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题实施方案范文

课题实施方案精选(九篇)

课题实施方案

第1篇:课题实施方案范文

课题的提出: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启动与深入,对课程设置、课程目标体系等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变革,给课程的内涵和外延都赋予了新的内容。强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诠释课程的教育功能和目标。 并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平台和结构成分来支持这场深刻的教育变革。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鉴于此,我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作为研究的课题。

研究对象:八年级学段学生

研究内容:

1. 通过调查研究,来确定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

2.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情境。

3. 如何恰当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4. 通过开展信息技术媒体组合实验教学实现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

5. 通过实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6. 在教学论理论视野下探索以适应新课程和现行教育的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教学整合 的实践方案。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初中生心理学为理论依据: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理念,借鉴先进的 课题研究成果。

2.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建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有效的改善学习态度、促进技能和在新情境下概念的应用与创造性能力。

3.利用成功教育的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指导: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加深概念理解学习,再建认知结构的新途径;能够减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中的挫折和困难,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和喜悦感,会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生物学,今后选择生物学作为职业。

4.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背景下的抛锚式教学作为理论指导:重视有效地设计学习情境和 学习途径来促进概念的学习与转化。借助多媒体手段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促进了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分析能力。

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应该在教学论思想的指导下,对学科 教学特征、探究学习所需的情境与过程进行理论与文献分析。

2.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教学中一些滥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现象或不能正确有效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课堂个案进行整理和分析,由现象得出结论,为实验操作提供参照。

3.调查法 在教学中选择不同的班级就同一课题进行不同方式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调查学生的学习感受、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

4.经验总结法 组织生物教研组的教师对自己平时在生物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进行座谈、讨论。即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在研究中反思、总结、提升。

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2014-3——4 ) 1.查阅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分析 2. 调查目前学生对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意见和建议

(二)具体实施阶段: (2014-5——2014-11)

第一阶段:2014-5——6 1.针对现状策划出干预措施 2.设计出 3 个符合整合措施的教学案例 第二阶段: 2014-9——10 1. 再次调查经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后学生的学习状况 2. 收集相关数据第三阶段: 2014-11 1.对数据整理、分析 2.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三)课题总结阶段2013-11第一阶段:2013-4——11 1.准备结题材料,完成实验工作报告、研究报告 2.编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课题研究材料 第二阶段:2014-12 整理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上传教科所,准备结题。

(四)申请课题结题(2014-7——9)

预期研究成果:

第2篇:课题实施方案范文

总之,科技教育普遍受到忽视。这一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农村跨世纪基础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科技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课题的理论依据:

1、从美国的“比尔.盖茨”现象到“东南亚金融危机”,人们已经感受到了“知识经济”的巨大力量,体会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面对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国家也提出了“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2、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一贯倡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未来的祖国建设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科技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

3、******总书记在中国科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这一论述是对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的正确定位。进一步突出了科学技术的地位,从而揭示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的弘扬与普及的重要性。

二、概念界定及其目的意义:

课题概念界定:

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反映客观规律的经验和知识。科技教育就是用科技知识武装学生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发展学生的科技潜能,从而使学生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开展科技教育的研究,就是积极探索学生的科技素质如何在最佳的教育影响下,形成新质,逐步提高;探索如何把科技教育在环境、学科、活动课程中协同推进,达成教育的最佳状态。

课题研究目的:

1、通过“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实践探索”的研究,认识和把握当前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特点,探索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2、促进教育工作者育人观念的转变,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的教育思想,提高农村小学科技教育效果。

3、通过研究,把科技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多途径、多层面开发学生科技潜能,提高学生科技能力。

课题研究意义:

1、科技教育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研究科技教育工作,有效地对学生实施科技教育是提高学生科技素养的关键。

2、在转向素质教育的探索中,不断探索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实践途径,改进科技教育工作的方法,增强小学科技教育的实效性。

3、促进学校科技教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强化科技教育研究效果。

三、研究的具体内容:

我们依据研究目的和意义,结合学校实际,初步探索出在环境、学科、活动课程中协同推进科技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即“在环境课程中陶冶,在学科课程中渗透、在活动课程中深化”。

1、在环境课程中陶冶。

学校环境中有着科技教育不可缺少的大量的非学科体系的知识和经验,诸如学校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人际环境、校风学风等因素。这种教育氛围----环境课程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1)优化教育硬件。

优良的物质环境是学校实施科技教育的有力保障。学校开辟了“小牛科技园”,配备了标准微机房、自然实验室、标本室、多媒体教室等设施,为正常开展科技教育提供了优良的硬件。现今微机上机率达到了规定要求,自然实验开出率100%,使得科技教育在常规教学活动中的比重不断加大。为改善科技教育硬件、学校还开辟了校内外实验基地,如养鸡场、养殖场、小植物园等,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实践。让学生从亲身实践中体验科技活动的乐趣,看到科学技术的价值。

(2)营造科技氛围。

①教室、实验室悬挂科学家肖像,为学生树立榜样,烘托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气氛。

②设立报架、画廊、开辟科技角,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增进对科技事业的思想感情。

③开展校园科艺节。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取得成绩,及时公布、表扬,不断激励后来者。

④开展科普知识宣传。结合有关节日,如植树节、爱牙日、爱鸟周、国际减灾日、国际地球日、世界无烟日等,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普及科技知识,营造浓厚科技氛围。

2、在学科课程中渗透。

学科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因此借助学科课程进行教育也是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科课程一般都有相应的教材来承载,与环境课程相比,具体而有形,对科技教育的实际操作十分有利。

(1)主课中的渗透。

主课一般都有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科技渗透应在不破坏课程知识体系情况下“点到为止”,切不可长篇大论而产生“喧宾夺主”的不良后果。找准结合点能提高渗透的精度。实际操作中,我们把结合点粗略地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教材中有关科技发明以及改进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运用的知识,主要向学生介绍当今科技研究成果,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类是教材中科学发展史的知识,让学生对中国甚至国外科学发展史有一个大体的认识,进而掌握科学研究的相关知识。

第三类是教材中有关科学家生平事迹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对推进科学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学习科学家不畏劳苦、善于钻研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不怕失败、敢于探索、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2)副课中的渗透。

根据副课具有个性化的特征,我校把自编乡土教材、校本教材加载到副课中,进行渗透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科技知识、科技能力和科技素养。许多学生通过选修课的学习,触发了创造灵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原六级一学生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证明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摘花或不摘花对块茎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摘花处理后块茎增产10%,从而获得了一项有价值的实用技术。

3、在活动课程中深化。

开展科技活动是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科技活动中,我们着重开发两个层面,做到两个结合,开展五种活动。

(1)开发两个层面。

开展科技活动重在增强全体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科技素质。我们认为普及的同时,应该培养一批尖子学生。因此,学校的科技教育是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普及层的教育,动员全体师生参与,重在激发兴趣,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2)做到两个结合。

