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人文主义心理学范文

人文主义心理学全文(5篇)

人文主义心理学

第1篇:人文主义心理学范文

(一)坚持“以师为本”的原则,实行规范化、民主化的管理

幼儿园全体教师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参与者。在传统的教师管理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只是在被动的接受管理,常常受到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和束缚,出现反感、厌弃的管理心理也就在所难免了。随着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不仅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而且对管理也提出新的要求,集中体现在要求实现管理的规范性和民主性,要求管理的公开、透明,渴望参与到管理中来。这就需要幼儿园管理者在教师管理制度以及考核评估等的制度上,在保证规范化的同时,也要鼓励教师积极的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使教师能够感受到这种民主的氛围,更加会以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到管理中来。

(二)最大程度满足教师的需求,做到以情动人

管理在民主化的同时,也要有人情味。这就要求幼儿园的管理者认真了解每个教师的个性特点、家庭情况,随时掌握教师的心理动态和需求,在教师工作和生活种遇到困难和不如意时,要主动进行开导和关心,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客服这些困难。解决好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事情,比如:工资待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子女上学等问题,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更好的投入到自我完善和教学中来。

(三)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做到真诚相待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难免会有摩擦和冲突,教师之间的相处也不例外。这就要求幼儿园的管理者,积极帮助教师进行心理的疏导,引导他们真正学会包容和体谅,学会进行换位思考,树立积极阳光、乐观向上的心态,把同事视为朋友、亲人,真诚得对待每一位身边同事的。举例说明,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将幼儿园的老师当成是圆周,自己则是圆心,如果没有了圆周,只有一个圆心是无法画成圆形。由此,园长要尊重并且信任自己的职员,改善态度。定期与幼儿园的老师谈心,采用建设性或征求性的口吻,比如:这件事这样处理是否可以?我们一起研究一下……让幼儿园的老师可以感受到尊重和信任的感觉。对管理方法进行改进,由小事做起,细细推敲。有一次,在组织某活动时,通知内容有一项内容:“要求:所有教职工必须在八点前到XX地方集合。”在发通知之前,领导人员认为这种是命令式的强制性的感觉,于是将“要求:……”改成“温馨揭示:请各位于……”,这样一点小小的改动可以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效果。果然,老师们都觉得这样的做法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所以,多一点点真诚的关怀,多一点点相互的尊重,自然会带来管理效果的改变。

二、结语

第2篇:人文主义心理学范文

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来提升教师、指导学员,了解学员的心理活动特点,从而不断提高军校教学质量是当前军校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量沟通和调研表明,目前军校学员多为90后,并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自尊心强、好面子,同时,渴望得到关注;

(2)由于对第一任职需求认识不足,没有就业压力,又被限制考研等原因,部分学员学习价值理解有偏差,求知欲不足;

(3)三年级学员已经初步了解第一任职需求,对军事装备内容格外关注;

(4)信息化程度高,接受新事物速度快,习惯网络交流和学习等;

(5)军事训练较多,课下复习时间少,知识前后衔接困难等。针对学员以上特点,我们依据教育心理学理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激发学员学习动机

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将皮格马利翁效应引入心理学和教育学,该概念旨在教师对学生有积极良好的期望,学生的成绩就会有明显提高,从而证明教师的期望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根据这一理论,作为军校教员,我们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毅力。针对90后学员自尊心强,渴望得到关注的特点,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心理上的尊重,激发学员的内在学习动机。首先,面对学员出现的问题,要充分运用“赏识”教育手段,积极正面引导,少批评、少指责;其次,尽快记住每个学员的名字和特点,并在提问和点评作业时直呼其名,这样,让学员觉得你是真正注意到他,不是表面文章,学生才会接纳你的想法;再次,发自内心地关心学员、爱护学员,对于学员确实存在的毛病,可以在作业点评时提醒他们,既解决问题,又不失他们的面子;另外,遇到有学员因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表明,上述措施的确可以满足学员心理特点,激发学员内在学习动机。

