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戏剧作文范文

戏剧作文精选(九篇)

戏剧作文

第1篇:戏剧作文范文

粤剧流行于广东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和香港、澳门等地。东南亚以及大洋洲、美洲的广东华侨聚居地区,也有粤剧演出。东南亚一带且有世代相承的艺人、固定的班社组织、同业行会和传统演出场地,如新加坡的“庆维新”、吉隆坡的“普长春”。

明末清初,弋阳腔、昆山腔由“外江班”传入广东,继而出现了广东“本地班”,所唱声腔是一唱众和,称为“广腔”。在后来粤剧常演的开台例戏《六国封相》、《仙姬送子》、《八仙贺寿》中,仍保存了这种声腔。清嘉庆、道光年间,高腔、昆腔逐渐衰落,“本地班”遂以梆子(指接近汉调西皮和祁阳戏“北路”的曲调)为主要唱腔。后徽班影响日益扩大,又以“梆簧”(即西皮、二簧)作为基本唱调。同时也保留了部分昆、弋、广腔,并吸收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逐渐形成粤剧。

辛亥革命时期,一些具有爱国思想的艺人,受春柳社新剧(俗称文明戏)的影响,纷纷组织“志士班”,与工人、学生一起,进行反清反帝反封建的宣传,编演了《文天祥殉国》等戏。唱词通俗易懂,音乐上开始在“梆簧”唱腔中穿插民歌小调,唱法上改假声为“平喉”(真声),并经反复实践,全部改用广州方言演唱。1920年前后,不少粤剧大班社经常集中在广州、香港、澳门演出,习称“省港大班”。他们吸收了话剧、歌剧和电影的部分艺术营养,很快使自己丰富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肃清了资本主义商业化的影响,积极挖掘、继承优秀传统,艺术上也进行了全面革新,不仅演出了不少优秀剧目,而且培养了一批新人。1958年,成立广东粤剧院。

粤剧的传统剧目,早期主要有《一捧雪》等所谓“江湖十八本”;清同治七年(1868)以后,又有《黄花山》等“新江湖十八本”;清光绪中叶,出现了侧重唱功的“粤剧文静戏”,如《仕林祭塔》等,称为“大排场十八本”。“省港大班”阶段的剧目有根据西文电影、小说改编的《贼王子》等。经过整理较有影响的剧目有传统剧《平贵别窑》、《凤仪亭》、《赵子龙催归》、《宝莲灯》、《西河会》、《罗成写书》以及现代戏《山乡风云》等。已经摄制成影片的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粤剧的基本声腔为“梆簧“,并保留有弋阳腔与昆腔的部分曲牌以及南音、粤讴、木鱼、龙舟、板眼等广东民间说唱的曲调和民歌、乐曲、时代曲、小调等民间小曲。

粤剧的脚色行当原为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10大行,“省港大班”时期精简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 粤剧的表演艺术保持了早期“过山班”粗犷、质朴的特点。不少名演员都具有单脚、筋斗、滑索、踩跻、运眼、甩发、髯口等方面的绝招。武打以“南派武功”为基础,包括刚劲有力的靶子、手桥、少林拳以及高难度的椅子功和高台功。

第2篇:戏剧作文范文

一、引导参与体验,增强学生感悟

在现阶段的戏剧文学作品教学中,大多数语文教师所存在的一个共有的缺陷就是按照语文教材来照本宣科,以至于课堂授课氛围比较枯燥,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相应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因此,为了可以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感悟相关戏剧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语文教师就必须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戏剧文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来。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借助现有的教学资源来将课堂布置成表演剧场或者戏剧舞台,以使学生可以切实在这个情境中感受戏剧本身。而如果学生脱离了戏剧舞台,那么其所代表的光彩也会相应丧失。因此,为了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戏剧文学中所包含的艺术魅力,语文教师就必须要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来为学生搭建一个合理的舞台,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戏剧舞台中来。

例如,在讲解《雷雨》这篇戏剧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选取该篇作品中比较有特色的一部分来让学生自主表演。而就具体的实施步骤而言:首先,教师需要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适当的表演小组,并为每个学生分配特定的角色,接着需要做好戏剧表演场景的布置工作,然后鼓励学生在课下的时候要试着多练练。其次,语文教师需要做好自身的指导工作,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同时引导学生把握他们在戏剧表演中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是要通过语气和语调来突出角色本身的个性特征。最后,在几次尝试之后,学生们可以将《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等角色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示出来。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课下提前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雷雨》方面的资料。比如,曹禺的创作背景等。如此一来,可以切实激发学生参与到戏剧表演中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他们深刻地感受《雷雨》作品的语言之美。

二、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参与兴趣

教学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但是在当前的戏剧文学作品教学中,部分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至于学生缺乏参与的乐趣,所以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学习中来,就必须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来对相关的授课方式进行完善、改进和创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相关作品的基础上,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戏剧文学作品的音频或者视频。

