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范文

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精选(九篇)

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

第1篇: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范文

关键词: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筑牢四道防线

基层保卫工作是公安机关和基层保卫组织依法在企事业单位内部进行的与治安保卫工作有关的各项业务活动。它既是企事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公安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当前为全力做好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案件发生,企业保卫部门要认真贯彻《企业事业单位内部保卫条例》,强化制度管理、宣传教育、动态防控和隐患排查“四道防线”,不断提升企业内部安全防控能力,为企业的和谐稳定奠定牢固的防范基础和治安保障

一、加强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是企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构筑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治安保障。

首先,加强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保护国有资产使之不受不法侵害,是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旦受到破坏,会给国家造成重大资产损失,同时还会引发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严重的会引发社会不稳定。没有安全的治安保障和稳定的内部治安环境,就没有企业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

其次,加强基层保卫组织建设,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防范犯罪,为企业减少或挽回经济损失。通过加强治安防范工作,与公安机关相互配合,打击盗窃等各类犯罪活动,使犯罪分子不敢对企业资产及物资有非分之想。企业基层保卫组织要及时掌握大量信息,及时发现影响企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通过及时进行信息搜集、反馈,畅通信息渠道,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达到企业稳定、职工满意、生产正常,为企业单位的顺利发展提供可靠的治安保障。

第三,加强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为企业职工队伍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只有搞好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才能使企业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有了良好的治安环境才能使职工有安全感,没有后顾之忧,使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生产建设中去。企业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单元,范围广,人员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多,最具有社会代表性,因而只有从最基层、最基础的工作抓起,加强企业基层保卫工作,把基础打牢,才能不断提高驾驭复杂社会治安局面的能力。

二、强化制度管理,严格责任落实,筑牢单位内部治安管理“四道防线”

(一)强化制度管理,筑牢责任防线。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的关键在于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和工作责任的具体落实。要坚决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和本单位自身特点,制订更加细致、覆盖企业全角落、有针对性的管理规章。同时要与企业和社会发展同步,制定完善的各类应急预案,加快建立应急机制相协调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理机制,适时组织演练,以应对恐怖袭击、等引发的各种危机,切实维护单位的稳定。一是签订责任书,落实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制。将安全保卫工作责任落实到部门责任人,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齐心协力抓安保的良好格局。二是通过年度考核考评推动安防建设。通过绩效考评考核,逐一检查基层单位,摸排掌握单位内部治安防范现状,并对检查情况排序通报,提出工作建议,推动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开展。三是保卫部门与基层单位签订安保工作责任书。指导基层单位对安保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岗位责任。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提升企业内部治安保卫的管理能力。

(二)强化安全宣传,筑牢教育防线。一是借助于企业有线电视大力宣传防范知识,及时预警信息。二是深入基层单位、社区集中发放《防盗防抢防骗手册》,讲解防范要领及注意事项,进一步增强职工群众的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克服麻痹思想,提升自防自卫能力。三是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加强保卫队伍建设,促进企业内部和谐稳定发展。四是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治安保卫力量,也是现代企业管理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采取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真正起到维护企业内部和谐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

(三)强化动态管理,筑牢防控防线。一是严格落实保卫制度。监督检查基层单位制定的工作制度,并严格落实到位,同时重点检查各单位值班落实情况。二是进一步整合巡防力量。分时对易发案路段、重点路段开展巡防,重点加强内部重要目标、重点部位及周边区域的巡逻守控,切实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及时盘查周边可疑人员,最大限度地震慑违法犯罪。三是通过内部治安情况分析研判找准防范防控着力点,并积极依托创建平安企业这个“大平台”,加强对企业内部治安保卫状况的动态研判,并根据内部治安复杂程度,及时调整防控重点和力量部署,努力实现巡控工作的全时空覆盖。加强技防设施建设,实现企业内部治安防范的科技化。努力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三防”结合。向科技要稳定,向科技要安全,加大技术防范力度和密度,最大限度、尽最大可能地使用高新科技手段,形成内部治安防范的网络化,提高治安防范能力。

第2篇: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范文

【关键词】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评价;安全评价;利与弊

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职业卫生评价工作目前还不够到位,仍然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分析研究、深入了解其存在的原因,进而找出问题所在,以期提高我国职业卫生评价工作的质量水平。

职业卫生评价以及安全评价是企业落实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三同时”的必要方法,也是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预防、控制、减少和消除职业危害的重要保障措施。目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及监督检查等对象为企业的监督职能,由卫生部门全部转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自从职责划转之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职业卫生评价的文件与规范,方便了企业更好的掌握职业卫生评价的工作程序以及相应要求。所以,为了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开创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一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就建设项目安全、职业卫生“三同时”由一个行政单位出具两种不同行政审批手续的问题进行了调整,将安全评价与职业卫生评价相结合,从而减少了相应的行政审批程序。

本文笔者主要通过对职业卫生评价工作与安全工作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对比,从政府监管、企业运作、评价、设计等方面确定两者结合的可行性,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经验,提出了几点看法,以供读者参考。

1 职业卫生评价与安全评价分开进行的优缺点

1.1 职业卫生评价与安全评价分开的优点

(1)职业卫生评价与安全评价有联系,亦有不同,如果各自开展,安全工程师与职业卫生工程师可以各司其职,专业对口进行。尤其对于职业危害因素较多、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独立开展职业卫生评价针对性更强、过程更扎实,同时,也能提高和强化专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现场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另外,安全评价报告、职业卫生评价报告作为企业规避风险的基础性技术资料,也可以更专业、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企业提高内部安全管理与职业卫生管理。

(2)安全评价、职业卫生评价分开实施,可以使企业对现场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分类建档更细化、更明晰,便于企业现场人员管理。

(3)编制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是落实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保障各项防护设施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的重要手段。安全预评价、职业卫生预评价报告则是编制安全设施设计专篇、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重要输入文件。

尤其对于“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的化工企业来说,如果安全评价、职业卫生各自开展,其评价报告可更好地指导设计专篇中过程危险源的分析和评估,确保设计专篇思路明确、主线清晰。

