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信企业发展范文

电信企业发展精选(九篇)

电信企业发展

第1篇:电信企业发展范文

1.前 言

发电厂是人才、技术和设备密集的流程型生产企业,信息化基础较好。为了实现既定的企业生产和经济目标,发电厂对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同时为满足增加效益的需求,发电企业必须优化自己的生产要素,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处于最佳结合状态。而要使管理科学化,具有可操作性,就必须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达到信息加工的自动化,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这就需要有一套符合发电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

2.发电企业行业背景和生产特点

2.1.行业背景

基于电力行业对国计民生的关键作用,我国在电力发展上先后提出 “电力是先行官”,“能源工业的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和电力工业要适当超前发展等指导方针。为改变电力工业在发电、输电、配电等环节的一体化垄断体制,国务院于正式批准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此次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为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首先要实现“厂网分开”,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电力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进行划分。发电环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发电资产直接改组或重组为规模大致相当的5个全国性的独立发电公司,逐步实行“竞价上网”,开展公平竞争。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电力市场将更加开放,电力市场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发电企业也在逐渐由纯粹的生产型企业向生产经营型企业转变。通过“增产节约”满足社会需求并增加企业效益是电力生产的主要目的。由于规模经济的需求,电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日趋复杂,生产和管理的信息量剧增,管理工作量日益繁重,为满足企业增加效益的需求,必须优化企业的生产要素,使企业的物流、人流、信息流处于最佳结合状态。传统的管理方式如报表处理等已日益不能适应生产的发展,而企业综合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的信息太少,信息集成度不高,成为管理的一大缺陷。因此,加快信息化建设,借鉴和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使信息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是今后发电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方向。

2.2.生产特点

发电企业的生产具有如下一些典型特征:

1) 生产工艺过程复杂;

2) 产、供、用同步完成,没有产品库存;

3) 设备可靠性要求高

4) 资产密集、多专业的集成;

5) 火力发电厂对燃煤消耗量大、煤质要求严格;

6) 水力发电厂的发电负荷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较大;

7) 体制正逐步从“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

3.中国发电企业信息化历程-从MIS到ERP

在未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之前,发电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的大量数据信息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 信息收集、处理、传递以手工为主,工作效率低下;

* 管理层次多,信息反馈不及时;

* 既懂电力生产和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端技术人员欠缺;

* 信息纵向传递滞后,横向交换不及时;

* 数据分散、冗余,信息共享性差。

从20世纪60年代起步的电力行业信息化,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由于各省市电力企业独立规划和运作,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加之复杂的专业应用使得同一企业各职能部门只根据自身的需求单独立项,开发功能单一、开放性较差的专用系统,往往使一个电力公司内同时运行着成百上千的计算机系统。这些不同的系统功能不同,开发工具不同,结构也存在很大差异,而最大的问题就是数据的不可兼容,最终形成了数量众多的“信息孤岛”。这种情况给企业领导的经营和决策造成了很大的混乱。

能够改变这一现状的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se Planning)是一套统筹管理企业内部所有部门的集成式信息系统。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一出现就被称为企业竞争的“必要武器”。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全部采用ERP实现对生产经营的管理。

3.1.传统MIS系统的应用情况分析

传统的电厂MIS是根据电厂的管理组织结构形成的一种树状结构体系,它基本上与电厂的行政管理体系结构相符合,各部门将其生产经营的各种数据通过不同的方式录入计算机(数据库),通过一定的处理,供各类人员查询和统计,把用户的工作转移到计算机上,实现了无纸(或少纸)办公,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传统意义和功能上的电厂MIS只能起到比较单纯的数据收集的作用,实现生产、运行、管理数据的采集、存储、展现的功能,但存在几个主要的问题:

(1)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局限性,传统的MIS系统多处于单项应用或局部集成应用阶段,一般包括物资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政务管理系统等涉及电厂生产和经营的各个方面的多种分立系统,它们形成了“信息孤岛”和数据等信息的“截流”,缺乏总体数据规划、数据(应用)整合,部分数据有冗余或二意性,不能融合到整个管理信息平台上。特别是电厂的生产实时信息,如DCS、SCADA、SIS,水调水情监控等信息,不能充分的为MIS所用,不能为决策和数据挖掘服务。

(2)数据基本上是一种相对的静态,数据分析的功能很少,缺少有效的决策支持,电厂领导在决定申报电量和电价时,不可能亲自去查阅大量基本数据,而且这些数据可能散布在电厂各个部门,于是决策多依靠经验判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3)对设备的管理通常局限在设备的台帐、检修记录、消缺记录等单一静态的记录上,设备从发现缺陷到检修消缺的管理过程缺乏科学的管理流程以及对流程的监督考核管理。

(4)功能上缺乏与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接口和相关的辅助服务功能,只实现了单一的接收信息和报价的功能。

(5)信息编码标准不统一,缺乏接口技术和手段,子系统移植性较差,局部之间的数据接口并不能实现业务整体集成,信息的利用率和整合程度不高,不能充分利用企业整体资源。

3.2.全局集成优化的ERP系统

在当前的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厂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是“充分利用电厂的生产和经营的数据,合理规划生产管理流程,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和辅助决策,为电厂的经营目标服务”。从需求来看,要求电厂的管理信息系统以企业内部网为依托,以经济分析、成本管理和报价辅助决策为目标,在对大量生产、经营、交易实时和历史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组织和控制的基础上,运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电力经济分析方法和决策分析模型实现生产经营指标动态分析、投入产出比较、电价趋势分析、预报以及报价方案分析、评估等功能。这样,传统的电厂MIS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电厂需求,作为独立的发电企业,电厂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厂迫切需要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引入电厂MIS,来强化管理流程。通过数据整合的技术,将电厂生产的实时系统数据引入到MIS中,形成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同时要求在传统电厂MIS系统的基础上,能完成根据设定的条件和数学模型,对生产和运行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非线形多元矩阵、人工神经元网络、决策树等辅助决策模型对数据流进行处理。从而得出各类优化目标下的辅助决策,甚至给出推荐的上网电量和电价。减少盲目性,提高竞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

方面,能通过灵活的流程定义,将设备检修、消缺等典型工作进行规范,增加设备资产管理方面的功能,加强对设备的监测和跟踪,通过项目管理、物料管理,采购管理、人员管理,来提高设备检修的效率,减少设备检修的时间,达到对设备资产运行状态的动态考核。

ERP的概念由美国 Gartner Group于90年代初首先提出,仅经过几年的时间,ERP已由概念发展到应用,并被认为是当前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最初ERP的思想主要应用于传统的制造业,它一般分为财务、仓库、采购、分销、制造等模块。从广义来讲,电厂也是一个生产企业,它同样存在原材料的采购、存储、消耗,产品的生产销售、财务的结算。即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资流在企业的流动。将ERP的管理思想和软件结构用于电厂MIS的建设中,是解决电力市场中发电企业的新需求的可行方法。

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从技术层面上看,需要综合采用动态企业建模技术(DEM)技术、企业应用集成(EAI)技术、组件技术、工作流(Work Flow)技术、数据挖掘(Data Mining)技术,企业资产管理(EAM)技术、决策分析模型等来架构,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将发电企业的全部信息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在ERP的思想指导下,运用可定义的工作流,对生产调度、设备运行等原子的业务模块进行规划;用采用合理的决策分析模型,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设备折旧、物资消耗、报价策略进行分析,完成一个发电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此外,还需要通过信息安全技术,来保证电力市场中的对手不能了解到本企业的经营状况、发电成本、报价策略和报价信息等数据。

3.3.发电企业ERP系统的发展方向

发电企业的ERP系统实际上将信息、业务、人等全局资源进行有机集成。通过集成,使得流程得以疏通,效率得以提高,内部的各项管理控制程序得以真正贯彻。管理软件系统的技术焦点是集成,简单单一的系统容易实现,复杂系统需要解决系统内部之间、内外部之间的集成。随着应用环境的不同,需要解决异构系统间的集成,解决分布式计算环境下的集成,解决业务层面上的业务逻辑集成等。ERP是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的结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工具。随着行业环境的变化,管理思想、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发电企业管理新需求的提出,电厂新一代ERP系统具有以下几个大的发展方向。

基础业务平台:为了实现ERP系统的功能集成,应该使系统基于一个统一的业务基础平台,能够将具体业务功能与系统底层的系统服务功能(包括安全、权限、工作流、系统日志等)分离。在此基础上实现基于业务流程的功能集成。

组件化:采用基于业务基础平台的组件化技术,实现业务功能的“封装”,建成组件库和企业业务模型库,以业务基础平台为基础,保证系统应用时可针对企业特点灵活构建,真正实现贴身化的服务。