例如,在学完《哈姆雷特》和《窦娥冤》这两篇文学作品之后,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两篇戏剧作品中所阐述的鬼魂形象,借助二者的对比来深化学生对于这两篇戏剧文学作品中鬼魂形象的理解和认识,可以避免学生出现知识混淆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这两部分知识的记忆。其中《窦娥冤》这篇戏剧文学作品中所阐述的鬼魂是一个趋于完整的故事,重点是关于人物形象的描述。而《哈姆雷特》则是借助鬼魂的描绘来为戏剧背景创设一个阴森、恐怖的氛围。如此一来,借助该种学习方式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到戏剧文学作品学习中来,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开展教学反思,提升学习效果

在相关的戏剧文学作品讲解完毕之后,教师还需要做好相应的教学反思工作,以便进一步提升效果。通过学生对于相关的戏剧文学作品进行二次理解和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戏剧作品中所包含的人物形象、矛盾冲突以及具体的情节内容,尤其是可以切实增强他们对于戏剧内容中包含情感因素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雷雨》这篇戏剧文学作品授课完毕之后,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集中讨论戏剧中周朴园这一备受争议的角色。比如,他是否真心喜欢侍萍或者他是否是一个残暴的资本家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和评价,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这篇戏剧文学作品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

第3篇:戏剧作文范文

 

我喜爱的一个戏剧人物一

前不久看了《雾都孤儿》这部著名的戏剧之后,感慨万千,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直往下掉。在这里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主人公奥利弗特威斯特。

奥利弗的出生使我倍感同情。他出生于济贫院,出生不久妈妈就死了。他被当作一件物品送来送去,忍饥挨饿,备受欺凌。

后来,他被送到一个棺材铺里当学徒。棺材铺的老板,老板娘以及棺材铺的伙计,都欺负他,看不起他。由于不堪他们的虐待,奥利弗独自逃往伦敦。他敢于逃避这种惨不忍睹的生活,使自己获得自由,从中可看出奥利弗是一个有勇气的人。

一路上,他又饿又累。终于他遇上了一个外号机灵鬼的人,机灵鬼把奥利弗带到了他那里并待他很好,而奥利弗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进了贼窝。在两次偷盗中,他都遇到了好人,他们把奥利弗留在家里抚养,但又一次次被贼窝的带头人费金抓回去。后来,由于南希变好,告诉了老绅士偶然听到的一个秘密,说奥利弗的同父异母哥哥为了财产,要杀他,于是逮捕了贼窝的人,但出于同情,放过了他的哥哥。奥利弗的灾难终于结束了,他被他第一次偷的那位老绅士收为义子。奥利弗才知道,他偷的两次,被偷着竟然是他父亲的好友和他的亲姨妈。

由此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但还是有少数热心的好人。因为他们的善良,奥利弗才得救,也因为他们的善良,才使世界上少了一个受苦的孩子,使将来少了一个贼,多了一个好人。如果世间的人都像他们一样的话,我想,世上便不会有受苦的人,不会有那么多的孤儿。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可怜的奥利弗,在已经失去家人的痛苦下受到这么多折磨。在他瘦弱的躯体下,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使他坚持不懈,使他在饥饿、寒冷、孤独、痛苦下顽强的斗争,向美好生活前进。虽然他在黑暗和充满罪恶的世界中成长,但在他的心中始终保持着一片纯洁的天地,一颗善良的心,种种磨难都不能使他堕落或彻底堕落,进而更显示出他“出污泥而不染”的光彩夺目的晶莹品质。虽然他曾经受过无数的艰难困苦,但并没有给他善良的心灵留下创伤,在他的一生中,他对其他人表现出的同情与善良就像上帝对一切生灵所表现的一样。正如在一切最好的故事一样,邪不胜正,善良最终战胜了邪恶,正义的力量战胜了邪恶。虽然南希最后遇难,但正是她的死所召唤出来的惊天动地的社会正义力量,正是她在冥冥中的在天之灵,注定了邪恶势力的代表——费金团伙的灭顶之灾。奥利弗得到了典型意义上的善报。

我喜爱的一个戏剧人物二

说起这戏剧人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真不少。但我最喜欢的要属她了——古装戏剧《我爱河东狮》的杜月红。

这部戏中的女主角杜月红其实是陈好演的。陈好本来就是我崇拜、喜爱的演员,但自从看了《我爱河东狮》这部戏剧后,我更加崇拜她,更加喜欢她了。想起戏剧中的她,那泼辣、聪明、可爱、有胆有识的杜月红的形象再一次进入了我记忆的海洋。

我记得,在这部戏剧里面,杜月红与她所爱的人柳士杰经历了一番波折,最后总算结成了夫妇。自从他们成婚后,泼辣的杜月红便开始对柳士杰实施严格的“管夫制度”。只要柳士杰一犯错,杜月红就会家规处置。有一次,柳士杰因与其他的女人在聊天,这事恰好被杜月红逮了个正着,这下子他可惨了,杜月红怒气冲冲揪着柳士杰的耳朵直冲家中。到家后,她要柳士杰跪在地上,向她承认错误,否则的话,就是“家鞭”伺候。这个戏剧情节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泼辣女性形象,其中也隐含了他们深厚的夫妻情谊。

