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美容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医疗美容门诊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医疗美容门诊工作计划

第1篇:医疗美容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二0一九年上半年,我所坚持在县卫计局和市卫生监督局的正确领导下,以医疗卫生监督、生活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以及传染病防治监督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积极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现将我所2019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卫生行政许可情况

1、受理情况:本年度上半年共受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25家,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服务许可7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4家,放射诊疗许可1家。2、发放情况:本年度上半年共计新发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24家。住宿场所8家,其中招待所1家、旅店7家;美容美发场所14家,其中理发店10家、美容院4家;浴池1家;候车室1家。本年度上半年全县共计变更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1家(书店)。本年度上半年共计新发黑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合格证6家,复核黑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合格证1家。共计新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4家。共计新发放射诊疗许可1家。

二、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情况

1、公共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 我县目前有各类公共场所164家,(持合格有效健康证392人),其中住宿场所59家,美容美发场所92家,沐浴场所5家,歌舞厅4家,书店1家,游泳馆1家,影剧院1家,候车室1家。积极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 我县各类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109家,卫生信誉度等级均为c级。其中住宿场所59家,应量化分级管理47家,已量化分级管理47家,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美容美发92家,应量化分级管理53家,已量化分级管理53家,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沐浴场所5家,应量化分级管理5家,已量化分级管理5家,量化分管理率达100%,歌厅4家,应量化分级管理4家,已量化分级管理4家,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全年共监督管理各类公共场所164家,监督检查各类公共场所170人次,监督管理覆盖率达72.5%,建立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档案161家,建档率达100%。 开展市政集中供水、二次供水单位、农村小型集中供水单位监督监测、建档、量化管理工作  目前,辖区市政集中供水单位1家,该净水厂建档并进行量化评级,其信誉等级为c级,量化分级管理率为100%,净水厂14名直接管供水人员都持合格有效的健康证明上岗从业,持证率达100%,净水厂配备水质检测化验室,每月按时对出厂水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上报卫生监督所存档备案,其所使用的涉水产品有卫生许可批件。二次供水单位43家,建立档案43份,建档率达100%,由于43家二次供水单位卫生设施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规范,不具备办证条件,目前均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积极开展农村小型集中供水设施的监督检监测工作,监督检查农村小型集中供水单位34自然村,下达整改意见书34份。其中百吨以上千吨一下集中供水单位3个自然村。农村小型集中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督已纳入卫生监督协管范畴。

2、医政卫生监督  我县正常开展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有80家,县级医疗机构4家、乡级医疗机构11家(卫生院)、村卫生所(卫生室)44家、个体诊所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企事业诊所13家。监督检查情况:一是贯彻落实省市县《蓝盾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整顿医疗市场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力度,上半年共立案查处无证行医案件2件、现结案一件罚没款人民币贰仟三佰元整;另一件转交给卫键局给予处罚。二是开展医疗机构监督检查:上半年监督检查县级医疗机构4家、乡级医疗机构11家(卫生院)、村卫生所(卫生室)27家、个体诊所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企事业诊所 13家,共计63家,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有医疗机构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和超诊疗的违法行为,根据局精神对违法医疗机构13家给予了警告处罚。三是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违法行为,监督检查中未发现有非法采供血事件。四是开展“保健”百日行动监督检查工作 此次检查出动卫生监督员82人次,按照工作要求监督员共排查了各类会馆、社区、广场、公园等密集场所共计40个(家),未发现有开展中医、中药诊疗活动的行为。

3、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  上半年共检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63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消毒隔离制度落实

建立有消毒隔离组织、制度,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开展了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工作,消毒和灭菌效果均达到要求,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达到100%。并对医护人员进行消毒隔离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医疗器械均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医疗废物监督情况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能够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实行分类、收集,医疗废物交接、运送、暂存及处置内容登记完整,设置有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及专兼职人员,建立有管理责任制,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都使用专用有标识的黄色包装袋和利器盒,建立有医疗废物暂存设施并符合要求。无在院内丢弃或在非贮存地点堆放医疗废物的情况。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设有医疗废物暂存间,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疾控中心、城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兴乡卫生院、孙吴镇卫生院、四家个体诊所和十三家企事业卫生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分别转运至县人民医院或县中医院暂存,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将收集的医疗废物集中转运至黑河市净城医疗废物处理厂进行处理,并严格执行转运三联单制度,其余各医疗机构均自建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并能及时焚烧处理。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一家企事业卫生所对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口腔器械未放入专用利器盒内,对其进行警告、罚款人民币2000元的行政处罚。我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建有医源性污水消毒处理设施。县中医院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建立有污水处理管理制度和污水处理意外事故应急方案,配备污水处理工作人员,并经过相关培训,但因无相关设备未开展污水消毒效果监测。县人民医院污水处理设施运转正常,建立有污水处理管理制度和污水处理意外事故应急方案,配备污水处理工作人员,并经过相关培训,但因无相关设备未开展污水消毒效果监测,传染病门诊、留观室和病房无污水局部消毒处理设备设施。

4、职业放射卫生监督  职业卫生  我县职业健康检查机构1家,双随机抽查中未抽检,但进行了正常的日常监督,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在检查见到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有专人、专柜保管,职业健康检查设备正常运转;取得黑龙江省职业病诊断医师培训合格证11人。2019年4月25日以健康中国 职业健康同行为主题在人民广场进行了宣传活动并发放宣传册。放射卫生  2019年上半年对我县放射诊疗单位2家,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办证率100%,(由于各乡设备的落后和其他原因今年未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均开具证明)。放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剂达到100%,个人健康档案建档率100%。各医疗机构对放射诊疗场所配置了工作人员防护用品(铅围裙等)及受检者的防护用品。

5、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上半年对十二个卫生协管站检查中,孙吴县各卫生监督站挂牌齐全,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协管组织制度,均设有办公用房,其房屋有的卫生监督站小于20平方米,站长、副站长均达到职位要求,协管员达到2名.均未配置电脑等协管专用设备。十二个卫生监督协管站工作职责基本落实,都建立健全完善年初计划、季度计划及小结、能够按时限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巡查工作、及时上报巡查违法信息。卫生监督协管巡查信息报告率百分百。个别卫生监督协管站未按照建档情况,各行业监督频次开展巡查工作。

6、学校、母婴卫生监督工作全县共有学校17所,其中城镇8所,农村9所;托幼机构21所。为提高教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水平,确保儿童身心健康,5月20日,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教体局等10个单位对县内21家托幼机构进行卫生保健联合检查,结合春季传染病高发期的工作实际,特别是今年春季气候异常,布置工作,认真细致逐项检查,避免工作有漏项、有缺项、有死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检查中发现,各个托幼机构重视传染病防控、饮用水安全。卫生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规范上墙。制定了清洗消毒制度、都建立了传染病应急预案、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制度和病愈复课诊断、晨检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确定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和公共突发事件报告人,做好相关记录。备有有效消毒剂,能够按照消毒配比对教室、楼梯、玩具、门把手进行消毒。传染病卫生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对托幼机构的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健康教育,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督促他们养成“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的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每日的晨检的时候,重点注意观察学生是否有发热、咳嗽、手足口腔是否有疱疹等现象,一经发现立即隔离,通知家长将学生带离学校治疗。并做好登记,上报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计生监督局。此次检查工作,使各个托幼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更加规范化,对规章制度执行更加自觉和积极,广大教师和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更加安全、舒适和美好,尽量减少春季传染病的发生。

7、计划生育卫生监督

按照市卫健委《2019年黑河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监督抽检计划》的要求,针对全县计划生育工作进行卫生监督,检查中发现孙吴县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获得母婴保健执业许可证;从业人员取得母婴保健考核合格证的人员数分别是14人和7人。符合国家要求,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计划生育服务项目及业务范围依法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在醒目位置张贴“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非医学需要的人工终止妊娠”标语,到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检查,没有发现有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人工终止妊娠等行为。加强《出生医学证明》、《婚前医学检查证明》等法律证件的管理和使用。

