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开课心得体会范文

公开课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公开课心得体会

第1篇:公开课心得体会范文

学校消防安全公开课观后心得体会怎么写?当学校有经济条件提供消防设备和消防教育时候,要积极地学习,并且掌握各类消防知识;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学校消防安全公开课观后心得体会,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学校消防安全公开课观后心得体会1一、消防工作的重要性

消防工作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当前,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密切,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轻视消防作用,是不珍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是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不负责任的表现

二、发生火灾怎么办

发生火灾时,同学们一定要保持镇静,量力而行。火灾初起阶段,一般是很小的一个火点,燃烧面积不大,产生的热量不多。这时只要随手用沙土、干土、浸湿的毛巾、棉被、麻袋等去覆盖,就能使初起的火灾熄灭。如果火热较大,正在燃烧或可能蔓延,切勿试图扑救,应该立刻逃离火场,打119火警电话,通知消防队救火。

1、牢记火警电话119。

没有电话或没有消防队的地方,如农村和边远地区,可以打锣敲钟、吹哨、喊话,向四周报警,动员乡邻一齐来灭火。

2、报警时要讲清着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胡同、门牌或乡村地区。

3、说明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怎样。

4、讲清报警人姓名、电话号码和住址。

5、报警后要安排人到路口等候消防车,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

6、遇有火灾,不要围观。

有的同学出于好奇,喜欢围观消防车,这既有碍于消防人员工作,也不利于同学们的安全。

7、不能乱打火警电话。

假报火警是扰乱公共秩序、妨碍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如发现有人假报火警,要加以制止。

三、发生火灾如何逃生

现代教学楼由于楼层逐渐增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学生密度大,加上课桌、课椅等可燃物较多,当发生火灾时,逃离比较困难。一旦楼房着火,应当按以下方法逃生:

1、当发现楼内失火时,切忌慌张、乱跑,要冷静地探时着火方位,确定风向,并在火势未蔓延前,朝逆风方向快速离开火灾区域。

2、起火时,如果楼道被烟火封死,应该立即关闭房门和室内通风孔,防止进烟。

随后用湿毛巾堵住口鼻,防止吸入热烟和有毒气体,并将向上的衣服浇湿,以免引火烧身。如果楼道中只有烟没有火,可在头上套一个较大的透明塑料袋,防止烟气刺激眼睛和吸入呼吸道,并采用弯腰的低姿势,逃离烟火区。

3、千万不要从窗口往下跳。

如果楼层不高,可以在老师的保护和组织下,用绳子从窗口降到安全地区。

4、发生火灾时,不能乘电梯,因为电梯随时可能发生故障或被火烧坏;

应沿防火安全疏散楼梯朝底楼跑;如果中途防火楼梯被堵死,应立即返回到屋顶平台,并呼救求援。也可以将楼梯间的窗户玻璃打破,向外高声呼救,让救援人员知道你的确切位置,以便营救。

学校消防安全公开课观后心得体会2火灾,是可怕的灾难。一场大火,常常造成家毁人亡的悲剧。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所以消防是非常必要的。

就在前不久,高砂镇防火办接到农民报告,端溪村发生森林火灾,由于风大,大火蔓延迅速,火苗飞过沙溪河,使对岸起火,并越过高速公路,向不同方向蔓延,形成大连山隧道、高砂镇龙江村、青州镇涌溪村多个火点。受火灾影响,当地部分高速公路、铁路和电力一度受到较大影响。而这场灾难的原因,是农民烧树肥地,而触发森林大火。一场火灾,就造成了这么大的后果,是多么的严重。

然而,如果当时哪些农民对消防知识,哪怕是有一点了解,那么也是不会去干这么危险的事情,更不用说这么严重的后果了!我还听说一个故事:当时,一个七岁的小女孩在做作业,突然闻道煤气的味道。当她检查后发现她的爸爸妈妈已经在浴室被煤气熏晕了。就在火烧眉毛之时,她果断地打开窗户通风,并拨打了报警电话,阻止了一场悲剧的发生,救了自己的父母。设想,当时如果小女孩根本不了解消防知识,稍为的举动,比如开关电灯,就很可能触发出一场火灾,造成一个悲剧,而家破人亡了!然而,正是了解了消防的知识,知道了发生那样的事情后该怎样做,而有这么可喜的结果。可见,消防知识是多么的重要!

俗话说“疏忽一时酿火灾,痛苦一生追悔迟”,我们就必须防止这种一时的疏忽,避免“痛苦一生追悔迟”的结果,就要学习消防知识。一个个事实也都证实了这样的必要性。那么我们要怎样做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多看点有关消防的事情,增进消防知识,这样有助于我们在平时防止火灾发生,在灾难发生时临危不乱地把损失降到最低。我们中小学生,不能直接参加灭火。因为我们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还不具备成年人的思维和体力,普遍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和经验。遇到紧急情况,往往处理不当,发生伤亡事故。

所以,在发生火灾的时候,我们首先要作的便是拨打火警电话。如果火势严重,身上着火了,来不及脱衣,也可卧倒在地上打滚,把身上的火苗压熄。如果有其他人在场,可用湿麻袋、毯子等把身上着火人包裹起来,就能使火扑灭;或者向着火人身上浇水,或者帮助将烧着的衣服撕下。遇到火灾,有的人不知道周围失火,来不及迅速撤离火场。遇到这种情况,站着向外呼救,声音被烟火阻挡,外面的人是听不到的。怎么办呢?必须卧在地上呼吸,因为火势顺着空气上升,在低矮的地方,可燃物已经燃尽或还没有烧着,呼救的声音从这些空隙里传出去,就能及时得到外界的营救。这些都是些基本的做法。所有的消防知识要说是很难说完的,所以最重要的我们还是要做到第一点说说的——多看些有关消防的事情。这样,在无形中我们就能掌握了救命的稻草,是最重要的!

“祸在一瞬,防在平时”,让我们从平时做起,珍爱生命,做好防火工作,增进消防知识,以避免灾难的发生,维护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健康!

学校消防安全公开课观后心得体会3火灾给人类带来灾难,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引起火灾的原因很多。人们在生产,生活用火时候管理不严,用电不当,小孩玩火,雷击起火等都会引起火灾,带来祸害。

20__年__月__日我们班举行了学习消防知识主题班会。通过这次对消防法规和消防实用知识的学习,我对消防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把握了一些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消防工作的方针、目的和意义,燃烧与灭火的常识,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消防安全培训的重要性等等。对此,我有一些体会。

火灾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在校园中,应该以消除火灾隐患、提高防火意识为目的,不作口头文章,以实际行动和措施来切实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校园火灾从发生的原因上可分为生活火灾、电器火灾、自然火灾、人为纵火等类型。

1、生活火灾。

学生生活用火造成火灾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因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在宿舍内违章乱设燃气、燃油、电器火源;火源位置接近可燃物;乱拉电源线路,电线穿梭于可燃物中间;违反规定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使用大功率照明设备,用纸张、可燃布料做灯罩;乱扔烟头,躺在床上吸烟;在室内燃放烟花爆竹;玩火等小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学习心得体会及感受小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学习心得体会及感受。

2、电气火灾。

目前大学生拥有大量的电器设备,大到电视机、电脑、录音机,小到台灯、充电器、电吹风,还有个别学生违章购置的电热炉、热得快等电热器具。由于学生宿舍所设电源插座较少,少数学生违章乱拉电源线路,不合规范程序的安装操作致使电源短路、断路、接点接触电阻过大、负荷增大等引起电气火灾的隐患因素多。个别大学生购置的电器设备如果是不合格产品,也是致灾因素。尤其是电热器的使用,引发火灾的危险性。

3、自然现象火灾。

自然现象火灾不常见,这类火灾基本有两种:一是雷电;二是物质的自燃。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是大气层运动产生高压静电再放电,放电电压有时达到几万伏,释放能量巨大。当作用于地球表面时,具有相当大的破坏性。它产生的电弧可成为引起火灾的直接火源,摧毁建筑物或窜入其他设备可引起多种多样的火灾。预防雷电火灾就必须合理安排避雷设施。自燃是物质自行燃烧的现象。如黄磷、锌粉、铝粉等燃点底的一类物质在自然环境下就可燃烧;钾、钠等碱金属遇水即剧烈燃烧;不干燥的柴草、煤泥、沾油的化纤、棉纱等大量堆积,经生物作用或氧化作用积聚大量热量,使物质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发生火灾。所以对自燃物品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手段加强日常管理。

