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产品平台管理范文

产品平台管理全文(5篇)

产品平台管理

第1篇:产品平台管理范文

一、引言

研发管理系统已经成为轮胎行业必备的管理系统。轮胎企业在多平台多产品线、多项目的业务开展目标下,产品数据急剧膨胀,产品管理、设计开发与生产技术管理信息化已经刻不容缓。鉴于此,研发总部必须使用PLM系统作为产品技术管理平台以支撑产品研发业务的快速增长。通过PLM系统建立项目管理、产品研发和产品数据管理系统,规范产品设计、开发技术管理,APQP项目管理,实现产品数据信息的共享,为公司产品开发及生产运营提供可靠、快捷的数据支撑。

二、轮胎行业研发系统介绍

轮胎的产品研发业务流程将以项目管理为主线,拉动跨业务单元的资源、跨地域的多专业领域协同研发。从项目(群)的角度看,项目群集中管理多个相关项目,而每一个项目定义的项目计划可涉及产品研发的多学科任务,研发任务可由来自多个业务单元的资源承担,在任务执行上,根据具体的业务将涉及企业内部流程、供应商流程等。项目任务将资源、数据、流程串接起来,形成统一的协同研发。协同过程中的沟通方式和内容将于资源、流程和数据建立关系,形成开放、动态的协同研发环境。轮胎行业研发平台的相关业务单位及系统实现需要有效支持研发的全过程管理、建立产品研发的协同环境、建立产品项目管理研发系统、建立统一的产品数据管理平台、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加速产品上市时间、全面提升产品设计开发质量。制造业信息系统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为保证轮胎企业研发管理平台的成功,一般采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系统构建策略。APQP的五个流程阶段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在研发平台管理系统中实现,包括项目立项、项目计划制定、项目计划执行、项目财务管理、项目绩效管理、项目文档管理、项目分类、项目问题、项目风险、APQP模板、项目权限。

三、方案应用情况介绍

(一)关键数据模型半钢轮胎行业APQP管理和研发项目管理是两个互相融合的流程,管理有一定关联的相关项目,项目空间与产品之间的关联关系将通过“相关产品”关系进行管理,通过“文件夹内容”与项目文件夹关联;通过“任务交付件”与WBS任务关联。通过后台集成展示预算/费用数据,审批单据:包括项目计划审批、项目变更流程等审批单据。如图1所示。

(二)系统部署架构系统采用标准3层架构,浏览器接入和负载均衡,如图2。

(三)项目空间管理产品开发过程和数据定义项目空间存储APQP项目相关数据的数据组织框架,项目空间管理的数据包括:项目信息、项目团队、项目计划、项目文档和交付件、项目目标、项目财务信息。

四、结束语

第2篇:产品平台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第三方电子签署平台

伴随着互联金融、互联网云平台、O2O等领域的兴起,农产品物流的供应方与接收方之间一些线下协商环节,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快捷、高效的节奏,对整个物流作业环节影响很大。为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可以依托第三方电子签署平台,提高运输流通中合同签署效率。

一、文献研究综述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结构优化问题的研究颇多,现就相关研究文献做如下梳理:王秀梅(2021)运用比较法,将农产品供应链传统线下模式的四个路径与“互联网+”供应链模式的三个路径进行对比,体现融合“互联网+”后的优势。袁改利等(2021)针对连锁超市直采直销方式的不完善,提出优化冷链设备、消除链中附加价值低的环节并缩短供应链和增建配送中心的有效措施,提高生鲜农产品新鲜程度,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孙冬石等(2018)通过构建博弈论模型,进行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博弈分析,从而得出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合作能够使供应链关系稳定以及利润增长的结论。张喜才(2021)针对解决疫情下贫困区农户生产供应问题提出“可持续供应链”的必要性,建议供应链建设由节点布局转化为网络布局,强化关键环节,提升供应链效率。张喜才(2021)运用图表分析特大城市与贫困地区的消费扶贫带动现状,总结了几种供应链模式,结合现在很受年轻人喜爱的媒体平台以改善供应链各环节出现的问题。高鹏等(2021)发现了“互联网+”下可以把握的机遇,发展订单农业,着重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打开农产品销路,提高供应链效率。通过整理与比较可以发现,以上文献都在大数据及互联网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对不同种类农产品供应链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研究,并在不同时期提出各自的创新点策略。我们在此基础上发现了新的创新点——基于第三方电子签署平台的农产品供应链优化模式,立足于提高供应链环节中电子合同签署效率的目的,节省人力、物流、仓储等各类成本的消耗和支出,更好地实现供应链一体化。

二、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发展现状

(一)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物流枢纽中心,在供应链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此供应链模式可以很好地将供应链上游的农产品和下游的零售商有机联系起来,并且及时进行信息传达与共享,有利于供应链更好地运转,从而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因此应不断改善和升级批发市场,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的监管职能,积极引用第三方电子签署平台,加强基础设施的改善,才能更好地建立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模式。(图1)

