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硕士专业范文

工程硕士专业精选(九篇)

工程硕士专业

第1篇:工程硕士专业范文

一、环境工程专业型学位简介与培养保障体系构成

环境工程领域主要面向各行业企事业单位及政府环保部门,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环境工程领域任职资格密切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要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解决环境工程问题。为了达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可行的培养保障体系至关重要。根据目前国内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经验,该保障体系可以简单归纳为:培养方案+培养环境+培养质量评价。培养方案主要定位培养具有特色的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模式和培养环节、确定合理的理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对实践环节和毕业课题进行具体要求等。培养方案执行成功与否在于人才培养环境的优劣,具体包括人才培养的物质条件(实验室面积、仪器设备的配置、图书和电子信息资料等)和师资条件等。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是检验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是否合理的途径,及时调整相关培养环节的主要依据。

二、制定合理的环境工程专业型硕士培养方案

目前大部分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型硕士培养方案基本都是在学术型硕士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修改而来。首先从课程设置角度讲,不少院校的两套培养方案的区别度不大,课程设置与授课内容相似,而在培养方案执行中,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甚至在一起上课。在理论知识学习这一环节,还没有突出专业型硕士应当侧重的知识特点。很显然,在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设计上应当与专业型硕士将来职业化、技能化的特点密切结合。以水污染控制技术相关课程为例,学术型研究生应掌握最前沿的理论研究成果,引导学生培养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以期将来从事该领域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而对于专业型硕士授课内容来说,除了解最前沿的理论研究进展外,更重要的是重视那些已经在工程中使用的成熟技术和即将在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技术,要掌握这些技术的原理、适用场合与条件、工艺参数的影响以及设计方法。再以对毕业课题的要求为例,不同于对学术型研究生创新性的要求,相对而言专业型硕士论文在一定的创新基础上,更重视实践性和实用性。因此,专业型硕士论文的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实际的环境工程问题。选题范围包括:

(1)环境工程领域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对国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以及相关软、硬件产品的研发;

(2)环境工程领域的工程设计或设备、工艺的改进设计;

(3)环境工程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等的应用研究;

(4)对各种行业企事业的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规划与管理等预研课题。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培养单位要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现有条件和自身的特长,不要盲目模仿其他高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三、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

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是顺利实施培养方案的前提,硬件环境除了基础性的实验室条件外,还包括重要的师资条件及图书资料、电子信息资源等。专业型硕士培养在师资上有特殊的要求,即授课老师或导师要同时具备较好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水平。从目前大部分专业型硕士培养单位来看,相当数量导师的专业实践水平不能满足培养专业型硕士的要求,但实际上正承担着专业型硕士的培养工作。大部分硕士生导师,尤其是现在成长起来的年轻导师,普遍的经历是读书获得学位后就业到高校或科研单位成为硕士生导师,因此欠缺专业实践能力。对部分硕士生导师专业实践能力进行再提高,是构建良好专业型硕士人才培养环境的重要环节。国内一些高校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在专业型硕士培养中实行“双导师制”,即聘请校外企业中具有较高专业实践水平的工程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目前来看,如何发挥企业导师的作用,落实企业导师的责任和义务,调动企业导师的积极性是“双导师制”需要解决的问题。除了落实“双导师制”,学校与企业间的科研合作、技术服务也能为环境工程专业型硕士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举例说明,目前国内环保公司和生产企业寻找高校或专职科研单位合作研发新工艺、新产品或新设备用于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处理处置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学校和企业开展的这些活动中,环境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边学习边实践参与上述工作,可成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手段。由于这些工作主要面向企业实际的环境问题,因此恰恰符合了环境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此外,通过在一定规模的企业(如较大规模的生产企业、大型污水处理厂、火力发电厂等)建立研究生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也是优化人才培养环境的重要举措。

四、建立环境工程专业型硕士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第2篇:工程硕士专业范文

[关键词]矿业工程;全日制硕士;培养模式

1全日制矿业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的必要性与定位

1.1矿业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必要性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除一些大型矿井井下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较高、技能卓越外,大多数矿井生产中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还属于当地技工队伍和农民工队伍,这样的队伍对于保障我国煤炭企业长远发展具有一定局限。煤炭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影响到我国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为煤矿作业环境恶劣,多数人不愿意从事煤炭行业;另一方面为煤矿企业缺少专业技术人才领军人物,没有一线专业技术岗位的带头人物去带动整个一线专业技术工作。1.2矿业工程类专业硕士培养定位2009年,教育部提出在矿业工程领域招收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该类研究生培养年限为2年,目的是为煤炭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供支撑。通过对矿业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旨在打造一支具有高水平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且能够在煤炭企业一线生产中起到领军作用的人才队伍。这一举措的实施,可谓对煤矿企业井下一下工人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提升工作带来新的曙光,同时也为各大学、研究院所对矿业工程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各煤炭类高校几年来针对矿业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一些新思路,效果显著,意义重大。

