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体育教育专业论文(8篇)

体育教育专业论文(8篇)

第一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实践环节中的角色冲突与调适。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结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角色冲突较为普遍,性别差异不明显,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同存是其显著特点;大部分学生对角色冲突有较为合理的认识,归因为缺乏练习和准备不足,他们对角色成功转换抱有信心;并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同辈群体互动交流和向指导教师请教等方式进行主动调适。建议:多提供实践机会,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尤其是课堂管理能力;注重专业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突出体育教育专业特点;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指导能力;进行分方向教学,改变统一的教育实践模式,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消极归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关键词:体育教育;教育实践;角色转换;角色冲突;角色调适

教育教学实践是师范类专业培养方案实施的重要环节,关乎师资力量培养的质量。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集中于体育师资的培养,同时,体育教学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因此,体育教育教学实践对于体育师资的培养和输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角色适应成为检验教育教学实践效果的重要潜在指标。而学生的角色冲突、原因以及角色调试方式则是关乎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可测量指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环节中的角色冲突与调适。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角色转换”“角色冲突”“角色调适”“教育教学实践”“体育教育实践”等关键词检索,共查阅相关的文献128篇。同时查阅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与之相关的理论,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访谈法

与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访谈,获得学生群体在教学实践环节中遇到的角色冲突,以及所采取的调适应对。

1.2.3问卷调查

法随机抽取了潍坊学院、滨州学院和济宁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6届教育教学实践学生120名,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8份,有效回收率为90%,其中男生69人,占63.89%;女生39人,占36.11%。问卷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5,问卷效度经过10名专家定性评价认定问卷内容有效性和结构有效性均满足研究需要。

1.2.4数理统计法

调查问卷数据经过逻辑检验后,借助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角色冲突性别检验

角色冲突是指角色扮演者在角色扮演情景中在心理上、行为上的不适应、不协调的状态。通过调查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心理和行为上的不适应。具体结果见图1。如表1所示,卡方值为0.161,自由度为1,双侧概率为0.688>0.05,说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角色冲突不存在性别差异,结合角色冲突的比例来看,82.61%(男)和79.49%(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角色冲突现象较为普遍。

2.2角色冲突表现

角色冲突主要表现在心理和行为上的不适应和不协调。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角色冲突表现,见表2。从调查的表现情况可以看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角色冲突表现多样化,其中比例最高的是“因学生不配合导致情绪低落”和“管理班集体有困难”,比例最低的2项是“实践地点与学校相隔太远”和“自己不想当教师,被动实践。综合各表现情况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角色冲突表现实质上分为2大类型:一种是角色间冲突,第二种则是角色内冲突。角色间冲突是指个体由于同时扮演多重角色,缺乏时间和精力,无法有效满足既定的角色期望,尤其是角色期望发生矛盾时,个体角色间冲突无可避免。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教育教学实践主要集中于第7、第8学期,而公务员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复试时间与此相冲突,导致在时间上出现了角色间冲突。另外,在空间上也会造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角色间冲突,教育教学实践一般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而校外实践中小学有可能远离高校,造成实践学生交通不便,而出现空间上的角色间冲突。除此之外,这部分群体的角色间冲突还有更应值得注意的一个表现就是:“自己不想当老师,被迫实践。”对于这部分学生应介入职业生涯规划,正确处理专业和职业之间的关系,提高人才培养成材率。角色内冲突则为角色互动对象对同一角色抱有矛盾的角色期望而引起的冲突情形。在角色内冲突发生时,角色互动对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调查结果也清楚地反映出这一点,学生对实习教师的评价和互动直接影响到实习教师的角色扮演,如“因为学生不配合,导致我情绪低落”。当然,同辈群体和教师的角色期望也起到重要作用,与同学的横向比较往往更容易判别角色定位、期望的实现效果,指导教师的角色期望与处理方式对学生的影响程度略低于同辈群体。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进行教师角色扮演时,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同时存在,这是较为特殊的事情。

2.3角色冲突原因

在角色冲突原因上,76%的受调查者归因于准备不足,在教育实践前没有充分准备,导致上课容易出现各种问题。63%的同学反映缺乏练习,课堂管理能力弱,尤其是当教学对象不配合自己时容易出现角色冲突。37%的同学则将原因归结为性格原因,容易害羞、紧张和焦虑,本身不适合教学,但所属专业属于师范性质,进行教育实践是被动的。83%的受调查学生相信经过多次练习可以克服角色冲突,能够顺利实现角色转换。通过归因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遇到的角色冲突能够正确认识,但也有部分同学采取被动消极归因,应对这部分学生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克服消极被动心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2.4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角色调适

在角色调适的过程中,大部分实践生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角色冲突。由表3可知,88.89%的同学选择在网上查看相关视频和课程材料,尤其是说课、试讲等与教师招考直接相关的内容。82.41%的同学选择课后充分备课,尤其是面对课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45.37%的同学则通过向同学学习,相互交流经验来实现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访谈也了解到这种调适方式效果非常好,这时教育教学实践群体的“精英”学生在同辈群体的角色互动中就起到了积极作用,往往成为学生群体的标杆。在角色调适过程中,除了学生自身的主动调适外,指导教师也起着重要的作用。61.11%的同学选择在课后与指导教师进行详尽的沟通,就角色冲突、不适的原因和行为表现进行针对性的剖析。在访谈中也了解到另一现象,限于各种原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的课后指导往往倾向于被动,如果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就角色冲突出现的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则教师表现得更为积极;如果学生主动性不够,部分指导教师则更趋向于少指导或不指导。因此,一方面,引导学生提高主动调适意识;另一方面,要强化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角色冲突较为普遍,性别差异不明显,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同存是其显著特点;大部分学生对角色冲突有较为合理的认识,归因为缺乏练习和准备不足,他们对角色成功转换抱有信心;学生主要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同辈群体互动交流和向指导教师请教等方式进行主动调适。