(二)以农业集团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1、以农业集团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模式。以农业集团为核心,获取市场销售信息,组织基地生产并监控全过程,收集产品进行运输服务。建立新型的生产模式:农业生产基地+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自建农产品配送中心,并且培育新型销售主体,例如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品牌零售店、建设连锁超市战略联盟等,保证功能协调运作,形成以农业集团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2、以农业集团为核心的供应链一体化的优势。这次模型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运作中存在的农产品流通信息不完整、基础设施不完善、供应链核心主体缺失等问题。(1)农业集团可以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管理与经营,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延伸农业生产链至仓储、加工、销售等环节,不仅可以发挥第一产业的优势,还可以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的发展。(2)农业集团有序参与农业生产管理,可以减少中间环节,节省人力物力资源,降低中间交易费用。

(三)以新零售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新零售支撑线上和线下为一体化的供应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以新零售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尽最大能力满足顾客的需求。(图2)

(四)以农产品物流中心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以农产品物流中心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是连接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的纽带。农产品物流中心的选址一般位于交通便利的枢纽中心,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其物流的运转。农产品物流中心一般会选择和大型的基地组织、农业企业进行合作,可以有效地促进大企业的发展。一般模式为:生产者→农产品供销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中心→销售地(农贸市场、商场、餐厅、医院、学校等)→消费者,实现了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选择。

三、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供应链存在不稳定性。农产品供应链环节多且繁琐,从原料的供应商,到产品的生产者,再到产品的使用者,供应链中每个环节的主体以及各主体之间都存在着不确定因素,给供应链一体化的稳定运行带来了不可规避的不确定性风险。

(二)农产品物流信息滞后。我国现阶段缺乏健全的农业信息网络系统,不能把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系统运用到农产品的流通中,农民缺少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获取的农产品信息量少且不及时,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的传递也不够准确,农产品供应和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等导致农产品物流信息的滞后,带给农产品流通很大的盲目性。不够健全的农业信息系统制约了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的发展。

(三)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之间难以建立起合作关系。我国是一个以小农生产为主体的农产品生产大国,农产品供应链上有着众多环节,涉及众多主体。供应链的有序进行需要各个主体之间达成交互的动态平衡,以实现紧密的利益联结和信息共享,而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主体涉及的行业广、部门多,各主体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经营体制,在供应链中担负的任务也不同,在相互之间的联结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从而导致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出现断层,进而妨碍了供应链的流畅运作,影响了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产业格局的建立。(四)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难以得到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作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而备受关注。现阶段我国农产品信息仍然达不到公开对称,而农药污染等问题的出现让人们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产生忧虑。现阶段的农产品供应链缺少一套完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产品溯源系统,不能为消费者提供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保障。

四、应用于农产品供应链的第三方电子签署平台

(一)平台运行机制相关描述。第三方电子签署平台系统运行架构如图3所示,电子商务平台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前提下,通过应用接入层、业务应用层、应用支撑层、数据信息层支撑其运行,农产品供应商以该平台为媒介与客户进行远程签约。(图3)平台将客户、供应商以及签署数据反馈给系统,后台工作人员审核数据,若签约过程任意一项不符合相关要求,即签约失败;反之,则签约成功。电子合同签约成功后,保存后台,供应商及客户可通过网络信息平台随时随地查询相关签署凭证信息。1、基础设施层。第三方签署平台通过计算机应用系统将客户端数据储存后台,编织联系紧密的信息数据网,以各类软硬件为基础设施,为平台合理、有效、有序进行远程电子合同签署的底层基础架构,在此之上实现平台的相关功能。2、应用接入层。通过浏览器、客户端、Webservice为平台应用接口,将电子合同签署过程显示于移动应用软件,使用者只要进行身份认证,便可随时随地使用该平台任一服务业务。3、业务应用层。平台支持用户管理、身份认证、证书签发、违约处理的业务,其中,实体+电子印章、数字证书、数据存证、电子签名、文件加密等相关业务为其特色,提供与纸质合同同等法律效力的电子签署服务,降低企业纸质合同的风险。4、应用支撑层。将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及云计算机服务支撑系统充分融合,保障客户信息安全,当出现“大规模”“高并发”等签署故障时,通过防火墙、访问控制、网络监控等功能,及时有效保障客户安全性、可靠性、实时性的服务体验,解决签署过程中的数据故障。5、数据信息层。签署平台系统后台工作人员收集客户与供应商信息数据,通过设计各种适合存储方案以及不同性能数据处理设备构建独一无二的信息数据处理平台,判断合同签署的合法性及合理性、解决签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形成可靠的存储网络,保障数据库的各项服务。6、服务对象层。平台服务对象主要包括进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社会公共服务等互联网签署事项的企业、政府、社区、个人等主体单位。

