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油画教学论文范文

油画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油画教学论文

第1篇:油画教学论文范文

摘要: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国际艺术多元化发展日益激烈竞争的今天,有关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课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作为从西方引进的艺术门类,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才只有近百年历史,不论是材料、技法,还是精神内涵都还不够成熟,而我们油画艺术的教学更是显得滞后。因此,在我们高校油画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推动我国油画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是一个急需研究讨论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创新思维的具体启发、培养等做了深入的研究。关键词:油画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一)全面培养油画专业生的发散思维培养油画专业生的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要点所在,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组成成份,发散性思维所扩散的思维因子是全方位的、多因素的,创造性思维是由思维的发散性为特征的。发散性思维是横向的、逆向的,其特征是反常的,甚至是怪异的。在高校油画教学中应积极启发、培养油画专业生的发散性思维:1、鼓励、启发学生改变画中事物正常的逻辑关系。“现实事物由于自然规律的作用形成了一些我们都经验到的因果关系,其存在或改变都会导致人在心目中产生可能或不可能的判断”。因为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所以事物在人脑中往往形成思维定势。一件物体出现会在人的脑海中引起正常的逻辑关系,如果人为的阻止人们形成的思维定势关系,人们就会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陌生感和惊异感,取得创造性的效果。超现实主义者最惯用的方法就是改变事物正常的逻辑关系,例如:西班牙画家达利最著名的作品《时间的永恒》,他把现实中的钟表变成不同形状的可塑面饼状安置在画面不同位置,产生一种超现实的违反正常逻辑的关系。我们通过这类课程训练后,再引导学生在创作课中去积极改变作品中事物的正常逻辑关系,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启发学生的发散意识,取得全新的教学效果。2、鼓励学生在油画制作中改变画中形象的正常比例关系。我们头脑中对现实的事物的大小比例关系形成了思维定势,但是若夸大或缩小、压扁或拉长这种比例关系,我们就获得一种特殊的形象关系。阿尔贝托·贾科梅蒂是一个艺术的独行者,他始终沉溺于内心神秘而又恐怖的状态中,他在自己的人物雕塑作品中,大大改变了人像正常的比例关系,使作品细瘦枯干,渺小脆弱,没有肉体感,甚至没有重量和体积感,给人一种收缩和绝望的颤栗。因此,笔者认为,在油画人物写生阶段即可穿插设置改变形象比例训练课程,指导学生思维多方发散,将人物的比例大胆改变,做一系列练习,把以上练习结合到日后的油画创作中,尽可能的多设想、多实验,会使画面产生较有创新意味的效果。3、鼓励学生大胆改变事物的色彩进行油画创作。色彩是绘画用以表现生活的重要手段,对于油画而言,则尤为关键。中外凡有成就的油画艺术家无不沉醉于色彩的研究与探索。在高校油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色彩意识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无疑是有意义的。笔者所接触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大多不懂光和环境对物体的影响,画出的色彩是固有色,常常限于看一眼画一笔的被动局面。因此,学习油画就应把注意力集中到研究色彩造型的规律上来,培养敏锐的色彩感觉,掌握正确的分析、表现色彩的科学方法。要求学生在掌握色彩的传统表现、观察方法基础上,大胆地表达自己对客观色彩的主观感受,大胆地打破色彩的自然规律,去探索、去创新(中国学术期刊物大拇指中心)。4、鼓励学生在油画创作中将具象的形象变为抽象的形象,把抽象的形象变为具象的形象来创作作品。将具象的形象抽象化,这是现代艺术中常见的手法,也就是将具体形象几何化,抽象模糊化组织到画面中去。抽象的形象具象化即将有哲理的观念或潜意识思维的观念用具体事物做依托表现组织在画面上。在油画教学中尝试设置“抽象具象转换训练”课程是很有意义的。首先将其穿插到油画专业课的初级阶段,如静物写生、风景写生等由易到难,再结合到高级阶段的人物写生、油画创作中去。先把具象转化为抽象形象,例如张京生教授的《餐桌上的红花蜕变系列组画》中“蜕变之一”是较常规的具象写生,通过一系列蜕变、局部放大到“蜕变之八”就是一副典型的红花局部抽象作品,很有意味,这是其中的一种训练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应多研究,多讨论,多方面指导、启发学生训练这一课题。其次,在把抽象观念意识转换成具象形象训练,如梦境中的事物往往醒后较抽象,我们可将这一潜意识思维的结果表现到画面中去,会获得创造性的效果。5、鼓励学生将描绘的不同事物,局部切断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形象。这种思维方法创造的形象大多表现州门对某种完美理想境界的追求,如: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就是这种思维的反映。在油画艺术中,“局部重组”的方法能取得较有创造性的效果,毕加索的油画作品大都采用此法,正像苏州大学设计学博士生导师诸葛恺先生比喻毕加索的油画作品的创作方法是,将人物切断成多块,放在炒锅里炒乱后,按打乱的秩序制作在油画布上,而取得他的个性效果。笔者认为尝试设置“局部切断重构训练护课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油画教学中,我们也应把绘画素材(形象)经多方发散、局部打乱重组,鼓励学生在这种思维方法的启发下“张冠李戴”,打破常规,将不同事物的局部相互嫁接组合在画面上,或将同一事物的不同局部打乱秩序,按照自己的审美感受组合在画面上,相信此法能很好的启发油画专业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地发散性思维。6、鼓励学生寻找试验多种辅助工具改变事物的形象。我们看到的客观物象都是遵循自然规律留下的定势常规形象,如果让学生用哈哈镜、显微镜、放大镜、有色镜及各种透明半透明材料制成的工具去映射事物,将会获得一个个全新的怪异的形象,把它放入油画画面制成作品,会取得较有创造性的效果。如通过物质技术手段反映一个蚂蚁看人物、自然景观的视点效果,或是一只鸟雀俯看人或物的视点效果,这些都是较有意义的尝试,我们在具体训练中尝试设置“辅助工具探究与实验”课,这一课程可以作为课下作业的形式存在,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留意、寻查不同的辅助工具、材料及实验效果,再回到课堂中集中讨论,积极运用于油画作业中去。当然,无论是指导、鼓励学生使用什么样的物质辅工具去获得巧妙惊奇的艺术效果,前提都应在提高学生的艺术观念意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方发散,用观念指导行动,创造有品味有特色的作品。[1][2][][](二)鼓励学生联想与想象,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是人的记忆和想象的纽带,可以通过联想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对记忆的许多片段通过形式进行衔接,进而转为新的想法。联想和想象都不是印象和记忆的如实复现”。联想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升华、扩展和再创造。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就应进行联想能力的训练,联想能力的训练,就是让学生学会由生活的一小点想到一大片,由生活的一个形象联想到其他众多个性各异的形象,打开学生的创新思路,创作出富有想象力的画面。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发散思维,是思想和想象高度结合的产物,是解决前人所未能解决的问题的主要智力和潜力,是人脑中的宝贵资源。大学生正处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高度发展和形成的阶段,故此,油画教学必须积极地去开掘学生头脑中的潜力,必须展开丰富的联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油画学习、创造能力。“图形创意”课结合到我们油画教学中,对激发油画专业生思维的联想与想象,是一个很有效的训练途径。现当代比较前卫的各艺术流派大多是由这些丰富怪异的联想方法创作出作品的。另外,我们也鼓励学生对大师作品的主题与情节进行转换联想训练,如库尔贝的《筛谷的妇女》,构成形式色调不变,而将主人公变为同样姿态的拿新衣女士,主题情节变为即将出嫁的场面,是非常有意味的。总之无论在形象造型技法、语言上还是主题情节上都要好好鼓励学生去联想想象,充分挖出学生的创造的潜能,推动油画艺术的多元化创造性发展。(三)鼓励多学科横向交叉学习,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在油画教学中,学生的知识素养越全面越能很好地启发创造性思维。而知识素养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不仅掌握艺术领域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掌握其它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很好的激发我们每一位油画专业学生的潜能。创造出新颖独特有品位的油画作品。1、鼓励学生在艺术领域内进行各学科横向交叉的了解与学习。做为一名油画专业的学生,其作品要取得有创造性的成绩,不能只在油画本专业领域内闭门造车。如今,艺术的发展己经多元化。首先,我们要求鼓励学生对中国传统画种,中国画要有一定的了解。既要借鉴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也要掌握一定的中国画技能。大家知道,西方古典油画的透明罩染技法与中国画中的工笔染色技法是很相似的,这说明各画种虽应保留自己种类风格的独立性,但融合其它画种的技巧,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是很有好处的。其次,水彩画、水粉画等画种,对油画的学习深造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我们油画专业生不应忽视这些基础画种的技法及基本理论知识。大家知道,在西方水彩画与油画有很大的因缘关系,油画家在创作油画之前,常常是先做一幅水彩画稿,很多油画家,又是水彩画家,水彩画的发展推动了油画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油画专业生应该好好学习领会的。第三,设计艺术学科对油画的发展影响巨大。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影响推动了油画、国画、雕塑等各艺术门类向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超现实艺术等方向多元发展。应当说上好艺术设计提高课,能更好地影响油画这个传统画种的发展。第四、对民间艺术专业的学习也不容忽视。民间艺术如年画、彩塑以及手工艺品等也都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应该说民间手工艺品、年画等是民族性很强的艺术。我们应鼓励油画专业生去多读资料,多考察民风民俗,多实践民间艺术并从中汲取方方面面的有益元素,这能大大提高油画作品的文化内涵。2、鼓励学生对非艺术领域的边缘学科进行了解、学习。对于非艺术领域的相关边缘学科的了解、学习对启发油画专业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必要的。科学家贝福里奇说:“具有相关学科甚至边缘学科的广博知识,那么独创性就会产生。”[l7]由美国学者对1300多名做出过重大特殊贡献的专家进行了为期五年的追踪调查,发现他们的知识结构都带有整体的相关特征,他们对本专业的相关边缘学科的了解、学习是相当广博的。因此,个体对知识的掌握越多,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就会越深,对知识的运用就会越灵活,从而创造思维能力也就产生了飞跃。因而,我们在油画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相关边缘学科的知识,会有效的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好油画这门艺术主课。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无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比如营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环境也是非常必要的。广大教师在高校油画教学中加强使命感,担负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任务,并认真研究,就一定能很好的完成油画专业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的难题。参考文献1燕良轼.《创新素质教育论》,广东教育出版社[M],2002年。2张武升.《教育创新论》,上海教育出版社[M],2001年。3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M],杭州,2003年。4王明强.《从油画风景写生引发的思考》,文艺研究[J],2005,(7)。5白月桥.《素质教育课程构建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M],2001年。[][][1][2]

