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劳动力培训范文

劳动力培训精选(九篇)

劳动力培训

第1篇:劳动力培训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按照“抓培训、强素质、重就业、增收入”的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失地劳动力就业前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调动失地劳动力和培训机构积极性,大力开展失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失地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失地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对失地劳动力开展短、频、快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参加培训的失地劳动力掌握就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积极探索失地劳动力就业培训的有效方式和配套服务、监督管理等机制,为开展失地农民就业培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培训体系,形成“政府主办,社会联办”的培训格局。按照“免费两次、应培尽培”的原则,逐步推行培训券制度,保证失地劳动力免费参加2次职业培训,掌握1-2门专业技能,免费推荐就业3次,培训就业率达到95%以上。

20*年失地劳动力培训工作分三个层面开展,一是动员、鼓励和支持各镇街、培训机构广泛开展失地劳动力培训工作,结合失地劳动力具体情况,开展上岗前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和创业培训;二是劳动局、教育局重点抓好失地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建设,整合培训资源,做好失地农民基本情况调查工作,建立动态数据库;三是各镇街、失地劳动力培训基地根据失地劳动力实际情况,按区政府下达的培训任务(附后),组织失地劳动力培训。

三、培训实施

(一)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主要是有就业能力和有就业愿望的失地劳动力。各镇街要根据本地市场用工需求,积极组织失地劳动力就近培训,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失地劳动力就业、培训政策,鼓励失地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二)培训机构。失地劳动力培训必须由失地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各镇街成人教育中心增挂失地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牌子)和具备培训资质的社会培训主体承担。培训资质由劳动和教育部门认定,具体认定办法由劳动局制定。

(三)培训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引导性培训。引导性培训是失地劳动力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广大失地劳动力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基本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培训,目的在于提高转移失地劳动力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帮助他们掌握求职的程序和方法,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保障政策法规、求职程序及技巧、职业道德和安全生产、文明规范等。引导性培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在全区范围内通过印发资料,开展咨询服务,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使大部分失地劳动力都能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务工的一些基本知识。另一种是通过集中办班,系统地开展培训,由各镇街牵头,主要依托成人教育中心组织实施。

二是职业技能培训。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和引导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培训层次的不同,职业技能培训分为上岗类技能培训和国家等级类技能培训两种。上岗类技能培训,是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用工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这类培训以订单、定点和定向培训为主,培训时间不少于100课时。国家等级类技能培训,是根据失地劳动力特点与就业愿望,结合市场与企业的用工需求,开展培训,并进行职业技能鉴定,使其获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时间不得少于240课时。

三是创业培训。对有创业愿望且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失地劳动力,根据具体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地创业培训,使其掌握创业所必备的项目选择、融资、开业、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致富带头人。采用“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的培训模式,每个模块培训时间不少于国家规定的课时数。

四、工作职责

各级各部门要协同配合,相互支持,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失地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

(一)劳动保障局主管失地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负责制定、下达失地劳动力就业培训计划;负责审核各培训机构培训班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师资配备等情况;负责全区失地劳动力培训的考核、发证工作;负责对各镇街和培训单位年度完成失地劳动力培训目标任务情况进行审核,为财政部门拨付培训补助资金提供依据。

(二)教育部门具体负责失地劳动力培训的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强失地劳动力培训基地建设,严格抓好教学质量,确保培训合格率,切实提高失地劳动力就业技能。

(三)农工办、工会等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工作职能,广泛开展失地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

五、资金安排和补助办法

区政府根据失地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总体规划,安排专项补助资金,补助具备培训资质的各类职业培训主体和组织培训本地失地农村劳动力的各镇街。

(一)对失地劳动力进行技能上岗培训的各类培训机构,经区劳动保障局认定,合格率在90%以上的,给予补助。补助标准为:80元/人。

(二)进行定向、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失地劳动力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补助500元/人;创业入门及政策培训,补助200元/人;创业项目培训,补助700元/人;创业融资培训,补助200元/人;业主培训,补助800元/人。以上补助,培训机构需提前向区劳动保障局申报培训方案,经区劳动保障、财政部门核准后,按核定的补贴标准拨付。

六、组织保障

(一)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工作力度。全区上下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失地农民就业和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要把失地劳动力培训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区政府成立失地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分管区长为组长,劳动、财政、教育、工会、妇联、农工办等部门负责人为组员,办公室设在区劳动保障局。各镇街、开发园区也要把失地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列入重要日程,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失地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

第2篇:劳动力培训范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的领导

党的**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随着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已成为加快城乡就业一体化进程、推动城镇化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但是,从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际看,思想观念滞后、劳动力素质低下尤其是缺乏专项劳动技能,已成为目前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加强职业培训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为了实现对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实施,成立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负责对职业培训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各区(县)人民政府也要成立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要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出培训计划,确定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转移就业培训,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努力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以党的**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市实施城郊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完善管理、按需施教、搞好服务、注重实效的原则,依据劳动力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从思想观念教育和提高就业技能、扩展就业渠道入手,突出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综合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和竞争、激励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工个人、用人单位、各有关部门、行业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培训转移就业工作。逐步形成政府统筹、统一组织、依托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格局。

