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效学习策略范文

高效学习策略精选(九篇)

高效学习策略

第1篇:高效学习策略范文

关键词:学习策略;复习方法;归类整理;引导;帮助

一、有效学习策略的意义

会学习才是关键。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要求学生限时内掌握所有语言现象是不可行的,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英语,获得成功体验,保持学习兴趣。英语学习方法的养成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只是不被人意识,因而缺乏训练。教师应该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并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乃至学习策略。

二、有效的复习方法以及运用

1.利用零碎时间及时复习,将短时记忆转变成长时记忆

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英语知识与技能多半为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极短,若没有进一步的编码,信息就会丢失。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banana”香蕉这个词,包含了语义、语音以及单词拼写。但是课下没有复习,信息就开始不同程度的遗忘。遗忘之后,再要求学生进行复习,就显得困难重重。复习英语时,首先要做到及时复习。学生可以利用下课时间,由要好的几个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互相提问,对容易遗忘的知识进行重复复习。

2.归类复习

学会归类,联想复习。教学中,归类复习的工作大部分由教师完成。然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引导,切莫代劳。英语教材的编写由不同话题组成,学生可以在某一话题结束后,针对该话题进行归类复习。如,五年级的Travel这个话题,学生既可针对交通工具做联想归类,有bike,bus, car,train等词语,还可以做句型归类。例如,问路句型的“Excuse me, where is...?”“Excuse me, how can I go to this hotel?”等。这些复习不同于抄抄写写,分类过程也是学习和记忆的过程。

3.巧复习,还要靠记忆的前摄抑制以及后摄抑制

遗忘的抑制现象中有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简单来说,学习时,最初和最后学习的知识比较不易遗忘,而中间学习的内容由于受到前后学习内容的干扰,反而比较容易发生遗忘。抓好早读和晚读,就是利用记忆的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前摄抑制以及后摄抑制还有个妙用。学生读单词时,经常是拿着单词表从头读到尾,读个好几遍,读得可顺溜了。但是,从中间抽出一个单词让学生辨认时,学生则往往辨认不清,这也是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作用。学生可以利用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制作自己的单词表。将类似computer,airport,pencil box这些比较长的单词,单独放在一起利用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加强自己的记忆。这样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为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的引导以及帮助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二级目标提出要初步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一些学习策略。但是这些学习策略是否有效,犹未可知。而一些无效的学习策略一旦养成便很难改正。这时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及帮助,帮助学生养成有效的学习习惯。从复习方法的层面上讲,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从小技巧、小方法到大策略

复习方法的养成是循序渐进的。每一个习惯的养成都至少需要二十到三十天的不间断坚持。教师对于学生复习方法的养成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有计划、有安排地进行,从小处着手。教师可以从及时复习入手,在每节课的最后安排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对于上课所学内容,特别是单词发音进行及时复习,并且让学生记录下复习后学得的单词,对比之前没有进行及时复习、遗忘的单词,让学生体会及时复习的好处,以此形成对及时复习这种复习方法的正面强化,得到学习的成就感。

2.呈现方式多样化

复习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是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这时需要教师将这些方法通过具体方式呈现给学生并且调动学生参与。例如,抓好早晚读的复习方法。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分发有记号的“神奇纸”,告诉学生这张纸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只要每天晚上在纸上写下自己想记住的东西,每天早上醒来时,在纸上写下自己记得的东西,它就能帮助学生记住自己想要记住的东西。这样学生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一次复习体验。这些神奇纸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记号,这样活动才更有神秘性,更有意思。

3.注意跟踪、反馈,及时强化

教师在进行每一项复习方法养成活动时,要注意跟踪、反馈,及时对活动进行调节,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制作单词表。活动前,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单词测试,摸清学生的单词识记能力。之后,教师可以展示漂亮的单词表,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单词表,并举行单词表制作小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复习习惯。制作单词表的同时,还要注意单词表的使用,要学会“消灭”单词表上的单词,做单词胜利者。同时,教师可以每周进行单词测试,掌握学生单词量的变化,并且展示明显取得进步的学生单词量的变化,提高学生对复习方法的兴趣以及信心。

当然,有一些学生存在着困难,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访谈,找出影响因素,或者通过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帮助困难的学生。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极大地考验着学生自己的复习能力。学生复习方法的养成也是一种基础训练,应该得到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重视

第2篇:高效学习策略范文

【关键词】中学;英语;高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238-01

一、认知策略

(一)选择性注意策略。是为学生合理筛选相关知识与关键知识的策略,其能够将输入到人脑的知识做出过滤与挑选,进而确保人脑较好地将知识做好编辑、保存与处理。

(二)记忆策略。是利用记忆将知识做到维持、提炼的策略,能够促使人脑牢记知识,增加记忆效率。

(三)精加工策略。是把新信息和旧信息关联到一起的策略,能够促使人脑将新信息进行深入了解,既有人为联系策略也有内部关联策略。

(四)组织策略。是把知识简单化、做到从无序至有序的解决策略,它旨在构成新信息彼此的内部关联,关键涵盖聚集组织策略与归纳组织策略,其可以合理增加和提升对已有信息的牢记、了解和陈述。

(五)思维策略。即了解客观物体、剖析矛盾与处理矛盾的理性程序。在中学英语教学方面,重点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依据需求预习。学生应该依据教师给定的预习要点,以及习题进行预习,先记忆单词,再标记重难点方便课上学习。自己预习能够找出问题,启发思维,避免课堂上无目的听课,提升听课质量。第二,提高关注度。重视重点,解决难题,细心留意,专注课堂。第三,主动思索。对准矛盾,主动思考,勤奋思考,主动回应老师,避免教、学脱节。第四,牢记知识点。切忌把老师传达的信息完全照抄下来,要挑选主要内容进行学习。第五,依靠图表及其他非语言途径进行了解与陈述。第六,及时回顾、总结、处理已有知识。仅依据老师课上的回顾、总结远远不够。学生本身要及时处理已有知识。第七,探索逻辑,触类旁通。学生应该留心寻找记单词的规律,老师应该指导和协助学生掌握规律。第八,合理使用母语。必要时可以合理使用母语信息来掌握英语,如,查看通过母语编写的相关英语材料,将母语构成和英语构成相比。