第2篇:油画教学论文范文

也许在这个多元的艺术时代,最需要的是思考与判断,人们面对太多的信息,太多的知识,太多的理论。如何针对作画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写出切合绘画实践需求的书,正是我撰写《油画艺术导论》教材的基本设想。《油画艺术导论》是一本导读形式的教材,也如同一本艺术手册。这本书以创造性为主线,围绕油画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从油画的源流、油画语言、材料与技法和艺术创作等方面,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建立了一个基本知识框架。同时,打破了以往油画教材的局限,从绘画艺术的角度来看油画,把油画放入它实际的历史角色来分析,不仅展示了其发展的线索,也分析了它之所以产生的原因。

回想起来,我对这本书的结构和内容的考虑,来自多年的艺术实践经验,也结合了长期的教学与创作经历。在法国多年的学习与研究,使我近距离地了解西方绘画艺术,并将其置八当代艺术视野,不仅带来了对西方绘画新的认识,也引出了对美术学院教学问题的思考。

1.继承与创造:中西美术学院教学理念的差异

我于2004年回国受聘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不久后便承担了对油画导论课的筹备、授课和《油画艺术导论》教材的撰写。天津美术学院在全国美术院校油画教学中率先设立了导论课程,这本教材是学院教学改革规划中的一部分,没有可参照的模式,但也提供了探索空间。

起初,我用了很长时间来理清思绪。油画作为外来文化,处在中国的特殊文化环境之中,也处在国内外美术教学方式差别很大的状况之下。刚从法国留学归来,我在巴黎第一大学造型艺术系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巴黎美术学院研修绘画技法。同处在一个时代,美术学院教学相差如此之大,对艺术的思考方式相差如此之大,仅有10小时飞机行程,这种差异甚至令人不可置信。在专业设置上,国内的美术学院把油画作为重要专业方向,而西方美术学院教学从未把油画列入专业名称,只是设置了绘画专业。油画是绘画材料中的一种,而绘画材料为画家实现其艺术构想所用。20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家不满足于再现眼睛所见的真实世界,用油画材料作画的画家越来越少。西方美术学院的教学已走向多元融合。

油画在西方绘画传统中曾占有重要的位置,几乎成为西方绘画的象征。我国美术院校的油画专业从字面上看与西方传统绘画对应。中国文化是重师承的文化,其中体现出更多的是文化的共同性,个性则在传统中占据次要的地位。在一个以共同性文化为基础的传统中,个人从属于整体文化。画家作画主要借助于古人的经验和程式化的图式,这种思维方式在当代仍占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学习油画,必然会出现传承的做法,即以前人经验为主的做法。然而,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伴随着理性思考,以个人为主体的艺术创造逐渐加强,绘画的多元化与当代社会科学发展趋势相呼应。继承与创造这两种理念的差异形成了中国美术教学与西方美术教学很大的差别。西方人重在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而我们提倡的是继承传统前提下的创造,肩负着继承中西绘画传统艺术的重任。由于国内美术院校油画专业的课程安排对中国文化涉猎较少,实际上学到的大多是西方绘画传统。

如何学习西方几百年以来的油画艺术,国内美术学院大多将其分为几段:早期的古典艺术、近代的写实艺术、现当代的表现与抽象艺术等,并将这种时段的分类用于教学专业方向。而巴黎美术学院的提法则是:美术学院不是用来传承某一类艺术的场所,例如,学院派、现代派或前卫艺术,而是要使学生有能力、有技术,帮助他们建构自己的艺术语言,在当代艺术的大潮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与巴黎美术学院相比,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学是以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而西方美术学院以学生的培养为出发点。在不同的教学理念中会得出怎样的结果?由于我每年往返于法国与中国,观看了国内美术学院和法国美术学院毕业生作品,展览中都有很优秀的作品,体现出学生非凡的想象力和艺术才华。国内的学生总体上基本技巧较好,但对个人创造的价值认识不足,思想方法有欠缺。法国学生对艺术的思考有深度,体现出重艺术概念,重思考,有分析能力,但从学生总体上看写实基本功略弱。

中国人重传统,重基础,西方人重个人创造性培养。这两种理念都在各自的轨道上以其文化发展的惯性前行,因而产生了同在一个时代彼此的差异。这一现象是在复杂的文化积淀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在我看来,如何把握传承与创造之间的关系则是当代美术学院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2.艺术思想与创造意识

西方美术学院教学发展至今日,与美术学院建立的初衷相关。自文艺复兴以来,画家为了从手艺人的队伍中分离出来,艺术思想成为其区别于手艺人的重要标志。建立美术学院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青年人的艺术思想,其中已显示出重思想、轻技法的学院式教育特点。画坊学手艺的方式已在美术学院教学中改变,技法从未在美术学院中占有重要位置。很多人认为传统技法是对艺术创造力的束缚,个人艺术思想的实现伴随其独特的表现方法。

