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培训工作要点范文

教师培训工作要点精选(九篇)

教师培训工作要点

第1篇:教师培训工作要点范文

今天召开*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研讨会,主要是总结、交流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经验,研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的管理与对策。在此,我代表省卫生厅和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向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为我省扎实稳妥地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工作,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情况

我省从*年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从*年开始,我省认真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颁发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制定了《*省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和《*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等一系列配套文件。一是明确培训对象。规定*年及以后医学本科和专科毕业分配在县以上(含县级)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的住院医师均要接受规范化培训;二是统一培训要求。按照严谨作风、扎实基础、宽广知识,注重能力培养的原则,培训工作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培训方案,统一各专科的培训细则,统一培训基地认可标准;统一学分和赋分办法;统一考核办法和考核登记手册;统一培训合格证书;三是培训与职称晋升、聘任挂钩,把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作为中级职称晋升考试的报考依据之一。

(二)完善基地建设

要搞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基地建设是关键。为此,我厅制订了基地评审标准,*年开始在地市级以上医院开展了培训基地的认可工作,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从*年开始在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铺开。到目前为止,全省开展培训的学科有22个,共有259家医院的1586个二级学科被认可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三)实施公共课程统一考试

按照培训、考核、使用一体化原则,为保证培训质量,我省从*年起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课程统考。开考科目有医学统计学、专业基础(临床药理学或医学免疫学任选一门)和专业理论三门课程。至*年止,有近6万人次参加了统考,合格率为70%。我省深圳市还从*年开始实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施临床技能统一考核,收到较好效果。

(四)严格证书发放

*年经卫生部授权,由省卫生厅发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为规范申领程序,采取了住院医师本人申请、培训基地申报、卫生行政部门审核等形式,严格把关,把住院医师培训合格证与职称晋升、聘任、申请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等制度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培训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开展。至*年底,全省共发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10909个。

(五)积极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模式

为适应医疗卫生改革的新形势,从*年开始,*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等单位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新模式。将住院医师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经过三年以二级学科为基础的规范化培训后,实行二次择业,初步建立分流机制,激发了医院和住院医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培训质量,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积极参与国家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科教发〔*〕27号)要求,我省高等级的综合医院积极响应,全省有48所医院向省卫生厅申报了612个培训基地,经过初审,我厅将初审合格的438个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向卫生部申报,占全国申报总数的1/7,数量最多,资料齐全。*年11月,我省首批9所医院153个基地接受了卫生部的实地评审,其中,137个获得通过,达标率为89.5%。*年3月,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正式批准我省为全国专科医师培训试点省。卫生部要求我省积极试点,在全国先行一步,为全国专科医师培训摸索经验。所以我们重任在肩,必须全力以赴,做好工作,不辜负卫生部对我省的期望,为全国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制度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了加强对全省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年下半年成立了“*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目前,我省专科医师培训的制度性文件也即将出台,指导我省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稳妥、有序开展。

经过十二年的发展,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

(一)提高了人才强医意识,加大了教学工作力度。通过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建设和认可工作,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作为人才强医的大事来抓,医院大大提高了科教兴医的意识。目前,分管教学的领导职责更明确,并健全了住院医师轮转学习和教学行政查房制度,恢复了临床带教“导师制”,医院的培训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检查,工作落到实处。

(二)增加了投入,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为了改善教学条件,各有关医院不同程度地投入了专项经费用于住院医师培训和教学条件基本建设,购置了教学设备,改善了教学用房,增购了图书等。有些医院投入培训设施的经费达100多万元,目前大多数培训的医院均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如专用教室、示教室和教学模具。条件最好的医院有专用教室1-2间,座位达100个。一些重点学科(内、外、妇、儿)均有一间专用示教室,有的甚至每个病区都设有一间示教室。多数医院电教设施齐全,配有电视、幻灯、投影、手术闭路电视、多媒体计算机等。师资方面,住院医师的带教老师、导师基本上是高年资主治医师或副高职称以上主任、教授。

(三)健全了机构,培训逐步走向规范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开展对医院教学工作和临床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过去,尽管许多医院也对住院医师进行轮训,但缺乏专门培训机构和规章制度,临床培训工作还不规范,随意性较大。这一工作开展后,各医院规范了轮科制度和带教制度,有的医院成立了培训考核小组,有专人负责。分管培训的领导、医教科长、辅导导师有明确的职责。医院将抓培训与晋升、聘任挂钩。目前,各医院都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导师管理制度、培训考核鉴定制度、教师带教能力和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等,使培训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增强了老师的教学意识,规范了医疗行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重点在于对住院医师的临床指导和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通过带教,增强了老师的教学意识。各医院都要求带教老师要对住院医师在临床查房、技术操作等方面,进行规范指导。大多数老师通过严格的带教,提高了教学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规范了医疗行为,尝到了教学相长的好处。带教老师教学意识增强,科室教学气氛较前浓厚。94%的人认为老师的教学查房、修改病历、指导操作水平有所提高。多数带教老师不仅注意了对住院医师的业务指导,也关注学生思想品德、医德医风的教育。由于医院教学气氛增浓,教学环境改善,广大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的认识提高了,学习更加主动,医疗行为不断规范,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为加强住院医师的培养工作,我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制约,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还存在较大缺陷,主要表现在:

(一)发展不平衡

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地区、单位、科室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总体来说,凡是领导重视,认识到位的地区和单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就开展较好,比较落实。如广州、深圳、中山、湛江等市和高等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单位成效比较显著。云浮市近二年工作也开展得比较扎实。另外,同一所医院的不同专科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一些地区和单位工作力度不够,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应付了事。

(二)培训不规范

进行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住院医师的素质,培养高质量人才,其特点在于强调“规范”二字。但部分医院的住院医师培训没有严格执行《*省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培训不规范,该轮转的科室没有轮转,或者虽然轮转了但时间不够;该考核的没有考核,或者走过场;要求住院医师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等等。有的医院把全省公共必修课统考替代住院医师培训的理论阶段考核和技能考核,不注重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培养,培训质量不高。

(三)管理不到位

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由各市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培训质量进行把关。但由于各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近年人员更换频繁,有些工作衔接不上,管理不到位,督导不够。省里主要抓公共必修课统考,对基层工作开展情况不了解,缺乏指导,管理脱节。相当一部分地区、单位和人员只重视公共必修课考试,其他环节马虎应付,丢掉了培训的核心部分,没有达到培训目标。

(四)政策不完善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涉及到人、财、物等配套政策。但目前有些政策还不够完善,有些措施还难以落实。特别是培训经费问题比较突出。如公共必修课统考收费问题到现在仍得不到解决,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开展也有很大影响。

(五)人员难流动

目前住院医师培训对象主要是新毕业在职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已经是单位人,人员难以流动。有三个缺点:第一,对于培训对象,学好学坏一样,缺乏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一些科室对基础好,工作积极肯干的培训对象只想占为己有,不愿意让其轮科,使其培训内容无法完成,影响培训质量。第三,培训对象不流动,基层医院无法得到经过正规培训的医生,基层医院医师队伍素质每况愈下而难以改变。

二、毕业后医学教育发展趋势

卫生人力资源是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临床医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则是决定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综观世界医学教育的发展,医学终身教育体系由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阶段组成,其中以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毕业后教育则是医学人才临床能力培养的极为重要的阶段,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1917年,美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专科医师委员会—眼科委员会,1933年,美国建立了全国专科医学委员会,协助其成员委员会对专科医师进行评价并为他们颁发专科医师证书。其后相继成立了专科医师培训的一系列管理组织和机构,并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如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可委员会与所属的26个住院医师培训评审委员会,负责每年的住院医师培训项目的评价和认定工作。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负责确定各专科和亚专科的认可标准,确定各专科的培训目标,制订专科培训计划,组织和管理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的资格考试,国家住院医师匹配项目每年向社会公布培训项目和培训职位。20世纪中期以后,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亦逐步建立并推行专科医师准入管理制度。国际医师制度的实践和经验证明,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和准入制度是提高医师职业素质,从而保证医疗服务水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办法。

长期以来,我国在毕业后医学教育方面比较薄弱,与其他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国的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最早始于1921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实行的“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和总住院医师负责制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医院陆续开展住院医师培训工作,但始终未能形成统一、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20世纪八十年代末,为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卫生部在部分省、市、医学院校试点的基础上,于*年颁发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1995年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截止到*年底,全国共有18个省、市成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导小组(或培训委员会),20个省、市制定了培训的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26个省、市的*所医院开展了培训工作,有26个省、市、高校和部属医院获得颁发《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授权。从*年至今,已培训住院十余万余人。但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制约,我国的毕业后教育尚存在较大缺陷,主要体现为已有的培训要求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培训工作覆盖面小,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在受训者的招录、基地的认可与管理、培训组织管理模式、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尚未形成规范、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国际医学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惯例亦不相对应。

