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效农业发展范文

高效农业发展精选(九篇)

高效农业发展

第1篇:高效农业发展范文

健康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必要性

塔城地区水资源十分短缺,时空分布极为不均。由于农业是我区的用水大户,灌溉用水量占全区用水总量的98%,因此,开发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必须从农业节水入手,以保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持续发展。虽然近十年来,我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受资金、水价、技术等条件的限制,田间高效节水工程规模小,管理方式落后,节水效益不高。目前,全区应用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的农田面积为63.73万亩,仅占总灌溉面积的12.8%,灌溉用水效率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生产与生活、生产与生态等诸多用水矛盾进一步加剧,供给农业的水资源总量呈下降趋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区农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是我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促进农业增长方式根本转变,保障我区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

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势在必行。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为基础,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目标,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增收为核心,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高效节水工程和管理体系,通过提高水资源的

利用效益和效率,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在全地区建立起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农业种植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农业节水工程体系。实行水价改革,推行“新水新价”,以水价为杠杆,逐步杜绝农业用水的浪费现象,使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维系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用水需

求。

近期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区计划投资3.0亿元,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万亩,节约水量0.5亿立方米,全区综合毛灌溉定额降低到310立方米/亩,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乌苏市、沙湾县及和布克赛尔县要以棉花、番茄等经济作物为重点,大力推广加压滴灌、常压滴灌技术;北四县(市)要以打瓜、番茄、红花等经济作物为重点,大力推广加压滴灌和膜

下软管灌技术。

远期目标:2011年~2020年,全区计划投资7.2亿元,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0万亩,节约水量1.2亿立方米,全区综合毛灌溉定额降低到280立方米/亩。全面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节水型农业,努力创建全国节水型农业示范地区,水资源利用科学合理,水效益得到充分体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水环境更加

和谐。

各县(市)要依据地区上述的目标要求,制定与本县(市)

相适应的实施方案与政策措施,抓好落实。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高效节水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并结合本县(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确保高效节水农业建设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从目前开始,要将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纳入综合考核内容,严格进行考核管理。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在农业建设项目审批、投资等环节,优先考虑高效节水项目,把高效节水农业的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发挥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导向推动作用,建立促进高效节水农业的补偿和激励约束机制。2007年已安排农业高效节水专项资金60万元,2008年~2010年,地区将继续安排农业高效节水专项资金。各县(市)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大对高效节水农业建设的支持力度,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并以国家、自治区资金为引导,不断健全完善投入机制和奖励政策,鼓励农民通过“一事

一议”进行投工投劳,保证按时、高效地完成建设任务。

(三)实施项目捆绑建设,发挥项目资金整合效益。

各县(市)、各部门要以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为重点,将相关涉水、涉农方面的棉花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扶贫、以工代赈等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的原则,进行合理的优化整合,投入高效节水工程,充分发挥资金效

益和工程综合效益。

(四)实施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

加快农业灌溉定额审查工作,争取年内,通过价格杠杆,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强制性指标体系,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管理措施,不断增强农民节水意识,提高田间节

水灌溉效率,促进高效节水农业的发展。

(五)加强管理,落实工程管理主体,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第2篇:高效农业发展范文

1农垦高效特色农业的特点

农产品种类丰富多样。农垦系统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不仅地域广阔,而且生态类型多样,农作物种类较多,具有丰富的渔业和森林资源,具有较强的产业功能拓展性,对于发展特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近年业,我国农垦加快了特色农业的建设,通过对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从而各垦区在发展上更突出地域特色,通过高效特色农业的建设,使一年四季都能够进行农产品的生产,有效的保证了每季都有新鲜的农产品上市。

农业生态环境优越。由于农垦系统处于地利上的优势,其都位于边远及含地区,开发的历史并不长,无论是农业生产环境还是生态环境都具有非常好的优势,更适当进行绿化、无公害及有机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九十年时我国垦区率先进行了绿色仪器的开发,而且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建成了无公害、绿化和有机的优质生态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农产品的质量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率先在农垦系统中实施,通过农品质量追溯制度的建设,有效的提高农垦系统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了农产品的安全。

2农垦建设高效特色农业的重点

稳定主要农作物生产。在农垦系统现代农业建设工作中,将粮食生产作为高效特色农业建设的首位,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通过扩大水稻、玉米、大豆等优势粮食产业的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对其品种结构进行优化,从而改善其品质,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的安全。同时还要促进垦区一些基础产业的发展,通过对产品质量的改善,从而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使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在当前情况下,需要将垦区统一经营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对其合理布局,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具有高附加值的的特色农产品,通过创建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生产基地,加强高效特色产业的建设,加强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从而打造垦区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农业产业链,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和优势产品上聚集,培育富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生产基地,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从而加快垦区高效特色农产品的推广和实施。

