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学校课程建设范文

学校课程建设全文(5篇)

学校课程建设

第1篇:学校课程建设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网络课程建设;机电专业

0引言

网络课程建设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显著优势,网络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转变教育模式的有力举措,并在中职院校机电专业教学中占据着日益显著的地位。中职院校机电专业为加快推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及教学质量的改善,应在与时俱进中加快推进职业院校网络课程的建设。使中职院校机电专业可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并不断丰富教学方式。促使中职机电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发挥网络课程的优势,增加网络课程教学的活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推进中职院校网络教学朝着专业化、网络化、深度化的方向发展,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新发展、新目标。

1职业院校开展网络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中职机电专业与计算机网络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旨在培养塑造机电一体化专业化高、综合性强的人才。职业院校传统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网络课程相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说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及优势,并且网络课程具有接收传播速度快、学习资料及其他学习资源下载较快等显著优势为网络课程的有序开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并具备实现新发展的优势[1]。中职院校加快推进网络课程建设是便利地以网络作为开展教学的平台,从而开展一种线上的新教学活动。职业院校增设网络课程有利于借助网络优势及时为中职机电专业学生解答疑惑,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并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当代教育发展处在网络化、数据化及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环境中,网络课程的开展具有一定必要性。中职院校为加快实现自身教育方式的变革与发展,应在与时俱进中寻求发展之道以免被新一轮教育改革淘汰[2]。中职院校开展网络课程建设既是迎合教育发展要求与发展目标的需要,又是改进自身教学模式及教育方式的重要手段。

2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开展网络课程的优点

2.1辅助教师优化机电课堂教学

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中职机电教学,教师应该积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有利于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适应当前的新型整体教学环境,有助于转变以往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使学生成为机电教学课堂的中心人物。既可以加强学生的机电专业知识,以及实操技术,又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机电教学,有效改善中职机电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学习机电课程充满热情。在中职机电课堂上结合信息化技术能使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有助于教师优化机电教学课堂,使学生不断提高机电专业技术。

2.2使学生对机电专业产生兴趣

在以前的中职机电课堂上,教师通常运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往往只重视专业知识的讲解,对于操作性极强的机电专业来说,课堂效率是低下的。运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会感到枯燥无趣,往往产生厌学的心理,难以对学习机电课程产生兴趣。机电网络课堂的构建,有助于教师突破陈旧化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一些不易理解的知识难点,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使课堂教学模式变得更加丰富和新颖,增加中职机电教学的趣味性。

2.3有助于简化教学难点

在传统的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教学中,常运用黑板加粉笔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将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记录到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观看和学习,常导致教学过程沉闷无趣,学生不能有效掌握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网络课堂模式的兴起,结合电子白板的教学形式,将教学难点以动态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深入的掌握机电知识难点。同时帮助教师突破死板的教学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机电课程,实现在机电学习中收获知识。

2.4利于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网络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机电专业中的运用,使教师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的形式变得丰富且生动。在网络课堂上,教师改变以前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更多与同学和教师互动交流的机会。同时教师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和线下教育,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尤其在机电教学中,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机电专业技术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效率低下,学生对专业性强的知识难以理解,渐渐对机电学习的热情减退。但是机电网络课堂有利于改善这一现状,在网络课堂中,通过网络技术的支持,机电课堂向微观转变,以学生更容易理解的形式进行教学,提升中职机电教学效率,通过创设多姿多彩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有效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3职业学校网络课程建设现存的问题及不足之处

3.1网络课程资源有待完善

当前中职机电专业在开展网络课程教学时存在着网络课程资源不完善、不相匹配的情况,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中职院校网络课程建设的发展和完善。并且当前网络课程资源多是以简单的文本扫描类教学内容为主,并未对机电专业教学课程的开展提供实时网络中的教学资源作为补充。网络中教学资源虽种类繁多下载速度较快,但应用于中职机电专业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仍相对有限,这还需增加教师辨别与整合专业资源的能力。中职机电专业多以实践操作为主,为更注重实践操作且实践性强的学科,因而在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实践性[3]。

3.2教师教学方式有待改善

中职院校机电专业教师在开展网络课程时缺乏一定的教学理念更新与教学方式转变。开展教学多是以院校课堂为载体而实施的教学活动。而网络课堂的开展将承载课堂的载体转变为网络环境,而在网络环境中极易增加不稳定的变化因素,且极易出现教师在开展网络课程的同时无法获知学生的实时学习情况。此外在中职机电专业网络课程开展中缺乏一系列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从而使机电专业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在网络课程的学习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与学习质量[4]。

