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血管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心血管门诊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心血管门诊工作计划

第1篇:心血管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2015年,高新区汪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我中心)严格按照《关于做好2015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辽卫发【2015】51号)文件的规定开展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我中心以糖尿病、高血压的规范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及精神病、结核病患者的规范管理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妇保、儿保、计划免疫与老年人体检与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工作完成情况如下:

一、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已拨付126.98万元

2015,国家规定的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为40元,按照12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进行拨款。我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人口为5.83万人,截止到2015年12月末,我中心全面完成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因高新区不是独立的行政区,高新区的卫生监督工作由立山区承担)。高新区已经拨付我中心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资金126.98万元,到位率为55%。

二、健康档案建档率达标

2015年我中心为辖区内居民建立纸质版健康档案5.42万份,已经建立电子档案3.54万份,基本完成鞍山市建档率达到80%以上的要求(齐大山镇齐欣、齐矿与齐选3个社区与桃山庄村的健康档案一致在立山区管理,未交付我中心)。

三、深入社区、农村,为60岁以上老人开展免费健康体检

2015年,为高新区60岁以上老人进行系统的健康体检9818人,按辽宁省标准对老人进行血常规、肝功、血脂、血糖、心电图、B超、X光等检查。对老人的健康情况进行系统评估,为每一位体检老人书写健康体检报告,及时将老人的体检结果返回各社区与村部。对高新区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进行中医中药健康指导,纠正一部分老人中存在的中药无毒不听从医生指导随便用药的倾向,指导他们合理服药,为老人的健康提供指导,帮助他们逐步建立正确的健康生活理念,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

四、进一步规范慢病管理,提升生活质量

2015年,按照国家慢病管理规定,我中心对高新区内5460名高血压与3081名糖尿病患者进行每季度一次的随访,及时跟踪他们的血压与血糖变化情况,对他们的服药、饮食进行健康指导,延迟高血压、糖尿病合并症的出现时间,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其中,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3880人次,规范管理糖尿病患者2188人次。高血压与糖尿病的规范管理达标率超过35%。

同时,我中心充分利用10月份鞍山市分级诊疗工作全面开展的契机,主动与分级诊疗上级对口医院鞍山市肿瘤医院医务科联系配合,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充分利用健康体检的契机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宣传相关的医疗、预防、生活保健常识,减轻这2类慢性病及其合并症的危害,保证他们生活质量。

五、妇幼卫生工作全面达标

(一)、2015年,我中心的计划免疫接种门诊于10月份正式开诊。该门诊完全按照辽宁省规范计划免疫接种门诊的科室布置、人员配备的标准进行计划免疫工作。新的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包括候诊室、登记室、核对与接种4个窗口,设立了候诊区、留观区、资料室,配备4名医务人员开展计划免疫接种工作,接种门诊的硬件和软件配备达到省规范计划免疫接种门诊要求。

2015年,我中心对辖区内2334名0-6岁儿童进行计划免疫接种11478人次(不含齐大山防保站)。

(二)、2015年,我中心新建儿童保健册386份;为辖区内新生儿童进行访视、健康体检近350人次;抽调专人利用半年时间对辖区内的全部幼儿园进行幼儿健康体检1190人次。

(三)、2015年,我中心为辖区内346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按辽宁省孕产妇期间免费检查的时间和项目对346名孕妇开展免费检查。同时利用下午时间对高新区内产妇进行随访,指导产妇正确哺乳,帮助产妇进行产后体质体质恢复。

六、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我中心充分利用为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体检的时机,采取深入社区、农村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2015年,开展健康教育专题讲座12次,健康咨询8次,滚动播放健康教育影像资料9份。与鞍山市肿瘤医院积极配合,开展慢性病预防与治疗、肿瘤的早期发现与预防等相关知识的宣传;聘请鞍钢铁东总院的眼科邱主任深入中港社区开展糖尿病眼病、老年性白内障与青光眼等眼科顽症的预防与治疗讲座与咨询,获得居民一致好评。

七、全面开展重症精神病、结核病的网络直报与管理

2015年,结合高新区重症精神病、结核病实际分布情况,我中心与高新区文教卫生局、街道、齐大山镇、村工作的实际情况,全面开展重症精神病的普查工作;同时加强结核病等传染病的网络直报管理工作。针对春季、夏季传染病多发的趋势,有针对性的对辖区内的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传染病知识培训与健康体检,避免发生重大疾病的流行。

2015年,我中心对辖区内116名患有重症精神病的居民基本情况逐一进行摸底调查,与鞍山市精神康复医院逐一核对,规范重症精神病人的管理。

八、全面落实基本药物制度。

我中心严格执行鞍山市基本药物管理制度,对所使用的基本药物全部在辽宁省基药统一采购平台进行采购,基本药物实行零加价。

九、多种方式协助高新区各部门开展医疗保健工作

2015年,我中心积极配合高新区各部门开展医疗、保健工作。我中心在高新区参加市运动会运动员体检、9.9老年节狮子杯舞蹈比赛、春季防火救灾等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医疗部门的后勤保障作用,为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以上九方面是我中心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情况完成总结。

 

 

第2篇:心血管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一、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进一步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救助措施,减少艾滋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影响和危害。

(二)年度目标

1、监管场所高危人群检测。

继续完善卫生与公安和司法部门监管场所高危人群HIV抗体检测工作协调管理和信息收集汇总上报机制。各地完成对公安和司法行政系统监管的看守所、强制戒毒所、收容教育所、劳教所和监狱等场所当年新入所的吸毒、等重点人群的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全省计划筛查总人数共34200人,培训监管场所工作人员1368人。

2、免费自愿咨询检测。

所有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开展免费自愿咨询和抗体初筛检测服务。努力提高各级自愿咨询检测点服务人员的能力,每市级和县级至少培训咨询员4人,以前接受过培训的,今年进行知识更新提高再培训。要求全省17个市和1**个县(市、区)共培训咨询员总数为420人。采取各种措施,增加自愿咨询检测点,扩大自愿咨询检测服务覆盖范围,提高服务可及性,平均每县完成咨询和检测对象至少500人,全省计划完成免费自愿咨询和检测总人数为52500人。

3、宣传教育。

将农村作为艾滋病宣传教育的重点地区,要求每县利用大众媒体在城镇开展大型宣传活动至少2次,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设立专题宣传栏,组织对就诊者的艾滋病防治专题讲座每诊所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

4、高危行为干预。

在原有7个美沙酮门诊基础上,新开淮北和铜陵市2个门诊。每个老的美沙酮门诊治疗人数要求达到200人,开诊不满一年的新开门诊治疗人数要求达到100人。

预防性途径传播综合干预措施优先覆盖、同性恋等高危人群。全省预防性途径传播干预措施覆盖总人数为78750人,培训基层干预工作专业人员和非政府组织人员总数为2100人。

5、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为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产妇提供免费艾滋病咨询、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服务,检测率达到85%以上。为抗体筛查检测结果阳性的孕产妇提供免费确证检测,检测率达到100%。确证检测结果阳性孕产妇知情选择妊娠结局,为终止妊娠提供经费补助,为继续妊娠并分娩的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提供抗病毒药物,服药率达到90%以上。婴儿12个月、18个月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达到90%以上,18个月筛查结果阳性的免费提供确证检测,检测率达到100%,为艾滋病病毒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儿提供人工喂养支持服务。对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随访2次、所生婴儿随访5次。妇幼保健相关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90%以上。

6、免费抗病毒治疗和感染者随访。

以开展免费抗病毒治疗的县区为重点,继续开展基层医务人员培训,重点培训乡村级医务人员,重点内容为抗病毒治疗和抗机会性感染的规范诊疗和护理知识,不断提高基层免费抗病毒治疗和抗机会性感染的诊疗和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全省计划培训基层医务人员目标总数为870人。

继续在全省开展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计划累计治疗人数为2169人,要认真落实监督服药措施,使服药依从性达到80%以上。同时,积极开展耐药监测工作,动态观察抗病毒治疗效果和耐药情况。要进一步提高CD4细胞检测和病毒载量检测覆盖率,对治疗病人的CD4检测做到每人每年检测4次,病毒载量争取每人每年检测一次;对报告发现的HIV感染者,CD4检测做到每人每半年检测一次。

要继续加强对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定期完成随访、检查和网络报告工作。

7、中医中药。

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实施中医药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早期干预治疗,应用中药配合西药抗病毒治疗,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增强病人耐受性和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免疫重建,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延长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体实施方案见附件4)。

8、保障血液安全。

继续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实现《安徽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2010年)》提出的“20**年15岁-49岁人口中无偿献血知晓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加强人员培训和实验室血液质量控制,建立稀有血型库,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二、项目内容与资金安排

本项目共有监测检测、宣传教育和干预、关怀治疗、抗病毒治疗药物、母婴阻断、血液安全管理、中医治疗等项目,总资金额为3192万元,具体项目内容、工作任务和资金安排分别见附表1、2。

(一)监测和检测(38.1万元)

1、继续在监管场所对高危人群开展常规HIV检测(17.1万元)