提升养殖业发展水平。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大畜禽良种工程实施力度,推广畜禽养殖良种良法,创建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遵循市场机制,推进养殖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的多元化,在原有畜产品加工的基础上,建立良种繁育、生态养殖、屠宰加工、各种副产品加工、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养殖产品,促进增效,职工增收,实现农垦养殖业又好又快发展。

建设城郊都市农业。城市周边垦区充分发挥区位和地缘优势,发展设施农业,建立绿色瓜果菌类基地,积极发展生产业,完善现代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体系,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大农产品特别是特色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力度,培育物流骨干企业,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为城市人口提供丰富优质的新鲜蔬菜和优质瓜果及优质口粮。

开发旅游观光农业。各垦区可以以农业为依托,建设具有特色的农业园,提现现场亲手采摘、拔菜、赏花等系列服务。同时将农业生产场所、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合为一体,建设农业公园向全体民众开放。可以面向学生建立教育示范基地,使其能够同时兼顾农业生产、科研和科普教育功能。

3发展农垦高效特色农业的建议

引进高新农业技术。一是要完善垦区科技支撑体系,加强农业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转化能力。二是要在良种培育推广、先进种养技术集成配套、农产品精深加工、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加强高效特色农产品在高产开发、品质改良、贮藏保鲜、加工运输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攻关,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三是要围绕提高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切实加大绿色控害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力度。

推进品牌建设。加快推进高效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产品的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全程质量追溯制度,从基础和源头夯实质量安全的基础,建立起以质量安全为中心的品牌建设保障。加强品牌宣传,挖掘高效特色农产品文化底蕴,举办和参与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开展产品销地市场寻访回馈,提高高效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进行招商引资,推进高效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广泛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品牌的市场效应。

发展农垦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一是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家庭农场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二是增强基地建设的集中度。发挥统一经营的优势,合理布局,积极推进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品集聚,因地制宜推行一场一业、一队一品,培植富有区域特色的生产基地,形成规模经营、产能最大化。三是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积极推进特色产品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质量安全技术规程,加快发展特色产品产业。四是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广泛采用育种栽培、土肥植保、饲养防疫、滴灌喷灌、信息技术等农业科研领域的新材料、新设施和新成果,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品质,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发展产业化经营方式。通过对垦区高效特色农产品的引导,使其向优势区集中和聚集,从而加快专业分工和规模化生产,形成产业化生产链,利用产业化经营的方式,与龙头企业进行对接,从而形成企业、中介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家庭之间稳定的利益联结机构,降低市场的风险。

第3篇:高效农业发展范文

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促农业事业大发展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新城路2号,仁化农业局 李灿邦。邮编:512300,电话:0751-6352126,13149057721。

