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九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1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冀教2011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开始来学习分数的计算方法,大家喜欢学吗?

复习:1、5个12是多少?

3个0.5是多少?

怎样列式?

2.++=

++=

学生做完1后,提问:整数乘法的意义

做完2后,提问这两道题各有什么特点?

++=

这道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整数

(板书课题)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1

多媒体出示例1,出示直条图,标注出长是“1米”

教师: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这个已知条件吗?

出示问题: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

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来吗?学生涂色。

问: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列怎样的算式?

++=

教师:求3个相加的和还可以用乘法计算,你会列式吗?

学生回答,×3或3×

提问:这个算式中的是什么数?

式中的3是什么数?

教师:由此可以看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三、探索。

1.学生尝试计算

×3。

启发:×3的积是多少?你能联系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说明吗?

学生试做得出:

提问:分子上的3+3+3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

(3×3)

教师接着写

=

=

=(米)

进一步启发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提问:×3=

由此你发现分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

教师:以后计算分数乘整数时,不必再写加法算式,直接根据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就行了。为了计算简便,乘法计算能约分的要约分。

2.解决例题的第(2)题

出示:小华做5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明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时,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3.总结计算方法。

引导:比较刚才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数与证书相乘,可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交流。

小结: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

三、巩固运用。

第1题

(课件出示)⒈

先在右边的长方形中涂出4个,再算出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按要求独立完成,计算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注意约分书写格式。

4×==

答: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

[师: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6份,涂色是其中的3份。那么,要涂出4个,就是要涂色4×3=12份。求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个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第2题

出示计算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

第3题

(课件出示)⒈

看图写算式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想一想:你列出的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有什么关系?

看图可以列出3个算式。加法算式+表示2个相加的和,而2个相加的和,也可以用乘法计算2×或×2。

第4题

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平方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想一想,正方体的表面积与底面积之间是什么关系?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六、作业

计算19/20×21

计算19/20×19

七、板书

分数乘整数

第2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第3课时

主备人:

武安小学校

周光碧

教学内容:

教材88页例4及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五的3、5、6、8、9题

教学目的:

1、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找出等量关系,会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形如ax?bx=c的方程。

2、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初步体验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1、填空:

果园里有梨树

x

棵,桃树的棵树是梨树的

3

倍。桃树有(

)棵,桃树比梨树多(

)棵。

2.

列式计算:

比一个数的2倍少10的数是70。求这个数是多少?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4

(1)出示例4:小刚和小明买一种奥运会纪念邮票。小刚买了8张,小明买了5张,小明比小刚少用了6元。每张邮票多少元?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已知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小刚买邮票用的钱和小明买邮票用的钱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小敏比小刚少用6元)

你能从这段话中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吗?根据找出的等量关系可以列出怎样的方程解答?

(3)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4)小组合作交流。

(5)汇报评议。请学生上台板演自己的解法并说明思路。

等量关系:

小刚用的钱-小明用的钱=6元

解:设每张邮票x元

8x-5x=6

3x=6

X=2

答:每张邮票2元。

学生讲完后,找让其他学生说说思路。

2、完成课堂活动。

花卉园里中了牡丹和郁金香,牡丹的株数是郁金香的3倍

(1)牡丹和郁金香一共有240株,牡丹和郁金香各有多少株?

(2)牡丹比郁金香多240株,牡丹和郁金香各有多少株?

议一议:这里有两个未知数,怎样设?

试一试:列出方程,并解决。

三、达标训练

练习二十五的3、5、6、8、9题

四、课堂总结

说说自己的收获。

般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步骤是:

(1)

审:审请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

设: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数

(3)

)找: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4)

列:根据所设未知数和找出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5)

解:解方程,求未知数

(6)

答:检验所求解,写出答案

五、课后作业:

1、动物园里猴子的只数是熊猫的6倍,猴子比熊猫多30只,猴子与熊猫各有多少只?

2、学校买一台电脑和一台彩电共用去8860元,已知一台电脑的价格是彩电的2倍,一台电脑和一台彩电各是多少元?

3、小芳和小兰共储蓄505元,小兰储蓄的钱数是小芳的3倍少15元,小兰储蓄多少元?