按照卫生厅、公安厅和司法厅联合下发的《安徽省关于对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继续完成看守所、收容教育所、强制戒毒所、劳教所和监狱中当年新入所被监管人员中高危人群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任务,对所有确证阳性者提供免费的CD4细胞检测,按照有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结果告知、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等工作。对符合条件的病人,按照要求及时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

全省计划在监管场所筛查总人数共34200人,工作经费17.1万元。监管场所筛查工作经费按每检测1人补助5元的标准下拨至各市,各市根据辖区内各县(市、区)的实际工作完成情况再予以补助。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参与标本采集、运输、检测和资料录入上报工作和人员补助,筛查所需试剂由省统一招标采购分发至各市。示范区和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县所需工作经费从项目经费中列支。

2、全面推广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21万元)

各市、县(市、区)都要在疾病控制机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内建立免费咨询检测点(VCT)和转诊服务网络,为就诊者和公众提供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结合高危人群干预工作,积极走出去,深入到高危人群集中的场所开展免费VCT宣传,扩大免费VCT覆盖面,提高接受检测的人数。各VCT服务点所在机构要做好免费VCT的管理工作,按要求及时登记和收集上报咨询检测点工作报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定期对市、县(区)级咨询点进行督导和技术指导,建立全省咨询员技术支持网络,定期组织召开技术沟通和讨论会,为基层咨询员提供心理、技术和转诊信息等方面的支持。

项目工作经费按照平均每咨询检测1人补助4元的标准下发各项目市、县。具体工作人员补助经费按照每人检测前咨询费1元,检测后咨询费1元,检测费1元,资料录入上报1元。筛查所需试剂由省统一招标采购分发至各市、县。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和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县所需工作经费从项目经费中列支。

(二)广泛深入地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1**万元)。

继续将基层领导干部、农民工和青年学生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将农村、社区、学校和工作场所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地区和场所,要求尽量扩大覆盖面,宣传教育内容侧重预防知识、提高个人预防艾滋病毒感染的技能、国家和当地的防治政策、关爱和反对歧视,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情况,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动员街道和乡镇基层政府主动参与,充分利用当地现有资源,组织落实好各项活动。各级要对下一级宣传教育工作进展进行督导检查,切实保证县级以下宣传教育工作计划的落实。本项目补助部分市和每县(市、区)经费1万元,用于世界艾滋病日宣传和媒体宣传,补助省卫生厅6万元用于省级宣传和各地督导,共计1**万元。示范区和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县所需工作经费从项目经费中列支。

(三)全面落实高危人群干预措施。

1、预防性途径传播(159.6万元)。针对性途径传播高危人群干预工作的重点人群包括暗娼和嫖客,男男性接触者,多性伴者等。各地可采用广播、电视、报纸、广告牌、流动宣传和举办公众活动等形式,宣传安全套防病知识,营造推广使用安全套的社会氛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根据当地性途径传播高危人群活动特点,选择目标人群集中活动的场所开展工作;建立业主负责制,确保在场所内摆放宣传材料、设置安全套发售装置,方便目标人群购买;积极发展同伴教育员并对她(他)们进行生活技能等培训,力争使接触到的目标人群在每次性活动中100%使用安全套。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对安全套推广使用等综合干预工作情况进行督查。

干预工作经费安排主要包括举办各类外展活动、交通、人员补助等内容,全省共计159.6万元。其中对于高危人群干预人员补助,按照干预对象任务量分配经费,对干预对象的干预频次要达到4次/年,工作人员每次下基层或场所工作补助不超过20元/天,要求有工作记录和领款人签名。

2、开展同伴教育(210万元)。各地要在掌握本地高危人群的分布和特点的基础上,在暗娼、同性恋等高危人群中积极招募志愿者,开展同伴教育。对于同伴教育工作,按照平均一名同伴教育员工作每年补助600元为标准(每名同伴教育员每月至少开展干预工作一次,每次工作补助不超过50元/人/月),并对同伴教育员的培训和开展同伴教育工作中产生的交通费、购买用于开展干预工作的宣传品等工作经费给予补助,全省共计210万。

项目中要求达到的覆盖高危人群任务量,各县级及部分区任务量已单独列出,而对未单独列出的区级任务量均已包括在各市级任务量中,由市级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具体分配到区。

3、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53万元)。

按照卫生部、公安部、药监局制定的《滥用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方案》要求,在阿片类吸毒人数集中地区开展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工作。要求每个门诊培训10名专职工作人员,保证门诊服务时间不少于每天8小时,开设时间要方便就诊者服药,要对就诊者提供艾滋病咨询和健康教育等服务,免费提供宣传材料。

本项目提供部分门诊工作人员补助、培训经费及宣传教育经费,对于新开门诊提供门诊点改造建设、设备配备经费。门诊所在单位对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项目经费要设立专账管理,不得截留、挪用。

(四)预防母婴传播(77.8万元)。

继续支持8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为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产妇提供免费艾滋病咨询、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检测,可根据检测条件和流程选择快速检测试剂或ELSIA检测试剂,对于第一次检测结果阳性的孕产妇,应用第二种不同的检测试剂进行复检。对于临产急诊入院分娩的产妇,同时应用两种不同的检测试剂进行筛查检测。为抗体筛查检测结果阳性的孕产妇提供免费确证检测,确证检测结果阳性自愿终止妊娠的,提供终止妊娠补助,自愿选择继续妊娠并分娩的,提供抗病毒药物,并对其住院分娩给予补助,为所生婴儿提供免费抗体检测和人工喂养支持服务和适当补助。

给予项目地区阳性孕产妇及婴儿补助1.8万元,各级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补助76万元,检测试剂、预防药品及耗材等共计35.2万元由省招标采购后下发(见附表3)。

(五)感染者随访和免费抗病毒治疗(100.8万元)。

对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各地应对其进行定期随访,感染者每年进行2次免费CD4细胞检测,同时给予医学指导。通过对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和提供抗病毒药物等相关服务,提高抗病毒治疗的可及性。

对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人,按照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方案的要求,在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为每位接受治疗的病人每年提供免费CD4细胞检测4次和病毒载量检测1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随访中发现的严重毒副反应病例要及时上报并转诊至当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处理。

为使抗病毒药物服用及时、减少停服、漏服,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的发生,对服药病人要实施监督服药措施(为保证质量,每位监督员每月最多监督病人数不得超过30人)。各地可根据本地情况,将监督服药工作与病人的随访和管理相结合,探索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综合管理方式。对负责监督病人服药的人员,安排适当的工作补助经费。为了及时观察治疗效果,提高病人接受CD4检测和病毒载量检测的可及性。

中央财政经费主要支持的活动包括基层医务人员培训费用、感染者随访的交通补助(按随访一个感染者每年补助交通费100元)和CD4检测试剂补助、抗病毒治疗的一线药品以及必要的二线药品费用、服药病人CD4检测试剂和病毒载量检测试剂以及病人到医疗机构接受CD4检测随访的交通补助(按每人每年到医疗机构检测4次,每次补助50元,共200元/年)、监督服药补助(每监督服药一个病人补助10元/月,每年每病人120元,补助监督服药员)和对基层医务人员的补助(每治疗和随访一个病人补助10元/月,每年按每病人120元,补助乡村级医务人员)等,要求有工作记录和领款人签名。

全球基金项目县的工作经费经费从全球基金项目经费中列支。抗病毒治疗药品、CD4和病毒载量试剂共计1213万元由省统一招标采购分发各地。

(六)血液安全管理(48万元)。

1、无偿献血宣传(10万元)

(1)制作无偿献血公益广告短片,免费发放到各市,在采供血服务场所及媒体播放。

(2)组织开展“6:14”世界献血者日宣传活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十周年纪念活动。

2、开展无偿献血招募培训(3万元)

(1)组建无偿献血宣讲团深入社区、村镇、企业、单位和大中专院校开展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活动。

(2)组织专家组赴无偿献血落后地区开展无偿献血招募培训工作。

3、国家血型库建设(5万元)

进一步完善安徽省血型库建设,实现全省稀有血型资源共享,适时对数据库进行维护、保养。

4、完善采供血机构实验室质量监控体系(20万元)

完善采供血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逐步实施血液集中检测要求,由省中心实验室牵头,根据卫生部临检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比实验室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体系,进行实验室质量考评,并将结果报告国家参比实验室复核。

(1)对全省所有采供血机构血液样本进行抽样检测,每所采供血机构抽取标本50份左右,全省约1500份,进行抗HIV、HBsAG、抗HCV、梅毒检测。

(2)对所有采供血机构开展飞行检验,以双盲考核的方式对HIV、HBsAG、抗HCV、梅毒进行考核,以检验采供血机构实验室检测技术和管理水平。

(3)为17所中心血站更新实验室管理软件。

5、血液质量保证培训及医务人员培训(10万元)

(1)根据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对影响血液质量的关键岗位人员进行新一轮培训,举办培训班2期,每期80人左右,每期4天时间。

(2)举办全省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输血科主任,外科、妇产科、肿瘤科等与临床输血密切相关的临床科室主任及相关业务骨干参加的血液成分临床应用与进展培训班一期,培训人数约150人,时间3天左右。