机关工作效率的高低,是对机关工作人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检验,是衡量一个部门工作是否合格、是否到位的标准。本人充分认识到机关“效率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作为单位一把手在活动中的重要表率作用,按照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严格自律,主动学习,努力提高个人和单位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一、思想重视,责任落实,全体动员,形成合力为了提高政府部门在群众心目中普遍存在的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形象,利用这次“效率年”活动的契机,将农业局建设成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效率型机关、创新型机关、廉洁型机关、和谐型机关,经过全局班子成员的商讨,本人在“效率年”动员大会上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要切实做到一下几点:一是千万不能将“效率年”活动当成是一次例行的政治秀或只是走过场的平常活动,而是一次真抓实干的并且要抓出成绩抓出效果的持久活动;二是要把机关“效率年”活动作为全体干部职工服务水平、业务水平和办事能力的学习活动,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当前新业务、新知识层出不穷,不积极学习,不更新知识结构,观念就很容易落后,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三是充分认识到机关“效率年”活动是一次全体性活动,而不仅仅是领导的事。为了落实责任制,成立了以本人为组长的“效率年活动领导小组”,各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股室股长负责具体事宜。并加强考核内容的落实,将县“效率年”工作领导小组布置的八大效率测评点细分为99个小点,根据各项内容把任务相应分配到各个股室,明确了各项任务的内容、要求,确保绩效考核任务的落实。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要做到奖罚分明,对认真履行职责的、在活动中表现好的同志进行表扬奖励,对随便应附、推诿责任、起到负面作用的同志作出批评,甚至将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参考。四是不止要“苦干”,还要学会“巧干”。“苦干”是办成事情的前提,但一味蛮干没有捉住重点则是效率地下的表现。在开展工作之前先仔细想想这项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希望藉此得到什么结果,然后按照目标一步步完成,即先把“刀”磨锋利了,砍起“柴”来才更加容易。二、采取有力措施,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为了有针对性,经过研究,我们在三个重点上狠抓:一是实行会议“瘦身工程”,针对群众反映最多的的机关部门“文山会海”的问题, 按照《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活动安排和精简文件的意见》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做到少开会,开短会,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局例会跟党委每月此次的理论学习会一起开;考虑到我县部门镇的经济不发达、交通不方便的情况,能用邮件、传真通知的尽量用邮件传真通知,节约开支。二是完善制度,倡导节约。提倡“节省也是一种效率”的观念。效率的高低同时间联系起来。效率高常常表现出节省了时间,而效率低往往表现拖延了时间,时间的运用是提高效率的一个方面,有效的组织结构、明确的制度和法律、科学的规划、团体中人的良好协作、正确的决策等都可能成为效率是否能提高的重要因素。很难设想一个人浮于事,机构混乱,责任不清,赏罚不明,缺乏系统的组织会有什么效率可谈,所以,整顿组织、完善用人体制就是提高效率。三是结合政风行风“回头看”活动,严抓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政风行风是农业部门的脊梁,与工作效率密切相关。一个部门、一个机关工作人员的政风行风好不好,关系到我局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的好坏,关系到我们以后开展工作顺不顺利,群众配不配合,也就关系到了我们开展工作的效率。在“回头看”活动中,确定了本人为政风行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作风建设工作负总责。我局通过开展“回头看”活动,积极主动加强了农业部门领导干部学习培训和全系统干部业务培训,促进了部门职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不断提高行政效率、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四是更新各项办公设备,实行电脑化、无纸化。农业局今年9月利用国家“三点合一”项目,建立了仁化农业信息网,设立专门农村信息热线电话,要求通知到各乡镇,下达到每个行政村;网站还开辟了网上公开专栏,把办事公开栏的内容再公布到专栏上,并设立网上留言信箱,随时接受群众咨询、意见和建议。五是实行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农业局五个归口单位均在单位显眼处张挂事务公开栏,将每月财政支出、车辆使用情况、领导工资收入及各项补贴、相关业务办理程序和有关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等内容办事公开信箱和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监督,直接听取和受理群众意见。在这些工作的开展中,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了良好的分工合作,有赖于我们这个团队,在工作中形成了合力,工作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如我县农业生产和农业农村工作的技术指导依赖农情信息资料的提供作参考,特别是关键时段,如备耕、春播、双抢、农情灾害等期间,各级部门都需要提供大量的农情信息资料。今年“双夏”期间,通过农情信息反映出,我县办田插秧工作明显比去年滞后,受旱面积不断增加,极有可能出现较大旱情。农业局及时将旱情向县委、县政府和上级部门及时汇报,我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抗旱工作组,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投入到抗旱工作中。由于抗旱及时,措施得力,使原来受旱面积达6.5万多亩的农田,减少到1000亩,为我县在今年大旱之年不减产,大旱之年夺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如今年早稻生产后期,稻飞虱发生严重,防治困难,局里负责生产的同志主动到各种植大镇每一个村落检查虫害情况,当天检查当天就向上级汇报,得到各地信息反馈后,我县及时采取措施,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派出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田间进行防治指导,使稻飞虱为害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早造粮食生产的损失。三、存在的不足虽然在“效率年”活动中取得较大的成效,但个人在“效率年”活动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因工作繁忙和经常出差,导致与干部职工沟通交流较少;下乡往往只到乡镇,真正深入到行政村、村小组的较少;下放权利不够,分配工作有时候不够科学,使一些重要股室如农建办、渔政大队等工作量较大,某些干部职工却工作较轻松。这些都是应该改进的地方。进过机关“效率年”活动,农业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和专业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今后,我们将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以“促进农业发展、加快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秉承全心全意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的办事理念,继续高效率地完成好本部门09年各项工作,并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加快仁化县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4篇:高效农业发展范文

    1利用好当地的资源和有利条件

    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得依赖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这也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基础。不同地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具有自己显着的特点,只有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因此,要想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必须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资源进行合理适度的开发,避免过度,并注重环境保护。

    2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如果农产品销路不畅,那么现代高效农业的生产经济效益将难以实现。因此,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时候,应该掌握市场的需求信息,并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产业的门类、产品的种类、数量、质量标准等,并注重提高产品质量,使农产品能够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加大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

    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资源产业,利用科技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农业的竞争优势。改革农业科研立项和评估体系,提高农业科研的效率,改进技术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实际需要。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农业科研水平和研发效率,充分发挥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农业科研体系,加强科研成果的运用,使其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推动高效农业农业的发展。

    4做好资金投入、资金管理和农民培训工作

    增加政府对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证资金的投入。同时加强资金的管理,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使他们更好的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更好的运用现代农业技术。

    5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注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要想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必须重视发展生态农业。例如,改变秸秆、杂草等直接燃烧的情况,用作饲料,改善土壤肥力等;对农业产品进行多层次的加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又如推行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产品质量,还能够为广大农民致富开拓新途径。总之,发展生态农业,能够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保护农业资源,并能够防止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推动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

