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精选(九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第1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认知活动的剂,学生对认知对象感兴趣,就能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思维更活跃,会欣喜地把认知活动当做一件礼物来接受;相反如果学生对认知对象不感兴趣,就会扼杀学生的探究热情,浇灭学生思维的火花,降低学习热情与教学参与度,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件繁重的劳作与任务。在阅读教学中也是如此,唯有激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才能为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改倡导快乐阅读,这正是重视兴趣的集中体现。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激起学生阅读的激情与动力。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如果只是开门见山直接让学生阅读,那么学生只会当作完成任务一样来机械阅读,根本无法感受文本真挚的情感等。而精心优化导入,通过导入来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学生会积极地调动情绪、情感等来展开主动的阅读。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小学阶段,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大有所获。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花钟》一课,学生对花不太熟悉,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其中新奇、有趣的知识或现象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能乐于阅读。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在应用于时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三、创设朗读氛围,进入情感境界

利用课件、视频、音乐、动画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的思维融进文字里面,身临其境。学生朗读时边看边读,调动思维,才容易感情投入,感悟到文质美。如教学《一株紫丁香》一文时,看着辛勤工作的老师,有一群可爱的学生为教师栽下了一株紫丁香,指导朗读时,体会学生对老师的情感。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入情入景,边听边看、边看边诵读、边诵读边体会,在学生看、听、读中有所体会,感悟到意境的美,表现出语言的流畅,产生师生之间不可多得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思维扩展,跟随着声音、图像进入场景体会作者真实的情感。

四、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性

个性化阅读并不是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臆断,而是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基础之上。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核心环节。因此,在教学中要实现个性化阅读首先就必须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对文章的讲读式分析、填鸭式教学,而是将课堂的主体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而融洽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

我们要深入落实新课标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从高高在上的教者、不容质疑的师者转换成与学生平等的学习主体,与学生真正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并不是教师的附属,而是与教师有着平等权利的共同参与者,是阅读的主人,是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被动的追随者。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阅读中来,不是教师要我们读什么,怎么读,而是我们需要读什么,应该怎么读。这样学生才能以主体身份展开阅读,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与教师、文本进行积极的互动。

五、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读写结合

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与思是一体的,没有思考的阅读只能浮于文章表面,而无法深入文本,更不要说达到新课改所提倡的个性化阅读,进行创造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要让学生能够透过文字,将文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能够以文本为中心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积极的动脑与思维,从而能够产生更多、更为深刻的见解,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深度与广度。

著名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可见阅读是写作的根,通过阅读可以为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而写作则是对阅读的延伸与拓展。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将之与写作结合起来,以写作来促进阅读,以阅读来带动写作。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很重要,教师要重视读的训练,这样,语文阅读教学将不再是学生被动的完成固定的作业,应当是学生通过熟读背诵而得到的特有的感悟,是愉乐探索,是充满了激情的有价值的再创造。

参考文献:

[1]周粉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新课程学习,2011(4).

[2]洪晓雁.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素质教育,2014(6).

第2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模式探讨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一、确立阅读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近来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老师经常根据教学参考解读文本,然后再向学生灌输,以为这是最权威的解读,也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捷径。其实,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这只是老师的阅读,而不是学生的阅读,更不是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更新观念,必须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要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我建构,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关系学生终生的一件大事。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学习,从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书本的学习,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方向与合作学习,然后把收集到的资料、书籍等加以整理,进行专题阅读活动。如在《颂春会》一课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由教师的鼓励诱导逐步到学生自发搜集关于春天的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分别阅读了有关咏春、惜春以及其他描写春天的诗词文赋,然后合作交流《春》、《燕子》、《报春花》等美文名篇,以及《咏柳》、《江南春》、《早春》、《春日》等优秀古诗和更多的有关春天的童谣、妙语佳句等。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阅读,积累内化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且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了自主合作学习的力量和乐趣,感受到自主合作成功的喜悦,也提升了学生合作、交流、协调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从小培养兴趣,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不尽。小学语文教材里,记叙文和文学作品占了大部分,这些课文写人、记事、绘景、状物,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精练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文章里生动的记叙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脑子唤起相应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这时,他们就会被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他们就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阅读当中得到乐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十分尊重、爱护和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作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来抓。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朗读是一种最常用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很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朗读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获得思想的熏陶,又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传递,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能只用一种形式、一个腔调,要想办法让学生对朗读怀有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课文不同的体裁,分门别类进行朗读训练。如童话,我采用让学生表演课文的方式讲故事;在学习散文时,我采用配乐朗读的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到如诗如画的场面;对人物对话较多的文章,我采用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比比谁读得最精彩,比比谁读得最有个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常常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交融的氛围,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能全身心地投入,从内心真正感悟到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受到心灵美的熏陶。同时在教学中我采用领读、范读、赏读、赛读、表演读、诵读、自由读、配乐朗读、评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个性,展示朗读的天赋,更加喜欢朗读,从而培养起阅读课本的兴趣。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贵在改变过去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第3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阅读;课外延伸;成长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7-0267-01