(七)中医中药治疗(240万元,项目内容见附件4)。

(八)国家综合防治示范区(424万元)。

国家第一批5个示范区各补助工作经费60万元,第二批3个示范区各补助36万元,用于示范区艾滋病宣传教育、自愿咨询检测、高危人群干预及艾滋病病人的治疗关怀工作。每个示范区补助的经费中包括多部门活动经费6万元,用于示范区妇联、共青团等部门的活动。每个示范区督导和技术支持经费2万元,用于补助示范区所在市。

(九)业务培训(157.2万元)。

1、监管场所筛查工作培训。各市负责组织并完成对辖区内参与筛查的监管场所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全省计划培训监管场所工作人员1368人,培训经费49.2万元。培训内容应包括政策宣传、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咨询服务和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等有关知识和技能。

2、VCT咨询员培训。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项目计划负责完成辖区内免费咨询检测服务的机构和咨询点的工作人员培训工作,要求每县(市、区)培训至少4人,培训经费全省共计21万元。

3、干预工作培训。各市负责组织对辖区内的所有高干队人员和同伴教育员等非政府组织人员至少开展一次培训,以提高干预工作能力和效果。每县(市、区)培训的人数不得少于20人(其中非政府组织人员不得少于10人),培训经费全省共计50万

4、抗病毒治疗培训。各市负责组织对辖区内负责抗病毒治疗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中央财政经费对基层医务人员培训进行补助,项目计划培训基层医务人员870人,按每人平均培训7天,每天补助60元,每人补助420元,全省共补助各地经费37万元。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协调

项目由省卫生厅、财政厅负责统一部署和协调实施,各市、县(市、区)卫生、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具体实施。省卫生厅中医管理局负责中医中药治疗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各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在接到本《方案》15个工作日内,制定本地具体项目执行方案,将本项目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项目执行单位,明确项目完工时间、责任人、资金分配额度计划和监督考核办法,在项目执行期间加强经常性项目督促检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与医疗卫生保健机构是项目的技术支持和项目执行机构。省市项目工作组和专家组,对项目地区各工作领域进行技术指导和定期监督检查,每季度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项目执行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资金管理

各级卫生和财政部门要围绕实现《安徽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规定的目标任务,结合本地情况统筹安排国内外项目资源。各市、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在项目执行单位明确后15个工作日内,及时预拨50%的项目资金至各项目执行单位,同时在项目过程中要简化报帐审批手续。项目资金使用与管理的具体规定按省财政厅、省卫生厅共同制定《中央补助安徽省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培训补助经费管理办法》、《中央补助安徽省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防治补助经费管理办法》、《中央补助安徽省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物资采购管理办法》执行。

(三)招标采购

1、卫生部负责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品、美沙酮维持治疗原料的招标采购工作。

2、省卫生厅会同省财政厅,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负责HIV检测、CD4检测试剂、病毒载量检测等试剂的招标采购工作。

四、项目执行时间

招标采购工作于2008年4月底完成。整个项目工作在2008年10月底前完成。

五、项目监督与评估

(一)项目执行中期和项目完成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分别进行综合效果评估,并将项目终期总结报卫生厅、财政厅。

(二)卫生厅和财政厅将按有关规定定期对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项目执行情况项目绩效等进行检查评估;对药品、试剂、使用与分发、登记以及设备投入使用情况等进行抽查考核。

第3篇:心血管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明确科主任的职责与权力

责任: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责任,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学科建设责任,人才培养责任,教学科研责任等。

管理权限:①业务管理权:科主任对科室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等医院规定的各项业务工作拥有管理权。②技术管理权: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科室技术发展规划、新技术开展计划、科研教学计划、医疗设备购置计划、人员培训计划、拟订人才梯队名单以及按医院有关规定派员外出学术活动和进修学习等。③行政管理权。④人事管理权:拥有本科副主任、护士长、负责主治医师、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和低职高聘或高职低聘的提名权;拥有本科岗位人数编设、毕业生选留、人员调整的建议权和不合格人员的解聘建议权。⑤经营管理权:依据医院经营目标,制定并组织落实本科经营管理目标和增收节支、经营策略权;拥有参照医院《劳务费实行二次分配的指导性意见》制定本科效益分配权。

明确程序标准,抓好考核落实

为增强责任意识,提高管理考核效果,根据医院赋予科主任的责任和权力,结合落实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财务部门管理职能、规范经济核算与分配管理的规定》,在日常考核的基础上,在服务效率考核方面,确定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人均门诊人次等数量指标;在服务质量考核方面,重点考核成本质量和医疗质量22项标准;在经济效率考核方面,重点对药品比率、医保患者住院费用、执行物价政策、以及违反医德医风建设规定等方面,建立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效果评价

实行科主任负责制2年多来,科主任主动拟订年度医疗工作计划、阶段性或专项业务计划或方案并组织贯彻实施,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医政法规、政策、规定等;制订医疗过程或环节质量控制管理制度,认真组织医务人员的业务考核、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组织各种医疗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具体实施,组织、安排院内外会诊,随时组织协调对危重病人的抢救,负责科研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提高医院科研水平。

落实科主任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增强科主任的管理效果。

稳定专业学科带头人队伍。实施科主任负责制,给专业学科带头人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体现出医院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的诚心和行动,值得医疗事业单位借鉴。

专业科室得到持续建设,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医疗质量持续改进。2年多来,由于科主任加强管理,医疗质量不断改善和提高。科主任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先后有25人次进入到不同的省市学术委员会任职;医务人员发表部级学术论文190篇、省级23篇;各专业科室主动外派进修31人次、参加各专科学术会议92人次;同北华大学合作开展了在职研究生班的工作,44名医务人员参加学习,年内有13人已经通过国家统考,提高基础素质。在2006年市卫生系统青年医生病历书写竞赛中,医院获团体第2名,泌尿内科医生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巩固在96%以上,三日确诊率97.5%、治愈好转率达90.2%。医院在全省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受到好评。②新技术不断创新和拓展。各专业科室重点依靠科技,提高诊治能力,积极引进开展技术先进、实用性强的医疗项目,两年来填补医院空白的新技术33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对重症脑血管疾病脑干功能的检测》、《内镜超声导向下食道静脉曲张硬化疗法》、肝动脉化疗栓塞与B超引导下局部消融双介入治疗肝癌、内镜下组织胶治疗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腹水透析超滤后回输腹腔治疗尿毒症顽固性腹水、DSA数字减影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初见成效:完成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内溶栓术、脑静脉窦血栓神经介入诊疗技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追踪、脑血管造成影及血管内成形治疗术、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99TC唾液腺扫描诊断干燥综合症、99TC-核素显像寻找甲状腺癌转移灶、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经外侧裂入路脑内血肿清除术、桥小脑角跨天幕及天幕裂孔巨大脑膜瘤I级切除术、胸骨的巨大肿瘤切除术、心脏肿瘤切除、二尖瓣置换术、胸腰椎体骨折应用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掌背侧切开复位钛板固定术、颈椎间盘突出症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填补医院这些项目的空白,提高医疗服务的科技含量。③设备条件快速改善,诊治能力得到了加强。先后引进飞利浦成像系统(DSA)、西门子16排螺旋CT、美国GE核磁共振诊断系统、ECT、十八导脑电图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化学发光分析仪、特种蛋白分析仪、法国产细菌鉴定仪、美国LH-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美国ACL-9000血凝仪,发光免疫检测,及各种腔镜系统等先进设备331台件。可以说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更新和升级,医疗装备整体水平,已居全市医院前列,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整体实力得到了加强。④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病人为中心思想落到实处。出院病人人均费用和门诊诊次费用逐年减少,2006年仅为3153.46元和76.75元;住院病人平均住院日由原来企业医院18天降为14天,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由原来的55%降为44.2%。门诊及住院患者满意度达98.7%,收到表扬信 64封,锦旗31面,受到新闻单位正面报道111次,医院被评为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讨 论

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必须指出的是科主任要在主管院长领导下工作,并对院长负责。院领导应积极支持科主任工作,科主任要妥善处理好职权范围内的具体事务。

第4篇:心血管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在上海市嘉定区,一名女性从出生到70岁,社区保健服务系统能为她提供哪些服务?答案是新生儿保健、散居儿保健、集体儿保健、学生保健、妇女专项、婚检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和老年人保健共九项服务。

在闸北区,小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被列入到健康信息系统,从生命的培育、生命的保护到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三个阶段,社区卫生将关怀生命全过程的健康。“从生到死的全过程关怀,具有延续性和主动性,这就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在信息化的支撑下,社区卫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市闸北区彭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助理彭德荣说。

上海市社区卫生改革探索起步比较早,脱胎于地段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模也比其他城市的大。从2000年开始,各服务中心相继完成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医疗检验化验信息系统(LIS)、医技辅助检查信息系统(RIS)等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

2003年到2004年,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进入改革新阶段,从以医生为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实现了医疗信息系统与居民健康档案互联互通,融医疗与卫生保健于一体。如长宁区仙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HIS与CHSS(社区居民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互通,闸北区实现了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信息系统“多档合一”的健康信息系统。从而实现了“从生到死”的数字医疗保健,社区卫生服务开始进入“以人为本”的时代。