    6发展特色农业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农业,以某一特色产品为起点,适当延长食物链或者加工链,进而开发出一系列的农产品和食品,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生物能资源、废弃物等等,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还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商品为目的,形成产业化生产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7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专业经济组织在发展现代农业的作用,培养农民经纪人队伍,推行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农业生产基地、企业、农民之间的联系,提高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核心,发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帮助农民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支持。坚持特色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思路,将优势主导产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结合起来,注重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建成高水平、有特色、规模化的产业体系,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

    8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第5篇:高效农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 精致高效农业;优势;对策;广东兴宁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314-02

近年来,兴宁市认真贯彻实施“强农惠农”政策,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种植业生产基地初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发展农业旅游产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全市全年已发展形成优质稻生产基地、油茶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基地、优质单枞茶生产加工基地、优化龙眼基地、优质软枝沙田柚基地、畜牧业(良种猪、客乡鸡、鸭、鹅)生产示范基地、水产养殖基地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得到提高[1-2]。2011年兴宁市粮食生产获国务院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县的光荣称号,广东新丰盛有机蔬菜生产基地,获得了有机认证,龙田龙威绿柚获得了绿色产品认证,兴宁市炳氏种养专业合作社获得了有机柚认证,通过品牌效应,产品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农民生活得到改善。201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34.0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 856元。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农村基本实现村村通硬底化水泥路。为建设幸福宜居兴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1 兴宁市精致高效农业发展优势

1.1 地域优势

兴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属南亚与中亚热带过渡气候,年平均气温20.4 ℃,极端最高气温38.3 ℃、最低气温 -1.4 ℃,年平均降雨量1 540.3 mm(夏季降雨量占41.5%),年平均日照时数2 009.8 h,非常适宜精致高效农业的发展。全市总面积2 105 km2,其中山地14.9万hm2,耕地3.496万hm2。市辖17个镇3个办事处,490个村(居委),总人口11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3万人,农村劳动力46.7万人,自然生态条件优越,且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业的地域优势,为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奠定了基础,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建立规模化、集约化、精致高效农业基地。

1.2 省项目资金的支持

兴宁是广东省粮食生产大县、水利建设示范县、林业生态县、农机推广示范县,有一定的项目资金,应安排一定比例款项作为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和发展精致高效农业。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现已建立2.4万hm2优质超级杂交稻基地、840 hm2无公害蔬菜和有机蔬菜基地、1 333.3 hm2优质茶基地、1 333.3 hm2优化龙眼基地、1 200 hm2有机软枝沙田柚、1.33万hm2油茶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养殖、水产标准化基地等,从而夯实了兴宁市发展精致高效农业的基础,使该市农业生产向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兴宁市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2 兴宁市精致高效农业发展对策

2.1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增创精致高效农业优势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发展优质稻、茶、果、菜、畜牧生产、水产养殖建设农业旅游产业等特色高效农业。应重点抓好如下工作。一是围绕继续创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为目标,按照建设特色宜居兴宁、幸福兴宁的美丽蓝图,重点抓好精致高效农业的发展,为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幸福美丽新兴宁提供良好条件。二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兴宁市良好农业发展优势,按各镇地理位置,发展优质超级杂交稻、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优质茶、优化龙眼、规模化、集约化禽畜养殖场、水产养殖等基地建设,实行标准化生产[3-5]。三是依据现有资源优势,整合资源、科学管理、统筹发展。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共建设,发展现代农业重要举措,以“三大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旅游农业)为主,促进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特色种养和生态休闲旅游农业再上新台阶,按照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扶持力度,对传统农业实施“绿色再造”。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拓展旅游农业休闲功能,打造知名品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走出一条精致高效农业为特色农业之路,促进农村经济向前发展,有力推动了兴宁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2.2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良种普及力度,提高生产水平

一是依托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技术优势,大力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和“产学研”活动,通过召开现场会、印发资料,为广大农户、种养专业户、养殖大户现场指导,提供科学情报、广泛应用各种新技术,如推广优质超级杂交稻塑盘抛秧、病虫害综合防治、畜牧水产标准化生产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二是积极推广良种普及。近年来,以市农技中心、农场农科所、各镇农业站、畜牧站示范基地引进良种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全市种植养殖良种覆盖率达98.6%以上。三是科技培训,采取多层次、多形式举办培训班和科技下乡现场指导。聘请科研院所专家教授举办优质超级杂交稻、果树、有机蔬菜、甜玉米、茶叶、畜牧业(良种禽畜生产、饲养)、水产等各种技术培训班,传授先进的科学技术。

2.3 抓好冬种生产,重点发挥冬种经济作物生产特色效益

充分利用兴宁市冬季霜期短的自然条件,发展冬种生产。农民有冬种习惯,农业局积极开展市场调查,掌握产销信息,及时召开冬种生产工作会议,做到早部署,早行动。全市各乡镇(街道办),深入引导农民挖掘冬种马铃薯和冬种菜潜力,推广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新技术,发展稻—稻—菜,稻—稻—薯(马铃薯)轮作,壮大冬种特色效益农业。

