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低碳城市论文:低碳城市进展的途径研讨

低碳城市论文:低碳城市进展的途径研讨

本文作者:蒋惠琴、张丽丽、鲍健强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进入20世纪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关注环境质量、提倡低碳发展。从大的时空跨度和城市碳排放量上看,城市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原始城市:物物交换的低碳集市历史上最初形成的城市距今五至六千年之间,主要分布在西亚流域南部、古埃及尼罗河下游三角洲、印度河流域和中国黄河流域等地区,那时的城市并不具有生产功能,而是一个消费中心,城市的规模也较小。这个时期的城市发展相对封闭,自给自足,人民的消费模式主要基于简单的物物交换,而生产活动基本以农耕畜牧为主,所以是一个低水平CO2排放的社会。

2现代城市:工业革命的高碳城市近代科技革命,使人类掌握了开发和利用化石能源的手段和方法,直接导致了近代工业革命——蒸汽机革命和电力革命,而城市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也转而依赖于化石燃料(能源)的勘探、开采、加工、利用,城市的发展模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市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始终占主导地位,如火电、石化、钢铁、建材、汽车、化工、机械、电子等行业都是以化石能源为支撑的,化石能源的燃烧利用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CO2。虽然在这期间,城市经济得到极大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但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

3未来城市:科学发展的低碳城市遏制全球变暖,控制碳排放量已是目前全球各国政府达成的共识。传统的高碳城市发展模式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巨大挑战,同时由于化石能源的有限性,我们不得不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向低碳化转型。未来的城市模式应是经济平稳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同时,实现低碳排放。城市发展模式的改善,不仅是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水平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城市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一方面城市人口资源要素集聚而突显运行的高效率,另一方面也正是这种高度集聚性成为了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碳排放(碳耗)的集聚区域。根据专家核算,城市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消费总量的60%多,城市人均能源消费为农村人均能源消费的3倍左右。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到达58%~60%,届时城市人口将到达8~9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就更迫切地需要尽快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创建低碳城市,是城市新的发展方向。

低碳城市发展的重点领域

低碳城市建设是低碳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低碳城市”(Low-carbonCity),是指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减低CO2的排放量,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包括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产方式;环保、健康的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消费方式;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1]。低碳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低碳产业、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消费、低碳技术和低碳环境。

1低碳产业

目前,工业用能还是占城市总能耗的一半以上,所以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发展低碳产业,推行循环经济。低碳产业即相对能源密集型产业而言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的产业,包括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等。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实现产业低碳化的主要途径。比如信息产业、IT产业、现代服务业是低碳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潜力的行业。

2低碳建筑

据专家核算,城市建筑业的碳排放量约占人类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城市建筑的节能和CO2减排已经成为各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建成1m2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而且,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能源都参与其中,碳排放量很大。因此,尽快的建设绿色低碳住宅项目,实现节能技术创新,建立建筑低碳排放体系,注重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并形成可循环持续发展的模式[2],是建设低碳社区、实现低碳城市的首要环节。

3低碳交通

交通能耗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交通领域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在美国,交通领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到了美国总排放量的28%;英国交通领域中CO2等温室气体(GHG)的排放量占其国内总排放量的21%,而道路交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则占到了整个交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92%。随着能源危机、经济危机及气候危机问题的日益凸显,如何减少交通中的碳排放,实现交通的低碳化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低碳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4低碳消费

消费是一种责任,尤其当资源日益紧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时候。因为我们人类的消费活动必须以能源消耗为代价,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意味着向大气中排放更多的CO2。据权威调查显示,1999-2002年间,每年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已经占到全国能源消费量的大约26%,CO2排放的30%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造成的,可以说人类的现代文明是以大量CO2排放为代价的。所以,我们个人的消费方式低碳与否,对于全球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提倡低碳消费、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是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环节。

5低碳技术

低碳技术是低碳城市实践的重要支撑,要关注城市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示范工程,如太阳能光伏、风光互补、LED绿色照明技术产业、太阳能屋顶等。数字化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经济、电子商务、数字城管,可以构建低碳城市新空间。城市道路交通运输繁忙,可以运用智能交通系统来解决道路交通堵塞、改善环境污染,如城区十字路口“绿波智能交通灯”技术既可以提高通行速度,又可以实现减碳[1]。2.6低碳环境低碳环境是针对碳汇所提出的,从理论上讲,大气和生态系统间的CO2流量主要受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和有机物的燃烧释放CO2等因素的影响,而城市植物生物量的变化所产生的CO2吸收排放量变化可以用绿化碳汇来做估算。城市绿化碳汇包括森林管理和保护、城市绿化、生态保护、造林和育林等过程和活动吸收空气中的CO2[1]。根据有关专家关于森林碳汇的计算方法,每公顷城市树木的年固碳能力在850kg/年~950kg/年左右。因此,绿化碳汇在人类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应起着重要的调节功能。

