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患者安全论文范文

患者安全论文精选(九篇)

患者安全论文

第1篇:患者安全论文范文

1、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XX医院护理业务查房病历65份。将65份护理查房病历中出现的护理诊断进行有针对性的统计。

2、影响因素

2.1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错误认识,由于繁忙的护理工作,忽略了对安全管理的认识,护理人员对于安全隐患的判断与处理不够,缺少法律意识,不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2.2环境因素

影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地面滑、床脚移动和病房扶栏三个方面。病房地面滑是引起病人摔伤的因素之一[3]。由于神经科病人存在肢体偏瘫、无力,在清扫地面后,如地面潮湿、过滑,病人行走易出现摔伤。为给病人创造舒适安全的治疗、休养环境,病房走廊的扶栏、浴室卫生间的扶栏安装很重要。尤其对于神经科病人,可以找到支撑点,防止摔伤、跌倒。

2.3用药与设备因素

由于医学技术的发展,新药与设备不断更新,神经科所用药物大部分为高渗性,对血管刺激性大,再加之病人年龄、血管因素,因此临床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很高。加之药物配伍、给药途径、设备使用不当等方面原因给病人造成不安全后果[4]。医疗设备本身的安全、患者的安全及操作者的安全。仪器设备的使用不当、故障、老化、种类不齐、性能不良、规格不配套或护理人员对仪器操作不熟练等问题,都可能给患者造成危害。使用中常见的危险因素是测值不准确;仪器设备消毒不彻底,也常成为神经内科患者的感染源[5]。

2.4人员与技术因素

护士评估患者的知识水平不只是看其文化程度,主要是评估其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统计结果显示,不论文化程度高低,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和认知程度均属于缺乏之列,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用药常识等缺乏了解,若卫生宣教不到位,很可能导致许多风险和纠纷的发生,例如进展性卒中的患者往往对住院以后病情还继续加重不理解。人员方面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素质或数量方面的原因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病人造成的不安全影响或隐患;技术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等原因对病人安全构成的威胁。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2.5疾病因素

(1)偏瘫

神经科病人大多年老体弱,同时存在视力减退,神经疾病导致瘫痪、步态不稳、起立与迈步艰难等,常突发抽搐及晕厥。病人对病床高度不适应时易致坠床。

(2)感觉障碍

神经科病人存在感觉障碍的占大多数,病人对痛温觉感觉障碍,病人家属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如使用热水袋不当导致烫伤。病人长时间一个卧位,导致皮肤出现压疮等。

(3)抽搐

癫痫病人抽搐发作时,常发生舌咬伤、骨折、坠床等意外。抽搐间隙期病人疏于带牙套、置牙垫防护,如突发抽搐易致舌咬伤,按压肢体易致骨折等。

(4)精神异常

神经内科病人,发生大面积的额叶、颞叶等部位损害后,出现精神异常、躁动。肢体忽略病人,危险性增加,病人有自伤危险,出现他伤、自伤等。老年痴呆病人出现定向力、记忆力等缺失,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h连续看护,特别是外出进行辅助检查时,人员较杂,稍有疏忽容易走失。

(5)呼吸困难

神经肌肉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病变等,病变累及呼吸肌后即可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等。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如进食呛咳引起食物误吸,鼻饲不当引起误吸,牙齿松动脱落导致窒息,痰液黏稠导致气道受阻。此类风险多易发生于吞咽障碍、需要鼻饲饮食的患者。

(6)感染

各种监测、诊疗技术的应用,使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无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其中机械通气患者相关性呼吸道感染者为85.0%,气管切开感染者为50.5%[6]。80%的医院内泌尿系统感染与导尿有关,且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7]。病人住院期间有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护士编制相对不足,护士整日忙于治疗和处理医嘱,长期超负荷工作,都是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护理人员业务及技术水平与护理安全有一定关系。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直接联系,近年由于低年资护士增多,导致技术操作熟练程度欠缺,经验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护理不到位等,极易产生各种外伤及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给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随着新的医疗技术大量引进与开展,对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护理管理者工作中预见性欠缺,基础质量工作监管不到位,给患者造成不安全的后果。护理人员卫生宣教不到位,护患沟通欠缺。卫生员工作监管不够,给患者造成不安全的后果。

二、安全策略

1、善抢救仪器的管理

制度,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做好培训、考核、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等工作。每班检查,每周大检查,原则上不外借。配备一定量的零配件和必要的配置替换设备,以备应急。将仪器报警声音调至最低,工作人员的动作轻,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碰到抢救或特殊情况时,拉上床位之间的布帘,减少对患者的干扰和影响。

2、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健康教育,增进医患沟通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有力配合,需要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为此,每月开1-2次的健康教育讲座,由责任护士着重讲解神经内科的基础知识,及诸如脑中风等病症的预防、治疗、预后、康复等知识,让家属明了患者的检查治疗情况、用药情况、医疗费用情况、预后及康复情况,使之更好地配合各项治疗、护理。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应同时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如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家属,应告知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大多是由动脉瘤或血管畸形造成的,在没有去除病因之前,排便过于用力、情绪激动都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3、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

护理风险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应该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理》、《医院护理管理条例》、《护理差错的分类及评定标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与护理风险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高度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聘请法律顾问为护士上法制课,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能力和守法的自觉性,在全面认识理解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订的有关实施细则、规范[8]。提高安全意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科内制定安全日,责任班负责评估病人安全隐患,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会议,对于其他科室和本科室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组内讨论,制定整改措施。科内制定相关预案流程,相关规章制度,使护士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在尊重和维护病人权益的同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加强感染控制

