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信息技术中的高中生物教学影响(7篇)

信息技术中的高中生物教学影响(7篇)

第一篇:信息技术的高中生物教学影响

【摘要】近年来教育改革方向在不断深化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从传统的单一教学转变为通过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对于高中生物教学结合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个发展趋势,更是一个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有效性的方式,即提高了教学质量,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学习、学以致用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情境;生物教学

1引言

传统的生物教学手段仅仅依靠课本和黑板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学生在学习中只能死记硬背,加上高中学生繁重的学习压力,往往生物课是学生较少花时间去关注学习的课程。区别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手段,现代的高中生物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极大改变有了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全方面的提高了生物教学的趣味性和课堂有效性,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帮助学生轻松应对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和必然性

2.1高中生物教学在信息化时展的必然方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进行,国内现代化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科研技术都逐渐成为了佼佼者,随着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国内也开始大力推行信息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必要前提,构建信息化社会必须首先实现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PPT等形式把动画、视频、照片以及文字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把生物教学的课程通过直观的方式进行展示,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让教学手段多样化,对于生物课程中许多很难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演示试验或者原理,比如说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光合作用,可以通过电脑动画进行生动的展示,可以起到较为显著的效果。还可以用电子邮箱为中介,建立电子信息交流平台,这种手段的信息沟通,主要利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回答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中出现的疑问并且可以进行课堂作业的和回收,也能进行生物试题的分析研究和判断,可以在教学可见中利用超级链接的措施来实现。

2.2信息技术的运用是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重要渠道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也要开展教育方式的调整和教学的模式改革,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为生物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手段。通过对于信息化措施的了解和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也能够在课堂上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影像资料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丰富多彩的生物学世界。

3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3.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教学过程

在过去大部分高中的生物课堂上,对于教授生物学的老师而言,除了统一的教材之外,极少采取最新的教学措施,比如多媒体或者网络技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是因为很多学校的教学硬件水平有限,无法采取最先进的技术进行教学,还有就是不少教师的教学观念过于陈旧保守,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需要过多的改变。但是从国内外很多先进教育机构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措施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而言,信息化教学能够保留最原始最丰富的信息,让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生物学知识的原来面貌,而不仅仅是从课本上或者教师的讲课中来获得相关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相关生物学知识转变为多媒体模式,比如在生物学的选修课程中,对于生物科学的繁殖技术,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技术把农业中涉及到繁殖的相关知识以及目前高效农业的发展趋势让学生进行观看,从而避免单一的课堂讲解容易让学生乏味的缺点,而且还可以补充很多教材中没有提到的相关知识,既可以让学生接受的知识更加全面丰富,还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深刻领会相关知识概念和理解课堂教学的难点。

3.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高中主要教学课程中,生物课程有其独特的特点,需要通过大量的现场试验和观测作为教学的内容,因此对于教授生物课程的教师而言,决不能仅仅通过教材进行生物知识的传授,不然学生只是从概念上了解到了一些生物学知识,而无法真正深入掌握生物学的内涵。在利用信息技术改善生物教学质量中,第一步要对生物教学的试验内容进行改变,重新规划试验的形式,目前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材中已经列出了很多的教学试验,而教学试验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通过信息化系统来进行展示,应当根据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进行合理规划,尽可能的提高教学试验的水平。比如在高中生物教材的第四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内容中,通过植物生长素的例子,着重介绍了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起到的关键性作用,而教材中提到了植物向性运动,植物激素以及生长素的部分和植物个体的生长以及细胞的分裂有很大的联系,可以通过制作相应的植物生长的教学图片让学生直接观察不同植物生长的区别,展示生长素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通过教学试验的精心组织实施,让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试验中逐步得到提高,通过所有学生在教学试验中的互动,提高对于生物学概念的深刻理解,把生物学教学试验和教师的课堂讲解、指导联系起来。

4结语

目前国内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较为迅猛的发展,很多领域内都在大力推行信息化技术,而随着信息化在教育领域内的应用,学校的课堂教学措施也有了极为明显的变化,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能够极为便利的进行生物学知识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通过互联网寻找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素材,比如视频、图片、动画等,在收集到这些原始材料后,教师可以对材料进行调整修改,使其更适合教学课堂的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素材,可以让学生能够留下更加深刻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万兵.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0):69.

[2]黄静.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4):88.

[3]冯伟.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2):100.

