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

如何教孩子懂礼貌精选(九篇)

第1篇: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

礼貌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礼貌的话要一句一句地教,礼貌的行为要一个一个地指导,并且要不断地练习和强化。所以,想让孩子成为懂礼貌、人见人爱的人,就得必须从小开始,循序渐进,让礼貌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0~1岁

6个月大的宝宝已经开始模仿成人的动作,1岁的宝宝已经懂得根据父母的表情作出适当的反应。所以,年轻的父母要多使用礼貌用语,举止文明,为孩子营造一个文明礼貌的成长环境。

1~3岁

1~3岁孩子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模仿力强,许多经验的获得都是从直接的行动中得来的,因此家长自己首先要讲文明、讲礼貌,给孩子一个好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而当孩子出现不礼貌行为时,家长更应该做的不是讲道理,而是把礼貌的行为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知道怎么做。

教育要点

学说和应用礼貌用语。1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开始学说话了,喜欢模仿成人的语言。所以,父母应有意识地教孩子说“请”、“谢谢”、“ 你好”、“再见”等礼貌用语,等孩子熟练掌握后,可以利用生活的或者创设的情景,引导他正确使用这些礼貌用语。

学会分享。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他开始形成简单的物权概念。这时可以帮助孩子互相交换玩具,把玩具给正在哭的小朋友玩,等等,让他感受分享带来的好处。

初步学习正确用餐。1岁的孩子甚至很难安静地吃饭,这时不适合告诉他餐桌礼仪,但可以让孩子坐在饭桌旁,观察大人如何用餐,感受饭桌的氛围。孩子2岁后,可以给他提供儿童餐具,让他试着自己吃,如果孩子乱吐饭、把饭菜往别人身上抹,则应及时制止他。

耐心等待。从小就得引导孩子学会等待,对此,父母可以尝试延迟满足的方法,即当孩子要什么东西时,先让他等几分钟,然后再给他。孩子在小区玩时,父母也要经常提醒孩子:先到的小朋友先玩秋千,后到的小朋友要等待。

3~6岁

3岁后,孩子开始上幼儿园,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交往需要越来越强烈,主动要求去公园玩耍、喜欢探亲访友……一个个社交的“里程碑”为父母提供了传授礼仪的绝好机会。而且,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理解能力越来越强,懂得的东西越来越多,所以结合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用讲道理的形式来引导往往更容易起成效。

教育要点:

主动与人打招呼。遇到熟人时,家长自己要主动向人问好,并及时提醒孩子问候: “叔叔好”、“老师早上好”等。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下次遇到熟人,不用妈妈提醒,就主动向人问好,能做到吗?”逐渐帮助孩子养成主动与人打招呼的好习惯。

说“对不起”。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学会道歉十分重要。父母可以用换位移情的方式引导孩子,让他明白有意无意弄伤人或损坏东西都会让人很难过,而道歉表示自己认识到了错误,并能够理解这种难过,给对方安慰。

学习基本的餐桌礼仪。应把重点放在基本原则上,不要强迫孩子去接受一堆的“可以做”或“不可以做”的笼统指令。总的来说应注意3方面:首先,教孩子正确的坐姿,不要歪着、侧着坐;其次,让孩子明白,饭桌是用来吃饭的地方,不是玩耍的地方,玩耍会影响别人吃饭;最后,注意卫生,不喜欢吃的东西不能乱吐,手脏了不能乱摸。

学会感谢。收到礼物是件开心的事,但孩子常忘了道谢,这时家长应提醒孩子。如果礼物不是当面给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挑一张美丽的卡片,以或画画的形式表达谢意。

第2篇: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

【关键词】幼儿礼仪教育;品质培养;日常生活;思想品德教育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我们这个古老而又文明的中国,俗有“礼仪之邦”美称。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现在好多家长都忽视了这一点。再看看现在教育出来的孩子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傲慢,自私,没礼貌,贪心,懒惰,脾气大……这是结果,原因在哪呢?我想很多家长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们只有知道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家长都把他们服侍的好好的,以至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礼仪,礼貌。在公共场所和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乱扔垃圾、说脏话、不会文明接打电话、公关接待中的失礼现象。所以,礼仪教育迫在眉睫。不仅老师要教,在家,家长也要时时抓住生活中的细小的事情,给幼儿进行随机的教育。

那么,学习礼仪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哪些好处呢?

1 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尊重他人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明修养,这样的人,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从心里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而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就会被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就会有很多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又会间接或直接地给他带来相应的发展机会,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

2 有利于幼儿的专注力、秩序感的培养

安静、安序的学习环境是孩子学习的基本保障。如果每个孩子学习礼仪。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当他想介入别人的工作的时候就会有礼貌的征求别人意见,比如:“xx,我可以和你一起搭积木吗?”“xx,你可以把你的玩具给我玩一下吗?”那么,当幼儿知道别人想介入到他的工作领域时会很有礼貌的介入。这时候,孩子就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这件事情上,那么,当孩子专注了,有秩序了,提高学习质量也是必然的。心里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也显示,那些懂得礼节、礼貌的孩子,其身心会更加健康,而且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学习成绩也更好。由此可见,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途径。

3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情绪对孩子的身体生长发育是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的,当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中,有烦心事时可以和老师或是小朋友倾诉、分享,那么孩子就会始终保持一种正态的心理状况,这种正态的心理状况会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那么,怎样落实礼仪教育呢?