2.4 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工,增强特色效益农业市场竞争力

一是不断完善“农超对接”的市场体系。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发展订单农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采用多渠道经营。在充分发挥东岳宫商业城农产品交易市场功能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罗浮、水口、龙田3个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形成全市“产品流通”的市场流通体系,并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惠州、汕头等市10余个大型农产品市场建立贸易伙伴关系,拓展市场,搞活流通。二是出台一系列扶持流通加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制订社会治安责任制度,保障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农产品物流畅通、积极帮助批发商蔬菜运输专业人员办好绿色通道证书,减少了流通环节,提高效益。

2.5 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

在抓好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同时,做好旅游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等,通过规划设计和开发利用,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结合生态旅游、发展等观赏、采摘,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创办集观光、农业、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娱乐、养生修性为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

3 参考文献

[1] 石晓东,赵景芳.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主要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S2):68.

[2] 周敏,董现荣.我国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8):4287-4288.

[3] 卢燕,张铭,王小军,等.发展江苏省高效农业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63-365.

第6篇:高效农业发展范文

1制约因素

1.1产品档次低是发展困难点

虽然很多区域的自然环境等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农业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比较好,但是总体的规模范围比较小。相对而言很多先进地域在各方面的发展层次水平都处于较低阶段,这种情况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价值会产生限制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项高科技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未来农业发展中规模化经济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农业生产如果不达到规模化,将很难实现高效和进步。

1.2分散经营是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很多区域的农业生产基本是个体的生产、自主的经营。农民充当了生产者、运输者、经营人等多方面的角色,这种形式对于整体的发展产生了制约,每个农户这种自我经营的模式导致种植规模无法扩大,整体农业市场集中水平相对较低,如果出现市场波动等意外的情况,将会给农民带来非常大的风险和损失。

1.3发展明显的不平衡

很多地方的农民对于发展高效农业的专业认识程度达不到,整体上对于这种经营模式感觉非常困惑,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部分农民对于当下自己经营的状况比较满意,不愿意尝试新的方式,由于保守想法的影响,导致不同区域、城镇之间、街道之间的发展出现了失衡。部分新模式运行良好的地区不断地创新突破,得到了很好的成绩,突破了旧观念思想的限制,部分区域的运行效果不明显,还是以传统的生产方式为主导,经济效益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绩也不明显。

1.4资金问题是发展限制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国家已经陆续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来不断地鼓励和激励农业行业的进步发展,主动的进行资金财政方面调整来满足农业的发展需要,可是这种资金调动的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农业领域发展的步伐,资金的数量不足和调动不及时成为农业高效化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2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意义

2.1农业跨越发展的必然结果

经过实验和数据的研究表明,采用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已经可以达到每公顷数十万元甚至更高的水平,采用高效农业的方式可以快速的帮助农民解决经济问题。国家的部分工业化地域和农业化地域的劳动人员应该进行转移,很多专业水平高超的、专业经验丰富的人士应该成为发展的主力军,对于发展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该逐渐的解决。随着城乡配套改革方案的不断应用,意味着高效规模化的农业发展已经提到了实践的层面,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2.2产生长久性的影响

农业实现规模化发展能够在多方面产生良性的影响。首先给予农业产业新的内涵,更好地为现代化社会的市场化经济服务,提高参与农业生产人员的综合水平素质,不断地进行观念改革,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性创新。从当下的实际状况分析来说,整个行业的发展处在动态的变化中,随时面临着市场经济等多方面的考验。

3农业高效发展的路径选择

3.1从战略高度上形成共识

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是经济体制改革变化后的客观需求。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领域的专业化分工趋势逐渐明显。在世界大环境范围的影响下,农产品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三农”经济在农村经济变化过程、管理体制、体制的实施过程中都提出来新的要求。实现农业规模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体制改革中的必然要求,也是在农村经营体制发展中、农村社会化体系的内部需要,该手段可以实现农村经济的高速增长,是由传统化的手段逐渐向高效化农业发展,实现行业领域转变的必经之路。

该方式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改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手段,最终实现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结合,将过去的个体性分散生产方式逐渐向规模化方式经营,从过去单一性的、重视产品数量逐渐变成重视产品质量和数量两方面,将初级的农业产品不断进行深入加工,实现营销模式的巨大变化。

高效农业规模化是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国内的部分区域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区域特点的高效农业生产模式,但是总体规模比较小,生产出的农业产品种类相对比较单一。部分地域本身的生态优势非常独到,这已经为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可能性,应该最大化的挖掘这些内在潜力意识,坚持走规模化发展的道路,不断地对产业结构和生产格局进行优化调整,将小范围的高效农业逐渐发展成一种主流形态,促进我国农业行业整体的进步发展。

