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当代经济发展范文

当代经济发展全文(5篇)

当代经济发展

第1篇:当代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张謇;经济主张;经济发展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各国经济发展并不能脱离全球大环境独立存在。从宏观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并不是由单一的一个和两个经济体主导。真正主导经济发展的更多的是市场。那么作为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好经济就不能只是单一的买方或者卖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是需要时间的,中国的成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十几亿人民努力奋斗得来的。作为发达国家的英美等国,都在过去进行了国家的产业转型,大量的实体经济和工业由英美本土流向了发展中国家。今天的英国和美国,实体经济已经逐渐被虚拟经济替代。基于英美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很多人认为金融业的发展才是一个国家经济体系成熟的标志,实体经济并没有过去那么重要。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经济在近年来更是成为热门话题。关于是继续发展实体经济还是像发达国家一样逐步开始转型也成为热议话题。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我们明显看到完整的产业链对于一个国家机器来说尤为重要。在今天,我们可以从前人的经验和理论中探讨出新的内容。中国近代知名实业家张謇先生的经济主张值得我们进行新的探讨和研究。

一、背景研究

(一)张謇思想的提出背景

清光绪年间,变法之声不断,涌现了诸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仁人志士。作为通过传统士大夫之路走上政坛的一名传统文人,张謇最初可以说是标准的“保皇派”。张謇起初对于变法并不赞同,他并不认为通过学习日本的变法经验可以改变清政府领导下的中国,他不认为激进的变法适合当时的中国。事实上,张謇的主张一直比较温和,比起变革,他更希望改良,他的很多主张应该属于“改良主义”。戊戌变法使整个清廷都受到了剧烈的思想冲击,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改变”可能才是拯救中国的唯一路径。张謇虽然不赞同变革的做法,但是他对于变法派是抱有同情的,作为同样的爱国者,他能够理解为了使中国走出困境所尝试的一切努力。张謇在新思潮的冲击中不断改变和完善自己的经济思想,“实业救国”的主张被提出。张謇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应该是建立在工业发展之上的,因此轻工业中的代表棉花和重工业中的代表钢铁才是铸就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中国被拖入了世界发展的洪流之中。当时的中国是几乎没有工业的,如同一个扛着农具的人走入了琳琅满目的世界市场。而此时的西方国家已经拥有了完整的工业化系统,让人看到另一种经济发展的可能性。结合中国的实际,张謇认为必须发展工业。由于张謇的各种主张抱负并没有得到采纳,于是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希望通过实践证明“实业救国”的主张是行得通的。

(二)当代背景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发展就处于疲软态势,各国为了经济增长都采取了相应措施,但是效果各异。2020年,全球经济又开始急速下行。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的统计报告,全球经济增长率为负值,具体数值大概为-4.3%,整体经济倒退。迄今为止,这是经济大萧条之后,全球经济面临的最严重下降。2020年全球经济的损失总量超过了12万亿美元。根据分析,2019年全球制造业持续衰退,工业产业发展缓慢。由于多种因素,如航运压力剧增等,全球进出口额也受到了巨大影响。2020年下半年中国的出口额开始稳步上涨,与其他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具备完整的工业产业链以及制造业上的优势。张謇的“棉铁主义”和“实业救国”在21世纪又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张謇的经济主张在后疫情时代又有了新的研究意义。

二、张謇经济主张的具体实施措施

江苏省南通市位于长江中下游,滨江临海,是一个运输方便的港口城市。作为中国百强城市中排名第22位的城市,南通的经济发展成绩非常亮眼。南通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它的工业奠基人———张謇。张謇为这座城市投入了毕生的热情,他将自己所有的抱负都在这座城市施展,将自己所有的经济主张都运用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之中。