4、一个小组的同学凑钱买一件纪念品,如果每人出8元,就多3元钱;如果每人出7元钱,就少3元,这个小组有多少人?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3)

例4

解:设每张邮票x元。

8x-5x=6

3x=6

X=2

验算:8x2-5x2=6

第3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教材简析:

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是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最后一节新授课,本单元内容丰富(老教材两个单元的内容合并成了一个单元),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分别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等内容。本课时教材的编排,给学生留出充分的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他们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问题。同时,教材也突出先通分再比较这种方法的应用价值。这也是教材把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编排在通分的后面教学的目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时,已经借助图形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以及分子是1的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本单元前面的教材里也有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同分子分数的大小,还有比较一个分数与一个小数大小的练习。因此,学生对比较分数的大小已经有了一些经验。本节课的重点是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难点是理解不同比较方法并能灵活应用。

设计思想:

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尊重教材,努力挖掘例题的教学价值,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化的习惯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的设计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所改编,有所突破,让学生在掌握比较分数大小基本方法的同时,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能灵活运用方法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

2、使学生经历探索、交流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感受引用已有知识可以探索、解决问题,体会知识的联系;理解不同的比较方法,体验方法的多样,培养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通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比较方法并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比较分数的大小

指名回答。

提问:前两组分数,你是怎样直接比大小的?后两组呢?

学生回答后指出:同分母分数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都是1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大。

板书:同分母分数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

分子都是1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大。

2、揭题:这是我们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大小比较的知识,今天的数学课继续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

(设计意图:课始,复习同分母分数和分子都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1、引发比较需求

出示例15:

提问:轻读题目……想一想这里的和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

引导:和单位“1”都是什么,因此要比较谁看的页数多,就只要比较什么?

2、自主探究,组内交流

抛出数学问题:想一想,和怎样比较大小呢?

先把比较的过程在作业纸上表示出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方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收集不同的方法。

3、展示多种方法

谈话:大家的方法多种多样,老师收集了几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学生边指边说。

预设:

方法一——画图比较(圆、直条、数轴等)

点评:画一画的方法比大小虽然费了点时间,但是很直观。

方法二——找一个标准比较

点评:找到一个标准,然后把两个分数分别与这个标准比大小,这种方法很灵活。

方法三——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比较

点评:运用通分的知识,把两个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就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比出大小了。

板书:通分

谈话: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种方法,先把和化成分母是45的分数=

=,

然后再比大小,

因为>,所以>。

随回顾板书过程。

方法四——先化成同分子分数再比较

点评:你能联系分数的意义,讲一讲比较的具体过程吗?

方法五——先化成小数再比较

点评:可以吗?

结合课件演示小结:刚才有的同学想到了画图,有的同学想到了找一个标准比较、有的同学转化成同分母或者同分子分数再比较等等,方法不同,但都是在联系旧知学习新知。的确,很多新的数学知识都是从学过的知识中延伸出来的。

(设计意图:例题教学首先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要知道谁看的页数多,只要比较和的大小。对学生来说,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虽然是新的问题,却有许多知识经验可以应用,因此鼓励学生独立解决,在交流中体会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独立解决新颖的问题,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多种方法,虽然具体的过程不同,但都是应用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开放地安排学习活动,既重视数学知识本身的探究过程,又无痕渗透了“转化”这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4、突出先通分再比较的普适性

出示:

提问:这几组分数你准备怎样比大小?

学生回答第一题后追问:为什么不画图比较?/为什么不找一个标准比较?

指出:这四组分数,大家都想到了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看来,这种方法是比较分数大小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掌握它。

下面就请同学们先通分,再比较每一组分数的大小,在作业纸上做一做。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学生练习后交流,关注出错的学生。

5、比较总结

课件出示:

提问:同学们,今天学习的比较分数大小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比较的方法又有什么联系?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

指名回答。

指出:分母不同,我们把它们叫做异分母分数。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小结: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一般可以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当然,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我们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比较方法。比如……

(设计意图:通分是比较分数大小最常用的方法,适合大多数学生使用。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方法的普适性,我把教材练一练第一题稍作改变,学生观察后发现画图太麻烦,找一个中介数这种方法也走不通,于是不约而同想到了通分。此时,抓住时机提出通分后比较是最基本的方法。这样安排,通分比较这种方法不是教师硬生生要求学生去做,而是学生自己体悟,觉得需要这样去做。)

三、巩固深化

1、练一练第2题

(1)出示

提问:先观察,再思考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逐一回答。

追问:大家都发现每组分数的分子相同。分子相同,也可以直接比较大小。谁能举例解释一下道理。

学生任选一二说说。

明确: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越多,一份越小,相应的几份也越小;平均分的份数越少,一份越大,相应的几份也越大。

(2)比较小结

出示:

谈话:同学们,其实课刚开始的复习题中我们已经接触到了同分子的情况,谁能用一句话简洁的概括一下同分子的两个分数怎样直接比较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改写板书:同分子分数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大。

指出:同分母或者同分子分数都可以直接比较大小。

2、出示:用你喜欢的方法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交流:第一组你是怎样比较的?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第二组、第三组呢?

