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解析(9篇)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解析(9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应用

摘要:在小学的教学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数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小学数学是学生接受高等数学教学的基础,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发展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新课程的不断影响下,各式各样的有效教学方法不断的涌现出来,本文通过分析有效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对有效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应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教育工作者将教学实际与新课程标准相结合,探索出了许多的新型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从教学收到的实际效果可以看出,新型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1有效教学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不断的推行教育事业的改革,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通过不断的探究和实践,大胆的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发明出众多的新型的教学方法,并在实际的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新型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以学生为主体”为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通过正确的、合理的引导,提高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兴趣和自主性。从学习效果方面来看,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的发现问题,学生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最终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总结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天性和个性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从教学效果方面来看,新型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尊重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从枯燥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轻松、生动、充满趣味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习,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中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也是提高我国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2小学数学中有效教学的应用

2.1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游戏教学是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完成教学目标。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游戏教学则可以通过游戏,有效的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对教学的目标的学习。游戏教学符合小孩子爱玩的天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元、角、分的教学时,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分别扮演卖家和买家,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交易活动,学生在游戏中完成对元、角、分认知。切身的体验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理解,而游戏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2.2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在问题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本次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究与学习。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在本次的教学内容中探究问题的解决办法,有效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2.3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是将多媒体软件和设备应用到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技术的产物,是教学与时俱进的表现。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软件和设备,将课本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形式生动、活泼、形象的呈现出来,改善了教学的氛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搬到多媒体教室中,例如,将数学的计算题设计成有趣的动画游戏,将数学计算题的题目表现在荷叶上,在小青蛙的背上写出答案,学生通过手动操作,让小青蛙跳到相对应的荷叶上,如果不对应,小青蛙则会落入水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2.4分组学习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分组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师充分了解学生间的不同和实际认知能力的前期下,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分组。在划分小组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效果,因此,小组中即要有认知能力强的学生,也要有认知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组员间进行交流对教学目标进行研究和讨论,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对问题的解决。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认知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在认知能力相对的较强的学生的帮助下,提高了对教学目标的理解,而认知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则在帮助认知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的过程中,加深了自身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认知。双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锻炼力自身的合作能力与交流能力。

3总结

综上所述,在众多从事教育事业工作者的不断探究和实践中,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被不断的应用到教学中来。而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重要教学科目,将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的数学教学中,不是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更对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成贵.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17:92.

[2]冯宇.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6:101-102.

作者:于增芝 单位:沂南县铜井镇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解决问题,提高数学综合能力及素养,为学生今后进入更高年级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被重视,这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的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内容,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必要性

应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的前提条件。小学生还处于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其逻辑思维能力也处于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小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极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可塑性也极强。由于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其内部联系又极为紧密,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一般来说,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演绎与归纳法,这是小学阶段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即将某一特殊的数学问题类推到一般的数学问题。二是分类与比较法,即学生将研究的数学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然后通过想象能力进行比较,这一方法贯穿小学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三是综合与分析法,这总方法对小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它要求学生能将所有研究对象联系起来,从整体揭示本质,再进行个体分析,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学生调动自己的潜力尽心思考,逐步养成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1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是相对比较抽象的,但生活中也是处处有数学的,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和锻炼,以此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在面对一道复杂的数学题目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打开思路,活跃思维,将数学题目进行灵活的思维转化,寻求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小军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平均分是88,语文考了90分,数学考了89,那么,小军的英语考了多少分。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寻求多种解决办法。方法一,由题目得知,三门的平均分是88,总分就是88X3=264,那么264-90-89=85,因此,小红的英语得了85分。方法二,语文比平均分多2分,记为-2,数学比平均分多1分,记为-1,1+2=3,88-3=85,所以,小红的英语得了85分。采用这样的引导学生灵活思维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建立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并在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既活跃又严谨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2.2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小学生一般对新知识都抱有极强的好奇心,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学生采用简便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问题,而且可以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生计算“1+2+3+4+5+6+7+8+9+10=?”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采用凑十法,即(1+9)+(2+8)+(3+7)+(4+6)+10+5=55。又比如,计算“99×12=?”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采用100×12-12=1188,这样简便的方法比传统的列竖式再相乘要更加的简便。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快速得到正确答案,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增加了解题过程中的趣味性,同时,也逐步使学生思维变得更加敏捷。2.3锻炼思维的独创性。新课改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在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离不开对学生思维独创性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的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不断思考、探索,得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教师给出这样一道题目:将9,1,0,3,填入横线,使得数字达到最大值,很多同学都会认为93.10是最大值,而如果换一种思维,将小数点移到最后,则会得出9310这样一个结果。这即是一种独创性思维的方法。2.4重视训练,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相反,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巩固,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锻炼出有条理性的、有较高准确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有意识的进行启发、引导、训练,要让学生不仅能得到正确答案,还能说出自己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小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能只是要求学生改正,而是要让学生反思、总结,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2.5因材施教,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开展逻辑思维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教师也不能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相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为了服务学生学习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本身所拥有的学科知识储备情况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是不同的,因此,教师不能千篇一律的采用同一种方法来进行数学教学,而是要采用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启发学生思考,寻求解题思路的多样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并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获得乐趣。