“三长一短”变“三短一长”

1月30日下午,李妈妈来到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在总服务台前,她把医保卡交给护士,便进入了病人选医生的“电子候诊系统”。李妈妈要了一个“内科8号”的预检卡,就坐在大厅里等候。不久,电子显示屏上显示出李妈妈的姓名、候诊诊室和候诊医生。看完病后,化验、拿药李妈妈都不需要反复排队了,她只需要在最后一个环节取药时划卡结账。

在传统的诊疗过程中,李妈妈至少需要排四次队(挂号、候诊、付费、配药),付三次费(挂号费、药费、辅助检查费)。而在优化门诊流程后,在这种“诊疗等病人”的模式下,三次付费变为离院前一次结算,平均时间缩短30%~40%。

1月31日中午一点半,医院刚刚上班,记者在闸北区彭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大厅内看到已有近20位患者排队,5分钟之内全部挂号完毕。在挂号处,病人刷医保卡的时候就已经被分诊到各个科室,病人的健康和诊疗资料也已经进入到医生的个人工作站。当吴凤英老人坐在医生面前时,医生就已经知道老人已来医院看过八次急性支气管炎,她还是结核病人库的随访对象,每一次的X光检验、处方记录都一清二楚。

彭德荣告诉记者,高峰时期,服务中心的日门诊能达到2000多人,门诊信息系统建立以后,以前“三长一短”现象变成了“三短一长”: 排队挂号时间从8分钟减为2分钟,收费时间由10分钟减至4分钟,取药时间由10分钟减为4分钟,医生接诊时间则由平均每人每次5分钟延长至8分钟。

“信息化要以病人为中心,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往往会有偏差。”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江一民研究医疗信息化已有20多年,有着深刻的体会。早在2000年,服务中心就逐步上线HIS、LIS、RIS,建立完善的医疗信息系统。“HIS是根据传统的门诊流程设计的,方便了医生,却没有方便老百姓,究意怎样才能给百姓带来实惠?这需要转变工作流程,需要管理者换位思考。”江一民说。

2004年,服务中心实施“先诊疗后埋单”的“贵宾式服务”,建立“电子候诊系统”,重建网络管理,为每位医生配置“医生网络信息工作站”,医生书写病史后,在工作站上开具电子处方和电子检查申请单。在药房、B超等辅助检查科室也建立“网络信息工作站”,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这次流程转变对于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来说是很痛苦的,江一民却认为,信息化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流程转变必须紧紧围绕着病人受益进行。

“死档案”变“活档案”

2000年,上海市各社区服务中心开始尝试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长宁区仙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输入电脑。可是很快,医务人员们发现这些数据既不能被实时调用,也不能更新,“死档案”一睡就是好几年。

“早期积累的健康档案从本质上说是为了应付防保‘条线’系统而建立的,并没有以居民健康为核心。”长宁区卫生局副局长池捷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各国家卫生保健的最终落点,各条防保系统都要从服务中心取数据。以前是计划免疫要上交数据,服务中心就赶紧搜集数据; 妇女保健要交数据,就再采集一遍。为了避免重复工作,各服务中心想到了建立健康档案的方法。

这种应付“条线”的健康档案很快显现出弊端,江一民将其归纳为“三难”: 一是采集难,健康档案五花八门,近十万社区居民,采集时间长; 二是更新难,“健康档案不输入电脑废纸一堆,输入电脑废铁一堆,怎么更新?”三是共享难,服务中心之间不能共享,区与区之间更达不到。“以往的健康档案是为了各条防保系统画‘曲线’用的,对老百姓没有任何用处。”江一民尖锐地说。

2003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信息发展纲要》中指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要突出“以人为本”,如何唤醒这些沉睡的档案成了各服务中心的焦点。那时,医疗信息系统日臻完善,打通医疗信息系统和居民健康档案,融医疗保健于一体,以系统整合激活“死档案”成了各区探索的重点。

长宁区建立了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系统(CHSS),覆盖全区38万居民,建立1+NX模式,包括基本信息、补充信息、门诊信息、住院信息,以每个居民生命全过程为核心,涵盖了六位一体; 并实现CHSS与HIS互联互通,以临床诊疗信息实时更新健康档案。

79岁的杨柄兴老伯同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在仙霞社区服务中心的CHSS系统里,他在高血压专项库里被列为二组(好转组),每一季度必须随访一次。在糖尿病专项库里,杨老伯被列在一组(血糖控制不佳组),每月随访一次。在CHSS系统的界面下,还连接着HIS系统,点击链接,界面马上出现杨炳兴每一次在服务中心的就诊记录。HIS与CHSS每天一次交换数据,随着门诊与上门随访,病人的健康档案每天都在更新,杨老伯的血糖趋势图就融合了门诊与上门随访的所有测量数据。

从以“条线”为中心,变成以居民健康为核心,“死档案”就这样变成了 “活档案”。目前,仙霞社区服务中心已建立54589份居民健康档案,并围绕六位一体建立了11499份老年人专项库,620份高血压专项库等6项专项库。

生命全过程关怀

以个人生命周期为主线,彭浦卫生服务中心也以居民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一体化为突破口设计健康信息系统。在社区信息系统中,有儿童保健、计划免疫等十余个数据库,这种“多档合一”的转变激活了健康档案,更为服务中心以居民为主体实施“从生到死”的生命全过程保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彭浦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童保健科里,记者看到了一本精美的儿童保健记录册,冯博辰小朋友从2000年出生起就在彭浦服务中心接受疫苗接种,到他三岁从儿童保健科“毕业”时,已经接种过10次疫苗了。保健科的医生为他做了这本精美的小册子,里面有他每次来打针时的照片,身高、体重变化,还有医生的温馨寄语。

在我国,目前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18.8%,由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已排到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而高血压的发现率却不足千分之一。建立健康信息系统后,彭浦社区服务中心建立高血压专项库对高血压患者展开监控。从2005年11月开始,中心要求临床医生对35岁以上就诊居民进行血压测量,实行高血压首诊负责制,经过3个月门诊电子信息化筛检,新发高血压患者14142名,报道开头的那位马培成大爷就是在首诊中被“筛”出来的。

按照传统做法,高血压患者是由防保医生上门随访,测量血压的,然而在“多档合一”的模式下,医疗与保健合二为一,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需要经过三个流程: 门诊医生实行门诊管理流程。80岁的姜汉文多年患有高血压,被列入危险组,他每次来服务中心就诊时,门诊医生必须为他测量血压,并提供健康建议; 预防保健医生实行社区管理流程,按规定,列入危险组的病人每月需测量一次血压,防保医生带着PDA上门随访,记录血压值后,导入健康档案; 家庭病床医生执行家床流程,家庭病床医生定期随访,除了对姜汉文进行护理外,也需测量血压。

这三个流程分别在门诊、社区和家庭,按全科医生运作方式实行信息共享,三个流程的信息在同一患者身上体现,姜汉文老人在不同时间、不同流程中由不同医务人员测量的血压值,能体现在同一张血压动态变化曲线图上,医务人员能随时监测老人病情,防患于未然。

在上海各区,从新生儿出生到老年人保健,在医疗与健康档案融为一体的基础上,信息化实现了健康档案的更新与共享,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专项数据库则能让医务人员针对特定人群实施健康干预,“从生到死”的社区卫生服务就这样体现出来。

服务中心“下沉”

与其他城市不同,上海市社区服务中心的规模较大,要服务的居民往往在5万到10万人之间。服务中心模式成熟了,如何将其“下沉”到各个服务站,与居民贴得再近些?现在,社区服务“下沉”已经成为上海市各区的新课题。

嘉定区是上海的远郊区,在安亭镇的梅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卢箴劬告诉记者,社区一共有1280户,共3414人,站里有三名全科医生、一名防保医生、一名护士。医生除了接待上门看病的居民外,更重要的是走进居民家,进行健康保健。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梅园社区服务站,信息系统从HIS到CHSS,一样不少。病人看病,医生在HIS系统里输入身份证号,就能看到病人所有的诊疗和健康信息,CHSS和HIS实现配对。服务站每天两次向服务中心传送数据,并接收服务中心传送下来的更新数据。现在嘉定区已实现了区、服务中心、服务站三级数据联通,数据中心集中在区卫生局。

何大妈去年10月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被确诊为胸腺癌并做了手术,回家休养后,何大妈手术后的康复工作由服务站进行,并在肿瘤病人专项库中进行管理。现在何大妈已经被列入康复组,半年上门随访一次,每次快到随访日期,系统就会自动提示。在上次的随访中,高凤医生在PDA中这样写道: “病患没有转移,心情良好,大部分生活能自己料理。”在梅园社区,像何大妈这样被服务站重点“跟踪”的居民还有几十位。

在小小的服务站里,从计划免疫到慢病管理,防保工作井井有条。卢站长认为,社区卫生越深入基层,卫生保健的责任越大,贴近了老百姓,服务站才有更广阔的服务空间。

第5篇:心血管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合理配置农村卫生资源,建立起既能减轻农民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又能兼顾农民受益面和受益程度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广大农民群众获得基本、优质、廉价、便捷、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健康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大病统筹为主,兼顾受益面。坚持以大病统筹为主,提高住院统筹补偿的受益水平,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