3.3缺乏具体操作的实践活动

中职机电专业当下开展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着机电实践活动缺失的问题,导致学生无法投入到实践活动与实践操作当中,不能真实性状态进行实践活动。且网络课程偏向虚拟的环境,从而使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不能完全深入到机电专业的专项研究中。中职院校在开展网络课程时缺少与学生之间及时的交流与沟通,使网络课程的开展对学生应用能力提升方法起到显著效果。中职机电专业是一项专业化程度高、实践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增加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可使学生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及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5]。

4完善职业院校网络课程建设的对策及方法

4.1完善网络课程资源

中职机电专业院校在加快推进网络课程建设时应及时更新并完善相关网络课程资源,保证网络课程得以有效开展。教师在开展网络课程教学时应及时更新自身所应用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与教学资料,并从中调整不适应的教学环节,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如在进行机电专业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教学时,教师在已准备好的网络教学资源上应增添一些演示视频以作讨论之用,并增加在机电研究技术等方面的专题视频,并进行习题的制作,用以对学生进行考核,使学生加快提升网络学习能力。例如,在进行机电机械装配图绘图教学时,网课课堂可以与信息化技术手段相结合,教师可以利用装配图画法的教学课件,把测绘流程和板书输入到PPT中,制作板书和测绘装配图的教学课件,使机电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此外,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将音乐和文字,以及动画结合在一起,设计出5~10min的课程,让学生掌握制图方法和流程,同时教师也可以将绘图的演示方法及绘图的技巧制作成微课在课堂上播放。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视频进行讲解,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上为学生渗透更多教学资源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掌握制图方法。同时运用课件、视频、微课等形式相对于单纯在黑板上画图和讲解,使学生更加充满学习热情,同时将复杂的绘图流程变得简单化[6-8]。

4.2改善教师教学方式

完善中职院校网络课程的建设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教师在实现网络课程建设上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师作为职业院校网络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者与组织者,应具备与当前时展相匹配的专业化能力与专业化知识水平,因而教师在开展网络课程教学时应不断更新并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从而为学生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教学环境[9]。

4.3开发实践活动方式

中职院校为完善网络课程建设应增加系列化的实践活动,以更好的发挥机电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用。为满足机电专业学生实践操作与实践活动的需要,应加强对网络课程教学方式的开发与改善。如在加快网络课程建设时可将网络课程开展的平台转移到机电专业研究实践活动方面,能更好满足学生的实践活动需求。此外为营造真实的活动氛围,亦可加强网络课程直播平台与学生手机功能的联系,并将机电设备、传感器等具体操作步骤通过手机APP学习和播放,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视觉观感[10]。

5结语

第2篇:学校课程建设范文

[关键词]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

现今的制造业主要以机电行业作为主体,产值高,就业人数比重高。中职学校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主要是培养在生产一线有实际技术操作的人员,中职院校大多以机电专业为主要教学科目,注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中职院校把行业作为依托,采取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了解当前市场需求,打造属于自己的专业品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适应性强,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机电专业通用技能,在就业过程中可以更好地适应职业变化。本文从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现状入手,结合实际展开阐述,针对如何正确落实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进行探讨。

一、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现状

(一)中职教育大环境的贪功求名

近年来中职院校成为很多学生追求技术傍身的不二选择,中职院校纷纷实行专业扩招,扩大教学目标,机电技术专业更是如此。人所共知,机电技术是工业生产一线技术的人才培养,良好的知识基础和院校教师的技术授课是机电技术人才培养的基本。现在专业扩招严重,招收学生自身水平参差不齐,优秀的中职教师供不应求,师生比例失衡,教学资源和基础设备也严重不足,尤其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以大量的实操为主,又需要教师的详细实践指导,导致部分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和教师指导学习时间减少,设备和师资的分配不均。在这样急功近利的招生背景下,教学环境的专业性得不到体现,直接影响机电技术的长远发展。

(二)教学课程得不到有效推进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面临的第一个教学问题是课时量较少,现在大多数中职院校都在进行课程的创新改革,不仅知识理论课时量大大减少,引导学生实际操作的技术课时也一再被缩减。没有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实施和制订,课程教学的改革计划得不到正确的实施,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和牢固,而机电技术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更是无法达到教学的要求和应试的标准。

(三)不完善的实训实操教学制度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要把实际动手操作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途径,现今中职院校把工学结合、情景教学作为教学宗旨。但未做到真正有效的实施,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机电实训室的环境问题,不规范的配电设置会给学生的安全埋下极大的隐患。或机电所用的机械设备问题,机电设备的不合理配置也会给学生在学习上造成困难[1]。在设备使用的方案上达不到统一标准,没有科学地进行实地调研工作,虽然有较高的成本投入但始终缺乏实用性。中职教师也会因为设备的实用性偏差而导致教学演示工作无法有效进行,理论模块知识教学效果也得不到提升。