1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现状

小学生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在小学语文阅读方面已经取得明显进步,但在实际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还是存在多种阻碍因素,最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思维发展能力的开展有抑制作用。上述现象有多种表现形式,我们主要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点并进行仔细分析。

(1)语文基本能力发展不平衡现象长期存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中,部分教师以及家长对“写”这一部分过于偏重,最终导致听说读的能力逐渐下降,没有对其自身的独立性进行保持。这不仅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有阻碍作用,同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有阻碍作用。因此在实际进行教育教学还活动时应该将加强阅读能力落到实处,防止表面现象的产生。

(2)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较大,学生为在竞争积累的社会环境中对自身竞争优势进行有效增加,必须进行不断的学习对自己进行充实。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下,学生没有时间对自身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同时错过对基础知识的奠定,长此以往对阅读能力进行忽略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3)现行教材存在一定的缺陷,思想内容以及艺术形式等都存在数量少以及视野窄等明显缺陷,不能对学生的知识渴求进行真正满足,同时也不能对时代的发展与需求进行使适应,因此应结合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同时对上述现象进行有效改善。

(4)相对于教学研究阅读来说,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对完整的教学体系进行有效形成,甚至操作方法也不能实现行之有效。在实际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以及模糊性,最终导致学生对阅读失去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不仅对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有不利影响,还对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有抑制作用。当代社会信息竞争十分激烈,将信息竞争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后不难发现阅读能力的重要作用。为获取信息而进行的阅读属于语文的一种独立能力,在学生的日后成长与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在真正意义上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提高,必须对学生的视野进行开阔,同时对其适应社会的发挥能力进行不断培养。相关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在实际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提高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最终实现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的目标。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进行培养的方法有很多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做到有针对性。

2 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进行培养的有效途径

(1)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级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F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得益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2)要注意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黑格尔曾形象地表述这种情况:“正像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后者能够表达这句格言所影射的内容和全部力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充分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各自差异性,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搞好阅读、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3)明确目的,提出要求。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量急剧增加。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布鲁姆认为,人的学习能力是分层级的,可测量的,较高一个层级的能力,涵盖着它以下的一个或几个层级的能力。对于课外延伸阅读和理解的不同目的和要求,由浅入深,大致可分为复述性理解(只着眼于读物的表层信息、把握读物提供的内容)、解释性理解(把读物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评价性理解(对所读材料内容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创造性理解(超越材料本身,产生另一种见解或思想,产生对所探索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新途径)等四个层级。在课外延伸阅读中,必须明确阅读目的,提出相应要求,才能循序渐进,真正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

(4)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叶老早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进行课外延伸阅读,要努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贯穿于整个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得到有序、有恒、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达到刘勰所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界。

(5)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新课标同时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这样使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的巨大作用,更不言而喻。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学生对于祖国语文的感情与日俱增,为学好语文创造了先决条件。

(6)组织交流,反馈教学。课外延伸阅读,尽管属于个体行为,但仍有其共同的目的―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而采取恰当的形式,定期组织体会交流有其必要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收集材料、汇总信息,结合课堂教学。思想教育、时事教学、班集体建设等环节,让学生显露个人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展示精彩纷呈的知识信息世界,使课外延伸阅读反馈于日常教学,真正实现阅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贾晔.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J].读与写:上,下旬,2015(11).