1.2 职业卫生评价与安全评价分开的缺点

(1)从工作组织分析,安全评价和职业卫生评价是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或安全生产许可证、职业卫生许可证复审等阶段开展的工作。两者工作流程大致一致,基本均为明确评价对象、收集相关技术资料、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辩识与分析、定性与定量评价、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评价结论及建议、编制评价报告。虽然工作程序相似,但由于需要安全评价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分别进行,因此,比较耗费企业的资金、时间、人力与物力。

(2)通过安全评价、职业卫生评价最终形成的验收评价报告是建设单位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以及职业卫生验收审批的依据,而验收审批是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能否开工建设、投入运行的准入条件。如果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两者不能同时验收审批,企业建设项目施工工期则会滞后,影响项目进度,甚至可能会导致部分企业,尤其是北方企业错过最佳施工工期。另外,由一个行政部门出具两种不同行政审批,也会存在相互制约的现象。

2 职业卫生评价与安全评价相结合的优缺点

2.1 职业卫生评价与安全评价相结合的优点

(1)如果职业卫生评价、安全评价相结合,评价所需的现场检查、隐患整改与落实、专家现场核查、报告评审、行政部门的现场审查等程序就可以集中完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企业的资金、时间、人力和物力。同时,对于评价人员来说,两者相结合的评价过程也是其提高综合知识水平、系统分析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的过程。

(2)由于安全评价发展时间较长,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全面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例如,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分析法、HAZOP、LOPA、故障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危险指数评价法、指标评价法等等。而职业卫生评价方法相对较少,在实践过程中,大致仅有检查表法、类比法和定量分级法等几种。通过两个评价的结合,可以充分运用安全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拓展辨识思路,更好地定性、定量地分析、评价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

(3)如果职业卫生评价、安全评价相结合,那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则只需出具一种行政许可,既能够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体现“以人为本”。

2.2 职业卫生评价与安全评价相结合的缺点

(1)职业卫生评价、安全评价两者相结合,将导致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编制由于缺乏对应的专业评价报告而增加难度。

(2)很多企业已建立了独立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并形成了 PDCA 的闭环管理模式,如果职业卫生评价、安全评价相结合,将不易于专业地指导“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

3 对推行职业卫生评价与安全评价相结合的几点建议

本文笔者通过对职业卫生评价、安全评价各自开展与整合实施的利弊分析认为,由于安全评价与职业卫生评价工作有交叉和重叠,评价程序基本相同、评价对象类似、评价方法可通用,且评价目的均是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辩识、分析和控制,是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基础,因此,为了提高政府监管效能以及为企业减负,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尝试推广两者相结合。笔者针对职业卫生评价、安全评价两者相结合的推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

(1)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通过出台职业卫生评价和安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细则(含预评价、验收评价、现状评价),以指导工作的开展。同时,试行期间,应允许企业选择是按“两者相结合”进行评价,还是分别进行评价,从而保障各项工作连续性与有效性。

第3篇: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范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城镇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有关部署,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县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根据“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加强保障、属地管理、完善服务”的原则,逐步推进社会保障对象依托社区进行管理,形成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我县广大企业退休人员安度晚年,贡献余热。

二、目标任务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指企业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其管理服务工作与该企业分离,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区实行属地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总体目标是:按照“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场地到位、制度到位、工作到位”的要求,制定关于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办法。建立一个政府引导、多部门合作,人员经费制度化、管理服务规范化,有利于退休人员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有利于企业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

按照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总体目标的要求,今年的主要任务是:2011年12月底前在赤城街道、福溪街道、始丰街道区域内各选择一个条件成熟的社区进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试点,实现我县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零的突破。今后逐步向全县各乡镇(街道)的所有村、社区全面推广,基本实现企业退休人员由乡镇(街道)和社区管理服务,并建立起规章制度完善、服务程序规范、服务内容丰富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和网络,力争实现全县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到88%以上。

三、工作内容

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好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工作,保障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二)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各项查询服务;

(三)跟踪了解企业退休人员(含在本辖区异地居住的企业退休人员)生存状况,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辖区内企业退休人员去世时,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要及时向负责发放其基本养老金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报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一次企业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认证,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和村(社区)服务人员根据具体要求,可采取入户调查等方式给予协助;

(四)帮助已故企业退休人员的家属申请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津贴;

(五)集中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其中由县以上各级党委管理的企业退休领导干部,在纳入乡镇(街道)村(社区)管理时,人事档案暂不移交,乡镇(街道)村(社区)可先建立这些退休人员基本情况信息库);

(六)组织企业退休人员中的党员经常开展组织活动,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七)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健康档案,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工作,提供方便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

(八)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文化体育健身活动,指导和帮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发挥余热,开展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和村(社区)服务人员要加强对退休人员自我管理服务组织的指导,引导和动员退休人员发挥余热,开展活动,为繁荣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建设做出贡献,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九)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乡镇(街道)要建立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实现计算机管理;村(社区)要建立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及时向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提供企业退休人员的有关信息资料,指导和帮助乡镇(街道)村(社区)做好建设基本信息库的相关工作;

(十)建立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要向企业退休人员发放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联系卡上应公示管理服务内容,并注明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和村(社区)服务人员的联系电话,方便退休人员进行联系、沟通,及时得到相关服务。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领导小组负责统一协调各成员单位共同做好社会化管理工作。

第4篇: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范文

摘要:企业中的保卫部门的职责就是维护企业单位中各部门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保护企业不受外部侵袭,维持内部治安稳定,维护企业利益。保卫部门的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岗位上的保卫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个人素养,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需要具备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但现今情况是,保卫部门队伍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于是加强对保卫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思想政治;企业保卫工作;影响

一、企业保卫工作的现状

(一)保卫工作责任重大

企业发展需要有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尤其是保障内部的人身财产的安全和有效的企业秩序,这些都是保卫部门需要肩负的责任。若是保卫工作没有落实到位,保卫人员由于个人的疏忽、过失或者失职从而导致企业或企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对于企业来说将会是重大的安全事故,企业也将因此蒙受巨大的损失。因此,保卫工作责任重于泰山。

