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与创新论文(6篇)

小学语文教学与创新论文(6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路径分析

摘要: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以往的教学弊端进行改变,就要进行教学创新。创新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是对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要立足于新课标标准和教学大纲,与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以促进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要围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发展路径

教学的创新首先需要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有创新改变意识的新型教师,不仅要对课堂进行改变,还要从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入手,形成流畅的新型的教学教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喜欢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新型课程的创设

在一节课的开始或者新内容的开始前,教师可以使用导语进行情境引入。小学生富有想象力,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让他们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并爱上学习语文。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能够促进他们健康发展,让他们对新知识和世界充满好奇。现阶段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基本普及中小学,作为现代的教学工具,对小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多媒体的使用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与学习更加贴近。多媒体教学,可以进行图片和动画的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轻松学习课堂知识。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课文比较简单、清新,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感。高年级就要开始进行课文赏析的教学,因为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阅读基础,就要接受赏析能力的培养。课文的赏析主要是对优美语句、修辞手法的赏析,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文的内容,可以进行扩展延伸,带来更多的、新鲜的知识,让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让他们懂得知识并不全来源于课本,在生活里能够学到更多知识,让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在结束课文的讲解之后,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课后延伸,加深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通过课后延伸让教学目标变得更有目的性,教师明白自己在教什么,需要教什么。学生通过课后延伸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从而取得理性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以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具体展示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教师要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第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真感受课文的内容和语句的意思;第二,用心感受大年夜下的雪、寒风、橱窗和小女孩点燃火柴看到的一切事物和小女孩的幸福;第三,展开想象,想象假如你看到了小女孩你会怎么做。在讲解文章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创造学习的原则。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和课文有关的动画内容,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让学生的注意力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其次,让学生分别对课文里的情景进行分角色扮演,去感受和揣摩小女孩的内心和情感。使用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演故事、看故事中把握主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有更宽广的学习方法和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促进小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具体的、科学的系统理论。第一,教师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如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制订合适的培养方案,选择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第二,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培养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第三,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要培养还需要激发。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要围绕教学大纲的需求,制订科学合理的方案,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让学生敢于想象和思考。

四、结语

本文根据小学语文的创新路径给出了针对性建议,但是教师还要进行具体的落实,满足实际需要,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徐佳梅.浅谈中小学校培养研究型教师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9).

[2]李怀源.做教育实践家[J].小学语文教学,2013(3).

[3]刘黎明.蔡元培与雅斯贝尔斯的研究型教师观之比较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

作者:陈建军 单位:中宁县余丁乡金沙完小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与创新探析

摘要:以语文教学如何做到创新为课题,提出了新形势下语文教学要以鲜活、有趣为目的,吸引学生眼球,达成创建良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的标准,以教学实际列举了教师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创新的做法,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思维以及创新在语文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式教学;教学氛围

一、语文教学创新是新时代的总要求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专业性人才,还需要复合型人才。因此,学校的教育要符合社会的需求,培养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于人民。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很多学科都建立在学好语文的前提下。如,学不好语文,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应用题;学不好语文,就理解不了中华民族的渊源文化,历史、地理等学科的领悟势必受到影响等。网络、自媒体、计算机等行业的迅猛发展,对文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检索用的数据,看起来属于理科范畴,实际上离不开语言和文字的指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运用文字向学生讲述操作的原理和方法,所以,语文教学只有跟上新时期的脚步,才能成为有用的工具,助推科技发展。中国的文字从甲骨文到复杂的繁体字、再到简单的汉字,都体现了祖先的智慧。语文教学既要尊重历史,又要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教学上,既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又要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最终实现驾驭文字的目的,使语文这一学科成为帮助每一个人开发潜能的有力武器。如果说,教学的目的为了应试,那么学生在毕业后很难在社会立足,有的人还不得不重新修习一些工作方面的知识,这样的教育是不成功的,只有以修炼实际技能为目标,让学生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下做到活学活用,培养更多有创新能力的多面手,才称得上是合格的教育。