各区(县)要在加大宣传力度、摸清农村劳动力人口基本情况、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在抓好试点、摸索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制定具体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发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20**年度各区(县)培训人数不少于所辖农村劳动力人数的20%。

三、因地制宜,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网络体系

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以各区(县)和乡镇为实施主体,认真摸清农村富余劳动力拟转移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立足于短、平、快的培训方式。培训工作原则上由农牧民个人自愿申请,乡镇一级劳动保障机构组织汇总,向区(县)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区(县)职业培训领导小组根据培训意向制定培训计划,并统一配置职业培训资源。在区(县)和乡镇两级政府领导下,以现有的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农广校、党校、培训中心及各类社会办学力量为主渠道,确定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机构,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和培训资源的作用,建立健全市、区(县)、乡、村四级培训网络。引导和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联合,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农村的特点和农民的实际情况,按照实用、管用、够用的原则,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

四、建立健全协调运作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机制

市属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实施的总体要求,各负其责,充分发挥部门优势,主动协调配合,形成和建立有效的培训工作运转机制,共同做好政策指导、监督检查和各项服务工作。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充分利用劳动力市场,采集用工需求信息。依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指导技工学校、各类培训中心和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对经职业技能培训合格人员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并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作为实行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实施。

市农牧局要在认真研究和制定鼓励农民转移就业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并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总体规划,认真做好转移就业培训的组织协调工作,广泛组织农民积极参与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发动、组织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积极参加转移培训。

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要将农民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在安排年度国民经济计划中,要支持劳动力市场建设和农村职业培训,并将相关的建设项目与农民就业紧密结合起来。

市教育局要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动员各类职业院校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向导,以就业为目标,广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项目。对农村初、高中学生在课程设置上,要安排职业技能培训。

市科技局要发挥科技培训机制的优势,把科技普及、科技成果转化,实用技术推广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科技培训、科普宣传以及“科技下乡”等方式,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

市建委、市政市容、交通、水务等部门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县乡道路的建、管、护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相关技能培训,并尽可能多的招用本辖区内的农民工参与工程建设,实现劳务创收。

市财政每年在财政支出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扶持农民工转移就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具体数额按实际参加的培训人数为准。培训经费由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管理支付。

同时,结合我市扶贫工作的实施,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作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变“输血”为“造血”;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也要发挥各自优势,积极组织青年农民、妇女参加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各部门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抓紧抓好。

五、要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资金投入

培训经费实行共同分担机制,即政府财政、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在争取自治区财政支持的同时,市和区(县)两级财政根据实际培训情况,按7:3的比例在财政支出中安排专项经费扶持该项工作。对农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和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教育机构给予补助,对参加培训的困难家庭,个人分摊费用给予减免。

六、要按照市场需求充实和完善培训内容,改革和创新培训模式

对农民工的培训,在注重必要的法律法规、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应该特别注重对农民工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的培训。要按照实用、管用、够用的原则,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责任感,使他们尽早完成从一个农民向一个合格的城市务工者的角色转变。

一要大力开展引导性培训。要在农民工外出前通过集中办班、咨询服务、印发资料以及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手段,多形式、多层次、多途径的对其进行基本权益维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市场就业方针等方面的培训,要按照劳动力市场需求对其开展职业指导培训。

二要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对拟外出务工的农民,按照其就业意向,大力开展职业(工种)的应知应会培训。培训内容应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来安排。要突出实用性。要围绕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相关技能培训;要按照劳动力市场需求,大力开展家政服务、餐饮、酒店服务、保洁、保健、制造、旅游等行业的技能培训。

三要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农民,要积极为其进行创业意识、创业技巧和管理知识培训,鼓励和引导他们进城创业或就地创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创业和返乡创业培养一批“创业致富”、“技能致富”的带头人。

四要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岗位培训。各类用人单位都要对招用的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特别是对那些技术复杂、技能要求高、操作规程严格,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健康以及安全生产的行业和工种,必须在对农民工进行严格培训、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后方可上岗操作。

五要大力改革和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加大培训的服务功能。要采取灵活、适用的培训方式,如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引导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相结合等,把转移培训与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有机的联系起来。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让农民掌握到最新、最实用的就业本领。

第3篇:劳动力培训范文

   到目前为止,全镇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700人,完成年计划88%,(其中阳光工程215人,完成年计划90%),转移就业700人,转移就业率100%。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专业主要有:毛纺、服饰(缝纫工)、制革等专业。在岗培训1300人,完成年计划65%。农技培训701人。完成250%。