为完善我国医学终身教育体系,切实加强和规范医师的培养工作,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年卫生部和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组织了“建立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课题研究,对我国专科医师的需求状况、培养模式、培养标准、筹资机制、考核与评价、准入立法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包括确立了我国专科医师分阶段培养模式,制订出专科医师培训暂行规定、培训基地认可管理办法等文件,制订了34个普通专科、亚专科医师培养标准和基地标准,提出了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管理的方案和政策建议,并在北京等地进行了试点研究,积累实践经验。研究和实践证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需要我们培训出一支高素质的卫生人才队伍作为智力保证。在我国卫生改革全面推进、不断深化的时期,加快城镇医药卫生改革体制改革,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推进农村卫生工作的开展,均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医师队伍作为人力支撑。借鉴国际的有益经验,加强临床医师的临床能力培养,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建立专科医师培养和准入制度,是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年12月,卫生部成立了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在卫生部的领导下,对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管理,开展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政策的研究,拟定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规划和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年2月,正式下发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了试点工作,明确了试点工作的目的和试点专科的范围与重点。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将涵盖18个普通专科和16个亚专科,考虑到广大基层的卫生人力需求,试点期间将以普通专科(包括全科医学科)人员培训为重点。与此同时,启动了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的申报与审核工作。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很多相关的人事管理和经费筹集等政策还有待探索,因此,本次试点工作选择有较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经验的基地先行试点,待积累总结实践经验后,再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目前,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得到了广大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全国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7家医院申请参加培训试点,累计申报培训试点基地3048个。至此,全国专科医师培训的试点工作已成燎原之势。

三、积极探索与实践,积极推进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工作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省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切实加强和不断规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我省已经开展了12年,有成绩,有不足,应该认真总结,不断完善。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建设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范围广,内容多,政策性强,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心血,积极研究和解决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了进一步搞好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工作,我讲五点意见。

(一)以加强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医师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中,要严格执行《*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和《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认真实施《*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和《专科医师培训登记手册》登记制度,坚持以加强能力培养为核心,遵循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精心制订并实施培训计划,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强化临床技能训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培训对象的人文社会知识和医德医风的培训和教育,将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的良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老百姓的健康需求。

(二)贯彻执行培训与管理制度,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制度比较完善,目前主要工作是如何把制度贯彻落实,这需要全省卫生科教管理干部、医院和住院医师的共同努力和严格执行,保证培训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公共必修课统考,成效明显,但统考收费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最近省财政厅和省物价局转发了《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清理规范涉及职业资格相关收费的通知》(财综〔*〕22号),要求对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进行清理规范,我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统考收费属于清理范围。在这种政策环境下,如何做好培训的考试考核工作,请大家发表意见,提供好的意见和建议。关于专科医师培训工作,我们正在制定《*省专科医师培训管理指导意见》、《*省专科医师培训实施方案(试行)》、《*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认定管理试行办法》,目的是加强对培训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切实保证培训质量。各试点医院和培训基地在试点过程中,要切实加强领导,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要坚持培训目标和规范培训过程,要开好头,起好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要研究制订适宜的切实可行的培训管理制度,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和考试考核工作,保证培训质量。

(三)加强指导与监督,稳步推进培训工作

省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简称省毕教委)要充分发挥研究、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的职能,积极开展毕业后医学教育的相关政策和规划研究,加强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要对培训基地实施动态管理,对全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也将在适当时机开展督导检查。如果基地在实施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培训、考核制度的,或工作松懈,达不到基地标准的,将限期整改,甚至取消其培训资格。今年我省专科医师培训将扩大试点,准备把专科医师培训扩大至积极性高、基础和条件好的三级医院。从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开始,再逐步扩大至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申报以自愿为原则,试点阶段不下达申报指标,不作硬性规定。为加强督导,省成立由管理专家和专科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组。对于目前尚未纳入专科医师培训试点范围的医疗机构,应继续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省医师协会要协助省毕教委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的事务性工作,发挥专家优势,共同为建立我省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做出贡献。

(四)立足全局,突出重点,为基层培养适宜人才

我省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农村卫生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我们要从这个全局出发,积极探索人才流动机制,注重为基层培养人才。因此,我省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的重点是优先支持和发展普通专科。同时,也只有在普通专科这块基石打得牢固的前提下,我们才能较好的开展亚专科培训。为了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培养全科医生,下一步我们还将积极遴选全科培训基地,开展全科医师培训试点。

(五)完善相关政策,促进培训工作可持续开展。

第2篇:教师培训工作要点范文

Zhang Chenglin

(Baoji Institute of Education,Baoji 721000,China)

摘要: 我国农村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在各级培训院校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培训内容的多元化;培训管理的制度化。但是在培训时间、内容、方式、师资力量方面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增强农村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从培训的内容和目标要求;培训方法;培训管理;培训制度;培训评价方面进行改革,使农村教师培训工作能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

Abstract: Under the guide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and cooperation of training school, China's rural teacher training is carried out smoothly. Its form is diversified, content pluralistic, management institutional.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training time, content, form, and teaching faculty. For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the reform is carried out in term of content, objective, method,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evaluation method, for making i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关键词: 农村教师 培训 实效性 研究

Key words: rural teacher;training;effectiveness;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268-02

1我国农村教师培训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教师培训的成就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意见》,提出了对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每五年接受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农村教师培训形成了以师范院校和各级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为培训主阵地,聘请有关专家、各类中学一线的名师、骨干教师为主讲教师、以中小学教师为全员参训的培训体系;形成了以新课程培训、高效课堂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主任培训、校长职务培训、校长提高培训、校长研究培训为形式的在岗培训;以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培训为内容的岗前培训;建立了培训考核与教师的业绩考核、职称评聘相挂钩、使培训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然而,培训工作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1.2 存在的问题 ①集中培训时间短、参训教师面广、效果不佳。 根据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每个教师每五年接受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目标。每年平均72学时,校本研修每年不少于40课时。其余32课时按每天8学时计算,需要4天。由于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将教师的各种培训集中在寒暑假期间,培训类别繁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认真地思考和研究,学习时间就结束了。其培训效果可想而知。②培训内容脱离教学工作实际。教育部明确了教师教育的内容,这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其具体内容由各培训院校自己确定,农村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所需要的有关教材分析、教学中难点问题怎样突破,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处理等内容探讨较少,理论性的内容讲的太多。致使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不高,自觉性不强。③以讲授为主,缺少参训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因集中培训时间短、讲授内容多、一般都采取由培训院校安排老师讲授,没有时间交流。授课教师不能完全了解参训教师的心声,来自教学一线的参训教师又不能彼此交流。④师资力量不能更好适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目前教师培训工作任务主要由师范院校和各级教师培训机构来承担。高等师范院校脱离农村教育,不了解教师需求。教师培训机构师资力量薄弱,外出学习机会少,知识陈旧。

上述问题在不同程度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以增强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2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方法改革,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教师培训方法影响教师培训的效果,适合教师教学需求、符合教师特点、能解决教师教学实际中的问题的培训方法就能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使培训工作取得实效性。

2.1 国家制定农村教师培训的课程标准,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是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的一项工程。 国家要制定农村教教师培训的课程标准,编制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领域教师培训教材,使教师培训工作有章可循。《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认为,科学教育标准是量度教育质量的准绳,是检验课程进步大小的尺度,检验的是我们向着国家给一个造就优等人才的系统所定的科学学习与科学教学目标前进了多少。无论在国家层面上还是在地方层面上,课程标准的制定为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判断依据。[1]课程标准要求有:提升农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理论、在执业过程中职业道德修养的经验、专业知识的扩展和提升,授课的方法和技巧的教学艺术的探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的讨论与解决、不同学科最新科研成果的介绍、讨论。使广大中小学教师通过培训达到既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又提高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2.2 建立校本研修制度是适应农村教师培训、教学工作的需要校本研修是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它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2]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的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反思的目的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相互讨论,通过讨论加深对专业前瞻成果的理解和专业知识的深化。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3]校本研修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2.3 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是适合我国教师全员培训的有效方式我国是一个拥有1000多万名农村教师的师资大国,椐统计2010年全国培训农村教师110万名,仅有部级的培训,完成全国1000多万名农村教师的一轮培训任务,需要10年的时间。教育部提出了对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每五年接受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目标就难以完成。需要建立有部级、省级、地市级、县级、学校级培训体系。部级培训主要以一定比例的培训院校的教师为对象,开设研究型的课题,探讨教师培训内容和方式,作为省级培训者的培训者。省级培训主要以地市级培训院校的教师、县、校骨干教师为培训对象。培训结束后,发挥他们的辐射,他们可以直接参与所在地的教师培训工作或者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引领其他教师进行校本研修。

2.4 建立系统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是教师培训工作的客观要求面对学习型社会的蔚然成风、终身学习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识,农村教师培训工作自然成为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为此要: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可制定农村教师培训规划,可以将分散的时间集中起来,每次学习时间为半年,将名师培训、学科带头人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优秀班主任培训的培训时间设置为半年,要求参加学习的人员,学习结束时,有自己的研究报告或论文。二是岗位培训、新课程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培训时间可设置为3月,使参训学员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思研究、上网学习。三是各级教师培训院校设立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管理农村教师培训工作,摸清本地区各学科教师的人数、学历层次、任教年级、教师职称状况等基本情况,从整体上确定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