(一)大生纱厂的建立

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使用武力压迫等手段打开与中国的对外贸易大门。此时的西方已经开始逐步进入工业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在英国初见雏形。1840年前后,英国的纺织业已经进入由机器生产代替传统手工加工的时期,这就使得西方在生产力方面的竞争力快速增强。中国国门遭到强行打开以后,西方国家开始向中国倾销商品。在此之前,中国一直对外销售大量的丝织品、陶瓷与茶叶,西方国家与中国之间存在较大的贸易逆差。但在鸦片战争以后,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西方在中国境内倾销产品提供了便利。大量机器制造的纺织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贸易逆差被逐渐逆转。此时的中国还处于农耕文化盛行的时代,面对新世界的技术冲击,农耕文化无所适从,中国的棉纺织业遭受重创,大量的真金白银流出中国,成为外国资本家积累的原始资本,为外国资本家压榨中国提供了更多支持,形成了恶性循环。张謇从中看到了中国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其中工业发展才是这个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的积贫积弱不单单在于封建制度的制约,实业的发展落后也是导致中国失去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张謇的首次实践就开始于大生纱厂的建立。1894年因家中长辈去世,张謇丁忧回乡,回到了通州也即今南通市守制。1895年,张謇受命于张之洞,开始着手在南通设立大生纱厂。张謇经过多方考察最终选择在运输方便的唐家闸建立大生纱厂,在此处设厂有利于之后产品的生产与运输。最开始纱厂的建立依赖于政府拨款,但是,由于款项较大,拨款的速度很慢,款项迟迟不能下发。在这样的情况下,张謇不断奔走,大生纱厂才得以最终建立。建立之初的不易,也让张謇意识到资金的重要性,单纯依赖已经孱弱的清政府拨款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在大生纱厂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早期的股份制形式,纱厂的运营开始向社会集资,依靠民间力量。这也是张謇被毛泽东评价为“产业资本企业代表人物”之一的重要原因。

(二)南通海垦牧公司的建立

1901年,张謇又进一步筹划建立了海垦牧公司。海垦牧公司建于沿海位置,统一进行筑堤、开河、建闸等工程。垦区以种植棉花为主,张謇将海垦牧公司的土地租给棉农,由他们种植棉花,棉花成熟后再作为原材料卖给大生纱厂。海垦牧公司的建立使完整的产业链出现了雏形,海垦牧公司在产业链中属于中间环节。当代学者温铁军曾认为,张謇是一个社会企业家。大生纱厂以及海垦牧公司都是社会企业,这类型公司会调动整个社会进行运作,不是单一地由资本进行操作。清末民初的企业家在创办企业的时候更多地带着爱国情怀,创办企业是为了实现实业救国这一最终目的。

(三)产业链的形成

大生公司的经营模式在当时是具有创新性的“公司+农户”的形式。这种模式能有效地把农业领域里的原料生产与纺织业产业链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张謇的经济主张从不是单向发展实业,他为生产建立了双向通道,做到不同产业合作发展,最终达到1+1>2的效果。近代中国农业发达,工业落后,将两者结合,可以使整个产业链达到一种发展平衡。在大生公司的经营过程中,张謇一直致力于对南通进行综合建设,实现城市与人民一体化、整体化发展。这其实就是把整个社会当企业来经营。反之,我们也可以说是将企业社会化。张謇的理想一直是“余毕生抱定村落主义”,农业工业是相辅相成的。在大生纱厂等企业的实践过程中,张謇的经济主张可以具体归纳出两条经济学理念:其一,通过建立全产业链节约成本,共同发展。其二,将外部风险放到内部来处置。首先是成本方面,张謇的实践做到了全产业链在地化,所有的交易在这个产业链中得到了循环,节约了各个环节中可能产生的额外成本的同时也将收益实打实地送到人民手中。其次,在实践过程中,张謇将农业、商业、工业、金融等多种经济门类结合到了一起,外部可能产生的一些风险无形中被内部化处理了。所有的风险都只是发生在生产销售环节当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业链的建立保证了大生集团的长期发展。农、商、工独立存在,但又相互协作。在经济得到发展、产业获得利润之后,张謇利用这些成果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资源。他在南通兴建学校,成立了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博物院、医院、福利机构等等也一一在南通拔地而起。本土产业链产生的利润在本地得到最大化利用,也为地方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真正做到了取之于南通,用之于南通。