作者:刘丽瑛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学

第二篇:微课下高中生物教学运用

摘要:文章首先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微课,然后指出了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应用上存在的三个问题,最后强调了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和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微课;指向性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铺天盖地而来,席卷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适应中小学教学的“微型视频教程”(简称“微课”)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师生喜爱。

一、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应用微课

(一)选材精要,提升效率

微课的选题不是大而泛的,教师不能完全地按照课本的内容进行照本宣科,而必须选择重要的知识点,针对用语言和文字无法表达的内容进行选材。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的有丝分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进行教学,如播放关于有丝分裂的视频详细解释,从而强化学生对于有丝分裂的认识。

(二)把握质量和数量

微课的选题,尤其是教师在新知识点的讲解上,更要把握质量和数量的平衡。对于某个重要的知识点,不宜试图在一个微课里面全部讲完[1]。比如,光合作用,就分为发现史、基本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四部分进行讲解,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光合作用这个知识点,层层递进。

(三)强调重难点的突破

教师授课过程中,强调重点分散,难点突破,要让学生易于接受。因此,微课在制作过程中,就要针对课程的需要对于某一个精彩环节进行展开。例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在高考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教师如果能够在微课当中就把能量流动的去向、传递效率和特点讲透,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四)课前、课内巩固、课后强化

学生对于课程的难点、重点,通过微课进行预习,在上课过程中得到解疑,课后进行巩固、反思。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提高了学生成绩。比如,教师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的新课讲授之前,就提前给学生提供了两个微课,一个是“氨基酸的结构与种类”,一个是“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那么这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这就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寻找答案。

(五)强化对各类型题材的指向性

微课短小精悍,指向性极强。因此,在微课的制作中,教师必须对知识点和题材的指向性,加以强化,以解决在高中生物总复习阶段,因学生知识层次不同,而对学习内容的不同需求[2]。如细胞呼吸,教师可以制作三个微课。第一个微课重在阐明有氧呼吸过程,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特点,解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并由此概括出细胞呼吸的概念及意义,属于记忆层次。第二个微课通过曲线图分析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的内因、外因,属于理解层次。第三个微课重在分析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属于推理应用层次。教师通过多层地分解,既夯实了基础,又适度拔高。

(六)借助微课强化实验教学

微课的出现,突破了实验场地、器材、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一些需要时间较长的实验,可以通过微课视频来直观表述。如一些错误实验操作引发的实验事故,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来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重过内容

很多的微课以搞笑的声音和图像作为吸引学生的手段,违背了微课“传道授业解惑”的初衷。有一部分的微课存在以“幻灯片的身体”,穿上“微课的衣服”,通过形式来替代内容,简单地讲解,没有体现出微课的特点和作用。

(二)课程规划不足

教师在微课使用过程中,会存在定位不准的问题。教师对于课程的规划,重难点的把握不足,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对微课的认识不够,将其规划为课堂的网络化、视频化,脱离了微课重在选题,重在突破的初衷。同时,教师对微课试图要解决的问题,也缺乏深入研究,往往是泛泛而谈,学生也只能随意听听,弱化了微课的作用。

(三)忽视课前预习

现阶段教师对微课的应用,多数集中在重难点的解决和题目的讲解,有意识地针对生物课前预习而的微课较少。学生的学习较为繁杂,教师为了“架好梯子”,应强化课前预习微课的制作,尤其重在如何解读课本的内容,使得课堂的45分钟得到高效使用,提升学习效率[3]。

三、结语

微课的出现和应用对传统教学形式做了有益补充。微课的出现既有利于提升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率,也加快了教师的教学进度,增加了课堂上师生的交流时间。

参考文献:

[1]顾晓涵.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24):133-136.

[2]肖安庆.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5(28):75-76.

[3]李柏龙,张致军.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创新[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2):49.

