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纺织技术论文范文

纺织技术论文全文(5篇)

纺织技术论文

第1篇:纺织技术论文范文

全国纺织工业现从业人数2000多万;80%企业在东部沿海地区。2002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首批命名的全国39个特色地区中,嘉兴独揽了其中的6个纺织产业基地市、特色名镇:嘉兴平湖出口服装基地市,海宁纺织基地市、海宁布艺名镇、海宁经编名镇、濮院羊毛衫名镇、油车港静电植绒名镇。在嘉兴地区,涌现了茉织华、多凌集团、新成达、嘉欣丝绸、埃迪尔等一批领头羊企业。加上海宁皮革产业和市场在国内处于龙头地位,在国外享有声誉,这些都反映了嘉兴服装强市的实力。嘉兴地区服装原料充足,地理位置优良,作为嘉兴地区的支柱产业,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对该地区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嘉兴区域纺织服装将逐步开发深加工高档精细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尤其要尽快攻克印染后整理处理技术关;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品档次;加强外贸专业知识培训、英语能力培训,实现市场多元化、产品品种多元化、贸易形式多样化等。企业对能进行车间管理、纺织、印染生产工艺调整能力及引进设备的消化与管理的一线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

2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课程开发

我国的高职教育一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课程体系开发也应随社会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高职高专现代纺织技术培养从事纺织产品的开发,车间工艺技术、设备管理、运转操作管理、质量管理与监测,纺织品营销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针对目前嘉兴市及周边地区纺织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进一步深入调研。通过网络、毕业生回访、走访企业等,进一步确定目前纺织行业所急需的工作岗位,并做好调研报告。为了能更好服务嘉兴市及周边地区纺织行业,根据企业调研得到的工作岗位以及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确定本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专业能力;同时,根据工作岗位任务确定培养人才所必须学习的专业核心课程,努力培养出“全能型并能服务嘉兴市及周边地区纺织行业”的高职专业人才。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强以应用为目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由企业人员和校内专任教师,融入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共同制订课程标准,科学合理地设计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任务引领、项目驱动”为理念,构建“工学结合”课程教学体系。依据企业纺织品设计与染色工作过程开展课程整体设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工学结合教材、开发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手段,融“教、学、做”于一体,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的毕业生实践操作规范,达到“零距离”上岗的人才培养要求。

3总结

第2篇:纺织技术论文范文

电脑横机的类型很多,但是其控制系统大同小异,控制流程大体为:输入设备、打版系统、存储介质、控制系统和执行单元。其中打版系统的作用主要是生成花型文件,花型文件借助存储介质输入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解析花型文件,从而产生控制信号,最后将这些控制信号发送给执行单元来协调完成纺织工作。

2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以整个硬件设计为基础来实现自身功能,而一些应用程序的管理以及硬件的分配需要软件的帮助,这样便于开发程序。嵌入式操作系统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嵌入式算法阶段,该阶段没有操作系统,主要是通过汇编语言来直接控制系统,因此整个系统相对较为单一,工作效率也相当低,用户对接较为困难。在嵌入式算法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一种简单的操作系统,该系统主要以嵌入式CPU为核心,其特点是功能简单,成本较低,工作效率高,所用操作软件较为专业化,兼容性和扩展性较好,但是在处理用户界面时还不是特别容易。因此嵌入式操作系统阶段又发展成为一种嵌入式的通用操作系统,此阶段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兼容性较好、工作效率较高、体积小、扩展性较好,而且用户界面友好。目前正在飞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以Internet为基础,Internet的接入为嵌入式系统提供了强大的网络运作功能,这是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需求,也是其飞速发展的一个标志。开发嵌入式系统主要是选择操作系统,选择原则包括:

(1)兼容性,操作系统是否具有兼容性在各异的平台或者各异的系统上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软件兼容性可以使系统在不同的平台上方便地运行,或者通过简单的微调就可以运行。

