范围,应包括电子合同的效力问题、电子支付及金融管理、税收与保险、网络管理与信息安全保护、电子证据与电子签名的法律认定、政府的强制措施及审查机制、市场准入规则、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司法的国际管辖和国际协助等。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推动我国网上购物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7).

[2]刘国防.网络购物安全问题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8).

[3]伍燕青.浅谈我国网上购物的发展现状[J].华南金融电脑,2007,(3).

[4]蒋莉.如何防范网络购物风险[J].市场论坛,2005,(7).

[5]周虹.电子支付与网络银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第5篇:网络发展论文范文

如何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推动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实现更大的发展?由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等单位主办,《新闻实践》杂志等协办的“网络建设与文化发展理论研讨会”2011年12月22日在浙江义乌举行,邀请国内多家重点新闻网站的负责人以及长期从事网络文化研究的专家们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研讨在网络大时代背景下,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的“文化突围”战略。

困境:网络虚拟社区的文化缺失

“文化的伦理价值、道德价值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其中也包括网络文化”,浙江省委党校哲学研究部副主任、省伦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何建华提出,网络给人们生活、交往、行为和工作等方式都带来了重大影响,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交往空间,同时也为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产生许多负面影响。与传统文化相比,网络文化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等特点,给网站工作带来了挑战和压力,这就要求网络要更加自律,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引起网络工作者、伦理工作者的反思。

湖州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总支书记虞文清教授说,当前网络文化对人们意识形态、伦理道德、情感交流的冲击都是比较大的。网上行为的“隐蔽性”,在给人们提供方便和心理放松的同时,也使得“网上道德”问题日益突出。

浙江财经学院伦理学研究所副教授郑根成博士则认为,这是网络文化在很长时间里被人误解造成的。人们喜欢把网络称为一种虚拟的社区,导致了网络文化的虚拟性,这是一个严重的误解和误导。当今社会,包括网络在内的媒介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文化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的现实,不是虚拟的社区。从网络文化中,能非常清晰地把握社会的文化脉络和文化特征。在思考文化建设的同时,也可以在网络文化中找到社会文化建设方向性的思考。

但是现在的网络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缺失,就是过于繁杂的信息,淹没了文化应有的方向,遮蔽了很多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问题,把很多文化关注度的焦点,引向过于琐碎过于庸俗、低俗的话题。

焦虑:地方新闻门户的突围方向

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网络是前沿阵地,因为网络文化作为产业文化是非常前沿的,作为思想文化也是前沿的。而承担区域网络文化传播和舆论引导重任的地方新闻门户,则是发展积极向上网络文化的重要力量和主体。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总编辑、总经理李仁国说,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央就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决定,这对网络文化发展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这场革命来势迅猛,纵观全国各地,整个地方新闻门户都处在一个重大的调整期,面临着重大的危机和机遇。从某种意义上讲,地方新闻门户要在网络文化建设的突围中来认明方向,要从六中全会的精神中汲取力量。

对此,浙江省委党校哲学研究部副主任、省哲学学会秘书长董根洪表示赞同。他说,文化大发展的精髓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这些年来,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传媒在人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网络是一个价值观的训练营。他举例说,网络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qq、人人网、微博成了大学生三块最主要的课余阵地。开心的事情发在qq上,生活琐事上人人网,不开心的事情很可能就出现在微博上。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网络,特别是带有官方色彩的网络团体,担负起很好地发挥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

问计:网络文化发展的智慧碰撞

浙江省委党校教授李一说,地方新闻门户要从网络文化入手,有效提高网络社会和谐健康运行的质量,提高网络生活的品质。主要是要推动社会公众价值理念的转变,推动社会公众行为理性的强化,推动运作管理的有序健康完善,推动文化品质的提升。

郑根成则认为,网络文化建设的方向必须符合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重建,网络文化建设如何和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重建对接,是媒体文化建设必须思考的问题。

网络文化在对话与交流当中,作为一个平台的建设,不单单是意见领袖的培养过程,还应该是具有文化意识、文化核心凝聚力的

的对话与交流,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这才是最重要的。

董根洪说,一要加强网络问政建设,凸显干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榜样作用。在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等领导干部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网络问政的骨干队伍,浙江在线可以在这方面加强建设,有意识地培养一些干部在网上问政、对话、互动。

二要加强专家队伍建设。以专家队伍为主体,在网上搭建咨询服务平台,解决思想、情感问题。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人格的完善,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温岭的民主恳谈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三要加强意见领袖建设。在网民的互动交流中,逐渐会产生一些意见领袖。意见领袖实际上就是网络领袖、网络明星,具有很大权威性和号召力。地方新闻门户跟意见领袖合作,每当有重大社会热点事件时,他们的意见第一时间,对网民会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四要加强网络文化创作队伍建设。网络文化要出精品,要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依靠大量的优秀网络金牌来吸引人、鼓舞人。网络是放大镜、凹凸镜、也是西洋镜,里面是万花筒,非常精彩。同时,又有聚焦作用,可以迅速把问题聚焦到正在燃烧的社会热点上。因此,不仅意见领袖要发挥作用,同时还需要网络精品来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对此,杭州市委党校副教授黄丽萍也十分同意。她说,除了培养意见领袖,还要兼顾网民的意见,加强环境舆论建设。而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使其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道德价值体系的发展,仅仅依靠网民的自律是不够的,还需要监督管理机制的建设,最重要的是法律法规建设。