4、人为纵火。

纵火都带有目的,一般多发生在晚间夜深人静之时,有较大的危害性。有旨在毁灭证据,逃避罪责或破坏经济建设等多种形式的刑事犯罪分子纵火,还有旨在烧毁他人财产或危害他人生命的私仇纵火等。

我们遇到火灾突发时千万不要大乱章法,要镇定用正确的方法自救。处在烟火中的,如果烟火不大,可以俯身行走,如果烟火太浓,必须卧地而行,同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灾中丧失的人,多数不是被烧死的,而是吸入过多的有毒烟雾而死)如果衣服着火,要立即在地上打滚,把火压灭。在烟火中的人不要叫喊,防止吸入毒气可以向火场外面抛掷东西,让外面的人发现你所在的位置前来救援.如遇山林火灾,要朝逆风的方向奔跑,这样才可以摆脱火焰的追逐.如果楼房发生火灾,可以把湿棉被,毯子等披在身上,顺楼梯逃生,不到迫不得已千万不要跳楼.如果楼梯口被封住,可以通过窗口,阳台逃生,用绳子或把撕开的布条连接起来,栓在窗口,阳台上,顺着绳子或布条望下滑,也可以抓住屋外的排水管望下滑,在底层的人可以用竹竿逃生,如果不能逃离楼房,应想办法进入卫生间或厨房。因为卫生间和厨房面积小,容易封闭,可以隔绝烟火,另外,卫生间和厨房里有水龙头,可以随时熄灭火焰,如果火势太大,卫生间和厨房也能安身,确实需要跳楼逃生,千万不要站在窗口往下跳,可以让身体贴着墙壁往下滑,这样既可以双脚先落地,又能减小落地高度,也可以防止头部受伤。

发现火情,要迅速告诉管理员,并尽快拨打119火警电话,通知消防队来救火,在电话中说明火灾发生的地点、周围的道路情况。帮助消防队更多地掌握火场情况,尽快到达火场。

只要我们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在遇到火灾时不慌张,我们便能在火灾中安全撤离,保住生命。

学校消防安全公开课观后心得体会4自从盘古开天,火是人类伟大的发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如果用火不当,火就像一个恶魔,吞噬人类的生命和财产。所以说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小心谨慎地用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造美好的家园。下面我来讲一个亲身经历的教训。

还是我五岁那年。我一个人在房间里玩,无意之间看到了一个打火机,我学着爸爸的样子使劲按了几下,“咔嚓”一声,没想到竟然被我给点着了,差点烧到我的手,我非常害怕。便把燃烧着的打火机扔进了垃圾桶,没想到垃圾桶也烧起来了。我迅速把爸爸妈妈扯进房间。爸爸妈妈一进门便吓得目瞪口呆,立即拿来了一盆清水,把燃烧的垃圾桶扑灭了。这下我才松了口气,后来爸爸妈妈严肃地批评了我,告诉我:如果不及时扑灭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火不断地蔓延,会把整栋楼化为灰烬。并告诫我以后再也不能犯同样的错误了。从那一刻起我就明白了: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拿来玩,特别是火这一类危险物品,千万不能随便玩弄。否则,失去的将是宝贵的生命。

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我了解了更多的消防知识,也更加明白了“水火无情”的道理。一但遇到着火,千万不要慌张,一定要保持冷静镇定,早报警,牢记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讲清楚地址。起火原因等;决不能贪恋财物。首先要逃跑或找大人;逃跑时应用湿毛巾捂住鼻子,以免中毒;同样也要严守秩序,不能争先恐后,互相拥挤,自相踩踏,以免发生不该发生的悲剧。

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我们要珍惜自己和他人宝贵的生命。同学们,让我们多了解消防常识,从小树立消防意识,争做消防安全小卫士。

学校消防安全公开课观后心得体会5针对防火的必要性,以及各项的消防知识,消防老师为大家示范灭火器、逃生绳等自救设备的使用方法,为大家上了一堂精彩而生动消防知识讲座。在课堂上,消防老师通过强烈震撼的火灾视频、生动的案例,条理清晰地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1、从发生火灾的起因强调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性;

2、从日常生活中的火灾隐患看加强学习消防知识的必要性;

3、掌握使用灭火器材的方法及其性能;

4、火灾现场自救逃生的技能和扑救初期火灾的时机和方法。

他重点讲授了火场逃生知识,并详细介绍干粉灭火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通过此次培训,我觉得一个学校要想做好消防安全,应从以下五点做起:

一、领导要重视。这是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首要保证。各部门的负责人作为消防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大对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查处隐患限期整改反馈,切实地把消防安全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相结合,确保各项工作能顺利进行。

二、宣传教育要到位。这是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第一前提。要通过开展培训讲座,发放消防宣传资料和组织专业人员到生产一线宣讲等形式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要达到100%,提高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在事故发生时的施救、自救能力。

三、制度措施要到位。这是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软件保障。要根据上级有关消防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并严格抓落实,奖优罚劣,保障消防安全的各项工作能正常有序开展。

四、消防器材配备要到位。这是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硬件保障。根据消防管理部门,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定期对消防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对到期的器材及时换药,以备发生事故时能及时启动。

五、思想意识要到位。这是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加大对专(兼)职安全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安全员的业务素质,培养出一支具备不计得失、乐于奉献、忠于职守和敢抓敢管精神的专业队伍,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升学校对事故的防范能力。

第2篇:公开课心得体会范文

火是生命的起源,它给我们带来希望与温暖,但同时也带来了危害。有时它是无情的:多少个家庭因为它而破碎,多少条生命因为它而失去。一起来看看中小学消防公开课观后感体会精选5篇,欢迎查阅!

中小学消防公开课观后感体会1

消防安全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我们不注重消防安全的话,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但是如果遇到火灾等危险的话,也不要慌张,要即及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然后设法逃走,如果来不及逃走,要到窗前大声呼救。

就在上个星期天,我们小区附近有一家人家着火了。当时屋里一共有4个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由于及时发现并逃出,没有什么事。这时屋里只剩下两个学生了,火势还在不断地蔓延,情况十分危急,于是围观群众立刻拨打了119。但由于地址不详,消防队员暂时还没有赶到。被困的两名学生他们在发现火灾后及时用湿毛巾捂住了口鼻,并用毛巾堵住门缝,然后远离煤气等易燃物品,镇静地等待消防队员,而且不断想办法自救。最终安全脱离险境。

那么为什么他们能脱离险境,而在其它火灾发生时,就有许多人员遇难呢?因为这两名学生在发生火灾时临危不乱,十分镇静,并且他们及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据不完全统计在发生火灾时有80%的遇难者是被烟雾窒息而亡。其次他们远离了煤气等易燃物品,如果被困者靠近煤气等易燃物品的话,那么由于高温,煤气等物品就很容易发生自爆,从而导致被困者受伤,甚至死亡。

我相信只要大家多了解一些消防安全知识,平时多注意防火,许多悲剧就可以避免了。我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做一个消防意识极高的小公民!

中小学消防公开课观后感体会2

火是人类离不开的东西,它无私地给人们带来必不可少的光明和热量,可以说是人类的好朋友。但是,如果我们对火缺少警惕,调皮的火苗不断地扩散,以致于吞噬人的生命。

火是很危险的,只要你稍稍松懈,它就会时刻威胁到你的生命。如今,不知有多少人在火中无声得死去,无论如何挣扎,叫喊也无济于事了。因此,我认为消防安全很重要。如今,许多人对此觉得无关紧要,这是多么危险啊!其实,懂得如何从火场中逃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也许就不会遗憾终生了。

有人由于煤气爆炸,线路故障等各种原因发生火灾,造成了财物的损害和人员的伤亡。但是,如果这些人懂得消防安全,也许结果就不会是这样了。当你被困在火中时,你用一条湿毛巾捂住口鼻。因为在火场,有很多人不是被火烧死的,而是被烟熏死的,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有效防止烟熏。你必须知道消防电话119,这时你要马上打给消防部队求救。当救护人员还未到达火场之前,你要自己寻找出路。如果门把着了火,不能从门口出去可以从窗户出去。若住在3楼以上,切不要盲目跳楼,如果在3楼以下可以用长绳或撕成长条的床单紧紧的系在窗架上,然后顺着它稳稳的爬下去,安全的脱离危险。

然而,即使你被安全救出来,还会遭受财产惨重损失,所以的方法还是——避免火灾,谨防火灾!生命只有一次,它是那么的宝贵,又是那么的脆弱。懂得一些消防知识可能会让你的生命更快乐,更幸福,更美好!