(2)实时性,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应用广泛,因此需要其对各种异常或者各种命令随时随地做出回应。

(3)丰富的资源信息,这对提高系统开发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定制能力,硬件系统各不相同,因此要求系统的定制能力也相当的高。

(5)成本,这是任何一个开发商对产品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6)中文支持度。基于上述的因素,在选择操作系统时要慎重,而Linux操作系统是最符合上诉原则的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稳定性较高,性能较好,支持各种不同的任务,可以调试结构,资源丰富,成本较低,结构多变,应用广泛。

3软件流程软件的基本框架

第3篇:纺织技术论文范文

在当代社会的棉纺织业中,一些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棉纺织技术,生产产品单一,生产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生产效率比较低,不利于现代棉纺织业的发展,无法满足当代人们生活的需求,面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激烈竞争,我国的棉纺织业必须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革。结合当代棉纺织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我国的棉纺织技术还存在不足。

1.我国的棉纺织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规模很大,尤其是纺织工业,在我国的发展行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的棉纺织技术还相对比较落后,例如在使用的棉纺纱锭中,有将近一半都是比较落后的纺织设备,大部分还是传统的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着很大的差距,并且在很多中小型棉纺织企业中,还存在着传统的手工作业技术,对于一些先进的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等实用不够广泛,并且转杯纺水平不高,比较精细的技术还处于研发的阶段,一些具有高档水准的棉纺织工艺还不能大规模的生产,例如无结纱、精梳纱等。我国棉纺织技术相对比较低,影响到了棉纺织业生产质量和水平。

2.棉纺织技术加工的产品不能满足市场的新要求

经过对我国的棉纺织技术进行研究,化纤纺织产品已经占据了我国纺织工业大部分的加工量,但是我国的化纤差别很低,且功能性的纤维生产量比较小,高性能的纤维还需要进行进口,而当代社会对棉纺织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行绿色纤维的生产,我国的绿色纤维还处于研发的阶段,并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现代棉纺织技术的发展趋向

1.现代棉纺织技术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我国传统的棉纺织技术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20世纪以来我国进行了国际棉纺织生产的实验,梳理机被运用到了棉纺织生产当中,为棉纺织企业的开清棉和梳棉工序创造了便利的条件,而国际的棉纺织技术主要是以信息化为特征,运用电、机器、液压等进行传感技术和变频调整,使得棉纺织技术朝向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生产的质量和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用清梳联单机,利用压力传感、信号转换、计算机处理以及计算机综合监控等技术来确保生产全流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棉纺织的总流程处于连续、同步以及平稳的状态,将输出棉的条长片段、短片段以及超长片段的均匀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此外运用异性纤维在线自动检测清除装置设备来进行异性纤维大小和位置的判断,利用彩色数码摄像技术完成清除过程,使得异性纤维能够通过高速气流进行排放。自动落纱机、自动络筒机的使用极大地方便了棉纺织工业的生产,并且不断地完善空气捻接技术,推动了细络联技术的运用,因为在棉纺织工业中,生产所需的劳动力比较大,而且员工的工作量也很大,必须将生产工序进行直接的连接,确保产品生产的质量和水平,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和生产成本,解决纺纱速度和细沙卷装两者之间的矛盾,有效地提升了环锭细纱机的锭速。无梭织机的出现是机电达到了一体化的水平,有效地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使得产品的质量和种类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无梭织机可以通过剑杆、喷水、喷气以及片梭等四种状态的物种运动与辅助运动相结合,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各方面的自动化操作。