剧中的杜月红虽说泼辣,但也不乏聪明、可爱、有胆有识的一面。

第4篇:戏剧作文范文

关键词:戏剧影视文学;新媒体;创作

新媒体概念本身便是和传统媒体相对的,指的是将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基础的媒体业态,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移动电视和数字电视都是新媒体的重要内容。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戏剧影视创作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呈现出的发展态势也更多。培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符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文化传承的实际需要,随着观念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便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媒体环境变化,培养出符合当前需要的高素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

一、新媒体环境下戏剧影视文学创作的新特点

(一)对故事情节要求更高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手机移动媒体艺术和数字电视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人们通过移动媒体平台来进行戏剧影视作品的频率不断增加。特别是很多年轻人,往往会通过手机来进行戏剧影视文学作品的欣赏,手机的优点比较明显,比如携带比较方便,操作比较容易[1]。但是手机也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屏幕比较小,续航时间比较短。新媒体环境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有必要改造戏剧影视作品,仅仅照搬戏剧影视作品是不够的。现在,人们往往比较喜欢短视频,这便要求进行新媒体戏剧影视短片创造的时候,重视故事情境和文学剧本,通过推荐故事情节,真正地了解这个故事的核心。这便要求戏剧影视文学人才认识到文学剧本的重要性,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剧本。

(二)戏剧影视文学创作呈现出年轻态的特点和中老年人相比,年轻人在接受新媒体技术的时候,接受能力更强,随着新媒体影响的不断增加,在进行戏剧影视创作的时候,人们对于人物性格塑造方面更加重视,并且人物性格塑造也会围绕年轻人欣赏习惯进行。仅仅利用剧本来进行作品核心思想的表达是不够的,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我们还需要把文学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通过代表人物来刻画出来。所以,在进行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必须重视主要人物的刻画,优秀的作品,其人物塑造往往比较出色,能够将剧本人物性格思想更好地体现出来。受到新媒体的影响,若是戏剧影视人物和年轻人欣赏习惯相符,那么人们接受起来会更加的容易。

(三)新媒体环境下戏剧影视创作主题也更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的热点话题,这些热点话题呈现的时候,也往往和新媒体技术有着直接关系。新媒体技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这种情况下,进行戏剧影视作品创作的时候,便必须重视主题的发展和丰富,以往较为单一的主题已经很难满足当前观众欣赏的实际需要[2]。所以,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我们必须根据社会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将多样性的主题更好地呈现出来。

二、新媒体对戏剧影视文学创作的影响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也给戏剧影视文学创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不但影响了其创作的形式,还给其创作内容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新媒体给戏剧影视文学创作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一)新媒体让戏剧影视文学创作呈现出多元、互动、碎片的特点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地加快,人们休息时间也呈现出了碎片化的特点,新媒体技术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方面的需要,也让碎片化倾向不断地加剧。因为方便快捷,手机和平板电脑受到了绝大多数年轻人的喜欢,人们也非常喜欢通过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来进行戏剧影视作品的观看[3]。收到新媒体技术影响,现在戏剧影视作品的交流传播空间更大,并且播出的工具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情况下,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需要根据人们的兴趣和新媒体的特点进行,并且戏剧影视短片也会成为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的重要形式。这便要求编剧在进行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做到作品结构紧凑、节奏松弛有度,在比较短的时间中将故事情节理清楚,需要通过情节来引导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整个故事。其次,对于新媒体而言,其基础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技术,以此为基础来让受众和媒体之间更好的交互。受到新媒体影响,戏剧影视编剧在创作的时候,也需要将这种理念运用到创作中来,体现作品的生命力。比如被称为“城市IP片”的《凌晨四点的上海》,在短片拍摄的时候,运用了大量的当地景物和建筑,在播出之后取得的反响比较热烈,很多观众都喜欢去取景点打卡,从而进行剧情的回味。这个片子也是新媒体影响下戏剧影视文学创作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案例,不但评价不错,还能够利用作品让受众和媒体之间更好的互动。最后,新媒体让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更加的多元。通过新媒体技术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上的一些热点事件,这些热点事件的存在也给戏剧影视文学创作更好地进行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素材。新媒体环境下,人们每天都能够接收到大量的信息,若是创作方式比较单一,那么很难满足人们对于娱乐和审美的需要。只有人们认可,文学的价值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进行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也只有能够获得受众的喜欢,其审美价值才能够得到体现。

(二)新媒体给戏剧影视文学的人物形象塑造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在传媒体系中,新媒体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地发展,人们的生活和新媒体之间的关系也愈加紧密。戏剧影视文学人物形象传播的时候,传播的环境以及传播的方式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当前传播环境中,稍微有一定影响力的事件或者人物很容易被人民群众了解[4]。并且,受众在信息接收的时候,也不仅仅是单项的接受相关的信息,而是可以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新媒体关注的是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喜乐。戏剧影视作品本身便是将声音和画面作为载体的一种视听艺术,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戏剧影视作品创作的时候,需要在这个基础上提高创作的层面,给人民群众更多的互动体验和交流体验。这种情况下,戏剧影视文学编剧也更加重视我们的生活、社会热点事件,从社会热点和生活出发来进行素材的提炼和挖掘,这样才能够进行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新媒体要求在进行戏剧影视人物设计的时候,不但需要重视着装、相貌、仪态举止,还必须重视其内在形象的打造,通过各种手段塑造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戏剧影视人物。