第2篇:电信企业发展范文

一、创新是中国电信企业发展的前提

江泽民同志告诉我们: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电信企业已经意识到:世界在变化和调整,电信垄断在打破,消费者的信息意识在觉醒。中国电信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和做优,我们认识到技术创新是条件,机制创新是本质,管理创新是核心,业务创新是关键,服务创新是保障。中国电信企业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不断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更重要是进行员工的思维观念的归零,一切从企业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全心的观念去看待客观事实,看待中国电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上市问题,业务分流问题,垄断和竞争问题,企业重组问题,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等。所以说观念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思想基础,体制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宏观条件。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创新没有止境。作为中国电信企业,只有创新,才能立足于世界电信业之林;只有创新,才能创造新机制、新产品和新技术。中国电信企业创新目标是创造有价值的电信新产品;中国电信企业创新途径是创造性的开发、借鉴和模仿其他世界级电信企业的做法。新中国电信集团是经过重组后成立的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其主要的职能就是通过全面创新创造世界级电信企业,为中国的信息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发展平台。真正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的。在中国电信企业发展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用市场经济的观念指导电信企业的一切工作,同时,每位电信员工还必须进行观念折旧,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清空头脑中的不合时宜的固有认知,抛弃一切传统的不符合企业与时俱进精神的旧思维,在广大电信员工中灌输市场决定电信企业的地位,效益决定电信员工的价值的新理念,在企业发展工作中,提倡电信业务发展是企业一切工作的第一要务,中国电信企业必须坚持五项机制改革,真正从业务创新方面寻找到突破口,大胆实践,独立思考、沟通合作,使中国电信业务发展持续、健康、稳定、务实地快速发展。在企业工作中,电信企业还体会到: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动力,动力决定效果,为了中国电信企业的百年大计,必须在中国新世纪中开好头,起好步,积极创建适合中国电信企业发展的新体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坚持一切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和以效益为目标的企业运作模式,搞好业务流程再造,加强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和探讨,以全面创新的思维开创中国电信的新局面。

二、改革是中国电信企业发展的动力

改革开放的20多年的发展表明,中国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意气风发和充满自信,中国人民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开心生活和憧憬未来,所以,只有改革,中国才能有希望,只有改革,中国电信企业才能发展壮大。面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中国电信的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中国电信企业根据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精神,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及时提出五项机制改革和五项集中管理改革的新方向,并通过这些改革统一各种思想、协调各种利益、带动各项工作。为了彻底进行企业转轨变制,真正使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中国电信历尽艰辛,在整个世界经济处于低潮时期,以超人的魄力和胆识,终于在境外上市成功,中国电信从此走上一条振兴之路,为创建世界级电信企业铺平道路。为了彻底改变企业不合理的现状,真正进行现代化管理,中国电信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管理方面的改革,如: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关注资本经营,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帐务计费集中管理、本地网维护集中管理、网络资源集中管理和物资采购集中管理,市场营销渠道整合管理等,这些改革大大提高中国电信企业管理水平。为了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和树立危机意识,中国电信企业推行竞争上岗、薪酬改革、绩效考核、教育培训和职业发展等措施,实行全员聘任制,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这些举措极大地激活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已经成为员工的共识。通过改革,我们深刻体会到:没有无能的员工,只有无能的管理和领导,改革是建立有效的领导和高效的管理的必然途径。转贴于

三、管理是中国电信企业的发展关键

综观国外一流的企业和国内知名的企业,他们的成功的道路可能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基本的经验:出色的管理,我的理解就是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有效地实行人本管理。科学管理突出严和规范,人本管理突出情和氛围,只有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产生高效率的工作。在中国电信现有的企业环境和员工素质情况下,绝对不能因为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而忽视企业的纪律文化,中国电信必须更加强调工作的执行力的问题,只有坚持这一点,企业的一切工作才能落实到实处,电信企业的业务发展才能见成效。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中国电信企业管理要特别重视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重视精神鼓励,重视知识和人才,重视企业文化,重视领导方式的转变。我特别赞成柳传志提出的管理的核心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特别同意张瑞敏对管理的认识:管理是一个苦差事,就是抓反复、反复抓,坚持做下去。我认为:管理并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关键是寻求适合本部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尤其是目前中国企业正处于转轨变型时期,需要一批有时代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具有奉献精神的企业家,狠抓企业的基础管理,学会用数据来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做到理论武装、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中国电信企业集团成立初期就坚持狠抓管理,完善制度,夯实基础,通过五项集中管理为纽带,按照制度管人和管企的原则,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充分相信员工,同时,坚持目标管理的方法,提倡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带动其他相应的工作。

四、人才是中国电信企业的发展根本

现代企业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竞争,人力资本已经成为知识型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未来。作为中国电信企业,本身就是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聚集的地方,必须要创造一种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崇尚科学的人际氛围和工作环境。中国电信企业刚表彰完21世纪优秀人才,让电信员工学有榜样,干有方向,中国电信企业正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搭建一个舞台,让全体人员感到中国电信企业正在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氛围。在当前人才激烈的竞争的环境下,中国电信企业坚持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原则,不盲目追求高学历,关键看能力,不仅看中其技术能力,而且更看中其道德操守、职业素养、团队意识,让合适的人才干合适的岗位,真正发挥每一个人才的聪明才智。针对目前人才跳槽的问题,我们认为,人才的正常流动是必要的,它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激活中国电信企业的人力资源机制,我们坚持20/80原则,认真地研究20%的关键人才的市场行情和需求欲望,加大20%人才的转换成本,使他们真正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中国电信企业要想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应该做到五个方面留人,即: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制度留人和环境留人。在待遇上不能低于社会同等人才的最低工资标准,这就要求电信企业时刻关注社会同等劳动力的价格;在事业上为各种人才创造公平的发展舞台,让他们能够看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前景;在感情上为人才创建良好的人际氛围和工作氛围,并以情沟通和交流;在制度上创建人格平等的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制定人才职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在环境上企业要创建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的土壤,让人才通过创造个人财富的同时达到为社会和企业积累财富。同时,中国电信企业还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和末位淘汰制度,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给员工以激励和压力,在用人上实现能者上,平者低、劣者淘汰的局面。现在,中国已经加入WTO,它给我们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国际化、市场化、规则化,三化的核心就是国际化,而国际化的关键所在是人才国际化,当然人才国际化并不仅仅指引进海外的优秀人才,更主要的是本土人才的国际化,我们要努力改善各级各类人才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努力创造实现他们价值的成长空间,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员工真正服务于中国电信,依存于中国电信,与中国电信共同成长。转贴于

五、学习是中国电信企业发展的基础

如何提高中国电信企业的人力资本,创建一个学习型的电信企业至关重要。一个电信企业不重视组织的学习、开发企业人力资源和实施教育培训,不仅留不住人才,还会毁掉许多好的人才,实践证明,学习型组织不是一种时髦的称谓,而是一种迫切的需要,因为学习和培训就是电信企业的生产力。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指出:缺乏学习能力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悲惨的,但对一个组织来说是致命的。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快速学习能力和有效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学习是为了提高中国电信企业的管理和业务创造能力。通用电气公司的韦尔奇说的更为肯定:一个企业学习的能力,以及把学习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就是最终的竞争优势。作为中国电信企业,应该告诉员工:靠垄断网络和知识来保持竞争优势是愚蠢的想法,想获得持久性竞争优势的唯一可靠的办法,就是比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同时要学会善用人力资本,提高智能效率。中国电信企业已经提出要把企业创建成一个学习型的企业和组织的理念,整合电信企业员工的各种知识,系统集成各种信息,让广大员工共同分享知识和信息,提高知识和信息的附加价值。那么,中国电信企业员工的学习从何着手?思想决定行动,行动产生结果,真正的学习必须从转变观念入手,从转变思维模式开始。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要点包括:制定企业战略和远景,决策行为符合战略发展,管理行为为战略服务,组织氛围是开放和信任,组织结构应提供流动的职位,建立完备的信息系统,个人和小组的行为应有团队意识,工作的反馈应由顾客决定,加大培训和教育的力度,考核和奖励系统必须支持个人和组织的学习。杜拉克说过:当前社会不是一场技术革命,也不是一场软件和速度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我们认为,学习是全方位的,既要从内部经验学习,又要从外部资源汲取营养,中国电信企业要学会记录和传播学习的成果,尤其要学会在竞争中学会竞争,向竞争对手学习竞争,推动和建立有利于学习的人际关系,将学习制度化,并建立一套激励学习的合理制度。

六、文化是中国电信企业发展的灵魂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企业文化对企业而言,犹如水和空气之对于自然,水溶解万物,并融于万物之中。企业文化凝聚和焕发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全体员工和管理者的认同与维护,载荷于员工之中。有人预言,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要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要真正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就要借助企业文化力。美国幸福杂志曾深刻地指出,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信仰,再高明的企业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中国电信企业的文化在内部显现为向心力、凝聚力和导向力,是中国电信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外在体现,如:中国电信及时提出经营理念: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企业的服务理念:用户至上,用心服务;企业的战略目标:全面创新,求真务实,努力奋斗,力争用五年的时间把中国电信创建成世界级的电信企业集团。中国电信企业 提倡:有为才有位,市场决定中国电信企业的地位,效益决定员工的价值,提倡员工之间建立信任、诚信、尊重、责任、合作、自律、速度。中国电信企业的文化对外则以极强的研究竞争力凸现,代表中国电信企业的形象,产生示范效应和强化效应。因此,企业文化是中国电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培育中国电信企业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的环境和土壤。海尔集团和联想集团的成功都得益于本企业的文化,其原因正如张瑞敏所说:海尔14年的成就主要不在于有形的东西,而恰恰是无形的,这些是观念、思维方式的彻底全新的变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电信企业的文化不能克隆,它的建设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中国电信形象、服务和员工行为规范等比较直观的层面逐步向更深层面过渡的过程。同时,中国电信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积极的文化好比清新的空气,通过点点滴滴、似有若无的渗透,于无声处就浸透了我们的全身,它积淀于人们的观念深处,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和习惯。经过深入的研究,从目前的中国电信企业的现状来看,中国电信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是企业文化的理念先进,但实践是落后的,中国电信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和重组,大多数优秀人才还留在中国电信企业内,中国电信企业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还能平稳地发展,这些都说明一个道理,中国电信企业具有深厚的文化的底蕴,中国电信的情节总是割舍不断,企业员工对中国电信的感情非常深厚,员工从内心深处都希望中国电信企业再创辉煌,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是中国电信宝贵的财富。同时,中国电信员工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已经加入WTO,国际化的竞争已经明显,所以,中国电信企业必须及时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价值观,使中国电信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观念与员工的事业目标和人生价值观相一致,使中国电信企业的理念、目标成为员工认同的行为准则,使所有优秀的人才以成为企业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通过中国电信企业文化的建设,吸引和留住人才,这是中国电信企业迎接国内外电信业务竞争的当务之急。

