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黄山奇石教案范文

黄山奇石教案精选(九篇)

黄山奇石教案

第1篇:黄山奇石教案范文

我热爱学习,因为学习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在众多学科当中,我最钟情于数学,数学赋予我激情,带给我太多的欢乐。

黄山的奇松令我陶醉。黄山之松苍翠浓密,千姿百态,时而倚岸挺拔,时而傲立峰巅,时而倒悬绝壁,时而冠平如盖,时而尖削似剑。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松不齐,令我眼花缭乱。

解析几何学令我如掌上明珠般爱不释手。伟大的数学家费马与笛卡尔可谓智慧超群,创立了如此神奇的学科。“一支坐标系,巧解千万题。”时而变幻莫测,时而斗转星移。忽圆,忽椭,忽直,忽曲,无题不巧,使我思维活跃。

纵情黄山秀丽的风景之中,时刻令我感到惊喜。黄山之石不愧为天造地设,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从不同位置,在不同天气欣赏情趣迥异。用东坡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形容黄山奇石再恰当不过了。每一块怪石都令我浮想联翩,深感大自然的伟大力量,陶醉其中,惊叹不已。

立体几何学便如黄山的奇石,漫游其中,使我不得不连连拍案。似实似虚,时隐时现,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方法构思,千差万别,却又殊途同归,令我收获颇丰。解立体几何,就仿佛与伟大的数学家欧拉一起遨游在一个奇妙的三维世界中,情趣无穷。

“自古黄山云成海。”初游黄山,怎能不为那瑰丽壮观的云海所陶醉?时而风起云涌,时而惊涛拍岸。远处白浪排空,近处奔涌如潮,似有千军万马,席卷群峰。待到风平浪静之时,又一铺万顷,波平浪静之时,映出山影如画。远处天高海阔,峰头似扁舟轻摇;近处仿佛触手可及,使我不禁想掬起一捧云来感受它的温柔质感。陶醉在轻柔与静谧之中使我感受到一股奔流不息的力量。

在数学的大观园里,如果说有一门学科像黄山之云海般吸引我的视线,那么非微积分学莫属。它集数学之精华,深奥、理性而充满智慧。生动形象的构造拆分,瞬息万变的解题技巧,头顶着数学王国的皇冠,它是人类思维的结晶。我至今仍珍藏那本《微分与积分》,并将它视为至宝。每每翻开品读,就如同在广阔的蓝天上尽情翱翔,情迷其中,难以割舍。

曾经,我被黄山的美景所陶醉;

曾经,我为数学的奇妙所感动,

我爱黄山,更爱数学。

(指导教师 陈俊巧)

总 评

黄山、数学,都是作者所钟爱的事物。

在结构上,双线并举;在表达上,直抒胸臆,字里行间,展示的是黄山和数学的魅力,流淌的是真挚而热忱的情怀。

整体感觉是:在对黄山和数学的关系处理上,还要动一番脑筋。

一开始,把黄山和数学分得太开,似乎两者“油水两离”了,在后文,作者在文字上有意识地将两者融为一体,但还是有一种牵强附会的味道。

建议:在文章的开头或末尾部分点出黄山和数学在精神实质上的相通之处,这样,就能更好地凸现作者的写作目的,文章主题也更鲜明、更显豁。

(点评教师 周春林)

第2篇:黄山奇石教案范文

大坝小学 五年级黄冠华

在一个星期三的中午,我偶然在电视中看到了神秘土林的广告,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在幻想着土林的美景。觉得土林正向我招手。

今年寒假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真正的土林远远比我想象中的美,比我想象中的壮观。

那是2009年2月15日。我、爸爸、妈妈、姨妈、姨爹、妹妹和几位叔叔阿姨,一同前去观赏土林。我们迫不及待地拥进朱红色的土林大门,上下几道台阶后,我们激动地踩上了柔软的细沙铺成的小道上。我们观赏到土林深处时已是下午六点多钟,这时夕阳的余晖撒满了弯弯曲曲的小道,小道被夕阳的余晖得金黄金黄的。我看着这脚下金沙般的小道,又抬头看看远处的群山,突然豪情奔放,我不由自主地脱下鞋子,像一匹欢腾的野马自由自在的向群山涧深处跑去……过了不久我投到了土柱林的怀抱中。那些山都是无数土堆成的大小不一土柱,有的小山包从中段分裂开,我向前看,土柱林有的高耸入云;有的笔直陡峭。土柱林之间形成了深深的峡谷;你看拔地而起的尖峰像无数把宝剑刺向天空;高处的尖峰似乎直插云霄;土柱的尖峰上有许多奇特的石头,那些石头奇形怪状:像恐龙头;像蛇;像老鼠……

那些神奇的尖峰不仅形态怪异而且身上的凹痕也很特别。夕阳撒在土林上的余晖渐渐淡了。可那些尖峰和悬崖绝壁上,自然界雕刻的奇特凹痕,却印在了我的眼里和心里,而且印得很深很深。现在先从峡谷尖峰的共同特点说起吧,几乎每一座尖峰上、每一道峡谷上都分为几层或几十层;因为它们一层和另一层间都由一块很薄很宽但又很坚硬的石板分开,所以几十层的尖峰远远的看去像一座修建在群山中摩天大楼。不同的是:峡谷天然刻有美丽又充满魅力的图案,尖峰却没有。现在就讲讲独特的图案吧,悬崖上的图案很特别就像一位杰出的艺术家雕刻的: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皇冠;还有的像元宝……仰视悬崖上不计其数的图案仿佛是在数满天繁星,看得目不暇接。

