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血管专科护理范文

心血管专科护理精选(九篇)

心血管专科护理

第1篇:心血管专科护理范文

【关键词】内分泌;护理安全;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28-02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实施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2],是医疗安全的核心目标,是患者及其家属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从2010年9月到现在,医院派送一名护理人员进修内分泌专业护士,二名护士进修糖尿病专科护士。笔者就我院内分泌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1病房的管理

内分泌与心血管病员仅仅按男女病员安置,内分泌与心血管病员散在的住在同一病房,主管医生、主管护士按床位管床,常常出现心血管专业、专科护士护理内分泌病员较多,或者内分泌专业、专科护士护理心血管病员较多的现象。内分泌与心血管的病员混住与按病种集中安置相比较,增加护士护理的工作量,不利于健康教育落实,不利于病员及家属之间经验的交流与学习。

1.2用药的安全

我院内分泌住院病员96%以上是糖尿病病人,98%的病员使用胰岛素治疗。50%的病员使用胰岛素加口服降糖、降脂、降压等药治疗。住院糖尿病人中80%大于60岁,由于年龄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使病员接受知识的能力低,容易遗忘,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由于工作量大,护士把一天的口服药一次性给病员,虽然给病员及家属再三讲解了用法,仍然有病员一次性把一天的药吃掉或者未按时吃药等现象。

1.3护理人员的职责意识

实际工作中,少数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高,未按照护理核心制度执行操作,导致差错的发生。如不严格执行“查对”、“执行医嘱”制度,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导致低血糖的发生;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小,血糖控制不达标等等。

1.4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与专业知识

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的高低。如用普通的1毫升注射空针抽吸胰岛素皮下注射,进针角度的掌握是关键,进针角度与皮肤大于45度容易刺入肌层[3],加快胰岛素的吸收,导致胰岛素的高峰浓度与餐后血糖高峰时间不一致,造成血糖控制不好等等。专业知识同样重要,专业知识缺乏,观察病情就找不到重点、抓不住病情变化的关键,影响病员的抢救及治疗最佳时间。

1.5护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个别护士态度冷漠、不耐心,沟通欠缺技巧等等。患者年龄偏大,有一定的沟通困难;缺乏医学常识,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擅自离开医院,导致观察病情不及时、不到位等等。

2.护理对策探讨

2.1加强内分泌病房的管理

2.1.1我院已拟定五年内将内分泌与心血管分科。医院领导已经按照床位与护士1:0.4的比例增加了护理人员。现目前,内分泌与心血管病员分开集中安置,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尽量按专业分管床位,尽量使内分泌专业、专科护士管内分泌病员,由于没有专职的健康教育护士,每个责任护士负责所管床病员的健康教育,内分泌专业、专科护士对内分泌患者的直接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使专科专治得到落实,使专业、专科护士的价值得以体现。

2.1.2为了加强病房管理,内分泌病房设责任护理组长一名,护理组长由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勤奋敬业,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专业技能,有较强的表达、沟通、组织能力,善于学习、总结和创新的护理人员担任。内分泌科护理组长协助护士长指导内分泌工作并检查内分泌护理工作质量,使内分泌科护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2.2加强用药安全的管理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病员,按时进餐,规律测血糖,以防低血糖的发生。注重胰岛素注射技术的细节并加强细节管理。我科原来使用普通1毫升空针抽胰岛素皮下注射,无效腔大,容易算错剂量。现在全部用胰岛素笔注射,且强调每次注射胰岛素后必须立即取下针头,针头不能重复使用,否则可能增加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同时在温度变化时可能有药液流出或进入空气,也可能因漏液而出现药液堵塞针头,严重影响治疗效果[4]。这样改变后,血糖达标率明显提高。无论多忙、工作量多大,口服药必须服用时才发给病员,并协助患者服药,确认服下后方可离开[5]。加强巡视,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2.3加强护理人员的个人责任心

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护理操作常规等,是加强责任心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2.4提高技术水平与专业知识

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勤练基本功。加强“三基”、“三严”的培训,分层级对护士进行练兵。经常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高质量的护理技术操作技能是赢得患者与家属信任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持护患关系的纽带。

2.5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护士应耐心、细心与病员沟通,我院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了礼仪培训、沟通技巧培训等等。与年龄大的患者沟通,语速要慢,听力不好的患者,声音要适当的大点,对于健康教育掌握不好的患者,要重复、耐心的教,直到病员及家属掌握为止。饮食治疗是一切内分泌疾病的基础,是健康教育的重点之一。

3.结论

我院内分泌科护士提高了护理安全意识,注意每一个内分泌护理环节,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了内分泌科护理安全。通过使用病区自制表对患者进行调查,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内分泌科患者满意度由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的88%~90%提高并保持在96%以上,出院患者随访满意度99%。我科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护患投诉率由原来的每月0.9‰下降至0.1‰,护理差错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99%。