二、创新式教学的模式应灵活多变

前面提到了创新式教学的重要性,也是时代的要求,那么如何创新呢?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具有创新模式的教学实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讲解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戴上耳机,一边听着动听优美的背景音乐,一边体会文中的思想和作者创作时的处境;将课本制成鲜活的文字配图或动态的科幻动漫片,让学生在新奇中受到刺激,以吸引学生眼球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到户外去实地调查,将课文中描写的自然景观加以渲染,让学生身临其境;以现场发挥的形式,让学生做口头文章或者作诗,培养学生出口成章的能力;在模拟的环境中,让学生体会当时的社会背景,陶冶情操,增加文学素养。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自编自导小话剧等活动,一是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二是让学生把课文搬到舞台上,通过参与剧中的角色扮演,理解文中人物角色的心情,体会作者的用意,让学生对课文印象深刻。鼓励学生做小发明和小创造,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之火,让学生自己策划活动、编写广告词,设立口号、队呼、标语等,让学生真正活学活用。教学手法上,教师要多设立提问环节,让学生跟着老师互动;以游戏的方法,引发学生思考;用猜谜、问题多选等形式制造悬念,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大胆发言,避免教学的枯燥乏味。当然,创新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尝试,大胆运用,给学生营造积极乐观、团结友爱的集体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开拓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给予支持和鼓励,让学生成为有自主性和开拓性的时代精英。

三、创新式教学要求教师提升人格魅力

以上提到了诸多创新性教学的方法,但是,要想真正收到良好的创新式教学效果,教师的因素也很重要,能否实现创新,教师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的头脑和创新思维,积极主动地策划教学方案,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比如,教师提议的活动,应确保学生喜欢,能积极配合,并且教师要有足够的人格魅力,令学生佩服,比如,写得一手好字、出口出章、对名作如数家珍、对唐诗宋词倒背如流,是学生争相效仿的对象。还有,老师不能板着一副面孔,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甚至允许学生犯错误,对于逆反的学生给予疏导,要有耐心,用愉快的情绪感染学生,让学生轻松地学会课程内容。要想做到创新式教学,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高尚的师德、友善的爱心、良好的审美观、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文化功底、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高尚的师德和友善的爱心是指,教师本着为学生负责的精神,不能图轻巧,不能保持原有的老套教学方式,要针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方案,制订出因人而异的教学计划。良好的审美观和高度的责任心是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被社会所不齿的,所有,不符合人文素养和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论点,都不能出现在教学中,要有高度的警觉性,不能一心只想着创新,而全然不顾造成的不佳后果。扎实的文化功底是指教师要改变单调教学的模式,多读、多看,把全面、广泛的知识带给学生,让学生耳目一新。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体魄,是指教师在研究创新的道路上,要经得起尝试的辛劳,举一反三,经得起推翻原计划、制订更好方案的“折腾”,用健康的心理和体格迎接创新的大潮。

参考文献: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J].现代阅读(杂志教育版),2011(2).

[2]颜移秧.专业课思想政治导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6).

[3]钱霞.注意教学中的环节[J].中国校外教育报,2009(5).

[4]韩荣.浅谈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革新,2010(1).

[5]胡娜.如何改善教学课堂气氛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1(11).

[6]陈惠珍.新课标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4).

作者:董海英 单位:吉化第三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及创新选择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教育体制改革逐渐深入,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第一道阶梯,也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思想的启蒙以及价值观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外来信息和思想的相互碰撞,学生的思维模式在不断创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成为当下教师们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

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积极与小学生沟通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通过与小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并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课堂上的教学创新,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让小学生养成爱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观念相对落后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存在着同一个问题,他们认为对于学生来说,小学语文课只是学生学习读音识字、背诵课文的地方,而忘记了小学语文课堂还是学生素质培养和思想价值观塑造的地方。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不仅是语文的基础知识,还有透过课文中传递出的各种价值观,若是教师一味地只知道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反而会落入应试教育的怪圈。

(二)忽视了与小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忽视了小学语文与小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作为一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密切联系的学科,语文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在现实生活中,语文的应用更是随处可见。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育上,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这种联系,单一的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书本教材,没能将小学生的生活与小学语文紧密结合,影响了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三)没有正确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虽然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教育改革,但大部分教师仍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一“教”一“学”、一主动一被动的地位,在课堂上,教师是通过传统的、单方面的、标准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学生方面更多的只能是被动接受,这种“教”与“学”的地位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还有一部分的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却碍于自身能力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

(一)创新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年纪注定了他们拥有好动、贪玩、好奇心重的特质,这些特征导致他们在课堂上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传统化的教育方式往往忽略了小学生的这些特质,导致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低下。对此,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针对小学生的学龄特征,有方法、有目的地去引导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小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其次,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要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课堂上对小学生的互动、鼓励,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我检测、自我激励的好习惯,同时,在课堂下也要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通过各种小比赛、小活动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增强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二)优化教师的语文授课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的学龄特征,通过语文教学课堂上的不断优化与创新,充分调动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对此,教师在课前的备课阶段,要针对小学生的兴趣特征对教材内容进行编制,在教学方式上选择小学生易于接受的“低龄化教学方式”,通过游戏教学、儿歌教学等方式,寓教于乐,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给小学生一定的自我展示的空间和机会,将小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逐渐转换为主动,塑造小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将语文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教师的教育方式还是传统的标准化的教育,学生扮演的角色是“倾听者”,是被动的,而教师扮演的是“给予者”,是主动的,这种被动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对所有同学采取“一视同仁”的方式,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而每个小学生在学习习惯,知识偏好方面又各有不同,导致小学生们在课堂上没有真正地学到所需求的东西。因此,教师在小学教育的课堂上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小学生都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找到学习的乐趣。