二、交际策略

这是为同学们想要得到大量的交际机遇,保持交际并且提升交际成绩而使用的策略。包括这几点:第一,主动发现利于个人的学习策略。所有学生应该试用各种学习策略,再进行对比,寻找方便个人的学习策略。避免“照猫画虎”,勇敢舍掉于个人而言成果较差的学习策略。建议通过英语进行交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争取用英语和他人对话。第二,擅长利用通过英语交流的机会。打破恐惧与卑微心理,勇敢交流,不回避差错;利用所有通过英语交流的机会。第三,重视想法交流。在交际方面,将关注度集合于想法陈述方面,避免局限在语法上,可以沟通想法感情,获得交流的成果。如果察觉出差错,并不需要马上修改,下次再碰到类似情况加以更正即可。第四,擅长肢体语言交流。在交流方面,需要依靠肢体、表情等来沟通。第五,擅长求助。在交际上遇到障碍,可以进行合理求助,获取他人的帮助。第六,掌握国际交际习惯的差别。所有民族在风俗习惯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民族文化也有自身特别的形式与含义。文化是语言的基础,语言体现文化。掌握国际交际习惯的不同,是发展跨文化交际的关键。

三、调控策略

(一)制定学计划。想要学习出色,就要设置实际的学习计划,具备计划便能够有效利用时间,合理安排。有计划便有学习目的,计划应划分出长中短不同阶段。

(二)把握主要内容。学生应该把握学习的主要内容,划分出轻重。在课堂上应重点记忆所学课文的单词、句子、关键句式,争取在课上便将本节课较为关键的知识点牢记,随堂理解。

(三)与教师或同学交流学习体会。积极与教师沟通,传授个人学习策略,告知个人学习环节上的领悟和心得,还可以和同学沟通,取长补短。

四、资源策略

资源策略即学生正确利用学习途径去获取英语知识。第一,利用音像素材帮助个人学习。如使用复读机、CD及其他学习英语。第二,利用工具书寻找知识。第三,关注生活上与媒体上涉及的英语知识。收录以及学习所有物品的英语名称和英文说明;注意报纸上的英语文章;留心大众传媒中的英语知识。第四,充分利用图书馆以及互联网资源。如,到学校图书馆以及社会图书馆寻找个人需要的素材来学习英语;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资料。第五,完全并机智地运用已有资源。

参考文献:

第3篇:高效学习策略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学习效率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80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提升课堂内容含量和思维含量,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改革倡导高效型课堂,指出要创新课堂学习方式,转变师生角色,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当堂检测四个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 高效课堂实施中影响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不足

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不仅要求教师引导得当,讲解精炼,点拨合理,学生也要关注学习过程,投入到学习之中。反观当前的学习现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1 教师讲解和点拨不够精炼,拖延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讲解和点拨是课堂解疑和突破知识点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把握课堂、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的讲解是否精炼、点拨是否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对整个课堂的学习效率高低具有决定性作用。分析当前的教学现状,课堂中教师的讲解比较口罗嗦,语句的重复和逻辑凌乱的现象较为严重,点拨过程中也不能够非常具有启发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1.2 合作学习的无效性降低了学生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学习的高效性。无论是合作学习的过程,还是效果,都是快速而且有效的。但是在实践中,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不好,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合作学习的无效性问题。一方面,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不深刻,片面的追求形式;另一方面,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参与探究,既占用了课堂时间,也降低了学习效率。

1.3 教师对自主学习把握不够准确,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处理好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关系,无论是内容的安排,还是时间的划分,都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因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刻,对合作学习的理解较为僵化,在安排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弱化了自主学习,导致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较为肤浅,合作学习时基础不扎实,学习的无效程度提高,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1.4 教师处理课堂生成不够恰当,让课堂含量复杂化,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果说课堂预设是教师准备课堂、把握课堂的基础的话,那么课堂生成就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高级体现。课堂生成是五花八门、内容繁杂的,教师要从这些生成中引导学生掌握符合课堂、切合学习内容的知识,摒弃或者冷处理那些思维发散过度的生成。教师对课堂生成的引导和分析不足,在讲解中面面俱到,无限地扩大了课堂生成的影响,让课堂含量复杂多端,干扰了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效率。

1.5 课堂评价质量低下,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课堂评价能够有效地指引学生处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难题和态度价值观难题。新课程也要求教师要注重课堂评价,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评价,也要对学习的效果做出评价。实践中,课堂评价主要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教师关注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学生关注于作业质量的高低,导致课堂评价片面而单一,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2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策略思考

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1 做好课堂含量预设,从内容上解决内容庞杂和累赘的问题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在研究学情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目标合理预设课堂,所设置的课堂内容要恰当,教学目标要切合实际,在内容含量和思维含量的划分上要注意循序渐进,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思维,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安排课堂含量,从内容上首先解决庞杂和累赘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 合理处理课堂生成,通过教师引导让课堂条理化、体系化

在处理课堂生成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和排除,对那些与教学目标联系不紧密、与课堂任务无关的内容巧妙处理,引导学生的生成契合教学任务的达成。教师在处理课堂生成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引导语言的使用,也要注意引导的走向,要让课堂条理化、体系化,进一步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让学习效率更高。