参考文献

[1]徐敬芬,儿科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内蒙古中医学,2011年8月第30卷第15期

[2]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3] 李小寒,尚少梅,钱晓路等,皮下注射法,基础护理学[M]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6月.257

第2篇:心血管专科护理范文

【摘要】 心血管内科是高风险的专科之一 , 心血管系统疾病来势凶猛, 有时病情突然恶化甚至发生在病情已获改善的情况下, 使得护理工作存在于整个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因此, 提高护理人员认识和加强护理管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心血管; 护理管理

心血管疾病, 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 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 主要包括心脏、 血管( 动脉、静脉)、 微血管, 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肌梗死、 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等, 其种类繁多, 病因复杂, 它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也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心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 近年来,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门诊, 住院患者中占较高比例的疾病之一, 也意味着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对心血管内科护士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护理工作的内容有着更深刻的变化, 因此加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护理及管理工作相当重要。

1 护理重点

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 医生强调最多的是患者要有足够的休息, 因为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 会极大地影响疾病的治疗, 甚至导致更为恶劣的后果, 其中, 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而每发生一次这样的情况, 对心脏就是一次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 凡是会影响患者休息的因素,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都是要引起重视, 并尽量避免, 这同样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1.1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 做好皮肤护理, 防治压疮的发生,病房内空气要新鲜, 温度( 湿度适宜$ 做好口腔护理, 预防交叉感染$ 根据专科用药特点, 做好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应加强夜间巡视, 如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 及时通知值班医生, 并立即让患者取坐位或坐卧位,必要时两下肢下垂, 减少回心血量, 减轻肺部瘀血,饮食护理, 指导病人在去除病因, 药物治疗的同时, 改善饮食习惯,饮食以清淡为主, 多吃新鲜蔬菜、 瓜类和粗粮, 少吃油腻及含脂高的食物, 胆固醇控制在(5.2mmol/L围内), 密切观察患者进食情况, 避免摄入高钠( 高脂饮食及暴饮暴食, 也应避免摄入太少, 以免引起水( 电解质失衡.

1.2 心理护理

人体血压易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增高,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问题最为常见, 医护人员应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来松弛患者的精神状态, 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通过耐心的解释、热情的安慰、 适当的保证鼓励和开导患者,诚恳与患者交谈, 用对躯体症状进行清晰和令人信服的解释, 使患者心情舒畅, 对治疗信心充足, 从而及时做好健康教育指导, 争取多方面的社会支持,运动护理, 适当运动对心血管病人是非常有好处的, 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降低血压、医护人员应指导心血管病人的按照永恒、规律、循序渐进、适度的原则进行适当运动, 多在室外走动、对中老年人来说, 最好的运动方式就是步行和太极拳,关爱护理, 树立“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端正服务思想, 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服务质量"制定节假日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规范节假日期间须严格管理的护理薄弱环节,建立护士告知签字制度,危重病人检查医护人员要陪护, 并根据情况备好应急抢救药品及物品,主动询问患者的睡眠及进餐情况, 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翻身、拍背,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 时常给患者关爱的眼神( 亲切的微笑, 以稳定患者情绪, 增加安全感和信任感。

1.3 出院后的护理建议, 出院后要对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有关疾病的防治与急救知识, 教育患者出院后应当精神放松、心情愉快、合理膳食、 少量多餐、忌烟酒, 注意劳逸结合, 避免各种诱因对疾病的影响,同时嘱患者要遵医嘱, 按时、 按剂量规律服药, 不能随意减量、加量或停药, 搞好定期复查工作, 嘱咐患者不适随诊。

2 加强护理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护士政治素质教育和管理,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对医院、护理部、科室的规章制度,护士职责、护理法规、职业道德规范、临床护理差错预防等, 提高护士热爱本职工作,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意识,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 严格把各项护理制度落到实处。

2.2 专科知识培训和管理,每周有计划的组织学习专科理论知识、常见多发疾病护理常规、 心电监护技术、心电图分析判断、新技术的应用和护理,以及边缘学科如精神科、心外科、神经内科、 呼吸内科、 内分泌科等知识的学习,并经常进行强化和考核,提高护士观察判断病情以及配合医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2.3 加强应急能力和抢救技能培训和管理,心内科具有危重病人多、 抢救工作频繁的特点,每月组织护士学习高难度的技术操作, 如心肺复苏术、 心脏电除颤技术等,组织制定护理抢救工作路径和专科护理应急预案,进行反复学习和演练,熟练掌握。

第3篇:心血管专科护理范文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

1 资料与观察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6 年6 月~2007 年6 月共收治心血管疾病患者198 例, 其中男性128 例,女性70 例; 年龄最大70 岁, 最小18岁。治愈出院178 例,由于经济困难放弃治疗12 例,死亡8 例。

