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低碳循环经济范文

低碳循环经济全文(5篇)

低碳循环经济

第1篇:低碳循环经济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环保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由此可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是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路径。

一、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综述

由于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入推进,作为国家第一产业的农业相关产业也必须找到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之路径。在国家经济中高速平稳发展和生态文明概念深入人心的新时期,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成为党和国家重点部署的发展思路,也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课题,在此大环境下,我们有必要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做初步探讨。(一)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以市场需求和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为根本原则,在传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活动过程,其本质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所谓的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就是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态势下,我们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积极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强现有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战略的实施。

二、我国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是今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由于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远远低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又面临着农业资源过度消耗的现状,高耗材、高污染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现行农业经济发展需求,我国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二)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可以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和维护粮食安全由于我国可用耕地面积较小,并且多地出现建设用地越过“耕地红线”的问题,我国一直致力于以传统农业模式解决温饱问题,造成了农业土地破坏严重的现象。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而且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的水土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的乱排乱放。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多重因素左右全球粮食供应,使得粮食安全从区域性问题上升为国际问题,从民生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由于我国国内的粮食生产供应现状,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都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我国要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切实解决好粮食的安全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出路就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

三、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所面临问题

虽然我国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从客观角度来说,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现存的农业基础薄弱。首先,我国较为严重的人地矛盾,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广,但是人均可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积,当前我国共有农业人口9亿,农户约占农业人口总数的27.7%,每户所经营土地不足0.5公顷;其次,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青壮年集体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386199部队”,农业产业劳动力缺口严重;最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然国家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推行职业技术教育,但是未从根本上提升农业从业者的文化水平,截止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所占比重不足18%。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我国一直以来实行以工业辅助农业的发展路子,虽然有大量的辅农、助农、惠农政策,但是由于开展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可用耕地流失严重,面积减少,农业物资浪费严重,且已有农业基础设施功能较为老化,破坏较为严重。第三,农业经济服务系统未及时建立完善,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农业经济发展方向起步较晚,相关的农业经济服务系统并未得到有效建立和完善,农业经济服务工作开展较为滞后,相关服务水平也较为低下。

四、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应对措施

一是优化农村农业产业经济结构,在基层大力普及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开展相应农业服务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培养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专家人才,发掘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种植能手,并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的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进村进户。我国应大力开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检修与更换,并普及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引导并向农村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地研发新技术,扩展新视野,推动农民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三是建立新型化的农业技术专业服务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我国已经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物质基础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建立专业服务系统,包括信息服务、大数据服务、物流服务及高端制造服务等,这个服务系统应该包括农业现代化的耕作方式技术的普及、对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对农产品及衍生品销售渠道拓宽等一系列的专门服务,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基层推广。

五、结语

我们必须推进低碳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确保粮食安全,并保护生态环境,突破现有农业的发展瓶颈,大力普及并使用新型化的农业产业化路子。

【参考文献】

[1]张宪英.我国低碳农业解读及其发展路径初探[D].复旦大学,2010(5).

第2篇:低碳循环经济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开发

前言

目前,我国的社会进程处于由工业化转向现代化的过程里,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渡。同时,社会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增加,我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也将越走越远。在这进程里,限制城市化进程发展的最大因素是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若想使这两个问题得到解决,我国现有的生产方式就必须被改变,积极寻求新的能源,而不是社会对石油和煤炭等传统资源的追求。对于所有的资源在使用过程中都需要重视可持续发展以及循环利用,不能因为传统稀缺资源的短缺就大力开发使用新进能源。经济循环中资源的回收利用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并成功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不仅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环境污染也相对减轻。我国的低碳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能源结构调整、依赖化石燃料的社会能源消费、对于环保型的替代资源进行积极的开发等问题。在未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循环低碳经济应相互配合,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内因分析之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共同发展