七、实干是中国电信企业发展的条件

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世纪之交,赶上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的历史重任就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需要一大批富有时代责任感、真抓实干、甘于奉献的实干家,因为,再好的理论和宏伟蓝图都需要付于实践,否则,都将成为空中楼阁。中国电信企业现在正在创业,一切工作都需要从基础着手,需要广大员工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提倡:振兴中国电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号召员工团结协作、负重奋进、自加压力,竭尽全力地把中国电信企业的各项工作做好。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强调: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电信企业现在碰到许多问题,千头万绪如何解决,根本要靠企业的业务发展,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更困难。现在中国电信企业强调集中管理调配各种电信资源,统一意志服从指挥,局部必须服从全局,特别是中国电信上市以后,许多经济指标都是刚性的,这些都需要全体员工通过真抓实干才能实现。在电信业务发展方面,坚持以本地网业务发展为主,控制长途业务下滑速度,大力发展宽带业务和数据业务;在电信经营方面,按照确保存量,激活增量的原则,全力提升大客户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平,既抓电信业务一次市场(放号)的开发,又抓二次市场(话务量)的经营,继续跟踪和关注移动业务发展的走向,可以展望中国电信整个业务发展框架:三架马车并架齐驱,即固定电话业务;移动电话业务;宽带业务和数据业务。中国电信企业具有优良的实干传统,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求真务实,创造了令世界同行敬佩的业绩,使中国电信业的发展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展望新世纪,中国电信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发奋图强,真抓实干,宿兴夜寐,就一定能再创历史的辉煌,中国电信也一定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3篇:电信企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信息化建设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概述 何谓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开展的商务活动。当企业将它的主要业务通过内联网、外联网以及互联网与企业的职员、客户、供销商以及合作伙伴直接相连时,其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就是电子商务。

一、企业信息化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础

企业要促进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问题。要想使电子商务系统正常工作和高效率运行,真正实现网上交易,就必须在硬件、软件上加大投入,搞好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工作,提高系统的标准化程度。同时加大信息基础建设的力度,提高投资效益,改变网络通讯方面的落后面貌,促进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企业要真正实现自身的信息化,才能有能力介入到电子商务市场环境中。因此,我们说企业信息化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础。发展电子商务一定要与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相结合。

二、电子商务实质上是企业商务活动的信息化过程

电子商务是商务运作、商务需求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子商务系统的特征是以网络为基础,网络是电子商务的硬件基础设施,是信息传输系统,是电子商务的平台,包括因特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和商业增值网(VAN)等。将企业内联网(Intranet)与企业外联网(Extranet)相连,并与Internet互连互通,共同构成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环境,这既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商务活动信息与企业信息系统相互融合沟通的需要。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实际上就是从事商务活动的各方利用计算机系统在企业内联网、外联网和Internet环境下,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企业商务活动的信息化建设包括从销售市场到商业信息管理的全过程,它需要企业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企业信息系统与各个商用服务资源的应用,实现企业各个系统的一体融合,最终实现真正意义的电子商务。

三、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紧迫性

电子商务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许多问题,提供更多的机会。因此,企业有着发展电子商务的内在驱动力,归纳因素如下:市场变化因素:全球化大市场的形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全球化的市场正逐渐形成。企业正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国内外同行竞争的压力。由于生产者的需求不断变化,促使供应商们形成供应链。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制造商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者要求供应商提供集成度高的产品,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这些原因迫使供应商们紧密联合起来,形成一条供应链,对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实施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的对策

1.以人为本,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

发展电子商务,推进企业信息化,人才是根本。人才短缺是大多数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抓紧培养一大批热心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电子商务技术,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是发展电子商务、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虽然许多企业有人才培养计划,但是在我国企业中却并不普遍。因此应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开展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教育、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以及分行业、分应用的针对性短期培训,为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专业化培训服务和更有力的支持。

2.加强立法工作,培育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完善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体系建设,在充分调研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法律,特别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制定,用法律手段来确保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创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3.加强企业管理网络化

电子商务以数字化的网络和设备替代了传统纸介质,从而带来了一种新的贸易服务方式。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企业中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了以物流为依据、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运作方式。电子商务对企业营销管理最为显著的影响是销售渠道和促销策略的变革。以往的批零方式将被网络代替,人们直接从网上采购,传统的人员推销失去大部分市场。管理者对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定位将更加依赖于网上的资料以及对网络的充分利用。企业可以通过网上银行系统实现电子付款,资金结算、转账、信贷等活动。

作为企业,清楚的认识到只有提高企业信息化程度,加强企业各种资源的统一管理、监督和调度使用,才是其发展之道。为此,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及管理思想与方法,建设一套分级管理、实时监控、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改革与完善原有部门已有的信息化系统独立运行、信息不能实时共享的状况,全面把握全局信息,实现科学决策,提升企业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成为一种必然。

第4篇:电信企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企业信息门户;电信业;搭建策略;安全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F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2-0079-06

一、引言

随着行业内基础电信运营商的重组、3G牌照的发放以及重组后各电信运营商全业务经营等情况的出现,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其一,中国电信市场的用户数量庞大,导致系统运转压力加大。根据工业与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底,我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6亿,其中固定电话用户3.1亿,移动电话用户7.5亿。庞大的用户群体必然导致业务量激增,这对电信系统的运营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其二,电信市场业务种类繁多,运营商对市场的响应必须迅速、准确。运营商现在提供的业务种类数以百计,各地不同的资费套餐更是不计其数。一方面,随着3G、宽带业务的不断推广,电信业务必将推陈出新,种类会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随着市场不断成熟,消费者消费习惯日趋理性,对电信服务水平的期望也逐步提高。这就要求运营商自身系统在具备对每笔业务提供快速受理能力的同时,还能保证计费的准确和提供良好的客户服务。

其三,各大运营商相继上市,其运营和管理将日渐透明化,需要定期向市场公开披露公司的运行状况,因此,各运营商必须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自身的信息。

其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运营商必须提高自身的运营水平,实行精细化管理。过去,运营商通过大规模投资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就可发展大量的新用户,大幅增加企业收入的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运营商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充分挖掘现有网络资源的潜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面对这种情况电信运营商如何在这复杂激烈的竞争中寻求出路、获取胜利?

新的复杂的市场环境对运营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内随时掌握公司的各种资源状况,对外及时把握消费者需求及市场动向,而且要确保网络的运行可以有效支撑公司的战略部署。

要实现此目标,就必须在电信业内部实施信息化,从而令庞大的电信运营商能够灵活运转,提升其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和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电信运营商竞争的成败,将越来越多地取决于由信息化带来的运营能力。信息化已经成为致敌于千里、谋取竞争优势的利器。

那么电信行业其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如何?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公布的世界各国电信行业信息化发展指数报告,比较全球154个国家在2002年至2007年期间的信息化发展情况,在这些国家中,瑞典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状况最好,名列发展指数排行榜第一名,紧随其后的是韩国、丹麦、荷兰和冰岛,挪威、卢森堡、瑞士、芬兰和英国分别排在第6名至第10名。中国是在信息化可接入性和使用方面进步最快的国家,在仅仅5年时间内,排名就从全球第90名上升至第73名,与此同时这也反映出我国与国外电信企业间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

国际化的市场环境要求国内的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在经营管理上能够迅速赶上国外的先进水平,以迎接电信运营业的国际化竞争。今年是电信行业信息化进程第14个年头,国内几大电信运营商的IT建设尽管在时间上有先后差别,但是对IT系统在电信业发展中的价值都给予了很大重视。各个运营商都在进行IT支撑系统的建设,在IT支撑系统的建设中企业信息门户(EIP)技术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为一个良好、有力的电信IT支撑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是电信行业走上信息化的关键。

本文通过分析信息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企业信息门户(EIP)进行介绍,阐述其在电信业信息化中的作用,更多的从管理的视角对基于企业信息门户(EIP)电信行业信息化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我国电信企业内部信息门户建设和发展情况,以中国某移动通信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提出电信企业内部信息门户的一般模型,同时提出搭建电信企业内部信息门户的发展策略。

二、企业信息门户介绍

(一)企业信息门户(EIP)的概念

EIP是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的简写,全称为企业信息门户。

EIP是应用框架,它将企业所有应用数据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上,并以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使企业可以快速建立企业对企业和企业对内部员工的信息通道;EIP也是一个基于Web的应用系统,它使企业能够释放存储在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使企业员工、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能够从单一的渠道访问其所需要的个人化信息,帮助用户管理、组织和查询与企业和部门相关的信息。