1.2临床观察

1.2.1 症状观察

及时了解患者主诉,了解其症状,及时通知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

1.2.2 体征观察

定时测量脉率、脉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对危重患者应使用心电、血压、呼吸等监护。

2 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2.1.1 护理人员与病人谈心

了解他们的病情及心理感受,给予病人心理安慰,帮他们减轻焦虑的情绪,鼓励他们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重视基础护理,强化专科护理,用精湛的护理技术服务病人。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以细节的服务、善解人意的沟通、宽容的胸怀、真心的关爱温暖患者的心灵。

2.1.2 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

护理人员针对心血管科的工作特点,完善落实护理责任制,加强基础护理工作,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和院内感染控制。

2.2休息与的护理

良好的医疗条件离不开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在早期绝对要保证卧床休息,从而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心力衰竭的患者要尽量保持半坐卧位,可减少回心血量,给心脏减压,继而改善呼吸功能。若出现肺水肿的现象,采取端坐卧位,注意保持患者的舒适度。

2.3饮食护理

对有心血管患者来说,提倡饮食清淡、戒烟、适量饮酒、劳逸适度的生活方式。心血管患者的一天的食盐量,每天不宜超过6g;多食含钙多的食物,如牛奶、乳制品、绿叶蔬菜、鱼类、海产品等食物。维生素D有促进钙质吸收作用,含维 生素D丰富的食物有鱼肝油、动物肝脏、蛋黄等。通过摄入富含低脂、高钙、高钾、高镁、低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使心血管患者的机体达到平衡。

2.4排泄护理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鼓励其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出现便秘则采取相应措施。

2.5急救护理

提高急危重症的救治水平。进一步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和急诊冠脉造影、血栓抽吸及必要时的冠脉支架植入术,提高急性左心室衰竭、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水平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水平等。进一步细化分专业组或科。如冠心病组、心力衰竭组及心律失常、先心病专业组等,进行分工合作,促进心血管内科的发展。

2.6药物疗法护理

重视基础护理,强化专科护理,用精湛的护理技术服务病人。掌握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的使用剂量、使用方法、药物的作用、禁忌、不同年龄针对用药等,按时按量给药。

2.7鼓励病人参加适合的文娱活动

由于疾病本身的特点,心血管内科护士常常会遇见脾气大、焦虑、抑郁的患者。一旦患者对护理工作有意见,护士无论有无责任,都必须主动向患者解释甚至致歉。这对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很有好处。让病人练习书画、种花、养鱼、听轻松音乐,可陶冶情操,缓解病情,这样做对调节冠心病患者的情绪是大有益处的。

3 讨论

坚持预防为主的教育,搞好医学科普教育。目前,心血管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如果能够做到早检查、早治疗,许多悲剧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组织医护人员深入机关、厂矿、农村进行医学科普教育,做到预防为主,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规范化防治,减少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对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慢性心衰等患者进行规范化防治,从而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寿命。

人性化护理: 要求护理人员做到业务水平高、服务态度热情、职业道德高尚,为每一名到该科室就诊的患者提供安静舒心的就医环境、规范合理的治疗方案、热情周到的服务,为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竭力奉献;以患者为中心: 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3)将人性化服务运用于心血管患者的护理中。

参考文献

[1]曹玉琴.心血管疾病的观察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09,4(4):115.

第4篇:心血管专科护理范文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满意度

护理是现代医疗体系的重要环节[1]。近年来,受各类社会因素影响,心血管患者逐年增加。与此同时,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中,护理风险也在加大[2-3]。2012年8月以来,我院加强了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心血管内科作为对象,现有床位54张,护理人员22人,CCU床位5张,护士8人。年龄20~48岁,平均(30.4±6.5)岁;工作年限2~30年,平均(14.2±4.7)年。

1.2方法 以我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8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为界限,比较2010年8月~2012年7月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和2012年8月~2013年7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两个阶段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针对性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术前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进行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明确小组分工。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学习,提高护理能力。术后住院期间,做好安全管理,防止患者跌倒、坠落。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及家属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严格用药护理,仔细核对药物种类、剂量,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严格交接班。保障设备运转正常,定期检查、保养和维护,并实行专人负责制。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掌握患者康复情况。严格生命体征监测。定期召开护理经验交流会,总结上一阶段护理经验,制定下一阶段工作目标和任务。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处理。P

2结果

2.1风险管理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风险管理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在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我院心血管内科不良事故总发生率为7.66%。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不良事故总发生率为2.83%,显著低于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χ2=5.163,P

2.2风险管理前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2。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护理满意度为89.78%。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74%,显著高于实施前(χ2=7.916,P

3讨论

护理风险作为临床不安全事件,具有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4]。如果不能有效预防护理风险,轻则影响患者治疗,重则会导致患者死亡[5]。因此,积极有效的预防护理风险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病情重、潜在危险因素较多,降低护理风险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