8、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强化卫生监督执法

上半年,我局组织监督执法人员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的方式,系统学习行政强制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了监督执法范围和职能职责,熟练掌握监督执法程序、医疗服务监督管理、监督执法调查取证等方面知识。开展全体监督员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学习4次。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及其它宣传活动向社会发放宣传单1000余份,宣传手册500余册,接受群众咨询100余人次。上半年,按一般程序的处罚案件2件,罚款人民币4300.00元。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1、按照上级部署及时做好信息上报工作。。

2、强化非法行医与非法采供血的打击力度,继续严肃查处非法行医行为。加强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全面推进。

3、开展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进行《医疗废物处置专项检查》工作。

4、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执法。一是加强公共场所日常性监督检查;二是开展卫生监测;三是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5、加强对医用放射诊疗机构监管。

第2篇:医疗美容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一、基本情况

我区医疗美容机构5家,其中1家美容专科医院,医疗美容门诊部4家,根据文件要求,依据“机构自治”原则,指导辖区内5家医疗美容机构对照法律法规、制度标准认真开展依法执业自查整改,并及时上报自查整改报告。

二、 规范医疗美容服务。

要求各医疗美容机构应当在许可设置医疗美容相关科目内,按照许可的医疗美容服务项目,由主诊医师或者在主诊医师指导下的执业医师负责实施。医疗美容机构和医务人员要落实自我管理主体责任,按要求认真开展依法执业自查整改,及时报告自查整改情况。要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放在首位,按照相关制度标准,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

三、规范医疗美容广告。

要求辖区内医疗美容机构医疗美容广告,应当依据《广告法》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查后,按照审查核准的内容医疗广告,不得篡改《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内容广告,不得利用新闻形式、医疗资讯服务类专题节(栏)目或变相医疗广告,不得进行虚假宣传。

四、开展首轮专项监督检查

根据文件要求,认真梳理监督检查重点,于2020年5-6月着重对辖区5家医疗美容门诊部开展了首轮专项监督检查。检查结果表明,5家医疗美容机构均持有有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登记执业地点执业、诊疗科目开展医疗执业活动;医疗美容项目经过卫生健康部门备案并在备案范围内开展医疗美容活动;能按手术分级制度开展美容外科项目;美容医师、护士均持有执业证书并经注册;未发现违法医疗广告;均能履行告知义务等情况。检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诸如部分医疗美容机构病历文书书写不够规范,医疗废弃物未按照新冠疫情防控要求及时进行转运等,区卫生监督所对上述存在问题均已责令当事医疗美容机构限期整改。

五、重视医疗美容投诉

对上级转办和群众投诉的医疗美容投诉举报,在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当事人,截止目前共接受投诉2起,均以调查结束并反馈当事人,现正在办理一起检察院移交的医疗美容案件。

第3篇:医疗美容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362号)、《关于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等文件的通知》,现将我院2016年上半年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预约门诊

(一)主要做法

为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有效缓解病人“就医难” 的问题,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我院自2009年11月开始开展预约诊疗服务,至今已全面开展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网络预约、医师诊间预约、出院复诊预约和微信预约等服务,并逐渐扩大预约挂号的范围和号源比例。同时已实现“分时段预约”服务,合理安排患者就诊,尽量缩短患者在医院等候时间。

(二)主要成绩

1、门诊部已普遍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专人负责预约诊疗工作,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有可操作流程,实施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与分时段服务。有逐年提高患者预约诊疗比例计划及患者满意度调查效果分析评价。

2、2016年上半年预约诊疗率达到34%左右、复诊预约率≥40%。

3、无违反规定向患者收取或变相收取预约诊疗的任何费用。

4、已推行分时段预约,合理安排患者就诊,尽量缩短患者在医院等候时间。2016年上半年门诊分时段预约就诊率≥55%。

5、进一步优化预约挂号服务流程,利用微信平台实现智能导诊、预约挂号、微信支付、查询等,减少患者就诊排队次数,改善了患者的就医感受。

(三)存在主要问题

因信息系统无法满足预约号源在挂号系统内直接排队,故“分时段预约”的实行目前是由分诊护士协调处理,易造成护患之间的纠纷。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信息科目前正积极配合本部门,进一步改进预约挂号信息系统,使预约号源能在挂号系统内直接排队,更好地细化“分时段预约”服务,合理安排预约患者就诊时间,在预约优先的基础上,精细测算患者就诊时间,不断提高预约就诊精确度,从而有效分流患者,提高患者满意度。力争至2017年底,门诊患者分时段预约就诊率逐年提高,不低于预约就诊患者的50%。”

2、分诊护士加强对出诊医师进行培训及沟通,积极宣传复诊预约,力争至2017年底,复诊预约率≥80%,口腔、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90%。

3、利用医院OA系统,加强对预约诊疗工作的宣传,多渠道让医务人员了解预约挂号方式及流程,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力争至2017年底,预约诊疗率≥50%。

4、加强对微信平台预约挂号、缴费的宣传,协助患者和家属使用微信挂号,解决患者排队挂号等候时间长的问题,使患者可以弹性安排自己就诊时间,提高预约诊疗比例。

二、日间手术

按照《昆明市医疗保险中心关于对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开展“日间手术”医保支付的试行办法》,我院成为昆明市“日间手术”工作开展的试点医院。根据目前我院实际情况采用分散收治分散管理的模式。日间手术患者的入院预约、入院评估、出院评估、出院随访由科室分散管理。开展日间手术的科室在各自病区划出固定1-2张床位作为用于收治日间手术患者,医技科室按照绿色通道要求完成检查及报告,术前和术后的护理在病房进行,手术在手术室进行,手术室对日间手术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手术,入院健康教育由病区负责,出院第一天随访由手术医生负责进行随访,专科护士和日间手术管理部负责对患者术后第3、7日进行随访和满意度调查。

三、医疗质量

2016年上半年医疗质控部全体同仁,在医院分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按年度工作计划及我院2015-2017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逐项开展工作。医疗质控部重点加强了危重病人管理及病历质量管理。继续常态化的监管全院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工作。(一)质控部作为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病案管理委常设办公室,上半年协助主任委员召开了相关的质量与安全会议。会上讨论和/或出台了《手术分级授权—医师手术权限限制及再授权制度》,《医疗安全管理经济处罚办法》,《关于病历质量管理考核与绩效挂钩的规定》。会上还用HQMS、DRGS数据对我院的医疗质量进行了分析,用DRGS进行精细化的质量管理,使我院的医疗质量得到很大提升,2016年上半年,我院中低风险死亡病例持续为零,出院病人疑难系数(CMI)及DRG总量,DRG组数逐月增加,费用消耗指数及时间消耗指数逐月下降,住院超30天患者人数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日降到9.7天,较去年同期的10.22天下降0.52天。2016年3月全省29家三级医院DRGS排名我院已由去年的16名越居到第8名。

(二)年初,质控部在分管院长的直接领导和多部门的协作下,实现了医疗质量系统化管理。每季度按PDCA循环进行全方位的医疗质量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汇总成册,以季刊《医疗质量分析》形式发向全院,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三)电子病历的时间质控管理已见成效。

(四)急诊高危病人在“绿色通道”平均停留时间稍<60分钟,急诊留观病人平均留住时间<72h,均符合国家卫计委三甲要求。

(五)日常质量监管已常态化。

四、信息推送

(一)开展门诊预约诊疗服务

除了基本的现场预约外,我院还开展了网上预约挂号,患者可以足不出户,在医院官方网站上进行门诊预约挂号;

近期,我院更是推出了微信服务平台,让患者随时随地便可进行挂号预约以及诊间支付业务。

同时,我院已在筹备开展基层医疗直接预约挂号业务,在不久的将来,患者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能够轻松进行预约。

我院的医院网站已建立预约挂号平台,患者可在网站中查询就诊医师及就诊时间,并进行预约。

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通过我院的微信服务平台预约挂号,患者可根据智能导诊系统提示进行智能导诊,选择合适的就诊科室及医师。