EIP是指在Internet的环境下,把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统一集成到企业信息门户之下,根据每个用户使用特点和角色的不同,形成个性化的应用界面,并通过对事件和消息的处理、传输把用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EIP是一个应用系统,它使企业能够释放存储在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让客户们能够从单一的渠道访问其所需的个人化信息。客户们将利用这些个人化信息做出合理的业务决策并执行这些决策,同时发现做出类似决策的其他人并和他们取得联系。EIP通过及时地向用户提供准确的信息来优化企业运作和提高生产力。这些门户将把存放在企业数据库与数据仓库中的业务智能转变成可利用的信息,并通过浏览器送到用户眼前。

EIP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需求,企业如果需要更有效地利用企业的数据资源和信息资产,必须保证内部和外部的每一个用户都能访问到信息。

(二)EIP的功能和特点

企业信息门户的功能和特点很多,下面将对其主要的功能和特点进行阐释。

1.EIP的功能

信息导航功能

在企业内联网上对所有的内容建立一个指导性的体系层次,常常称为“微型Yahoo”,通过对题目的“下钻”提供对理想信息导航的手续。信息导航功能一般包括频道选择、信息查询和导航助手。在企业里,不同部门因不同的工作任务而需要不同的信息,因此,首先要把相关的信息,包括内部网上的信息和外联网上的信息收集起来,然后进行信息分类,而信息频道即为通常意义上的一个信息分类。频道选择就是用户选择与其工作相关的信息分类,这部分功能与用户的工作权限相关;当用户打开门户界面时,可以看到企业所有的频道标题,选择与自己相关的标题,即可查看其详细内容。导航助手给用户提供多种手段,帮助用户浏览。

数据搜索与查询功能

此项功能包括搜索域和对内联网上所有内容进行索引的搜索引擎。数据搜索和查询必须与信息导航结合才能发挥其最佳的功能;数据查询的结果在导航系统中突出显示,以提示用户。当鼠标位于一个查询结果的条目上时,可以预览条目的内容以决定是否打开,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它还可以提供个性化设置,用户可以限定搜索范围,可以设定自己的查询关键词。数据查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数据首先可以经过一定的处理,然后把结果返回给用户。

最新消息功能

EIP有一专用功能,即定期给用户最新电子公告和相关的信息,如工作任务的分配、项目进度,当前国内外的最新时事、新闻、市场动态等。

2.EIP的特点

统一的信息访问渠道

通过将内部和外部各种相对分散独立的信息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将企业的所有应用和数据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上,以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信息。使用户能够从统一的渠道访问其所需的信息,从而实现优化企业运作和提高生产力的目的。

单点登录SSO(single sign-on)

门户系统只提供唯一访问入口。对网站中的任何信息,不管系统中信息位于何处,用户都采用SSO,只需一次登录,就可以根据用户权限对网络资源进行访问,无需输入众多确认信息。采用SSO减少了用户在不同系统之间登录所花费时间和管理员管理用户的工作量,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管理的便捷性。

不间断的服务

通过网络和安全可靠的机制使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访问企业的信息和应用,保证企业的业务运转永不停顿,将网络经营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强大的内容管理能力。

对企业各种类型信息的处理能力EIP支持几乎各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能识别90多种关系型和OLAP数据库中的数据,并可以搜索和处理各种格式的文档。

个性化的应用服务

信息门户的数据和应用可以根据每一个人的要求来设置和提供,定制出个性化的应用门户,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强了对顾客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与现有系统的集成

能将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管理、知识文档管理、资产管理等现有的数据和应用无缝地集成到一起,一方面可以从EIP中获取这些系统中的数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从EIP中将数据写人到业务系统中去,从而完成企业相应的业务流程和资源管理,保护了原有的投资。

高度的可扩展性

能适应企业新的人员和部门的调整的变化,满足企业业务调整和扩展的要求,解决企业与IT部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技术需求问题。

安全可靠的保障

通过安全机制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及完整性,保障企业业务的正常运转。企业信息门户提供基于网络的安全认证,包括身份认证、角色分配、用户操作监控、日志报告、信息安全级别设定。另外,还可以和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本身以及一些外挂的安全认证相结合。

无限的角色配置

角色决定用户在系统中所能查看的内容和所能执行的操作。EIP支持企业进行无限的角色配里,外部用户也可以在相应权限控制下自行配置角色。用户基于自身的角色定义访问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应用和服务。

(三)企业信息门户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理论研究者和实业界的人士不断在讨论企业信息门户是否对企业竞争优势产生影响。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企业信息门户可能在如下几方面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如提高企业的敏捷性,强化知识管理;优化企业资源,提高企业资料的利用率;对业务价值的增加产生影响。下面分别分析这三方面的影响作用。

1.提高企业的应变速度,提升知识管理

企业只有借助于网络才能以快取胜,获得发展的先机。但是在大小企业先后触网之后,新的加速度来自何方,这就要看谁能够以最迅捷的动作联系客户、供应商和商,组织生产和销售,而EIP就是产生新加速度的原动力。CA是美国的一家大型金融咨询公司,在实施EIP之前,对每个客户咨询的响应速度至少是四个小时;而现在是即时受理,快四个小时,对现代咨询服务业是非常有利的优势。

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企业迫切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加速知识积累,掌握技术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准确抓住市场商机,赢得利润。而EIP恰恰能够成为企业获取、整合、积累和利用知识的有效途径,帮助企业通过个性化服务收集客户的差别信息,拉紧供应商、商和客户来寻找新的商机。

2.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EIP是以最小可能成本,实现最大程度开发利用现有资源目标的最可行途径。

(1)减少了硬件成本。EIP将本需要占用多台硬件系统的应用集成到较少的系统设备上,从而节省硬件的投入。

(2)减少了多种未经集成的应用软件的总体维护成本。EIP将企业现有的资源加以整合,并经过一定的处理,最后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提供给更多的用户。由于它的继承和集成,企业可以实现集中维护,从而降低成本。

(3)降低了通信费用。EIP采用高效的互联网作为信息传输的工具,将比建设或租用线路价格低廉。

(4)减少了人力投入。个性化的EIP已经能够在相当大程度上满足客户需求,可以大量地节省人员投入。

(5)改进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通过EIP,企业可以及时获得任何时刻准确的客户需求信息,并随时回答客户的常见问题。

3.对业务产生积极的影响

(1)更有效地发挥联盟的作用。EIP便于企业快速集中合作伙伴的优势力量,结成联盟,从而可以共同抓住市场。比如,在1997年南美1 000家最大的企业中有21%的业务收入来源于合作伙伴。一个好的合作伙伴门户使合作伙伴能够顺畅地访问企业内部系统和信息,实现企业的延伸。

(2)员工可以访问业务智能系统。每个员工都需要了解业务中涉及的关键产品、客户和市场数据,而企业信息门户Web一体化的访问能力使员工得以获取各种信息。

(3)员工的自助服务可以提高解决外部业务问题的效率。

三、企业信息门户在电信业的发展策略

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的迅猛发展,在持续、迫切的需求压力下,新增应用不断叠加、功能不断迭代,许多业务和管理应用系统大都由不同的软件开发商、按照不同的标准定制开发,各系统都有独立的登录认证方式、对应的用户权限管理等。系统的登录界面、操作界面、安全性设计,独立认证的方式,要求使用人员在登录不同系统时需要输入不同用户和口令,造成应用的不便,对用户权限管理也不能有效控制。电信企业内部信息门户是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信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它的出现对于企业应用系统的集成、“信息孤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法,中国移动通信企业内部信息门户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与此同时,内部信息门户各部分独自发展,应用系统之间、应用模块之间界限不清,应用系统发展不平衡,信息资源分散,无法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和更高的管理需求。根据对中国某移动通信公司的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该移动通信公司在信息化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信息化统一规划的缺失

各系统的建设是随着技术和业务的发展分业务、分阶段、分地域实施的,因此系数量多、系统关联性差。这些系统分属不同的职能管理部门维护和管理;纵向看,从集团公司到各省公司、各市分公司内统一规划、统一软件版本、从下往上传递信息为主;横向看,这些系统条块分割,系统间信息互通性差,由于数据采集点和采集时间的不同,导致统计出来的数据常常不一致。

由于企业内部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划,各种系统是基于使用者本身需求提出而开发的,有的系统还是使用者自己开发的,因此造成系统分散建设,重复投资,管理独立。

第二,重建设,轻管理,技术实现与管理理念的结合出现断裂

电信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没有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程序进行管理,对硬件建设比较积极,但对软件的价值认识不足,软件投资相当谨慎,“重硬轻软”的现象比较普遍。信息系统建成后,没有实行严格的软件版本管理和技术文档管理,整体的管理、维护工作跟不上,各应用单位为了应付业务需求,自行修改软件,导致很多系统无法应对业务功能的变化,软件版本混乱。

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除了相关的技术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能否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具体实际很好的结合起来。管理缺乏科学性、管理流程没有优化、基础管理不规范、业务流程的随意性是电信运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管理者对信息系统研究不够,导致了电信企业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也会出现问题。

第三,“信息孤岛”问题

目前,电信运营企业的业务和管理应用系统大都由不同的软件开发商、按照不同的标准定制开发,此外,随着移动通信公司规模的扩大、业务的增长,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越来越多,很多移动通信公司在已经建设完善的业务支撑系统基础上,还将建设如电子流、工程管理、网上教育,知识管理等多个系统,由于各个系统的建设目标、当时的状况、服务对象不同,造成各系统之间的信息、数据无法共享,数据在定义和格式上都出现了脱节,进而导致“信息孤岛”问题的产生,这就造成数据的重复多次输入,信息存在很大的冗余,系统中滞留了大量的垃圾信息。各系统都有独立的登录认证方式、对应的用户权限管理等。系统的登录界面、操作界面、安全性设计,独立认证的方式,要求使用人员在登录不同系统时需要输入不同用户和口令,造成应用的不便,对用户权限管理也不能有效控制。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企业各部门在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过程中采用了很多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伴随着这些应用软件而来的是数量巨大的数据,由于各个软件出自不同的软件厂商,数据的类型、格式不同,信息无法实现无缝集成,信息缺乏交互、缺乏共享,信息缺乏相应的管理手段。企业的问题是如何统一这些海量数据?