神经内科病人大多是年老体弱、吞咽困难、感觉障碍、肢体肌力差的病人。首先护理人员要做好入院宣教,入院当天向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住院须知、呼叫系统使用方法。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包括肌力、肌张力、视力、步态及步行时的平衡力,足部有无变形或痛楚等。根据评估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健康宣教;3天内护士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宣教,护士长及时进行健康教育知晓情况的检查,检查结果与护士工作考核挂勾。给患者加用床档保护,指导患者及家属活动时有人陪同,不穿拖鞋,以免摔伤、坠床等意外发生;使用热水袋时要指导使用温度及使用方法,以免烫伤;长期卧床要经常变换,以防出现压疮及坠积性肺炎;鼻饲时要将床头抬高,并保持床头抬高,鼻饲后30min尽量不给患者翻身,以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总之,掌握各种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病人安全的威胁。进入病区的所有人员戴口罩、戴鞋套,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限制探视时间和人员进入。严格掌握侵入性诊疗手段的运用指征,加强各种导管的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从而延缓细菌产生耐药,提高临床治愈率[9]。做好环境的消毒,加强空气的清洁和消毒。患者转出后做好终末消毒,使用后的仪器、设备和各种管道应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5、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确保护理安全和实现自我保护的基础。神经内科病人病情变化快,需要护士利用专业知识,充分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协助医生做出正确的处理。如果护士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就不能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掌握主动,甚至有时因解释不清、处理不及时而使患者和家属不满意,产生不良后果。在抢救时,若护士技术娴熟,就能给患者和家属以安慰,得到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减少纠纷的发生。加强护士专科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护士风险防范的能力,在注重护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的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专科业务知识、操作技能的训练,请科主任作专科理论知识讲课。对护士进行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操作的培训考试,做到人人过关。创造一个安全的病房环境,如地面材料防滑、干燥,卫生员拖地应设警示牌,提示病人防滑,厕所、洗漱间增设防滑垫;坐凳带扶手。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厕所安装竖向扶手,便于站起时借力;病床、轮椅的制动闸性能良好,其次应加强巡视,主动给予帮助。在提高护士业务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风险防范的能力。通过学习,使护士明确了护患双方的责任和权利,认识到虽然护理风险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可以化解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和护理风险防范意识,认真的处理好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第2篇:患者安全论文范文

人口老龄化已逐步成为当今世界的关注热点,而我国也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1]在人口学概念中,年龄在60岁以上即可称之为老年人,作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器官逐年退化、适应能力反应能力衰退、免疫力也随之下降的社会弱势群体,在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独生子女较多,工作压力较大,很少有子女自愿陪伴老年者,从而对医院的护理水平要求也与日俱增。但由于患者疾病的特殊性及医院管理编制的相对不足,老年患者走失、跌倒、撞伤等一些安全隐患不能得以有效解决。

二、安全风险分析

安全风险分析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的系统调查和分析。[2]经调查分析显示,老年住院患者在院期间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有跌倒、走失、误食、坠床、皮肤损伤等。其中,走失与跌倒撞伤是安全隐患问题中最重要因素。下面仅就此两点产生原因及所存在的风险展开探讨:

2.1走失:老年人走失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患者患有精神方面疾病,另一点是患者已患有潜在病症,而尚未发现。走失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对于患者本身来说,因离开病房:耽误治疗时间,造成病情的加重;在走失过程中,患者还有可能发生一些如车祸、撞伤等不良事件,危及生命;对医院而言,患者走失将打乱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加重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工作量及心理负担,干扰正常工作。

2.2跌倒:跌倒是由环境、病理、生理及心理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常因生理和病理双重因素影响,加重跌倒率。经调查显示,影响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患者生理因素。老年人的视敏度较低,立体影响知觉退化,走路步态不稳,大脑感知和自身感知应激反应缓慢,立体感减弱,加之身体协调能力较弱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年患者跌倒的机率。

2)院方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老年患者跌倒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患者服装羁绊、地面湿滑及病房采光度等都可能导致老年患者的跌倒。

3)其他因素。在饮酒过后也易引起老年人跌倒。另外,老年人长时间热水泡澡、较长时间卧床后突然改变,易引起大脑短暂性缺血,这些都是导致老年患者跌倒的影响因素。

三、管理及对策

3.1对患者走失的护理重在预防。院方必须针对患者所存在的风险因素(包括患者是否有外出习惯、外出形式和程度等)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促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处于主动地位,这对进一步实施具有护理措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1)入院时管理:患者入院时,由护士正确评估患者有走失风险的可能性,并向其家属或患者陪同人员交代其走失的危险性,要求患者24小时有人陪同,如若家属不配合院方要求,需签字确定;评估后根据要求给患者随身携带“身份卡片”,标明患者姓名、所在医院、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患者一旦走失,此卡有助于警方或他人帮助其找回医院或家属。

2)针对性护理:对于脑受损或有精神问题的患者,应要求其家属或请专人24小时陪同,不能让患者独自离开病房,值班护士重点巡视;在患者走失的高发时段,护士应加强巡视,加强注意有外出习惯的患者,使其在自己的视野范围之内。一旦发生走失,应及时汇报,通知家属。对走失找回的患者,不能一味埋怨,应做好心理护理,同时还要及时的了解患者外出的原因,以便做好下一步的防范措施。

3)加强安全意识:院方需制定合理的、健全的安全防范制度,及时排除不安全的因素,强化护士安全管理意识及预见性,护士也应向家属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3.2对患者跌倒摔伤亦应重视预防管理,[3]可对病房环境进行改造,使室内布局合理,活动空间充裕,清除障碍物和积水,活动范围内使地毯或地面平整。同时,要帮助老人熟悉室内布局情况,加深对室内摆设的记忆。注意嘱咐老年人在改变时,避免猛回头和急转身等动作;服装穿着以宽松舒适为主;对行动迟缓的老人,最好穿布鞋而不穿拖鞋;更衣、穿袜时取坐姿,防止晕倒。

第3篇:患者安全论文范文

方法:分析老年患者护理安全发生的原因,以及与科室,患者、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结论:对心内科老年的患者,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确保护理安全。

心内科的病房有其特殊性,大多是60~80岁的老年人,为了加强本病区对老年人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定应对措施,确保老年患者的安全。因此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改善护患关系的基础,对于老年患者实施安全护理,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及安全,对老年患者及家人进行安全健康教育,可以减少老年患者不必要发生的安全隐患,还能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率,提高老年患者的满意度[1]。

1.影响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的原因

1.1患者自身因素

1.1.1生理因素:老年患者是个特殊的群体,首先年龄占主要地位,绝大多数患者都是70岁左右老年人,并且老年患者整个机体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高都有明显的下降,比如听力、视力不好,反应迟钝,行动不便,基础病多,严重的会出现老年痴呆或精神障碍,如:坠床、跌倒、烫伤、走错病区等,这是老年患者容易发生的,也是影响护理安全的最大隐患。

1.1.2病区环境:由于建筑设计不人性化,老年人对病区环境不适应,基础设施不到位,提醒标识过小,病区厕所太远等均会影响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

1.1.3知识缺乏:由于老年患者的认识不足,文化程度不高,对相关疾病知识不了解,便无法理解疾病的危害程度,不配治疗。

1.2护理人员的因素

1.2.1责任心不强:(1)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个别存在责任性缺乏,工作疏忽大意,不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及不认真交接班,未严格遵守医嘱,(2)输液后不及时巡视或巡视不认真造成液体外渗,发现不及时导致静脉炎发生,输液时未控制好滴数过快导致患者发生心衰或肺水肿,过慢则会使血药浓度低于应有的治疗浓度,即达不到抢救和治疗的预期效果[2]。