   二、主要工作

   1、安排部署了XX年全镇培训工作,全面落实培训、转移目标任务。

   2、研究确定了XX年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实施计划方案和适当提高了XX年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财政资金补助办法。

   3、加强与市阳光办、培训学校、企业在培训过程的合作、协调沟通工作,并宣传好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等,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4、完善了相关档案资料建设,上报好转移培训信息材料和数据。

   5、接受并配合市财政调研组对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调查。

   三、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镇充实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及其设办公室,加强了全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并与与农业、劳动、科技、妇联、团委、成教等部门密切合作,按照职责分工,广泛动员组织各类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努力提高培训率和就业率。

   2、培训骨干,推进规范动作。对从事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和政策培训,做到政策熟悉、业务知晓。

   3、多渠道筹措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培训机构共同分担的经费筹措机制。镇财政或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因地制宜,按实际需要安排一定的培训经费;与劳动等有关部门配合,督促用人单位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所录用农民工的培训经费。使参训农民得到免费培训。以推动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

       4、建立督导和表彰奖励机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计划实施情况组织督导检查。及时表彰奖励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先进个人。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对已通过转移培训并就业但因各种原因需转至别的行业或别的企业人员未列入转移培训范围,不利于重新就业或素质提高,建议列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范围。

   2、根据我市农村劳动力现状分析,农村劳动力统计目前存在一定问题,实际富裕劳力接近 “0”,大量的是50岁以上做小工的兼职农民,需要转移培训的仅是刚毕业的初、高中毕业生与外地来的农民工。建议不要把务工农民工统计成农民,使转移培训指标(目标)更符合我市实际情况。

   五、下步打算

   1、继续做好各类培训的扫尾工作。

   2、加大培训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3、及时兑现培训政策。

   4、对明年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早作打算。

    

第4篇:劳动力培训范文

*县200*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通过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待续稳定增长。

一、我县200*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创收基本情况

**县辖六乡两镇一场,共110个行政村和3个村级农场,384个村民小组,全县耕地面积49.43万亩,农村人均耕地面积4.6亩,全县总人口14.28万,其中农村人口10.5989万人,农村劳动力5.1387万人。200*年上半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22期,完成农牧民技术和技能培训4.718万人次,其中农民技术培训3.9582万人次,农民技能培训0.7598万人次;200*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完成3434人次,累计创收717.46万元,实现全县农村人口人均创收67.69元。

二、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一)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劳务输出工作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劳动力转移机构。我县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县委、政府专门召开200*年城乡统筹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大会,研究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为组长的城乡统筹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形成了由县长挂帅,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主抓,业务部门具体负责,其他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同时,为了全面做好乡镇劳务输出和职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信息共享的就业服务体系,我县逐步建立了乡(镇)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形成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为依托,最终延伸到村级的城乡统筹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在乡镇成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同时,由各乡镇确定一名乡领导、2--3名工作负责本乡镇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职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由县

劳动保障部门对各乡镇确定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的培训。目前,全县各乡镇成立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8个,并在每个行政村确定了劳务输出信息员,从而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劳务输出组织网络。

2、分解目标,明确责任。研究制定了《**县2006年劳务输出工作实施方案》、《**县2006年城乡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劳务输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提出了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发展的方向、目标、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和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要求,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把培训、输出、创收等目标分解到相关单位(部门)和乡(镇),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抓劳务输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人人关心输出,人人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3、调查摸底,建档归册。积极做好全县各类劳动力的调查摸底、建档归册工作,组织各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结合各自实际,对辖区内的劳动力年龄段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贫困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等进行全面摸底,建立相应的工作台帐和人员信息档案,摸清农村富余(本文源于文秘城:)劳动力转移意向、培训愿望,从而确保有针对性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等服务工作。

4、做好信息服务,有序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继续巩固我县在劳务输出人员已形成规模的武汉、玉林、海口、合肥、长沙等5个城市建立的劳务输出基地,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用工单位加强协作,建立了稳定的联络方式。目前,我县通过与内地劳务输出基地加强联系,掌握了他们的用工量和用工需求,已经开展了定向式培训,以确保劳务输出人员的质量。据初步统计我县在外地务工人员达3000多人,为我县稳步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5、广泛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城乡就业和劳务输出宣传工作,营造宽松的劳务输出、转移就业环境和浓厚的工作氛围。针对我县部分农民恋土守家,受传统农业经营观念的束缚,宁可闲待在家里,也不出门挣钱创收的现象。县委、政府利用电视劳动保障专栏和广播,宣传劳务输出的组织、职业培训、基地建设、维权等方面的内容,大力宣传本地从事劳务输出多年的典型和在内地发展人员的现状,并结合“三下乡”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引导,通过农民能够看得见听得到身边事,教育引导农民从思想和观念上进行转变,为做好劳务培训输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6、认真做好全县劳动力资源的动态管理工作。县相关行政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劳务输出工作进度统计报表,确立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四种报表形式,并将报表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保证其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便于全面掌握全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状况。