第4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问题 开展策略

一、引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教育中拥有重要的意义,是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的锻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更新速度逐渐加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依旧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

二、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研究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这种现象在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身上比较普遍。一般来说,年轻教师拥有较高的学历,他们的讲课思路和特点又深受大学教育影响,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新教师总是希望对课堂内容进行拓展和深挖,希望借此让整节课都变得生动、有趣,总是希望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而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由于年轻教师经验不足,在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也难以抓住小学生们的真正需求,造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低下。

(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重教师讲解、轻学生主动阅读的现象十分普遍。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学生依旧是听取教师思路的“忠实听众”,而缺乏自己积极主动的阅读和理解。实际上,摒弃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接受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对于一些老教师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现如今的小学语文阅读课上依旧是以教师讲居多,教师进行自问自答式提问,学生机械化回答。这些造成学生逐渐失去了自读自悟的能力,教师对学习任务大包大揽,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很难得到实现。

(三)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当下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对文章知识点和表达思想的把握,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生硬地对阅读材料进行条理分析,借此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无疑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只会将学生训练成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应试机器。更有教师习惯于将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强加给学生,用自己分析的思路代替学生的能动性思考,这样会极大地滋生学生思考问题的惰性,会严重压制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不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策略探讨

(一)明确自身定位,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具备了明确的教学思路与目标,才不至于让拓展知识的阅读理解偏离预定轨道,也才能提升语文阅读效率。教学时间有限,但知识是无限的,所以阅读教学内容必须要有所取舍,将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留下。教师应根据自己所教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小学生初步具备了基本阅读能力,可以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并且有一定的赏析能力,教师应确定阅读教学的目标,制定出真正有利于小学生自身能力提升的教学计划。在这方面可以向有经验的教师沟通、学习,明确小学生们的真正需求,帮助学生们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所要求的语文阅读教学着重强调要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分析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并自主进行相应的思维和情感活动。然而,学生们之间的理解和学习能力总会有一些偏差,水平也很可能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感悟进行适当地引导,既要让学生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又要适时的引导学生,将文章的正确思路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分析能力。

(三)把握阅读教学技巧,提高阅读课堂效率

阅读课上的精髓就在于“读”,学生要在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阅读能力和语感,从而实现语言积累。教师在语文阅读课上要把握住阅读教学技巧,充分调动学生阅读文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阅读课堂效率。一方面,教师应更好地利用课堂提问,通过开放式的问题来延伸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给学生开辟新的思路;另一方面,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感受和情景体验,教师要将原本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沟通、交流、思考和表达,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学习中深化对文章的理解,从而开拓学生思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是学生启蒙之路上重要的一部分,推动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有效开展,是我国教育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它的实现需要社会各界持久不懈的努力。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进步,教学质量也有所提高,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现代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第5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语文的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学习语文是一个漫长的积累知识的过程。知识点多而丰富,知识点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开始要打好坚实的基础。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考察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宣科式”、“填鸭式”教学湮没了小学生对课文的敏感与惊奇,“牵牛式”、“放羊式”教学消弭了小学生对文本的浪漫与激情,他们与生俱来的天真与想像、憧憬与探索反而因为语文学打折扣。“少、慢、差、费”的教学现状使阅读教学失却了自己的课程本位和教育品格,丧失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文化风采。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就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来说,语文知识(语、修、逻、文),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语文品格(想像、联想、灵气、悟性)和语文旨趣(认知、情感、过程、修养)共同构成了合作学习首要关注的主题。

要为阅读教学打好基础,开始就要加强字词句的学习训练。字词句是构建语篇文章最基本的元素,它们就如盖建大楼的砖瓦一般。如果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掌握字词句的运用,他就无法盖建“阅读”这个语言技能的大楼。所以有时候虽然字词句的教学有点点枯燥,但却是必须的。只有掌握好了它们,我们才可以让它们为阅读服务。加强字词句训练,从听、说、写着手,听说,听写并行。听说,听写的过程简单,易操作,实施性强,可以穿插在课的各部分之间来用。我经常通过听说的形式让学生给听到的词语说说反义词,近义词,或者造造句。说反义词和近义词可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帮助他们区分异同。而造句则是考验学生的组词成句的能力。