出路:门户网站转型的平台建设

在地方新闻门户的建设上,长三角区域一直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在大背景下,他们的“文化突围”之旅也是最为迫切的。

东方网副主任朱国顺说,既要做出地方特色,又要兼顾全世界和全中国的内容,这是目前国内地方新闻门户的现状。在内容与经营上,不少地方门户在认知上还存在误区,如果地方新闻门户连内容做不好,都不如商业网站,那么惟一的立身之本就没有了,在市场经济下毫无竞争力可言。

《新华日报》副总编辑、中国江苏网总编辑金伟忻说,全国各地方新闻门户都面临着相似的压力。在巨头的挤压和市县网站的冲击下,浙江的网络生态环境竞争是最为激烈的。

门户网站转型后,舆论引导和新闻宣传的重任,平台资源的短缺和需求的旺盛,社会各界的高期待和自身队伍的能力,这些因素都是地方新闻门户面临的问题。

因此主流网络新闻媒体要从以往的信息产品供给者向生产者转变,加强自身的原创内容建设。还要向多流平台转变,定位不仅是媒体,而是一个综合性的互动平台。

李仁国说,目前地方新闻门户寻找自己突围的方向变得异常困难。他以浙江省“258”人才网络银行为例,从专业性和特色性上,一些商业网站都已经在网络文化内容改革上先行一步,地方新闻门户与之相比远远落后。

所谓的新闻网站还存在着一个误区,以为只是写好一个稿子贴在网上,将现实社会搬到网上就是网络了,其实真正的网络文化离这个差距还很大。因此,地方新闻门户要非常迫切地总结规律,指明发展方向。

在这个点上,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开始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内容建设上,突出以浙江即时报、浙江微博、青春领袖为主要产品的生产,形成了三大新闻产品的系列。同时,做细度的新闻产品推进,逐渐形成资讯产品的生产。

浙江在线准备利用3—5年时间,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平台,以1+x的模式来打造,形成新闻网站作为门户支撑的竖井式开发。下阶段,浙江在线还要依托网络来搭建崭新的、交互的社区平台。

联合:打造长三角网络的平台

李仁国认为,网络是没有级别的,目前上有网络“巨头”压迫,下有县市级新闻网站的风起云涌。在这样的情况下,中间层次的省级新闻网站就处在合纵连横当中。

东方网、中国江苏网、浙江在线,这些发展中的重点地方新闻门户,发展期相合适,理念上形成共识,更需形成一股力量。

从目前看来,抢占平台、抢占资源是网络的第一要务,而平台一方面可以去抢,另一方面可以去拼,互相之间一拼就可以形成一个大的平台,而这个大平台上各个网站要各做各

的事情,形成大的生产力。

李仁国建议,利用3—5年时间,打造一个长三角的网络大平台。

与会专家们也认为,随着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正日益成为一个新的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因此要大力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化。

第6篇:网络发展论文范文

(一)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戴炜栋、王雪梅(2011)提出,现代信息化环境赋予了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新的内涵,包括教师信息与通信素养、网络元评价能力以及网络教育叙事研究能力。从宏观来看,教师信息与通信素养(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T)和媒介素养已经成为了新内涵和高要求。就微观而言,网络教育叙事研究能力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挑战。随着微博、微信、微课、慕课(MOOC)等网络新名词的出现,学习者似乎不用中规中矩地坐在教室就可以听课,可以获得知识,于是学习习惯趋于碎片化、泛在化,随时随地拿起手机、平板等便携上网设备,短暂的时间内就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文秋芳教授称这种泛在化的学习方式为4A学习(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在颠覆传统的学习模式变革之下,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更应该借助网络,利用叙事研究方法,通过描述和记录个体教育生活,搜集和讲述教育故事,在解构和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对个体行为和经验进行分析和解释,以超脱故事本身,获得隐含在故事中的教育规律和价值,最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二)可行性和优势

首先,高校青年外语教师相对年轻,因专业特点经常接受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熏陶,多有出国接受教育或进修的经历,因此网络媒介素养较高,网络媒体使用频繁,多媒体操作能力强,更易于借用网络媒介帮助教学和科研,这是他们的自身优势,也为他们进修网络叙事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wifi等的快速普及,使得网络教育叙事较之传统的教育叙事有其独特的优势。传统的教育叙事研究往往是教师通过纸和笔记录下有关的校园生活和教育教学事件及其反思,花费时间较长,易受时空限制,局限在个人经验中难以共享和互评,且随着量的增多,难以管理和查阅。而高校外语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已非常繁重,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师,普遍反映每周平均课时可达16节,忙碌的工作生活往往会让他们疲于奔命,很难有时间静下来专门撰写教育故事,等到终于抽出空来,留在脑海中的教学问题和冲突细节又寻不到踪迹,而有了网络,教师则可以摆脱时空限制,及时记录(或录制)现场文本,即时,即时更新,具有强大的云存储功能,可以时间为轴自动归档,便于查阅,更容易交流和分享,相互促进。