第四组又是怎样比较的?有没有不同的方法?第五组呢?

学生回答第四组后指出:这两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再比较,只要比整数部分就行了,十分简便。

小结:看来,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要根据分数的特点选择最简便的方法。

板书:灵活选择

3、补充

用分数表示除法算式的商,再比较每组商的大小。

3÷5和5÷8

11÷12和12÷11

11÷12和10÷11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交流:每组的两个商分别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学生回答第二组时追问:一个商是真分数,一个商是假分数,能

否直接比较,为什么?

明确:所有的真分数都比假分数小。

学生回答第三组时追问:除了用原来的分数通分比较大小外,能

不能换个角度比一比?

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把一

个圆平均分成12份,取其中的11份,还剩下几份,也就是剩下这个圆的十二分之几;如果把这个圆平均分成11份,取其中的10份,剩下几份,也就是剩下这个圆的十一分之几?

因为小于,所以大于

指出:把比较和的大小转化成比较和的大小,也不失

为一种灵活的方法。

4、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

指名读题。

提问:平均步长是什么意思?要知道谁的平均步长长一些,实际上只要比较什么?

学生独立做一做。

交流: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指出:列式计算时通常要把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补充:如果老师走9米用了10步,谁的平均步长长呢?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循着从基本到灵活,从简单到复杂的线索设计,引导学生边练边总结,从而得出比较分数大小的几种常见情况: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较大;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较小;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的分数,一般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这些经验是比较分数大小的基本方法,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

四、课堂总结

第4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约分

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例4及练习十六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2.经历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感受探索约分和最简分数意义的过程。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约分,并能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36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师: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一个分数约分。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出示例4,提出问题。

1.谁来说一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指名说说,教师完善。这个题目有两个要求:①变化后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比较小;②变化前后分数的大小不变。

2.怎么能做到这样?根据什么计算呢?

小组合作交流、探索,教师巡视,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

方法一:找出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这些公因数。

=

=

=

=

方法二:找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这个最大公因数。

=

=

想一想:哪种方法更简便?(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约分更简便)

小结: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3.约分的书写方法。

4.约分后分子和分母的关系是什么?

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

小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我们把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5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65页做一做第2题。

五、拓展提升

1.明明的头部长20

cm,身高是120

cm,明明的头部长度是身高的几分之几?

2.一个分数用2约了2次,用3约了1次,结果是,原来的分数是多少?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六第1~4题。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互相说说是怎么判断和化简的。

板书设计

约分

例4

=

=

=

=

=

=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讲解例题时,学生自己理解题意,然后分组探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是新知识点,所以在学生探究时,教师要给出提示。让学生自己探究解题方法,使学生对解题方法有更深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接着引出约分的含义,观察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变化,找出化简后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关系,明白最简分数的含义。

第5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第1课时

最小公倍数(1)

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例1、例2及练习十七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知道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经历探究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过了倍数,知道如何求一个数的倍数。同学们,什么是倍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倍数?(学生回顾,指名回答)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倍数的知识——最小公倍数。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出示例1)

(1)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公有的最小倍数是多少?

4的倍数:4,8,12,16,20,24,28,32,36,40,…

6的倍数:6,12,18,24,30,36,42,…

4和6公有的倍数有12,24,36,…其中公有的最小倍数是12。

师:这是列举法,我们还可以用集合法表示。(教师板书)

两个集合相交部分中的12,24,36,…是4和6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12是这几个数中最小的,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想一想: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

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没有最大的公倍数。

2.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出示例2)

(1)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呢?现在分组讨论一下。

方法一:列举法:列举出6和8的倍数,找出它们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6和8的公倍数有24,48,…最小公倍数是24。

方法二:用筛选法,先写出8的倍数,从中找出6的倍数,并找出最小的一个。

6和8的公倍数有24,48,…最小公倍数是24。

方法三:短除法。用短除法求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3×4=24。

求最小公倍数与求最大公因数是不同的,最大公因数只求出除数的积,最小公倍数要把除数和商都相乘。

(2)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两个数的公倍数都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再集体汇报,教师总结)

五、拓展提升

两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925,这两个整数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得到两个商的和是16,写出这两个整数。

1925=5×5×7×11

16=5+11

35×5=175

35×11=385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有什么不同?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七第1~4题。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教师引导用集合法更直观。

板书设计

最小公倍数(1)