(四)授课模式较为抽象化

中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模式较为固化,方式单一,还是以传统的口头讲述方式为主要授课形式。脱离实操而单纯强调理论教学是不可行的。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具象化,也没有实际操作的演示结果作为依据,使大部分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书本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得不到充分应用,机电技术实操时也感受不到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机电技术学习中较高难度的问题,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使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会打击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五)协调统一机制建立不全面

综合教学资源和教学人员是协调统一的教学机制最重要的两个方面。由于机电技术专业的涉及面广泛,专业知识技能较多,因此要把师资力量、实训场地以及实操设备在中职院校各个专业之间做到有效协调,关键就要做好合理的课程安排和调度。一些学校往往因为安排不合理,教学计划也没有在各个专业之间得到协调处理,出现同一课程不同专业撞课的现象,产生严重的教学问题。比如机电和数控专业都会有电气控制的课程学习,若教学课程没有得到合理安排,会使院校教师和实训机械设备都感到超负荷工作。现在的院校一般教学资源都是有限的,我们要把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加以利用。

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的举措

(一)重视专业体系的标准化建设

专业的课程体系组成要做到有清晰的逻辑条理,明确要求,以达到专业的课程学习规范。把具体专业课程的标准作为专业体系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可以避免混乱的教学课程产生,部分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过程不够重视,只看重教学结果,学习过程中主要培养的职业素质和知识的认识能力得不到提升。可以把权威的行业协会对于专业体系的定义作为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基础,在实际范围内采取有效举措,过程中加强力度,这样不仅可以阻止中职院校在培养中的偷工减料行为,也大大保证了教学课程的质量,实现全国中职院校的有序竞争。

(二)利用严格的考核制度保证教学质量

课程考核是检验中职学生对机电技术知识掌握的具体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要严格加以实施。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也是由教师评判和学生考评两种方法构成,学生的考核主要体现在建立机电技术课程考核标准方面,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培养优秀毕业生是重要保障。当代条件下,中职院校的机电技术课程考核体系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考核的制度大多由授课教师自行规定,缺少监督,没有严格的准绳,没有一个标准的机电技术制度考核形成[2]。在这方面要像外国工业和生产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学习,建立严格的课程考核任务,按照标准由第三方进行评判。学生只有掌握好所学知识要点才能通过考核,没有教师的个人主观发言,公平公正,只有学生的自强和教师的自律才能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工作发展得更好。

(三)完善实训专业设备的建设

一直以来,中职院校的机电技术专业课程都是以实训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机器设备在教学过程中有着较高的利用率,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第一方法。中职院校要在学校里建设带有专业设备的实训室,并且需要一线教师的亲身参与,对设备的添加有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给出合理建议,形成科学的实训教学方案。除此之外,实训室作为重要的小规模教学基地,需要进行日常管理,制订完善的管理方案,责任到人,明确管理目标和管理条例,加强学生对实训设备的了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提高专业教师待遇,加强竞争

机电技术专业的一线教师有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要想提升专业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调整他们的精神和物质层面的待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学难题,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提升能够使教师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促成良好的长效管理协调机制。例如,可以做好中职院校各个相近专业之间的协调,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探索新的教课制度,教师之间可以进行轮课方式,改变现今中职院校教学方式单调、一成不变、一门课程教到底的情况以及在同一专业体系不同课程相互之间熟悉较少的弊端,培养一专多能机电技术应用的优秀教师团队[3]。专业上相近的课程,能够有效解决课程拥挤的情况,更能合理安排人员配置,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为各个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奠定基础。实践证明,竞争机制的合理引进有利于提升中职院校机电技术专业教师队伍的水平。竞争机制的意义在于人才对更多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中职教师在这样良性竞争的情况下更好的发展。比如适当地进行教师授课比赛、技能交流大会、校企联合开发教学项目等,既能促进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同时又有切合实际的重要意义。院校的领导应顺势而为,给中职学校教师一个良好的教学发展环境,抛弃之前陈旧的固有评定教学能力的做法,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专心搞科研技术,积极提升自己,只有达到以上要求,才能使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工作得到发展,为国家培养新一代的技术人才。