(二) 保卫环境较为复杂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有的企业占地面积大,流动人口多,人员组成复杂,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了保卫工作将面临严峻的工作环境,使保卫人员的工作难度大大增加。尤其是在有的保卫人员心理素质和思想觉悟还有所欠缺的情况下,容易被不法分子钻空子。更有甚者,会受到不法分子的鼓动、诱惑,在利益的面前无法经受住考验,从而被不法分子利用,使企业蒙受损失。因此,对保卫工作岗位的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提高保卫人员思想觉悟,提升个人素质,是保卫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

(三) 保卫工作具有危险性

安全保卫工作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保卫工作的性质就是保护企业及其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不遭受非法侵害,其中,就有可能受到不法分子的暴力侵害。保卫人员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就需要在遇到不法分子时,拥有坚定的信仰,敢于斗争,不惧怕与不法分子斗争,时刻做好可能流血牺牲的准备。要树立岗位职责高于一切的思想觉悟,拒绝各种形式的诱惑,经得起考验,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过硬的政治觉悟。这一切优秀品质的培养都需要时刻紧抓思想教育工作,时刻保持保卫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

二、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保卫工作的促进作用

(一)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保卫工作的影响

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保卫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往往在工作中受到人们的误解,甚至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由于受到误解和遭受他人有色眼光,会对保卫岗位上的工作人员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和负面影响。因此,对保卫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对保卫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工作需要时刻保持,容不得半点松懈。不能产生因保卫人员对自身工作岗位的认识不足,对自身本职工作责任的认识不足,导致对自身岗位责任的松懈和消极怠工的情况出现。这种心态和态度,对安全保卫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会使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出现重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一部分企业,在保卫人员的思想政治考核的工作上存在很大不足。考核内容过于死板,企业对保卫部分没有详细的责任规范制度,对于保卫人员的奖惩机制也并不完善。这些被企业管理人员所忽视的细节,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保卫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除此之外,现在的保卫部分的岗位薪资待遇相较于其他岗位来说都普遍偏低,这使得看重薪资的年轻人对保卫工作看不上,只有一些年纪较高,无其他收入的人员才会勉强接受这份工作,从而导致了保卫工作岗位上人员素质,尤其是身体素质都偏老龄化。

(二) 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保卫工作的意义

1.思想工作是保卫工作的塑造者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大程度上就是坚定保卫岗位的工作人员精神意志的工作。尤其是在当今的新形势下,保卫人员的精神意志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保卫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提高对保卫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的提高保卫人员的个人素质,坚定其岗位信念,使其成为具有职业素养、有坚定信念的合格保卫人员。在面对来自企业外部的不安全因素和来自外界的诱惑时,能够坚守信念、坚定不移的执行自身岗位职责。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安全保卫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提升保卫工作的工作成果

思想政治教育能提升保卫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坚定岗位职责信念,使保卫人员能够具有更高的职业素养和思想觉悟。当保卫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具有上述素养之后,才能就被更高的责任意识,从而具备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当面对外部侵害时,才能够以自身职责为天职,坚定不移的与不法分子做斗争,有力的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和企业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 如何提升企业保卫人员思想素质

1.时刻抓紧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人才会有提升和进步的空间,才能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保卫工作也是一样。面对企业发展不断变换的新环境、新形势,只有不断学习业务相关知识、加强理论教育、及时学习最新的政策方针,才能够不断提高保卫工作岗位工作人员个人素质和职业素养,时刻紧跟不断变换的新形势和企业不断进步的步伐。因此,思想政治学习在当今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2.建立奖励机制

奖励机制能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套完善的奖励机制,能够有效的激发保卫人工的工作积极性。众所周知,保卫工作岗位的薪资水平并不太高,实用性的奖励能提升保卫人员的薪资收入,从而使保卫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有效加强。

3.保持良好的沟通

保卫工作的性质使保卫人员在工作中时常会受到误解。而且,由于很多企业的保卫部门并不处于企业领导核心,很多企业的动态保卫部门常常无法及时了解,从而造成对企业领导的思路理解不到位,在工作中出现纰漏和错误,甚至会产生矛盾,保卫人员中出现抗拒、抵触的心理。因此,良好、及时有效的沟通在保卫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保证同事间良好的合作氛围,保证上级的工作思想与指示精神能被正确理解和顺利传达,确保保卫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三、 结语

现今岗位竞争力日益增强,对于企业中保卫工作人员的要求也逐渐增高。保卫工作是企业自身安全保障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最关键的一道保障,他对企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加强保卫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保卫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增进保卫人员工作积极性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只有保卫人员细心负责的工作,保障保卫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最大程度确保企业的安全得到强有力的保障。(作者单位: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姚宝健.浅析企业政工人员素质对企业保卫工作的重要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0(1):8.

第5篇: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范文

关键词:高校安全;准公共物品:物业管理

一、高校保卫服务的准公共物品属性

经济学家戈尔丁认为,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上存在着“平等进入”和“选择性进入”的区别。“平等进入”指公共产品可由任何人来消费,如免费城市道路、公共场所的社会治安等。“选择性进入”指消费者只有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例如付费后,才可以进行公共产品消费,如收费公园、小区的治安等。高校公共安全服务的对象限于高校范围内的师生员工,具有一定的排他性,高校保卫服务属于准公共物品。

准公共产品的提供具有三种基本方式:政府供给、非政府供给、混合供给。社区公安基层组织是高校保卫服务的政府供给主体。高校保卫服务的非政府供给是高校保卫部门或私营企业提供校园保卫服务,可不依靠政府部门的介入就能自身提供校园安全,此举旨在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高校保卫工作,缓解社区警力严重匮乏的困境。高校保卫服务的混合供给,即可以采取政府与非政府供给为主、配以私人供给的方式,考虑将较低层次的高校保卫防范事务引进市场化机制,通过市场手段达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由企业来承担治安防范工作。在实际运作中,多种服务方式不仅给校园社区师生更多的选择机会;还可近似地取得市场竞争的收益。

高校保卫服务具有公共性强、私人性弱、排斥性强的特点。其提供方式的选择应依据于效率原则、公平、成本负担能力、宏观调控来决定,即需要考虑资源配置效率、分配机制的公平性、成本负担能力、受利润最大化原则的约束等因素。

