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经济的定义范文

低碳经济的定义精选(九篇)

低碳经济的定义

第1篇:低碳经济的定义范文

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一个与环境气候相联系的概念。狭义的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量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其目标是应对当前气候变暖问题。广义的低碳经济是指低投入、高产出经济发展方式,其目的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国家经济发展由高碳能源生产向低碳能源生产转变,由高碳消费低碳消费转变,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新型金融方式,其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和二氧化碳捕捉以及储存技术,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能源汽车节能建筑、节能与减排与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2.碳金融

一般而言,碳金融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碳交易的发展,而碳交易的成功又依赖于发达的金融体系。低碳金融,是由低碳经济发展来的,十余年来国际金融新兴的一种金融,即低碳金融是与碳有关系的金融活动,也可以叫碳融资。金融界有人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界定了碳金融的内涵:从狭义上讲,世界银行把碳金融定义为提供给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资源;广义的碳金融是指气候变化的市场化解决方案。同时,又提出碳金融的四大功能:减排的成本收益转化功能;能源连转型的资金融通功能;气候风险管理和转移功能;国际贸易投资促进功能。

3.低碳经济与碳金融的相互联系

碳金融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走碳金融之路。金融以经济为核心,低碳经济的发展引导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发生转变,为与之相关的金融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机遇与空间,促使金融体系由传统金融向低碳金融发展。而低碳经济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离不开金融的支撑。金融机构资金的投入,能够引领低碳经济低碳经济领域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二、我国低碳经济和碳金融发展的现状

1.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我国也不例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开始大力提倡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量,虽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成果并不显著。目前我国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1)高碳排放经济仍无法舍弃

我国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等,这些能源还在大量使用,使我国的碳排放量远高于其他国家,而且为了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还在继续依赖高碳经济。而低碳经济的发展的关键是低碳技术,但低碳技术实现难度大,涉及范围广,严重制约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且低碳技术前期投资大,短期内可能无法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因而为了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我国的高碳排放量经济短期内仍无法舍弃。

(2)我国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支持

国外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我国却仅仅希望依靠降低能源消耗中的碳排放来实现低碳经济是不可能的的。低碳经济发展过程的低碳技术的发展,是实现高资源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加大低碳技术开发的投资力度,加强与国外的在低碳技术开发上的合作,学习外国先进的经验与技术,实现国内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2.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

(1)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我国已先后在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方面,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在低碳金融方面和联合国环境署《金融机构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以及《绿色信贷环保指南》等有关指导性的政策和纲要。这些政策和纲要可操作性差,缺少低碳金融的支持性政策,妨碍了金融机构的发展。

(2)碳金融的发展局限

目前国内碳金融市场发展不健全;很多企业对碳金融和CDM的商业价值认识不足;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操作模式、项目开发、交易程序还很陌生;以及碳金融项目本身较长的开发周期、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较高的交易成本等都影响了金融机构与相关企业的参与热情。

三、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相关问题

1.加大银行对低碳项目的投融资力度

低碳经济的发展拓宽了银行的贷款产品范围和金融服务内容,给银行带来了金融创新新领域的压力和低碳经济发展资金的巨大需求。银行在履行社会职责的同时分享低碳经济带来的的盛宴。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业应该加强在碳金融核心部分的研究,加强对CDM 相关专业知识及政策法规的了解,将低碳经济项目作为贷款项目支持的重点,采取积极相应的贷款政策,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对相应产业的投资力度。商业银行在开展碳排放交易时,要积极创新贷款管理机制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并做好资金的风险管理,重视潜在的政策风险,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保证低碳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

2.加强对碳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

碳金融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要以相关政策为支持,不断探索和总结实践经验。首先政府应该将发展低碳经济置于国家战略高度,加大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金融监管机构要不断拓宽视野,更新服务理念,转换监督方式,探索监管新思路。有关部门要规范碳金融管理机制,积极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加强对相应碳金融业务国家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制定和完善低碳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保障低碳市场运转的规范化;构建部级碳交易管理平台,形成合理的交易价格;采取一系列经济惩罚奖励政策,包括税收补贴价格和贷款政策等,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生态补偿金制度,制定鼓励企业的节能减排措施;建立政府、媒体、企业与公众相结合的宣传机制,培养低碳领域人才,提高人们的低碳意识和理念,引导人们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逐渐建立一个低碳社会。

3.提高碳金融领域的科技水平

政府应该投资建立以企业模式运作的独立公司碳基金,以帮助工商业和公共部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捕获低碳技术的商业机会;加大产品的生产能源的利用率,废物循环使用,处理温室气体的净化,新能源的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掘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大力促进商用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在碳捕获、碳储存等领域占领绿色产业的技术制高点;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建设示范低碳发电站,发展清洁煤技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第2篇:低碳经济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排放权;碳交易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随着时代的发展,低碳经济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有必要开展低碳会计的核算,低碳会计作为新兴的会计领域,其含义为“主要对企业履行低碳责任、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其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既满足国家对企业低碳责任的要求,又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1]碳排放、碳交易及报告披露均离不开低碳会计,它的出现是低碳经济的需要,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外,对于碳排放权是资产还是费用的问题,大多数学者的看法是一致的。根据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IASC)和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于资产的定义,碳排放权应当做资产,而不能作为费用核算,但是碳排放权是何种类型的资产,学者们一直存在争论。[2]Wambsganss和Sanford认为,购买的预期用于补偿以后实际排放的污染物的排放权可以划分为存货。但是也有学者认为碳排放权应被当作有价证券,如Sandor和Walsh。然而Ewer是这样认为的,碳排放权应该被当作无形资产予以确认,因为它具有无形资产的一些特征。[3]而法国企业运动联盟(MEDEF)却认为,排放权的几个特点明显符合存货的定义,不能够因为排放权不具备实物形态这一事实就认定其为无形资产,而不是存货。而对于计量,Stefan Schaltegger和Rogerburritt(2000)认为,应运用现行市场价值进行计量。

我国的研究大部分参照西方国家的做法,在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上,王艳、李亚培认为,碳排放权具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特征,应将其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张红梅则借助国外相关研究文献,提出可交易排放权的概念,认为应当把可交易排放权确认为无形资产,并采取多重计量属性;郝玲、涂毅建议抛开排放权的问题,直接把与CDM相关的费用成本等都纳入其他业务核算。

(二)碳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低碳会计的核算,首先离不开碳资产,碳资产的研究具有前瞻性和社会性,作为一个企业,不仅要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的价值,而低碳会计的核算,有利于了解碳资产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造成的影响,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当今的社会,碳排放问题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各个国家都着力于研究低碳经济,探讨低碳经济的新思路,新方法。在我国,低碳经济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对碳资产会计问题的研究,关系着我国的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着在国际上承担碳减排任务的重大使命。具体来讲,碳资产研究的意义如下

1.为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2011年2月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将“碳减排”作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引导企业改变观念,提升对碳资产和负债理念的认可度,将碳资产纳入财务报表体系,进行“碳会计”盘查,鼓励在资产负债表中加入碳减排科目。因此,如何在会计核算上对碳资产会计进行确认和计量,怎样做会计分录,如何在会计报表上对碳资产进行列示及碳资产的披露等这些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本文试图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为建立低碳会计核算模式,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制定碳资产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提供参考依据,促使全球节能减排目标的更好实现。