在中国学油画常出现偏重技法的状况。很多人一生追求的目标便是把西方大师的技法学到手。殊不知这些精湛的艺术作品伴随着艺术家成熟的思考,每种风格都是其独特艺术理念和绘画技法的结合。西方画家在对真实世界的再现中,融八了对自然的思考和对自然现象规律的研究。面对这种以艺术思想为基础的绘画,在没有艺术思想准备和积淀之时,便成了对式样的盲从。盲从便带来了困惑,带来了流于表面的肤浅。照搬一个绘画式样的陋习正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流行。西方油画的不同风格、流派都能在中国找到继承者,而中国艺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继承和发展。

从总体上看,在国内既缺少传授西方油画技法地道的“师傅”,也缺少对西方绘画艺术理念深入的理解。这样的油画只是在用油画材料作画,仅保留了其材料性质,却出现了很多困惑和缺憾。下面就普遍存在的问题略举一二。

其一,在中国画油画,很多人一生孜孜以求,但始终没能理解古典绘画的真谛。古典油画不是逼真的艺术,它如同中国古典绘画,有其造型的规律,是崇尚简洁的艺术。在造型方法上,出现了描绘理想化的自然和描绘自然本身的不同倾向,但其中都展示了画家对自然世界的概括和整理,展示了画家的艺术理念与智慧,其造型方法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而对造型语言的研究常常被很多人忽略。

其二,很多人研习传统油画技法,学技法也学其艺术式样,却忽略了技法与创造性的关联。在凡-艾克的技法出现之后,油画的材料技法在不断地改变,逐渐趋于简化,以适合画家个人风格的需要。由于在当代艺术中每个人的创造是独特的,传统油画技法不再有普遍的使用价值,了解传统技法的画家越来越少,油画材料成为修复专业的研究内容。当代绘画则呈现出技法多样化的特点。在中国出现热衷油画传统技法的现象,应注意的是在学习传统技法时,不应陷入式样的模仿,而应掌握技法的科学性规律,创造性地用于当代艺术创作。

其三,很多人作画一生,但未认识到创造性的重要意义,也未意识到个人艺术创造的价值,或不知怎样去创造。归结起来是继承的意识过重,创造意识不强。尽管我国已经出现了很多杰出的油画家,可以作为我国美术学院教学成功的例子,但并未形成一种对创造性的普遍认识。创造性是艺术之根本,创造性培养则是美术学院教学的重点。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关键在于设定围绕创造性培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范围,在学习期间建立起学习、实践、创造的自律方法。

3.基本思路与过程回顾

基于对以上诸多问题的考虑,我逐步确定了这本书的主导思想和结构方法油画艺术是利用油画材料进行的艺术创造。因此,探讨油画艺术要围绕着艺术理念和绘画技法的相互关系展开。

谈及油画艺术即涉及了绘画艺术的研究领域,本书对于油画艺术的研究必定延伸到对绘画基本问题的探讨。油画艺术源于西方。在我国,相对中国绘画而言,油画似乎成为一个西方绘画的代名词,对油画的研究可以作为西方绘画问题的切人点。油画也是中国许多美术学院的重要专业,体现了当代中国美术院校对欧洲绘画传统的尊重,为我们提供了油画艺术实践和研究的氛围。

怎样看待西方油画几百年的历史?怎样寻找油画传统技法与当代艺术的对应?

艺术行为的意义在于创造。我们研究西方油画艺术,应从创造这一基本点出发。本书将以油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作为理解油画艺术发展的基本线索,探讨由艺术理念的转变引起的材料技法的变化;通过对具代表性的画家介绍和重点作品分析,形象化地了解油画艺术每一阶段创造性之所在。

油画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并独立于作品内容而存在。对油画艺术语言元素的继承与借鉴,成为当代艺术形式创造的重要手段。学习油画艺术语言,还应了解技法的基本原理,科学地使用绘画材料,借助前人的经验来进行新的创造。

《油画艺术导论》从酝酿、撰写、修改、审定到出版经历了四年的时间,于2009年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我在书的后记部分记录了撰写中的一些想法和经历。现摘录如下

不知读者是否体会出作者的用意:在这本书里展开对油画艺术多个角度的初步探讨,通过油画艺术所涉及诸多问题的基本线索,在绘画艺术的基本问题上理清思路,引发思考和解除困惑。本书包含了通常要阅读几本书才能得到的知识,这正是本书的结构特点。读者阅读中的收益即本书的价值所在,期待本书成为了解油画艺术的首选阅读书籍。

以油画为线索,了解西方绘画的目的是理解艺术的根本——创造。同时,也涉及到当代中国面临的艺术问题:如何在多元的艺术格局中,创造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当代艺术。本书以艺术的创造性作为主线索,既可以用来理解前人的作品,也有助于探索个人艺术道路。在油画艺术诸多方面的讨论中体现了艺术与技术两个层面的结合。学油画不是在学手艺,而是在探寻感知和表达的方法,技巧在实现创造意图时才具有意义。

本书内容的筛选是有针对性的,是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艺术创作体验和欧洲留学的经历,在资料准确的基础上,以辩证和发展的角度来提出问题加以探讨。在中国了解西方绘画受到许多的局限,人们可以看到西方绘画作品,但很难把这些作品置于西方的文化环境之中来体会,更难理解西方人思维方式对艺术创造的影响。作者在法国长时间的留学过程中深有感悟,也希望把这些观感带给读者。

撰写本书期间,每年的教学工作之余,都利用假期赴法国巴黎查找资料。每有疑问时,便到博物馆去寻找答案。坐在博物馆的长椅上,面对大师的作品写笔记,走近细细地体味画面技法,对本书作者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艺术享受。早在巴黎留学期间就已熟悉名作悬挂的位置,但是遇到具体问题时,才发现还要再去博物馆看个究竟,才能获得新的收获。

正是在法国长达11年的留学与生活经历中,对西方艺术和艺术思想有了近距离的了解。本书写作是在大量艺术品原作的观摩和艺术理论原著的查阅的基础上展开的。写作方法上也受到了西方造型艺术研究方法的影响,体现在对艺术问题追根溯源、对艺术作品展开具体分析、视觉艺术作品的比较、对艺术作品的创造过程加以关注等方面。

其实,对艺术的理解和艺术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是思想上的困惑。了解西方艺术不仅要了解它的艺术式样,同时要了解西方艺术家善于思考的习性和思维的严谨,珍惜讨论问题中碰撞出的思想火花,体验思考艺术问题中的乐趣。在撰写本书时,受到西方思维方式的影响,总是想刨根问底,总是想言之有物,因此花费了很多时间去查阅资料,书中留下了作者对许多艺术问题思考的痕迹。由于篇幅有限,很多问题不能一一展开,本书对油画艺术的探讨仅作为线索,为读者留下参与诸多艺术问题讨论的思考空间。

本书写给学油画的青年人,他们阅读后的反馈是十分珍贵的。本书的初稿已有十余位年轻的读者,他们是天津美术院校各年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有的同学画下阅读中体会到的重点部分,有的同学在书稿中记下了自己的感想,还在书稿中标明哪些地方希望进一步了解。我的几位研究生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参加了图片和资料的整理工作。

本书作为立项教材,体现了天津美术学院注重艺术思想培养的教学思路。作者在承担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得到了院系各级领导的支持,蒋志华先生为本书作了文字上的校审。本书也得到了国内外一些专家、教授和艺术家的关心。在此感谢所有关心此书和对此书提供帮助的人。

4.出版后的反馈与成效

《油画艺术导论》出版后用于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课程的创新决定了教材的创新,这门导论课改变了以往油画基础教学以绘画实践课程为主的状况,成为油画专业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使学生对油画艺术有了一个总体了解,解答了进入专业学习所面临的基本问题,起到了专业学习的指导作用,对培养学生思辨、实践、创造的综合能力起到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在这门课中,很多学生感到真正迈八了艺术殿堂,学会了“寻源、知今、问己”,对学习、生活和创作有了全新的理解。