1.2.2法律意识不强:(1)护理人员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条例》等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了解,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责任认识不足,(2)在接待患者时说话不谨慎或治疗操作时动作不规范,引发患者和家属对治疗不信任,引出医疗纠纷,(3)护理资料书写不规范,不及时,有涂改,一旦发生投诉,不能提供有力证据。

1.2.3理论知识不扎实(1)对心内科专科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不够具体,对于急性心梗,急性左心衰的急性期护理不到位,向家属解释不够具体,(2)对心电图的判断及认识不够详细,(3)对心电监护仪、初颤仪的操作不熟练导致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有质疑和不信任。

2.措施

2.1全面评估老年患者:采取有效恰当的措施,例如老年患者入院后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仔细询问患者及家属有无跌倒史,有无意识障碍,有无行动障碍,听力、视力等如上护理,悬挂警告牌,向家属交代留伴,做好入院的健康宣教。

2.2对护理的要求:加强对护士法律观念的竖立,认识到护理工作中法的重要性,并维护护患双方的利益,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做好健康教育,疾病知识宣教,注意用药安全,加强沟通技巧,构建和谐的护理关系。

结论:随着整个社会的改变和提高,对于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护理安全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责任心,持续护理安全的改进,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消除各种护理隐患,避免差错事故发生,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第4篇:患者安全论文范文

加强医院管理,促进患者安全是医院管理者和研究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和任务。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灵魂。护理安全文化是指在护理实践中,为实现患者安全而形成的员工共同的态度、护理理念、价值观及行为方式。

JCI标准,是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JCAHO)下设的国际联合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为其他国家或地区制定的医疗机构评价标准。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对促进患者安全具有全方位的作用。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创建一种非惩罚的环境,鼓励人们报告医疗护理错误及其他异常事件,并对事件进行分析、查找系统原因,以便从错误中进行学习,防范同样错误的再次发生。我院护理部自2010年10月以JCI标准为牵引,以创建医院护理安全文化为抓手,以护理安全为目标,构建医院护理安全文化管理体系,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集临床与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日住院患者600~700人,日门急诊量1000余次,共有护士300余人,均为女性,学历:中专100余名,大专154名,本科51名;职称:护士160余名,护师97名,主管护师31名,护士长19名;年龄28~40岁,平均(36.5±4.6)岁。笔者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未实行JCI标准)和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实行JCI标准)的资料,并对比分析。

1.2 护理安全文化建设

1.2.1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架构

JCI标准的核心内容是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保障患者安全是医院的职责和最终目标。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始终,而健全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架构,是实施护理安全的保障。我院护理部紧紧围绕JCI评审标准构建护理安全文化的管理理念,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共同参与讨论、修订、健全、完善护理系列制度,在原有制度基础上增加了护理会诊制度、护理病历讨论制度、新技术项目准入制度、疑难患者护理讨论制度、死亡病历护理讨论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出院患者随访制度、护患沟通制度、技术规范、个人行为规范等,使护理人员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立了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该体系由二级结构组成,(1)护理质量委员会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由护理部及科护士长组成,每月负责进行检查、指导、复查工作,护理质量委员会每月召开会议2次,运用PDCA模式对全院的护理质量工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并拟订改进措施,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2)科室护理质量小组是二级指控检查组织,由科护士长及科室业务骨干组成,每周对科内所涉及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并制定整改措施,通过分析总结,不断提高科室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确保医疗安全。

1.2.2 规范护理流程

规范的护理行为是各项护理程序顺利进行的保证,只有规范的护理行为,才能保证给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文化,我院在JCI标准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在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规范细致的护理制度和各种护理操作规程,统一了护理服务行为,即从患者到门诊就诊开始,进行预检分诊、就诊、入院评估、健康教育、继续健康教育、回访等服务环节,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还制定了详尽、科学的各种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前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书面制定,使各项护理操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护士能够在明确的护理规章制度下完成各种操作,规范护理行为,减少护理工作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同时也使患者在医院安全文化氛围中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1.2.3 树立安全文化理念

安全是JCI标准的核心:50%的标准直接与患者安全有关,主要反映在药物使用和给药错误的预防、感染控制、手术和麻醉、输血、约束和隔离、意外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处理方面。医疗机构应该致力于促进患者安全的6大目标,包括提高患者身份核对的准确;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提升使用高危险性药物的安全性;避免错误的手术部位、错误的患者及错误的手术方式;减少患者发生坠床的危险性;降低发生医源性感染的风险。医疗安全是群众关心的根本问题,我院以满足患者安全为出发点,不断改进,在更安全的系统里减少人为失误,如过去一个住院患者的多种口服药混在一起发,现在科室把每一种药分别装入一个口服药袋里,方便医生随时调整用药;护理人员根据评估单上的项目对患者进行评估,筛选出有发生坠床、跌倒危险的患者,便在患者床头上挂一个“安全防护”温馨提示,提醒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注意防护,对有过敏史的患者床头挂有醒目的“过敏药物名称”,对意外事件防护方面,我院让每一位护理人员理解,通过自愿报告体系收集的信息,绝非用于追究责任,而是作为改进医院管理系统和流程的依据,意外事件报告件数的多少并不代表质量和安全的好坏,但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医疗机构对患者安全的重视程度。我院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更注重改进的速度、决心和方案,倡导安全文化理念,确保医疗安全。

1.2.4 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1) 加强护理教育培训 员工的资格与教育在JCI的标准中也是基本的考察要素。我院根据JCI标准,要求护理人员实行三级培训制度,一级培训属于全院性的公共培训课程,包括医院文化、管理理念、规章制度及环境介绍等;二级培训:由科室主管向新员工详细介绍岗位责任、工作范围及要求、科室环境及设备、安全制度等管理条例内容;三级培训由科室带头人对新员工进行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强化和系统培训,一般为1~3个月,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独立上岗。

(2)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质量持续改进是JCI标准的核心理念。医疗质量和安全是群众关心的根本问题。我院定期举办全院性的护理质量培训班,形成了所有护理人员对“质量”的统一认识: “质量”不只是用治疗效果来衡量,而是所有的设施设备都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所有的诊疗流程都符合标准。