4 重视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幼儿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幼儿期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成人如注意从小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幼儿将终身受益,如果在这个时期忽视了对幼儿礼仪教育,长大要改就困难了。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孩子集万千宠爱一身在家里娇生惯养,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独自玩耍,与玩具交“朋友”,容易形成孤僻、任性。害怕困难,缺乏自制力和坚持性,对人没礼貌等性格,于是出现了不少家庭对孩子的礼仪教育的缺失,家里没有大小之分,爱幼之风可是甚之又甚,而尊老不是没有,只是有些老者出于对小字辈的爱而愿意当“孙子”,长此以往,对孩子成长是没有好处的,甚至可能是霸道、专横、唯我独尊,不如意,对长者甚至是拳打脚踢,不果不加制止,便可能后果不堪设想。在幼儿园我们会对孩子加强礼貌用语的教育,而家长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去教育孩子见了熟人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爸爸妈妈工作、学习和休息时不要去打扰,爸爸妈妈说话时不应去插嘴;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影响了别人要说“对不起”;不经允许不乱动别人的东西,要求别人帮忙时应说“请”等等。家长在家也要对孩子进行最基本的礼仪教育。像有的孩子爱跷二朗腿等例子可以看到,一个孩子的礼仪教育也是很重要的。所谓家有家规,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从细节中教育孩子。例如坐的时候应该怎么坐,吃饭的时候应该怎样,客人来了又应该怎样,怎样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礼貌和懂事的小孩子。当然这不必要对孩子进行硬式教育,只要回到家,孩子坐到饭桌上,就可以顺带的进行轻松的教育,每天都顺带的进行教育,孩子在礼仪教育方面,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哦。

5 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注意提醒孩子向其他人问好,看到做得好的幼儿,马上给予表扬。每天每组选出一位值日生,为小朋友服务。并且在课余时间我们老师给孩子讲德育故事,跟孩子讲礼仪,并让孩子上台来表演,让孩子实际操作。我发现孩子并不是不愿意学,而是没有人教,当我在讲德育故事的时候,孩子们听的很认真,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当我在给孩子讲礼仪时,孩子们听的也很认真,当孩子上台表演时,如:如何接待客人,如何跟人打招呼,如何接电话等等,孩子表演的都非常棒,孩子们也学得很开心。在家孩子讲礼貌的习惯就要靠家长坚持不懈的培养。家长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场合让孩子得到练习和锻炼,例如可以主动请邻居的小伙伴来家里玩,教他们彼此以礼貌相待。千万不能因为怕孩子没有礼貌,就不带孩子去人家作客,使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还以让孩子从做家务开始做起。让孩子做家务,第一个,他会感恩。第二个,会让孩子学会养成勤劳的习惯。第三个,促进孩子的人际关系。第四个,提升孩子的意志力,做事的承担能力,这也是现在社会当中的小孩最缺乏的,所以家长也要在生活中训练孩子做家务。

6 培养孩子懂礼貌讲文明必须由家长做起

孩子的礼貌行为来自对父母与成人的学习和模仿,所以培养孩子讲礼貌必须由家长做起。家长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尊重老人,每天早晨起来向老人请安问好,孩子自然会敬重爷爷奶奶,对爷爷奶奶有礼貌。如果家里有老人,家长可以和老人沟通,告诉老人宠爱孩子的坏处,要有理智的爱孩子,我相信老人会支持年轻父母的教育方法哦,父母平日在家中,无论自己是否喜爱看书,也最好把书捧在手上,养成孩子爱看书的习惯。做到孝敬老人,不说粗语,做到以身作则。流行歌曲尽量不要放在家中,在家中,最好放些古典而优美的钢琴歌曲,或者一些静心的轻音乐,各种民族乐器演奏的歌曲,这样可以陶冶孩子高尚的艺术的情操。所谓教不过,父之过。家长不小心碰了别人,就主动向人道歉,像龙龙这孩子遇到相似的情境,就会模仿这种好习惯。父母日常在家里,应该注意言行举止。孩子从小就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父母所说,父母所做的一切,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别人说。“孩子的心灵就像是一张白纸”孩子这一张“白纸”画的好还是坏,父母在日常生活当中,起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孩子若有说粗话的习惯,不要当他只是小孩子说话什么都不懂。虽然他们是小孩子,甚至不知道粗话的意思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但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的坏习惯就会慢慢的形成。如果发现了孩子说粗话,那么就应当进行思想教育,及时阻止孩子继续说下去,不要就只会对孩子进行打骂。对孩子进行打骂,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孩子有很强的叛逆心理。家长也不能用诱惑、强制的手段来要求孩子讲礼貌,例如叫阿姨给你糖吃,不叫叔叔不买玩具等。这样做,只能使孩子一时做出有礼貌的样子而不能持久,更不能使他懂得礼貌的实质。

第3篇: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礼仪渗透 日常生活

自从我园成立“礼仪教育课题小组”以来,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幼儿身上体现出“礼仪之邦“的美誉,培养幼儿最基本的与人合作、体谅别人、文明守纪、有爱心等良好文明习惯,我认为要抓住生活中的细小事情,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那么,如何将幼儿礼仪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呢?