7、积极引导城郊附近的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城郊人口多市场旺的优势,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变观念,依靠自身优势,从事商业、饮食业、榨油、网套加工等,以此增加收入。2006年上半年度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镇就地转移从事餐饮服务、人力运输、机动车修理、电器维修、农产品加工经营以及季节性劳动力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人数达2476人次。

8、采取措施,加强引导,积极鼓励广大农牧民参加我县项目工程建设。我县将使用本地农民工作为基本建设工程招标的一个基本条件,在招标过程中明确写入招标书中,使用我县农民工的比例一般不低于承包方普通用工总数的50%。2006年上半年在公路改建工程和水利工程中,使用农民工580余人,累计创收92.4万元。

三、结合实际,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1、整合城乡职业培训资源,加快县域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整合步伐。我县结合实际,于今年建设“**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该校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现有校舍、办公室等22间,已初具规模,年可培训人员3000余人。主要面向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乡失业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培训的工种有计算机、电工、电焊、服装裁剪、木工、瓦工、烹调、特色餐饮和汽车、拖拉机维修等种类。目前,我县已经投入15万元开始对现有校舍进行必要的建设和维修。并增加必要的培训硬件设施等。

2、大力开展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工作。一是农业、林业、畜牧、农机等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大力开展各项培训工作,提高农牧民素质。共举办种类培训班42期,培训11452人。三是水利、交通、城建等部门开展就业灵活的行业技能培训,在工程施工中大量招收本地农民工并进行相应的技术技能培训,上半年培训1308人;四是为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充分发掘社会办学力量,指导各类民办培训机构举办服装裁剪、缝纫、民族烹调、民族特色面食制作、美容美发、木工、家电维修等培训班,一季度完成培训49期1688人;五是各涉农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能,组织各乡镇全面开展各项实用技术短期培训班,使我县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了蔬菜栽培、果树管理、畜牧养殖等技术,今年各乡镇共培训农牧民3.27万人次,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3、大力开展“订单式”和“定向式”培训。我县与内地武汉、玉林、海口、合肥、长沙等5个城市建立了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通过与内地劳务输出基地联系,掌握了他们的用工量和用工需求,积极开展定向式培训,聘请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教学经验和培训技能的教师授课,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拟输出人员进行汉语知识、汉语会话和具有民族特色餐饮等实用技能的岗前培训,以确保劳务输出人员的质量。

3、积极配合地区农办大力开展设施农业、林果业工作,组织农民和农村科技人员参加地区的农业科技培训,今年选送设施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培训一批次9人,选送林果业农民技术员培训三批次79人,选送大棚养鸡农民技术培训一批次10人,县乡财政共补助伙食费3.39万元。

4、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的投入。在我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凡是涉及培训方面的经费,县财政都给与足额的保障。2006年一季度各类培训,县、乡(镇)财政投入经费72.975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51.735万元,乡镇财政投入21.24万元。

三、农村劳力重点转移方向的分析

通过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我们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应按照“以近期就近就地转移为主,中远期向外地、城市长期转移为辅”原则,开展劳务输出工作。一方面我县紧密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和本地区城市经济发展进程,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面向农村富余劳动力积极开展服装裁剪、缝纫、民族烹调、民族特色面食制作、美容美发、木工、家电维修、农业生产技术等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就业的渠道,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转移,使之就地培训,尽快实现就业创收,增加农民收入。如依其艾日克乡依其力克村农民赛买提,通过参加县、乡举办的烹饪培训班,学习掌握了烹饪技术,在县客运站开了一家小饭馆,生意红红火火,年收入达3万元;新和镇托克苏村农民哈肉2002年种植了6亩红提葡萄,为使其尽快产生效益,通过镇政府举办的葡萄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班,掌握了葡萄生产管理技术,2005年产量达15吨,收入突破2万元。另一方面在做好就近和疆内转移的同时,重点做好向内地长期转移的引导工作。充分发挥我县在外务工人员多,信息灵的优势,鼓励亲戚带亲戚、邻居带邻居、朋友带朋友的形式,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长期转移。如新和镇尤鲁都斯村的艾尼瓦尔塔西在长沙经营烧烤,经过几年的辛苦经营,到2004年末已拥有50余万元的家业,他致富不忘家乡,积极为贫困户捐款捐物,并为愿意外出创业的人员提供帮助,在他的帮助下**县有50多人在他经营的餐馆工作。

四、劳动力转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财政困难,培训经费严重不足。目前我县的各项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正在有序开展,但是,为了不增加农牧民的负担,各类技术培训经费主要依靠县财政拨付,而我县财政十分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工作正常开展。同时,因为经费不足,有些培训还是低层次的,特别是因财政困难,开展高层次农民技能培训工作还较困难。