2.3 精巧设置合作学习环节,提高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参与兴趣较高、通过合作能够得出结论、比自主学习更恰当的内容,规定合适的时间,激发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让学习过程紧凑而且思维含量较高。提高了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学习的效率自然就能提高。

2.4 多维度创设课堂评价,科学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在课前预设中,教师要根据内容的学科特点预选几种课堂评价策略,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课堂生成,选择相应的课堂评价策略,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从学生的发言、思考、记录、点评等多个方面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有效地激励学生投入到学习之中,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5 提高课堂检测针对性,让知识理解和巩固有机统一

课堂检测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教师要设置有针对性的课堂检测,创新检测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个人表现和全部整体表现,在检测过程中渗透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合理划分检测的难度和知识比例,让课堂检测成为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学习效率提高的重要途径。

3 小结

新课程对学生学习效率的高要求,也是对教师备课、课堂学习等多个教学要素的高要求,教师要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能力,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卜亚萍.浅谈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2):46.

第4篇:高效学习策略范文

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讲究学习策略,就谈不上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我校初中生来说,有相当多的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虽有学好英语的良好愿望,但学习效率低,往往由“不会学”而导致“不爱学”和“不愿学”,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种现象让教师们在钻研教材,教法的同时,逐渐把提高教学效果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学生身上,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仅体现在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更体现在培养了学生什么样的能力。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究,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也。”简单说即教是为了实现不教。可见,善教的老师,不在于能否把所要传授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讲深讲透,而在于能“相机诱导,”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起独立做学问,搞研究的良好习惯和有效方法。

学校里的“教”与“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双向劳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可以说是唇齿相依的合作关系。教师不能指望一份完美的导学案和一份教案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理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高效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教”终究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会学,善学,从而走向更好的自身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有效学习策略的培养。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以及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呢?这里,笔者就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看法,请教于同行们: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改变学习习惯入手,帮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一般都渗透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习惯中,所以改变不良习惯就是提高学习策略水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指导学生掌握预习,上课,完成作业,课后复结反思等正确学习方法。“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前预习就是寻“疑”,课前预习是上好课的基本前提和必要准备。不进行预习,上课时就会心中无数,就难以达到即定的学习目的。也就无从说起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与合作。预习的内容很多,例如,运用拼读规则和音标学习生词,查阅字典,生词表 ,预习新课内容,了解大意,回答有关问题,找出疑难问题并做上记号;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去上课,在课堂上与小组里的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倾听其他同学的看法,大胆质疑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注重老师的总结;英语学习要战胜“遗忘”,就不能忽视强化学习,即复习。对语言学习者来说,练习,朗读,背诵等课后作业是十分重要的。学习困难的学生经常会在学习习惯上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忽视复习这一重要环节而只顾应付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上缺乏自主性。课后要进一步理解课本上和课堂上所学内容,如整理笔记,复习要点难点;熟读或背诵重要的词组和句子;通过归纳,分析,比较和联想使知识条理化。

二、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学习一定要有计划,学习目的要明确。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策略上暴露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不会计划,缺乏学习的自主性,过分依赖老师,学习上长期处于被动状态。②不会总结,学习缺乏系统性。部分学生做作业完全是为了应付老师,不讲质量;对规律性的东西不注意归纳总结。对于平时学习上出现的问题未能及时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积越多,最后对学习完全是一片茫然。要改变这种情况,我们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协助并帮助学生确立具体的学习目标,具体的步骤。例如期初,期中,期末特别要求学生详细地制定计划,写出总结并反思自己的学习;平时,具体到某一个部分,某一个单元,都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计划和反思。这样的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以及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和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的能力,并及时调整不适当的学习策略。

三、善于获得学习资源,拓宽知识面

善于获得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是英语学习中很重要的环节之一。对我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资源还是很丰富的,因此培养资源策略也很重要。由于这里处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经常能接触到外国人,街上也处处有英语的提示,警示牌等;新教材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学习用品,生活用品,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在实际接触中如果能随时回忆与之相关的单词,短语和句子,那对于英语的学习是一种很好的促进作用。要让学生明白,学好英语仅靠教科书和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还可以利用英语报刊,杂志,英语电影,英语广播和计算机网络等学习。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终身学习的社会,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怎样学习的人。古人云:授人以“鱼”, 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鱼”,作为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学习追求的目标;“渔”作为掌握知识的学习策略,不仅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能,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把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贯穿在英语教学过程的始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英语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这是因为学习英语的原动力来自学习者自己。学习者只要弄清楚自己学习英语的目标是什么,就不难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决定投入的精力,也一定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参考文献:

[1]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0年11月

[2]周燕.“英语是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英语教学通讯》,2004

第5篇:高效学习策略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效能感提高策略 

 

1.自主学习是当前普遍的学习方法。学习主体在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自我效能感的高低。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机性情感因素,它不但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目标的设定、努力的付出程度,还会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应该把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或某类任务,是个体的能力自信心在某些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会影响到人们的行为选择、努力程度、行为的持久性、情感反应模式和思维模式。自我效能感在学生学习中同样会发生作用。首先,影响学生学习目标和任务的设定。其次,影响学生在完成或实现某种学习任务时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最后,影响学生在从事某种学习任务时所具有的心态。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会影响到个体自我效能感的高低:行为成就、替代性经验、他人对自己拥有能力的言语说服、生理状态以及各类社会性影响的综合。 