(三)新媒体给戏剧影视文学的主题及情节设置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受到新媒体的影响,进行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相关的内涵更加的丰富。影视文学和戏剧文学本身便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也有明显的区别。二者都需要通过多样化、个性的主体内涵设计来将戏剧影视特点更好地展示出来。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技术也有了极大的发展,新媒体发展也给戏剧影视文学创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在起始阶段,新媒体受众往往是年轻人,所以,在进行戏剧影视文学创作的时候,主题往往是校园、青春和爱情。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很多中老年人也因为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而越来越喜欢新媒体。在进行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编剧也不再仅仅重视年轻人,而是需要满足不同受众的实际需要,而想要做到这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便必须重视作品主体内涵的丰富。在新媒体环境中,对于戏剧影视文学创作意识的要求也更高,要求必须做好故事的选择,提高故事的质量。在戏剧影视文学作品中,其核心内容往往是故事,故事情节起伏大能够给表演者更好的表演提供空间,戏剧影视作品本身所具备的文化价值也会不断地提高[5]。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生活节奏的加快,也导致了快餐文化的出现,特别是在短视频中,人们更加喜欢快餐文化。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戏剧影视文学创作者一般都会选择那些情节比较紧凑,层次比较分明的故事来进行创作,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戏剧中的矛盾冲突更好地展示给观众,以往的戏剧影视文学作品重视徐徐展开,而现在的短视频更重视观众较短时间中的快意感觉。

三、新媒体环境中戏剧影视文学创作思路变化

(一)新媒体背景下戏剧影视创作应该重视年轻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发展的时候,年轻态也成了非常重要的趋向,在进行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也应该将年轻态体现出来。新媒体技术传播特点比较明显,很多受众群体接受模式也比较明显。这种情况下,在进行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只有更加重视冲突性,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提高作品本身的价值。只有产生了冲突,故事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若是这个前提欠缺,那么戏剧影视文学创作的价值便无法体现出来[6]。并且,冲突也是创作发展的基础,是吸引观众眼球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突出性的体现,只有这样作品核心价值才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来。

(二)从多个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戏剧影视创作的主题戏剧影视文学体现的时候,主要通过影视文学和戏剧文学这两种体裁来体现,无论是戏剧文学还是影视文学,都需要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主题。在进行戏剧影视文学创作的时候,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将矛盾和故事情节体现出来。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戏剧影视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还可以根据情况和需要将个性化较强的台词加入进来,通过设计个性化较强的台词来将创作的主题和故事脉络发展更好地体现出来。

第5篇:戏剧作文范文

关键词:曹禺;戏剧创作;西方文化

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叶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急剧动荡的时期。西方的各种文化思潮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风云际会,激荡、冲突、分化、交融,极大地震撼着一大批有着深刻良知中国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曹禺正是处于社会变革旋涡中的一位以戏剧作为载体来宣泄人生体验或表达自己社会理想的作家。因此,他也与他同时代的一大批志士仁人不可避免地接受着西方文化的洗礼和熏陶。

一、从对西方宗教的消解中重新认识社会与人生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也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同时它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尤其是《旧约圣经》被认为像希腊神话一样具有“永恒的魅力”,对西方的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曹禺在他的剧作《日出》中大量的引用了《圣经》中的话语,其中的作用应该探询。

曹禺在有关《日出》的话题中做过这样的阐述:“全部引语放在前面,是想代替序的作用。”笔者认为这只不过是一种对引语的表层定位,更深层次的含义恐怕复杂得多、丰富得多。同时他还说:“我的想法是要毁掉哪个不合理的社会,当时不敢说出来写出来,就用了一大串《圣经》上的话。过去,我曾经提醒人们要按照我排列的顺序读那些引自圣经的段落。”(《曹禺自述》京华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97、98页)。作者引用《圣经》中的话语共有7小节,我们认真解读就会发现其严密的思想和情感的逻辑层次。

“上帝就任凭他们存邪僻之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装满了各样不义、邪恶、贪婪、恶毒。满心是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新约.罗马书》第二章)

“......我的肺腑啊, 我的肺腑啊!我心疼痛,我心在我里面烦不安,我不能静默不言。因为我已经角声和打仗的喊声。毁坏的信息连络不绝。因为全地荒废。我观看地,不料地是空虚混沌;我观看天,天也无光......”(《旧约.耶利米书》第五章)

显然,作者借用这两段文字发出了对被扭曲了的丑陋人性的抨击、对不合理不公正的的社会的质问,警醒人们怀疑这旧的世界旧的秩序。正象尼采所言“上帝死了”。上帝如果没有死,为什么这个世界存在着那么多的凶险呢?尼采的“上帝死了”,这是一个复杂的哲学命题,它预示的是西方基督文明的崩溃和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当然,对于这样一个即将过去的社会和历史,我们应该“重估一切价值”。