科技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环境课程、学科课程,社会背景氛围等因素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开展科技活动必须与学校实际、与农村实际相结合。为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达到绿化、净化、美化的目标,种植兴趣小组的学生开展了“校园植物资源的调查”活动,调查报告为学校绿化工作献计献策,收效显著。

(3)开展五种活动。

要使学生掌握活动课程的内容,达到活动课程的目标,必须让他们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①实际操作。目的是变革活动对象,创造物质成果,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这方面我校曾开展过动物饲养、植物标本制作,自然学具制作等活动。

②作品创作。通过撰写科普童话,科技小论文等形式,传播科技知识。

③调查研究。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提高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校曾开展过“关于竹箦地区生态环境调查”、“校园及周边地区鸟类调查报告”等科学调查活动。

④开设兴趣小组。开设科技兴趣小组有助于学生科技意识和兴趣的提高。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技知识、科技技能和原理。

⑤制作科技版面。研究性学习版面是学生通过自己平时的调查研究并把数据、资料加以归纳整理成课题性科学小论文的版面。通过版面把学生的科技小成果一一展示。使其相互学习、集思广益。

四、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手段

1、文献研究:对近几年来有关科技教育工作方面的文献资料、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归纳比较,筛选出有效的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所借鉴。

2、调查研究:通过调研、测试、开座谈会等手段,了解目前学校科技教育的现状分析研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使实验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探索农村小学校科技教育的实施途径,优化科技教育效果。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加强对变量的研究,不断改进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5、行动研究法。即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其主要环节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五、研究项目实施计划(含分阶段完成工作任务的指标)

1、第一阶段(2003.10--2004.2)实验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组,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制订实验方案,提出实验假设以及完成实验的总体设计。

2、第二阶段(2004.3--2005.2)实验研究阶段。

按实验方案组织实施,抓好实验过程的数据收集,整理,加强实验过程管理,不断提高操作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做好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和经验推广。

第3篇:课题实施方案范文

开展 “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根据《XX“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XX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XX办﹝2019﹞16号);《中共XX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转发<XX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XX“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XX委发﹝2019﹞116号)文件精神以及县委、县政府关于集中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的统一部署,为有效整治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行为,树立全县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决定开展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整治工作。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为目标,以人民群众密切关信关注的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切实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营造有利于宣汉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整治内容

1.在职教师组织学生有偿补课;

2.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课;

3.在职教师为校外培训机构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或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兼课;

4.社会培训机构在招生、教育培训等方面与在职教师存在的利益输送。

三、整治时间

2019年有偿补课集中专项整治从即日起至2019年12月,以后长期坚持。

四、实施步骤及措施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19年6月)

牵头领导:XX

责任部门:党建办

工作时限:2019年6月30日前

具体措施:

1.召开专项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及时召开动员大会,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題,制定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动员会,并把宣传整治有偿补课作为常态,始终保持有利于整治的與论态势和氛围,做到教师、学生及家长全员知晓、全员参与。

2.扎实开展专題学习教育活动。以全县开展的“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以多种形式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师德师风活动,争当“四有”好老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徳施教。建立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每月至少组织1次政治学习。要严肃学习纪律,科学安排时间,扎扎实实抓好暑假政治学习。要宣传解读好《新时代中小学数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坚持全覆盖、无死角,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广大教师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做到人人应知应做、必知必做。

3.在职教师人人签订“承诺书”。学校是师德师风建设的责任主体,校长是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组织广大教师向师生和社会作出“师德承诺”,与每位教师签订《在职教师廉洁从教承诺书》和《在职教师杜绝有偿补课承诺书》,将承诺内容公布在学校宣传橱窗等醒目位置。

    (二)自查自纠阶段(2019年7月)

    牵头领导:XX

责任部门:党建办、教导处、安办、政教处

工作时限:2019年7月10日前具体措施:

    1.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全校在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开展一次大排查、大清理,采取学校和教师个人自查、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周密排查有偿补课情况。在自查自纠过程中,按照“自査从宽,被査从严”的原则,参与有偿补课的在职教师,要立即自行停止有偿补课行为,并及时清退相关费用。同时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与分析,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三单。明确整改时限,严格落实整改,建立和完善管理长效机制。将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并纳入教师年终考评范畴。对整治方案、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不到位,包庇隐瞒问题的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2.强化“廉洁基因”植入,要紧紧围绕“廉洁学校”建设,营造廉洁文化氛围,分层分类梳理学校党政班子成员、中层干部、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岗位风险点。以惩防体系建设为主线,以传播廉洁价值理念为核心,以主题教育为截体,以弘扬廉洁文化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强化监督,实现学校领导班子廉洁治校、教师廉洁从教、学生崇廉尚洁的目标。

 (三)集中整治阶段(2019年7月至12月)

牵头领导:xx

责任单位:党建办

整改时限:2019年11月30日

整治措施:

1.惩处违规行为。一是乱收费,在职教师违规向学生收取费用;二是乱补课,在职教师个人违规有偿补课;三是乱订教辅,学校和教师违规向学生推荐征订教辅资料。畅通信息渠道。公开举报电话、公布举报邮箱。重点紧盯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等时间节点,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情况开展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走进班级翻看学生书包、课桌,检查违规教辅。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强化监督,实现学校领导班子廉洁治校、教师廠洁从数、学生崇康尚洁的目标

2.弘扬先进典型。积极数育引导教师践行“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着力宣传报道表扬先进典型,充分展现新时代优秀教师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已的精神风貌,传播教育正能量,教育引导教师自觉遵循《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自觉拒绝有偿补课。

 (四)检查验收阶段(2019年12月)

以问题为导向,强化措施,常抓不懈,积极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广泛参与的监督体系,有效杜绝有偿补课现象发生。认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总结,提炼整治行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广泛宣传,弘扬正能量。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党建办,负责日常工作。定期向教科局报送专项整治工作情况。

 (ニ)强化责任落实。校长是专项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教育和监管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旗帜鲜明地反对有偿补课行为,依法依规、果断有力、及时有效地处置有偿补课行为。

(三)严格依规处理。教师从事有偿补课一经查实,除处罚违规所得金额的2至3倍,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评职资格,报送教科局进行处理。

监督举报电话:xx

教科局党建办:xx

县纪委监委派驻教科局纪检监察组:xx

第4篇:课题实施方案范文

答:将来,高考将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高中3年的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即目前的会考)成绩和高考成绩一起,将共同成为高考录取考量的因素。过去,广西高考录取唯分数马首是瞻;高考改革之后,我们将会以―个恰当的方式,将学生的各项指标呈给录取的高校,各高校按照自己的需要择优录取。这种“恰当的方式”。会在将来的新高考方案中有所表达,“有的大学关心(学生的)单科成绩。有的大学关心学生的某项特长,有的大学更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高考分数只是其中的一项考察标准”。

目前,国家新高考改革方案尚未出台,广西的高考改革方案也在研究当中,会在“国改”出来之后,参照“国改”及外省的先进经验,并综合考虑广西本地的实际情况,于今年内出台“征求意见稿”。

广西高中课改采取“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的做法,今年秋季高一新生,将成为广西高中课改第一批“尝鲜”的人。2012年高一新生学习生活执行新的课改方案,而高二、高三按原方案执行。高考也一样,3年之后的2015年,当2012级高一新生毕业时,将执行新的高考录取方案。

问:广西的高中课改起步较晚,兄弟省份前期的课改实验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吗?