3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让学生灵活、敏捷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创新意识,因此,注重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亚太教育,2016,(16).

[2]温玉霜.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7,(01).

[3]李桂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4,(32).

作者:李维军 单位:甘肃省土桥镇三角堡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的趣味性教学思考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而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提起了高度的重视,从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发展来看,已经有很多的教师都认识到了提高小学数学趣味性的重要性,然而依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这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成果,应该比较多样化的游戏与操作,或者进行比较生动有趣的练习,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本文就对小学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思考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以后该方面的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思考;分析

1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在小学生学习中是最主要的阶段,同时也是打好小学生数学学习基础的关键,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足,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趣味性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意义,首先它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目前我国的小学生年龄集中在7岁到12岁,他们正处于人生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心,采用趣味性的方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让学生快速的掌握更多的知识,数学知识本就是比较抽象的知识,面对这种理论知识,应该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更多的问题,还可以利用寓教于乐的形式,不断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爱上学习。本文就对小学数学的趣味性教学思考问题进行分析。

2小学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思考

2.1设计新颖的教学模式:要想设计出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首先要从导入开始,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前提,也是主要的环节之一,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让导入做的更加新颖生动,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很大帮助,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有趣刺激能够强化学生的感知度,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三年级数学的时候,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导入就可以说,“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那么今天老师就为大家说上一段。”或者对“钟表的认识”时可以先让学生听录音,并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嘀嗒嘀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学生猜出谜底之后,教师可以拿出一个钟表的实物,提问:钟表有什么作用呢?这样以猜谜语的形式进行内容导入,就很容易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氛围,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让学生从多个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并思考问题,这也正好符合现在新课改的理念,让学生对课程产生了兴趣就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拉开了一堂课的序幕,要想让课堂充满趣味,教师就应该在探究新知识方面努力,这样学生的心才会始终在课堂上,例如在学习四年级数学的时候,可以以设计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扮演售货员与顾客,如果学生们都演的很逼真,那么课堂就会马上活跃起来,这样也进一步实现了数学生活化的目标,将枯燥的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在理解起来也更加的容易,学生对数学也会产生更多的兴趣与亲切感,让学生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升到理性知识,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学生以后的学生生活有很大的帮助。2.2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知识:如果说导入是增加教学趣味性的基础,那么探究新课就是课堂趣味性的发展,将这个趣味性不断的推向高潮,还要设计一些新奇的练习巩固活动,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除法”的时候,可以设计成智力竞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事半功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2.3采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把握好语言的运用,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下学习,因此教学的幽默性十分重要,例如教师在教学“鸡兔同笼”的时候,鸡兔同笼有84个头,190条腿,那么一共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子?学生在看到题目之后可以计算,如果算不出结果就可以改用其他的方法,有个学生说如果让每只鸡和每只兔的腿一样多就好了,老师可以说请全体兔子都用前脚站立,全班同学立刻哄堂大笑,鸡与兔的腿数一样,上面有84个头,下面有多少腿呢?84×2=168条,那么与以前相比较少了多少腿呢,少了190-168=22条,那么这22条腿是不是被兔子给提起来了,因此得出有11只兔子,学生理解起来也就更加简单了。除了采用幽默的语言方式,还可以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将激励性的语言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断的给予鼓励,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运用一定的鼓励性评价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这种教学思想让教师能够主动地认识到学生的重要性,采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教师多对学生进行鼓励,能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激烈性的教学语言还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主要对小学数学的趣味性教学进行思考,可以看出,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增加课堂的教学质量,还能够将困难化为简单,将抽象化为直观,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都喜欢有趣的课堂,因此在倡导趣味性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学手段的运用,相信在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未来我国该方面会取得更大的进步,迈上新的历史阶段。