作者同样借用《圣经》里的观点来表达自己试图重新构建一个合理有序的世界的理想。“若有人不肯工作,就不可吃饭”(《新约.帖撒罗尼迦后书》第三章)“是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我又看见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启示录》第二十一章))作者相信未来是美好的,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一切都要重新重来”。

诚然,曹禺先生的《日出》深刻地描绘了一个“不合理的”、“不义”的“该死的”黑暗世界。在这个黑暗世界中人们的灵魂与精神全都被折腾着被扭曲着,人性的毁灭,心灵无所依归,精神家园荡然无存。作者运用娴熟的艺术技巧驾驭着纷繁复杂的矛盾冲突,灵与肉的绞杀,追求与幻灭的交替,理想与软弱的消长建构了人物之间紧张的心理对抗,呈现出了一个毫无希望腐朽堕落的社会现实。但剧中的主人公陈白露有一段精彩的台词:“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不管我们如何去解读主人公的心理与情绪都无关紧要,关键是作者借主人公之口呼唤太阳的升起,诅咒逝去的黑暗。曹禺先生也曾说:“写《日出》之前,是心中早已有了那几句话......。”

《圣经》作为西方文化的经典,它存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宗教性。曹禺先生引用圣经中看似零散的经典语言来演绎着自己深沉而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在对宗教经典的消解中重构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体悟与认知。众所周知,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家们要利用艺术的有限性去超越现实的复杂性、多样性与无限性就必须具备超人的智慧。曹禺这种充满着哲理的思辩与艺术实践正展示了他那种站在历史高度的豁达精神和艺术家的可贵品质。

二、从对西方悲剧意识的消解中重构独特的剧作形态

曹禺先生的悲剧创作无疑是受到西方悲剧创作理论和悲剧创作手法的影响,他“第一次把希腊悲剧,尤其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讽喻手法易卜生以来近代剧的闭锁结构技巧结合起来运用,创作了激动人心的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悲剧。”(《曹禺的剧作道路》杨海根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41页)笔者也曾经在《〈雷雨〉的社会价值及其它》一文中对曹禺先生的悲剧作品作过这样的阐述:“曹禺悲剧的意义是带有强烈的时代性的,正像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一样。索福克勒斯所处的时代是人类还不可能认识这个世界的时代,还不能完全主宰自己的时代,所以古希腊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产物。现今时代的人物及其命运的悲剧,不是天命安排的,而是含有其社会法则的,是社会斗争的产物,是不合理的制度的产物;人物的命运安排是作者根据现实的生活特征,逐步凸现出来的。索福克勒斯给他的主人公俄狄浦斯预设了神的诏示,而曹禺笔下的任何人物没有这样。看样子,曹禺是不相信命运的,他只是欣赏希腊命运悲剧而已。他所追求的是希腊悲剧的艺术特征,尽力打造出希腊悲剧的那种戏剧形态,以造成自己戏剧的那种神秘感和朦胧感,酝酿出不可言喻的令人战栗的悲剧气氛。”(拙作见《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第33页)的确,索福克勒斯向人们倾诉的是人类命运的不可捉摸,宇宙背后有一个神秘的主宰者。那么对他的悲剧特征我们称为——“命运悲剧”。

曹禺先生说:“外国剧作家对我的创作影响较多的,头一个是易卜生......第二个使我受到影响的剧作家是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的戏博大精深,宇宙有多么神奇,它就有多么神奇。我从易卜生的作品中学到了许多写作的方法,而莎士比亚的变异复杂的人性,精妙的结构,绝美的诗情,充沛的人道精神,浩瀚的想象力,是任何天才不能比拟的。”(《曹禺自述》京华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第35页)对莎士比亚的解读曹禺先生很独到很精深,可见影响特别之大。我们今天看来,莎翁的悲剧作品有着他自身的特点:第一是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第二是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全在于主观因素。所以我们称之为——“性格悲剧”。从莎翁的代表作品《哈姆雷特》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斑。人文主义者认为悲剧的重要性不在于悲剧主人公的遭遇,而在于悲剧表现的矛盾深度,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深度。莎翁悲剧的主人公虽然死了,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胜利了,给人以一种光亮和前途。莎翁的悲剧含有极其浓重的人文主义理想的色彩。

通观曹禺先生的悲剧作品,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作者是从现实主义出发,是从对宇宙人生的关切出发,真切地揭露和抨击这个不合理的社会与制度。换言之,作者是怀着“时日曷丧,予与汝偕亡”的心情愤笔直书的,他将悲剧的主人公置放在一个“吃人的社会”背景中去冲突去绞杀去毁灭的。显而易见,作者从古希腊悲剧作家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那里找到的是一种悲剧创作的精神,找到的是一种可贵的艺术品质,而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模仿。他的创作带有心灵的痛苦与折磨、历史的沉思与探索、时代的激情与冲动。可以这样说,曹禺先生另辟蹊径,有着自己独到的创意,如果要将先生的剧作定位的话,那就称为“社会悲剧”吧。