(五)基于专业的项目教学

教学工作成果的产生离不开教学工作的长期进行,在获得一个完整的教学程序时,就是“工作过程”。目前,教学过程有工作过程规范性、工作过程标准性和科学性等特点,教学时刻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具体的教学项目,实现以实践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的观念转变,以教授技能为主、知识传授为辅的教学转变,实施“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式一体化,不再以中职教师为指导,转向以学生为主导,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这三个方面。例如,在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中液压与气动技术,若仅按照课本内容授课,教师讲得再细致、透彻,学生最后还是体会不到其中实用的原理[4]。项目教学可以以课程的实际应用作为依据,甄选出液压千斤顶的拆装,自卸车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等为基础,形成不同的学习项目,把知识信息彻底贯彻到教学项目里。这种教学方式在于理论、实践、综合素质的有效融合,把教学的内容重新划分,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对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在教学项目里做到合理分配,把学生作为中心主体设计教学项目,促使学生更好地分析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强对于机电技术的掌握与应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在教学上实行全面的教学方式,是机电技术广泛应用的基础条件之一,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加大对中职学生机电技术的教学力度,不仅可以提升中国机电技术的水平,也决定了机电应用专业课程建设的整体方向。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工作始终是围绕对学生实操技术的提升和专业方向的落实展开,以培养国家一线技术人员为重点,贯彻实施以岗位需要和工作实践为目标的宗旨[5]。近年来,由于机电技术的应用备受关注,在掌握其实际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完善的发展策略,可以推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艳梅.浅谈中职机电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11):156-157.

[2]王振振.创新及深化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内燃机与配件,2020(20):227-228.

[3]李文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D].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20.

[4]杨斌.中职学校气动与液压传动课程教学方法优化[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20.

第3篇:学校课程建设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

小学教育专业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补充了新鲜的血液。但是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及评价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实践课程建设,没有充分发挥实践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2016]2号)指出,“师范生教育实践不断加强,但是还存在着目标不够清晰,内容不够丰富,形式相对单一,指导力量不强,管理评价和组织保障相对薄弱等问题”。

一、小学教育专业发展概述

1998年,南京晓庄学院以联合办学的形式最先开设本科小学教育专业,随后不少高等师范院校陆续开设小学教育专业,如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等。目前为止,全国多达200余所高校设有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我国的小学教育专业从无到有,从专科到本科,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仍然在探索中前进。为进一步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从课程方案、教材与课程资源、教学与评价等方面对高等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标准》体现了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体现了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

二、新疆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现状

新疆师范大学于2002年开办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2007年生成本科。本专业结合新疆社会和小学教育发展的需求,以“立足小学、服务小学、研究小学”为宗旨,以“师范性、综合性、实践性”为发展原则,培养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实践课程特点

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采取“见习+研习+实习+毕业调研”实践模式。注重师范生技能演练,每年定期开展教师风采月活动,包括模拟课堂、模拟面试、诗歌朗诵、汉字听写、三笔字、多媒体课件制作、数独游戏、英语演讲等比赛项目;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提高,开展不同层次学生课题研究,同时积极开展各类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在实践课程实施条件方面,学校为实践教学的实施提供便利条件,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微格教室,实训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完善保证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在实践教学方面,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方法,运用参与式、案例式、探究式等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加凸显,主体意识及实践能力不断得到增强;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更加注重内容的多样性和新颖性,和当前一线教学积极靠拢,使课程的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有机结合。

(二)实践课程建设及实施中的问题

首先,实践课程的内容虽然很丰富,但实践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多样化的实践课程及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但是部分课程模块下的实践课程及不同阶段的实践课程目标不够清晰,内容之间衔接的不够紧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实践课程关联性不强,课内实践课程和课外实践活动的系统性不强,这样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其次,实践课程评价手段不科学。实践课程评价主体及方式都比较单一,侧重终结性评价,尤其在对学生的实习、见习等校外实践课程的评价上,只是依据学生的见习报告手册、实习报告手册来打分,教师根据学生填写的内容无法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评价缺乏有效性的。最后,部分实践课程管理不到位。在见习及研习过程中,学生被分成小组,分配到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各班的班主任为带队教师。因为没有专职带队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班主任还有上课任务,只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去学生实习的学校看一下,根本就谈不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实习学校的小学教师也忙于自己的备课、教学和班级管理等工作,无暇顾及实习学生,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非常有限。各实习学校也没有具体可行的指导教师职责进行约束,基本上只能靠学生自己的自觉。由于缺乏有效监管,部分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参与到实习、见习、研习等实践中,收效不大。除此之外,实践教学资源利用不足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虽然近年来随着学校新校区的建设,微格教室、实训室、专业实验室等硬件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对微格教室、实训室及专业实验室的利用不够,没有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因为没有政策上的支持,高校与小学没有真正建立长效的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无论在教学还是研究方面,很难资源共享,这使得一些优质的小学并不愿意主动接收见习和研习的学生,学生也没有机会观摩优质教研活动。