使用微信平台的用户,还可实现就诊费用在线支付、实时查询检验/检查报告等,大大减少了患者排队次数,方便患者就医。

为患者提供药品、费用等自助查询服务

在各门诊、住院部大厅均设有自助查询机,可以为患者提供就诊项目、药品信息、住院费用清单等实时查询服务。

在门诊、住院部大厅等设有检验报告自助打印机,患者通过检验条码,可以在自助报告机上打印检验报告。

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通过我院的微信医院平台,可以随时查阅自己的各项检验/检查报告,实时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各项检查指标及病情。

(二)开展和规范远程医疗服务

已建成山灞远程医疗中心,依靠山灞远程医疗网络,可以与国内及省内多家医疗机构进行远程可视医疗服务。

依靠互联网技术,已可与和我院有合作交流的美国、法国等国际医疗机构进行远程可视医疗服务。

面向集团化医疗服务模式发展,目前的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国际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星耀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东川区人民医院,已计划建设区域远程医疗系统,可以囊括支持三甲医院、县级对口支援医院及社区医院。

目前,我院的远程医疗服务只支持可视化双向语音服务,根据远程医疗的发展趋势,我们将积极完善服务,计划将提供对医疗设备(如内窥镜、听诊器、超声机等)的远程交互服务。

(三)全面开展临床路径工作

实现临床路径的电子化操作、管理及监控。

(1) 医生只能按照该病种的标准模板进行治疗,实现临床路径的规范化管理;

(2) 路径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变异及完成情况均进行信息记录,可很好地对临床路径进行监控;

(3) 系统可自动生成每个路径或每个病种的实施情况统计表,便于进行效果评价及过程改进。

(四)规范单病种质量控制

对于单病种的流程及上报实现电子化操作,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单病种结算登记,系统自动生成单病种月/季统计表,实现单病种上报的自动化。

(五)以电子病历为核心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

围绕电子病历及医院管理,已建设完成的业务信息系统有:门诊医生工作站、门诊电子病历、病房医生工作站、住院电子病历、移动查房工作站、病区护士工作站、病区护理工作站、移动护理工作站、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医技系统、医学影像传输和存档系统、病历信息系统、合理用药系统、临床路径信息系统、药房系统、门诊系统、住院系统、排队业务系统等。

同时围绕临床业务也投入使用了管理信息系统,如:病历质控系统、病案业务系统、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药库系统、物资供应系统、资产设备系统、人事档案系统、院长决策支持系统、OA系统、医院门户网站、微信医疗平台及多媒体查询。所有系统均已上线使用,并运行良好。

随着医院的发展,现正对手术麻醉系统进行实施调试,完成上线后,可实现手术预约排程、术中安全核查及质控管理、患者临床信息调阅、手术监控及远程会诊、器械清点、围术期移动查房等功能,实现手术麻醉、重症监护工作的电子化。

另外,还计划进行门诊分诊系统的实施,实现门诊患者的自动分诊,提高患者就诊效率,改善就诊环境。

(六)实现与上级管理部门信息平台数据共享

已完成云南省区域卫生平台的建设,实现数据的互通及共享。

(七)建立投诉信息上报系统

除了医院专门设立的行风办和一般的电话投诉外,我院还在医院网站以及微信医院平台中设立投诉窗口,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有任何意见或建议,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进行投诉。对投诉内容进行核实和处理,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患者。

第4篇:医疗美容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民营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对策;转变模式

[中图分类号] R19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a)—0165—03

公共卫生安全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也是卫生监督的主要职责所在。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应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水平,依法监督公共卫生秩序和医疗服务活动,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1]。当前,正值“十二五”规划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阶段,而作为卫生监督重点工作之一的医疗卫生监督,必须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探索长效监管机制,不断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医行为,以多种手段扎实开展医疗机构整治,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1 当前医疗卫生监督主要任务

2010年初深圳市实施大部制改革职能调整后,食品卫生监督职能从卫生部门移交至市场监管部门,打击无证医疗机构的工作职能由辖区街道办移交给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医疗卫生监督,确保医疗市场依法规范发展,成为现阶段卫生监督工作的三大重点工作之一。2011年,福田区卫生系统与计生系统合并成立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简称区卫人局),计生执法纳入医疗卫生监督的重点内容。计生工作与卫生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相关医疗机构是否依照法律法规履行职责,直接影响出生性别比的平衡问题,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面对新的形势,福田卫生执法人员必须顺应改革,转变观念,增强大局意识,创新医疗卫生监管模式,提升卫生监督效能,维护医疗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2 辖区医疗服务市场现状

多年来,深圳市福田区不断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通过强化监督和抓好服务,促进医疗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辖区各级医疗机构在依法经营和规范执业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无重大医疗事件发生。但部分民营医疗机构为攫取利润最大化,漠视法律法规和患者健康权益,非法开展诊疗活动,主要问题在以下几方面:无证行医,超范围经营诊疗科目,非执业医师开展诊疗活动;近年来,违法行为出现新的现象,如“医托”、涉嫌欺诈问题、在媒体非法、虚假医疗广告等;涉及计生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即“两非”行为)成为突出问题。2011年底,深圳市福田区共有在册医疗机构325间,2010~2011年发现上述违法行为受到处罚的有50宗,而收到群众对医疗机构相关投诉达305件次,可以反映出相当一部分违法行为难以查实。为规避卫生执法,部分机构的违法行为较以往更为隐蔽,防范卫生执法的手段更为多样,同一问题经多次查处仍难以根治,给我们的监管带来新的挑战。根据福田区实际情况和卫生监督的工作特点,需要积极采取相应对策,转变卫生监督模式,才能更有效遏制上述问题。

3 卫生执法对策和监督模式转变

3.1 着力加强内通外联,形成打击违法高压态势

3.1.1 健全“协管”网络,提高监督效率 进一步强化网格化管理,即在辖区以街道为片区,组成以条块及网格化为主的区域[2],由卫生监督员负责不同区域,明确落实监督责任。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医疗卫生监督应探索实行区域协管责任制,配合卫生监督机构开展工作[3],不仅为卫生监督延伸“触角”,更可以拓展卫生执法的深度和宽度。一是充分发挥区卫人局卫生和计生整合的优势,合理调动各街道办计生力量及其所辖社区工作站资源,建立卫生监督前沿哨点,及时发现无证诊所、非法行医行为,并向区卫人局、卫生监督所定期通报相关情况,形成卫生执法上下联通的网络。在较大的专项执法行动中,街道办、社区工作站计生相关人员参与协同执法,不仅可以壮大声势、扩充人力,而且其熟悉地缘的优势更能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效率。2011年,福田区以此模式共排查涉嫌无证行医点107个,经查实后开展联合行动取缔74间次,有力打击了无证行医行为。二是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设立协管站点,配备兼职卫生监督协管员,协助卫生执法人员在社区开展相关宣传,协助进行监督巡查,建立协查档案,使执法效力最大化。深圳市福田区目前被选为全国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试点地区,从2012年起在2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试点建立协管网络,在前期取得初步成效。并将深入分析当前存在问题,不断拓展项目服务内容,创新管理机制,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继续推进卫生监督协管内容[4]。

第5篇:医疗美容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家庭医生是社区医疗主要力量

美国的社区医疗服务以家庭医生、医院和商业保险为基础,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辅以对特殊群体的社会医疗救助与照顾,以弥补医疗服务市场化造成的社会不公平。家庭医生是美国社区医疗的主要力量。居民就医时,一般先找家庭医生,如需专科服务,则由家庭医生转诊。每个家庭在医疗保险公司的建议下,可自由选择一位他们信任的医生作为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可以是一般开业医生,也可以是有一定专长的医生,如内科医生、儿科医生或妇产科医生。家庭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完全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如果医生服务态度欠佳或医疗技术不能让病人满意,他就可能失去病人,其医疗收入就会受到影响。