2全日制矿业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新模式

根据矿业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必要性与目标定位,本文构建了矿业工程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模式,其中主要包括基本课程设置、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矿山教学和现场专业实践教学等三个部分内容。

2.1基本课程设置

由于培养目标与定位不同,专业硕士的培养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模式应该有所区别,基本课程设置也理应不同。笔者认为,矿业工程专业硕士培养课程设置应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开设现场工作中直接指导工作的基础应用课程,如高等采矿学、非线性岩石力学、采准巷道稳定性分析、煤矿动力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等经典基础课程。这些课程的讲授,可以使矿业工程专业硕士在现场工作面直接应用到,因此为首当其冲的学习内容。第二层次,对应现场实践能力提升的基础业务类课程,如复杂条件下煤层开采设计、巷道硐室设计等。此类课程的讲授可提升矿业工程专业硕士对现场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对于全面解决现场实践问题搭建了专业科学的知识体系。第三层次,管理或领导行为类课程,此类课程旨在提升矿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软性领导能力。专业硕士研究生到煤矿一线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为煤矿一线工作带来新技术、新方法;另一方面,带动普遍知识体系和基本素质较低的煤矿工人学习新的专业技术和新的工作思路。因此,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决策能力是一个专业硕士研究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2.2VR矿山教学法

最近五六年来,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构建适应于矿业工程专业硕士学习的VR矿山教学法理应应运而生。该方法要求学校建立虚拟现实实验室,目前已经有一些地矿类院校建立了此类实验室。VR矿山教学法是一种体验式教学模式,其目的是让专业硕士研究生在现场工作实践之前对现场情景有所了解,不至于由于突然接受地下工程环境而造成各种不适应情况。在VR矿山教学中,研究生可以根据自我意识扮演井下实践工程中的不同角色,体验不同工作的现实感受,也为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的工作角色选择提供参考和决策。同时,授课教师在上课时,可根据课堂讲授的现实情境,更加切实的代入真实情景,在增加学生对现场知识理解和运用的同时也会增加在校课程的吸引力。

2.3现场专业实践教学

现场专业实践教学是矿业工程专业型硕士培养的重中之重,一般情况下,这个工作要通过校企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实习基地,这需要学校和个老师共同努力。此外,这个过程的培养工作要在经历一年基础知识学习后,通过基本知识学习,实验室虚拟现实学习,专业硕士已经对矿业工程这个专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急切的去现场看一下实际条件。此时设置现场教学工作正是满足专业硕士的心理需求的同时,也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现场教学中,也可适当安排专业硕士研究生下井跟班工作,让学生们更切实的体会这份工作。

3结语

第3篇:工程硕士专业范文

【关键词】研究型实践 工程任务 组合式教学 过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226-02

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探索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研究生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鼓励在研究生培养体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材教案、培养方式、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导师指导方式、学位论文标准、管理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加强创新研究[1],促使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目前,我国一些工科专业招收工学硕士和工程硕士两类硕士研究生,此外由于专业间交叉研究等需求,不同专业本科毕业生进入同一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形成同一专业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具备不同专业基础和培养目标的现状,通过控制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些培养环节[2],[3],来完成并检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而在硕士研究生课堂课程教学上却大都采取统一授课、同等评价等本科教学方式,既影响教学效果,又不利于在教学中培养研究生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

因此,本文结合“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卫星大地测量基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探讨以“研究型”和“工程任务”相结合的组合式教学方式,以有效提升研究生理论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由于计算机微处理与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新型材料、数值算法等方面的飞速发展,一些工科专业硕士学位课程理论与实践技术更新较快,加上课程改革与调整,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压缩,导致最终演变成课堂讲座。学生了解了专业新技术与新理论、开阔专业视野,却难以通过该课程学习系统掌握某一专业方向的研发基础,或解决某类专业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因此,讲授基本原理,注重专业课程前沿理论与技术,并顾及工学硕士和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区分学习任务,是研究生个性化教学培养的保证。