(二)相关案例。法大大是国内领先的第三方电子签署平台,主要服务于企业、政府和个人,为他们提供基于合法签名数字签名技术的电子合同和电子单据的签署及管理服务。其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合同的模板和编辑、智能审核、合同签署、存证和出证,同时整合提供线上司法鉴定及律师服务,实现合同全生命周期的线上闭环。以甲乙双方签订铁路货物运输合同为例:为确保甲方产品能安全、快捷、准确地通过铁路运输发至全国各地,甲方决定将运输业务委托乙方办理,并委托法大大签订与乙方的电子合同。甲方需要先登录法大大的业务平台,进行实名认证、业务信息录入及数据上传工作,系统会根据信息自动生成合同,随后通知乙方签署。乙方需实名认证后在线进行签署,此过程中所有的签署信息都会保存在平台中,平台也会对形成的证据进行数字技术加密,生成不可篡改的数据并加以保存。乙方签署完成后,法大大会通过邮件或短信的形式通知甲方进行最后的签署。签署完毕,合同将自动归档储存,随后上传交由司法鉴定中心存证,若鉴定无误且合理合法,将会鉴定出证,形成技术鉴定报告,线上签署才算最终完成。

五、基于第三方电子签署平台的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优化对策

(一)完善平台体系化功能。第三方电子签署平台功能涉及物流过程的各个功能性节点,从供应地发货、运输单位验货运输、仓库临时存储、顾客验收等均可使用该平台填写电子数据,避免纸质数据难以保存所带来的的问题,并通过互联网实现物流信息的公开与完善,建立平台功能流程的一体化。详细地来说,仓库存储时物流工作人员可通过该平台填写订货单据、预检单、入库单据、要货单据、配送单据等,完善货品物流信息,顾客可及时了解货品入库时间、存放位置、储存时长、出库时间,实时反映仓库进销存的商品情况。平台功能的一体化能够减少物流成本,节省资金占用及大量的人力资源,减少管理费用,从而间接地为物流企业节省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二)设立第三方签署平台分站。由于农户与物流专业管理工作人员的沟通问题导致很多不必要的物流损失,故如何使农户与平台工作人员有效沟通是现代物流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第三方签署平台分站工作人员是联系农户(供应商)与管理工作人员的桥梁,其具备双方语言沟通能力。加强管理,完善运行体制。农民既热切希望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怕冒风险,求稳怕变。在签署合约沟通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根据不同对象,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技术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取得农民的信任,从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三)平台页面多样性发展。第三方电子签署平台涉及物流链的每一个物流功能节点,由于从供应地到需求地的每一处节点工作人员文化、操作水平不同,平台开发者以最低的成本开发了适宜各层次物流工作人员的网络界面,工作人员可向平台申请浏览适合自己的网页,使第三方电子签署平台的使用更加方便。当农户接收订单后,通过平台签订相关协议,平台向农户供应商展现的是通俗易懂的文字链接,农户单击即可通往此链接功能的使用解释,返回双击即可签署协议确定订单接收情况,使顾客实时掌握物流信息;当需求地仓库短时储存时,工作人员打开相同的网页页面,平台展现的是更加专业化的物流信息,仓库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平台来完善产品物流信息,签收电子入库、出库单据、要货单据等,使物流产品信息公开、责任到人,便于网络监督物流工作质量,进而保障物流的时效性。

(四)完善第三方签署平台制度与流程工作1、建立电子签署合同内容体系。以电子信息EDI和E-mail的两种信息合同为基础,利用自身长期使用的可信软件应用产品。针对农产品的种植情况、克重、品种、外观等细分量化,制定清晰的等级划分,根据农产品供应链的不同制定适当的合同内容。2、优化电商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签订合同后,根据大数据的共享性,实时跟踪农产品运输轨迹,充分解决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从而保障农产品配送时效。3、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多元化营销模式。同步合同内容,海内外客户共享时译,第三方合同平台将消费者分为高、中、低三种不同消费等级。设计手机App,使消费者实现全程监控,充分打造无化肥、无污染的高端绿色农产品营销模式。综上,农产品供应链结构的优化是解决农产品运输流通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依托第三方电子签署平台,能够切实解决交易双方之间的沟通问题,节省了线下纸质合同签署过程中消耗的人力、物流等各类成本,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有效提高了流通交易过程中的监管能力,尤其加强了供应方行为的规制,在节约成本投入的同时,又可达成规制交易双方行为的目的;同时也顺应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具备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更好地服务于物流工作,实现供应链优势最大化和整体利益最大化,达到各环节有序协调高效运作的愿景。

参考文献:

[1]蒋琼.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构建研究[J].经济视角,2011(06).

[2]余滢.农业集团为核心的供应链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21).

[3]赵哲.“新零售”背景下的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8(03).

[4]霍红,张静.以零售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研究[J].现代商业,2011(27).

[5]姜丽.物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1).

[6]雷蕾.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7]赵鸣,徐祺.可信第三方电子签约服务平台研究[J].电子商务,2020(12).