三、张謇经济主张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对当代经济发展的正面启发

在张謇的经济主张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强调“实业”的重要性。实体兴则经济兴,实体强则经济强,他始终认为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是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工业、农业都不可以成为为了发展一方而牺牲另一方的关系,共同发展才是正确的方式,才能达到共赢的效果。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原始资本大量积累,英国也因此成为第一批发达国家之一。进入21世纪以后,英国开始迅速转型,大量的工厂开始向海外转移。直至今日,英国本土的工业已经所剩无几。伦敦摇身一变,成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英国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和一部分食物大量依赖进口。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稳步增长,中国是否要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放弃工业和实体经济而大力发展虚拟经济成为新的议题。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市场蓬勃发展,大量资本涌入金融市场,很多人开始思考是否金融市场的发展才是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2020年,海外许多国家出现生活物资匮乏等问题。2020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大量出口物资,小到口罩、防护服,大到呼吸机、消毒灭菌设备等,无论是生活用品还是医疗器械,中国再次利用自己的工业优势拉开了贸易逆差。完整的工业产业链在特殊时期展现出了雄厚的实力,也成为中国面对危机的底气。结合古今,张謇的经济主张中的强调“实业”这一理论在经济发展遭遇危机时依旧具有启示意义。我们不能因为要发展一个产业而去选择放弃另一个产业,这是顾此失彼的举措。完整的工业体系犹如一个链条,是国家向前迈进的重要零部件。中国是当今世界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这是一种优势。在当代,经济要发展也需要随时进行一些变革,一刀切地去放弃某一个产业不是明智之举,这是没有思考的举措。虚拟经济的发展其实也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我们要做的是整合产业链,进行产业优化,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虚拟经济的发展要和实业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最终达到全产业的升级和革新。

(二)张謇经济主张的局限性

第2篇:当代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当代中国;石油经济;经济发展

自从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各个国家都迫切需要石油,能源危机是非常大的,这样就很有可能约束我国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必须要敢于面对各种挑战,这样才可以彻底打破中国石油经济发展的困境,以实现中国石油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1中国石油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已经构建一套完善的石油工业体系,成为全球上的石油消费和生产大国。现阶段,我国石油工业体系越来越完善,其发展目标也在不断调整。当前,我国石油经济发展目标是以开发和运用可再生能源为主,比如天然气以及石油等,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出台有关的政策。并且科学制定有关的节能策略,积极开发和勘探油气资源,不断创新现有的方式,提升产品的有效利用率。努力开展丰富的新能源,多鼓励采用石油的方式,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对原油的依靠程度。构建完善的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而且对其不断完善,让其可以符合我国石油经济发展的形势。近年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很多石油公司都已经渐渐发展成知名的跨国大公司,比如中海油公司以及中石化公司等,而且在国际石油经济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国石油经济也开始朝着全球化以及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2中国石油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

(1)石油供需失衡。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升,我国石油消费已经开始进入迅速发展的阶段。在该阶段原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石油供应越发紧张,这样容易阻碍我国石油经济稳定发展。[1]一般来说,石油储量都是相对固定的,但是我国石油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所以当前中国石油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是石油企业和国家有关部门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2)石油价格上升。国际原油平均价格日益提高,我国进口原油价格自然也就会越来越高。我国进口石油在2002年的费用已经超过127亿美元,但是在2009年已经超过880亿美元。油价的日益提高很有可能会造成我国外汇支付量迅速提高。但是伴随着石油开采越来越难,油价上升是势在必行的。

(3)原油资源不足,使用没有节制。世界上任何国家,其原油的储量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然而对油品需求的增加是当前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因为原油开采难度相当大,而且全球石油经济竞争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国石油资源很有可能面临耗尽的结果。

(4)进口途径缺乏多元化。交通途径是否安全直接影响我国石油进口的发展。目前,我国石油进口途径是以海运为主,进口途径缺乏多元化。并且在我国海运路线中最关键的是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容易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一旦碰到恶劣的天气或者外交因素影响,只要出现冲突,我国就容易处在被动的状态。

(5)能源外交。当前,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和政治竞争日益激烈,石油不只是单纯地作为商品在全球进行流通,其属于较为特殊的战略物资,石油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事实上,国家之间的能源外交也是需要高度重视的。