《卫星大地测量基础》课程主要讲授卫星定位理论与技术及其在大地测量领域中的应用。近十年,“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全国优秀硕士论文中有1/5与卫星定位理论和技术相关。GNSS数据处理与应用研究已成为该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主要研究领域。目前,卫星定位技术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与变化时期:GPS、GLONASS、Galileo、北斗等系统已经或正将实现全功能[4];网络RTK(VRS)、PPP、PPK、快速静态、多系统联合网平差等GNSS新技术不仅理论研究趋于成熟,且已在一些测绘项目中应用,原有GPS静态、单基站RTK等教学内容可能导致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不能胜任GNSS工程任务;同时,在讲座式授课方式下工学硕士研究生难以锻炼计算机编程能力,开展GNSS理论算法或拓展应用研究,降低其创新能力。故有必要建立最新的、培养研究型与工程应用高素质人才的课程教学内容。此外,依据宁津生院士对“测绘工程”专业认证的论述,各高校应扬长避短,建设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在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应用上也可考虑向本校优势学科倾斜。

二、设计双向、组合式教学内容

工学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侧重于研究能力的培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则强调工程应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5]。研究生课程体系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处于核心地位,作为一门专业学位课程除强调理论学习外,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启发与培养,及最新工程实践技术传授更具重要作用。

1.公共教学内容

工科专业学位课程基本原理与基本理论、与课程相关的当前理论与技术最新进展状况,是硕士研究生必须掌握或了解的专业背景知识。《卫星大地测量基础》硕士学位课程为2个学分共32个学时,此部分设置4~5次课,以讲座方式介绍课程理论基础与前沿内容,如图1公共教学内容所示。无论工学硕士与工程硕士,还是有无本专业知识背景,此部分教学内容皆可起到入门或回顾,并激发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创新思考。

2.研究型教学内容

工科专业学位课程传授的理论与技术其自身也存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算法研究与技术创新,一般离不开计算机辅助编程、计算与控制。工程中仪器设备改造与控制、观测信号捕获、测量数据采集、计算模型优化等都可成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方向。

伪距单点定位既是《卫星大地测量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综合性知识点,也是GPS定位技术在工程领域中已广泛进行应用创新的基础,如旅行导航、物流行车优化、精细农业、安全防盗等等。对于工学硕士、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知识的学生,利用Matlab、VC#、VB或Fortune等编程语言,参考GPS中间交换数据文件RINEX协议进行观测数据的提取、解析、解译与存储,依次建立卫星轨道方程、伪距观测方程等数值计算模型,从而逐步实现伪距单点定位,如图1所示。以课外动手编程为主,课内辅导答疑为辅,设置5~6次课,构建形成性测试项目,既分散集中考核的压力,又锻炼了学生编程与数据处理能力。

3.工程任务型教学内容

提高硕士研究生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实际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国家扩大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动因。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工程硕士将逐步取代工学硕士成为研究生教育主体。购置国内外一流专业设备与数据处理软件,参考现行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培养研究生应用专业设备完成实际工程任务的能力,符合国家对工程硕士的培养要求。

GPS网约束(联合)平差、网络RTK定位等是《卫星大地测量基础》课程主要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利用美国Trimble公司开发并发行的Trimble TGO/TBC、Trimble Data Transfer、Trimble Configuration Tools、Trimble Survey Controller等专业软件,掌握GPS数据下载、RINEX数据格式转换、Trimble 5800/R8接收机设置、GPS基线处理、GPS无约束平差和约束平差或联合平差、网络RTK测量与道路放样等,培养能利用GPS专业设备与软件进行GPS(快速)静态定位、网络RTK动态定位等工程应用实践能力,将有利于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此部分教学内容以课外自学软件为主,课内辅导答疑、现场演示等为辅,设置5~6次课,构建形成性测试项目,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http://,2005

[2]吴瑞林,王建中.研究性教学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3):10-15

[3]The framework for higher education qualifications in England, 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 The 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 UK. http://qaa.ac.uk/, 2008

第4篇:工程硕士专业范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

一、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一个统一、全面、科学、客观的复试评价体系

许多招生单位当前的研究生复试评价指标体系都既不科学也不全面,对从事该专业研究所必需的素质和能力没有进行有效的考察[3]115。同时,选取的评价指标也没有依据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性质及考察重点进行拟定。现有的复试评价体系中,对于同一指标,缺乏一个便于量化操作的复试评价标准或量化标准并不明确,而参加面试的主考教师绝大部分是相关专业的导师,专业水平高,但普遍缺乏专业性的面试技术和评价技巧[4]173,难以在有限的面试时间内准确地了解和评价考生,从而造成面试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实际面试中,对于同一个考评对象,由于部分评价指标(如创新能力、科研水平等)定义太过笼统,同时缺乏便于量化操作的面试标准,考官从自身价值观出发进行判断,从而导致不同的考官之间的考评结果相差较大。