(二)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逐步调整、保障适度的补偿原则。防止出现补偿比例过高而使基金透支或补偿比例过低造成基金沉淀过多的现象。

(三)优化服务,合理引导。坚持便民利民,引导参合农民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合理利用医疗服务,减轻参合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保证新农合基金合理高效使用。

(四)严格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基金使用范围,住院补偿基金只能用于参合农民住院医疗费用、门诊慢性病医疗费用和孕产妇住院分娩的补偿等,不得用于计划免疫、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

(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基金实行城区统筹,统一调配使用,每年根据国家制定的基金筹集标准,对补偿技术方案进行相应调整。

三、参合对象

(一)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对象:凡在区行政区域内的常住农业人口,以户为单位参加新农合(外出务工农民也要随户参加合作医疗)。

(二)属于农业户口的在校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学生),随户参加新农合。

(三)户籍为农业户口但未能及时办理户口迁移的嫁入女,在户口所在地未办理新农合参合手续的,可凭结婚证在当地办理参合手续。

(四)实行“母婴捆绑政策”,即将年度缴费时限以后出生的新生儿随参合母亲纳入新农合保障范围,享受参合母亲同等报销待遇。新生儿(婴儿)与母亲按一个人标准进行补偿,不需另行缴费。

四、参合登记和缴费

(一)参合对象要提供以下材料:户口簿、身份证、参合证、1寸证件相片等,有关部门办理参合手续时,要认真核实。

(二)五保户、特困户和残疾人的个人合作医疗统筹金,经城区民政局、残联审批,从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等有关费用中给予补助。对农村领取了《独生子女光荣证》并落实放环节育措施或依法只生育两个女孩并落实了结扎措施的家庭,免除夫妻双方及其子女的个人缴费,免除的费用由城区人口计划生育局按每人每年30元标准代其缴纳。被资助的农村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独生子女和双女结扎户享受参合农民同等待遇。

(三)参合农民享受合作医疗待遇以年度为限,当年缴费,当年受益,即从年月1日起至月31日止,在年月1日以后参合的,合作医疗证有效期从缴费参合之日算起。缴费期内,参合对象以家庭为单位缴费参合,家庭成员需全部参加。超过缴费期的,不再接受办理参加新农合申请。

(四)参合缴费时间是年月20日至年月25日,缴费开始后不退还已缴纳资金。

(五)年度缴费参合而年未缴费参合的农户,从年月31日起合作医疗证自动失效,停止享受新农合相关待遇,门诊家庭账户余额不能返还也不能在年度继续使用。

五、基金筹集

(一)参加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每年缴纳合作医疗费标准为30元,以户为单位,在规定的缴费期内一次纳一年的合作医疗统筹金;

(二)中央财政对参合农民每人每年补助60元;

(三)区财政对参合农民每人每年补助37元;

(四)市财政对参合农民每人每年补助10元;

(五)县(区)财政对农民每人每年补助13元;

(六)鼓励社会团体、慈善机构、企业、村集体和个人资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社会捐助资金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和使用。

六、基金分配

新农合基金分配为住院统筹基金、门诊家庭账户基金和风险基金三部分。

(一)门诊家庭账户基金:统筹基金的%(即按参合农民每人每年缴费的%为基数),以户为单位设立门诊家庭账户基金,门诊家庭账户基金主要用于参合农民门诊医药费用、体检费用、住院自费部公的报销补偿。

(二)住院统筹基金:统筹基金的%作为住院基金,主要用于参合农民住院医疗费用、门诊慢性病医疗费用和孕产妇住院分娩的补偿等的报销补偿。

(三)风险基金:统筹基金的%作为风险基金。风险基金是为防止新农合基金非正常超支造成临时周转困难而设置的基金。风险基金交由市财政局统筹管理。风险基金按当年统筹基金总额的%提取。

风险基金已达到当年统筹基金总额的%的,不再提限风险基金。

七、补偿方式

(一)住院补偿

1、住院补偿公式

补偿金额=【住院总医药费用-非《基本用药目录》的药品费用-非设定诊疗项目和医用材料的费用-起付线】×补偿比例

2、起付线

(1)乡镇卫生院住院起付线为元;

(2)城区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为元;

(3)除城区级外的市和自治区级定点医疗机构及异地务工、探亲、旅游时因病在当地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住院起付线为元;

3、封顶线

参合农民一年内住院补偿基金封顶线为元。实行“母婴捆绑”政策的参合产妇及婴儿的报销费用合计计算一个封顶线。

4、补偿比例

(1)城区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为%。

(2)城区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和跨城区级乡镇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补偿比例为55%。

(3)除城区级外的市和自治区级定点医疗机构及异地务工、探亲、旅游时因病在当地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住院补偿比例为40%(异地:市“六县六城区”以外的区域)。

(4)为扶持中医中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对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使用的中药、民族医药诊疗的,其中中医药、民族医药的医药费补偿比例在上述补偿标准的基础上提高10%。

5、住院分娩补偿:参合农民持有准生证住院正常分娩的,定额补助200元。住院病理分娩的,减去降消项目补助部分后,余下部分按新农合住院报销有关补偿规定补偿,两项补助合计不得超过实际发生费用,其补偿计算公式:补偿金额=【住院总医药费用-已获降消项目补助金额-非《基本用药目录》的药品费用-非设定诊疗项目和医用材料的费用-起付线】×补偿比例

6、参合农民施行有专项补助的白内障复明术的,先执行国家专项补助,剩余部分中的医药费再按新农合的有关补偿规定补偿,获得补助合计不得超过实际发生费用,其补偿计算公式:补偿金额=【住院总医药费用-已获国家专项补助金额-非《基本用药目录》的药品费用-非设定诊疗项目和医用材料的费用-起付线】×补偿比例

7、已落实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的计划外怀孕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减去计生部门相关补助后,余下部分按新农合有关补偿规定补偿,获得补偿补助合计不得超过实际发生费用,其补偿计算公式:补偿金额=【住院总医药费用-已获计生部门有关补助金额-非《基本用药目录》的药品费用-非设定诊疗项目和医用材料的费用-起付线】×补偿比例

8、住院床位费的最高支付标准为15元/床日,低于15元的,按实际发生额给予结算。

(二)门诊补偿

1、参合农民门诊就医等费用,从门诊家庭账户中予以补偿。门诊补偿不设起付线和补偿比例,付完为止。门诊家庭账户基金由家庭成员共同使用。

2、门诊特殊检查、治疗: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ECT、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扫描装置(SPECT)、心脏及血管造影X线机(含数字减影设备)、核磁共振成像装置(MRl)、胃镜、肠镜检查、体外震波碎石费用纳入门诊特殊检查、治疗。补偿计算公式:补偿金额=【总医药费用-非《基本用药目录》的药品费用-非设定诊疗项目和医用材料的费用】×同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每年累计补偿金额封顶线为800元,所获补偿金额包含于住院补偿封顶线元内。

(三)慢性病补偿

1、参合农民患原发性高血压、脑卒中后遗症、糖尿病、慢性肾炎、甲亢、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结核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风湿性关节炎、帕金森氏症、重症精神病等慢性病,需先持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疾病证明(3个月内的)和门诊病历到新农合管理中心办理申请审批,在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门诊治疗,治疗的费用纳入慢性病大额门诊治疗补偿范围。

补偿计算公式:补偿金额=【总医药费用-非《基本用药目录》的药品费用-非设定诊疗项目和医用材料的费用】×同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每人每年最高补偿800元,慢性病患者急性发作住院获得住院补偿超过800元的,不再进行门诊治疗补偿。

每年1至9月份为慢性病申请审批手续时间,12月份为报销时间。

2、尿毒症患者门诊透析治疗、地中海贫血门诊输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门诊治疗、恶性肿瘤门诊化疗等治疗费用纳入特殊病种大额门诊治疗。补偿计算公式:补偿金额=【总医药费用-非《基本用药目录》的药品费用-非设定诊疗项目和医用材料的费用】×同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每年累计补偿金额封顶线为4000元。

住院、门诊特殊检查和治疗、慢性病门诊治疗补偿、特殊病种大额门诊治疗所获补偿金额包含于住院封顶线40000元内。

(四)意外伤害住院补偿

1、对有责任的各种意外伤害(如:违反交通法规导致的他伤和自伤、爆炸伤、刀枪伤、搏斗伤、在单位施工作业时负伤等),新农合基金不给予补偿。交通事故需出示驾驶证及交警或公安部门出具的责任鉴定书。

2、对见义勇为或执行救灾救援等公益任务而负伤住院,按疾病住院补偿政策执行,申请补偿者须提供县级或县以上政府相关部门出具的情节证据。

3、对无法判定有无责任的意外伤害,其住院医药费用中可补偿费用部分,可按不超过30%的比例给予补偿,封顶线不高于10000元。外伤住院补偿公式:补偿金额=【住院总医药费用-非《基本用药目录》的药品费用-非设定诊疗项目和医用材料的费用-起付线】×30%。