南开大学出版社的成功发行扩大了《油画艺术导论》的影响,在网络发行渠道得到了读者的积极回应,被誉为油画专业导读的最好教材。这本书适合不同的读者群,为了解油画艺术提供了相应的知识。

《油画艺术导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读者的传阅中,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本书,并有所收益:也得到了相应的成效和奖励:201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部级“十二五”规划教材,成为历年来入选部级规划教材少有的一部绘画教材。2013年获得第七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这本书得到了各级专家、学者的肯定。天津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专家、油画家张京生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该教材确实为本人所见的对油画样式的解读(限中国范围内的)最好的著作。具体讲,它具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作者视野开阔,决定了该书不俗的格调。二是作者以对艺术本质的追求,形成了该书的中心思想,决定了其与众不同的品质。”对我来说,艺术本质的追求展现为对艺术创造的理解与体验,并在书中传递给他人。

第3篇:油画教学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我们的当代油画艺术教育也不应该是工具主义式、技术主义式的培养艺术匠人,而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过分着眼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偏重于科学、理性地观察和描绘对象。这种日趋于保守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似乎使艺术日渐演变成为一门追求技术和理性的学科,从而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劳作。当然,对于油画艺术来说,科学、理性的观察表现能力和精湛的造型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艺术毕竟是一门强调形象思维的学科。而从艺术匠人到知识分子的蜕变必然要有几个因素的保证。也就是说,当代油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培养。15世纪,意大利雕塑家季培尔底曾提到,希腊人是绘画、雕刻的研究家,这表现在他们的素描理论上,没有这种理论,就不可能是个优秀的雕刻家或画家。可见,一个艺术家之所以优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所拥有的精湛的技能。因为,精细的模仿能力只是艺术活动的基础,但却不是决定艺术成就的最主要的因素。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以及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深刻的思维建构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也就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大胆创造给予鼓励,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掘学生的创造性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另一个层面上说,这也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在过去几十年的油画教学理论中,曾出现过油画教师应该首先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教育家的争论,但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来看,时代对油画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就笔者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家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但是,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教育现状,油画教学要想适应当代艺术的发展,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教育家,更应该是一位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半个理论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当代艺术的目前成果的接受、梳理和转化。当代艺术的前卫性、实验性和批判性都是值得年轻学生学习和借鉴的。甚至,美术院校可以开设融会当代艺术成果和经验的新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当代艺术成果,使学生能够得益于多元的当代油画艺术教学资源。 

相比而言,传统的学院派写实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较为单调,教学内容也相对过时、守旧。在以往的油画教育中,各大美术院校多贯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方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年轻学生没有过多的自我判断和辨别意识,在创作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信,过分的依赖于教师的判断。因为现有的艺术教育体制多引进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教育模式,在强调技能训练的同时,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意识。当然,现在中国目前的学院体系里面,除了传统学科之外,另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设置,比如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的新媒体艺术系、四川美术学院的油画第三工作室以及天津美术学院的现代艺术学院等,都开始注重实验教学。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拥有很长的办学历史,虽然被称为新媒体艺术系,但是他们的学科带头人张培力却是油画专业出身,由于对油画专业本身的了解,在指定教学方针政策时便更为自由灵活,可以吸收油画的一些技能用在多媒体创作中,所以,中国美院的影像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直出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四川美术学院第三工作室也是油画艺术的延伸。就体制上来说,第三工作室就是油画系的一部分。在这种体制之下,第三工作室的教学对扩宽油画系的视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总体上来说,当代油画艺术教育的改革要把握住一个要点,即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油画教育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就是要让油画与油画教育真正的具有当代性。但如果依照陈默先生对艺术教育当代性的四点定义,我们油画教育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其当代性。其中第一个标准即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反思必须落实到第二条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践过程之中,不然,当代艺术教育反思就没有任何说服力。同样,无论艺术教育与当代艺术融合到何种程度,以及当代艺术教育具有何等的前瞻性,它们的最终决定性因素还是要归为艺术教育的转型。当代艺术专业杂志上也不乏对当代艺术教育进行反思的文章,网络上也时常看到呼吁艺术教育改革的口号,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际行动。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体制一直延续了50年代中期以来的以画种为界线的分科方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也没有从本质上超越50年代苏联的教学模式。其实本文反复强调的是第三点,即当代艺术教育与当代的融合,也即当代油画教育与当代艺术的融合。既然我们还称之为油画,我们就要保持油画的基本属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代艺术发展今天,已经没有语言上的差别,油画和雕塑、装置等语言已经不再有前卫和后卫之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油画应该吸收其他艺术语言,而又不放弃自己的语言模式,这才可能称之为油画教育转型。 

 

第4篇:油画教学论文范文

油画教育是中国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美术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油画的价值体系的逐步地形成,在中国美术教育中也体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教育价值,本文就是通过油画的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探讨对中国美术教育的促进作用,并希望研究结果能对中国的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中国;美术教育;油画;价值体系;刍议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起源于五四时期,是伴随着中国的科学与民主等科学思潮等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油画在中国的发展是与中国的命运的发展相联系的,与中国的美术教育息息相关,但是,作为以西方为主,发源于西方的油画,一直以来都被大家质疑到底油画是姓西还是姓东,油画的价值到底何在?这些都成为了大家争论的焦点,本文就油画的价值体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油画的价值体系是东西的结合,具有东西共同的文化元素和成分,油画的价值体系具有国际性,是世界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是东西方共同创造丰富起来的。

一、油画的价值体系

油画的价值体系主要指的是,油画的精神内涵、油画的材料技法、油画的画风内容、油画的线条色彩等内容所表现出来的油画的内涵,通过这些内涵进行价值评价的体系。油画作为一种创造视觉享受、视觉造型的艺术,它的创作过程与创作结果的呈现,必须要接受人们对它的心理的评判和视觉的评判,通过评判结果来体现价值所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艺术也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创新,而艺术本来就还是来自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因此艺术的创作与当时当地的生活环境是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因此对于油画的价值体系的判断,也应该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创新的,而中国的油画的价值体系的形成也必须和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华文明息息相关,反映的是中国的优秀的文化,体现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中国各族人民的勤劳善良,智慧的结晶,因此对由大师创作的油画基础,奠定了油画的价值体系的基础,但是不断丰富的时代感,不断创新的元素,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创新的精神,表现出上下五千年文化精髓,传播社会正能量的精神内涵,这些都应该成为油画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油画的价值体系的概括必须包括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现代成分,也应该包括传统的文化底蕴、画风技法等油画的传统的价值元素。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地交流融合,东方文化逐渐地接纳了西方油画,而西方也逐渐地把东方文化的相关元素纳入到了油画中,在不断丰富技巧画工的同时,对精神内涵的不断丰富,是油画打破了中西国际,打破了文化交界,逐步地走向世界,并在油画中不断丰富时代的特点和体现世界性的特点,精神内涵呈现的是大众型、国际型的问题。因此对油画的审美和鉴赏也成为了美术教育课程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油画的价值也在不断地发展中逐渐拓宽为了世界性的价值体系,油画的价值体系的不断丰富发展将更加地丰富了中国的美术教育内涵,扩展中国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推动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油画的价值体系与中国美术教育的关系

(一)油画的价值体系形成体现了中西美术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随着油画的价值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中国的美术界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断丰富了中国美术的内涵,人们也逐步地接受了油画,并且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油画的内涵和价值,融合了更多的中国元素,可以说中国油画在中国的发展体现了中西方艺术的不断地碰撞与融合,也是中国美术教育与西方艺术教育的不断碰撞与融合。油画在过去的中国,只是作为贵族欣赏西方文化和提供消遣玩乐的西洋物,并没有真正地走进民间,走进百姓生活。中国的美术教育也逐渐地引进了油画的教学内容,开设了相关的教学课程,中国历史上早期就有徐悲鸿、吴大羽、陈宏等知名的画家到国外留学研究油画的创作,而在油画中所包括的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学等知识也对我国的现代的美术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油画的价值体系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油画的价值的发展也是中西美术教育的不断碰撞和融合的结果。