第一,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追求。在为促进“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电磁干扰、低效益)的实现,需要在地球生态系统的经济活动中进行对循环经济的充分考虑,从而使资源得到节约、环境得以保护。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平衡,实现资源的可回收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发展。第二,二者的发展是相互的基础。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是相互依靠,相互生存的,在实施方式和手段上存在互补异同。低碳经济需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使资源利用率得以提升,从而使资源利用率得以提高,环境保护也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循环经济否定高碳经济并对“3R”原则进行强调。减量化、再利用和循环利用体现了资源与环境的价值与节约、充分利用化石能源、低碳价值和低碳发展路径。循环经济理念强调从源头控制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即减少资源投入,实现末端管理———利用资源,将资源利用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各种活动中的资源消耗和同步低碳消费被循环经济密切的关注着,从低碳因素分析到消费、交换等环节,着重从经济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行解释。第三,评价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是经济。在新的发展理念中低碳经济注重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以及碳的排放,将对碳资源的利用最大化,而循环经济强调的是一定资源的产品与服务进行最大化,主要强调资源利用的效率以及频率。所以,在循环低碳经济与生态开发保护中需要将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这两者结合起来,使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从而以实现低碳经济,平衡充分协调关系,二者之间,试图使循环、低碳经济相互进化,尽可能避免两者有冲突。

2循环、低碳经济协调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2.1发展阶段的两大制约因素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会发现必然存在的一种发展规律,而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也必然会受到这种发展规律的影响。其产业体系必须经历轻工业、重化工、高技术产业等多个阶段。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前景来看,未来10年到20年内,基本从中期任务到工业化重要阶段的工业化进度,一方面,以机械、钢铁、石化为主体,能源密集型产业集群仍然是更深一步的促进经济提高;另一方面,城市化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工业与建筑业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一发展对全球的资源以及能源需求大大增加,对环境与气候系统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分为能源、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和国际减排责任等几项,制约我国长期发展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增长与其发展特征。我们需要解决能源与经济方面、社会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才可以将产业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创造高效率、低消费、低排放的现代工业体系,使经济社会的转型变得更加容易,最重要的是促进产业基础完善,为全面促进小康社会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2.2两个发展目标的要求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并结合工业化发展中期的实际情况,将制定多种的政策来实现循环、低碳经济的发展,使其得到快速的增长,改革发展模式,实现低碳能源结构。因此,在现如今,不管是国际产业链分工中的低端“世界工厂”,还是“重化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加速发展,缺乏先进技术,以及结合当前工业的艰巨任务,在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障碍为城市化。但是,我们必须进行战略选择,明确发展任务的重点。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要遵守,实现经济要发展,还要低碳,这需要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找到协调长期和短期利益、平衡各种发展目标的途径,同时也需要新技术、新理念的支持。我们提倡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不应以简单循环或碳排放为核心,而应该建立绿色的经济框架,进行技术方面的创新,把节能减排作为核心,将环境质量进行逐渐的改善,作为我国经济和结构调整的基础,避免走发达国家的错误道路。

3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协调发展路径

3.1制定国家协调发展战略

在社会进程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循环、低碳经济发展中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就有资源短缺问题与环境污染问题等。因此,我们必须要走经济循环、低碳循环之路。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是我国应对污染环境、短缺资源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将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化给予实现,从而使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得以实现。再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导向,从而建立资源友好型与环境保护型社会。如政府、企业和居民等,以实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碳排放量为目标,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使我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的得以提升。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其共同特点就是发展周期长,随着其发展的逐步深入,其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在详细的实施过程中,国家应设定阶段性目标,逐步实施政策,逐步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加强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的合作,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通过政策支持、共享资源等得以实现。此外,国家有关部门对能源和环境保护的国际谈判还需要积极地参与,从而为我国循环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重大保障。

3.2建立健全经济政策

在我国循环、低碳经济的实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支持与发展,国家为了支持科技创新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还专门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以鼓励各行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总的结果来看,关于流通低碳经济,其发展水平不高,主体也不是很积极地参与经济发展模式,而不是来自于市场所建立的约束政策,由于其参与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不强,造成了在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低碳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现象。在横向方面,应注意各区域流通低碳是一种相互协调的政策,以实现区域内和跨区域发展,这有利于循环低碳政策的统一,促进不同地区实现对接技术,业内人士认为,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循环,应制定相关政策,对一些企业或产业集群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非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

