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税收管理权范文

税收管理权全文(5篇)

税收管理权

第1篇:税收管理权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股权激励;效果分析;税收筹划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励,企业为了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必须充分依靠人才,必须充分网罗高素质的人才。不少企业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优化企业的治理结构,为了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往往采用多种人才晋升奖惩机制。现代企业纷纷锚住了一种新型的人才激励的方式,即股权激励。但由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比较大,在追求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过程中,运用股权激励的方式,很多人往往将目光停留在短期利益上,不利于企业的长治久安。同时,在企业人才激励的过程中,运用股权激励的方式,并没有纳入税收筹划的体系内,使得股权激励的效果大打折扣,企业的税赋负担也没有相应地减缓。

一、企业股权激励的效果评析

1.企业股权激励带来的积极效果

在企业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股权激励的方式能够带来较好的激励效果。当然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方式方法,如果能够运用得当,将会起到积极的效果与作用。但如果利用不当也可能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那么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中,股权激励可能带来的积极效果是什么呢?

(1)利用股权激励可以规避经营者的短视行为

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中,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掌舵者,往往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将自身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蝉联在一起,甚至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而牺牲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中,利用股权激励的方式则可以有效地规避经营者的短视行为,使得经营者得以科学全面地分析企业经营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更加注重企业的长治久安。这主要是因为,在股权激励的刺激和引导下,企业的长期经营越稳定持续,经营者所获得的股权分红就越多。在这种股权激励下,经营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势必能够殚精竭虑,认真负责,不断优化管理水平,不断更新经营理念,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效率。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而言,利用股权激励的方式,能够真正地提升经营者的工作积极性,使得他们在岗位上积极发光发热,推动企业朝着稳定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上科学运行。

(2)利用股权激励可以减少成本

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中,利用股权激励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成本,能够将现金奖励转变为股权奖励,从而激励经营管理者,不断优化管理效率,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传统的费用往往是通过现金或者奖金的形式发生的,企业在聘用职业经理人的过程中,在尚未结合职业经理人实际的经营管理水平与理念前,企业与职业经理人之间已经就薪酬待遇、福利待遇等形成了一个相对一致性的协议,后期根据职业经理人的表现,会酌情进行调整。这种奖金激励的方式,无疑会增加成本,同时还会滋生风险。一旦职业经理人的要求无法满足企业需求,那么企业将会损失一大部分费用。利用股权激励的方式,能够将这种风险降低至最低程度,同时还可以尽可能地缩减成本。在股权激励模式下,经营者的所得与企业长期发展的不确定联系在一起,经营者为了获得自身切实的利益,往往能够自觉地将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整合在一起,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意识,不断运用自身的聪明才智,不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推动企业的良性健康长远发展。

(3)利用股权激励形成互动的人才选择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更离不开专业的经营管理者。人才与企业是一种互动性的选择,企业给予的薪酬奖励等越完善越丰厚,经营管理者的工作诉求就越旺盛。反之,一旦企业无法达到经营管理者的诉求,很可能就会出现跳槽风潮。因此,企业为了挽救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人才,可以利用股权激励的方式。当然,利用股权激励的方式,不仅仅在于人才的挽留,更能够帮助企业筛选出合适的人才。企业可以在股权激励这块“大蛋糕”的主导下,进行合理的人才更迭以及人才筛选,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挑选出更为合适的人选。此外,利用股权激励的方式,能够将经营者的自身利益与企业所有者的利益整合起来,形成利益链条的高度一致性,这本身能够让经营者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提升、自我发挥。

2.企业股权激励的消极效果分析

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中,利用股权激励的方式,的确能够起到相应的人才挽留、人才挑选的目标。但同时这种股权激励在实际运用中,一旦运用不当,很可能会产生比较大的问题。一方面,在企业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股权激励的方式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特别是在股票市场上,由于股票期权的收益取决于行权之日市场上的股票价格高于行权价格,为尽快获得收益,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往往过于注重企业的短期利益,枉然不顾企业长期发展带来的更为可观的收益。在这种短期利益的刺激和推动下,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忽略企业长期投资。同时,由于股权激励依托于股票市场,一旦股票市场发生任何波动,都会影响经营者的心态,还可能会造成公司内部贫富差距的扩大化。另一方面,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中,为了有效地挽留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企业往往运用股权激励的方式。但这种股权激励的方式,并不是一种通行的人才激励的方式,而更适合于刚刚起步的中小型企业。这类型企业的现金流比较少,企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为了实现企业发展与人才进步的同步性,可以运用这种股权激励的模式。但国内现行法律对实施期权的股票来源问题还存在障碍,因此,尚有待于相关的政策法律的出台。