(三)提倡基于微视频的网络教育叙事研究

目前,网络教育叙事研究主要通过文字方式进行记录。张仙、黎加厚(2004)总结了基于网络博客教育叙事的特点:开放型、共享型、动态型、发展型、展示型。笔者认为,教师研究者们可以借助影音方式来记录,通过微视频等方式直接录制现场“文本”。在高像素手机等便捷设备普及之下,微视频相比文字记录而言,更加快捷、直观、真实且生动地反映当时当地的教学细节、思维变化等过程。学术界对叙事当中的教育故事虚实问题有过很多讨论,例如刘良华(2007)认为,叙事研究并不拒绝虚构的叙事,也没有必要否认虚构的叙事。而鲍道宏(2007)则强调教育叙事研究不宜虚构教育之事。笔者以为,文学叙事适用的虚构手法不能否认教育叙事研究“求真”的态度,所以视频录制的方式避免了叙述者在文字符号转码过程中偏离了研究对象的第一本意,主观歪曲也好,客观误解也罢,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一定的“失真”,而视频录制则尽最大可能避免这种不必要的“失真”。因此,微视频应该作为一种更为有效的网络教育叙事手段被研究者们广泛使用。好莱坞生化大片里经常有这样一幕:一位生物学家用视频录制自己试验进程,汇报试验数据、重大调整、研究突破等,这个过程就是客观、理性的记录和分析,以备后续跟踪研究。只是在网络教育叙事研究环境中,镜头里的叙事者不是生物学家,而是描述教育故事、试图掌握教育价值和规律的教师科研者,研究对象不是某种新型药物对大猩猩智力提升的影响,而是通过对教育问题和冲突的描述、分析和解释,得出对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学习成果的促进效果。视频录制的客观性、真实性、科学性对一门系统且严谨的科学研究而言,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四)有助于构建生态化的教学研究网络环境

教师叙事研究对象可以是教师自己本人,也可以是其他教师,还可以是你的学生。例如某教师对一位年轻教师或者教学经验丰富老教师教学行为的叙事研究,抑或是对某一种类型学生学习特点的叙事研究,抑或是针对新入职青年教师在科研意识觉醒、科研理论和方法掌握、科研成长和进步质变过程的研究。简言之,一切与教师教育、教学、科研、专业成长有关的故事、反思、评价都可以作为网络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而教师、学生、同行、教与学、教学与科研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复杂的共同体。教师、学生、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网络教育叙事平台,试图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授课、信息共享、经验交流、网络叙事教学反思、师生互评、同行互评与指导的生态网络环境。包括教学科研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教学科研专业领域创新平台、教学科研专业成长交流平台。

(五)局限性

首先,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教育理论储备不足。高校青年教师立足于高等学校教育环境中,而高等教育学也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不同于普通教育学,研究方法和范式还需要教育学者们的不断探索,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更要注意弥补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用于指导教学和科研实践。其次,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应系统学习教育叙事研究理论。从发现教学问题、检索前人教学研究成果、设计研究方案、执行和调整方案、收集分析数据到撰写叙事研究报告,这是一个教师本人亲身参与的完整过程。虽然叙事研究注重个人经验和参与,但绝不等于日常教学活动的流水账,需要系统严谨的理论指导。苗洪霞、徐瑞(2007)指出,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厚重的,研究视野是宽阔的。后现代哲学、现象学、解释学、文学叙事理论、现代知识论、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理论为叙事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近年来,高校教师招聘往往注重高学历,而忽略了教育教学和科研理论方面的储备,青年外语教师往往学历较高,语言专业知识基础牢固,但是教育教学科研理论不足,需要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主动培养和加强教育叙事研究方面的理论素养和指导。例如补充年代学方法和理论,因为叙事的基本因素就是以时间为线索追踪丰满的教育故事,这必然涉及年代学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又如学习多种叙事结构,掌握如何对原始故事(现场文本)进行编码和转录,使其再现(retell-ing)。关于叙事结构,可以借鉴目前比较权威的基本叙事结构,一种是Creswell(2002)提出的组织故事元素成为问题解决的叙事结构,将故事所包含的基本要素分解为:背景、人物、活动、问题和解答五个方面;另一种是Clandinin与Connelly(2003)提出的三维空间叙事结构:相互作用、连续性和情境。限于篇幅,笔者不在此赘述。另外,要特别注意教育叙事和教育叙事研究的区别。既是研究,就要体现其科学性。目前教育叙事研究的困境在于,教师(研究者们)由于缺乏叙事研究理论指导,容易将叙事流于形式,变成了单纯的记流水账,这不是叙事研究,仅止于叙事而已。教育叙事研究固然离不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述,但是在叙事过程中更应该记录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思维变化过程,并对这些过程做出分析、解释和评价,企图找到理论依据,发现教育规律和价值。卜玉华(2003)在纵观西方教育学领域的叙事研究之后指出,“在叙事研究中,研究者必须以对话者、倾听者的身份同时与三种声音(至少)进行交流:叙事者的声音(包括录音带或文本作者的声音)、理论框架(为解释提供概念和思考的工具)以及对解释与阅读的反思性批判(即对材料所作结论的自我评价与反思)”,笔者以为这是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要求。所以教育叙事的本质是教师的反思,没有反思、没有总结和评价,即使视频制作再精彩,教育故事描述得再丰满,也很难从根本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结语

