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范文

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精选(九篇)

水利工程建设发展

第1篇: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范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管理;发展策略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农业的发展水平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农村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影响着我国农村整体水平的提高,成为农村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一、水电水利工程对于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自古以农为本,历史的发展进程离不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由于我国的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形态多样,旱涝灾害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而且也为国家和社会造成了损失。“三农”问题一直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自然灾害为我国农业带来的损失,亟需大力发展农村的水电水利工程,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水平,改善管理模式,进而充分保障农业生产。水利水电工程对于粮食的灌溉、农村的电力、农产品养殖等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报告强调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因此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管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二、农村水电水利工程现状简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农业越来越重视,对于农村基础设计的建设的财政投入也不断提高,但是我国目前农村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管理并不完善,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技术性保障落后

目前,我国农村的水利水电工程初见规模,据统计一些小型工程约两千多万处,这些工程的涉及了水电站、农业灌溉、水库等,为水利提供了实效保障,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我国的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大部分建设于建国后的几十年,设备比较陈旧,依靠的主要是国家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实质是公益性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年代较早,加上主要的人力资源是农民队伍,因此工程的技术水平较低,而且近些年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翻建,也没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在安全上存在诸多隐患。许多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得不到技术性保证,濒临废弃,为农业生产活动带来了许多不便,严重者危及农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管理人才的缺失

我国农村的水利水电工程,大多数是国家财政投资,并且划分到农村集体进行管理维护。而乡镇政府和集体组织的资金比较紧张,不仅在工程的设备方面没有能力更新,而且也没有实力去聘请相关的技术管理人才。管理人才的缺失导致农村的水利水电工程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及专业的技术指导,工程利用不得当,一定程度降低了工程使用寿命。同时,由乡村自主管理的水利水电工程,一些管理模式比较传统陈旧,工程的配置落后,而且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低,制约了工程的合理使用和与农业的生产发展。

(三)管理模式的滞后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各个行业不断引入更加现代的管理模式,以便更好地与社会体制相适应。 我国农村的许多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模式及其落后,管理人员数量多,但是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整个工程的资源配置不科学,劳务管理不善,资金浪费。过于传统的管理方式严重制约着农村水利水电的发展进步,落后于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革新。

三、农村水电水利工程的发展完善策略

(一)制定科学的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发展计划

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于较为陈旧的工程进行返修、整建,二是在一些需要建设水利水电的农村,合理规划,建设相关设施。无论建设工作如何开展,首先重要的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规划。明确工程建设的目标,合理利用财政资金,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工程设计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条件,使水利工程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用水需求的有效保障,水电工程可以保证农业生产用电以及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用电。同时,可以吸收一些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在技术方面,实现建设新农村的根本目标。

(二)完善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模式

农村的水利水电工程系统比较繁复,在工程的各个环节必须达到技术的稳定以及管理的成熟,才能保证工程运转的顺利。因此,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模式亟需完善,需要建一个成熟的管理体系,保证每个环节的分工详尽,各个岗位各尽其职,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同时,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及自然状况,对于水利进行阶段性的分析,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高效利用。管理模式要不断引入现代的一些管理理念,保证政企分离,政府要尽到财政支持的责任,企业承包的工程要以实现农村发展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并且在进行管理活动时要符合政府对于农村的方针政策。

(三)提高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利用效率

农村水利水电的工程建设目的,归根结底就是将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实际的应用实现无缝对接,提高工程的利用效率,为农村的生产生活提供便捷的保障。对于我国农村一些闲置的水利水电设备,要及时进行整修,尽快投入使用。对于一些陈旧的设备,要定期维护维修,保证正常运转。同时,工程在管理要不断引入现代科技,实现信息化与现代化,通过更先进的手段,不断满足当地农村的发展需求。

四、结束语

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合理规划建设、管理模式的更新,不但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而且有助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为了建设更全面的小康社会,要高度重视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管理,通过政府政策扶持、相关部门的协助配合、农民群众的热情参与,我国农村的水利水电工程将逐步改变管理不善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金珍.分析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与发展[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06)

[2]陈志勇.浅议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J].水利天地.2013(08)

[3]孙晓岩.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1)

[4]常翔.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3(02)

[5]罗运军.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与风险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7(05)

[6]崔敏湘.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发展[J].北京农业.2013(05)

作者简介:

第2篇: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发展意义

1.生态环境受水利工程影响的原因

生态环境受水利工程影响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水利工程自身存在缺陷;因为建设水利工程无法避免的将改变原河流的流向,而原河流流向的改变又必然将会破坏生态系统。

第二个方面,人类未能按着自然界的规律行事,缺乏自我约束。一些人往往只顾自身的利益,无节制地向大自然掠夺资源,一旦这种索取超出了水资源环境实际的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将会遭受严重的破坏。

第三个方面,因为受目前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人类在特定的时间条件下对大自然的规律没有充分的认识,很容易忽视建设水利工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

第四个方面,监管不到位,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水利工程建设导致的生态问题,往往由于管理制度或者监管不到位,导致问题的加剧,解决起来变得非常的麻烦。

2.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是指,在遵循生态平衡的要求与发展下,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建立符合可持续利用和良性循环的水利体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现如今,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走生态水利的道路,也就是说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是必然的选择。

首先,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是保护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迫切要求。近几十年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气候变暖、冰山消融、海平面升高、动植物消亡、江河水污染等等。与此同时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洪水等频繁发生。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在一步一步的恶化,这对人类自身的发展与生存构成了直接的威胁,怎样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课题。我们都非常的明白,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和各行业、个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水利工程建设来说,其和生态环境密不可分,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也非常的广泛,主要包括土地淹没、生物多样性受影响、小气候的形成、库区移民等等。水利工程建设面对如此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利部门必须转变传统的治水思路,走生态水利的道路。