二、企业股权激励的税收筹划

股权激励的合理运用的确能够产生的积极效果,比如,网罗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将经营者自身的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利益整合成为共同的利益共同体,再比如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方式的转变,从外在激励转变为内在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等。股权激励的这些积极效果,已经得到了很多企业的认识。但不少企业在股权激励的过程中,并没有重视税收筹划,这就容易造成企业资金投入与实际效果的大相径庭,往往企业投入较多的资金,却无法得到合理的收益,股权激励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为了优化股权激励的效果,必须结合不同的股权激励方式,采用针对性的税收筹划。当前,在企业经营与发展中,股权激励的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股票期权激励,二是股票激励。这两种不同的股权激励方式,在实际发生税赋时,都发生在经营者实际获得真正的股票时。因此,企业在进行股权激励时,应该注重“行权日”的选择。公司可以通过选择有利的“行权日”、“行权日股票市场”、“授予价”,降低股票期权的应纳税所得额。

三、结论与展望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股权激励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人才激励方面。虽然通过运用股权激励的方式,在不挪用企业经营发展所需的现金流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维系人才,网罗人才。但这种激励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着利弊之分。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中,股权激励的方式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效果,优化经营者的管理理念,自我激励经营者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不断优化管理素质,不断重视企业的长远利益。但股权激励在实际实施中,也具有其局限性。企业在利用股权激励的方式时,必须注重“行权日”的筛选,从而全面降低企业的税负负担。

参考文献:

[1]高雅倩,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的税负比较[J].税务研究,2016,(03).

第2篇:税收管理权范文

关键词: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思考和建议

一、引言

财政税收政策是我国经济政策中的重要一项内容,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而财政税收体系中,财政税收的管理是重要的一环,良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是实现我国经济政策有效施行的坚强后盾。同时这也与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财政税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逐渐显现出来,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我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实现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已是迫在眉睫。鉴于当下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的实际状况,在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要求的范围内,就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现状做出一些分析,提出一些有助于推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思考和建议。

二、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现状和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在我国的制度保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农村的税费改革起到巩固作用,缓解了国家财政方面存在的困难。但是由于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由于诸多的现实条件的限制,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的现象。现就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调查分析,对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具体如下。

(一)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在我国的财政税收体系中,税收的种类还不齐全,在政府管理范围内对于非税收收入和重要税收种类的收入缺少一定的征收规范。如没有对环境和资源调节方面进行必要的税收,阻碍了社会调节分配的职能的发挥,税收制度中的一些制度设定也不完善。

(二)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也正在对预算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但是从整体上来来看,我们必须承认,有相当多的缺陷存在,针对这些问题和缺陷必须要对体制进行完善。就当前我国的财政收支状况来看,没有纳入相应的预算。一方面是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往往只是简单机械的做表面工作,经常存在降低预算指标的情况,过分夸大了管理者的业绩;另一方面,在预算的管理过程中,监管的力度远远不够,组织内部缺少必要的约束,在经费支出过程中,主观随意性比较大,与之前设置的预算有很大的出入。

(三)政府的资金在转移支付过程中管理不规范我国现今的转移支付形式包含专项和一般的转移支付等几种。其中一般性的转移支付才能够实现我国地区之间均等化发展的需求,但是由于我国政府的职责没有有效匹配等问题,造成了我国的转移支付类型构成缺乏科学性,一般性的转移支付形式所占的比例较小,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外在转移支付过程中,长时间缺少规范的管理,容易导致专项转移支付的资金被地方政府纳入,限制正常功能的发挥。加之监管工作不到位,维护地方经济利益采用税收返还等其他形式,无形之中使得转移支付的市场经济色彩加重,导致地区之间的税收返还的不均。

(四)政府的财政税管理人员管理素质不高在我国的税收管理体制实施过程中,相关单位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税收工作中也没有认真负责。税收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低下,管理意识淡薄,认为国家的税收工作只是机械地依据国家制度进行服务,跟自身并无关系,在工作过程中带有敷衍的态度。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国家税收管理的发展进程。