第3篇:产品平台管理范文

一、目前钢铁企业质量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国内大部分钢铁企业的信息化系统都是分阶段、分产线和不同区域分步实施上线的,其功能不够系统和完善。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无法全部在质量设计中体现;生产质量实绩数据散落于不同的信息系统内,上下工序间的质量信息不能实现贯通和共享,对产品实现过程的信息和质量信息跟踪追溯困难;对产品实现的过程质量控制缺乏有效的监控,无法进行跨工序的跟踪、传递、追溯和改进验证,过程发生异常时信息无法及时获取和采取应对措施;不能完全实现过程参数判钢,判定效率低下,代表性不强,准确度不高;研发和工艺技术人员无法完整、快速获取全工序的过程数据,系统不能为质量设计和分析改进提供支持,导致质量设计和改进的效率低、效果不理想等诸多问题。钢铁企业要实现与市场、用户的无缝衔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就要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提高企业在“质量设计、质量判定、质量改进”等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效率和效果,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有必要将散落在各产线、各系统中的生产质量数据采集并整合在一个大数据平台上,在此平台上构建一个集“客户需求识别→基于个性化需求的质量设计→过程质量监控→包含过程参数的质量判定→全工序质量分析与改进”为一体的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以支撑生产的全流程质量管控及多业务协同。

二、建立企业级的大数据管理应用平台

建立企业级的大数据管理应用平台,即工厂数据库。根据质量管理业务的要求,建立质量数据采集规则,将产品实现过程的全部数据,包括原辅材料采购、炼钢、连铸、热轧、冷轧、产品出厂以及销售、用户使用等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所有质量信息采集到大数据管理应用平台上,对质量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可分为过程实时数据采集和产品质量数据采集。按设定的采集要求,主要对包括企业信息化系统和现场检测仪表的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对不能自动采集的一些常见事件、状态等,在各数据采集服务设置相应的手工数据输入页面,由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录入相应的数据。数据归集是对已收集到的生产过程数据和跟踪数据以确定的格式进行整理归集。炼钢和连铸以生产炉次号为采集主对象,以铸坯号为归集目标,记录生产炉次所对应的生产线上实时生产过程数据。热轧按批(卷)号和长度为跟踪单元进行精确地生产过程数据归集。冷轧覆盖酸洗、热镀锌以及彩涂等生产线,其数据归集以准确物料跟踪为基础,以钢卷号和带钢长度为跟踪单元,记录生产线上带钢所对应的测量点位置的实时生产过程数据,将生产过程数据与钢卷号、带钢长度进行匹配。2.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根据工艺特性和分析需求所定制的规则,使数据成为有效的信息。建立相应的数据之间的关系,并按存储模型的要求进行存储。大数据管理应用平台可以将过程参数匹配到板坯或钢卷的相应位置上,以实现对各产线质量数据的采集和匹配(即将时间轴转换为位置轴)。

三、大数据下的质量管理应用与创新

通过构建企业级的大数据管理应用平台,对产品实施过程质量信息采集、质量设计、质量监控、在线质量判定、过程质量追溯、质量分析和改进。实时监控产品的质量情况,以评价各产线质量水平。在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建立相关产品和冶金规范库,作为质量判定和改进的依据。通过质量管理应用软件和分析工具解决质量控制、工艺优化和质量分析改进等问题。

1.基于大数据下的质量设计

利用大数据管理应用平台建立集中统一的产品规范数据库和冶金规范数据库,实现产品质量设计标准化和模块化。产品规范库模块是指对产品质量设计规范数据库及工艺设计规则的模块化管理。产品和冶金规范库的建立需要明确产品本质属性定义、产品的使用要求、用户特殊需求等事项,对产品从炼钢到最终成品进行的工艺路径设计、生产工艺目标控制参数设计、产品质量控制要求及性能取样判定标准等产品过程控制的规范化管理。贯彻产品质量是设计出来的理念,基于大数据管理应用平台中的历史数据开展产品质量设计,在成分设计、工序参数选择、工艺路线确定等环节,通过历史数据来确定最佳的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ERP系统完成产品设计,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完成过程设计和客户特殊需求的补充设计。即与ERP下达的质量设计结果在相互校验、补充完善后,形成完整的产品制造过程控制目标、检验与判定标准。质量设计的结果可以自动按照规定格式形成质量计划、控制计划等技术文档。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支持对质量设计的规则基于历史数据进行验证,即质量设计完成后,用历史数据对质量设计的规则进行验证,从而可以准确地对未来产品的接单能力做出评估。