参考文献

[1]王英阁.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18):165-166.

[2]李如强.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增趣策略浅见[J].教育.2017(1):171.

[3]黄燕芦.试论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几种有效方式[J].学子:理论版.2016(24).

[4]杨铁,王李曼.浅谈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实施[J].数字化用户.2016(42)

作者:王冬梅 单位:黑龙江省同江市特殊教育学校

第四篇:生活情境中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摘要:生活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化与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学学科知识,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针对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运用策略

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与思维特点趋于直观化,使用常规的教学方式可能很难让学生理解数学学科知识,而使用生活情境教学方式,将数学知识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利用真实体验与见识来理解学科知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下文就针对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简作分析。

1结合学生特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掌握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思维接受能力。像小学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要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或者是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情境。小学的一二年级的学生,对事物判断与理解都是比较直观的,很难解决比较复杂的应用题,就需要借助实体的物品进行比划,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含义;而五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些抽象算数的理解能力,有的简单运算能较快地解答,教师就可以直接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想象力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问题的解答。具体来说,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要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其生活阅历与认知程度有着较明显差距,教师要考虑到这一点,比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简单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创设出“吃彩虹糖的情景”,甲同学原来有10粒彩虹糖,自己吃了4粒,甲同学还剩下几粒?等到同学算出结果之后,乙同学又吃了甲同学3粒,甲同学还剩几粒彩虹糖?利用学生生活中发生过的情景,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联想自己生活的情景,使得学生在以后生活中再遇到这样的情景,可以主动运用加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融合生活语言,营造生活化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利用生活语言,使得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像农村的学生,教师就可以使用“摘蔬菜”、“种庄稼”的情景语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用学生生活中常用的语言,拉进学生与学科的距离。或者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数学概念,使得学科知识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知识内容。比如,认识时间的教学,教师要尽量简化自己的语言,讲解时刻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课堂上或者是家里的表,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在家里一分钟可以做什么事?“一分钟能上或者下楼梯,能吃一包饼干,能吃一个雪糕等”;再给学生留作业,让学生记录一分钟心跳几下,一分钟能走多少步,一分钟能写多少个字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将抽象的时间转换成为具象事件,教师也是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来对时间进行描述,从生活中发现教学辅助素材,使得教学氛围变得更加轻松、和谐,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中,充分理解学科知识,促使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3增强教学实践,实施生活化情景互动