中小学消防公开课观后感体会3

消防安全是关系到生命的大事。人生只有一次,我们怎么能不珍惜他?

生命是一曲优美的交响曲,是一片华丽经典的诗章,是一次经历挫折与艰难的远航,生命诚可贵!我们歌颂声明,因为生命是宝贵的,他只有一次;我们热爱生命,因为生命是美好的,他令我们的人生焕发出光彩!在这个世界上最蓬勃旺盛和美好的就是人的生命!

消防安全是关系到生命的大事。人生只有一次,我们怎么能不珍惜他?俗话说:水火无情,这一点也没错。人们在不经意间就酿成了灾难。我们的身边处处离不开火,做饭需要火,烧水需要火。自从古人发明了钻木取火,人类才吃上了热的食物,在冬天刺骨的寒风中得到了温暖。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人类如果不好好使用它,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每年,有多少起因为火灾造成的严重事故?又有多少人命丧这熊熊大火的魔爪下?消防安全人们总不重视,这还不足以给我们一个警告吗?

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我们不注意消防安全,那就等于在践踏自己的生命,践踏他人的生命。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他。倘若一个人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那他活在这个世界上又有什么意义?

同火灾来比,生命是渺小而脆弱的。人们为什么将生命置之度外?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的确,只有生命的健康存在才能有新的生活。尤其是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更是要精彩的活着!消防安全就是生命,我们要时刻牢记:生命是宝贵的!

中小学消防公开课观后感体会4

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火。但是假如用火不当,或者治理不好火,就往往很轻易发生火灾。火灾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建设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失,消防安全十分重要!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时时刻刻注重消防安全,小心谨慎地用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美好的家园。

记得有一天,我和妈妈正在午睡,忽然闻到一股很浓的烧焦味,妈妈就起床,看看厨房是否忘记关火,没有呀,妈妈又到处查看一遍,仍没有发现什么,于是又继续睡觉。再过几分钟,烧焦味越来越浓,妈妈又起床查看,这时,妈妈往窗外一看,天呀!楼下阿姨家冒出一串串的浓烟。“楼下着火了,传煜,快起床”。火苗迅速地往上窜,我和妈妈马上用湿毛巾捂住鼻子跑到楼下。小区的保安已撬开阿姨家的窗户,用灭火器向着火的地方喷,不一会儿,消防官兵也赶来了,他们用消防水枪灭火,很快火灾就被扑灭了,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原来,阿姨中午在煮汤,出门时忘记把煤气炉关掉,于是造成了这次火灾。

同学们,消防安全系万家。一点点很小的火星,一不小心也许就会造成灾难。所以,作为小学生,我们要熟悉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小心用火,果断不玩火,同时要把握火灾发生后一些基本的逃生知识,减少灾难事故的发生。

中小学消防公开课观后感体会5

有一个成语叫“玩火自焚”,就是要告诉我们,不要玩火,要不然就会烧到自己。为了不要让火灾发生,我们应该多了解消防知识,学习消防知识,听取消防教育、宣传消防知识,要注意生活的每个小细节,凡事都要小心谨慎,做到懂消防、知消防、了解消防。

火灾发生时,一定要冷静地面对。假如火灾初起时就被发现,可趁火势很小之际,用灭火器、自来水等灭火工具在第一时间去扑救,同时还应呼喊周围人员出来参与灭火和报警。如有多人灭火,应进行分工,一部分人负责灭火,另一部分人清除火焰周围的可燃物,防止、减缓火势蔓延。

我们都知道,火灾致人伤亡有两大原因:一是浓烟毒气窒息,二是火焰的烧伤和强大的热辐射,只要能避开或降低这两种危害,说不定就能在火里逃出来,获得第二次生命!

火灾自救,时刻留意逃生路。每个人对自己工作、学习或居住的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要做到有所了解,要熟悉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这样,火灾发生时,就不会走投无路了。当你处于陌生的环境时,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

火是生命的起源,它给我们带来希望与温暖,但同时也带来了危害。有时它是无情的:多少个家庭因为它而破碎,多少条生命因为它而失去。

第3篇:公开课心得体会范文

我们在实习的时候也要注意我们自己的安全,毕竟安全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那么关于这次的北京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要怎么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北京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2021年最新观后感心得体会五篇,欢迎参阅。

北京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一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人的生命更是极其脆弱的。伴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们生活的现实环境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一辆辆奔驰的汽车……今天,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带来的方便和快捷,促进了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那一幕幕鲜血淋漓的人间惨剧。

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却极少有人关注到生命的脆弱和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在中国每5分钟就有1人因车祸死亡,每1分钟就有1人因车祸伤残,每天死亡人数达到280多人,每年死亡10万多人,全球车祸累计死亡3000多万人。然而,很多人对这一连串惊人的数据却无动于衷,并非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力度不够,家长、老师从小学到大学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提醒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珍爱生命。但就是有人不把这一切放在心上,非得等到惨剧降至自身上才后悔不已。

吕凯特曾经说过:“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说的就是哪些直到失去才珍惜的人。其实,交通事故的隐患无处不在,它就像颗威力十足的炸药,一时大意,这颗埋伏在我们生活中的炸药就会爆炸,炸得家庭支离破碎,炸得人心悲苦。2006年2月24日上午6时30分许,贵州省贵阳市境内的贵新公路12公里处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辆从广东方向开往四川的双层卧铺大客车失控撞破护栏冲出路基,翻下7米多高的路坎,坠入一条小河中。车内45名乘客,23人当场死亡,另22名受伤乘客被当地警方送往医院抢救。伤者中,一名年仅2岁的小女孩,脸部受重创,伤口缝了100多针。事故发生后,贵州省政府、安监局、交警、高速公路管理局、医疗等部门相关负责人相继赶到现场,组织施救。经过警方初步调查,因客车司机经过一整夜的驾驶没有休息,警方初步认定为疲劳驾驶引发事故。

看,那一件件血淋淋的事实在我们的眼前一闪而过,可那悲痛的情景却让我们铭记于心,那是血的挣扎,是痛苦的泪痕,是同情的目光……在一次次悲剧不断重演之时,我们难道不应该为此而珍惜宝贵的生命吗?遵守交通,注意交通安全,这是人类的呼吁,大家没有理由,只有责任,有为人类生活美满幸福的责任,这便是大家唯一的准则。

北京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常常在交通之间排徊。但是在交通之间,许多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飙车、闯红灯、酒后驾车······这违反交通安全的行为,造成了许多交通事故。

在西江旁边平坦而笔直的江滨大道上,有一些年轻人喜欢刺激,把车子开得很快,横冲直撞。好像开快车就是英雄似的。这些人根本不想喜欢飙车的后果,将会换来的是血淋淋的交通事故。

又如在风柜口的五个交叉道上,许多开车司机为了抢一秒钟也不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一次,我在风柜口过斑马线。人行道的绿灯亮了,我刚迈出一步,突然,一辆“别克”汽车开着大喇叭冲向路口。我吓得心惊胆颤,赶紧网里多了回去。这真所谓是“马路如虎口”呀!司机大叔,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怎么能这么草菅人命呢?过路口的时候,宁愿要停一刻也抢一秒呀!

人们常说:“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我曾经在电视上还看到一个男人在酒吧喝多了酒便驾车回家,结果在回家的途中,把一位环卫工人撞飞到了两米多远。这位环卫工人还生死未卜呢。这都是喝酒开车惹的祸啊!一件件交通事故都提醒我们:为了别人和家人的幸福,遵守交通规则吧!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都是宝贵的,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失去自己的生命夺去别人的生命是多么缺德,多么可耻!让我们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公民吧!让交通安全铭记于心!