2.利用大数据对过程质量实施监控和评价

(1)基于实时的大数据平台,依据冶金规范中的参数值,应用SPC判异规则,对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工艺参数实施在线监控及预警。建立过程质量预警系统,及时向现场操作及质量管理岗位提供制造过程重要工艺参数变化及预警信息,对质量异常事件自动进行报警。(2)对关键工艺参数采用SPC规则进行监控,进行关键工艺参数分析,通过维护判异准则,自动生成控制图,形成评价报告。(3)开发产线质量评价模型,综合过程参数、产品指标参数、生产装备情况,定期自动对产线进行质量控制能力指数评价,以利于产品质量的持续改善。(4)针对一些无法直接测量的工艺质量参数,采用软件测量模型进行预报后,并统一纳入监控参数进行监控。(5)建立专家质量诊断系统,在产线出现质量问题时,利用大数据快速定位导致问题出现的工序及关键工艺参数,提出预诊断报告书。

3.应用大数据实现质量自动判定

产品质量的自动判定:包括铸坯分级判定、过程产品判定和热轧、冷轧、涂镀等产品的出厂检验判定。当产品生产完成后,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根据预先维护的质量检验判定规则对产品进行自动质量判定。判定使用的数据包括订单信息、钢种信息、产品的理化检验结果、过程质量参数、过程异常事件、产品外形尺寸、表面质量数据等。(1)铸坯质量分级判定:依据板坯质量判定规则,对炼钢的转炉、合金微调站、LF炉、RH、连铸等各工序的工艺参数,以及铸坯表面质量的检查结果,完成板坯质量分级判定,最终的综合质量结果会匹配到每一块板坯。(2)产品表面缺陷自动判定:钢卷的表面质量自动判定是基于表面检测系统对表面缺陷的准确识别和维护一套完善的表面缺陷检判规则,最终实现对表检仪检测出的缺陷进行自动判定。(3)出厂产品的质量判定:依据产品质量判定规则,对采集热轧各产线表面质量检查仪的系统数据和图片,并准确识别各种缺陷,实现自动判定。根据冷轧各产线表面质量检查仪的系统数据和图片,依据判定标准并结合客户特殊需求,实现自动判定。

4.工序质量追溯和表面缺陷跟踪

基于大数据管理应用平台,实现了从炼钢、连铸、热轧、冷轧、涂镀等产品的全流程工艺质量追溯和分析。可按物料、订单、时间、钢种等多种条件追溯,获取多工序的过程参数、质量参数,进行工艺质量数据追溯分析、工艺设定数据追溯、产品质量数据追溯、同批次物料工艺参数对比追溯分析、跨工序工艺质量参数追溯分析等,以找出制造过程工艺、质量参数等差异,定位问题的原因。

5.大数据基础上的质量持续改进

第4篇:产品平台管理范文

关键词:增强现实技术;产品检验;信息管理;应用研究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和信息科技的持续快速发展,信息管理系统(IMS,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已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信息管理系统的普及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决策水平和各项工作的完成效率。因此,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高效运行和长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大部分企业已在逐步推进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其在工作中的应用,但很多还是以通用计算机为平台的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以云计算、大数据、可穿戴移动设备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不断推动新兴技术与传统业务的深度融合,开始引领新一轮信息化发展潮流。新兴信息技术和设备具有较强的共享性和移动性,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管理中的很多问题。产品检验是指通过相关工具和仪器仪表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特定的检验,以确定其是否满足相应的技术标准、规格的过程。检验是产品研制和生产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输出产品满足要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长期以来,企业产品检验工作通过不断挖掘管理和技术潜力,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但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多和制造技术的日趋复杂,以人力资源投入为主的传统检验模式在检验效率和结果科学性方面早已无法满足需求,而传统信息管理系统因其可视化和便捷性程度低限制了信息化手段的普及速度。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高新技术手段,研究高效智能工具,构建应用便捷、数据贯通、业务融合、全过程管控的产品检验现场支撑应用,形成强大的现场支持能力,全面提升检验工作的规范性和高效性,大力推动企业管理工作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变。增强现实技术作为一种近年新兴的技术,具有可视化程度强、方便快捷、成本和研发门槛低、应用范围广等显著特点,非常值得我们探索其在企业产品管理中的应用。

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现状

(一)增强现实技术概述

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Reality,简称AR)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视觉信息、声音、味道、触觉等),通过计算机等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增强现实技术将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它包含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视频显示及控制、多传感器融合、实时跟踪及注册、场景融合等新技术与新手段,提供了在一般情况下不同于人类可以感知的信息。增强现实技术本质上是数字媒体和真实世界之间的交互,它把现实变成一个巨大的电脑屏幕,提供了便携的计算机运算效果,是一种新颖、亲密、自然、虚实结合的人机交互方式,被认为是未来最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二)增强现实技术应用现状