低碳城市发展的路径选择

1推进低碳发展,完善政策保障

政策是推进低碳发展、建设低碳城市的有力杠杆,政府要制定和完善建设低碳城区政策措施。政策保障包括:一是完善财税及相关配套政策,根据碳排放量对企业适当征收环境税,加大对新能源、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给予税收、用地、金融、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二是建立碳基金,支持低碳相关工作。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建立相应的碳基金,用以保证低碳城市建设的研究经费以及一些示范工程的建立。三是构建城市碳排放交易机制,城市可以通过设定企业年碳排放总量的形式来实现企业间的碳排放交易,实现排碳权的资源优化配置。要紧紧抓住低碳发展的主轴,配以生态的要求,推动技术发展,完善政策从而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

2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

高碳产业向低碳产业转型是低碳城市发展的重点,城市要调整产业结构,对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要进行淘汰、改造或外迁,对于新进企业,要实施行业准入制度,限制高碳排放、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发展,如一些小印染厂、小化工厂、小冶炼厂等。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在政府采购、城市建设等方面,优先考虑本地化的低碳产品。积极打造城市商业休闲、文化创意、都市工业功能于一体的商业商务核心区,推进城市创业、创新战略,打造特色高新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信息软件产业、动漫产业、物联网产业、科技中介服务、网上购物等等新兴的城市低碳产业,进一步推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低碳化[1]。同时,一些发达国家会把碳密集产业和高能耗项目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城市在引进过程中要有选择性。

3倡导绿色建筑,建造低碳楼宇

打造低碳建筑,设计这一源头至关重要。低碳建筑设计的原则是通过建筑设计达到尽量低的CO2排放量。除了设计之外,还必须:(1)延长建筑使用寿命。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建筑平均寿命不到30年,而美国房产寿命约为80年,欧洲建筑的平均生命周期则超过80年,英国的建筑物很多成为了“百年老屋”。所以我们也要高度重视建筑短命的问题,努力刮起一股建筑“长寿风”;(2)提倡统一装修。要提倡进行统一设计、统一采购、统一装修、统一交付,既节约建筑材料,也减少了环境污染;(3)减少灰色能耗。制造和运输建筑材料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能源,同样,建造过程也消耗大量能源,我们称之为灰色能耗。尽量使用当地材料,减少运输过程中消耗燃料而形成的碳排量;(4)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应根据环境条件和建筑的使用特点,选择合理的可再生能源类型[3]。

4改变出行方式,构建低碳交通

一要重视低碳交通,将低碳交通理念融入到城市的规划与发展之中,结合城市发展要求及城市交通发展现状,组织低碳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制订适合本地区的低碳交通发展规划;二是调整交通工具构成,构建以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体系,要确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优先地位,鼓励市民少开私家车、公交出行,打造低碳化城市交通系统;三是推行免费单车,建立完善的自行车和步行出行系统,为市民低碳出行提供良好的条件;四是发展清洁能源和电动汽车,构建低碳交通能源供应体系,还要加大低碳能源技术的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促进低碳交通能源供应体系的构建[4]。

5崇尚低碳消费,营造低碳氛围

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的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文化和消费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推行低碳消费方式不是仅凭公民自发的意愿可以实现的,它是一个不断深化和改进的过程,需要依靠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个层面共同努力。政府层面要不断引领低碳消费方式。通过制定政策,健全法制,提供保障以及政府自身示范效应,发挥引领作用。企业层面要继续主导低碳消费方式。企业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大户,是低碳城市建设的“瓶颈”,如何又好又快地破解“瓶颈”难题是发挥企业主导低碳消费模式的关键所在。企业是产品的生产者,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而消费对象的低碳与否将直接决定是否可以进行低碳消费。社会组织层面要深入推进低碳消费方式,社会组织是现代多元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主体,对促进低碳消费方式的全民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众层面要时刻践行低碳消费方式。公众是最大的环境利益主体,低碳消费与公众息息相关,公众是否采取低碳消费将直接决定着低碳消费的社会化程度[5]。因此,让公民广泛参与低碳消费方式至关重要。

6完善城市规划,打造低碳环境

推进低碳城市发展,需要通过城市规划来紧凑城市空间,充分合理利用有效资源,选择基础较好的社区、商场、楼宇、超市、家庭等开展低碳试点工作,树立城市若干个“低碳社区”、“低碳商场”、“低碳建筑”、“低碳楼宇”的品牌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是值得尝试的方法。建设低碳环境的核心是生态建设,合理布局城市生态网络,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碳汇”和碳池,加强植物吸碳功能比选研究,优化绿化植物配比方案,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的经济指标进行考核,把发展低碳城市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是打造城市低碳生活空间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