2. 第一,英语自主学习者的成功经验会帮助学习主体提高自我效能感。由于这是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因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是最大的。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学习之后,学生可以感觉到自己在某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那么其自我效能感就会自然地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一旦学生培养了稳定而且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时,即使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他们也不会轻易放弃。相反,如果学生长时间体会不到成功的经验,那么其自我效能感就会大大降低。第二,学习者的替代性经验即学生通过观察其他同学英语学习的成败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当看到与自己英语水平相仿的人取得了成功,他们自己也会对自己增强信心,从而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因为他们认为既然跟自己差不多的人可以取得成功,那么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也能取得成功。另一方面,如果学习者看到其他同学在英语学习中付出了很大努力,但仍然没有取得任何进步时,他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也会受到影响。第三,来自权威人士的言语说服。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那些被认为是权威评价人物的观点的影响。因为权威人士的肯定或赞扬会使个体的信心倍增,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正在从事的事情中去。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其实就是所谓的权威人士。如果教师经常对学生所取得的进步进行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那么学生的学习英语热情就会大大提高,因为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到自我效能感。第四,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由生理唤醒传出的信息,同样可以通过评价过程影响自我效能感。学习者的焦虑、压力、疲劳和情绪等生理状态都会影响其自我效能感。平静的反应使人镇定、自信,而焦虑不安的反应则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不同的身体反应状态会影响到活动的成就水平,从而又以行为的反应指标确证或实现活动前的自信或怀疑,由此决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第五,其他方面的因素。个体活动中的个人的、社会的、环境的以及时间的因素,对人们如何评估自己的经验和能力都会有影响。

3. 结合以上对影响英语自主学习者自我效能感各种因素的分析,积极探讨提高英语学习者自我效能感是非常必要的。不断增强英语自主学习者的成就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要善于发现学习中的进步。作为指导者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并不时地对其进行表扬,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努力不是徒劳的,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另一方面,学生自己也要学会不断总结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比如单词量的扩大、语法知识的熟练应用、写作水平的提高等。不要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尤其是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要知道自己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努力的结果,是自己的付出得到的收获。要善于把这些进步当作进一步努力的动力。榜样示范是通过相似的个体获得对自己能力的评估。要使榜样示范发挥在提高自我效能感的作用,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榜样和个体之间必须具有相似的特征;榜样必须要有能力让个体体会到成功经验。英语自主学习者在寻找自己的榜样时,应当是在各方面跟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而不适宜找远不如自己或者远高于自己的同学。另外,调整好自主学习者的心理状态甚为重要。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造性活动的两个基本条件。当个体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获得满足时,个体就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自主地塑造自己的人格,表现

出极高的创造水平,十分容易获得成功。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应当尽量地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体验成功的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即建立宽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成绩,进而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以一种比较轻松的情绪状态投入学习,从而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最后,教师应当设置合理恰当的目标与任务。目标与任务设置的合理与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英语自主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因此作为自主学习指导者,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给他们提出要求和希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另一方面,自主学习者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制定短期或长期的学习目标,切忌把目标定得过高过大,否则一旦自己不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那些任务和目标,就会信心倍减,大大挫伤自己的自我效能感,甚至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畏首畏尾,不敢继续。 

4.自我效能感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无论是作为指导的教师还是自主学习的主体都要注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6篇:高效学习策略范文

关键词:课堂练习;高效数学课堂;迁移;教学策略

新课改理念下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与以往不同,数学课堂更要求“精讲多练”,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可见课堂练习在高效数学课堂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短短的40分钟内如何高效地完成一节课,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对课堂练习的处理。以下是我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工作总结出的一点经验。

一、“过马路”式策略

“过马路”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事件,首先看红绿灯,确定是绿灯后,穿过马路到达马路对面,这跟我们平时的课堂练习设计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上课前老师先得把握课本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教学目标,然后设计相应的课堂练习对学生进行训练。该策略主要是对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要求平稳扎实,面向每一个学生。适用于新授课,尤其是概念课的练习。该策略的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要熟读教材,了解与本节课相关联的内容,在课前要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这是每个老师上课前必须要做的。(2)设计与教学目标平行的练习题。教师在明确了教学重难点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相应的练习题。

“过马路”式的教学策略,是理科每一节新授课课堂练习设计的一般模式。如:“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我给我的学生设计的课堂练习仅仅围绕定义和标准方程,让学生能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椭圆?什么样的方程表示椭圆?虽然这部分比较简单,但是越简单越是学生容易犯错误的地方。不要担心你讲得简单,基础打好了才会有上升的空间。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更没必要谈能力了。

二、“盖大楼”式策略

练习的设计应该严格围绕教学目标,抓住重难点,分层设计。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练习一般都要经过“感知―理解―掌握”这三个阶段,设计练习也应该先基础后变式,由简单到综合,由直观到抽象,层层递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提升的空间,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其有所提高。因此我们一般上课基本都采用的是“盖大楼”式的练习策略,要求由浅入深,逐步强化。适合新授课的二、三课时及复习课,尤其是高三的专题复习。这类课堂练习策略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

1.“打地基”引入

这是一般课程设计的前提,课堂练习的设计也是一样,跟上述“过马路”式的策略一样,在这只是通过一两道简单的基础题给学生热身。

2.“变式”巩固

变式训练是数学经久不衰的主题,它是在“打地基”的基础题上,对题目进行变动,让知识迁移,提升学生的变式思维能力,对知识进行巩固。如:在“数列”中利用公式求通项和时只要满足an-an-1=a,(a为常数)我们就可以很快知道它是等差数列,用公式解决。但是若将上式变为an-an-1=A(A为关于n的式子)怎么解?由此完成知识的迁移,累计相加求通项和的方法就诞生了。

3.“精装修”强化

这一步是分层教学的关键,它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引进一些高考题目,让有能力的学生进一步提升能力,也让学生了解一下高考题型。这一步我们在课堂练习中都在做,高考链接是数学课堂的亮点,尤其对学习好点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