一、注重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每天早上来园上班时,老师会清晰地听见小朋友们响亮而甜美的问好:“老师早上好!阿姨、叔叔早上好!”“小朋友们早上好!”随后老师用非常标准的鞠躬动作回应孩子们。我们班的“文明礼貌小天使”每天都在门口迎接小朋友们的到来,他们面带微笑,精神抖擞,用标准嘹亮的普通话向老师、同伴和家长问好。如小朋友晨运时上楼梯时,我要求孩子们一边上下楼梯,一边轻声读礼仪儿歌:上下楼梯注意多,小小楼梯像山坡,上上下下不蹦跳,左顾右看我不要,排队慢走不拥挤,不打闹才是好宝宝。走路挺起胸,摆动两只手,挺胸向前走。为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盥洗行为,以及节约用水的意识,在孩子们洗手时,我要孩子们一边排队,一边有节奏地朗读儿歌:“洗小手,不拥挤。排好队,袖卷起。洗手时,反复冼,洗完后,水关掉。”通过这样的礼仪教育,孩子们亲身感知、实践,反复学习和训练,久而久之,在这种良好氛围的熏陶中就能养成自觉的礼仪习惯。

孩子们认真的表情和规范的礼貌用语成了每天早晨的靓丽风景线。可见,创建幼儿身边的良好环境尤其重要,正如教育家洛克所说的:“给孩子规则,不如给孩子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二、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

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使幼儿时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例如:我在组织幼儿上健康课《好朋友一起玩》时,要求幼儿和别人友好相处,不可争抢东西。你在街上看到自己的好朋友或亲人时,要主动打招呼。离开的时候要说“再见”。在语言课《有礼貌的小猴》中,通过故事内容,向幼儿讲解礼仪知识:“小猴非常懂礼貌,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看到别人都会主动地说:‘早上好!’”通过故事教育小朋友,鼓励小朋友们向小猴学习,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

又如我上《社会》课时,我首先让幼儿欣赏课件,评论故事中哪个小朋友的做法正确,然后请幼儿说说“为什么”、“应该怎样做”,幼儿通过讨论,懂得课堂礼仪是怎样的,同伴回答问题时自己又该怎样聆听。通过这样引导幼儿,丰富幼儿对礼仪的认知。课后游戏时,教孩子们一些常见的礼仪知识,如小朋友不小心踩到同伴的脚,要说“对不起”,请求别人原谅或想要与同伴分享玩具时,先要有礼貌地征求别人的意见,待别人同意后才可以分享。可见,有计划地安排科学、合理的礼仪教育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使幼儿学到知识,懂得道理,养成良好文明的礼仪行为习惯。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为了保证全班小朋友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有规律,确保小朋友的人身安全,我班有许多班规,如下课后不打闹追逐;上下楼梯要靠右有序地走;拿椅子要双手搬起来慢慢地走等。

三、注重学会关心他人

日常生活让幼儿明白一点:关心他人就是关心自己。如老师每天要为小朋友做很多事情,教小朋友学习知识,带小朋友做晨运、早操、玩游戏,给小朋友们端饭盛菜、整理被子等,是很辛苦的,如果你看到了有什么你可以帮忙的,是否可以帮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呢?例如,搬搬小椅子,整理书架上的小图书,整理教室里的书本、玩具等,这是关心自己的一种表现。在学会关心自己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教育幼儿从最亲近的人入手,学会关心家人。这需要家长们的配合,家长要有意识地在家经常锻炼幼儿,假如有了好吃的,要让他先请爷爷奶奶吃;家人过生日,可以提醒幼儿以简单有意义的方式表示祝贺,如和父母一起做个创意亲子手工,或画一幅画;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可以鼓励幼儿给爸爸倒杯水,帮妈妈接下手中的包;爸爸或妈妈生病了,懂得安慰家人的心情,帮爸爸妈妈锤背、按摩,不惹家人生气;不要打扰别人休息等,这都是礼仪的一种。对于幼儿的关心,家长们要给予鼓励或真诚的感谢,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关心别人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事情。

四、注重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区域活动中

第4篇: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

宝妈们聚在一起聊天时,谈论最多的莫过于自己的宝宝了,当听到别人家的宝宝多么听话、学习能力多强的时候,难免有的宝妈心头一酸,感觉自家的宝宝与别人家的宝宝相比,差距太大了,很担心宝宝上小学之后难合群。其实,如果宝妈让宝宝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上学后会很受大家的欢迎,以后走出社会也会更加容易融入集体。下面这些习惯宝妈们需要在宝宝小时候开始培养,共同阅读吧!