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主要包括企业级应用和消费级应用两部分。企业级应用有智能安防及军事、智能医疗、智能制造、汽车安全等。消费级别应用有教育培训、立体营销、互动娱乐、智慧旅游等。谷歌公司了一款名为“谷歌眼镜”的增强现实眼镜,它具有和智能手机一样的功能,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以色列陆军C2SystemDepartment向微软购置两部AR眼镜HoloLens,用来帮助军队训练战术。富士通公司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自身的设备点检,工作人员可在作业现场快速调取作业数据,实时录入各类信息,查询历史库存水平。我国某科研机构曾推出了一款“设备操作智能眼镜“,在触发指导程序后,可在实际场景中呈现包含视频、语音、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的指导信息。根据摩尔定律以及现有制造工艺的发展情况来看,预计2020年,稳定支持AR计算、续航等能力的硬件设备将基本达标。同时,随着作为增强现实技术底层实现的人工智能技术亦将取得重大进展。增强现实技术必将迎来发展和应用的爆发期。

三、产品检验管理对信息化手段的需求分析

(一)产品检验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产品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规范产品生产的重要手段。根据规定,检验主体根据合同及产品技术文件等对产品进行检验。若发现产品质量与有关要求不一致时,检验主体把相关信息反馈给生产部门等单位,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总结并解决问题,从而有效降低产品再次不合格的概率。随着企业产品工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设备和检测试验设备更新速度加快。产品的研发生产逐步向数控化、智能化、柔性化转变,生产效率提高很快。相应的,产品检验工作突出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大量的检测输出数据由人工纸质记录,保存检索不便,查询统计、历史分析复杂烦琐,效率低下;二是检验现场由人工判定各项指标是否符合产品标准,检验项及检验标准庞杂繁复,体量巨大,极易漏查或出错;三是缺乏系统性的管理工具对检验管理过程中的工作进行体系化记录、控制、分析、评价;四是市场上存在的信息管理系统普遍存在便捷性差、实时指导性弱和可视化程度低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率和普及程度。

(二)产品检验管理对信息化手段的需求分析

一是数据融合,检验信息实时呈现。应用智能眼镜的图形识别、智能感知等技术,快速识别产品,将产品图号、基础参数、生产部门、检验项目、检验标准等信息有效融合,动态呈现检验清单,建设作业现场支撑服务能力。二是规范业务流程,统一检验过程。应用智能眼镜的实时监控、视频穿透、远程支持等方式实现检验现场的远程督导、检验过程的多方式记录及跟踪。有需要时可申请远程协助,指挥工作人员统一完成各类检验工作的管理和监控,实现检验资源的申请和调配,同时规范现场检验流程,提高检验的规范性和效率。

四、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产品检验信息化管理应用建设

(一)总体思路

采用智能感知交互、可穿戴智能设备等科技前沿技术,以业务数据平台为支撑,有效融合检验项目、产品图号、技术参数、检验标准、生产部门等信息,延伸管理触角,创新管理模式,全面辅助、监控产品检验全过程,提升现场作业的可视化、标准化及程序化水平,提高产品检验规范程度,使产品检验更高效、产品质量更可靠。

(二)整体框架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检验管理应用总体框架分为三部分,即智能全息AR眼镜产品检验辅助应用、产品检验工作辅助管理平台和系统后台配置。智能全息AR眼镜产品检验辅助应用是使用全息AR眼镜辅助现场人员开展产品检验工作,集成了检验过程跟踪、检验现场辅助、远程督导等功能。产品检验工作辅助管理平台是全息AR眼镜实现产品现场检验的后端支撑,接入检验项目、产品图号、技术参数、检验标准、生产部门等数据为AR眼镜提供数据输入,汇集整理AR系统收集的现场信息生成规范格式的输出数据,同时提供月报生成、历史数据分析等功能。系统后台配置实现对上层应用的技术支持,提供初始化设置、数据传输、语音解析、在线打印等功能。

五、建设内容

(一)智能全息AR眼镜产品检验辅助应用

1.检验现场辅助。检验人员佩戴AR眼镜开展检验。检验开始前,在AR眼镜屏幕上列出本次检验的工作预览和总体步骤;检验开始后,检验人员通过AR眼镜识别具体产品,与后台系统实时交互,读取产品图号信息、技术参数、检验步骤、检验标准及风险说明,并在AR眼镜屏幕上动态呈现。检验人员可通过手势、语音等方式控制AR眼镜,采用视频、拍照、语音记录等手段记录现场状况和检验过程。遇到疑难问题时,检验人员可控制AR眼镜显示产品详细业务数据及历史问题清单,或申请远程协助,通过AR眼镜的视频穿透功能将现场情况直接呈现至远程专家处,全面提高产品检验的标准化、流程化和智能化水平。2.检验数据回传。检验过程中,检验状态及检验画面实时传输至检验工作辅助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对产品检验作业现场开展实时跟踪、统一调度、专业协助、远程督导。检验完成后,AR眼镜自动生成单个产品的检验结果及过程数据,检验人员审核确认后数据回传至检验工作辅助管理平台。