(二)基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培养学员学习主动性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的,其代表人物罗杰斯和马斯洛认为,在教育和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以学习者为中心,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些思想对于军校教学改革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对于解决军校学员学习价值理解有偏差、求知欲不足和关注军事装备这两个特点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针对部分军校学员学习价值理解有偏差、求知欲不足的特点,我们在教学形式上,将学员置于主体地位。例如,在《激光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两种方法:首先,通过提问、讨论和参与演示实验等传统方式将学员置于主体地位;其次,根据学员知识结构,合理设置疑问,引导学员从思维上,主动参与思考。这样,无论从形式,还是思维上,都是以学员为中心,从而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思维主动性。针对三年级军校学员已经逐步了解第一任职需求,格外关注军事装备的特点,我们在教学内容上,将军事装备融入教学。其具体方法:一方面我们针对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将军校学员真正关心的、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激光武器和激光装备这一“军事应用背景”贯穿始终,充分突出军校基础课程教学的军事应用特点,不断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则将后续激光装备课程中用到的知识,反复强调,提前帮他们做好铺垫。这样,学员时刻知道自己为什么学、怎么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就得以发掘。

(三)采用新颖教学手段,激发学员好奇心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人和其他很多高等动物都具有强烈的认知好奇心。巴特勒曾经做过实验:将猴子放在一个封闭的小房间内,墙上开两个窗户,分别涂有黄色和蓝色。每打开一次蓝色的窗户,就可以看到实验室里人的活动30秒。猴子很快就学会辨别这两个颜色,不停打开蓝色窗户。对打开窗户这一反应的强化被认为是好奇心的满足。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激发学员好奇心的有效方法。针对90后学员信息化程度高、接收新实物快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手段上,就可以与时俱进地引入能够促进学员学习的所有方法和手段。例如,我们利用Matlab软件,构建了多款GUI仿真平台,可以将理论与仿真结果实时呈现。另外,针对激光设备体积大,调试困难,不易搬进课堂的特点,我们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势,突破传统理论课程对实验演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网络虚拟实验引入课堂教学。这样,既可以增加学员对知识的形象认知,又可以让学员与后续实验课程前后呼应,同时,还有助于学员课下自主学习。在板书的书写方式上,我们也选取一些更为恰当的凝练方式,比如思维导图和图表等,从而清晰呈现整节课的思维过程,便于帮助学员理清脉络,记忆内容。

(四)运用正向迁移理论,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学习迁移早就为人们所熟知,我国古人就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之说。孔子亦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些现象从心理学角度讲都是指学习迁移现象。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学习迁移,特指一种学习对于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实践表明,学习迁移对于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均有重要作用。针对军事训练较多,课下复习时间少,知识前后衔接困难的特点,我们利用正向迁移理论,合理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达到使学生的知识经验前后衔接的目的。例如,在《激光技术》课程中的调Q技术一节中,教材内容按照概念,原理和方法安排,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困难,原因在于该知识与以往知识结合不紧密。为此,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以激光测距机的研制过程为主线,逐步引导学员利用前面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在激光测距机的研制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具体而言:首先,利用军校学员熟悉的武器装备和战争实例,引出调Q技术,激发学员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员利用《物理光学》的知识,分析激光测距的原理及其对脉冲激光的要求,得出调Q的目的;接着,通过引导学员分析前面学过的普通脉冲激光的产生机理,找到调Q的突破点———调振荡阈值,在此基础上,逐一分析调阈值与调损耗、调Q之间的关系,得到调Q的原理和要求,进而概括调Q技术的概念;再接着,利用学员前面所学的损耗机理和《光电技术》课程中光开关的知识,逐个分析调Q的方法;最后,在总结电光调Q特点和本次内容的基础上,再次提出问题,引出下节课内容。显然,设计后的教学内容始终以先修知识为基础,故而可以引导学生对以往知识进行前后衔接和运用,产生有效的正向学习迁移。

二、结语

第3篇:人文主义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哲学主义;文化主义;文化时代;心理学时代;反思