二、当前高校保卫工作开展的困惑

(一)物业企业承接部分校园安全工作的由来

当前高校保卫组织人员的配备仍然是按照八十年的高校规模制定,在面临高校急速扩招后,高校保卫力量单薄,面对校园治安案件与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大不下降,而社区警力不足以为大型高校提供保卫服务,高校安全保障面临极大的挑战。

扩招不仅带来了保卫难题,同时带来了后勤改革。由于扩招后学校后勤事务大量增多,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高校后勤包揽一切的做法不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形式。从2000年起全国各高校积极推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使高校工作重心工作转向教学科研,提高办学效率。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实行校内物业委托给企业管理。主要包含房屋及公用设施管理,绿化和环境卫生管理,车辆交通及治安消防管理等业务。为了解决高校保卫力量单薄的困难,高校在引入物业管理后,将原本由保卫部门全面承担的楼宇安全保卫工作外包给校内物业管理公司。保卫部门仍然负责路面、公共场所与校内重点要害部位安全保卫工作。高校保卫模式形成由校内保卫部门主要负责,校内物业管理公司与社区派出所为辅的保卫模式。但相当部分校内物业公司为了追求最大利益,不履行安保工作合同,措施不落实,经费不投入,监管不到位。导致许多问题的产生,影响了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发展和学校的稳定与和谐。物业公司的经营模式给高校公共安全带来了风险。

(二)高校物业公司经营的负外部效应风险

高校公共安全是具有显著正外部性的准公共物品。由于正外部性的存在,使得要素投入与要素回报不匹配,由于边际成本递减的物业企业在供给校园公共安全时往往动力不足。物业企业普遍存有免费搭车的机会主义心理,只要不出事,物业企业或保安公司就情愿冒不履行安保工作合同的风险,在最少的投入下获得最大的利润。“利益至上、成本至低”的企业经营理念使外部经济、公共性较强的高校公共安全得不到供应保障,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引起的师生福利损失。其体现为:物业公司不舍得购买必要的保安器材、交通车辆、通讯设备,保卫设施供应得不到保障;物业公司为了控制成本,采取延长工作时间或降低人员待遇等损害员工利益的行为,最终导致物业工作人员流动过快、而大量离职的人员亦对高校形成潜在的安全隐患:物业公司为了节省开支,采取随意减员,关闭消防通道减少岗位编制,甚至隐瞒校方设置虚岗,导致校园治安发案率升高等情况。

(三)物业公司与高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风险

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一般认为道德风险是指由于经营者或参与市场交易的人士,在得到来自第三方面的保障条件下,其所作出的决策及行为即使引起损失,也不必完全承担责任,或可能得到某种补偿,这将“激励”经营者倾向作出风险较大的决策,以博取更大的收益。

高校安全服务具有私人产品的部分特征,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引进优秀的物业公司或保安公司,在管理中实行优胜劣汰,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改进效率,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但目前许多高校物业企业的社会责任观不强,其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自私自利性,极易产生违约行为,置校园诸多安全问题于不顾,牺牲师生利益,把应由企业承担的经济成本转嫁师生员工,物业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企业行为的道德风险,造成企业对高校的承诺与企业实际行为上的差别。其体现为:有的高校物业公司虚报管理经费数据,欺骗学校,迫使校方追加安全保卫经费;对安全设备保养检查不力,维修拖沓,例如过期的消防器材、失灵监控探头等没有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其管理的范围内发生师生随身携带财物被盗后,报案不及时或者隐瞒不报保卫部门,延误破案时机,窃贼屡屡得手,作案越来越猖狂。

三、消除高校物业企业经营风险的对策

(一)高校在招标时要严格检查物业企业的运营背景,挑选信誉好的物业公司进驻。

(二)与物业公司签订详细安保合同,完善对物业企业治安防范工作的考核标准,要求物业公司严格履行合同条款,保卫部门严格监督,对其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兑现合同报酬并给予续签:合同条款实施不到位或严重违约的,要扣除其质量保证金,罚金等同于造成师生的损失,并追究其违约责任,甚至更换物业公司。

(三)会同企业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将安全管理囊括其中的行业等级评定,扩大行业管理的约束力,对于评定不过关的企业给予降级。通过公示评定结果、强化导向措施,强化企业规范自身安全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6篇: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范文

(一)疾病监测

1、拟于第2-3季度,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省(直辖市),开展农民工传染病防控工作调研。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尤其是农民工传染病发病、死亡基本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走访、座谈会等形式调查当地农民工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现场调查处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了解各地在加强外来人口尤其是农民工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做法和成功经验。

2、第3-4季度,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目前传染病疫情监测与防治工作规范;对于需要政府其他部门协同解决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措施建议,报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二)防治艾滋病。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农民工流动性比较强,医疗卫生机构对他们的健康教育、疾病监测、治疗随访等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各地也因为经费原因,未将农民工的宣教、检测,尤其是免费治疗工作纳入日常工作。鉴于上述问题的复杂性,我们计划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商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建设部和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制订在农民工中落实艾滋病免费治疗具体措施,计划初步安排如下:

1、3-5月份,赴北京、天津、上海、东南沿海大城市及内地部分人口密集省会城市开展调研,调查各地农民工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了解当前各地存在的实际问题。

2、6月份组织专家在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出相关措施,以文件形式下发,要求各地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定措施、加强宣传、保障经费,将农民工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的日常工作,真正落实属地化管理原则。

3、结合农民工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在农民工集中的建筑、采掘、服务等行业、企业及火车站、汽车站等公共场所举办宣传活动,促进广大农民工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了解国家免费治疗政策,提高农民工主动接受宣传、检测及治疗的积极性。到2006年底,使农民工集中地区(场所)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以上,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5%以上。

(三)防治结核病

1、5-7月,组织专家到京、津、沪等沿海省份调研。

2、8月制定全国农民工结核病控制框架和技术指南。

3、10-12月,建立省际间的协作机制,实现农民工结核病人基本情况、治疗管理情况等相关资料的共享。

(四)防治血吸虫病

1、第二季度商财政部及各省有关部门,下发农民工血吸虫病人免费治疗文件,要求各地加强领导、落实经费,将农民工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日常工作,落实属地化管理原则。