在这个环节上有一些同学的想法独特,能说出新颖的句式内容,时不时给我来个小惊喜!听写则是在听说的基础上稍稍进了一步,学生不但要理解所听到的,而且还得把内容写下来,这样就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了。这两种方法我通常交替使用,对于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有着不错的效果。阅读教学以字词句的掌握为基础,以语段教学为开始。阅读教学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语段相对于句来说,不仅仅是几个句子合在一起那么简单。语段同时也是这几个句子内在含义的交融与影响,这里就需要教师开始做好引导工作,指导学生们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白这段话的主题是什么。只有掌握了语段的理解,才算是迈进了阅读学习的大门。语段教学是阅读的开始。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在考试的整张试卷中,对于语段的分析题最为恐惧,几乎是失分最多的题了。课内的内容还好点,对于课外的内容,由好几个语段组成的语篇,有的学生根本就无从下手。所以这还得从语段的教学下手,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我们所处的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比不上城里的小学,但有的差距却是可以通过一些事情来缩小的。无论做什么事情,外部的环境因素是相当重要的。学校在中午午休的时候开辟了读书时间,同时又开放了图书室方便学生借阅书本,这样学生就有书可读,也有时间读了。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互相交换着看,这样就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一段时间下来,很多的学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们回答问题开始了旁征博引,这都是读课外书带来的可喜变化。有时我还会利用班会课的时间来专门与学生谈天说地、话古道今。不知不觉中,学生的阅读有了积累,我与学生的感情也加深了。

二、带着问题阅读

在以前的课堂中,基本是老师提问讲解,学生听。这样是单方面的灌输,师生之间交流很少,这样对于学生的积累已经学习方法的掌握作用微乎其微。我在一些课文教学过程中,挑选出一些重点语段,先根据内容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带领大家一起分析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投入到阅读当中去。而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问题的答案,说说为什么,对于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二次阅读的方法来解决。经过一番对问题的分析,对语段的朗读,对问题的回答,学生们对语段基本上较为熟悉了。如在教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对于互联网的作用,学生就展开了精彩的讨论。不但有课本上所讲到的内容,同时也说了一些课外的知识,这些也得益于平时的积累,在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担任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尊重学生的答案,进行适当的评议。不能忽视任何学生,阅读本身就是件感性的事,每个人的理解都会有些许不同,只要有收获就好。

三、结合课文进行阅读实践

对于一些思想感情丰富,内容充实的好文章,可以借其一起与学生品味,来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的情感。如苏教版《诚实与信任》,通过小故事说明了城市和信任比金钱更宝贵重要的道理。故事浅显易懂,学生都能够理解故事大意。同时也能够透过故事的本身来体味出课文的思想: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最起码,最基本的品质,人与人之间还有更珍贵的东西,那就是诚实与信任。

四、创设契合的情景阅读

第6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叶圣陶先生早就为我们指明: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所以,学生的“自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追求,学生“自能”的程度应该是评价学习成败的关键。那么该如何利用我们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来实现学生的“自能”呢?

一、自我质疑

自我质疑的基础是发现问题。要质疑,首先必须发现问题,如果发现不了问题,质疑又从何谈起?让学生自我质疑,就是从教学的基本环节入手,尽可能彻底地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着意培养他们独立寻求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自我质疑这一步骤,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并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阅读课文。要发现问题,首先必须认真阅读课文。

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常用的阅读方法,并在阅读的范围和深度上提出明确的要求。一般地,我们要求学生首先要“通读”课文及其一切助读性文字,如提示、注释等,特别要强调的是“教学重点”一定要仔细阅读并熟记于心,要在获得对全文的总体印象并明确学习重点的前提下再去钻研课文,直至把课文“读通”。要求并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运用圈点勾画在课文上做读书笔记,自觉的学习、吸收课文中的有关知识,主要是字、词方面的语言基础知识和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有的须摘录整理在笔记本上。

(二)发现问题。

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是课文比较浅易,学生感到无疑可设,提不出问题来。其实再浅的文章,只要深入进去,总能找出许多的问题。教师首先要激励学生深入地钻进去。与此同时,结合示范,介绍一些探赜索隐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逐步学会领略课文中常有的“看似寻常最奇崛”,表面平淡无奇,实际匠心独运的妙趣。另一种情况是有些课文既深且广,可能使学生疑窦丛生,反而不能一下子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预料在先,在备课时就要排出可能直接影响学生读通课文大意的难点,指导学生把握重点,课堂上则要引导学生集中“攻坚”,为学生独立探索打通道路。