1从哲学主义到文化主义:心理学时展评述

1.1哲学主义心理学时代。心理学研究在哲学主义历程中经历的时间最漫长,而且也是人类对心理问题研究的最原始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所谓的哲学心理学主要是指在研究人类的性格、精神以及人格等内容时,哲学家和思想家做出的思辨性猜测或者反思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松散的知识模式。在哲学心理学时代,哲学家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进行哲学方面的探索,而系统的心理学语言并没有形成,所以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心理学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认识成果,很多都是通过哲学典故或者习俗来渗透心理学知识。当人类将心理学更多的发展成为对心灵本质的理性思考时,心理学才渐渐的开始独立,心理学也有最初情感化的时代过渡到了后来的理性时代。人的灵魂和内心都具有变动性和不可捉摸性,所以在哲学心理学中必须要使用的手段便是猜测、观察和推断等方法,但也正是这种缺乏科学力度支撑的形式,让当时的人们对哲学心理学产生了一种排斥的心理。1.2科学主义心理学时代。哲学心理学后来随着不断发展,融合了生物学、生理学等多种科学知识,也逐步进入到了科学时代。显而易见,科学心理学主要强调在研究人类心理的过程中突出客观性和准确性等内容,这种研究形式对于改变哲学心理学阶段通过思辨进行思考的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科学主义心理学时代使得人们在研究心理学本真个性时借鉴了很多科学活动的若干技术特征,这就使得当时相关专业人员对于心理学活动的认识变得更加狭隘和肤浅,并且在人类的主体需求上,科学心理学也无法进行满足,破坏了心理学真正的精神。1.3人文主义心理学时代。为了对科学心理学时代进行思考和批判,便诞生了人文主义心理学。顾名思义,这个时代的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是将人作为研究的主体,企图能够通过对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能够对人进行整体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研究出了很多人类心理活动的新领域,比如人们的潜能、动机等,但是这种研究从本质上来讲关注的还是人自身的本能特征,即生物潜能的变异与进化,而对于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并没有做出很好的研究,所以对于人与社会之间的连续性,产生了一定的割裂。1.4文化主义心理学时代。文化主义心理学时代相对于人文主义心理学时代而言,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研究过程中融入了“文化”这一个新兴知识体系,并且能够通过文化研究人们最实际的心理状态,是目前心理学研究中重要的研究取向。但是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并没有将研究活动和文化进行真正的融合,文化只是一种标签,是存在于个体之外的,并且受到文化主义心理学时代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心理、心理学和文化之间无法获得一个准确的关系。虽然心理学时代经历了上述四个发展阶段,但是这四个阶段并不是完全割裂的,每个阶段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关系,互相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2心理学文化时代构想

文化主义心理学时代需要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把握人类和文化以及历史之间的本质关系。心理学文化时代具有几点特征:第一,文化心理观确立。在研究心理学的过程中,之所以将“文化”放到一个提前的位置,主要是为了能够从文化的角度对心理学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和理解,能够总结出心理学中多个元素所具有的不同文化特征。尽管在科学主义心理学阶段,通过科学的手段能够让心理学在科学和学术上获得一定的认可和荣誉,但是同样也使得人们的研究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所谓的心理学,既包括个人心理价值观上的诉求,也包括全人类价值观的探索。所以确立文化心理观,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批判科学心理学的实证观精神。第二,重新认识常识性心理学。心理学研究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大的联系,当心理学在心理观上发生转变后,对于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就越来越宽泛,尤其是在科学心理学时代忽视的常识心理学被人们开始逐渐关注,这不但能够说明心理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也隐喻着科学心理学家在其科学研究中渗透着日常性。第三,心理学者追求的生存方式。心理学家在研究心理学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摆脱自然精神的束缚,最终进入到一个丰富、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其实在这个层面上,心理学者已经从不证自明性进入到了一个在现实境遇中通过文化个性来研究客体的对话。这项工作对于人类的心理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心理学者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社会责任感来进行不断的自我鞭策和自我推动的。第四,心理学隐喻回归。所谓的隐喻回归主要是代表着心理学研究思维方向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并且人文精神从理性和逻辑的演绎过程中得到了复兴和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心理学在发展过程经历了上述的四个阶段,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既包括对本国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总结,也包括对国外心理学知识的不断借鉴。心理学文化时代不但是在反思其内在的逻辑线索,而且也在为心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走向进行学术性的分析。我国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只有真正将中国文化传统精神进行融合,才能够让心理学者或者真正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自信。中国心理学时代的发展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以更宽广的研究视野和开放的胸襟来对待。