三、“诱导”式策略

以实际生活中的相应实物、事件为素材,将其应用于课堂练习中。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如“独立性检验”中,教师提出问题:性别是否与数学学习的好坏有关系?顿时教室里就会沸腾,借此契机将独立性检验介绍给学生,他们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然后再选取相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此策略也适用于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概率统计的练习题设计。

四、“动手实践”式策略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存在,数学的奇妙,从而不断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生活中获取知识更是其乐无穷。例如,我在讲解“三角形”这节课时,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学校宿舍楼高的练习。课前让学生准备了测量工具、三脚架、量角器、卷尺。然后在第二天上课时,直接把学生带到宿舍楼前,分成八组,共同合作分别测量,然后各组计算数据。每组测量计算的数据都不一样,完了我给学生提供楼高的真实数据。有些组的学生测量计算的数据误差很小,很接近实际数据,学生都很高兴,顿时充满成就感。

这个练习把学生从课堂带到户外,让学生充分与大自然接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采用很贴近学生的实物为素材,增强真实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无处不在。这样的练习学生兴趣十足,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愉快地解决了楼高问题。实践练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

第7篇:高效学习策略范文

一、教会学生整合基础的方法

任何知识都不是片段、孤立存在着的,它既有生活实践为基础,同时也与其他知识相关联,结构化的知识是基础知识存在的主要形态. 所谓整合基础,即通过结构化整理使知识形成整体.

1. 回归课本,重温核心概念的形成、发展和获得过程

回归课本不是简单地再翻看一遍教材,而是以各章节的“核心概念、主干知识”为纽带,以“问题串”的形式,重新梳理数学知识结构、提炼思想方法、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比如围绕椭圆概念,可梳理如下:

(1)椭圆的概念如何表述?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

(2)为进一步研究椭圆,课本采取什么措施?合理建立坐标系,获得椭圆的标准方程(■+■=1或Ax2+By2=1).

(3)除了标准方程,椭圆方程还有其他形式吗?

■+■=2a;■=■=e;x=acosθ,y=bsinθ,(θ为参数)也都表示椭圆.

(4)在不同的几何情景中你能使用椭圆概念吗?如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第49页A组第7题: 圆O的半径为定长r,A是圆O内一个定点,P是圆上任意一点,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l和半径OP所在的直线相交于点Q,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点Q的轨迹是什么?

再如将该教科书第80页A组题3适当改编后得到下例: 圆F1:(x+2)2+y2=36,F2:(x-2)2+y2=1,动圆C内切于定圆F1、又与定圆F2外切,求动圆圆心C的轨迹方程.

又如,用“双球证明”能说明为何平面截圆锥或圆柱侧面也能得到椭圆.

课本对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有很好的设计,重温这一过程比单纯解题训练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纵向联系,寻找贯穿章节内容的知识主线

有时候学生对问题无从下手,但稍加提示便恍然大悟. 究其原因,是解题时缺乏有效的线索. 每个章节的内容都由若干知识主线串成一个整体,这些知识主线能够提供解题线索.

例如针对课题“向量的运算”,笔者设计以下四条知识主线.

主线1:恰当地合成向量或分解向量;

主线2:坐标使向量运算代数化且更具操作性;

主线3:关注向量运算的几何意义、领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主线4:灵活选择坐标法或数量积定义作数量积运算.

并针对性地选择问题串(尽量引用高考题)来帮助学生理解落实. 如:

(1)设A1,A2,A3,A4是平面上给定的4个不同点,则使■+■+■+■=0成立的点M的个数为( )

(A)0 (B)1 (C)2 (D)4

(2)已知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DC

=90°,AD=2,BC=1,P是腰DC上的动点,则■+3■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3)若a,b,c均为单位向量,且a・b=0,(a-c)・(b-c)≤0,则 a+b-c的最大值为( )

(A)■-1 (B)1 (C) ■ (D)2

(4)若点O和点F(-2,0)分别是双曲线■-y2=1(a>0)的中心和左焦点,点P为双曲线右支上的任意一点,则■・■的取值范围为( )

(A)[3-2■,+∞) (B)[3-2■,+∞)

(C)[-■,+∞) (D) [■,+∞)

(5)已知圆O的半径为1,PA,PB为该圆的两条切线,A,B为两切点,那么■・■的最小值为( )

(A)-4+■ (B) -3+■

(C)-4+2■ (D) -3+2■

(6)给定两个长度为1的平面向量■和■,它们的夹角为120°. 如图1所示,点C在以O为圆心的圆弧 ■上变动. 若■=x■+y■,其中x,y∈R则x+y的最大值是________.

前三题分别对应前三条主线,而第(4)(5)(6)题对应第四条主线. 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寻找既贯穿章节内容、覆盖面又较完整的知识主线,从而有效提高解题应变能力.

3. 研究高考考纲,有的放矢地整合基础

研究考纲是高考复习必要的环节. 教师应以具体生动的示例来诠释考纲,从而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考纲精神. 例如,考纲要求考生“善于借助长方体模型直观感知、操作确认,乃至论证计算”. 可归纳下列题型具体说明:

(1)借助长方体模型,直观判断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例子略)

(2)利用长方体三组面对角线分别相等的特性.

例 一个四面体棱长均为■,四点在同一球面上,则球面面积S= .

分析:等同于求边长为1的正方体的外接球面积,所以直径为■,S=3π.

(3)利用长方体共点的三条棱(三个面)两两垂直的特性.

例 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侧棱长均为■,则其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

(4)构造长方体解决三视图问题.

例 某几何体的一条棱长为■,在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是长为■的线段,在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与俯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分别是长为a和b的线段,则a+b的最大值为( )

(A)2■ (B)2■ (C)4 (D)2■

(5)以长(正)方体为载体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来论证、计算.