2.有利于企业对自身价值的正确定位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在今天这样一个经济时代,企业是作为一门科学的会计学所关注的主要组织形式,它们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然而,当今是时代是低碳经济的时代,企业必须正确的衡量自身的价值,不仅仅是报表上的数字,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尤其是节能减排的任务,更是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更新观念,明确定位,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而如何进行定位,碳资产的会计处理至关重要,通过碳资产的核算和计量,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的财务状况信息,客观公正的衡量企业的财务风险,全面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从而达到对自身价值的准确定位。

二、碳资产会计问题初探

(一)碳资产的定义

碳资产是一个具有价值属性的对象身上体现或潜藏的所有在低碳经济领域可能适用于储存、流通或财富转化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这个对象,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城市、地区,甚至可以是一个国家、民族,更可以对应于全球。全球碳资产的流通总量虽然在操作上很难量化,但在逻辑上是完全存在的。从碳资产的定义来看,它不仅包含今天的资产,也包括未来的资产;还包括产生的增值,它们是由于实施低碳战略而同比、环比产生出来的。

第3篇:低碳经济的定义范文

我国政府于2009年度明确了我国2020年的碳排放降低目标,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了社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中,进行了长期的系统规划。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学术界对低碳经济的研究非常积极,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的多所权威科研机构、院校都对低碳经济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比如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湖南大学、江西科学院等,不论是政府还是学术界都对低碳经济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面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二者之间的矛盾,加强低碳经济相关的理论与价值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低碳经济的产生背景。在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背景下,低碳经济被适时提出。英国政府于2003年发表了《能源白皮书》,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这是“低碳经济”概念首次被谈及,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热烈的讨论浪潮。欧盟、美国以及日本等多个国家纷纷运用不同手段从多方面入手进行了一系列的低碳经济建设行动。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发表之后,尤其是“巴厘路线图”达成后,国际社会开始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相关理念。可预见的是,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的必然。

二、低碳经济研究概况。低碳经济的具体特征首先是经济性,低碳经济必须要按照市场经济的机制与基本原则来发展;其次是目标性,发展低碳经济的目的是把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最后是技术性,通过不断地提升技术水平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从目前来看,围绕这一目标,国际上已经开展了系统地研究,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碳减排的经济风险分析以及碳减排对策研究等。其中,不仅有理论的探讨,也有实践的经验总结,但是对于支撑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探讨与总结。

三、低碳经济理论的经济学价值。低碳经济理论的经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

(一)促进了消费方式的转变。低碳经济有关理论能够化解“刺激消费”与“低碳经济”之间的矛盾问题。当前国际市场的消费主力军是发达国家以及发达地区的居民,消费也从以往的生存需求而转变为享受性消费。如果未来仍然用物质消费来刺激经济发展,势必会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于现有资源也会产生更大的消耗,其直接后果就是对经济发展的毁灭性伤害。而低碳经济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消费方式的改变,低碳经济要求经济发展方式从过度物质消费逐步地转移到精神消费上来,让精神消费与智力投资成为新一代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二)丰富了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低碳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一些工具,如碳交易、碳期货、碳货币、碳贸易以及碳关税等。这些概念虽然还并不完善,但已经被纳入了国际贸易、金融学等学科的重点内容。气候变化问题解决的复杂性,使得经济学家不得不对风险、不确定性以及贴现等一些最基本的经济学概念进行再次审视,需要重新界定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分析概念。

(三)完善了国际经济学体系的经济合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应该要纳入国际经济的范畴,以拓展国际经济学原有的狭义研究视角。经济学的一般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基础,而研究国际经济关系与国际经济活动,则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进一步延伸与应用,事实上国际经济学是研究怎样运用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来发展本国的经济,从而平衡本国的国际收支,有效地建立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贸易与金融体系。国际经济学并没有将国际社会看作一个整体,而当前只有融合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国际经济学,才能实现国家间的经济合作。

第4篇:低碳经济的定义范文

1.碳金融

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碳交易的发展,而碳交易的成功又依赖于发达的金融体系。低碳金融,是由低碳经济发展来的,十余年来国际金融新兴的一种金融,即低碳金融是与碳有关系的金融活动,也可以叫碳融资。金融界有人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界定了碳金融的内涵:从狭义上讲,世界银行把碳金融定义为提供给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资源;广义的碳金融是指气候变化的市场化解决方案。同时,又提出碳金融的四大功能:减排的成本收益转化功能;能源连转型的资金融通功能;气候风险管理和转移功能;国际贸易投资促进功能。

2.低碳经济与碳金融的相互联系

碳金融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走“碳金融”之路。金融以经济为核心,低碳经济的发展引导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发生转变,为与之相关的金融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机遇与空间,促使金融体系由传统金融向低碳金融发展。而低碳经济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离不开金融的支撑。金融机构资金的投入,能够引领低碳经济低碳经济领域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二、我国低碳经济和碳金融发展的现状

1.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我国也不例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开始大力提倡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量,虽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成果并不显著。目前我国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1)高碳排放经济仍无法舍弃

我国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等,这些能源还在大量使用,使我国的碳排放量远高于其他国家,而且为了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还在继续依赖高碳经济。而低碳经济的发展的关键是低碳技术,但低碳技术实现难度大,涉及范围广,严重制约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且低碳技术前期投资大,短期内可能无法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因而为了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我国的高碳排放量经济短期内仍无法舍弃。

(2)我国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支持

国外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我国却仅仅希望依靠降低能源消耗中的碳排放来实现低碳经济是不可能的的。低碳经济发展过程的低碳技术的发展,是实现高资源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加大低碳技术开发的投资力度,加强与国外的在低碳技术开发上的合作,学习外国先进的经验与技术,实现国内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2.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

(1)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我国已先后在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方面,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在低碳金融方面和联合国环境署《金融机构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以及《绿色信贷环保指南》等有关指导性的政策和纲要。这些政策和纲要可操作性差,缺少低碳金融的支持性政策,妨碍了金融机构的发展。

(2)碳金融的发展局限

目前国内碳金融市场发展不健全;很多企业对碳金融和CDM的商业价值认识不足;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操作模式、项目开发、交易程序还很陌生;以及碳金融项目本身较长的开发周期、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较高的交易成本等都影响了金融机构与相关企业的参与热情。

三、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相关问题

1.加大银行对低碳项目的投融资力度

低碳经济的发展拓宽了银行的贷款产品范围和金融服务内容,给银行带来了金融创新新领域的压力和低碳经济发展资金的巨大需求。银行在履行社会职责的同时分享低碳经济带来的的”盛宴“。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业应该加强在碳金融核心部分的研究,加强对CDM相关专业知识及政策法规的了解,将低碳经济项目作为贷款项目支持的重点,采取积极相应的贷款政策,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对相应产业的投资力度。商业银行在开展碳排放交易时,要积极创新贷款管理机制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并做好资金的风险管理,重视潜在的政策风险,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保证低碳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

2.加强对碳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

碳金融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要以相关政策为支持,不断探索和总结实践经验。首先政府应该将发展低碳经济置于国家战略高度,加大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金融监管机构要不断拓宽视野,更新服务理念,转换监督方式,探索监管新思路。有关部门要规范碳金融管理机制,积极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加强对相应碳金融业务国家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制定和完善低碳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保障低碳市场运转的规范化;构建部级碳交易管理平台,形成合理的交易价格;采取一系列经济惩罚奖励政策,包括税收补贴价格和贷款政策等,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生态补偿金制度,制定鼓励企业的节能减排措施;建立政府、媒体、企业与公众相结合的宣传机制,培养低碳领域人才,提高人们的低碳意识和理念,引导人们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逐渐建立一个低碳社会。