(二)复试占比小、内容少

据调研结果显示,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复试权重分布在30%左右,换言之,大部分的复试比例远远小于初试。复试成绩相对初始成绩来说相对权重较小,而初试复习的任务重、周期长,初试成绩区分度明显,也直接导致了“重初始,轻复试”等现象的产生,初试权重大极大地冲击了本科教学,不少学生对于与初试无关的科目通通视而不见,而这些被牺牲掉的很多重要专业课如岩石力学、隧道工程、桥梁工程等重要课程都未能考查到,这些知识对于考生在录取后进行科研甚至日后工作都至关重要,最终造成了考生整体素质降低,本科教学被严重冲击的现状。

(三)复试工作不重视,存在形式主义

许多招生单位在研究生复试过程中在对于复试的认知和执行方面暴露出许多问题,形式主义十分严重。复试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工作量大、人员紧张。面试时,理论上平均每人20~30分钟,但实际上却只有10分钟左右,在有限的时间内,面试官无法全面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为了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面试时常常参考考生出身背景和初试成绩,结果导致复试成绩往往取决于考生背景“硬不硬”和初试排名,复试成为走过场。

(四)复试模式单一

最近几年出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应该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有所区别,更加注重其“职业背景”“应用型”等方面,从而与“理论研究”“学术研究”有所区别[6]165。而就目前来看,大部分的专业性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无论是在复试选拔上还是培养模式上都没有太过明显的区别,甚至很多高校将其统一进行复试,仅排名时区分开来。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这类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工科,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差异更大,在复试中采取“一刀切”的模式显然是不合适的。

(五)复试考评内容有待完善

复试考核几乎完全凭借考生的现场表现,无法客观真实地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对考生的真实情况无法佐证。有部分招生单位在复试资格审查时要求考生提供本科阶段的成绩单、各类获奖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等获奖情况,以此来评价考生的综合能力,但由于复试时间和成本的限制,招生单位根本无法核实材料的真实性[7],同时,复试中的考题题库难度和数量有待完善,需要斟酌以加大或补充,无论是专业课笔试还是面试题库,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几套题循环使用,考生做到原题的概率很大,使得复试成绩很难做到像初试那样具有实质性、参考性意义。

二、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改革

(一)针对土木工程特点构建复试评价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改革应以教育部颁发的文件为依据,以招生单位拟定的硕士研究生复试细则为指导,参考国外土木工程研究生复试评价体系,依据我国土木工程专业背景,构建一个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前期收集与研究土木工程专业复试背景资料、设计实验、分析与统计等研究方式对土木工程复试考评指标进行深入研究,遴选出能够客观公正考查考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复试指标(科学有效的研究生复试指标),提高复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复试工作要建立一个统一、全面、科学、客观的复试评价体系,采用“三步走”战略,即拟定科学全面的复试评价指标;合理分配指标权重;制定便于量化的复试评价标准,全面提高选拔决策的合理性及正确性,增加复试工作的效率。

(二)增加土木工程专业复试的权重和周期

当前研究生招生体系中,大部分复试成绩总成绩小于50%,历年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初试复试比例为6∶4,复试占比小,考生对于复试的积极性相较初试不高。在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考生专业基础薄弱、综合素质较差的现象便显现出来。因此,招生单位应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权重占比具体取值,根据考评标准,建立科学的模型分析来确定,复试比例不应低于现国家最低要求30%。加大复试所占权重,对于提高考生与招生单位对复试的重视程度起重要推进作用,为完善复试考评内容奠定了基础。复试考核难度大,很多时候是由于复试时间紧、任务重,考查要素多而结构化程度低导致。招生单位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安排,从实际需要出发,适当延长复试周期,彻底贯彻复试细则,杜绝考生面试环节缩水,使复试流程走向科学化、正规化、公平化,丰富复试内容与评价指标,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对考生的资料进行整理和考评,可以避免面试里面所谓的形式主义发生。

(三)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向指定不同的复试模式

在土木工程研究生复试过程中招生单位应针对学生报考类型,建立多样化的复试模式。对于学术型研究生,要求偏重于基础理论的创新;对于专业型研究生,应重点考核其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和水平[6]166。因此,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对于参加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复试的考生,招生单位应针对其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相关的考核,强调创造能力,重点考查考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科研能力及研究兴趣、所选科研方向的兴趣、了解程度和研究潜力。而对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复试考生,招生单位则应注重其专业技能及实践经验的考查,强调知识运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重点考查考生的工程经验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其对具体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行考查。