二是面对形形的数据资源,企业员工往往为了查找一个简单的数据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查询的结果中有相当多无用的数据。如何使企业员工在最快的时间里有效地寻找和利用这些资源?

三是企业的员工之间、企业与合作伙伴和顾客之间,都需要多种形式的信息交流。如何以最简单的形式将具有各种不同特点的信息提供给最需要的人?

四是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的实施,员工、客户、合作伙伴和供应商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信息传输渠道,来自不同方向上的信息量巨大,造成信息膨胀。

五是缺少统一的网络平台支撑多个业务系统,无法满足集成的需要单元应用越来越多,单元本身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单元间的紧密程度越来越弱,系统间的封闭性有余、开放性不够。系统综合支撑能力不足,跨系统需求响应不及时,系统信息不全面,系统没有进行关联和整合,特别是支撑企业战略决策信息不足。

面对这些问题,企业信息门户(EIP)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崭新的方案。EIP是指在Internet的环境下,把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统一集成到企业信息门户之下,根据每个用户使用特点和角色的不同,形成个性化的应用界面,并通过对事件和消息的处理、传输把用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为同一价值链上的相关人员提供公开信息的浏览以及个性化信息的访问。信息门户既是一个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又是企业获取外部访问者信息的接口,既能够动态地存储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又能够支持简单的网上商务应用和社区,访问者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换信息,对企业内分布存储的各种格式、各种来源的内容(文档、数据)进行统一检索、分类浏览,并根据权限进行访问控制,实现企业应用系统的有效集成和信息的共享。

基于以上对中国某移动通信公司发展信息化环境的分析和信息化存在问题研究,本章将对内部信息门户发展提出一些发展策略。

(一)内部信息门户系统搭建策略

目前中国某移动通信公司内部信息门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统一架构规划,系统结构复杂

数据分散在门户、公文/邮件、电子流程、内容管理等系统中,应用数据、系统用户数据大量冗余,未能建立统一的应用数据和用户数据视图,数据的一致性难以保证。

公文流转、电子流程应用的灵活性较差,组织、人员、岗位、流程的变化会带来大量的维护甚至开发工作,且极易引起数据混乱、系统错误。

不同的应用系统存在各自的角色定义,这些造成了大量繁复人工维护工作,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

第二,系统及安全风险难控

统一认证问题。未能实现各类应用的统一认证,对关键敏感应用的保护缺乏更为有效的技术手段。

日志与审计问题。尚未建立完善的日志管理,安全审计功能较为薄弱,信息泄露风险难以控制。

统一鉴权问题。系统应用数据和身份认证、授权数据耦合度过高,未能实现集中统一的用户管理,账号管理工作强度较大,存在安全风险。

第三,运行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统一信息平台所采用的软、硬件种类过于庞杂,带来维护成本高昂(需要更多的专业维护人员和购买原厂商高成本的维护服务,后续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基础信息化服务能力薄弱。由于未能将基础应用很好的封装为可以重用的基础信息化服务,业务一旦产生变化,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整工作,导致维护工作繁杂,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第四,服务支撑与功能扩展乏力

门户展现单一。随着应用的不断扩展,门户中的信息和功能越来越多,由于没有合理分析不同类型用户的操作需求,信息和应用未能有效整合,导致所有用户面向同一个繁杂的门户界面,渐渐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而无法快速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和服务,人与信息交互的矛盾将随着应用的增多而愈加尖锐。

关键应用缺失。一是缺失门户搜索、站内导航、员工个人工作台等关键应用功能,二是待办事宜汇聚、内容管理等应用在完整性、灵活性方面无法满足用户的需要。

对分公司信息化支持不力。目前统一信息平台系统仅支撑了公司40%员工的信息化应用,未来三年内将面向全体员工提供个性化、安全、畅通的信息化服务,目前的基础架构设计无法支撑全面推进信息化应用的要求。由于分公司的信息化需求得不到支撑,将进一步导致分公司继续自建信息化平台,信息资源整合无法得到有效落实,信息孤岛问题将继续恶化。

新增信息化需求的开发越来越困难。由于系统缺乏较为科学的整体架构设计,信息化应用数量的叠加导致开发工作量倍增,新增应用的开发工作量加大、周期延长。

接入服务能力较低。目前统一信息平台已经接入一些第三方系统(如EMOS),但有些应用仅仅提供了链接方式接入,没有实现SSO;有些应用虽然实现了SSO,但没有为其提供展现层面的封装服务(例如PORTLET),用户必须经过较为繁琐的操作才能到第三方系统中获取关心的信息。

针对前面的分析,提出中国某移动通信公司内部信息门户发展以下三方面策略:进行统一的规划确定平台体系架构、内容与功能规划、整合各应用系统;进行统一信息管理,实现单点登录、明确LDAP结构与内容、统一权限管理;内部信息门户系统安全性策略。

1.内部信息门户发展定位

通过EIP对电信企业各IT应用系统的用户资料进行集中的储存、集中管理、集中认证,为领导和员工提供日常办公、信息/知识的管理与共享、自助服务以及对ERP等其他专业系统访问的统一支撑环境和统一多渠道的访问入口,实现无纸化办公,多元化接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信息与知识的交流与共享,丰富员工沟通手段,提高员工满意度,彰显企业文化。

(1)功能定位

结合企业业务应用,电信企业信息门户应用规划应该具备企业信息、协同工作、知识共享和应用集成四大功能,以及实现四大功能所需建立的内容管理和呈现平台。

具体而言,电信企业信息门户应该包括几个方面的作用:企业信息:提供企业最新的信息,传达企业方针政策,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培育企业文化的平台;企业协同工作:提供一个能够支持业务流转、信息流转、文档流转等工作流程平台,方便内部不同职能、不同部门员工间的协作,提高领导和员工工作效率的工作平台;企业知识共享:提供一个企业显性和隐性知识沉淀、共享、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能够为员工的工作提供及时的知识支持,以及加强员工间的交流和学习,促进员工能力的发展;企业应用集成:统一应用接入平台,整合企业应用,作为企业员工访问后台应用的统一接口。

(2)类型定位

参考业界实践的一些经验,我们可以将信息门户内容建设类型进行一些分类与划分。

按照公司的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责可以大体分为两类:水平门户:是指省公司、分公司平台、二级平台(例如网络管理中心、业务支援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等等)等不同级别单位的门户平台。用户为该单位所有员工。垂直门户:是指面向人力资源、企业文化、财务、IT等职能部门的专业平台。用户主要为纵向包括省公司、分公司、二级平台所有该类职能的相关员工。

按照门户服务的对象内容建设可以分为:企业信息门户,主要是为企业全体员工服务的门户。部门门户,主要是为部门员工服务的门户。个人门户,主要与员工工作特点相结合,服务于员工个人工作的个性化门户。角色门户,服务于企业特定群体的个性化门户,包括领导门户、新员工门户等。

依据特定目标定位的特殊性内容门户分类:项目工作门户:主要是针对公司的某一个特殊的项目或者是主题建设的门户系统。

(3)整体层次和思路策略

信息门户应用内容建设中,在水平维度关注企业信息门户、分公司和直属单位门户、员工个人门户三个层次内容的建设;而在垂直维度上关注以建立机关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部门门户的基础上,向分公司和直属单位相关职能拓展形成以专业职能内容为主的专业门户。同时,随着门户建设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也可以考虑建立为不同角色服务的角色门户和专业项目型门户。

目前,内部信息门户发展已经取得一些成果,并且门户上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因此信息门户应用内容规划整体思路可总结如下。

第一步,内容梳理(聚合):按照内容的属性维度和内容的层级维度进行内容的梳理聚合,内容属性主要包括信息、知识、业务工作、系统集成和专业应用等五个方面,而内容的层级维度主要是根据企业的职责分工层次进行分析。

第二步,布局分类:根据业界门户系统常用的布局以及借鉴运营商现有平台栏目建设的特点,对门户布局进行一个系统的分类。

第三步,进行“内容——布局”的映射规则梳理,让内容的呈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加强内容呈现无序性的管理。

最终中国某移动通信公司内部信息门户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唯一性,统一的信息访问渠道,满足企业的需求。

集成性,与现有系统和信息的集成,满足企业经营的延展性。

个性化,个性化的应用服务,满足使用者的工作或爱好。

整体性,内容分类和管理、协作与共享,企业对信息高层次的要求。

通过企业信息平台使信息能上下(按业务)和左右(按管理)流动,及时向用户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企业运作和管理,并提高生产力。

为一体化的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提供基础,使企业信息门户成为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进而成为一项企业发展战略。