2.5 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是农村教师培训工作富有生命力和凝聚力,是完成教师继续教育任务的保证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要求做到:一是提高培训机构师资水平。影响教师培训工作的关键因素是培训机构的师资水平,我国教师培训的师资主要是师范院校的教师和各级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但目前师范院校和各级教育学院分离,这种状况不适应教师培训的要求。师范院校的教师有学科优势和多学科综合的优势而缺少对中小学教师实际的了解;各级教育学院的教师是来自一线的优秀教师和教育专家、培训专家,比较了解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实践经验丰富,但又忙于备课上课,很少有时间外出学习交流,凭自身的“充电”难以适应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加强培训者的培训是提高培训机构师资水平的有效途径。现有的教师培训机构加上大学里的优质教育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教师培训的整体水平就会大大提高。二是加强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搞好教师培训工作的核心。管理既包括对参训教师的学习和考核的要求,又包括对授课教师教学内和教学纪律的要求。同时,在管理中要体现出人文管理和成人管理的特色,穿插适当的文艺、体育、娱乐活动,是培训工作有声有色,劳逸结合。

2.6 教学评价公正、效果客观是农村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培训的目的就是通过培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为了使教师培训工作取得实效性,提高参训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采取一下措施:一是授课前,由主讲教师根据培训要求命题,要求参训人员在报到后进行“学前考试”,了解参训人员哪一方面的知识薄弱,需要提高,使培训工作富有针对性;二是在培训期间安排一定课时,将能引起参训教师共鸣的热点问题或者教学中的难点课题由参训教师利用培训院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准备“说课”或者上“观摩课”、“讨论课”,互相评议、交流讨论,以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4]实际参与是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方法,也是掌握知识的目的所在。三是有针对性地了解参训人员对培训内容、方法、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和建议,及时调整;四是培训结束时,根据培训期间的授课内容及参训人员在讨论时的热点问题,进行培训结业考试,计算机随机抽题,规定过关标准,没有达到过关标准的,要进行补考。五是培训结束时,根据培训期间的表现、考试成绩、研究成果(研究报告或者论文)评选出一定比例的优秀学员,作为教师职务评聘的参考,这样可以增强参训人员的学习自觉性、实效性,又能体现出评价的客观性。

总之,农村教师培训工作是提高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著,戢守志译,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2]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第3篇:教师培训工作要点范文

文章阐述了教师培训工作的重大意义,结合对部分教师的调查走访,发现师培工作存在七个方面的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师资培训;策略;途径

教师资源是学校第一资源.优质教师资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是实施人才强省的必要条件.邓小平同志就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2011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其中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作为重点建设内容,同时提出,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建设目标.2012年3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推动高校普遍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重点支持一批部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2012年6月,相关的研讨会在西安举行,研讨了部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评审标准及办法.同年7月,教育部在《关于启动部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建设30个部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9月公布了入选的30个部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名单.与此同时,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中指出,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推行教师培训学分制度.推进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建立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国内访学、挂职锻炼、社会实践制度.加大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和音乐、体育、美术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培训.在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双能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吉林省政府提出了高教强省的重大战略,这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14年教师节前夕,提出了好教师的四个标准: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广大的教师距这一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对于我们这些培养未来教师的教师来说倍感责任重大.如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对地方师范院校来说,师培的形势更加严峻,都在千方百计地寻找教师培训的佳径.笔者根据目前通化师范学院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思考,略述管见.

1师培现状

1.1师培途径

师培工作已经得到了重视,但还很不均衡.最早试点的30所学校,走在了前面,受地域及学校层次的影响,培训的重点也不尽相同.总体上采取以下的方式和途径.一是大型讲座,主要是渗透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二是出国(境)学习培训;三是与其他院校合作建立稳定的培训基地;四是成立名师工作室,引领中青年教师的发展;五是根据中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系列的针对性的培训.培训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教师的参与度低;一些院校培训工作与日常教学出现矛盾的现象;很难约束教师等等问题.

1.2师培机构设置情况

2012年以前,各高校基本没用独立部门来负责教师发展,师培工作基本上都在人事处或挂靠在教务处,受条件(人员少、经费少)的制约基本上处在自然状态.教师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自己通过各种媒体自学;有项目的教师(极少数)可以通过项目经费外出学习;省里下拨的高访名额(很少),可以说,教师的培训工作进展非常缓慢,严重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与时代的要求非常不协调.在这种背景下,各个高校都先后把师培工作独立出来,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师培中心等),名称不同但职能相近的独立部门,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指导和培训.

1.3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情况

为了解教师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想法,我们对381位教师进行了调研和走访,深度了解教师的需求.对教师是否规划过近5年的职业生涯进行认真的统计。对自己未来有明确规划的占39.37%;目标不明确和不知如何规划的占54.59%;根本就没想法的占6.02%.这一数字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我们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那就是绝大多数教师没有一个比较明晰的发展规划.有明确规划的教师的比例随年龄增长呈现递减的趋势;对通过哪些活动提高教学能力,教师的建议不尽相同,各有千秋;对提高科研能力,教师关注的方面也不相同.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教师对一个内容的认知差别很大,这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来实现个性化的培训提高;对师风师德,教师们都有比较一致的看法,那就是必须改善师德师风的状况.在对广大教师征求他们的一些培训诉求时,关注度比较高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强烈要求多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对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培训需求也非常渴望;对师德师风反应很强烈,认为应加强师德师风培训,并对改善师德师风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再就是建议把教师发展培训工作做实.

1.4师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述调研的情况尽管是一个方面,但从某种角度看也基本反应了我省地方院校教师培训的状况.师资培训工作存在以下问题.①对高校教师培训的意义认识不到位;②培训工作缺乏整体考虑;③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即重培缺训;④培训与考核、职务晋升脱节;⑤培训工作没有健全机制[1];⑥培训模式和内容不能适应教师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2];⑦培训经费不足.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该项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重视,普遍认为教师的提高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没有把培训工作同学校的发展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学校没有单独的部门负责这项工作,而且教师的诉求多样化,没有这样的能力来满足教师的需要.师资培训需要大量的资金,效果也不会立竿见影,所以一般不会投入大量资金去做一件长远才能见效的工作,因此师培工作就成了一件很软的工作,导致了这种局面.

2采取的对策

(1)提高对教师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提高为本.提高是教师发展的永恒主题.作为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不断进取和提高的意识.作为领导者要把不断提高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这项工作是隐性的,短期内可能看不到非常明显的效果,但一段时间坚持下来就会发现有质的飞跃,因此学校领导在教师发展这项工作中责任重大.要提高领导及广大教师的认识,可以采取以下办法.一是请“大家”来讲,烘托师培工作的重要性;让教师走出去参加相关会议,对比之下,让教师感到提高自己水平和能力的必要性,因为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被欣赏,如果感到在这个圈子里没有自己的位置或话语权,就会产生一种改变现状的动力,因此走出去让广大教师感受与别人的差距特别重要.

(2)整体规划设计师培工作.教师的发展应该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学校的师资培训也应该有一个整体发展规划.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平台、团队等整体的发展,结合队伍的建设,统筹考虑教师的培训工作.师培部门应该根据每个教师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发展,为他们提供非常专业的指导,使其发展紧扣学校的步伐.对教师的发展需要分门别类进行认真设计,有科研提高类的,有教学发展类的,也有兼而有之的;有长线的,也有短线的;有理念类的,也有文化素养类的,更有职业技能类的;有整体提升类的,也有个性多样性发展的.

(3)强化师资培训过程,注重结果的运用[3].与一些主管培训的同行交流时,发现一个普遍的困惑,那就是一部分一线教师对培训工作并不热心,甚至还很抵触,表现在具体培训工作中,以种种借口不参加或是以消极的态度来参加,非常不情愿.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同行的观点是师资培训只跟那些愿意从事或关心培训的教师打交道,大可不必强拉硬拽.当然,我不赞成这种做法,要反思我们的培训是不是不恰当,不能激起教师参与的热情.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师资培训工作缺少刚性约束的一面,不能运用培训结果对教师的考核及职务职称的晋升提供一定的支撑和约束,这样师培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要对师资培训的过程加强管理,出台师资培训的相关约束机制,保证培训的结果能充分运用到教师的发展上.

(4)重视实践类培训,加强训练[4].在目前的培训中过多地注重理论层面,对训练方面关注得不够.从某种角度上看,也是对培训工作认识不深的表现.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首先要充分认识实践在教师发展中的重要性,尤其是面临着一些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的历史节点,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的作用将更加凸显.目前我省各高校即使是以师范见长的学校教师教育专业和非教师教育专业的数量都差不多,因此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将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5)健全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保障,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师资培训的规章制度,保证培训工作有理有据.规章制度的建立要以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激发教师提高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并且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地推进这项工作.同时需要教务部门、人事部门的大力支持.(6)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方法的多样化.在师资培训过程中,一些教师的反映不积极,可能是培训的内容与教师的需求错位,培训的方法也比较陈旧.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认真了解教师的需求,从而设计出既符合教师的胃口又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这项工作必须做细,让广大教师切实感到学校是实实在在地为他们着想.这项工作也要充分发挥各二级学院领导的作用,因为他们更清楚所辖教师的需求.

(7)加大经费投入.教师培训工作从某种角度上看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经费的工作,请进来需要经费,走出去也需要经费.并且短时间还很难立竿见影,但这是个基础性和潜在性工作,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从这个角度来看,再大的投入都不过分.