答:虽然我们起步较晚,但从2004年起。我们的课改专家就开始到各省区调研,得以吸纳各地高考改革的经验。目前,各省区高考的改革方案一共有3种,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高中会考成绩等因素都纳入了考察范围,不同之处是各项指标所占的比重不同。此外,高中会考成绩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软指标。

第一种,以高考分数排名投档,学生的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会考)作为一些“辅助项目”,仅供录取高校参考。目前,我国大部分发达地区的高考,都采取这种模式。

第二种,将学生的成长记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一定比例进行量化,和高考分数一起计入高考的总成绩。学生以高考总成绩进行排名和投档。目前,湖南、新疆等省医采取这样的录取方式。

第三种,学生的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分数一起100%计入高考总分,按照高考总分进行排名投档。目前。海南采取这一方案。

据介绍,这3种方案各有长短,各有侧重,广西会权衡利弊,设置更为科学、公平并适应本地区特点的新高考改革方案。

问: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贫乏,老师能开多少选修课?如果开不了,又怎样保证教育公平?高中课改最大的难点在哪里?高中课改课程内客变化那么大,选修课那么多,师资跟不上怎么办?

答:在高中布局调整方面。我区提前5年为高中教改做好了准备。在这5年间,农村各地撤点并校,整合教育资源,村、镇高中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目前,广西460所高中里,超过90%集中在县级以上地区,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师资力量提升。

教改的关键在师资,要把教改的核心渗透到老师的教学理念中,并带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师资培训是我区启动的第一个课改相关项目。2010年8月,全区所有市县的教育局负责人。各高中学校的校长、副校长和教务主任,都已完成了培训。高中课改对师资有严格要求:不培训不上岗,不合格不上岗。

第5篇:课题实施方案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C语言程序设计 任务驱动 案例教学

一、引言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从旁引导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学内容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将学生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融于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首先,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以每章节的任务为出发点,要求学生按层次递进的方式解决所安排的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学目的、掌握所学知识。其次,在案例教学中学员一定要面对现实,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出分析判断,杜绝不切实际的空想。再次,在任务型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是学生能否按照预定目标到达终点的关键,因此,案例教学不仅重视人的知识,而且更看重人的能力,所选案例必须做到有血有肉、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为学生创造了一种高度仿真的实践环境。经过近两年的课题研究发现,案例教学实施和评价体系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两大关键。

二、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实施

高职教育是技能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C语言程序设计”简称“C语言”,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程序设计入门课程,理论性很强,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式的知识积累讲授模式,学生被动接收,教师是主角,往往造成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主动性不高,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依托江西省教改课题《网络环境下的C语言案例教学》,对2008级、2009级新生的“C语言”作了对比教学,即在计算机网络专业实施了任务驱动型的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则还是按传统的教学模式。

准确定位授课对象是实施教学行为及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前提。课题实施的教学对象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大专新生,由于新生第一次接触编程,应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C语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能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动手实践,并且考虑到将来学生报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需求,必须提供够用的理论知识。综合以上方面,课题决定在原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自编校本教材,打破传统常规的教学方法,秉着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任务”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任务”的选择就成为编写教材、开展教学的关键因素。

(一)任务要有层次感

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任务。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模块,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也就是说要“任务”要有层次感。例如,在讲授函数时,首先提出问题怎么求出圆的周长,有多少种求法?在用非函数方法求出周长后,再要求学生用函数的方法实现。

(二)任务要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完成

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置特定的情境,创造一些典型有趣的问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严肃的问题轻松化,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不断地用任务来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变枯燥的理论讲解为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种种条件语句的判断进行职业倾向测试。

(三)任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

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看,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此来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第六章“程序设计初步”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在设计本章的任务时,应选取一个简单而有趣的程序作为任务,从简单程序入手,排除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畏难情绪,选取任务新颖有趣,又能使得学生乐意参与学习。在讲课时,如选取一个“星空模拟”的程序,这个程序演示出来,学生能看到黑暗中无数星星在闪烁,不禁使人浮想联翩,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积极性。在讲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考、探索,参与演示和讲解,师生共同合作完成“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后,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难点,上课也不容易走神,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严格实施案例教学方案

在实施案例教学方案时,课题组曾遇到过挫折,在2007年10月份第一次实施教学反馈和测评时,学生出现了很大的抵触情绪,他们要求和非案例教学班以一样的方式上课,彻底推翻案例教学方案,这是课题组从未预料的情况,后来在课题组努力下还是按照既定方案进行,最终赢得了学生的认可。除了学生因素,教师本身因素也会影响教学方案的实施效果,课题组在施教时要把好关,不能因为教师自身因素随意改变既定的教学方案,如果真要改变方案必须通过课题组全体人员一致同意。

三、“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评价

教学监测评价是衡量案例教学方案成功与否的标准,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测和评价方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为课题达到预期的效果保驾护航。

传统的教学评价基本上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种忽视过程的教学评价很难完全评价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和知识水平,特别是强调动手能力的高职教育几乎不可能通过几个题目全面概括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课题组认为过程评价、问题自查、信息反馈以及期末测试是组成一个完整教学评价的最基本部分。通过分析整理2007~2008年计算机网络专业新生实施案例教学之后的数据资料,课题组以过程评价、教学效果测试、调查问卷、期末试卷质量分析等多种方式对案例教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

(一)开放性学习的过程评价

开放性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巧妙问题,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学习过程评价是指在整个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效果和行为的评价,它是一种区别于结果评价、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方法。

高职教育是技能教育,强调学生要真正学习到技术和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通过教学过程的参与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过程评价是非常必要的。课题采用的案例教学与高职教学不谋而合,通过采用基于兴趣小组的案例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践教学当中,同时又让过程监控与评价变得非常有效。

课题的开放性学习过程评价是这样实施的:5人一组,选取1人担任组长负责接受案例任务,1人担任秘书,其他为小组成员。小组接受到任务后,由组长负责任务实施,组织小组成员完成任务,对于任务的整个过程由秘书详细记录每个成员的工作过程,最后交由教师复核。通过两年的课题实施,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案例任务中,同学之间能够实现相互监督、互相督促的教学效果,而且能真正实现教学过程的客观评价。