学科知识教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并运用,也就是说学生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增强教学实践,实施生活化情景互动,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运用能力。小学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是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家里的凳子个数,房间的地板面积,衣柜的体积等,将数学学科知识应用在生活化情景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充分实现数学教学的目的。比如,学生在与父母一起去超市买东西结账时,妈妈给了收银员100块,买东西一共花了42块钱,那么收银员会找零多少钱?在课堂上进行这样的情景互动实践,能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且学生在实际生活在遇到这样的情景就会主动进行运算,继而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有的小学高年级学生会遇到一些抽象的应用题,结合生活化的情景,学生能短时间内容理解应用题的逻辑,进而能更准确的进行解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联系生活实际的解题思路。比如,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二年级学生去参观动物园,二年级一共有四个班,一班有45个人,二班有42个人,三班有39个人,四班有46个人,学校的一个校车可以坐60个人,那么学校最少要派几辆校车带学生参观动物园?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算出答案,再请学生在大家面前公布答案,并分享思考过程。如果有学生不理解,教师可以尝试着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对问题进行思考。在与学生互动中,了解学生的疑惑之处,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经常遇到“分组”的情形,对问题理解。通过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学生进行生活化的互动,能促使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掌握数学问题的思考方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总结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意义非凡,一线教师要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总结生活情境的应用方式,做到与时俱进,了解学生的喜好与兴趣点,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使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郑丽娟.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2:169-170.

[2]黄赞平.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分析[J].亚太教育,2016,04:38.

作者:贺春桂 单位:沂南县铜井镇中心小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的策略

摘要: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作业批改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的一种基本途径,而批改作业时教师的评语则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最好途径。简单的优、良、中、差的评语过于简略,长此以往会打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甚至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在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便十分重要。本文结合现阶段小学作业批改的实际情况,联系小学生对待教师批改评语的普遍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从多个方面对如何在小学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以达到教师与学生通过评语进行良好的交流,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批改;巧用评语;策略探究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其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养成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和鼓励,因此教师应在作业批改时巧用评语,在纠正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的同时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又会使学生的数学水平不断提高,作业完成情况更加优秀,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因此教师应在批改作业时巧用评语,以促进小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目的。

1发掘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并勤加鼓励

虽然小学的数学知识难度较低,以入门为主,但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在作业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而教师应做的,不只是指出其中的错误勒令学生修改,更重要的是指出学生在作答中的优点,例如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可以写“方法不错,下次要继续努力!”“书写工整,再接再厉!”等评语,发掘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并对之进行表扬和鼓励。相较于一昧的进行错误的指出和纠正,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不但可以使学生在做的好的方面继续努力,更有助于学生对于自身所犯错误的认真改正,由于鼓励的过程是对学生信心的培养,学生对自身信心的增强,也有助于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思考和分析。相反的,若是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单纯的进行错误的批改和纠正,不去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并对之表扬和鼓励,长期就会导致学生对自身越来越不自信,从而慢慢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作业完成质量的不断下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由此可见,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注重发掘学生的优点并勤加鼓励。

2采用评语代替对错符号的方式指出对错

传统的对错符号的批改方式在指出学生问题时显得过于单调,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批改中知道自己作业中的正确与错误在哪里,而并不知道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可以尝试用评语来代替传统的对错符号的方式。例如当学生作业中的某一体的作答格式出现问题,而问题答案正确时,相对于传统的打半对符号,教师不妨写出评语:“问题答案没有错,可是要注意格式呀”,这样的批改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半对符号,不仅让学生清楚自己错在哪里,可以及时对错误进行纠正和准确记忆,更在纠正的同时指出了学生这道题目作答中的正确之处,也是培养了学生作答的信心。当学生运算思路正确答案却错误的时候,教师可以评:“思路和方法很不错,但是运算时一定要仔细认真,不能算错”,当学生思路错误结果正确时,可以评:“结果是正确的,但是想想是不是方法哪里出了问题呢?”。这样的评语就相较于半对符号更加有感情,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同时也明白自身的优点,改正错误的同时发扬优点,从而慢慢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采用打分的方式评定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传统的教师评定学生作业的方式就是优、良、中以及差四个档次,简单的优良中差的评语会使学生感到评价的单调,从而慢慢的失去认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那么教师就应在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时,采取多样化的评判方式,摆脱单调的优良中差,调动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兴趣。例如学生在作业中出现了许多小的计算错误,那么教师在评判时就可以给学生打85分,并添加评语:“作业完成的思路很清晰,值得表扬,但是计算不够认真,出现了很多小错误,下次要多注意”。这样就使学生明白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同时学生更愿意在下次的作业完成过程中注意教师指出的错误,以拿到更高的分数。又如当学生作业完成的十分优秀,但是出现了一个计算结果的错误时,教师就可以对作业批改99分,并评判:“方法和思路很清晰,书写也很工整,但是其中的小错误要是没有就更好了,要追求十全十美,加油!”这样的评语相较于简单的优良中差,对学生更有鼓励作用,使学生更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哪里,从而为了追求更高的分数,在下次完成作业过程中会更加注意减少错误的出现,激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结语:

在小学数学作业批改过程中,教师对于评语的巧妙使用,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楚的明白作业中的优劣所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从发掘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并勤加鼓励、采用评语代替对错符号的方式指出对错以及采用打分的方式评定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三个方面对如何在小学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针对其中各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以达到激励小学生认真完成数学作业,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最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总体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方式的变革[J].张宇.学周刊.2012(20).

[2]顾金莲.如何在小学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J].数学大世界旬刊,2016(8).

作者:支素珍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白圩中心学校

第六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分析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是教育的灵魂,锻炼学生的思维是教育的目标。思维的锻炼从小学数学教学做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加强学生思维锻炼,促进学会思维能力提高;引导学生思维方法的掌握,发散学生辩证思维,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针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分析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特点、不足和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通过数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为将来学生学习能力的长远发展做铺垫工作。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归纳类比能力。数学教学的特点就是数学思维的活动过程,它对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和掌握多种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锻炼较强的思维能力,带领学生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1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特点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为了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的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首先我们来分析学生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特点。1.1抽象思维的培养:小学数学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随着知识的学习积累开始逐渐形成和发展,具体形象思维并没有彻底消失,只是其抽象逻辑思维成为主导思维能力,其所占比重较高。1.2单维度现象: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单维度现象。学生在进行数学思维活动时,总是从一个维度出发思考问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有些问题需要从多维度深入思考时,他们会显得力不从心,不能完全进入思考状态。1.3自然结构:自然结构是学生为了完成某一学习任务,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和感知经验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将这些可以完成任务的信息按照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形成的一种思维结构。而将自然结构加工成的应然结构是数学教学的目标,是教师期望学生形成的思维结构。

2小学生数学思维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数学思维存在的问题一般与客观环境的限制有关,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也影响着其数学思维的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非停滞不前,而是不断发展。小学生数学是思维能力存在的不足之处有:(1)自觉性的缺乏。小学生普遍存在着活泼好动、自治性较差的特点,其自觉检查、调整思维的能力较差。(2)灵活性的缺乏。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存在一种思维定势的现象,这是一种思维惰性,是一种遇到问题时的习惯思维倾向,不利于小学生灵活处理问题。(3)批判性的缺乏。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较少,他们缺乏对事物独立判断的能力,经常会以教师和家长的说教为标准来判断事物的对错,盲目信任家长、教师。(4)思维敏捷性不同。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在数学运算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会有较大的差异。(5)片面性的存在。由于小学生掌握知识不够全面,对问题的认识局限于表面,处理问题不够全面,不能够把握问题的实质。

3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生探索知识、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关键,所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刻不容缓

3.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数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小学生对数学有一定的恐惧心理,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促进数学思维的形成。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其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挖掘潜在的知识因素,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力。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态度,学生要保持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数学情感是数学思维的动力源泉,积极的数学情感可以激励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散,而消极的数学情感会形成数学阻碍。教师一定要注意发展和丰富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感悟数学知识的内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长久感情。3.2加强数学思维锻炼:数学教学的思维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的吸收是同步进行的,数学知识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逻辑性素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数学知识结构,分析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因素,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善于发现学生之间的思维活动水平的差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数学课堂上,语言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方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提问问题时,要求学生语言清晰准确,思维语言表达统一,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促进了思维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对小学生进行口算训练等,培养学生解题的敏捷性和准确性。3.3加强学生思维方法的引导: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既要指导学生逐步掌握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常规思维方法,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逻辑知识,顺利处理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辩证思维,帮助学生构建稳定的知识框架。辩证思维是用变化的、寻求联系的观点和看法对问题展开思考,揭示各个思维方式本质。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之处,它是通过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产生的一种突破常规而又合乎逻辑的新型思维方式。教师要树立起创新教育观念,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寻找乐趣,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想象,不断强化、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总结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好发展思维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持久思维训练,让学生在不断收获数学知识的同时数学思维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素质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光达.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旬,2014,(1):37-37.