最后,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内在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对城市的品味也随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水利工程,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应该从传统水利向生态水利转变。

3.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任何建设项目必须遵循的,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也不例外。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必须在满足供水、灌溉、发电、航运、旅游、防洪等基本需求外,还必须满足可持续性的要求。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安全性,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不仅要符合生态学的原理,同时也要符合水利工程的原理。符合水利工程的原理及遵循工程力学与水文学的规律,唯有遵循了工程力学与水文学的规律才能确保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安全。建设好的水利工程应该能够承受干旱、冰冻、风暴、洪水等自然灾害的破坏力。为了能够确保水利工程的耐久性,必须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对河势运动的规律进行动态的研究。在进行河流横、纵断面设计时必须充分的考虑到河流侵蚀、冲刷等特征。经济性原则也是任何一家建设企业在建设时必须考虑与遵循的原则。在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中必须遵循效益最大、风险最小这一经济性原则。我们都知道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风险是因为生态演替的过程与结果无法预先知道导致的。正是这种风险的存在就促使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时应该重视生态系统的长期评估与监测。而考虑到效益最大,在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时可以充分的利用河流的自我恢复规律,使投入最少,达到效益最大化目的。

4.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建议

4.1加强对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重视,注重生态效益

对自然河流实施控制是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的特征。而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要求水利工程师树立新的理念,放弃传统的控制自然界理念的动机。由于人类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控制自然界,因此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才是人生存发展的最终目的。在进行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时为了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人们应该充分的利用生态系统的自设计与自组织这个自然界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由于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性,不存在两条一样的河流,即使对同一河流在不同的区域其特点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时必须因地制宜,对该区域进行充分的考察,充分的尊重该河流在该区域的美学价值与自然属性,最终形成最好的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方案。另外,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是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前提,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应该使得水利工程既满足生态环保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人们生活与环境质量的要求。

4.2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的重视,处理好污水弃渣

污水弃渣的处理对于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来说尤为重要。由于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特许性,可以采取自然沉淀的方法来处理污水弃渣。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建立化粪池与简易的厕所来接纳工程施工区域的污水,从而达到防止污水对河流下游的居民造成影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弃渣的堆放,必须确保施工区域原有景观在施工完成后能够恢复;首先开挖耕地的表土耕作层,并将开挖出来的表土耕作层做妥善的保管,以便在工程完工后用于覆土使用。

4.3做好水利工程环境监测工作,加强施工区域的保护

对已经或者正在建设的水利工程,应该建立相应的环境监测项目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环保的标准。在该指标体系当中对相关监测人员与单位的职责应该做明确的规定,这样出现当出现问题就能及时的找到相关的责任人,使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5.总结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关注生态是人们思想认识升华的必然结果。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加强对生态化水利工程的重视。生态水利建设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跨世纪重要工程。因而必须加强领导对其的重视,将生态水利建设纳入长期的工作计划。

【参考文献】

[1]张学文,马恒有.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思考[J].工程技术,2009(17):100-101.

第3篇: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范文

【关键词】干旱山区;水利建设与发展; 治水方略

引言

分析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在干旱山区农业生产,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潜力,关系社会各领域的用水状况和调配,以人、水、自然和谐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优化水环境,改善生态条件,减少水土流失,泥沙河流实验治理,治水兴利、防洪排涝、抗旱节水中发挥水利科技强大优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抗旱措施,极大缓解山区旱情,旱情的持续发生,农作物产量持续稳定增长,近年,国家水利建设宏观调控政策实施,进一步拓宽兴水除害,关注民生的治水方略,水利设施应用拓宽,节能环保、绿色工程、生态工程、景观工程、河湖历史文化初俱规模。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状况逐年改善,灌溉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一大批人饮工程建设、水源工程建设投入运行,极大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山区农业生产、脱贫致富发挥巨大作用。水利建设投资加大,实现管理增强、进度加快、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水利发展治水方略,进一步解决影响水利建设发展的突出问题,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水利服务社会的功能,正确分析水利建设与发展管理运行中各方面因素,探索水利建设与发展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加强学科建设,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有益借鉴和推动作用。

1、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工程措施

1.1 水利工程技术

水利工程建设力求精心设计,施工质量高、工程进度快、机械化程度高,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管理运行简便,运行周期长,建设使用年限久,经久耐用,抗冲抗滑稳定性能好,施工工艺先进,技术设备更新,施工精度高,符合设计标准。

1.2 科学规划治理,整体推进

城市生态建设,河流治理,生态保护,形成河湖水上公园,景观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一定作用,近年,黄河中下游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广,治河工程兴建桥、涵、护岸护缇等水工建筑物,宽顶式溢流堰等雍水建筑物,起到拦河防洪作用,保持河流生态健康。水资源、淡水资源利用,水土保持工程及天然林生态建设,防风固沙,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库、坝、缇结合形成生态绿色长廊,水土流失减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平整梯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迈进。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规划保障有利于抗旱节水、供水水源、人饮工程,水质检测、防洪排涝。抗旱节水技术推广应用缓解山区旱情、旱情的持续发生,农作物产量持续稳定,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单一种植模式,规模经营;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规划保证有利于灌溉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灌溉效益发挥不好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加强灌溉工程管理,解放大量劳动力,提高生产率。灌溉效益分析有利于提高灌溉工程建设标准:灌溉工程力求灌溉水利用系数高,灌水时间、灌水量、灌水方式、灌溉均匀度、渠系水利用系数高等灌溉工程指标科学合理。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规划保证有利于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涵养水源、水有效循环系数增长,水资源环境状况更趋良好。