例 到两条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过其中一条直线且平行于另一条直线的平面内的轨迹是( )

(A) 直线 (B) 椭圆 (C) 抛物线 (D) 双曲线

基础知识不等于简单知识. 只有将基础打扎实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结构化的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整合后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粘合力、较严密的逻辑性、较丰富的关联度,可以较好地为知识的灵活运用服务. 因此,基础的整合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高考逐步由知识测量型向能力测量型转变,更加注重考查继续学习的潜能、基础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 近年高考命题,也经历了由“经验型命题方式”向“科研型命题方式”的转化. 高三复习也要由“经验型复习方式”向“科研型复习方式”转化.

能力的内涵非常丰富,知识技能的获得并不等于能力的形成、发展. 南京师范大学的郑君文、张恩华教授归纳了形成和发展数学能力的四条基本途径:(1)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2)重视一般科学思想方法的训练,(3)知识的精练与其应用相结合,(4)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 本文中提到的“能力靠探究”特指:为应对能力立意的数学高考题,切实提高学生解决新颖问题的能力,在高三复习阶段坚持学生自主探究(一般科学思想方法的训练)是一项有效可行的做法.

1. 挖掘探究素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探究”在高中数学教材中已经成为一种编排结构. 除了教材中的“思考”和“探究”,教师应从书本知识入手,鼓励学生多想、多问. 如“等差数列an前n项和Sn=■”,反之,“若数列an前n项和Sn=■,那么它一定是等差数列吗?”从逆命题角度问一问,便是一道高考题. 又如, 2010年高考数学安徽卷理科第20题“设数列a1,a2,…,an,…中的每一项都不为0. 证明:an为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何n∈N,都有■+■+…+■=■”. 这些问题都是依靠逆向思维做探究.

除了逆向提问,深入挖掘问题背景也是探究的有效方式. 如选修2-1 第50页B组:如图2,矩形ABCD中,AB=8,BC=6,E,F,G,H分别是矩形四条边的中点,R,S,T是线段OF的四等分点,R′,S′,T′是线段CF的四等分点. 请证明直线ER与GR′,ES与GS′,ET与GT′的交点L,M,N都在椭圆■+■=1上.

本题的背景是圆锥曲线在矩形中的统一. 问题可推广为:“矩形ABCD中,AB=2a,BC=2b,E,F,G,H分别是矩形四条边的中点,设Pk(k=1,2,…,n-1)是线段OF的n等分点,Qk(k=1,2,…,n-1)是线段CF的n等分点,直线EPk和GQk交于点Mk(k=1,2,…,n-1),求证:点Mk(k=1,2,…,n-1)都在椭圆■+■=1上.” (证明略)

2. 通过变式题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张奠宙先生在“建设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理论”一文中指出“变式练习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一个创造”,并强调重复需要变式;张教授还提到“实行有效的尝试教学”也是中国数学教学的一大特征,尝试教学还可延伸为“探究,发现”. 在习题教学中,教师可设计题组让学生变式演练,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索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并给出解释或证明,即进行数学探究以发展能力.

例 某种鲜花进价每束2.5元,售价每束5元,若卖不出,则以每束1.6元的价格处理掉. 某节日需求量X(单位:束)的分布列为

若进鲜花500束,求利润Y的均值.

解:E(X)=340,而Y=3.4X-450,所以E(Y)=3.4×340-450=706.

提出新问题(1):若进鲜花400束,求利润Y的均值.

略解:设销售量S(单位:束),则E(S)=325,而Y=3.4Z-360,所以E(Y)=3.4×325-360=745.

反思: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所以重新设置变量S.

提出新问题(2):因为E(X)=340,店家是否进340束花获利的均值最大?

略解:此时E(Y)=3.4×298-306=707.2,因为707.2

反思:概率统计所反映的事实与直观判断并不吻合.

提出新问题(3):进多少束花可使获利的均值最大?

略解:设进n(n≤500)束花,则

E(Y)=2.5n(n≤200),1.82n+136(200

易知n=400时,E(Y)取最大值745.

如何变式编题近年有不少教师都做了深入研究. 通过变式,对知识换个角度加以呈现和组合,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转化问题的能力;变式演练更大的作用是在潜移默化中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探究新知识,从而切实提高应对高考“能力立意”新题的能力,为获取高分提供了可能. 学生的天生潜质是不可改变的,但具体的能力是可以培养、引导发掘的.

三、提高学生反思的实效

在学习过程中或学习后的反思,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反思什么?如何反思呢?波利亚将解题后的反思用系列问题的方式给出,如“你能检验这个结果吗?你能用不同的方式推导这个结果吗?你能应用这个结果吗?你能从已知数据中得出有用的东西吗?你能重新叙述这道题目吗?你知道一道与它有关的题目吗?……” 同样高三复习中,在解题训练后反思一题多解、挖掘习题蕴含的教育功能、反思造成一错再错的根本原因等都是提高反思实效的策略.

1. 反思习题蕴含的教育功能

例 集合{1,-3,5,-7,9,-11,…}用描述法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

解法1:{1,-3,5,-7,9,-11,…}={■=(-1)k+1・(2k-1),k∈N*};

解法2:{1,-3,5,-7,9,-11,…}={…,-11,-7,-3,1,5,9,…}={■=4k+1,k∈Z}

分析:本题通过一题多解展示了“集合元素无序性”这一概念的核心. 如果只采用解法1,是无法领会其中妙处的,也不能充分发挥该题的教育功能.