3.2建议

多提供实践机会,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尤其是课堂管理能力;注重专业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突出体育教育专业特点;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指导能力;进行分方向教学,改变统一的教育实践模式,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消极归因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作者:袁传明1 李建民2 单位:1.潍坊医学院 2.潍坊学院

第二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评价分析

摘要:文章对晋中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师及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研究,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准确的体育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并与国内知名学校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评价打下基础,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学生教学能力提供方法参考,进而能够引导学生全面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能力。

关键词:晋中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能力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各个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但是我国高校对于学生体育教学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本研究旨在选择体育教学能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确定晋中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希望能更加全面、客观、科学地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能力的评价。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晋中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利用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中国知网等资源,共查阅相关资料60余篇,详细了解国内有关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的现状以及各高校有关体育教学能力专业评价指标。

(2)问卷法。根据研究的需要,笔者编制了《体育教学能力评价指标调查问卷》,经过严格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后,对晋中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发放,即大三发放30份,回收30份,大四发放40份,回收40份,其中有效问卷67份,有效回收率95.7%;专业老师发放25份,回收20份,其中有效问卷34份,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发放20份,回收18份,有效回收率89.5%。

(3)数理统计法。把回收的问卷进行分类、整理,并运用excel软件对调查问卷的原始资料进行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评价指标的选择和确定

在査阅了国内外有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标准和体育教学能力的评价等方面的资料后,借鉴北京体育大学李臣功的硕士论文《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的研究成果,确定了该研究需要的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6个三级指标。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问卷形式确定,被调查者在问卷中对各个指标所占的比例给出了自己认为的权重系数,然后计算出各个指标所占权重的算术平均数,从而得到每项指标的综合权重系数。(见附录)

2.2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

2.2.1对晋中学院不同调查者各级指标权重系数的分析

在对不同调查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如表1所示)。共同点:教师学生都认为一级指标中B课中教学实施能力比较重要,而且权重系数较接近;二级指标中都认为B1讲解和示范的能力较重要。不同点:(1)在一级指标中,大三的学生认为指标A课前教学设计的能力、C课后反思的能力几乎同等重要,而大四及教师则正如表1中的数据所显示的A课前教学设计的能力要远远重要于课后反思评价的能力;这也正说明了,实践与理论的差别,大三的学生没有独立教学的经验,他们只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或者老师让在课后的各自反思中了解到C课后反思评价的能力,而他们没看到老师在课前的工作,没有充分了解认识到课前教学设计的重要,而大四学生经过实习,独立教学,已经认识到这点。(2)在二级指标中,老师与学生差别较大的是B3,教师认为B3组织和管理的能力要比B2纠错和激励的能力更重要,这说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安全及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则更加注重动作技能的学习,这是由角色的不同而形成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组织和管理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

2.2.2晋中学院与北京体育大学教学能力指标系数的对比与分析

正如表2、表3中所示,北京体育大学与晋中学院都认为,在一级指标中“课中教学实施能力”最为重要,这说明体育教学中的确应把重点放到该项指标上来。在二级指标中,差别较明显的是在A1、A2、A3,其中“明确教学理念的能力”在北京体育大学中权重占到了12.78%,而在晋中学院仅占9.13%,这体现了一种观念的差异。访谈中也发现,很多学生对新课标还不甚了解,对教学理念的认识远远不够,对于很多普通院校的学生,明确教学理念是现代教学所需要并重视的。还有在“课后反思评价的能力”中,北京体育大学认为“问题反思能力”所占权重要大于“自我评价能力”,而晋中学院则认为两种能力的重要性基本是相等的,这说明了北京体育大学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如表4所示,三级指标的权重对比发现北京体育大学“传授终身体育理念的能力”权重系数8.32%,几乎是晋中学院的一倍,这充分显示了上面所述,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理念的重要性;在“课中教学实施的能力”中的三级指标,北京体育大学更加重视“讲解和演练战术的能力”和“最佳讲解示范位置和时机的把握能力”,而晋中学院则更看重“讲解和示范技术动作的能力”,大家知道,讲解和示范的能力一直是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对于讲解和演练战术、讲解示范位置和时机的把握却是更高层次的要求,这与学校对于学生的要求密切相关,所以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在未来的教学中适当增加这些内容。还有在“运用保护和安全措施的能力”中,晋中学院权重系数为2.46%,而北京体育大学仅占了1.38%,安全一直是体育课最为关注的、严峻的问题,而发生在体育课上的事故屡见不鲜,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高度关注学生的安全,所以“运用保护和安全措施的能力”是作为一个老师所必需的重视的,而晋中学院已经认识到这点;而在“课后反思评价的能力”中,相对反思而言,晋中学院更重视创新和提高能力,这代表了一个体育教学的新趋势和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3结论

在对晋中学院三四年级学生、老师及晋中市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调查访谈后,对调查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得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一级指标中,课中教学实施的能力比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所占比重大;二级指标中讲解和示范能力最重要;与北京体育大学的指标体系对比后发现,有少数权重系数差别较大,大多数权重一致;可见此体育教学能力指标体系可以适用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评价。经该研究针对晋中学院所构建的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如下所述:评价体系即为: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35个。评价方法为:依据被评价者教学中三级评价指标的达到情况,由数名专家评判,以《北京体育大学教学能力三级指标的内涵和评分标准》打分,结合晋中学院体育学院具体情况评价其教学能力。

4建议

(1)应该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体现到教学大纲中。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学生入校就开始,不应只是为了应付实习和就业考试才搞几次突击培训。

(2)可将本文所述的评价体系实验性地运用于实际,并逐步改进。

(3)对教学能力评价的体系还应进一步深入研究。请教更权威、更广泛的相关专家、名师,使评价体系的指标及权重系数等更合理、科学。

参考文献

[1]李臣功.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李利华.西安体育学院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

[3]苏玥.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殷红,等.对体育院(校)艺术体操教学适应社会市场需要改革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3):318-320.

[5]杨健.专科体育系排球教学能力指标体系及考试方法[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1(12):115-118.