作者:郭细君 单位:厦门十中

第三篇:情景教学设计的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生物课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情景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契机。情景教学的核心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思维,使学生自身具备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本文主要针对情景教学设计在高中生物课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研究,重点阐述几点针对性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高中生物;情景教学;设计

在以往高中生物教学中,由于缺少先进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生物科学素养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与提升,生物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近些年,随着情景教学被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其优势与作用越来越明显,更多的教师愿意采用这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潜能,并将其作为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充分满足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需求。

一、情景教学设计的应用分析

(一)内涵分析

对于情景教学设计方法来说,要求教师采用一些实验器材或手段,将课程中的知识点以场景模拟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情景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例如:在高中生物课中,为了能够便于学生正确理解生物链的作用,教师可以安排几名学生来扮演老鹰、兔子以及草,构建简单的生物链,在老鹰较多的情况下,兔子的数量便会减少,草的数量会增加,然而由于兔子的大幅度减少,老鹰的食物也会随之慢慢减少,进而导致整个生物链的严重失衡,影响着整个生物群落的发展。这样一个情景生动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链知识。

(二)必要性分析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一些知识点是比较抽象的,可能会成为学生理解的障碍,比如与动植物细胞和激素相关的知识,这些很难利用肉眼来准确识别,所以有些学生不能很透彻地理解相关知识点。而情景教学设计方法可以使抽象化的知识点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保持学生处于较高的课堂参与度中,能够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高中生物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二、情景教学设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种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学生较高的注意力,为情景教学设计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高中生物教学带有较强的科学性,为此可以创设富含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是极有帮助的。例如:以《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基因的表达》为例,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围绕遗传信息的表达来深入,通过出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线状排列图来进行问题的创设,比如教师可以设问“RNA分子图式代表什么?”“遗传信息的实现过程是什么样的?”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探究中,实现问题创设与情境的结合。此外,结合问题情境还可以将各个知识点分解,体现出问题的研究性,确保问题以层层推进的方式来予以解决。“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运用,在实现自主探究、巩固和深化知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积极开展生物实验

生物学科属于探究性学科之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利用以试验情景为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组织安排生物实验。由于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和探索心理,通过生物试验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试验的原理和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参与度,这种方法的成效是比较显著的。

(三)结合实际生活

一般来说,生物学科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密不可分。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可以将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带入课堂,运用多种手段增强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教学人类传染病毒相关知识时,可以先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对传染病毒种类进行收集和记录,这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观察时间,以便学生对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准确查找。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病毒的产生和传播,之后经过教师讲解,学生能够更容易吸收相关知识点。因此,教师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整合,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关注生活的大小事,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以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

(四)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现代教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具有独特的声、像结合功能,已经得到了众多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与认可。在高中生物课教学中,教学条件受到一定的限制,一些知识点难以进行现场试验,这时可以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例如:在教学“细胞增殖到凋亡的整个过程”时,教师可以播放与课程内容相符的视频,这样便于学生理解。综上所述,情景教学设计在高中生物课教学中的应用势在必行。教师要提高对情景教学设计方法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出其应用优势,以确保教学水平稳步提升,促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

作者:李雷 单位: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

第四篇:高中生物教学的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摘要]目前我国的高中生物教学方面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起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本文立足于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经验,对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习兴趣;策略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学习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如此。因此,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用崭新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对于生物这一学科学习的潜力,打造更加高质量的课堂,同时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应用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的迁移能力。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多媒信息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在教学领域,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融入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同时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内容比较抽象,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师的口头讲解以及板书难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的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把相关知识更好的传达给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有丝分裂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个阶段的变化,让学生把握着丝点的变化,核仁、核膜的变化以及染色体的状态,仅仅依靠课本上的图解是不够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有丝分裂的具体过程,通过动画的形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对整个过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对各个阶段的细节有一个详细了解。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对于类似于这方面的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具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能够把课本上那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化为具体的知识,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设置悬念吸引学生

我们都知道小说阅读对于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是因为大部分小说都是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进行整体的架构,学生很容易通过首段或者是题目对整个文章有充分的好奇心,从而进行后续的阅读。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方法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生物课程的内容都是围绕某一章节的核心知识进行拓展,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这一核心,通过课前设置一定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这一问题进行有目的性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如果经常使用,还会逐渐的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为学生以后进行深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如果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针对该问题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学习,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围绕核心内容展开的话,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不自觉的加深对核心知识的掌握,这又促进了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三、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生物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实验教学的内容。这一部分实验的内容相比于其他课本上固定的琐碎的知识点来说,趣味性更强,为了让学生提高生物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实验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带到实验室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逐步培养起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高中是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对于考试来说,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重中之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因为片面追求上的成绩,而对于课本上的实验内容,仅仅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背诵记忆以及相关理论的掌握,忽视了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这一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增强,也不利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可行性比较强,学校又配备有相关教学设施的实验,应该让学生动手去操作。例如:在“检测生物组织内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一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实验操作的可行性比较高,而且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学校都有这一实验的相关设备。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会自己动手,把斐林试剂、苏丹试剂、双缩脲试剂滴加到相关的组织中,观察颜色的变化,通过这样动手的过程,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还能逐步培养起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实验尽量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创新教学方法,广泛的征集新型的教学方式,然后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通过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最终提高学生的生物水平.