3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1)调整产业政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要想促进炼油业稳定发展,必须要注重经济增长,积极创新石油行业的发展路径。因为经济依靠石油当作城市提供拓宽石油石化产业链,积极促进先进服务理念的运用和开发,融入天然气的石油中心,建立部级石化基地,进而形成大规模的石化产业基地。尽管依靠石油资源,但是其已经使影响发展的因素发生改变。并且因为石油经济的稳定发展,在不断创新产业转型渠道。

(2)有效缓解我国社会发展和能源资源之间的矛盾。为了使我国能源资源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得到高效缓解,需要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合理运用能源资源。第一,必须要在开发资源的同时,节省资源,将节省资源作为重要的方法,积极开发以及运用最新的节能降耗技术,对于物耗和能耗都相当高的产品以及设备,必须要将强制淘汰机制落实到位;第二,科学制定专项规划,清楚明确每个行业的节水节能工作,努力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以及公共建筑;[3]第三,加强循环经济的发展,以社会消费以及资源开发等多角度,促进资源循环运用以及综合运用,尽可能开发可再生能源;第四,强化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从根本上实现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建立和健全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第五,重视节约能源生产消费方法的提倡,在全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节约氛围,这样可以更好更快地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3)提高低碳发展意识,构建低碳思维。长期以来,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石油产业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为了积极响应中国梦和绿色经济发展理念,石油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低碳发展意识,将企业的发展与节能减排相结合,宣传节能减排的理念,倡导低碳消费。就整体战略层次来看,必须要针对企业合理制定低碳发展的战略和长久的规划,进而实现稳定发展;就职能战略层面来讲,不仅要建立和健全对应的节能减排机制,利用制度保证以及约束低碳环保策略的推行,必须要加强企业职工以及管理者的低碳意识,需要构建完善的低碳评价体系和制定有关的激励政策,将经济利益和低碳管理进行密切的联系,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职工研究节能环保方式得到主动性,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因此,需要对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作出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最好不要使用污染较高和消耗较高的能源,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环境友好型建设目标。

(4)构建石油战略储备,提高处理意外事件的效率。就我国基本国情来讲,要想长时间处在世界经济环境下,必须要构建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其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对我国战略石油储备效率做出正确的判断。结合我国国情,根据消费者对石油产业今后的发展前景以及对石油的需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石油资源很有可能用完。[5]如果有这样的一天,我国就只可以依赖从其他国家进口石油,这样容易导致我国石油经济不能稳定发展。因此,必须要构建国家石油储备,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及时解决国际石油市场的各种突发事件以及经济危机,进而防止在石油价格波动的情况下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第二,科学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健全石油储备管理制度。结合全球每个国家构建石油储备的情况,立法在建立石油储备管理制度中是最关键的。我国有关部门需积极出台关于石油储备管理制度建设的法律规章,实现市场中一切经营行为的规范化,进而促进我国石油经济稳定有序发展。

4结语

总而言之,国际石油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石油经济需要面临更多的挑战。因此,想要获得更多的核心市场竞争优势,必须要建立和健全石油储备制度以及石油储备管理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这样有利于推动我国石油经济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龙.当代中国国有企业伦理建设的双重维度[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2]张天祎,丁浩.探讨当代中国石油经济的发展与思考[J].产业创新研究,2018(3):51-53.

[3]黄金秋.当代中国石油经济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6(16):346.

[4]张明功.中国石油工业未来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2.