3.提高碳金融领域的科技水平

政府应该投资建立以企业模式运作的独立公司——碳基金,以帮助工商业和公共部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捕获低碳技术的商业机会;加大产品的生产能源的利用率,废物循环使用,处理温室气体的净化,新能源的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掘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投入;大力促进商用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在碳捕获、碳储存等领域占领绿色产业的技术制高点;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建设示范低碳发电站,发展清洁煤技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四、结论

第5篇:低碳经济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法律制度;构建

低碳经济是为了缓减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产生的。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外众多国家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我国也选择走发展低碳经济之路。然而,低碳经济的运行需要相关法律予以保障,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保护生态环境需要依据一系列严格的法律制度,需要建立循环发展、低碳消费的生态文明制度。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法治经济,它需要法律制度对其加以保障。譹訛构建以低碳经济基本法为核心的法律制度,既能满足发展低碳经济的各项需求,又能体现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调节,是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低碳经济概述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下,以低污染、低消费、低排放为显著特征,通过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改进与创新、制度创建与完善等多种方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促长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正确理解低碳经济的内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低碳经济从本质上分析,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人类发展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维,改变了以“高污染、高消费、高排放”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创新了以“生态保护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路,建立了以“低污染、低消费、低排放”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第二,低碳经济从理论上分析,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理念主张地球是由各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只有各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发展,整个地球才能稳定地运转。低碳经济主张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这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致的。第三,低碳经济从生活方式上分析,是人类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经济不但体现为一种生产方式,而且体现为一种“低排放、低消费、低污染”的新型生活方式。低碳经济是在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实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低碳化,从而换取绿色环保的生存环境。低碳经济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以往“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高碳化生活模式,提倡能源节约、低碳排放、绿色消费,这种新型的生活方式不但有利于人类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对生存环境的保护,造福子孙后代。第四,低碳经济从技术与制度上分析,体现了生产技术与制度的创新。发展低碳经济与科技进步密不可分,目前低碳技术已经应用于化工、建筑、能源、交通等诸多领域,科技进步对发展低碳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低碳经济提倡采取生产技术革新与制度创新、新能源开发与利用、传统产业转型等多元化手段,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缩减碳排放,适应生态文明发展与社会经济进步,实现双赢。综上所述,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下,通过技术革新与制度创新,实现了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到“低污染、低消费、低排放”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促进了保护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我国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一)立法现状

尽管我国低碳经济才刚刚起步,低碳经济法律制度建设还很不完善,但我国已经具有低碳经济立法的基础,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颁布了部分重要的低碳经济立法。例如:2003年1月起施行的《清洁生产促进法》,其立法目的是促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6年1月起施行的《可再生能源法》,其立法目的是促进能源结构的改善,推动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4月起施行的《节约能源法(修订版)》指出了节约能源即节能,即通过采取技术革新等途径,从能源生产到能源消费的各个环节,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实现低污染、低消费的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2009年1月起施行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其立法目的是通过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来促进经济的循环发展,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016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环境保护税法》,该法提高了我国环境税费的法律地位,通过税收的方式约束企业的碳排放量,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绿色发展。另外,我国还积极制定有关发展低碳经济的各种规章制度。例如:国家发改委于2011年8月出台《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修订版)》,该办法引导并规范了自愿减排交易,是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立法的里程碑;于2012年6月出台《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建立了自愿减排交易机构的“备案制”,明确了自愿减排交易的交易产品、交易场所以及审定和核证机构资质的认定程序。譺訛

(二)存在的不足

我国已有的低碳经济立法为建立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奠定了基础,但是已有的低碳经济立法仍然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第一,缺乏统领低碳经济的基本法。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一部统领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法,从发展低碳经济的立法依据、基本原则与制度、内容设计、激励措施、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规范,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低碳经济基本法在低碳经济法律制度中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低碳经济单行法律、法规的依据,其他有关低碳经济的单行法律、法规应依据低碳经济基本法的规定设计具体内容,以保障低碳经济法律制度之间的逻辑性与完整性。第二,低碳经济法律体系不够健全。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还不健全,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这不利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对于如何构建以低碳经济基本法为统领,以能源领域、环保领域立法为主,以其他各领域低碳经济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为辅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譻訛另外,我国立法机关尚未专门针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等国际条约,制定配套的碳排放控制法律制度,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法律效力较低、操作性还有待提高。第三,发展低碳经济的配套法律、法规还存在瑕疵。对低碳经济的法律保障不是单靠一项政策、一部法律的制定就能实现的,其需要一系列配套法律制度的确立及运用。目前我国低碳经济的配套立法尚未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设计原理,这导致了低碳经济的配套法律、法规出现立法理念陈旧、调整范围狭窄、低碳化程度不够等问题。

三、构建我国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而做出的理性选择,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的构建既能满足我国履行国际减排义务的要求,又能体现国家对低碳经济的宏观调控。

(一)构建我国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第一,履行签署的国际公约中有关减排义务的需要。面对日趋恶劣的气候变化问题,必须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选择一种既能满足国际公约中有关减排义务的需要,又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不仅能满足利益相关者各方的需求,又能保护生态环境,因此,我国选择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对国际公约所确定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落实,而且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第二,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低碳经济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产物,但发展低碳经济并非意味着打破原有的市场经济秩序,而是在充分尊重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加以完成。市场经济本身具有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决定了在发展低碳经济时市场难免会出现失灵的情况,这给国家干预低碳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国家是在充分尊重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对低碳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其目的是用国家之手解决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保障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国家需要依法对低碳经济进行干预和管理。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法治经济,需要法律制度对其加以保障,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法治建设势在必行。低碳经济的法治建设需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需要激发各方主体参与低碳经济的积极性。我国可以通过界定低碳经济的内涵、规范碳交易市场、征收碳税、约束碳行为等途径,保障市场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有效地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低碳经济法治建设的关键在于政府应如何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对低碳经济进行适度干预,有序管理。

(二)构建我国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的可行性

第一,我国已经具备构建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的立法基础。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对市场经济运行予以保障的法律体系,以后的立法重点将转向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方面。我国已经签署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国际公约,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法律制度对其予以保障,需要一系列配套法律制度的确立及其运用。我国已经具备构建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的立法基础,通过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一系列立法,能够更好地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低碳经济这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有效运转。第二,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能为我国立法提供借鉴。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低碳经济专门立法为主,其他相关配套立法为辅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尝试制定统领低碳经济的基本法,完善与低碳经济相关的各项配套法律、法规,并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碳税制度、碳金融制度、低碳消费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方面构建我国低碳经济法律制度,从而保障我国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第三,我国已具备制定统领低碳经济基本法的立法条件。目前,我国已经参与签订了一些有关低碳经济的国际条约,为了更好地履行减排义务,我国在能源与环境保护领域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如《循环经济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另外,为了配合能源与环境保护领域立法的实施,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制度,并且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措施落实相关法律的执行。这些立法活动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由此可见,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制定统领低碳经济基本法的立法条件。

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制度构建分析

如前所述,我国有关低碳经济的法律制度还有待完善,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低碳经济的法律制度进行构建。

(一)制定统领低碳经济的基本法

理论界对我国是否需要专门制定一部统领低碳经济的基本法还存在着争议。有学者持肯定态度,认为应尽快出台专门的低碳经济立法;有学者持否定态度,认为我国暂不需要制定专门的低碳经济立法,只需要完善在能源和气候环境方面的立法即可。笔者认为,我国应尽快出台低碳经济基本法。低碳经济基本法的出台能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总体发展规划,能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另外,已有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为我国制定低碳经济基本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地方,可以在此基础上,制定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基本法,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支持和法律保障。