医院有不同规模的门诊或急诊部,患者不需预约即可随时就诊。也有医院开设单独的门诊部,除面向社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外,还向家庭医生出租诊室用以接诊患者。美国的医院分为公立和私立医院。公立医院包括各级政府和公立大学办的医院,由政府拨款,约占美国医院总数的30%;私立医院有非营利性和营利之分,分别约占医院总数的55%和15%。非营利性医院一般由私立大学、宗教团体及其他非营利性组织经营。旧金山市东华医院就是一所由华人社团、个人出资兴建的非营利性社区医院,服务对象主要是华裔居民,尤其是没有医疗保险的低收入人群,著名影星李小龙就出生在这个医院。而奥克兰儿童医院则是营利性的私立医院,也是加州北部最大的儿童医院。

美国的医院以私立医院为主,但不能忽视公立医院的作用。美国公立医院主要位于私立医院服务不能到达的地区,承担私立医院一般不愿意承担的医疗服务。比如库克郡公立医院,年收治病人100多万人(次),其中大部分都是那些没有医疗保险的低收入人群。

对于某些出院后仍需继续治疗的患者,可以进入社区的护理院。护理院有公立,也有私立,以私立为主。护理院中患者的治疗方案主要由患者的家庭医生负责,日常医疗工作主要由护士承担,各级护士在护理院中承担着重要角色。芝加哥圣康宁疗养院及康复中心就是一个由华人举办,面向老年人,尤其是痴呆症患者的私立医院,医院有注册护士提供护理服务,营养师指导膳食,社工提供心理辅导。

社区中护士比医生地位更重要

美国的医学生需经过4年综合院校本科和4年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毕业后要参加美国医生执照考试(unitedmedicallicensingexamination,USMLE)后,才能进入3-8年的住院医师培训体系。全科医师培养是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开设全科医学课程,选择全科医学专业方向的毕业生,毕业后向举办全科医师培训项目的医院提出申请,进邦和州政府“Medicare计划”(医疗保健制度)支持的450个全科医师培训项目。全科医师培训时间为3年。经过培训的住院医师,必须参加全美家庭医学委员会(ABFP)资格考试,才可获得美国全科医师资格证书。取得全科医师资格证书、执业注册的全科医师,每6年必须经ABFP全科医师资格再认证考试,合格者才能注册执业。

美国护士分为3个等级,自上而下分别:是注册护士、职业操作护士和护士助理。注册护士需经过2年的护理学院或4年的大学本科教育(获得学士学位),并通过考试获得注册护士执照。注册护士的主要工作是护理评估、护理分析,并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适当的护理计划。职业操作护士,要求高中毕业后在职业技术学校接受1年-1.5年护理教育和临床培训,并通过护士局职业操作护士执照考试,才可获得职业操作护士资格,其主要工作在社区,与医生一起为社区的患者和家庭提供预防和医疗保健服务,享有一定的处方权。

美国的患者大都是由在外开诊的家庭医师带入医院的,患者入院后,医生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医院里,所有患者的问题必须先由注册护上判断,并随即联系患者的家庭医师讨论后解决。在社区医疗机构中,护士更是承担着主要的角色,护士在医生的指导下,承担着从治疗计划的实施到患者的护理及管理等主要日常工作。与此同时,护士也是公共卫生和健康宣教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专业的技术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使护士在社区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得到了大多数社区患者的认可。不少人甚至认为在社区医疗中,护士的工作甚至比医生更重要。同时,使用医生的高成本也是护士在社区医疗中大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因素。

医疗保险调节医院收费标准

美国的卫生总费用是世界上最昂贵的,2009年达到2.5万亿美元,占到美国GDP的17.6%。在美国医疗费用来源渠道中,商业保险占35%,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占33%,社会福利基金占13%,自费19%。

美国法律规定,凡7人以上公司的雇主必须为雇员(甚至包括家属)购买医疗保险。美国65%的总人口通过雇主购买了医疗保险;对于低收入人群、老人和儿童等难以购买商业保险的弱势群体,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设立健康保险专项基金。其中,医疗救助制度(medicaid)是政府对低收入家庭和有需要的人士,如伤残者提供的医疗福利,医疗保健制度是政府对65岁老人提供的医疗保险计划;儿童医疗补助(kidcare)是政府对符合资格的学龄儿童,在看病及配药时给予补助。即使如此,美国至今仍有17%的人口,约5000万人没有保险,这也是奥巴马极力推动医改法案的重要原因。

毫不夸张地说,医疗保险公司在医疗服务系统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保险组织像一只无形的巨手,利用市场原理调节医院的收费标准和医疗资源的使用模式。医疗保险组织对医院的制约度很大,它严格规定了医疗费用偿付标准,建立了整套衡量医疗资源是否合理使用的评价标准。通过法律强制性设立了独立于保险组织和医院之外的医生同行评议组织,要求医院设立使用监控部门。这些机构和部门使用统一标准评价病人入院和住院的合理性,如发现不合理的情况,保险公司有权减付或拒付病人的医疗费用。由于住院费用昂贵,保险公司为控制医疗费用,致力于降低病人住院天数,要求病人在急性病医院经过治疗(平均住院5-7天)进入恢复期后,即转到费用相对低廉的护理院或家庭护理中心,或直接在医生诊所随诊。

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广泛

从总体上讲,政府所属的公共卫生机构提供了范围广泛的卫生服务。几乎所有的州卫生机构提供以下服务:妇女和儿童卫生,传染病控制,慢性病、口腔疾病防治,卫生护理,营养卫生,健康教育,患者权利保护,水质测量,卫生统计,实验室诊断等。一些卫生机构还提供医疗服务、精神卫生和环境卫生等服务。有80%的地方卫生部门提供传染病控制项目(包括免疫接种、结核病控制、HIV/AIDS及性病控制),环境监测,妇女儿童卫生服务,学校卫生项目和慢性病控制项目。如杜培郡公共卫生局除为当地居民提供环境卫生、精神卫生和妇女儿童卫生服务外,还针对3-19岁的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提供口腔保健服务,并设立了流动牙医站。

即使在高度市场化的美国,由于公共卫生服务的特殊性质和内在规律,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参与范围也在日益扩大,主导作用日益增强,主要体现在美国政府预算在疾病预防控制及食品药品管理的卫生投入、服务组织和服务监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传染病防控为主的公共卫生服务由各级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直接承担,相关资金也全部来自政府财政预算。如华盛顿市公共卫生局有750多人,服务人口为100万左右,经费2.4亿美元。其中,60%来自联邦政府,35%来自市政府,5%来自捐赠。

美国以市场化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通过供需双方的博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的不同消费需求,医疗质量安全方面也有较好的保证。这些都是在强有力的管制条件下进行的。同时,虽然美国在医疗服务上高度市场化,但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美国政府却起着非常突出的主导作用。

当然,美国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庞大的医疗支出和纷繁复杂的医疗保险体系所带来的浪费与低效率,也是民众及医院抱怨、政府头痛的问题。我们应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提供借鉴。

加快社区卫生立法

美国联邦政府与卫生保健相关的法律有几十部,涵盖内容较广;HHS又有较多的行政规章,各州又有相应的卫生法律,这些均为卫生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反观近年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缺乏法律规范和保障,出现了政府职责不清晰、社区卫生服务机制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短缺、人事管理与收入分配政策不完善、信息化建设滞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位不准确等问题,未能发挥应有的医疗服务网络“网底”和市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我们应当大力加强社区卫生立法,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加大人才培养和政策倾斜力度

美国家庭医生的学历教育和基础培训起点高,而且在服务实施方式上与医院形成实质性的联系。医师严格按照“疾病诊疗规范”行医,医患之间的互信程度非常高。

而我国对社区医疗的普遍印象是医疗设备简单或陈旧,医生水平不高,对社区医疗的信任程度亟待提高。本来可以在社区就诊的患者流向大中型综合和专科医院。据有关资料显示,只有5%左右的患者需要专科医生诊治,而人群中90%以上的健康问题可通过训练有素的全科医生来解决。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定位方向明确。但是内涵质量有待提高,全科医师、公卫医师紧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比美国起步晚,社区专业人才普遍年龄老化,目前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机制尚不能满足社区医疗市场的需求。我国应该扩大医学院校全科医学专业教育,加大医疗机构全科医师培训力度与继续教育力度,建立社区全科医师定期培训考核机制,提升社区医疗服务的内涵质量。此外,在美国社区医疗机构中,护士也承担着主要的角色,护士在医生的指导下,承担了从治疗计划的实施到患者的护理及管理等主要日常工作。同时,他们也是公共卫生和健康宣教工作的主要参与者。我们可以尝试拓展社区护士的工作范围以弥补社区卫生人才的紧缺。