作者|艾米

一、懂礼貌,见人主动问好

懂礼貌是一个人基本的素养,懂礼貌的孩子无论去到哪都会很招人喜欢。有的孩子比较内向,胆子小,见到长辈自然不敢主动打招呼问好,我们家长要培养孩子礼貌问好的习惯,平时孩子见到长辈、老师、小伙伴,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主动向他人问好,教孩子一些文明礼貌用语,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学会委婉拒绝

很多孩子在面对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时,不懂得拒绝,或者不会委婉拒绝,这时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委婉表达,拒绝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这样既可以维护自己的利益,也不会伤了对方的感情。

三、不对别人乱发脾气

第5篇: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

【关键词】文明礼貌;教育;反思;教师; 幼儿

有位哲人说过:文明礼貌是一个人心灵程度的反映。也有人说:文明礼貌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

在幼教工作中我们也始终将文明礼貌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而在人们对知识对学习对教育重新进行思考的仿今天,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又不免令人深思,请看发生在幼儿园小朋友中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有一次,浩浩拿圈当方向盘开汽车,由于跑得快把波波给撞倒了,波波从地上爬起来,眼里含着泪,气冲冲地说:“我要……”还没等波波说出“告诉老师去”,浩浩就理直气壮地说:“谁叫你挡了我的路? ”波波涨红着小脸,撅着嘴巴冲了过去,一掌把浩浩推倒在地上,小朋友们都嚷了起来:“波波打人了”。

反思: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或者家庭条件优越,他们是家庭里的小皇帝,温室中的花朵,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试想一个缺乏文明礼貌教育,不懂得如何交往、和平共处的人在现代社会里会被人们所接受和欢迎吗?

镜头二:在一次区角活动时,来了一位其他班的老师,小朋友看了看,又忙着玩自己的玩具。此时本班老师马上提醒小朋友:“老师来了要怎么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有的小朋友马上醒悟过来打了声招呼,而有的小朋友眼睛看着玩具,手里玩着玩具,极不情愿的叫了声:“老师好”

反思:文明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但是,是不是要发自内心?幼儿年龄尚小固然需要老师的教育与提醒,但是像有的小朋友手里玩着玩具或醒悟过来说了声“老师好”是为了听老师的话呢?还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这种做法对其本身的成长究竟有多大意义?

镜头三:在一次晨间谈话活动中,老师问:“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吗? ”幼儿答道:“有礼貌的孩子老师才喜欢。”有的小朋友说:“有礼貌的孩子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五角星。”

反思: 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说几句礼貌用语老师就给予五角星表扬,这就是孩子眼中的所谓礼貌。当然表扬鼓励孩子对的行为固然重要,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是否应该剖析文明礼貌教育更深层的含义? 否则只是培养了一些表里不一的“伪君子”。

镜头四:有一次晨间锻炼的时候,洋洋来晚了,没有圈玩了,她就去抢佳佳的圈,洋洋妈妈看见了,就从洋洋手里拿走圈给了佳佳,“洋洋……”洋洋妈妈话音未落,就见洋洋起手就打了她妈妈,然后放声大哭。

反思:孩子小难道就表示可以任性地为所欲为吗?要知道习惯养成了就很难改了,作为母亲不知此时她是否意识到她的孩子缺少了最起码的道德素养——文明礼貌与尊重别人。

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这一品德教育呢?它的核心应该是,爱心教育,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欣赏爱,理解爱,所以文明礼貌教育不只是教幼儿口头上的一些礼貌用语而是发自幼儿内心的。而它的本质是幼儿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学会人与人的相处。因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 通过与同伴交往的亲身体验,感受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会让人受到欢迎

幼儿的认识是较漫长的过程,它需要亲身体验才能真正认识。平时我们口头传授的他们可能记了,但不容易理解。所以不易与行为联系在一起。正如前面的例子,或许平时幼儿会说“对不起、没关系”等,但真正运用并自觉使用, 实非易事。因此,应该注意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增加道德认识的情感体验。就前面的例子,教师作为引导者,应疏导幼儿之间发生的矛盾,让他们在此时此刻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就可以获得对方的原谅。通过生活中的小事,使幼儿亲身体会到讲文明、有礼貌可以使大家生活得更愉快、和谐。幼儿会留恋、热爱这个集体,他们也会更乐意接受来自老师的教育。

2 幼儿进行爱心教育,让幼儿发自内心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爱心教育要从幼儿生活的环境开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逐步升华。比如引导幼儿说说:“你从小受到谁的照顾?他们是怎么照顾你的?那你们又该如何对待他们? ”开展学会关心,学会爱的主题活动。如:《我爱我家》、《我爱小朋友》《我爱老师》等等,让幼儿通过亲眼观察,体会老师、父母的辛苦,从而懂得关心父母、老师,并把这种关心付诸于行动和言语,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当这种活动深入幼儿的心灵,他们就会有爱的行动。如:父母下班回家后,会给父母拿拖鞋换,并说:“爸爸(妈妈)辛苦了。”父母做家务时幼儿会说:“爸爸妈妈我来帮助你。”在幼儿园老师上完课,有的小朋友会跑过来说:“老师让我来给你捶捶背吧。”让幼儿认识和体会到不同职业劳动的价值,理解生活离不开各种职业,在和小朋友交往时能学会谦让,懂得用礼貌用语和别人交往。学会尊重别人,礼貌待人。