2 结果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首要问题及基本要求,而护理安全文化的建设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本。通过JCI标准的实施,对构建医院护理安全文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院护理人员已形成了护理安全理念和安全文化,2009年10月—2010年9月与2010年10月—2011年9月两个阶段相比较,护理不安全事件隐患上报率提高了90%,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了79.8%,护理质量分提高了6.5%,患者满意度达到98.7%,护士满意度达到了99.6%,逐渐形成了护理安全文化。

3 讨论

加强医院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JCI认证是医疗机构走向国际,参与国际竞争的通行证之一。JCI标准以它独特的魅力,正逐步渗透到我国的医院评审工作中来,它对患者安全与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理念,也正是“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的体现。

我院通过JCI标准的学习与培训,已经逐渐形成一种开放的护理安全文化,护理人员能主动报告工作中大大小小的各种安全隐患(near miss),从而提供一个发现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习的机制,把护理不安全事件的事后处理转变为前馈控制,并使护士积极参与到不同层面的质量改进项目中,从而提高护理安全性,降低医疗风险。

我院按照JCI标准,不断改进和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安全意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教育与培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及操作规范,使各项护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缺陷防范和处理预案,定期召开护理质量委员会议,针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措施,确实实施以预防为主的护理安全文化。

【参考文献】

[1]许壁谕,张晋昕,成守珍,等. 创建安全文化保证患者安全.中国护理管理, 2009, 8(11): 52-54.

[2] 丁强,汪志明,将红. 基于JCI标准的医院管理模式初探.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9, 25(9): 598-600.

[3] 姒怡冰,赵悦,刘华晔. 基于JCI标准的门急诊护理安全文化的构建与实践.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17): 2012-2013.

[4] Singer SJ,Gabe DM,Geppert JJ,et al. The culture of safety:results of an organization-wide surrey in 15 Calitomia hospitals. Qual Heal Care, 2003, 12(2): 112-118.

[5] Smetzer JL. Reducing at-risk behaviors. Joint Comm J Qual Pat Saf, 2005, 31(5): 289-294.

[6] 刘洪. JCI评审对护理管理的启示. 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5): 29.

[7] 乔世娜,叶志弘. JCI标准与现代护理管理. 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8): 51.

 

[8] 戴肖黎,何街浪. JCI标准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8, 6(3): 252.

[9] 汪志明,邱智渊,林建华. JCI评审与国内综合医院管理评估的比较研究.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8, 15(6): 20-23.

[10] 莫秋兰. 结合JCI国际标准谈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现代医院, 2008, 8(4): 116.

[11] 王晖,黄行芝,刘庆. 护理安全文化的建设与成效. 护理学杂志, 2009, 24(19): 66-67.

[12] 周露琼,戴立萍. JCI模拟检查后对医院信息管理的思考.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 2006, 26(1): 27-29.

第5篇:患者安全论文范文

【关键词】门诊护理;安全隐患;预防措施

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院与患者接触最早、并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第一线。门诊具有患者集中多,诊疗环节多,人群杂、病种多,应急变化多等特殊性,要提高门诊护理水平,关键是护理安全管理。患者安全是在医疗过程中所采取的必要措施,以避免或预防患者不良的结果或伤害,是“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从医院行为、流程、抢救设备、环境、风险意识等方面考虑是否存在危害患者的因素,体现医院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1不安全因素

1.1护士风险意识低,缺乏预见性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的能力

由于门诊护士局限在导诊台范围内为患者提供咨询、分诊、健康教育工作,而忽视了护理安全隐患,未能做到早发现急危重患者,尽早提供急救绿色通道。

1.2高峰时间段人员配备相对不足

每个医院门诊都有各自患者集中的高峰周期及时间段,如我院挂号处高峰时间段在7:30―8:00、就诊高峰时间段在8:00―10:30。在此期间由于人流量大导致空气不流通,很多患者处于空腹状态,而且病种复杂。护理人员在高峰时段配备相对不足导致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而采取相应的紧急救护。

1.3危急状态护士应对能力的欠缺

门诊护士年龄偏大,主动提高业务能力意识不强,日常接触急危患者例数较少,在遇到就诊的患者突然出现休克,心跳、呼吸骤停等急危情况,出现紧张、忙乱现象。门诊所备急救设备、物品有限,当门诊护士遇到紧急抢救,用到急救设备,发现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翻找物品与安装,从而使抢救现场忙乱,耽误了患者抢救的宝贵时间。

1.4门诊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不够

由于我院门诊大楼启用时间较短,基础设施的安全如停止使用或正在运行的扶手电梯,轮椅、平车的不正确使用;安全提示不够如有台阶的厕所、湿滑的地面、开水炉等都存在安全隐患。

2 门诊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2.1定期开展“门诊护理存在安全隐患及对策”主题讨论会,鼓励每一个护士思考,参与护理安全的管理。引导护士可以通过搜索论文资料、学习他院先进管理方法,借助医院其他部门的协调等等多种学习渠道认识到门诊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风险意识。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明确规定巡视班次、巡视时间;巡视护士佩戴醒目“巡回”标牌;制定巡视内容及标准;护士长做好质控检查,督查护士的巡视质量。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预见性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的能力。

2.2 在挂号高峰时间段安排护士在排队挂号队伍中巡回。既可以提供分诊、咨询服务,又能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发挥“导诊台前移服务”最大作用,降低安全隐患。制定《门诊巡回护士工作流程、标准、处理方法》,做好巡视记录。就诊高峰时间段,巡回护士定时巡视候诊区患者,发现面色异常,痛苦貌等安排门诊绿色通道。

2.3按照各楼层与抢救室的距离、护士配备力量等制定急救流程,并每月进行演练。重点强调团队合作,快速安全转运。组织门诊专科、检查科室进行现场情景模拟演练以提高护士急救能力。加强门诊护士对相关理论及操作进行培训,并对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考核,要求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并不定时抽查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及相关的应急预案,从而加强门诊护士识别病人病情变化及应对突况的能力。门诊各楼层或专科按需配备急救药品、设备,专人管理,每周检查。要求氧气枕充气状态备用,简易呼吸气囊箱内备好注射器以便给面罩充气。

第6篇:患者安全论文范文

关键词:基层医院 护理工作 安全问题 对策

护理安全在临床上主要是指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患者不会受到制度以外的心理、生理以及功能损害[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日益上升。基层医院尽管医疗设备与技术不及省市医院先进,但作为服务于大众的重要医疗机构,仍承载着每日较大的人流量[2]。提高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不仅是改善护患关系的重要措施,还是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的主要方法。本文就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商讨相应的对策,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门诊收治的患者共1090例,其中男性患者共490例,女性患者500例,年龄为3岁至8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4.5岁。1090例患者中内科患者共430例,外科患者共450例,五官科患者共60例,皮肤科患者共150例。对患者在接受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以及安全隐患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本院护理人员存在的安全问题。