(三)表述问题。

为了征得别人同自己一道探讨,求得问题的解决,须把自己发现的问题明白地表述出来。教师在这里必须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培养学生准确表述的能力。这一问题必须花大气力,可以通过说、写、纠、改等方法使之表述得当,语言规范。

二、自我解答

这一个步骤是指组织学生一起讨论,集思广益,共同寻求“自我质疑”中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让学生自己来分析、解答,这不仅能直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论辩是非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可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遇到难题找老师的依赖心理,增强他们独立自主意识。自我解答也是最能体现课堂教学特征的一个步骤,因为课堂乃是师生集体从事教学活动的场所,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地要发挥其集体优势。在这一点上,自我解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集体研讨观念、团结协作攻关精神,有助于形成互竞互勉、民主求实的良好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说,自我解答在自我质疑时就开始了,质疑人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实际对解决问题已经做了十分艰辛的探索和力所能及的尝试。

因此,一般质疑人自然也是第一解疑人,而到集体讨论式的自我解答时,质疑人往往担起第一发言人的任务。在进行自我解答阶段,教师的主要工作在于精心周密地组织安排,或直接开展全班性的大讨论,或先小组讨论,后筛选出质量较高的,再在全班大讨论。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提倡各抒己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参谋”,相机诱导。还要当好“裁判”,对讨论的结果要拿出主导意见或作出可供学生参考的结论。有时,为了将问题引向深入,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作适当提示、诱导,让学生在深层的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自我测试

我们在这一评估工作上彻底打破了历来考试为教师所包办的传统,而采取学生自我测试的方式,题目由学生自己拟,答案由学生自己做,评分也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做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直接培养学生自我检测的能力,这是“自能”不可缺的一个方面。其次,变考试只是对学生学习效果作评估的单一功能手段为多功能手段,即除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评估功能外,还具有巩固和深化知识、培养迁移能力之功能等。第三,可以消除学生对考试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增强其学习能力的自信心。

在自我测试中,教师着重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一)指导拟题。这一教学行为要通过常识介绍或举例示范,使学生逐步掌握拟题的基本方法,并通过一定的训练,使他们能拟出切实可用,具有较高效度的试题。

(二)组织拟题。组织拟题工作可以这样进行:1.容量大、难度高的试题的拟设可化整为零,分工到组。2.教师要对学生的拟题加以选择,重新组合,必要时做一些修改或补充,以形成一份完整而小型的测试题,一般适用于五分钟上下的测试。3.有时需要教师订好试题的分值,以备学生自我评分之用。

第7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一、在语言环境中训练词句

词句的理解不能留在字面上,满足于字典和《词语手册》的解释,而要着重引导学生揣摩课文中的语言环境,不仅要懂得词句的表层意思,还要理解其中隐含着的意思。

如,课文《我的战友》中有这样的两句话:“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两句话中都出现了一个“才”字,这两个“才”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呢?理解这两个“才”字就要结合语言环境进行。第一个“才”表示时间漫长。为什么半个多钟头,会让我们感到时间是那样的漫长呢?因为这半个钟头是在烈火中度过的。烈火烧身的痛苦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而对于半个多钟头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烈火中度过的来说,不是度分如年、度秒如年吗?怎能不让人感到时间是那样的漫长呢?而第二个“才”却表示时间很短。因为三九一高地像一颗毒牙楔入我军阵地,而战士们在伟大精神的鼓舞下,在不到20分钟时间内就把这颗毒牙拔掉了,可见时间是很短的。同一个“才”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却表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意思。如果不结合语言环境就得不到这种理解。

二、在比较中训练词句

有比较才会有鉴别,在比较中理解词句也是一种好方法。同样是《我的战友》中有这样一句话“()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也没发出一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设计了这样一句话让学生比较:“()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地方,没发出。”我首先向学生提问:“这两个句子在表达程度上哪句更深呢?”学生回答都说第一句要深。我接着问:“为什么多了‘一寸’‘一声’这两个词表达程度就更深了呢?”学生回答说:“因为‘一寸’是很短的,‘一声’是很快的。”我又问:“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没挪动一寸、没一声呢?”学生回答:“在烈火烧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时。”我继续设疑:“可见,加上这两个词更有力地说明了什么?”学生答:“说明了严守纪律的自觉性很高。”通过比较,学生不但认识到作者用词的精妙,而且透过这两个词体会到严守纪律的自觉性是很高的,从而实现了由词到句到文的理解过程。