(二)油画的价值扩宽了中国美术教育的新视野

艺术的发展与创作与时代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政治环境、文化氛围都息息相关,油画的的价值体系的形成扩宽了中国的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视野,油画的创造视角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视觉。特别是在中国内忧外患的大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很多新派美术家的文化心态也伴随着动荡的社会环境而发生了很多的触动,很多美学艺术品从原来的突出意境发展为写实创作,用油画艺术表达出那是的残酷、复杂的环境与人们的痛苦、而又顽强抗争的心态结合起来,创作出了很多动荡年实主义的油画作品。油画创作的时代性、纪实性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油画的价值体系,更扩宽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视野,油画在吸收了西方的传统技艺和接受了西方的色彩协调的创作基础后,加入了中国本土的时代精神,并与中国本土的绘画融合,寻求契合点和交融点,将中西文化的交融通过油画等美术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无疑对中国美术教育发展提供了创作和发展新视野。

(三)油画的价值推动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

现代油画作为中国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不断推动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从民国开始启蒙的油画,通过大批的留学生到西方学习绘画创作,带回来色彩丰富的多元化的艺术技艺,并在国内开办了很多形式的美术院校,绘画工作室,很多的美术院校和课堂教学都是模仿西方的教学模式,这些都是中国早期的中国美术院校的雏形,因此油画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推动着中国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是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基石和阶梯。

三、结束语

油画作为一种美术艺术表现形式,是通过各种绘画技艺、色彩运用而表现出绘画的精神内涵,这些都是油画的价值体系的内涵,随着油画的价值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也推动了中国的美术教学的发展,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扩宽了美术教学的新视野,为美术教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吴云华.迟来的热潮——关于中国油画艺术及其市场.银行家,2006(10).

[2]袁源.西洋画在中国的误解——明清时期中国没有接受传统西画原因初探.美与时代(下旬),2007(12).

[3]封加梁.论学校美术教育体系的重新构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04).

第5篇:油画教学论文范文

一般来说,课程设置是指学校或是其他机构关于课程安排的方案,主要包括开设哪些课程,在哪一学习阶段开设,以及开设的具体时间等方面,从而使学校或是有关机构能够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1]。课程设置作为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是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的集中体现,是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方向。同时,课程设置反映了决策者对国家教育方针的理解,对教学目标的把握[2]。相对来说,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必须体现出“高素质”的要求。高师院校油画课程是高师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及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油画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各大院校都在积极进行新课程改革,就高师院校美术专业的课程改革情况而言,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美术教育目标不吻合,其中,油画作为美术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其课程设置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忽视学生艺术性培养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油画课程设置并没有突破性变革,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教师在评判学生油画作品时以是否真实再现客观事物作为评价标准。由于油画最先由苏联传入我国,受当时苏联创作价值观的影响,我国的油画创作在表现手法上主要以写实为主,因此,画者是否高度还原所描画的客观事物成为衡量一幅画好坏的重要标准,这种标准对当代的油画创作依然有不小影响。因此,高师院校教师在培养学生时,往往会以培养学生写实技巧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在课程安排上以能够进行写实的事物作为训练学生写实技巧的主要对象,比如,高师院校油画课程中主要有风景写生、人物写生等课程,这些课程看重学生对客观事物还原的能力。其次,学校认为油画学习以实用性为归宿。学生由于受写实手法的限制,在学习油画时更多是以对客观事物的描画为主,因此,画得“像”便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于是,油画的作用就像照片一样,以记录发生的事情、看到的美景或是遇到的人物为最终目的。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在油画课程设置上,由于学校与教师都将写实技巧作为培养学生的重点,而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艺术品位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二)忽视学生师范性的培养

目前,我国许多师范类院校的油画课程设置与美术专业院校的课程安排基本一致。学校按照培养专业画家的方式培养训练学生,忽视了师范性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学校在安排课程时,忽视学生油画专业理论知识、户外风景写生等学习内容,忽略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学习;其次,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不重视学生对教师岗位的认识,没有适时训练学生的讲课能力,更没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教师这一职业;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教学技巧的能力,导致大多数师范生毕业后授课能力差,不能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讲授课程。

三、高师院校油画课程设置的改革方向

高师院校在培养学生时,应以师范性为指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以培养学生绘画技巧为基础,同时,适当安排一些有关油画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以师范性为指导的油画课程设置

油画课程是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一个分支,其设置应区别于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设置,充分体现高师院校的师范性。针对这点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作为高师院校领导,应将师范性作为培养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在日常课程学习中意识到教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3];第二,作为高师院校油画教学的实施者,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还要对美术学科的教育科学、教育规律等有所了解,并将这些知识作为教学实践的指导,应用于课堂教学设计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教师这一职位有所领悟。

(二)以教育性为基础的油画课程设置

高师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在教学内容上过于强调学生的绘画技能训练,忽视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第一,从学校角度来讲,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相关的油画作品鉴赏、油画艺术大师介绍以及油画美学理论等课程,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油画理论知识,还能使学生广泛了解各个时代代表画家的绘画特色,比如,提香在绘画色彩上的运用、米开朗基罗作品中表现出的力量美等。第二,从教师角度来讲,在进行课程教学时,首先,要认真进行课前课程设计;其次,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采用有效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最后,适当安排学生讲课,提高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基础理论,还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以艺术性为目标的油画课程设置

学校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努力:其一,学校在油画课程设置时要努力突显人文精神这一要素,只有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他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油画作品的内涵。其二,学校油画课程设置应该将提升学生艺术审美能力作为最终追求[4]。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从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训练。首先,组织学生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在真切的、充满活力的氛围中感知外界事物,全面把握事物的形态、结构。其次,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在学生观察事物时,教师引导学生调动感官,触、嗅、味觉全面结合,在感知基础上,借助想象力,深入理解观察到的事物,做到“物我合一”,从而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情操教育。讲解一幅画时,除介绍画家生平外,还可以补充画家生活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准确理解画家的意图,并从作品中有所领悟,以画家的品质熏陶学生情操,从而丰富学生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精神层次,完善学生品格[5]。

四、结语

第6篇:油画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油画;多元化;教学变革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221-01

油画于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而我国第一个进行油画教学的人是上海油画院的周湘。中国油画的高速发展时期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员蔡元培在提出美育思想以后出现的。正因为如此,国立北平艺专创建,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所国立美术教育院校,这也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

一、中国高校油画教学发展历程

我国为数不多的几个美术学院在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建立,并且逐渐形成了以现实主义为核心的油画教学体系。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全国已经有很多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油画专业,并且也培养出了大量的油画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油画的发展反映了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视野不断地拓宽,但是油画的教学模式人是单一的、陈旧的。因此,人们开始进行反思,学院进行推动,油画也开始关注人的精神、心理和个体存在,并不像原来只关注描绘社会现象,群体生活。

2008年,笔者对中央美术学院油画教学进行了考察和观摩,根据教学导师不同的教学主张、艺术主张及学生的自身特点、爱好,将油画系本科阶段的教学分为四个工作室。为实现油画基本功和艺术创造的教学,各个画室将规范与纲领性、整体性教学。虽然各个画室风格迥异,但在教学上却有相同之处,比如,十分重视基本功训练,也十分重视创造性和艺术性。教学效果还不错,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还是有弊端的,比如说,创造教学和创作力的培养还有很大一段差距。