参考文献

第4篇:人文主义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广告学;广告教育;科技维度;艺术维度;人文维度

一、现状及一些思考

广告学隶属于新闻传播学大类,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已成为新闻传播学中招生规模最大的单个学科门类,并已形成了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在内的立体式、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开设有广告学本科专业教育的院校已有420余家,新闻学科教学点更是超过1000家①,这与1983年厦门大学在国内首开广告学本科专业教育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广告学教育在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值得人们关注,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在量的维度上的爆发式增长与质的维度上的不足之间形成的反差。这是国内广告学界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另外,在广告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上也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并形成了所谓的“传播路线”和“艺术路线”的分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对广告的学科性质的认识存在不足。广告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在其近一个世纪时间的发展历程中,对其贡献最大的是传播学、营销学和心理学。此外,艺术学、美学、经济学、数理统计学等学科对广告学的发展也贡献良多。这便提醒相关教育者,在开展广告学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和塑造学生多学科、多维度的素质。

二、广告学教育的三个基本素质维度

广告学自20世纪20年代诞生至今一直在不断地从心理学、传播学、营销学等相邻学科中汲取营养和理论资源,心理学、传播学、营销学的每一步发展都对广告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相邻学科的理论资源和研究方法如心理学的实验法、传播学的经验分析以及营销学的市场调查法等早已成为广告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方法论来源。因此,可以毫不含糊地说,心理学、传播学、营销学构成了现代广告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三块基石。然而,如果深入地分析一下广告学现有的这三个核心要素的话,就会发现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就本质而言都是“技术性”的,或者用马克斯?韦伯的话说是“工具理性”的,意即:无论是心理学,还是传播学抑或是营销学,它们传授给学生的都是工具性的东西,旨在帮助学生如何更好地揣摩和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购买习惯和消费方式,从而更好地开展广告传播活动以实现传播致效。应该说,这种工具理性的知识是符合启蒙现代性的价值取向的。启蒙现代性自14、15世纪西方的文艺复兴起先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范围内发展,后又随着资本主义现代性在全球范围的扩张而席卷全球,成为现代性话语实践的一个基本维度。然而,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对启蒙现代性的这种“反人性”的本质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揭露和反拨,这种揭露和反拨的目的就是要为建设一个弗洛姆意义上的“健全的社会”贡献知识和力量。进入新世纪,对启蒙现代性的这种霸权的批判有增无减,这种批判反映到广告学领域,就是不可避免地要求人们重新审视学科现状尤其是现有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否符合人以及人类社会的终极价值。广告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销售,诚如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所言,“我们的目的是促进销售,否则便不做广告”,他据此认为好的广告“是不引公众注意它自己就把产品推销掉的作品”②。在这样的价值观指导下,现代广告不惜摇唇鼓舌之能事,不断地开动宣传机器,通过制造一个个美妙的欲望来将商品推销给消费者。在这样的语境下,现代广告已经成为罗兰?巴特意义上的“神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些广告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如张殿元就曾对由广告营造出的视觉文化传播中有悖人文主义的元素进行过批判性的分析,葛在波也曾提出要扭转现代广告研究领域的“价值偏向”现象③。基于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广告学专业教育的角度出发,笔者在此提出广告学专业教育的三个素质维度,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广告学学界和业界。这三个知识维度依次是:科技维度、人文维度、艺术维度(见图1)。