(四)完善和丰富土木工程专业复试考评内容

首先,招生单位应切实提高本科成绩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地位,发挥其在研究生选拔中应有的重要作用。我国研究生复试招生体系可参考国外研究生复试,通过建立一套便于量化、科学的评分体系,科学有效地对考生的本科成绩及学术表现进行评价,为以后的研究生培养遴选出学术潜质高、科研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大学重要学科,招生单位应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对“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钢结构设计原理”等学科成绩应有相应要求,这有助于保证通过学校复试考评的考生都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其次,在英语水平测试中,招生单位的考查重点更应侧重于土木工程专业方向,应针对土木工程专业词汇、阅读土木工程类外文文献、利用英语进行行业内交流等能力进行考查。面试时,对于通过了四级或六级的学生,招生单位应根据情况给予不同的加分,可以减少英语水平测试的工作量,提高考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使评价结果更趋近于考生真实水平,从而强调英语与土木工程专业的结合,重点考查学生的专业英语及运用能力,特别是运用英语查阅相关文献的能力。此外,复试题库应当与时俱进,复试题库应当紧跟时代脚步,体现学科特色与学术前沿,不断更新试题内容,同时做好试题的保密工作,确保研究生复试试题的新意,在保证新意的前提下保证考题的难度,确保能够体现考生的学术潜质和学术底蕴。若条件允许,招生单位亦可利用计算机组织上机考试,对考生的CAD软件看图识图能力和有限元专业软件模型建立分析能力等专业技能进行考查。

第5篇:工程硕士专业范文

关键词:化学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240-02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起,开始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并逐年增加招收人数,目前已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核心。如何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探索培养模式是近几年来大家关注的重要课题。哈尔滨工程大学化学工程专业从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到目前为止,已招收4届。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定位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及管理体制一直在进行着探索与尝试,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一、化学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课程设置

根据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制订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精神,要求所培养的学生掌握化学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结合学院实际学科研究方向,确定了化学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学制为2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应修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17学分(公共必修课5学分,校级基础课2学分,专业基础课不少于8学分,专业技术课不少于2学分);综合环节12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3学分。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高等化学工艺学、高等化学反应工程、新型分离技术、化工传递过程原理、化工过程建模仿真与优化、现代电化学、化学工程前沿讲座、经典学术专著选读、化工系统工程等课程。专业选修课包括合成化学、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高等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波谱解析、近代有机合成技术与方法、化学电源、精细化学品化学、液相色谱手性分离、应用腐蚀电化学、绿色化学与化工、化工网络资源与化工软件、现代实用电镀技术、高性能树脂合成方法的应用等课程。综合实践环节包括综合实验、科研实践、文献综述报告、学术活动、知识产权基础与实务、工程信息资源获取与专题利用等内容。

二、培养模式的探索

实践环节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和难点,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实践基地的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根本保障,为了积极落实国家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保证学生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要求,学校、学院把建设各种形式的实践基地作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工作,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多层次、多角度建立符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基地。如学校层面上建立的大型实践基地,学院层面建立的中型实践基地,以及指导教师通过科研合作等方式建立的小型实践基地,都可以纳入到学生的实践教学培养环节,在学院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就可以投入使用。指导教师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直接影响,实行“双导师制”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又一区别。“双导师制”对于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更具有优越性。目前,企业导师的选聘成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制约因素。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愿意指导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企业导师不多。目前,学院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确定企业导师,一是校外实习基地所在企业推荐;二是在科研项目合作过程中积极争取。进一步明确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职责,学校导师由于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主要负责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把握学位论文的理论深度,规范学位论文的写作。企业导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主要负责将学生的研究与企业的工程、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使研究更有目的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现在运行的情况看,效果良好。

三、加强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

从选题开始,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就需要密切合作,加强对选题的评估与论证,明确选题技术背景和研究目标,使选题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论文完成后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在论文研究进入到中期阶段,学院将联合企业一起对研究工作进行中期检查,一方面督促学生保证论文进度,对进展缓慢的学生提出警告,对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把握研究方向,并给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使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在此期间,加强对于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定期交流的管理,鼓励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在后期阶段,学院主要结合学位论文对学生加强管理,在双方导师修改同意后,对学位论文实行双盲评审。学院将在校内外选择相同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进行评阅,对学位论文给出评价,并做出是否同意提交答辩的结论,学院根据评审意见决定是否同意学生参加论文答辩。这使得学位论文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四、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与建议