1.3 水利工程优选分析:

1.3.1 加强技术监管措施,节约经费。

工程经济优选,减少不合理程序,加强调查研究,做好技术监管,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费用,符合经济设计。减少程序,节约工程建设投资项目论证前期准备费,减少工程审批论证会。工程项目勘测、规划、设计,严控技术质量,确保第一手资料真实、准确,规划符合城市生态建设,人居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的详细论证。根据水利工程建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水利学科范畴科学界定,分类指导。

a)性质、用途:水源工程、供水工程、灌溉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生态工程、景观工程、流域治理,防洪工程

b)管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程,水资源科学调度检测工程

c)建筑材料:土石方工程:土坝、水工建筑物:管道工程:混凝土管道、钢管及PvC管;电力工程:变电设施、水泵、抽水机械。

1.3.2 水利工程建设实施项目分析:

水源工程实施水资源科学调度检测,优化水资源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项目实施分析:大型人畜饮水工程跨区域引水解决吃水问题逐步实现科学检测,科学管理入村入户运行管理方式,水利工程投资大,均属千万元工程项目,关键做好效益调查和分析,管理运行成本核算,经济优选设计方案,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就近充分利用山泉、河、溪、地下水可饮用水,建设规划一批小型人饮工程,节约投资,克服引水管线长,耗能耗材,降低工程造价。目前,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较大,相当于兴建水源工程费用,主要是坝基处理费用高,移民工程费用高。与之相连的交通、道路改道工程费用较大。灌溉工程力求灌溉水利用系数高等灌溉工程指标科学合理。推广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推广应用喷、滴灌技术大棚经济作物规模种植基地,机械化程度高,解放大量劳动力,提高生产率,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

2、水利工程建设技术监管措施分析:

2.1 水利工程监管:

从设计施工放线到料场设计,机械设备、工程地质、土方工程、道路、桥、涵、混凝土机械设备、技术操作、工艺材料、配电设施、变压器、泵、抽水机等运行管理设计产品更新换代,喷、滴灌、管灌等材料选择。田间管理渠系灌溉方式,防洪工程安全设计:水资源平衡水文分析总水量、来水量等工程概况指标。

主要存在水利工程监管程序繁杂,实质性技术监理少,监理资料缺乏真实性,监理工程指标及合同工本费用大,格式化招标程序大于设计程序,标书编制预算增加了有形的人力资源工本费,中介组织庞大,监管费用成本高,减少招标中介程序及招标会议,降低成本,减少不合理开支,水利工程监理应注重于实用技术的监督,严格审查可行性论证及设计资料审查,确保第一手外业设计资料精确,真实合理性符合实际。

2.2 加强工程施工过程监督:

料场取料、原材料进出场地选择、混凝土搅拌、振捣工艺、施工放线精准度、机械设备、土方工程碾压,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施工、土石方工程监理保证混凝土养护时间,输水洞、泄洪洞、洞线放线施工精密程度高。溢流坝高安全、防浪墙、马道、平台建设与道路、公路相连的水库坝肩稳定,边坡稳定分析计算,钢筋制安按设计要求施工,保证混凝土标号安全。

3、提高抗旱节水能力,加强灌溉工程的农业综合措施

3.1 灌溉工程在山区水利建设中的作用和措施

增产增效,抗旱保苗,节水省地节电,扩大有效灌溉面积,经济效益显著。灌溉工程力求灌溉水利用系数高,灌水时间、灌水量、灌水方式,灌溉

均匀度等灌溉工程指标科学合理。据实地调查,马铃署覆膜种植无水可灌,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抗旱水源少,抗旱措施不及时,无法灌溉等现象,旱情严重时得不到有效及时灌溉。按作物需水规律,进行水的充分灌溉,非充分灌溉方式等灵活应用抗旱节水措施,有效缓解山区旱情,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加强灌区管理,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转变水利发展方式,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保证有利于灌区的更新改造,灌溉管理加强,解放大量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现代化建设,加强灌溉工程的农业综合措施。

3.2 干旱山区农业生产状况

小农生产作业,人力不足,播种周期短,抢播抢收不及时影响种植面积,收耕颗粒归仓不及时,质量不高,播种面积增加,设施农业田间作业量大,机械化程度低。必须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土地利用率,劳动效率,土地收益率。

3.3 干旱山区抗旱节水农业综合措施

近年,干旱山区抗旱采用移动式水车、水囊等。提前开闸放水,春、秋季两次季节灌溉,增加灌水次数,秋季补灌,测土配方,生物旱地龙,坐水点种技术,转变灌水方式,小型机泵抽水灌溉,广辟水源工程,开源节流,秋冬季补灌措施,持续干旱120天左右,采用高科技人工降雨气象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靠天吃饭被动局面,确保农业增产增收。

主要措施:

①农业节水措施:测土配方,土壤含水量测定。

②生物节水措施:旱地龙、膜上、膜下灌溉。

③节水设施配套:喷、滴灌、低压管灌。

④灌水方式、灌溉制度:轮罐、续灌要及时,发展小畦灌、沟灌。

⑤气象措施:人工降雨

⑥抗旱服务组织:移动式水车、水囊,广辟水源,计划用水,小高抽灌溉。

⑦秋、冬季补灌措施

第4篇: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范文

(一)突出抓好水利建设,切实增强自然灾害防御能力

长期以来,水利是我市农业发展最根本的制约,水源工程少、水资源利用差、水利设施病险失修,导致我市农业长期处于靠天吃饭的境况。去年的旱灾、今年局部地方的洪灾导致农业严重损失,教训十分深刻。而我市一些水利建设搞得好的地方,应对自然灾害就从容得多。比如,*区近几年通过加强水利设施的整治维修,改革水利管理体制,在去年的大灾之年粮食产量不减反增。今年的时间只剩下一个季度,而剩下的这个季度正是一年一度大搞水利建设的黄金时段。我们一定要把治水摆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中之重的位置,抓住有利时机,扎实开展水利建设工作:

一是加大病险工程整治力度,恢复和提升现有水利和农机设施的效益。今后几年,中央将加大病险水利工程除险加固的投入,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利用这个机会对我市现有病险水利设施进行一次彻底的整治。当前,各地要逐一摸清病险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找准“病根”,登记造册建好台账,按照轻重缓急列出先后顺序,按照中央提出的3年销号的限期编排出倒计时进度计划,研究制定有力的办法举措,确保这项顺符民意的好事实事有序推进,落到实处。要全面修复水毁水利设施,为确保明年的农业生产用水奠定基础。在抓好病险水利工程整治的同时,各地还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农村机电提灌设施的维修和更新改造力度,恢复和提升机电提灌在抗旱排涝中的保障能力。

二是加强农村人畜饮水建设,更大程度地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保障农民群众人人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应尽之责。各地要实行“整乡推进”与分散解决相结合,按照缺水程度分类指导,分步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让无水的农民群众有水喝,其次是让农民群众饮上安全水、卫生水、放心水,在此基础上提高取水方便程度,逐步改用自来水,有条件的地方实行自来水一步到位。坚持联户解决与单户解决相结合,努力以最少的投资解决更多群众的饮水问题。

三是加快灌溉设施建设,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坚持大中小并举,大力兴建一批蓄、引、提水工程,完善农田灌排体系。要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基本建成涪陵龙潭一期、永川孙家口等6座中型水库主体工程,力争新开工2—3个中型水源工程,尽快改变我市长期缺乏骨干水源工程的状况。要适应山区地形地貌特点,积极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有效拦蓄雨水,切实解决广大山区农村面上水源问题,突出抓好30万亩烟水配套和柑水配套工程建设。有水源条件的地方要加快兴建一批机电提灌设施,多渠道、多形式保证农田灌溉。要加大水利工程渠系配套建设的力度,努力扩大农田有效灌溉规模。

四是狠抓堤防建设,提高防汛安全保障能力。我市城镇堤防普遍标准低,农村堤防建设严重滞后,洪水对城乡人民生命财产威胁较为严重。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书记在今年8月份就防洪问题做出了专门的批示。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有目的、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地段、重点场镇、重点产业的防洪安全问题,抓好防洪硬件建设,20*年全市要基本建成*、*等10处城市防洪工程,力争建成56个中心镇、百强镇的城镇堤防,新开工建设30处乡镇防洪工程。

(二)突出抓好交通建设,大力改善农村人流物流条件

近几年我市农村交通事业总体发展速度较快,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差,交通基础薄弱,农村交通里程短、等级低、出行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改善交通条件仍然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为此,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要狠抓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公路覆盖率。要围绕新农村建设、农村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等需求,进一步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覆盖率,加快消除公路“盲村”。二要狠抓农村人行道路建设,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根据各地反映的情况,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的农村人行道路建设很受群众欢迎。为此,今冬明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农村人行道路建设的力度,因地制宜取材,积极修建石板路或水泥路,联结农村公路与农房和田块,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三要狠抓改造升级,提高已成道路通行能力。我市农村公路等级普遍偏低,晴通雨阻的现象非常突出,有的公路因年久失修,已经不能通车;有的公路刚建成不久就不能通车,作为一个“摆设”长期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有的公路因通行能力极差影响了一些季节性农产品的适时销售,农民群众对整治公路、保障畅通的呼声十分强烈。各地要高度重视已成公路的整治维修和改造升级,有条件的地方实行路基改造与路面硬(油)化一同规划、一并开展、一步到位,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先搞路基,保证通行,逐步实施路面硬(油)化。

(三)突出抓好农村生态建设,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尽管近几年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由于生态建设产生效益的周期较长,我们至今仍在受到自然的惩罚。为此,我们要时时敲响思想的警钟,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建设。一是要加强造林绿化。要在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基础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进一步实施三峡库周绿化带建设等重点工程,组织动员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其它各种形式的主题植树造林活动,不断扩大我市的植被覆盖面积。扎实开展封山育林和天然林保护,严格防范人为毁林、病虫害毁林和火灾毁林,努力增加森林资源蓄积。二要科学治理水土流失。继续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科学治理水土流失。要突出抓好“长治”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和世界银行水保项目的实施,及早发挥项目的效益。三要改善农村能源结构。积极利用水能资源,加强农村小水电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搞好小水电代燃料试验工程建设。加快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大力建设农村户用沼气。

