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核安全工程论文范文

核安全工程论文精选(九篇)

核安全工程论文

第1篇:核安全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HSE管理体系有效性对策。

Abstract: HSE is a kind of advanced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safety management idea, with the enterprise quality consciousnes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the occupation safety and health consciousness constantly improve, HSE management system has been set up and carry out the system, played a very good role to improve the enterprise market competition ability and management level. Discusses the enterprise establishment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H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som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the effectiveness of HSE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X93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HSE是英文health、safety、environment的缩写,即健康、安全、环境。HSE管理体系作为控制健康安全环保问题的系统性载体,其先进的理念、规程、方法已在杜邦生产现场得到了体现和验证,也得到了石油石化企业及员工的广泛认同和应用。

意义

HSE一体化体系是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趋势,在企业生产中有效实施HSE管理,必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其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兼容的有机整体,从而达到改善企业安全、健康和环境业绩的有效管理。

一、 绪论

1.1本论文主要内容

本论文开头主要是对HSE管理体系预审核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概况总结,进而引出HSE管理体系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剖析和讨论,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看法,最后结论部分,HSE管理体系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

1.2本论文的结构

介绍HSE管理体系预审核的目的、要求、文件审核、现场审核的内容和方法、审核结论与报告和管理体系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二、HSE管理体系

2.1HSE管理体系预审核

2.1.1.预审核的目的

(1)了解受审核方HSE管理体系的基本情况

对体系文件和实施情况做初步的审核,对申请方HSE管理体系形成初步了解,确认体系运行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受审核方应按期进行整改,只有在整改完成后方可进行正式审核。与受审核方的有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现场情况,对受审核方的管理权限、活动领域和现场区域,收集有关HSE管理的信息等,预审核还应确定审核范围。

(2)确定认证审核的可行性

重点是了解受审核方的重要危害因素的识别是否充分和正确,HSE状况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程度,为能否按期进行认证审核提供信息。

(3)确定认证审核的重点。

了解HSE管理体系的控制重点,以确定认证审核的重点,为认证审核的策划提供依据。(4)现场审核

预审核的现场审核没有严格的首、末次会议等固定形式,各认证机构可自行规定。但审核组进入受审核方现场后,应向受审核方的有关人员说明整个审核的程序和方法(包括预审核和认证审核)、预审核的目的和范围,预审核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现场审核应按审核计划进行,包括:

(1)审查HSE管理体系文件与HSE有关的证明资料。

(2)与管理代表交谈了解有关体系的整体运行情况;

(3)查阅体系运行的有关记录;

(4)现场调查(如生产现场、施工作业现场和环保设施现场)了解企业的主要危害因素及其影响。如注意各类健康、安全与环保风险、高风险设施及设备与安全设施及设备。危险性作业安全控制措施,作业环境与个人防护设备,实地测试,通过现场抽样证实内审的可靠性、现场确认审核范围。

在现场审核结束前,审核组长应与受审核方沟通,通报预审核的结论,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的要求;确认审核范围;确定认证审核的条件和具体事宜。(5)审核报告

预审核完成后,审核组长负责编写审核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现场审核的实施情况与总体结论、发现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的重点。2.1.2.预审核的要求

(1)审核组长要负责组织预审核工作,通过审核可以了解受审核方HSE管理体系的概况,以便安排认证审核的事宜。

(2)预审核不必对审核准则的所有要素进行审核,而是有侧重点的审核。在有限时间内,应详细审核侧重的要素和/或活动。

(3)在预审核中发现并确定的不符合,一般以问题清单的形式出现,纠正情况可以在认证审核时验证。(4)预审核完成后,审核组长应编写审核报告。

(5)在以下特定情况下,预审核可不进行现场审核:

①受审核方组织规模及现场范围很小,且危害因素简单、明确;

②审核组长已充分了解受审核方的现场及其危害与影响因素,认为具备认证审核条件;