3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

幼儿的行为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为此,幼儿园应该为幼儿创设符合教育任务和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讲文明、懂礼貌的环境。

首先,要使幼儿学有榜样。 榜样来自教师、家长、同伴和他经常接触到的人。幼儿的特点是爱模仿,尤其喜欢模仿他尊敬的人。他们常常观察老师,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老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老师与老师之间也应热情有礼貌的打招呼,特别是本班老师之间的默契、融洽、文明,会带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时要给幼儿做出好的示范,真正起到表率的作用。例如,有一次我看见平平没有椅子坐,我就把我坐的一把椅子搬给他,并对他说:“平平,请你坐老师的椅子。”龙龙看到我把椅子搬给平平,他就把自己的椅子给我搬了过来,说:“张老师,请你坐我的椅子。”这使坐在一旁的芳芳立刻起身把自己坐的椅子搬给了龙龙,然后从墙边又搬来一把椅子悄悄地坐下了。这一连串的反应只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没有教师任何启发和提醒,孩子们做的是那么自然.主动。可见榜样的作用对幼儿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幼儿自己的经验也是学习文明举止的源泉。幼儿观察同伴行为的好坏,比评定自己行为的好坏要快,而且看得清楚。因此,我就有目的的对幼儿行为加以引导。每天我都要把新的发现告诉小朋友。如:我对小朋友说今天下午穿衣服的时候,我发现晨晨对小颖说:“请你帮我系一下背后的扣子”,然后说了声‘谢谢’,小颖对晨晨说‘不客气’。只要幼儿有礼貌的行为我都会告诉小朋友自己的新发现。渐渐的他们通过评定别人行为的好坏和自己的模仿从而积累了经验和学习掌握了文明礼貌的方式。

其次让幼儿有实践练习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我不仅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让幼儿练习,还注重为幼儿创设一些条件使幼儿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当我发现幼儿不太会使用协商的办法来处理与同伴的关系时,我就创设一些条件促使幼儿与他人协商。如:幼儿每次从户外活动后进教室常常出现拥挤的革命现象,我就有意识地站在通往盥洗室到活动室的门口,开始时孩子们从盥洗室到活动室宁愿从空隙挤过去,也不同我商量请我给他们让道。后来我就有意识地问站在我后边的小朋友:“你要走过去,可我正在门口站着,你该怎样请我让开呢?”孩子开始和我商量了:“老师,请您靠边一点,我要过去。”我立刻表扬他:“你说得多好呀!本来我站在这儿是有事的,但是你这么有礼貌地和我商量,我应该让你先走过去。”有时我也有意识地为小朋友主动让道,并使孩子明白我的意图向我致谢。多次的练习使孩子学会了如何与同伴商量着解决问题,进教室拥挤的现象减少了,而且常常会听到“你先走吧!我等一会儿。”、“谢谢你”、“不客气”等文明礼貌用语。

第6篇: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

一、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价值

文明礼貌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是培养孩子高尚道德品质和理想情操的起点。行为习惯是指稳定的、经常的、在一定条件下自然而然出现的行为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摇篮。幼儿有了礼貌待人的教养行为,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基础,对他将来为人处事有很大的益处。

“习惯决定命运。”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如何,会对其学习、生活以至事业的成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继续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教育的启蒙、奠基之期,是儿童良好行为习惯、良好性格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如果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将终身受益。

二、明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影响

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幼儿、培养幼儿文明行为习惯之前,首先应注意自身是否具备了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

1.教师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对教师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会不加选择地模仿。孩子的年龄越小,榜样的感染力就越大。幼儿更容易明白和接受的是他们看到的事物。因此,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多关注自己生活当中的细节,做到言行一致。早晨到园时,要主动与同事和幼儿打招呼;下午离园时,要做到热情与同事和幼儿告别,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模仿与学习的榜样。如果有幼儿给了教师力所能及的帮助,教师就应该诚恳地对他说声“谢谢”;如果教师不小心做错了事,也应该及时说声“对不起”,并向孩子道歉。这样做,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有利于促使幼儿主动地使用礼貌用语。同时,教师要以尊重和爱护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幼儿园的温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2.家长的言传身教

幼儿的生活范围不仅是幼儿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环境就是家庭。因此,我们不能忽略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教育家朱庆澜先生把家庭环境称之为“家庭的气象”,认为“只有把全家所有成员都教好,整个家庭形成一个‘好样子’,幼儿才会学好”。在一个和谐、友善、礼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受到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具有优良的个性品质。这就要求家长首先要做到说话和气、文雅、谦逊,不讲粗话和脏话,并且尽量给幼儿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如果生活在一个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之中,孩子会感到温暖、快乐、情绪稳定;相反,如果一直生活在一个冲突不断、气氛紧张不安的家庭中,孩子会感到心神不宁、胆小孤僻,对人冷漠、性格暴躁,甚至表现出某些反常的现象。可见,家庭环境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言行举止对幼儿良好文明习惯的培养是相当关键的。作为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要忘记旁边有个正在成长的以你为榜样的孩子。幼儿是爱模仿的。他的第一模仿对象便是自己的父母。可以说,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他的所有行为都是父母教养是否得当的真实写照。要让幼儿讲文明懂礼貌,家长自己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否则是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幼儿的。