本世纪初,具象表现绘画工作时在中国美术学院创立,对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继续推进。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相继也建立起了具象表现工作时或实验班,推动了绘画教学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确定了美术教育的民族化、国际化特征的教学思路,使美术教学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中国美术学院的油画教学开始关注纯视觉领域的角度突围是以法籍华裔画家、学者司徒立带来的 “具象表现绘画基础理论”为开端的。所谓具象表现绘画,其本质的要求是绘画应该回到视觉、现象学式的看,是视觉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二、中国高校油画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将基础创作教育与审美素质教育同步,发挥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针对油画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不能再将油画教学看做简单的技能传授和学习,应该将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的思想贯穿在教学中。受写实派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在油画课程教学相对比较单一,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难以培养绘画兴趣。所以,必须要对油画教学进行变革,当然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精华部分也不能完全抛弃,应该继续保持。现阶段,在油画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有利于学生对各种问题采用非常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解决,创新思维对油画艺术而言是十分重要,它要求我们在打破常规的同时另辟蹊径,也是高校油画教学传统模式所缺少的。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就是鼓励学生在油画创作中对事物色彩、描绘比例、组合事物形象、改造事物等方面要大胆的进场尝试,教师应该多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想象和联想,挖掘学生在油画艺术方面的潜能。在创造性思维应用中,想象与联想是重要的组成,在对学生油画创作能力方面有提高的作用。

(二)努力达到民族文化与油画创作的结合

在我国油画教育教学问题中,一方面应该对西方国家的油画艺术和技巧进行研究与学习;另一方面应其牢牢抓住我国民族传统的艺术净精华。在油画教学中贯穿这一思维,就是在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同时将现代观念和创新意识如何融入其中。对于中国油画的发展而言,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技巧与精神。技巧方面,应该不断的吸收西方先进的绘画技艺;精神方面,应该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二者缺一不可,少哪一方面都不能叫中国油画。由于我国油画发展的历程比较特殊,加之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较大,现阶段的绘画教学改革只是处于探索阶段,其推广和形成良性效果还很漫长,所以教学改革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尽管多元化油画教学变革在各大艺术院校推行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实际上,多元化油画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教授好或不好、对与错的标准,还要引导他们如何学习。而艺术发展的多元化决定着油画教学应该是变革而非闭塞的。

(三)健全的油画教学评价机制

传统评价机制特别强调技能训练和考核,造成学生素质过于单一,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健全的油画教学评价机制对于油画的深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高校油画教学改革,我们要注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不光注重优化技能考核,还要重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另外还应加强油画创作与时展及民族文化的结合性。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不仅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还能增加油画艺术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张大鹏.高校油画教学改革之我见 [J].戏剧丛刊, 2012.

[2]单伟.论高校油画教学改革 [J].华人时刊,2013.

第7篇:油画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学;茶文化;创作题材;油画作品;创作初探

随着当前高校教学体系不断成熟,如今关于油画创作艺术的价值理念和方法技巧应用也不断成熟,教学活动作为从内涵到形式的系统化活动,想要实现最佳效果,就需要在融入相应元素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元素,从而实现油画创作教学的最佳效果。在对油画创作艺术活动进行优化过程中,尤其是要对创作元素和创作理念进行丰富,通过选择合适的元素融入其中,从而实现最佳创作效果。

1当前高校油画艺术作品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油画艺术是发源于西方的艺术体系,通过对油画艺术体系进行全面认知,我们能够从中看到其不仅是具体的艺术元素应用,同时也是油画艺术的系统化创造。油画艺术作为整个绘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该艺术体系的具体内涵和理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不仅融入了丰富价值理念,同时正是其中所具有的文化思维,使得该艺术体系传播具备教学价值和可能。因此,当前我国逐渐形成了体系化的高校油画艺术作品教学活动。但是这一教学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也存在相应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整个油画艺术作品的教学与创作活动,因此认知其问题,是提升整个教学活动效果与质量的基础和关键。具体而言,其问题和不足,主要有:首先,当前高校油画艺术作品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缺乏对具体油画艺术创作理念和元素的系统化融入,尤其是很多高校未能认识到油画艺术不仅是对创作元素的客观应用,同时也是将具体创作理念全面系统化应用其中的重要过程,而开展这一教学活动,不仅是引导学生了解油画艺术作品的教学思路和内涵,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对油画艺术创作理念进行全面认知的过程。但是客观的说,当前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对油画艺术创作理念的系统化认知,从而是的整个教学活动与理想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其次,在当前高校油画艺术作品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其缺乏创作理念的创新性,尤其是在整个油画艺术作品教学活动中,其未能将文化理念融入其中,从而使得油画创作作品中缺乏必要的内涵和底蕴,不仅如此,当前在开展油画艺术作品教学活动时,缺乏对油画艺术发展历史的全面推广与普及,而随着当前油画艺术作品的具体内涵与理念不断完善,想要实现油画艺术作品教学的最佳效果,就必须对其中所包含的价值理念进行系统化融入,通过具体丰富和优化,从而赋予油画艺术作品中应有的价值内涵。最后,当前在进行高校油画艺术作品教学活动时,其未能将这一活动的相关元素与时展的具体需要想融入,尤其是对于当前整个时代的发展趋势来说,创新艺术理念,丰富设计元素,完善油画艺术设计的具体价值体系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要求。客观的说,油画艺术作品教学活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而该教学活动想要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就必须最将文化内涵融入其中,从而实现整个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

2茶文化的具体内涵认知

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成熟的茶文化体系,无论是具体的茶文化元素,还是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所包含的价值理念,都值得我们系统化传承与应用。在茶文化形成过程中,其实际上是饮茶习惯与社会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了体系化的茶文化理念内容。所以,认知茶文化,实际上是对当前整个社会进行丰富与完善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当然,完善应用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容,也能够为我们当前开展各项活动进行系统化创新提供有效帮助。通过对茶文化体系的具体理念和内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包含着成熟的发展体系,尤其是整个茶文化作为物质元素与精神理念的有效融入,因此想要实现对茶文化体系的成熟全面认知,就不能停留在传统认知状态,必须在融入时展趋势和人们具体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完善理念内涵,在选择合适的传承载体基础上,从而实现对茶文化的理想传承效果。茶文化体系中的最大价值内涵在于其将具体的文化理念和元素融入到相关物质元素基础上,而这些理念不仅包含丰富体系化的人文理念内涵,同时其中也包含了相关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因此认知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容,并探索该内容体系的具体应用思路,就极为必要。结合当前茶文化体系的应用状况看,目前多数人未能对该文化体系的价值理念和多样元素形成全面认知。同时随着当前人们对生态健康养生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只有将茶文化体系的具体理念内容融入到社会发展应用过程中,才能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实现茶文化的最大利用价值。在当前油画作品创作教学过程中,其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极大影响了人们对整个油画作品艺术的认知和应用效果,因此如果能够融入茶文化的具体元素内容,其不仅能够丰富油画创作的元素理念,同时也大大提升油画创作的具体水平。特别是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所具备的价值理念的有效融入,能够实现整个油画作品创作教学的最佳教学效果。

3当前高校油画艺术作品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

对于高校教学活动开展而言,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离不开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具体开展思路进行研究,尤其是随着当前教学理念不断成熟,如今在开展该教学活动时,想要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完善,通过有效丰富教学元素,优化教学理念,从而实现教学创新与完善。从当前整个高校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看,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当前该教学活动中,缺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应用和了解,从而限制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油画创作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其从西方传入我国,并且与我国社会相融合,形成了具有自身属性特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西方油画艺术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体系化的油画创作艺术。当然,随着油画作品创作艺术不断提升,如今在高校教学体系中也形成了完善的油画创作教学体系。但是从当前整个油画创作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看,其也存在相应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在油画创作教学开展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文化内涵融入。从而使得学生所创作的油画艺术作品缺乏相应理念和内涵,进而影响了油画作品的具体展现效果。不仅如此,目前在油画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由于其缺乏系统化的元素理念,从而影响了其具体的创作效果。对于油画艺术来说,其想要实现理想的创作效果,就必须选择合适的绘画素材融入其中,通过丰富创作素材,进而提升油画艺术作品的价值内涵和观赏效果。目前在高校油画艺术作品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未能将文化元素以及传统文化体系中所具备的具体理念相融入,从而大大影响了油画艺术作品创作的理想效果和最佳价值。很多学生对油画艺术不仅缺乏全面认知,甚至连基本的兴趣都极为匮乏。因此,想要满足该艺术价值体系的有效传承,就必须注重创新该教学活动,实现该艺术的理想教学效果。