1.实习基地的建立。企业与学校密切结合是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一个主要特点。实习基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目前,能够主动与高校建立实习基地的企业不多,学校更多的时候是利用自身的各种资源来寻求企业的帮助。企业从技术保密、安全生产等方面考虑,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企业积极性,是制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高校主要通过给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解决生产难题、提供优秀毕业生等方式,要求企业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这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国家应该在更高的层面上,引导企业服务于教学,如在税收、政策上对服务教学的企业给予适当的优惠,鼓励企业为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2.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认同。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认同既包括学生本身的认同,也包括企事业用人单位以及全社会的认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从2009年开始,虽然到目前为止已招收四届学生,但学生对于该种学位认同感不够,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比学术型学位低一等,第一志愿报考率很低,更多的学生是通过调剂方式才被迫选择的。另外,个别的企事业也对这类方式培养的学生在就业时设置障碍,这也大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为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加强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通过培养出创新能力突出、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向用人单位证明;同时,全社会也应该更多关注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对其实质和内涵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使其获得各方面的认同。

第6篇:工程硕士专业范文

>> 注重工程实践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课程改革分析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系统方向)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策略研究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地区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信息化建设 构建闽台特色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探索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数值计算方法”教学探索 关于高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Flash软件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论述电力系统之自动化应用 浅谈电力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 电力系统自动化新发展 刍议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探讨 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 阐述电力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规程[EB/OL].(20150127)[2016-01-03]: .

[3] 文冠华,姜文忠,陈宏量.抓好专业实践环节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14.

[4] 冬梅.产学研相结合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6):4647.

[5] 王新荣,王俊发,张霞,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解决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14(17):2930.

[6] 何芳,杨万渝,刘震,等.浅析专业学位多元化培养模式的优势、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33):182183.

[7] 丁素萍,吴自选,罗宪乐,等.理工科院校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课程设置的理论认知和实践模型[J].山东外语教学,2012(6):102108.

[8] 朱志华,冯光庭.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之实践课程及其教学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3(1):9597.

[9] 张霞,徐欣欣.无机材料结构表征技术课程的开设[J].大学化学,2011(4):2628.

第7篇:工程硕士专业范文

您好!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垂阅我的自荐材料,我很荣幸能够向您做自我推荐。

我是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生,在贵单位招贤纳士之际,鉴于自己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自学能力,我有信心能够胜任该工作。因此,特向贵单位毛遂自荐。

本科四年里,在师友的教益和个人的努力下,我系统扎实地掌握了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理论,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而且已经通过计算机国家二级、英语四级和普通话考试,并能熟练运用CAD、Word、Excel、PPT等软件。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并带领我们的数学建模小组取得了省级三等奖的好成绩!

在研究生三年里,通过和导师的学习以及一定的科研经历使自己对本专业有了更深刻地的认识。自己除了完成导师分配的科研任务还多次到污水处理厂参观学习,并且考取注册二级建造师证书、职称英语证书和驾驶证。在课余时间,我主动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工作,2013年7-8月参加中国交通信息中心有限公司太原交警摄像监控布置的设计工作,2013年9-12月担任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单位《公路施工环境保护监理》的代课教师,同时也经常带家教工作。

2015年毕业以后,先后在德州市燃气总公司和太原市市政工程总公司工作。在工作中主要参与了城市燃气次高压调压站建设及信息调度工作,城镇道路现场施工测量和质检的工作。

第8篇:工程硕士专业范文

关键字: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2009年3月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1]对于专业硕士的培养,更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对此,不少专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构想,但具体实施和落实方面提及不多。2-5]本文结合南昌航空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际,谈谈我们的做法,供同行参考。

一、全日制专业硕士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3.工程实践教学配套设施不完善。学校一般没有专门的工程实践平台供学生使用,同时,由于受外部因素限制,缺乏系统的操作指导,造成实践效果不佳。

4.工程实践(实习)单位缺位,达不到实践效果。在原有培养模式中,培养方案中没有工程实践这一环节,较少能涉及到企业做工程实习或实践。另一方面,即使联系到相关企业,企业大多不愿意接收研究生实习,达不到锻炼的效果。

二、我们的改革举措

1.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学位硕士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据教育部学位办的要求,注重大类招生与培养。我校于2011年按一级学科重新修订了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根据学术型和专业型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培养方案;对专业型硕士强调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因此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中专门增设了4个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