积极推进医生多点执业

美国社区医师可以租用医院的诊疗设备为病人服务,有效弥补了社区医疗资源的不足。我国有些社区的医疗机构设施简单或陈旧,有些社区医疗机构又因区域内医疗资源过于集中,造成部分医疗设施使用率不高,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我们可以在医疗资源集中的地方建立合作机制,让社区医生也能合理使用上级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通过信息化建设及时共享检查结果,有效缓解社区医疗设施简单或陈旧、使用率不高的困境,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加强社区医疗与上级医疗机构的沟通合作。

此外,美国绝大多数的医生为独立执业者,不属于任何医院,但可以同时在多家医院申请执业。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作为一种全社会的医疗资源流动,也带动着患者在医院之间的流动。因此,促动了医院之间、医生之间在服务基础上的竞争,也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医生资源,提供一种有效的机制。

而我国大部分优秀医生集中在城市大型医院,医生属于医院的资产,缺乏有效的流动机制,这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对医生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社区,特别是边远地区医疗水平的提高。同时,医疗资源的不平等配置助长了患者的无序流动,这也是造成医疗费用上涨、医生“走穴”等现象的原因。目前,我国已经开展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应当认真落实,运用适当的政策机制吸引医生参与到社区医疗中,为更广大的患者服务。

此外,在某种程度上,医院与社区的医生是相互依赖的关系。相比而言,北京市社区双向转诊表现为形式大于实质,缺乏统一的转诊标准、制度和监督机制,转诊受到局限。社区医疗机构向上级医院转诊的病人数明显多于上级医院向下转诊的病人数,负责转诊与接诊病人的医生之间也没有直接的沟通,很多病人转诊后就失去了联系,也说明病人在社区就诊缺少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因此,应该建立转诊病人的连续服务机制,建立转诊医院医生之间的沟通机制,共同制定转诊病人的诊疗方案。这样既有利于保证病人连续性医疗服务,也有助于提高社区医生的医疗服务水平。

应鼓励社会资本办医

第6篇:医疗美容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传统的PACS/RIS产品多依托十年前的IT技术架构,对IT硬件资源的利用率很低,缺少灵活性和开放性,无法做到真正的业务连续性;传统PACS/RIS多采用C/S架构,部署和使用欠灵活,在面对大型三甲医院的全院级PACS建设需求时力不从心;传统PACS/RIS在图像显示和处理方面缺乏突破;传统PACS/RIS流程设计僵硬,适应性改造困难且成本高昂。

SYNAPSE PACS系统

富士认为,一套符合新时期影像诊断要求的信息系统应该至少具备如下四个特征:先进和开放性的架构、灵活的部署和使用模式、优秀的图像质量和图像处理能力以及模块化的流程设定工具。

富士Synapse采用全新的虚拟化技术架构,并通过良好的模块化设计,使系统在虚拟化平台之上获得运行性能的最大提升,并可减少计划内及计划外的停机时间,使服务器更有效地运行,节省设备投资。富士Synapse还是最早采用全B/S架构的PACS产品,为实现真正的全院级部署扫清了道路。与单纯的软件厂商不同,富士为Synapse提供了最好的影像呈现质量和丰富的图像处理工具。富士同时为适应中国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推出了完全本地化开发的RIS产品Fabric,通过同样模块化的设计,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客户对影像诊断工作流程的个性化需求。

3D图像后处理系统

CT、MRI等2D图像通过富士独有的图像处理技术合成3D图像立体显示。在3D图像后处理方面,有测量血管内径、自动测量脏器容积、去骨和脏器抽取等丰富的功能。在呼吸等领域的高精度3D后处理可以自动检测出1mm以下的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等。SYNAPSE 3D自2008年在日本及美国市场应用以来,以其卓越的图像处理技术和临床所需高精度后处理图像获取的便捷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取得了很高的市场占有率。

系统主要特点有:拥有丰富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包括冠状动脉、心脏、肝脏和肺切除后处理,血管提取,容积计算,气管管镜模拟,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的自动提取,以及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辅助诊断;系统采用服务器集中处理方式,通过单独的高压缩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Thin Client(瘦客户机)快捷浏览和操作后处理3D图像,大大降低了医院的设备投资;操作简单,通过一次按键即可实现血管、骨髓、支气管提取和去骨等功能。

心血管图像报告管理系统

心血管图像报告管理系统由富士胶片和美国著名心脏超声领域的专家共同开发,具备心脏疾病诊疗所需要的动画表示、管理功能及针对每个病状的报告模板,可以简单生成检查报告,有效提高了诊断效率,在美国及日本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系统主要特点有:拥有与各种心血管领域检查相对应的多彩的应用模块,对心血管造影、超声和核医学等各种诊断设备所生成的动画统一管理,能够与过去的检查图像在一个画面中进行比较,辅助医疗诊断,支持LVA、QCA功能;有适合各种不同检查的报告模板,从而提高检查报告的书写效率,可对图等进行自由编辑,丰富检查报告的内容;通过和Synapse的无缝连接可以在任何终端浏览其他检查的影像和报告,极大改善了工作流程。

类似病历查询系统

富士胶片和日本静冈县癌症中心共同开发了类似病历查询系统,特别是对肺癌诊断提供CT图像的类似病历检索。肺癌是癌症中死亡数及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肺癌诊断通常是专业医生通过胸部X线、CT检查,就阴影的大小、形状等进行判断,需要很高的阅片能力。随着CT设备的高性能化,可以提供更多更清晰的图像,但同时也给放射科医生带来了巨大的工作负担。本系统利用大量已确诊病历的检查图像及诊断结果,与富士胶片的高度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把检查图像瞬间和病历库进行比较,按照相似度的顺序排列出类似病历,医生可参考比较结果来进行诊断。根据日本静冈县癌症中心统计,约90%的病历得到了有效的查询结果,并通过参考这些病历而缩短了书写诊断报告的时间。

系统主要特点有:可对病变特征相似的图像瞬间进行查询,按照相似度排列,医生以过去的正确诊断图像为参考,进行图像诊断;系统保存有肺癌等约1000个确诊病历库,丰富的病历库可对医生的图像诊断提供支援,医院也可以登录本院的病历来丰富病历库;把检索到的病历诊断报告作为参考,提高检查报告的书写效率;过去大量的诊断图像及诊断报告可作为参考为实习医生提供教学素材,提供科研教学的资料。

富士检查影像综合管理系统

医院各个部门产生的各种图像和报告分别保存在各部门的系统中,很难实现统一调阅。

富士检查影像综合管理系统把放射、超声、内镜、生理、病理和心血管等部门的影像及报告系统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并以Web形式实现和HIS、EMR及各部门系统的融合,通过HIS或电子病历画面点击一次按钮就可以浏览患者的所有图像及报告。

富士远程影像诊断系统

国家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基础医疗设施,购置医疗设备。城市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近年发展迅速,医疗环境和医疗资源配置得到了极大改善。大量市属二级医院亟待寻找发展空间,医疗联盟发展模式得到了政府和市场的认可,新的医疗服务模式正在催生远程影像诊断医疗服务模式走入临床应用阶段。

富士公司技术团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基层医院在国家投资和扶持下,快速改善了医疗环境,添置了大型医疗设备,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医院的服务能力和诊断能力。但也面临着一些医疗服务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比如缺乏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生,有经验的拍片技师不足,对复杂的信息化规划和建设应对不足等。