真正成为企业的信息共享平台;真正成为企业的协同工作平台,在部门内部创造更多的交流协作机会,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业务自动化;真正成为企业的知识管理平台,管理企业经验知识、规范制度,提升企业知识资本。

2.内部信息门户系统一般模型

企业内部信息门户具体结构主要包括四个层次:接入层、基础层、核心层、应用层。

(1)接入层

网络和接入平台包括省公司的局域网络&广域网络、省公司与各级分公司的广域网络、省公司与集团的广域网络等各种网络接入环境与平台。该平台支持领导、员工通过多种接入途径(Intranet/Internet、GPRS、PSTN/ISDN、SMS等),使用多种访问设备(个人电脑、PDA、移动电话等),在任何时间、从任何地点访问展示平台的信息内容和应用资源。

Internet接入:电信企业的企业领导、员工通过Internet访问统一信息展示平台。

GPRS接入:电信企业的领导、员工通过GPRS网络接入,访问统一信息展示平台。

WLAN接入:电信企业的领导、员工通过WLAN接入相应网络,并通过相应接入线路访问统一信息展示平台。

PSTN/ISDN接入:电信企业的领导、员工通过PSTN/ISDN网络直接访问电信企业省公司内部网络,实现对一信息展示平台访问。

SMS接入:电信企业的领导、员工以短信方式通过网关接入电信企业内部网络,实现公文处理。

(2)基础层

展示平台包括访问安全、个性化展现、内容应用聚集等功能,实现对统一信息平台的各种应用及信息内容在展示层面进行整合,并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为使用者提供个性化展示。

访问安全控制:提供展示平台的身份认证、信息传输加密及访问授权等功能。

统一展现管理:支持多种访问设备如台式机/便携机、PDA、移动电话等;支持不同的信息浏览工具软件,提供不同的信息展现描述格式,提供定制管理工具,实现信息格式的自动转换;提供个性化内容展现、管理功能。

内容应用聚集:与访问安全控制和个性化展现管理功能相结合,在展示平台中提供一定的访问处理手段,使不同角色/权限的用户在角色/权限允许的范围内访问相应的内容和应用资源。

(3)核心层

主要进行访问安全控制和统一资源管理。

提供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系统管理、系统安全、防病毒及数据安全/备份管理等功能,保证统一信息平台的安全、可靠及高效运行。

网络管理/网络安全: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对电信企业全网的设备管理,包括对网络相关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设备故障的报警、设备配置的管理等功能。安装配置防火墙设备隔离网段,防范非法访问和控制数据传输;通过安全监控系统对目标设备或网络段的监控,防范非法访问的入侵。

系统管理/系统安全:实现集中监控、故障分析和解决管理、集中系统故障报警,帮助IT管理人员诊断问题的根源、防止过载、实现负载平衡等功能。通过对目标设备的扫描,分析出可能存在的漏洞,为系统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防病毒:通过防病毒软件,控制电脑病毒的传播和对系统破坏。

数据安全/备份管理:数据的安全是保证统一信息平台运行的基础,包括数据存储安全、数据传输安全、数据的一致性、以及有效合理的数据备份机制和策略。

(4)应用层

内部信息门户的应用层主要包括下列业务应用和管理功能:主要业务应用系统:包括企业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网络维护管理等;核心应用系统:OA核心应用公文流转、企业电子邮件系统、门户子系统、电子流管理以及信息共享管理系统构成平台的核心应用;OA扩展应用:作为OA应用的扩展,逐步建成电子报销、文书档案等管理系统。

以上各类系统构成了内部信息门户的应用层,通过展示平台展示内容。需要说明的是,对于BOSS、NMS等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的生产系统,考虑其重要性和特殊性,不与统一信息平台直接连接;有关数据信息通过统计查询系统与统一信息平台的展示平台进行数据交互,实现信息展现,提供企业领导和各级相关主管对信息查询、分析的需求[11]。

(二)内部信息门户安全性策略

内部信息门户是企业各业务应用系统统一集成的平台,也是企业员工统一获取企业内部数据信的中心,系统的安全性将关联着整个企业的流程运作及业务的开展,所以安全性是信息门户建设的重点。

系统安全策略从应用系统安全、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病毒防护四个方面来考虑。

1.应用系统安全

门户应用系统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对于其安全性实行从客户端、数据传输,到系统端的安全设计,基本应包括身份认证、数据传输加密、数据和应用访问安全控制等功能。

(1)身份认证

门户系统集成了企业内各种应用系统,因而要能提供“一次签权”的登录功能,从而访问整个门户系统的信息及应用系统,不需再做另外的登录。“一次签权”解决企业IT框架中存在的认证不统一问题。同时可以结合数据认证系统对类似财务或领导提供多种身份认证手段,以保证系统用户的安全合法。

(2)访问安全控制

采用通过利用目录服务技术,将系统用户、资源、及相应的认证和授权信息保存统一的目录服务器中,为门户系统提供统一的授权服务。从而保证企业内不同角色用户授予不同的信息,应用访问权限,以确保系统的访问安全性。

(3)数据加解密

为了在数据的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保证数据的安全,数据在网络上传输和存储时应该采用密文传输和存储。因此在数据传输前要对数据进行加密(SSL、PKL方式)。数据的发送方,都要对发送的数据进行加密,同时接收端,在接收到数据时要对加密的数据进行解密,然后才能对数据进行处理。

2.操作系统安全

应用服务器主机的操作系统在安全性上应该能够达到C2安全级别(计算机安全等级,权限控制保护)。系统应具备访问权限的识别和控制功能,对系统管理员必须授予不同级别的管理权限。要保证只有授权的人员或系统可以访问某种功能,获取系统数据,有非法访问或系统安全性受到破坏时必须告警。

3.网络安全

网络应用系统的安全应包括访问控制、检查安全漏洞、攻击监控、加密通讯、备份和恢复等。访问控制,通过对特定网段、服务建立的访问控制体系,将绝大多数攻击阻止在到达攻击目标之前;检查安全漏洞,通过对安全漏洞的周期检查。即使攻击可到达攻击目标,也可使绝大多数攻击无效;攻击监控,通过对特定网段、服务建立的攻击监控体系,可实时检测出绝大多数攻击,并采取响应的行动;加密通讯,主动的加密通讯,可使攻击者不能了解,修改敏感信息;备份和恢复,良好的备份和恢复机制,可在攻击造成损失时,尽快地恢复数据和系统服务。

4.病毒防护

门户由大量的用户访问,防病毒应是门户的安全内容建设的重点。门户的防病毒系统能够防止以http、https、邮件等多方式的病毒入侵。防病毒系统应具有先进的检测、清除病毒的能力;病毒码和扫描病毒引擎的自动更新功能;并能够提供报警机制等功能。

四、结论

企业信息门户是企业信息化的里程碑,企业信息门户是企业e化转型的战略性方向。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致力于企业信息门户的建设和应用开展,通过采用适当的技术体系和服务架构,逐步形成一整套完备的企业信息门户建设的组件系统,形成了包括信息、知识管理、安全认证、系统加密、权限管理、流程配置、决策支持等多种功能应用,而且可以根据企业的实时发展和业务应用需要,采用“热插拔”和定制开发的方式,快速帮助企业建立信息和知识门户。

“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网络就是计算机”,这是多年前SUN提出的概念,随着B/S模式软件的深入应用,这句话的预见性正在日益显现,基于互联网的软件应用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一个方向。企业信息门户系统的深入应用,正在大大加剧这种趋势,并将成为这个方向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内部信息门户作为电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电信企业应对各种复杂的挑战,保持前进的动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信企业要不断推进企业信息门户的发展,不断提高、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郑会颂.企业信息化与信息系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4-16,22-33.

[2]高宇,张若英.国外电信运营商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发展经验[J].邮电设计技术,2008,(10):5-8.

[3]陈龙,张春红,云亮,于莘刚,吴伟明.电信运营支撑系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3,231-235.

[4]刘倩.电信运营商的信息化建设[J].现代电信科技,2008,38(7):9-12.

[5]云亮.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通信世界,2005,(30):28-29.

[6]张锡满,隋静.推开企业的信息门户——EIP[J].价值工程,2006,25(6):62-64.

[7]张晓川,刘文威.EIP:是集中,更是整合[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4,(25):44-44.

[8]王清天.基于EIP的电信行业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探讨[J].电信科学,2009,(7):25-29.

[9]刘曜,林晶.打铁更须自身硬——浅析我国电信企业内部信息化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电信业,2007,(12):44-46.

[10]聂永萍,范时平,董宏成.电信企业信息门户系统组网方案[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4,16(4):117-120.

[11]向伟,张维华.统一权限管理系统单点登录的实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9,30(20):22-24.