例1

例2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这节课,通过复习旧知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注重多种方法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材中给出列举法和筛选法,“你知道吗”提出短除法,教师在教学中把这三种方法一一体现,让同学们明确解题可以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探究解题方法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比较喜欢用短除法求解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短除法与除法相似,学生容易掌握。

第6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学期即将结束,为做好期末及暑假工作,提出如下意见,望贯彻执行。

一、时间安排

年6月10日(星期五)六年级语文、数学新授课结束,同时结束常识技能科的考查;6月13日(星期一)毕业班进入期末总复习。

年6月24日(星期五)一至五年级期末考试,上午9:30开考语文,下午2:00开考数学。具体考务工作另文安排。

年6月25日(星期六)六年级毕业考试。

幼儿离园时间为6月24日,6月26日—6月30日为各园期期末结束工作时间。

二、关于期末考试考查安排

1、各校认真做好毕业生毕业考试报名工作,按时组织学生填写《小学毕业生登记表》一式二份,其中一份于6月29日前交初教室,一份留学校存档。

2、学期末一至六年级质量监测科目为语文、数学,其它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给予评定。

3、语、数学科期末考试试卷由县局组织人员统一命题,统一印制。

4、毕业考试采取就近集中方式设置考点组织考试。考务工作由基层学校负责,考生坐位按期初学生花名册顺序,采取单人单位(另见毕业考试考务安排)。坐位顺序号于6月4日前通过电子文本发初教室(表格式样由初教室统一设计)。阅卷工作由初教室统一组织。

6、村级小学及教学点质量监测工作由各中心小学自行负责组织。

7、农村中小于6月23日上午安排人员领取一至五年级质量监测试卷。

8、各校组织完成期末各科成绩统计工作,并填写好“县小学期末各科成绩统计表”。城区以学校为单位,农村以中小为单位在期末结束前将各科成绩统计表报初教教研室。

三、其它工作

1、期末期间要注意做好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愉悦的心境下参加复习考试。

2、主动关心随班就读和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参加期末复习和考试。

3、组织人员做好招生片区内适龄(六周)儿童的摸底造册工作,特别要对在外就读的片区内适龄儿童入学情况进行摸底造册(注明入学时间和学校);按照前三残儿少残疾类别编造名册;扎实抓好前三残儿少随班就读及推荐到市特教学校就读工作。

4、认真整理毕业生档案资料。①填写并整理:义教卡、学籍卡、毕业生登记表、毕业生花名册、毕业生毕业证发放名册、毕业生毕业考试卷。②根据学生升入中学实际情况造册,并将义教卡送学生升入中学。

5、认真回顾一学年来的工作情况,做好总结(学期工作总结、成绩统计表于学期结束前上缴初教室)。

第7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苏教版数学教材开辟了栏目“你知道吗”,在配套使用的“教学用书”中概括其是“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背景知识,数学发展史料,以及有关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等”,作用是“让学生在学习相关数学内容时,进一步拓展知识视野、增强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并且在预留的大约25%的教学时间里包括阅读、教学“你知道吗”的机动时间。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的内容重视不够,只在公开课中偶尔会提及,在平时教学中或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或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看,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重点考就重点教的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对其关注不多,而“你知道吗”这种小栏目确实零散地分布于各知识点的最后面,成为教材的摆设。昙花一现的尴尬现象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对于这部分教材内容该如何把握?

首先打开教材,看看“你知道吗”这部分内容在苏教版的分布情况。在苏教版的一二年级数学教材中没有出现,揣摩编者的意图,可能是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少,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欠缺,教师讲解和渗透起来较为困难等原因。从三年级开始,教材开始出现“你知道吗”的板块,三年级上册出现6次、三年级下册8次,四年级上册13次,四年级下册14次,五年级上册8次,五年级下册8次,六年级上册6次,六年级下册5次,总计68次。看得出该栏目出现趋势先是由少到多,到四年级下册达到高位后逐渐减少。按常识来说由少到多的趋势是符合逻辑的,但为什么反而到了五年级就逐渐减少了呢?原来自五年级上册教材开始,基本上每一个单元结束时都出现了“整理与练习”板块,学生经过四五年的数学学习,有了一定的积累,此时对数学知识有必要进行系统的整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再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进行巩固,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小结。

接下来,以出现“你知道吗”多达14次的四年级下册教材为例,进一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教材内容。