4生态保护与开发平衡发展

在绿色经济时代,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和推进的,它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可以产生积极的乘数效应。但是,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从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新的绿色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一些地区和行业将经历转型的痛苦。我们应该合理地看待这个制度与部分,长期和短期之间的关系,不应该质疑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甚至不能做到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总体而言,从长远来看,生态和环境保护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而是有助于经济发展。随着绿色生产和生活成为人们的共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社会生产力不断得到解放和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将逐步形成双赢局面。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生态环境保护将促进生物,材料,能源,电子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科学产业化,技术创新和科学经济发展空间的扩大。在这个过程中,大量新的科技发明和新技术的应用将应用于各种行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第二,生态和环境保护有利于新的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内需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将迫使消除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环保先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将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和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5结束语

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必将导致现代经济发展的深刻变革,在我国同样必须关注,应纳入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型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地位制定相应的国家战略,建立健全相应的经济政策。科学范畴的处理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具有我国特色的低碳、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在发展中,我们需要注重对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这二者的共同发展,促进生态开发保护,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进一步使环境保护与循环低碳经济发展的更好,从而共同促进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低碳经济—中国用行动告诉哥木哈根[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5.(52).

[2]纪玉山,纪明: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中国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6(2).

第3篇:低碳循环经济范文

经济原则是二者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经济性是评价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作为新的发展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不能是循环不经济或低碳不经济的发展,而是在循环和低碳的基础上以效益最大化作为统筹发展的原则。循环经济强调资源利用的效度和频度,以一定的资源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最大化,而低碳经济则强调在生产过程中更少的能源投入和碳排放,也可以理解为以一定的碳排放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最大化。因此,在制定循环经济规划或者低碳经济规划时,要考虑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不能为了实现循环经济而影响低碳经济,也不能为了实现低碳经济而损害循环经济,要充分平衡协调两者的关系,尽量使循环经济发展和低碳经济发展实现相互促进,共同进化,而尽可能避免两者的此消彼长。

2我国循环–低碳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

2.1发展阶段约束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也一定会受制于这样的发展规律,既其工业体系要经过轻工业发展、重化工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后工业化等若干阶段。从我国发展的现实和前景来看,今后10~20年,将是我国基本完成工业化中期任务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以机械、钢铁、石化为主体的高耗能产业群仍是进一步推进增长和发展的主导力量;另一方面与此相适应,城市化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因之也带来了汽车工业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这对全球资源和能源提出了空前的需求,对环境和气候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增长和发展转型面临的阶段性特征(能源、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及国际减排责任等)成为未来制约中国中长期发展的主要因素。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现代化,必须解决好能源及其相关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创造高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现代工业体系,为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提供强大的动力,奠定最为重要的工业基础。

2.2基本国情的不利因素

与发展阶段目标任务相对应的是基本国情中存在着不利因素,为推进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带来困难。首先是人口众多。据估计,我国人口高峰将在2030~2040年达到高峰近15亿,适龄劳动力的人口增长仍将持续10年;更严峻的是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加速,依靠要素投入的外延式增长模式难以短期改观,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均主要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将刚性增长,不可能在短时期内下降。其次是能源禀赋矛盾突出。表现为:品种上以煤为主,比重超过70%,区域上分布极不均衡,品质不良和资源缺乏并存。从未来的发展来看,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在21世纪将达到50亿~60亿吨标准煤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只能依靠国产煤炭解决。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严重影响着生产和技术的选择与效率,而且在消费数量倍增的同时,结构改变越来越困难,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经济增长的代价也越来越高。

2.3多重发展目标的要求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现实,使得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满足多重政策目标,既要实现快速增长又要突破资源的瓶颈,既要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又要实现能源结构的低碳化,还要考虑就业、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国际责任等等。因此在现阶段,不管是国际产业链分工中处于低端的“世界工厂”地位,还是产业结构上“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先进技术的缺失,以及工业化与城镇化并举的艰巨任务,都成为实现经济转型和持续发展难以逾越的障碍。但我们必须要做出战略取舍和选择,明确发展任务的主次顺序,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应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寻找出一条协调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权衡各类发展目标的路径。我们推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就不应以单纯的循环或碳减排为核心,而应在绿色经济框架下,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安排为手段,以节能减排为核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步调整能源结构,提高环境质量,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打好基础,避免走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