(四)突出抓好基本农田建设,努力提高土地产出能力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要素,土地质量对农业生产效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受自然地理的客观影响,我市土地质量先天不足,我们必须通过加强治理来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一是搞好土地治理规划。今年8月,市里在江津区召开了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会议,把土地规模经营列入了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题。各地要围绕土地规模经营的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土地治理规划,项目布局与主导产业布局相结合,治理规模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相衔接,以土地治理为规模经营和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二是搞好重点项目的实施。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突出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围绕粮食生产重点县建设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配套开展农田灌排系统和路网建设,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进一步管好用好土地出让金,扎实抓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实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重点完成100个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总规模6.5万公顷,新增耕地6500公顷。加快三峡库区周边绿化带基本农田建设,库区各项目区县要加强项目管理,认真落实年度计划,严把项目审批关、资金使用关,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建设任务。三是搞好土地高效利用。实施治理只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第一步,能不能真正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关键还在于土地治理后怎么利用。各项目所在地要通过筛选论证确定出前景好、效益高的主导产业,引导农民群众适度规模经营,实行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集约投入,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土地利用路子,把土地治理区域建成新农村现代农业的示范和样板,使项目区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三、加强领导,迅速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热潮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具有资金耗费大、劳动力需求多、见效滞后、公益性强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可能单纯依靠农民群众或社会力量来完成,而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求突破的工作格局。为此,各地要加强领导,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合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摆在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各级政府要审时度势,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抓、牵头抓、带头抓,深入调查研究,亲自主持开展重大决策,努力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分管领导在今冬明春要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上,靠前指挥,现场督导,及时协调解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确保各项措施得以落实。

(二)广泛宣传动员,营造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浓厚氛围。要加强舆论宣传,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激发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内在动力。要加强动员引导,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努力达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村村有重点、社社有工程、人人有行动”的效果。根据以往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百日战役”的经验,从劳动力供给、水利工程蓄水的季节性变化、植树造林的成活率等多种因素考虑,一年一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真正黄金时间就是冬春季节中的三个月左右时间,错过了这个黄金时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就很难有大的作为。因此,我们要抢在这个黄金时间到来之前,及早动员,充分准备,适时行动,确保效果。要搞好典型宣传,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抓得紧、进度快、效果好的地方,特别是对各地创造出的好做法和好经验,要广泛交流推广,努力营造起相互学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和生动局面。

(三)整合各方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各行业、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支持帮助和指导服务。水利、林业、农业、农机、交通、农综等相关职能部门,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今冬明春的中心工作,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做好政策宣传、项目规划、资金筹措、技术指导等工作。发改委、财政等部门要汇同相关主管部门搞好国家投入的争取和安排落实,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早启动和顺利推进。其他各行业各部门要立足单位职能职责,找准支持、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要完善利益机制、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城镇个体工商户、农业龙头企业及社会各界参与公益性或经营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确定建设内容,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此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发挥市级各扶贫集团的作用,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开展对相关区县的对口帮扶,努力为贫困地区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增添一份力量。

第5篇: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范文

【关键字】水利工程;管理;灌区

一、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采取蓄水、引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近年来,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灌区水利项目也随之增加。为保证灌区水利项目实施的顺利进行,必须做到统一指挥,统一管理。工程运行管护实行包保责任制,派专人管理,竞争上岗,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引入竞争机制,工资与效益挂钩,激发职工积极性和主人翁责任感,使水利适应市场,达到水畅其流,水尽其用,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更好地为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使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良性运行轨道,从而加快水利产业化进程。

1.1 制度管理

为确保项目顺利的实施,工程管理应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认真履行工程建设程序,健全计划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整个工程由该法人代表办公室负责,邀请并确定具有监理资质的监理单位和人员,负责全部监理工作以确保工程质量。在法人代表办公室领导下,由监理单位具体负责标号的编制、发标、计算等招标的具体工作。

1.2 施工管理

切实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工程投入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动群众集资投劳。干、支渠上的建筑物工程,实行由具有水利施工资格证书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安装工程在厂家的技术指导下进行。非主要工程为了节省投资,可由非专业队伍施工,并由专业技术人员强化监督,指导施工。工程实行招投标承包责任制,在严格审查投标单位资质的基础上,择优发包,施工单位将施工准备情况及切实可行的阶段施工计划,上报指挥部办公室,批准后严格执行。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与实际情况不符需要修改图纸时,施工单位及时报指挥部办公室,由办公室负责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有关部门进行协商修改,决不允许随便修改图纸,在施工过程,要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同时要按上级要求,严格履行质量检查和验收程序,工程竣工后,及时整理资料,准备验收,交付使用。渠系及示范区的土方工程,由指挥部办公室配合,由当地政府组织当地农民投劳,并由办公室的工程组负责技术指导。为了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力度,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选聘具有多年水利施工经验并具有监理资格的人员,严格把好质量关。

1.3 财务管理

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指挥部办公室财务组设专人建立专门账户,负责各项工程的费用收支,并健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根据每项工程的施工进度,给施工单位拨款,做到专款专用,不允许随意挪用工程款,管好用好农业开发资金。工程竣工后,及时对工程进行决算,以备检查与验收。

1.4 水费管理

在水费的征管上,按照“先服务、后收费”的政策,不再完全依靠地方政府,减少征管环节,明确征收主体;做到供需直接见面,实行合同制供水,收费到基层。同时,一定要因地制宜的建立乡镇或村社用水户协会或支渠管理委员会,由乡镇或灌区的水利管理站牵头,负责供水、管水、收费,解决供用水的纠纷,形成一条龙服务,真正做到服好务,收好费。

1.5 人员管理

在人员管理上,要求管理人员要具备现代化治水理念,采取先进的管理思路,科学的治理手段以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效率,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的步伐。

1.6 其它

项目单位建立健全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施工管理、档案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将与工程有关的技术资料、施工图纸、技术变更、财务管理帐目、劳动合同及人员使用情况资料等,分编成册存档,以备查用。

二、灌区介绍

渭干河灌区是新疆大型农业灌区之一,在阿克苏地区重要粮棉生产基地,位于阿克苏地区东部,塔里木盆地平原的北部,总流域面积约72420km2,流域辖阿克苏地区东部的拜城、库车、沙雅、新和四县。