当我在如痴如醉地欣赏这些奇特的自然美景时,跟我们来的一位叔叔也追上来,他看到神秘的美景,不由得轻轻叹息:“相见恨晚……”。我们边走边看变化无穷的奇观,我渐渐陶醉在其中,不知不觉天色暗下后我才想起回家。

神秘的土林你真美啊!开始是土林向我招手现在是我向土林恋恋不舍挥手告别。

第3篇:黄山奇石教案范文

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神州大地日益崛起的赏石热潮,像阵阵春风,跨越崇山峻岭,把寻石、赏石、藏石之风吹向四面八方,吹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其中不仅有学者、教授、艺术家,还有工程师、企业家、编辑、记者。不仅有年高的行政领导、离退休干部,也有血气方刚的青年。各地举办的奇石馆星罗棋布,凝精寓博,焕发出耀人眼目的奇光异彩。各地举办的奇石展览也日益频繁,“第五届中国赏石暨国际赏石展”不久前刚在武汉市落下帷幕。各种石文化群体、协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地奇石市场日益繁荣。据估计,目前全国赏石者不下二十余万人。在被称为“奇石之都”的广西柳州市,平均每二百人就有一个爱石者。民间历来有“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之说,现在许多园林都用各种奇石作景,增添大自然的野趣。人们还以奇石布置新居,使家中多一份大自然的韵味。许多人还以奇石作为高雅的礼品馈赠亲友。奇石并且具有极大的幅射魅力,在日本、韩国及东南亚诸国,赏石热潮并不在我国之下。韩国寿石联合总会就有一百二十万会员,约占人口的三十五分之一。在欧洲、北美、南非和澳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赏石活动也日趋活跃。

奇石何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石中有田园风光,石中有波涛万里,石中有大干世界,石中有沧桑岁月。中国古代文人都怀念山水,追求超然物外、逍遥自在的生活。其中不乏逸士高人遁迹山林、归隐终生。这种回归自然的思想,是中华民族赏石文化的思想渊薮。当今,物质生活较为丰实,现实生活也许充斥着喧嚣和过于庸俗,人们希望在大自然中获得灵魂的解脱,因而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审美情趣日益浓厚;亲近自然,寄情于纯自然之物的心理追求日益强烈。而奇石藏天地间之灵气,集宇宙之雄奇,被发现于大自然,撷取于大自然,在艺术创造过程中又恪守“自然天成”的法则,因而观赏奇石使人与自然的交流变得尤为直接与深刻。奇石天地造化的品格,凝重宁静,高雅脱俗,被视为无言交流的灵物,使人在静心、净心中得到超脱、空灵的精神享受,达到娱悦身心的目的。所以,痴石者心静长寿。

我国观赏石的资源非常非富,分布极广。如安徽、江苏盛产以“皱、瘦、漏、透”著称的灵壁石、太湖石。广西红河产的彩陶石,流光溢彩,独具神韵,使人遐思,令人神往。兰州的黄河石,大璞不雕,图纹美丽,蕴有阳刚之气的雄浑美,令人爱不释手。河南洛阳的河洛石,温润典雅,纹理变化无穷,散发着诱人的光彩。山东崂山绿石,如黛似翠,异彩纷呈,受到人们的青睐。广东的黄蜡石,如蜡似玉,柔美纯净,令人百看不厌,百赏不倦。产于西北、内蒙戈壁滩上的风砺石,铁骨铮铮,傲岸强劲,令人为之神往,为之沉醉。

第4篇:黄山奇石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富有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动,如何把一堂平凡普通的课上得生动活泼,如何把平淡的课堂化为神奇的世界,使学生即能品味优美之语言,又能感受生动之形象,即有思想感情之熏陶,又有艺术魅力之享受,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追寻的目标。“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就让我们从一堂课的导入入手。

一、看图导入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的情景图,配有教学挂图,通过网络资料还可查阅到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它们作为直观教材,比较形象的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鲜明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导入时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此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释题引申法

就是解释题目中关键性的字词并由此而推演、生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一位老师在教《黄山奇石》一课时,先板书课题,然后提问:“读了课题,可以看出课文将向我们介绍黄山的什么?”学生回答:“黄山的石头。”师:“是一般的石头吗?”生:“是奇怪的石头,和一般石头不一样。”师:“说得好,通过读课题,我们知道了这篇看图学文就是专门向我们介绍黄山各种各样奇妙有趣的岩石的,那么黄山到底有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呢?”这儿老师抓住课题,通过引导学生审师,明确了学习重点,从而自然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三、背景介绍法

有些课文,由于写作年代较早,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生疏,难于理解。对这些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上《月光曲》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的一首,叫《月光曲》(板:月光曲)。”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创设情景法