结合富士公司在国外其他国家远程影像诊断项目的成功经验,以及富士PACS产品Synapse本身基于互联网应用的独特优势,产品开发团队深入基层医疗机构了解实际医疗需求和服务流程,经过广泛的应用调研和两年多的产品开发,基于富士Synapse PACS系统的远程影像诊断系统,以及与之相结合的远程会诊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完成了信息集成和交互系统,并与北京二十一世纪医院远程影像中心开展合作,成功部署和开展了临床应用,目前已接入上百家基层医疗机构和众多专家资源。真正做到了远程影像诊断实时响应和临床应用、全过程跟踪质量管理、及时互动消息平台服务等众多创新应用,得到了基层医院和专家的积极反馈和高度评价。

第7篇:医疗美容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分级诊疗;制度进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5.009

0引言

建立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体系是大势所趋,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以分级诊疗为依托点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措施。国务院相关部门近些年密集出台就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相应政策。2009年进行新医改。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通知,提出了通过“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方案。2014年,总理在十二大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同时在2015年9月底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分级诊疗制度将在两年内逐步完善,预计到2020年,“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将全面确立。

随着医改的深化与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实施的不断推进。截止到2016年6月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目前已达98.9万个。

江苏省是传统的医药大省,为积极响应国家要求,将作为省会的南京市树立为本省医改的重点城市,结合本地实际,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构建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

1南京市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成果

南京市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开展了近10年。2006年,南京市卫生局《关于开展社区首诊制及双向转诊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部分公立二级以上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这标志着南京分级诊疗制度的开端。2008年,南京市出台《南京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规划》要求逐步建设形成资源布局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2012年,南京要求各社区覆盖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要求省市三甲医院选择数家社区卫生中心组成医疗联合服务体,这标志着南京分级诊疗制度进入实际操作的新阶段,这也是南京分级诊疗制度的重大创新点。2016年,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内容,江苏省卫计委表示将扩大基层首诊试点,推进社区医生与城乡居民建立稳定的签约服务关系。

2012年南京市政府在医疗卫生上财政投入45.34亿元,2013年投入46.52亿元,2014年投入60.23亿元,2014年新增投入金额是2013年新增投入的3.68倍左右。南京市在财政上的大力投入使得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和相关的卫生人员在逐年上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数量从2012年的603家增长到2013年的635家,基层卫生人员从2013年的8821人增长到2014年的9429人。

通过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员的数量以及建立以省市三甲医院为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辐射点的医疗联合体,来达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布,并进一步确保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实施。从2013年和2014的病床使用率上来看,医院的病床使用率由92.1%下降到86.1%,总体下降6%,卫生服务中心(站)的病床使用率从44.7%上升到46.3%,总体上升1.6%。但从就诊人次占总就诊人次来看,2012年医院就诊人次占比59.5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人次占比38.42%;2013年医院就诊人次占比61.6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人次占比36.84%;2014年医院就诊人次占比64.1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人次占比34.7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床使用率增加而就诊人次下降,医院病床使用率下降而就诊人次增加的情况说明,南京市的分级诊疗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中的基层首诊制刚性不足并且在其它方面的实施中存在着一定问题。如“上转容易下转难”,在2015年秦淮区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上转诊的病人有1000多例,但上级医院转诊下来的病人为零。

2南京市分级诊疗工作推行缓慢的原因分析

南京市目前的分诊疗和双向转诊的主要问题如下。

2.1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资源分布不均、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分级诊疗多根据各级卫生服务机构的规模进行分级,使病人在基层社区医院,中层区县医院和高级省市医院中流转,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然而这样的设想受到医疗机构自身的限制,基层社区医院多依赖政府的差额补贴,而经费不足致使基层医生素质较低,仪器设备老化严重,误诊率高,病人的信赖度低。中级医院医术水平相对不高,且由于盈亏自负的财政政策,为减少病人流失,协助病人转院时态度消极。大型省市医院作为全市,甚至全省的医疗顶尖机构,接受大量的疑难重症病人,床位紧张无法办理住院的同时也加重了门诊费用,使病人无法顺利上转。

2.2政策可操作不强,落地困难

目前南京市已出台的多项专项法规,大力推动医改。其中不乏对基层首诊以及双向转诊的明确规定,如城镇医保居民强制社区首诊,发展医联体,缩减大医院门诊,增加基层社区医院的人才引进等。然而,作为一项新兴的改革,政策中仍有些许不足,大部分文件原则性过强,而操作性弱,缺少对双向转诊的转诊模式、转诊标准、转诊的流程和对双向转诊的监管措施等的明确规定。缺少统一的转诊标准和流程,无法确保双向转诊机制规范的进行;缺乏明确的政策约束,上级医院对于下转患者的积极性较差,势必会引起下转动力不足。所以相关政策、法规的滞后和不健全将会影响到双向转诊机制的顺利运行。

2.3缺少社会客体的监督

市、区卫生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城市医院中未设有专门的基层首诊及双向转诊管理人员,缺少了社会客体对首诊与转诊的监管,使诊疗机制未能及时确立多维度的监管主体。此外,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无法统一,对首诊与转诊的监管指标也难以确定。同时因监管缺乏针对性,医疗机构内其它部门均设置考核日期,而对首诊与转诊却没有定期的考核以确保机制有效运行。

2.4未通过多手段政策综合报销

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在医保报销比例上,根据南京市职工医保报销标准,二级医院的起付标准500元,个人自付比例3%;三级医院起付标准1000元,个人自付比例7%。以住院总费用16000,个人自理费用950元为例,两者差距1047元,占总医疗费用的6.54%。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扣除价格因素,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两者相较,可以看出目前南京市的分级医院收费并没有拉开明显差距,体现不了基层医院在节约医疗费用方面的优势。在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难以凸显,硬件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患者出于对不熟悉事物的从众心理,更多选择直接到大医院就诊,导致双向转诊难以开展。

3国外分级诊疗的启示

国外分级诊疗的起源较早,在1945年,英国就出台《国家卫生服务法》并于1948年建立国家卫生服务体系,随后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的法律体系,完善了全科医生制度,促使了转诊制度的产生。二战后,经济逐渐恢复,各国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不断加大投入,使得世界人口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医疗资源配置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双向转诊因其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最大化的配置的特点,受到了各发达国家的广泛青睐。

3.1美国的分级诊疗

美国的医疗服务体系是通过市场以分配医疗资源的。联邦内的整体医疗服务资源可以大致分为两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由家庭医生组成;第二个等级是有各种形式的公立、私立医院组成。家庭医生的主要行医场所是其私人开班的社区服务医院,这样的基层医疗单位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该医院所在社区的居民的日常健康咨询保健和初次疾病诊断;能提供更高级别的诊断和治疗服务的是专科医生医院。在整个医疗诊断过程中,保险公司扮演了市场的“无形的手”的角色。美国的医疗保健管理体系由医疗保险计划方(保险公司)和医疗服务提供方(医疗机构)双方共同进行,通过经济刺激及各项条款调控供需双方。在美国,大约有42%的人通过雇主购买保险,10%的个人独立购买医疗保险,还有47%的国民使用公共医疗保险计划,这显示出医疗保险在美国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都会为员工购买医疗保险,雇主可以通过为员工单独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提供医疗保障,一方面可以作为员工福利,另一方面也能抵免税收,减少企业开支。

3.2英国的分级诊疗

英国于1948年成功建立了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NHS)。NHS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由全科医生和护士所提供的社区基层卫生服务,包括健康咨询,开处方药以及小型手术等基本医疗服务;二是经由全科医生的转诊,由专科医生负责为较为重大疾病的患者,提供的专业医疗以及紧急事故处理等。

当患者需要\治时,先由全科医生进行初步诊疗,全科医生将患者的疾病进行分类梳理,将常见病,多发病等留在基层治疗。在出现一些疑难杂症或有必要进行转诊的情况时,全科医生签发转诊单,将患者向上层的医院或专科医院转诊。对于上级一些专科医生也束手无策的重症患者,则进一步转至第三级的医疗机构,进行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诊治。经过治疗后,患者再由上层医院逐层最终转回全科医生处,由全科医生负责其后续的康复。