[6]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1(1):64-71.

[7]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9]李鸿.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530-532.

[10]刘敏彤.浅析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J].山东教育科研,2001(7):114.

[11]王颖.21世纪初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探析[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121-124.

[12]李信兵,牛立军.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思考[J].新西部,2008(8):201-202.

[13]李鸿.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530-532.

[14]蒲守木,张建军.黄冈师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策略[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29(6):79-82.

[15]毛振明,于素梅.体育教学评价技巧与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温霜威 栗晓燕 单位:晋中学院体育学院

第三篇: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不良消费危害心理分析

【摘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作为国家体育教师的主要培养对象,他们的不良消费观念和行为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危害心理,会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后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都有危害,尤其是以后担任体育教师的大学生,会影响国家教育“立德树人”实施,影响下一代学生的成长。所以,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不良消费习惯对自身心理的危害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还建议了从四个方面引导他们抵制这种不良的消费习惯,养成艰苦朴素的消费习惯,弘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精神。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不良消费;危害心理

1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不良消费习惯

1.1享受生活的奢靡消费习惯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消费习惯受到西方商业体育、体育运动明星的享乐奢靡生活的影响,或是在社会“物化”和拜金主义的潜移默化下,部分大学生的消费奢靡把追求享乐作为生活目标,这种全新的消费习惯已不能小视。使得这一部分大学生失去了学习奋斗的意志,浪费了青春毁掉了自己的未来。

1.2虚荣盲目的攀比消费习惯

体育教育大学生由于虚荣心的驱使,在运动鞋、运动服饰、运动器材、运动饮品食物等方面,往往盲目追求名牌,不顾家庭经济能力。有甚者利用国家助学贷款将学费消费掉;还有将国家发放的贫困助学金用来满足自己的虚荣追求,购买运动名牌而不是用来解决自身的贫困问题。

1.3标新立异的时尚消费习惯

部分体育专业大学生十分享受对于时尚的追求,面对社会上流行的时尚消费生活的引诱失去理智,不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商品的性价比来进行消费而是根据流行的喜好进行标新立异的时尚消费。高科技产品成为大学生追求标新立异的时尚消费的主要对象,还有追求夜生活的时尚消费也是大学生所追对象。

1.4为搞关系的“人情消费”习惯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人际人情消费过度,表现在消费项目不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增高、消费比重不断扩大、消费金额不断膨胀,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2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不良消费导致的危害心理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作为社会纯消费群体,他们消费者父母的血汗钱来满足自己的学习休闲生活等,部分学生已经出现消费心理、行为同身份不相匹配的情况,折射出他们的不成熟不确定性,需要给予关注和引导。

(1)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胸无大志,精神颓废,学业荒疏,更忘记了自己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

(2)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3)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冲动和浮躁心理,出现了“符号主义”消费的特征。

(4)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背上沉重的“人情负担”,这种负担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3引导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正常正确消费观念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大学毕业后即将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而且大部分都要担任体育教师,这些不良的消费习惯和观念是“立德树人”的阻碍,是我国高等教育迫切解决的问题。

3.1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正确消费观

利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引导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成为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日常规范、自觉奉行的理念信念,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虚荣攀比等不良风气的影响。

3.2加强国情教育,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正确消费习惯要建立在对国情透彻的了解的基础上。虽然我国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二,但是还有几千万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我国大学生还要成为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勤俭节约美德,抵制不良消费习惯的排头兵。

3.3加强校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和寝风形成的优秀的大学校园氛围,成为大学生抵制不良消费观念和行为形成勤俭节约消费习惯的主导作用。加强学校的校风建设端正大学生的人生目标,营造“端正人生目标,构建节约校园”的育人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3.4发挥家庭协同作用,形成健康的大环境

父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休闲费用的主要供给者,家庭是大学生消费开支的主要来源。家长首先要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要本着对社会、孩子负责的态度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做出榜样;同时,对于孩子的消费,不是孩子要什么都无条件的满足,要适当的限制孩子的不合理消费,形成必要的生活约束,注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好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幸福观,在物质关怀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上的关怀。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艰苦朴素的消费习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规范社会的舆论导向;创造勤俭节约的大学氛围,引导大学生优良的神会习惯;家长建立正确的培养子女的消费观,适当限制子女的消费需求,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共同管理引导。

参考文献:

[1]孙旭芳,冯文全.论大学生新型消费伦理观念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1).

[2]陶群.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分析[J].消费导刊,2008(07).

[3]黄玲俐.贫困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特点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

[4]魏晓慧,李方园.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02).

[5]范琛.对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知识经济,2009(05),

[6]李芬.大学生消费行为的道德评价[J].才智,2010(22).

[7]赵玉宝,毕超.运用行为塑造理论重塑困难生消费行为[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08).

[8]桂富强.高校贫困生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01).

[9]廖迎.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10]钟义红,肖惠海.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的塑造[J].商场现代化,2007(34).

作者:马魏成 吕艳飞 单位:吉林体育学院

第四篇: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摘要:从协同学视角出发,根据社会对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要求,从研究生质量、导师队伍建设、培养方案修订、学科建设规划、科研项目立项、教学方法改进、财力支持等方面进行协调,形成整体的、环环相扣的培养合力,构建强化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有效的管理平台和与之相适应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及评价体系,以形成培养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协同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

协同,狭义上是指与竞争相对立的合作、互助和同步性状态;广义上来说,是指在复杂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和系统内各个子部门之间为了实现共同的演进目标而形成的一种良性循环状态[1]。在这种良性循环状态下,要求各个子系统、子部门之间形成一种新的同一性或者“一体性”,各个部门之间和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行为效果就超过了其自身单独作用的效应总和,即会产生“1+1>2”的效应。国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体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对体育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缺乏专业实践能力的体育研究生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为加强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实践能力,本文提出构建一种基于社会需求、学校评价、教师促进、学生实践“四位一体”的协同化体育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1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