[2]杜茂侠.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10964-10965.

[3]姬志敏.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人间,2016,206(11):106-106.

作者:刘宏单 位:辽宁省大石桥市钢都管理区中心小学

第七篇:论批改小学数学作业的策略

摘要: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数学作业注重内容的机械训练,是师生间一种“师批生改”的简单的相互的信息反馈,导致学生机械性的完成作业,教师机械性的批阅作业。而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因此作业的形式也多样化、多元化的,批改作业就更应该注重体现作业的激励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批改作业;数学教师;常规工作;教学效果

众所周知,批改作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用得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用得不好会流于形式,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在这里介绍几种批改作业的策略。

1分项评价

一篇好的作业是多种指标的综合体现。如果只注重解答过程正确与否的评价,就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利于他们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便于学生了解自己作业的成败优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可以采取分项评价的批发策略。例如,有的学校设计了分三项评判等级的批改方法:“A”代表“双基”评价。主要看解题过程中,依据是否合理,步骤是否完整,结果是否正确;“B”代表书面评价。主要看所用文字、符号(包括标点符号)、图形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整洁,作业格式是否规范;“C”代表创新评价。主要看解题思路和表达方式是否清晰简捷,具有独创性,有无超额完成作业的情况。

2鼓励上进

造成一些学生作业质量差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要想使学生改变现状,取得大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使是优等生也会时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的批改策略。当学生通过努力,在作业的某方面有所进步时,或者在特殊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能照常完成作业时,哪怕没有全部完成对,就可以不失时机地适当抬高评价等级,对他们进行鼓励,使其体会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班的小林同学学习成绩比较差,每次作业难得有几题会做对,不是不认真只因智力有限也怪不得他。有一次我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我记得那节课他听得特别认真,上课发言也很积极,看到他这样我也讲得热情高涨。没想到那次布置的除法作业8道题他居然对了6题,我知道这对他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在等第一栏里给了他一个大大的优秀。看得出来这对他是一个多么大的奖励。再如,教师发现一位作业向来工工整整、从不马虎的同学,这次却做得零乱和潦草,而且有不少笔下之误,她没有武断地否定这篇作业,而是对作业不好的原因进行了解。当她得知该生当时家里出了事,身体又不舒服时,就表扬了他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并给其作业评了较高的等级。

3一题多改

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沉重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改,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为了增强实效,教师还可以在前一次批改时,加些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的眉批。例如,有一位学生做36×199+36时的计算为:“36×199+36=7164+36=7200”,教师给她评了中等,并眉批道:“得数正确,但可以简便计算。你再想一想!”学生补了一种算法:“36×199+36=(36×200-36)+36=7164+36=7200”。教师为她提高了等级,又批道:“好,你跨出了可喜的一步!”还在题目中36下边划了红线,以作暗示。果然,学生又补了一种算法:“36×199+36=36×(199+1)=36×200=7200”。教师再次为她提高了等级。