③审核组有充分的资源保证,在受审核方的配合下,可确保一个阶段的审核能满足审核准则的全要求。

2.1.3.文件审核

现场审核前,审核组长应组织审核组成员对受审方提交的HSE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背景材料进行审查。背景材料一般有风险辨识评价报告,“三同时”验证报告,以往事故记录、相关法规、厂区平面图、工艺流程图等,文件审核时间在认证机构决定受审认证之后,初访前进行。1.文件审核的目的(1)审查受审核方的HSE管理体系文件是否满足SY/T6276—1997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从而确定能否进行现场审核。如达不到标准要求,交受审核方澄清或补充。只有通过文件审核后,才能开始现场审核工作。

(2)通过体系文件了解受审核方的HSE管理体系情况,以便为后续审核活动作准备。2.文件审核的要求

(1)审查文件的符合性,即文件是否满足HSE管理体系标准和有关HSE法律法规的全部要求。(2)审核文件系统性,即文件是否包括了企业全部HSE管理活动的控制要求和标准规定的应形成程序的文件,但这些程序不一定要与标准的要素一一对应。

(3)审查文件的协调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同一层次文件之间或不同层次文件之间在职责、要求等方而否一致,不同层次的文件是否连贯和对应;二是逻辑关系的要素之间是否衔接和对应,如承诺、方针、目标和指标、HSE计划书等。

(4)审查文件的有效性,即文件是否现行有效、符合文件控制要求。

(5)审查文件中的名词术语是否符合SY/T6276—1997标准的要求。3.文件审核(1)审核人

文件审查通常由审核组长进行,也可以由审核组长委托的审核员进行。(2)审查内容

在进行体系文件审查时,应首先了解企业的体系文件结构,然后再依据企业的文件层次逐级进行审查。每一层次的文件都应从文件的内容和格式两个方面来审核。文件内容的审查是审查文件的符合性、系统性和协调性;文件格式的审查是审查文件的有效性和统一性,包括文件的版面格式、编号方法、章节编排、版本控制等。

文件审查应按制定的“文件审核检查表”进行,对照标准作出判断,如有不符合或需改进之处,应提出审核意见,最后应形成审核结论。

HSE管理手册审查,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企业的承诺、方针和目标是否与企业的经营规模、风险的特点相适应,是否反

相关方的要求,是否体现对遵守法律法规的承诺以及持续改进的承诺,方针目标是否合理,目标是否量化并具有可操作性。

②组织机构的设备,职责的分配与接口是否明确,并逐层次、逐部门得到落实。

③是否清楚的描述了HSE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其层次,结构及相互关系。④要素描述是否完全覆盖标准的要求,体系包含的要素是否完整,不应回避或遗漏。这是手册审查的最主要的内容。

⑤体系要素规定的各项活动是否明确了责任部门和相关部门。⑥每一要素与其对应的程序是否给出了索引路线。

⑦承诺、方针和目标、HSE计划、运行、监测、纠正措施等有逻辑关系的要素之间的接口关系是否描述清楚。

⑧是否提供了主要危害和影响因素清单,法律法规清单。

⑨是否描述手册的管理要求,包括手册的批准、分发和修改、受控标识、版本控制等。

程序文件审查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标准中有些要素明确要求建立并保持程序。企业的程序文件中,是否满足了这些要素的要求。这些要求可以反映在一个程序中,也可以反映在多个程序中。

②第一程序是否阐明了目的和范围、职责、程序和方法、需引用的其他文件。

③有逻辑关系的程序之间的接口是否明确描述。

④与其他相关文件是否协调。

⑤程序文件的内容和结构是否合理和完整,是否明确“5W+1H”的要求。

(3)文件格式审查:

无论是手册还是程序,文件格式审查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文件是否为有效版本;②文件是否经过审批;③文件是否按规定控制方式标有控制标识;④文件的日期和版本变更情况;⑤文件的编号方法是否一致,编号是否正确;⑥文件是否经过修改,修改标识是否正确;⑦文件格式是否统一。(3)审核结论文件审查应得出的总的审查结论,结论有如下两种:(1)一是合格,即体系文件符合标准和控制的要求。(2)二是局部不符合,尚需修改。第二种结论应指明需修改之处,并规定修改期限,视文件修改的程序由审核组长决定文件复查是在现场审核前进行还是在现场审核中进行。如果文件在符合性方面不够充分,则要求受审方在规定期限内进行修改,直至通过审查才能进行后续的现场审核工作。