三、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思考

(一)有机结合各模块各阶段的实践课程

首先,需要对各模块下的各阶段的实践课程进行梳理,明确课程目标及任务,找到不同实践课程间的内在联系,将课内实践课程、课外实践活动及校外实践课程及活动进行有机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其次,在实践的过程中,遵循观察、实践、研究、反思、再实践的思路,将见习、实习、研习、课题研究、课外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使之与教育理论知识学习相互贯穿、相互促进、融为一体,形成一体化的教育实践课程体系,最大程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二)完善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

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是学生进入小学,接触小学生、小学教师,参与小学教学及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这些实践教学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要针对各环节制定过程化管理方案,依据方案,加强过程性监控,完善信息反馈制度,以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动态,并做及时的记录和反馈。实习支教是帮助支教学生获得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实践经验,是塑造专业化的小学教师的主要途径。因为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实习的学校都是南疆偏远地区的学校,教学水平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证学生在支教过程中有所收获,必须统筹考虑。首先,在满足支教学校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在同一组内,有助于同学间的合作。其次,任务具体化,可以将一个学期的支教划分为三到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安排不同的任务,形式上有学生独立完成的,也有学生小组完成的;内容包括观察记录、上课、研究、反思等,所有的任务都计入学生的支教考核中,督促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实践能力。

(三)完善实践课程评价体系

首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的标准和内容上将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相结合,不仅关注到学习者的知识与能力,同时关注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个体差异,以更好地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及发展等功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其次,加强校外实践课程过程的指导与评价,建立过程性管理评价制度,使高校带队教师、小学指导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管理与评价中来。

(四)充分利用和开发实践教学资源

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上,充分利用微格教室、实验室和实训室,在课程的安排上进行统筹规划,将理论讲解和体验穿插进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针对目前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聘请优秀一线教师及教研员参与到实践课程教学中来,也无法开设更多的实践类选修课的事实,可以借鉴“国培”经验,以工作坊的形式展开,分模块、分阶段布置任务。每个工作坊都由高校专业课教师和优秀一线教师为坊主,负责管理本工作坊的学生并解答学生的问题。学生需要在不同的阶段完成相应学习任务,无论对工作坊中的教师还是学生,都有相应的考核。这种方式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更容易操作,内容也更加丰富,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优秀的资源,自由选择的范围更大。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小学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小学师资培养的质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目前,各高等师范院校都在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建设方面不断探索,通过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对课程内容和课时的比例进行整合,拓展校内外优秀教育资源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朝着教师专业能力的标准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Z].2016-3-21.

[2]邓达.“全科———应用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刍议[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1):5-9.

第4篇:学校课程建设范文

关键词:医学院;公共管理;学科制定;课程

由于医学教学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重要性,所以对学科制定和学生培养等问题皆较为严谨,其中公共卫生管理作为新兴学科之一,其课程建设便更加需要符合严谨和创新精神,因此对医学院校中公共管理课程建设进行研究,便显得很有必要。同时强化公共管理课程建设,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医疗人才。

1公共管理课程建设的意义

教学事业的发展是社会各个行业建设的基础,所以公共管理课程建设不仅关乎到医疗工作的创新,而且还能影响到管理事业的发展,因此公共管理课程的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除此之外,为确保教育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管理者应当将各个学科进行明确划分,构建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和标准,对学习者提供针对性的专业化培养,在强化其教育质量的同时,促进我国医疗教育事业的发展。

2强化医学院公共管理课程建设的措施

2.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对强化医学院公共管理课程建设问题进行研究,教学者应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迎合学生成长与发展需求,以学生为课程主体和中心,针对学生各项需求开展施教,将学生成长状况设定为考核结果,进而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并体现出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例如: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学者以自身为课程主体,实施“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使学习内容变得枯燥乏味,同时还使教学质量下降。而转变教学观念后,教学者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程度、接受能力等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在讲解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促进学生的各项成长与发展,让教学活动更加有育人意义。除此之外,教学者还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倾听学生心声,接受学生所提的建议,不断完善教学形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2强化师资团队专业实力