那些富有感彩的课文,可运用语言、电化教具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所感,产生共鸣。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轻快的音乐先响起)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她从泥洞里爬起来,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在小羊里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圆圆的卵。春风轻轻地吹过,暖暖的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暖和了。青蛙妈妈下的卵慢慢地都活动起来,变成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蝌蚪,他们在水里游来游去,非常快乐。老师生动形象的描述把学生的思绪引进大自然中,引进了生机盎然的池塘里,学生会不知不觉地随着小蝌蚪去找它的妈妈,也在不知不觉中,随着老师的引导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

五、抒情描摹法

即把自然抒情和描摹景物结合在一起,用所描绘的景物唤起学生的联想,以教者的情引起学生的共鸣。

记得从前一位教师教《草原》这篇课文时,先板书《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第一段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白鸟齐飞翔。”接着用抒发感情的格调描述了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美丽的景象:“那儿的草原一碧千里,空气清新,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马壮,繁花似锦,白鸟歌唱……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老舍爷爷一起去风景如画的内蒙古大草原浏览一番……”这样的导入,使学生神往于内蒙古大草原的景物,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从而对学习这篇文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六、悬问设置法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如教《狐假虎威》一课时,我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掉谁?”学生答:“这还用问?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我说:“但是今天要讲一个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狐狸轻而易举地指挥着老虎。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文――《狐假虎威》这一段导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急于要弄清问题的心情,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

我在上《惊弓之鸟》时,开篇就布疑阵:“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学生凭经验纷纷说,用箭射,用枪打,用弹子弹……至此,我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话峰一转,说:“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赢,却是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如果故弄玄虚,那就失去了悬念的意义,有时甚至会把学生弄糊涂。

七、游戏导入法

第5篇:黄山奇石教案范文

冯骥才原籍浙江慈溪,出生于天津。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有着浓厚的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其作品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通过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挖掘生活底蕴,咀嚼人生况味。

【一号美文厅】

黄山绝壁松

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

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黄山全是石峰。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飙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

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决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虬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飓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

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

(选自《解放日报》)

探究练习

1.细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引出重点描写的对象黄山绝壁松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绝壁之松一般生长在黄山的什么地方?

3.黄山全是石峰,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那些松树为何能在其中生长?

4.黄山的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有何不同?

5.“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文中说“绝壁松”像哪些人?请你再写出两类相关的比喻句来。

6.作者为什么要赞美黄山的绝壁松?请说说你的理解。

【二号美文厅】

夕照透入书房

我常常在黄昏时分,坐在书房里,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带来的那一种异样的神奇。

此刻,书房已经暗下来。到处堆放的书籍文稿以及艺术品重重叠叠地隐没在阴影里。暮时的阳光,已经失去了白日里的咄咄逼人;它变得很温和,很红,好像一种橘色的灯光,不管什么东西给它一照,全都分外的美丽。首先是窗台上那盆已经衰败的藤草,此刻像镀了金一样,蓬勃发光;跟着是书桌上的玻璃灯罩,亮闪闪的,仿佛打开了灯;然后,这一大片橙色的夕照带着窗棂和外边的树影,斑斑驳驳投射在东墙那边一排大书架上。阴影的地方书皆晦暗,光照的地方连书脊上的文字也看得异常分明。《傅雷文集》的书名是烫金的,金灿灿放着光芒,好像在骄傲地说:“我可以永存。”

怎样的事物才能真正的永存?阿房宫和华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的名句和老庄的格言却一字不误地镌刻在每个华人的心里。世上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思想与精神。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的只有文字。所以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

当夕阳移到我的桌面上,每件案头物品都变得妙不可言。一尊苏格拉底的小雕像隐在暗中,一束细细的光芒从一丛笔杆的缝隙中穿过,停在他的嘴唇之间,似乎想撬开他的嘴巴,听一听这位古希腊的哲人对如今这个混沌而荒谬的商品世界的醒世之言。但他口含夕阳,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昨天的哲人只能解昨天,今天的答案还得来自今人。这样说来,一声不吭的原来是我们自己。

存放在桌上的一块四方的镇尺最是离奇。这个镇尺是朋友赠送给我的。它是一块纯净的无色玻璃,一条弯着尾巴的小银鱼被铸在玻璃中央。当阳光彻入,玻璃非但没有反光,反而由于纯度过高而消失了,只有那银光闪闪的小鱼悬在空中,无所依傍。它瞪圆眼睛,似乎也感到了一种匪夷所思。

一只蚂蚁从阴影里爬出来,它爬到桌面一块阳光前,迟疑不前,几次刚把脑袋伸进夕阳里,又赶紧缩回来。它究竟是畏惧这奇异的光明,还是习惯了黑暗?黑暗总是给人一半恐惧,一半安全。人在黑暗外边感到恐惧,在黑暗里边反倒觉得安全。

夕阳的生命是有限的。它在天边一点点沉落下去,它的光却在我的书房里渐渐升高。短暂的夕照大概知道自己大限在即,它最后抛给人间的光芒最依恋也最夺目。此时,连我的书房的空气也是金红的。定睛细看,空气里浮动的尘埃竟然被它照亮。这些小得肉眼刚刚能看见的颗粒竟被夕阳照得极亮极美,它们在半空中自由、无声和缓缓地游弋着,好像徜徉在宇宙里的星辰。这是唯夕阳才能创造的景象――它能使最平凡的事物变得无比神奇。

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挪到我书架最上边的一格。满室皆暗,只有书架上边无限明媚。那里摆着一只河北省白沟的泥公鸡。雪白的身子,彩色的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气。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这里已经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都了无踪影。可是此刻,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这叫声似乎也感动了夕阳。一瞬间,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竟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和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

(选自《扬子晚报》)

探究练习

1.第二段中“暮时的阳光,已经失去了白日里的咄咄逼人”一句中,“咄咄逼人”该如何理解?