北京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三校外的意外溺水及遭遇洪水、雷暴雨等不幸事故时有发生,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为了确保个人的安全,我们应该遵守学校的安排,积极接受假期安全教育。要做到防止溺水,不去池塘、水库、河、海等处私自玩耍洗澡。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在剧烈运动后大量喝凉水;不随便在不卫生的地方乱吃东西,不暴饮暴食。防止触电,不用湿手摸电器,安全用电。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不玩火、安全使用煤气、热水器,不玩电、不去公路上、建筑工地等一切危险的地方玩耍,不与陌生人打交道,在没有大人监护的情况下,不私自外出,外出时注意交通安全。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上帝是用模型来造人的,他在塑造了我们之后,就把那个模型捣碎了。"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的。哪一个人不愿笑语常在,哪一个家庭不愿幸福美满?安全如同一根七彩的丝线把我们这一个个美好的愿望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稳定、祥和、五彩缤纷的美好世界。

百善文明为先,万思安全最重。文明在于细节的处理,安全在于防患未然。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在全校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校园安全”的浓厚氛围。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常鸣,永记心间。

北京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四看完《2021北京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的节目之后,安全,如同那朵雪花,一旦落到有温度的地方,必定会化掉。就像人类,一旦出意外,就像雪花掉到有温度的地方,随风飘散。也许会活下来,也许会给家人带来伤心的结局—死亡。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想去买东西,她没有看路,直冲过去,恰巧有一辆面包车开过来,撞了她,她被及时送进了医院,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终于活了下来。在血的教训面前,我们应该警钟长鸣,过马路要一停二看三通过。

没过几天,我们村又发生了一件事:我的朋友在游泳池游泳时,游了一会儿,她看上去像游累了,想轻松一下,便玩起了那里的玩具,玩具是要骑在上面,一不小心,那个朋友突然掉到了水里,喝了好多水,在水里大声呼救,手忙脚乱,最终被一位好心的叔叔救了下来,最终脱险。要不是遇上热心人,她就有生命危险了。

我们总结了一个安全知识:玩水一定要在安全区域游泳,旁边要有大人照看,谨防溺水造成的伤害。

在我们身边,危险无处不在,不仅是过马路或者游泳,平时骑车玩耍时也不能掉以轻心。我一个同学,有天天色已晚,她却非要出去练电动车,爸妈怎么劝她都不听,吓唬她外面有怪兽,她不以为然地说:“你们就别骗我了,我已经长大了,世界上哪来的怪兽?”她来到街里,以为车辆很少,便放心大胆的越来越快。不料,对面来了一辆电动车,她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错车,慌忙中两辆车撞到了一起,幸好对方车速不快,人倒没有大碍,我的同学却吓得不轻,半天缓不过神来。对方一看是个小朋友,没再追究责任,我的同学踏着夜暮慢慢地回到了家。后来她回忆起这件事,还认真的劝告我们天黑就不要到外面走动,更不能任性,执意骑电动车,要知道十二岁以下小朋友学校都让步行上学,就是为了保证行车安全。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重来,我们需要保护好自己。

安全,为我们茁壮成长保驾护航,安全,我们每时每刻都要牢记于心,我们应该时刻敲响警钟,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多学习安全常识,懂得救护。

安全,伴我行,迎接每天崭新的黎明。

北京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五那天晚上,我打开电脑,想看看新闻。忽然,我发现了一行小字,“惠州:失魂搅拌车连撞7车伤4人”。我连忙点开看了看。

图中的车已经烂得不成样,可想而之,这场车祸是多么的严重。肇事者解释,此事故是由于刹车失灵导致。但我觉得,这场车祸不单单只是刹车失灵导致的,还可能是司机的注意力分散了,没有专心开车。

据我所了解,现在有些学生,过马路不看红绿灯,乱冲马路。还有些司机酒后驾车、疲劳开车,而导致一连串的车祸发生。许多人就是命丧在汽车司机的手里。而让他们失去了一个美满的家庭,失去了正在怒放的生命。要换作是你,你会觉得孤独吗?会觉得无助吗?你想让你的家人、朋友为你流下悲痛欲绝的眼泪吗?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在车飞驰的瞬间,他的家人不是跟着痛苦一瞬间,而是痛苦一辈子!生命不是儿戏,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那些血腥的事实让我们体会到痛失亲人的痛,也明白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难道你要到那个时候才清醒过来,明白什么是安全,什么是生命吗?

第4篇:公开课心得体会范文

首先,我觉得教师个人的素质十分重要。我相信,在成为教师之前,学校里已经传授了作为某学科或某几个学科教师所需的专业知识。如果培养的是音乐教师,那么唱歌、跳舞一定要会的;而体育教师,不一定会所有的体育项目,但是所传授的体育项目一定要会。这个教师素质,在上公开课前的准备工作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概括而言,就是“三备”:一是备教材,对所要上的公开课的全部内容、教学目的,以及重难点一定要心中有数。这样,在教学设计时才具有方向性,设计出层次清晰的教学步骤,教学过程自然而流畅。二是备学生,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及理解能力,还有兴趣爱好等。所设置的提问要有不同的难度值,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三是备教法,好的公开课,往往有着好的教学设计。那什么才是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主线突出、简洁明了、流畅平滑。在此基础上,可力求创新,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更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当然,仅仅具备专业知识的基本功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道)不出”,这样的人就不适合当一名教师。因为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要求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具体表现在公开课如下几个方面:一、课堂讲解的能力。这是教师必备的、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即使是在当今讲究创新教学的今天,讲解的功能已经淡化,但是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适当有效的讲解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因此,我们要讲得更精、讲得更科学、讲得更有实效。二、课堂提问的能力。提问这种教学方法是每一节公开课都会用到的。但要注意,提问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不是针对个别学生。好的问题,应该略高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发展水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要富有启发性,能使学生自省;能帮助实现教学目标,同时还有注意提问的时机和创造更加新颖的提问形式。三、课堂调动的能力。好的公开课上,教师都能充分调动出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一般来说,教师运用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最能调动课堂气氛。四、课堂评价的能力。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鼓励,能使学生不断进取和发展。

“一个好汉十个帮”,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要准备出一节完美的公开课,可借助集体的力量。通常使用的方法是集体备课。我曾在一次赛课中见识到一支超豪华的作战团体:一位参赛教师,配备了四个人的作战队伍,其中有两人负责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初步整理工作,一人负责课件的制作,一人负责指导参赛教师在上课中的具体操作。当然,只要没有意外,就能成就一节完美的公开课。

第5篇:公开课心得体会范文

反观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公开课教学活动,似乎每一堂好课都少不了多媒体课件,离不开音乐、动画和图片,离不开学生的彩排与表演。公开课与常态课相比,前者注重课件,精心设计,反复操练,注重场面,阵势强大,更强调精致;而后者则以文本为主,认真备课,场面较小,不温不火,范围不大,更追求实效。现在的问题是,许多教师的公开课教学一味地追求时尚和热闹,而很少有人会对课前的准备作一个统计与反思,看看需要花多长时间,花费多少精力,倘若节节课用多媒体、堂堂课演小品、次次课有演练,教师与学生又如何吃得消?到底能不能用俭省的手段让公开课更接近常态、更切合生活实际呢?上了2000多节公开课的名师于漪说过:“我上公开课时,从来不搞任何彩排,哪怕教育部部长来听课,平时怎么上,公开课就怎么上。”如果让种类繁多的多媒体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罔顾文本,又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那些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转移的学生来说,就更不能静下心来感悟语言、品味文本、思考问题、主动探究了。

综观魏书生、钱梦龙等大家的课堂,务实本真的多,花哨的成分少;学生主动参与的多,被动的成分少;教师循循善诱的多,做作的成分少。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适时点拨,巧妙引导,适当强化,不断激起学生积极思考、交流与创造,把课上得生动有趣、朴实有效。《 江苏教育报 》登载过这样的一个案例,上海的一位特级教师上了一堂很精彩的公开课,教师提问,学生准确、流畅地回答,下课铃响起,预设的教学内容全部得到了解决。听课的中国专家和教师认为这是一节完美的课,而一同听课的外国专家却不以为然,甚至感到疑惑:“既然学生都会了,你们还教什么?”振聋发聩的话语,真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意味。

近年来,兴化市语文优质课教学与以往不同,赛课分成两种类型,将传统教法与多媒体教法分开评比,结果发现,两种教法同课异构,各自精彩纷呈,百花齐放。这无疑是我市着力追求“本真课堂和理想课堂”的一次成功尝试。就课堂而言,常态课是教师的立教之本,着眼于常态课,是务本;探求有效课堂,是求道。开展两种教法同场竞技的公开教学活动正是基于学校真实生活的“务本”“求道”的过程。这个过程成为了最真实、鲜活的力量,让教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我听过这样务实而有效的常态课教学,课题是《 好一朵木槿花 》,教者以五次“寻找”为主线展开课堂教学:一找需要解决的生字词,二找描写木槿花的句子,三找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四找表示感情变化的词语,五找能够揭示主题思想的句子。教学过程紧扣文本,层层激趣引思,学生阅读感悟情趣盎然。课上得朴实无华,语文味十足,既没有事先安排,也没有摆弄课件,而是以录音和挂图作为教学媒体。在教学中,教者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阅读中品味,在品味中领悟,挖掘文章主旨,解决一个个问题。全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气氛和谐;教者激情洋溢,学生反应良好,教学内容顺利解决,课堂气氛张弛有度,师生互动积极有效,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