(一)科技维度

现代广告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三密集”行业,其中,技术密集的特点尤为突出。事实上,现代广告本身即是在19世纪中叶现代科技的全力推动下出现的。当时,经过了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双重洗礼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值全面超越了农业生产值,大量的工业产品源源不断地涌向市场。这种局面在19世纪中期的美国尤其明显。大量的工业产品涌向市场,需要消费者为之埋单,否则资本主义生产链条就会断裂,国民经济就会面临崩溃的危险。这时,人们发现了广告在沟通生产与消费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于是,广告业在美国迅速地开展起来,并逐渐形成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的局面,现代意义上的广告公司正是在这时的美国出现的。现代广告不仅是现代科技革命的一个“副产品”,其诞生之后更是将与科技的紧密结合作为自身安身立命的根本。现代广告与高新科技的结合是全方位的,在创作环节,现代广告借助各种最新的技术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标。最新的计算机图文创作技术、表现技术、显示技术以及传输技术均为广告业所积极采用。现代广告需要尽可能精确地把握潜在的目标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于是,各种最新的消费者心理实验技术被引入了广告调查业;同时,各种各样的调查设备、技术和方法也被引入了针对受众的阅读和视听习惯调查领域,AC尼尔森公司曾在美国大范围采用的旨在检测消费者收视习惯的个人收视记录仪(people-meter)技术即是一个典型代表。在传播环节,广告更是需要借助最新、最快的传播技术将广告信息传达给尽可能多的目标受众。这也是在现代广告的发展进程中每当新的传播技术和手段面世时,最先拥抱它的总有广告业身影的原因之所在,这对于广播是如此,对于电视是如此,对于互联网以及其他新的数字新媒体也是如此。总之,现代广告与高新科技的结合非常紧密,这不仅是现代广告需要提升生产效率的内在要求,更是其为了达成传播致效的根本要求。换言之,现代广告需要借助高新科技的力量来提升自己的生产效率并最终达成传播致效。因此,培养广告学专业学生良好的科技素养特别是运用最新科技手段的能力对于提升他们的竞争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艺术维度

广告不仅仅是一种传播行为,它也是一种艺术表现的形式,这对于现代广告而言更是如此。现代广告的传播活动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传播环境,需要面对不断增长的干扰信息,如何穿越海量的信息屏障而引起受众的注意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奥格威曾经因此慨叹道:“争取消费者注意力的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消费者每个月要遭到价值10亿美元的广告的冲击。有3万个品牌名字要在他们的记忆中争一席之地。要想使你的声音超越过这一片嘈杂,它必须极不寻常。”④毫无疑问,里斯曾提出的“墙纸效应”⑤已成为现代广告人不得不面对的一项重大挑战。为了应对这样的挑战,现代广告的创作除了需要更多地借助于创意的力量之外,还需要更加紧密地结合艺术的力量,因为艺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升华人的心灵。广告与艺术的结合一方面可以提升广告的品位,美化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受众对其排斥心理,促成受众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于无形之中接受广告的说辞。事实上,在现代广告的研究历史上,人们曾经一度为广告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的问题争执不下,并形成了以克劳德?霍普金斯、大卫?奥格威、罗瑟?瑞夫斯等为代表的“广告科学派”以及以威廉?伯恩巴克、李奥?贝纳、詹姆斯?韦伯?扬、乔治?路易斯等为代表的“广告艺术派”。这场争论后来以科学派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而暂时得以终止,但对广告的艺术性的强调却并未淡出人们的视野。世纪之交,随着传播环境的变迁以及20世纪90年代之后出现的“审美日常生活化”和“日常生活审美化”趋势,在艺术走下神坛和广告对艺术的渴求两股力量的推动下,广告与艺术日益合流,互为对方张目。这便使得人们对广告艺术性的话题愈益关注。毋庸置疑,在一个后工业、后现代社会的语境之下,广告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广告。前者需要后者来接近受众,后者也需要前者来接近受众。广告与艺术的这种互需的状态在推动艺术不断泛化的同时也为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潮流平添了一个重要的注脚。广告与艺术的这种紧密结合的状态要求相关教育者在广告学教育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的艺术素养的培养,艺术素质也成为广告学学生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的素质维度。