3我国循环–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3.1制定循环–低碳经济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是社会发展进入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面临的问题,因而倡导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也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这二者共同协调发展才是我国应对我国能源人均不足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才能实现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在具体实施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要始终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发展目标,从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多个方面来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和碳排放减少的目标,以此来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将是一个长期要实行的经济发展政策,但其效果也是随着其实施的深入而日益显现的,在具体的实施中,国家应该制定分阶段目标,实行逐步推进的政策,循序渐进的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三是要动员各种力量积极投入到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建设之中。各个部门主体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要加强合作,通过彼此的政策支持、技术合作和资源共享来共同实现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此外,国家有关部门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国际有关能源与环境保护的谈判与规则制定事务之中,尽量为国内经济转型的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

3.2建立健全循环–低碳经济政策

我国循环经济以及低碳经济的推行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政策来鼓励各个行业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支持科技的创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但从整体成效上来看,我国的循环–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各个主体也并没有十分积极去参与到这一经济发展模式之中,这主要是国家虽然对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做出政策支持,但并没有从市场机制的角度去建立一套激励和约束政策,因此造成循环–低碳经济的发展动力不足。循环-低碳经济政策的建立也应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去看,从纵向来看,国家应该尽快制定从上到下的支持政策,目前我国的循环—低碳经济发展政策主要是国家制定的宏观引导政策和地方政府为相应国家号召和促进经济方式转型制定的一些中观支持政策,但贯彻到实际应用之中的微观政策还较少,这就使得政策的实际指导力并不强,一些有利于经济转型的技术和想法并不能实际上得到政策性的鼓励和支持,而一些粗放型的经济生产也得不到相应约束,这就降低了人们参与循环–低碳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因此国家要完成微观领域的政策支持,使整个循环–低碳经济建设能够形成宏观指导、中观协调和微观可操作的一套完整政策体系。而在横向方面,一是要注重各个地区循环–低碳政策的相互协调性,使之能够实现区域通用和跨区域发展,这有利于循环–低碳政策实施的统一性,促进不同地域的技术、产业能够实现对接,二是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组织社会非正式组织、企业以及个人积极参与到循环–低碳经济的发展之中。

3.3加快法制建设,完善执行机制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将是我国的一个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因而它不能只靠一些临时性政府文件和规章制度来维持长久的发展,随其发展的深入,必然要将一些相关政策纳入法制轨道,以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循环–低碳经济的法律政策建设首先要进行的便是立法工作,这是法制建设的基础。立法工作之中,先要对循环–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指导原则以及基本的政策等有所规定,这些基本法的确立也为其他相关法律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和判断。而在法律内容上,要特别重视从能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角度去制定各种较为具体的法律法规。除了立法之外,还要建立严格的执法程序,完善执行机制,这样才能够使得法律贯彻执行下去,保障循环–低碳经济的发展。

第4篇:低碳循环经济范文

关键词:陇南市;循环经济;存在问题;对策

我国现在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等都在不断向前推进,经济增长速度也有所加快。但是,其中社会生产力的提升、综合国力的增强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都是现在面临的历史重任。我国循环经济目前面临多种问题,包括人口基础仍然较大、人均资源相对较为短缺、资源利用率低以及生态破坏较为严重,这就使得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压力骤然增大。所以,循环经济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还是较为现实的。

1陇南市经济发展概述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南端,属于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陇南地区物产资源涵盖不可再生资源与可再生资源。另一方面,陇南市中的各县锑、铁、硅、铜以及锰等有色金属矿体储量还是较为巨大的。陇南市在2018年曾经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导之下,坚持省委省政府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2陇南市循环经济发展

2.1农业生产乏力

循环经济中加强农业发展,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能够更好地应用在农业系统中,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能够将资源与物质的数量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让农业经济与生态效益能够达到双赢。国内现在的循环经济中,政府部门需要对农业领域加大关注,让循环经济中的农业发展能够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以甘肃陇南市为例,陇南市农业生产乏力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有待提升。当地饱受自然灾害的侵害,根据2018年农作物受灾面积统计,为72万亩,受影响人口将近12万人口。第二,农村劳动力不足,导致农业后劲乏力。目前的农村劳动力中,大量青壮年涌向了城市求学或是打工,劳动力出现了大量转移。劳动力在结构性、区域性以及季节性方面均反映出了相应的问题,与当前新型职业农民要求相符的现代农业要求同样出现了短缺。