(二)期末测试

期末的试卷测试很大程度上能说明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在同一份试卷的情况下,实施两年两个专业“C语言”课程期末测试成绩对比:2007年常规教学班(平均分72.3;最高分92.5;最低分35;标准差11.02)。2007年案例教学班(平均分81.9;最高分96;最低分63;标准差7.07)。2008年常规教学班(平均分66.1;最高分77;最低分45;标准差6.71)。08年案例教学班(平均分73.6;最高分90;最低分55;标准差8.92)。从以上数据可以直观地得出如下结论:实施案例教学的班级平均分明显高于常规教学班级,最高分和最低分都要高于常规教学班级。从正态分布情况来看案例教学班级的分数在平均分附件分布较多,更能体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恰恰说明了案例教学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真正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三)问题自查、反馈

课题的问题反馈除了采用直接双向沟通、单元测试等常规方法外,调查问卷是课题采用的一个主要手段。课题的调查问卷在每个教学周期的第一个月、学期中期、期末进行调查,主要针对施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认为需要解决和加强的方面进行调查并得以解决。

在课题实施的两年中,遇到过很多的问题,但是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的问题自查反馈得以让课题不断自我完善,顺利地加以实施。例如,通过2007年20份问卷和2008年25份问卷,调查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方面:课题自编校本教材内容是否合理;教师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接受情况如何;实验教学任务选取及实施是否合理;教学案例是否生动并融入所学知识;单元学习是否达到教学预期目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2007年调查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案例的问题上,自编教材案例偏少,实践教学分组任务容易雷同,而2008年调查反映的主要问题则集中在实训教学的过程考核及综合实训两个方面。

四、总结及展望

在前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两年的课题实施案例教学在教学效果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自编了适合高职学生的案例教学校本教材;建立了一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法;完善了案例教学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问题自查与改进的经验。

第6篇:课题实施方案范文

第一条为保证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的实施,实现水专项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若干工作规则》、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水专项实施方案”)以及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以下简称“三部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暂行规定》等要求,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水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水专项对于我国依靠科技创新,促进节能减排,控制水体污染,改善水生态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条水专项是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工程,围绕国家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集中攻克一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关键技术。水专项设置六个主题;主题下设若干项目;项目由若干课题组成。

项目(课题)分为技术示范类、技术研究类和技术开发类。技术示范类主要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及工程应用示范,为示范区水质改善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技术研究类主要开展共性污染治理技术、管理技术和经济政策研究;技术开发类主要开展关键设备、产品等的研制和产业化。

第四条水专项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一领导、资源整合。在水专项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发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加强与现有科技资源及成果的衔接,整合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以及国际合作的科技资源,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

(二)突出重点、分类管理。水专项围绕国家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开展技术攻关和示范研究;针对不同类型项目(课题)实行分类管理,对重点流域的项目(课题)实行矩阵式管理。

(三)定期评估、注重实效。建立健全水专项监督评估与动态调整机制,对水专项组织实施过程中技术攻关进展、水质目标改善状况、技术应用效果等进行跟踪检查,确保取得实效。

(四)坚持公开、公正、公平。推行管理决策公开透明,鼓励公众参与,接受公众监督;引入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开展监测、监督和监理。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水专项的组织实施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科技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做好专项实施中的方案论证、综合平衡、评估验收和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工作。

水专项领导小组由国务院批准成立,对水专项组织实施承担领导责任。水专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部门优势,配合做好水专项的组织实施工作。

水专项牵头组织单位环境保护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牵头组织单位”),在水专项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水专项的具体组织实施,是保证水专项顺利组织实施并完成预期目标的责任主体。

水专项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水专项办”)在水专项领导小组和牵头组织单位的统一领导下,承担水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水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的职能,负责水专项实施的日常工作。

水专项重点流域跨省协调领导小组、省级协调领导小组和示范项目(课题)所在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协调和推动本辖区内相关项目(课题)的实施,负责配套保障条件的落实,参与项目(课题)的立项、监督检查、评估和验收等工作。

第六条水专项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订水专项实施方案;

(二)批准水专项办、重点流域跨省协调领导小组、水专项总体专家组和主题专家组;

(三)审定水专项管理办法;

(四)审定并报送水专项实施计划;

(五)组织水专项实施情况监测和评估过程,指导督促水专项的实施;

(六)核准水专项实施方案或实施计划相关内容的调整,涉及重大调整时,商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提出意见;

(七)协调解决水专项牵头组织单位环境保护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之间以及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八)批复水专项项目(课题)立项;

(九)审定并上报水专项年度执行情况报告、总结报告、验收报告等。根据水专项任务完成情况,提出验收申请;

(十)负责对水专项保密工作进行指导等。

第七条水专项牵头组织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会同水专项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成立水专项办;

(二)组建水专项总体专家组和主题专家组;

(三)负责制订水专项管理办法和保密工作方案;

(四)负责制订水专项的阶段实施计划和年度计划;

(五)落实水专项实施的相关支撑条件;

(六)负责组织落实项目(课题)承担单位、任务和经费安排;

(七)组织对水专项项目(课题)的督促、检查;

(八)研究提出水专项组织管理、配套政策等建议;

(九)根据需要提出调整实施方案或实施计划的建议;

(十)定期向水专项领导小组汇报水专项实施进展情况;

(十一)负责水专项保密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检查;

(十二)组织对水专项项目(课题)的验收等。

第八条水专项办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与水专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间的沟通;

(二)对水专项实施工作进行指导;

(三)负责水专项信息的报送和水专项实施中有关问题的组织协调;

(四)承办水专项领导小组交办的事务;

(五)组织制订水专项的管理办法和保密工作方案;

(六)组织制订水专项的具体实施计划和年度计划;

(七)组织落实水专项实施的相关支撑条件,做好水专项与其他计划、重大工程的衔接;

(八)提出水专项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的建议;

(九)组织对水专项项目(课题)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十)研究提出水专项组织管理、配套政策等建议;

(十一)根据需要提出项目(课题)的调整建议;

(十二)定期报告水专项的实施进展情况;

(十三)组织对水专项主题、项目、课题的验收。

第九条重点流域跨省协调领导小组根据需要成立,由牵头组织单位、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协调领导小组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重点流域相关项目(课题)组织实施过程中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协调事宜。

省级协调领导小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地方政府环保、建设、科技、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组成,其成员名单须报水专项领导小组备案。主要职责是:组织落实本辖区水专项项目(课题)实施的配套保障条件及有关应用示范;参与对本辖区内项目(课题)的立项、监督检查、评估和验收工作。

示范项目(课题)所在地方政府主要职责是:落实本辖区内示范项目(课题)的各项配套保障条件;参与和配合示范项目(课题)的立项、监督检查、评估和验收工作。

第十条水专项设立咨询专家组、总体专家组、主题专家组、重点流域技术组,为专项管理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撑,为项目(课题)实施提供技术指导。

咨询专家组由水专项领导小组聘任,主要职责是对水专项宏观战略及发展的重大事项和决策提供战略咨询。

总体专家组是水专项实施的技术责任主体,配合水专项办做好水专项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总体专家组设技术总师和技术副总师,技术总师全面负责水专项总体专家组的工作,技术副总师协助技术总师开展工作。总体专家组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水专项技术方向和集成方案设计,以及总体进度把握;