2、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限制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我县农村人口99%以上都是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农村,文化素质和汉语水平低,因此能够掌握的技术和劳动技能比较单一,技术含量低;劳动力自身的素质限制了他们掌握高技术工种,不能掌握国家认证资格的职业技能,外出务工就业竞争能力差,这就导致务工机会少,得到高收入工作的机会则更少,阻碍了劳均创收的提高。

3、是部分农民受陈旧劳动观念的束缚,未能充分认识自身劳动力资源的商品价值,大多数农民随遇而安的思想较重,加上自身文化素质不高,职业技能、技术缺乏,难以适应人力市场需求。

4、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信息服务体系还不完善,信息闭塞,对市场各类用人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收集和公布,影响了富余劳动力的及时转移。

5、目前剩余劳动力转移没有完全形成规模,培育和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输出经济人工作相对滞后,未形成上下联动、内外协调的劳务输出网络。

五、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破除不适应劳动力转移的一切旧观念,树立劳动力资源转换观念和创业致富的新观念,建立农民新型生产生活方式。聘请劳动力转移带头人和行业的土专家,以他们的亲身体会和丰富经验,现身说法教育广大农民,带动农民学经营、创市场。积极利用农民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和转移内地等发家致富的典型,引导农民向附加值高的行业转移。

2、以培训促转移。认真实施自治区、地区培训规划,突出实用实效,开展针对性培训和实用性强的实践培训,大范围提高整体素质,把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劳动技能作为一项重大的基础工作来抓,建立健全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体系,安排落实项目经费,力争在农民培训工作上取得新的突破。

4、推动农村劳动力由季节性向常年、由农村向城市、由种养业向二三产业、由本县向县外、由疆内向疆外、由农业向非农业的战略性转移;鼓励支持农民实行就地、就近转移,由从事种植业向养殖业、林果业转移;由原来的自发、分散转移向有组织、有规模转移,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民工参与县域境内的公路、水利、抗震安居工程等建设项目,有利于劳动力转移“离土不离乡”,降低劳动力生活成本,增加收入,力争取得明显成效。

5、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市和乡村就业、统筹工业和农业发展,把基础设施建设使用本地农民工、农业产业化吸纳农村劳动力政策落到实处。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两个1号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岗前技能培训,劳动力供求信息传递网络,并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不断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工作创造条件。

6、要搞好社会化服务,继续清理取消对农民工的各种政策性限制和不合理收费,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促进农民工进城就业务工的兑现工资、改善劳动条件、解决子女入学、户籍登记管理等政策,实行与城镇失业人员相同的劳动合同、失业求职登记和社会保险制度。

第5篇:劳动力培训范文

为切实做好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提升农民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市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就继续做好2009年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是一项体现党和政府关心百姓的民心工程。城乡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是我县经济建设生力军和后备力量,抓好预备劳动力培训是实施“千万农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重要举措,是服务农村、农民,为毕业生走进社会,成为有一技之长的合格劳动者的好事实事。各校应高度重视预备劳动力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真正达到让学生“回农村是新型农民,到城市是能干市民,进企业是技术工人,在社会上成为有素质的人”的培训目标。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1、教育局成立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局分管领导任组长,职成教科负责人任副组长,高中毕业生学校分管校长,教管办主任、镇中校长、区域性成教中心主任为成员,统筹协调高中及初中毕业生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

2、高中毕业生预备劳动力培训,由各高中段学校负责做好未升学毕业生基本信息收集工作及培训意向调查工作,并向职成教科提供具体参加培训的学生名单,负责参加培训学生的组织工作。根据学员参加培训的专业意向,分别由县职教中心和县财经学校实施培训工作,具体做好负责教学培训计划制定、教师选聘、实训实习场所安排、培训学员管理及考证发放、推荐就业等工作。要确保50%以上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参加培训,确保90%以上通过培训的学员推荐就业。

3、初中毕业生预备劳动力培训由各初中段学校做好未升学毕业生基本信息收集及培训意向调查工作,负责参加培训学生的组织工作,成教中心、镇(街)成校应根据初中毕业生的年龄特点灵活采用集中授课、实训实习、半工半读等多种形式完成培训工作,各镇(街)成校应做好学员培训菜单制定,培训、实习、就业推荐工作,负责培训场地、计划、师资、管理、考核工作,成教中心应根据资源共享原则、统筹各区的培训工作,争取各镇(街)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确保100%的初中未升学毕业生参加培训,90%的培训的学生有一定就业技能并实现就业。

4、参加培训的学员通过培训能够100%取得培训证书。

三、突出重点,提高质量

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重点在普及覆盖率,难点在未升学毕业生的再组织和培训管理,关键在培训质量及就业质量,因此必须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抓住关键,毕业生学校及职业学校、成校应步调一致,工作紧密配合:

1、培训生源信息收集应准确,培训菜单及推荐实习就业要精心,培训内容和形式要实用,组织形式应多样,培训质量要确保,尽量符合学员要求。

2、宣传发动组织要到位,程序应周密,要对低保家庭学员及特殊学员有特殊政策和办法。

3、职业学校应充分发挥培训师资及实训设施的优势,积极支持镇(街)成校培训工作,实现县内教育资源共享。

4、要做好培训种类资料的收集、结累、汇总、存档工作,确保整个培训工作资料完整,经得起检查。

第6篇:劳动力培训范文

关键词:农村 劳动力培训 创新机制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农村劳动力数量约为5亿,并且还在保持一定的增长。但是这些农村劳动力普遍不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而其中仅仅有9%的人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这种形势已经不适应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化需求,供需矛盾因此产生。

一、进行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创新的意义

1.当前社会需要农村劳动力具备较高的素质。首先,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兴起与发展,对于人才与知识的争夺和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规模也进一步增加。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作岗位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也变得更加专业化和复杂化。而农村劳动力如果想要较好地适应工作需求,就必须拥有较高的素质。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培训,通过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可以有效地将农村这一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在保障我国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因此,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的创新就很有必要。

2.当前培训机制无法满足时代和社会的需求。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地方仍不成熟。表现在教育方面就是重城市轻农村、重视文凭轻视实际技能等。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状况有所改善,但是效果还不明显。虽然已经存在一定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但是体制僵化,机构人员在思想与态度上都没有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另外,几乎所有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都由政府出资、分配教师等。一些人认为农村劳动力培训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无法从中盈利。从农民自身来说,很多人没有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这些情况都反映出现有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已经不足以满足与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

二、创新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的策略

1.农村劳动力培训投入机制的创新。众所周知,因为农村劳动力培训具备公共产品属性的特点,因此其主要出资方为政府。但是人们也应该认识到,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将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从培训的投入方面来说,应形成以政府为主,社会各界力量投资的机制。在这种机制下,政府需要承担培训经费的投入,并通过各种方式组建农村劳动力培训的专项基金。而社会各界的力量,则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培训投入参与。

2.农村劳动力培训运行机制的创新。首先,在运营机制方面,要遵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其中,增强其生命力与竞争力。所以劳动机构在劳动保障部门的允许下,可以通过各种正当方式进行学员招收。只有在多家劳动机构并存的环境下,培训机构才会具备竞争、危机意识。此外,培训机构也需要充分解读市场动向,制定出符合市场发展前景的培训内容和专业以吸引学员。其次,在管理机制方面,应该形成从省到乡镇各级的管理机制,从而实现横向与纵向的全方位的培训管理。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于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运行管理也可以提供各种便利。因此,借助计算机技术,可以构建出适应农村劳动力培训与管理的信息管理平台。同样借助互联网技术,还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等先进理念和方式实现网络教学。

3.创新培训模式,保障培训质量和效率。首先,政府要自觉担负起职责,指导与规范现行体制下的培训机构,以便为创新农村劳动力培训模式做好准备。其次,规范中介组织,净化农村劳动力流通渠道的环境。一般来说,中介是政府职能的进一步细化,可以弥补政府职能的缺陷。借助中介组织与机构,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农民工的弱势群体地位,也可以减少用工单位的管理成本。

4.创新政策制度法规,为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的创新提供基础。首先,法律法规是对创新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的最好保障。所以,农村劳动力培训必须从立法的角度加以保障。其次,人力资源市场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创新培训机制时,仍需要保障人力资源市场的健康稳定。此外,政府相关部门还需要制定农村劳动力培训机构的准入机制,严格审核培训机构。只有那些具有实力与信誉的机构,才予以准入资格。