对部分责任的交通事故、工伤事故等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凡已获责任方赔付的部分,新农合不再给予补偿;未获得责任方赔付的医疗费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报销时应用票据原件作凭证,不能提供原件的,可使用住院相关材料复印件和赔付清单原件办理,但必须由赔付机构在相关材料复印件上注明“与原件核对一致”并加盖公章。其补偿计算公式:补偿金额=【住院总医药费用-已获赔付费用-非《基本用药目录》的药品费用-非设定诊疗项目和医用材料的费用-起付线】×30%,封顶线不高于10000元,但新农合补偿与已获赔付金额两项合计不能超过该次住院医药总费用。

4、申请外伤住院补偿者均须提供其参合证、当次外伤住院医药费用发票原件和病历复印件(加盖经治医院公章),并如实填写《新农合外伤病人调查表》供新农合经办机构调查备用,排除责任外伤。

5、兑付意外伤害住院补偿款之前,需将拟补偿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址、参合证号、受伤时间、地点和详细原因、经治医疗机构、住院医药费用、拟补偿额等情况在合管办、村民所在村委进行张贴公示,接受举报。公示期间如有举报,经办机构需根据举报情况到经治医疗机构、事发现场、相关执法部门和申请补偿者居住地等进行情况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报新农合管理中心审批。公示结束后,如无举报,参合农民持经村委确认“已公示”并加盖公章的《公示》(做为报销材料入账)到合管办办理报销手续。

6、工伤经法院强制执行单位或雇佣方无经济能力赔偿的,由法院出具证明材料,医药费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

以上特殊情况处理报销单据必须以票据的原件作为凭证报销。

八、报销规定和支付办法

(一)报销时间。原则上年度筹集资金年度使用,当年医疗费用当年核销,因特殊原因当年未能核销的,可延迟至第二年的2月28日,逾期视为主动放弃。对于跨年度产生的住院费用,以发票日期为准,年1月10日以前出院的,按年补偿方案执行;年1月11日以后出院的,按年补偿方案执行。

(二)报销所需材料。参合证(页码完整、内容填写齐全、字迹无涂改、参合名单与缴纳参合费一致方有效)、户口本、身份证(代办的也要出示身份证)、本年度参合发票、医疗费用收据、医院疾病证明、费用清单、门诊病历(每次就诊需有记录)、慢性病种须出示检查结果、孕产妇要准生证、新生儿需提供出生证和准生证、宫外孕需提供结婚证、指定银行存折复印件(必须是住院病人或同一参合证中家庭成员存折、孤、寡参合人员、五保户除外)、交通事故需出示驾驶证及交警或公安部门责任鉴定书。

(三)实行住院垫付报销制度。参合农民住院期间发生的医药费用,由病人先行支付;病人出院后,持报销所需材料到新农合经办机构办理报销手续。

(四)参合农民慢病门诊报销和住院总费用在4000元以上的,需经城区合管中心审核批准后,再到户口所在地的新农合经办机构办理报销手续。住院费用超过20000元(含20000元)的,需经合管中心会审,七个工作日内办结。住院费用4000元以下的,由当地的新农合经办机构审批。

(五)建立初诊和转诊制度。建立乡镇卫生院初诊制度,实行镇、二级、三级逐级转诊,不按规定转诊的,原则上不能报销。

参合农民凡因探亲、访友、外出务工等原因离开本辖区在异地住院治疗的,入院前要先用电话告知镇合管办或城区合管中心,经同意后,并在异地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持疾病证明书、住院费用清单、有效正式发票等证明材料经城区合管中心审核后,到户口所在地的新农合经办机构办理报销。

(六)乡镇经办点每月5日前将上月所报销的名册及报表送到城区合管中心核实,办理结算手续。城区合管中心核实乡镇报销数额后,在每月10日前将补偿基金转到乡镇经办点专用账户。

(七)城区财政按规定对城区合管中心实行预付制,补偿基金预付金额按上月月均医药费用预付1个月补偿资金到合管中心和各镇经办点专用账户,保证基金周转,保证参合农民及时得到医药费报销。

(八)参合农民因病情需要使用非《基本用药目录》的药品和开展非《基本检查项目》的检查,定点医疗机构要实行告知制度,并经患者签字同意。凡因不实行告知制度而引起参合农民投诉的,经卫生部门查实,其发生的医药费和检查费用,由所在医疗机构自己支付。

(九)严格规范药品报销范围。按照《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年版)执行,目录内药品100%纳入报销,目录外药品为自费药品。

(十)各定点医疗机构要认真执行《广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诊疗基本标准(试行)》,自治区级和市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使用《基本用药目录》要达到90%以上;市级二级以下(含二级)定点医疗机构要达到95%以上;镇级和村级定点医疗机构要达到98%以上。

(十一)参加商业保险的参合农民,如需要使用住院收费发票原件办理商业保险赔付手续的,可使用住院收费发票、住院费用清单、疾病证明书复印件和赔付清单原件办理新农合住院报销,但必须由赔付机构在发票复印件上注明“与原件核对一致”并加盖公章。各经办机构要做好发票的复印件与原件核对工作,确保复印件的真实性。

(十二)同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可凭社会医疗保险住院结算单(必须有该医院的收费公章)原件、住院费用清单等相关材料到新农合管理机构办理住院报销手续,报销计算公式:报销金额=【总医药费用-已获医疗统畴费用-非《基本用药目录》的药品费用-非设定诊疗项目和医用材料的费用】×同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但新农合补偿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赔付两项相加不能超过该次住院医药总费用。

(十三)因急、危、重病在门诊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人所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同级医疗住院补偿范围。

九、基本用药目录

按照《广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执行。

十、诊疗项目管理

诊疗项目分甲、乙、丙类及自费诊疗项目,甲类诊疗项目费用100%纳入同级住院报销比例报销,乙类诊疗项目20%由个人自付,80%纳入同级住院报销比例报销,丙类诊疗项目50%纳入同级住院报销比例报销,自费诊疗项目不能报销。

(一)甲类诊疗项目

1、指临床诊疗必需、安全有效、费用适宜的诊疗项目;

2、物价部门制定有收费标准且不属于乙类、丙类和自费的诊疗项目。

(二)乙类诊疗项目(80%纳入)

电子胃镜、纤维结肠镜、电子纤维支气管镜、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ECT、彩色多普勒、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扫描装置(SPECT)、心脏及血管造影X线机(含数字减影设备)、核磁共振成像装置(MRl),体外震波碎石、弹道碎石、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输血、放射介入治疗、立体定向放射装置(γ-刀、X-刀)、医疗直线加速器、高压氧仓治疗、光量子疗法、高压氧液治疗、射频治疗前列腺增生、特种光前列腺治疗仪治疗、氛离子激光治疗眼科疾病、RAG激光治疗眼科疾病、呼吸功能监测、麻醉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循环功能监测、肾功能监测、指脉氧监测、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护、冠脉造影等诊疗费用。

(三)丙类诊疗项目(50%纳入)

体内置入材料如人工关节、人工晶体、人工喉、人工股骨头、人工髋关节、人工心脏瓣膜、血管支架、骨科内固定材料及冠脉造影材料、臭氧消融术、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等。在诊疗项目中单项费用达到百元以上的材料按丙类报销比例给予纳入住院报销。

(四)自费诊疗项目

1、服务项目类

(1)院外会诊费、挂号费、病历工本费、门诊就诊的床位费、观察费、材料费等;

(2)非政府举办的、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诊疗产生的医疗费用;

(3)出诊费、检查治疗加急费、点名手术附加费、人工制定治疗计划费、营养治疗费、优质优价费、自请特别护士等特需医疗服务;

(4)就(转)诊交通费、急救车费;

(5)空调费、电话费、电视费、食品保温箱费、电炉费、电冰箱费及损坏公物赔偿费;

(6)陪护费、护工费、洗理费、煎药费;

(7)膳食费、文娱活动费以及其他特需生活服务费用;

(8)无痛人流、胃镜、肠镜全身麻醉费用,腹腔镜手术加收费用。

2、非疾病治疗项目类

(1)报销手续不全,诊断与治疗不相符,出示假资料的;

(2)使用非《基本用药目录》的药品和开展非检查项目的检查费用;

(3)各种美容、健美项目及非功能性整容、矫形手术等费用;

(4)假肢、眼镜具费用;

(5)功能康复性训练、各种减肥、增胖、增高、增效项目费用;

(6)各种自用保健、按摩、推拿、检查和治疗器械,包括镇痛泵、静脉输液使用微量泵、输液用气体净化仪;

(7)各种预防、保健性的诊疗项目;

(8)属于门诊治疗而住院治疗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9)门诊就医而门诊病历无医生记录的。

3、诊疗设备及医用材料类

(1)义齿、义眼、义肢、助听器等康复性器具;

(2)物价部门规定不可单独收费的一次性医用材料;

(3)检查、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器械开机费、使用费。

4、治疗项目类

(1)各类器官或组织移植的器官源或组织源;心脏起博器、器官移植术(肾脏、进口心脏瓣膜、角膜、血管、骨、骨髓移植);