我院心血管内科近年来针对重症患者,加强了护理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评价、积极干预、提升素质等措施,在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方面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护理风险发生率为7.66%。但是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发生率降低至2.83%,较实施前下降了约5%。研究还证实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改善心血管重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为98.74%,较实施前提升了约9%。

上述结果证实了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改善护理满意度。这可能与护理风险管理系一种预见性管理,在术前就制定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个性护理方案。同时,护理风险管理注重护理技能的提高,着眼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培养。此外,护理风险管理还将健康教育、沟通交流纳入管理之中,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需求和看法,并提高他们的自护理能力。

总之,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中积极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叶小红,陈伟琼,黄惠香.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06):733-734.

[2]赵忠秀.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护理中的风险防范和评估探究[J].北方药学,2013,10(06):109-110.

[3]徐雯.心血管内科护理的风险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341-342.

第5篇:心血管专科护理范文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

心血管内科疾病是临床常见病,药物及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住院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且病情多较重,病情进展具有多变性与突发性,感染与并发的危险因素较多,医疗风险较高,临床护理是影响治疗康复的重要因素[1]。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对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2年6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2例,女性44例;年龄59~81岁,平均(71.47±6.30)岁。其中高血压62例,冠心病患者41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同期相关护理人员20名,其中男1名,女19名,年龄23~42岁,平均(31.9±4.1)岁。学历分布:中专2名,大专与本科各9名;职称:护士17名,主管护师2名,主任护师1名;职务:护士17名,护士长3名;工龄3~26年,平均(10.4±5.4)年。

1.2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分别对患者以及护士进行护理不安全因素调查;第三方调查者对所有患者护理期间已经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并就原因进行分析。不良事件的内容包括可避免的并发感染如因排尿不及时造成的泌尿系统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意外摔倒,误吸等[2]。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 结果

2.1患者对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诉调查 112例患者共阐述不安全因素246次,人均2.20次;医院方不安全因素、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职业素质不足,频次排在前列,护理不安全因素出现频次204例次占82.93%(见表1)。

2.2护理人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诉调查 对20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诉调查,共阐述60次,人均3次;院方不安全因素22次,占36.67%,其中管理制度不合理发生率最高;患者自身因素发生率85.00%,自身因素中护患沟通效用低构成比最高占16.67%(见表2)。

2.3不良事件主要责任方分布 112例患者住院接受护理过程中共发生不良事件63例,其中可避免的并发感染52例、意外事故9例,其中主要责任为院方9例(占14.29%),患者18例(占28.58%),护理人员36例(占57.13%)。

3 讨论

本次研究就护理中危险因素主要责任方进行研究,主要责任方为医院方、护理人员以及患者。患者对不安全因素阐述责任方集中在护理人员共出现184次,占70.80%,认为自身因素占17.07%;而护理人员则认为自身因素35.00%、患者因素占28.33%,主要责任方在院方占36.67%;结合实际发生不良事件责任方分布,护理人员因素占57.13%,医院方占14.29%,患者占28.58%。可认为护理人员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主要责任方,其次为患者,再次为医院方。

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患者是接受者,护理工作是两方人员共同完成的,但应有主次之分,护理人员为主动方,其行动是护理的本质内容[3]。研究中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为操作不规范、职业态度欠缺、职业技能经验不足,后两者都可能促使护理操作不当。值得注意的是,两方人员都认为护患间交流不足是重要的不安全因素,高效的沟通有助于提高护理效率,减少操作失误的可能性;此外高效的沟通能促进护患关系和谐,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4]。

综上所述,医院应重视对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其职业态度提高,加强护患间交流沟通,提高护理效率同时减少因环境、管理混乱造成意外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张晓燕.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726-727.

[2]谢琴,丘红梅.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J].中国卫生产业,2013,12(9):12-14.

第6篇:心血管专科护理范文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带教;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559-01

心血管内科集危、急、重症病人于一体,病人病情复杂多变,病区所使用的仪器品种繁多,多为高、精、尖、新的现代化设备,药品以血管活性、高危药品居多,所以在临床带教工作中要求心血管内科护士不仅要具备一般护士的基本素质、学识和能力,同时还要熟悉心血管内科专业知识,能够独立适应科室工作环境和运用各种现代化监测设备的技能,这对心内科护生的临床带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为确保护生能够在心血管内科顺利完成教学计划内容,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生实习的综合素质,我们针对心血管内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思考与探讨。

1 护理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1.1 科室方面:

1.1.1 心血管内科使用仪器多、高危药品多,管道多,监护仪、除颤仪、微量泵、心电图机、主动脉球囊反搏器等仪器的使用都是作为心血管内科护士应熟练掌握的,在临床带教过程中,由于护生的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有限,使得她们在熟练掌握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心血管内科病人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微量泵注入高危药品多,在给病人使用过程中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对于护生来说,她们还意识不到高危药品的危险性;心血管内科药物的特殊性,病人多使用浅静脉和深静脉置管,而护生在理论学习阶段有关这方面的教育很少,有些甚至尚未接触,因此管道的护理也成为护生在实习过程中掌握的一个难点。

1.1. 2心血管内科因病种的特殊性,使得老年病人、急危重病人较多,给临床带教带来一定难度,很多实习生也觉得担心,老年病人生活护理、静脉穿刺都很困难,造成护生的心理压力大。

1.2 老师方面

1.2.1 带教老师素质参差不齐,对教学工作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一些老师只根据工作实际进行教学,而忽略了有效运用教学目标,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1.2.2 由于护理工作忙碌、琐碎且繁重,心血管内科病人收容量大,临床护理人员编制相对较少,而护生实习的时间又很短,由此疏忽临床带教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肩负护生的临床带教工作时有力不从心。

1.2.3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风险较大,个别带教老师惧怕担风险,任何护理操作都要亲历亲为,使护生得到锻炼机会减少。

1. 3 护生方面

1.3.1 职业素质:实习护生中含中护、高护、本科各层次。护生最初接触的临床工作以基础护理为主,护生无法认知到护理工作的意义,甚至对护理工作产生不屑态度,例如不注重个人形象,缺乏积极主动性,衣帽不整,头发过长,未按医院要求着装上班。还有大多数护生都是独生子女,以为实习了,脱离了学校的约束,可以放松了,故而心里涌现出了懒散情绪和惰性[2],无法从工作中体会到护理工作的道德责任及职业情操。

1.3.2 自信心缺乏:病房科室对护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心血管内科是一个相当高尖端的科室,病人病情重,使用仪器多、管道多、高危药品多,护理工作风险性高,护理人员承受的思想压力大,面对这样的场面让初涉临床的护生有一种恐惧和胆怯心理,给护生心理设下了一道无形的障碍。

1.3.3 急救知识缺乏:心血管疾病瞬息即变,多以急症出现,需要及时处理甚至抢救,而护生遇到急救病人时易紧张、害怕,不知所措,甚至不敢接近病人,从而失去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1.3.4 法律意识浅薄:目前我国护生培养课程设置中缺乏有关于医疗安全方面的教学内容,而当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法制观念的更新,病人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医疗护理纠纷日趋增多,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护生的医疗安全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2对策

2.1 带教老师的筛选:按照医院临床教学管理制度,严格筛选师资:选择专业思想牢固,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护士担任带教,中护带教老师须具有护理专科毕业,三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经考核合格者;高护带教老师须具有护理专科毕业,五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者,护师职称并经考核合格者;本科护生带教老师须具有护理本科毕业,主管护师职称经考核合格者;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同时生活上主动关心、帮助她们,使她们在步人社会的初始阶段就得到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熏陶。做好有针对性的临床带教计划,采取传、帮、带方式,加强专科理论、护理技术操作、急危重症抢救,结合护生实习教学内容和科室专科特点制定详细的临床带教计划。

2.2 进入科室第一天,由护士长先做岗前培训、入科介绍:内容包括病区环境,工作纪律,仪容仪表,电话礼仪,特别是监护室,急救车,急救物品一一介绍。治疗室物品的放置及治疗后物品的处置方法,告知本科室的实习考核内容,让学生入科室就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任务。以便在实习过程中力争完成学习的内容,达到了解,熟悉,掌握。

2.3 心内科疾病护理知识专题讲座:每周一次轮流挑选科内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专科护理知识讲座: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的评估,常见护理问题,护那措施,效果评价,出院指导。心内科常用药物的用法及用药注意事项等给予统筹指导。

2.4 心内科常用操作技术示教:每批护生实习的第l―2周,轮流挑选科内操作技能好,沟通能力强的护士逐一对心内科常用操作技术进行演示讲解。主要包括:氧气吸入疗法、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法(着重指导常见异常心律的辨认)、徒手心肺复苏法、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法、心脏电复律术等。再让护生在模型人上反复练习直到掌握,然后在实习期间逐渐熟练。护生出科最后l周抽考2项。考核合格方能签实习手册出科,不及格者重考,直到合格。

2.5 理论结合实践的临床教学:在常规带教的基础上,重点突出观察病情,报告,做分析,判断处理能力。由带教组长分派带教老师,采取一对一的带教方式,在晨会交接班、护理查房、业务学习、护理操作时多看,多学、多练、多向老师请教,从而自觉获得知识;带教老师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启发性地将护理的重点,难点及本科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进展传授给护生,随时提问和检查,放手不放眼,尽快让护生熟悉本科各种疾病的护理常规,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技能,从而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灵活贯穿于实习过程中,并用通俗、准确、清晰的语言和病人有效的沟通,既提高护生的沟通交流水平,又给予病人更多关爱,取得病人信任,提高病人对护生的满意度。