2.你对“昨天的哲人只能解昨天,今天的答案还得来自今人”是怎样理解的,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泥公鸡和夕阳之间有什么共同点?结尾“这叫声似乎也感动了夕阳。一瞬间,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竟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和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有什么含义?

4.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事物才能永存?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试举例说明。

【相关阅读】

中国民间文化的守望者(节选)

范惜春

冯骥才的人生历经四级跳:1960年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一跳体坛,出任天津市男子篮球队中锋,1962年因受伤退出体坛;二跳画坛,入天津书画社,专事绘画;1974年,三跳文坛,从长篇小说《义和拳》创作起步;1994年,四跳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冯骥才如是说(节选)

第6篇:黄山奇石教案范文

甘肃处于丝绸古道的黄金路段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人文景观,现有40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77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名胜有“世界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东方雕塑馆”―――天水麦积山石窟、“天下道教第一名山”―――平凉崆峒山、“天下雄关”―――嘉峪关以及举世瞩目的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出土地―――雷台汉墓、藏传佛教黄教六大宗主寺之一的夏河拉卜楞寺等等。

甘肃自然风光类型多样,山川景致神奇迷人。西北部白雪皑皑的祁连山下,戈壁、沙漠、绿洲相间分布;东、南部既有群峰竞秀、碧水荡漾的江南景色和山清水秀的绿色峡谷,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甘南辽阔草原。

甘肃省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历史上就以多民族“茶马互市”而闻名于世。汉、回、藏族是目前生活在甘肃的主要民族,东乡、裕固、保安族为甘肃省独有的三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在婚丧、节日庆典、饮食居住以及诸多文化活动方面均有不同,五彩缤纷的民族风情独具特色。

线路A 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西部,东起乌鞘岭,西止星星峡,北枕北山,南望祁连,中部为著名的戈壁绿洲区,长约1 000多公里,雪山、绿洲与沙漠、戈壁相间分布。河西走廊自古即为东西方文化交融之地。古老的丝绸之路横贯河西走廊全境,灿烂的古代文明遗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化胜迹,古道、长城、雄关、佛寺、石窟、城堡和烽燧比比皆是,莫高窟、嘉峪关、安西榆林窟、锁阳城、张掖大佛寺、马蹄寺、武威文庙、玉门关、阳关等旅游景点蜚声海外,使河西走廊又成为一条汇萃中国古代艺术的文化长廊。

同时,河西走廊又是中国北方著名的自然生态和民族风情旅游区,绿洲、戈壁、大漠、草原、雪山、冰川、雅丹地貌五彩纷呈;生活在河西走廊的哈萨克族、蒙古族、土家族以及甘肃独有民族―――裕固族等各族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民族风情独具魅力,因而这条旅游线路又被海内外旅游者誉为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游客在这条旅游线上,可以看到巍峨的祁连山、皑皑雪峰、荒凉的大漠戈壁、奇异的雅丹地貌、夕阳下的沙山驼队、沙漠中永不干涸的月牙泉;可以在敦煌莫高窟欣赏到世界上最美丽、最珍贵的古代壁画和雕塑;可以登上万里长城最西端雄伟的关城,可以在古战场、古遗址中追寻历史的记忆……

这条旅游线路全程需八天左右。

线路B香巴拉并不遥远

――甘南藏族风情之旅

中国有一首藏族民歌这样唱道:香巴拉并不遥远,她就是我们的家乡......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歌中描写的“香巴拉”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天堂,就在甘肃南部享有“小”之称的甘南藏族自治州。

由甘肃省会兰州南行经临夏到夏河、合作,是一条著名的回、藏民族风情和宗教艺术、草原风光旅游线,游客可欣赏到素有“小麦加”之称的临夏穆斯林风情,体验热烈纯朴的藏族民俗风情;还可到夏河拉卜楞寺、郎木寺、米拉日巴佛阁、桑科草原、则岔石林、玛曲黄河第一湾、尕海自然保护区等景区参观游览;再向南行不远便是著名的九寨沟景区,取道甘南前往九寨沟被公认为是中国最佳的自然生态、民族风情旅游线路。

恢弘盛大的佛殿,优扬动听的牧歌,广袤美丽的草原,能歌善舞的民族,淳香甘冽的青稞酒,熊熊燃烧的篝火,在这里,游客能充分领略到独特的草原民族风情。

这条旅游线全程需六天左右。

线路C追寻龙族血脉探访华夏渊源―――甘肃东行寻根朝觐之旅

远在2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甘肃东部繁衍生息。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均诞生在甘肃天水。伏羲在这里绘制八卦,创立文字;黄帝、炎帝曾在这里教民务农,令行天下;道教女神西王母降凡于泾川;汉民族的祖先在此兴业,产生了辉煌灿烂的中国大地湾新石器文化,将中国文明史改写到7 800年以前,这里还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原始农耕文明;鲜为人知的是,天下第一大姓氏李氏的根即在甘肃东部的陇西县,如今每年都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李氏后人到此寻根祭祖。