(8)实施七项师培工程.在保证以上7方面的前提下,通过实施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境)培训工程、学科学术专业负责人培训工程、名师工作室工程、建立定点培训工程、双师双能型教师培训工程、网络培训工程、新教师入职培训工程,形成全覆盖的培训网络,实现教师的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曲元海 袁华 马跃 王放歌 单位:通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发展中心

参考文献:

[1]赵清艳.我国高校师资培训问题的探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4(4):6-8.

第4篇:教师培训工作要点范文

【关 键 词】农村;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4-0089-03

我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农村基础教育搞得好与差直接关系着我国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因此,一千多万农村中小学教师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脊梁。但有研究发现,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学历起点偏低,专业化程度较低,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的基本技能无法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是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村教师培训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农村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更关系到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农村教育的成败。因此,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出现的问题,探索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模式,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们要面临的新课题。近年来,专家学者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问题日益关注,全国很多地区也相继出现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实践。本文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以便获得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一、关于教师培训工作的理念

教师培训的理念指导着教师培训工作的整个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指导培训者的理念主要有以下两点:

1. 以培训对象为中心的理念。农村教师培训必须将培训对象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培训的内容、模式、方式上,要在充分征求培训对象意见、了解培训对象需求的基础上来确定培训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它。另外,培训方案的制定要尊重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教师对培训的需求,建立多元化的培训体制,实行分级分层的培训制度。这种理念要渗透在调研、方案制定、过程管理和后期跟踪指导培训的全过程。

2. 培训者首先是一个研究者的理念。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教师不仅是一个指导者,还是一个学习者、研究者。对于实施农村教师培训的培训者同样需要转变培训角色,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还要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成果。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培训中出现的问题,选取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问题加以探讨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学以致用,用于指导培训实践。教师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培训者孜孜不倦地研究和实践。

二、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是毋庸讳言的。总的来说,这些问题可以从培训者和培训对象这两个角度来分析。

(一)从培训者的角度来说,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培训内容是培训活动中对培训对象直接产生作用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很多集中培训为节约时间便于操作,采用统一的教材和统一的培训内容,所教授的教育教学观点和方法往往来自课本上的理论,只是纸上谈兵,很少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结果对教师的实际教学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培训之后培训者仍然对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感到困惑重重,无法将所学理论用于教学实践。另外,培训对象的年龄、教龄、专业和专业水平各不相同,整齐划一的培训教材无法满足各个阶层教师的需要,难以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培训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强。培训倾向于形式化问题非常严重,许多培训机构和参训教师持有应付心理。培训方式较单一,上课主要以培训者为中心,主要是专家讲教师听,往往是“满堂灌”的形式,课堂上缺乏教师主动参与的机会,教师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无法调动参训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导致参训教师认为培训的实际效果不大,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中。

3. 培训资源匮乏,培训经费不足。农村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资源保障和经费支持,而目前培训资源匮乏和经费不足制约了许多地区教师培训工作的展开。培训资源的匮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培训师资方面,优质的师资极其短缺,大部分培训教师只会照本宣科而无法灵活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分析实际教学问题。培训课程方面,培训课程建设落后,很少有培训机构开发出适合各阶层培训对象需要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硬件设施方面,有些农村教师培训机构硬件设施短缺,阻碍了一些课程的开设,影响了培训效果。

4. 培训效果缺少完善的评价制度。培训机构对于培训对象的考核往往只有考勤记录、考试成绩,没有对学习效果和实际教学能力的评价。考核结果也往往是一律通过、无法判别培训结果的好差。另外,评价制度中,只有对培训对象的评价而对培训机构和培训者缺少相应的评价机制。

(二)从培训对象的角度,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不强。大多数农村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主要因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普遍较重,他们所处的环境缺少学习、研究的氛围,加之学校不够重视教师专业的提高,他们很少考虑自我专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即使参加培训,培训过程中缺课、逃课的比比皆是,而培训机构也缺少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得培训成了形式主义,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2. 培训费用的压力较大。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经济状况并不好,收入偏低,贫困地区的教师更是如此。在教师培训工作还未受到足够重视的情况下,他们参加培训的费用大部分由自己负担,这给他们增加了数目不小的开支,无形中增加了中小学教师的压力,降低了他们参加培训的热情。

三、关于主要的培训模式

1. 集中培训。指在指定的时间,将中小学教师集中在大学或培训机构学习理论、训练技能、问题研讨等。它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教师培训形式。在培训对象方面,既可以进行大范围的全员培训,也可以进行小规模的骨干教师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可以专家、学者的理论引领为主,也可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培训形式上,以专家讲座为主,也可与培训对象的参与、讨论相结合。

集中培训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培训者往往是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的专家、学者,他们有高超的专业素质和学术水平,但缺乏对一线中小学教育教学状况的了解,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其次,集中培训容易给培训对象带来较高的学习成本。它需要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容易造成“工学矛盾”,并且会给学校或教师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2. 校本培训。指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由学校发起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的形式。与集中培训相比,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灵活性、长期连续性、全员性、经济性的特点。

校本培训自身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校本培训的地点是本校,不易引起培训对象的重视,从而使校本培训流于形式;校本培训缺乏优秀的师资,使得培训效果不显著;另外,校本培训缺少系统的培训教材,培训资源稀缺;最后,由于校本培训是基于本校的培训,政府投入较少的培训经费,学校的经济压力较大。

3. 现代远程培训。指以计算机与网络为手段的“网络培训”,包括在线文本学习、视频讲座、专家在线答疑、同伴交流互动等方式。远程培训的特点是开放性,资源利用最大化,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培训对象的自我支配性强,学习形式灵活多变,学习机会多、成本低。

在远程培训中,培训者与培训对象是分离的。这种培训方式对培训对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训对象首先要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和计算机技能,要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另外,在网络学习中,学习者常常会有孤独感,这就要求学习者要学会调节学习情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互动。

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培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长期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其中,问题的焦点之一集中在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性上。

1. 更新培训理念,建立多元化的培训体系。彻底改变传统培训工作中以培训者为中心,搞形式主义的做法。树立“以培训对象为中心”的培训理念,并把这种理念贯穿于整个培训工作的始终。要根据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建立多元化的培训体系,设立科学合理的培训课程、培训方式,使各个阶段的农村教师切实能够通过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获得专业成长和发展。

2. 培养高素质的培训队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能够适应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培训队伍,选拔优秀师资充实培训队伍,才能解决培训效果的问题。我们目前的培训者往往具有高深而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学术能力,但他们并没到承担过中小学教学工作,也没有到中小学教学的一线去实地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在培训过程中缺少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环节,培训对象往往对于高深的理论听得一头雾水而无从着手于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因此,培训者不仅应该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把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3. 转变教师观念,增强专业发展意识。培训对象是培训工作的主体,是影响培训效果的主观因素。只有参加培训的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从思想观念上改变过去培训是走形式的观念,彻底认识到培训对于其本身的教学工作、个人专业发展和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因此,应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大力宣传“培训提升自我”的观点;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增强其专业发展意识,使其重视培训、积极主动培训、努力提高培训效果。

4. 完善评价体系,巩固培训成果。建立和完善培训效果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培训对象和培训机构、培训者分别进行评价。对于培训机构、培训者的评价应让培训对象参与进来,着重考察其培训效果;对于培训对象的评价注意不仅考察其学习成绩,还要考察其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对象所在学校单位也应制定相应评价制度,对参训教师进行跟踪考察,使其把培训所得真正运用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分享并巩固培训成果。

5. 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增加经费投入。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还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保障。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应提高对教师培训工作的认识、加强其重视程度,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适时对《教师法》、《教育法》中有关教师培训的内容进行补充、修改、完善,加强监管机制,保证法律法规得以实施。各级地方政府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给予农村教师培训工作更多的关注和政策倾斜。实行各级财政分担经费的办法,并逐步加大对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对于特别贫困的地区设立专项基金。只有从上至下切实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才能优化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

综上所述,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问题,专家和学者已经作了从培训理念到培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培训模式等方面较为详细的研究。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上,以及要切实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创新培训模式方面已经达成共识,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有关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相关理论研究还比较少,具体实践还缺少相应的理论支撑。另外,探索科学有效培训的各个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论证。据此,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几点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对策,以期对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推进农村教师培训工作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黄白.关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审视[Z].在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国际教师教育研讨会分论坛上作的主题发言,2007.

[2]倪婷婷.农村教师培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苏州大学,2007.

[3]孙一鸣.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沧桑,2010,(3).

[4]徐颂列,李更生,姚安娣.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关系之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5).

[5]鱼霞,毛亚庆.论有效的教师培训[J].教师教育研究,2004,(1).

[6]张雪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培训[D].华中师范大学,2009.