1.2 研究方法

对本文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考察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与护患纠纷,并考察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根据存在的所有安全问题,建立专家小组进行研讨,以讨论出科学的、有效的、可实施的管理与改进对策。

2 结果

2.1 护理安全问题

对本文所有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得,本院的护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安全问题:1)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由于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素质较低,且每日工作量较大,因此难以对其进行集中培训,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存在、违反规定、不按照规章制度操作的问题。少部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不注重“三查七对”,导致用药错误或治疗失败,在对患者进行巡视时不细心,无法动态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从而引起护理事故。2)护理专业技术不熟练,护理经验不足。由于基层医院多配备年轻护士,其临床经验较少,护理技术不专业,因此在发生紧急事件时,不能以沉着、冷静、娴熟的方式进行处理。而对于一些危重患者,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缺乏预见性,导致患者与家属心生不满,从而引发护患矛盾。3)忽视护理文书的重要性。护理日志、护理记录均是具备法律效益的文件,在发生护患矛盾时,可以作为支持医生或护理人员的关键性证据。一些护理人员由于不注重护理文书的重要性,常存在文书书写不规范、记录不及时、代签名、署名不实、签字不规范等。4)管理缺乏系统性。对于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力资源分配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导致护理人员工作量难以负荷,在进行护理过程中容易发生差错。对于护理工作的管理不严格,针对护理差错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护理人员无法引起重视。

2.2 改进对策

针对本院的护理工作安全问题,建立专家小组进行讨论后,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1)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基层医院应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法规学习活动,定期进行健康安全讲座,使护理人员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掌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护理管理办法》中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2)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医院应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培训,以提高其护理操作技术与随机应变能力,并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改善其工作态度。由资历较老的护理人员带领年轻的护理人员进行巡房工作,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使年轻护士学会观察病情细微变化的能力。采用考核的形式考查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对于考评成绩优异的护士给予奖励,对于考评不合格的护士给予口头批评与教育。3)完善管理制度。在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时,应首先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并合理安排护理班次,以达到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担的目的。对每个月发生的护理差错进行详细记录,并建立研究小组对差错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4)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与保存。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认真书写护理文件,并保证文件的科学性、及时性、有效性。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所有需患者填写与署名的文件均应反复核对,以确保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每一项治疗均知情。

3 讨论

基层医院是广大群众接受检查与治疗的重要场所,也是体现医疗服务质量的窗口,由于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每日工作量较大,因此在进行护理时,容易发生各种安全问题。针对常见的安全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旨在为提高基层医院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1)重视护理法规与法律的教育,使护理人员能够严格依法上岗、依法操作[3];2)加强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对新业务、新技术能全面掌握,满足患者的需求;3)规范管理制度,对存在的护理差错进行严格处罚,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并对所有事故客观讨论、总结经验、积极补救。4)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将传统的排班制度进行改进,用弹性排班的方式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使护理人员能够以更好的状态迎接工作中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左越然.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第7篇:患者安全论文范文

关键词:患者安全;安全文化;护理安全管理

近年来,患者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医疗卫生行业的突出问题。患者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而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保健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根本宗旨。安全文化建设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差错及意外事件发生,建议医疗机构通过安全文化测评促进其现状的积极转变[1]。本研究对患者安全文化及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希望为我国护理安全管理提供新的视角。

1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一词是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调查中提出来的,随后在高风险行业的安全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由于其概念抽象且内涵复杂,目前学术界对安全文化的定义尚未达成统一。英国安全健康委员会将安全文化定义为:个人和群体的价值、态度、观念、能力及行为方式的产物,决定了对组织的安全和健康管理的承诺,以及该组织的风格与熟练度。美国卫生文化和卫生安全专家凯泽教授将安全文化定义为:个人或机构行为的一种整体模式,以共同的信仰和价值为基础,不断努力,将服务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患者伤害降至最低[3]。安全文化是将文化的所有内涵向以安全为目的的方向推进的一种统一的组织行为,以及机构内所有人员对待安全的共同态度、信仰和价值取向[4]。不论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还是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安全文化都是根本。

2患者安全文化

2.1患者安全文化的概念

Singer[5]于2003年将安全文化引入医院管理中,提出患者安全这一概念,即医护人员或医疗机构以共同的信仰和价值为基础,将服务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患者伤害降到最低。其核心内涵可以理解为希波克拉底誓言:无损于患者为先(Firstdonoharm)。可以看出,安全文化就是将文化的所有内涵向以安全为目的推进的一种统一的组织行为[6]。

2.2患者安全文化提出的背景

美国医学研究院在1999年发表的“ToErrorIsHuman:buildingasaferhealthsystem”报告中指出:美国每年因可预防性医疗错误导致4.4万~9.8万人死亡,居死亡原因的第八位,国家医疗总成本损失达170亿~290亿美元[7]。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各国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2%~16.6%,全球约1/10的住院患者蒙受过因医疗不当而造成的不必要伤害,这种风险在发展中国家更高[8]。该报告引起了世界各国对患者安全的高度重视。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医疗差错的发生是系统问题,发展安全文化是加强患者安全的潜在战略[9]。卫生保健机构逐渐意识到通过改变组织文化来提高患者安全的重要性。

2.3患者安全文化的组成要素

目前,关于患者安全文化的构成要素仍存在争议,但有些要素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1)领导层重视患者安全,并采取积极行动。对于保障医疗安全而言,领导属于基本因素,所以建立安全文化的首要步骤是确保领导和整个组织都认识到关注患者安全的重要性[10]。(2)能及时报告错误,并对系统做出改变,而不是惩罚个人。美国医学研究所指出,构建更安全的卫生保健体系最大的挑战就在于改变惩罚性文化,把错误作为改进系统,从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机会[11]。(3)崇尚学习型组织,注重教育和培训。向管理者、医生、护士及其他员工提供安全科学的教育和培训[12]。(4)良好的团队合作以及有效的沟通交流。患者安全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是发展有效的团队,包括团队合作训练以及改善沟通与交流等。另外,协作和交流的范围还可以延伸至患者及其家属,鼓励他们参与到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当中[13]。