从内容上区分这14次“你知道吗”,可以分为4块内容。1.教学内容的补充。如教学完三位数乘两位数之后的铺地锦算法,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容易变形;计算金字塔的底角度数;用乘法分配律解释欧洲的“双倍法”乘法。2.补充常识知识。如升和毫升的单元补充了人体血液和献血常识;统计的单元中补充了气象台数量的增长、降水量的测算和民航事业的发展。3.数学知识的趣味运用。如美妙的杯琴,运用等边三角形画雪花图案。4.数学史知识。如括号的产生,哥德巴赫猜想,系统使用字母来表示数的韦达。

从数量上来区分,有的只有百字左右,如数学家韦达的介绍,只是数学史的简单介绍,要想通过阅读短短几句话就达及配套教学用书提醒学生“进一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重要价值,体会数学创造的无穷力量”,还是有难度的;有的则多达一整页,如哥德巴赫猜想,重点突出我国在这方面研究的贡献和成就,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从要求形式上区分:1.让学生自己阅读了解,如血液、献血常识。2.动手操作,如画雪花图案。3.理解探索,如铺地锦乘法,解释双倍法乘法。4.收集资料互相交流,如美妙的杯琴和统计中的内容。

通过上述不同层面的分析,可知教师应试图跳出四年级下册教材的束缚,结合其他册教材连贯的内容加以说明。

一、课外自学,探索领悟

教材中的阅读资料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的,有时会有明确的提示,如要求课后查资料的美妙的杯琴,生活中找例子的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征在生活中的应用,动手操作的利用等边三角形画雪花,等等。对于有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个别适当的指导和交流,不要过多地占用课堂教学时间。

但应明确,让学生自学并不等同于撒手不问,教师当然可以有所作为。例如充分利用教室后面黑板报的一角,开辟数学园地等专栏展示学生成果,如学生查阅出的资料,或者挂上精妙的学生制作的美丽的图案,对于学生本人也是一次鼓励,对其他同学更是一次触动。

二、课内渗透,适当讲解

有些“你知道吗”的内容和教学内容密切相连,所占用的时间又不多,这时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适当讲解。如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材例题是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的,“你知道吗”则利用一个等腰三角形“以盈补虚”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三角形面积的,但都是运用转化的思维将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这样学生通过不同的视角看同一种面积计算,能加深对三角形方法的掌握,更好地理解数学思想。

有些“你知道吗”的内容直接和练习联系,这时就可以通过练习来讲解。如练习题“用细木条钉一个长方形框,再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比一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变化了没有?面积呢?”让学生通过操作感知两个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这时可以点明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点,接着追问:“继续拉呢?图形会怎样变化,周长和面积呢?”这样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点理解得更加深入。

三、融入教学,完善认知

一些“你知道吗”的内容可以直接拿来在教学中使用,成为精彩的教学环节。笔者听过三年级上册“认数”一课,内容是认识万以内的数。

教者首先出示情境,简单叙述生活中需要计数,原始人用一个小石子对应一个物体,将十块小石子换成大一些的石子,表示1个十,用十个大石子再换成更大的石块,表示1个百……出示10×10×10个小立方块组成的立方体,学生自然能数出是一千,再一千一千地数,就是一万。由十进百到千进而是万,利用了认数单元的“你知道吗”数的发展知识,提供给学生一个整体认识数的平台,让学生经历了数数的过程,体验了数的发展。还有名师张齐华教师在上“比的认识”一课,用三张不同尺寸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哪一张更美,利用黄金分割点巧妙引出比的认识。这样的新课导入有趣、有数学味,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知识的新授做好了铺垫。

把“你知道吗”中的知识有机融入教学,既丰厚了教学的形式内容,又凸显了数学文化的内涵魅力,使得教学呈现别样的精彩,真是一举数得。

四、分时教学,拓展延伸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些“你知道吗”的内容在教学中无法充分展开,但这部分内容的补充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很大益处,这时教师就得利用教学中预留的机动时间来教学。如五年级下册安排在教学完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倍数之后教学短除法,这原本就是以前教材的教学内容,花时间让学生补上这个知识环节,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快地找到解题的方法。类似的还有四年级上册教材“除法”单元的试商,当学生正为试商发愁时,让他们尝试学学“同头无除商八、九”和“除数折半商四、五”的试商技巧,肯定会让学生对灵活试商感兴趣,并且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五、再起炉灶,创新课堂

我们经常看到关于“鸡兔同笼”一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例,而“鸡兔同笼”正是六年级上册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你知道吗”。还有周卫东教师的《认识二进制》、刘德武教师的《斐波那契数列》等课堂教学就将“你知道吗”的内容搬上了课堂,名师将“你知道吗”内容推陈出新、别出心裁的精彩演绎,融知识、智慧、哲学于一体,相信听过课的教师会久久难以忘怀。他们的设计与教学对于我们开发“你知道吗”内容是一种启迪,让人感叹:小天地里也能做出大文章呢。