4以茶文化为题材的高校教学油画作品创作思路分析

在将茶文化融入到整个高校教学油画作品创作过程中,其想要实现系统化融合,以及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做到:一方面,要寻找到合适的茶文化元素融入到整个高校教学油画作品创作过程中,通过丰富创作元素,从而实现油画作品创作的最佳创作效果,不仅如此油画作品创作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价值与效果,必须寻找到合适的元素融入其中,特别是茶文化题材元素中。容纳了一系列生态绿色理念,而将这一理念系统化融入到整个油画作品创作过程中,其不仅能够为油画创作提供相应素材,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清楚了解到整个油画作品创作教学的理想效果。油画创作时,其应用的素材直接关系到整个茶文化元素的理念内涵,因此如果缺乏对素材的有效应用,其必然限制整个油画创作的效果。另一方面,要选择完善的油画创作元素,通过融入合适的内涵理念,从而增加学生对整个油画作品创作的具体价值理念认知。从以往高校教学油画作品创作活动开展来说,之所以未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关键的问题和不足在于其未能融入全面的价值理念,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油画创作价值和理念内涵的全面认知。油画创作不仅是对相关元素的应用,同时更是对这一理念元素进行有效应用,赋予绘画者自身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实现油画创作的最佳效果。相对于传统的油画创作艺术而言,当前在开展油画创作活动时,由于缺乏对创作理念和内涵的有效认知,从而限制了整个油画作品创作的最佳效果。

5结语

对于高校教学油画作品创作来说,完善的教学活动,不仅影响到具体教学效果,同时也对学生掌握这一艺术体系有着重要影响,现对于传统教学活动而言,由于缺乏系统化的元素融入,以及未能将具体理念融入其中,从而影响了整个油画作品创作的具体效果,因此只有选择以茶文化元素融入,才能有效提升整个油画作品理念内涵认知和具体创作活动的有效融入。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以茶文化为题材,开展高校教学油画作品创作活动,其不仅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实现了茶文化的有效传承。

参考文献

[1]田敬红.中国当代油画作品中的东方语境研[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3(5):91-94.

[2]童琳华.论福建油画艺术创作中写实主义风格的传承与发展[J].文艺研究.,2014(3):161-163.

[3]邵大箴.探索艺术创作活动中的发展意识和区域性特色———谈泉州油画的历史与现状[J];美术观察,2015(2):43-45.

[4]郭辉莹.浅析道家“天人合一”观对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影响[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5(17):216-218.

第8篇:油画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国;油画;发展;前景

1.引言

自明朝万历年间油画经由西方传教士传入我国,迄今己历四百余年。二十世纪初,我国画界先辈李铁夫、李叔同、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先后出国留学,介绍了古典写实学派、印象派以及现代派等各种流派的作品。五十年代“一面倒”学习苏联,形成“独尊一家”的局面。文革期间完全否定人的创作个性,使油画走入低谷。改革开放后,油画界突破禁区,许多画家出国学习,绘画,谋生。产生一大批具有思想活跃的新一代生气勃勃的画家,形成了多元化,各种流派封存的格局。在这种新的形式下,笔者对我国油画的发展前景提出几点思考。

2.油画创作的理念

2.1创作的基础

油画是舶来品,它是在西方的人文、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与西方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哲学观和思维方式相契合。与我国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存在着巨大差异。只有把它移植到具有五千年传统的中华文化的沃土中才能茁壮成长。经过消化、辩证吸收,借鉴和融通,将其优秀的、先进的因素与我国固有文化相整合,升华成一种全新的绘画语言来表述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气质神韵。

2.2形式技巧

我国自汉代通西域、自印度输入佛教以来,通过丝绸之路及海上航行,引进大量的绘画理念及技法。在敦煌莫高窟和拉萨布达拉宫的壁画中即可见一斑。佛教进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国有文化相渗透。唐代佛教大兴,大建佛寺,影响到我国画家的画许多以僧人修行作为索材及表现出佛教出世思想的意境。今后油画在我国的发展也必须要和国画(水墨画、写意画、山水画、竹林画、花鸟画、人物画、虫鱼画、工笔重彩画等等)的意境、技巧相契合。有志之士应努力探索中西画法的理念和技巧的整合途径。设法将国画的立意、构思、布局、取景、意境、远近、疏密、繁简、粗细、浓淡、深浅等章法与西方油画的立面表现、色彩折射、光度变化、画语展现以及对物象、形象、心象、意象及幻象的结合方法等溶于一炉。

2. 3服务对象

油画的服务对象要向多元化发展。不能再囿于身在象牙之塔中的学院式追求一高、精、尖的传世之作。当然这种传世之作也非常重要,但只能自然产生,而不可刻意追求。随着经济的腾飞,人们收入和生活的提高,大众对油画的兴趣也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多种层面都对油画有需求。大师的精品可入藏国家、地方博物馆,或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政府首脑。企业需要油画以展现其企业精神、产品形象。城市需要油画来体现其精神面貌。旅游景点需要油画以展示其景色风光。公共建筑及私人家庭需要油画来提高其内部装饰的品位。这些广大社会需求是油画发展的沃土。

2. 4内涵的发掘

近二十余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精神文明建设都未达到同步前进。提高人民的艺术修养是培养道德情操的有效途径。油画作为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应能展示出人民生活的各个层面:抒发他们的喜怒哀乐,生活实景和心理感受。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再现了一件重大历史事件:吴作人的《齐白石像》描绘出国画大师的内心世界:罗中立的《父亲》代表了我国身负五千年历史重担的典型形象,其深藏的苦难岁月的刻记跃然如生。油画出自画家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和想像力的迸发,通过共性提炼并突出个性,是源于心灵的再创造;是思想、理念、视觉、情感的结合后的升华。 转贴于

3.推进油画事业发展的思路

3. 1构建展示油画创作的平台

二十世纪以来,艺术已逐渐发展成巨大的跨国产业。以电影而论:其脚本创作、摄制、发行、宣传、评奖等环节,都己整合为一个规范化的市场机制。我国油画界要利用各省市的美术馆、文化馆、博物馆以及其公共机构或建筑为画家提供作品展示平台。举办画展,一面可以加深大众对油画的理解,提高其欣赏水平,还可以标价出售,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维持画家的生计。努力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各种期刊、画报书籍广泛报道油画新作,使画家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3. 2完善油画评价体系

一个艺术家的成长,脱颖而出,需要社会提供一种机遇。以音乐为例:我国每年都举办地方性、全国性的声乐比赛,使有才能的歌手都有机会参与竞争。国际间经常举办国际声乐大赛,小提琴大赛,钢琴大赛等。油画界也应每年在省、市、全国举行油画评比大赛,聘请画界大师、专家、学者担任评委,使有才华的青年画家得以不断涌现,赛后即通过传媒宣传他们的画作,并印刷出版画集以扩大影响。

3. 3建立评论、争鸣论坛

油画的健康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评论和争鸣。关于艺术作品的创作理念、表现手法、技巧运用、社会影响等、社会各界人士都有自己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公正、理性的