针对强化公共管理课程建设,校管理者应当对师资团队专业实力问题给予一定的重视,并通过强化教学者专业技术水平,实现医学院公共管理课程建设效果的提升。

2.2.1增强校内师资教育培训效果传统教学专业培训工作过于形式性,所以管理者应当以增强培训效果的方式,实现教学者专业技术水平的强化。在该问题中,管理者可积极邀请该项领域中的专家人士到校为广大教学者进行授课,实现“专业人才从事专业工作”。同时,管理者还要不断对传统培训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思考,对其实施针对性处理,确保校内教学者专业技术培训工作的质量有所提高,以此实现强化医学院公共管理课程的建设。

2.2.2外派进修学习由于公共卫生管理是新兴学科的一种,所以管理者应积极将相关教学者派往专业高端院校中进行进修式学习,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对其实施系统性培养,以提升教学者专业技术水平的方式,实现医学院公共管理课程建设的强化。

2.2.3制定学习激励制度为有效强化师资团队,校领导应根据当前师资团队专业能力,并结合高校未来发展建设规划,制定出医学院公共管理教师学习激励制度,激发教学者的自主学习积极性,通过公布奖励内容,提升各教学者对自学活动的主动参与性,让各教学者在日常生活中以自行学习的形式,实现医学院公共管理教学的强化。与此同时,针对各教学者自学成果,可通过公共管理师资能力考核机制进行检查,对专业能力有所提升的教学者,按照学习激励制度上的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奖励,并对其实施表彰,为广大师生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各个教学者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强化自身技能,而对专业能力没有改善的教学者,需要对其给予批评教育或处罚,让其正确认识到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既没有提升能力,也没有悔改之心的教学者,可对其实施调岗处理,让其他教学者以此为戒。以某医学院校的《教师自学激励制度》为例,该制度中不仅对总体学习目标实施规定,而且还对各项奖励给予明确划分,以此体现出该制度所具有的整体性和全面性,为教学者自行提升专业能力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保障。第一,坚持从实际出发,为学校发展建设着想;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以教师施教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增强教师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教师的学习权和发展权,推进知识化进程,为医学院校实现更长远的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第二,为激励教育工作者自主学习积极性,医学院校为教师自学科目经考核合格后均对其实行1000-5000的奖励;对自主学习取得相关学历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均实行报销70%的学费;通过自主学习对教学改革创新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将对其进行1000-5000元的奖励。

2.3提升师资人员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教学者的工作质量,同时还能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未来成长,所以在思考如何强化医学院公共管理课程建设时,管理者应当对该问题给予重视,并通过提升师资人员职业素养的方式,实现医学院公共管理课程建设的强化。

2.3.1内部培训学习相关管理人员可通过开展企业内部职业素养培训教育工作,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党教工作者应充分发挥其职能和作用,为教学者传达正确精神思想的同时,为其树立起良好的事业观和责任观。

2.3.2院校交流学习通过院校交流学习的机会,将教学者派往工作氛围良好的高校中进行交流学习,以此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

2.3.3实施岗位淘汰制实施岗位淘汰制度,将职业素养不高的员工给予调岗处理,为其增加一定的思想压力,让其对职业素养问题起到一定的重视,积极鼓励其自行提升职业素养[1]。除此之外,在制度内容中添加相应的奖惩机制,对具有良好工作态度和积极性的教学者,可按照制度对其实施相应的资金奖励或表彰奖励,使制度成为促进教学者强化职业素养的有效措施。以某高校的《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和考核办法》为例。该制度中不仅对指导思想给予说明,而且还对考核范围实施明确划分,体现出该制度所具有的合理性和整体性:一是为了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客观地评价教师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整体办学水平,用本办法对教师日常工作表现实施规范;二是教师思想政治表现考核范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思想政治表现不合格,每人次扣10分,设基本积分100分,低于30分者,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有违反宪法、法律行为,被司法机关拘留、收审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散布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严重违背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者;严重违反校纪校规,在学生中擅自推销各种学习资料或私自收费办班补课者;不服从学校工作安排,不能顾全大局,严重扰乱学校正常工作秩序者。

2.4革新传统教学评价方式

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仅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使学生朝错误方向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而在革新传统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学者应注重学生全方位综合性培养的重要性,正确理解教育工作的使命和意义,将学生各项成长因素列入其中,使教学评价成为辅助学生或监督学生发展的重要教育措施,进而让教学评价的作用发挥至最大化[2]。例如:某高校教学评价方式中,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组织能力、探究能力、反思意识、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等因素列入考核范围中,用该项办法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综合性培养。并将传统的百分制转变为A、B、C、D四等级划分制,进而减轻学生之间的竞争压力。在评价过程中,教学者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其次,自我评价后将评价结果实施互换,开展匿名互相评价。最后,教学者对评价结果进行最终确认。使用该种评价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评价环节中,同时还能很好地体现出该评价结果所具有的客观性。