三、关于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相关建议

(一)有效加强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进程鉴于以上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现今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并不健全,要想完善相关体制,必须考虑集权和分权的循环影响。财政税收管理部门对自身工作不够重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推进我国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必将是财务税收工作的第一要务。因此,对于财政税收管理部门而言,必须要提高工作意识,对自身工作负责和重视,提高工作的规范性,维持好财政税收的管理秩序,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保证此证税收健康有序发展,满足不断进步的时展需求。

(二)健全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对税收管理权限进行的科学划分和调整是满足实际的需求,如果需要做出变更的话,都要按照相关的法律规范来执行,不能随意改动。有效保障了法律的权威性,切实落实税收管理体制的落实。

(三)加强对于税收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因为税收管理人员是税收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其工作素质直接影响税收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必须要重视对于税收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有效的提升。加强其业务培训和职业素养的培训,从而保障税收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划分财政税收的收支范围充分利用多种社会经济措施,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调动各方积极性。然后仔细对我国的财政税收收支项目进行分析研究,在现有的经济市场背景下,结合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对当前的财政税收收支范围进行调整,对各个税收服务领域有效进行配置,尽可能的实现区域公共化服务的均衡发展。再就是对税收管理职责进行明确界定,有效消除分配不平衡的现象发生。

(五)切实提高财政税收资金的利用效益国家的财政税收资金主要用于推动公共事业的发展,这是由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规律决定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要想切实提高税收资金的利用效益,必须要加强对于财政税收资源的整合,做到对财政税收收支情况进行透明公开,提高国家财政税收管理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余兴灿.新形势下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创新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0(01):98-99.

第3篇:税收管理权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设;财政税收;税收管理;税收制度

税收是我国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对保障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城市化建设中,加强财政税收管理,可以充分调动税收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改善政府公共服务质量,提升财政收入水平并促进城市建设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城市建设中财政税收管理的弊端更加突出,为此有必要对其管理现状进行探讨。

1财政税收的基本概念

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此期间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并保障其处于稳定快速发展状态。而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改革进程的加快,使得财政税收体制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尽管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税收政策经过了多次改革,各项税收制度愈发完善,但新的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城市税收管理中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税收作为国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应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对传统的税收政策和难以满足当前要求的税收制度进行转型升级,从而优化财政支出体制,提升财政支出的规范度,提高税收利用率,进而加大对基础设施以及公共产品服务供给的资金投入,提高市政服务水平,同时维持财政纳税支出或税款支出的平衡。

2城市建设中财政税收的管理现状

财政税收是市场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是社会主义目标实现中构建更多公平和调节贫富差距而建立发展的基础性税收。尽管税收政策具有无偿性和强制性,但是现代税收也体现出了较高的公正性和时代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现代税收的最本质解释。因此,财政税收在城市建设中的布局非常宽泛,包括城市教育、医疗、公共卫生、民生、科学、文化等都与税收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税收,既保障我国财政的增长,又可以使利益分配更加均衡。但是,我国当前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仍存在以下问题。

2.1税收法律制度、规范不够细化

关于税收我国有制定明确的法规政策,也就是税法,且税法具有开放性和公开性,各项相关的税收政策也是公开的。但是,在实际的税收管理中仍然会出现财政税收管理的力量被地方管理的力量压制的现象。从税收法律法规的角度来寻找原因,不难发现当前我国颁布的关于税收管理体制的法律少之又少,但是相关法规却又很多。因为税收法律过于简单,其约束范围也不是很全面,尤其是中央与地方在划分管理权限时往往是没有足够的法律依据的。这自然就给地方税收局提供了自由发挥空间,从而导致税收管理不规范。因为只依靠法规、条例的规定来定义实施权限,会导致税收管理缺乏系统性和法制性。缺乏合理的法律保护,一方面会造成城市财政税收实施权限受限,使税收管理的实施难度增大,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税收管理超权限实施,使财政税收管理有失科学性。

2.2对财政税收监管不到位

对财政税收合理监管是很必要的,而在实际税收管理中一方面因为缺乏完善的、确定统一的原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导致财政税收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监管人员的责任感不强。例如,在对城市街道税收管理执行过程中,街道税收管理工作并没有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监督体系,缺乏对财政纳税支出或税款支出的详细了解,从而出现在情急下挪用现金的现象。不但没有发挥好街道财政职能,还让税收管理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因为缺少严格的管理体制和监督制度,导致财政税收人员的态度、行为欠佳,从而造成税收监管力度不当。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还会造成企业、团体等偷税漏税行为的严重化,从而削弱了地方税务局调控城市经济合理化增长的作用,进而影响城市化建设秩序。