第5篇:教师培训工作要点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西部民族地区;问题;师资培训;策略

建设一支实施新课程需要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基础教育改革在我国基础薄弱、经济落后的西部民族地区成功的根本保障。为构建“以人为本”适合西部民族地区中学教育需要的科学、开放、有效、创新的师资培训模式,开展好以“三新一德”为重点的师资培训工作,我们于2008年对四川阿坝、凉山、甘孜三个民族地区的中学师资培训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研,针对性地提出了培训策略,为新课程师资培训在西部民族地区科学、高效、顺利地实施提供参考。

一、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机会少、培训面窄

新课程改革、新教材的使用和学生不断变化等原因,绝大多数教师迫切希望从条件知识、本体性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等层面接受专题培训。但受经费、师资、时间等因素制约,被调查252名、任教平均13.7年的教师只参加过一次或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比例高达40.5%,参加过新课程专题培训仅占5%,离五年为周期的师资培训制度相距甚远,同时,受高考政策的影响,学校仅注重考试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忽视了非高考学科和初中教师参加培训的需要。

(二)培训经费不足

大多数市县师资培训经费长期投入不足,一般仅占学校公用经费的5%。为完成国家规定的培训任务,多数市、县灵活变通。以短期集体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教师学历教育和校本培训等几种形式开展培训。其中,仅骨干教师专项培训费用由学校部分或全部承担,短期集体短训、教师学历教育和校本培训费用基本由教师全部负担,不仅增加了参加培训的难度,而且造成教师的抵触心理,严重影响培训效果。

(三)培训方法陈旧

传统“专家说一教师听”是绝大多数教师所不喜欢的,73.4%的教师喜欢参与式的案例教学。受传统培训模式、培训者素质和培训经费等限制,西部民族地区师资培训仍采取“会议式”形式,忽视了成人教育的特点,没有真正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参与式”学习理念,受训者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培训成果难以被教师吸收转化,难以保证培训质量。

(四)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师资培训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进行,培训计划的主观随意性较大、“长官意志”浓,培训内容、对象均由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缺乏对新形势下师资培训的深入研究和系统的规划,忽视了培训内容的渐进性和持续性,使培训始终处于“断层”状态。常常临时组合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专家开展培训,培训者缺乏相互的交流、沟通和对本地教育现状、课程设置的研究,不了解受训教师的实际和需要,照搬、硬套城市的培训内容、方法,致使培训观念城市化、培训内容理论化,缺乏适切性和系统性。难以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用结合”的培训目的。

(五)培训过程的形式化明显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师把组织、参加师资培训更多的是当做任务来完成,培训前缺少需求调查。培训中缺乏科学设计和有效的组织,培训后没有跟踪评价与反馈机制,形式化明显。培训部门重量轻质,忽视实践应用环节,缺乏对培训过程、培训效果的监督、管理与科学评价。

(六)培训安排不合理

西部民族地区普遍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乡镇,师资紧缺和工学矛盾突出。但组织师资培训时,往往没有考虑受训教师的现实,而是根据培训专家在时间、地点上的方便做出安排。致使大多数受训教师难以做到工学两不误,没有时间消化、吸收和应用,培训效果不佳。

二、培训策略

(一)加强领导,完善、创新师资培训制度

从各国的经验看,完善的培训制度是实现教师职,后有效培训的关键。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师资培训工作作为提高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的关键之一,高度重视,科学规划。

第一,制定有效措施,完善师资培训保障体系。依据教师专业成长周期性的理论,应有针对性地制定1―3年“新手”、3―5年“熟手”、5年以上“能手”的师资培训计划,并分学科、分阶段地开展培训。坚持五年为周期的师资培训制度,建立教师培训证书和档案制度。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立教师培训与资格认证、考核、职称评定挂钩制度,切实保障新课程师资培训落到实处,人人受训。

第二,科学决策培训工作。师资培训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内在的认知规律。应结合新课程实施需要和教师的现状、需求和民族地区、成人教育的特点,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培训规划,用相关政策、法规加以保障。科学开展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培训效能。

(二)加大经费投入,切实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实施

各级财政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师资培训工作,以(教师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为依据,认真贯彻

(三)整合资源,创新培训模式

第一,合并教师进修学校与教研室。本着“小实体、多功能与大服务”的目标系统策划,开展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县级师资培训机构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支柱作用。

第二,培训项目化管理。在政府主导下,建立培训项目公开竞标机制,大力引进市场上的优质培训资源或社会办学力量承揽培训工作,借鉴企业培训模式,建立适合地方特点的培训项目管理制度,部分解决资金、师资短缺的困难。

第三,完善师资培训体系。强化省、市、县、校“四级联动”培训模式,实行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与受训教师学校的三维一体,分工协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培训目标、要求的制定和培训教师的组织与管理;培训机构确定培训内容与方式,开展培训工作;学校负责为教师搭建新课程实施平台,并督促、检查教师的运用情况,及时做好培训效果的信息反馈。以调整、改进培训工作。

(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培训队伍

培训过程中表现出的教育理念、选用的教学方法,既是对新课程要求的最好诠释,也是受训教师理解新课程的最好范例,结合民族地区经费紧张的实际,通过“对口支援”与一些师范院校、教科所密切合作,建立熟知民族教育和成人学习特点、善于运用先进教育

技术的由主管领导、教育理论家、学科教育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多层次培训师资库,并优先对各地的教育主管人员和培训教师进行专业能力、培训技能的强化培训;并对已建立的培训队伍,经常有目的地选派其参加国家、省级进修和深入一线学校进行调研,积累实践经验,确保培训工作的高效性。

(五)改革培训形式、方法与内容

1 积极开发多样化的培训途径

第一,推行“请进来,走出去”和“结对于”形式,发展“送教”、“支教”、“蹲点”等帮扶活动。结合西部民族地区偏远、交通不便和师资紧张的现实,根据教师的需要与建议,选送骨干教师外出培训、请专家下乡和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对口支援等方式创新培训途径。每所城市重点学校结对一所少数民族学校,发达地区教师“一帮一”少数民族教师。选派优秀教师到民族地区学校支教、蹲点。通过经验交流、示范课和集体备课、研课等形式,引进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等优质资源,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第二,创新培训模式。变传统短期集中培训为短期培训与长期指导、合作研讨相结合;变单纯的教育教学培训为培训、教研、科研相结合的“研训一体化”师资培训模式,实现教师教学、教研和科研水平同步提高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建立培训基地,以教师进修校为专家培训基地,选定具有办学特色的学校作为教师教育基地,解决理论学习和学科专业的问题,确保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使受训者互动参与措施得到落实,

第四,发展远程教育。师资培训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教师培训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应充分发挥电视、互联网在师资培训中的作用。教师进修院校应通过建立网上培训“银行学校”,组织“网上论坛”和“教师博客”为受训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培训资源,搭建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引导教师开展网络自主学习。通过培养“学习与发展共同体”,构建互动、开放、自由的学习机制,使受训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能得到相应的学习资源与支持,以切实增强培训效果,解决西部民族地区偏远、资金欠缺和工学矛盾突出的困难。

第五,加强校本研修,师资培训必须贯穿在新课程实施过程的始终,不能一劳永逸。应以校为本,组建三级(学校、学科教研组、年级组)管理、监控机构,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构建学科教研网络,落实校本教研和校本课程,改变常规的“你讲我听”单一模式为“共同研修”,以保证师资培训落到实处和可持续发展。

2 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系统性

第一,强化专业知识和教育技术的培训。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搬运工”和“传道授业解惑者”,已经具有很高的专业化程度和更多的社会责任。在组织培训时,不仅要强化新课程理念、情境知识等通识培训,更要重视课程标准、教材结构、评价体系和教学方法、教育技术等专题培训,加强教学实践指导,以增强受训者实施新课程的自主性。

第二,强调培训内容的民族性、实用性。对民族地区教师进行培训时,应充分考虑地域环境、民族文化、语言表达、学习观念、领会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密切结合当地生产、生活和民族文化。打造本土化的培训内容。培训前。调查了解受训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改变以往培训机构和专家对培训对象的“陌生”和对受训教师需要的“忽视”,变培训内容由主管部门单方面制定为双向协定,突出教师发展的主体性和培训内容之间的适切性;改变过去培训“一次备课多次讲课”为“讲一次备一次”,以“问题”为导向。使培训内容鲜活,有吸引力,增强师资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三,强化培训内容的系统性。结合课程改革需要和当地实际,系统规划培训内容,并分阶段、分学科、分专题科学地组织培训工作,确保培训专题间的有机联系和内容的无重复、无漏洞和不断层,避免不同授课教师的理解差异给受训者带来的混乱出现。充分尊重受训教师的意见,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地点,达到工学两不误,让教师切身体验到更多有效的做法,学习先进的教育技术。

3 加强培训方法与形式的变革,提高培训的效能

第一,采取“学习主题构建”,变“传授式”为“讨论式”。充分考虑民族地区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受训群体应分别采取讲座式、讨论式和探究式教学,运用“示范课”“现场指导与观摩”等,将抽象、陌生的理论具体化、深刻化,提高培训效能。

第二,开展“参与一分享”式培训。师资培训不是从“零”开始,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事例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因此,在新型的师资培训中,应充分吸收和利用成人学习的已有经验,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把参训教师作为学习资源,发挥受训者的主体性,通过培训者与受训者、受训者与受训者之间的交流、切磋,达到受训者之间互培、建构知识和实现自我提高的目的。

第三,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问题中心”式培训。以部级实验区教学课例和受训者在课程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培训的案例,或让受训者观摩那些成功的、生动的、有说服力的、可借鉴的教学范例,并结合说课、课堂点评等形式,使受训者在特定的教学事件中,直面具体问题的诊断与解决,加深其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正确理解。