(三)人文维度

总体而言,现代社会是一个缺乏人文关怀的社会,因此也是一个人文主义不断萎缩的社会,这似乎已经成为包括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界乃至自然科学学界的一个共识。究根溯源,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启蒙现代性自西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日渐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霸权有关。始于14、15世纪的西方文艺复兴吹响了人类思想解放的号角,从而为科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及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这种科学思想的解放已经势不可挡并最终将统治了西方一千多年的宗教神学思想体系挤到了边缘地位。启蒙现代性高举科学、进步、理性的大旗,将“发现世界”的任务不断推向前进,但却不断地将另一项任务——“发现人”边缘化,从而造成了19世纪以来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分裂。⑥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的这种深刻的分裂在20世纪前半叶不断发展,并给人类社会尤其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造成了种种恶果,资本主义扩张本性造成的连绵不绝的冲突以及工业扩张带来的生态灾难,“西方中心主义”对“他者”文化的灭绝性摧残,“逻各斯中心主义”对审美现代性的压制从而形成的两者之间持续不断的张力与牴牾,等等,所有这些都引致了人们对人文主义的呼唤。张学广认为,西方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的这种深刻的分裂“实际上是西方科学、文化和人性的危机(统称为‘生存危机’)的表现。随着人类生存危机的日益严重,克服这些危机的呼声日益强烈,以及两大思潮各自的内在矛盾日益暴露,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到20世纪后期出现融合的趋势。”⑦毫无疑问,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的融合正是为了调和二者之间的矛盾以应对当代人类的生存危机,以期为后现代人类社会提供一个更加和谐的生活空间。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的这种先是分裂后又融合的现象也提醒我们在广告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事实上,人文素质的缺乏不仅体现在了当前的广告学专业教育中,也体现在了当前整个高等教育甚至是整个教育中。当代的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这是由社会大环境造成的。这个社会大环境就是启蒙现代性引致的科学中心主义对人们意识形态的扭曲。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等教育,尤其是像广告学这样的实践性和功利性都很强的学科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忽视是难以避免的。然而,这样的忽视所产生的恶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培养出来的广告人普遍缺乏人文关怀。这恐怕也是造成当前虚假广告、浮夸广告、甚至是“黑心广告”泛滥、整个社会“伪奢侈”之风盛行,道德严重滑坡的一个重要原因之所在。因此,恢复和加强广告学专业人文素质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三、结语

本文认为,站在新世纪第2个十年的中点,面对着现代性向后现代性加速过渡,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换,在一个越来越强调对人的终极关怀的新时期,广告学专业教育应该着力培养学生具备三个维度的基本素质,它们依次是科技维度、艺术维度、人文维度。其中,如果说科技维度的素质是“硬”的一面的话,那么,艺术维度和人文维度则是“软”的一面。新时期的广告学教育就是要做到“硬”的更“硬”,“软”的更“软”,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避免只知“HOW”而不知“WHY”的那种重“术”轻“学”的现象重新出现,为将来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也为实现整个广告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打下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①詹长皓,张肇祺.陈培爱教授谈广告史研究与新闻传播学科建设[J].国际新闻界,2015(4):173-176

②[美]大卫?奥格威.一个广告人的自白[M].林桦译.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103-104,111

③葛在波.贫困与出路:对拓宽广告学基础理论研究路径的思考[J].新闻界,2014(21):2-12

⑤[美]艾尔?里斯,[美]劳拉?里斯.公关第一,广告第二[M].罗汉,虞琦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第5篇:人文主义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多元取向;发展趋势

一、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取向

1.建构主义取向

从某个角度分析,在教育心理学中建构主义已经发展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产物,并且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变化,在诸多刊物中建构主义这一内容均得到体现,比如《英国教育心理学杂志》《教育研究回顾》等。从理论上分析,虽然建构主义并不是一个比较单一的理论,但是其内容多以强调解决问题、强调合作学习等,所以说建构主义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的,尤其是在教学设计、课程设计、培训中具有代表性,当然,这种模式会一直持续下去,逐渐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