2.4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工具

目前公开发表的用于患者安全文化测评的问卷有5个:(1)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HospitalSurveyonPatientSafetyCulture,HSOPS);(2)安全态度量表(SafetyAttitudesQuestionnaire,SAQ);(3)安全氛围刻度表(SafetyClimateScale,SCS);(4)斯坦福/患者安全咨询中心文化调查表(Stanford/PSCICultureSur-vey,Stanford/PSCI);(5)医院病室安全氛围调查表(TheHospitalUnitSafetyClimateMeasure,Husc)。其中SAQ、HSOPS是目前美国医疗机构中应用最广泛的两个问卷。国内关于患者安全文化测评的研究较晚,2008年,陈方蕾[14]在SAQ基础上汉化修订形成中文版患者安全文化测评问卷(PatientSafetyCultureAssess-mentScale,PSCAS),Cronbach’sα系数为0.72~0.88,重测信度为0.70~0.90。2009年,李漓等[15]汉化HSOPS,形成中文版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总Cronbach’sa系数为0.89,内部一致性较高。虽然对于患者安全文化的测量已有数种量表,但现有量表的成熟度不一,应根据我国文化和国情研制本土化测评工具。

3患者安全文化感知的影响因素

在大多数卫生保健环境中,与患者接触最多的是护士,有研究证明护士是可以阻止患者发生错误的人[16]。通过回顾文献,本研究总结归纳了个人及机构两方面可能影响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感知的因素。个人因素主要为护士一般资料,机构因素主要为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专业护理实践环境。

3.1护士一般资料

护士一般资料包括受教育程度、职称、职务、年龄、工作年限等,这些均被证实与患者安全感知有关。肖晶晶等[17]对武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97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工龄、不同职称护士对患者安全态度感知存在差异。李伦兰等[18]的调查显示,护士长安全文化量表条目同意率大多高于责任护士和主班护士,外科护士条目同意率大多高于其他科室护士,急诊科护士条目同意率最低。

3.2专业护理实践环境

Zelauskas和Howes将护理工作环境定义为:通过授权使护士拥有更多自主性、对工作的控制权和责任感的工作环境。研究中也经常使用专业实践环境或护理实践环境概念。专业护理实践环境是美国“磁性医院”的关键特征,能对护士的态度和专业护理实践行为产生显著影响[19]。Leiter等[20]研究发现,对护理工作支持度高的环境,可使护士有更多的工作投入,进而患者获得更安全的护理。田敏等[21]的研究显示,护士工作环境是影响患者安全的重要组织因素。护士对工作环境的感知与对安全文化的感知显著正相关,护士工作环境感知是患者安全文化感知的预测因子[22]。因此,管理者应为护士提供更多支持,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提高患者安全文化感知,保障患者安全。

3.3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对于促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强患者安全意义重大,但护理不良事件高发生率与低报告率的矛盾也引起了各国重视[23]。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能促进不良事件报告行为[24]。周珺等[25]对安徽省内69家医院的217名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障碍的3个维度中,惩罚性文化维度得分最高,且惩罚性文化维度与医院患者安全文化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尹小兵等[26]对上海市3所三级医院65个科室766名临床护士的调查显示,护士不良事件认知总体正确率为84.2%,报告流程维度正确率最低为64.7%,无惩罚的医院安全文化与不良事件报告行为呈正相关。由此可见,建立完善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和安全文化测评机制,有助于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营造积极的医院患者安全文化。

4小结

患者安全文化的研究为我国护理安全管理和预防护理差错事故提供了全新视角。但目前该类研究多为描述性研究,且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测评工具都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因此,我们还需加快研制本土化测评工具的步伐,进一步揭示患者安全文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在实践中验证和推广患者安全文化理论。

作者:陈参参 胡艳丽 刘真亚 魏万红 单位:1.郑州大学护理学院 2.黄淮学院

参考文献:

[1]KohnLT,CorriganJM,DonaldsonMS.Toerrishuman:buildingasaferhealthsystem[D].WashingtonDC:NationalAcademiesPress,2000.

[2]刘泰华.安全文化概念与应用研究[J].劳动保护科学技术,1995,15(4):11-14.

[3]HirschRR,NicoleLD,MarkAC,etal.Theroleofleadershipinin-stillingacultureofsafety:lessonsfromtheliterature[J].JournalofHealth-careManagement,2004,49(1):47-59.

[4]DeilkasET.Patientsafetyculture-opportunitiesforhealth-careman-agement[D].Oslo:UniversityofOslo,2010.

[5]SingerSJ,GabaDM,GeppertJJ,etal.Thecultureofsafety:resultsofanorganizationwidesurveyin15Califomiahospitals[J].QualityinHealthCare,2003(12):112-118.

[6]谭琳玲,李亚洁,李洪亮,等.构建医院安全文化保障患者安全[J].护理研究,2006,20(4):856-859.

[7]InstituteofMedicine.ToErrIsHuman:BuildingaSaferHealthSystem[M].WashingtonDC:NationalAcademicsPress,1999.

[8]WorldHealthOrganization.10FactsonPatientSafety[EB/OL]..

[9]VogusTJ,SuteliffeKM.TheSafetyofganizingSeale: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abehavioralMeasureofsafetycultureinhospitalnursingu-nits[J].Med-Care,2007,45(1):46-54.

[10]韩光曙.医院的安全文化与医疗安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3):129-131.

[11]InstituteofMedicine.Crossingthequalitychasm:Anewhealthsystemforthe21stcentury[M].WashingtonDC:NationalAcademyPress,2001.

[12]SummersK.Castingyournetwide:Aninnovativeprocessforclosingthelooponriskmanagementreporting[EB/OL].http:///Depart-ments/legalmed/jnrm2004/ummers.pdf.

[13]WeingartSN,PagovichOBA,SandsDZ,etal.Whatcanhospitalizedpatientstellusaboutadverseevents?Learningfrompatient-reportedinci-dents[J].JournalofGeneralInternalMedicine,2005,20(9):830-836.

[14]陈方蕾.医院护理人员病人安全文化评价的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8.[15]李漓,刘雪琴.护理人员对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的评估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04-307.

[16]SorraJ,KhannaK,DyerN,etal.Exploringrelationshipsbetweenpa-tientsafetycultureandpatients’assessmentsofhospitalcare[J].JNursAdm,2014,44(10):45-53.

[17]肖晶晶,张青,杜丽.急诊科护理人员病人安全态度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4):51-54.

[18]李伦兰,胡少华,刘安琪,等.安徽省某“三甲”医院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的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7):740-744.