2.1.4.现场审核的内容和方法

审核组在与受审核方的有关人员接洽后即开始按审核计划进行现场审核。1.现场审核的内容和方法在现场审核中,需通过与受审核方有关人员的面谈,查阅有关的文件和记录,收集和评审有关的信息以及现场调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的HSE管理体系进行初步的评价。1)了解企业情况与受审核方管理者代表和HSE管理部门的人员交谈与沟通,了解企业的相关情况,包括受审核方的组织机构和职能,产品、活动或服务的流程与特点,生产(或服务)活动的现场分布情况,产品、活动或服务提供过程中原材料、资源、能源消耗情况,化学品的保管和使用情况,重要HSE控制点设置情况等。2)对体系文件进行补充审查在对文件复查的基础上,在现场对程序和作业指导书进行补充审查,考察其完整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及合理性(企业最好有一份程序与标准要素的对照表)。特别是对文件审查中有疑问之处,可在补充审查中查证。文件的补充审查既可以在办公室进行,也可以在活动现场进行。3)收集评审有关信息通过收集并评审以下信息,获取对受审核方HSE管理体系整体情况的了解,判断其HSE管理体系总体策划的合理性及体系是否已被实施。(1)组织的承诺、方针目标是否得到了实施,并传达到全体员工。(2)目标指标的确定是否合理。(3)遵守HSE法律法规的情况。通过查证有关的证明资料,验证企业HSE法律法规符合性,如风险评价报告、监测报告等。同时对法律法规获取、识别程序及其执行情况进行评审。(4)危害与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的合理有效性以及是否被执行,重要危害因素清单是否包含了组织应识别的危害与影响因素(5)重要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是否合理和完整。重要危害因素将作为认证审核的重点,了解其控制方式,明确认证审核的线索。(6)HSE管理方案是否明确,并有具体的实施措施。(7)内部审核的信息。包括内部审核程序、审核计划、审核报告,并对审核的有效性进行评价。(8)管理评审的信息。了解管理评审实施程序和方式,查看评审记录。管理评审应包括对体系的适应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9)组织是否与外部相关方进行沟通,评审信息交流程序的执行情况。4)评价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机制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后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日常监督的实施情况来评价受审核方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的机制是否有效。应查核最近12个月(或体系建立以来)所发现的不符合及针对不符合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关资料。5)现场调查通过对现场的调查,了解产品、活动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危害与影响因素有哪些,影响的程度如何,为确定认证审核的重点做准备。一般应关注以下内容:(1)作业现场的各类危害与影响;(2)作业环境与个人防护设备;(3)高风险设施及设备与安全设施及设备;(4)危险性作业与安全控制措施;(5)通过现场抽样证实内审的可靠性;(6)现场确认审核范围;(7)确定认证审核方案和审核重点。

2.1.5.审核结论与报告

审核组在完成现场审核后,应对审核记录汇总和整理,讨论得出审核结论。

审核组长在与受审核有关人员沟通时通报审核结论,并负责编写审核报告。1.审核结论

受审核方的HSE管理体系在审核范围内是否符合审核准则的要求。主要从文件是否完整并覆盖了标准的全部要求,组织结构和职责是否合理和明确,目标和指标是否明确,HSE管理方案是否具体等方面综合考虑。(2)受审核方的HSE管理体系是否具备认证审核的条件。主要从危害因素识别是否全面,重要危害因素是否识别清楚,以及针对重要危害因素制定的控制方法是否确定等方面考虑。