渭干河五大支流,木扎提河、卡布斯浪河、台尔维其克河、卡拉苏河、黑孜河汇合后始称渭干河,渭干河穿越秋里塔格山后进入平原灌区。

渭干河上游水库克孜尔水库1985年动工,1989年截流,1990实现大坝合拢,1992年发挥灌溉等效益。1990年渭干河灌区灌溉面积首次突破200万亩,为216.8万亩,并在以后的年份灌溉面积有了稳步增长。2000年渭干河灌区实际引水量为21.199亿立方,灌溉面积262.56万亩,毛灌溉定额838方/亩。

近年来渭干河灌区内各用水单位注重水利工程建设,发挥各自优势结合单位实际改建、新建各类水利工程,并同时大力推广各种先进灌溉方式及灌溉管理方法。

2015年渭干河灌区灌溉面积为385.95万亩,15年内灌区灌溉面积增加123.39万亩,年均增长8.226万亩,增长率46.99%,年增幅3.13%。

2002年7月23日及2010年7月30日,渭干河流域经历了2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其中2002年洪水最大实测流量为3400m3/s,为有记载以来最大流量,并且此次洪水历经24天,上游下泄水量达到了10.41亿立方。

为保障此次洪水顺利行洪,渭干河流域管理局开启所有下泄通道,同时与灌区内相关单位密切协调,将灌区内农民损失降到最低。在泄洪过程中,渭干河拦河枢纽经历住了考验,渭干河流域管理局与1996年改造的渭干河总干渠发挥出重要作用,在保证行洪安全的情况下,同时保证了灌区灌溉用水的需求。

此次洪水中渭干河拦河枢纽冲沙闸部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消力池后部分水利工程也受到了不同成度的损伤,渭干河流域管理局在洪水消退后及时进行了水毁工程的修复工作。2010年洪水过程中,此次修复工程经历了考验,完美完成洪水下泄任务。

灌区各主要干渠在近年来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扩建,由原来的土渠修建为各种类型的防渗渠,大大提高过水能力,减少渠系损耗,在同等的时间内为灌区供水能力显著提高,保障了灌区内需水季节的供水,有效缓解灌区供需水矛盾。

渭干河属于季节性河流,每年的春灌都存在着较严重的供需水矛盾,随着克孜尔水库的投入使用曾一度有所缓解。近年来种植面积的参加使得这一问题突显出来,为解决这一问题,灌区内加大机井建设,在特定的时间段,如春灌、小麦返青、棉花苗水期间,有序开采地下水,对地表水进行补充。这一措施不仅有效缓解了供需水矛盾,也保障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三、结束语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工程是基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而灌区水利工程项目更是在农业灌溉、农民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必须做好水利工程设计、建设管理等环节,才能使水利建设真正为农田服务为农民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文会,勒思东.水利施工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西水利科技,2004(3).

第6篇: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范文

一、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一般而言都属于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兴建的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大约有2000多万个,其建设资金大多是由国家补助的,在农村水例水电工程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工程维修不到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农业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其中,农村水利水电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管理水平低下

在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工程的质量没有被严格的列入考虑范围之中,在进行工程设计时,人们往往追求的工程建设后所带来的成效,却忽视了工程质量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在工程建设中,存在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相重叠的现象,这样很容易埋下工程质量隐患。在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水利部门负责水利建设与防汛抗旱的双层工作。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规模较小,当地政府只需要根据当地需求,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能源计划,但是另一方面,在特殊时期,工程的建设还必须得满足整个水利工程的抗灾要求,所以这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必须有过硬的质量保证。

(二)技术设备力量不足

完成一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需要有非常雄厚的技术基础。在农村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工程的技术水平失去了保障,其次,当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出现问题时,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维修,这对水利工程的建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农村水利水电设备的不足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由于设备的缺失,农村水利工程变无法在工作过程中发挥它最大的功能,这也是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一大问题,对工程的管理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依然固守以前的管理传统,这种管理制度是相当落后的,对现代农业的经济不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次,我国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还存在着责、权、利分离的现象,在某些农村中,地方政府为了提升自己的业绩,主动向国家申请工程建设资金,但是在资金到位以后,由于天气气候等原因,工程不能按时施工,不能够及时办理某些审批手续,最后造成了工程的荒废现象。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使自己获得利益,将工程交给自己的亲戚朋友或者相关企业负责,对工程质量没有进行严格把关,造成许多劣质工程的出现,这样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效果。

二、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与发展措施

(一)加强项目成本与质量管理

只有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控制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成本,才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对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案、设备进行选择时,一定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一定要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从而达到节约建设成本的目的。此外,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工程质量。众所周知的是,农村水利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对农村居民的财产与利益有着极大的影响,并且这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资金使用与运营管理。所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企业与相关部门都应该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检测,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二)创新工程管理技术水平

根据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经验可知,政府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敬请技术管理创新。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对技术管理创新的投资力度。其次,加大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促进技术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分享管理经验。管理人员也应该对水利水电工程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能够做到实时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对自身工作进行定期总结,促进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的提升。

(三)优化管理模式与体制

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应该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对农村水利水电建设市场进行严格规范,使农村视力水电管理更加科学化与合理化,在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常常会出现工程项目责任混淆、工程资金管理违章、工程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所以,在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明确政府与市场的投资目的,有效利用市场资源配置,促进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制度的优化,使农村水利水电管理更加标准化与规范化。