甘肃东部地区也是著名的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三国时期蜀魏相争之地。悠久的历史给这里留下了丰厚的历史胜迹,有“东方雕塑艺术馆”麦积山石窟,有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大地湾文化遗址,有世界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伏羲庙,有三国时期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街亭古战场。每年都有众多的海外游客到这里探访华夏文明的渊源。

这条旅游线路全程参考时间为三至五日。

线路D陇东道教名山、黄土风情之旅

甘肃东部为著名的黄土高原地区。300万年来,“风神”不断将粒粒尘沙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长途“搬运”到甘肃东部地区,并磨蚀、堆聚成4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坡,切割为沟壑纵横、莽莽壮观的黄土地貌,被誉为“风神捏就的世界”,在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之下,当地人民利用黄土质地均一、层结稳定的特点,建筑了与众不同的民居―――黄土窑洞,成为吸引游客的一道独特景观。

地处黄土高原之上的中国道教名山崆峒山,是中国部级风景名胜区,峰峦叠翠,林木葱茏,宛若黄土高原上的“绿岛”。游客若是登顶远眺,可见远处的峰峦若隐若现,近处的道观屋宇如云海浮舟,身周烟云缭绕,如登仙境;甘肃东部还有著名的南、北石窟寺,距今已有1 500多年的历史,两座石窟一南一北,遥遥相对,窟内雕像造型生动优美,是中国石窟艺术中的精品。同时,甘肃东部的民间艺术也是独树一帜,诸如刺绣、皮影、剪纸、泥塑、面塑等以其独特的风格、深刻的内涵、古朴的造型、精湛的技艺,深受海内外游客喜爱。当地民间手工艺人制作的刺绣和剪纸工艺品,图案古拙质朴,是中国原始图腾文化的生动体现,给人以原始生命的美感;皮影以优质牛皮为原料,制作考究,皮影戏人物形象生动,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动画片”。

该条旅游线路全程需时间五至六天左右。

线路E甘肃黄河风情之旅

世界第五大河―――有中华“母亲河”之称的黄河流经甘肃,蜿蜒曲回,形成了许多奇峡深谷美景;在黄土高原上又冲刷出了平坦肥沃的河谷平地,孕育出了中国西部的现代高原山水都市―――甘肃省省会兰州,兰州也因此成为全国惟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

兰州,是中国大陆版图的地理几何中心、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地。黄河百里风情线是兰州这座高原都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两岸林阴浓密,公园、雕塑密布,有“绿色长廊”之称,如今已成为外地游客来兰州的必游之地。兰州风味小吃和瓜果美食众多,牛肉面风味独特,色、香、味、形俱佳,被称为“中式第一快餐”;白兰瓜清香扑鼻,瓜肉甘甜,有“香如桂花,甜似蜂蜜”之说;兰州百合以名菜良药著称,营养丰富,味道甜美,更有润肺、止咳、健胃之功效,是难道的“佳蔬良药”。

游客由兰州南行到刘家峡,可乘船游览万顷碧波、水天一色的水库风光;可以欣赏到由红色砂岩堆积成奇峰峭立的丹霞地貌景观;离船登岸,可以参观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炳灵寺石窟,观赏精美的雕塑和绚丽的古代壁画;也可在岸边世界最大的恐龙足印化石群追寻古生物的足迹;还可在千亩芦苇荡旁的百年枣树园里品枣垂钓。

由兰州北行至景泰县,可以欣赏到中华自然奇观―――景泰黄河石林景区,该景区将黄河、石林、沙漠、戈壁、绿洲、农庄等六种资源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山水相依,动静结合;若继续北行,可到宁夏沙坡头、沙湖等景区游览。

该旅游线全程需七天左右。

线路F忘情于山水―――陇南山水风光游

由兰州到甘肃陇南地区,是一条绝佳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旅游线路,峡谷溶洞众多、流泉飞瀑遍布,林木植被茂密,有中国西北第一溶洞―――武都万象洞,中国大熊猫主要栖息地―――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有中国汉代隶书名碑汉三颂之一“西狭颂”摩崖石刻;还有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扎营地的祁山堡等历史遗迹。

这里,嘉陵江、西汉水、白龙江、白水江等江水纵横,森林茂密,有大熊猫、金丝猴、苏门羚等珍稀动物,有著名的武都米仓红芪、宕昌岷归、文县纹党和冬虫夏草、礼县铨水大黄等,素有“千年药乡”之称。境内自然风光壮丽秀美,景点众多,有大河坝森林公园,小九寨梅园沟,擂鼓雪峰,有祁山堡、鸡峰山、西峡颂摩崖、杜甫草堂、阴平古道等。