(二)完善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制度

目前我国立法机关围绕低碳经济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立法工作,但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棘手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完善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制度:第一,加快对部分发展低碳经济立法的修改与完善。法律的滞后性弱点要求法律应当因时而变。由于法律的制定都是基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社会政治与经济等因素而产生的,因此,一旦这个大环境发生变化时,法律就会因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而需要废止或者修订。第二,加快建立低碳经济法律、法规的配套实施制度。在低碳经济法律制度形成后,需要制定配套的实施制度贯彻执行低碳经济法律制度。发展低碳经济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然而目前我国有关低碳经济的配套立法主要集中在能源和环保方面,这不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建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应建立的基本法律制度

1.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

减少碳排放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标准之一,构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能有效地减少企业的碳排放量。笔者在对低碳经济下碳排放权交易的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认为碳排放行为涉及民事、行政、刑事、经济等多种法律关系,不同的行为应适用不同的法律进行调整;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和减排目标来确定碳排放初始分配的标准,碳排放初始分配方式应采用出售和拍卖等有偿的方式;碳排放权具有环境、财产、物权等法律属性,其各种属性在本质上都是为了达到大气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碳排放权交易合同具有环境民事合同的属性,应制定专门的法律予以规范。我国应依据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进行有针对性地修改,在原有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从总则、碳排放权交易、法律责任、救济途径、附则等方面制定《碳排放权交易法》,从法律的层面规范我国日益发展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譼訛

2.碳税法律制度

碳税是以保护环境为目的,针对二氧化碳的排放所征收的税,通过对燃煤和汽油、天然气、航空燃油等化石燃料产品排放的碳含量比例进行征税,从而达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笔者建议,从征税范围、征税环节、计税依据、税率、纳税人、税收优惠等方面设计碳税构成要素,为税务机关征税提供法律依据;建立碳审计制度,对碳税的征收管理进行监督;构建碳税分配补偿机制,为碳税的顺利实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协调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关系,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两种减排方式。譽訛

3、碳金融法律制度

完善的碳金融制度能够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和保障作用。笔者建议,加快制定碳金融法律制度的步伐,重点针对银行贷款、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等方面进行立法,以充分发挥这些金融工具对低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商业银行贷款的立法方面,可以制定对节能减排项目的专门贷款制度,可以在贷款的条件、范围、额度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另外,还可以扩大直接融资,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资本支持。譾訛

4.低碳技术研发与创新制度

目前,我国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应加强低碳科技领域的立法建设。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组织研制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对专门从事低碳技术研发的研究机构给予政策、资金上的扶持;另一方面,注重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清洁能源技术的力度,采用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的新工艺、新技术。另外,还要加强国际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各级政府部门要通过国际协商与合作机制,促进具有成熟低碳技术的国家向我国转让先进技术。譿訛

5.公众参与制度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笔者建议,一方面,在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制度,规范公众参与的相关程序以及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还需要积极开展环境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普及低碳环保的理念,增强公民的环境法律意识,引导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环境管理的公共事务。

6.低碳消费法律制度

第6篇:低碳经济的定义范文

一、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研究

(一)低碳经济的经济学理论根基

GDP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在各国之后的经济学研究中,纷纷将GDP作为了经济横向比较的参考与依据,让人们误认为经济学学科研究的内容仅仅是国家GDP增长方式。在经济学发展历史中,曾经出现过世界主义经济学的观点,这种观点主要的思想是指在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本国的经济发展是研究内容之一,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是其研究内容之一。在这种观点之中包含了通过低碳经济的发展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量的思想。

弗朗斯瓦魁奈在其《重农主义,或最有利于人类的支配力量》中首次提出了世界主义经济学概念。亚当斯密与弗朗斯瓦魁奈有着共同的观点,指出经济学的研究应该立足在世界范围之内。萨伊著有《实用政治经济学》一书,该书中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进行了说明,指出整个人类社会的利益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队经济浪漫主义的奠基人西斯蒙第指出政治经济学科的最终的目的就是使得人类的幸福得到增进。他指出政府成立的目的并不是对财富进行积累,财富积累仅仅是表面的形式而已,通过财富积累实现公民物质生活方面的满足才是其真正的目的。而是要通过财富的积累为全体公民提供物质生活方面的快乐。在经济发展中的这种全球化经济的思维是低碳经济思维的起源。

(二)低碳经济与其相关学科之间的比较与继承

1.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的概念首次出现在皮尔斯所著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绿色经济主要指的是对环境进行维护、资源进行保护的,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平衡式经济。循环经济属于利用生态学规律指导经济活动的新形态经济。生态经济指的是生态学与经济学结合而成的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生态与经济所组成的系统中的结构、功能以及运动规定等。

从本质上讲,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都是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降低经济投入、能源消耗以及污染排放,提高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这几个经济思想都是在30世纪后半期产生的。生态经济指的是经济活动的进行要以生态规律为指导。循环经济指的是利用循环的理念指导经济活动。绿色经济指的是在总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消耗价值,实际上就是绿色GDP低碳经济指的是经济的发展不能够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上升为代价,属于生态经济范畴。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比较之后发现,低碳经济更能够体现出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目标,抓住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低碳经济思想是在资源、环境、生态等面临着巨大的问题与危机的情况下人类通过反省与总结提出的思想,重新认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之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内涵等,但是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中的相关理论可供低碳经济理论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进行借鉴与参考。

2.低碳经济与气候经济学

弗里德黑姆施瓦茨在《气候经济学》中指出了经济与天气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全球气候变迁政策奠基人尼古拉斯斯特恩在《斯特恩报告》中对天气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详细的阐述,指出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将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这种影响的严重程度将与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时的影响不相上下。

气候经济学中是对经济从气候的角度进行研究,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气候对经济的影响作用。低碳经济又主要是研究二氧化碳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从内涵方面来讲,气候经济学与低碳经济具有相同的内涵,是对于同一种问题的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气候经济学是低碳经济理论进行发展的基础,低碳经济理论的研究需要对气候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进行关注与借鉴。

3.低碳经济与资源环境经济学

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及最优化。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第一,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损失的估算,包括物质方面的直接损失,人类身体与精神方面的损害等;第二,对环境治理过程中投入带来的产出进行评估,包括污染治理的直接效益损失,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损失等;第三,污染者付费制定及付费力度的制定;排污指标转让金额的制定。资源环境经济学中认为资源是具有一定的价值的,而环境的损害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对这些价值与成本进行核算与解决。如果出现较高的碳排放,必然会都会环境造成一定是损害,只有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才能够对上述问题进行避免。因此,低碳经济是存在着与资源环境经济学相互交叉的内容的。当前,资源环境经济学科的发展已经相对完善,低碳经济在理论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参考与借鉴。

(三)构建低碳经济理论的设想

在经济学的众多分支之中就包含低碳经济。因此,当前出现的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不能够协调的问题能够通过经济学中的内容进行解决,实现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低碳经济从本质上讲属于生态经济学。低碳经济中涉及的学科较多,需要从跨学科的视野上进行综合的把握。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第一,对传统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的方法进行继承;第二,对其他相关学科的一些分析方法进行借鉴;第三,对制度学分析方法进行利用。