(六)建立师资培训反馈机制

教师的真正成长不仅在于职前培养和职后的培训,更在于教学实践中;要使教师“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行动”。培训结束后,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由领导、专家、学校、学生组成的教师教育评价机构对受训教师的教学实践情况进行多样化的评估,以检验培训的效果,发现问题和规范师资培训行为,为改进培训工作指出重点、难点,按照“边培训、边试验、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切实提高师资培训工作的效能。

第6篇:教师培训工作要点范文

为什么会陷入困境?我们比照第一轮培训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觉得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是学员认识不到位。第一轮培训是学历达标培训,而合格学历是作为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条件(而且是硬件)之一,况且有的教师还能借此实现民办转公办的愿望。参培教师都认为重要,有一种内在动力,因而积极性也就高。而新一轮培训多是非学历类的培训,有的教师觉得这是额外增加的负担,即便是提高学历培训,他们也认为有更高一层次的学历固然好,没有似乎也无妨,何况还要花费一笔不少的费用。认识没有端正,积极性自然高不起来。

二是中心行政管辖力弱化。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只是个业务职能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的行政管辖力本来就不强。但第一轮学历补偿培训大多是脱产班,相对稳定,学员照样早自习、晚自习,甚至还做课间操,个别表现不好的学员,视其情节,可以给予处分,也可以不准予毕业,因而显现出较强的行政管辖力。而新一轮培训基本是短训班,具有临时性,学员来去匆匆,班主任熟悉每个学员都不容易,更不要说学校领导。即便学员表现不好,也鲜有可治的办法。

三是培训管理环节缺位。由于新一轮培训多是短训班学员,来自各个不同的送培单位,临时搭台唱戏,几天十几天一晃就过去了,有些学员到课率不高,班主任要弄清楚是怎么回事都不容易。曾经有个别学员缺课较多,培训处打电话到送培单位催促,送培单位大吃一惊,说是他已经到中心学习去了。后来了解,原来他是到外地办私事去了。管理环节的某些缺位,造成管理上的漏洞。

四是工学矛盾日益凸显。由于第一轮培训多是脱产班,虽说学员也是带职学习,却完全可以暂且丢开学校工作,一心一意投入培训。而新一轮培训多是短训班,学员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学校的工作难以完全丢开,客观上也就影响了学员的到课率。此外,时代的变迁,社会风气的改变,恐怕也是原因之一。20世纪80年代整个社会好学的风气很浓,而90年代末期以来,整个社会是好学不多,好娱乐的不少,这同样会对教师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找到症结所在,就要尽快采取解决的办法,衡东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在已有第一轮培训创办乡镇业余教师进修学校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县教育局――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乡镇中心校(或县直中学)”的三级培训网络。三级联动,齐抓共管,使衡东县新一轮各项教师培训工作,得以迅速走出困境,并红红火火、顺利有效地开展起来。我们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狠抓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培训目标

思想支配行动。只有充分认识各项培训的目的和意义,才能扫除部分教师思想意识中对参加各项培训的抵触情绪,增强其自觉、自愿参加各项培训的积极性。每次培训启动之前,中心和县教育局都要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培训要求和目标,结合衡东县实际,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并在全县师训工作会议上,进行大力宣传,以提高思想认识;同时向各送培单位下达培训指标,使其明确培训任务,并要求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配套宣传,充分发动。中心在培训之初和培训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都要下发培训对象摸底表,准确掌握培训情况,制定培训计划,调整培训思路。每次办班,都要借此做好宣传布置工作,做到培训未动,舆论先行。无论是校本部办班还是乡镇设点办班,都制作了多媒体的培训主题会标和宣传口号,并在培训场地周围张贴宣传标语,营造一个良好的培训氛围。同时,县教育局和中心领导每次都要召开一个简短的开班典礼,宣传教育形势,明确培训目标,强调培训纪律,提出培训要求。县教育局和中心每年必召开两个全县师训工作会议,即年初师训工作动员会,会上宣传培训精神,讨论培训计划,下达培训任务,年末召开师训工作座谈会,会上公布年终目标考核结果,总结评比,表彰先进。认识到位,目标明确,各项培训工作开展起来就顺风顺水。

二、制定配套政策,形成培训活力

教师培训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充分利用行政管辖力和政策驱动力,才能极大地调动全县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衡东县教育局规定,凡在规定范围的培训对象,单位安排来参加学习而无故不参加学习或参加学习而未合格的,年终考核不能评先评优;凡是通过培训学习而达到合格的,教育局及学员所在单位都给予补助和奖励,同时规定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与评聘职称、招聘教育行政干部、选拔学科带头人等都密切挂钩。2003年衡东县潭泊、岭茶等中学招聘行政干部,许多教师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就因为没有参加信息技术或普通话培训,结果一票否决。许多被推荐为学科带头人的教师,都是些业务精英,但由于还没获得信息技术高级合格证和普通话水平二乙以上等级证,同样是一票否决。县直学校教师和进城关工作的教师调配,教育局也是要求必须有“四证”(继续教育合格证,提高学历培训毕业证,信息技术合格证和普通话水平二乙以上等级证)到位。有政策就有吸引力,有动力就有活力。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大大提高了教师培训工作的活力。

三、注重上下协同,强化培训管理

中心人从领导到老师都深深懂得:培训管理工作是一项严密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抓好每一个管理环节,才能保证整个培训过程的完整性和实效性。在中心本部开办师资培训班,我们都是选派中心行政干部或有经验、有威望的老教师担任班主任;乡镇设点办班是由中心学校校长或师训专干担任班主任,在办班前,县教育局和中心领导都要亲临现场考察办班条件,并召开有关负责人会议,提出办班要求,安排管理事宜。在教学方面,中心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反复钻研;教学态度热情诚恳,耐心细致,教学方法得当适用,精益求精。学习结束,进行教学问卷调查,及时反馈意见,有效地改善了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在考勤方面,中心严格考勤制度,学员排定座位,对号入座,每天上下午都要点名查堂。有时县教育局长亲自督查,尤其查教育行政干部参加学习的情况。同时建立学员出勤登记卡,学习结束,都要将学员的出勤情况通报全县,送培单位参照学员出勤率报销相关费用。在考试方面,每次组考我们都有切实可行的组考方案,县教育局领导亲自到场督查,学员参加考试,不但要准考证、身份证齐全,而且要过好几道“关卡”,首先是初步验证准入,然后学员按考号入座,监考人员再对其证件仔细核查,县市巡视员也要进行查验,从而坚决杜绝了代考现象,增强了教师培训工作的权威性,调动了教师参培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管理上的上下协同环环相扣,有效地提升了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办学品位。

四、创新培训思路,追求培训质量

第7篇:教师培训工作要点范文

提升农村教师队伍质量是促进社会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苏北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存在着教师培训基础薄弱、教师知识更新缓慢、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教研活动偏少、培训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因此,优化苏北地区农村教师的师资培训和梯队建设,既要建立培训政策执行体系,构建农村教师长远发展规划,又要建构多维培训实践体系,改进农村教师培训实现方式,还要建立教师培训评估体系,强化农村教师教育政策监管。

关键词:

苏北;农村;教师;培训

基金项目: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农村教师培训政策执行效应研究”(15JYB008)。

提升农村教师队伍质量,是党中央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存在的农村教师年龄大、学历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是导致苏北地区农村教育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虽然江苏省各级政府出台了多项提高农村教师质量的政策,来促进农村教育发展,但是结果与预期的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笔者承担了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农村教师培训政策执行效应研究”的研究,课题组通过广泛的调研,在分析苏北地区———Y市的乡镇以下村小(办学点)教师基本状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快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对面上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苏北地区开展农村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江苏是一个教育大省,但是苏北和苏南的教育差距比较明显,目前苏北农村教师培训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⒈教师队伍结构失衡,培训基础薄弱

这种结构的失衡和培训基础的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历结构失衡。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要求小学专任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须达到90%以上,但在笔者所调查的村小(办学点)中,学历为大专的教师只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36.10%,高中学历的占45.75%,中师学历的占10.09%,本科学历的仅占5.54%,总体学历水平远未达到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要求,而且规模越小的村小(办学点),高学历的教师比例越低,在校生数50人以下的办学点中,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1.45%。二是学科结构失衡。在笔者所调查的村小(办学点)中,普遍存在“常识技能科(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教师严重缺编的情况,有72.8%缺少音乐教师、63.1%缺少体育教师、63.1%缺少美术教师、45.6%缺少计算机教师。此外,还有17.31%缺少语文教师、23.08%缺少数学教师、41.35%缺少英语教师,相关课程由其他任课教师兼任,或聘请代课教师任教。三是年龄结构失衡。在规模较小的办学点中,教师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在校生数低于50人的村小(办学点),50岁以上专任教师占学校教师总数的62.38%,学校规模在50人以上的村小(办学点),50岁以上专任教师占36.88%。