4协商批改

作业中,有时会出现些令教师疑惑不解的情况。如一个知识基础较差,智力水平不高,平时作业不认真的学生,有时却做得很好,他是有了进步,还是搞了虚假作业呢?一个向来作业水平较高的学生有时却做得很不好,这就有可能是特殊情况造成的。又如:有的同学解题过程很特别,很简略,而结果是正确的。这是一种结果的偶然巧合还是一种新颖别致的解法呢?为了实事求是地批改作业,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禁止抄袭作业的现象发生,我们可以采取当面了解情况,协商批改的策略,例如计算401-(8+7)×25时,有一位学生这样做:“401-(8+7)×25=25+1=26.”教师对这种解法有点疑惑,就找来该生询问,学生说:“减数(8+7)×25是15个25,被减数401是16个25加1,这样得数便是25+1=26.”教师对他这种富有创造性的思路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作业中应该用解题步骤把思路表示出来,通过协商给他评了一个恰当的等级。5暂不评判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即使是优等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错误过多,过严重时,为了避免学生作业等级太低,心理压力太大,以及产生知识上的脱节和恶性循环,可以采取暂不评判等级的批改策略、等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补充了所欠缺的知识,将作业重新做之后,再进行评判。作业是学生学习的一项经常性实践活动,而批改作业则是教师对学生这一实践活动的评价过程,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数学作业是教学的一面镜子,或者说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通过批改作业,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智能,矫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弥补知识的缺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教师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机械性的重复劳动,而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创意的过程,需要教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凭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才能够把学生的作业批透,获得教学信息反馈的第一手资料,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作者:王昌凤 马艳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实验小学

第八篇:关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

摘要:如何让小学生爱上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对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动力,能够让学生产生一种对学习发自内心的热爱,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1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1.1小学数学内容虽然简单,但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启蒙阶段,能够为学生学习其它科目打下良好的基础。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求知识。1.2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采取引入入胜的教学方法,在给学生传授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认识兴趣和对外部世界不可遏制的好奇心,从而为今后的数学创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兴趣的培养不仅对阶段性的数学学习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也为后期更深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培养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方式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必须重视数学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将会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继而导致学生厌倦学习,可见“兴趣”对学生的认识和学习很重要。2.1丰富课堂教学,让教学不再枯燥2.1.1精彩的学前引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新的学习内容学习之前,如果能够做出引人入胜的引言,就能先声夺人,让学生渴望学习新的知识,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2.1.2创设情景,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的情境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相应的经验,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掌握的程度如何,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有什么样的生活经历,接触过什么事情等等。一个真实、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教学情境,往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对学科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学、爱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记忆力得到加强,想象愈来愈丰富,思维也愈来深刻。2.1.3教学用语言的艺术性,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是沟通感情的桥梁,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比如:“大于号、小于号开口对着大家笑”、“加括号、去括号、括号前面是减号,括号里面就变号”这些顺口溜把抽象枯燥的法则变得活灵活现,不但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还能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2.2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2.2.1由于小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因此,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对推动学生学习有较大的作用。针对这一特点,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看到栩栩如生的画面,注意力也会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2.2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是思维的起点,动手操作是发展思维的一个手段。因此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还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3合理安排课中休息时间,并设计互动环节。2.3.1心理学家阿良莫夫的研究表明:儿童注意的稳定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7-10岁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约有20分钟,10-12岁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也不过25分钟左右。因此,在课中合理安排时间,采取穿插讲笑话、讲故事、听音乐、唱歌、做游戏等方式,缓解学生的疲劳,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堂,这样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2.3.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职责。教学是一种师生相互交流的活动,要使交流通畅,创造一个愉快的教学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感兴趣,才能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这就对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3.3教师应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传授能力,还要具备把抽象化的知识转化成形象化、生活化、生动化的“功夫”。不仅如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课堂把控能力。总之,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教学,更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乐于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结束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生学好数学有积极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学习、思考、创新,用尽可能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枯燥的数学变得丰富多彩,富有乐趣。

参考文献

[1]青少年培养好的学习兴趣并不难.现代出版社.余霞.

[2]中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现代出版社.林珍.

[3]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安徽人民出版社.李泽国.

[4]学习兴趣的唤起.教育科学出版社.何旭明.