二、低碳经济的经济学价值

(一)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提供理论基础

人们的经济活动强度在工业革命之前非常小,因此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温室气体要比生态系统调节能力低,生态系统能够对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温室气体进行调节,对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负效应进行调节,实现经济的和谐发展。经过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模式导致了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币、能够负荷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因此就出现了由于温室气体而造成的环境受到污染问题,环境问题导致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更加严重的甚至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财富的提高,现代经济学研究的目的为提高本国GDP,这些理论都已经不再适合对经济活动进行指导了。当前出现的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等经济理论,都各自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和主要研究的内容,因此在这些经济理论中并没有将低碳纳人到研究的内容之中。在全球当前的环境问题中,温室效应问题已经成为了主要的问题之一,出现这种环境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需要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作为指导。低碳经济理论能够为经济发展模式的更新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实现了对国际经济学体系的完善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的解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方面进行解释,代表的比较优势(亚当斯密)、相对比较优势(李嘉图)、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伯蒂尔奥林);另一方面是从新国际贸易理论方面进行解释性在这些关于国际经济合作理论的观点中,都是将本国作为了研究的重点,发展国际合作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使本国的经济总量得到增加,从而实现本国经济竞争力的上升与增强,而其中的贸易仅仅是一种手段而已。从经济效益角度进行分析,国际经济合作对合作方都有利,然而从生态效益角度进行分析,会导致更多的合作负效应的产生,带来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在当前的国际合作过程中,主要是发达国家同着欠发达国家或者地区进行转移,而其中转移的主要内容包括制造等环节,在这些欠发达国家或者地区中,由于发展不充分导致了技术较为落后,能源结构并不合理等,使得在承接制造等环节的过程中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由于二氧化碳具有流动的特性,最终将成为整个国际的环境问题。低碳经济中关于国际合作发展的相关思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际经济合作的困境。而且低碳经济理论中对国际经济学原有的经济研究视角进行了拓宽,两者之间的融合使国际经济学将研究的视角定位在了整个国际社会整体方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学。

(三)对消费方式的转变起到了引导作用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中拉动经济发展是三驾马车,即消费、投资、出口,归结起来是物质消费拉动了经济的发展。在当前的能源结构并不合理,如果要促进物质消费进行发展,那么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二氧化碳的产生,要想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控制,又必然会影响到物质消费的发展。物质消费的刺激与低碳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着目标冲突问题。物质消费的主体是发到国家与发达地区的居民,这些消费主体的消费需求中,生理需求已经不是最主要的方面了,而已享受型、炫耀性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并且占据了主要的位置。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改变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还包括生活方式、消费方式。

(四)实现了相关经济学研究内容的丰富

低碳经济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辅助性的工具出现了很多。虽然当前并没有对这些概念实现完善,但是这些概念已经成为了金融学、国际贸易等方面的新内容。由于气候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具有复杂性,因此就要求经济学家必须对风险、不确定性等最为基本的经济学概念进行重新的审视,对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概念进行重新界定。

第7篇:低碳经济的定义范文

论文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金融 银行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为了全面控制二氧化碳排放,1992年联合国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1997年的一个重要法律文件《京都议定书》,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义务首先由发达国家去承担,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2012年以后,在去承担节能减排方面的相关义务;(2)国际贸易减排的机制(IET),联合履行的机制(JI)和清洁发展的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对温室气体进行减排的三大种机制。

低碳经济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一项重要举措,备受全球关注,一并达成共识。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低碳经济的特性体现为较低排放、较低污染、较低消耗和较高效益、较高效能以及较高效率。国际社会将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社会转型发展的基本途径,低碳经济也是工农业文明后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进步标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在发展经济中必须选择低碳经济这种形式。金融与低碳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作用甚重,发展低碳经济必然离不开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支持,低碳金融产品的开发、低碳金融制度的完善创新等将会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低碳金融毫无疑问将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创造一次重要的理论成效。

低碳金融是指与低碳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环保)相关的不同种类的金融交易活动和金融制度创新,其内容主要有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投资和交易。低碳金融的不断推进,促成低碳金融长效完善制度,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金融服务业的主要动力的银行,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保护环境,敢于创新,积极发展低碳金融。

一、国内银行业开展低碳金融业务的必要性分析

低碳金融,顾名思义也被称为“绿色金融”。低碳金融泛指低碳与金融的交融,即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服务,内容包含碳排放权交易及其相关的如银行信贷等等。所以银行的重要意义在低碳金融中得到非常充分的体现。2009年刘明康提出,两个重要的成分需要银行去发挥:一个是实行推广低碳金融的观念,二是努力去创新低碳金融相关的业务。2010年马骁说,虽然对于低碳金融,银行试图在发挥一些些的作用和措施,然而仍然没有发挥到实质的程度,很难对金融机构造成影响。

银行作为低碳金融开展的主力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经济转型发展、银行业的转型发展、民生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充分发挥银行业的社会责任,低碳金融发展势在必行。

(一)低碳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伴随经济增长背后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的低碳口号,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思路来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我国实施的节能减排任务工作,遏制高耗能、高污染投资,发展低污染、低耗能投资,优化资源配置,这些都需要金融手段的支持。低碳金融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低碳金融是银行业发展的一大创新

低碳金融是银行业发展自我、应对现代复杂经济形势的自主选择,是实现银行业有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转型的最佳路径。开发节能减排项目、建设相关配套设施不可避免地需要研制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新的融资方式,而低碳金融的提出正合时宜,延伸了金融创新的创新空间。低碳金融也推动了银行业的转型发展,顺应了经济发展的大潮流。

(三)低碳金融是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

银行的社会责任不仅表现为缴纳税收和创造利润,进行慈善捐助,更表现在通过自身的银行业服务特别是信贷,向那些低耗能、低污染、高效益的环境友好型企业或者项目发放贷款,优化信贷资金配置,达到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双重功效。低碳金融是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实现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统一。银行业通过低碳金融服务和业务创新,既可以达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又可以实现自身的企业价值。2008年,兴业银行率先公开宣布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全国首家、全球第三十六家采纳“赤道原则”的银行机构,也成为了低碳金融的先行者。

二、国内银行业开展低碳金融业务的现状分析

(一)低碳金融得到银行业普遍认同

赤道原则,国际大多金融机构遵循建立推行的,它的依据是世界金融银行及公司相关的规则,主要是评判、估测以及管理各项融资服务中的相关社会和环境风险的一项标准,旨在管理和发展与项目融资有关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的一系列原则和准则。作为用来规范银行业项目投融资的赤道原则目标是对银行企业项目在投融资时,综合评判、考察此项投融资对环境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并且为了在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的运行。赤道原则为金融机构的融资提供了行业标准,已成为国际惯例。赤道原则适用于全球各个项目资金总成本超过1000万美元的所有新项目融资和因扩充、改建对环境或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原有项目。赤道原则的意义在于把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和项目融资具体化,为银行信贷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准则。截止2006年,位于世界各地的90%以上的金融机构在利用《赤道原则》进行全球的项目投融资业务。联合国大力倡导各国开展低碳金融的相关立法。

我国第一家赤道原则使用的兴业银行,在2009年,在项目融资服务上兴业银行为扩大福建华电永安发电,赤道原则遍布全世界69家的金融机构,全球项目融资总额的85﹪是其提供的。

(二)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

我国当前的低碳金融以绿色信贷为主,主要开发一系列相关的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项目,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扩张。绿色信贷为转变银行信贷模式、保护生态环境、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绿色信贷主要依赖于银行,银行在绿色信贷方面进行大量的积极探索和大胆的实践。到2009年末尾,兴业银行总计总计发放了金额高达165.83亿元、共计223笔的节能减排的贷款项目。兴业银行在绿色信贷说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银行业的低碳金融创新