第7篇:网络发展论文范文

摘 要: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学已成为一种不可取代的大众文化。传媒的发达以及娱乐至上的精神促使网络文学朝着产业链发展进程不断前行。本文试阐述网络文学产业链化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网络文学;产业链;发展前景

1998年,台湾成功大学水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蔡智恒以“JHT”为笔名在BBS里发表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这个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爱情故事就带来了另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样式的可能性:网络文学。

紧接着的几年内,网络文学在无数网民的点击声声以及网络文学公司的运营促进中,以不可逆转的势头逐渐成长壮大;即便是一直处于被传统主流文学不认可的边缘化境遇中,、网络文学仍然真切地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地的网络文学平台层出不穷,无数草根网络作家以非传统意义上的方式名声大噪。

以1997年最早成立的文学网络门户“榕树下”为首,一大批阅读―创作模式网站纷纷涌现。其中的佼佼者,起点中文网(2003年成立初名为起点原创文学协会)、红袖添香网等均在2010年前被盛大文学完成收购,走上了商业化的运营模式。

以其中的晋江文学城为例,成立于2003年的晋江文学城,从一个仅仅是为文学爱好者提供的发表平台迅速壮大直至成为全球最大女性文学基地,2008年被盛大公司收购后正式转为付费阅读的收益网站。目前拥有在线作品50万余部,在这些数量庞大的作品中,对于具有一定点击量以及固定读者群的个体,其作者可以申请“入V”,所谓“入V”即是“加入VIP付费阅读”的简称。读者通过付出一定的金额可以观赏锁定的VIP章节。作为发表平台的网站一方会收取一定比例的抽成,其余收益归作者所有。这一模式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媒体以广告为主要利润来源的赢利模式,为网络平台提供了新的获利可能性。同时,晋江文学城与内地及港台地区多家出版社合作,对于高点击率作品提供配套出版服务,而这些书籍一旦进入市场,会有很大的可能性获得影视改编。这种不论对于作者还是网站均有利的双赢模式已经成为主流。并不止步于此,甚至于相关版权的电子书在线阅读以及网站自主阅读器研发,盛大文学已将业务延伸至数字出版产业上游内容提供、中游平台建设和下游移动终端,打造出了一条“内容+平台+终端”数字出版全版权产业链。

价值链概念是由哈佛商学院教授Michael Porter1985年在《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产业链的价值活动囊括了产业链中企业所有的价值活动,但这些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散兵游勇,而是在产业链的价值组织形式下的利益军团。

从简单的通过作者发表作品获得VIP收益到更大的影视改编权获利,从单纯地点击网页在线阅读到授权正版电子书付费下载,通过其中不断的价值创造,短短十几年间,中国的网络文学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网络文学的产业链式发展之快,不禁让人联想到战后日本的漫画产业发展,日本动漫产业通过“漫画――动画――周边产品――消费者”的产业途径,促使利润最大化。每个环节都吸引相当数量的消费者,消费市场不仅没有饱和,反而在不断扩大,产业链里任何一环受欢迎的内容,都可能在整个过程中得到扩大。日本漫画发展模式类似当下的网络文学,可以大胆揣测,网络文学发展的方向即将是类似日本漫画产业的道路。从市场上来说,网络文学和日本漫画都在本国内有着庞大的娱乐市场需要;从消费受众上来说,二者均有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倾向爱好的读者群。

在日本,漫画家将漫画雏形投稿发给各个杂志出版社,如果故事得到出版社的初步认可,双方就会签署暂时性合同。出版社开始在自己的杂志上连载该作者的漫画。漫画在连载进行到一定时候,一些市场受众反映强烈的作品,出版社就会找到作者,提出发行漫画单行本图书。如果面世的漫画单行本热卖,产业链进入“动画化”的阶段,动画公司将同创作人进行版权合作。与漫画单行本和动画面世一起,该动漫相关的周边产业(例如官方手办的发售等)也一起启动铺天盖地的宣传推广。

无独有偶,网络文学的运营方式与日本漫画产业走的路线逐渐趋于一致。网络平台上的作品创作发表是不受限制的,但是只有积分到达一定数量的作品才可以申请入V进而取得收益;文章积分的计算方式和点击率与更新章节频率、字数都有关系,因而更新频繁、每章节字数多的作者往往会获得足够积分进而获得申请入V的资格,这样,那些情节不够吸引读者、更新缓慢的作品自动在快节奏的娱乐消费中被淘汰掉了。连载结束后,反响强烈的作品会由网站合作的出版社联系出版事宜,出书的同时,文本相关的周边产品(如印有主人公形象的马克杯、抱枕等)也会进行紧锣密鼓地筹备。进入市场的读物,有很大几率获得影视娱乐界的青睐,进而改变为电影、连续剧。