有关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有诸多的学者和硕士、博士研究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周英对华东地区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调查显示,虽然培养单位很重视实践环节的作用,但并没有很好地把研究生实践环节的培养落到实处[2]。郭霞对东北地区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同样发现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与本科课程重复性较大,而且授课形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讲授,培养的研究生往往出现社会实践能力差等现实问题[3]。湖南师范大学谭广、马卫平调查了国内8所具有代表性高校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发现存在的主要缺陷和不足是单科性课程设置多,综合性课程偏少;课程重复内容偏多,研究性、前沿性不够;选修课程门数偏少,跨学科的选修课开设尚未得到重视[4]。这种课程设置导致培养的研究生视野狭窄,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高层次人才专业的包容性和多样性的要求。

2国内外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2.1国外高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2.1.1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

国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多种教学理论,如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等,主张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一般以案例、问题、情境、项目为中心组织教学。美国许多大学的专业课都包含有实践内容,实践内容所获取的学分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如其中麻省理工大学最低独立课题研究学分为12分,斯坦福大学为11分[5]。

2.1.2以见习—实习为手段的实践能力训练

以见习—实习为手段的实践能力训练是欧美发达国家传统的学生实践能力训练模式。如美国密执安大学要求研究生入学后首先到企业实习7个月,然后再开始专业知识的学习;法国实行“学徒培训”实践训练制度,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在企业接受2年培训;俄罗斯和德国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工厂的实习鉴定学分,才允许毕业[6]。师范生的实践能力训练大多选择延长实习时间和增加实习项目,以提高未来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7]。

2.1.3以“产学研”为内容的校企合作实践训练

产学研是指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经营以及人员交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等方面合作,以实现校企互惠互利的联合与协作关系。英国对于校企“产学研”的合作模式从政府政策到资金都大力支持,以促进大学取得劳动就业技能和获取工作经验[8]。德国许多大型企业的研究机构就设在高校,充分利用高校的科技和人才优势为企业生产和研发服务。日本于1996年制定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通过制定“共同研究”“委托研究”等制度或共建研究机构的形式,大力推进“产学研”的学生实践能力训练模式。

2.2国内体育教育类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目前,国内高等教育包括硕士研究生专业教育大多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同样存在专业理论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环节脱节的现状。在课程设置和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少学者也有理论上的研究和探索[9-10]。绝大多数高校开展了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如针对研究生开展的各种形式的研究生(创新)论坛,鼓励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设立的创新基金,有条件的高校(如深圳大学)还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园等。但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环节形式多于内容,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

3协同学视角下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

3.1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内涵

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具体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三个层面。其中专业基本能力是体育教学的基础能力,包括教学基础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发展能力。具体职业岗位能力是体育教学基础能力基础上的体育竞赛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包括体育竞赛编排、竞赛裁判方法及指导体育课外活动的能力、运动员选材能力等。专业创新能力是指在掌握前两种能力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和岗位特征,对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变革,并使其更新与发展,表现为体育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力、体育教学与训练方法的创新能力及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3.2协同学视角下的专业实践能力的构建

以协同为基础的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构建的理论基础是1992年由Guzzo和Shea建立的“输入—过程—输出”的团队绩效模式[11]。其中输入是团队关键特征变量,输出是团队绩效结果,研究的核心内容则是加工过程。以协同学为基础,对影响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加工、协调,形成整体的、环环相扣的培养合力,从而强化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各层次对硕士研究生的全方位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整套强化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案,并建立有效的管理平台。

3.2.1协同学视角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特征:协同输入

协同学视角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要素主要来源于社会对人才专业能力的现实需求,据此要求教育管理者要改革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使培养目标和方案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社会要求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不仅能当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同时在体育训练和竞赛、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及体育创新上都有较强的能力。授课教师根据社会的需求修改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改革相应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使之与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一致。在此过程中,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者、行政管理人员、研究生、授课教师和导师等都是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都应为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做出贡献,以确保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石高效运转。

3.2.2协同学视角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团队过程

协同学视角下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涵盖了学校管理部门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平台建设、教师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多元化以及管理部门和教师对人才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平台的建设、多元化的教师授课形式和多种评价机制的建立,是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基于体育专业类型的多样性,管理部门要建立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体育专业实践活动平台,如一定规模体育活动的组织、训练、比赛平台;教师的授课形式不拘泥于教师的“讲”,而更多的是创造体育运动情境;教师对研究生的评价也不应以考试为唯一依据,而应综合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

3.2.3协同学视角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结果:协同输出

协同学视角下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协同输出,主要是一系列围绕实践能力培养所构建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管理平台。首先,确立以加强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构建一套完整的与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相符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评价体系层面,根据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建立符合体育教育训练学实际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评价体系,使之能与实践能力培养相适应。

4结语

协同学视角下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层面的协同:一是管理层面的协同,改进管理方法,使管理制度与培养目标一致;二是知识技能协同,在导师(包括授课教师)和学生之间加强互动和交流,导师在发挥自己引导作用的同时,要善于发现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平台协同,以提高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消除体育专业各学科之间的藩篱,在较高层面上协同统一整合社会资源和学校的人、财、物,优化现有知识和资源配置,提高各部门整体运行效能,为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做后盾。

参考文献:

[1]徐亚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分析与实证研究[D].石家庄:河北工业大学,2009.

[2]周英.对华东地区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3.

[3]郭霞.东北地区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调查与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4]谭广,马卫平.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231-233.

[5]叶红,俞永康,郑清奎.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106-109.

[6]罗公利,毛长名.国外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现状及启示[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27(3):78-82.

[7]刘金宝,周东明.国外师资培养中对教育学科和教育实践的重视[J].青岛师范大学学报,2012,2(4):50-53.

[8]傅维利,陈静静.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科学,2005,21(1):52-56.

[9]郑继超.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10]姬常爱.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2.

[11]GuzzoR,SheaG.Groupperformanceandintergrouprelationsinorganizations[M].PaloAlto,CA:ConsultingPsycholo-gistsPress,1992.