第7篇: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范文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就是坚持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工程管理工作要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就要摒弃传统的粗放、单一得建设管理模式,变追求水利工程某些单纯效益为多方面的综合效益,打造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发生,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利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人文旅游建设,搞好水电开发,支持农林牧业灌溉,兼顾竹木流放与水产养殖,促进经济发展为一体的绿色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总之要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让水利工程绿起来、靓起来、美起来,不断提升现代化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1 真正树立“绿色”工程建设管理理念

 

目前,在各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一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创新思维跟不上,仍然保留了一些传统的、落后的工作方式,如只追求单纯经济效益,综合开发规划不全面,如注重工程建设,轻视生态保护;注重经济收入,轻视环境绿化;注重工程管理工作,轻视人文旅游建设。总之安于现状不重视持续发展的思想依然存在,在工作中仍保留了一些传统粗放的管理方法,这些思维和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工程的建设管理的开展。为此,我们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经验的基础上,以开阔的视野、远大的目标与时俱进的思想,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始终。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水利建设管理与开发中去、融入到经济建设中去、融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去、融入到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中去。以大气势、大手笔绘制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蓝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局面。要树立水利产业带动观念,把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作为一种产业经营好,要依托水利工程建设所带来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来发展水土开发、生态旅游产业,要多轮驱动,实现现代工程建设管理的多赢效果。要合理合法的增加经济收入,在补偿工程管理资金不足的同时改善广大水利员工的生活水平。要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突出“绿”的特色,结合水利工程建设、搞好生态景观建设、道路绿化建设、果木园林建设、草坪植被建设等。要突破传统落后的工程绿化手法,把“绿色”引向水利工程,使整个水利工程溶于绿色海洋之中。

 

2 使水利工程绿化美化建设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

 

坚持绿色发展就要依托水利工程建设现代旅游景点,要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在充分利用水利工程自然风光、区域人文优势和历史文物资源的同时,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管理,创一流生态环境”的总体要求,加大绿化美化建设力度。坚持精心设计,绿中造景,点线立面,全面推进,创造具有水利特色的“绿色”工程建设管理格局,要把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防浪、护坡以及土地征用、确权划界等工作与工程绿化美化融合在一起,要增加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在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过程中为生态建设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开发条件。通过绿化,坚持乔、灌、花、草合理布局,讲究绿化色彩、层次搭配组合,既体现自然景色,又突出水利工程特色,保证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形成优美环境,让水利工程更绿、更靓。做到水利工程生态化、景观化。把水利工程建成优美的旅游景区,最终为社会创造良好的生活及生存环境。

 

3 把绿色发展与经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要始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要使绿色发展与经济开发相结合。在工程设计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必须立足、着眼长远,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坚持环境保护,二者不可偏废。做到水利工程建设科学规划,快慢结合,避免先污染、后治理,边建设、边开发、边破坏的弯路。

 

要大胆创新、不断改革,实行承包责任制,把经济指标与绿色发展目标进行细化后承包给工程建设管理单位的各级领导、各个部门,直至各位员工。使它们责、权、利明晰,合理分成经济收入,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广大员工最大限度的发挥水利工程防洪、发电、供水、养殖等经济效益的同时,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利工程,堤防、滩地、院落等处进行果树、银杏等经济林、景观树栽植,花卉培育及高效生态农业的种植。这样既可以改善环境,提供旅游参观景点,又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总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在经济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绿色”理念,搞好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现代化。

第8篇: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范文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发展;重要性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主要是指为解决农田灌溉与农村人畜的饮水问题而建设起来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蓄水池、水井、引水工程及小型泵站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中最为基础的条件,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环节。同时,在恶劣的地质气候条件下,完善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体系与全面的管理举措,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各类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上所造成的不便,从而减少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损失。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仅点多面广,而且工程的形式复杂多样,如何管理与建设好工程,使其充分发挥效益,是确保人民正常生产与生活的重要课题。

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田水利建设。近10多年来,我国农田水利的重点不是单纯扩大灌溉面积,而是配套田间工程、提高灌溉保证率,着眼于提高水分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支持了种植结构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九五”期间,在全国新增灌溉面积426.667万hm2的条件下,农业用水量实现零增长,新增水源全部用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有力地支持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虽然这一时期粮食增长速度减缓,但由于非粮食食物增加,人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目前,在不到全国耕地面积1/2的灌区内,生产了占全国3/4的粮食、3/5的经济作物和4/5的蔬菜,而且产量稳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作用显而易见。

社会稳定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改革与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村市场,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

国家食物安全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确保21世纪的粮食安全是中国政府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增加30%。保障食物安全,不仅要满足16亿人口基本生存的问题,而且要满足16亿人口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情况下对农产品的广泛需求。然而,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耕地减少、农业比较效益低、巨大的人口压力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挑战。我国新增耕地的速度尚不足以抵消耕地减少的速度,增加粮食生产能力主要靠提高复种指数和提高粮食作物单产,但这两项措施在我国的多数地区均受到水资源短缺的制约。我国耕地的64%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而水资源量仅占19.6%,我国粮食生产区的黄淮海流域,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7%,而耕地面积占39%。南方“债湿型”低产田尚有较大增产潜力,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涝渍灾害频繁。因此,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有赖于国家高度重视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抗灾能力与农田水利建设。水资源的短缺,也将颠覆传统落后的大水漫灌。现在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湖区干涸,饮水困难的情况。机井水源有的干涸,有的水源不足,不能满足抗旱的需求。抗旱灾中国家调度灾区多座水库停止发电放水抗旱,这样建有农田水利工程的灾区就可以及时抗旱,而没有农田水利工程或者农田水利工程遭到破坏的地方就没有无力抗灾了。