2.在现代棉纺织技术中运用到更多的新工艺和新设备,经过不断地完善,被广泛的应用于棉纺织生产中。在当代社会的棉纺织技术中,转杯纱纺技术是当今比较新型化的棉纺织技术。转杯纱纺机实现了全自动化,利用自动接头、自动落纱、自动输送筒管等功能使得纺杯的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转杯纺纱机的全自动接头装置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提升了接头运作的质量和水平。喷气纺也是棉纺织技术中的一种新型化的纺纱技术,可以有效地缩短工艺流程,减少劳动力,产品耐磨,毛羽少,但是其产品的强力不够,并且手感上有欠缺。可以进行纯棉纱的加工,生产出包芯纱和花色纱,有效地提升了各道生产工序的生产效率。紧密纱纺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升细纱的强力,减少细纱断头,改善产品的手感,提升了产品的质量。新型无梭织机的使用缩小了引纬张力,提升了纺织的效率可以进行大批量的棉纺织品生产。

3.棉纺织技术向加工多样化纤维原料的方向发展。化学纤维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日益重要,化学纤维质量品种的开发力度不断地加大,人们对纺织产品的要求不断地提升,使得棉纺织业进行化学纤维原料加工成为必然,而化学纤维原料的加工需要进行不同组分、不同配比的交并、交织和长丝与短纤的包缠、包芯等,需要利用各种先进的新型工艺、技术和设备,才能实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棉纺织产品。

三、推动我国棉纺织技术的现代化发展

1.要不断地更新棉纺织设备

在棉纺织业的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棉纺织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更要对陈旧落后的生产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换,确保其进行正常的运行,生产产品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提升,利用不同的生产设备来进行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生产。

2.要保持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性

创新是棉纺织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要进行棉纺织新产品的研发就要发扬创新的精神,不断地研究和开发创新性技术,增强棉纺织行业的竞争力,在市场上占据质量和价格的优势,同时还要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强对棉纺织业的管理,促进棉纺织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3.提升棉纺织生产的技术水平

我国的棉纺织行业要与国际接轨,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此同时必须通过自身进行核心技术的研发才能够提升我国棉纺织行业的生产水平,要引进更多先进的人才,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加大对纺织行业的科研投资,实现独立生产,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棉纺织行业的生产管理机制,提高我国棉纺织工业的整体水平。

4.对棉纺织业的体制进行改革

我国推行公有制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生产模式,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以及非公有资本等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了股份制生产,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开来,极大地推动了技术创新,完善了企业管理体制,提高了企业以及企业资金的运作效率,提升了企业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强了棉纺织行业的竞争力。

四、结语

第4篇:纺织技术论文范文

1.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1)深入纺织企业调研。为适应纺织行业“转方式、调结构”对专业人才需求规格的不断变化,我们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省内纺织企业调研,合理设计专业调研方案,深入企业、人才市场及职业院校,综合人才需求、岗位分布、就业岗位所需专业能力和素质等,形成专业调研报告,用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2)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学院“一定三年、每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动态优化要求,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调研报告进行分析论证,在综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系统优化,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会议审议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会审意见,依据会审意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我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从事纺织生产工艺设计、技术管理、质量检验、跟单与贸易等工作,精技术、通工艺、会检测、能管理、懂贸易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以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为先导,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创新“三结合、三同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三结合”指的是: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三同步”指的是:项目实训与产品生产同步;课程考核与证书考核同步;技能培养与素质提高同步。

3.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基于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三结合、三同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根据企业需求、课程特点、设施条件,采用“能力递进、分段实施”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技能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职业能力逐渐提升。第一阶段:基本素质培养。完成素质与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并开始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加强英语、计算机及纺织专业基础等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扎实的专业学习基础。第二阶段:专业能力培养。教学在教室和实训室交叉进行,并结合企业参观、专业单项技能训练、模拟实训等方式,完成纺织技术及管理专业核心能力与拓展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到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以企业员工身份参与实际生产过程,在生产中选取课题进行毕业设计,校企共同管理和考核,完成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体系构建和核心课程建设

1.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对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及岗位核心能力的分析,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整合学习内容,形成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为课程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在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遵照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对大学生的政治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的要求,遵循我国人文素养教育规律,执行学院的“三维课程体系”规划。在专业上,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纺织生产工艺设计及实施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为目标,完善“基于培养纺织生产工艺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