2.3财政税收管理公开化不足

税收本身具有强制性和公开性的特征,税收政策与税收管理应该让纳税人感到税收的公正性和开放性,这样才能够让纳税主体主动缴纳税款,少做偷税行为,同时也便于税收管理者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纵观当前大多地市的税收管理公开程度并未较之前有明显进步,民主管理机制也尚未形成。而财政公开化不足,缺乏有效的民主管理机制,税收管理就更难于获得民众的信任。缺乏民众监督的财政税收也更容易造成资金的使用不当。

2.4财政税收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财政税收是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城市建设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织支撑。其财政税收资金在城市发展的多个方面都起着较大作用,对财政税收资金的分配和利用关系到政府部门的权、责分配及财政税收体制的实时改革内容。例如,关于财政税收体制我国近年来有做出部分改革措施,一些地市财税局在进行财政资金的管理时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去落实。比较常见的现象如受新的财政税收体制影响,一些地市财政税收工作逐渐开始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收支两条线”的本质内涵是将行政事业性收费与罚没收入实施收入与支出两条线管理,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很多财税局只是将收入和支出资金分开拨付,其实质是收入与支出一条线的运营。因为缺少对税收资金的合理规划,导致税收资金的使用效率被降低。

2.5税收预算工作不被重视

税收工作涉及民脂民生,且因税收体系本身的复杂性,在开展税收工作前需要进行科学的税收预算,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税收工作可以顺利地展开;另一方面是提高税收工作实施的合理性。现阶段我国政府、税务局对税收预算的重视程度普遍偏低,对税收工作的预算内容范围狭隘,从而导致在实际征税过程中问题频出,例如征税人员与纳税人之间发生冲突,纳税人纳税积极性被降低等。

3基于城市建设中财政税收管理现状的相关建议

3.1完善税收制度、规范

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必然需要法律法规以及税收政策的支撑,针对前文中所提到的问题,非常有必要对相关制度加以完善。税收政策的完善需要结合具体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状况,既要维护国家利益,又要着重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在重复缴税这一方面需要通过调整所得税和营业税来适当减小企业纳税压力,提高企业缴税积极性。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或创业型企业,应通过相关政策的补充来合理降低税收,减轻其经济负担,促进中小型企业健康成长。在地方财政税收上,也应该根据各地方经济条件以及产业发展特征对税收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补充税收管理制度。

3.2增强财政税收监督力度

当前总是能在新闻上看到各种偷税、漏税行为,我国社会中偷税、漏税行为的增加无疑是对财政税收监督力度不足的一种反映。因此,有必要增强财政税收工作的监督力度,例如在纳税部门设置专业人员监督企业的纳税情况。对于大型纳税企业或是容易偷税、漏税企业应设置专项监督小组,通过小组人员的定期勘察、督促,保障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全部应纳税群体都按时、按量缴纳税款,消除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对于财税部门内部而言,应加强对财政税收参与和执行人员的监督管理,使其保持对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严格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3.3创建税收管理民众参与平台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想要发挥财政税收的调控作用,就需要引进民主管理制度,使参与缴税的群体能够平等、公正地与财税征缴方沟通交流,使必要的财政税收信息公之于众。那么创建一个双向沟通的渠道就非常重要了,对此可尝试通过互联网创建“城市税收公众平台”,在平台上对部级地方各项税收政策进行详细展示,并对本市税收情况进行展示,从而做好政策宣传,让每一位纳税人都认识到合理纳税的重要性。此外,应在平台创建并开通专门的市民咨询、投诉窗口,并设置专业人员在工作时间内为咨询人员提供问题解答,消除纳税人的顾虑。

3.4规范和改善税收资金分配

如果可以对财政税收的管理体制进行合理改革和完善,并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严格落实,就可以更好地实现财政税收的增加。而对财政税收所得的资源、资金进行合理分配才能够提升财政税收的资金使用效益。首先,应建立行之有效的税收管理体系,将财政税收的全部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中,然后对财政税收资金进行整合,遵照不同的城市发展需求,科学配置税收资金。此外在税收资金的分配中应注重对农村的“政策倾斜”,然后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在财政税收资金的分配使用过程中,必然是需要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相互合作及相互监督的,如此才能将税收管理的优势展现和回报给社会。