作者:蔡建光 申伟华 李忆湘 唐海军 吴四贵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第五篇: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教学效果研究

摘要:排球运动是一种场地灵活,规则简单的球类项目。它的各项技术要求全面,体现出高度的技艺性,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娱乐性和趣味性,并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和不同训练程度的人,但学校排球的教学并不理想。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韶关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教学效果的因素研究,通过对韶关学院排球教学条件的研究、分析,最后确定影响排球教学效果的主要因子。主要体现在学生、老师、和学校等方面的因素。最后针对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为我国排球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韶关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水平,对体育运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成为了一种生活的时尚。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各个学校的排球运动也逐渐的发展起来了,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从而导致发展的非常缓慢,从另一方面说也制约着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壮大。“高校公共体育都开设有排球课,但其开展情况不容乐观,高校大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喜爱程度及参与性不高、排球运动水平偏低等现象,极大地影响着排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在如此良好的背景及形势下,究竟是何种因素影响了普通高校排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当前普通高校排球教学改革大潮中有哪些制约因素存在并起着主导作用?采取何种改进施?这些都是普通高校排球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1]笔者在多个研究者的研究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研究影响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教学效果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结果与分析

1.1影响韶关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教学效果的主要因子的确定

对收集到的数据经过整理后,并结合实地考察得出的资料,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多种情况,多种因素,最后确定影响排球教学效果的主要因子。

1.2影响韶关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教学效果的主要因子特征分析

1.2.1学生主体的因子

排球的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是否能得到快乐,排球是否容易学等3个因素。初高中的学习中多数学校都没有开设排球课,然而同学们的排球水平整体比较低。排球的学习本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的兴趣爱好都没有在排球运动上,所以影响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也没感受到排球运动中的快乐,从而使排球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体育活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按其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来看首先是增益因素,如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风气正、内驱力强、兴奋度适宜、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体育基础好等”[2]因此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是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在任何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对学生负责。

1.2.2排球氛围的因子

俗话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习。然而排球也是一样的,学校的学习排球的氛围越好,则越能带动学生们学习排球的氛围,增加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了趣味,从而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排球运动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在运动中可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促进人们的关系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它的快乐中。”[3]根据调查分析,本校的学习排球的氛围是不够理想的,同学们很少主动去练习,所以排球的整体水平得不到很大的发展,老师教起来也是非常吃力的。并且本校的排球课外活动和比赛也是很少。从而也不利于同学们对排球运动的了解和发现其中的乐趣,也影响的排球的教学效果。学习的氛围是影响学习的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一个学习排球氛围好的环境下,学生们学习排球的兴趣也可得到提高,从而能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并影响着排球教学的效果。

1.2.3场地环境的因子

场地是排球运动最基础的要素,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会影响着排球运动的发展,环境对事物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排球环境的因素也是影响普通高校排球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也是制约排球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现场调查本校的排球场地受环境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为本校的排球场地都是室外场地,受天气的影响非常大,这就制约着排球运动的开展。根据我的现场考察北区运动场有8块排球场地(其中有的场地球网是坏的);而南区虽然有排球场地,但是都没有球网,也是不能用的;西区更是什么都没有。在平时还勉强能满足同学们,但是一到举行比赛或者是公体上课,明显感觉场地不够用,特别是学校举行比赛时,有的同学前一天就去排球场占场地了,没有场地的同学就在球场边的空地上、过道上甚至在有车通过的马路上练习。场地周围也没有围栏,打的球漫天飞,课余时间学校也没有统一提供排球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校排球运动的开展。

1.2.4师生配合的因子

“排球运动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互相配合,同学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项目。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影响,共同推进的过程。在排球运动课堂教学中,老师过分注意教会学生什么,只注重教学内容,而没有注意学生的需要和情绪、兴趣,导致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影响教学效果。再者,学生主观上叛逆,对自我能力没有客观的评价,认为自己能力强,对所学的内容和老师的能力表示不屑,不愿与老师配合,课堂积极性不高,不但自己不努力,反而对其他的同学造成影响,使不积极的情绪在课堂上蔓延,影响到课堂上的整体效果。”[4]老师和学生都是课堂上的主体,要想顺利的完成一堂体育课老师和学生必须要相互配合,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学生也要听从老师的安排,配合老师的教学要求,以完成教学任务。我认为师生的配合程度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师生之间的沟通和配合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师生双方的感情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密切配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是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让学生爱上体育课的需要、是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是学生培养终身锻炼的需要。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2.1.1学生的主体因子

包括学生学习的心态、学习排球课的目的、自身的运动水平等3个因素。在我校学生初、高中没有机会了解和学习排球,认为排球这项运动很难学,而且对排球这项运动没什么兴趣,也没有目的性的学习排球,在排球运动中,自身的运动能力也比较差。

2.1.2排球氛围的因子

包括学校排球运动的开展情况、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学校排球运动竞赛的开展、排球运动队在各项比赛的成绩等4个因素。该校排球运动的开展不容乐观,学校也没有组织大型的比赛,最终导致我校的排球氛围不够活跃。

2.1.3场地环境的因子

包括排球场地、器材的水平,排球场地周围的环境,排球场地是否充足,天气等4个因素。该校的排球运动的开展受到了天气对排球场地严重影响,在有比赛和上课的时候排球场地明显不够用,场地设施也是不够完善的。

2.1.4师生配合的因子

包括老师的教学方式、学生对老师的信服感和认同感、老师和学生的配合默契等3个因素。该校排球老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并且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从内心深处佩服老师,以老师为目标不断前进,从而获得成功。

2.2建议

2.2.1针对学生的主体因子的建议

在排球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帮助学生摆正学习心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加强锻炼,提高运动水平,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排球这项运动。

2.2.2针对排球氛围的因子的建议

学校领导应该积极开展各项排球比赛,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老师也应该给学生更系统的训练,使学生在比赛和训练中找到归属感,找到自信。我们要积极参与各项排球活动,认真的学习排球,在比赛中全力以赴,增加排球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以提升我校的排球氛围,宣传我国的排球精神,以排球精神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2.3针对场地环境的因子的建议

加强排球场地的管理,使同学们有个良好的学习场地,尽量的提供足够的场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由于我校的排球场地都是室外场地,外界天气对我校的排球运动的开展有很大的影响,有条件的可以建设室内排球场,以供同学们使用。

2.2.4针对师生配合的因子的建议

在排球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同学的情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和任务,关注学生的进步,鼓励同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要进行适当的批评,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培养学习排球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乐玉忠.影响河南省普通本科高校排球教学效果的因素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20.