2.2工业增长受阻

循环经济中工业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工业发展将会对区域内的经济产生严重影响。根据笔者观察与相关数据统计显示,陇南市工业增长明显受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没有新入户的企业。根据2018年的入库情况来说,全年达到相关要求的企业数量有限,部分企业尽管有所转变,不过多为技术含量缺乏、规模较小切发展后劲不足的企业,导致全市后劲不足。第二,市场原因导致企业生产受到约束。当地的康县恒丰公司年产5亿t易拉罐核桃露生产线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投产达到标准后的产值达到了6亿元。因为企业市场开拓不足,使得2018年全年的增产受限。第三,企业的成品库存与应收账款不见成效。因为当地的回笼资金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产成品的资金占用率较高,出现了融资困难,企业存量资金少的问题。陇南市的资金流动性较差,造成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增大,经济效益未见起色。

2.3资金投入有限

循环经济的保障条件之一就是资金投入要保证充足,可为当地发展提供必要支持。陇南市的资金投入方面明显不足,这也是当地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一个方面。具体如下:第一,逾5000万的项目数量在明显减少。2018年,全市超过5000万的项目相较于去年同期减少了13项。第二,对于重要项目的支持明显减弱。全市的重要项目主要是在交通运输的建设方面,完成计划方面减少了34亿元左右。第三,项目的谋划储备率不足。经过和发改部门的核实,全市的落地实施项目不足1000个,相交于去年同样处于弱势。尤其是投资规模可观、产业链条较长且科技含量较高的重大项目数量有限,使得当地的投资增长后劲不足。

2.4消费市场滞缓

消费市场对于带动区域内的循环经济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可以说消费市场的活跃将会对经济发展起到刺激作用。陇南市的市场近些年明显出现了滞缓,表现有2点:第一,限上商贸企业数量较少、整体的规模较小、销售的总量方面相对较低,推动当地消费增长的支撑略显乏力,造成全市消费品市场发展较为缓慢。在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的情况下,消费模式也在不断地趋于个性化与多样化,消费升级换代需求明显加快。第二,消费热点不足。陇南市虽然近些年以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居民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不过因为地理环境的影响,在经济中心综合体的建设方面还是极为有限。

3陇南市循环经济发展对策分析

3.1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陇南市农业后劲明显乏力,为能够促使农业循环经济能够向着快速健康的方向发展,目前相关部门需要做的工作包含如下几点:资源和环境在农业生产中的基础性作用不容忽视,资源极为贫乏、环境保护力度不足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需求都要加以落实,以促进循环经济中农业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农业发展中的实质为生态农业经济,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有效缓解资源匮乏的现状。

3.2确保工业稳定增长

如上文所述,工业增长对于趋于的循环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工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可以看作是工业转型体制的抓手,更是循环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内容。陇南市相关部门在未来的工业增长中,应该引进先进理念,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在符合当地经济条件的情况下,对生产潜力巨大的项目进行深入挖掘,提升当地工业发展活力,实现资源的高利用率。

3.3适当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小觑,相关部门应该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资金补充到位,做好桥梁纽带作用。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则可以采取鼓励和引导的政策,对循环经济产业能够给予大力支持。地方政府为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可以创建相应的奖励基金,让当地的金融机构能够参与其中。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应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对现在的信贷流程进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在实现担保到位和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对陇南市的优秀企业,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

3.4刺激陇南消费市场

陇南消费市场的萎靡不振亟须强有力的措施进行完善。笔者认为,陇南市的消费市场发展,应该立足于陇南市的实际情况,强化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的引导,为大家创造和谐的消费环境,创建有效的消费平台。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以及城乡一体化为发展的奇迹,结合城乡消费群体的特点,从旅游、教育、信息、汽车以及通信等方面加以刺激,使其能够成为消费热点。另外,政府也应该扩大居民的收入,拓宽就业渠道,让农民有钱可花。

4结语

循环经济是基于当前国内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对于目前的资源浪费能够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也是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该文立足于甘肃省陇南市,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随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了相应意见,希望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最终构建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带动陇南市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循环经济协会.“长三角地区循环经济协同发展对接会”召开《长三角地区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签署[J].上海节能,2018(9):756

[2]苏英杰.绿色金融助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调查——以甘肃省陇南市为例[J].银行家,2019(8):133-135.