(2)近视眼、斜视矫正术;

(3)酗酒(急性酒精中毒)、打架(含夫妻打架)、斗殴、吸毒、服毒、自杀、自伤、自残、性病治疗、被动物咬伤等责任事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4)气功疗法、音乐疗法、保健疗法、营养疗法、磁疗、理疗等辅治疗项目费用;神经心理和心理咨询治疗等项目;

(5)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包括:计划外怀孕、非法胎儿性别鉴定、非法选择胎儿性别引产、人(药)流等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6)与住院疾病无关(无指征)的治疗费、药费、检查费;

(7)报销手续不全或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

(8)未经自治区物价部门核准的诊疗项目;

第6篇:心血管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健康教育目标人群的确定,是健康教育计划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根据健康教育工作实践确定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包括院内、院外两部分。院内健康教育以来院患者为服务导向,包括患者的门诊健康教育、入院宣教、住院宣教、术前宣教、术后宣教、出院宣教等。院外健康教育以在全国建立心血管培训中心的模式推动全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的整体提高。

2院内健康教育管理实践

2.1制定《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考核标准》推动健康教育促进工作不断进步

为推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健康教育工作,事业发展部健康教育科与护理部依据《北京市健康促进医院工作考核标准》出台了《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健康教育考核标准》,要求各科室按照考核标准不断查找和纠正工作中的不足,增强全体医务人员健康教育的责任感。依据考核标准,健康教育科与护理部组织各科室进行年终评比工作。在评比考核中,设立集体奖及个人奖,个人奖包括健教工作优秀奖、志愿者活动积极参与奖、《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问卷》完成优秀奖等。通过设立以上的奖项来提高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医院健康促进工作的持续进步。

2.2开展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问卷活动

针对医院门诊与病房患者的特点,事业发展部健康教育科与护理部共同制定了《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问卷》,健康教育科与护理部定期对全院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问卷调查。由患者或患者家属对调查问卷中的相关题目进行回答,题目包括患者对医院整体环境、门诊工作人员提供的健康教育相关工作是否满意;医院开展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形式、内容、健康宣教栏方面的满意程度等。健康教育科对收集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包括对调查者的学历、健康知识讲座的知晓途径、居住地以及对开放型题目的分析,并对每个科室的得分情况进行汇总与分析。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医院健康教育中需要改进的环节,不断完善医院的健康促进工作,倡导公众科学的健康管理理念,促进公众健康素养的提升。

2.3全院科室健康教育知识共享

2.3.1健康教育知识共享

为促进全院的健康教育工作,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在2013年要求各科室的健康宣教员将本科室的健康教育知识上传至健康教育公共邮箱,使各病区的健康宣教员可以共享全院科室的健康教育知识,方便大家的学习与沟通,促进医院的健康教育工作。

2.3.2讲座内容分享

鉴于部分内科患者需要转到外科病区进行治疗,医院健康教育科要求各病区将本病区的讲座内容、时间通知各科室,供各科室的患者或患者家属分享与交流。

2.3.3相关科室协力配合,共同做好健康促进工作

由于心血管专业的特殊性,有时需要科室间互相配合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例如,急诊病人到医院后急需马上手术,手术后即回到恢复室,因对术前、术中的宣教知识没有获取,术后的宣教工作很难开展。针对这种情况,医院门诊与恢复室互相配合,在无时间进行个体宣教的情况下,通过发放相关疾病的宣教材料来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通过对健康教育材料的阅读与医护人员的指导来了解与掌握术后的相关疾病健康教育知识。

2.4定期召开全院健康教育工作

会议促进学习型组织建立每季度利用召开健康教育会议的机会,健康教育科与护理部会邀请1~2名健康宣教员对本病区的健康教育工作亮点与大家进行交流与分享。由最初的优秀宣教员的带动作用,到目前各病区宣教员轮流介绍本病区健教工作的亮点与经验。通过各病区宣教员的轮流沟通与交流,使各病区宣教员能够学习到其他病区健康教育的优点,对于医院健康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宣教员的健康教育工作分享对提升全体宣教员的工作责任感与工作技能,实现自我超越、系统思考、团队学习的目的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5重视医务人员心理健康

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由于慕名前来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患者众多,医务人员工作压力非常大、工作强度非常高。医院每年外请心理学专家对全院职工讲授如何减轻心理压力、增进院所员工的心理健康素养和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学讲座。2012年下半年,医院邀请安定医院的崔永华医师为全院的职工讲授《让我们忙碌并快乐着》的心理学讲座。2013年05月,在西城区健康教育所的支持下邀请北京回龙观医院护理部主任给全院职工讲授《缓解医护工作者压力,发挥工作正能量》,以此来提高全院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医院健教工作的开展。

2.6健康教育走进社区

在全国健康宣传日,如世界卫生日、全国高血压日等节日,医院会组织工作小组走进社区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为群体及个体提供科学的健康管理理念,由医院的单一救治模式即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实现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以健康促进为目标,不断探索健康教育管理医学服务模式。

3院外健康教育管理实践介绍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作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依托单位,承担着全国心血管疾病防控工作的任务。在贯彻落实新医改政策的前提下,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一直以在全国普及与提高心血管疾病诊疗能力为己任,秉承“用心守护健康”的服务理念,致力于发挥技术、人才优势,推动全国心血管病防治水平的整体提高。通过全国范围内合理规划布局,挂牌成立心血管病技术培训中心,针对技术培训中心所属医院的技术特点和病种结构,派出专家团队,为地方技术培训中心送去全新的心血管病防治技术和防治理念。并以各省市区域心血管技术培训中心为依托,形成功能互补、相互支持的心血管技术培训与交流的服务网络体系,示范、推广心血管诊疗的新理念、适宜新技术,指导基层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提升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综合能力,促进全民心血管健康。自2009年5月至今阜外医院共成立心血管技术培训中心40余家,遍布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了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全国性心血管病防治网络。

4健康教育取得成效

通过以上院内、院外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已经形成一套相对规范、管理科学的健康教育管理机制,对提高全国心血管防治综合水平,促进全民心血管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如何做好自身疾病的防控工作,对改变患者不利于身体健康的不良行为起到了促进作用。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对于改善医患关系,增加彼此的信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健康教育对提升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和心理健康素养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5健康教育建议

第7篇:心血管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

【中国分类号】 R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01-01

糖尿病(DM)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统计,20世纪90年代全球糖尿病患者约为1亿人,然而,到2007年,该数字已经迅速增长到2.46亿人,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3.8亿人受到糖尿病的困扰[1]。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糖尿病第二大国。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最新完成的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城镇人口中,糖尿病患者约有4100万人,在20岁~70岁的人群中,男性糖尿病发病率已达12%,比女性和总人口的发病率均高出约2%。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据国家卫生部调查显示,我国每天约新增3000例,每年约增加120万糖尿病患者,其中约95%为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病因复杂,之间未完全明了。只能通过糖尿病知识的教育、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糖尿病症状,防止或延缓并发症,降低病死率。[2]

1. 糖尿病(DM)的健康教育

1.1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DM)的重要性:健康教育是慢性病门诊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控制慢性病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是提高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意识和技能,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掌握慢性病医学知识,且要掌握心理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我们通过理论讲课、声像和图片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从而保障病人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通过对患者有计划的健康教育,使大部分患者掌握了糖尿病的一般防护知识,学会正确使血糖仪,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措施和体育锻炼的具体要求,使用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学会胰岛素注射技术,从而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坚持长期治疗[2],对战胜疾病有了一定的信心,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1.2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健康教育的形式可分为社区和门诊,就诊实时教育与下社区专题讲座相结合,采用发放糖尿病健康教育处方,家庭式医生服务电话,建立糖尿病俱乐部[4],举办糖尿病知识大赛等 ; 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1)糖尿病基础知识;(2)糖尿病饮食;(3)糖尿病运动;(4)血糖的监测;(5)胰岛素应用;(6)糖尿病药物治疗注意事项;(7)如何辨别假药。

2. 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2.1 门诊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一、 利用门诊、居民体检等做好初诊工作,在社区服务中心或社区服务站建立档案,最好是团队包村/社区。由门诊医生、营养师、中医师等确定每一位糖尿病治疗方案,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下一次健康教育时间。 二、 复诊患者应为患者检查血压、心率,必要时检查心电图、肝肾功能、眼底检查等项目,评估病情,指导合理用药,其所有内容记入管理档案。三、 高危患者需要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时,其健康档案由主管团队与此时主管护士交接,主管护士负责患者此时 的健康教育,出院后与该患者的管理团队交接。