在文本的在线阅读、实体出版及影视改编的全过程中,网站施行全版权运营模式。“所谓全版权,就是一个出版物所有的版权,包括网络数字出版版权,传统出版版权,手机出版版权、音乐版权、改编为影视作品和动漫游戏的版权及一系列衍生产品的版权。”①全版权运营就是将内容版权多次开发,因为授权程度与积分息息相关(也就是说与作者的收益息息相关),除了极具影响力的小部分网络作家,大部分会选择将全部版权授予发表平台以获得更好地收益。

“网络文本生产――电子书授权阅读――实体书出版及周边生产――影视/游戏改编授权及周边生产――收益――再生产”,不难看出,网络文学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任何一环都会产生收益并促进其他环节的蓬勃,作者、读者、运营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有二战后日本漫画快速崛起并成为日本国民经济支柱的例子在先,我们可以大胆揣测,未来的网络门户网站,将会日渐紧密地与消费社会下的娱乐市场相联系,真正完善“内容+平台+终端”的布局,搭建盈利链条。(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欧阳友权.《互联网上的文学风景:我国网络文学现状调查与走势分析》,《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01年11月第23卷第6期.

[2] 王小英,祝东.《回望与检视:网络文学研究十年》.《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0年3月第37卷第2期.

[3] 邵燕君.《面对网络文学:学院派的态度和方法》.《南方文坛》[J].2011年第6期.

[4]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本体追问与意义体认》.《文艺理论研究》[J].2007年第1期.

第8篇:网络发展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着眼我国基层文化信息网络服务建设现状,分析文化信息网络服务的存在问题,探讨解决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1文化信息网络服务的产生背景和重要意义

    所谓文化信息网络服务,是利用计算机、通过互联网、通讯、多媒体、卫星宽带传输和光盘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各种文化信息资源传送到全国各地,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其服务宗旨是以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丰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高整体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其服务内容涉及图书、文博、电影、文学、艺术、戏剧等领域。

    当前,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即文化信息网络服务工程),是由国家财政部、文化部组织实施,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直接领导、公共图书馆承担的文化建设重点工程。它既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又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民心工程,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它主要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高科技手段,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各类型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部分地(市)、县、乡镇(社区)的文化资源网络传输系统,把数字化文化信息送往城乡群众身边,从而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共建共享,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公众享用的文化工程。它开辟了一个不受地域和时空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对于及时、准确地把文化信息传播到全国每个角落,开创文化信息服务的新局面,把文化建设推上新的发展台阶,必将起到重大作用。实施“共享工程”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实施“科教兴国”和“以德治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2002年国家“共享工程”的网络平台、资源建设、用户等技术研制开发完成、投人使用,并开通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国家数字文化网);2003年广东省建立省级分中心网络“广东数字文化网”,集成了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艺术馆、网上美术馆、网上影剧院等大批文化信息资源,并开发成功“联合参考咨询网”,实现远程文献检索和传递。

2基层文化信息网络服务建设的现状

    随着“共享工程”在全国的广泛实施,各级文化部门必须抓住这一新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中发挥主体骨干作用。这里,仅以肇庆市为例分析基层文化信息网络服务的现状。

    肇庆市“共享工程”建设起步较晚,究其历史原因之一在于一直未设市级图书馆。2003年该市文化部门根据“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东省实施方案”制订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一一肇庆市实施方案”。可是实施情况并不理想,和周边市差距较大,至2004年底仅建成端州、四会、高要、德庆等四个县级基层中心和德城镇一个镇级信息点;2005年建立的广宁、怀集、封开等三个县级基层中心的设施尚未完善;一直未能建立市级分中心。2005年6月随着该市图书馆正式成立,市图书馆马上投人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肇庆市级分中心”的筹建中。同年10月25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肇庆市级分中心”在肇庆市图书馆筹建处所在地—蠢庐举行隆重的启动仪式,同时正式开放肇庆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开通肇庆市图书馆网站。该馆在机构成立之初,作为合作馆加人到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维护的全球性“联合参考咨询网”,并积极从事网上解答咨询服务工作。

    按照肇庆市实施“共享工程”的计划,2006年市文化部门应落实“肇庆市数字文化网”的建设,整合肇庆市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粤剧团、歌舞团等单位、团体的文化信息数字资源,包括影视资讯,将最具肇庆市地方特色的端砚文化、裹蒸棕文化、竹文化、旅游文化等等文化信息资源数字化,并提供网上服务。

3文化信息网络服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3.1信息网络的发展对文化信息网络服务的影响及对策