(二)产品检验工作辅助管理平台

产品检验工作辅助管理平台为全息智能AR眼镜提供数据支撑,对全息智能AR眼镜回传的数据进行整理应用和提取加工。1.标准管理。梳理拆解产品检验管理规定,按照产品大类、产品类型、检验流程、检验项目、检验规范等要素构建检验标准库,实现产品检验标准作业全流程固化,并定期更新。辅助平台按照产品类型将产品检验标准库与产品自动绑定,生成单个产品的标准检验清单。2.过程管理。收集管理产品检验全过程的工作计划、责任部门、业务环节、参与人员、现场检验过程数据等信息,建立以业务全过程为主线的产品检验工作架构。3.检验管理。将单个产品的现场检验工作定义为活动,基于活动开展检验管理。活动包括产品类型、合同信息、生产部门、产品图号等信息,按照产品类型将活动与检验清单关联匹配,生成现场检验工作清单,支持工作人员佩戴AR眼镜辅助开展现场产品检验。活动状态包括编辑、待执行、待上传、待确认、完成五种。待执行状态的活动可下载至AR眼镜开展现场执行,执行完成后活动状态修改为待上传,从AR眼镜回传辅助管理平台后活动状态修改为待确认,用户结束数据确认后活动状态修改为完成。AR眼镜连接辅助管理平台后,自动识别并下载待执行状态的活动。用户佩戴AR眼镜开展现场作业,AR眼镜按照现场检验工作清单识别装备,筛选检验要求,将检验标准、检验项目等实时呈现在用户眼前,协助现场检验工作的开展。检验人员通过语音或手势交互,控制语音、摄录、拍照等功能,采集检验过程信息,记录问题数据。活动执行完毕后,将AR眼镜连接至辅助管理平台,数据自动识别并回传。4.问题管理。问题管理是对产品检验过程中记录的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完成问题汇总、数据转换、清单生成等工作。活动回传至辅助管理平台后,平台首先自动调用语音解析功能将现场录音转换为文本格式,然后以活动为单位汇总整理问题描述、图片信息和摄录信息,形成活动问题记录。检验人员对问题记录有新增、修改、删除等权限。活动确认完成后,问题记录按照规范格式自动生成可下载或打印的清单。

(三)系统后台配置

系统后台配置通过服务接口为辅助应用和辅助平台提供初始化设置、数据传输、语音解析、在线打印等底层功能。语音解析在语音通用SDK基础上开发,以减少技术难度,扩展应用场景。

六、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产品检验信息化管理应用落地支撑措施研究

(一)数据中心建设

开展产品检验全业务数据中心的设计建设,构建应用落地数据基础。

(二)通信网络建设

研究满足内外网安全防护要求的海量信息(含视频)互通互联技术,搭建信息安全、数据贯通的基础通信网络,为应用落地提供网络保障。

(三)业务团队建设

做好业务功能顶层设计和统一试点验证,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信息化应用业务骨干团队,实现应用落地的人才储备。

七、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产品检验信息化管理应用落地问题研究

(一)增强现实技术瓶颈有待突破

增强现实系统主要具有三项技术要素,即虚实结合、实时交互和三维注册(又称匹配或对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增强现实技术虽取得了长足发展,技术实现的重心和难点已经变化,但上述三个要素仍然不可或缺。以AR眼镜为例,技术实现涉及头部姿态跟踪、三维注册、显示设备、人机交互、系统评估等,但目前各项技术均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大部分硬件及解决方案仍处于开发阶段,更自然的交互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这些技术瓶颈限制了增强现实技术在企业产品检验信息化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二)缺少成熟的国内软硬件厂商

当前增强现实产业链具有技术驱动型特点,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硬件实现等核心底层技术制约产业发展。微软、谷歌、苹果、三星、HTC、索尼、英特尔、高通等厂商纷纷在AR领域投入巨资,布局未来发展。国内大量企业也布局AR行业,BAT等大公司也开始推出各类AR开放平台,以AR升级社交、支付、购物、出行。但目前大多数国内AR公司制作软件(app)或基础平台,且均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成熟的硬件制造厂商,安全保密性较差,军工产品等领域应用受到极大限制。八、结语本文对增强现实技术在产品检验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是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要求、创新企业管理手段的新技术应用探索,目的是提前开展知识及技术储备,为今后的推广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增强现实技术已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增强现实技术必将为产品的现场测试、问题跟踪、分析评估等一系列检验管理活动提供一体化的全新操作环境,极大地提高产品检验的科学性和效率。但是,怎样使用好AR设备、选取好软件开发平台并且找到该技术服务于产品质量管理领域的最佳方式,这需要我们做更加深入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余艳红.增强现实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5-57.

[2]吴帆,张亮.增强现实技术发展及应用综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2(12):8319-8325.

[3]陈玉文.增强现实技术及其在军事装备和模拟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3(S1):258-262.