3.5加强财政税收预算管理

税收预算的不合格会使征税过程和管理变得更难,甚至会削弱财政税收对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调控职能,因此必须对税收资金预算进行有效管理。除做好税收范围内的各项基本预算、规范确定财政税收收支范围外,应着重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结合城市实际发展状况,适当扩宽财政预算范围,将财政预算机制覆盖至企业、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中。二是政府应构建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的税收预算管理机制,对财政税收管理机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为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财政税收预算机制是深化改革、加快财政税收体制创新的必要路径。

4结语

综上所述,财政税收对城市建设发展具有宏观调控作用,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基于当前我国财政税收法律的不完善性,以及地方财税政策的差异性,实际的税收工作中还存在税收管理公开化不足、税收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税收预算工作不被重视等问题。因此,应完善税收制度,规范、创建税收管理民众参与平台,加大财政税收监督力度,规范财政税收收支范围,提升财政税收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财政税收预算管理,从而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财政保障。

参考文献:

[1]齐相永.财政税收管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建议探寻[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9):170.

[2]梁志远.推动城市经济增长转变的相关财政税收政策应用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1):48-49.

第4篇:税收管理权范文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地方税体系;财政管理体制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税收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财力保障,也是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进一步深化财税制度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健全地方税体系,稳步推进房产税立法”作为深化改革的几个重点领域之一。北京正处在减量、提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营改增”、大规模减税降费及疏解非首都功能,税收减收效应明显,财政收入明显放缓,而同期各方面资金需求旺盛,财政收支矛盾凸显。地方税体系的建设问题日趋迫切,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地方税体系势在必行。

一、高质量发展与地方税体系构建

(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明确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单独从经济范畴来理解,高质量发展是在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条件下,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高、产出数量增加、产出的品质得到明显提升,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在经济新常态下,高质量发展还应考虑社会、政治、生态、文化等诸多范畴。高质量发展不仅仅包括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协调优化、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生态的文明与可持续、文化价值观的优化,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的发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质量发展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是相适应统一的。高质量发展是系统性的重大变革,是以经济为核心的社会全方位发展。具体来讲,高质量发展应包括“五大内涵”。1.有质量的经济增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优化、创新竞争等可以通过实现资源重新配置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表现为产品结构从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向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产业结构由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消费结构实现改善升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2.社会公平与和谐,增进社会福利。在收入分配上更好地协调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平衡,优化二次分配结构,促进城乡与区域的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实现分配的公平化、充分就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共享发展成果。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执行力,提升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增进市场活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4.文化价值观的优化。高质量的文化建设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精神,营造和谐社会氛围。坚持创新发展,增强文化传承与文化引领力;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提升文化服务力。5.生态的文明与可持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地描述了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高质量的发展须伴随自然环境的友好可持续。转换增长动力,转变发展模式,培育新兴产业,优化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不断治理和改善,由高排放、高污染转向循环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经济,激活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二)地方税体系与高质量发展

经济从重视增速目标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过程中,中央政府承担体制创新设计的任务,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指标体系,而地方政府层层向下,负责执行中央政府决策,具体推进落实,如提供高效的公共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扶贫、污染防治等。在稳增长、防风险方面地方政府须发挥积极主导作用。而地方政府职责的履行主要依赖于地方税收收入。从地方政府收入的角度来说,地方税体系不仅包括现行税种中的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契税、烟叶税、车船税等由地方政府来征收的税收收入,也包括中央地方共享体制下分享给地方的税收收入。在经济转型、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健全地方税体系,形成一个有活力、稳定性强的地方收入体系,能够形成对地方政府提供高效可持续的公共服务的激励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创新经济发展方式;同时解决大规模减税降费之后地方财力面临的压力,稳定地方财政收入预期,缓解地方政府财力和支出责任的紧张局面;推动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发挥及对环保、收入分配的调节。因此,健全地方税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助力。

二、北京市地方税体系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一)北京市地方税收收入规模及对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撑作用分析

随着“营改增”、大规模减税降费及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市税收收入增速明显放缓。从表1可以看出,2015年税收收入增速为10.43%,2016年税收收入增速降至4.43%,主要原因是2016年5月1日北京市开始“营改增”试点,北京市第三产业占比高,2018年已达81%,连续多年居全国之首。“营改增”之前,地方财政对营业税依赖程度较高,“营改增”后财政部制定了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中央与地方增值税分享比例调整为五五分成,税收减收幅度较大。据测算,2018年北京市新增减税降费约400亿元,2019年新增减税降费约1800亿元,随着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及北京市的产业疏解政策,北京市第二产业占比进一步下降。2019年北京市财政收入为5817.1亿元,增速0.5%,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3年以来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但基本稳定在85%以上。可见地方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稳定的地方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稳固增长的基石,也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健康发展。