三、运用电教手段训练词句

课文中有些词句很难讲清楚,学生也不易于理解。倘若能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如,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七册课文《观潮》中有这样一句话:“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写出了大潮来时壮观而美丽的景象。但如果仅靠教师空洞的讲解,是很难建立起这个印象的。在教学中,若能把大潮来时的录像放映一遍,就能给学生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学生对大潮的壮观有清晰的理解。再如,第三册课文《我要的是葫芦》中有这样一句话:“那个人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自言自语”这个词,我边演示投影边提问:“种葫芦的人说这话的时候旁边有没有人?”学生回答:“没有。”我又问:“那这话是说给谁听的呢?”学生答:“说给自己听。”“这就叫什么?”我问。学生答:“这就叫自言自语。”这样,词句训练就落到了实处,理解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

四、变换句式训练词句

同一个意思可以通过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在教学中可采用变换句式的方法进行词句训练,以帮助学生理解。

如,第三册教材中《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填空题“叶子上的虫________治。”要求学生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并和第一句的意思要相同。直接理解反问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这样变换一种句式,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第8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视画声一体,动静结合,化抽象为具体,可很好地营造课堂氛围,更好地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是求知欲的向导。我们都知道孩子对于有声音的、不断变化的物体或现象最感兴趣,注意力最集中。

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先播放漓江两岸迷人景色的视频,再适时配上清新的纯音乐,让学生从视频中饱览桂林山水的“奇、秀、险”和“静、清、绿”,直观、亲身感受一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奇妙感受。这样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的身心自然会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要因人因课而定,不是运用得越多越好。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学习。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作品,这些作品语言优美、文字生动、形象丰富,教师可采用直观演示、暗示启发、情景引导等多种方法,充分挖掘教学本身的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因素,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学生自己尽情朗读的时间比较少,更谈不上课外时间里学生能进行大量、有效的阅读。这使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比较困难。此时,多媒体教学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帮助。多媒体可以为我们提供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更为丰富的教学手段,它也可储存大量优秀、有益的阅读材料,这种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特点对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阅读能力作用很大。在教学中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了条件。在《月光启蒙》这篇课文中,希望能通过文本让学生了解母亲对作者深深的疼爱和对他在文学上的启蒙,同时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之情。随着文本上的推进,课文感情越来越深入,怎样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这种深情呢?这时,我利用出示了《母亲启蒙》(《月光启蒙》节选自《母亲启蒙》)最后的一段文字,并附上了一幅老母亲和自己儿子坐在一起的图片。我先让学生读这段文字,因为配合着课文而来,孩子们在读的时候已经有所感触,然后老师再配上音乐泛读,这时,学生的感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了,甚至有的感动得流泪。这样通过课外阅读的扩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感情的理解。在这堂课中,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在增强学生的理解力上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毫无顾忌、大胆作文的和谐氛围,让学生敢说真话,敢于表现个性。让他们真切地体验、自由地抒发。在现在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抱怨作文题目难写,凑字数的问题不是个别现象,作文难度较大,是学生不愿写作文的主要原因。对刚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如果基础打不好,容易使学生对写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导致以后的作文教学困难重重。而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非常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用多媒体指导学生作文,通过将多媒体教学运用到作文教学中的实践,我感受到这种形象生动的方式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认可,提高了学生写作兴趣、培养观察能力,让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能力有所增强。

在习作“我最喜欢的小动物”练笔中,我考虑到现在的学生接触小动物的机会特别少,这就给学生较好地完成此次作文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本次作文教学中,我选用了几个表现小动物的视频。在观看这几个视频之前,我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然后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在指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外形时,边提示边让学生观察思考。然后,再重新播放录像,但此时我将视频的语言和文字介B删去,并让学生练习解说,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达到了训练的目的。然后,再将自己刚才解说的再次组织并成文。这样的作文课不再单调、呆板,而是变得丰富、生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作文训练,也收获了快乐。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文并茂、动静交替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运用,让它为教学服务,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第9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存在的问题 途径与方法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位置。然而,当前的阅读教学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需改善。课堂上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中,缺乏学生的自主学习,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在标新立异的形式、活跃的课堂气氛背后,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堂中,师生的交流非常的肤浅,停留在表面上,往往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议一议,划一划,再集体交流,交流停在同一个层次面上,不够深入,不够全面,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表达是否对不对,好不好。在时间上,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更少。