然而事实上,这样的课即使上得再好,也不能在评比中获胜;只有那些使用多媒体课件、标新立异的公开课才能获得胜算,最终被评为优质课,原因很简单,就是看有没有使用多媒体教学。一堂朴实、有效的课,即使上得很好也只能“自叹不如”,这不能不引起教育同行的反思。如此这样,今后的公开课教学逢课必有多媒体来压阵,必须用演出来助兴,必定要靠预演来垫底,常态教学又如何能在日常教学中站得住脚?不管怎么说,多媒体只不过是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课除外)的一种辅助手段,如果整堂课都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变成了主体,配角上升为主角,岂不是反客为主、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违背吗?语文课失去了应有的语文味,变成了信息技术课,变成了多媒体课件的较量,这与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和要求相去甚远。

说来真怪!在教育技术普及的今天,大凡是公开课,都成了多媒体走秀的“T”形台,公开课教学成了游戏式的表演,学生回答问题都像背台词那样的精准流畅。殊不知,这些眼花缭乱、耗神费时的课件,平时根本不用、懒得去用或根本用不起来(条件有限),只有在公开课上才“秀”上一把,吸引眼球,出足风头,抓住了听众的心理。课件本来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用多了就会喧宾夺主,这个问题谁都能想明白,但是很多场合下的“优质课”评比,一些评委将其视为优质课的首要条件,由此就使广大教师产生了误解,这让我不由得又想起外国专家的那句话:“既然学生都会了,你们还教什么?”课堂教学不能一味地迎合时尚、刻意包装,应当贴近生活,追求真实自然。教学的真实面貌,品位的高低,常态的课堂才是最好的呈现,公开课教学不能让常态课无地自容。因此,我认为公开课应当少一点作秀和噱头,让公开课常态化。

第6篇:公开课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公开课 高效课堂 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173-02

三月为我校公开课活动月,共有21名青年教师参加了这次公开课活动。笔者作为其中的一员,从精心的备课到投入地讲课,再到用心听其他老师的课,让我收获颇丰,感慨颇深。公开课上教师激情四射,学生热情洋溢,真正做到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将教学目标最大化、最优化。而常规课上往往是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结果是高耗低效。这不禁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公开课会是高效的,而我们又该如何在常规课上打造出高效课堂?

一 精心备课,保障高效课堂

要想课堂精彩,课前必须精心。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授课的质量。就同一教师来说,进行观摩教学时,教学效果一般都比平时好,原因并非观摩教学时,教学能力提高了,而在于教师备课比平时充分,进行了认真的筹划和精心的设计。可以说,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

从这次公开课活动中,可以看出每一位教师都做了充足的准备。无论是从教学课件的设计,还是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抑或是教学进程的掌握及对学生经验水平和特点的了解与把握,都是非常精准到位的。在公开课上,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不知不觉一节课结束了,丝毫没有累的感觉,反而达到了意犹未尽、余音绕梁的效果。

如果常规课前,都能像上公开课一样精心准备,课堂效率将会显著提高。因为备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教师通过多次收集资料、处理教材、确定教法,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就必然会得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必然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形成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良性循环。

二 巧用多媒体,提升课堂品质

本次公开课活动中,除了两名舞蹈教师,19名教师全部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他们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设计了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音乐课件带给学生更多的是视听享受;物理课上,运用Flash操作将难懂的透镜成像原理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一目了然;学前卫生课件结合多幅直观形象地图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等。公开课做到了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了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而常规课上,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少之又少。因为制作多媒体课件要花费教师很多精力和时间,而老师上班时,忙上课;下班后,要照顾家庭,时间和精力确实有限,导致想做不能做,想用不能用的两难局面。为此,我们可以采取同学科的教师分工协作的方式,共同制作本学科的多媒体课件,做到资源共享,既能节约时间和精力,又能完善和积累多媒体课件,从而优化课堂。

三 展现教育机智,灵活驾驭课堂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种特殊的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意外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如果备课阶段是教师知识水平积淀的过程,那么课堂上则是体现教师各种能力的过程,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机智,即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如课上有睡觉、说话、开小差的怎么办?课堂气氛沉闷怎么办?学生因好奇而提出远离教学目的的问题怎么办?遇到非善意的挑剔怎么办?等等。这就需要教师机智地来处理。

在计算机公开课上,学生在进行选择多个连续文件操作时,由于紧张忘记Shift键在键盘上的位置,做了多次尝试都未能成功。此时教师对学生说:“Shift键在哪忘了吗?好了,我来为大家演示一下吧!”计算机教学有它的独特性,教师在教师机上的操作,并不能在学生的计算机上完全展现出来,如键盘的操作。这位老师的简单处理并未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生依然不知道哪个是Shift键,而这又是学习选择多个连续文件的关键所在。如果教师能在学生多次尝试无果的情况下给予指点——告诉他Shift键的具置,或是启发引导其他同学帮助该生,效果将更好。教育情境是不断变化的,因为学生学习状态在变,教师的教学计划就要随之进行调整。若教师能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展现出教育机智,处变不惊、随机应变,能用一两句话或一两个活动因势利导,就会变不利为有利,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四 彰显教师魅力,营造和谐课堂

古人云:“亲其师,方可信其道。”一语道破了一个道理: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去面对学习。好多学生正是因为喜欢一个老师,才接受这个老师的教育,从而喜欢上他所教的学科。

第7篇:公开课心得体会范文

一、说说没了真情朴实的“待客之道”

水到渠成和顺其自然是我们一贯倡导的教学风格,对于许多刚跨入陌生课堂的听课老师来说,授课老师热情朴质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但是在许多的语文公开课教师身上,我们常常看到以下的缺失。

(一)教学态度上虚情假意的迎合作秀,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浪费的情感,多余的客套。我曾见过这样一个公开课的教学,上的是多媒体教学的《桃花源记》,教师为了渲染气氛,在画中小船出现时,多次双手挥动而大喊“划呀划呀”。本是桃花优美的小船悠悠,被他如此纵情声色,哪里还有桃花源的意境?又如讲到请渔人回家做客时,加了一句:“今天我们也请在座的老师们到你们家做客,好吗?”总觉得多余,有这必要吗?我们要的是自然朴质的教学风格,矫情定然与热情是不相协调的,否则客随主便,便显得紧张了。

(二)教学过程中任务为先的灌输心态,偏离平时态度,无视整体学生感受。看看我们的许多公开课教学,常常以严肃开始紧张结束,其认真对待的心态可以理解。但在严肃紧张的同时,有的语文教师因顾及课堂容量,为追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不经意间回归传统教学心态,以灌输为主。教师说得云里雾里的,或是依托媒体指点文字,往往学生没有理解吸收。甚至有的只看重几个优秀生来“撑场子”,而无视其他有积极表现的学生,更别说整体全面了。这种心态就是缺乏谦虚谨慎的教风,对听课老师极不尊重,索然无味,犹如远客到家“坐冷板凳”的感觉。

(三)教材处理上的重课件轻课本现象,借开课之名,行自我抬高之实。许多公开课是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很精美,声情并茂,这固然是好事。但侧重依赖现代工具的手段,却忽视了语文课本的载体作用。“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对语文学科要求更高,传统的读写听说被美丽多彩的高科技取代,不能不说是喜悦与遗憾的矛盾。喜悦的是教师教起来轻松了,学生学起来高兴了;遗憾的是许多教师忽视了教材,学生远离了课本。教师兴高采烈,讲起来头头是道,望着后头济济一堂的听课老师,兴致是高,殊不知自我得意之时却是得不偿失,忘了课本乃教学的万源之源。学生眉飞色舞了,评课老师也会给几分面子的,名声是好,可惜实效不多,可怜的是学生,博的是粉尘飞扬,必要的文化浸染和语文素养谈何说起。此种开课作风,说严重些就是教学上的“浮夸风”。

二、说说缺了原汁原味的“异地风情”