第7篇:黄山奇石教案范文

在随后漫长的封建统治中,佳县在各代王朝的手中被精心打造为一座凌空于绝壁之上的军事堡垒,人们历来都会用“铁葭州”来形容它的坚不可摧。

除了拥有“曾经铁打”的历史,佳县还拥有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从这里唱出的《东方红》是中国红色革命中最温情永恒的曲调;这里拥有斜插于黄河之中,四面绝空的黄河奇观“香炉晚照”;这里的人们年年会表演一种神奇的“放社”民俗,将数百米的绳索从悬崖顶一直拉到山下庙前……当时辰一到,木头制成的道教神仙们便顺着绳索“凌空下凡”……

万仞孤城像一把倒挂的美丽琵琶

佳县古称葭州,因为佳芦河两岸生长着茂盛的芦苇而得名。在历史上,葭州还有个更富神韵的别称,叫做“铁葭州”。凡是去过佳县的人,都会感慨,用一个“铁”字来形容佳县,的确是神来之意。

有关“铁”的由来,首先是佳县那宛如铁铸的地貌结构。佳县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结合部,整个地形看上去就像一把美丽的倒挂琵琶依偎在黄河身畔。地域之内,不仅有一座座怪石嶙峋的裸岩石山;还有一片片连绵起伏的沙漠;更有一道道广袤浑厚的黄土高坡――这样复杂雄峻的地貌,本身就带着一种“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的铁血豪情。

尤其让人震撼的,是佳县城扼山襟水的地理位置――佳县城雄踞在葭芦山之巅,三面悬空,镇守黄河,只有城北与山脉相连。因为险要的地形和不可替代的战略位置,佳县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修筑佳芦寨开始,历朝历代都重视佳县的加固和扩建,慢慢地,佳县城就逐渐依山就势,在悬崖上成型为一座坚不可摧的蝎状石城,从此就有了“万仞孤城”的意境。在战争史上,佳县城凭借依山据险、进退自如的地理优势,在历代硝烟中名不虚传。抗战时期,日军占领三晋后,兵锋直逼佳县城,然而,在这座铁铸的黄河古城面前,日寇无论如何疯狂,也未能攻破一寸土地。

除了“万仞孤城”的意境,佳县还藏有一处更为神奇的“铁城”――佳县朱官寨乡的石摞摞山,地处五女河畔,山上至今仍然残存着一些蜿蜒起伏的神秘古城遗迹。遗迹中散落有大量的石器、陶片。2003年,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组建石摞摞山遗址考古发掘队,对石摞摞山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科学发掘,考古结果,确定这片遗迹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的石砌古城堡遗址”,距今大约4500多年历史,是国内现存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古城为全石砌结构,堪称城建史上的一大奇迹。虽经过数千年的沧海桑田,却依然能清晰地看出环山外城、山顶内城和环外城宽达10米、深达6.5米的城壕。尤其让人惊叹的是:古城宽阔的城垣面积、城中套城的完美建筑结构和形制,远远凌驾于中国北方现存的其他同类古城之上。这样一座来自远古时代坚不可摧的古城,为佳县的“铁血”历史又增添了一个神奇的源头。

险绝香炉寺秦晋峡谷中的一大奇观

每次来到佳县,人们总不忘到香炉寺走一走。自古佳县的香炉寺就被赞为秦晋峡谷中的一大奇观,无论远观还是近看,无论晨起还是黄昏,香炉寺都有一番截然不同的意境。

从佳县残存的古城墙上望过去,香炉寺就孤坐在县城向东200米的香炉峰上,与黄河东岸的吕梁山遥遥对望。香炉峰和佳县古城连在一起,它三面悬崖,呈狭长状,直直地插在黄河中,而接近河中央的一处山体,好像被斧头劈开了一条3米左右的间距,让香炉峰的一部分单独耸立在河水中,这块独立的山体高约20余米,周长约15米,顶部平坦,上面建有一座红色的微型古寺――香炉寺。在清晨的时候,薄雾缠绕,香火从寺中隐约而出,远远望去,俨然一根定河神柱,稳稳捧起一炉佛香……这其实就是香炉寺得名的原因。然而,当太阳西沉的时候,油画般的余辉将孤寺的倒影投在黄河水流中,香炉寺不再是清晨的一身禅意,它变得悲美而莫测。曾经驻留在此的古人,把这一刻误认作了传说中的“蓬莱景”,因此,香炉寺又被称为“黄河蓬莱”,被黄河沿岸的人们千古传颂。

香炉寺的名气,还在于它远近不同的意境。穿过佳县古城城墙的门洞,眼前就是一条1米宽,3米长的独木桥,将孤悬在水中央的香炉寺和古城连接在一起。桥下的黄河沉缓而过,却不怒自威,让许多人都胆怯地止步在古城这一端。而那些大胆跨上小桥的人,则置身空际,心里总会生出一种“举头城廓疑天上,倒看烟村在镜中”的云端之感。走过桥进入香炉寺,再次俯瞰黄河,感觉又是不同,孤石孤寺从大河中赫然拔起,置身在顶端,恐怕连神仙也会胆颤吧!