作者:朱爱莲 单位:山东省日照实验高级中学

第五篇:高中生物教学的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为了落实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文章结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相关知识点从社会责任、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四方面阐述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核心素养逐渐成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必将成为教学的主要导向。在高中阶段,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对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通过生物学习而逐步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念,以及解决社会生活中相关生物问题、适应社会发展的品格及能力,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1]。自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以来,相关学者对于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策略的探讨研究较多,生物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2-3]。但在如今普通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4]。作为课改的主要实施者,一线高中生物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知识,了解、学习最新的课程标准,更要将两者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之上真正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发展。文章对社会责任、生命观念、理性思维及科学探究四维目标进行一一阐述,将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与各素养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以便于教师在各章节教学中进行相关素养的渗透,发展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进而落实生物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社会责任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物学科涉猎广泛,跟生活中的饮食、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5]。社会责任素养即在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及相关技能后,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主动地参与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主动宣传生命、安全、环保等意识,并将其付诸实践的一种素养。要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核心素养,高一生物教师需在生物教学中挖掘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相关章节作为载体,对珍爱生命、环境保护、生产生活问题解决,以及分析、讨论社会热点议题等进行教育引导(如表1所示)。

二、生命观念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生命观念素养即学生通过自己或他人提供帮助,观察、了解到一定的生命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特性等,形成对生命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具备对更大范围的相关生命现象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能力。生命观念素养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主要包括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结构与功能观及进化与适应观,其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的渗透情况。

三、理性思维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理性思维指的是在一定的思维方向、充分的思维依据的基础之上对现象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类比等的一种逻辑推理思维,主要包括归纳与概括思维、模型和建模思维、批判性思维、演绎和推理思维。诺贝尔奖得主劳厄曾说过:“教育是将已学习过的东西都遗忘以后所剩下的东西”。同样,生物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学生获得并且永远牢记生物课本上的知识,更是通过相关生物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素养。

四、科学探究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科学探究素养是指具备从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此外还包括团队组织、交流合作及创新的能力。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高一生物教师可充分利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相关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素养的渗透和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认识到实验、学习及生活中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进而促进终身发展。

五、结语

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发展,教师仍然起着主导作用,作为一线高中生物教师,及时了解、学习最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将课程标准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形成满足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品格及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如旺,胡孟慧.我国百年生物学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蕴含核心素养的梳理与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1):40-43.

[2]龚雷雨.从“三维目标”到“素养目标”:浅谈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理解[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9):69-72,76.

[3]俞红成.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6(8):18-19.

[4]徐明英.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3):71.

[5]刘凯.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1):99.

作者:易玲 江华明 胡杰 李艳红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第六篇:高中生物教学的生物建模探索

摘要:文章首先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建模的意义,然后提出了高中生物建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建模的发展策略,强调生物建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物建模;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课程具有趣味、新奇等特性,但是也有抽象、复杂等特性,生物建模是对生物知识一种具体的、现实的模型构建方式,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培养了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建模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生物建模的方式,有利于营造趣味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的模型展示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生物建模是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简单化。学生还可以在建模后收获喜悦感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二)有利于学生新型学习方式的实现

在生物教学中,建模这一过程应该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建模背景,自主建模或者同组建模,给学生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学生自主、合作解决问题,实现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同时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加固了班级的凝聚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建模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建模的过程伴随着学生的思考,学生自己提出模型构建想法、构建模型、阐述模型,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幅度提高,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建模遇到的困难

(一)生物建模过多

生物建模的建立是为了简化抽象的生物知识点,部分教师在建模过程中,建立了过多的生物模型,让学生在进行建模时进行套用,但由于数量过多让学生无从下手,找不到模仿的重点,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没有发挥出生物建模简化抽象知识点的作用。教师对课程重难点没有加以突出,一味的建模,让学生找不到课程的侧重点,难以将知识吸收利用。

(二)侧重传授模型

教师在生物课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生物知识灌输给学生,将模型建好给学生套用,没有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和建模能力,只是为学生传授建模的理论基础,没有对学生自己建模进行有效的引导。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无法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不多,没有理解学生的建模思维,无法为其指出错误,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2]。教师过分压抑了学生的自创能力,没有做好知识传授和技术传授的统一。