⒉教师知识更新缓慢,培训效果甚微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学校教师对条件性、实践性知识的掌握较薄弱。调查的结果显示,49.5%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好于条件性、实践性知识的掌握,这就反映出农村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较薄弱,其中28.6%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所任教学科知识的教育思想、知识体系、内容与本质的内涵,不能将相关学科知识综合化等。二是农村学校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普遍不足。据调查,63.2%的教师从不利用信息技术备课与教学,虽然有91.9%农村教师愿意或渴望参加市级以上培训,但有76.2%的村小(办学点)教师反映,近三年内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培训,仅44.5%的教师称自工作后参加过培训,但同时他们认为,各种方式的培训,对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效果不明显。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培训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对当前针对农村教师培训对象的选择、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需求分析与整体规划不足,使得大量农村(尤其是村小、办学点)教师未能得到系统的培训。

⒊教师教研活动偏少,培训质量不高

在调研过程中,一些农村学校的一线教师反映,他们参加的教研活动偏少,参加的培训质量出不够高。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农村学校的教研活动的数量偏少。据调查发现,51.5%的村小(办学点)完全没有教研活动,所配备的教师仅满足于每个班级有人在班上课。即使在调研中有27.2%的学校开展了教研活动,但一年也不超过3次,而且15.4%的村小(办学点)的教研活动挂靠在中心小学进行,没有全面展开。二是农村学校所开展的教研活动质量不高。一些农村学校教师反映,由于专业基础薄弱以及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缺乏,参与教研活动时,他们很难融入对实际教学问题解决的探讨中。多数农村教师坦言,他们所参加的教研活动,往往形式大于内容,主要是解决有和无的问题,不能真正达到提高农村学校教学效果的作用。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师,由于缺乏必要的教研活动和培训,难以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所需要的综合技能和素质。

二、提高苏北地区农村教师培训质量的举措

要全面推进苏北农村学校的综合改革,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有效缩短和苏南学校之间的差距,必须要认真研究苏北农村教师培训中的突出问题,采取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

⒈建立培训政策执行体系,制定苏北农村教师长远发展规划

要提高苏北农村教师的培训质量,必须要完善农村地区教师的教育培训制度,这是提升农村教师培训质量的重点。一是要明确执行主体,推进相关政策的有效落实。江苏省为了切实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先后出台了关于教师培训的多个政策,这些政策也确实对农村教师培训起到了许多积极的效果。各地在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农村教师培训政策的基础上,全面进行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工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努力使各地的教师发展中心能够成为教师教育政策的执行者与实践者。但是,在落实这些政策方面的力度上,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并强化相关部门的督查。二是要进行长远规划,确保农村教师培训的有序推进。各地应在面向未来、立足本土、尊重差异的原则指导下,全面考虑地方教育发展、学校、教师本身的需要和基础,不仅要通过政策杠杆和制度激励,吸引一大批本科以上的、学科多样的年轻教师,到现有的农村师资队伍中来,以此优化农村教师的学历、年龄和学科结构。不仅如此,还要通过对农村教师培训方案的制订、培训目标的确定、培训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培训师资的优选等工作,进行全面研究,科学统筹,以确实保证农村教师培训工作能够取得实效。三是要完善保障机制,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政策的落实工作。各地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主体性,同时,定位好负责培训教师的学校或部门的执行主体性。要通过形成培训者队伍动态管理机制,以足够的培训和专业支持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建立教师培训经费的长效保障机制,健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培训经费使用效益;通过完善县域教师培训支持服务机制,建立包含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的“个人空间———工作坊———学校社区———区域社区”一体化的县域网络研修机制,并以此作为平台,有效地推进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工作。

⒉建构多维培训实践体系,改进农村教师培训实现方式

合理设置农村教师参与教育培训的方式,是提高农村教师培训政策实施实效性的关键。一是要改变学习动因,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这主要是通过建立促进农村学校教师自主学习的课程超市,针对不同学段、学科、职称、年龄、学历教师的特点和需求,开发相关培训课程资源,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学习的效果。二是要改变学习环境,由“项目化”到“立体化”。一方面,要推进由简单叠加的项目实施,到立体多维的课程实现方式,力求实现准入培训、胜任培训、提高培训、精深培训等一体化设计;一另方面,要推进研训一体化,即师范院校、优质中小学、名师工作坊等集训、体验、研修多种学习共同体平台建设;再一方面,还要推进理论学习与实践演练一体化,即通过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协同课程实现方式,促进系列化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实施方式多样结合、衔接递进。三是要改变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到“参与式”。一方面,要采取混合学习方式,做到线上和线下学习、集中学习和在职研修相结合;另一方面,要组织农村教师亲身参与培训过程,可通过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经济实用、种类多样的农村本土资源,激励农村教师参编、主编培训教材,不仅保证培训教材接地气,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农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要改变学习内容,由“输血式”到“造血式”。一方面,要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帮助农村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要组建高水平的专家团队,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引导作用,通过做好专题教学和跟踪辅导相结合、弱项分析和诊断参与相结合,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⒊建立教师培训评估体系,强化苏北农村教师教育政策监管

第8篇:教师培训工作要点范文

过去的一年中,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我市教育局正确领导以及各单位大力支持下,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20__——20__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全国教师网联”计划,组织实施了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中小学校长和其他培训,开展了包括高师本科、电大开放教育、研究生进修班等形式的学历提升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推进了我市教育健康、持续地发展。为了贯彻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顺利完成今年的教师教育工作,决定召开20__年度教师教育工作会议,对20__年教师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对20__年教师教育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下面,我就我市教师教育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以“三新一德”教育为重点,精心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

(一)非学历培训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以终身学习思想为指导,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实施网联计划为载体,我校组织开展了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中小学教师全员素质提高培训。

1、认真开展师德培训。为了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我们对全市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师德教育全员培训。师德教育开展地有声有色、生动活泼,使我市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显著提高。同时,为贯彻教育局“自20__年开始对全市3000名班主任进行新一轮培训,每年培训1/3”的要求,我们利用暑假时间,采取送教下乡、分片设点、就近培训的形式,举办了七期小学班主任培训班,培训教师1240名,重点解读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转变后进生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内容,还聘请了四名省、市级优秀班主任做了经验介绍,提高了班主任思想道德素质和适应新课程要求的班级管理能力。

2、扎实开展教师创新能力培训。根据XXX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20__学年教学安排的通知》“从20__年秋季开始,用3年左右时间,对专任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开展创新能力培训”的要求,我们以《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为教材,以当前中小学教师实践为基础,针对一个学科或一组学科领域教师必备的思维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应用创新进行了创新能力全员培训。培训中我们紧密结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大量典型的教学创新案例,具体介绍了如何有效地开展创新思维、突破思维障碍,发现创新点,提出创新思路,创造性地解决学科教学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3、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为提高我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我校对全市6000多名专任教师进行了《传统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及校本培训。适时组织了以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技术、教师教学好帮手等为内容的非微机教师培训,培训教师300名。采取参与、互动、研讨的形式,组织举办了中学微机教师培训班,参训教师28人。在高职中、国办初中开展的现代教育技术校本培训中,各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尤其是市一中制定了明确的奖惩政策( 20,-40),极大地调动了参训教师的积极性。各学校在组织管理工作中,做到了有计划、有安排、有考勤、有总结,较好地完成了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先后开展了新教师培训(130人),适时组织学科教师、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为配合省幼教现场会的召开,落实省“普及三年幼儿教育”要求,我们组织开展全市幼儿园长及教师开展了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培训。

(二)校长培训

根据省干训“十五”规划,为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管理的意见》和《中小学校长管理规定》,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校长队伍,推进“名校长工程”。20__年,我校先后组织了有110人参加的中小学校长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班、205人参加的石家庄市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170人参加的小学校长培训班、362人参加的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视频会议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全市中小学校长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能力,促进了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学历教育

近几年来,经过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多种激励政策,全市有5

000多人次在我校参加了学历进修。去年,我们仍把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市小学教师专科率65,初中教师本科率32,高中教师本科率76.7,研究生达标率8,要实现到20__年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达到85以上,初中教师本科率达到85以上,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9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位或研究生课程结业的比例达到20以上的目标,我市的学历培训任务还非常艰巨。根据这一现状,我校于20__年对全市中小学教师学历状况进行了彻底普查,并召开了学历提升教育专题会议。在教育局大力支持下,组织全市400多名教师参加了本科函授学习;在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管、中文、政教、数学、英语等五个专业的基础上,又有50人参加了心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使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达到近300人规模。在其他县市电大濒临倒闭、生源枯竭的形势下,我市电大各类毕业生已达3600余人,电大开放教育专、本科在册学员达到418人,仅20__年就招生133人,电视中专招生132人。

XX、XX本科达标率没有问题,而研究生比例却达不到要求,XX、XX、XXXX差距较大。XX、XX、XXXX应该率先培养具有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其他高中也要有计划,着手培养。

“初中教师本科达标率达到85”,这就要求40岁以下的教师全部进修本科,国办初中达标问题不大,廉州镇、开发区也有可能,其他乡镇有很大难度。现在达到“教育强镇”规定的“初中教师本科率45”的,只有廉州镇、开发区,其他乡镇都不达标,兴安镇、西关镇初中教师本科率30以上,邱头镇、南孟镇、贾市庄镇、梅花镇却在20以下。