3.3日本的分级诊疗制度

日本的分级诊疗制度采用的是分级医疗圈的做法,主要的形式是设定三级分级医疗圈,医疗圈内对医疗机构进行分级分类,在医疗机构内对病床功能进行分级分类的做法。三级医疗圈中一级医疗圈为基层医疗服务,为居民提供方便门诊服务;二级医疗圈主要提供门诊和住院服务;三级医疗圈提供高级别的门诊治疗和住院服务。日本民众除了通过门诊转诊外没有其他门诊服务。同时,日本通过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和财政补偿制度,鼓励、支持和保障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日本的人口密度远高于我国,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有非常好的借鉴价值。

4对策措施

4.1增加基层优质医生

为缓解当下基层医师素质较低,人数较少的问题,可仿效《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制定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相关法规,以解燃眉之急。同时,江苏省高校众多,可在省内医药类院校率先进行全科医生相关专业的试点,以为后期人员储备。

4.2增强政策可操作性

深入调研,结合各区各县实际情况,分别制定相应的转诊标准和流程,通过增派指标,增加医院的积极性。同时,改变医保报销比例,加大各级医院间的报销梯价,并增加对社区特色卫生服务项目的医保报销。

4.3增加社会客体的监督

在市、区卫生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城市医院中设置专门的基层首诊及双向转诊管理人员,增加社会客体对首诊与转诊的监管,使诊疗机制能及时确立多维度的监管主体,定期考核确保首诊与转诊机制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娜.城市医疗服务中双向转诊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4.

[2]石峻.构建农村居民形成合理就医行为的政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3]张明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运行的管理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4]2014年10月例行会材料一:分级诊疗工作推进情况[J].中国全科医学,2014,(31):3672.

[5]郭石林.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6]郑富豪.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运行机制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9.

[7]邢春利,彭明强.我国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及其思考[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5,(02):913.

第8篇:医疗美容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分级诊疗;自由引导模式;强制规定模式;经验启示

新医改以来,“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014年,我国一级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数为1.9亿人次,三级医院诊疗人次数达到了14亿人次。缺乏科学合理地分级诊疗制度是造成无序就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情况下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2020年基本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目标。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将有利于优化医疗卫生领域资源配置,从根本上破解我国的“看病难”问题 。

一、我国分级诊疗的探索及面临的困难

目前我国的分级诊疗探索大部分依托“医联体”的构建。在医疗联合体内部实行资源共享、信息互联、人员调配、同质服务。概括来说 “医联体”改革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大医院的龙头和示范作用,将优质医疗资源延伸向基层,但仍然不足以实现患者的合理分流,控制医疗费用。

医联体要解决分级诊疗的难题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第一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问题。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远未达到每3000名居民配1名全科医生的国际标准。另外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后造成药品缺乏,也是限制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重要因素。第二,是不同级别医院功能定位不清晰,服务同质化,导致利益竞争高于大过分工协作,而政府卫生部门缺乏有效的医保激励约束机制及财政补助机制来平衡不同级别医院之间以及医院与患者之间的利益问题。第三,患者就医习惯短期难以改变。多数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信任,盲目涌向大医院,加上现有转诊技术标准不规范,患者就医习惯短期内难以转变,即使在医联体内部,也有56%患者选择直接到综合性大医院就诊,43%的患者不愿意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二、国外分级诊疗制度介绍

国外分级诊疗制度主要包括两种模式,通过激励和约束的自由引导模式如日本模式,以及政府或市场的强制规定模式,如美国和英国模式。

1. 日本三级医疗圈―自由引导模式

所谓自由引导模式,就是政府不通过强制性地行政命令来规定患者就医或转诊,而是通过经济鼓励或者医保限制手段来对患者就医行为进行引导。日本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规范患者在三级医疗圈内的就医行为。

日本患者一般首选私人诊所或地域内的中小病院(即一次医疗圈)作为初级医疗保健机构,再由一次医疗圈内医疗机构开出转诊文书,并向上级地域医疗机构转诊。日本的转诊制度是其分级诊疗的特色,除了不同级别医疗圈的转诊外,同一级别医疗圈的转诊也非常常见。转诊通常分为三类:一是诊所与诊所间的转诊二是医院与诊所间的双向转诊,三是医疗机构与养老康复机构间进行转诊。日本没有建立家庭医生以及强制转诊制度,主要靠对医疗机构以及患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引导转诊行。比如地域医院支援医院接受转诊患者可以获得相应的财政专项补助和医疗价格加算。此外,以治疗急性期为主的医院同门诊患者中转诊比例、平均住院日、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的比例都达到相应的标准,便可以享受加收费用的权利。除对医疗机构的激励措施外,日本对普通患者也有激励约束措施,除了急诊外,患者都需要凭借诊所医生的介绍信才能到上一级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如果患者越级就医则需缴纳额外费用(全部自费)。但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面对慢性病管理的严峻挑战,现有的分级诊疗体系也面临着区域卫生规划过于松散,二次医疗圈就医压力大的问题。2014年日本厚生劳动省颁布了以慢性病患者下沉以及区域整合为主要内容的《平成三十七年(2025)地域医疗整合规划纲要》,提出了更具强制性地转诊制度构想。

2. 英美分级诊疗制度―强制规定模式

英国分级诊疗的本质是强制分级诊疗,主导方是政府机构NHS(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HS包括初级医疗保健服务和二级医疗保健服务。NHS是这两类服务的购买者,初级保健占NHS75%的支出。全科医生是初级医疗保健服务的核心,扮演国民健康守门人的角色,他们都是私人诊所,提供的服务由NHS购买。全科医生精英教育是他们能够胜任健康守门人的关键。随着英国老龄化加剧,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英国以患者为中心,调整了分级体系的灵活性。原来,英国分级诊疗体系是绝对强制性的,患者就必须听从医生的权威,没有任何选择权。1989年英国NHS改革后,英国不断以患者为中心改进服务体系,患者就医自由度加大了可以自主选择医院和医生团队。

美国的分级医疗体系不是由政府机构主导,而是由大大小小的保险机构主导。美国分级诊疗的关键角色是保健医生和英国一样,高质量的精英医学教育是保健医生服务质量的保障。美国分级诊疗体系是在管理式医疗网络内完成的,患者有选择某个组织的自由,但必须选择加入这个网络,并遵守游戏规则。这个网络由保险机构主导,内有医院、诊所、检验室、初级医疗保健医生等成员,可以满足患者的大多数就医需求。这些网络包括:HMO、PPOs、POSs、EPOs等。HMOs要求强制转诊,且不能够选择网络外就医,否则患者全额自付。只有当HMOs不能做某些项目的时候,患者去网络外就医才可以报销。 但是随着患者的需求变化,一些网络给以患者更高的就医自由如PPOs。在PPO内,患者可以在网络内挑选任何一个医生,并不需要保健医生的强制转诊。PPO还可为网络外的医疗服务付费,但报销由患者先行垫付全款,事后找保险机构报销,但PPO内患者的自费金额较高。总之由此保险公司把持着美国分级医疗体系话语权把持,因为保险公司是医疗服务的购买方和支付方。

美国以市场为导向,英国以政府机构为导向,但是分级体系话语权掌握在医疗服务购买方和支付方手中,并且受到支付方的强制安排。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环境变化,英国、美国都在开始改革,向更加灵活自由的模式改变。 三、对我国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建议

不管是依靠激励和限制机制自由引导患者的日本分级诊疗模式或者是美国和英国由医疗服务购买者强制安排患者就诊的分级诊疗模式,都是动态发展的,都在寻求自由和强制的平衡。说明绝对自由的引导和强制的规定,都难以做到以患者为中心,难以做到资源的合理分配。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构建应当以政府行政命令的强制性和患者一定范围内的自由择医为原则。

(一)加强以人才培养为重点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加大对全科医生培养的投入,从政策向对全科医生给予补贴。注重社会舆论的引导和相关政策的细化和落实。宣传全科医生在医疗模式下对健康的重要性,使全科医生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从职称、待遇等各方面保障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和生活水平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专业帮扶等。保障基本药品的供应,扩大药品目录,与上级医院向下转诊疗的要求有效衔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做到资源共享。