三、从对西方象征主义的消解中熔铸独特的悲剧含义

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与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在西方衰落之后,应运而生的便是象征主义。象征主义的主要影响是在诗歌领域。象征主义的特征很复杂,早期的象征主义“主要强调展示隐匿在自然世界背后的超验的理念世界,要求诗人凭个人的敏感和想象力,运用象征、隐喻、烘托、对比、联想等手法通过丰富和扑朔迷离的意象描写,来暗示、透露隐藏于日常经验深处的心灵隐秘和理念。”(《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第10页)我们在解读曹禺先生的悲剧作品时不难发现象征主义诗歌创作方法在剧作中隐约可见。

(一)戏剧命题的象征性。曹禺先生一系列的悲剧作品,如《雷雨》、《日出》、《原野》等,这些个作品的命题,作者抓住生活中具有强烈视觉和听觉冲击力的意象,展示给读者或观众的不仅仅是蕴藏着的浓郁的个体诗情,而且还洋溢着人类所追求的普遍审美价值规律;不仅仅是物象表层的感性意义,而且具有深层的不可捉摸的理性色彩,留给读者更为广阔更为悠长的思考与想象的时空跨度。

(二)舞台设计的象征性。在这一点上特别突出的是《原野》。作者为剧中活动的人们设计出奇异、诡秘、恐怖的舞台环境与气氛。暮秋的原野,黑云密匝匝遮满了天空,低沉沉压着大地,狰狞的云泛着幽暗的赭红色,在云朵中点染成万千诡异艳怪的色彩。尤其是最后一幕,黑林子,黑幽幽潜伏着原始的残酷和神秘。正如作者所说:“这里蟠踞着生命的恐怖,原始人想象的荒唐。”作者将象征主义手法与写实主义手法融为一体,为主人公的复仇心理和复仇过程设置了一个令人震颤和恐怖的环境,深刻地揭示了旧中国农民身上的极其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心理负担。从艺术接受角度讲也给读者和听众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听觉与心理冲击力。

(三)人物塑造的象征性。在《雷雨》中,作者塑造了周朴园、鲁侍萍、周繁漪等一系列人物形象。如果按照尼采的观点来解析的话,我们似乎可以又发现曹禺先生的剧作暗含着极大的哲学价值和审美价值,而这种价值的又恰恰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尼采在他的《悲剧的诞生》一书中认为,古希腊艺术的产生在于日神的冲动和酒神的冲动。日神代表的是整个世界的规范、秩序,代表的是所谓的公正与权威;酒神则是原始的冲动,主要是情欲的放纵。只有太阳之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厄罗索斯二者结合才会产生悲剧。

第6篇:戏剧作文范文

昨天其实发生了挺戏剧化的一幕,就90他是有来找自己嘛,但其实自己当时就也有看到那个消息,上完体育课之后就看到了,但是自己没有立马的去回复人家,因为觉得人家就是一种需要的时候才去找自己就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嘛,自己就觉得他真的就是把我当成他的利用工具了,所以他在问自己说有没有我们学校的校卡或者是学生卡之类的东西的时候,建议并没有立马的出来封人家,而是在自己的朋友面前,把他给吐槽了一遍之后才去吃完饭吃完饭之后回宿舍上厕所的时候实在是太无聊了才去回复人家,本来是不想要去回复了,但是自己每一次都是有去回复了,虽然说每一次都不想要去回复人家,但是每一次自己都会忍不住的去回复她。

所以自己最后还是问他说咋了,然后就又问他说他的头像是不是变化了,因为就我之前的话,它是用了这个头像,然后自己就跟他说这个头像太丧气了嘛,因为那个头像就是一个男生趴在桌子上,然后那个时候是他高三的时候就用的,然后自己就觉得他想起来,后来他就又换了另外一个头像,但是现在又换回那一个37的头像啊,所以这也是顺带去说了这一下嘛,然后他就开始跟这些叽里呱啦的说,他为什么要跟这一男学生争论,就是去另一个女孩子学校,然后去做志愿者,然后最后发现竟然是那个女孩子,而且还一眼就看到我的那一个女孩子,最后两个人都激动的快要相拥了这种感觉,然后自己就问他说那要跟我要这个学生卡干嘛啊,然后他就说因为他一开始觉得,噢他要先搞错了,这个东西想要去了解一下这些学生卡一般情况下都是怎么样的,你看就是又是有对自己有嗯企图啊,有意图在里面对吧?