2.2. 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①档案管理:修改患者的健康档案,对其档案进行标识,修订为糖尿病档案管理,并对其进行监管。 ②定期评估:与患者和其家属共同制定治疗计划,备好家庭健康日记,记录血糖值。患者定期复诊和医护人员定期家访相结合,评估计划实施情况并及时调整计划并计入档案。 ③定期教育:坚持对患者的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使其意识到控制好血糖的重要性和要为达到此目标的所有行为的必要性,学到正确的控制血糖的方法。 ④普查与干预:利用每年的免费居民体检如:农民体检、妇女病普查等, 对糖尿病高危因素进行相关调查,对居民进行糖尿病患者筛选和既往糖尿病患者评估。利用健康教育倡导科学养生,纠正不良的生活行为,使糖尿病的发病率降到最低。 ⑤糖尿病患者的分类管理:(1)糖尿病肾病:据统计,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发展为糖尿病肾病(DN)分别为25%~40%和5%~40%[1],微量白蛋白尿(MA)发生率约39%。在ESRD透析患者中,DN约占1/3。导致MA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吸烟和肥胖脂代谢紊乱等。治疗原则:禁烟、控制血糖、血脂正常[5],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纠正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6]。护理要点:1)控制总热量;2)控制蛋白质的摄入;3)控制钠盐和电解质摄入;4)运动指导;5)心理护理;6)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7)个人卫生指导;8)透析患者的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年老、反应较差者床边监护,注意血糖的变化,采用碳酸盐透析液,高钠续贯低温透析。同时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预防感染,提高免疫力。(2)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并且是糖尿病患者住院及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 治疗原则:禁烟、控制血糖、血脂正常,应用胰岛素和ARI、肌醇、抗氧化剂、神经生长因子等对因治疗和其它的对症治疗,重点防治足部溃疡。护理要点:1)教育患者采纳健康生活方式,禁止吸烟,严格控制饮食,严格控制血糖至正常范围,坚持运动;2) 心理保健,3)足部保健:因体内高血糖损坏了血管和神经,导致血液循环不足及足部接触丧失,使足部更加容易受到损伤,发生溃疡、感染和坏疽,严重时甚至要截肢[7],因此教会患者必须坚持三保:即保洁、保暖、保软,宣传足部保健对糖尿病的重要性,坚持每晚用温水泡脚15~30min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泡脚后用柔软吸水强的手巾擦干脚趾缝间,每天按摩足部,穿温暖柔软而宽松的袜子,鞋子要宽大舒适、合脚。不准赤足走路,每天适当步行,做到定时、定量、量力而行。 (3)尿病高血压 :既往研究表明,糖尿病(DM)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的比例高25倍,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变危险性是前者的2倍,而在同时存在高血压的病人中则增加至4倍,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两者并存时,脑血管、周围血管和微血管危险性增高[8]。糖尿病高血压的管理高度重视,必须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自我保健和管理能力;患者和医务人员高度合作,长期严格控制代谢紊乱,防治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原则:综合治疗(即饮食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DM教育和血糖监测)原则,强调控制高血压与控制高血糖同等重要。目标血压为

参考文献

[1] people's daily online.china has annual increase of 1.2 million diabetes patients[EB/OL].,2008-02-29.

[2] 傅祖植,内科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11

[3] 黄敬亨主编.健康教育学.第2版,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

[4] 林娟 李红 王小芳 朱英 林云英,全国第五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即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7年

[5] Moorhead JF,Chan MK,EI-Nahas M,et al.Lipid nephrotoxicity in chronic progressive glomerular and tubulo-interstitial disease.Lancet 1982;2:1309-1311.

[6] 王卫庆 罗邦尧,糖尿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27

[7] 刘建琴.糖尿病教育护士的地位与作用.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45.

第8篇:心血管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407-01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目前,高血压患者散在于家庭中,缺乏统一管理和有效指导,造成患者反复住院,对社区居民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高血压病仅仅依靠医院门诊诊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并加强社区人群诊疗和对病人有效管理,采取综合防治的策略才能有效。发展社区护理实验的方向之一就是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2]。我院于2005年成立了社区门诊,开展了慢性病综合干预,以高血压为例,在社区进行高血压病的护理综合防治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进行社区健康需求评估,确定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社区健康调查1535户,调查人数近8000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数的11.8%。调查出患有各种慢性病的占调查人数的25.9%,其中高血压患者400多名。在此基础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包括基本情况,疾病史,健康状况,有无不良习惯,参加健康教育培训和活动情况记录等。定期举行社区服务人员高血压病专科讲座,组织社区居民心血管专科体检, 与社区家庭制定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使其向规范化发展。

1.1.2 问卷调查

(1)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社区居民230例为健康教育效果调查对象。调查表回收后对所有调查内容进行核查,问卷回答率100%。(2)分别从社区高血压病人中随机抽取45人为实验组,从普通高血压病人中抽取42人为对照组,通过高血压药物治疗3个月后,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服药的依从性。

1.2 药物治疗依从性评价

1.2.1 方法: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CPAT)评价问卷调查:(1)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2)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3)当症状改善时,是否增停药?(4)当服药症状更坏时,是否停药?若4个问题回答皆为“否”,则依从性为“佳”。只要有1个及以上为“是”依从性为“差”。

1.2.1.1 两组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比较例(%)

注:X24.986 P

1.2.1.2 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见表2。

1.2.2 结果:由表2可见,通过与社区人员进行面对面咨询可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和高血压病防治技能,社区居民经过系统地学习和指导对高血压一般知识、自身疾病了解和自我保健知识掌握程度达95%以上。表2第3项社区居民对高血压治疗:服药、饮食、情绪活动和控制盐的摄入,高血压转归:脑卒中、惯心病、肿瘤的掌握率为90%。由表1看出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远高于普通门诊病人。

2 讨论

2.1 提高高血压病社区护理的效果:高血压病病人能够自动按时服药,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对高血压病人而言,良好的血压控制依赖于长期规律的服药及危险因素的改变。但是经常由于种种原因病人无法遵遗嘱规律服药,血压出现反复,病人的自我管理不容忽视。高血压病病人的治疗率、服药率是社区诊疗计划评估所需住处和评估指标之一[3]。通过社区门诊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具民对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有了系统的了解。而在社区高血压病的防治中运用社区护理综合防治工作模式,能够通过居民的权利、义务等形式引导提高对遗嘱的依从性而使高血压病人的管理易于成功,并且可使高血压患者逐渐实行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4]。

表2 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n230)

2.2 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工作模式:高血压病是慢性疾病,对其的治疗是对症治疗,尚无根治方法,控制血压在较好的范围,能够明显降低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发生率[5]。成立社区门诊工作模式的高血压诊治计划的根本目的就是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指导,以高血压病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并且在健康教育后实施持续的效果评价和个性化指导计划,关键是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并能不断提高高血压知识知晓率。通过社区门诊的综合干预,能够在积极治疗高血压病病人的同时大力开展一级预防,居民的保健意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社区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 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任何一种社区护理服务理念不可能永远有效,只有不断创新、进步才能满足居民的健康要求[6]。这种社区护理模式有效的吸引了广大居民,并能够以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对高血压病人检查、治疗和随诊,补充和完善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张莉娜,陈健东,张涛等.高血压治疗特征与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93-95

[2] 李春玉,金胜姬.国内外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75-477

[3] 顾学琪.关于社区高血压控制的模式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7(4):175-177

[4] 付东波,付华. 慢性病自我管理. 中国慢性病预防控制[J].2002. 10:93-95

第9篇:心血管门诊工作计划范文

一、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取得了重大成效

二、卫生规范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在县级医疗单位和乡镇卫生院实施规范化建设,规范了管理体制、功能定位、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和分配制度、药品管理。

建立了县医院管理中心,负责全县公立医疗机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财务和资产管理、人事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医疗急救指挥调度。经县委、县政府审查同意,制定实施了《##县公立医院和卫生院全面实施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按照基本医疗、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服务模式要求,明确了乡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两大功能。

实施“收支两条线”和会计委派制。投资30万元建立卫生财务集中支付中心,对医疗机构财务实行报帐制集中管理,取消原有所有资金帐户,建立统一的收入和支出帐户,纠正和规范开支86项,杜绝不合理开支13万余元,控制了债务增长。制发了《##县卫生局关于规范物资采购及修缮工作的通知》,规范了修购开支管理。

重新核定人员编制、定岗、定责、定薪,全县24家乡镇卫生院确定编制803人。制定实施《##县医疗卫生单位分配方案指导意见(试行)》,职工工资实施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制度,促使绩效分配向临床一线、优秀人才和重要岗位倾斜。

完善了乡镇建立公共卫生所设施设备,制定了乡镇公共卫生所人员考核制度,规范了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推行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犬伤门诊和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

按照医院等级管理要求,推动医疗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整体服务功能。建立完善了管理方案,规范了医疗服务流程,完善了《基本医疗诊疗项目》、《基本医疗用药目录》。在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率先推行使用“成都通用门诊病历”。开展了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指导临床用药工作,由专门临床药师跟踪查房,看病历记录,看医嘱、处方等,处方合格率明显提高,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分析、点评、通报。开展了以医院感染监控、临床实验室质控、医院核心制度落实为重点的“医疗安全百日行动”。加强了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等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坚持事情没查清楚不放过、原因没找准不放过、责任追究不到位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四不放过”原则,保障了医疗安全,降低了医疗风险。合理调整病员流向和结构,实施了县、乡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制度,双向转诊病员1000余人次。

制订实施了《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统一制作了服务流程标识图和医疗、护理、公共卫生制度标牌,规范了院容院貌,改善了医务人员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