2. 反思错解的成因,避免一错再错

错误解法如果得不到根本性的纠正,将一犯再犯. 例如,“求y=x2+■,(x>0)的最小值. ”不少学生做出如下错误解答“因为x2+■≥2■,当x2=■即x=■时等号成立,所以y=x2+■的最小值为2■”,并且在改变情景后经常犯类似错误.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从正反两面引导学生反思错误成因:

(1)从反例来辨别

先仿此做法,举出一例:“对于函数y=x2+1(x>0),因为x>0时,x2+1≥2x,当且仅当x=1时等号成立,所以x=1时ymin=2.” 这个结论显然是错误的. (明确展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

(2)分析反例错因

在同一坐标系中比较y=x2+1(x>0)和y=2x的图象,可知“x2+1≥2x”只说明y=x2+1(x>0)的图象始终在y=2x图象的上方,“当且仅当x=1时等号成立”只说明两图象相切于点x=1处,切点并非图象的最低点(如图3),y=2也并非函数y=x2+1(x>0)的最小值.

(3)反思错解成因

再借助几何画板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和函数y=2■的图象(如图4). 类似的分析如下:x>0时x2+■≥2■恒成立只说明函数y=x2+■,(x>0)的图象恒在函数y=2■图象的上方;x=■时x2+■=2■只反映了点P(■,2■)恰是函数y=x2+■,(x>0)和函数y=2■图象的切点. 从图中可看出点P(■,2■)并非函数图象的最低点,所以2■并不是最小值.

教师以更高的视角帮助学生进行反思,那么便能提高学生学后反思的实效. 当然,解题教学不是高三复习唯一的方式,因此,除了解题后反思外,学生也应对自身的知识结构、探究策略、合作手段等进行反思.

第8篇:高效学习策略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效能感提高策略 

 

1.自主学习是当前普遍的学习方法。学习主体在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自我效能感的高低。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机性情感因素,它不但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目标的设定、努力的付出程度,还会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应该把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或某类任务,是个体的能力自信心在某些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会影响到人们的行为选择、努力程度、行为的持久性、情感反应模式和思维模式。自我效能感在学生学习中同样会发生作用。首先,影响学生学习目标和任务的设定。其次,影响学生在完成或实现某种学习任务时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最后,影响学生在从事某种学习任务时所具有的心态。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会影响到个体自我效能感的高低:行为成就、替代性经验、他人对自己拥有能力的言语说服、生理状态以及各类社会性影响的综合。 

2. 第一,英语自主学习者的成功经验会帮助学习主体提高自我效能感。由于这是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因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是最大的。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学习之后,学生可以感觉到自己在某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那么其自我效能感就会自然地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一旦学生培养了稳定而且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时,即使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他们也不会轻易放弃。相反,如果学生长时间体会不到成功的经验,那么其自我效能感就会大大降低。第二,学习者的替代性经验即学生通过观察其他同学英语学习的成败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当看到与自己英语水平相仿的人取得了成功,他们自己也会对自己增强信心,从而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因为他们认为既然跟自己差不多的人可以取得成功,那么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也能取得成功。另一方面,如果学习者看到其他同学在英语学习中付出了很大努力,但仍然没有取得任何进步时,他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也会受到影响。第三,来自权威人士的言语说服。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那些被认为是权威评价人物的观点的影响。因为权威人士的肯定或赞扬会使个体的信心倍增,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正在从事的事情中去。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其实就是所谓的权威人士。如果教师经常对学生所取得的进步进行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那么学生的学习英语热情就会大大提高,因为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到自我效能感。第四,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由生理唤醒传出的信息,同样可以通过评价过程影响自我效能感。学习者的焦虑、压力、疲劳和情绪等生理状态都会影响其自我效能感。平静的反应使人镇定、自信,而焦虑不安的反应则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不同的身体反应状态会影响到活动的成就水平,从而又以行为的反应指标确证或实现活动前的自信或怀疑,由此决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第五,其他方面的因素。个体活动中的个人的、社会的、环境的以及时间的因素,对人们如何评估自己的经验和能力都会有影响。

3. 结合以上对影响英语自主学习者自我效能感各种因素的分析,积极探讨提高英语学习者自我效能感是非常必要的。不断增强英语自主学习者的成就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要善于发现学习中的进步。作为指导者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并不时地对其进行表扬,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努力不是徒劳的,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另一方面,学生自己也要学会不断总结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比如单词量的扩大、语法知识的熟练应用、写作水平的提高等。不要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尤其是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要知道自己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努力的结果,是自己的付出得到的收获。要善于把这些进步当作进一步努力的动力。榜样示范是通过相似的个体获得对自己能力的评估。要使榜样示范发挥在提高自我效能感的作用,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榜样和个体之间必须具有相似的特征;榜样必须要有能力让个体体会到成功经验。英语自主学习者在寻找自己的榜样时,应当是在各方面跟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而不适宜找远不如自己或者远高于自己的同学。另外,调整好自主学习者的心理状态甚为重要。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造性活动的两个基本条件。当个体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获得满足时,个体就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自主地塑造自己的人格,表现

[1] [2] 

出极高的创造水平,十分容易获得成功。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应当尽量地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体验成功的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即建立宽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成绩,进而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以一种比较轻松的情绪状态投入学习,从而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最后,教师应当设置合理恰当的目标与任务。目标与任务设置的合理与否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英语自主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因此作为自主学习指导者,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给他们提出要求和希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另一方面,自主学习者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制定短期或长期的学习目标,切忌把目标定得过高过大,否则一旦自己不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那些任务和目标,就会信心倍减,大大挫伤自己的自我效能感,甚至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畏首畏尾,不敢继续。 

第9篇:高效学习策略范文

[关键词] 复习课;教学策略

笔者认为,检查初三数学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主要是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与思考、交流与沟通,学生能否取得预期的、应有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用好教材资源是“初三复习”的基本点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和主要依据.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发挥课本的功能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们都说要回归课本,其实时常只停留在嘴上,重参考资料而轻课本的现象很普遍,导致师生身陷题海,常常出现顾此失彼,而使知识体系得不到延续,能力得不到培养. 为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1. 尊重课本,用好课本

课本是经过教学实践“千锤百炼”、反复打磨出来的精品课程资源,其文字语言、数学表述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几乎都是经典范例;每副插图、每道例题、每道习题都具有其特定的教育功能,都蕴涵着某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教学时,教师要予以尊重,不可无视课本的存在. 如何改造、使用课本,是教师必须深思的问题. 在改造和重组时,不能改变课本的意图和所承载的目标,否则,将会使教学反馈大打折扣,使课本的育人功能大大降低.