作者:王金萍 单位: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中心小学

第九篇:小学数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堂模式变得更加的多样化更加的有趣化。课堂也从单纯的以老师讲课为主,变成了互动性课堂,这是教育的发展也是教学的改变,使得课堂学习更加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今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构建也正在一步步的成长起来了,让学生们在情境去学习,在学习中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新看待数学,发觉自己在数学方面的潜能。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数学情境课堂创设的方法以及相关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课堂;创设方法

引言:

趣味多变的课堂学习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天赋能力,传统教育的演变也正向着这个方向不断的发展,在新课改的今天,创设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情境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怎样的情境才会使得学生产生兴趣,使得抽象的生活更加的贴近于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到数学课本知识,使得数学这一门学科表现出它的学习价值,以下是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景的创设探讨。

1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的方法

1.1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上。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通过情景的创设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思考中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等,把学生的认知能力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去培养,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教学学家认为,学生能否更好的获得信息与原有的认知体系是有很大关系的。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就要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帮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实现知识的迁移,最终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时,先复习同分母分数相减(同分母分数相减,分子相减,分母不变),抛出一个问题先让同学们算1/2-1/3,这时候他们会发现无法计算,问题也就出现了,也就创造了一个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开始思考,这时候教师开始教学,才会使得学生学习成果事半功倍。所以在此轮问题创设中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之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原有知识层面下手教学。1.2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喜欢在一个轻松愉快地环境中去学习,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还处于童年时期,玩性还比较大。如果把他们的学习环境变得轻松,学习状态会越来越好,直接影响学习结果。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不针对性的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兴奋感也不会很高,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不光光只是传授知识,也需要师生进行心理活动,需要教师花更多的心思去促进师生间情感交流,使得教师更了解学生心理变化。1.3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问题情境的创造需要根据不同的年级和年龄进行创设,对1-3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色彩,声音,画面等更有兴趣,教师就可以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创造问题,而对于4-6年级的学生则可以侧重于设置学生自主思考的问题情景,用数学本身的吸引力去指引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推动他们下一步的学习效果。比如,低年级学生学习加减乘除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视频里有不同种类的动物,让学生们分别数出动物的个数,然后老师提出问题,例如,三只兔子加上五只狗狗等于多少呢?这样轻松地创造出一个问题情景,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就可以多通过实物展示,比如,学习圆周长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拿出一根带子和一个圆形物体,使得带子绕圆一周,把带子拉下来之后可以求其长,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进而探讨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差异较大,高年级的喜欢合作探讨,低年级就喜欢生动有趣的事物。教师通过不同的问题情景设置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对学习产生热情。

2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2.1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特征。有效的问题情境创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需要趣味性,启发性,思考性,现实性,合理性这几个方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才会参与其中,积极探索学习的奥秘。因此,教师创造问题情景的时候应该富有趣味性,换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从旧知识点出发,一步步引出新知识,让学生突破难点学习。在教学探索性问题的时候,就要抛出具有探讨性的问题,在问题中发展自我能力,挑战自我,去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此外,让学生认识到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现实生活,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从而体会教学的价值和力量。2.2创造与原有认知相冲突的问题。问题的产生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一步步去发现的,是基于自己原有知识上产生的疑惑,引导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和新发现中产生冲突,然后教师引导教学。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45个编成红,黄,蓝三色的彩球的排序,背对学生不看视频,让学生随机提问几号球是什么颜色,教师说出是什么颜色,学生一定会产生好奇,老师怎么知道所对应的颜色。这样学生会产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也会提升。2.3借助故事或游戏创造问题情景。故事总是能够吸引低年级学生的好奇,教师就可以借助学生喜欢的故事来吸引学生注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增加一些小游戏,比如,学生在学习“元,角,分”认识时,教师可以模拟一个小超市,利用纸条标注价钱,学生扮演营业员,顾客进行买卖。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人民币的认识,也学习的数字之间的加减。让学生身处其中去感觉,创造一个有效的问题情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途径有很多,良好的问题创设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得学生觉得学习就在自己的身边,并在丰富的问题情景中去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心理等选择不同的问题创设,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表现出来,使得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取得最佳的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程媛媛.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探讨[J].文理导航(下旬),2016,(3):6-6.

[2]孔维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202-202,203.

[3]肖小红.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J].新课程•上旬,2016,(1):340-341

作者:李强强 单位:甘肃省静宁县新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