(四)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小学语文的学习提升自身的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做好经验指导。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教师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将小学语文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堂下,增加实践教学等活动,让小学生通过教学实践,真正理解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提升小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同时,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强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现有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势在必行。结合小学生现阶段的学龄特征和性格特点,在小学语文教育课堂上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小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和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作者:王龙 王文燕 单位: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高闸中心学校(郭桥小学)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朝阳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西方教育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代表着国家的活力,必须要从娃娃抓起,特别是要从小学生阶段开始下大力气予以培养,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生阶段语文教学的创新能力提高予以探讨。其着手点应为:构建民主性及和谐气息的师生关系为创新的基石,培养学习兴趣是创新能力的起点,鼓励学生质疑为重要途径,开拓发散思维,建立正确的思维习惯。基于此四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大胆尝试、不断探索,最大限度且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

加强创新教学符合我国教育指导方向,其作为具有开拓意义的新型学习方式,重要落脚点是学习方法创新、学生思维方法创新,具体操作教学中我国现阶段运用还存在一些亟待提高的部分,但其具体思路已经获得大多数专家学者及行政部门的认可,其具有较强的教学意义及社会意义。本文结合自身多年语文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内容如下。

一、创新的基石: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充满民主性及带有和谐气息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而且还可使其更加开放自由。单方面强调老师的威严,只是采取严厉的态度对待学生是存在缺陷的,小学生的年龄结构决定了其身心发育较为稚嫩,接受能力不强,较容易收到周围环境及老师情绪影响,老师单一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会对学生产生不利的情绪引导,不利于创新能力培养。教师利用自己的真情表露,融进学生思想及内心世界,真正意义上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好玩伴,以此对学生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行营造。至于此,需要从两方面做起,其一,对学生人格给予足够尊重,为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教师长期以来均受到传统旧教育思想的熏陶及影响,形成了其尊严不可侵犯的坚实局面,而对于学生的尊严,则存在很大程度的被忽视状况,进而形成了一种“唯师独尊”的错误局面。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中,其需要给予很好的教育引导,不能毫无顾忌的对学生进行嘲笑,更不能变相的对学生进行体罚或者是变相体罚。这也体现了对于学生的爱护,学生在充满民主及宽松民主的氛围下能够健康成长,其年龄阶段决定了这种方式能够达成身心双重保健的目的。其二,要以真诚的态度去理解及相信学生。在整个班级当中,不管是那些优等生也好,还是那些后进生也罢,老师不能够单纯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评判,要知道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是学生将来是否取得成功的标准之一,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只是缺少老师的发现及引导。学生是老师的根本,老师观念的改变终其根本目的是实现营造民主和谐氛围,使得学生更加认可老师,更加容易接受教学知识,更加乐于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自主、主动进行知识汲取的良好行为习惯,对于学生今后生活、取得成功及健康美满人生非常具有现实价值。

二、创新的始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始,正如古人所讲的,好学之不如乐学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对其以后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若学生对学习存有兴趣,则除了能够让学生全神贯注的进行学习,更加主动的进行思考之外,还可促使学生融入并沉浸于一种充满活跃气息而又充满能动氛围的语文世界内。具体操作应从丰富教学资料开始,小学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内容,并对此种情境学习产生更深层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进程中,教师需留给学生更多发现问题的时间及空间,引导学生依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对应学习内容,并在实际学习进程中,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将其解决的更为有效的应对方法。经相关实践检验可知,小学生在此种教学方式引导下,除了能够对所选择的知识给予有效掌握之外,还可从中获取探索新知的深入体验。