2.5加强教学实践

为有效强化医学院公共管理教学建设,教学者应正确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而校管理者也应当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发挥积极作用,主动为学生营造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公共管理教学建设,促进学生全方位综合性发展。但在此过程中,教学者需要注意到教学实践的秩序性,建议将学生划分出若干实践小组,每次实践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开展实践,保证实践教学过程中拥有良好秩序,以此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例如:以医学院公共管理教学中《医院管理学》学科实践为例。首先,校领导可与当地医疗机构开展积极沟通,为学生应营造出学习实践机会。其次,教学者将学生按照组别划分,逐一带领各小组到医院中进行实践学习,并在此过程中,以医院工作者为主体,学生起辅助作用,为其提供帮助,让学生通过实践逐渐对《医院管理学》的知识有深入了解和认识。最后,在教学实践完毕时,需要让学生对实践经历进行总结,并结合教学内容,叙述教学内容在实践应用中的感想,或延伸至更深层次的知识内容,以此实现医学院公共管理学科的强化建设。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院校公共管理中的课程建设是医疗教学创新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项课程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医学院公共管理课程建设的强化措施进行研究,在提升其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有效推动我国医疗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璐.公共管理专业《学科导论》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3):153-154.

第5篇:学校课程建设范文

关键词:立德树人;学校;党建教育课程;特色建设

引言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便多次强调,要铭记我国光辉历史,积极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从而全新的发展条件下将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持续向前推进。我国党校历经多年努力探索和实践,现如今正朝着教育系统化、管理规范化以及活动经常化方向发展,逐渐生成相对全面的培训格局,获得较佳的成绩。课程作为落实各级、各类院校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一直以来在教育体系中都占据着关键地位。而党校党建教育作为教育体系分支之一,亦不例外。所以,对党建教育课程相关问题的探索亦要成为党校党建教育的核心工作。我党始终极为注重干部教育和培训工作发展,一直将其视作党的事业与干部团队建设的战略性、基础性与先导性工程。近几年,中组部与教育部党组所提出的强化学校党建工作,对贯彻落实党教育战略方针、确保社会主义理论办学方向正确发展、实现立德树人任务、做好民众满意的教育,有着现实意义。

一、立德树人概念与理论内涵

(一)立德树人概念界定马克思曾表示,就本质上而言,人并非抽象存在的,从现实性维度来看,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结合体。一个人所具备的德和才,往往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既不存在与社会完全脱离的德和才,也没有绝对抽象的德和才。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将立德树人视作教育工作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全面发展的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立德树人理念是落实教育事业持续和健康发展的核心指导方针,是立德和树人思想的辩证统一。立德旨在树人,而树人的前提条件便是立德。我国古代时期的宗法社会当中提出的立德和树人,虽然是以土地产权私有制为基准,但是当时统治阶级管理、治理国家过程中必须具有的礼仪、赏罚与教训。立德和树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产物,现已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且时至今日仍发挥着巨大作用。

(二)立德树人理论内涵立德树人重点在于彰显以德立人与树人以德,具体而言,立德是树人目标实现的基础条件,而树人则是立德的本质目的。学术界相关研究指出,立德树人当中所提及的“德”,既是指能力与道德,还涵盖价值观念与理想信仰,综合映射某一个体的思想政治素质,也是个体思想理念的主要表现。而立德树人当中所指的“人”是具备一定担当精神、理想信仰与责任意识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树人是立德的本质目标,而树人的基础条件是立德,其主张“德”在人综合素养中的主导功能。若离开德,树人则会与教育工作正确方向脱离。立德树人有着充实的理论内涵,首先,明确指出了道德品行对人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强调人在发展和成长历程当中,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党校践行立德树人的社会使命,是为我国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及中国梦实现打下人才基础。因立德树人所蕴含的关键要素便是帮助受教者明确正确思想观念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现如今时代背景下,应积极提倡党建教育课程与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和培养。