名校与普通校,城市校与农村校,是各有各的差异的,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的。语文教研的学习与交流,目的就是往好的方面学,无论参与何时何地的公开课教学,优缺点总有,学习与借鉴的地方多了,何苦曲意邯郸学步呢?如何发挥本地区的教学特点就是本次学习的亮点,就其差距而言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然而,有些教师并没有领会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照搬以往自己从“先进”学校引进的东西,夸夸其谈。如果说考察的目的是学经验,了解“异地风情”,那么此时语文公开课教学往往就有了以下的缺失。

(一)借外来多,不加否定地引进外来语文教学经验,忽视本地特色教学。这表现为三种情形:一是照本宣科地借来媒体语文文件。“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于是乎就拷来传来,只要是慕名得来的,尽是好东西,管他实用不实用呢?二是全盘应用下载语文素材。网上课件多了去了,下它几个用用何妨?改改也麻烦的,改不好还不连贯了,所以也懒得动手。三是东拼西凑地粗制语文课案。有的虽说着手了,但读不透课文的内涵,加之凑合的东西多,还是显得外来的多,自家的少,粗枝大叶。这三种情形都没有立足本地的特色教学,其结果可想而知。骗骗自家人还可以,遇着专家或内行人,不外乎班门弄斧,难受是自找的了。

(二)程式化多,八股文式的固定格式,束缚了学生思维和创新。媒体教学也存在弱点,课件约定俗成,教师按部就班。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不应当是教师为主角,假如都按媒体设计好了教学意图,直接或间接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实际,学生又如何发挥主动性呢?媒体教学公开课不同于一般传统教学公开课,在课堂上课件改起来非一时之功,被动而费时。故而,充分利用本地特色,精心设计一种有弹性的教学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味都是舶来品就显得有缺陷了。偶尔有留有余地的“模糊”空间,以便应对学生当场的突然袭击,这都是很有必要的。

(三)拓展过多,营养过剩的媒体教学,往往造成学生无所适从。世界花花,网络世界更是穿越时空,要什么样的东西就有什么样的,可谓手到擒来。我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最后一课》,拓展训练在介绍媒体背景时有成吉思汗攻占欧洲、八国联军侵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侵华等。图文并茂,可谓琳琅满目,有声有色,不可不说不丰富不精彩。但是这样半节课下来,时间就不多了,学生更多的是沉迷其间,流连历史,对于课堂内容,大部分学生的思路不是一会儿就能调整好的。我想短短45分钟的示范教学,还应以原汁原味的本土特色为好。考察的目的不就是欣赏异地风景,学习先进经验吗?家乡有的或是相似的,何苦长途劳累呢?所以说立足了平常一贯教学风格,才能得到真实的评价,才能教有所得,公开课的意义才能充分得以体现。

三、说说少了脚踏实地的“乡土作派”

语文教师有他独特的人文魅力,要在公开课上得到展示,我想除了脚踏实地,保持土生土长的教学语言和手段,别无他路。可是许多的低俗和表演,破坏了原有的真实和真情。有的人认为乡土风俗的东西不好见人,其实质是由缺少语文教师应有的文化素养造成的,我们说的乡俗不是低俗。本校的特色教学就是最美的示范,就是“乡俗”。

(一)低俗主要表现为嬉戏闹剧。提高教学氛围,靠粉饰课堂,以期运用课堂“嬉笑怒骂”赢得掌声,不如利用教师应有的人格魅力,而以适当夸赞与幽默感染学生。

第8篇:公开课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网络公开课;后现代课程观;受众关系探析;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9-0116-04

作者简介:赵宇舟,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廖文武,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及评估。

国际开放课件联盟(OpenCourseWareConsortium,简称OCWC)于2008年正式成立,其旨在让任何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够获得任何其所需的教育及文化知识。在OCWC框架下已提供了超过20种语言环境的14000门课程,[1]网络公开课填补了国内众多知识领域的空缺。网络受众通过一门公开课学习了新知识,体验了高校的文化氛围,领略了新兴的课程编制,更认知了一位学术明星,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基本技术与方法。随着林林种种的网络公开课不断推出,正如在网络这个聚光舞台上不断变换的剧目一样,能够长久保持在网络受众记忆中的,除了简明的主题和基本内容脉络外,就是竭尽所能的主角――网络公开课授课人。

美国著名课程理论专家格鲁梅特(M.Grumet)认为,课程是美学产品,也是技术产品,既属于文化秩序,又属于自然秩序。作为美学活动,它创造并包含了角色(figure),又包括了场景(ground)。[2]网络公开课授课人有别于传统意义上主导课堂的教师。作为网络公开课的授课人,在踏上这个见证无数悲剧喜剧的舞台之前,就应该意识到:无论在此之前学术地位如何,行政职位高低,微博粉丝多少,一旦走上网络公开课的讲台,授课人都不再仅仅是一名教师,其社会角色完全不由自己决定,而是在受众需求和学术追求的天平上摇摆,这是一种全新的生态,同样是一种神奇的“聚光效应”,网络公开课的授课人正是完全暴露在明亮的聚光灯下,回应黑暗中不确定受众群体的全部期待、关注和感受,其中大部分是关于高深学问的疑惑。随着越来越多网络公开课授课人进入网络平台,多样化的角色也由此呈现,现有的角色甚至会发生异化。正如同一幕戏剧,网络公开课的全部生命和活力、影响和前景,都寄宿在了授课人这一生动的角色上。同样,试图诠释网络公开课内涵的“循的去一”,也正当由此出发。

一、现有网络公开课授课人角色解析

1.高深学问的“引产者”

在古典教育学当中,作为知识传授的教学被奉为经典,而深受苏格拉底“引产术”影响的中世纪经院哲学则萌发出了现代大学的雏形。网络公开课首先应该是一门课程,其次才具有网络公开的特征,这也是网络公开课赖以区别于其它网络名词的核心所在。主流课程理论能不能够套用于网络公开课?答案是否定的。虽然主流课程理论已经进入课程管理的理念,作为课程管理者的教师在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进程中都有着明确的职责划分,通常要求精确、实用、标准且高效。但是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网络公开课的授课人都不应该向这类教师看齐。在网络公开课这一公共事件下,授课人将从“传授者”或者“管理者”变为“引产者”,其职责是将受众需求的、时鲜而富有启发性的案例和信息进行重新建构组合;在以独特的形象魅力引导受众关注主题内容的同时,提供一种方法论性质上的指导和既有经验的借鉴,进而完成智力启发的全过程;在引发对课程主题持续讨论的同时,以有限的资源,借助相关网络平台,回应部分受众在学习探索过程中的任何疑问。网络公开课授课人的终极目标,在于启发受众进行批判性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对特定主题进行自发而深入的探索。网络公开课的影响由此才能够超越有限的课程内容框架,进而获得更佳的传播效果,这与我们熟悉的成语“抛砖引玉”有异曲同工之妙。

2.特定学术群体的“代言人”

在越来越多的网络公开课登台亮相之后,网络公开课授课人受限于其智力和精力,将会越来越多地依靠其“团队”的帮助。网络公开课授课人在网络的舞台上将不断地演绎下去,而正如在所有戏剧中出现一样,演员并不是一个人就完成了整幕的戏剧,戏剧的成功是整个“戏班”的功劳。只是在网络公开课的情境中,作为“戏班”的“团队”消隐了,相比较于现实中的戏剧,其“后台”更难于接近。

授课人的“后台”的构成十分复杂,而且不断有新的角色加入。网络公开课以一种网络视频的方式呈现,专业的摄像人员始终在场进行拍摄录制,负责网络技术的人员将确保视频能够被所有的或是特定的受众群体直接点击观看或是下载保存;网络公开课是一种网络媒介产品,媒体人会为其制定完善的传播方案,对传播的进程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微博等网络工具时刻关注受众的反馈;绝大部分网络公开课都是来自于高校,授课人普遍是知名教师,会有助教和学生直接参与到现场教学的过程中。镜头有很强的聚焦效应,当欣赏网络公开课授课人的精彩讲授时,受众不由自主地进行了选择性认知(SelectivePerception),难以意识到“后台”的存在。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网络公开课授课人绝非“一个人在战斗”。

网络公开课的编制,意味着要以有限的时间长度涵盖尽可能多有价值的智力成果,这使得开放性的课程编制成为可能。会有不止一位教师或者学者参与到某一网络公开课编制的过程中,为其提供研究成果或是改进建议。但卓越的网络公开课并不是各种矛盾对立观点的大杂烩,相反,优秀的网络公开课会包含有明确的、极有说服力的观点和具有启发性、开放性的结论。这往往意味着具有师承关系的某一学派可能作为一个整体成为网络公开课的主导者。鉴于这种情况在高校学术研究中是普遍现象,网络公开课的授课人可以被视为所在学派的“代言人”。塔尔博士的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受众需求与学术追求的“平衡者”

网络公开课授课人会不断接收到来自于受众的反馈,这些反馈会促使其对其课程编制和课程实施的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授课人要在多大程度上遵循来自受众群体的声音?这成为一个令人困扰的重要问题。媒介产品都有着明确的受众定位,迎合受众对于各种要素的需求,刺激受众的感官,吸引更多的受众进行消费,这是所有媒介生存和发展的渐进式螺旋。这是不是意味着网络公开课作为一款即将走向成熟的媒介产品,需要授课人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最大化受众群体的期待,以使网络公开课成为雅俗共赏的公共消费品?