第8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关键词]中学档案;内容;性质;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6 — 0110 — 02

中学档案是指学校在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他是反映中学教育实践活动真实面貌的记载,做好中学档案的管理对中学的党务工作、行政工作和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中学档案的内容

中学档案的内容较为丰富,大体包括党政档案、教学档案和学生档案三大类。

(一)党政档案

凡是学校政治工作、思想教育、行政管理财务会计等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都可纳入党政档案的范围。党政档案是检查学校执行党的路线,特别是执行教育方针、政策情况的依据,是了解学校基本情况的第一手材料。

党政档案包括:1、上级下发的有关教育工作、政治思想工作和学校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文件,特别是真对本校的各种文件材料。2、本校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过程中形成的材料:本校向上级主管部门的报告、请示和批复;上级有关本校重大问题的通知、公函、工作简报等。3、本校党、政、工、团、派和其他组织的情况统计表,工作计划、总结、会议记录、活动记录、汇报材料和所属成员花名册等;4、本校教职员工登记表及人事任免、调动、奖惩、晋升和调整工资的有关材料,党团、员的发展材料及上级批复,党团、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或存根;5、各种规章制度,教职员工工作安排一览表、考勤表等。6、本校房地产契据、证明、基建方面的文字材料和图纸等。7、本校财务方面的会计凭证、经费收支账册、报表和财产登记册等,以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材料。

(二)教学档案

是记载和反映本校教育工作、教学实践、科技研究、课外活动和实验设备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具有保存价值的的文件材料。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依据,又是学校作出决策、制定规划、开展教学活动、教育科学研究、教学质量分析、实现管理科学化的依据和参考材料。

教学档案包括:1、教学计划、总结,教研组(室)、班主任工作计划、总结,和典型经验,师资培训计划、总结和典型材料。2、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及安排,教学方案,教改方案,结合教学进行生产的计划、总结。3、自编充实教材、乡土教材的定稿、油印本或铅印本,校内录制的各种教学内容的录音带、录像带及原稿,电化教学的教案及补充教材。4、科技活动、课外活动的计划、总结、成果、论文、计算数据图(表)及与活动有关的照片、录音、录像等材料。5、各种典型教案、公开课教案及讲评记录,教学经验介绍,教学情况调查报告,教学研究成果及各种教学图表,期考各科试卷及试卷分析材料,单独招生时的试卷及成绩分析,各学年(或学期)各科成绩对比分析。6、本校出版的刊物、校报、简报、资料的正本及定稿。7、本校老师在外发表的论文的正本,科技成果的正本或手稿,对外交流材料、经验介绍等。8、校务日志、班级工作记录,各项教育活动的材料、图片、照片(毕业生留影)、学校传统教育材料、校史材料。9、实验室、图书馆工作情况登记,实验仪器模型机其他教学设备的保管使用情况登记,各种教学设备的说明书,技术材料以及维修情况登记,各种教学设备的说明书,技术材料以及维修情况登记等。10、开展各种文娱、体育、卫生工作的情况记录,如校运动会秩序表、比赛成绩、最高纪录,文艺汇演节目表及获奖节目、获奖者名单。11、教师任课情况,业务考核结果的记录,教学重大事件记录。12、学习质量分析,生留级及升学考试成绩分析。13、学生情况统计表,每届学生(分班)登记册,毕业肄业证书存根等。14、学生干部(校级、班级)名册,党团员名册,三好学生名册,基本情况登记表。15、学生在校外报刊发表文章,在各级竞赛、汇演、会考、统考中获得优异成绩的记录材料。学生毕业后给学校写来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信函等,以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教学档案。

(三)学生档案

中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反映学生成长情况的材料,都归入学生档案。学生档案是学校对学生进行了解、培养、管理的记录和依据。

学生档案包括:1、学生报名报,调查材料,学期操行评语,毕业生登记表,鉴定材料,各种活动中突出表现记载及有关证明,奖惩记录,爱好特长及社会活动能力的记录,入党入团的有关材料等。2学生每学期的考试成绩,毕业成绩,升学考试情况,校内外单科竞赛的成绩,各种获奖名次。3、学生本人的健康卡片,体育活动情况,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运动健将的成绩和证明,体育竞赛的成绩名次,文艺汇演中的获奖情况记录。

二、中学档案的特殊性质

中学档案除具有一般档案的性质(如原始性、记录性)之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一)档案来源分散性