2.课程标准制订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定位,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信息反馈、行业专家及技术人员座谈等多种渠道,按照山东省大中型纺织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结合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制订课程标准。

3.教学模式改革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序化课程内容,设计教学项目,提炼工作任务,实施以生产工序为项目导向,以工艺设计为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授课,其中兼职教师重点承担实践性强、与生产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4.核心课程建设

以纺织生产工艺实践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培养为主线,引入纺织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按照纺织生产工序,对专业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重构教学内容,将“纺织材料性能与检测”“现代纺纱技术及应用”“现代机织技术及应用”“织物结构设计与应用”四门专业主干课程建成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

5.教学资源库建设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学院数字化校园平台为支撑,校企共建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包括典型的企业案例、质量标准、工作规范、操作流程等资料,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网站、专业课程及技能测试题库、工学结合教材、电子教案与电子课件、教学录像等内容。通过教学资源库建设,一方面满足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为同类专业及企业提供共享服务。

6.顶岗实习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制定顶岗实习计划,确定实3习单位。学生与合作企业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实习单位,学生与学院、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明确三方责任、权利和义务,以保障实习单位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以企业员工身份参与实际生产过程,定期轮岗,掌握纺织专业相关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完成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岗位适应能力的提升,实现由学生到专业人才的角色转换。在生产中选取合适的项目进行毕业设计,通过技能考核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7.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第5篇:纺织技术论文范文

路基工程灾害与道路工程的选线设计、施工方法、施工质量、治理措施等有密切关系。

(一)地质条件不良地段的路基选线

某些山区道路路基工程的设计坡度能达到70°以上,设计高度多在15-40m以上,最高可达60m,而且个别地段还有顺层高陡路基工程,所以,不稳定的崩塌落石点特别多。山区道路周围的倾倒崩塌,位于构造破碎的岩层地带,设计路基工程高度较高,坡度较陡。在构造破碎基岩地段不适宜地设计高陡路基工程是崩塌落石严重的原因。所以在山区道路路基工程的设计选线中,这是必须注意的一点。

(二)切坡过多破坏了原有平衡使路基工程灾害形成和发展

我国很多山区公路和铁路沿线的岩石残积物是以松散堆积物为主体,它们的水稳性差,遇水易崩解。公路切坡过多,破坏了原有的植被及其力学平衡,又设计成高陡路基工程,坡高多在15-30m以上,坡度多在40°以上,使水动力强度增大,是造成坡面冲刷侵蚀、水土流失、坍塌、滑坡的重要原因。

(三)施工方法不当、质量不高、留下后患

山区道路施工中深挖土石方往往很大,施工方法多采用大爆破,使原本存在裂隙发育的岩体发生松动、裂隙张开、宽度扩大。加上施工质量不高,岩质路基工程施工不规范,坡面不平,岩体参差不齐;施工后期对危岩、浮石未进行清理,使大多数高陡路基工程上都残留大量危岩,给长期行车安全带来后患。

二、山区道路路基的工程特点

山区由于山区地形、地质等特点和公路路基设计要求特别是高速公路路基设计的更高要求,山区公路路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变异性和不确定性大,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质和水文等自然条件往往变化很大,即便在较短的路段内,路基的填挖情况、岩质和土质以及水文条件都可能有较大差别,从而使路基的物理和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差异;由于自然地面的起伏不平,路基形式有填方路堤、挖方路堑、半填半挖路基等三种类型,在纵、横向均存在填挖交界过渡区,容易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山区公路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路面局部裂纹、沉陷的现象,不但会导致路基本身损坏,还将导致路面结构损坏;由于地形变化复杂,路基边坡高度和填挖高度相差较大,在路线跨越深沟时常常出现高路堤,且不可避免地存在陡坡、斜坡路基、路堑高边坡;由于地形限制,山区路基工程往往需要通过设置支挡防护工程以确保路基稳定,同的由于路基宽度大、土石方数量相对较大,有时也需要采用支挡工程以减少土石方数量;路基工程由于填挖造成地表植被损害等,破坏了自然景观,且容易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故山区高速公路路基工程设计应重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从地质构造上讲,岩层的结构与构造,对山坡的稳定性、滑动面的形成以及滑坡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如堆积与岩层的接触面愈陡,则堆积层土地体的重力作用就愈大,极易发生滑坡的危险。