[3]黄永斌,董锁成,方婷.生态脆弱贫困区县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以定西市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6):927-933.

[4]李宝杰、陇南发展年鉴编纂委员会.陇南2018发展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5]魏婷.陇南市生态富民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7.

[6]唐玮.生态城镇建设及其景观规划研究[D].兰州大学,2016.

第5篇:低碳循环经济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包装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包装工业发展迅猛,总体产值实现了质的飞跃,2014年全国包装工业总产值达到14800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包装大国,2017年包装产业的产值已达17000多亿元,包装产业不论在生产、流通与消费的各个环节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而大力促进了国家生产的发展与社会的整体进步。目前的包装工业主要依靠粗放式的增长,对资源与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浪费与污染,因此急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包装产业道路,绿色包装作为一种全新的包装理念,可有效防止包装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秉持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理念,绿色包装势必会成为未来包装产业的必然趋势。

一、绿色包装的概述

绿色包装(GreenPackaging)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循环、低碳经济的指引下,包装物从原料采购、加工、制造、使用、回收再利用以及废弃等的整个包装产业链中,均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无害,并且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所以,绿色包装是一种能够循环使用和再生,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包装。

二、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是经济发展的典范,主要指的是资源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以及与大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资源循环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低采矿、高利用率、低排放,以及在这个持续的经济周期中非常合理地使用所有材料,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的主要特点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建立以低能耗和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工业体系。

三、目前包装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包装带来的环境污染。据统计,在城市生活垃圾中有近1/3为包装垃圾,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对包装材料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就容易产生更多的过度包装材料,研究表明目前的城市包装垃圾中有一半以上都由过度包装产生,同时包装废弃物体积本身较大、占固体废弃物一半。这些废弃物已严重污染了河流土地,势必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二)包装制造带来的环境污染。包装复合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据统计,在使用过程中起粘合作用的胶料不到总量的1/3,在目前越来越提倡低碳、环保、节约与绿色生态的今天,使用如此大量的有机溶剂既造成的资源和金钱的严重浪费,也导致大量有机溶剂的排放,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三)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低。处理包装垃圾主要靠焚烧或填埋,大量毒气会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也是造成雾霾天逐年增加的重要原因;填埋后,大量的包装垃圾并不能降解,因而会占用大量土地。

四、循环与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包装产业之路

(一)政府主导。在包装企业建立的同时,就应申请本行业的相关主管单位和环保部门出具绿色企业评估报告。税收部门也对根据以上的评估报情况对企业的相关税收进行核定,采取多污染多税收,少污染少税收原则。可迫使包装企业从生产到废弃等各个环节考虑产品的绿色性能。(二)协会指导。协会是最熟悉我国包装行业发展状况的单位,自然对绿色包装具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协会要为包装企业的绿色发展建言献策;要组织员工进行绿色技术学习等方面的培训活动,在整个领域推广绿色包装的生产-消费-回收经验;要积极配合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全球的发展动向,为绿色包装发展提供及时、正确、有效的指导。(三)企业执行。企业作为绿色包装产业的主体,要使绿色包装产业沿可持续、低碳经济轨道发展,务必在包装企业宣传绿色包装理念。包装企业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各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并及时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进而研发新的生产工艺,向绿色包装发展模式转变。目前在绿色包装企业中人才相对匮乏,急需大量人才支撑其快速发展,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不应仅依靠企业自身,也需要与高校、科研等机构合作,最大效率的攻克绿色包装产业相关技术性难题。(四)群众参与。绿色发展道路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包装的认识,避免过度使用包装材料,最大力度宣传回收再利用的益处,要营造支持与发展绿色包装的城市氛围。

五、结语

在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道路,需秉持“政府主导、协会指导、企业执行、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可实现绿色包装的快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田明.新常态下的绿色包装[J].绿色包装,2017(09):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