(二)北京市地方税收入对地方可支配财力的保障作用分析

2018年全国财政支出21万亿元,支出规模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10.9%。从表2可以看出,2009年以来,北京市财政支出逐年增加。稳定增长的财政支出规模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聚焦保障重点领域建设、集中财力落实重大事项和重点项目,实现北京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可发现,近年来地方税收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稳定在70%左右,地方税收收入是地方可支配财力的重要保障,为地方政府完成事权责任提供财力基础。构建完善的地方税体系,合理丰富地方政府税收收入,有利于缓解地方财政资金紧张的矛盾,促进消费升级,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北京市税源产业结构与行业结构分析

产业结构和行业的结构的调整和变化,直接影响税源结构。北京市第三产业占比大,第三产业2017年组织税收收入10726.4亿元,2018年组织税收收入10836.0亿元,在北京市组织全部税收收入中占比分别为86.5%和85.6%。在行业结构上,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为税收收入贡献最大的行业,组织的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最大,年与2017年相比,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速较快。分析税源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对于地方税体系的优化及新财源的培育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地方税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税收规模偏小,地方财政自给率低

“营改增”后,地方税缺乏主体税种,收入筹集能力进一步下降,地方税收规模偏小。在当前经济下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防风险和减税降费大背景下,地方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变,进一步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紧张。以北京市为例,近年来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大体上逐年下降,2018年该比例仅为66.77%,可见地方税收收入在满足财政支出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削弱,而公共卫生、教育、社保等方面的刚性支出不变甚至会随着经济发展小幅度增长。财政自给率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地方财政的“造血功能”,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地方财政预算支出,其中预算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由表4可以看出,北京市地方财政的自给能力不断下降,差额部分主要依赖于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积累了公共风险。从税收收入结构上来看,地方税收缺乏收入占绝对优势且稳定的独享税种,地方税中小税种数量多、规模小、征管难度大,从表5可以看出,北京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依赖于增值税、所得税等共享税,影响了地方政府收入来源的稳定性。

(二)地方税权配置不充分,地方财政存在风险

1994年分税制改革,我国的税收立法权高度集中在中央,开停征、税目税率的调整权、税法的解释权基本都集中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可对部分小税种的税率进行选择与调整,地方政府缺乏税收管理权限,不利于进行宏观调控、收入再分配及保护环境。由于各地的资源禀赋的差异及经济发展程度、发展特色的不同,各地在进行税收管理时采用一刀切的税收政策,尤其是涉及区域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利于调节经济运行。地方财政收入缺乏稳定的预期,不利于提升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应对财政风险。在税收征管方面,无法因地制宜,不利于提高税收的经济效率。

(三)地方税改革相对滞后,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从地方税内容上来看,现行地方税体系中部分税种改革滞后,功能弱化,如耕地占用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较为老旧,与目前的高质量发展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从税收功能上来看,目前税制结构中征收环节在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的税种多,在保有环节的税种较少,间接税多,直接税少,不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从税收法治的角度来看,近两年税收立法的步伐不断加快,但仍有部分地方税小税种未完成立法,完善地方税体系,加快税收立法,有利于优化税收法制环境,推进依法治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四、适应高质量发展,构建地方税体系的思路

(一)打造以共享税为主,专享税为辅的地方税体系

随着“营改增”的落地,增值税成为中央地方共享税,央地分享比例为50:50,在地方政府税收收入中共享税已占据50%以上的比例,我国已进入“大共享税”时代。中央与地方的分享比例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因此需科学设定共享税的收入分享机制,稳定分享比例,适当提高地方政府的分享比重,保障地方基础财源。在独享税方面,因地制宜,根据各地资源禀赋的差异合理确定地方税主体税种,积极培育建设税源,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管理权,有效调动地方政府的主动性,拓展地方财源。通过打造以共享税为主、专享税为辅的地方税体系,实现央地财力关系协调,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法治化,完善财政管理体制

党的明确提出“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首先应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尤其是省级以下的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减少目前事权下沉严重、基层财政压力过大的局面,也避免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随意性,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及政策效果。其次,适度加大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减轻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压力,促进区域间财力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最后建立事权划分动态调整机制,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消费结构,需要地方政府不断提供满足人们需要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适当赋予地方税收管理权限,提升地方治理能力