“小学教师专科率达到85”,大部分乡镇问题不大,但个别乡镇任务艰巨,如贾市庄镇、张家庄镇小学教师专科率只有40左右。现在,小学教师学历培训应该根据“小学教师本科化”方向定位,今后,小学教师的学历主体将是本科化,但现在我市小学教师的本科率还很低,只有10多一点,10个乡镇低于10,7个乡镇低于5。

(四)经验和问题

综观20__年的全员培训和学历教育工作,有以下成功经验:

1、单位领导重视与否,是保证教师教育的重要因素。从全员培训和学历教育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凡是领导带头参加的单位,学员的出勤率就高,听课秩序和培训效果就好,凡是领导带头报名参加学历提升教育的单位,该单位进修人数就多。XX、XX中、XX中、XX小学、XX镇、XX镇中心校等单位,中心校长、业务校长除组织好本单位教师按时参加培训外,不少校长还自始至终地参加,起到了很好的带头和表率作用。这些单位各种培训的出勤率均在90%以上,甚至达到98%,而有些单位的出勤率不足70%。

2、组织好继续教育延伸学习,是促进教师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每次集中培训后,我们都要安排一定的延伸学习任务,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凡是教育教学水平较高,教师队伍建设抓得紧的学校,完成继续教育及其他工作任务都很及时。XXX、XX、XX中心校,XX学校、XX小学等单位,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使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进入到了一个良性运行状态。

3、健全的继续教育组织机构和专任管理,是保证继续教育顺利开展的基础。全员培训涉及面广,需要认真抓好培训的每一个环节。西关、增村、梅花、南营等中心校,每次都按要求落实培训安排,提前落实培训场地及后勤服务工作,保证了培训的时间、秩序和培训质量。

当然,在各种培训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①个别单位领导对继续教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力度不大、措施不到位,甚至个别单位的领导,从来不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出面组织培训的中层干部缺乏号召力,极个别单位甚至中层领导也不出面组织。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本单位全员培训的出勤率和培训效果,也将会影响到本单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②毕业班主课教师出勤率低,部分单位对教师重使用,轻培养得问题比较突出。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对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③学历提升教育发展不平衡。个别单位的领导不支持教师进修,甚至设置障碍,致使本单位教师学历达标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二.明确教师教育工作思路,推进教师教育工作健康深入开展

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越来越取决于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但是,目前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总体上还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存在着基本素质差、业务能力低、甚至个别教师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状况。因此,全面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师德水平,是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0__年九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以推进教师网联计划为抓手,启动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要求今后五年内(20__—20__年)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方针,组织实施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组织优秀教师高层次研修和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今年教师教育主要开展以下四项工作。

(一)、以提高教师创新能力为抓手,以师德教育为载体组织好全员培训。首先,对全市7000名中小学教师开展以《成为有创新能力的教师》的集中培训。培训着力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准确把握新课程教材内涵基础上,如何启发学生,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有意识地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暑假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文明礼仪等行为规范方面的师德培训,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语言粗俗、行为随意、自身形象不佳的问题。第三,组织专业造诣较深的师资,分学科进行,抓好广大中小学教师本专业课程的专业知识学习辅导。全员培训大致分三次进行,全年培训时间不少于48学时,并随时进行考试。在基层学校设点,各单位要做好组织管理工作,确保参训人数在95%以上。

(二)、实施函授本科和研究生进修班学历提高培训。今年的学历教育一是抓好440名函授本科学员的进修学习,对学员的上站情况进行严格管理,对未取得入学资格的300名学员认真搞好考前辅导,努力提高过关率。二是对剩余的心理等三个专业研究生进修班学员抓好上站学习,各单位领导要对本单位学员的进修学习支持和鼓励,敦促这些学员坚持下来,学有所获,圆满毕业。三是进行奥鹏教育招生工作,所谓奥鹏是经教育部批准,我国多所名牌

大学开设的远程教育,主要利用互联网、多媒体进行学习,强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学,它的优点是方便、快捷,坚持下来后可获名牌大学毕业证书。各单位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报名地点在我校电大处。在此,就支持和鼓励教师进行研究生进修的问题,讲一点看法。我们市有十一所高职中,其中有两所省级示范性高中,一所部级职教中心,研究生结业的人数已达300人,但只是课程进修班的,不是实际上的研究生毕业,无论从建设“教育强市、教育名市”、创建名校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应该把培养本校的研究生学历提上议事日程,启动这项工作。当然,其中的教师毕业后的去留问题及学费问题有待各校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目前教育部出台农村教育硕士培训计划,委托北师大等名校实施这项工作,如果我市有一定人数报名,我们可以联系,争取在我市开办一个班。

(三)、开展校本培训,做好初中及国办小学、幼儿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各学校要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加强校本培训是现阶段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学习教师发展学校经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制度。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新时期教师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年教育局出台了《20__—20__年现代教育技术全员培训计划》,提出了各级教师经过培训应该达到的技术要求。明确规定20__年培训对象包括:国办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农村初中教师,共涉及近3000名教师,这样人数众多的培训,单靠我校的力量难以完成,需要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一方面,我校对上属学校培训师资进行统一的培训,形成培训的目的、要求、内容一致。培训活动开始后,我校派专业教师到学校进行跟踪视导,并在年底做好抽测考试,据其成绩确定该校是否完成了培训任务。上述学校要以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制订本校的培训计划和培训相关规定。充分利用双休日、暑假等时间对50岁以下的教师进行培训,把50课时作为培训的底线,确保参训教师达到相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四)、深化校长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广大校长的管理水平。从九十年代以来,我市对校长的培训工作做到了持之以恒,每年暑假举办3—5天的培训班成了惯例。我校也根据上级要求对全市的小学校长进行相应培训,近两年,我校还承担石市各县的新任校长的资格培训,特别是去年的利用视频进行培训把培训工作推到一个新高度,由于我们工作到位,加之广大校长的积极配合,培训工作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可以说,我市校长队伍的稳定发展、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其培训工作是功不可没。但是面对发展变化了的教育形势,我们的校长培训工作急需改进和加强。一是在坚持集体培训的同时,进行分散的以学校为单位自学及交流活动,我校向各位校长推荐有价值的学校管理方面的书目,并充分利用城域网进行辅导,校长搞好个人自学。二是培训内容上有意识地向学科知识方面延伸,校长是管理者,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不熟知一两科专业课,跟不上新课程知识更新的要求,校长很难有长久的立足之地。当然,暑假的校长培训还要精心谋划,聘请高水平师资,进一步做好培训工作。

今年的教师教育工作面临着时间要求紧,培训任务重,培训内容新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各位领导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教师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把教师教育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列入学校班子的议事日程,作为我们每位校长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率先垂范,带头参加培训学习;要抓好落实,为广大教师的培训学习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要进一步加大对广大教师培训学习的经费投入,确保本校的教师教育工作有一个新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三、构建大培训格局,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只靠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单一的培训已无法完成新时期教师教育的重任。为此教育部提出:大力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与建设,构建多功能的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其功能定位是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承担着教师培训的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等功能。要求各地要积极推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县级教科研、电教、电大工作站等相关机构的资源整合和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构建“多功能、大服务”,上挂高等教育机构,下联中小学校的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并且提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与建设作为基础教育和教师培训工作评估的重要内容。另外,教育部制订了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标准。去年,我校被石市教育局推荐,通过了省厅的评估验收,已经上报教育部。现正准备迎接国家的评估验收,若通过我校将成为部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培训机构。

近两年来,我校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在业务活动中积极加强了与局业务科室的联系,形成合力,开展教师教育工作,与教研室合作开展送课下乡,与电教站结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今年将进行实质的整合,从而进一步推进工作的开展。

开展教师教育,做好培训工作,就要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授课水平高的师资队伍。为此,我们好中选优,挑选了67名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兼职教师。同时,我们注重培养自己的师资队伍,挑选了六名骨干教师,给他们分课题、压担子,实行专项备课,集体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形成较为成熟的教案,并在实际培训中不断充实,使培训工作受到了基层教师的好评。为搞好高中教师学科培训,我们不惜花大价钱从石市等名校请名师讲授,确保了培训质量。今年的培训工作,我们将汲取去年的成功经验,精心选拔师资,充实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充分利用“人网”“天网”“地网”等相关教师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

我校是全市中小学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是培训基地,近两年我们将注重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投资300万元,兴建了学员公寓,为教师培训食宿提供方便,硬化了校园,新上了一个多媒体微机室,近期打算上几个多媒体,满足教师培训需要。

教育局对我校在工作上给予大力支持,资金上给予积极扶持,因投资较大,学校资金上仍有不小缺口。因此,按有关政策,今年继续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费,这项工作直接涉及到广大教师的经济利益。希望各单位领导向广大教师讲明政策,做好工作。按时如数把培训费收取上来,工作中有什么问题要及时联系,一定要保证此项工作平稳顺利进行。另外,需要向校长说明的是我校组织的培训就不再收取培训费了,为教师培训提供价廉物美的食宿。还注重培训中心下移,多把培训点设在基层学校,尽量减轻教师的负担。

第9篇:教师培训工作要点范文

下面将2015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 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 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 。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 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15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二)学历教育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15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三)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15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 的教学反馈、优秀案例评选、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 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 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15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 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 《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 在信息技术教育 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四、2015年师训工作特点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