2.改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对策

2.1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安全管理的首要环节是要加强对《水法》的宣传。在预防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袭击的同时,也要预防少数唯利是图的犯罪分子进行人为破坏。要明确提出,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之分,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给予充分保证。

2.2高度重视内业资料管理

涉及到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方面的资料必须齐全完整,设计图纸、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与竣工验收报告等,都应当立项建档。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结果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等,都应当进行妥善保存。

2.3落实工程设施管理措施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要分等级进行造册,绘制相应的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于重点工程要实施挂牌,设置专人进行重点管理。要落实目标责任制,从而确保已有的工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2.4有效开展经费管理

在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的过程中,应当依据受益面积与各地的具体情况来实施,要向受益者与收益单位收取一定的费用以用于工程的维护。要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多种形式,对工程开展维修与养护。同时,可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相关单位的义务工。

2.5实施技术推广与人才培养策略

为推进农村的水利现代化,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一定要具备发展的眼光。因此,要全力推广各类先进实用的农村水利科技成果,以尽快改变以往传统落后的农村水利技术与方法。可根据农村水利的技术难点来开展科技攻关,研制与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质优价廉的农村小型水利设备,并建立起农村水利技术开发与推广服务体系。同时,要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要加强工程建设之中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工作,从而让农田水利建设与日益提高的农村群众生活相适应。

3.综上所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根本在于质量问题

要建设质量水利工程,就必须要建立健全合理的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相应的项目建设程序,让施工过程更为合理,项目管理更为严格,经费使用更为透明,并切实防止出现面子工程与豆腐渣工程,保证工程能够为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服务。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确保不出纰漏与不出事故,让工程项目能够长期发挥其应有的效益,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科]

【参考文献】

[1]高峰,孙传武,王为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刍议[J].水利天地,2009.

第9篇: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

一、农田水利建设的意义和内涵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迫切要求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的局面。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国家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础工程来抓。它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方面。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二、当前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总体投入不足、机制不活等问题日益突出,其现状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综合多方面因素,导致农田水利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标准偏低,老化严重。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且排灌标准很低,目前功能普遍衰减,不能满足灌溉需要。

2、保护意识淡漠,疏于管理。由于投入不足,导致的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得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3、重经济轻水利,投入不足。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资投劳力度逐步弱化。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投资投劳数量逐年减少,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步入低谷。随着农村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村小型水利投劳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村以下小型工程投劳的组织难度明显加大,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后,筹资筹劳总量有限,能够投入农田水利的资劳微乎其微。

4、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下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价已经放开,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外国的农产品已经占领了我国的部分市场,加之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

三、水利工程建设对改良基本农田产生的有利条件

1、解决了灌溉的问题,消除了旱情带来的灾害

农业生产主要追求粮食产量,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但是这些作物如果在没有水或者在水资源比较缺乏的情况下会极大地影响其它们的产量,比如遇到大旱之年,农作物连命都保不住,那还来的产量,可以说是颗粒无收,这样农民白白辛苦了一年的劳作将毁于一旦,收入更无从提起,农民本来就是以种庄稼为主,如今庄稼没了,这会给农民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坚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以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要,解决了灌溉问题,消除了灾情的灾害,给农民也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2、改良了农田水质

近年来,水污染带来的水环境恶化、水质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给水产养殖带来了负面影响,死鱼、死虾、死蟹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对水源水质的标准要求更加严格。一旦水源污染、水质破坏,会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农民的利益。目前因水质不能保证所引发的矛盾相对增加,这也是农民时刻关注的问题,因此坚强水利工程建设可以改良农田水质,对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3、节约了农田用水,减少了农田灌溉用水损失

在大涝之年农田通水不缺少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水利工程建设将多余的水积攒起来,以便以后庄稼需要水时可以随时放水灌溉。另外,蔬菜、瓜果、苗木、花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有利于解决农业面的污染,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是一项革命性措施,必须摆在农村水利建设的突出位置.要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对主干渠道逐步实现衬砌化,这都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起到了节约农田用水的目的。

4、排除了农田大涝灾害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对农田灌溉、排涝、降渍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加强对灌、排、降技术标准的研究。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避免了大涝灾害对农作物带来的损失。同时,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划研究,以利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发挥更好的作用。

5、减少了农田水土流失

大涝天气会引起农田水土流失,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这给水土资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地里的肥料也被谁给冲走了,上层好的土层也被谁给冲跑了,农作物的产量,这是可以兴修渠道,引水入海,不仅减少了农田水土流失,还节约了水资源。

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

水利是农业经济的命脉,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抓好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仍是该县水利工作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内容。现阶段,应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以服务春耕生产和防汛为重点,全力做好损毁水利设施的修复工作。尽早完成农村供水设施、灌溉排涝设施、农村水电设施和堤防、水库等其他水利工程的修复工作,争取最短时间完成灾后重建工作,确保灾后群众的正常生活用水,确保春耕生产用水,确保排涝设施完好防汛。

2、以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为目标,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农村水利“六小工程”建设力度。多渠道筹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资金,抓好尚未完成的小(一)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尽早实施对中小型灌区改造项目,对楼梯磴、河江两个中型水库万亩灌区进行维修改造,改善灌区的用水条件。积极抓好“六小工程”的配套挖潜工作,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协会的作用,搞好田间工程清淤疏浚工作,改善农田灌溉条件。

3、以解决农村民生问题为切入点,全面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整体水平。加强领导,层层发动,落实责任,强化对各类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建后管护措施,着力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认真实施“十一五”农村安全饮水规划,切实解决农民生活用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