三、山区道路路基灾害防治措施

(一)山区道路路基常见灾害

1、崩塌现象

崩塌是巨大的岩体与基层失去联系后,在重力的作用下,瞬时突然从边坡陡崖上倒塌下来,岩块被撞碎的破坏形式。崩塌属于坡体的破坏,其危害程度比较严重。对于山区的道路,由于山区地质环境的特殊性,路基横断面容易形成路堤路堑形式,加陡了开挖路堑边坡的坡度,加之雨水天大量涌入路堑的雨水冲刷,使得土质较差、岩性松软、风化严重的的路基段产生破坏,经常断绝交通,给行人带来不便。

2、翻浆的发生

潮湿地段的路基在冰冻过程中,土中的水分不断地向上移动,使路基上部的含水量增大;再加上行车的作用,路面便会发生鼓包、冒泥等现象,人们称之为翻浆。山区道路翻浆主要暴露在路基潮湿、冰冻作用严重、筑路材料缺乏等路段。山区道路翻浆也是山区路基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

3、水毁的出现

山区公路地形复杂,坡陡弯急,路面较窄,防护工程设置较少。而山溪河流变化幅度较大,洪水来势凶猛,经常造成水淹路面,导致排水不畅,山洪直冲路面,形成路基缺口,加之雨水渗入,使覆盖层与山体岩层的粘结面摩擦力减小,而部分覆盖层失稳,致使深挖路段边坡滑塌。水毁也是山区道路路基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

4、泥石流

地山岭地区,由于瀑雨或大量的融雪水在沟浴中造成突然的短暂的间歇性水流,它挟带着大量的固体物质(如风化后产物和山坡上的土体上的土粒、碎石、块等,流动过程中还挟带砂砾石)而形成泥石流。泥石流的造成,主要是在瀑雨地区很短的时间的大量降水产生集中水流而形成山洪,而当集水落石出区内岩层风化具有大量的松散堆积物,当山坡坡面受到集中水落石出流及沟谷下切产生坍塌、崩塌、滑坡现象以后,成为泥石流固体的来源。泥石流是山区公路常见的一种病害,泥石流发生时,常冲毁路基,破坏桥涵等建筑物,断绝交通。

(二)高路堤灾害防治设计

高路堤土石方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占地多、技术要求高、工后出现灾害的风险较大。因此,山区高速公路高路堤应与高架桥在工期、水土保持、造价等方面综合比较,在挖余土石方较少或较为合理(符合环保、水保要求)时,一般不要采用高填土方案。为减少工后剩余沉降和破坏,应适当提高路堤填土的压实度。对于一般细粒土(含黄土)和粗粒土,当填土高度大于10m时,其下路堤(路床顶面以下150cm以下)的压实度应控制在93%以上;当填土高度为20-30m时,其上路堤(路床顶面以下—150cm)的压实度应控制在95%以上,下路堤的压实度应控制在93%以上3而对于填土高度大于30m的超高路堤,其上、下路堤的压实度均应控制在95%以上。高路堤土石方数量大,填筑用土料一般来源于多个取土场或多个路堑段的挖余土方、石渣,土性成分比一般路段复杂,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变化较大,压实指标不易控制,常导致路基压实施工不匀,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及浸水附加沉陷。因此,路堤填筑必须严格按重型标准击实试验所得的最佳含水量来进行填筑,并改进检测方法,加大检测频率,严格控制填土干密度。对有可能发生公路路基病害的地段,经常进行检查和观察,以便根据病害现象和原因,拟定防治措施,根据判断可能发生的公路路基病害:新开挖的边坡坡脚有水冲刷;有平行于斜坡的裂缝,斜坡上有不规则的鼓起;坡脚周围有破裂和损坏现象,并有倾倒的树木;在地面上有地下水流的地方,构成山坡岩石的层时甚薄并有裂缝或滑动或滑层的走向与路线垂直等;由于设计或施工不良,造成开劈石不彻底或坡度过陡,又受开山炸药震动,石坡裂缝,故经过风化或雨水冲刷而出现大小不等的塌方。