综上所述,工作岗位的专业化以及操作的复杂化,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虽然我国农村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是如果不顾及其文化素质,那么必然无法适应现代岗位的需求。并且我国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只有加快创新与变革的力度,才能有效发挥作用,为我国培训与教育出更多的劳动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德洲,张晔林.农民工培训的逆向选择及破解对策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第7篇:劳动力培训范文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过去的一年,全区各镇、开发区和区各有关部门认真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全面完成了培训任务,增强了培训实效,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全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总人数,以及农业专业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提高技能培训和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等四个方面的主要培训指标,都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任务,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在推进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进行了探索创新,形成了一些新的工作机制,归纳起来有这么“四个机制”:一是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整合资源,创新载体,形成了规范有效的培训机制;三是多管齐下,优化服务,形成了培训转移的对接机制;四是加大投入,改善环境,形成了有力的保障机制。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的辛勤工作,也离不开全区从事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的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借此机会,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区从事和关心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说明了我区各级各部门的工作是到位的,也是扎实有效的;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今年的培训工作树立了信心。所以,我相信,有了过去几年的工作基础和工作经验,有了这些年来初步形成的工作机制,今年我们的培训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做得更好,成效也一定会更加明显。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任务很重,难度也很大,非凡是对照省、市的要求来看、对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思想熟悉上有差距。从干部层面来看,我们还有部分同志没有熟悉到目前的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最终的要害点是落实在人上,没有现代的农民,就没有我们今后的新农村。在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上不愿意花功夫,不舍得花功夫,也不舍得花精力,不舍得花金钱。我们经常讲,熟悉的深度往往决定工作的力度,对这项工作的熟悉不到位,那么这项工作力度也不可能到位。从农民层面来看,有的农民通过教育引导,已经熟悉到在新形势下,要建设新农村,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要加强学习培训,只有学好各种知识和技能,才能创业致富。但是,也有许多农民还没有具备这样的思想熟悉。从培训单位、培训机构和参与培训的教师来看,对于这项工作的熟悉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一定程度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仅仅是当作一项任务来看待,没有深入研究如何去提高培训的效果。二是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有差距。很多时候还停留在完成任务的层面上,没有通过开展大量的基础调研工作去了解农民的培训需求,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开设了一些培训班次,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还不够。三是培训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改革深化。我区目前的培训机构、培训经费投入和培训方式都还比较单一,培训机构大部分还只能依托乡镇成校,经费的投入还主要依靠于财政支持,培训的方式也还主要采取集中授课,多方筹措资金的机制、多层次的培训方式和多元化的培训机构都还不够健全和完善。这些,都亟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从而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创新思路,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培训目标任务

今年,我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要按照省、市的要求,进一步拓展思路、创新办法,突出重点、争创特色,确保质量、务求实效,努力使培训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8篇:劳动力培训范文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培训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006-01

农村劳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劳动力科技培训,使农村劳动力从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科技素质上彻底转变,才能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农村劳动力及培训情况

喀左县现有农村劳动力21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人为10万人,从事农业生产人数为11万人,这11万人中,小学文化程度有30%,初中文化程度有61%,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占9%。可见,目前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另外,我县从2004年开始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几年来,技能型培训人数为18700人,引导性培训为15500人,专项培训为3200人,合计共培训人数37400人,相对现有农村劳动力21万人来说,还有172600人没有经过培训,可见培训的任务非常艰巨。因此,随着我县农业产业不断状大和发展,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已跟不上我县农业产业发展步伐。为此,我们对这些农村劳动力必须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科技素质和水平,使他们掌握先进农业生产新技术,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促进我县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农业产业基本情况

几年来,喀左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精神,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目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狠抓主导产业开发,把保护地、牛羊禽、经济林做为农业主导产业长抓不懈,全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实现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社会和诣稳定的良好局面。

1.在粮食生产上,多年来承担实施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在示范区建设中,集成技术,靠科技推动,狠抓关键技术应用,使粮食获得了高产,在示范区的带动下,农民科学种田意识明显增强,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全县粮食产量实现5.0亿斤。

2.在设施农业发展上,狠抓设施农业建设,培育了一批以茄子、辣椒、西红柿、黄瓜、西瓜、葡萄等为主导的特色园区,全县已形成东西南北四片特色种植结构,由于特色农业管理不断加强,产业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农业规模化种植,实现了土地产出高效化。目前有温室大棚12.6万栋,总面积32万亩。仅此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4%。

3.在畜牧业发展上,坚持把畜牧业作为抗灾自救、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进一步加快了畜牧小区的建设速度,全力扩大畜禽养殖总量。使全县牛、羊、禽、猪饲养量分别增长15%、20%、30%、25%,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农村劳动力培训意愿

农村劳动力培训是农业技术普及、生产技能水平提高重要措施,农村劳动力生产技能高低直接关系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农村发展水平。因此,我县一直非常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按省农委的要求,为了把农民培训工作做得更好,我们对全县农村劳动力情况、产业特色、技术需求、农民意愿进行了详细调查。据调查,农民最需要的是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农业机械应用技术培训、农村农源技术培训,最需要的农业技术培训是优良品种应用及配套技术;农民最喜欢培训方式是课堂培训、参观学习和现场指导相结合进行;最喜欢的培训时间是1-2天;最喜欢的培训安排是根据农时进行;最喜欢参加的培训是免费培训。

四、采取的主要对策

1.加强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首先成立由主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按时召开会议,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全县工作实际,制定和下发《喀左县农村劳动力培训实施方案》,对全县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进行精心安排和部署,做到早安排、早部署,促进工作开展。

2.认真筛选,抓好基地认定

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认真做好培训基地认定工作,严格遵循认定程序,按照公平、公正、公开招标原则,择优确定培训机构,并签订培训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将培训机构和所承担培训任务、资金补助标准等向社会公布,接受全社会监督。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培训质量

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当成头等大事来抓。采取不同形式和办法,加强教师队伍思想建设和业务能力培训。通过请专家集中培训和派出培训学习,确保培训机构有一支素质高、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保证培训质量。