2.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加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的教学管理,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南昌航空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内容主要包括:①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按照所在专业领域的培养方案完成规定的专业实践,否则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②各学院应成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并明确分工、各负其责。③专业实践应该是面向本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应贯彻和体现“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灵活进行,内容可以是科学研究、专业调研、专业实验、专业实习等。④实践环节的考核采取学分制。为使专业实践环节落到实处,各学院要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组织答辩。根据学生实践环节完成程度、完成质量及答辩情况,评定答辩成绩。合格者可获得4学分,不合格者不计学分。⑤指导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工作量的计算参照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计算方法,具体算法如下:1~3人,实践教学工作量=学分数×人数×1.3;4~8人,实践教学工作量=学分数×人数×1.2;8人以上,超出8人部分在此基础上×0.8。⑥专业实践期间,指导专业实践的教师应加强专业实践全过程的指导、服务和监控,加强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⑦各学院应建立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基地,注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创新实践模式。

3.拨专款组建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平台。以信息工程学院为例,2010年学校拨专款130万组建控制工程领域和计算机技术领域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分别命名为“计算机技术硕士生实践教学实验室”和“控制工程硕士生实践教学实验室”。在“计算机技术硕士生实践教学实验室”设立以下实验模块:①视频与图像处理技术实验模块;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模块;③分布式计算机与系统集成模块;④现代通信技术试验模块。“控制工程硕士生实践教学实验室”拟建设以下实验模块:①嵌入式技术实验模块;②DSP技术实验模块;③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模块;④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模块。并且,学校计划2013年组建“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生实践教学实验室”。为了有效利用好实践创新平台,除了建设好相应硬件实践环境外,信息工程学院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办法,在《南昌航空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指导老师的职责、实践报告的格式、答辩的组织与实施、校外工程实践申请等操作性强的内容。指导教师职责主要有:根据工程实践学分要求,设计可供学生选择的工程实践课题;编写工程实践课题的实践指导书;制定工程实践任务书(主要包括:课题名称、适用专业、目的要求、设计内容、组织实施、主要参考资料、评分标准等);答辩的组织与实施主要有:①分专业成立工程实践答辩委员会。按专业成立工程实践答辩指导委员会,原则上带有实践项目的指导老师一定要参加。②答辩。在答辩开始前一周,由答辩指导委员会公布答辩时间、地点和参加答辩学生姓名;答辩时,学生本人叙述不超过15分钟,提问答辩控制在20分钟以内。③成绩评定。对校内实践学生,成绩评定前,实践项目指导老师对所带学生实践过程与实践成果进行简单评价。专业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实践环节完成程度、完成质量及答辩情况,并在参考指导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进行无记名打分,按平均分评定答辩成绩。④评分原则。实践环节的成绩按百分制评定。评分时应综合考虑选题的前沿性、难易程度;完成项目的质量:包括论述是否正确,方案设计是否合理,有否创见或实用价值等。⑤成绩归档。

4.成立校外实践基地。信息工程学院目前与洪都航空公司、海军航空学院青岛分院、上海高等技术研究所、中航集团602所等单位签订了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协议,从2010年起先后有37人到上述不同基地实习半年到一年。

5.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动手能力,是高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根本措施;也是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培养高水平的应用性人才的根本保证。我们鼓励各并引导积极教师积极参与开展和指导学生的的校外实习和课程实践工作,以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与实践水平。

三、工作进展及展望

采用“校内校外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的实践模式,经过两年的建设和运行,在我校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毕业生深受用户欢迎,95%以上的毕业生在论文答辩前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程实践方案,进一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为航空国防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的工程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R].教研[2009]1号,2009-03-19.

[2]文冠华,姜文忠,陈宏量.抓好专业实践环节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

[3]宋平,杨连茂,甄良,等.浅议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3).

[4]史耀媛,卢朝阳.电子信息类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

第9篇:工程硕士专业范文

关键词:石油类高校;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055-02

一、石油类高校材料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科点立足石油石化,面向社会行业发展对材料工程的需求,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材料工程领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应掌握材料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解决本领域工程问题或从事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能力,掌握解决本领域工程问题必要的实验、分析、检测或计算的方法和技术;应掌握一门外语技能,能顺利阅读本领域国内外科技文献,掌握本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点现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工程专业紧密围绕石油石化新材料及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开发研究的大方向,现有腐蚀与防护技术、材料失效与表面改性、新材料焊接技术、能源新材料技术与应用、材料加工及其自动化、材料分析与检测技术、高分子材料工程等7个主要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近年来,在石油管道的焊接及接头防护、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智能仪器检测、石油石化装备腐蚀与防护、表面工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目前,本学位点拥有材料实验室、焊接技术实验室、表面工程实验室、腐蚀试验室、无损检测及设备自动化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材料工程专业现有专职教师30余人,其中教授约占三分之一,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比例的88%。导师队伍中既有教学经验丰富、资历深、教学水平高的老教师,又有年富力强、学历层次高的中年教师,还有学术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的青年教师。