最后就是我们自己其实也是那一天晚上,然后就因为这一个视频的事情吧,有可能是因为其他的事情,其实更多的是因为这个视频,然后自己也是有受到了挺多影响的,就是绿活动开始变多了吗?后来确实也就是在洗澡的时候,自己内心上演了一出戏就上演了两部戏,然后最后最后还是去把这一第1部戏可以实现了,就是想让他去跟自己换一个头像,然后去气一气那一个人,但是最后人家拒绝了,因为他觉得部门里面加了很多同事,然后以及就那一些,我们的共同朋友也比较多,然后对我们两个人其实多少也是有一些关注的,他就不想要被别人,我以为我们两个人是这一些情侣,哪怕只是让他用一个头像,用这一天就行了,但是那最后还是拒绝了就是其实真的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一种肯定吧,也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被在乎。

第7篇:戏剧作文范文

奥利弗的出生使我倍感同情。他出生于济贫院,出生不久妈妈就死了。他被当作一件物品送来送去,忍饥挨饿,备受欺凌。

后来,他被送到一个棺材铺里当学徒。棺材铺的老板,老板娘以及棺材铺的伙计,都欺负他,看不起他。由于不堪他们的虐待,奥利弗独自逃往伦敦。他敢于逃避这种惨不忍睹的生活,使自己获得自由,从中可看出奥利弗是一个有勇气的人。

一路上,他又饿又累。终于他遇上了一个外号机灵鬼的人,机灵鬼把奥利弗带到了他那里并待他很好,而奥利弗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进了贼窝。在两次偷盗中,他都遇到了好人,他们把奥利弗留在家里抚养,但又一次次被贼窝的带头人费金抓回去。后来,由于南希变好,告诉了老绅士偶然听到的一个秘密,说奥利弗的同父异母哥哥为了财产,要杀他,于是逮捕了贼窝的人,但出于同情,放过了他的哥哥。奥利弗的灾难终于结束了,他被他第一次偷的那位老绅士收为义子。奥利弗才知道,他偷的两次,被偷着竟然是他父亲的好友和他的亲姨妈。

由此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但还是有少数热心的好人。因为他们的善良,奥利弗才得救,也因为他们的善良,才使世界上少了一个受苦的孩子,使将来少了一个贼,多了一个好人。如果世间的人都像他们一样的话,我想,世上便不会有受苦的人,不会有那么多的孤儿。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可怜的奥利弗,在已经失去家人的痛苦下受到这么多折磨。在他瘦弱的躯体下,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使他坚持不懈,使他在饥饿、寒冷、孤独、痛苦下顽强的斗争,向美好生活前进。虽然他在黑暗和充满罪恶的世界中成长,但在他的心中始终保持着一片纯洁的天地,一颗善良的心,种种磨难都不能使他堕落或彻底堕落,进而更显示出他“出污泥而不染”的光彩夺目的晶莹品质。虽然他曾经受过无数的艰难困苦,但并没有给他善良的心灵留下创伤,在他的一生中,他对其他人表现出的同情与善良就像上帝对一切生灵所表现的一样。正如在一切最好的故事一样,邪不胜正,善良最终战胜了邪恶,正义的力量战胜了邪恶。虽然南希最后遇难,但正是她的死所召唤出来的惊天动地的社会正义力量,正是她在冥冥中的在天之灵,注定了邪恶势力的代表——费金团伙的灭顶之灾。奥利弗得到了典型意义上的善报。

第8篇:戏剧作文范文

她,是我一个很好很好的朋友。

她很聪明,可有是有点孤僻,我是第一个打开她门窗的人,她总是对我说她的生活因为有了我才开始慢慢接触阳光,我笑笑,或许吧!

不知从什么时候,我的学习成绩连续下划,老师也对我渐渐失望,我的整片天都边的灰暗了,偏偏在这个时候,她的成绩步步升高,在众多双眼睛开始只注意她时,我充满着嫉恨。

我慢慢疏远了她,看得出她很担心,可是在那时,我认为那是虚伪。

为了赢得大家的掌声,我有了一系列的计划……

我从新和她结成“好朋友”我经常拿她的作业抄,终于,老师发现了,当我们被审问时,她只是安静的不开口,我却“委屈”的跟老师说不是故意要把作业拿给她抄的。我不敢看她的眼神,只知道她呆立的站着没有出声,看得见地上那几滴她掉下来的泪水……

在老师的眼里,她已经是一个坏学生了,可我没有一丝的高兴,心、好重、好重……

第二天,看到她的座位没人,我顿时紧张起来,后来得知老师把这件事告诉她的家长,偏偏她的父母又那么封建,让她辍学了,而……而……她,到最后还没有为自己辩解……

呵,我自编自导的戏剧,她的离开成了戏剧的终点,而我还傻傻的不知道结局,原来,在相识的那刻起,戏剧就开始了,而这场戏剧的开始也以为着分离……

第9篇:戏剧作文范文

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在欧洲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时期的戏剧为人类的文明和文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从十六世纪八十年代起,英国戏剧进入了它的繁荣时期。马洛是“大学才子”中最激进的人文主义剧作家,他将中世纪戏剧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他的作品《铁木耳大帝》、《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和《马耳他的犹太人》等从不同侧面体现他对个性解放和个人权力的追求。这一时期英国戏剧界的领袖人物则非莎士比亚莫属。莎士比亚一生写过37个剧本。就创作风格而言,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开始创作到1600年止,作品主要以喜剧和历史剧为主,如《错误的喜剧》、《第十二夜》、《约翰王》、《里查三世》等。第二个时期从1601年到1607年,作品以悲剧为主,如《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这四部悲剧标志着莎士比亚登临了戏剧艺术的颠峰。第三个时期从1608年至1612年,作品以神话和传奇剧为主,如《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等。莎士比亚的的作品开创了西方戏剧的新纪元,对欧洲戏剧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仍是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戏剧精品。