    信息网络作为信息传输与交换赖以实现的通道,成为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自我国开始大规模建设信息网络以来,“三金”工程的实施,各地信息港的建设,为我国市信息网络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在信息网络建设和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缺乏规划、重建轻用、重硬轻软、经营管理不善、为经济服务意识不强等,严重阻碍着信息网络发展和服务经济建设。以信息网络发展为依托的文化信息网络的发展,也必然受到制约。因此,对存在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提出解决的对策,促进发展信息网络,进而发展文化信息网络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促进作用。在充分认识了解地方社会发展水平和现实社会需求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各行业部门、企业逐年上网比例,并将它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再根据现有需要及资金情况,制定网络发展规划,彻底改变各自为政的网络低水平重复建设局面,使网络建设进人健康、高效的发展轨道。

    (2)促进信息网络应用的普及,制定一套具体、有效的优惠政策,促进信息网络应用的普及。由于信息网络对社会资源的巨大发挥和节约,因此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优惠政策,包括鼓励更多的信息产业公司从事部门(行业)、企业信息的电子化,为企业网络建设与应用争取低息贷款和降低税收等,促进信息网络普及化,是信息网络发展的首要因素。

    (3)明确市场定位,形成产业化规模。根据各自优势和特点,选择适合的市场定位和市场切人点,逐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把市场做大,把服务引向深人。

    市场定位是否准确是信息网络发展的关键,只有选准市场目标,才能制定自己的市场计划。分析当前的信息需求市场,最需要信息、最消费得起信息、最能把信息转化为生产力的是企业。而目前大规模地开发个人信息增值市场明显条件尚不成熟,仍需大力培养。当确立企业为服务对象后如何提供服务呢?传统的服务手段比较单调,仅仅是网页制作、域名登记管理、展示产品,做些表面化的企业宣传。有必要完全可以改变传统的信息服务手段,在思想意识上帮助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网络化对生产经营带来的巨大变革,比如,在为企业包括政府部门进行管理系统改造时,必须使之了解不仅是信息装备、信息技术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企业的经营机制、企业面临的国际人才竞争环境、国内信息渠道均已发生了变化,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就需要信息商多下功夫,在信息增值开发初期,要使企业、社会认同网络给经济生活带来的巨大进步,与各企业、部门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针对他们的需要开发实用的信息资源。

    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城市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差异,而在信息时代这种差异将更集中体现在对信息掌握的数量和运用能力上。不平衡的存在必然导致强烈的信息需求,进而形成强大的信息流,而信息网络的作用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加速信息流的流动,使信息流的流向、流速更加明朗化,最后带动物流、货币流,比特的流动带动原子的流动,最终在流动中使比特升值。

    (4)信息资源深加工。原子世界中的信息源是支持比特世界中网络发展的最主要支柱,只有保持稳定、可靠、准确、持续、合法、及时地得到信息,才能使信息网络的网上创造得以实现,否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肇庆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山清水秀的旅游景点、历史悠久的端砚文化、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等都是信息建设的宝贵源泉。信息资源加工,尤其要将经济类信息资源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加强各类经济信息的采集和加工。目前国内众多网站都开辟不少电子报,但大多数只是把报刊内容搬到网络上,仅仅起着资料汇编的作用,并未把网络的特点充分表现出来,逻辑网络上的报刊,本质上是对现实媒体的一种补充和发展,电子报刊绝不应当是传统报刊的重复,而应发挥电子报刊自身优势,多侧面、多角度、多视角地全面反映整个事件或人物的动态发展过程。一句话,体现传统媒体无法及时做到、无法伪吵子的作用,是对传统媒体的深人补充。

   (5)加强信息人才培养。开发信息人才市场,信息网络发展需要四个层次的人才:负有组织责任的领导人或管理人员、信息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员、信息网络经营人员、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应用信息网络的广大用户,这四种人才对信息网络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这支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着信息网络服务发展的水平,是信息网络服务发展和应用的关键,广大用户则是影响信息网络广度或普及程度的因素,再高水平的信息网络服务,如果没有广大用户,也只能局限在很小范围内。如果不能造就出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信息网络就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6)增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完善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手段。随着信息网络的应用走出科研机构、走出校门,企业已逐步开始利用网络。为了更好地让网络为经济建设服务,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应用网络的意识,加强网络为经济服务的方式、手段,增强企业适应信息网络时代经营模式的能力和信心,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7)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肇庆市电子商务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同等城市的水平,根据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和该市的实际情况,目前在国内基于消费者的电子购物条件还不成熟,该市电子商务的发展应以建立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的电子商务专用网络为切人点,以示范工程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3.2图书馆建设对文化信息网络服务的影响及对策

3.2.1图书馆在“共享工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启动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肇庆市级分中心”的成立为承担建设工作的肇庆市图书馆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肇庆市图书馆在上级文化部门的直接指导下,将在“共享工程肇庆市级分中心”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