首先,在保持中央政府税收立法权的基础上,结合地区资源禀赋与差异,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管理权限,如在一定范围内的政策选择空间、税收减免等优惠事项,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税体系。以个人所得税为例,税法中对费用扣除标准及专项附加扣除比例,可设定一定的范围允许地方政府在范围内进行选择,从而实现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其次,加快地方税立法的进程,增加直接税的比重。梳理现行各地方税种,合理的可将暂行条例上升为法律,不符合经济发展的,改革进行新的立法,是满足下一步财税体制改革的需要。通过适当赋予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可以有效提升地方的治理能力,调整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实现良性互动。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香菊,杨欢.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税收优化研究[J].税务研究,2019,(5):18-24.

[2]刘尚希,樊轶侠.论高质量发展与税收制度的适应性改革[J].税务研究,2019,(5):12-17.

[3]健全地方税体系研究课题组.健全地方税体系问题研究[J].公共财政研究,2018,(2):16-24.

[4]董蕾,张蕊.新时代我国地方税体系构建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8,(67):52-59.

[5]刘天琦,李红霞,刘代民.新形势下地方税体系重构路径探析[J].税务研究,2017,(4):114-116.

第5篇:税收管理权范文

关键词: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创新策略

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今社会,我国社会发展理念不断进步,对于财政税收工作的开展也极其重视,不断对税收工作模式进行革新,达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目的。乡镇是目前我国的重点发展对象,只有乡镇经济得到了快速提升,才能够缩小城市与乡镇之间的差距,加快和谐社会体系的构建。在乡镇发展过程中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不仅迎来了发展机遇,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管理人员需要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对财政税收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提升乡镇税收管理工作效率。

一、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的重要性

乡镇地区属于我国基层行政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城市以及农村提供重要的联系纽带,乡镇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对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1]。对乡镇地区财政税收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是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改革措施,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理念的必然措施。其次,乡镇地区在进行财政税收管理时,工作难度较大。乡镇地区部分纳税人素质较差,并且纳税对象呈分散的状态,无法有效落实国家所提出的重要财政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极其容易出现逃税或者漏税的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乡镇地区的管理工作效率。最后,通过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可以加快城镇一体化的发展速度,逐渐减少城市和乡镇之间的发展差距。

二、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税收支出增加我国目前已经推行分税制改革,给乡镇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保证,激发了乡镇地区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潜力,增加了财政工作的自主性。但是在分税制制度的影响下,乡镇地区的财政税收支出逐渐增大,增加了乡镇地区的支出压力。分税制是指根据中央以及各级政府的实际情况划分出多个税收标准,达到强化各级政府的自主管理权利[2]。目前乡镇地区税种工作的压力逐渐提升,税收收入却在持续减少,特别是在乡镇一体化的背景下,乡镇地区需要提高基础设施建设速度,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财政支出压力过大导致乡镇地区出现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影响了乡镇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效率不高粗放式管理是税收管理工作的主要模式,但是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这种管理模式并不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影响了乡镇地区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效率。虽然已经出现了零户统管的模式,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到位、管理理念认识不深刻等原因导致财政管理工作逐渐偏离轨道,无法发挥这一管理模式的实际效果。并且,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缺少完善的管理体系,在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不规范的问题,也降低了乡镇地区的管理效率。

三、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创新管理策略

(一)完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制度是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可以保证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财政税收管理的科学性。乡镇地区部门需要完善规章制度。乡镇地区在财政税收工作中需要对税收进行预算,明确不同工作内容中的税收指标,落实税收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对于在财政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工作人员实施处罚。对于逃税的个体商户或者其他经营者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惩罚,利用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来减少纳税人的违法风险[3]。要对财政税收进行科学管理和专项管理。为了保证管理工作的效果,需要改善政府部门的用人制度,采取考核的方式确定不同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工作水平等级,利用等级来分配岗位,发挥每一个干部的实际工作。专项管理主要包括针对行业类型、地区差异、纳税性质、汇总或者合并等各项因素实施专门的管理。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为纳税人提供监督政府财政税收管理制度实施的有效措施,将管理制度向群众公开,达到提升工作透明性的目的。