近年来材料工程专业在学科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其他高校相比,我校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的课程建设、基础条件建设等方面仍存在差距,妨碍了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提高。目前,本学位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缺少与研究生专业课程配套的相关教材。(2)与研究生教学匹配的相关实验条件薄弱。(3)缺乏研究生科研用常规设备,一些创新性思路无法实现。(4)上述原因也导致研究生优质生源的流失,影响了研究生的招生质量。因此,为构建我校石油、海洋特色鲜明的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培养科研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的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迫切需要加大对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的建设力度,增强我校在该领域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综合实力,以满足石油石化及海洋工程装备对高层次、高素质的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的需求。

三、提高石油类高校材料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措施

1.课程体系建设。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是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育质量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建设之一,对于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1)制定学位标准,修订培养方案。为明确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要求,保证培养质量,促进本领域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根据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制定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该标准对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提出了基本要求,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根据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修订了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优化了课程体系结构,提炼了课程内容,增加了实用类、技能类课程及课程内容。(2)专业课教材建设。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特点侧重于工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存在的最显著问题是缺少偏重于工程的相关专业课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针对这种情况,学位点组织相关主干专业课的授课教师编写了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专用的教材,满足了研究生课堂教学需要。(3)完善专业课程相关教学文件。随着新教材的编写,与之配套的教案、CAI课件和习题以及考试题库也进行了相应的完善和补充,搜集、编写了一系列电子教学资料,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建成了相关课程网站;开发了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用于课程的实验教学,补充了实验设备不足给教学造成的影响。

2.导师队伍建设。(1)加强导师梯队建设。提倡“导师为主,团队指导”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模式。鼓励学术带头人及有经验的研究生导师对青年导师进行“传、帮、带”,全面提高青年导师队伍的指导水平。同时积极从国内知名高校引进优秀博士毕业生,让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继续深造,通过培养博士后、师资博士后、创造出国交流的机会等,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成为导师队伍的坚强后备力量。(2)加强专业课教学梯队建设。设立主讲教师A、B角,并配备或培养高水平的后备青年教师,使教学团队在职称、年龄和专业背景的搭配上更趋合理,逐步建立稳定的专业课教学梯队,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3)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引导、鼓励等有效措施,激励教师考取各类工程师资格证书,获得相应的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鼓励教师将自身学术水平的提升与工程实践工作相结合,做到科研与工程相互促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学术水平和工程素质。目前,导师梯队成员新增国际焊接工程师6人。(4)加强国内外合作与学术交流。通过出国进修、合作研究、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来校作报告等多种途径,提高研究生导师的整体学术水平及在国内外材料工程专业领域的影响力。近年来,由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到国外知名大学深造的青年硕士生导师7人,并已经全部学成回国。聘请教授、专家来校讲学,直接与研究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我们的研究生得到了极好的锻炼。(5)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采取引导、鼓励等有效措施,激励研究生导师在科研方面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督促其在研究生教学及指导方面认真负责、尽心尽力。鼓励教师将自身学术水平的提升与研究生教学及指导工作相结合,做到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对研究生指导上不负责任、把关不严、造成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的导师,根据情节采取警告、停止招生等惩戒措施。

3.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专业实践是全日制工程T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必修训练环节和重大特色,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提高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规范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环节,根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编制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教学大纲,并把研究生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课程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实训基地的工程实践环境条件,完成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4.大力开展教学改革。针对研究生的课程教学,要注重教学理念的调整,实行研究性教学法,突出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学”、“研”一体化特征,引导研究生在课程学习中感悟研究、体验研究和学会研究。研讨课是研究性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研讨课题的分析、讨论和解答,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势必要占去部分课程学时,因此,要调整教学内容中的重点,进一步将重点内容放在工程应用性内容上,放在可以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内容上,适当降低缩减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另外,增加综合创新性实验,使之与研讨专题内容相配套。

四、结语

石油类高校材料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主要面向石油石化等行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为提高其培养质量,满足石油石化行业对材料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开展具有石油石化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及教学方法改革,是目前石油类高校材料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面临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R].2014-06.

[2]宋玉强,于思荣.开展研究型教学、提高课程教学质量[J].教育学,2014,(12):21-23.

Investigation on Improving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Masters at Materials

Engineering Field in Petroleum Universities

―With the Materials Engineering Major i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as an Example

YU Si-rong,LIU En-yang,SONG Yu-qiang,ZHAO Ya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Qingdao,Shandong 26658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