[3]李金玲.从师生配合看影响排球运动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6):1-2.

作者:唐良彪 袁际学 周春楚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第六篇: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效应

摘要:文章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等科研方法,对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安徽省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快速、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效应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以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巢湖学院、滁州学院、阜阳师范学院、淮北师范大学、淮南师范学院、宿州学院、皖西学院等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各校田径普修课实践教学状况的相关资料。

1.2研究方法

该文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等方法。

2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效应

(1)由表1显示安徽省《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漏洞,在抽取的10所院校中,没有哪所院校可以提供完整的测试数据,在不同年级中,高校的重视度,参与度,管理上严重缺失。由此可见,目前安徽省普通高校中仅仅有少部分院校在严格全面实施《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2)《国家体质能健康测试》的五项身体素质达标是《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的重要指标,被抽查的10所院校中,在抽取的学生中做了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安徽省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质逐渐呈现下降趋势,优秀、良好率下降,及格、不及格人数增多,学校缺乏有效的管理,体质能测试工作实施不健全。

3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发展对策

3.1加强高校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结构体系

针对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年龄化,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安徽省教育厅、地方教育局和安徽省各高校要大力加强对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制定相关有效的培养计划和政策,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调节教授讲师年龄结构,缩小各职称间的差距,是教师年龄呈现年轻化,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稳定教师队伍。普通高校教学体系中,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的优劣,是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我国体育教学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显得至关重要,建立一支高素质、业务能力强、教学观念新颖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是我省体育教学的保证。因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职培训。通过学术进修、国内外培训和我国高校之间进行多方位的交流,形成多形式多样化的现代教育体系。第二,优化教师结构。体育教师的分层构成要多样化,不能仅拥有传统意义上的公共体育教师,还要拥有严格科学训练的高层次体育学科带头人,可以聘请我国已退休或者高水平的运动员进行讲学,并给与丰厚的报酬。第三,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激发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今时代是科技的时代,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进行远程教学,使高校教师可以汲取国内外学科前沿的最新知识,为安徽省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3.2完善我省高校场馆场地建设,扩展学生活动空间

现阶段高校扩招的实施造成招生规模远远大于建设规模,场地面积严重不足,部分学校出现公共体育课和体育教育专业争场地器材的尴尬局面,高校在教学中管理出现严重漏洞,对实验课重视不足,实验课程寥寥无几,甚至没有开设实验的教学条件。因此,完善高校体育场地建设是迫不及待的任务,加大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开发的力度,优先建设高校最紧缺、最急需的场馆,逐步完善基础建设。加强场地、器材建设,使学生锻炼有去处、有器材。大面积增加篮、排、网球等小型场地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8]。绝不能让国家体育人才输在新历史潮流的起跑线上。

3.3构建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以适应21世纪人才战略发展的需求

党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比较系统具体的阐述了科学发展观,这给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现阶段高校教学改革在“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具有伟大的开创性,改变了我国体育教学重技能轻理论的局面。现阶段高校内部问题、教育经济社会等对体育的需求、教育和社会的协调性发展、高校自身的发展、社会进步对教学改革的需求始终是我们严格考虑的问题。全民健身计划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要求我省体育教学改革既不能单纯的破旧立新,也不能固守传统、抱残守缺的教学模式,而是要积极从自身条件出发,不断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适应时代要求,适应大学体育的要求,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安徽省各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普通体育院校高校课程的教学研究,使现有的教学模式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并努力挖掘新的教学模式,丰富和提高我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模式体系,以实现教学成果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吻合。

3.4建立健全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发展

完全学分制——富有弹性的教学管理模式,它是现代大学最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在完全学分制下,要求高校以开设大量选修课为前提,学生拥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权,学生自己主动选择课程、选择教师。自主选择上课的内容和时间,促进个性的发展,这样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各高校应加强制定体育教学管理的规范制度,制定以目标管理为主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的,便于操作的评估制度。

3.5全面落实《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高校体育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高校体育运动作为现代化生活方式之一,已经逐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安徽省相关主管部门应根据最近几年实施《标准》中产生的问题,修改、完善新的《标准》,建立学校督察制度,确保制度能有效的实施,让《阳光体育文化进校园》《大学生体制能健康测试》等工作有声有色的开展起来。通过《标准》的实施,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开出“运动处方”,“运动处方”的应用是完善体育教学的有效举措,以指导高校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4结语

总之,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培养过程,要从封闭的、传授式的方式转变到开放的、研究式的方向[9]。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应不断开拓创新,学校应从教师的角度、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提高教师水平,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解决现阶段高校教学中出现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把握事物发展的新规律,优化结构,从根本上改善我省体育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葛惟倬,安红,李骏.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8(2):85-90.

[2]荀盛龙.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2-144.

[3]徐万彬.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革策略[J].工会论坛,2003(9):78-79.

[4]方红.浅谈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2003(5):47-48.