2、在教学方法上,仍然存在着教师串讲、串问现象,学生的自主发现少,学生读书感悟少,牵引求同多,教师没有多少价值的"满堂提问"和缺少语言训练价值的单纯课文内容分析多仍然存在。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兴趣。

3、当前的阅读教学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忽略了让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淡化了让学生自己读书的体验。事实上,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阅读,牢牢抓住读书训练不放松,让学生“我心入书,书入我心”,通过自读感知来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一些教师片面理解新课程改革,课上一味地拓展、综合、延伸,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基础语文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不准确,语言积累贫乏,对情感的体验表达不准确等,学生的理解、体验、积累、表达能力亟待提升。

二、语文阅读教学实效的途径与方法

1、把学生的“读”落实到实处。阅读的本质就是“读”,但要防止阅读方式形式化的倾向,把学生的“读”落实到实处。认真抓好阅读的每一个环节。初读要求读得准,即不读错字,不读破句;美读读得好,有感情地读,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使学生自己读起来也有滋有味。而烂读则要求读得熟,“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使课文的言语、内蕴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学生的文化心理结构积淀而为语文素质、人文素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激发兴趣、指点门径、解疑纠错、促进内化。重点是启发、引导学生在词语的层面上品味它的声音、分量、色彩,在句、段、篇的层面上品味它的情调、语脉、文势,在字里行间感受、把握作者心灵的搏动。当然也要相机传授必要的语文知识,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文技能。

2、教学内容走向开放化。课内所选的篇目都是艺术价值高,信息含量大,极具代表性,可以说是一个“点”,我就以这个“点”带出一个“面”,一个专题文章或话题文章的阅读。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创造性地开设扩读课,也就是在传统语文课的基础上扩展阅读,以便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

3、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读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习惯和兴趣,只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才能尝到读书的趣味。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广泛阅读课外书籍,课外书籍范围很大,古今中外,浩如烟海,让学生如何去选择?学会选择读书。知识如烟波浩淼的大海,书多如沙砾。在此中间有一部分书需要精心研读,有一部分书要远离。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因此,对于小学生课内外读什么书,我做了精心的指导。根据新课标要求的小学生各年龄段阅读书的篇目,采取了向学生推荐和向家长列书目清单介绍的方法,让学生和家长有选择性的购买、阅读书籍,以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扩大阅读的视野。

三、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阅读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各取所用,各尽其能。一方面,从教师方面来讲,要根据学段目标,创设合理、正确的教学目标,有所侧重地做好各个学段阅读教学的主要工作,完成不同学段的教学任务。具体到教学过程中,不是要一味的讲解,而是要通过设定的教学目标有目的地进行教学,通过创设民主、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把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兴趣激发出来,给足他们阅读、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主性,去阅读、理解、品味、感悟。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并且在关键处点拨、启发他们的思维。另一方面,从学生方面来讲,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其主体性。要重视让学生朗读、默读,多读、多思,做到口到、眼到、心到,边读边想,通过读、想,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二是培养思维,注重积累。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形象和抽象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等。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加强拓展教学,广采博览,选取典型的阅读材料和阅读书籍,为学生进行一些相应的辅助、补充、拓展、延伸阅读,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理解领悟,这其中尤其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训练。除此之外,阅读教学还要从课堂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课下多读书、读好书,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升华灵魂,获得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三是培养习惯,终身受用。小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基础阶段,也是一个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文的讲解,方法的传授,更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加以重视和落实,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享用一生。

总之,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不光是动眼,还要动手、动脑、动口,必须培养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选择“好书”去读。通过设定的教学目标有目的地进行教学,通过创设民主、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把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兴趣激发出来,给足他们阅读、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主性,去阅读、理解、品味、感悟。,不断阅读,才能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