莎士比亚去世之后,以讽刺喜剧见长的本?琼生成为英国戏剧界的领导者。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上半叶英国戏剧的发展始终处于低潮之中。十八世纪下半叶英国戏剧舞台出现了喜剧的短暂复兴,歌德斯密和谢里丹是这一时期的两位具有代表性的剧作家。十九世纪显然不是戏剧的时代,而是英国诗歌、散文及小说蓬勃发展的时代。但是,到了十九世纪晚期又出现了以风俗喜剧着称的优秀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二十世纪英国戏剧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指的是二十世纪初以萧伯纳为代表的剧作家所创作的社会问题剧;而后一阶段则是指五、六十年代以奥斯本为代表的愤怒派戏剧和以贝克特、品特为代表的荒诞派戏剧。在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着名剧作家尤今?奥尼尔是第一位获得世界承认的美国剧作家,也是美国戏剧的奠基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又诞生了一批重要的现实主义剧作家,其中包括阿瑟?米勒,田纳西?威廉斯及阿尔比等人。

通过对英语戏剧史的简单回顾,不难看到戏剧文学在英美文学中所占据的地位其实并不亚于英语的小说、诗歌,戏剧可以说是英美文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英语小说和诗歌的翻译,一直以来翻译界讨论颇多,然而对于戏剧的翻译却谈之甚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迄今为止,学术界之所以对于戏剧翻译给予的关注非常有限,也许是由于戏剧作品的译者所面临的特殊困难造成的。戏剧文本的译者面临的问题有别于其他任何类型的翻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的困难在于戏剧文本本身的性质,“尽管语际翻译涉及到一个特定文本从原语到的语的转移,但是戏剧文本的翻译过程还涉及到语言学之外的各种因素”(Bassnett,1985:87)。不同于小说、诗歌的翻译,“戏剧艺术的双重性要求语言和视象、音效结合起来”(Baker,1998:71)。因此,戏剧作品的译者就面临一个选择,是把剧本视为文学作品,还是把它视为戏剧舞台艺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译者的不同选择会对他采取的翻译策略产生重大的影响。尽管当译者在翻译某一剧作家的全集的时候,他也许可以将其剧作作为文学作品来介绍给译语读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剧本的本质并不是供人阅读的,而是为舞台而作的。一部戏剧文本和剧作的演出之间存在互为依存的紧密关系,“这两种文本――书面的和演出的――是共存的、无法分割的”(Bassnett,1985:87)。正是这样的一种特殊关系使得“译文的忠实度――建立起译语和原语的关系――和可接受度――在译语环境中构筑起一个流畅的文本――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张”(Baker,1998:71),因而也就给戏剧文本的译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作者选取了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两部主要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的汉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中国舞台上林林总总的“莎剧”变体,探讨戏剧文本翻译有别于一般文学翻译的特性。之所以选取莎士比亚的剧作作为研究素材,除了莎剧代表着戏剧创作的颠峰以外,更因为莎士比亚是一位举世公认的语言大师,在他的作品里,各种锦词警句俯拾皆是,字里行间妙语泉涌。其剧作的语言不仅诗意浓厚、富于修辞,而且各种语体风格并存。可以说莎剧的翻译对于戏剧文本的译者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考验。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1章对戏剧文学、戏剧语言的特质进行了分析、归纳。第2章是对戏剧翻译理论的综合论述,其中包括传统翻译标准与戏剧翻译之链接,对戏剧翻译的特点、戏剧表达的特性对于戏剧译者的影响的分析,以及对戏剧翻译的策略、戏剧翻译的研究重点的探讨。第3章通过《罗密欧与朱丽叶》多译本比较对于戏剧翻译中“可演性”的翻译进行了探索。第4章以《哈姆雷特》的汉译本为例,探讨了传统诗剧的翻译。第5章以中国戏剧舞台上的莎剧为例,介绍了戏剧翻译中常见的文化归化的策略。最后部分的结论则概述了本文的要点。

第1章戏剧语言分析………………………………………………5

1.1戏剧文学概述…………………………………………………………5

1.2戏剧语言分析………………………………………………………….8

第2章戏剧翻译理论综述………………………………………………32

2.1传统翻译标准与戏剧翻译之链接…………………………………32

2.1.6结语……………………………………………………………39

2.2戏剧翻译的特点………………………………………………………40

2.3戏剧表达的特性对于戏剧译者的影响………………………………51

2.4戏剧翻译的策略………………………………………………………56

2.5戏剧翻译的研究重点――对于可演性的探讨……………………60

第3章可演性的翻译――《罗密欧与朱丽叶》多译本比较…………65

3.1绪论……………………………………………………………………65

3.2戏剧语言的口语化……………………………………………………68

3.3戏剧语言的个性化……………………………………………………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