中学档案,少部分来源于上级机关(如上级党政机关、教育行政机关),大部分来源于校内行政、教学管理部门和广大师生。

从中学档案的内容看:1、来源于上级机关的,经过文书的收文登记的文件材料,手续相对完备,制度健全,易于收集整理和保管。2、来源于校内部门的,绝大部分没有经过收发文登记和严格的文书管理制度,缺少必要的制约条件。3、来源于校内师生的,如教案、文稿等,更不能履行收发文登记制度。而校内各部门和师生的书面材料,恰恰最能反映一个学校的具体教学工作和教学活动,是中学档案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也是最难收集的部分。

(二)年代划分特殊性

中学档案的形成,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公元年度,学校中的党政档案都是按照公元年度归档立卷的。第二种是教学年度,按照我国现行教育制度,上一年九月一日到下一年八月三十一日为一个教学年度,中学档案的教学档案(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都是按照教学年度归档立卷的。第三种是学制年度,我国现行教育制度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中学的学生档案和教学档案中的学生名册、情况登记、统计等,都是按照其学制年度归档立卷的。

(三)档案内容复杂性

中学是教育战线的基层单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档案内容丰富,全宗成分复杂,前面将中学档案分成三大类,是十分粗略的。实际上科技档案(如科研、设备、基建等)、会计档案、实物档案等由于数量不多,而且大多为教学服务的,所以可分别归入党政档案和教学档案之中。

(四)制成材料和格式多样性

中学档案除纸制外,还有大量的照片、录音、录像、幻灯等电化教学材料;纸制档案形式也比较复杂,有的是表格(如课程安排表、学籍表等)有的是图册、图画,其纸张大小规格不一,印刷方式也不统一,给排列上架增加了难度。

三、中学档案的整理

中学档案在归档立卷的方式方法上要“按照自然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便于保管和利用”,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立卷归档的准备

首先,必须遵循国家规定的档案要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明确学校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具体规定学校各部门、教师、班主任等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的立卷归档范围。

第二,文件材料的收集。对归档范围的文件材料,必须通过大量和细致的工作,从各部门和学校领导、教职员工手中收集上来。对已调离的人员手中有价值的材料也应征集。

(二)分类组卷

首先,以年度为标准,将所有的文件材料按年度分开,中学档案立卷工作以一年一归档为宜。中学档案的年度划分颇为复杂,按教学年度立卷,适用于教学档案。党政档案也可改变公元年度立卷惯例,服从于教学档案的立卷要求。学生档案按学年制度,每年对应届毕业生的档案进行一次立卷,在毕业生离校后向档案室移交。对在校生的档案则按平时归档要求,分门别类存放。

第二,以材料内容划分为党政档案、教学档案和学生档案三大类。对党政、教学和学生三大类材料分别划分保管期限进行立卷,举例如下:

1.党政档案。可分为:上级和政府来文和会议文件;教育机关来文和会议文件;其他机关来文和会议文件;本校的请示报告、工作汇报、计划总结及上级的批复;本校党组织文件及会议记录;校史材料、校务日志;本校行政文件及会议记录;党团员年报表和名册,教职员工年报表和名册,工会会员登记表和名册;教职员工奖惩、调资、晋升名册;招工、退职、退休、死亡的人员名册或统计数据;调入、调离、工资、组织等方面介绍信或证明存根;来往公函、重要来信来访及处理情况材料;基建相关材料;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校产登记;其它有保存价值的材料等。

2.教学档案。可分为:各种教学计划、总结;大纲、教材、教法;教学研究、经验、成果、论文、典型教案、公开课评议;实验设备、说明书;科技、卫生、文艺、体育等的材料;师资培训、进修、业务考核;班主任工作情况及考核;各班学生名册、基本情况、学习成绩、奖惩记录、毕业合影;学籍册、学生登记表等;招生、退学、休学、留级、开除、死亡、毕业的记载、证明及有关材料;学生会、共青团、成员名册、活动记载材料;其它有保存价值的材料等。

3.学生档案。学生档案记载了学生本人在校的成长过程,学生毕业后档案随之转到新的学校或工作岗位。学生档案的整理,可参照人事档案整理方法进行,每人一袋。

立卷时,一般不必过多的考虑文件材料的数量,即时同一内容的材料少一些,案卷薄一些也是允许的。主要注意保持文件文件材料之间的联系,尽量把同一问题、同一项工作、同一次会议、同一案件、同一种活动的材料立成一卷,数量多的可立成几卷。

四、中学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中学档案是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切实把中学档案管好,对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还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探讨。