2、下半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督导,检查各地农民工血吸虫病人免费治疗情况。

(五)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免疫

1、4月25日儿童预防接种日前后,开展以“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健康-关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通过宣传活动,设立临时接种点,为流动儿童提供预防接种服务,落实流动儿童享有与常住儿童同等的预防接种服务政策,免费为流动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2、6-9月,在北京、杭州等大城市开展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的调研。

3、全国省会城市及各城市常年在流动人口集中地方设立接种点,为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和证,开展接种工作。

4、9-12月,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在托幼机构和学校实施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为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开展补证、补种工作。

5、6-12月,全国各地和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开展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活动。

6、12月,在全国城市地区开展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强化免疫工作;3-6月,当有麻疹、流脑等疾病暴发流行时,在农民工聚集地开展晨检工作和疫苗应急接种活动。

二、依法保障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权益

(一)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重点监督检查。根据2006年我部职业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组织开展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重点监督检查工作。检查范围:对煤炭、化工、冶金、制药、建材、电子、轻工(家具制造、制鞋、皮革加工)等职业病多发行业的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检查,特别是以上行业的中小企业农民工人群健康监护情况。工作安排:

1、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职业病危害情况确定3-4个行业,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培训,及时汇总、分析本地区监督检查情况,进行必要的督导和抽查;

2、对用人单位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情况的检查,由市(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监督检查通过现场检查、查阅档案、填写调查表、询问劳动者等方式完成;

3、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于2006年10月30日前,将本辖区监督检查工作的书面总结、汇总表及典型案例材料上报卫生部。

(二)组织调研,制定农民工健康监护方案。卫生部正在组织制定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状况调研方案,结合“职业病防治万家企业行活动”,以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为切入点,组织开展调研工作。分地区、分行业、抓重点,掌握用人单位实施保护农民工职业健康的情况,进一步摸清我国农民工职业卫生现状、存在的问题。根据调研的情况,认真研究、制定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方案,计划2006发农民工健康监护工作方案,指导用人单位依法保障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共2页,当前第1页1

(三)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结合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开展的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项目,以保障农民工健康权益为重点,开展以提高农民工职业卫生服务水平为目的的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2006年4月启动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各级职业病防治机构、职业病防治监测网,保障农民工得到有效的、最低限度并能够负担得起的职业卫生服务。

(四)深入开展针对农民工和用人单位的宣传培训。在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及公共场所举办宣传活动,重点针对农民工人群进行宣传、咨询活动,增强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增加农民工对职业危害的了解及防护知识。针对中小规模企业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现状,卫生部已制定计划,从第二季度开始,分四期开展相关培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将组织对中小企业用人单位负责人及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职

业病危害控制技术培训和指导;加大对用人单位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职业卫生标准宣传工作,指导用人单位正确理解和执行职业卫生标准。

(五)加强农民工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1、明确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强化属地管理,组织开展卫生监督人员全员培训,充实和加强基层执法力量。

2、各级卫生部门会同安全生产、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依法加强农民工职业病监督管理,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督促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乡镇企业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责任。

3、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社会举报等监督方式,及时发现和处理严重危害农民工健康的案件,严厉惩处严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违法行为。

三、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

(一)积极做好农民工的工伤鉴定和医疗救治工作。

1、积极配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劳动能力鉴定标准。

2、要求地、市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积极部门组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并推荐符合要求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为农民工在因公受伤时,按标准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3、要求医疗机构按照当地政府惠民政策的要求,积极落实惠民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4、要求医疗机构按规定完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简化手续,优化流程,方便农民工就医,为农民工提供优质、便捷、价格适宜的医疗服务。

(二)积极配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做好进城农民工的大病医疗保障工作。

四、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民工食品卫生安全

(一)按照《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要求,规范建筑工地食堂卫生许可证发放的审核和发证后监督工作。与有关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做好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卫生工作。

(二)按照《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农民工聚集地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管,严格食品卫生许可发证发放,并强化事后监督。同时结合餐饮业专项整治工作,以餐饮具消毒情况为重点,按照《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规定,重点检查农民工聚集地餐饮单位的餐饮具消毒情况。

(三)2006年8月我部将组织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督察,建筑工地食堂和农民工聚集地的餐饮单位将作为食品卫生督察工作重点之一,通过督察,加强各地建筑工地食堂监管,同时清理、整顿农民工聚集地不合格餐饮单位。

五、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农民工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水平

(一)开展输出地农民工健康教育。结合输出地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以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网络,开展输出地省区市的农民工健康教育。运用“行动”多部门合作优势,普及基本卫生知识与法规,了解意外伤害知识,掌握急救基本技能等,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拟于第三季度完成适宜教材开发与课件。在劳动力转移重点省区开展试点与评估。

(二)开展交通工具及公共场所农民工健康教育。在春节返乡及麦收季节等农民工流动比较集中的时期,在铁路、公路等港站及交通工具上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以预防艾滋、结核、乙肝等重点传染病及吸烟有害健康等基本卫生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为内容。

第7篇: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范文

关键词:国有煤炭企业;治安保卫;探讨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1-0177-02

一、着眼长远,强化企业治安保卫工作体系

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要主动适应社会及企业内部的治安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不断分析研究治安保卫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预测和把握违法犯罪的新动向、新特点,始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针对企业内部突出的治安问题和违法犯罪活动呈现出组织化、暴力化、智能化的新特点,一方面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适应动态管理的要求,解决基层企业之间各自为战、工作运行机制不协调、衔接配合不力等问题,不断加强点线面结合、专群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治安防控网络,依靠公安机关的打击力量,实行打防控一体化。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保卫工作的保障机制和惩后奖先的激励机制,逐级抓好落实,使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渗透到企业各项管理之中,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发挥应有的职能,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沟通,依靠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进一步优化企业的外部环境,促进企业内部治安管理工作的加强。一是要依靠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企业与周边的各种矛盾及时予以化解。对存在问题及时疏导调解,不让矛盾发展激化,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顺利进行。其次是要依靠政府和公安机关对企业内外治安秩序进行综合治理,及时解决妨碍企业生产、经营的问题,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三是依靠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外来人口和收购点的管理,从根源上铲除违法犯罪,最终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