第8篇:患者安全论文范文

[关键词] 心外科;二次手术后护理;马斯洛;基本需要理论;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5-150-02

最早的需要层次论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他将人的基本需要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成五个层次,首先要满足的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要,随着人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人类的需要向更高级发展依次为: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

心外科二次手术患儿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根据患儿的特性以及患者的疾病特征,制订人性化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依照疾病特点和现阶段患者需求,把生理需要首优排序,尽量满足患儿的心理需求,运用理论指导有计划的施行有效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1 病例介绍

患儿男性,12岁,因先天性心脏病右室双出口术后,出现右室流出道瘤样扩张、肺动脉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等病理改变,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行二次心外科手术。患者在施行二次手术术中止血困难,体外循环辅助时间长阻断时间超过1 h,由于止血困难,阻断时间长患儿心肌水肿严重、心脏肿大等原因,未关闭胸腔入ICU恢复治疗。术后第2天行关胸术;术后第4天拔除气管插管;但是患儿由于自主清理呼吸道无效、肺部感染术后多次插管。术后第10天行气管切开术。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时给予间断脱呼吸机锻炼治疗、抗感染治疗、加强营养治疗、维护心功能治疗以及心理护理,术后第13天患者停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肺部感染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心功能恢复,恢复室治疗后期可以下床活动,并积极参与治疗,心态乐观良好。术后第21天转入普通病房。患儿恢复室治疗时间长病情危重,并且患儿存在先天性听力障碍,又考虑到患儿的年龄较大,为此,我们运用需要层次理论护理患儿,循序渐进配合患儿术后疾病特点和患者不同阶段需求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并严格实施,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2 各层次的需要及护理措施

2.1 生理的需要

此需要是人类生存的最低层次的需要, 只有原始需要得到满足后人类的生命才可以进行下去,所以生理需要要首先得到满足。

2.1.1 维持循环平稳保障生命延续 患者术后早期未关闭胸腔,病情危重,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保障呼吸和循环的稳定,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病情波动及时告之医生,并且积极配合抢救,遵医嘱应用血管活性药如多巴胺、肾上腺素、米力农等药物维持循环稳定;限制晶体涉入维护心功能;维持电解质平衡;胶体涉入补充血容量。

2.1.2 建立有效通气 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保证通气,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2],遵医嘱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3];应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预防感染。

2.1.3 饮食 术后早期由于手术后应激,胃肠功能受到打击,应用全胃肠外营养给予患者生命支持;后期开发胃肠道应用胃管少量鼻饲小百肽补充患儿营养,吸收好。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及肠内营养少量给予的双重支持,过度到胃肠内营养,患儿吸收好,同时严格控制患儿出入量。

2.1.4 休息睡眠 严格无菌操作,进入单间保护性隔离治疗,保持病室温度在22~24 ℃,湿度保持在50%~60%,医护人员作治疗时做到4轻,各种操作尽量集中进行,为患儿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便于睡眠。

2.2 安全的需要

生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安全需要显得更加强烈,安全需要包括生理安全与心理安全,生理需要就是个体需要处于一种生理上的安全状态,防止身体上的损害,心理安全是个体需要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避免恐惧害怕焦虑等[4]。

2.2.1 生理安全的保障 应用床挡保障患儿安全,循环平稳时经常变换,2 h 1次,翻身时避免过度牵拉患儿身体,维持正常功能位,身体悬空处垫软枕,给予患儿半卧位,并体疗,防止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2.2 心理安全的保障 此患儿是一位较大年龄的患儿,并且已经上学受到教育,患儿又是二次手术,ICU救治期间又经历了多次生命的考验,多次有创操作,如吸痰、穿刺几乎每天都要进行,这些使患儿产生了恐惧和不安的心理,因此在进行各种操作和治疗前,医务人员均事先耐心解释,避免过度不良刺激,并抚摸和安慰患儿给予心理鼓励,增加患儿心理上的安全感。

2.3 爱与归属的需要

是个体需要去爱别人和被别人爱,希望被他人和集体接纳,马斯洛发现,一个人潜在的生长和发展能力会因缺乏爱而受阻[4]。(1)护理人员的支持,患儿离开父母20多天,失去了某种社会角色,当爱与归属需求不能被满足时就会使患儿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逆反心理,这时患儿需要家人的情感支持,我们的护理人员充分理解,亲切耐心的做心理疏导,帮助患儿适应现在的角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也满足了患儿的心理需求,减少患儿的消极心理。(2)充分发挥家属的支持作用,患儿的情感需要来源于他最亲密的人母亲,恢复室治疗后期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脱呼吸机后,患儿思念母亲的想法也就越发的多了,为了避免患儿的情绪进一步恶化,原本不允许探视的ICU给患儿开启绿色通道,病情允许时让患儿的母亲探视,为此,我们每天下午晚饭时都允许患儿的母亲来喂饭,给患儿肢体按摩,给予心灵的抚慰。母亲讲一些鼓励的话,写鼓励的文字读给患儿,虽然时间很短,但在情绪上稳定了患儿,让他感觉到妈妈的温暖,这对患儿的病情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4 自尊的需要

自尊有双重含义,拥有自尊,视自己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被他人尊敬,得到他人的认同与重视。尊重需求的护理[4]:(1)患儿因疾病原因产生悲观心理,渴望上学又不能言语表达自己的感情,就会产生无价值感,护士可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听音乐看书等,在护理过程重尊重患儿的潜力,对患儿的健康状况和患儿的化验结果进行讲解,让患儿参与治疗当中去,重新塑造患儿的价值观。患儿非常愿意参与治疗积极主动,虽然听力有障碍,我们依然多和患者交流,总是对他竖大拇指,他非常的得意。(2)尊重患者对疾病的反映,鼓励患者表达及对适应疾病所做的努力,帮助患儿接受其行为的反映,在护理过程中护士注意言语,举止和态度,充分尊重和保护患者的隐私,赢得患者的信赖。后来患儿总是询问自己的血气结果看自己咳嗽的效果。获得了非常满意的结果。

2.5 自我实现的护理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级的需求,是个体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自己的愿望并能从中得到满足[4]。在即将出恢复室前的几天,患儿要求下床活动,并且要求到水池洗漱,但是恢复室的护理是特级护理,是不允许患者下床活动的,但考虑到患者自我实现的需求,经过帮助和锻炼,他实现这个愿望,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满足了患者的自我实现的愿望,使这名小患者特别的有成就感。