4.根据实施方案,制定培训规范

根据农村劳动力培训实施方案,制定各培训专业培训规范,保证农村劳动力培训质量。

5.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在培训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及“第一节课”,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广泛宣传,计划编印宣传资料,张贴在各乡镇、村,动员和激励符合培训条件的农村中青年,积极参加培训。

6.认真落实“四项制度”,严格监管

一是坚持建立公示制度。向农民及时公布培训机构名称、培训任务、专业、时间、补贴标准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坚持信息报送制度。指定专人管理,及时录入、审核和上报培训信息。三是坚持规范台帐登记制度。及时建立培训台帐,实施培训基地法人对台帐真实性负责。四是坚持检查验收制度。按时成立检查验收小组,对各培训机构进行逐班检查验收。

7.加强教材建设,规范教学管理

从我县实际发展和自身优势出发,选择特色专业进行培训,认真选用教材,同时按照实际需要,组织教师编写部分教材作补充。在培训期间进行直观教学,开展因材施教,实行形象教学和互动教学,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严格规范教学管理。

8.实行动态管理

第9篇:劳动力培训范文

一、贯彻精神,借鉴经验,调整机构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现场会后,县委再次召开培训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认真学习市委**副书记的重要讲话和**经验,专题研究深化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县委要求相关部门要在思想上进一步重视,认真贯彻落实**现场会精神,切实抓好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同时结合实际工作,调整人员,健全机构,充实专兼职干部,落实了专门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努力使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结合实际,强化措施,开展培训

年初,我们认真总结去年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制定了《**县**年度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实施意见》,落实专项培训经费250万元。

一是调查研究,开展基地培训。为整合培训基地,促进培训资源的充分利用,4月份组织人事劳动、教育、农业等部门到**等地对我县的劳动力素质培训基地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基地认定办法》,并要求各有关部门将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培训基地认真进行一次检查和评估,择优上报一批基地作为县级培训基地报县农培办审核认定。到目前为止,已有10家基地上报,培训的范围包括泵阀、裁缝、计算机等一些符合我县主要工业产业发展的专业。

二是结合实际,开展培训工作。各培训负责单位根据县委**年度实施意见精神和实际工作需要,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科技局以培训农村先进技术为主,组织我县13位农村技术骨干到杭州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农业局和科协以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为主,结合各乡镇农业发展特点,开展了蔬菜、畜牧、果树等专业的培训;人事劳动和经贸部门以技能培训为主,开展了多期计算机、电工和家政服务培训;教育局以我县职高为载体,针对山区学生开展了裁缝、畜牧养殖业等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够充分就业。为了适应我县泵阀产业发展形势,给待业青年提供培训和就业良机,2月份我县成立了**先进制造业培训基地,面向**籍具有技校或职高学历以上的待业青年、普通大中专毕业待业青年、普职高三分流学生,开展泵阀实用操作技术培训,培训经费由县农培办、企业、学员各承担1/3。目前第一期培训班的50名学员已开始了为期6个月的培训。学员培训后,经劳动部门和企业共同验收合格,取得初级技能证书,即由**镇的较大规模以上泵阀企业录用为正式员工。验收不合格学员继续参加下一期培训,合格后由企业录用。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培训工作中,我们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宣传不到位,农民培训的热情不高。由于宣传工作做到不够,使一些农民没有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且由于我县滞留在家的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就业竞争力差,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各乡镇培训工作开展不平衡,工业和农业重点乡镇培训工作开展的比较好,一些贫困落后的乡镇培训积极性不高。三是培训项目开展不平衡。目前,我县的专业农民培训开展的比较好,绿色证书、农函大培训工作力度非常大,而务工农民和转业农民的技能培训人数比较少。四是培训后的就业服务不到位。由于目前企业用工需求量不大,加上一些培训机构自身条件的限制,劳务输出供需见面会和本地用工招聘会质量不高,服务工作没有完全到位。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制度。健全和完善工作机构,特别是四个专业培训小组和各乡镇的培训组织机构,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使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真正做到有人抓。加强县农培办同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发挥他们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抓好我县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开展县级培训基地认证工作,加强对培训基地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建立信息交流、工作通报、调查研究等工作制度,及时了解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举措。

二是结合我县产业结构特点,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工作。继续采用订单培训或定向培训方式,联合我县奥康、红蜻蜓、报喜鸟等一批知名企业,引导企业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开展岗位技能培训。重点结合我县服装、泵阀、鞋业等产业结构特点,充分利用**先进制造业培训基地,开展服装、泵阀等实用操作技术培训,使更多的农民不断掌握实用技能,以适应我县产业发展需要。全面实施劳动力培训“双后双百”工程,使我县初、高中毕业后的分流学生百分之百参加培训,百分之百能够转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