3.2抓住重点,推动全局

想要发展高效农业应该不断的建立具有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重视主导产业的培养。对于农业结构的改革大力支持,增加调控力度,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计、实现规模化经营,重视区域性特点,重视产品优质的多重原则,建立具有标杆性作用的规模基地,让产业发展性优势产区不断的集中,发挥带头作用。

对于农村的相关劳动力及时进行调整和转移,让土地的经营权利得到相应的变更。在稳定相关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不断推行和实施农民转移过程,在符合市场的前提下对于土地的应用权利进行调整,让相关的资源逐渐地向优势地域转移,加大土地经营的规模,提高规范化农业发展的水平。

3.3建立相应的品牌,提升综合竞争力

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应该对于品牌效应具有充分的认识,相关人员应该对于如何树立品牌观念有正确的理解,采用多种方式不断地进行推广,提高农业品牌战略,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前提下提升产品的精度,对于市场整体的趋势有了解,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范围,让品牌效应为经济的发展做出正面影响。

3.4建立保证机制

对于农村区域的基础设备建设要不断加强,保证整体综合生产水平不断上升。对于农田的基本建设工作要不断加强,对于中低的产田应该逐渐进行改造,对于相关水利设备设施也要不断建设。深入进行机械化农业推广,加大对于相关设备设施的研究力度,促进相关领域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提高机械设备应用范围,让农业发展逐渐向其他领域不断的扩展。

3.5建立具体的平台,促进技术改革

第7篇:高效农业发展范文

1.1提升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

高效节水技术组装了水利、农机、种子、施肥等现代化设施与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如昌吉市高效节水示范区内,实现了从平整土地、铺埋薄膜、播种、灌溉、施肥、施药、收获全过程机械作业,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

1.2节水节肥、作物高产和农民创收

与传统地面灌溉相比,滴灌节水40%左右,节水80~120m3/666.7m2;节肥30%,增产20%以上,土地利用率提高5%~7%;节约劳力费30%~50%,节约机耕费20%~40%。高效节水较传统地面灌溉对比可概括为“两节、两高、两促进,一提高”,即节水、节肥;高产、高效;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农村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1.3促进土地流转进、增加农民收入

以高效节水为切入点,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管理模式,将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形成新的增收方式,进而促进了土地流转和增加了农民收入。

1.4加快了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按照《新疆高效节水建设发展规划》进程,到“十二五”末,农业高效节水面积将达到3000万亩,到2020年达到4000万亩以上。以高效节水为切入点的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最终将加速新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2对策建议

2.1将农业高效节水列入政府议事日程

农业高效节水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事关粮棉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重大战略。各级政府应将高效节水技术推广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列入议事日程,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和任务,统筹安排高效节水的发展与建设工作,严格按照投资管理规范组织实施,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推动高效节水事业发展。

2.2建立政府推动和社会参与的稳定投入机制

农业高效节水的公益性地位很强,新疆应将其纳入财政优先安排范畴,稳定投资渠道,扩大投资规模,完善各类补贴政策,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稳定投入机制。

2.3创新农业高效节水发展机制

积极探索用水机制和水权改革,建立农民参与的农业高效节水发展机制,扶持和引导农民应用节水技术和设备,把农业高效节水发展与农民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树立水资源危机感,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形成农民自觉参与农业高效节水建设的长效机制。

2.4加强农业高效节水的宣传与技术培训

第8篇:高效农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 设施农业;做法;问题;对策;江苏泰兴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97-02

多年来,泰兴市一直把“强农、惠农、富农”作为农技推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新路子和新模式,努力破解农业生产中的瓶颈,全市设施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至2014年底,全市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达到0.94万hm2,蔬菜年产量达到90万t。建成万亩“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2个、省级现代产业园区1个、泰州市级农业产业园区5个。

1 具体做法

1.1 培植典型,引导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

为培植典型,发展之初,泰兴市精心组织基层干群,上山东,下苏南,赴东台,访杨凌,通过参观学习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信心,同时也进一步理清了发展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市、乡2级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为生产者撑腰壮胆,如新街镇对带头发展设施蔬菜的农户和合作组织的土地租金实行政府买单,并不惜重金外聘专家为其进行技术指导。黄桥等乡镇除对西瓜生产业主的土地租金进行财政补贴外,还多次聘请东台地区的专家来基地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宣传发动和典型引路,有力地带动了全市高效设施农业的蓬勃发展。

1.2 招商引资,推动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

为吸纳更多的资金投入高效设施农业,引领更多的社会能人组建合作社,创建高效设施农业基地,泰兴市新街等镇村干部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率先垂范,积极筹集资金组建蔬菜生产合作社。政府优惠宽松的政策和合作社良好的运行质态,使众多的社会能人投身到了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之中。目前,全市生产者中有从事建筑、运输等行业的各类老板,生产的产品有茄果类、根茎类、叶菜类等多种果菜。初具规模的生产格局和良好的园区发展势头,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和能人落户园区。