要培养幼儿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品质,家长和教师都必须长期坚持在幼儿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一点一滴地进行渗透,给幼儿创造一个优雅环境,从而实现对幼儿文明礼貌行为养成的教育。

三、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

培养幼儿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就是要使他们学会亲切、和气、文雅、谦虚地说话和做事,正确、有礼貌地称呼人,热情地招呼客人,会确切地运用礼貌语言,能有礼貌地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文明行为习惯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家长要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就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其喜闻乐见的方法进行引导,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习惯。

(1)教导幼儿礼貌待人

要想让幼儿懂礼貌,首要的便是让幼儿学会与人打招呼。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孩子遇到熟人时应主动问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应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应说“没关系”。问候语虽然很简单,但要让幼儿养成习惯,并主动地说出来,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幼儿主动与人打招呼或正确使用文明用语时,父母就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知道懂礼貌的孩子是人人喜爱的。这样持之以恒,幼儿自然就养成懂礼貌的习惯了。

(2)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当幼儿与成人进行交往时,家长要不失时机地、随时随地训练幼儿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为了对幼儿进行礼貌训练,父母可以指导幼儿练习礼貌地接待客人的情境,模仿客人来了以后,主动对客人说“您请”“请进”,主动给客人倒茶,自然大方地回答客人的提问;客人走时送客人出门,并说“再见,欢迎下次再来”。这样练习一下,不仅使幼儿觉得好玩,并顺着父母的意愿来玩,而且也促进了幼儿文明行为的养成。

2.教师对幼儿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

(1)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品德教育

幼儿园教师应该从幼儿入园、晨间活动、盥洗、进餐、午睡、离园这些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品德教育。幼儿在入园的时候,教师要以饱满、愉快的精神面貌接待每一位幼儿,把自己的好心情传达给每一位幼儿,并主动和幼儿打招呼:“小朋友早!”幼儿在一声声“你好”“你早”的问候声中,也能体会到尊重别人和被别人尊重的快乐。而且,长此以往,幼儿自然也会主动和教师打招呼,微笑着对待教师。在吃午饭的时候,教师要教幼儿学会自己进餐,安排幼儿自己轮流做值日生,给其他幼儿发放碗筷,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要督促幼儿不浪费粮食,培养幼儿爱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提醒幼儿进餐时不要大声讲话,培养幼儿文明的行为和习惯;在进餐完毕后,让幼儿自行收拾食物残渣和整理餐具,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幼儿午睡的时候,教师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午睡常规的训练,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文明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产生快乐情感的催化剂。良好的行为习惯则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游戏时,教师要让幼儿很快进入角色,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最易进入角色,并接受教育。教师应将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游戏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游戏,幼儿将学到的东西通过亲自体验,加深印象,逐步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并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应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幼儿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注意从知、情、意、行等几方面去启发、教育幼儿,寓文明礼貌教育于各项游戏中。组织幼儿玩“过独木桥”的游戏时,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教师也可以设计主题活动,让幼儿进行角色表演,如表演“娃娃家”“超市购物”等,并用趣味化的语言和情境进行引导,如“请到小玩具家做客”“送小玩具回家”等,让幼儿身临其境,用礼貌语言和文明行为接待“小客人”或者“小顾客”,自然而然地掌握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在学习“文明礼貌用语”活动中,孩子们都能较好地使用“再见”“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用语,并把它们运用于家庭和幼儿园生活中。可见,游戏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实践文明礼貌行为的机会,同时,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对游戏顺利展开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3)巧用标志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教师可设计一些形象可爱的图画作为标志,贴在走廊、图书室、音乐室、科学宫、多功能室、盥洗室等相应的地方。走廊贴上禁跑的标志,科学宫贴上动脑筋的标志,图书室贴上安静的标志,厕所贴上男孩、女孩的标志,以及洗手标志、排队标志、节约用水的标志等。这样,既符合幼儿喜欢图画的心理特点,又随时给幼儿一种积极的暗示和潜移默化的帮助。幼儿一看到这些标志就知道这是什么地方、该怎么做,于是,良好的公共文明行为习惯也得到了培养。由此可见标志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促进作用。

3.在社会环境中培养幼儿文明的行为习惯

第7篇: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

你们好,

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当今社会孩子成为了每个家庭的中心,孩子的全面发展成了家长们关心的焦点。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上的健康。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不仅要给孩子传授各种知识和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我们还应该把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当成自己光荣的使命和职责,要通过我们辛勤的劳动,使孩子们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培养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比如我们从最简单的方面引导幼儿知道如何去感恩。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如需要别的小朋友帮助时,应该先说声“请”;在接受了别的小朋友的帮助时,应该对别人说“谢谢”;不小心弄坏了别人的东西时,应该及时和别人说“对不起”。在一日的活动,看到幼儿有一点善意的行为,马上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我们发现有小朋友主动捡起了地上的积木,我们应该对他说:“谢谢你!你帮小朋友捡积木,你真有爱心!” 一声谢谢,给了他们是心理的满足和温暖,也提示其他的小朋友向他学习。