二、与时俱进,完善企业治安保卫工作制度

企业内部治安保卫管理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和细化,要根据国务务院颁布的《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和本企业的自身特点,制订更加细致、覆盖企业全角落、有针对性的管理规章,同时要与企业和社会发展同步,不断修改和完善企业内部治安保卫管理细则,使之更有实际操作性,更有说服力和约束力。目前,很多企业都有企业内部治安保卫管理制度,但总结以往大大小小的治安保卫事例,其遇到的新问题还是现有的治安保卫制度不够准确,还需随时修正,使之不留空白,不留死角,不留弹性空间。因此,企业要寻求健康发展,就要根据实际需要完善适合本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治安巡逻、人员(物资)进出、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治安管理、放射源危险品治安管理、技防、承包商治安管理、治安保卫培训、治安保卫考核奖励等规章制度,使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开展在制度的规范下有序进行,并在严密的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三、增加科技含量,提升治安防范水平

治安防范要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含量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使科技手段成为推动治安防范的巨大动力。在犯罪日益科技化、智能化的情况下,传统意义上的群防群治已明显地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对此,企业内部治安防范如果没有科学技术作保障,仅靠人海战术、拼体力,其效能不可能有效提高。因此,我们应该向科技要稳定,向科技要安全,加大技术防范力度和密度,加大企业内部防控网建设。在安全防范工作中,最大限度、尽最大可能地使用高新科技手段,形成治安防范的网络化,加大技术防范力度,提高治安防范能力,最有效地预防和打击犯罪。依靠科技强保、科技创安是实现企业内部治安根本好转的强有力的手段。

四、加强保卫队伍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现代企业生产中面临许多不确定的安全因素和突发事件。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保卫工作,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治安保_卫力量和素质能力很强的治安保卫队伍。这支队伍在企业面临如火灾、爆炸、危险品泄漏等安全生产和地质灾害事故时,能快速反应,实施道路封闭、交通管制、人员疏散、可疑人员或物的搜寻、抢救伤员等等,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支援。在面临突发的职工集访、闹访等时,能够引导分流人员,协助化解矛盾,有效控制事态发展,为企业的稳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五、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

为做好新时期国有煤炭企业治安保卫工作,必须正确处理预防与安全、保卫组织与公安机关、专门工作与群众工作、企业与周边等四种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预防和安全的关系。“预防”就是要求在企业治安保卫上,在处理预防与其他治安保卫工作上,要强调预防,突出预防,把着眼点放在预防工作上。所谓“安全”,是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根本目的。企业治安保卫工作职能部门的建立,治安保卫工作的研究和实施,治安保卫工作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保障所在企业内部的安全。所以说,保障安全是整个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切实保障安全,即要求各企业千方百计地做好防范,通过坚强的思想政治工作、严密的组织工作和严格的管理工作,堵塞一切违法犯罪分子可利用的漏洞,弥补发生灾害事故的一切缺陷,减少违法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即使发生也可及时发现,立即采取措施排除危险,避免和减少损失。内部治安保卫的一切工作措施都是为了保障安全,如果离开了安全保障这个目标,也就失去了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建立和存在的意义。

二是正确处理保卫组织与公安机关的关系。随着国家各项改革事业的进行和法制建设的加强,企业治安保卫机构已不具有双重性质,不再行使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力,其中心工作是做好预防工作。但是,内部治安是整个社会治安的组成部分,内部治安的好坏和整个社会治安的好坏有紧密的联系。要抓好企业治安管理,促进社会稳定的共同奋斗目标,使公安机关与企业保卫组织始终保持唇齿关系,做到分工不分家。为此,企业保卫组织在抓好内部防范上要与公安机关时刻保持紧密联系,通过公安机关充分了解本地区社会治安的情况、动向,分析可能给内部治安带来的问题和影响,以便在其监督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维护好内部治安秩序。对待各类违法犯罪,保卫组织要以对本企业地形熟、情况明的优势,从人力、物力上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对其进行有力打击,起到“打击一片威慑一方”的作用。

第8篇: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范文

关键词:劳动安全卫生制度;职业伤害;国际劳工组织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1-0111-03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的劳动安全法律法规已经非常丰富,主要有《宪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刑法》、《工会法》、《资源法》、《企业法》的相关条款,及大量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立法等。我国在2011年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制定了《安全生产人才中长期规划(2011—2020)》,各省、市、自治区也纷纷出台地方性文件,努力完善劳动安全卫生制度。

但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善,如:劳动安全卫生教育与培训不到位、劳动安全卫生监督检查中政府监管缺位、工会维权乏力等。

本文力求从对各国关于劳动安全卫生的相关制度和政策的研究中,提取值得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借鉴的一些政策、制度,为改善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现状提供一些参考与建议。

一、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立法

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简称ILO),是一个以国际劳工标准处理有关劳工问题的联合国专门机构。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成员国,也是该组织的常任理事国。中国批准的国际劳工公约涉及最低就业年龄、最低工资、工时与休息时间、海员劳动条件、男女同工同酬和残疾人就业等内容。

“体面劳动”(Decent Work)这个概念由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胡安·索马维亚在1999年国际劳工大会上提出。“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基于这样一个共识,即劳动是获得个人尊严、实现家庭稳定、促进社区平安、向人民宣扬民主政治、推动经济增长从而提供更多富有成效的就业岗位和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在相对短暂的时间内,政府、雇主组织、工会和社会团体就在这一概念的引导之下达成了一个国际共识,即富有成效的就业和体面劳动是实现公平的全球化和减少贫困的至关重要的因素。”①

体面劳动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不仅企业要从硬件上努力实现劳动保护,而且劳动者也要积极学习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素质。只有全社会一起监督、一起完善,体面劳动才会不断在细节中得到实现。