(一)领导的重视是开展好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关键

领导重视,应该做到四落实:

1.人员落实。确定一名校领导分管档案工作,档案室要配备一名有专业素质的专职档案员,各教研室确定一名兼职的档案人员,形成校园的档案网络体系。

2.资金落实。学校档案工作所需经费应列入学校预算,为档案工作提供必需的设备。

3.保管条件的落实。要有满足十五年档案使用空间的档案库房。要做到档案库房、办公室、阅览室三分开。

4.制度落实。学校必须把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

(二)做好基础基础性工作,方便利用

学校档案室要认真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统计、保管工作,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还要编制档案检索工具及有关参考资料,积极开展档案利用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第9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关键词: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籍管理

Abstract: management of students' status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school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nd education quality to have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resent university five years of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

Key words: five years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schoo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学籍管理是学校管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保证。五年制高职教育是五年一贯制,学籍管理上分中职和高职管理两个阶段,前两年是中职管理模式,第四年才进行大专学籍转档注册。所以五年制高职的学籍管理是一项复杂细致、政策性强、责任重大的工作。

一、五年制高职学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学籍管理制度不健全。各学校根据国家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规定制定出本校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规定,但是其内容、形式与三年制高等教育学籍管理规定,基本上大同小异,没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五年制高职教育管理规章制度和保证制度实施的办法和措施,有的学校虽然规章制度完善,但执行不严,漏洞很多,学籍管理工作随意性较大。

2、学校对五年制高职工作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1)有些学校将五年制高职工作当作三年制高职教育的补充,在办学过程中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管理工作。(2)对学籍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出现了重三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轻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对相关学籍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不重视,导致学籍档案材料不完备等。

3、学生档案资料不完整。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生档案资料残缺不齐是高校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原因是:(1)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力度不够,不能按照制度要求及时、准确、全面的建立、收集学生档案材料。所建立的有些档案材料杂、乱、差,缺乏统一、规范;档案材料收集过程中出现了遗漏、遗失的情况。(2)学生的认识不到位,提供给学校的个人信息资料不完整、不准确,随意改动,缺乏严肃性,不能及时向学校提供更改了的信息,根本没有意识到个人信息在学籍档案中的重要性,造成学生档案资料不完整,严重影响了学籍电子注册的顺利实施。

4、学籍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繁琐的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影响因素多,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具体问题能力。目前,大多数成教学籍管理人员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现代化知识和管理知识明显欠缺,而且人员配备不足,工作中存在着得过且过、应付了事的现象。这对加强学籍管理,提高五年制高职工作管理水平和效率影响较大。

5、学籍管理手段落后。当前仍然有许多高校在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中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方式还没有完全取消,除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工作完全采用计算机管理外,学籍管理的常规工作,如学籍记载、成绩填写、数据统计、毕业生登记等工作绝大多数采用手工劳动,劳动量大,效率低,准确性难以保证。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手段落后,不适应社会发展对五年制高职的需要,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学籍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二、改进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的建议

1、建立健全适合五年制高职特点的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适合五年制高职特点的学籍管理制度是实现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依据。在执行教育部及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制度的基础上,以明确培养目标、保证培养质量为前提,制定和完善适合本校实际的五年制高职教育管理制度,做到学籍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既体现管理具有高度的政策性,又体现管理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并且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五年制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地修订完善,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在修订学籍管理规定中,要考虑到五年制高职的特点,学籍管理规定要相对灵活些。

2、建立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学籍档案。以学籍管理条例为依据,建立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学籍档案是实现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保证。如建立新生个人信息档案、学籍卡档案、学籍异动档案、班级档案、毕业生名册档案等,同时以教学班为单位,建立学生的通讯录,详细登记学生的联系方式,从而方便学生,方便管理。要注重学籍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切实保证学籍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和真实性,为电子注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籍管理队伍。由于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责任大、业务繁琐而严肃的工作。大多数管理人员工作三到四年后,都不愿继续从事这项工作,学校要充分认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工作,在学校五年制高职教育职能部门、各系部配备一支思想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精通业务的专职管理人员,同时要保持管理队伍相对稳定,要注重加强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和提高,特别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籍管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管理人员熟悉业务,胜任本职工作,保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促进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4、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学籍管理质量和效率。学籍管理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许多信息用手工处理不易操作,要将学籍管理纳入到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的轨道上。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籍学历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学籍进行管理,实现管理信息的规范化和管理工作的程序化,数据管理做到准确、及时、全面,促进学籍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同时利用学校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网站,建立信息平台,及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各类信息,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为学生提供服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