第3篇:当代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对立统一;生态文明建设

1两者之间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对立性,如果只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就会不可避免的伤害环境;如果单纯保护环境,经济活动又会受到限制,得不到提升。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都在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一直都把经济发展放在了首位,但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近几年土地荒漠化、森林质量下降,草原退化、湖泊萎缩、地下水下降、湿地干涸,旱灾、水灾不断,损失越来越大。现在一到冬季,大部分地区的雾霾久久不散,好多地方的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好多城市都像是雾都一样。经济发展给我国的政治、民生、教育、医疗等提供了支持,是我国的综合国力表现,也是我国立足于世界的本钱,但是经济的发展必定会以一定的环境因素作为依托,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环境的质量,这是两者之间所必然存在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绝对不是完全对立的,存在着统一性,两者之间是相互支撑发展的,不管是哪一方的发展走势良好都会带动另一方的进步。进入新时代的我国对于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付出更多的精力,不会再单纯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去盲目的追求经济的GDP。人类的进步是建立在对原生大自然的改造上的,如今的地球表面是人类和大自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让两者之间共同促进发展,而不是相互成为羁绊。经济活动是以大自然为依托进行的,没有了大自然提供的生产原料,经济活动就施展不开,没有了用武之地;如果没有了经济活动对大自然进行加工,我们的社会也得不到发展完善。坚持两者的对立统一关系就是要坚持我们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就要使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统一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就是事物中所客观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辩证关系,两者之间是彼此促进的过程,缺一不可。经济发展的过程在另一方面其实就是生态环境的开发过程,如今我们不再对环境盲目的利用,而是在保护好环境的前提下去做好我们的经济活动,两者不是阻碍的条件,而是一起奋进的因素。在人类社会建设过程当中,我们总是以经济的发展为首位,以为有了经济就有了一切,国家就会强盛,民族就会强大;但是这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也不会发展的很长远;因为大自然的资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是会枯竭的,所以我们要珍惜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对自然环境毫无节制的利用是自作自受的结果,终究是会报复到人类身上的,我们应该爱护这个可爱的地球。我们以后所要发展的经济是在保护好大自然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活动,环境问题不管是对于我们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地方都是刻不容缓的工作,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世界的清洁空气,就必须把两者统一于绿色发展方式过程当中,以此使得两者共同进步。

2对我国的当代价值

一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更好保障人们生活。“过去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为了多产粮食不得不毁林开荒、毁草开荒、填湖造地,现在温饱问题稳定解决了,保护生态环境就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要切实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强人们对于环境的保护力度,使我们人类都能生活在蓝天白云之下。干净的空气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有了高质量的空气我们才能生活的更加美好,所以必须重视良好生态的保护。“生态环境问题是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与财产安全休戚相关的重大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事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一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之前的我们一直在追求经济上下功夫而忽视了环境,如今看到了这样盲目的后果,重新分析并认清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对于生态的保护就更加积极。二是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是在传统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转变过来并循环利用、节约回收资源的经济模式,是一个升级版本的经济发展方式。“以绿色转型为主攻方向,全面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新资源观,把循环发展作为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基本途径。”通过绿色方式作为主打歌,更好的提升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循环经济的发展是要落实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平常也可以感受到相关潜移默化的节约过程,让我们也能亲身的体会到资源节约方式所带来的好处,给子村后代的发展留下更珍贵的自然资源。循环经济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科学整合——环境、经济、资源,秉承伤害最少的环境获得最优的经济效益这样的理念。循环经济是个整体发展的过程,是当下一个崭新的发展模式,是以绿色低碳方式为前锋,鼓足干劲更好的保护了资源,更大程度上也把经济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三是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和谐共生的关系,人类的活动是要以保护大自然为基础的,否则总有一天会受到大自然的反击。我们人类离不了绿水青山也少不了金山银山,缺了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能很好地生活,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是在为人类的后续发展提供原始动力,才能为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更多的可能。经济水平发展的再好,也不能像大自然生态系统一样为人类提供最基础的生存条件,碧水蓝天的环境才能为人类提供无限的可能。“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是相互统一的,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经济发展才会更好,环境也才会得到更好的保护,促进美丽中国的建设。

3结语

步入新时代以来,在的领导下对于生态文明的保护更是提出了很多的措施。我国的发展道路是经济和环境并重的路子,摒弃牺牲环境换取经济效益的做法,我们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需要为了两者的平衡做出自己的努力,需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让中华大地乃至整个世界都可以天蓝、地绿、水清。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不再生活于“雾都”之中,让我们每一天都可以拿下口罩去呼吸干净的空气,也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时代强国而努力。作者简介:张巧飞,1992年生,女,硕士研究生在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参考文献

[1]许建玲.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探析[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8(3):27-29.

[2]陆波.当代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

[3]宋明慧.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再创新境界[N].青海日报,2018-12-06(005).