二、各国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特色

(一)德国——职业保险协会

德国在西欧各国中,在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预防和保护中表现突出,为多国关注和效仿。德国的职业保险协会的主要职责有很多方面,主要包括“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帮助受工伤或患职业病职工恢复劳动能力和康复,按规定对他们支付赔偿和补贴等”。

德国的职业保险协会,具有非常严格的强制性,这是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制度需要研究和学习的地方。强制性表现在:德国的所有企业都必须参加职业保险协会,无论是企业本行业内部的职业保险协会,还是企业所在地当地的职业保险协会。强制性地加入制度使得德国企业得到统一管理,井然有序。

我国的劳动保险主要体现在工伤保险上,并且,保险的费用由国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三方共同提供。而德国的职业保险协会的资金来源完全由企业承担,劳动者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这样完全免除了劳动者在工伤事故中的资金负担,给劳动者以安全感。并且,德国的企业各自缴纳的保险费的数额不是统一的,是由“国家劳动部门根据各企业生产过程的危险程度、企业劳动工资基金总额、企业发生工伤事故的频率和严重程度等指标予以确定”。这样的资金缴纳判定标准合情合理,能够督促企业不断完善自己的劳动保护设施和能力,真正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这是真正互利双赢的举措。

(二)日本——劳动安全卫生融资制度

日本在统一考虑所有企业的劳动安全卫生状况的同时,尤其关注了中小企业。日本发现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短缺、企业规模小,在很多方面无法做到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所要求的各项硬件和软件保障。因此,日本专门设立了劳动安全卫生融资制度,针对因缺乏资金而无法保障安全生产的企业提供专项贷款,这种利息极低并且可以长期贷款的融资制度使得很多中小企业在改善劳动安全方面得到帮助,经过20多年的实践,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日本的劳动安全融资制度有着严密的融资程序。不是每个中小企业都可以申请,也不是很轻易的就可以拿到这笔资金挪作他用。日本相关法律的要求是,首先,中小企业必须确实存在因资金问题而无法改善劳动安全条件的客观事实,申请贷款的目的必须是为了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其次,中小企业必须先制订好劳动安全卫生改善计划;再次,中小企业负责人必须接受县级以上劳动行政管理机构的培训。这样的程序和要求可以保障中小企业贷款的专款占用,给中小企业减轻负担,使得中小企业可以放心投入生产,保障最广大劳动者的劳动安全权益。

(三)美国——OSHA劳动安全规制体系

美国的劳动安全规制体系中最主要的机构是“职业安全和健康机构”,简称OSHA。在美国,关注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主体是政府,政府发挥着最重要的劳动安全规制作用。在美国,在政府主管的前提下,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也积极投入到劳动安全规制活动,这样全方位的参与,有利于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全面推进。

美国OSHA为了使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处理问题时能够拥有充分的数据信息和解决方案,专门开发了一种数据中心,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搜索到相关的信息,能够保障问题及时、有效、正确的解决。这点我国可以借鉴一下,成立一个数据库和搜索方案,集合全国各方面关于处理解决劳动安全卫生问题的经验及方案,使得单独的企业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得到最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三、对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启发

(一)重视职工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尊严,实现体面劳动

心理健康与人格尊严是劳动者体面劳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重视劳动者的心理健康,尊重劳动者人格尊严,我们才能不断推进体面劳动的进程。

社会学家玻肯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自身带来快乐。”[1]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心理健康不仅是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保持最佳状态。”[2]

由以上的理论支持得出,“员工的心理健康是指员工内部心理状态的平衡及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世界的协调”,因而员工在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权利就是“员工在自身心理健康的事项上所享有获得帮助、支持和排除不利干扰的权利”[3]。

针对我国现在的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状况,笔者认为必须将政府保护、企业保护和劳动者自身保护结合起来。首先,政府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关怀劳动者的心理健康,对表现突出的企业加以表彰,让全国的企业一起学习;另外,政府可以将企业的心理健康保护设施和相关策划作为企业审批和年检的审查标准之一,这样的话,可以从强制性方面加强企业对劳动者心理健康的保护,更加直接而有效。其次,企业应当从多角度关心劳动者的心理健康,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讲座、座谈会、联欢,要真正深入群众当中,了解劳动者的困难,及时疏导劳动者的心理问题,帮助劳动者解决一些困难。这不仅仅是在保障劳动者的心理健康,也是在为企业减少安全生产隐患,使企业能够更加稳定团结,能够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最后,劳动者自身要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工作认真负责,好好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在遇到困难时及时向工会等劳动者组织求助。

(二)完善我国劳动安全卫生“三方机制”

“西方国家比较健全的‘三方机制’对于缓解劳资矛盾,维护劳动者的利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4]而“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地起到协调劳资关系的作用;行业性、区域性集体谈判与集体协约,还谈不上有一个很好的起步;‘三方机制’虽具组织机构,但因缺乏运作规则而显得随意性过大,社会效果及被了解的程度远远不够”[5]。

我国的“三方机制”要有效运行,政府这一方是关键。政府必须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在三方中努力协调各方关系,不能滥用行政权力。只有政府的态度明确,才能够引导“三方机制”健康运行。

工会作为劳动者的代表,在“三方机制”中,也要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代表劳动者与企业沟通洽谈,监督企业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企业作为三方中的重要一方,是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的主体,也是劳动安全卫生责任的主体,因此占有重要地位。企业代表一定要及时向企业传达国家的相关政策,向企业告知三方协商的有关信息,让企业在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加强工会组织,完善工会的监督、协调职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七条规定:“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在劳动安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权益的代表者是工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沟通的纽带也是工会,工会必须在劳动者安全卫生保护中充分发挥其职能,才能真正有效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只有工会真正将自己的职责发挥到位,劳动者才能够真正安心投入生产,我们的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才能逐步形成“用人单位负责,政府依法监管,行业依法自律,职工群众监督”的劳动安全综合管理体制[6]。