幼儿的心地就是一亩良田,种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只有种下善良的种子,通过我们大家每天辛勤地去浇灌、管理,才能长出好的果实。我们应该用用爱来回报这个世界,应该去帮助更多的人,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力量,让世界充满爱。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而普通的劳动,让孩子知道,只有尊重别人才是尊重自己。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

进行感恩教育,必须将它与爱心教育、礼貌教育结合起来,三者缺一不可。而对孩子进行教育,必须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日常生活中,同事、亲戚朋友及其子女、甚至陌生人也是孩子交往的对象。家长在待人接物时的言行举止都影响着孩子。家长要鼓励孩子有礼貌地与人交往,对其友好、帮助、关爱表示感谢,给别人添了麻烦时,要表示道歉等等。再如,医院里给孩子看病的医生、给孩子打针的护士,经常看到的交警,马路上的清洁工,还有在外吃饭时的服务员,在商场里买东西时打交道的销售人员等等,虽然他们都是陌生人,但是,也应该让孩子认识到他们工作的重要性,并让孩子学会运用常用的礼貌用语。对于孩子不礼貌的行为,家长应及时纠正。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随机教育,效果最好。由此可见,感恩教育就蕴藏在生活中,就蕴藏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里。关键是,我们家长要做个有心人,从自身做起,抓住教育契机,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孩子。

第8篇: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

“上纲上线”要不得

当我们给幼小的孩子讲解事理时,如果空洞地说“你应该怎么样”、“你要如何做”之类,这些简单的说教方式孩子是难以明白的。家长应该采取适时教育的原则,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孩子明理生智。举例说,如果要一个2岁的孩子懂礼貌,家长会使用不同的方法――“上纲上线”型(无前提内容或情境)会说:“你要懂礼貌,否则没人喜欢你”;而“情境教育”型则会针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具体情境告诉他该怎么做,然后说明:“这就叫懂礼貌。”

“穷追不舍”要不得

如果因为担心孩子不懂或难以接受自己的教育观点,就抓住孩子不放,反复讲解,大有非要孩子表态或接受不可之势,那么这种教育方式就显得强人所难,缺少人文关怀了。从某种角度说,打破砂锅问到底不一定是好事,循循善诱也得有节有度,教育并不是为了一时半刻收到的效果,而是看是否能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演变成为自身的优点。

“拔苗助长”要不得

孩子的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受到其心智发展的限制,有些事情和道理孩子若一时难以明白,就不要强求。孩子的成长是身心水平的协同发展,家长只能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上不断提升孩子的认知,循序渐进如果跳开必要的发展过程,去追求所谓的“跳跃性发展”,就很可能会导致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失调,过犹不及。

“枯燥乏味”要不得

给孩子讲问题、传事理要具体实际,既可谆谆教导,又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这样孩子才能从中开启思维,明其究竟。如果不顾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一味给孩子灌输事理,反而容易使孩子产生困惑,不明白自己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该如何改正。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体现家长的威严,更不是为了发泄怒火或逞口舌之快,每一句话都必须配合孩子的反应来进行,才能对症下药取得成效。

“参照攀比”要不得

第9篇:如何教孩子懂礼貌范文

关键词:高职生 礼貌教育 文明

讲究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我国历来享有“礼仪之邦”,

“文明古国”的声誉。《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指出:“要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 1

礼貌教育是文明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交往的发展,礼貌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在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下,高职生的礼貌意识和行为显得日益重要。高职院校在加强礼貌教育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对高职院校来说,普及、加强礼貌教育,不单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而且也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一、高职生礼貌教育的意义

礼貌教育是文明素质养成的重要活动形式,体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内在精神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很多学生不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礼貌,在日常生活中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进入大学后,礼貌教育实际上具有补课的性质。对于高职院校的来说,如何加强和改进礼貌教育,使高职生自觉地坚持礼貌行为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1.1 培养高职生的礼貌意识,使之成为让他们学会做人的基石

学会做人第一步是要讲礼貌、懂礼节,行礼仪。讲礼貌是社会文明的最基础的内容,是培养高职生高尚道德品质、理想情操、良好修为的起点。要想高职生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思想素质,首先要让他们具有礼貌意识,即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难以想象,一个不懂礼貌、喜欢讽刺挖苦的学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礼貌意识就是对他人存在价值的肯定,这种肯定他人价值的意识一定会通过自己的礼貌行为体现出来,表现为一种文明的素质。不同的意识会有不同的行为,不同行为引起他人的不同的行为反应。

1.2 通过日常行为体现文明素质,养成行为习惯

在学校日常生活中,学生如果不讲礼貌,不懂礼节,不行礼仪,说话粗言恶语,必然引起打架闹事危害公共秩序,如果不及时纠正,学生就会变得更加粗野和蛮横,愈发不可收拾。不仅会激起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会到社会上惹是生非,给个人带来人际交往阻碍,给老师同学带来烦恼,给学校带来不和谐。反之,如果及时加强礼貌教育,养成了礼貌习惯,见到学生对同学、朋友、老师们友好尊敬,热情大方,团结友爱心理总是特别高兴,同学间、师生间的关系也变得特别融洽。礼貌意识的培养要通过日常行为体现出来 。