    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网站等是“共享工程”的服务平台,刚起步的肇庆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拥有阅览坐席18个,从2005年10月1日起试开放,日平均接待读者30多人次,至11月底共接待读者1800多人次;肇庆市图书馆网站由2005年9月23日开通至11月底,总访问量3948人次,日均访问量60人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从事网上解答咨询服务工作中,该馆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应用和服务为中心,依托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联合参考咨询网”平台,为读者提供了“一站式”参考咨询服务,即:读者在网上免费获得答案的同时,可以得到原文提供服务,平均解答时间为1小时,快的在几分钟内即可提供答案和文献。在短短4个月内解答网上读者咨询7958条,为读者提供可网上全文阅读的文献24000多篇,十分满意率为18.78%,满意率68.91 % 。“联合参考咨询网”自动按十分满意率和解答数量排榜,在现有全国33个各级成员馆中肇庆市图书馆均排在第五名。

    肇庆市图书馆由2005年3月建制,专业人员、设施均严重短缺。但其实践证明,刚起步的市级图书馆更应从数字化建设和信息网络服务人手,特别是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能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最便于操作的方式为广大读者提供网上文献和知识信息服务,大大节省读者查阅文献的时间,极大地延伸图书馆的情报服务职能,大大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从而获得了更加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近,肇庆市委领导要求查找关于“文化产业”的最新参考资料,市图书馆作为合作馆通过网络直接进人省馆的数据库搜索,搜索到1998年以来的相关文献4000多篇,最后全文提供了160多篇2005年“文化产业”主题的期刊论文,连市领导都感到意外:如此庞大的数字文献、如此快捷的获取方式,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极大方便。可以说,图书馆从事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广范宣传,扩大影响,可以为机关、企业、科研机构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也是图书馆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3.2.2基层公共图书馆实施建设“共享工程”的工作重点

    当前,各地正在大搞文化建设,但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仍存在许多不足,在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一是经费不足。共享工程作为一项文化创新工程,由于科技含量比较高,需要一定的经费投人;二是地方政府与主管部门对实施共享工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三是基层网点建设发展缓慢,制约服务效益的发挥;四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五是宣传力度不够。在今后工作中如何面对与解决这些问题,不但需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还需要承担者图书馆人的创新观念与动力,以应用和服务为中心,抓住机遇,切切实实地干好工作,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优势,“有为有位”,争取社会各界重视与支持,以信息网络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1)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制定具有本地特色的计划方案。必须对本地文化资源状况、各单位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资源现状、计算机网络连接状况、各种文化设施、专业技术人材等做好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还应争取将计划方案纳人当地政府制定的社会发展计划,列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必须主动积极争取当地财政的支持,拨专款以应项目建设之需。必须遵循总体规则、分期实施、逐步推广的方针,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成效,踏踏实实完成既定任务。

    (2)培训专业人才,做好技术保障。现代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为共享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为了使共享工程既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又能做到操作方便、利于用户使用,必须通过培训、招聘等方法,广揽技术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以运用一流的技术搞好技术保障。

    (3)坚持标准规范,提高技术含量。共享工程采用现代先进技术,技术含量高,其实施涉及各级各类文化单位,覆盖地域广,各地各单位条件参差不齐。图书馆实行标准化、规范化时间较长,具有良好基础,必须在共享工程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遵循国家中心制定的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提高项目的技术含量。

     (4)勇于创新,在做好公益服务的同时,积极探索进入市场运作的有效途径。作为公益性文化创新项目,共享工程必须坚持以公益性服务为主的原则,制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积极面向市场,探索进人市场运作的新思维、新方法,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工程的滚动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例如,寻求和网络经营商等相关产业的合作,让共享工程的优秀文化资源进人网吧,这样,既充实网吧的健康内容,又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5)主动协调,加强纵向和横向联合,扩大基层中心服务阵地。目前,网络和各行各业计算机应用十分普及。根据这一特点,可以主动协调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和政府部门,搞好纵向、横向联合,发展基层中心用户,使文化信息资源在各个行业迅速推广和使用。

第9篇:网络发展论文范文

1、村镇银行网络嵌入方式基于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理论的嵌入占位联结方式。信息生态群落理论证明了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社会知识集合群———网络知识社群是当前互联网信息生态群不可或缺的群落之一。例如,“百度百科”、“搜搜问问”、“豆瓣小组”、“知乎”等社会知识集合群,在某些层面来说,其提供的知识信息更新颖、更大众、更实用。基于社会网络“联合战略”理论的多元联结方式。在组织形式上拓展各种性质的不同网络,将两种不同的或者更多的网络进行组合连接,即为社会网络中的“联合战略”。“联合战略”指的是集合资源要素“新联合”,通过系统设置、科学规划、创新方式,最终形成“网络联盟”,从而改变传统的分割化现状。

2、网络嵌入影响信用贷款的机制首先,村镇银行可以与村镇各机构、团体保持长久稳定网络联系及合作关系;其次,村镇银行在社会网络支撑下,可以顺利处理村镇银行内部人员之间出现的人际问题,实现村镇银行内部资源的最大化有效共享。再次,村镇银行在金融市场外部内部构建的网络构架,为其社会网络各节点的每位成员交流沟通提供了合适渠道,方便村镇银行信贷信息、内部重要数据的及时传达。但是,村镇银行社会网络构建本身是把双刃剑,在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由于社会网络具有封闭性,导致村镇银行社会网络具有明显排他性,内部各成员之间则存在明显的外部性,以及社会网络垂直结构造成的网络节点个体信息资源的不公平待遇等。