(二)负责研究并提出水专项具体实施计划和年度计划的建议;

(三)负责水专项主题、项目间的协调;

(四)参与对水专项项目(课题)的检查、评估和验收工作;

(五)向水专项办提出任务调整或经费调整的建议;

(六)负责编制水专项年度研究进展报告、阶段成果报告、验收报告,并进行水专项成果集成。

技术总师、副总师要求是水专项领域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物,能够集中精力、主要从事水专项的组织实施。水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要求是水专项相关领域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优秀人才,能够将主要精力投入水专项的具体实施工作。

主题专家组是水专项主题实施的技术责任主体,对总体专家组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主题技术方向和集成方案设计;

(二)研究并提出主题实施计划和年度计划的建议;

(三)负责本主题下设项目(课题)间的协调、交流,把握各项目(课题)的总体研究进度;

(四)参与对本主题下设项目(课题)的检查、评估和验收工作;

(五)向水专项办和总体专家组提出项目(课题)任务调整或经费调整的建议;

(六)编制主题年度研究进展报告、阶段成果报告、验收报告,负责主题成果的集成。

重点流域技术组由总体专家组、主题专家组的有关成员、地方政府代表等相关专家组成,对总体专家组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一)协调重点流域内各主题、项目(课题)之间的技术关系;

(二)参与重点流域内项目(课题)的论证、检查、中期评估和验收;

(三)向水专项办和总体专家组提出重点流域项目(课题)任务或经费调整的建议。

第十一条水专项任务的承担实行法人负责制,法人单位是项目(课题)实施的责任主体,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对项目(课题)任务完成承担相应责任。项目(课题)参与单位配合承担单位做好项目(课题)相关任务。

第十二条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基本条件和主要职责

(一)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基本条件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等企事业单位。

2、科研单位在相关领域应具备良好的科研基础,取得了高水平、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研究团队。原则上必须主持或参与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如863、973计划、支撑计划等)。企业的注册资金不少于所申请项目(课题)的总经费,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关的工程业绩和工程经验。

对个别未主持或参与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但又具有独特优势的科研单位,应征求水专项总体专家组和相关省级协调领导小组的意见,并报水专项办批准。

3、项目(课题)参与单位之间专业优势互补,与承担单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4、对于产品设备或装备开发、示范工程建设及运行,以及具有较好市场化推广前景的关键技术研发的课题,应以企业为主体或吸纳企业参与。

5、过去两年内没有不良信用记录。

(二)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的主要职责

1、严格执行项目(课题)任务合同书的相关条款。

2、提供和协调落实项目(课题)实施配套保障条件。

3、为项目(课题)实施提供财务、知识产权、固定资产和科技档案管理。

4、督促、检查项目(课题)实施进度,协调项目(课题)执行过程中的相关事宜。

5、提出变更项目(课题)负责人申请,但必须充分说明理由,逐级上报审批。

第十三条项目(课题)负责人的基本条件和主要职责

(一)项目(课题)负责人的基本条件

1、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强;能够投入足够的时间和主要精力。

2、项目负责人同期只能主持1个项目,同时可主持本项目下的1个课题,不得主持其他项目下的课题。

3、课题负责人同期只能主持1个课题,同时可参加1个课题。课题参与人员同期最多只能参与2个课题。

4、项目(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应符合第十二条(一)款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基本条件。

5、过去三年内没有不良信用记录。

(二)项目(课题)负责人主要职责

1、严格按照项目(课题)任务合同书的要求,完成项目(课题)研究任务和考核指标。

2、严格按照项目(课题)预算书合理使用经费。

3、项目负责人督促、检查课题任务的实施,组织课题间的协调和交流。

4、报告项目(课题)年度执行情况、阶段总结和重大事项。

5、编制项目(课题)验收申请报告和验收材料。

第三章实施计划与立项

第十四条根据水专项实施方案,牵头组织单位组织总体专家组编制主题实施方案,报水专项领导小组批准。

第十五条牵头组织单位依据水专项实施方案和主题实施方案,组织编制阶段实施计划和年度计划,经水专项领导小组审核后,报三部门综合平衡。

牵头组织单位根据三部门综合平衡意见,组织修改完善阶段实施计划和年度计划,编制水专项预算分配建议方案,报水专项领导小组,并由领导小组组长单位将预算分配建议方案报送财政部,抄送科技部和发展改革委。

第十六条项目(课题)立项程序包括:项目(课题)实施方案编制、实施方案申请与形式审查、实施方案论证、项目(课题)立项批复与签订任务合同书。

第十七条项目(课题)实施方案编制。根据水专项实施方案和主题实施方案,牵头组织单位组织省级协调领导小组和主题专家组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总体专家组负责技术把关。项目承担单位组织有关单位编制课题实施方案或课题申报指南、标书,主题专家组负责技术把关。涉及重点流域的项目(课题)实施方案编制,由总体专家组和重点流域技术组负责技术把关。

第十八条项目(课题)实施方案论证申请与形式审查。技术示范类项目(课题)由有关省级协调领导小组提出论证申请;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类项目(课题)由有关编制单位提出论证申请,并经主题专家组同意。申请材料报水专项办,经形式审查合格和牵头组织单位同意后,由水专项办组织对项目(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论证。

第十九条项目(课题)实施方案论证。

(一)项目(课题)实施方案论证的重点是项目(课题)研究目标、考核指标和预期成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的合理性和创新性、技术示范的典型性与配套保障条件的落实情况、经费预算的合理性、承担单位和负责人的基础条件和优势、组织实施方式的合理性等方面。

(二)水专项办组织项目(课题)实施方案论证,成立由总体专家组、主题专家组、相关流域治理规划编制组专家和其他技术、财务、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的项目(课题)论证委员会。项目(课题)实施方案论证采取论证答辩会的方式进行,必要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

(三)水专项任务落实以保障总体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坚持公开、公平的原则,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的遴选采用定向委托、择优委托和招标等方式。对于产品、设备和材料等研制和产业化课题,鼓励企业参与,原则上采用择优委托或招标的方式。

(四)有关单位根据综合论证意见修改项目(课题)实施方案和预算,将修改后的材料报水专项办,由水专项办形成项目(课题)启动和承担单位的建议,经牵头组织单位审核,报水专项领导小组批准。

第二十条根据三部门综合平衡和水专项领导小组批准结果,水专项领导小组批复水专项项目(课题)立项。

第二十一条项目(课题)任务合同书的签订。根据项目(课题)立项批复,牵头组织单位与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及相关责任单位签订任务合同书,加盖水专项合同专用章。对于保密项目(课题),由水专项办与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签订保密协议。