据记载,香炉寺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数百年来,无数名人驻留佳县,只是为了完成对它的寻访。1947年,转战陕北的,也曾专程登上香炉寺,俯仰之间,这位伟人留下了对华夏山河永岿不倒的豪迈之情。

神奇“放社”就这样目睹“神仙下凡”

在“铁葭州”和香炉寺的种种神奇之外,佳县还在漫长曲折的历史中蕴育出了独一无二的带有传奇色彩的民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每年正月期间,在佳县谭家坪村上演的一种融道教祈福和奇技表演为一体的趣味民俗――“放社”。

“放社”原名“放赦”,拥有很神奇的传说:在很早以前,佳县一带瘟疫肆虐,百鬼皆出,引来吕洞宾等八仙开坛作法降妖除魔,最终村民安泰,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就根据大赦天下、消除灾难的寓意,在每年的正月初九,举办“放赦”活动。但由于没有文字记载,“放社”究竟起源于何时现在已经无法考据。

每年农历正月初八,“放社”的前奏就开始了。首先是村里的长者把庙里收藏一年的“社人社马”(以木头和纸为材料,根据真人比例缩小的神仙造型)抱出来,重新修固,去掉脱落的油漆,涂上当地的血腻子,重刷上新鲜的底色,然后用矿物颜料和油漆为“社人社马”画上五官、轮廓等,眼见得这些“神仙神马”们一个个就变得精神抖擞起来。

到了正月初九,就是“社人”上山的日子。清晨时分,鞭炮炸响,六七个壮汉扛着500米长的绳索在前面开道,后面十几个人扛着“社人社马”,沿着蜿蜒盘旋的碎石小路爬上山崖。被扛上山顶的“社人”将会按顺序整齐地摆放在地上,在每个“社人”前面,还要插上香案。其间,人们将带来的绳索一头绑到木桩上,另一头则慢慢地送下山崖,而在山下,有数十人一字排开,将从山崖上送下的绳索接到手中,再依次传递到村中的庙宇前面。绳索排好后,“社人”会被按顺序穿在绳索上,每个“社人”下面都有不同的配重,有的悬挂着装满土的竹篮,有的则绑着石块,根据 “社人”各自重量的不同,配重也都精确到用秤秤过,如果轻了,“社人”可能放到一半就停止不走,重了则速度太快,山下的人不好接。“社人”一旦穿在绳上,身份就陡然神圣起来,所有的人就不能再用脚去跨越绳索了,否则会被神灵降罪。在“放社”之前,还要“打醋坛”(在烧红的铁勺上倒上醋,在“社人”的周围熏一圈),意思是经过醋一熏,一切灾难都将远离,留给人们的只是平安和吉祥。

现在,山上一切准备妥当,山下的人们也做好了接社的准备,包括道士也在山下做起了道场,从四邻八乡赶来的人们一时间密密麻麻地聚在山下,屏息等待“神仙”下凡。

随着山上山下的两声炮响,代表“年值先行官”的“社人”率先冲了下来,只见它身披彩袍,手拿令旗,跨下枣红马,马下悬挂着一卦鞭炮,噼噼啪啪、烟雾缭绕地从千米高落差的山崖上顺着绳子飞驰而下,霎时间山下响起了震天的锣鼓唢呐声,人群顿时躁动欢呼起来。随后依次飞下的八仙,则将天际变成了他们乘风踏浪的仙境,随着“社人”一个个地从天而降,人们的欢呼声也一潮高过一潮。

第8篇:黄山奇石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我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高效地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

        如《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就我的学生来讲,很少有人到过黄山,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触,如果只是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课文,就要求他们去理解黄山的奇美特色显然是不够的。于是,我就上网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的视频资料和文本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相结合制作成教学网页来再现黄山奇石的秀美景观。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视频点播”反复的观看黄山的怪石磷峋、危峰突兀,他们的视觉、听觉受到强烈的冲击,再加上其他图片和文字的介绍,更加深了对黄山的认识。接下来我又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喜欢黄山吗?我们刚刚看到的、听到的课文都写得很具体。现在请同学们重新走进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和黄山再次亲密接触,感受黄山的奇美秀丽,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到此,本课的教学目的也就基本实现了。在这里,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极大地突破了地域局限和感官局限,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从而兴趣盎然地进入课文,研读文本。

        2.变静为动,突破重难点。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改变阅读教学中逐段讲解的繁琐活动,教学中我把一些难以口头表达的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创设情境、激发想象,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

        教学古诗文的时候,经常因为学生对古人生活体验不够,而无法准确把握其主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把诗歌中的意境用图画或者动画表现出来,将呆板的文字转化成生动的图文,就会改变这一切。如教学:“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时我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奔腾不息的长江中,一叶小舟在远处渐行渐远,与浩渺天际融为一体,最后,不见友人,只见长江,那是何等难忘的离情别绪!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边想象是个描绘的意境边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自然有声有色。如果仅靠老师一张嘴、一支笔,就算讲到口干舌燥,学生也仍是一头雾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活化这些学习信息,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陶冶情操的同时,又提高了审美能力,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