第5篇:电信企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信息化;创新;发展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4.164

1引言

思考企业内部信息化深化应用助推主业谋发展的思路,是提升资源整合、安全生产、服务品质等方面的关键。随着智能化电网、智能化办公等名词的出现,已然标志着信息化建设时代成为一种趋势。

2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意义

(1)战略意义。做为施工企业,将信息化建设纳入标准化建设体系,更是优化配置电网资源,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的必要前提。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工作方向,逐步提升公司软实力。(2)管理创新手段的提升。随着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特高压电网工程项目的启动,标志着电网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特高压工程全新的特点,高标准的管理,如何提高电网建设的科技管理创新力,如何保证特高压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和安全成为特高压工程的重点。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管理及创新水平、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开发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远程管理的施工信息管理平台。探索施工方与其他参建单位的信息管理平台之间的有效衔接,可构建一个崭新的信息化工程建设企业,最终使基建标准化的推广实施卓显成效。

3信息化深化应用推广阻隔分析

目前建设施工企业对使用计算机的范围尚停留在信息共享及写作工具的阶段,没有过多接触过更加广泛的信息化管理及信息化应用,这将给信息化深化应用的推广实施添加无形压力。(1)企业对信息化工作定位。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2)技术进步带来的新旧更替形成的断层问题。信息化建设工作从早期的办公协同系统逐步过渡到知识应用阶段,但所使用的计算机语言及载体并不一致,以前一张财务报表为实现信息共享,而随着信息安全及与其他系统的可连接性需求以致出现java、linux等计算机语言的替换过程,其安全机制从编辑、编译阶段到解释执行阶段层层设置保护机制和它的可移植性的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新的计算机语言无论在网络应用还是在商业应用领域,无论在嵌入式系统还是在企业级开发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3)做好并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连续不断改进的过程,因此应建立一个由管理专家、规划专家、系统分析员、运筹专家、计算机专家等成员组成的决策管理机构。在项目决策时,由该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详细的调研、论证,分析需求,明确目标,细心听取多方意见,从而增加决策透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4信息化建设项目启动流程

(1)推广计划。该阶段需要对项目进行前期准备、制订会晤计划、培训计划。前期准备:项目资金落实、技术人员到位、设备到位;会晤计划:计划各个阶段的工作会,并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会人员事先安排齐备;培训计划:对该项目系统所涉及的部门领导进行宣贯工作;对使用该项目系统的具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2)工作会。工作会的目的是发现并解决问题,实现系统的使用价值。参会人员对每个实施阶段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交流,之后由本单位技术人员及软件开发公司或人员进行沟通。(3)组织培训。任何信息系统的推广都离不开各个项目启动中的各个环节,其中组织培训是关键,需要在系统已具备各项运行环境的前提下,开发技术人员对使用部门进行培训,在培训阶段,使用人员可以提出问题,不断改进功能。(4)试运行。与正式运行阶段的主要不同在于人员录入使用的后台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等均属备用,可以使用任何功能正常的硬件支持。主要针对数据录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讲解等,数据均采用真实数据录入并检测。(5)模拟运行。与试运行阶段的主要不同在于,模拟运行使用的后台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全部是正式运行时需要的硬件支持。目的是模拟正式运行,主要测试硬件系统的稳定性。(6)正式运行。正式运行阶段指经过培训、总结、测试等手段,工作人员已经可以在正式系统里录入数据,系统将在总结工作会中宣布正式启用,随即产生的数据录入规范、要求将即刻生效。

5结论

(1)施工企业信息化深化应用实施规划与建议。施工企业从管理上应通过更加快捷、灵活、全面、细化的方式了解一线生产状况,及时引导决策层的判断。在施工企业的具体业务流程中,可通过相应的业务系统,完成从前期到项目部成立将实际施工情况通过数据录入及时传达至决策层,使决策层发现问题,合理配置资源。(2)做好信息化建设准备工作,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80%的企业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3)建立一支自己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的高层专门人才推动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范玉顺.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方法与实践,2007:78.

[2]费圣英.电力企业信息化SOA实践,2007:148-151.

[3]谭卫:电子商务中安全技术的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58-60.

[4]许小荣.VB网络与远程控制编程实例教程[S].北京:希望电脑公司书刊部,2002:119-121.

第6篇:电信企业发展范文

泉州电信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理念的积淀和凝结,它是在特有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是企业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动力,虽然是无形的,但却是能动的,它时时刻刻渗透到企业经营行为的各个方面。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就应该有相应的企业文化理念精神作指导,这样可以让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是什么,让消费者了解企业的服务方向是什么。经验证明那些在概念上追求个性特色和文化品位,追求时代感和民族底蕴,并包含很强的文化内涵、人道和伦理的价值,把战略目标同社会效益、人民大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立足于社会的精神理念,才能赢得社会的信赖。如雅戈尔“服务社会,装点人生”这种服务理念作为核心,增添了品牌的竞争力,因为它时时向社会感召着服务于社会、奉献于社会、求实创新的精神。

企业文化可以形成一种组织能力,把组织结成坚实的实体,可以作为一种协调力量,成为企业的凝合剂;还可以产生一种感情的力量,给企业员工以心灵的慰籍。

企业文化内化到员工的行为中

文化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企业文化是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正因为企业文化的内涵包含企业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构建企业文化对于管理者来说很重要,它可以把管理者的管理理念逐步渗透到全体员工中间,企业文化的形成不是把企业文化挂在墙上,或对其进行炫耀,而是让每一个员工能深信自己的文化会成功,并把它内化到员工的行为中,从而引导全体员工主动去实现企业目标,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营造可信的文化氛围

公司不同,文化也不同。但不管你这家企业文化是软性的、还是硬性的,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你的员工相信不相信你企业文化的价值观,重要的是你的企业文化能否凝聚你的员工的向心力。如果企业所有的人都相信你的企业文化,你企业文化的力量就会很大,对人的约束力也就会很大。你的企业文化使员工的凝聚力越强、你的公司将来的实力就越大。

如果一家企业没有可信的文化氛围,正如一个人没有思想中心,会很难获得成功。因此,泉州电信把企业文化内化到员工的行为中,营造了一个浓厚的、可信的企业文化氛围。

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针对泉州电信员工进行一次市场问卷调查,以此对文化现状进行投石问路。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泉州电信的优势是什么?目前有哪些方面最迫切需要提高和改善?未来5-10年中,集团应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企业应具备什么样的经营理念?在工作上是否受人尊重?所在的部门领导对员工的评定是否有一套标准?平时了解企业各类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什么?现在企业内部活动(包括员工教育训练和业余文化生活)足够了吗?您对塑造泉州电信企业文化有何建议?等系列内容。

二、营造人人平等的环境

泉州电信的领导层不是婆婆妈妈地告诉员工们应该做些什么,而只是提供一种企业文化的环境,这种环境可以鼓励员工实现自己的愿望,同时又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同时对待员工像同僚而不是下属,从而承认员工的价值。

三、营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泉州电信向员工灌输市场经济的竞争观念,树立不断上进的意识,树立适应市场经济"机会均等、公平竞争、品质和信誉是企业的生命"的新观念。使员工们把自己的生存与企业的生存结合起来,从而有一种永不满足现状、不断求上进的意识。

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不断致力于建立一个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个性和特长。同时,要切实关心员工的生活,注重从增进交流与沟通,理顺人心人手,逐步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培养人、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良好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泉州电信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得到了充分发挥。

第7篇:电信企业发展范文

一、当前员工思想动态中影响和谐企业构建的因素

目前员工总的思想状况是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员工普遍高度关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心企业的收入与效益。绝大多数的员工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但也存在一些思想上的顾虑和偏差:

(一)改革过程中的利益调整,造成部分员工心理失衡,工作积极性不高。对于改革员工常常抱有良好愿望和乐观情绪去满怀信心的期待,而任何改革都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为代价的,这种期待的心理导致员工对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尤其是所需付出的代价缺乏事前的认识和事后的心理准备,一旦改革的结果与期待的结果不相符时,就会产生思想上的波动与情绪上的失望。企业战略转移特别是全业务经营给企业的生存发展与员工的利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薪酬制度的调整、竞争上岗、按岗定薪,冲击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利益。如中老年职工,认为自己为企业贡献一辈子,现在和年轻人一样要去竞争岗位,拿和年轻人一样的岗位工资,而且还面临知识老化、技能考核、竞争上岗等现实压力,忿忿不平、患得患失,认为企业不考虑他们的贡献,对他们不公平。有技术、有学历的年轻人认为企业到处是中老年同志占据了岗位,自己虽是企业的技术骨干,做的事情多,拿的工资少,福利方面与老同志相比更是吃了亏,与其他it企业同等年龄,同等学历,同等技术的人远不能相比。部分劳务派遣员工因同工未同酬原因,企业归属感不强。目前劳务派遣工在企业所占比例较高,大都是从事一线工作或体力劳动,工资较低,工作辛苦,生活艰辛,在心理意义上和正式职工相比存在等级差别,属于“边缘人员”,他们的要求往往是增加工资,再就是要求企业一视同仁,能与正式工一样享受同工同酬待遇。这些员工大部分有吃苦耐劳的优点,但一旦不如意或是发现待遇高的单位,便会立马跳槽走人,有的在电信进行培训,掌握了一定技能后,就跳到其它运营企业去了,不仅浪费了培训成本,而且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带来了很大被动。上述利益调整造成部分员工心理失衡,影响到员工对改革的认同与支持,而且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热情与态度。

(二)无法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近几年,随着中国电信战略转型加快推进,企业对员工在素质、知识、技能等方面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相当一部分员工感到了工作中的巨大压力,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员工在快速的变化和全方位的变革中无法跟上节奏,这些员工已经习惯了过去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模式,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技能,一旦发生调整,就觉得这些变化太大了,太快了,感觉危机四伏,变得无可适从。另外占员工总数60%的一线员工中的大部分人由于学历层次相对较低,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差,感觉到自身竞争力不足、工作自信心不强,前途渺茫、整天为生存担忧,导致这一部分人没有目标,自暴自弃,过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上述悲观失望情绪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整体战斗力的发挥。