一段时间内,快速发展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断出现与低碳金融相关的金融创新项目,包括各种产品创新、融资服务以及其他金融服务。

在2007年,中国银行有了“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理财产品,随后深圳发展银行也推出了。2010年4月8日,《中国光大银行碳中和服务协议》是北京环交所与光大银行签订。同时,私募基金和我国信托公司在低碳金融相关义务进行开拓。在信贷中为了应对金融环境类风险,在积极支持低碳金融相关类的融资项目,国际银行开展了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对“双高”项目减少贷款,同时严格检测环境风险。

三、国内银行业开展低碳金融业务的不足

(一)我国低碳金融的政策法律支持不足

就目前而言,我国低碳经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政府对于低碳金融的关注日益增强,然而相关的政策法规还没有成型,信贷投融资和税收等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服务的不完善,不能够达到为低碳金融发展的投融资提供宽松的政策支撑。

(二)我国的低碳金融服务业务的准备不足

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低碳金融尚处于初级阶段,金融业特别是银行类的利润幅度、利益空间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水平仍然较低。特别是没有优良合理的安排好银行业的人员分配、公司治理、机构配备的各方面的情况。低碳金融业务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成套的风险包括社会风险、环境风险、科技力量风险、国内市场化的风险及一切其他不可预知的风险。

(三)金融业特别是银行在绿色信贷方面的比重仍小

目前,在绿色信贷方面,中国主要倚重的是绿色信贷银行公司,很大范围的体现在银行上。银行不断提高的绿色信贷利益在银行业的信贷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依然是较低的,导致此结果的原因是绿色信贷所需要的外部环境的不乐观。目前绿色信贷仍然较模糊,银行业金融机构缺少专业的相关人员,绿色信贷的产业项目标准和指导目录仍然不明确,无法去制定金融机构内部的考核评定办法和无法细则化。

四、国内银行业发展低碳金融的完善建议

(一)加快建立与低碳金融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

到目前为止、金融企业的相关社会环境保护的责任没有制定出来相关的法律法规。就目前而言,我国低碳经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政府对于低碳金融的关注日益增强,然而相关的政策法规还没有成型,信贷投融资和税收等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服务的不完善,不能够达到为低碳金融发展的投融资提供宽松的政策支撑。我国虽然大力宣传赤道原则,但是效果欠佳,金融企业对此回应甚少。所以,建立健全的低碳金融法律法规,明确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使之体系化是当务之急。在现在的法律法规中明确贷款人的相关义务,科学审慎的评判金融企业的环境社会问题。同时,对社会环境的评估报告去参照赤道原则做出相应的更改。

(二)完善低碳金融投资市场体系

低碳金融业务要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现在,银行业的产品相似和一些规则制度的相近,银行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活力不足,银行准入的不完善,在市场竞争中让银行之间竞争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推动低碳金融业务的开展显然是力不从心。经理人市场竞争机制在推动低碳金融发展中的意义得到证实。低碳金融投资市场体系的完善对低碳金融业务的开展发挥着重要积极地作用,低碳金融普遍得到公众的认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需要建立完善的低碳金融投资市场体系。

(三)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绿色信贷的推动

第8篇:低碳经济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国际贸易;贸易竞争;贸易壁垒

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低碳经济对全球经济贸易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世界经济贸易发生了新的变化,低碳经济随着新型技术而产生,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就应当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从而促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高。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传统化石能源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及带来严重后果,如水污染、酸雨以及二氧化碳浓度大导致全球的温室效应等,各种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全世界各国经济的需求。

一、低碳经济概念分析

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之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能源开发、产业转型等手段,促使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浪费以及消耗,从而促使温室气体变少,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发展经济的双重目的。低碳经济是保障温室气体低排放的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不但低污染,而且低能耗,一方面可以有效保护环境,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全球范围的大力推广,低碳经经逐渐改变政治、经济以及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国际贸易方面,低碳经济对于我国贸易出口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对于低碳经济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以及评价,主要认为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科学发展观念的指导之下的机构及发展模式,不但促使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而且使经济得到更为健康快速发展。此外,考虑到我国的长远利益,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保护应当相互结合,低碳经济和传统的经济相比而言,其具有显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全球新经济,低碳经济属于全球的热点话题,是在全球温室效应以及能源短缺的背景下提出的,需要世界上每个国家的努力才能得以改善。低碳经济不是某个单独国家的事情,而是世界各国共同应当承担的责任。低碳经济是全球各国的经济发展的必然诉求,并且国际社会以及各国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具有全球性的特点。其次,低碳经济有着多种收益,通常来讲,传统的经济只是追求经济上的利益,然而,低碳经济不仅追求经济的效益,更加注重环境利益以及社会效益等,从而促使经济自然和谐发展。

二、低碳经济给我国带来的经济贸易挑战因素分析

1.降低外贸竞争力

我国的商品主要特点是价格低廉,从而在对外出口方面占有优势。然而,由于近几年低碳经济的提出,很多发达国家,如加拿大以及美国等国家加强了对低碳经济的重视,这些国家在关税方面加强控制,对没有实施减排的企业征收更多的关税。自从加拿大以及美国以低碳经济的名义征收关税之后,各国也开始对不实施减排的企业征收更高的关税,这种模式虽然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环境污染,但是由于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实施减排,并且节能减排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以及财力,从而促使企业增加成本,更高的成本从而导致在同类商品中,我国的商品不具备竞争优势,最终导致我国外贸竞争力降低。此外,发达国家引入低碳商品准入机制后,对我国的产品进行严格审查制约或者准入限制,使我国的大量的出口型企业不得不引入低碳技术,产品成本不断增加,产品的竞争力不断下降。此外,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大部分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由于低碳经济的推广实行,必然导致我国的产品出口困难,影响对外贸易额度的增长。

2.绿色贸易壁垒

征收碳关税必然削弱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并且绿色贸易壁垒严重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产量。碳关税主要是发达国家对二氧化碳排放超过其指定标准的而额外收取的关税。这种政策使我国的70%以上的商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我国产品出口低价的优势大大降低,而且贸易壁垒也严重阻碍我国的产品出口。此外,绿色贸易表明上是要保护自然资源、人类环境,其实本质上是保护本国贸易,所以相关发达国家会建立全面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标准对我国的产品进行限制或者禁止进入等。我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比如纺织产品、机电产品等,科学技术含量不高,很难达到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从而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对外出口。

三、低碳经济带来的积极作用分析

1.促进贸易模式转型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的发展,体现在代工或者加工贸易等,因为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服务行业以及高科技产品贸易比较少。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促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出现转变升级,改变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走向集约型发展之路,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促使我国的工业逐步向低碳化转型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此外,低碳经济模式下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的旅游、物流以及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总体来说,现代物流以及服务业具有低碳环保以及高收益的特点,对于促使我国的贸易模式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2.发展低碳行业

首先,低碳经济是在科学发展观念以及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断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使经济效益得以健康持续提升,是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兼顾的经济模式。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促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逐步走向绿色经济发展之路,从而规避国际社会的贸易壁垒。其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对于资源有严重依赖性,很多产品严重不符合低碳经济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迫使我国企业自觉的进行科学技术创新,想方设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等,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进行创新需要对传统的行业进行升级完善或者改进,促使出口的产品结构发展变化,最终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及科学技术水平。