在工后剩余沉降的处理上,建议在采取分层强夯、冲击碾压等各种技术措施尽可能减小工后剩余沉降量的前提下,根据工后沉降主要集中在路堤竣工后较短时间内的特点,利用预压沉降期再使路堤完成绝大部分剩余沉降;通过沉降观测,待路堤沉降接近稳定沉降量时再实施路面防护、排水及其它附属工程。防止坍塌和崩塌的办法,要根据坍塌的形成的原因,结合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常用的办法有:引起表面水流:该法主要有修建起围护作用的截水沟,把塌方以上斜坡处流下的水落石出截断,引导到别处去,在塌方体表面上修建排水系统,把水汇集到塌方体以外;调整或改变塌方地区以内人工灌溉设施。截断地下水流:为了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塌方体的重量渗透压力,采取设置支撑盲沟的办法把水截断,使塌方体干燥、聚集和排出斜缝中的地下水。用种植物和铺砌块石护坡等方法,增加边坡防止上冲刷的能力进行加固。设置支撑构造物:设置挡土墙建筑物可增加边坡的支撑力量,以维持土体的平衡,防止土体塌落下来,同时使路基内侧(挖方)坡脚变陡,减少边坡挖方数量,加强坡脚土体的稳定性。挡土墙结构的选择,断面设计按有关的规范进行验算设计。刷方减载:刷方减载通常在防止塌方中采用,其数量需根据土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验算,并考虑边坡的地质条件。改道绕线:当塌方规模较大时,难以根治而路线不可能绕避时,可考虑改线,但应作经济技术方案的比较后才能确定。高路堤边坡必须进行稳定性验算。当稳定系数达不到要求时,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为提高高路堤的稳定性,应设置完善的防护和排水系统。地基和路堤可采用土工格栅、土工格室等土工合成材料加固处理;边坡宜设置骨架(方格、拱形、菱形等)加生物防护;路肩应设拦水带集中排水。对于坝式路基(高路堤跨越冲沟且沟底无涵),上游有积水可能时,洪水位以下尚应设防渗及护坡工程。

四、应用研究实例

G316线K1718-K1885段位于汉江阶地,该段道路沿线地质条件差,道路技术等级低,经过多次改造、改善,目前基本达到三级标准,但沿线坡面岩石风化严重,地质灾害时常发生,塌方、滑坡、泥石流遇雨经常发生,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确保道路安全畅通,近年来对路实施了灾害治理工程,在实际防治中,根据地质灾害成灾过程、灾情构成及风险分析的基本理论体系,结合当地实际,建立了岸坡稳定性风险评价内容及其体系结构,确定了不同类型岸坡稳定性在不同精度条件下的危险性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对于各种不同类型岸坡的破坏方式,提出了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及其量化方法,并选用影响因素综合评判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拓扑学方法进行风险稳定性分析。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示范路段,主要是对上坡面实施卸载、刷坡,坡面防护、坡脚支挡,土质坡面进行生物防护,风化破碎石质坡面采取挂网等措施,对滑坡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抗滑桩加挡墙和坡脚抗滑挡墙加护坡加生物防护等措施,均取得了一定效果,对提高国道的抗灾害能力和保畅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