时至今日,在现代课程论的框架体系下,无论如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师主导知识传授的地位都不能被否定。涂尔干认为:“正像牧师是上帝的解释者一样,教师也是他所处的时代和国家的伟大道德观念的解释者”。[3]网络公开课的授课人首先是一名教师或是一位学者,其次才能被阐释为社会赋予的其它角色。这意味着授课人在网络公开课的实施过程中,会将其对网络公开课全程的主导地位,完整地展现在受众面前。无论受众赞许与否,只要进入到网络公开课的情境中,都必须要服从于授课人的引导。在从网络公开课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受众会有自主观点和价值判断产生,但能直接在课堂上与网络公开课授课人互动的受众群体是极少数,授课人与受众的互动大部分借助第三方网络工具开展,而在此过程中,除少数极具代表性的意见之外,大部分受众的观点和看法都会淹没在网络终端里。缺乏后现代课程观所倡导的师生互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有网络公开课的实施过程是对授课人权威的强化。

现有网络公开课的课程实施,正是其独特魅力之所在。网络公开课授课人在课堂上所展现的学术风范,满足了受众对于高水平知识传授的期待。受众需求的力量对于媒介产品的影响显而易见,而网络公开课授课人的权威强化从某种意义上平衡了外力的侵袭,恪守着学术研究的矜持。网络公开课的授课人始终在对受众需求与学术追求进行微妙的平衡,以确保网络公开课不竭的生命力。

二、网络公开课授课人角色转变的动力因素

1.后现代课程观的影响

后现代课程观是课程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网络公开课的编制与实施同样汲取了后现代课程观的核心思想。冯俊认为“按利奥塔的观点,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后工业社会,即他所说的后现代社会,知识越来越计算机化、商品化,效率原则或行为性原则成为衡量科学知识的唯一标准”。[4]网络公开课的受众与后现代课程观中的学生有着类似的角色,借助网络平台,对所需资源有着充分的选择权,并不被任何规章所束缚。教师必须为这种新的相互关系积极调整自己的角色。正如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重要代表人物小威廉姆・E・多尔认为的那样,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反思性关系之中,教师不要求学生接受教师的权威;相反,教师要求学生延缓对那一权威的不信任,与教师共同参与探究,并与学生一起共同反思每个人所获得的心照不宣的理解。[5]

从另一个角度看来,网络公开课的授课人的境遇与后现代课程观中的教师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同样是公开的网络环境,同样是挑剔的受众或是学生,但网络公开课授课人并不需要遵循后现代课程观的复杂要求。授课人并不被要求直接与受众互动,可以不降低姿态进入到一种平等的教学情境中,而是专注于课程实施过程的完满。网络公开课授课人通过课程实施过程完成“人性的唤醒与个性的塑造”,而并不需要走入受众中间,与他们促膝长谈,或是面对面回应他们的质疑。网络公开课的授课人成为了教师仰慕的对象,同样担任教职,网络公开课的授课人不但可以在聚光灯下高声宣扬自己的观点,而且不需要处理后现代课程观中复杂的师生关系;可以专注于研究的主题,而不需要进行系统的阐释。网络公开课授课人的身份对于众多教师、特别是身处高校的教师或是学者,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教师向成为一名网络公开课授课人的方向努力,希望回到他们理想的教学模式中去。

2.角色“他认”远胜“自认”

网络公开课授课人是在网络媒介环境下,由传统教师发展而来的一种特殊角色,对立矛盾的因素在其中相互作用,要想对其进行清晰的角色认定非常困难。角色认定包含着“自认”与“他认”两种视角。所谓角色自认:就是某一群体主动建立一个认知和表达体系,在自己是谁、自己是做什么的、扮演何种社会角色、遵循何种规范等问题上形成清晰的主体意识,即可简称为“我是谁”;所谓角色他认:就是社会对某一职业群体的角色认定,即“他是谁”。[6]“自认”与“他认”共同构成了认识网络公开课授课人的基本角度,虽然二者的对立不断丰富着对网络公开课授课人角色的认定,但两种认定角度对网络公开课授课人的影响力并不平衡,“他认”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回到对于传统教师角色的阐述上,教育社会学家比德尔(B.ddle)在前人的基础上将教师的角色界定为以下三种类型:其一,教师角色即教师行为;其二,教师角色即教师的社会地位;其三,教师角色即对教师的期望。[7]对于教师角色的认识,在过去几十年间发生了显著变化,“他认”逐渐瓦解着教师们“自认”的师道形象,教师们依照来自社会的态度和看法调整自己的行为,而非继续栖居于“象牙塔”之中,正如布鲁贝克所述“开始向社会中心移动,开始通过参与广泛的社会活动来确立自己的合法地位。”[8]

网络公开课授课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他认”角色。人类认识新事物是从其“特性”而非“共性”开始,一门卓越的网络公开课需要有着特殊个性的授课人。当受众试图回忆起某一门精彩网络公开课的情境之时,除了值得深思的主题,便是授课人进行知识传授时独特的口音、表达方式以及媒介形象。无论网络公开课的授课人愿意与否,与受众观察到的“他认”的角色相比,“自认”角色的影响力微乎其微,这是一种不平衡的力量博弈。聚焦在镜头前的仅仅是授课人的当下表现,而不是其作品或是思想的全部内涵。

3.回应受众期待的螺旋

当网络公开课的授课人认识到角色“他认”的强大力量时,其主要的努力方向,便是回应受众对于其课程的期待,而非传授完整的知识体系或是学术研究成果。利奥塔认为,“知识并不限于科学,甚至不限于认识。”“但人们使用知识根本不是仅指全部指示性陈述,这个词中还掺杂着做事能力、处世能力、倾听能力等意义。”“它(知识)与各种能力扩展而成的建构相吻合,它是在一个由各种能力构成的主体中体现的唯一的形式。”[9]受众对于网络公开课授课人的期待,同样复杂多样。

网络公开课的授课人在回应受众期待的过程中,告别了“象牙塔”。在媒介因素的作用下,网络公开课的授课人一点点向受众需求中的代表性意见倾斜,试图制造一种苏格拉底或者是孔子式的教育氛围,营造出类似学术权威的媒介形象,而愈加容易轻视来自于学界的意见和建议,这也是网络公开课授课人在受众需求和学术追求冲突间寻求效益最大化的结果。如果某位网络公开课授课人想要不断推出网络公开课,就很难脱离这一不断演进的“螺旋”。毕竟具有一定学术素养的受众是少数,拒绝回应受众的广泛期待就很难取得“后台”的支持。

三、网络公开课授课人角色的异化

1.网络化学习“文件”的制造者

网络公开课的蓬勃发展,是网络化学习时代出现的独特公共事件之一。网络公开课的出现彻底地动摇了课堂参与的必要性,影响到了所有类型学校教育的底限。正如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德鲁克预言“三十年内,巨型的大学校园将会成为历史遗址”。[10]网络公开课正是对先进课堂教学过程的忠实记录,是对高水平知识传授过程的翔实重现。优秀的网络公开课授课人通过主导制造学习“文件”――网络公开课,不但赢得了包括适龄在校学生的广大受众群体,更是迫使教师群体系统反思其课程理论和教学行为,以迎接来自强势课程文化的挑战。对网络公开课是彻底认同并模仿引用,还是批判反思并进行改良,对教师群体而言都不是容易的选择。