(一)项目任务合同书的签订。对于技术示范类项目,牵头组织单位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合同书,相关省级协调领导小组作为项目配套条件保障方;对于技术研究类和技术开发类项目,牵头组织单位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合同书。项目任务合同书也应包括项目承担单位与参与单位签订的项目任务和经费分配协议。

(二)课题任务合同书的签订。对于技术示范类课题,牵头组织单位会同项目承担单位与课题承担单位签订课题任务合同书,相关示范项目(课题)所在政府代表部门作为课题配套条件保障方;对于技术研究类和技术开发类课题,牵头组织单位会同项目承担单位与课题承担单位签订课题任务合同书。课题任务合同书也应包括课题承担单位与参与单位签订的课题任务和经费分配协议。

第四章实施与管理

第二十二条加强项目(课题)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评估。水专项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包括:年度执行情况报告、现场检查、实施效果监测、评估等形式。按照项目(课题)任务合同书,牵头组织单位组织总体专家组、主题专家组、省级协调领导小组等对(项目)课题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并督促项目(课题)配套经费等相关配套条件的落实。

第二十三条项目(课题)年度执行情况报告。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按要求编制项目(课题)年度执行情况报告,省级协调领导小组、示范项目(课题)所在地方政府编制项目(课题)配套保障条件的落实和执行情况报告。牵头组织单位组织主题专家组、总体专家组形成水专项主题和专项年度执行情况报告,报水专项领导小组审定。

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应及时报送项目(课题)研究进展和重大研究成果,总体专家组、主题专家组应及时凝练专项和各主题的重大成果并报送水专项办。

第二十四条项目(课题)现场检查。水专项办组织对项目(课题)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对部分重点项目(课题)或者上一年度执行情况较差的项目(课题)进行重点检查。根据现场检查的情况,水专项办形成项目(课题)现场检查报告,经牵头组织单位审核后,报水专项领导小组。

第二十五条项目(课题)实施效果监测。水专项办委托专业监测机构对示范区水质、示范工程和依托工程污染物削减等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作为项目(课题)中期评估和验收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六条建立水专项评估机制。水专项办组织力量或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水专项任务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实施周期在三年以上的项目(课题)应进行中期检查或评估。根据检查或评估结果,由水专项办或第三方评估机构形成评估报告,经牵头组织单位审核后,报水专项领导小组。

第二十七条建立健全示范工程监理制度。水专项办会同省级协调领导小组委托专业监理机构对水专项项目(课题)示范工程进行全程监理。根据监理意见,水专项办提出相关建议,经牵头组织单位审核后,报水专项领导小组。

第二十八条组织水专项阶段总结。水专项每个5年计划的最后一年组织进行阶段总结。水专项办组织总体专家组和主题专家组编制水专项阶段总结报告,经牵头组织单位审核后,报水专项领导小组批准。

第二十九条加强水专项的验收工作。水专项验收分为课题验收、项目验收、主题验收和专项验收四个层次。

在牵头组织单位领导下,水专项办组织或委托省级协调领导小组和项目承担单位组织课题验收,组织对项目和主题验收,验收结果报水专项领导小组。水专项领导小组根据水专项主题、项目(课题)验收情况提出专项验收申请,科技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负责组织验收。

第三十条重点流域项目(课题)实行矩阵式管理。重点流域跨省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流域层次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协调事宜,各有关省级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项目(课题)执行的协调,并落实相关配套保障条件;重点流域技术组负责本流域所有项目(课题)的技术协调,各主题专家组负责本主题下项目(课题)的技术协调。

水专项办组织重点流域技术组对重点流域项目(课题)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验收,组织总体专家组和重点流域技术组编制重点流域年度执行情况报告和阶段总结报告,提出流域内项目(课题)调整的建议,经牵头组织单位审核后,报水专项领导小组审定和批准。

第三十一条项目(课题)调整或撤销。水专项项目(课题)一经批准并与相关责任方签订任务合同书后,必须严格按照任务合同书的要求执行,原则上不作调整或撤销。对出现下列情况,确需调整或撤销的,应执行相关的调整或撤销程序。

(一)根据检查或评估结果,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未严格履行任务合同书的要求,项目(课题)执行存在重大问题时,由水专项总体专家组和主题专家组向水专项办提出项目(课题)调整或撤销的建议,并视情况全部或部分追回下拨经费,经牵头组织单位审核并提出书面意见,由水专项领导小组审批,报三部门备案。

(二)由于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需要调整或撤销的项目(课题),由水专项总体专家组、主题专家组或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向水专项办提出调整或撤销建议,并详细说明调整或撤销的理由,经牵头组织单位审核并提出书面意见,由水专项领导小组审批,报三部门备案。

(三)对于保密项目(课题),调整或撤销按照保密要求进行。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三十二条水专项经费来源于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以及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投入。中央财政投入主要用于水专项实施过程中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以及企业竞争前的共性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等,地方财政投入和企业等资金投入主要用于技术的工程示范、产业化及相关研究。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应统筹安排、使用和管理。

第三十三条牵头组织单位根据财政部核定的分阶段概算和年度预算控制数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有关要求组织编制年度预算建议,水专项领导小组审核后,报财政部,抄送科技部和发展改革委。

第三十四条财政部正式批复牵头组织单位水专项年度预算,由牵头组织单位按照财政资金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向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拨付经费。

第三十五条统筹使用各方面的资金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省级协调领导小组、示范项目(课题)所在地方政府应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来源于中央和地方财政的专项经费,严格执行国家预算管理和财政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其他来源资金,按照“谁出资、谁监管”的原则和相应的管理规定进行管理。重大专项资金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第三十六条水专项办委托中介机构对项目(课题)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专门的财务检查。水专项财务检查和评估的结果,将作为调整项目(课题)预算安排、按进度核拨经费的依据。

第三十七条水专项的资金使用要严格按照有关审计规定进行专项审计,保障经费使用的规范、有效。

第三十八条水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根据财政部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第六章人才、知识产权和资产管理

第三十九条水专项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参与水专项科技攻关,鼓励中青年科技骨干承担水专项项目(课题),凝聚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开发人才队伍。

第四十条水专项有关组织实施管理机构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严格执行科技部《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定》。水专项课题形成的知识产权,其归属、使用和管理按照《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水专项项目(课题)实施形成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专著、专利、软件、数据库等,均应标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资助”字样及项目(课题)编号,不做标注的成果,评估或验收时不予认可。

第四十二条项目(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无形资产,属国有资产,由项目(课题)承担单位负责管理和使用。项目(课题)研究成果转化及无形资产使用产生的经济效益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用水专项经费购置或试制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资产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保密、档案及其他

第四十四条水专项组织实施过程中实行保密制度。水专项保密管理实行第一责任人制度,各相关单位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的保密规定》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档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五条水专项建立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将水专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档、文字资料、声像资料、照片、图表、数据信息等档案进行及时收集、整理和归档。水专项档案管理的具体要求另行制定。