2. 充分领会课本作者的编写意图

教师要理清课本中每一个教学内容的编排线索,了解每一块内容的主要教学任务和要求,在例题、习题的改编过程中,教师要站在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体系中审视和把握它的地位与作用,这样才能做到全局考虑. 同时,也要思考课本中编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编写,只有准确把握课本的知识点、生长点、重难点,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 要注重对课本的改编和再加工

对课本的改编和再加工,是在充分领会课本的意图、把握教学思路的前提下的一种教学行为. 这种教学行为的目的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例题、习题的设计最符合学生的要求. 对课本进行改编和再加工的关键是对数学学习素材的选择,它不仅关乎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动机以及对数学的理解,而且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潜能的开发,决定着学习活动是否生动、有效.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初三复习”的立足点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把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即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较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设法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条高效途径.

1.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尽管在新课改中,我们强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特别是在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时,教师倾向于“满堂灌”,他们的观点是:这些学生什么也不会,若让学生自己想,教学任务一定完不成,不如教师直接讲. 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只是听众,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置学生的主体感受于不顾,殊不知“子非鱼,焉知鱼之惑”. 这种不顾及学生认知结构状况,不考虑学生能否理解、内化,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教学,若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机械、被动,教学效果必将低下. 因此,教学必须从学生认知结构的实际现状出发,考虑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遵循科学的学习规律,使课堂内容为学生理解、内化,在学生认知结构中建构意义.比如,在试卷讲评中,教师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错误之处、错误原因,这样教师给学生纠错时,才能对学生的错误有充分的了解,保证所采取的纠错更有针对性.

2. 展现教师的思维过程

很多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非常强,总是将自己考虑成熟的、巧妙的解题思路完美地展示在课堂上,让学生佩服不已,但是教学效果却背道而驰,原因在于,学生只看到解答结果,在学生的思维起点与解题需要之间缺失了很多,包括知识点、方法和分析能力. 课堂上,教师的思维挤占了学生的思考空间,生硬地将学生的思维“模式化”“标准化”,久而久之,学生对问题的解决便产生了依赖心理,思维能力、分析解题能力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许多学生则会出现上课听得懂,但轮到自己做题时却束手无策的现象. 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应跟着学生的思维节奏,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和“如何去思考问题”,而当教师在解答问题遇到障碍时应调整思考方向,甚至不惜暴露自己的错误,让学生纠错,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教师上课偏爱于关注优秀的学生,让一堂课按自己预设的节奏顺利进行,把那些学困生放在被遗忘的角落里充当“看客”. 其实,在课堂上,应让各个层次的学生暴露自己的问题,然后以此为研究对象,一起考虑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出现这类问题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这种看似不顺利的课更有助于提高学生解题过程中的自我调控能力,能提高学生的探索解题水平. 课堂还应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尊严,让每一个学生有一个主动探索、张扬个性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是每一个学生的,他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拥有.

4. 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反思性数学学习,就是通过对所学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内容的反思,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把已知的知识材料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内容或思想,可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进行理解和分析,在教师的引导或帮助下,由学生主体把要学的数学知识去发展或再创造的过程;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使学习成为探索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激发个人创造力.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在解题时只满足于做出来就万事大吉,在课堂上也只满足于听懂就好,没有习惯多想几个“为什么”,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对解题过程和上课内容进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反思,可以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监控能力和调节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可对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如下反思:

(1)引导学生反思已知条件是否充分利用;

(2)利用易错的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反思隐蔽条件是否发现;

(3)引导学生反思分析与推理是否合理,运用学习档案,如听课笔记、反思日记等加强反思性学习.

“高效训练”是“初三复习”的效益点

习题训练是初三数学复习的基本方法之一,没有一定量的练习,就难以牢固地掌握知识,难以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所以训练习题的设计至关重要. 据笔者所知,多数学生做数学题的时间较多,过量的练习反而使学生的大脑活动由兴奋转向抑制,高劳低效. 通过实践反思,笔者认为高效训练的原则是:紧扣教学要求,明确考试动态.

教师首先应认真研究近几年的《考试说明》和《考纲》,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中考题:

(1)历年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

(2)近年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

(3)相同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

(4)不同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

(5)外省试题集中研究――找新意、找动态.

其次,训练习题的设计要做到有层次、有坡度、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逐步提高. 我们在设计时一般要考虑以下三个阶段.

(1)巩固阶段:在一轮复习中,练习的深度与广度定位在以中等偏下学生为主,起点低、知识覆盖面全.

(2)强化阶段:在二轮复习中,笔者所在学校初三班进行“选择题前几题满分训练”和“填空题前几题满分训练”,引导学生牢牢抓住其“核心利益”,将低级错误消灭彻底,“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舍弃全不会”,帮助学生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惯性失误.

(3)提升阶段:设计一些思考性、创造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但要难易适度,如果过于繁难,远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仅起不到启发学生思维、开发智力的目的,反而会挫伤他们的学习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