三、创新手段:引导学生敢于、善于质疑

教学手段改进不但要结合实际教学知识点的进程安排,还要结合学生的现有基础掌握情况,通过观察现有的事物特点及团队阶段性的目标,并运用质疑的心态找到现存事物的不足,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在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鼓励学生进行质疑,针对学生的兴趣点鼓励其探究到底,就像王阳明少年时期的克竹故事一样,对于暂时无法解释的问题也以欢喜的态度对学生进行引导,无法解释的问题往往对于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鼓励学生利用将来的学习及生活积累去逐步解决问题,这不但运用到创新性学习内容及思维,而且也是很好的对于人生态度的认知过程。开展《称象》课程时,鼓励学生对当事人行为方法进行质疑、讨论,提出各种相关问题,教师应表扬此位学生的敢于提出质疑的学习态度,与此同时,还要因势利导的提出问题,哪位学生有比曹冲更加有效的称象办法没?此时,孩子们的情绪就会变得格外的活跃,纷纷提出自己所能够想象到的称象办法。有同学会讲,可以同时准备两艘一样的船,其中一条船用来装大象,而另一条船不用装石头,而是用来装人,同样采取在相同水位划线的方法,待装入的船只达到与装象的船只同样水位的时候,可以通过称人的方法计算大象的重量,这时其他同学就据此提出各种问题,:经过课堂内所开展的激烈讨论,老师应该及时予以引导,通过对当时的科学发展程度的补充,学生就对当时时代背景有了形象的理解,同时对于曹冲的创新性思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而又聪明的孩子。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对教学内容自身所存在的各种乐趣进行有效挖掘,善于挖掘存在与语文教学当中能够引起质疑的各种因素,并对学生的主体作用予以充分发挥,采取有效方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作者:张春银 单位:贵州省赫章县铁匠苗族乡石岗小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塑造对提升课堂教学来说十分重要。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应用、发散、拓展的能力。为此,教师应该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究和发现问题。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价值意义、常见问题以及培养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思维;自主能动性;兴趣;发展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创新思维能力的塑造成为增进我国中小学教育水平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塑造对提升课堂教学来说十分重要。通过让学生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传统保守的空间模式中抽离出来,让小学生能够在语文的学习中具备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价值含义

著名的心理教育学家林传鼎曾经针对创新思维指出,创新思维是有规律、有发展的一种学习思维,可以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培训训练中或得。这句话也在一次点明了语文教育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化和培养。从根本上说,小学语文教育是一项基础性的学科。在语文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思维,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让学生在基础的语文知识中学会举一反三,感受不同层次的语文教育能力。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更大的熟识度,继而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发散、知识拓展的能力。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既是现阶段我国教育行业中最为重要的发展任务,也是创建创新性民族、创新性国家的重要需求。为此,教师应该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不断创新,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探究和发现问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现状

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已经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问题。从发展现状上看,学生的学习创新意识普遍弱化。首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素质教育的现代化产出模式仍然未能完全摆脱发展的影子,还有一些学校、一些教师沿袭着“灌输式”“说教式”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手法比较单一,直接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过于依赖教师,缺乏自主学习能动性,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存在着一定的教育空缺。其次,从学生自身学习思路上看,由于缺少教师的指引和引导,学生无法具备更为宽广的发展思路,无论是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还是语言能力上,都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导致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学生的思路难以拓宽,难以提升小学语文教育课堂的发展质量。

三、增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创新发展意识的内在思想,教师需要从教学策略、教育内容、教学重点等不同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增进学生的创新能力,让语文教育的发展成果更加深入,具体分析如下:

1.营造一个和谐的创新环境

创新手法和语文知识的培养有着一定的区别。从总体上说,创新环境的构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情感的引导下,鼓励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为此,教师应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的发展弊端,让小学生们感受到一定的学习自由,让孩子们能够尝试用他们的眼睛看待语文世界,而不是仅仅凭借教师的引导,进行语文和生活的相互连接。为此,教师需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们运用“想象”的思维,来感受不一样的学习思维。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互换等形式,构建一个和谐轻松的教育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然后在加深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改变小学生的传统思维,让学生能够深刻感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和姆莱特”的价值含义。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客观的辅助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思维的变化,在现语文学习的价值。

2.逐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俗话说:“没有教好不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着潜在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学生身上的能力挖掘出来,在加强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思维的发散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之转化成为卓越的创造才能。例如,在学习到《王冕学画》这一节课程时,教师可以打破对文中王冕勤学苦练的常规解读,而是转而向学生发文,“如果你是王冕,你会怎么喜欢画什么?”有了这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够调动,有的学生说画荷花、有的说画小树,还有的说更喜欢画房子。在这样的发展思维下,教师就能够在学生的问题中得到总结,那就是“不管我们喜欢画什么,但是要想画的好、画的生动,必须要勤学苦练,认真观察、善于学习”。