3.提高国际地位

当前,我国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绿色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随着当前低碳经济模式的大力推广和深入人心,大部分国家都会抓住机遇来发展自身的科技力量,使自身国际地位得到提升。我国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会议,对于世贸组织的相关制度规则严格执行。在全球变暖和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下,我国不断努力引入国外新技术,走出符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以及提升大国敢于担当的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路径分析

1.制定科学的低碳标准

当前,欧美国家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制定了严格的低碳规定,出口到该国家的产品必须达到相关的低碳标准。一方面,我国也应当实施低碳标准,制定相关规则,从而起到一定的破除壁垒的效果。另外一方面,应当完善当前的低碳法规,由于低碳经济发展时间并不长久,并且在法律法规方面比较空白,低碳标准以及主要的法律法规都掌握在发达国家,这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相关政府应当强化对本国的低碳产品的保护。由于我国低碳产品发展比较晚,导致我国对低碳产品以及知识产权等具有严重的依赖性,要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且从法律层面保护低碳产品,这样才能有效的保障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进行低碳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很容易导致技术泄密以及严重降低企业开发研究的积极性

2.鼓励低碳技术

相关政府应当积极鼓励低碳技术,利用财政支出进行研发技术创新和技术普及,为低碳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当前的形势分析,我国的低碳产业的起步比较晚,并且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我国政府应当积极鼓励低碳技术的创新,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大力引进国际上先进的低碳技术,从而促使我国的低碳技术得到快速有效发展。技术方面的创新不能单靠国际之间的合作,我国的低碳经济想要快速发展,应当坚持独立自主,并且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对低碳技术加强支持以及投入的力度。此外,还需要加大对技术推广的投入,技术研发成功之后要促使其广泛地应用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促使低碳技术提高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促使低碳行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相关政府可以建立基金,扶持和鼓励低碳产业的发展。

3.优化产品贸易出口结构

在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企业应当优化出口结构,促使调整后的产品结构符合碳排放的相关标准。首先,政府方面应当进行政策性引导,短期之内放缓贸易出口的速度,在国内就要对于高碳的产品进行必要的控制,降低高碳产品的出口比例,比如,石油加工成品或者金属冶炼产品的对外输出等。此外,应当促使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低碳行业,并且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发展低碳行业,对于低碳产品可以加大出口补贴,或者上调产品的出口退税等。其次,应当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行业,提升其在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服务贸易主要包括金融保险、医疗教育、技术服务以及学术研究等,这些行业的产品都属于低碳产品,符合各国的低碳标准,不但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碳的排放,从而促使我国的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最后,应当发展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改变贸易出口产业格局,促使我国的产业结构由低端逐步转变成为高端,大大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及产品附加值。

4.密切对外合作

首先,政府应当建立必要的行业协会,并且邀请相关专家对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其他国家遇到贸易壁垒时候所采取的有效对策,根据国际的环保标准,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可行的规章制度。其次,在相关协会以及政府的有效指导下,构建全面的数据库以及信息网络,从而方便企业对国际贸易进行及时的查询。在面对贸易壁垒的时候,政府方面应当积极的帮助企业,邀请相关专家给出相应对策和建议等。最后,政府可以和相关发达国家签署相关协议,并且给予出口企业必要的法律保障,从而保障我国企业的权益。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低碳经济进行分析,对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途径进行相关研究。低碳经济下,我国的国际贸易面临绿色贸易壁垒的严峻挑战,不过,低碳经济也带来很大的机遇,包括促使产业转型、促使贸易转型、提升国际地位等。在新的全球经济形势下,应当积极响应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制定科学的低碳标准,优化贸易出口结构,鼓励发展和引进相关低碳技术,密切对外合作。

参考文献:

[1]丁黎.低碳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67-72+92-93.

[2]陈宁.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与路径分析[J].求索,2015,02:76-80.

[3]马玲.低碳经济下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策略[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01:101-102+318.

第9篇:低碳经济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战略意义;基本路径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2-0201-04

朱蕴丽(1963―),女,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南昌 330031)潘弘韬(1988―),男,江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学。(江西南昌 330013)

一、低碳经济软实力相关概念

(一)低碳经济

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人类社会由此迎来了低碳经济时代,发展低碳经济,倡导包容性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景。众所周知,所谓低碳经济,就是指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旨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有机结合的质量型、效益型经济。一般来说,低碳经济具有经济性、技术性和目标性三大特征[1]。经济性,是说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原则,提倡发展低碳经济并不意味人们生活水平的降低,而是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反对奢侈浪费能源或资源的情况。其次是技术性,也就是通过技术进步不断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在2009年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我国已向国际社会作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和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实现自己的承诺目标。[2]其三是目的性,发展低碳经济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从而延缓气候变暖对臭氧层的破坏,避免由此可能产生的恶劣气候引发人类灾难,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二)低碳经济文化

所谓低碳经济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关于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生存信仰等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价值或生活方式。简要地说,是关于二氧化碳低排放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生存信仰等精神因素的总和,它对人们生存和发展有能动的反作用。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一旦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伦理之中,就能够自觉地转化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发展将产生持久的影响。从低碳经济构成的要素看,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消费、低碳城市等看似都是一些侧重经济、技术或制度层面的东西,国家节能减排中所规制的能源节约和减少环境有害物的排放也都是一些抽象的量化的硬指标。但是,这些量化的硬指标所蕴含的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转变发展方式和倡导适度消费,贴合了整个人类经济发展的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化的软理念,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道德伦理的深度追求,寄寓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人文文化的深刻因子,是整个人类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认识自我和共同保护自我的理性超越。

当然,研究碳文化绝不能局囿于一地、一时、一国的碳文化,而是要从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去感知和理解大致经历过的碳文化。那么,人类到底经历了哪几个碳文化阶段呢?从生产力的角度我们不妨把其归纳为四个阶段:一是自然中心主义碳文化阶段。这主要产生于原始社会,由于人类局限于对自然的深度认识,作为自然之子的人类,没有力量“动辄战胜”自然,只能与自然相融相契,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既充满恐惧又饱含敬畏,此时我们称之为“碳文化零时代”。二是亚人类中心主义碳文化阶段。这主要延亘于整个农业文明时代,世界的古代文明主要涵盖有西亚两河流域、东亚古代中国和中美洲三大农业文明。由于三地的古代农业起源时代不同,分别经历了近万年或六七千年不等的历史过程,正是在这个时期,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生产力的提高,已具备了改变或征服自然的一定能力,但仍然不足以打破自然的平衡状态,人类可以通过朝代更替适时地休养生息,或依靠自然本身的修复力量循环往复地达到“碳平衡”,我们称之为“碳文化农耕时代”。三是人类中心主义碳文化,这主要指工业革命时期。这是一个以人类为中心主宰自然,并大规模破坏自然的时期,相伴衍生出的文化我们可称之为“斗争文化”或“征服文化”。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电的发现、内燃机及其新交通工具的广泛应用和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人类对自然改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对自然无休止地开发和过度利用,直接导致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全面扭曲割裂,整个人类都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结果形成了“碳文化高危时代”。四是生态整体主义碳文化时代,这主要指信息社会。[3](P193-194)当今正处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原子能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综合运用时代,人类已经开始对工业文明形成的高危碳文化进行深刻反思,世界各国都希冀通过共同携手来应对气候变暖,与防止臭氧层破坏可能引发的灾变。否则,面对日益频繁的天灾人祸或可能发生的气候灾难,人类将无所适从,会变得更加迷茫与失落,低碳文化就是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降低碳排放实际上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三)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