(三)职业发展空间不足。对员工来说,衣食住行这样基本的需求已经不再成为问题,他们更关注自己事业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尽管随着电信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内部加快了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建立了管理、技术、营销等职业发展通道,但僧多粥少,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是普通员工,因此一部分人惰性滋生产生了“混”的思想,工作进取心不足。另一方面,在用工体制上也存在不尽合理的因素,比如一个大学生在某一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二十年,岗位的单一性和重复性使他们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特长和才华,他们觉得自己是在一个凝固的空间里工作,看不到职业发展的希望,天长日久,就失去了工作的激情和学习的热情。

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构建和谐企业,迫切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内部改革与和谐发展的关系,构造员工与企业共同的发展愿景和核心价值观。理解、尊重和关爱员工,尽最大可能有效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倡导积极进取、诚信友爱、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协调发展的企业文化。

(一)健全权益保障体系,满足员工物质利益需求,奠定和谐企业的物质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的经济观念增强,注重实惠,讲求个人利益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要构建和谐企业,必须从实际出发,承认、尊重、关心员工的权益保障需求,加强利益关系的教育引导。一方面,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员工的利益落到实处,把员工的福利待遇作为企业和谐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建设好“职工之家”,解决困难员工的燃眉之急,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员工消除工作的后顾之忧。对劳务派遣工,要保障他们的权益,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各种利益关系,自觉摆正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防止过分重视物质利益、追求享受、不求贡献的的不良倾向。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满足员工精神理想需求,构筑和谐企业的文化基础。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没有科技和人才,一打就倒;而如果没有精神和文化,则不打自倒。共同的价值观,能够使不同的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企业文化在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力保障的同时,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核心影响因素。对一个和谐的企业而言,必须树立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明确在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目标、企业精神、职业道德,让员工看到努力的方向,才能使员工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凝聚力、向心力,激发员工爱岗敬业、奋发上进的工作热情,使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得以发挥。

(二)建立有效沟通、激励、教育培训机制,满足员工民主管理、价值体现、竞争能力需求,夯实和谐企业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广大员工的思想空前活跃,民主意识,参与意识普遍增强,所以要构建企业和谐,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高度信任与各个层面的有效沟通、互动交流。要建立管理层与员工的日常沟通机制,员工畅所欲言,管理层释疑解惑,对员工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及时研究解决,从而使员工真正感受到来自管理层对他们的尊重,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奉献热情,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建立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机制。通过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沟通,提高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质量的整体能力。通过目标激励、荣誉激励、提升激励、绩效评价等手段建立完善的激效评价体系,倡导“岗位靠竞争、薪酬看绩效”的绩效考评机制,不断启发员工追求高目标,调动其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充分体现员工的价值。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开展素质提升工程,提高员工竞争能力。加大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力度,建立以岗位培训为基础、目标培训为重点、自我学习为补充的培训制度,满足员工的教育培训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实施“人才工程”,将员工和企业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持续发展。

第8篇:电信企业发展范文

“科学发展、提升价值”是在xx电信发展乏力、市场萎缩、效益下滑、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提出来的;是在xx电信取得全业务经营权,实施二次创业,重铸xx电信辉煌的新形势下提出来的。“科学发展、提升价值”是对过去xx电信发展得与失的总结和终结,更是对xx电信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开启,对xx电信当前乃至今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科学发展、提升价值”充满深刻的辩证法,是企业发展辩证的统一。“科学发展”是前提、是手段,“提升价值”是归属、是目的。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没有“科学发展”,“提升价值”就是一句空话,不能“提升价值”,就不成其“科学发展”。因此,可以说“科学发展”是“提升价值”的必由之路,而“提升价值”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科学发展”不是一句空话,有其深刻的内涵,是一个偏正结构,“科学”是形容词修饰语,是用来限定“发展”的,它要求这个发展必须是“科学的”,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寻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而不是盲目的、非科学或伪科学的。

实现“科学发展”,首先要不断提升发展自身的价值。“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没有发展,这个“科学”就无所依附,没有发展,“科学”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是皮之不存,毛之焉伏。所以,“科学发展”就企业而言,首要是发展,是增长,就是抓住当前企业全业务经营的开启之际,大力发展业务,扩大用户规模,努力提升市场占有率,实现全业务经营的“首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但是,发展要讲究“科学”,尊重“科学”,突出“科学”。要摒弃过去那种用高投入拉动增长,只注重数字,不讲究质量运动式、粗犷式的经营方式和增长方式,实现内涵式的科学发展;要注重发展质量,大力提升发展的价值,实现发展与质量的统一。

第9篇:电信企业发展范文

并进一步提高抄核收工作质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抄核收更好的适应电力信息化发展要求,进而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电力行业涉及面较广,它不仅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着影响而且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由此可见,电力行业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电力行业经营范围广泛,遍及我国各个地区,为人们安居乐业、企业发展奉献着力量。另外,电力行业还关乎着我国能源战略实施,承担着资源优化配置、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重任。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中,我国各电力公司也积极实行体制改革,为电力信息化建设谋发展。电力信息化是时展的必然结果,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因为它的融入必定能使电力体系运行效率得到整体性的提高,使电力行业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那么,怎么做才能使企业抄核收工作更好的适应电力信息化发展要求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紧跟时展步伐,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抄核收工作的业务管理制度和具体工作程序也应该更加规范,因此,实现管理机制和管理水平的同步提升,借助电费抄核收应用营销业务的自动化系统对工作全程进行监督,确保相关工作人员抄表合理性和收费资金安全性。此外,还要将考核制度应用于企业抄核收工作质效检测中,建立起抄表质量评价系统、客户提议系统、失误考察考核系统和优秀工作人员奖励系统等,多管齐下确保电费准确无遗漏的全额回收。

二、坚持创优争先理念,发挥领导积极作用

供电公司中领导虽不是抄核收主体,也不参与与顾客的直接交流,但仍要坚持客户中心原则,服务至上原则,在决策层做好指导工作,引导企业抄核收工作人员树立起正确的工作意识,使他们认真踏实的做好本职工作,将主观能动性融入工作当中,认真分析客户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将重点难点问题突破,强化落实,给客户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首先,供电公司部门领导应先从思想上重视起抄核收工作,将国家电网对供电服务要求落到实处。其次,各级领导应不断规范抄核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组成部分,注重工作中细节问题的解决,将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积极推行技术革新,对在职抄核收工作者进行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知识考核,使其与时俱进,把握新时期的工作理念,从而不断取得工作岗位上的进展和突破。再次,部门领导应认真阅读抄核收人员工作记录,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对不同区域的售电构成、客户用电量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可行性更高的措施。另外,还要明确抄核收员工责任分工,组织好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家电网相关文件,协调各部门当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工作,从而使抄核收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最后,设置专门抄核收工作监察人员是非常有必要的。由该专门人员对抄核收人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对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实际表现做出评估,通过基层用户走访、工作人员工作笔记检查评价等督促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换取更高的工作质效。

三、追随时代先进技术,强化职工技能培训

在供电公司信息化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企业员工也应该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公司要做到定时定期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使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另外,公司还应建立起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自觉学习专业知识以满足公司信息化发展要求,并在专业知识水平合格的基础上更好的服务客户,为公司竞争力的壮大贡献力量。首先要做的是对员工进行最基本的电基础知识培训,如直流电路、三相交流电等等,这样一来他们在走访用户的时候就能轻松解决一些一般电力问题了。其次,要培训工作人员掌握变压器和电动机等方面的供电知识,让他们明白供电设备如何工作的基本原理和一些简单而常见的问题,提升员工服务水平。最后还应该对员工进行一些计算机知识、营业知识或者相关仪表设备知识的培训,比如电表抄表、防电力盗窃和电力计量表装置等。在培训过后还要注重考核,检测员工知识学习成果,实现以考核督促员工上进的目的,使员工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提升。

四、深化电力企业改革,提高企业工作品质

随着电力公司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化也逐步涉足电力行业中的方方面面,营业抄核收在迅速靠近信息化,智能化办公就是信息化得以普及的典型代表,这都是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抄核收工作的有效性。首先,应该在电力行业全面撒网,推行网络化建设,结合企业实况选择最合适的计算机软件、硬件配备,建立起企业所独有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系统,及时处理客户要求和需要,提升抄核收服务水平。其次,要建立起客户查询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和银行实时代受系统等,利用现代化通讯方式(电话、信息、E-mile或者语音通知等)多途径满足客户对用电信息即时了解的需求。同时,建立起电费动态监察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能有效监控电价调整、数据变化以及系统升级等信息,避免一些电费计算失误问题的发生。最后,供电公司还应创新并丰富收费形式,尽可能采取智能化收费方式。在传统以企业柜台收费、代收、自动终端机自助缴费等为主的收费方式正常运作的前提下,融合远程抄表、网络缴费等现代化收费方式,减轻电力公司人力物力资源的耗损,给用户带去更加便捷的缴费方式。

总之,公司抄核收趋向信息化是时展的必然结果,它在给企业带去高业务水准的同时也给客户带去了更加优质的服务。但在企业抄核收适应电力信息化发展要求的过程中问题也同样存在,不论是企业领导还是抄核收员工都应该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能力,与时俱进,有效解决问题,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廷河.浅谈对预付费客户的抄核收管理[J].农村电工.2011(06).

[2]张晋生.具备抄核收全程自动化功能的二次系统改造方案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11(01).

[3]王亮.浅析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

[4]王祥,胡红阳.浅析信息管理在电力行业的实际应用[J].科技促进发展.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