第4篇:当代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中国书法;艺术传播;路径

1关于中国书法艺术的渊源和发展的阐述

结合中国书法艺术来看,其有效的将农业生产精神世界更好的呈现。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发展大国,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人们都是靠小农经济发展进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很多的文人将自己的思想和生活相融合,在大自然中创造出了很多优美的作品。在浓郁的自然气息熏陶下,创作的灵感似乎也更容易出现,艺术家也在不断的观察生活细节的过程中,借助书法的方式呈现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总的来说,生活对于书法艺术创造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除此之外,书法艺术也是对生活美的一种有效渗透。书法艺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慢慢的成为了人们日常应用的工具,而且在现代化的市场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人们追求艺术的选择。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使用书法艺术将自己对生活的认知记录下来,书法艺术和生活的融合有效的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境界,也能很好的陶冶情操。因此,中国书法艺术不仅仅是美的呈现,更是人们生活中美丽瞬间的浓缩,其中不乏对生活的感悟。我们可以说书法是一种新的生命艺术的传递,激起更多人对生活的澎湃之情,这也是为什么要将中国书法艺术长久的传播下去的重要原因。最后,书法艺术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播。中国历史比较悠久,在长久不断的文化传播过程中,艺术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书法就是一个显著的代表,人们借助书法作品,可以更好的感受历朝历代文人内心的情感,感受当时文化氛围,研习和传播古人书法作品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展现历史文化的最好时机。

2如何更好的传播中国书法艺术

2.1合理的借助现代经济形态优化传播形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思想理念等都发生了改变,艺术传播形式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当前,中国书法艺术的展示方式主要有展览、媒体宣传等,这样的模式会让书法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和简单,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地区都建立了书法协会,并且积极的组织协会的会员进行比赛创作,对参赛作品进行了有效的评价,这也是一种较为有效合理的书法传播途径,对于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创作提供了有效的指引。随着书法艺术进入到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以后,也会受到一定的干扰,是对现有的传播方式的一种冲击,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积极的影响,人们对于书法的了解也更加的深刻。

2.2合理的使用网络技术手段等开拓书法艺术的传播范围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网络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密切,网络宣传在很多领域都被广泛使用。在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播中,我们也可以合理的使用网络技术手段进行宣传,可以大大的提升宣传的速度,而且也进一步的开拓了传播的影响范围。网络不仅仅改变了传统的文化传播模式,也拉近了人们和书法艺术文化之间的距离。从前,人们想要欣赏优美的作品需要到指定的展览馆中,或者是去现场欣赏大师的创作,而且这些机遇是很少的,大部分人来说都很难接触到优美的书法作品。随着网络的出现,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找到自己想要赏析的作品。所以,不难发现,网络开辟出了一条新的书法文化传播途径,也为更多的人了解书法文化提供了可能。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网络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可以进行非常逼真的仿制,可以更好的将书法作品传承下去,在以后供更多的人浏览学习,而且也为想要学习书法的人们提供了可以临摹的字帖。

2.3在不断传播中国书法的过程中更好的对理论探究

在实际传播中国书法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做好基础的书法技巧的传播,还需要对书法的相关理论进行探究分析,要更好的感悟书法大家表达的意思,当然这对人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这样才能够深入的学习理论知识,更好的为书法艺术的传播奠定基础。结合目前的书法传播情况来看,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的杰出书法家,他们不仅完成了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分析探究,还将中国的书法艺术思想理念等传播于世界的其他国家,让海外很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中国书法艺术。

2.4合理的使用书法平台实现优质的宣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涌现出了很多的书法教学平台,教学平台会依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等级区分,然后传授不同的书法知识和技巧等,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和传统的文化艺术等进行综合,进一步的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书法传播平台的方式也有很多,比如,有团队演讲、团队表演等,借助主题的方式更好的展现,大众更容易了解和学习这部分内容。这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的加深了对书法的认知,也更容易对书法文化产生兴趣,有效的将书法艺术更好的发扬光大。

3结束语

根据上文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中国书法艺术具有很久远的历史,透过这种艺术我们可以更好的感受中国的文化,而且艺术也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诠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书法艺术传播的方式也更加的多样,可以更好的借助现代化的网络、展览等进行深层次的传播,这些新的传播方式也进一步的扩大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力,很多的外国人都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岳红记.透视新媒介环境下的中国书画艺术传播[J].当代传播(汉文版),2015(6):111-112.