二、立德树人理念下学校党建教育课程特色建设策略

(一)牢抓党建课程的开发及建设,充分发挥课程引领功能一方面,编撰党建教育课程校本教材。在开发与建设党建课程体系中,需要发挥革命传统与优良作风的作用,合力引导民众坚定理想信念、立志听党话、跟党走,进而通过党建教育课程,实现对民众的有效引领,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在发挥课程引领功能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党与国家领导人、优秀劳动模范的优秀事迹,进行党建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并通过加强英雄榜样独特教育与激励的方式,合理开发与建设党建课程,也可以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主,开发及建设“红色文学”等党建课程,还要歌颂与选编带有鲜明时代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作品,强化民众对于党建教育课程知识的了解,丰富党建知识内涵,感受更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关的精神实质和价值内容,提升民众爱国主义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明确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人民奋勇前进的领导核心。在党建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中,为进一步发挥课程引领功能,可以开展党建教育课程资源评选活动,积极对优秀党建教育课程资源进行评选,要求全体民众或相关人员都必须参与,从而在一系列的党建教育课程资源评选中,构建专门的党建教育课程资源库,通过党建教育课程资源库,实现党建教育课程内容和知识的范围内共享,充分实现全市党建教育课堂教学工作的目标。在评选党建教育课程资源中,也可以采用专家严格推选的方式,达到学校党建教育课程特色建设目标,提升党建课程开发建设水平。

(二)牢抓党建课程师资力量建设,真正提高教师教育水平立德树人理念背景下,学校党建教育课程资源的建立与完善,必须牢抓党建课程师资力量建设工作,真正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者和组织者作用,让其作为广大民众锤炼品格的引路人。首先,在党建课程师资力量建设中,必须选择具备坚定理想信念、端正思想价值态度、教学水平高超的党建课程教师,还要选择政治素质优良、民众诚挚爱戴的党建教育教学团队,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党建教育课程开发与教育工作中。学校还要通过成立党建服务中心、教研室的方式,做好党建课程师资团队管理与培训工作,还要通过定期考核与总结等方式,全面提升党建课程师资力量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其次,党建课程师资力量的建设,必须引领教师正确把握和有效使用党建教育教材,并通过定期组织师资队伍培训的方式,强化党建课程师资队伍在党建教育教材学习、使用等方面能力,让其具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断向民众播撒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动作,丰富党建课程教师学习知识面和资源。最后,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党建课程师资队伍听红色革命故事、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等方式,积极对党建教育课程知识进行学习,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水平和知识素养。

(三)牢抓党建课程教育教学研究,有效提升党建课堂实效学校党建教育课程特色建设,必须牢抓党建课程教育教学研究,有效提升党建课堂实效,并且课堂作为党建教育课程的实施主阵地,通过做好党建课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也能帮助民众全面系统的学习党史,充分明确党建课程教育资源中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在党建课程教学研究中,要抓好课堂集备,全面做好活动主题确定、筹集、整体思路设计等工作,还要反复研读与教材和活动主题有关的史料,全面领悟和研磨课堂教学案例,具有针对性设计课堂教学学案。在党建课程教学工作开展中,可以将党建课程教育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一日活动有机结合,积极对党的政策思想和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弘扬,通过一日活动,让民众感受祖国和家乡的美好与繁荣,突出党建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时效性,强化民众对于党建课程知识和内容的认知。在提升党建课堂实效性的过程中,也可以每周举行一次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合理组织民众行注目礼、高唱国歌,进而让民众热爱祖国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油然而生,提升党建课程教育教学工作效率。此外,合理在日常到党建课程教育教学中,讲好红色革命故事、宣传红色革命精神和文化,进而在有效的活动交流和学习中,提升民众传承红色基因党建教育知识和内容的积极性。

(四)牢抓党建课堂教育实践活动,深度发掘党建教育资源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党建教育课程特色建设,需要适当组织党建课堂教育实践活动,深度挖掘党建教育资源,比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党建课堂教育专题研讨会、党建文化建设论坛、党建教育教材培训会等活动,合理面向全市民众集中展示与推广党建课堂教育教学资源和精品课例,实现优质资源之间的共享与传播。学校可以采用让党建文化进校园的方式,组织和开展党建主题教育活动,并根据红色基因传承的指导理念,引导民众进行红色歌曲联唱、优秀作文朗诵等活动,从而让民众充分感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增强对英雄含义的正确理解,培育民众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党建课堂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党建教育沟通交流平台,加强党建教育教师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并通过定期分享党建教育知识和开展活动等方式,深度发掘党建教育资源,用实际活动和行动,推动学校党建文化建设工作全面发展,以及提升党建课堂教育教学水平。

结语

若想使价值观念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应渗透社会现实生活,使民众在实践活动中真切领悟并感受。在完善与创新党建教育课程校本教材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进去,并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实现党建教育课程特色建设目标,提升教学水平,使民众在学习的过程中全面了解和认识党的历史、政策方针、伟大成就等。

参考文献:

[1]王庆.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路径创新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7):134-137.

[2]康豫,温一军,商植桐.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政工作有机契合的探索与实践[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0(02):11-20.

[3]李晚晴.高职院校如何构建以大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党建工作模式[A].《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公共政策的创新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