第5篇:产品平台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农副产品;加工信息;电子商务平台

1电子商务在农业领域应用现状分析

从当前农业信息网络发展能够看出,现代化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缺乏互联网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应用。农民无法更多地接触互联网,阻碍了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平台缺乏完整体系,因此,极易出现不良事件,导致电子商务平台存在安全隐患。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可知,农业机械属于高投入交易活动,当存在网络违法行为时,将极易影响电子商务的安全性,相应影响农业领域的发展。

2农业加工信息电子商务平台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1系统结构体系

从该电子商务平台框架能够看出,核心数据服务器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并且会覆盖整个平台系统的网络购物模块和安全管理模块。以上模块能够支持企业物流应用模式的发展。在应用物流系统期间,其配送模式主要为第三方物流公司,并且采用与邮政企业合作方式,确保该企业能够在物流系统中发挥作用。

2.2平台关键技术

在应用电子商务模式时,核心技术包括信息安全技术、数据挖掘技术、XML技术、JAVA技术等。JAVA技术属于最核心技术,在加工信息电子商品平台中应用该项技术,能够展示出平台短租性能扩展的功能。在需要对现有服务进行扩展时,优化应用服务器功能时,通过应用JAVA技术能够提升平台系统的扩展性和安全性。XML技术能够通过搜素能力,全面优化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在实际应用该商务平台时,支付安全问题是存在的最大应用难题,当农业机械或者农副产品交易活动中存在支付安全隐患时,将会使农民承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维护平台支付安全性,需要应用电子证书和数据签名等方式。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对客户浏览行为进行分析,准确定位商品销售市场,对市场发展动态进行预测。信息安全技术能够有效确保用户电子支付的安全性,通过平台中的支付功能模块和安全集成认证模块,能够全面促进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行。当前,在电子商务平台中,电子证书、数字时间戳和数据签名属于最常应用的信息安全方式。用户在获取认证授权证书之后,才能够开展支付与交易活动。

2.3系统功能分析

通过该商务平台能够设备资源信息、市场交易信息等,确保其在农业机械和农副产品加工中的重要作用。还能够促进地区与国际之间的交流,使我国农业机械和农产品逐渐走向国际。

2.3.1信息数据服务功能

应用该平台的目的在于交流新技术和实用性技术。因此需要将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作为数据库核心,随时关于农业方面的最新技术,商品信息和企业产品数据等。

2.3.2商品管理功能

该项功能能够对商品流通进行管理,确保商品信息查询的智能化。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通过挖掘和分析数据,可以查询和分析商品信息,对市场发展动态进行预测。

2.3.3在线交易功能

电子商务平台的核心在于在线交易,能够加强合同管理、业务商讨和交易行为等。通过视、音频等技术的组合应用,促进商务洽谈的便捷性。

2.3.4支付系统

该平台能够确保认证体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客户报表管理,支付结算和账务管理等方式,能够建立安全的商务环境。

2.3.5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平台所具备的物流配送系统主要包括第三方物流公司配送、直接运送商品和邮政网络配送等方式。在实际应用期间优化组合不同配送方式,以此确保物流配送系统的个性化和智能化。

3加工信息电子商务平台的实际应用

3.1促进农业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该平台的应用现状能够看出,其能够大范围推广农业新技术和智慧农业,使农民能够共享农业信息资源。电子商务平台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系统功能的作用,从实际应用效果能够看出,该平台可以促进农业新技术的交流,充分发挥出加工数据库在商务平台中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目标,农业主管部门在推广和宣传该商务平台时,应当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信息功能以及政策查询功能等,以便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可深入了解和掌握农村市场商品信息和优惠政策,由此促进农业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发展。

3.2结合电子商务和传统销售模式

通过应用电子商务平台,能够有效结合电子商务和传统销售模式,因此在建设加工信息电子商务平台时,应当充分展现出在线交易功能。在处理交易事宜和合同管理问题时,可通过在线交易功能中的音视频技术实现,以此促进业务交流与沟通的便捷性。优化完善平台支付系统,加强账户管理力度,不断改进和完善老客户报表管理,以此结合和组合方式,促进电子商务和传统销售模式的共同进步发展。

3.3促进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

电子商务平台有助于政府部门对农业生产进行宏观调控,通过信息数据功能和商品管理功能,可以充分发挥出电子商务平台的作用。由于农副产品和农业机械会对电子商务平台的作用发挥产生影响,且数据库技术支撑商品管理功能的实现,因此,电子商务平台能够对农业市场发展动态进行预测。通过此种预测功能,能够准确把握农业市场的实际需求,还能够确保政府部门掌握和控制农业行业的发展动态。所以,在农业机械和农副产品中应用加工信息电子商务平台,能够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3.4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建立电子商务平台能够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优化和改进农业装备市场的发展。从农业机械产业的发展现状能够看出,传统农业市场的经营模式主要为集市场模式,在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之后,可以通过信息管理模块,促进农业机械市场的信息化发展。在应用信息化技术时,通过该商务平台,能够确保农业机械生产人员掌握农村地区对于机械设备的需求度,向不同地区农民销售不同的农业机械。

4结束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