1.3 考核奖惩,促进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

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基层干群以及农业科技人员的共同参与。为凝聚合力,形成齐抓共管态势,每年年初市政府都要将高效设施农业列为乡镇年度考核内容,并出台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奖励意见,对实施规模种植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组织实行奖励扶持。近年来,泰兴市每年拿出的奖励扶持资金均在600万元左右。为引导农技人员兴办、领办农业园区和农业科技型企业,农委还出台意见,鼓励科技人员参与相关农产品的产、加、销等生产经营活动。由于措施得力,奖励到位,从而有效地促进了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1-2]。

1.4 配套服务,保障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

围绕基础设施、生产设施、生产资料、生产技术以及市场销售等相关内容,政府和农业部门切实开展配套服务,为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做好土地流转。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参与项目区的商定、农户间田块的调整、租金的洽谈以及相关矛盾问题的解决。二是强化园区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坚持“向上争取一点、乡村筹集一点、业主出资一点”的办法,拉好农用电,修好园区路,做到政府搭台,业主唱戏。三是及时跟踪指导。在项目落实以后,农业部门积极为业主开展栽培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服务,助其做好农产品的品牌创建工作,不断提升产品档次。同时,积极开展农超对接,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3-4]。

2 问题与不足

近年来,泰兴市的高效农业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对照现代农业的要求,目前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一是区域化优势产业尚不明显。“星星点点,天女散花”,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尚未形成。二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业链不长,对高效农业的带动性弱、关联度低。生产者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效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农民参与度较低。土地流转后的农民仅是一个收取一定租金的土地出租者和园区季节性务工者,农民从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生产中获益较少。四是高效设施基地建设规模虽大,但规划起点不高、功能不全,距离标准园的创建要求差距较远。

3 发展对策

3.1 因地制宜,培大做强特色产业园

泰兴市不同区域土壤质地不一,优势特色作物不同,农户对种植不同作物的熟练程度也不相一致。因此,首先要因地制宜合理县域内作物布局。围绕特色高效规模农业高起点制定好总体规划,打破布局的乱、散、杂现象,合并同类项,引导高效设施农业向特色产业区和特色产业带集结,以提高特色产业的规模效益。其次,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配套建设好园区内外的路、沟、渠、桥等基础设施,为生产者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再次,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好税收优惠政策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让入园者既有充足的生产流动资金,同时在农产品的流通交易和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过程中又能享受到优惠的税收政策。真正能将生产者引进来、留得住。此外,要延长产业链,大力培植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以确保园区健康稳步发展。

3.2 积极引导,努力提高农户的入社率

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需要资金、技术、信息、人才,一次性投入较大,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情况下,一家一户发展难度较大,这已成为泰兴市农民在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参与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市、乡、村要实现三级联动,围绕不同产业,积极寻求素质好、能力强、具有一定号召力的能人作为合作组织的发起人,把他们培养成为合作组织的核心和骨干成员。同时,真正把那些面广量大,既无资金又无技术的农民吸纳进来,鼓励他们用土地和农机具作价入股,让他们成为高效设施农业的参与者、实施者和得益者。此外,要提高社员的民主意识,帮助各类专业合作社实行规范化管理,让社员的收入与生产、交易量的大小和出资额的多少挂钩,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土地不断升值。

3.3 提档升级,努力提高高效设施园区的运行质态

泰兴市高效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为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满足蔬菜市场供应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体而言,园区设施标准不高,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因此,以标准园创建内容为目标,切实搞好园区的提档升级,已迫在眉睫。首先,要加快竹架、水泥棚架等陈旧大棚的更新,借助项目和地方政府的扶持,逐步淘汰保温效果差、不利农事操作的非标棚,进一步提高大棚的产能。其次,要大力推进园区的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和应用病虫害的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技术,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程,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的同时,加快检测仪器设备购置和检测室建设,建立健全检验检测制度、农产品调出制度,切实加强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再次,要对原始产品进行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要加快商标注册和“三品”的认证,实现品牌化销售,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3.4 齐抓共管,全面推进高效规模农业的发展

高效设施农业是集多种生产要素于一体的一种生产活动,它需要经营主体的原动力,需要农业科技的支撑,同时还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因此,要坚持粮食生产和高效设施农业一齐抓,“两手都要硬”。要充分发挥泰兴市高效间套复种模式多、技术成熟等优势,大力发展粮经、银(杏)果、银蔬等间套复种,实现粮食与果蔬、设施与露地生产的有机结合。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根据农业生产的新情况和新特点,顺应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强技术人员的轮训,加快知识更新,努力提升服务于高效规模农业的能力和水平。

4 参考文献

[1] 韩文峰,于瑞军.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及今后发展预测[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2(1):9-10.

[2] 李中华,王国占,齐飞.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农机化,2012(1):9-12.