[2]邵敏.当代传播视野下的黄梅戏发展路径[J].艺术百家,2015(01):193-197.

第5篇:当代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当代文学发展商品经济关系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学作品的发展一次次受到来自于经济方面的巨大冲击。关于文学发展与商品经济之间关系的问题上,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面对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在新的机遇下,文学界一定要调整好心态,适应好社会的发展,从而提升文学作品的质量。下面将对当代文学发展与商品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1商品经济下文学作品的性质

可以说在商品经济的发展环境下,文学作品也是一种商品,当前这一点已经成为了文学界的共识。文学作品出了本身具有文学价值意外,当中还包含着一定的商品特点,有着一般商品的形态。在现代社会中文学的传播与其他的商品一样也要经过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过程。无论作者创作文学作品的初衷是什么,一旦作品形成并推入到市场中以后,就会形成交换的形式,从而使得文学作品中的商业价值逐渐凸显。可以说并不是谁想要主动地将文学作为一种市场上的推广形式,而是文学作品本身的流通性促使其必然的走向了市场。文学作品的传播自从脱离了口耳相传的模式以后,就逐渐的在纸张和绢布等材质上被传播,并被纳入到了商品流通的行列中去,成为了商品的一种。随着社会市场的逐渐发展,人们对于刊物的需求逐渐加大,从而形成出版行业。书籍从走入市场的一刻起就是作为商品的形式在进行流通,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流通形式才促使文学作品得以持续发展和保留[1]。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文学作品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性条件,正是文学作品这样的商品化形式转变,给作家们的创作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同时也促使作者更加愿意贴近于社会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考虑到读者的喜好和审美需求,从而创作出不同时代下不同的文学作品。

2商品经济给文学发展带来的冲击

在我国的自然经济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商品经济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和冲击是十分巨大的。随着文艺协会的经费紧张和刊物发行困难等问题的出现给文学创作者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问题,经济问题已经成为现代文学发展中的重要话题,也促使二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文学被带入到商品经济当中之后,市场机制的影响也对文学作品的社会流通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文学在雅和俗以及义与利之间出现了分歧[2]。同时,各种关于纯文学和俗文学的内容也纷纷出现,不同的观点之间毫不妥协,促使文学走向了今天这样无可适从的地步。从纯文学的角度上来看,当前对于纯文学的知音已经越来越少,严肃的文学作品不仅稿费低,出版困难,同时所获取的效益也比较少,这使得一些在文学作品上严谨的作者们开始显得囊中羞涩。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通俗的文学作品在当前市场上的销售量却十分可观,无论是武侠小说还是言情小说,都能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尤其是一些写作风格低俗的文学作品,由于能带来很高的销路和利润,所以导致出现了文学行业当中的一些暴发户。在当前的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文学应当怎样接受挑战、怎样进行更进一步的发展,是现代文学作者们所面临的重大难题[3]。

3商品生产与文学消费的关系

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同样没有消费也无法带动生产的发展。从市场的发展规律来看,消费对于生产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和作用。文学作为一种商品,它的发展有赖于消费者的直接性购买和消费。如果没有了读者的消费行为,那么文学作品当中的价值也自然难以体现[4]。因此可以说,读者所进行的文学作品消费给文学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现代社会发展环境中,我国的文学作品读者从心境上以及阅读的期待性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随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原本以农业为主的人们很多都涌入到了城市中进行工作,这使得我国的城市人口数量剧增。这些涌入城市当中的人们,由于原本受到的文化教育程度并不高,因此在文学消费上他们只是一种快餐式的享受,并不能对于一些深刻性的文学作品进行细致地品味。一般在阅读过程中追求的只是精神上的愉悦以及功利性的满足。这也是为什么通俗性的文学作品得到畅销的主要原因。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压力,因此更加乐于感受阅读所带来的轻松感受以及心灵上的放松,因此所追求的文学作品内涵并不高。在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后,我国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已经逐渐的开始成熟,同时审美和消费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可以说,在近几年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正处于一个上升的阶段,并逐渐的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文学作品处于一种消费生产的环境中,因此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和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原本的读者只是被动的接受市场中的文学作品,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已经可以任意挑选自己所喜欢的种类,甚至可以说读者的兴趣爱好以及审美观念会给作者们带来一定的影响,促使他们开始创作更加适合大众的文学作品[5]。这种社会形势有利于作者更加贴近于读者的内心,从广阔的社会发展环境中来提取文学素材,对社会中的文学事业发展来说将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