作者:李茜1 李昀霏2 许宏龙3 单位: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体育部 2.北京师范大学 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体育部

第七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教育发展思考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与发达国家相比,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复杂、更严峻、牵扯面也更广,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近几年来,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据麦可思研究院(MyCOSInstitute)、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就业报告指出体育教育专业己连续四年成为就业红牌警告专业。文章以江苏2所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对就业现状以及实向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结果给出相应意见,以求为更好的解决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相应理论依据。

关键词:就业教育;体育教育专业;江苏;对策

2014年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1],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今年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发挥市场作用、着力改革创新,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力争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比例双提高。会议确定在落实好原有政策的基础上,推出以下措施:将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科技型小微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可申请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贷款,并享受财政贴息。二是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开办“网店”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三是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并办理实名登记、缴纳社会保险费,2年内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四是加大困难高校毕业生帮扶,将现行只限于城乡低保家庭毕业生的求职补贴扩大到残疾毕业生。五是国有企业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要在政府网站信息,对拟聘人员进行公示。六是简化高校毕业生在不同地域和所有制单位流动就业的落户等手续。

1国外研究综述

美国的就业激励措施最为完善,美国联邦政府为了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特定的地区或从事特定的职业,采取了许多激励措施,其中最为常见的做法是免除学生的贷款义务。[2]美国高校是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实体,其毕业生就业情况直接影响学校声誉,因此美国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在大学内处于中心地位,一般由一名副校长直接负责,这就保证了就业指导机构充分的经费投入,以保证指导中心的正常运作。日本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主要由主管国民福利和就业问题的厚生劳动省负责。[3]韩晔在《中日高校体育专业教育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从体育及其相关专业和方向设置方面可以看出,日本特别重视人本身的增强体质与健康、维护健康、保护体能合理发展及体育休闲。如大阪体育大学社会体育专业设有余暇运动和企业健康两个方向。日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则设有运动与健康、社会教育和室外休闲三个方向。[4]国立鹿屋体育大学是以培养社会体育人才为办学宗旨的大学,其体育和运动专业担负着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任务,设有地域体育、企业体育和野外体育三个方向。德、法两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更加成熟,不仅注重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全过程,把就业指导和咨询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职业和岗位予以肯定,以提升大学生的生存能力和职业素质。而且,许多高校还将就业指导工作前移至高校招生的宣传和指导环节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来报考大学和专业,并依据社会需求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咨询。

2江苏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就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2.1强化就业意识

目前巨大的竞争压力,以及供远大于求的情形,很多毕业生没有树立合适自己的就业方向,就业意识模糊,就业意识存在着严重的定位过高问题[5]。众多的大学毕业生因为制定的就业目标不合实际而纷纷在面试求职中碰壁。具有就业意识,具有一个正确的就业意识,这是一个递进的问题,也可以看作是就业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业意识对于整个就业顺利完成影响巨大,所以学校应加大力度培养毕业生的就业意识,以利于在之后面向就业求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2.2培养毕业生的自我定位意识

一个人的价值,除了他本身的存在价值外,还包括他在行业中、他自己的人生中和社会中创造的相关价值[5]。在定位之前,首先应该要知道自己的总体价值有哪些,拥有什么才能、技术和社会经验,自身各项素质如环境适应能力、压力承受能力等等都是已有资源。在进行职业规划之前,要总结自己各方面的优劣势,明确自身价值点。

2.3培养毕业生的自荐意识

自荐意识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成功基础,即使是金子如果不敢于和善于积极的推销自我,展现自我,那么你就找不到发光的地方,一是要引导毕业生认清形势,二是用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三是指导学生准备自荐材料。四是要引导毕业生在求职面试时讲究外表装扮的艺术,增强自荐效果。五是要强调语言表达在面试时的重要性。

2.4培养毕业生的竞争意识

根据目前就业现状从就业定终身到先就业后择业的转变。要让毕业生通过各种办法提高自身的整体竞争力的意识。关键在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保证学生原有的实习的基础上,拓宽领域,同时实习领域的拓宽也拓宽了就业领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有助于调整目标和心态,更积极地加入到就业竞争大军中去。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率仍然偏低,这表明,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还有很广阔的前景。在这种竞争激烈又充满机会的社会中,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只有在夯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的基础上,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水平,掌握多学科的广泛知识,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进而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2.5加强毕业生的求职技巧教育

求职技巧贯穿于整个求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个阶段都需要运用技巧。求职技巧的基本内容包括确立职业目标技巧,成功撰写简历技巧,应对面试技巧,制约着应届生求职困难的原因就是工作经验的问题,一个人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方面的经验去弥补的,所以,作为迎接毕业生在求职方面可以在教育培训经历方面进行适当的美化,不过需要注重的就是要诚实。

2.6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自身素质

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是面向市场、双向选择的过程。也就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根据哲学理念外因只是个环境,内因起决定作用,因此,只有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就不愁找不到用人单位。在解决内因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完善基础知识和教学质量的,巩固专业知识。二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以及校园感染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示范讲解的能力。三是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和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为了使毕业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注重毕业生工作后的再教育工作,对毕业生有计划的安排回校培训,弥补和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也反馈学校教育的不足,了解用人单位,也完善高校教育功能和为社会服务,同时也为在校生带来益处。

3小结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需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能力,做好就业的充分准备;学校加大指导毕业生的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政府应加大创业政策鼓励力度,消除性别歧视;注重对就业体制和就业市场的完善,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绿色通道。

参考文献:

[1]陈勇鸣.中国就业出现的新迹象新问题[J].学习时报,2014.

[2]孙川夏.三支一扶中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研探[D].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韩晔.中日高校体育专业教育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2):93-96.

[4]张磊,邢金明.日本高校体育专业教育改革的新进展及其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5):416-419.