        3.观察体验,真情表达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在指导学生写文章时,由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如果仅仅依靠老师的一张嘴,往往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无从下笔,写出来的文章干巴无味。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则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增强习作学习的效果。如习作《可爱的××》,写一种小动物,在教学前,根据习作要求,我让学生事先选一种自己最喜爱的小动物进行观察,教学时,我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拍几组动物活动)指导学生观察,没看清或记不下来还可重放,再看,再观察,写作时注意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来写。在观察的基础上再加上自由联想创意,使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展现在眼前,通过直观展示,节省了很多时间,提高了效率。此外,我还通过投影仪将学生的习作投在大屏幕上,让大家一起来浏览,修改,不仅真实直观,还有利于扩大学生交流的范围,使改作文不再成为教师的专权,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将作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地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找到自身写作能力的差距,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写作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拓展延伸,发展个性

        利用网络教学使课内外结合,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地感悟语言文字、受到熏陶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发展了个性。

每学一课我都利用网络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阅读相关文章,课堂上用习题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并由电脑做出即时评价,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如教学《奇妙的克隆》时我将相关网站推荐给学生,学生在网上快速阅读,了解“克隆”是什么?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由“面”及“点”筛选出“克隆技术”对人类有哪些益处同时又存在哪些弊端?等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鼓励学生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老师提供的资料库寻找答案,学生经过反复深入地研读课文,并在论坛交流心得,辩论:该不该克隆人?成功地把学生从课内引到课外。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共同提高。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教学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名向导和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

        5.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第9篇:黄山奇石教案范文

关键词:培养想象力 方法

一、用好教材,激发无限的想象

1.让生字灵动起来。

低年级的课堂上识字教学是重头戏,如何让学生发挥想象,让静止的生字灵活起来?可让学生据字思境,据字作画,据字表演,据字编故事等等,用想象赋与一个个生字以灵性。如我们教“阔”字,很多孩子会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门”里一个“活”,就是“阔”。老师给孩子们讲了曹操的故事。“曹操命令手下的人建造了一处花园,快完工的时候,他去巡视。手下人问他怎么样?满意吗?但他一言不发,只是在门上写了一个‘活’。谁也猜不出是什么意思,杨修转念一想,说‘主公说这门太阔了,应该再窄些。’”在此过程中,学生知道了据字编故事的方法。“飞”字的记忆中,孩子就说:“?”就像鸟的头和身体,“ノ、”就是鸟的翅膀。多好,形象地记住了飞字。有些汉字我们可以“据字作画”,如“样、丛”,可以画一棵树上拴着一头羊,两个人站在地平线上。在汉字的识记过程中我们让孩子们积极思维,放飞想象,化静止为灵动,不知不觉中激活了想象力。

2.使文本立体起来。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抓住一些具体的形象,让学生设身想象当时的情景。既可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又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如《春雨的色彩》一文,就是一个关于春雨的童话故事。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小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感受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和情感,凭借课文展开想象,并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春雨是紫色的。春雨落在紫玉兰花上,紫玉兰花紫了。”“春雨是彩色的,迎春花黄了,梨花白了,桃花红了,小草绿了。”更棒的孩子学着文章的形式写下了《春雨的体温》。春雨像天空中的珠帘,飘飘洒洒来到大世界,滴答滴答…… 小蚯蚓说:“春雨是温暖的。你们瞧:春雨落在泥土里,冰冻的泥土变软了;春雨落在河面上,小鸭来洗澡了;春雨落在草坪上,小草发芽了。”小青蛇说:“不对,春雨是凉凉的。春雨落在鹅软石上,石块儿光亮亮的;春雨落在池塘里,小青蛙的背凉爽爽的;春雨落在动物运动会的赛场上,满头大汗的小动物叫起来:哇,春雨真凉快!”小朋友们说:“不对不对,春雨是火热的。春雨落在桃树上,桃花红艳艳的;春雨落在大自然里,‘大家庭’沸腾了,燕子、麻雀都赶来了;春雨落在小朋友的心窝里,变成了一个热情的春天!”我多想变成一滴春雨,暖暖的、凉凉的、热热的。文章皆非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话。语文教学以读为本,在教学有情有景的课文时,借助有感情的朗读,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边读课文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这样既能用图画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体悟情感,又能激活想象能力。如《秋天的图画》、《春雨的色彩》等课文的教学,都可让学生跟随文字展开想象,勾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果实累累的画面和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画面,在想象中倾注自己的情感,使它们更加鲜活动人,充满生气,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的感受。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给人意犹未尽之感,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学时,教师可充分利用这样的课文,创设说话训练的多维空间,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而精彩的想象。学习《黄山奇石》一课,我们仿佛跟随作者一起游览了景色秀丽的黄山,欣赏了神奇的岩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学生不仅了解了这些石头各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还对石头的名字产生了兴趣,引起了许多奇妙的想象:仙人所指的路通向哪里?猴子是不是靠腾云驾雾的本领生活在云海里观赏美景?......每一块形状不一的石头,都有它神奇的传说,在课文结尾部分还提到了“天狗望月”、“神女弹琴”、“狮子抢球”等几种奇石的名字,这些石头又神奇在哪里?为什么取这样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让学生想象这些奇石的样子和名字的来历。课后,还让学生当小画家,根据想象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奇石的样子;当小导游,给别人介绍黄山的奇石。这样,学生通过读读,想想,画画,说说,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更发展了想象力。

二、摆脱束缚,鼓励大胆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