(三)教师建模缺乏思考过程,说服力低

教师有着充足的生物知识,多年的建模经验,可以随意建模,然后对模型进行知识点讲解,但是各位学生的能力不同,有时部分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的建模意图,找不到课程的中心点,教师的建模缺乏科学性、严谨性,造成学生对模型理解困难的局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拉低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建模发展策略

(一)精确建模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生物课程的重难点,梳理出生物知识的主次层次,构建出自己的生物知识网。建模适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建模与理论知识融为一体,教师在建模过程中可以了解学生对哪些建模方式掌握的不熟练,再进行新的建模,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重视建模思维

教师在生物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建模,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和建模能力,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建模的信心,与学生积极交流,解析学生的建模思维,为其建模指出不足,并为其提出解决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感情的培养,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3]。

(三)平易化建模过程

教师在建模过程中要从生活中引模,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减轻学生的理解难度,例如,教师在讲解生态系统时,可以从生活举例子。小草是生产者,蚯蚓是分解者,鸡鸭等家禽是消费者,这三者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教师在建模时,学生可以轻而易举联想到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教师在生物建模时不仅要注重生活化模型的构建,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构建模型思维的培养,对生物建模方式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连接,为学生的生物知识储备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秦瑞忠.浅谈生物建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7):170-171.

[2]张新海,梁厚芝.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建模策略[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16(10):197-198.

[3]罗丽,涂艺声.元建模知识及其高中生物建模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教育,2010,16(6):14-16.

作者:郑华 单位:福清第二中学

第七篇: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优化

摘要: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过程性评价作为促成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工具之一,应该在“每一节课堂教学”和“每一位学生成长”两个维度进行延伸。在重点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优化实施的同时,兼顾学生个体在连续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探讨过程性评价的日常化、规范化,为解决过程性评价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提供思路。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课堂教学案例;个体教学案例;优化实施

一、引言

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所经过的各个历程的学习行为及其成效的评价。[1](26-27)它是一种动态评价,既重视学习成果的价值,又注意到学习过程中反映学习质量水平的重要方面,强调过程的价值,采取过程性与目标性并重的取向。[2](21-22)将过程性评价“嵌入”到教学的过程中,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并不断地进行反馈从而使学习过程得到优化,这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意义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获取学习信息并进行评价,这是“以学定教”理念的体现,也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智慧的一次挑战。教学不是为了教师的教,而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虽然学习目标已经预设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出的学习信息必须受到重视,如果学情变了,教学也必需适时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在预设教学时不但关注教学目标、重难点等,更应该关注对目标达成的过程性评价内容和方法的设定,以及应对不同评价结果的策略,以此提升教学针对性和教学有效性。过程性评价是真正镶嵌于学习活动中的评价,真正回归课堂本身的评价。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者Stiggins,R.认为,“如果评价不能在日常的课堂实践中有效地运行,那么其他层面上的评价完全是浪费时间和金钱”。[3](17-19)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过程性评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实践中却面临种种的困境。有些老师对过程性评价的操作甚至仅是每个学期末在成绩平台上为学生输入一个成绩,而这个成绩可能仅仅是来自某一次测试的得分。在加拿大,高中学生申请大学时通常需要高中教师的推荐,而高中教师会针对每个学生出具学习状况及个人特点的说明,这份报告不是一个具体的成绩分数,也不是只言片语、无关痛痒的几句话。这份推荐不但非常受大学老师的重视,几乎成为决定学生是否能进入相应高校学习的重要凭据,而且学生对高中教师提供的这份鉴定也非常信服,学生甚至说“我的这份鉴定无论出自哪位教师,都不会有太大差别”。我认为,学生的这份笃定应该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的精细的过程性评价紧密相关。怎样让过程性评价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变得易于操作,并真正发挥出促进教与学实效性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二、案例分析