2.6 心血管疾病病人病情变化快,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的将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变能力传授给学员,要求护生重视病人的主诉,密切注意病情的瞬间变化,及时监测生命体征,多动手,多观察,多询问,带教老师多给护生讲解以前临床案例,引导她们对临床工作的预知性,提高临床病情观察能力,这样不但提高了护生的急救意识,也锻炼了她们的判断力,应变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7 增强法律意识:组织护生学习护士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在实习过程中同时提高法律意识和爱岗敬业的道德观念,带教老师需要对护生集中进行医疗、护理安全教育,列举一些事例及身边的一些纠纷,让她们展开讨论,从中吸取教训,让护生懂得保护病人在院期间的安全是每个医疗卫生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而为她们将来走向社会安全行医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小结

通过我们在临床护理带教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持续改进,不但让护生能较好地将理论联系实践,掌握更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提高她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她们养成了较强的适应力和心里承受力,使他们的整体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也加强了对带教老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在临床护理中充分发挥她们的才干,促进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带教水平,提高了整体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7篇:心血管专科护理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批创伤患者共 38例,其中男 33例,女5例,年龄9-53岁,休克8例,危重 18 例,合并伤 12 例,行气管切开2 例.

1.2 结果:抢救成功率94%。

1.3 护理管理

1.3.1 急救接诊方法,成批创伤患者在来到病房前,接到通知后,我们就准备好床位,氧气,心电血压监护仪,吸痰器,急救车,气管切开包等抢救器材和药品,报告院领导及各部门值班人员,通知相关辅诊科室,如药房、检验科、供应室、血库等,医护分组待命。

1.3.2 住院抢救的管理(1)患者住院后骨科专业护理人员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吸氧、抽血、实施心电监护、指脉氧监测,测量生命体征及导尿,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术(休克患者多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建立特别护理记录单,配合医生行急救包扎止血治疗,(2)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分为特护1,特护2,特护1釆取危重患者“一对一”负责制,即每位危重患者24小时有 1名骨科专业护士负责所有的治疗和护理,特护 2组釆取重度创伤患者“一对三”负责制,即1名骨科专业护士负责3例重度创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进行科学管理。

1.3.3 休克期护理管理。(1)病情观察内容。密切观察尿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血氧饱和度。患者的意识状态,观察末梢循环情况,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及内容,(2)观察皮肤色泽、温度和湿度。皮肤顔色和湿度和趾断的温度变化显示外周微循环的血流状态。微循环痉挛期,血流量减少,皮肤苍白发凉,特别是口唇、甲床红润转为苍白。微循环扩张期,血流缓慢,缺氧加重,皮肤,黏膜发绀及灰白,四肢湿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胸腹壁有出血点及瘀斑。皮肤转暖,转红润,提示病情好转。(3)根据中心静脉压及周围表浅静脉充盈度,给予及时补液。一般情况每位患者最少建立2条静脉通道。(4)术前及术后的管理。成批特重创伤患者手术同时做2台以上,有时每天做6台手术。术前备皮、备好镇静药物及抗生素、手术床,术后回病房,观察麻醉是否清醒,观察生命体佂及创面敷料包扎情况、气管切开通畅情况,特别要注意48h后气道粘膜水肿开始回吸收,容易堵塞气道,引起窒息。随时要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床旁备好气管切开包。

1.3.4术后的护理管理。(1)病情观察,首先要观察体温的变化,伤口的情况,精神状态变化,血氧饱和度。(2)病房消毒隔离的管理。病房桌面、地面、墙壁、物体表面用1:500优氯净擦洗2遍/d,严格控制探视人员进入病房,工作人员进入病房必须穿上工作衣,戴帽子、口罩进病房,禁止非工作人员出入,每天用臭氧消毒30分钟,换药后的敷料装黄色垃圾袋送医用垃圾处,统一处理。(3)引流管的放置和管理:引流管放置3d,引流液24h不少于300ml,引流管不能弯曲,用别针固定好,保持引流管的通畅。(4)营养的护理管理。常规插鼻胃管,直接插到十二指肠(用鼻胃管先下到胃,经过6-8h后,随胃肠蠕动到达十二指肠,拍X线片显示其位置),胃管内注入能全力,能全素。同时胃肠外营养,静脉输注能量合剂、高糖、脂肪乳、人血白蛋白、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等。(5)疼痛的护理。创伤后及手术后切口疼痛是创伤患者所经历的最难以忍受的疼痛,不仅加重应激反应,影响内环境稳定,严重损害机体,影响患者睡眠、食欲和精神状态,研究表明,创伤治疗初期及手术后疼痛处理不当是发生精神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组患者全部使用镇痛泵持续静脉镇痛,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2 讨论