[5]唐晓辉.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作者:商聪 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第八篇:高校体育教育田径课问题分析

摘要:通过对当前体育院系田径普修课问题的分析,认为在教学和发展中,应该采取措施发展体育教育专业来带动各专项的发展,特别是田径这一基础项目。条件上,建立专项经费,建设体育场馆设施,提升我省体育教育专业的声誉,将大量优质生源留在本省。优化教学大纲,合理的安排课程内容。教学上采用新的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方法并建立多层次的、动态的教法结构体系,实行教法的优化组合,在新老教法的使用上要坚持辩证统一的观点,加快教学的进程,提高教学效果。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不要盲目的追求成绩,让学生综合发展。

关键词:田径;体育教育;体系构建;存在问题

身为田径运动之母的田径项目,是所有体育项目的基础,其他体育项目的技术构成必然有田径项目的技术,田径对于有效发展和提升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意志品质,提高人体活动能力,形成终身体育思想等方面具有其它项目无法替代的作用。田径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中的比例是比较高的,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不可或缺课程,在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中处于基础地位。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的硬件水平、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还跟不上当代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发展的步伐[1]。该文将通过对安徽省10所体育高校进行调查分析,得到目前安徽省高校体育教育田径课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1安徽省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的现状分析

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体育师资的摇篮,体育院系的学生毕业后大都从事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而作为体育教育专业主要课程之一的田径是体育院系体育教育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也是中小学体育课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1.1关于体育教育专业问题

1.1.1学校资源带来的问题

从学校数量上看:安徽省目前有10所高校开设了体育教育课程,分别是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巢湖学院、滁州学院、阜阳师范学院、淮北师范大学、淮南师范学院、宿州学院、皖西学院。从地区上来说,10所学校分布比较均匀,基本上算是合理的分布。但是学校数量较少难以消化大量生源,而且基本上体育教育班级人数过多,对教学有一定的影响。

1.1.2生源所带来的问题

从生源上看:安徽省每年的体育特长生在一万到两万之间,但体育类本科录取人数在两千左右,两千人中包含的专业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休闲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以及运动人体科学。其中体育教育专业人数比重较大,所以我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数较其他专业人数多。但是大部分优质生源都流向国家重点高校及外省重点高校,本省生源质量相对来说处于中等水平。所以在课程学习中,身体素质影响了部分教学的过程。

1.1.3教育资源所带来的问题

从教育资源上来说:安徽省整体的体育教育资源比较匮乏,教师资源可以说教师人数比较少,很多学校出现一名老是同时教几个专业,这就是教师资源的匮乏。从体育教学设施来说,用于教学的设备比较少,个别设备较陈旧,实验室资源匮乏。对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原理性知识产生了阻碍。

1.2关于田径普修课学习项目的问题

从表1(安徽省10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学习项目)可以看出安徽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的学习项目主要分为运动技术项目和实用技能项目,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我省田径普修课学习项目主要集中在运动技术项目,这不免带来一个问题,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前的训练中,已经非常的侧重在运动技术项目,特别是短跑、中长跑、跳远和铅球这四项,因为这四项是高考体育加试的考试项目。学生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不免对这些项目有点厌烦,而进入大学后还是要大篇幅的重复学习这些早已熟练的项目会让有些学生感到烦躁,抵触情绪更加明显,直接的表现就是,上课不认真,消极的学习态度,甚至有逃课的现象出现。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说,我觉得专业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想要通过田径普修课学习到什么,哪些项目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项目。侧重于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像短跑、中长跑等项目可以适当学习巩固。从目前来看实用技能项目难以开展的原因基本上有以下几点。(1)实用技能项目的场地建设困难,资金到位难。(2)教师资源短缺,项目难以开展。(3)从安全的角度来说,保障全体学生的安全难度比较大,多数学校不开展这些项目的原因所在。

1.3关于体育课教学方法的问题

大部分体育教育专业田径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大多都是采取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依然沿袭着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一味的以教师、课堂、教材作为教学主体,在课堂上教师一味的传授,学生一味的接受,起不到师生互动的效果,从而也不能带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兴趣。我们应该把各种教法灵活使用起来,使课堂变的更加的生动活泼,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2]。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如图1)。(1)语言传递信息类:讲解法、问答法和讨论法。(2)直接感知类:动作示范法、演示法、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等。(3)身体练习类: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领会教学法和循环练习法。(4)情景和竞赛活动类:运动游戏法、运动竞赛法、情景教学法等。(5)探究活动为类:发现法、小群体教学法。

1.3.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有讲解法、问答法和讨论法。我们的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更加深层次的了解每个技术动作,组织好语言,使讲解的更加的生动更加的好理解。多设置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同时也要起到唤起和保持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的作用。课堂上要给学生自由讨论的实践,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技术动作的中心问题谈谈各自的见解,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体育知识或者是辅助运动技能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样做的优点在于调动所有学生参与体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考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情绪。

1.3.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有动作示范法、演示法、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等。这是体育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也是问题最多的地方,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要求。(1)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技术动作,能够在学生面前展示正确的技术动作,这就要求教师要仔细学习教材内容。使用演示法的时候,要根据课堂教学的任务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有些道具市场没有出售还需要教师自己制作,还要把握好演示的时机。(2)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教师在每次的示范与演讲前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和思考。要把学生的感知与理解紧密地结合起来,体育教师还要借这种实践活动教给学生观察的顺序与方法,提高学生在运动学习中的观察能力[3]。(3)做好总结。将观察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示范和演示结束后,体育教师还要进一步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问答、练习和讨论等多种方式,把观察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偶然观察到的结果与必然的规律联系起来,使演示真正起到获得感性知识、验证和理解知识的作用。

1.3.3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运用以身体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1)要符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符合教材的特性。(2)要与培养动脑、动口、动手的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3)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等能力和良好习惯。做身体练习时,学生的自主性较强,教师要注意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检查、自我评定和自我反馈的习惯和能力。

2结语

从研究来看,我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教学中存在问题主要是四个方面,分别是基础问题、田径课学习项目问题、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问题。这每一个问题都关乎着田径这一门课程的良好发展,也对学生以后的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我国现在提倡全民健身,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所以我们的体育教育专业就肩负着培养优秀体育教师的责任,而田径是最为普及的运动项目。所以一个优秀的专业体质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田径专项的教师。所以提升我们体育教育的软硬件水平,就是培养更多优秀体育教师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宁.论高等教育的改革对高等体育学院发展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报,2005(5):38-40.

[2]白明,张秋宁.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4):391.

[3]李军兰.培养学生田径兴趣的“五个一”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0(5):109-110.

作者:李勃1 李昀霏2 单位:1.安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2.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