(四)加强劳动安全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

劳动者是生产活动最主要的参与者,由于劳动者的人为原因造成的工伤事故往往是占比重最大的事故发生原因。因此,加强对劳动者的安全卫生教育、培训是迫在眉睫的。

国家要从两方面入手来加强对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卫生知识的教育:一方面,从对全民的教育角度进行大量的宣传教育。在学校中,我们要普及“安全生产”的教育观念,尤其是在职业学校中,一定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掌握好操作技能及安全规范,不能只是一味学习书本知识。在社会中,我们要多作宣传,可以通过电视媒体、社区宣传、引发安全手册等方式,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安全生产的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国家要严格要求企业必须对劳动者进行职前培训,对于危险系数较大的岗位,必须持证上岗,严格进行劳动监察,完善事故处理机制,保证劳动者都能获得劳动安全卫生知识及岗位技能的培训。

企业在劳动安全卫生的教育与培训方面需要做到:第一,认真组织管理人员及劳动者学习我国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学习行业技术规范及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基本知识;第二,企业应当“把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纳入企业培训计划,通过开展‘安全文明生产周(月)竞赛’和总结交流活动等类似活动,把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和培训工作落到实处”[7]。企业要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的安全生产能力,保证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

(五)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机制,确保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贯彻实施

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中,劳动监察是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监察是由国家授权,劳动监察机构执行,目的是对用人单位的劳动安全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的执法行为。劳动监察人员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对用人单位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劳动监察是保障用人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安全法律法规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方式。

我国目前的劳动监察在实践中还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如,监察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高,监察力度不够强,滥用行政权力等。这些问题导致我国劳动安全保护工作在实践中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阻碍。

(六)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力量并加强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发展日益迅猛的今天,国际合作是大势所趋,世界各国都在寻求互利共赢。在劳动安全卫生领域中,更需要各国互相交流经验,积极推广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以达到实现体面劳动的全球共同目标。我国也要在不断完善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理论和实践的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真正实现安全生产、体面劳动,不断推进和谐生产、和谐社会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罗胜华.基层选调生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相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2]叶培军.江苏体质弱势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9.

[3]ZHAO LIN-FENG, GU QING-LIANG .Decent Work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a case of- China apparel industry[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2011,(28):3.

[4]岳经纶,庄文嘉.转型中的当代中国劳动监察体制:基于治理视角的一项整体性研究[J].公共行政评论,2009,(5).

[5]郭捷.建构劳资关系协调机制的思考[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6).

[6]王致兵.我国劳动安全问题及对策[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32(1).

[7]刘颖.我国劳动安全法律制度完善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2011,(5).

[8]马瑞克斯.要保证劳动者生存权[N].人民日报,2008-02-01.

[9]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索马维亚在中国就业论坛上的主旨报告

[EB/OL].http://.cn/jylt/0428-00.htm.

[2004-04-28].

第9篇:指导企业卫生保障工作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商务部《早餐经营规范》(SB/T10443-)和卫生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71号)为依据,以“政府引导、示范带动、市场运作、规范经营”为原则,坚持政策扶持与市场运行相结合、规范整顿与积极培育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对早餐业进行规范和完善,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经营规范、品种丰富、业态多样、安全卫生、环境舒适的早餐服务网络体系。

二、工作目标

从2012年起,争取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早餐工程建设。即市区《餐饮服务许可》达标早餐店达90%以上,市区培育“早餐工程示范企业(店)”50家、“早餐原材料配送示范企业”10家。其中,2012年,培育“早餐工程示范企业(店)”10家、“早餐原材料配送示范企业”3家。

三、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市政府成立市早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督办全市早餐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工商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城乡规划局、市环保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

市商务局负责早餐工程建设的综合协调,做好示范企业创建实施工作;市财政局负责编制早餐工程补贴经费预算,确保扶持资金落实到位;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食品安全管理的综合协调;市卫生局负责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监督管理早餐网点卫生和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早餐店食品原材料在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监测和信息;市工商局负责牵头取缔无照餐饮店经营行为,并负责早餐店食品原材料在流通领域的监督、监测和信息;市城市管理执法局负责早餐网点的环境管理,清理和取缔违章占道无证早餐摊点,并负责放心早餐车的布点和管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落实有关就业扶持政策;市城乡规划局负责新建居民区及城市综合体早餐网点的规划;市环保局负责早餐店的环保管理,督促指导未达标的早餐店经过改造达到环保要求。

四、工作重点

㈠科学制定早餐工程建设标准。市商务局会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局等部门,按照《早餐经营范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基本要求,借鉴外地经验,结合实际,制定《市早餐工程示范企业(店)标准》、《市早餐原材料配送示范企业标准》。

㈡大力开展示范企业创建工作。一是引导经营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早餐店按照商务部《早餐经营规范》和《市放心早餐工程示范企业(店)标准》的要求,自觉提档升级,创建示范店。二是支持早餐龙头企业兼并重组现有早餐店,形成规模效应,创建示范企业。三是重点支持连锁店建设,鼓励示范企业通过连锁经营、特许加盟店等形式,在新建商业联合体、新建居民小区和人口密集区新建示范店,新建单体店经营面积不小于80平方米。四是引导早餐原材料加工企业按照《市早餐原材料配送示范企业标准》,扩大规模,改善环境,提高质量,争创示范企业。

㈢做好示范企业认定和管理工作。示范企业的认定严格按照企业申请、办事处申报、市早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评审、媒体公示、认定授牌等程序进行。对已授牌的示范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年终由市早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对达标企业进行考核验收,经财政部门核实后按奖励标准将奖励资金直接拨付给企业。验收不达标的,即亮黄牌限期整改;仍不能达标的,予以摘牌处理。

㈣开展早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由市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卫生、商务、工商、城管、公安等部门参加,对早餐经营门店无餐饮服务许可证、无营业执照、从业人员无健康合格证明;卫生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分区布局不合理;防尘、防蝇、防鼠设施不齐全,无消毒设施或有消毒设施未正常投入使用;出店经营,污染环境等问题实施专项整治。对经营面积狭小,各项卫生设施、卫生条件经过整改无法达标的早餐店,依法予以取缔。同时,对早餐从业人员加强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早餐企业(店)业主的食品安全意识、诚信经营意识和第一责任人意识。各部门要加强疏导工作,切实解决好从事小餐饮工作人员的实际困难,引导其规范合法经营或转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