(二)明确不同等级医院的功能职责,建立三级医疗圈

在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分类方面,日本的三次医疗圈值得我国借鉴。以地级市为单位,三甲医院组成三次医疗圈,功能定位为:提供高精尖医疗服务;先进医疗技术引进开发和评价;高精尖医疗技术研修培训。部分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根据地域划分组成二次医疗圈,功能定位为:区域分级诊疗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域应急救治中心;区域教育培训基地。基层医疗机构和一级医院组成一次医疗圈。功能定位为:首诊,常见病多发病整治、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

(三)利用经济杠杆引导患者分流

医保限制患者,经济奖励激励医疗机构。除了起付线和报销比例还应当凭转诊单报销的政策规定等来引导患者就医。对医疗机构的激励主要体现在对接收转诊病人的额外补贴,双向转诊率等指标的奖励以及科学合理地分级定价等。另外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也应当与诊疗人次等指标挂钩,激发工作积极性。

(四)建立合理地转诊流程,制定详细统一的转诊标准

缺乏明确的转诊标准是造成转诊不通畅的重要原因。根据不同级别医院的功能定位,从政府层面制定转诊标准。加强信息化建设,做到检查结果共享,做好医保政策衔接工作,优化转诊流程。组织专门人员对转诊进行监督,定期检查转诊病例,对不合理的转诊或收治进行考核,控制转诊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2014年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告[R].2015.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EB/OL]. http://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11/content_10158.htm,2015-09-11.

[3]陈文贤,王霞,等.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l(12).

[4]方少华,刘根美.社区首诊应当缓行[J].中国社会保障,2008(05).

[5]吴韬,周斌,赵列兵,等.从患者就医行为及认知看医疗联合体[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07).

[6]田城孝雄.地域医B携MOOK,平成18年の大涓铯讼颏堡[M].日t研出版,2004.

[7]张莹.日本医疗机构双向转诊补偿制度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卫生济,2013(04).

[8]顾亚明.日本分级诊疗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卫生经济研究,2015(03).

第9篇:医疗美容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7X(2007)10-0073-01

【摘要】医疗行业竞争日趋严重,先进的诊疗护理技术水平配合良好的服务体系,才能让患者满意。根据本院门诊的实际情况,完善门诊护理服务模式,调查结果显示,缩减了病人诊疗时间,使病人满意度得到提高,提升了门诊护理服务内涵,建立了良好的护理关系。

【关键词】门诊;护理;服务模式

The outpatient service nurses the service pattern the discussion

Li Qinghong Zhu Sha

【Abstract】the medical profession competition date gets up seriously,advanced diagnoses and treats nurses the technical level coordination good service system,can let the patient be satisfied. According to this courtyard outpatient service actual situation,the perfect outpatient service nurses the service pattern,the investigation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reduced the patient to diagnose and treat the time,enable the patient degree of satisfaction to obtain comprehensively,promoted the outpatient service to nurse the service connotation,established good has nursed the relations.

【key word】outpatient service; Nurses; Service pattern

医疗市场的竞争给医院带来了压力,医院的生存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不断的创新,良好的服务态度,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水平,幽雅舒适的环境,才能使病人心悦诚服,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1]。现据我院门诊的实际情况,对门诊护理人员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介绍如下:

1 建立优质新型的导医队伍

2005年7月我院在600名护士中通过自愿报名,严格的岗位考核,最终选拔出5名优秀的护理人员,成立了一支新型的导医护士队伍。进岗前,对她们进行了系统规范化的培训,并参观了苏北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开阔她们的眼界,拓宽她们的思路,从中寻找自己的不足,在边学习边改进边调整的过程中,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新型服务模式:

1.1 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完成导医小姐向导医护士的转型。长久以来,人们对门诊导医的概念是没有技术含量,只是单纯的导诊导向。在此,我们对导医护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指导病人在我院完成一系列的诊疗,打造我们的品牌。因此,在培训阶段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导医护士应知应会读本和业务学习计划,要求她们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不断充实自己,用自身的素养改变传统的言论。做到能够熟练介绍医院的概况,如:各临床科室的简介,副主任以上人员的专业特长,以及各医技科室先进设备的检查内容、目的,掌握各科常见病的临床症状,常规化验正常值等。另外,对她们的形体礼仪和着装作了规范化的培训,要求做到:统一的服饰、头饰,规范的站、立、行,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微笑,有声,有心的服务。

1.2 没有固定的岗位,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适时服务。根据就诊密度和规律,调整工作区域,有效的作好分诊、分流和指引,缩短各窗口的等待时间,同时可以密切观察到各就诊区病人的病情。发现有特殊环节、特殊病员主动快速进入绿色通道解决相关问题,必要时实施全程导医。

1.3 灵活运用语言的沟通技巧,富含个人魅力的工作态度,起到“院长代表”的效应。回答病人问题具体化,文明用语规范化,必加“您”或“请”;忙时、闲时一样和气,生人、熟人一样热情,干部、群众一样尊重,来早、来晚一样对待,以达到有效沟通。学会社会角色和自然角色的转换调适。用镜头捕捉门诊的“五多一短”[2]及病人焦虑、痛苦的表情,人群繁杂看病难的现象,促使她们同情病人处境,体验病人的精神世界,对病人的烦躁、不理解、不礼貌产生共情,主动帮助解决,做好解释,缓解病人的情绪,帮助病员认同医院,努力为病员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让病员满意放心,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投诉。

2 设立助诊服务

我院是一所市级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日就诊量最多可达2500多人次,尽管医院加强了专科专家的力量,仍然不能满足病员的需求,特别是一些重点科室,病员的候诊时间往往长达2小时以上,大部分患者对医生开出的检查单、药品,以及作出的诊断和治疗花上很长时间反复多次的询问,无形增加了专家的压力,浪费了专家的时间,延长了病人的候诊时间。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院于三月前在内科诊区设立了两个助诊点,具体做法如下:

2.1 人员产生:专家推荐、民主选举,临床经验丰富的主管护理师(原候诊护士)。

2.2 专业培训:由专家拟订助诊服务内容,包括常见疾病的理论知识,常规检查的目的和治疗方法及常用药物的服法和注意事项,并制定成册。要求做到: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准确回答,遇到自己不清楚或解释不了的问题及时反馈,让病人能够及时得到满意的答复。

2.3 固定岗位,挂牌服务:如:今日助诊 ××× 主管护理师,并配备相应的设备,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血糖监测仪等,逐步走向开设护理专家门诊的服务模式。

2.4 助诊期间:及时记录工作日记,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进行收集、总结,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

3 培养门诊护士的职业素质

利用多种形式来提高门诊护士的服务意识,如:举办手语交流与交流技巧的专题培训,举办“爱心使者”情景剧等'系列活动,激发她们的工作热情和服务爱心,有计划安排她们到院图书馆学习新理念、新知识,以跟上信息的潮流,市场经济的步伐。对她们进行护理美学教育,学会尊重病人,认真倾听病人的诉说,关注与病人交往的细节,如:说话时要看着病人;在门诊会经常遇判情绪激动的病人和家属,这时要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做好解释工作;同情病人,学会换位思考,假如自己是一位病人,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服务,是否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和真诚的服务。给病人指点方向要带到电梯口、楼梯口、拐角处,尤其是一些农村老年患者。把自己的善良美、宽容美、形体美和语言美完美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窗口”这个舞台,展示“白衣天使”的形象,使病人倍感亲切。

4 成效

目前,我们对863名病员作了意见调查,调查表显示,新型的导医和助诊服务确实缩减了病人诊疗时间,使病员满意度得到提高。还缓解了专家的压力,把专家的时间留给了更需要他的病人。同时,增进了医护之间的交流,也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素质,提升了门诊护士的护理服务内涵,建立了患者对医生护士的信任。

参考文献

[1] 李焕英、张涛源、姚秀峰.改变分诊管理方法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护理研究.200,18(4)l 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