3、网络嵌入下村镇银行信贷增长路径及风险控制在社会网络嵌入的影响下,探索网络嵌入下村镇银行的发展路径,需要意识到镇银行信贷增长路径和风险控制重点。村镇银行的信贷增长主要通过与社会网络节点中的个体、组织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与资源信息透明度,来提升社会网络内部信息安全系数与共享程度,通过进一步的交流及分享,以社会网络嵌入信息共享、社会联系的优势,推动信贷合作双方利益目标的实现。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信贷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村镇银行,主要通过构建防范借贷企业信息不对称的信用约束机制,以及自身紧凑合理的信用追踪完成风险控制工作,为村镇银行金融交易及社会网络构建奠定基础。

二、构建村镇银行发展的社会网络体系

村镇银行的社会网络即村镇银行组织与个体或其他组织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关系纽带。通俗来讲,是村镇银行为主体的在特定范围内的个体、社会团体及组织之间存在的关联,包括传统关系、非传统关系、常规关系、非常规关系。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对村镇银行社会网络进行剖析,可以将村镇银行及与之有业务往来的个体、团体视作社会网络中的“节点”村镇银行与其有业务往来的个体、团体之间的关系作为“线段”。

1、网络要素主要包括:(1)网络目标:村镇银行网络运行的方向,在网络目标的引导下,通过协调资源、协同合作,实现携手共进。(2)网络结点:村镇银行网络结点具有互动性与活性且具备处理信息与决策的功能。贡献网络价值以及处理加工信息能力大小决定了结点的作用与地位。(3)经济联接:通过一定的沟通路径和经济联接方式将结点串联成网络构架,经济联接方式包括资本性与契约性两种。(4)运行机制:对村镇银行的网络组织成员行为产生激励、约束及协调作用。(5)网络协议:是组织成员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成员个体的约束所在,规范每个成员的经济行为。

2、网络结构村镇银行大多数分布在我国农村地区,所处社会也是农村周边地区的“小社会”,因此,村镇银行所在农村地区的社会网络结构为传统的社会网络,这种模式也占据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主导地位。目前,村镇银行社会网络结构基本上为传统型社会网络,农村地区主要是围绕亲情、宗法伦理等为主,围绕个人核心展开的放射形规模的,与个人家庭、亲戚、朋友、邻里、社区及工作圈有紧密联系。村镇银行的社会网络结构可以以一个“同心圆”的模式展开,网络结构中的群体关系包括血缘、亲缘、业缘等关系,社会关系圈自然分成不同领域的圈外和圈内。3、网络监管由于村镇银行在面向广大农村客户进行信贷业务时面临着不可避免的风险,且在网络嵌入的环境下会迎接金融市场带来的全新挑战,因此,需要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及相关政府部门重点监管,监管主要内容包括贷款利率、借款人资格、经营活动、信贷业务操作规范等,通过以上部门有力监管规避运营及交易风险。

三、社会网络下村镇银行发展检验与评估

1、研究对象选取10家成立时间比较长的村镇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在正式进行问卷调查前,根据XX市村镇银行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发放主要采用两种方式:现场作答、电子邮件的方式。在回收问卷时,对于问卷内容缺失较多的计入废卷处理,对于内容缺失少的,通过当场提醒或者邮件回复的方式已获得完整的数据。总计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包括后期补充问卷共92份,有效回收率为92%。

2、社会网络体系的检验结果第一,问卷调查中有96%村镇银行认可社会网络体系构建,并对社会网络嵌入后的经营效果感到满意。这说明社会网络的嵌入具有时效性和前沿性,对村镇银行的经营绩效有明显正面影响,经过对以上村镇银行进行调查问卷及短暂访谈,可以看出社会网络中具备的六项社会网络特征均能够影响村镇影响绩效,尤其是网络结构及网络稳定程度,对村镇银行信贷业务正常运行产生较大影响,而社会网络中的网络中心度、网络异质性、网络密度等对村镇银行影响力较小。第二,社会网络体系为村镇银行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但是,研究发现,村镇银行的社会网络嵌入及社会网络构建为村镇银行金融隐性知识共享及核心竞争力提高有正面影响。而村镇银行隐性知识共享、核心竞争能力与村镇银行运行三者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中隐性知识共享实现与村镇银行整体经营绩效的提升的中介载体为核心竞争力提高,社会网络嵌入的作用发挥需要借助于前两者为其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由此可见,村镇银行社会网络质量可观,从村镇银行信贷业务增长中可以对网络绩效进行评估,得出社会网络绩效与村镇银行经营绩效成正比。第三,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得知,村镇银行当前所处网络环境还存在一定的封闭性,而60%的村镇银行对社会网络运行环境还抱有怀疑态度。由此可见,村镇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专业协会等网络节点所建立的信任关系还不太稳定,而其构建的正式的或者非正式的网络,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一系列发展策略,共同推进村镇银行发展逐步进入稳定均衡的程度。

四、社会网络视角下村镇银行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