4商品经济促使社会民主化

民主化指的是对行政化以及垄断化的一种超越的形式。也就是说人民的个人意识逐渐的明朗化,这种民主化的发展形式将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是促使文学发展更加个性化、丰富化的重要推动力。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文学作品逐渐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文学作品的题材上也更加的新颖,可以说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文学的繁荣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来的十分突兀,这使得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活了多年的人们,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就来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社会形势中。文学作品以及文学作家很多都不能接受自己倾尽全力所创造的作品成为了一种商品的现实。但由于社会的压力,使得一些作家们不得不采取不同的形式开始突出重围。当然,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各种不同的文学作家所选择的发展形式也是不同的,他们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在实施着竞争,但随着社会的完善和发展,相信总会分出胜负,最终呈现在人们的面前[6]。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很多的文学作家开始逐渐的观察到了城市生活,同时也关注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关注事实上是一种好的事情,正是因为这样的观察才促使在社会中出现了更多的都市题材作品。但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关于都市题材的作品大多数都没能成为经典,或者市场的占有率并不高,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在于作家们对于都市生活的把握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由于很多的作家都来自于农村地区,长时间的农业文化促使他们的内心更加倾向于这个方向,面对全新的生活和灯红酒绿的社会,会出现一种隔膜。导致这些都市题材的作品中描述的尽是些嘲讽以及敌视等内容,揭示了城市当中的一些堕落现象。城市是经济生活发展的关键点,因此,作为一名作家,一定要持着一种良好的心态来看待这些城市中的现象和生活的本质,从而把握住当中的主旋律,为人民大众创造出更好的文学作品。

5商品经济下的当代文学发展

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对于文学的商品化形式抱有反对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学作品就要回归到一切经济手段没有出现之前的原始道路上去。在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的今天,文学作品还想像以前那样由国家进行控制,显然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已经有了很多的文学作品已经到达了读者的手中,其商品本质的性质已经难以产生改变[7]。因此,将社会主义市场中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打破传统的自然经济状态是一种时代的进步现象,只有促使社会中文学作品和商品经济之间协调发展才能促使社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文学与商品经济之间的不适应性应当是短暂的。虽然这种短暂的现象会给文学作品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但只要能对商品经济进行更加认真以及全面的分析,真正地融入到商品经济发展中去,文学作品就一定能在商品经济发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形势,从而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促使文学得到历史性的突破。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文学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足够的理论条件,一方面文学的商品属性在当前已经被社会普遍认可,另一方面文学本身的价值也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长时间以来人们看重的只是文学作品当中的精神层面,忽视了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作者所付出的辛苦和劳动[8]。当作者将文学作品进行出版以后,文学自然就会以一种商品化的形式融入到市场中去,并且通过货币交换的形式再流入到读者的手中。因此,文学价值的体现需要通过市场消费的形式来实现。文学作品市场的形成真正摆脱了传统只讲创造而不讲消费的思想,文学在市场中只有实现了经济价值才能促使其文学价值进一步突出。这不仅在客观上肯定了文学的价值,同时也促使文学发展形成了独立的能力,是促使文学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所在。

6结语

商品经济与当代文学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同时商品经济也给文学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因此只要我们能正确地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适当地利用商品经济,就一定能促使二者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章培恒.经济与文学之关系[J].学术月刊,2012(05).

[2]许建平.文学生成与传播的经济动因[J].学术月刊,2006(05).

[3]张岩冰.市场经济下的文学嬗变[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

[4]朱国华.经济资本与文学:文学场的符号斗争[J].社会科学,2004(09).

[5]陈尚荣.商品经济与文学艺术的世俗化[J].广东社会科学,2004(5).

[6]王宏甲.我看经济发展与西方文学[J].国外文学,2003(1).

[7]谭伟平.21世纪文化与文学的经济成因[J].中国文学研究,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