(一)课堂教学实施案例1.学习主题: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2.过程性评价预设4.过程性评价课后反思:(1)通过预设过程性评价可以帮助我们将某一个学习目标拆分为多个可被检测的评价指标,使评价信息变得易于获取,同时也能让我们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进度和环节设置,将时间集中到尚未达成的关键目标中去,真正做到“以学定教”。(2)课前预设的过程性评价指标要易于分辨,采集信息的方式要易于操作,否则就会出现无法准确判断学生达成情况的问题。某些评价信息的获取有赖于观察者的记录和反馈,这为教师下一次备课和策略改进有所帮助,但对当次课的作用并不明显。建议通过改进评价指标和观测方法进行调整。(3)教师如何记录课堂里诸多动态学习评价结果,特别是针对学生个人的学习特点和变化,并利用这些评价信息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建议以观察报告、课堂检测报告等形式及时记录每堂课的过程性评价信息,利用微格教室等信息技术手段记录并分析课堂评价资料,建立学生课堂档案记录袋等。(二)个体教学实施案例施某是一名高二女生,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本案例记录该生自2017年4月至11月期间的过程性评价实施情况。1.评价信息获取主要途径:课堂对话、书面作业、活动表现、学生评价、课后交流、阶段性测试等。2.过程性评价结论:(1)课堂专注度较高,能积极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能力较好,必修一第三章、必修二第一章等知识内容掌握较薄弱。(评价信息来源:学生课堂档案记录袋)(2)课后作业完成较认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错题整理和知识归纳不够重视。(评价信息来源:课后作业检查反馈)(3)学习成绩有较大波动,存在多个知识薄弱环节,易错题较集中,存在“一错再错”的情况。(评价信息来源:“极课教师”软件对多次测试成绩和易错题统计)3.应对策略:(1)设计针对自我反思的非课内师生对话。肯定已达成的学习目标,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好的学习习惯,对可提高的方面进行探讨,形成可操作的方法或规划,在后续学习中实施并检测。(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能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对该生知识薄弱环节的对话、检测等活动;(3)面批作业,细化交流内容,落实学习目标的达成;(4)继续充实该生的过程性评价信息记录,持续监测动态变化,及时调整针对该生的教育、教学策略。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收集、整理课堂过程性评价教学设计及实施案例、课堂观察报告等,建立针对生物学核心概念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指标、获取途径、评价手段、反馈方法等研究体系,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深入提供了可行的突破口,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供了更好的平台。通过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课堂档案、成长记录袋、成绩跟踪曲线和错题库等,深入开展个案研究,有效掌握学生个体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和知识内容掌握上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针对该生的教学方案,做出合理结论、提出有效建议。这一举措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意识,促进了他们的学科学习,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师长的关爱,对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客观评价自我、个性成长和人格完善具有积极影响。

四、反思与展望

(一)反思1.教师在检测学习目标达成时预设的检测指标是否科学合理,是过程性评价优化实施的首要关键。这要求教师对学习目标进行深入剖析、拆解。因此过程性评价的优化实施首先在于教师对学习目标的研究,在研究目标的过程中,除了要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还应该关注“如何知道目标是否达成,达成的程度如何”等问题。2.过程性评价信息的获取可以借助课堂观察、课堂检测、师生对话、课后作业等多种途径。但仅在一节课里,评价信息就多如牛毛,教师如何在这些动态的评价信息里准确获取有效信息,并迅速给出合理反馈?考验的恐怕不仅是教学机智或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对评价指标和尚未发生的评价信息的预设。正所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3.课堂观察技术能为获取和分析过程性评价信息提供极佳的支持,但在专门针对过程性评价方面的量表开发还十分有限,如果能建立专门针对这一主题的研究课题,并进行深入研究,一定能将过程性评价变得更加日常化、规范化,为我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测量和使用工具。4.通过分析、汇总某一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信息,我们尝试跟踪研究学生个体的学习发展情况,并给出合理结论、提出有效建议。在此过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对评价信息处理过于主观的问题。例如教师给出的学生评价结论往往带有个人的喜好、主观的价值判断等。是否能建立一套比较规范化、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将特定的评价指标表象和某些推论或结论对应起来,为具体操作提供参考,避免教师在处理评价信息时思路过于局限和主观。(二)展望新的教育改革形势让我们重新认识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如何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的培养渗透到日常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切实际的问题。深入研究过程性评价这一有效工具,让其在“每一节生物课堂”“每一位学生成长”两个维度发挥作用,必将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参考文献:

[1]何雄.高效课堂下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尝试[J].读写算:教师版,2011,(22).

[2]蒋桂林.生物学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生物教学,2008,(11).

[3]胡根林.教学即评价——2010年语文论著评析之三[J].中学语文旬刊,2011,(13).

[4]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钟慧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