文化具有润物细无声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文化软实力实际上是一个国家整体文化综合表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这种软实力对内形成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体现为一种吸引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必须根植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厚重的硬实力的土壤上,才能从内外两方面形成一种持久的和综合的国家凝聚力、影响力与竞争力。且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始终是动态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除了要自觉地去呵护历史积淀下来的优质的精神价值外,还要不断消融和吸纳全人类优秀的文化元素来跟上世界潮流,培育和创新我们的时代精神,像盐融于水一样地变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特质或精神价值。而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就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低碳信念、低碳教育、低碳伦理、低碳创意、低碳产业、低碳营销、低碳品牌、低碳消费、低碳交易和低碳生活等一系列低碳实践活动,在大众中自觉形成的一种持久的影响力、引领力和理解力。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在低碳经济中的具体表现,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母系统中的一个文化子系统。与国家文化软实力一样,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也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外部软实力,通过国家、社会和企业共同打造一种低碳经济创造力、低碳思想影响力、世界性低碳话语权的引领力和感召力;二是内部软实力,真正构建一种能够降低碳排放的国民低碳价值观,从宏观上提高国民的低碳文明素质和低碳精神水平,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可持续增长的前进动力。

二、构建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

低碳经济文化,是人类与自然互动关系在文化形态上表现出来的一种历史必然。低碳经济文化的提出,就是因为文化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力、渗透力、凝聚力和牵引力,可以支撑、引领和渗透到社会公众的内心世界,内化为人们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追求,使人们能发自内心地和自觉地去降低碳排放,持久地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由于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的构建,是一场涉及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和国家权益博弈等方面观念形态的革命,也是提升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探讨和研究如何去构建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就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

(一)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的构建是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丰富和补充

由于低碳经济是一个涉及整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系统而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命题,低碳文化的提出本身既是一种经济发展的全新理念,更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它既涉及一个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利益话语权的博弈,又借此可以推动国家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使经济发展由原来的资源耗费、环境破坏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由不可持续向可持续性发展转变。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内容,将成为衡量国家综合软实力的又一重要标志。

(二)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将引领经济发展理念和价值观的改变

由于低碳经济文化能够从情感和心理上制约、控制和支配人,它所寓含的低碳理念、低碳意识和低碳价值观等直接影响、调控和决定着国家发展的“绿色走势”。它使我们的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城市和低碳管理等领域有了低碳经济理论的支撑和引领,使我们国家能理性地避免走发达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由单纯数量、速度的增长向综合效益质量的增长转变。同时,有力助推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品牌、低碳创意、低碳营销、低碳产品等领域的发展,促进各行各业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认同和支持,树立代际环境权、生存权保护的理念,切实避免出现忽视生态环境恶化所带来的无未来的增长,确保能源供给、自然资源供给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可持续性。

(三)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将引领人们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低碳经济文化蕴含着我们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它的注入将在全社会形成节能减排光荣、奢侈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引领公民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形成尚俭节用的价值取向。倡导低碳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适度消费、科学消费,反对高碳浪费、污染消费、有害消费、无度消费、炫富消费,这最终对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健康和科学的低碳消费理念,不仅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利于低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还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引领整个社会科学合理消费,自觉抵制或拒绝那些不低碳的“便捷式”消费、“一次性”消费、“白色污染”和“高能耗”等消费,养成国民消费的低碳化、低能耗化等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四)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将使自然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的复苏

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是人类应对自然界的惩罚和可能出现的“灾变”做出的一种理性选择,而低碳文化有助于经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增长方式转变,进而把以“以人为本”的增长拓展为以“万物为本”增长的转变。的确,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自然的保护也离不开人类,人类必须与自然共生共荣,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求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有效复苏。构建低碳文化软实力的目的,就是使自然界生物多样性得以尽快恢复。

(五)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将会产生潜在的和巨大的“绿色效应”

低碳经济意味着低排放、低污染、低消耗,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低碳文化的价值取向,崇尚的是生态价值,倡导的是绿色环保,只有全社会自觉遵循低碳减碳等要求, 以一种自然、健康、安全、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才能助推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随着低碳经济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浸润,相应的诸如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农业、绿色食品、绿色旅游、绿色城市等冠以“绿色”的行业等会不断涌现,这会产生潜在的巨大的“绿色效应”,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避免以损害健康、破坏环境来换取人类无休止欲望的满足,符合我们国家倡导的建设“两型社会”的需要,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三、构建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的基本路径

构建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和经济包容性增长的需要,更是当前我国参与世界经济软实力和巧实力竞争的需要。那么,如何构建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我们认为至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着力构建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取向

一是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主要是以崇尚生态价值、绿色环保、尚俭节用、秉持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观念形态。它以整个人类生态和谐为价值尺度,来量度人类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等行为后果,倡导人类与自然共荣共生的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建设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实施低碳智库战略,培养优秀低碳创新人才,着力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低碳文化建设的关系,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方面转变。三是要吸收消融好国内外两种低碳文化资源,积极参与国际低碳文化合作与交流,构建低碳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和廉洁消费的生活理念。四是挖掘、梳理、吸纳和弘扬传统人文文化中有利于低碳发展的优秀的低碳理念和伦理取向,并有机地结合现代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形成新的道德准则,以此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生产、生活,这是实现低碳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二)有效采取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

一是要加快低碳经济立法,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推进低碳文化建设。国家要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低碳经济的市场化操作。二是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扮演主导作用,要建立起低碳经济宏观调控机制,在资金信贷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企业发展低碳技术更多的支持;同时,还要发挥“领头羊”的示范作用,积极开展创建低碳型机关活动,推行绿色办公和绿色采购等活动。三是国家要采取鼓励性措施,建立低碳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坚持科技创新和低碳技术推广,孵化低碳创意产业,打造低碳优质品牌,提升国家低碳品牌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四是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公众的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和低碳消费意识,积极引导和鼓励公众采购绿色商品、乘坐公共交通、使用节能家电和家庭照明,这也是低碳软实力的具体体现。

(三)精心营造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的科学理念

一是政府教育部门要把培养低碳理念的相关内容充实到中小学教学课程中,从小培育未成年人科学的低碳认知、低碳情感、低碳道德、低碳信仰和低碳意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鼓励人人从点滴生活小事做起,倡导人人都负有节能责任的低碳文化价值认同。二是企业是践行低碳经济的主体,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应当把低碳经济理念渗透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中去,积极践行低碳伦理,自觉选择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生产方式。三是宣传部门要通过各类媒体宣传低碳经济的目的和作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低碳示范社区的建设、评选和宣传活动,培养公众的低碳理念,倡导理性文明消费,崇尚俭约质朴的生活,营造一种浓郁的低碳经济文化氛围,使人人肩负起节能减排的义务。

(四)全面打造低碳经济文化软实力的教育体系

一是要建立健全低碳文化教育体系。低碳经济得以全面实现的关键是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基础性工程就是教育,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低碳经济教育提到议事日程,把国内外最新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融入低碳文化的构建中去。二是要以低碳科技创新理念为支撑,不断地把生态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等跨学科的理论融入低碳教育的实践中去,构建全民的低碳道德伦理体系,培育公众对低碳经济的自觉和自律。三是要通过互联网、博客、微博和手机短信等各种信息化手段传播低碳经济文化教育,要千方百计地把低碳经济的知识普及扎根到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各个层面的公众心目中,充分调动广大公众建设低碳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精神观念形态的力量,转化为潜在的现实的低碳经济和生态效应。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 200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