第四十六条水专项建立规范、健全的科学数据和成果的共享机制。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应按照水专项办有关科学数据共享和信息管理的规定,按时上报项目(课题)有关科研数据和成果。水专项办建立项目(课题)数据和成果库,实现信息公开、资源共享。

第四十七条水专项办负责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并与重大专项信息管理平台相衔接。信息内容主要包括水专项实施方案(公开版)、实施计划、项目(课题)立项、经费预算、监测评估、验收和成果等信息。相关单位或个人涉及水专项的重要信息,需要报水专项办批准。

第四十八条结合水专项目标的实现,水专项办制订系统的引进消化吸收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案和措施。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开展有关重大国际合作活动,由水专项办批准,水专项牵头组织单位核准。

第四十九条水专项实行科研人员信用管理制度,对参与和执行水专项的相关人员在立项、检查、评估和验收中的相关信用状况进行客观记录和评价,将信用评价结果作为水专项管理与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五十条水专项牵头组织单位对在水专项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或单位给予表彰。

第五十一条对于在申请、评议、评审、评估、检查、执行和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弄虚作假、行为,以及违规操作或因主观原因未能完成合同任务并造成重大损失者,水专项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情节较轻的公开通报直接责任者,终止相关项目(课题),清理账目与资产;情节较重的在一定时期内取消直接责任者承担水专项任务的资格;构成违法违纪的,建议相关部门对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

第八章附则

第7篇:课题实施方案范文

1.1项目教学法的运用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结合FLASH动画设计教学大纲和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内容分为基础动画制作、电子贺卡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课件制作、MTV设计与制作五个教学项目单元.根据每个教学项目单元的知识内容结构,参照教学要求将教学项目单元分解为多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都配备精心选取和设计的教学案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实现了FLASH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讲解操作-课后案例操作练习-思考案例选择操作”的循环教学和实训,使学生的FLASH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1.2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将FLASH动画设计课程内容分为多个教学项目单元,每个单元又分为多个子任务,在每个子任务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精心选取和设计教学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操作演示等活动实施教学.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动画知识、原理和操作方法的理解掌握,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学案例的选取 教学案例选取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案例选取时应确保案例具备以下要求:(1)案例应具备生动性和有趣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应具备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基本覆盖FLASH动画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操作,并较好的诠释FLASH的动画精髓;(3)案例应具备层次性,使教学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案例的安排 教学应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案例分为课堂授课案例、课堂练习案例,课后练习案例和课后思考案例.(1)课堂授课案例,一般比较简单,用于教师课堂讲解,方便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理解;(2)课堂练习案例,教师通过分析讨论和操作演示,使学生通过思考和操作,达到知识的简单应用;(3)课后练习案例,是课堂练习案例的补充,以便学生能透彻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做到“举一反三”;(4)课后思考案例,难度最大,涉及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提供给有能力的学生思考和操作.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启发、引导为主,可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施过程分为授课案例的引入、授课案例的分析、授课案例的操作演示和归纳总结、课堂和课后案例的操作完成等.(1)授课案例的引入.通过案例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如介绍引导动画时,通过播放老虎在林中穿行奔跑的效果,提出问题思考:a.老虎在树林中穿行的效果如何实现;b.老虎的奔跑路线是非直线的,不规则的,应如何实现.(2)授课案例的分析.案例引入后,开始分析讲解案例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和动画原理,并对案例的实现方法展开讨论,如上面的案例,在效果播放完引出引导动画的内容介绍,通过师生讨论得出案例效果实现的操作方法,如a问题可通过图层方式解决,b问题可通过引导动画的路径实现.(3)授课案例的操作演示和归纳总结.经过案例分析之后,进行示范案例操作过程的演示,讲解操作技巧,并归纳总结案例的重点、难点、技巧和方法,强化学生的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的理解和掌握.(4)课堂案例的操作完成.选取类似案例让学生在课堂操作,教师以启发、引导方式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5)课后案例的操作完成.通过课后练习案例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做到举一反三,并通过具备一定综合性的课后思考案例操作,提升学生的动画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

在FLASH动画设计课程的后期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围绕一个既定任务开展教学活动,设定的任务有:电子贺卡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课件制作和MTV设计与制作.根据任务的大小可分为个人创作和团队协作.团队协作时,以小组方式进行创作,人数2-3人,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团结互动协作能力的培养.任务教学法实施中,应“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如围绕电子贺卡设计与制作任务,要求以圣诞节、感恩节或新年为主题,制作电子贺卡,贺卡要求主题突出,有创意,画面和动画效果好.任务制定后,教师提供相应的作品进行分析,提示和引导学生在贺卡制作过程中可用的FLASH技术和可行的动画效果,如制作圣诞贺卡时,提示学生可将礼品盒制作成按钮,通过鼠标点击触发礼品盒打开现出圣诞礼物的动画.学生通过个性化电子贺卡制作,实现FLASH技术和方法的融会贯通,对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信心和积极性大大提升.

2结束语

第8篇:课题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案例教学 能力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160-01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教学的基本理念,即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新课标的实施,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新的要求。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引导性教学方法,与新课程的理念十分吻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并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通过案例教学,将学生引入到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加以引导分析,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望,全面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本质就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核心思想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运用、创新能力,使高中地理知识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效地结合起来,不论是在具体运用,还是教学效果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案例教学实施目的

1.1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及创新能力

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能够通过知识的运用,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面对试题和考试,也非对概念的死记硬背。而从实际来看,现今高中地理知识有一部分与真实生活的联系还不紧密,教材上的知识对于学生处理实际问题,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而通过案例教学,采用真实的案例场景,使学生能够很容易的把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也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培养,使学生学习运用能力得到不断积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种示例,往往能得出多种解决方法,这就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进行创新性的发展,从而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1.2培养学生平等合作、独立探索精神

在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充当引导者,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主体。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获得问题解决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路,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并通过与老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对各种观点进行判断,提出创新性的意见,形成一种平等的交流氛围,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思想碰撞的平台。教师从最初的传授者,变成引导者和促进者,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探索和分析,对解决方法进行反思和总结,使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更为深刻。

2 案例教学对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2.1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合案例内容,在课堂上营造相关的教学环境,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能够达到教学的最好效果。

2.2案例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独立开放的学习平台

在案例进行分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对于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法,是学生的个性得以体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2.3案例教学能够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使教师能够树立一种更为开放、平等的思想意识,也为学生做出榜样,使学生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能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体现教与学、教与行的融合。

3 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3.1选择案例材料,设计教学流程

案例教学的成功在于案例的选择,要充分结合高中地理课本知识,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通过对相关材料的仔细阅读理解,找出经典案例,并分析出案例的具体问题,制定相关的课堂进行流程。这些经典案例的选择,可以从教材中得出,也可以在生活中得出,或者从媒体的报道和地理研究性学习材料中寻找,力求案例材料的客观性、真实性、科学性。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看案例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问题的提出,能够让学生开展真正的讨论,并取得预想的效果。并制定出相关的补救措施,如果出现差异,教师要第一时间进行引导扭转,对于学生讨论不积极的情况,教师可以从案例的其他材料中寻找“亮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针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学习能力,分析学生通过案例能够掌握何种能力和知识,并达到何种预期效果。在设计案例教学时,要注意设计的目的,案例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等,教师只是引导者,不能过于循规蹈矩,更重要的是现场的引导,充分激发课堂讨论气氛。