第9篇:高效农业发展范文

1.1健全机制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抽调县乡两级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指导,抓示范点建设、技术培训、物资配套和入户指导、跟踪服务等工作,为农民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县上实行了分片联系制度,每一个示范点至少派一名技术干部长期蹲点,从规划、建设、引种、育苗等各个环节开展全程技术指导,解决企业和农户在发展旱作农业,特别是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的技术难题。技术人员、驻村干部驻村包点、苦干实干,形成了上下同心、协力共抓旱作高效农业的良好局面。

1.2规划、引进、示范相结合

结合县情实际制定了“全县旱作农业十二五规划”和“蔬菜产业十二五规划”,明确了今后几年要在山坪区重点发展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旱作高效节水农业,在水资源相对富足的区域重点发展设施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根据全县不同自然区域、种植条件,农业技术部门开展玉米、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和各类试验示范98项,共选育出了27个适宜品种并进行大力推广。先后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引进了10多个优质蔬菜品种,及时更新了临洮县蔬菜品种退化等问题。示范推广了有机无土栽培、秸秆生物反应堆、沼液综合利用等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10项,有效提高了设施农业生产效益。2009年以来,在适宜区域和群众接受程度高的地方规划建设了一批规模化日光温室示范小区,在洮阳、辛店、峡口、玉井等乡(镇)建立旱作高效农业示范点或片带37个(千亩以上示范点25个),示范面积0.54万hm2,集中示范规范起垄、良种选用、配方施肥、适期播种、合理密植、顶凌覆膜、一膜两用、抗旱播种等配套技术。

1.3宣传引导

坚持把宣传引导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效益算账对比、能人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对旱作高效农业推广工作进行了广泛宣讲,并在县电视台开辟了“现代农业建设”宣传专栏。同时,由县上领导带队,组织乡镇及部门领导、技术人员和大户,先后多次赴宁夏、河西、靖远等地进行了专题考察学习。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各乡(镇)把技术指导作为发展旱作高效农业的基础,先后采取参观学习、观摩交流、发放技术“明白卡”等形式,分批、分层次的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培养了一大批乡村技术骨干和土专家。

1.4资金、农机扶持

为了有效缓解农户资金困难,从2008年开始,县上共列支557万元扶持发展旱作农业。县直单位积极向联系乡(镇)筹集资金、化肥、地膜、棚膜等开展帮扶,各项目乡(镇)也积极筹资对项目农户实行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补贴。采取招商引资、大户投资、政府补助、银行信贷等方式,努力破解设施农业建设资金筹措难题。全县累计共投入旱作农业农机具1914台,根据覆膜面积大小、示范点建设情况将旱作机械分解发放到了乡(镇),委托乡镇政府代管并调配使用。

2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临洮县旱作高效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全县水资源和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看,加速农业结构转型,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和节水农业的任务还非常艰巨而且十分紧迫,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扶持力度有待加强。旱作高效农业发展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各项技术组装配套程度还不够高,农膜、农机具等物资配套还需再加强。二是技术指导不够到位。随着技术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旱作农业、设施农业面积逐年扩大,技术服务和推广任务繁重,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很难对每家每户进行直接跟踪指导,部分农户仍然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规范化、标准化程度较低。三是生态保护工作有待加强。旱作高效农业在产生高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残地膜和棚膜,县内基本没有正规废残膜回收企业来专门的回收,造成农残膜的二次污染。由于秸秆转化利用率不高,仍有大量的作物秸秆不能及时青贮氨化而废弃于田间地埂,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生态环境。四是旱作高效农业适用区域尚需拓宽。

3几点建议

3.1进一步加大节水高效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力度

一是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为主推核心技术,组装配套推广高效作物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深松深耕等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使全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面积保持在2.0万~3.0万hm2,进一步提高旱作农业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是要通过试验示范,将旱作节水高效农业技术推广面从玉米、马铃薯进一步扩大到瓜类、蔬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上,实现旱作农业技术的综合利用;要结合全县草食畜扩群工作,积极发展千家万户舍饲养殖,进一步加大玉米秸秆青贮转化利用水平,到“十二五”末,使全县玉米秸秆转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建设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从根本上杜绝废旧农膜造成的面源污染,实现生态良性发展。三是以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主线,以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为重点,围绕马铃薯、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在水川区主要做好设施农业和各类间、套,带、复的优质高效种植模式,使各类间套复种高效模式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5.3万hm2左右。

3.2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

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扬长避短,稳中求进,多渠道增加投入,不断加强和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大力提升设施农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和生产效益,逐步实现设施农业生产种类丰富、生产区域优化布局、生产技术先进完善、生产过程标准规范和生产产品均衡供应的良好态势。力争每年新发展高效日光温室20.0hm2、塑料大棚66.7hm2,年新建蔬菜专业化生产基地(园区)5个,年发展蔬菜专业村10个。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50km、1.3万hm2无公害蔬菜产业长廊(基地),设施农业生产面积达到0.2万hm2。

3.3重视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