网络媒介将在短时间内成为学习内容的最主要载体,而这必然与学习内容的最权威载体――官方教科书产生冲突,特别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在具体知识上的分歧,都会因网络公开课的网络化特征而显性化。网络公开课授课人是强势的观点持有者,其与官方教科书观点持有者之间的冲突会在网络的各个角落持续展开,而网络公开课这一“文件”只是类型之一。网络公开课授课人会尝试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制造各种类型的“文件”,这些“文件”则有可能受到来自政府的封禁,但网络公开课授课人的观点则会借助网络达成无孔不入的渗透,进而形成对话语权的争夺。

2.话语权的争夺

在高校的情境之中,网络公开课授课人角色的出现,使得“话语夺权”成为可能。学术自由与教授治校一直都是高校教师所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但在科层制的框架下,学术资源存在被集中垄断的情况,青年教师不易获得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而且学术与行政团体的相互关系也难以界定。

网络公开课的授课人不一定是高校讲坛上的风云人物,其结合媒体对课程进行加工制作,依靠媒体进行传播,并不必要得到所属的高校或是机构的首肯,但其网络公开课所产生影响的范围却远远超越了其高校或是机构所在的范围。以网络为平台的传播者通常以草根阶级居多,但网络公开课授课人的出现却铭刻于所在高校的印记,其本人也会在经意不经意间强调所属,从而建立起受众对某一所高校的认知。网络公开课授课人成为了传统教育组织构架中的不确定因素,其与媒体建立有密切联系,拥有独立于校方的话语权,难以受到所属机构的直接控制。这也迫使校方给予网络公开课授课人相应的空间和权利,以实现利益的协调。通过作为独立角色的网络公开课授课人,学术自由与教授治校得以更好的实现。

3.演说家还是学者:舆论的新贵

网络公开课就课程实施方式而言,是对既有教师权威的强化。而这种权威强化的过程,恰恰包含有媒体的全程参与。在舞台的聚光和媒体镜头的聚焦下,网络公开课授课人本身也会向着一个成熟媒体人的方向发展。通过媒体在传播方面的优化,网络公开课授课人的话语有了引导人心的力量,话语所及之处,即是对权威的阐释。网络公开课不是一种对话的过程,而是通过展现内容进行单向的启发,控制权不完全掌握在网络公开课授课人手中,处处都有媒体修改的痕迹。

网络公开课的授课人是重新回归学者的身份,还是成为舆论领袖?可能都难以如愿或定位。有人认为,自从高度依靠媒体之后,网络公开课的授课人就不是纯粹的学者,网络公开课强化权威的课程实施也不利于学者展现系统性,不加偏颇的思考。与此同时,网络公开课的授课人试图主导舆论的努力也难以有所成就,因为缺乏媒体的全力配合,其无法形成独立的意见,更无法自由接收特定群体的意见并进行独立加工。网络公开课的授课人无疑是舆论的新贵,但其要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角色,还需要许多外力的介入,甚至是对既有网络公开课模式的彻底变革。正如BBC给予哈佛大学“公正”系列网络公开课授课人桑德尔的新昵称“公众演说家”(ASuperbPublicSpeaker),这便是媒体对于网络公开课授课人的一种代表性看法。至于演说的内容,尽在媒体掌控。媒体身后的权力意志,是真正左右网络公开课发展,以及网络公开课授课人角色定位的决定性因素。

参考文献:

[1]OCWC主页[EB/OL].http:///.

[2]威廉F派纳等.理解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DurkheimE.MoralEducation[M]NewYork:FreePress,1961.

[4]王彩霞.利奥塔知识论评析[D].苏州:苏州大学,2008.

[5]王国玲.后现代教师观解析与教师角色重构[J].教育与职业,2012,(9).

[6]高飞.高校教师角色冲突及其调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

[7]柳栋等.网上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J].全球教育展望,2001,(11).

[8]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第9篇:公开课心得体会范文

因此课堂教学就形成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表面繁荣景象。这边刚倡导“自主合作”,课堂上就刮起了合作风;那边刚鼓励多媒体教学,全国便铺开了课件花……为了使课堂动起来,各种形式的表演都出现了,老师除了使用多媒体外,还让学生分别讨论,扮演角色,编课本剧,扮演小记者等,搞得像唱大戏似的。可谓不拘一格,煞费苦心,看似热热闹闹,效果奇佳,果真如此吗?

笔者常和同仁聊起公开课,感慨万千,觉得公开课如雾里看花,看着很美,实在缥缈;又如水中望月,好似真切,实在华而不实。正如张庆老师所言:课堂热热闹闹,活是活了,但却上得“飘”了”。语文的积累、感悟、运用不到位,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到位,把语文的本体给淹没了。看来众声喧哗的繁荣背后,恰恰隐藏着教育的困境。这种研究课堂的模式,放弃的恰是内在品性的塑造!与语文中的素质教育更是背道而驰!

笔者也曾参加过公开课大赛,教学中势必要使用多媒体。那时我刚从偏远的农村到这儿来,对电脑操作知之甚少,更别说制课件了。可是当时参赛选手几乎无一例外地运用了课件,我自然也不甘落后,费劲周折请来了上大学的表妹帮忙,折腾了几个夜晚,通过搜索、整合,一个课件终于出炉了,然后用语言将这些贯穿起来,总算大功告成。现在回忆起所讲内容,脑中空白一片。当时似乎并没有潜下心来认真钻研教材,只求创新,教学中也受课件牵制。从流程上讲教学内容是完成了,其实却很难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更谈何教学目标的实现。我的学生也曾参加过一些公开课,面对多媒体课件他们情绪高涨,课堂气氛特别活跃。但听过的课往往需要返工重上,补充很多内容,学生才能掌握相关知识。

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或过多的表演固然可以增加教学的容量,但在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下,过多的信息量及内容切换频率的增加就不可能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就不可能让学生挖掘深层次的知识。这种“电灌”的公开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更累了,思维也没有了,灵性也消失了。学生知识技能无法掌握也就是不言而喻的事了,无怪乎大家公认公开课是水中望月,华而不实。

公开课的现状是让人欢喜让人忧!真正意义上的公开课应该是“研讨课”,应该让大家来评头论足,因为它是“样本”课而不是“样板”课。但大家照此仿效,最后的结果是你假我更假,为了一时的“模范”,只好牺牲学生了。让人喜的是公开课可以展示你的某些精彩方面,如语文老师的朗读能力,数学老师的口头归纳能力等。我们要明白:模式、程序、环节等很重要,但绝不能为其束缚,跳出公开课,不在浮华上点缀,用学生的眼光去感悟,用扎实的知识和科学的理念武装自己。

因此,执教者要搞好公开课,决不能只在“脸面”上做文章。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而对于我们来说刚好相反,我们是“用兵千日,养兵一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用一生去准备这节课,而对这个课题的现场准备只用了15分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上好一节公开课,首先要精心备课,毕竟每一节公开课我们面对的都是不同的学生,必将生成不同的风格,构成一幅幅别具特色的画卷。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

其次,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不能滥用网络,要有机结合。无论是哪种公开课,主讲教师或为名或为利,都可能放弃最有效的常态方式。如语文课中的字词教学,这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之一,可是,它是难有新意的,因此,很少有公开课会关注这一领域。比如,一支粉笔就能板书清楚的知识点,可能会为了现代化硬要用上电子课件。再比如,教师适宜用讲解方式传授的东西,可能会为了合于新理念而组织学生讨论。公开课可能为了展示教师而追求花样。既然要公开展示,那么,主讲教师一般都会希望展示自己的实力,因此,追求形式上的新奇,也在情理之中。可是,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被自然地放在次要的位置。比如,善于朗诵的会多用朗诵,善于唱歌的就希望能用上唱歌,善于写作的就会想着尽量写上一点,善于使用电脑的当然要往电子课件音画上靠了。我希望公开课不要再给人“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了,否则会剪不断,理还乱。教学中,要着力于学生的基础素质,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公开课上,如能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在某个环节上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不会影响效果,反而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可以让语文教学更富有灵动性,充满活力。同样,传统的东西有落后的成分但更不乏精典的内容,我们不能说课改了,就一味否定传统教育,孔子几千年来的教学理念依然为今人采纳,可见,精华是不会随岁月而流逝,无论何时都会熠熠夺目。我们要善于汲取优秀的经验,古为今用。实际上教学中二者如能结合得自然、顺畅、恰到好处,就会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给人的感觉就如行云流水,如春风化雨,如清茶一杯,色淡味正,余香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