1.3 礼貌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因为文明礼貌具有调整社会公共生活关系,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促进社会公共生活和谐,确保社会稳定的作用。” 2一个社会和谐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全体成员的文明礼貌素养。具备礼貌意识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内在修为和道德品质。培养社会成员的礼貌意识和礼貌言行,有利于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高考之后,进入到大学学习,高职生能够看清现实,才骤然发现自己和他人之间差距,加上,很多同学都是来自农村、贫困山区、偏远地区,家庭经济困难,乡音浓重等各方面的问题,容易形成比较重的自卑心理,特别在意他人的尊重、态度和情感,高职生之间冲突很多是因为不讲礼貌和缺乏礼貌意识引起的,因此,加强高职生的礼貌教育是十分必要。

二、高职生礼貌教育的发展过程

2.1 家庭礼貌教育

原国家教委,全国妇联颁布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指出:家庭教育“重在教子做人”3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文化教育、文明行为礼貌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最直接和最长期的教育基地。孩子出生第一眼是父母,亲戚和长辈,家庭氛围当中,父母、长辈的言行举止是否文明礼貌,是否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方式,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发现说话粗言恶语,顶撞老人不去阻止的话,就其发展,孩子就会变得更加粗野和蛮横,反之,碰到孩子对祖辈,父辈或者长辈尊敬爱戴,心理总是特别高兴,长幼之间的关系也变得亲密起来,使得家庭更加和睦。因此,家庭礼貌教育给孩子以后的做人、为人起到不可忽视的铺垫作用。

2.2 学校礼貌教育

在幼儿园,由于孩子认知理解能力、行为能力受到局限,礼貌教育的核心是围绕爱心教育,通过幼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让学生体验到他人对自己的爱,这是懵懂的爱,幼儿园的礼貌教育是启发性和基础性的行为养成;在小学,孩子有了一定的自主行为能力,礼貌教育的核心是围绕着规范行为,在学校里,老师要求的事情学生都会比较听话的全部完成,小学的礼貌教育是初级性的教育和行为培养;在初中,学生认知理解能力得到提升,但受到社会交往面的影响,礼貌教育的核心围绕着学习基本的礼貌认知和规范地实施礼貌行为;在高中阶段,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学习负担的加重,学校老师忽视礼仪、礼貌、礼节具体知识进一步的指导,学生虽然具备了良好的自主行为能力,但并缺少机会表现和体验环节,初中、高中的礼貌教育应该达到规范化的文明礼貌习惯养成;高职阶段,高职生具备完全行为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认知理解能力,此时,礼貌教育的核心在于将礼貌意识与礼貌行为统一的表现出来,不仅知道该怎么做,还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并自觉的这么做,与前几个礼貌教育阶段相比,对学生的要求更高、更严、更自律,这些要求是学生能否走出校门适应社会竞争的基本素质,高职阶段礼貌教育是培养高雅的气质和行为魅力的表现,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和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接班人。因此,学校礼貌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三、高职生礼貌教育的必要性

3.1 高职生礼貌教育有弱化的趋势,需要强化

就礼貌教育而言,普通意义上认为是件小事,不就是幼儿园小学时老师要求我们做好的吗?到了大学阶段,还需要进行礼貌教育吗?在大学校园内,接触最多的是礼仪教育甚至很多老师或者学生都误解礼貌教育就是礼仪教育,对礼貌教育和礼仪教育两者没有清晰的界定,礼貌教育注重学生的内在和心理感受,礼仪教育则更加注重行为规范,造成忽视礼貌教育重视礼仪教育,由于我国比较特殊的教育形式,应该把礼貌教育和礼仪教育同时进行,需要强化。

3.2 结合礼貌教育提高高职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就现在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而言,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如: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虽然内容十分重要,但是离高职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概念比较大,如:马克思主义、信仰、爱国主义等等,用政治性比较强的理念灌输代替了礼貌教育,学生的反馈常常是听不懂、没兴趣,如果从结合高职生礼貌教育,抓住生活中发生的小事,从细节入手逐步把概念扩到到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范畴,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行为中包含礼貌教育的内容,认知中蕴含思想道德品质的准则。

3.3 具备良好的礼貌素质有利于个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礼貌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出有教养的人,即有礼貌、尊重他人、说话办事有分寸、注意场合、注重自己的仪容仪态等,而这些素质的具备则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的必要条件,为个人在人际交往中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同时为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高职生而言,具备良好的礼貌素质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的基本素质。

3.4 礼貌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生中不可忽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最高抽象。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对国家层面进行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对社会层面进行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对个人层面进行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礼貌教育是对国家层面进行倡导文明与和谐的重要表现,是我们社会中每个人,尤其是高素质的高职生应该倡导的主要方面,不可忽视,也是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行为体现,只要把礼貌教育融入到生活中去社会主义价值观才能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九九六年十月十日通过,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