3.学会使用发散思维定势

在语文教学中,课文中的因果关系最为常见。为此,教师要学会变果为因,将最为常见的因果思维颠倒过来,从而训练学生掌握发散思维的能力,让他们能够摆脱思维的固有形式,发挥发散思维,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认识事物的思想深度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课文《乌鸦喝水》这一篇文章中,教师在讲解了乌鸦是怎么利用石块喝到水的过程后,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大家想一想,除了搬运石块,还有怎么才能够又省时又省力,让乌鸦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喝到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同学说“用吸管可以喝到水”,有的说“可以踩着梯子去喝水”等等。这样以来,学生的创造思维被激发出来,课堂氛围也更加和谐融洽。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小学生的生理特性、性格特点,进一步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继而进行创新思维的确立和开创。让学生能够从“我要学”转变为“我想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确保小学生能够在思维的演变过程中感受语文教学的发展乐趣。

参考文献:

[1]新寒.创新教育文荟[J].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04).

[2]曾文君.语文学习兴趣研究及对策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2(05).

[3]李作培.分析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五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

作者:金启鹏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官厅镇沙窝小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坚实创新性学习基础

1.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平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尽可能把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通过指导学生画一画、批一批、议一议、想一想等过程,让他们充分感受知识的生成和再现,从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激发同学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鼓励他们大胆质疑问难,把自己不同的看法、想法尽情表达出来,使整个课堂成为一个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辩论会,使孩子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学得活泼。

2.学生自主性学习方法的指导

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途径和手段。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既要求大同还要注意求异,注重“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掌握到好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在教学中,我针对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能力以及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总结出适合与自己的学习方法。具体可涉及朗读法指导,阅读法指导,审题、立意、写作技巧的方法指导,回忆法、笔记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复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实践,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学习的兴趣才能更为高涨,注意力才能更为集中,思维才能更为敏捷,自主性学习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形成自主性人格。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师应当注意抓住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学生的“火炬’’。例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结尾时,许多学生谈到狼向小羊扑去,小羊被狼吃掉了。这时,我及时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让学生从这一思维定式中跳出来,想象当时的情景,启发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寻求不同结果。学生的思维之门被打开了。有的说,就在狼扑向小羊的危急时刻,狼突然到下了。原来一位猎人朝狼开了枪;有的说,小羊一闪,躲到一边,狼扑了个空,掉到了河里;有的说,狼刚想扑向小羊,突然听到了猎狗的叫声,逃走了;也有的说,机灵的小羊温柔地说:亲爱的狼先生,你看我这么瘦小,吃起来一定不好吃,您把我带回家,再养几天,我就会胖起来,那时,你一定比现在吃得香。狼听了小羊的话,把小羊带回了家。狼又出去找吃的,自以为锁好了门。机灵的小羊乘机推开窗户逃走了……众说纷纭,异彩纷呈。这样教学既让学生大胆求异,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善于从新的角度运用原有的知识,善于同中见异、同中求异,善于发现事实现象之间隐蔽的联系,从而理解事物核心内容,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创新思维训练的目的。

三、注重实践,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有其他教学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教学《小马过河》一课,教师适时点拔,小马可以帮妈妈做事,你们可以和老师一起制作表演用的头饰吗?同学们齐声说:“愿意!”在我的指导下,同学们制作了自己喜欢的头饰。分组表演时,戴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头饰,瞧!他们别提有多高兴,情绪高涨,使课本剧演的绘声绘色。从中你会惊奇地发现,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他们会在动手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当然,这样的活动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趁孩子们余兴未尽,让他们交流制作方法、经验,利用星期天完成一个实践性作业:制作一份动物贺卡,送给你最爱、最尊敬的人,表达你的爱。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受到一次爱的情感熏陶,而且可得到一次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延伸培养的机会。的确,每个人交换一种思想,那么全班就会产生新的、内容更丰富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品尝创造的乐趣。

四、改变学习评价标准,使学生都能感受到创造成功的愉悦感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方法是创新的桥梁。学生应该懂得一些有益创新的思维方法,主要是想象等。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以一张试卷作为唯一的办法和标准。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平时课堂学习评价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勤奋程度等、运用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平等比较,要善于作出多值评价。不仅指出“对”与“错”,还指出“好“与“坏”等,同时要十分注意评价的“相对性”,有些问题难解决,但更能磨砺学生的思维和意志,有的同学虽有错误,但能给其他同学以警示。有的想法很平常,但对学生个人来说和以前相比有很大进步,有的同学虽然还没有想出或做出,但他能和大家一样教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思考,使不同天赋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创新成功的愉悦。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根据学科性质、语言特点,凭借教材和其他教学媒体,在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开拓学生的创新潜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张彦玲 单位:宁夏中宁县鸣沙镇长滩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