2.2 HSE管理体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2.2.1.HSE管理体系的文件内容可操作性比较差 很多企业在建立体系时,文件内容会大量引用国家法律法规条款或相关标准要求,使得体系文件的内容比较生硬,不仅难以理解,而且难于操作执行。比如,某企业HSE管理体系有一条规定:“公司所有特种设备必须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仅仅只有这么一条,执行起来就有很多难度:特种设备安全检查主要检查什么内容?有没有检查表?由谁来组织?检查人员需要具备怎样的技能?检查需要配备什么工具?检查时间是设备运行期还是停产检修期?检查发现问题如何整改等等。只有把体系的每一条款写得清楚透彻,体系才有可操作性。此外,体系的可操作性还表现在体系的规定必须合理可行,否则也难于落实。比如,某公司的体系规定“不准在海洋石油生产设施上使用手机,带上设施的手机应交给设施指定人员保管,人员离开设施前返还所有者”这一条规定的出发点很好,但是实际很难做到。因为手机保管需要专人、专柜,而且手机一旦丢失,容易出现纷争。经过讨论修改为“不准在海洋石油生产设施上使用手机,一旦被安全监督发现,将按照公司奖惩制度处理”。修改后的条款不仅可操作性大大增强,而日也起到了应有的效果。因此,在体系的持续改进过程中,要高度市视体系文件的可操作性,认真审查体系文件中每一个条款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落实的?公司有没有配备相应的资源?执行过程有没有困难?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体系才有可操作性,才有生命力,否则再好的体系也只能成为摆设。2.2.2.HSE管理体系文件的编排方式不便于查阅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生产经营业务的增加,HSE管理体系的文件也会与日俱增。目前很多公司的体系文件(指程序文件或作业文件)没有进行分类编排,体系文件大都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收录排列,有的公司文件编号可以从001排到100。由于文件数量较多,这种编排使各类制度、规定混杂在一起,假如要查找某个设备的管理规定,就需要从体系的第一个文件找起,十分不便;另外,这种编排方式也很难看出体系的整体结构。体系建设可以分为综合安全管理类、作业安全管理类、设备设施物料安全管理类、环境保护管理类、职业健康管理类和交通安全管理类。综合安全管理类收录安全奖惩制度、安全会议制度等;作业安全管理类收录高空作业规定、放射性作业规定等;设备设施物料安全管理类收录起重机械管理规定、锅炉压力容器管理规定等;环境保护管理类收录废弃物管理规定、污水处理管理规定等;职业健康管理类收录公共卫生管理、员工体检管理等;交通安全管理类收录车辆安全管理、船舶安全管理等。这样一来,原本杂乱无章的文件编排就变得十分有序,不仅便于查阅使用,而且能清楚了解体系的结构,有利于日后对体系文件进行持续改进。2.2.3.HSE管理体系难以实现全员参与建立HSE管理体系的理念就是要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目前大部分公司在体系文件中规定了公司各个部门、各个层次人员的职责,即在制度上实现了所谓的安全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但是,大部分公司在实际中很难做到全员参与HSE管理。一方面这与公司的企业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如何才能让全体员工从一本厚厚的管理体系文件中找出自己的职责,然后去执行,也是很多公司面临的难题。为了使公司全体员工都能读懂HSE管理体系,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建议企业推行HSE管理体系职责分解工作。该项工作就是把厚厚的一本体系文件分解到公司各个部门,各个部门进一步把相应职责分解到每个员工身上,最后公司全体员工人手一册薄薄的HSE管理体系(只记载本人应履行的职责),实现了体系由厚变薄的目的,这样既便于每个员工对体系进行学习、执行,也便于体系内审过程中对每个员工进行考核。

2.3增强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对策2.3.1.加强岗位培训,熟知体系文件要求,明白岗位风险(1)开展岗位培训、强化技能考核。培训上,管理岗位以程序文件、综合管理类作业文件为主,掌握本岗位主管、相关程序文件要求,严格执行体系程序。操作岗位以作业指导书、技术标准、管理规定为主,知道“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明白“规定动作”。强化岗位培训的技能考核,提高操作技能,按照规范正确操作。(2)在岗位风险辨识的基础上,对作业过程中每个环节存在的风险定期进行识别,评价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补充作业指导书中的岗位风险极其处置措施。(3)专项培训中加强案例分析互动,增强培训效果。在典型案例分析中,创造人人参与的气氛,让员工分析事故原因,明白事故后果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必要性,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风险识别技能。(4)现场检查中发现问题时,要对照相关文件规定指出违规,说明整改的方法,增强员工对具体规定的理解。同时下达纠正和预防措施单,分析具体原因,验证措施的有效性,防止同类问题重复发生。2.3.2.建立激励员工主动参与岗位风险识别的机制风险识别是员工的岗位职责,树立每一位员工都是风险管理人的理念。在人才价值观上,把能够发现岗位风险的人,视为优秀人才并给与重奖,奖励和鼓励事前发现风险,激励员工主动查找岗位风险。将事故事件管理的驱动方式由事后处罚,转向以人才价值取向引导、事前奖励和鼓励相结合2.3.3.加强体系运行过程指标的管理管理中,重点检查体系规定的风险识别、例行检查和分析等定期的、有频次要求的过程性指标的执行情况,突出日常管理过程的考核,推动管理者HSE责任落实。2.3.4.加强统计数据的应用分析(1)HSE事故、事件的统计数据,应用统计分析工具分类分析,进行趋势判断,抓住控制的重点方面。(2)关注细节问题。细节不但反映仪器设备状况,同时也反映员工对标准的掌握理解程度以及习惯性违章等。从细节入手实施改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2.3.5.完善现场管理制度和标准(1)引进推广的新设备、新技术,结合实际运行状况、安全分析结果,及时修订完善操作、维修保养规程。