评论对提高画家的创作水准和大众的欣赏者水平都有很大好处。评论需要百家争鸣。真理越辩越明。除在艺术期刊展开讨论外,还要在电视台、报纸、网站开辟油画专栏以扩大影响。

3.4开拓油画的发展空间

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为油画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我们不要把自己局限于油画创作,要向能发展油画事业的各社会阶层、行业大胆地进入,以寻求发展空间。如成立画廊画院,以及接收客户订单后进行创作等;加入各媒体(电视台、报纸、期刊等)担任美术工作或美术编辑;参与拍卖行行业,担任中介,提供油画精品;进入美术馆,博物院,文化馆等文艺部门工作促进画展事业的发展:与油画用品供应商(底料、油彩品画笔、用具等)同业协会联手参与油画用品的技术升级换代等。

参考文献

(1)董世明《评中国油画艺术的现状与出路》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 " (4 )

第9篇:油画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油画材料;教学;研究

一、油画材料课程对于本科教学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油画作为在西方美术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画种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前后在我国普及开来,通过当时苏联油画家来华教学和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的方式,并以像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国内高校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由此培养了不少优秀油画家,至今已达半个世纪。在这五十多年的历程中,我国的高等美术院校(系)始终是产生艺术家最为重要的圣地,可见高校教育对一个画家培养的重要性。油画材料课程设置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必备的造型能力与色彩感知及调配能力外,具备一定的材料相关知识不仅能够让我们在写生与创作过程中以理性和科学的油画技法实践探索,学习传统,创新研究,逐步找到适合自身的绘画技法语言。

笔者由于在俄罗斯留学的缘故,对于以俄罗斯专业美术院校为主的西方美术教学有一定的了解。目前国内综合性大学,基本上在美术专业教学课程设置里很少有把油画材料特别是传统材料来当做专业必修课进行教学与研究,甚至不少院校在这一学科领域的建设与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即使是在专业的美术院校,油画材料教学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像西方美术院校那样专业而系统的设置,这不能不说是需要我们高校美术工作者需要加强关注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当前高校美术教育的一个重点。

二、西北民族大学油画材料相关课程设置情况与教学实践

1.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作为西北地区,尤其是甘肃省高校美术教育的重点单位,在课程安排上将油画材料以及技法研究等方面的课程归入到专业任意选修课中,提倡各专业学生对油画画种有一个理性的了解与初步的研究。科目主要内容分类有有油画材料制作、油画工具使用、颜料媒介使用、油画技法讲座四个方面。同时设置油画名家介绍、油画流派分析、油画名作欣赏等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绘画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扩大知识面,提高个人绘画素养,并对写生和创作实践起到启发与指导作用。鼓励学生在油画材料的不断熟悉运用过程中,掌握油画制作的基本程序,了解油画技法的基本规律,探索适合自己的绘画技法语言。

2.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所讲内容进行课堂示范。理论讲授采用多媒体这种直观教学形式。教学课件内容把西方油画发展史各时期的概况内容作为材料讲授的开始,普及一下美术史的知识,诸如西方蛋彩画、壁画等画种的特点与发展,以及这些画种与油画画种的历史发展关系、相互作用、对比等等,使学生对西方油画有一个全面的条理性认知。通过这种形式的介绍,尤其是欣赏大师作品幻灯片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油画材料制作是课程的重点,主要内容以基础材料介绍与制作为主。基础材料又分为基底和底子两部分。基底材料也就是油画依托材料,像木板、木质内框、画布、动物皮、纸张等依托物质;底子材料由底胶和底料组成。理论讲授的同时,课上示范用木质内框绷订油画布。像绷布这种最基本的制作程序在学校里往往都是学生之间传帮带学习,好些不够科学的坏习惯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养成,老师鲜有示范。我认为一定要从这种小细节就要认真对待,灌输学生一个思想:一幅画从选框绷布就已经开始了。选材上,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原材料的便捷,根据实际条件来。比如说底胶和底料的使用,动物胶一直在油画史占据着重要作用,如价格昂贵的驴皮胶、兔皮胶,但在国内美术界普遍使用聚醋酸乙烯乳液(白乳胶)的情况下,我们也要从实际情况来指导学生制作胶底。作为工业发展的产物,优质白乳胶以及丙烯等材料确实无论使用方法还是成本上都更加适合学生,但我们通过这些理论知识的讲授,也使不少热爱绘画的同学更加愿意尝试摸索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绘画材料,了解各种材料的物理属性,更加科学的运用这些材料。

油画工具使用和颜料媒介使用也是油画材料的重要组成内容。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动手实践、以及对油画名作的分析与鉴赏,使学生对油画的工具使用形成综合了解并予以掌握,尤其是对各种画刀、画笔及颜料的性能、技法效果形成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了解颜料、媒介的分类及属性,掌握各种颜料的特性、调和方法与禁忌以及各种油画颜料媒介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油画颜料媒介的使用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为以后的绘画实践打下良好基础。油画技法讲座的内容是对前面油画简史概述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学习古典和现代油画技法、熟悉油画材料、借鉴大师的油画表现技巧、掌握油画制作的基本程序、了解油画技法的基本规律;同时通过对油画技法传承和创新过程的研究,启发学生不断研究实践,探索适合自己的技法语言。

最后布置课后作业,主要以临摹欧洲油画大师作品为主,并适当安排课堂静物写生这样的内容来相互补充,加强材料了解。作业安排需要考虑不同专业、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比如油画专业学生普遍较其他专业造型能力更强,布置的作业就多为人物肖像间接画法实践;尝试油画传统材料的使用,对传统媒介属性有更为深刻的认知;设计等专业多尝试直接画法的静物写生,加强对油画的了解进而增强个人艺术修养。

三、教学过程中主要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因为西北民族大学属于综合性大学,同时地处西北,在体制、生源素质、油画材料获取上都相对专业的美术院校存在不小的差距。首先比如说这门课课时偏少,每学年油画材料相关课程只有一周时间,并且容易与其他选修课程时间冲突;安排时间又是在学期末,马上又要面临文化课考试,占用了复习文化课的时间;相比较其他科目,这门课的课外实践作业占得精力与时间都要大不少,所以不少学生宁愿选择更容易拿学分的酱油课。针对这些问题,美术学院已经开始从实际情况入手,在教学大纲上、在时间与课时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尽可能的使这一课程真正具备它的教学意义,提高学生的相关专业素质,而不是一门酱油课。另外,油画专业有一些对油画材料有更高要求的学生,渴望尝试更多材料的研究但受制于现实条件等情况,无法满足,这样一类同学实际上已具备进入美院的专业能力。他们对诸如丹培拉技法这样的渴求与了解我们目前也只能局限在理论层面上,毕竟有些材料在国内还没有普及开来,不易获取。从我们能够便于获取的材料入手,鼓励学生进行油画技法的创新,如油画材料与其他绘画材料技法的综合运用目前已成为一种趋势。我们在学生平时的创作课时就常灌输这样的观念,即在当代油画创作中,材料技法已经名符其实地成为在造型和色彩以外的第三种重要的形式语言,特别在抽象油画中体现得更多。这种思路很大程度来讲丰富了油画的表现语言,也使学生对油画材料和技法的传统观念有了新的认识。这种新的认识体现在教学成果上,最明显的就是毕业创作的风格多变、推陈出新、百花齐放。各专业的毕业创作展览有了新的面貌,一方面在掌握了更多传统材料与媒介后,技法与绘画语言有了一个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对其他材料的尝试,也让他们对绘画有了新的感悟和认知。

四、总结与展望

油画材料这门课程应当得到我们更高的重视,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显而易见,与其他学科必修科目如色彩学、透视学、艺术解剖学等相比,油画材料课的设置仍需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综合性高等院校是文化艺术教育发展,培养美术专业人才重要的地方,作为高校的美术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拿出最积极的态度,指导学生科学而系统的学习相关专业。努力完善美术教学体系,推进相关艺术课程的建设,为推动国内美术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为国家培养新时期的美术人才贡献一份力量。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