2.1 科学管理,合理安排。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是救治成批危重伤员的重要环节。由于我们科学管理,合理安排,护理部抽派其他科室人员到我科工作,各辅诊科室的积极配合,为成批创伤患者的救治赢得了时间,成批创伤患者抢救难度大,工作量大,病情变化快,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每一滴每一点处理都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稍有疏忽,患者就有危险,在人员安排上要把有经验有能力护士安排在特护组。休克期平均补液量均在10L/d 以上,这么多补液量我们均顺利输入,从未发生护理差错。

2.2 科学管理提高了护理专业水平,成批的创伤患者具有收治集中,伤情重,合并症多,处理难度大等特点,护士必须要密切观察病变情变化,例如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尿量、气管切开,稍有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及时对症处理。而且要培养护士协调、组织、管理能力,有计划、有程序、规范化地处理一些问题,确保全面观察病情,为医生的病情分析治疗提供依据。

2.3 科学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成批创伤患者具有治愈时间长,工作环节多,卫生材料消耗大的特点.所以科学管理,合理安排显得很重要,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工作有章可偱,科学地实施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管理目标,全部责任到人,才能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第8篇:心血管专科护理范文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为当前使用的最为广泛和普遍的一种血液净化方法,其主要特点有:(1)技术含量较高。血液透析要求精确的仪器,如血液透析仪进行检测和透析,对血液中一些非常规的检测需较高的检测技术。(2)专科性较强。现在每家医院(三甲以上)基本上都设立了独立的血液透析中心,独立于其他科室,这说明血液透析专科性较强。(3)风险性较大。血液透析所使用的血液透析机存在着不确定的风险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的854例血液透析患者(包括各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部分药物中毒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一共作了854次透析。具体患者资料为:男性患者532例,女性患者为322例,年龄范围为18―82岁。在各个年龄段,急性肾衰病例数、慢性肾衰病例数以及药物中毒病例数为:(1)18―30岁:82例;(2)30―50岁:184例;(3)50―70岁:233例;(4)70岁以上:355例。

1.2 方法

1.2.1 危险源的识别危险源的识别是在已确认危险源的前提下进行的一个特定性过程,其实质是找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是否会产生排斥反应、组织中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血液透析机的不安全性、外界因素对患者的危害及其在管理护理上的缺陷。危险源的识别是较为复杂的血液透析前期工作,它不仅需要收集各类可能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而且还要查阅血液透析的相关标准,从中找出有不符合的危险源。总的来说,危险源识别主要包括医护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患者安全、环境安全以及机械设备安全等方面。

1.2.2 风险评估在对患者进行上述危险源识别后,就需以识别的危险源为基础资料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流程为:(1)风险评估方法确立:查阅相关专业书籍及法律法规,查找透析过程中常见护理安全事故原因,并组织科室护士进行深入讨论与交流,调查研究患者既往发生过的护理安全事件以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2)风险因素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包括四个方面,即护理、透析机操作、护理意外事件以及突发事件处理不当。风险评估最终目的就是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上述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方面,即人为因素及系统因素。人为因素包括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抗风险的能力,另外,患者不遵医行为也是构成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如透析间期不注意控制水分摄入造成水潴留过多,透析当日注射胰岛素等;系统因素主要来源于透析机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管理机制上的不完善以及监控制度的不科学等方面。

2风险护理管理对策

2.1加强经常性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如组织透析室的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文件书写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深入学习和交流,定期地邀请资深专家来我院进行讲座以及一些定期的医学义务护理的社会活动。通过举行各种活动,不仅锻炼了护理人员的实践技能,又在意识或思想层面提高了她们的风险防范意识。

2.2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血液透析中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经过对本院854例血液透析患者回顾性分析,在实际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异常现象,并提出相应措施:(1)恶心欲呕吐的策略:血液透析中务必要避免患者产生低血压,而且在血流量控制时要按照患者自身的情况,如血管粗细以及患者的适应能力等进行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2)断电、断水时的策略:断电时,透析室应进行双路供电,定期地对透析机进行维护与保养;断水时,立即将透析机改为旁路或者单超程序。(3)血液时的感染策略:定期进行空气细菌的培养,对透析液进行检测。

3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评估过程以及护理管理对策的实际应用,首先我院透析科室的全体护理人员有了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以及风险护理管理上的经验,并将这些管理策略应用于我院透析科的854名患者,患者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身体健康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地好转,而且护理缺陷完全减少(由往常的12例减少至1例),且护理满意度也由原来的89.9%上升至现在的99.5%。

4讨论

血液透析是一门专科性、技术性以及风险性较强的医疗工作,护理人员的工作也起着举足轻重之作用,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管理尤其是风险护理管理,是需要专科性的知识、技能以及强烈的责任心的。因此,实施风险管理,必须抓住“以人为本”的理念。血液透析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责任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我们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风险意识,继续探索出更好的防范对策,才能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志红,周焕芝,肖威.透析机应用中的医疗风险管理[J].中国临床医学,2008(6).