3.2课堂实施过程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课本为例,在教材中配备了很多案例,可供案例教学用。教师在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结束后,可以在每小节进行案例分析教学,把话题直接引入到讨论过程中。

在案例讨论中,要让学生明白案例中的问题所在,如果寻找材料中有用信息,问题解决的方法有哪几种,如何从众多的解决方法中找到最妥当的,如何实施并评价这种解决方法,通过树立这种探究的精神,能够使学生得到快速的提升。在案例讨论过程中,通常是先引导问题,然后分组讨论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通常是提供两种及以上的方案,并分析出各自的优劣势,并选取最合适的方案,最后是方案的实施。基于这种流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最后选出最恰当合适的方案。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可充分创新和改革,不断完善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最后阶段,即是对整个案例的总结反思,一方面要对案例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总结,还要深入地分析,发现案例中包含的原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不可生搬硬套,要在恰当的教学环境中运用,才能取得良好地效果。同时,案例教学对教师自身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教师有很强的现场把控能力,能够及时调整学生讨论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思,发散创新思维,这都需要教师具有充分的智慧和灵活性。案例教学并不是都能取得良好地教学效果,必须要教师和学生的双方保障,一方面是教师的协调组织,另一方面是学生的积极参与,二者缺一不可。案例教学在实践运用当中,还会出现种种问题,只有不断地总结和反思,进行创新改革,才能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使学生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提升更多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9篇:课题实施方案范文

【 关键词 】 高等数学;案例式教学;分模块教学

1 引言

我校近两年来开始对高等数学进行了统考,这对于高等数学的教学与管理有了较大的推进作用。第一,建立起基本教学标准,规范了教学。统考前,我校各学院高等数学教学大纲实施方案、教材、课程考核标准和成绩评定标准不统一,缺乏统一的教学质量衡量标准,实施统考后,实现了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材、平时测验、期末考试、考试阅卷和成绩评定标准7项教学规范全校统一,规范了教学。第二,搭建起教学效果展示平台,促进了教学。实施统考后,全校各学院学生统考成绩排名一目了然,教师在教学效果面前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看到差距,促使学院和教师积极行动起来,找根源、定措施、督落实,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看到差距,促使教师加大教学精力投入,研究教学方法,关注学生,重视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整体成绩得到提高。第三,共建、共享教学资源,推动了课程建设。实施统考后,全校高等数学教学资源共享全面展开。2010年,更新、补充了高等数学教学例题/习题库、平时测验卷库和考试卷库,还设计了面向学生的《导学要点》。2011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例题/习题库和模拟练习卷,并着手组织教师编写学习指导书。第四,教师融入教学集体,凝聚了教学队伍。实施全校统考后,教学骨干有计划地聚集在一起研究教学,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补课,交流经验,互促互助,集体流水阅卷。在共同的工作中,教师们加强了解,切磋业务,增进友谊,融入教学集体,凝聚了教学队伍。第五,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加强了教学过程管理。针对统一考试的实施方案、开展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研究、集体流水阅卷、成绩统计分析等重要环节,均形成了管理方式或制度文件,针对教师的各个教学环节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了教学过程管理。

2 教学模式的改革

2.1 案例式教学模式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 在这个情境中, 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 同时可能包含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将案例作为教学材料, 结合教学主题, 透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让学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 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强调以案例为教学材料;强调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学习与教学主题相关概念或理论。

高等数学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是教师和学生的准备工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专业案例,课堂教学中突出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专业案例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思想,并逐渐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案例要有探究性,案例中的问题能刺激学生, 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从而激发学生分析案例, 进入学习状态。学生要提前预习要学的概念,了解自己对概念的理解程度。第二是实施过程,包括案例的实施方式,案例的讨论与分析,结论等。这就要求教师能充分发掘数学文化的价值,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分组或者讨论。第三是教学的评价与反馈。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听课,学生的座谈、教学评价等行为,形成课程评价。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课堂讲授以启发式为主,综合使用案例教学法,形象化教学法、类比法等教学方法,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

通过案例教学, 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所学专业有着紧密的联系, 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同时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做了铺垫。

2.2 分模块的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分成四个模块: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实验模块、创新模块。基础模块是课程中最基本的内容,对所有学生进行基础性与教育通识性教育,宜设为必修课。基础模块的教学中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彻底弄懂。专业模块内容的设定由各专业课教师和数学教师共同研讨确定,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专业模块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专业性,所有内容都要体现一个“用”字。专业模块的授课方式可以相对灵活,可以采用讨论式或双向式教学,可由某一专业技术问题的应用展开数学内容的教学,亦可由有工程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专业课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模式的设置,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有益,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实验模块选择Matlab,Maple等数学软件,采用开放性实验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模块是为继续深造和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而设定的,针对学生考研和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与高等数学竞赛的需要,通过《高等数学提高》选修课和竞赛训练的方式来完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专业模块教学内容的分类实施与基础模块内容的关系;处理好数学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关系,体现高等数学对专业的应用性与适用性,即学以致用、兼顾基础的原则;鼓励教师与专业院系的交流合作,参与教学院系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工作。

3 实施过程中对教学手段的革新

教学形式实施的过程中选取生活中的案例,使学生从身边的例子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亲近感,对例题和方法更快接受,进而构建出相应的知识体系;教师在引导学生的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问题之间的关联和衔接,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知识链接,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提倡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经过思考、补充、完善,使得对知识的理解深入,得出结论。挂图、模型、实验演示、幻灯、电影、录像、电脑辅助视频等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设计,存在很大的潜力,加入数学软件、多媒体技术在课程中的操作,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理论的基础上能自主地运用数学软件进行数学题目的演算、画图、计算,使得学生加强理解理论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能感知的、具体的操作。

4 结束语

通过对案例式教学模式的尝试和运用,学生课堂积极性有了显著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成效,真正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使得枯燥的数学课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1] 苏洪雨,江雪萍.高等数学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年第3期(总第85期),30-33.

[2] 钱方明. 改进案例教学, 提高案例教学质量[J].嘉兴学院学报,2002 年11 月,第14 卷S1,206-107.

[3] 王佳秋,孙秀娟,杜广环.案例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高师理科学刊,2011 年 9 月,第31 卷,第5 期,96-98.

[4] 张娟,陈冬,尚学海等.应用型大学提高高等数学课堂质量的几点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2)87-90.

作者简介:

马青华(1973-),女,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数学反问题、数学教学法。

李艳涛(1981-),女,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网络图及其应用、数学教学法。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