3 效果

右室双出口是一种少见而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其由于解剖位置不同分型也不同,手术矫治方法亦不同,术后护理苦难且复杂,死亡率高。该患儿又是一例二次手术的右室双出口患儿,病情更为危重,病死率极高,经过精心护理,试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患儿实施护理关怀,调动患者积极情绪,参与治疗,保持患者的乐观情绪,促进患者健康,患者得到良好转归。将马斯洛需要论与整体模式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相结合,提高护理质量丰富了整体护理内涵[5],使医务人员从患者的需要出发,为患者创造了良好舒适的环境,运用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对此患者实施护理使科学的有效的[6] 。

4 体会

针对小儿心外科二次手术的患儿应用马斯洛基本需要层次理论进行护理,在满足患儿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时可以不因护理制度的约束从患者的基本需要出发,帮助患儿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然而在护理过程中发现患儿各种需要远远比理论复杂的多,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调整需要层次理论的顺序。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心外科二次手术的患儿应用马斯洛基本需要层次理论进行护理,在满足患儿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时可以不因护理制度的约束从患者的基本需要出发,帮助患儿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然而在护理过程中发现患儿各种需要远远比理论复杂的多,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调整需要层次理论的顺序。

[参考文献]

[1]李乐之,赵丽萍.重症监护分册[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9:12.

[2]荆文娟.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分析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病人的需求及其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8):720-721.

[3]陈艳.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气管切开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25):2282-2283.

[4]李辛,代亚莉.护理学概论[M].第2版.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45.

第9篇:患者安全论文范文

关键词:家庭护理;安全指导;运动功能障碍;跌倒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多发和常见的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和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多数脑梗死患者经过及时、积极的治疗后,脱离了生命危险,往往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情感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但是后期由于患者自身不重视早期康复训练等原因,造成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一定的治疗后,患者将回到家庭,使得家庭成为主要的休养场所,而跌倒也成为了这类患者的严重隐患,是家庭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跌倒是指,不能控制或非故意地倒在地上或其他较低平面上,除外遭到猛烈的打击、意识丧失、突然瘫痪或癫痫发作等原因[1])。据报道,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意外,在我国跌倒是65岁以上老年人的首位伤害因素,其年发生率为30%[2],而约40%的脑卒中患者在病后的6个月出现过跌倒[3],跌倒可引发或加重老年人原有疾病,引起骨折、致残、心理创伤、降低其灵活性和独立性,进而减少自主活动,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跌倒甚至可以导致死亡。在患者治疗出院后,对于预防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的管理容易被忽视,且患者跌倒的原因很复杂,除个体因素(疾病致功能障碍,活动不灵)外,多与生活的环境有关,有报道,老年人约3/4的跌倒发生在家中。因此,如何建立安全有效的家庭护理安全指导,对于脑梗死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2013从我科出院的脑梗死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自制的调查表回访调查,调查对象共100例。病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并且符合中国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4]。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为首次发病,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53~78岁,平均(64±3.6)岁。将2012年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的50例患者作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及锻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前进行家庭护理安全指导,具体措施如下:

1.2.1创造良好的环境 有条件者可对患者生活活动空间进行一定的改造,使其成为患者进得去、出得来、转的开、用得上的合理而科学无障碍的生活环境,充分考虑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需求,室内光线充足,使用防滑地砖,厕所、浴室安装墙壁扶手,扶手高度与患者腰平齐,厕所及浴室加装防滑垫,储物高度适当,床高度适宜(平膝盖高度,约45~50cm),照明开关安装于近门口显眼处且高度适宜,通道内无障碍物堆放[5];

1.2.2日常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生活起居应缓慢改变体位,穿合适的鞋及衣服,夜间使用床旁便器;

1.2.3心理指导 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适时鼓励;鼓励正确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减少生活依赖性,提高自理能力;

1.2.4服药指导 对于长期服药的患者,要按时复诊并确认是否仍有使用的必要,尽可能限制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1.2.5锻炼指导 鼓励患者坚持参加规律的、个体化的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与灵活性,运动锻炼在家属等陪同下进行,活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急于求成;

1.2.6饮食指导 老年人预防性服用维生素D和钙剂,每天坚持喝牛奶、骨头汤、鱼类等可通过补钙增强骨质,对预防跌倒有较好的效果[6];

1.2.7家庭支持系统的指导增强家属等陪护人员对跌倒的防范意识。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在其出院后1、2、3、6月时进行回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发生跌倒的例数及跌倒发生的原因:过高估计、行为忽视、不良心理、药物使用、锻炼不适、夜间入厕、上下床、个体因素、环境因素。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记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出院1、2、3、6月跌倒发生例数比较见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出院6月内跌倒发生原因比较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将100例脑梗死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出院前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安全指导,对照组患者未进行任何家庭护理指导,出院后1、2、3、6月对两组患者跌倒发生进行比较,结果通过调查分析此类患者跌倒原因主要有:①自我估计过高:对自身能力过高估计,对危险性认识不足,不愿麻烦家人,所有事均勉强为之,可增加跌倒的危险[7];②有预防意识,但行为上忽视:患者有一定的预防跌倒的意识,但在行为上有时会忽略[8];③不良心理:沮丧、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可削弱患者对环境和他人的注意力,从而增加跌倒的危险;④药物使用:患者需长期服药治疗(如降压药、利尿剂、血管扩张剂、镇静剂等),影响患者意识、精神、前庭正常功能、步态和血压,使患者反应时间延长,从而增加了跌倒危险[9];⑤运动锻炼过程中出现不适致跌倒;⑥夜间入厕时跌倒(此类情况下的跌倒占跌倒总数的34%);⑦下床时跌倒;⑧个体因素:疾病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或视力减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⑨环境原因:光线不足、床边杂物影响行走及上下床、地面潮湿或不平、床或座椅高度过低、楼梯梯级过高、通道内有障碍物、物品放置不便取用而需要登高取物、卫生间内使用蹲坑且未安装扶手或坐便器、独居。

本研究通过对此类患者跌倒原因的分析,采取有效的家庭护理安全指导,使患者跌倒的发生率由对照组(2012年) 的46%,下降到实验组的24%。结果显示,脑梗死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在院期间进行正确有效的家庭护理安全指导,其出院后跌倒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以患者在院期间采取积极有效的家庭护理安全指导措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论文和小学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参考文献:

[1]白利颖,王贵芝,李湘萍.老年患者对跌倒危险因素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25-1027.

[2]张玉,陈蔚.老年跌倒研究概况与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5):929-931.

[3]张通.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2,4(6):55-76.

[4]王茂斌.脑卒中的康复治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52-169.

[5]童敏,李宝香.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09,7(12):3322-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