第9篇:心血管专科护理范文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护理安全 安全防范措施 维权意识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physician safety management strategy. Method to learn first guide care ward nurse safety management of legal ideology infusion; To get rid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nursing safety; With effective monitoring as a means to prevent it.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bove management measures, our internal in recent years did not happen cardiovascular 1 case for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undeserved and cause patient life safety, body and mind health damage. Conclusion nursing safety is an important index nursing services.

【Keywords】 cardiovascular medical nursing safety security precautions rights consciousness

护理安全是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治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

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均有可能涉及到各种潜在的法律问题,近年来护理纠纷也呈不断上升趋势,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已然成为保证护理安全的重中之重,如何保证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是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所关心的话题。我院心血管内科近年来在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有效地保证护理安全,现探讨如下。

1 护理安全工作的影响因素

1.1 人力资源不足,超负荷工作状态。护士容易产生身心疲劳综合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行为变慢,工作质量下降,最终导致护理纠纷增加。

1.2 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一是在接待病人时说话不谨慎,或在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不规范,引发病人和家属对治疗效果不信任,从而引发医疗纠纷。二是对临床护理资料书写不正规、不及时。

1.3 护理人员缺乏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和敬业精神。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遇事容易情绪化等这些常常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1.4 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的不完善。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5 管理层因素。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会导致不安全护理的后果。

1.6 其他因素。社会、媒体等对医疗机构、人员尚缺乏公正的评价,医院生存的环境还不令人满意。对护理安全有直接影响的主要因素还包括院内感染、烫伤、跌倒与坠床、输液渗出及坏死、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等[2,4]。

2 心血管内科的一般护理

2.1 生活护理 对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患者,协助其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

2.2 饮食护理 宜给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应限制钠盐食物。

2.3 排泄护理 鼓励长期卧床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解便习惯。鼓励患者适当运动,指导患者进行增强腹肌和盆底肌肉的运动以促进排便。

2.4 药疗护理 熟练掌握心血管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副作用;根据病情及药理合理用药。

2.5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保持良好工作情绪,关心、体贴、鼓励患者,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理平衡,身心早日康复。

3 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

3.1 做好入院评估:心血管内科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将病员安置在监护室还是普通病室,普通病室又分离护士站相对近和远的,要求护理人员将急重症患者安置在监护室,护士根据患者情况留陪伴。患者入院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护理过程准确无误。

3.2 做好重点环节的管理: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重、变化快、部分患者疗效相对较差、病员年老体弱,加上用药特殊,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

3.3 心理康复指导:多数心血管疾病均不易治愈,常反复发作或需长期治疗,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精神负担。我们应积极让患者参与护理过程,从心理层面上帮助其准确认识疾病的本质和特点,缓解他们的心理冲突,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同时还应及时发现患者不良情绪,及时做好心理护理,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3.4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护理纠纷的处理和索赔,科学地分担风险,更好地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发挥各级护理治理人员的职能作用,严格把好质量关。建立护理安全治理网络,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和质量控制护士三级组成,明确职责,加强监控,有利于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从而防止护患纠纷,提高病人满足度。

3.5 加强护士专业培训: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医疗护理技术是护理安全的基础。科室除按护理部要求的相关培训外,还积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同时不断培训护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护士的沟通能力,并定期组织理论及操作技术的考试和考核,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的发生。

3.6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在连贯的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要眼看、耳听、口答,避免患者对操作过程的猜疑,这样既增进了护患亲融性,也使患者感受到知情权。时刻提醒护理人员,我们服务的对象是生命,只要造成伤害就要承担法律责任。由此,护士长要利用一些范例,典型教育护理人员,要明确护理的纠纷是与护理的质量的高低成正比的,在技术操作水平中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等,服务态度中观察病情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中,都会涉及法规内,因而要求护士长要在对护理质量监控中融入法律意识,严格监控病区护理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5,6]。

4 小结

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要条件,是避免护理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做为医院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我院心血管内科将安全管理运用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中从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入手,通过对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人员以及病房设施的管理,构建起了安全的气氛,也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从而防范了差错事故的发生,进一步确保患者的安全[7]。每个医院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并不断改进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隐患,为病人提供安全护理,进而杜绝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刘少玲,洪蝶玟.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10:761.

[2] 徐明芹.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工企医刊,2009,(02).

[3] 郭艳.护理道德在整体护理中的重要性[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0,(S1).

[4] 车红英,陈幻.浅谈护理纠纷原因与防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S2).

[5] 何杏兰,郑东英,谢俊玲.风险管理在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