(二)加大财政税收管理政策的宣传力度乡镇在开展税收管理工作时需要针对多个服务对象,并且服务对象具有复杂性和分散性的特点,服务对象的素质水平良莠不齐,增加了税收管理工作的难度。政府部门需要强化对有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提升纳税人的自主纳税意识,让纳税人认识到纳税的重要性,进而达到落实财政政策的目的。针对企业而言,税收部门和企业需要对两者之间的沟通方式进行创新,使两者可以互相对自身的工作进行指导,进而促进乡镇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发挥出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所产生的社会效益[4]。针对个人纳税对象而言,乡镇部门可以积极使用新型的信息化沟通方式,利用互联网平台向纳税人宣传有关的纳税政策。乡镇部门可以创建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有关于财政政策的有关内容,使纳税人及时了解国家所推出的财政政策。或者也可以建立线上网站,在乡镇地区的有关机构官网中增加政策推送栏目,并在线上设置沟通通道,由后台的专业人员为纳税人及时解决问题。理解,增强他们的纳税意识。具体来说,乡镇地区可以成立专门的税务征收部门,对纳税人的状况进行了解与把握,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应对举措。另一方面,乡镇地区要加大宣传力度,将国家最新的纳税政策及时传达给服务对象,从观念上对他们进行转变,以增强他们的纳税意识,保证征税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转换乡镇税收管理工作角色定位以往的财政税收管理工作都是由乡镇地区部门单独完成,纳税人对于财政税收的管理模式缺乏认知,导致乡镇地区和纳税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影响了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乡镇地区部门可以和纳税人改变角色定位,让纳税人主动参与到税收管理中,为两者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5]。在引导纳税人进行财政税收管理时,可以为纳税人举办辅导培训班以及管理心得交流会,使纳税人可以在交流和学习中对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有更加详细的了解。在纳税人看来,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态度和乡镇地区部门是不同的,通过纳税人的参与可以让乡镇地区更加重视纳税问题,继而改善纳税部门以及企业之间的关系。除去转变纳税人的角色定位,乡镇负责管理税收的部门工作人员也需要积极和企业进行沟通,进入到企业内部进行观摩和学习,站在纳税人的角度了解实际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角色的转换可以让两方都看到不一样的问题,进而可以对管理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使纳税人可以享受到缴税之后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调动纳税人对管理工作和纳税的积极性。

(四)重视不同乡镇的差异性不同地区的乡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如经济能力、产业结构、纳税政策等,在进行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时需要注重地区的差异性[6]。乡镇地区需要结合实际的经济实力和现状,制定出符合实际需求的财政税收政策,或者为纳税人制定合理的优惠政策等。乡镇之间纳税人数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经济发达地区纳税人数相对较多一点,但是贫困地区纳税人数较少。乡镇地区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当地的实际纳税人数、纳税量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和处理,结合大数据处理结果对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乡镇需要立足于乡镇的特色资源,提升农业发展力度,稳定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来源。不同地区的农村思想有所差异,乡镇部门可以深入一线和农民沟通,根据农民所提出来的问题制定优惠政策和减免政策,推动农村自动化水平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乡镇部门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产业特色为农民提供创业支持,对农民进行创业知识培训,使农民可以利用产业优势转变为民营企业或者个体户。这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也可以提高乡镇财政税收收入。

(五)建设优质管理队伍管理队伍的质量是影响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乡镇财政税收部门的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型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巧,学习财政政策,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目前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工作队伍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工作的积极性较差,特别是乡镇地区属于基层组织,在工作方面普遍存在着态度散漫的问题。乡镇地区需要对管理人员实施有效的培训活动,向管理人员传递责任意识,使负责管理的工作人员也可以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相关部门也可以定期组织交流会议,结合在财政工作中出现的实践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强化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乡镇财政税收是乡镇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可以加快乡镇的转型速度,对这一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提高乡镇居民的纳税意识以及对财政税收政策的理解程度,对于乡镇居民自身发展也有重要意义。乡镇财政税收同时也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属于经济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乡镇需要完善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制度,提升财政税收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纳税人主动参与财政税收管理工作。通过对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模式进行创新可以推动城乡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我国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婉苏.乡镇政府债务化解与风险防范研究——基于《预算法》的视角[J].学习与探索,2018(06):78-85.

[2]郭晓红.农村税费改革与乡镇财政税收制度变革[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4):100+102.

[3]赵云华.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及创新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9(16):232-233.

[4]宋廷禹.关于如何做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09):27-28.

[5]李秀琼.浅析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乡镇财政税收建设[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5):29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