2.后现代主义取向

后现代主义同样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哲学思潮,其代表人物包括伽达默尔、德里达等,从后现代主义的诸多作品中可以了解到主张多元化,对还原论有所反对,且后现代主义提倡方法的多元化,对教育心理学而言具有推动性。其中在后现代主义中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表现是在后现代主义思维的影响中涌现出一大批全新的研究领域以及研究性话题,比如,跨文化研究、个体差异、网络教学等。

3.认知主义取向

在20世纪末认知心理学诞生,且在心理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逐渐演变为一支非常重要的流派。毋庸置疑,认知主义在心理学中的作用十分明显,不仅可以为心理学提供连贯的观念,还能推动心理学的创新发展。其中在认知主义取向中,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迁移、先前知识作用、分散联系、储备知识等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然,根据相关文献得知,在近几年认知主义理论的影响下,内隐学习、认知神经科学、社会认知理论、动机研究已经成为认知主义理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

4.人本主义取向

从某个角度分析,在心理学中人本主义被称为第三势力,而且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由国外诸多研究家提出了众多理论模型,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罗杰斯的个体中心理论,无论哪一种理论,均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育发展中离不开方法论、跨文化理论,还需要从多维度以及多途径角度分析,所以,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分析,均可以清楚了解到人本主义当前已经发展成为极端机械主义的矫正器,尤其在某一个特殊情况下,人本主义往往以人道主义在整个研究中得到复苏。

5.行为主义取向

在20世纪中期行为主义取向以全新的研究取向出现在人们身边,其中与行为主义取向相关的包括个别化教育系统、不间断的持续默读。从整个发展趋势分析,现阶段受到应激影响的行为主义已经不存在,这种情况导致心理学家受到批判,甚至导致心理学湮没在社会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行为主义演变得比较温和,而且将各个流派的内容进行了融合,虽然缺乏绝对话语权,但是却出现一种比较奇怪的现象,即行为主义教学方法仍旧属于主流教学方法。

二、新形势下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总而言之,教育心理学是传播心理规律的一种科学,是以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作为发展基础的,自教育心理学出现以来受到诸多思维的影响,无论是哪一种取向,所形成的现实性、客观性等,均能够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创新发展。在当前的发展模式下,教育心理学会呈现出以下几种形式:

1.实现理论观念的融合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分析,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会导致人们过分追求多元化,几千年前的理论流程不能再重演,而且能够实现多种理论观念的融合,这些理论的多元化融合能够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创新发展与进步。

2.实现研究情景的生态化

在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创新发展下,教育心理学的社会价值期望逐渐增加,虽然从全局出发教育心理学理论已经比较完美,但是仍旧存在非常多的缺陷,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研究者也明显感受到与社会现实有所脱轨,所以在这种发展背景下,需要尽可能地在自然环境中创设非参与式研究情景,从根本上探究现实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行为机制,如此才能促使教育心理学贴合教学实践。

3.研究视角呈现多样化

根据相关文献得知,在近几年我国教育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下,大多数现代教育心理学家会利用后现代主义思维实现对传统理论体系的构建,能够从崭新的视角出发,实现对教育心理学的审视。此外,教育心理学在研究视角上所存在的各种固执、偏执等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从多个因素以及多维空间进行研究。

4.研究方法具备综合化

在当前的研究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在科学心理学创建的时候仅仅认为加强实证才能推动心理学的发展,与性质类似,所以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在整个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其研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其中所涉及的方法包括了叙事式、阐述式、客观式等,因为方法不同,所以在统一研究中的应用也不同,但是也只有保证研究方法的综合性,才能真正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创新发展与可持续进步。综上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以及发展趋势往往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为了进一步实现对教育心理学的分析,本文主要对其研究取向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期望能够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力娟,张大均.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取向及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07(2):11-14.

[2]葛鲁嘉.心理学演进的当代思想潮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3-70.

[3]张礼娟,宋明玲.社区心理学的发展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挑战[J].学理论,2012(35):67-68.

[4]李志专.教育心理学在我国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