(2)开展工作循环分析。检查设备和关键过程有无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检验已有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是否适用,操作方法是否正确。对无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的设备、关键过程及时制定规程和标准,对不适用的及时修订,保证操作过程和技术标准与设备相适应,岗位操作有依据。

三、原油储备库HSE推进情况

3.1 原油储备库概况

中国石油大港石化公司原油储备库座落于天津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占地252254平方米,始建于2010年3月,2011年1月份投产。

原油储备库总库容100万方,可储存进口及国内原油,根据原油性质可采用常温储存或维温储存(最高维温能力60℃),密度按不大于950Kg/m3进行设计。库内原油罐区设2个罐组,101罐组设6座10×104m3原油储罐,201罐组设4座10×104m3原油储罐,预留2座原油储罐的位置,均为外浮顶罐。库外设置原油储备库至大港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原油罐区的1 根长约2km 的DN500原油输送管道(正反输送),1 根DN300蒸汽管线,1 根DN150凝结水管线,一根DN200新鲜水线,一根DN200污水线。

储备库储存原油自天津港通过汇鑫油库至大港石化公司原油罐区的输油管道入库,或经大港石化公司原油罐区中转入库。原油主要供大港石化公司,必要时可通过大港石化公司原油罐区返输至汇鑫油库外运。

3.2 HSE总体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进吸收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全面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努力完善HSE制度体系,强化培训和绩效考核,提升安全执行力,努力建设以行为安全为基础、以工艺安全为重点、以生产受控管理为核心的HSE管理体系,实现“不损害健康、不发生事故、不破坏环境”的本质安全目标,培育特色鲜明、永续传承的安全文化,努力实现安全清洁科学发展。

3.3 HSE工作原则

坚持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坚持以我为主、符合实际,学习杜邦经验借鉴而不照搬,对杜邦专家依托而不依赖。

坚持以生产受控管理为核心,有机融合杜邦管理理念。

HSE体系建设坚持理念先行、文化引导、体系为纲、执行为本。

专项工作推进坚持重点推进、全面推广、循环改进。

3.4安全文化建设框架

通过工艺危害分析(PHA)、新设备质量保证(QA)、机械完整性(MI)、技术和设施变更(MOC)、投用前安全检查(PSSR)和工艺安全信息(PSI)等有效实施,不断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确保本质安全,夯实安全文化的物质基础。

深入开展安全经验分享、行为安全审核、行为安全习惯培养、安全建议、作业许可、上锁挂牌、四有一卡、工作安全分析、工作循环检查、目视化管理等工作,营造浓厚氛围,约束员工行为,改变员工习惯,确保全面受控,使安全文化外化于形。

深化属地管理,落实直线责任,强化专业管理,优化培训与绩效管理,实施通用安全和工艺安全审核,并以实践指导制度修订,持续改进HSE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使安全文化固化于制。

结合工作实际持续开展理念宣贯、HSE研讨,特别是深入解读九项原则、六大禁令,积极推行有感领导,广泛开展安全活动,确保全员参与,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使行为和制度上升为文化,使安全文化内化于心。

3.5工作进展情况

3.5.1营造浓厚氛围,转变员工观念

结合工作实际解读集团公司HSE管理原则、安全禁令,并由直线领导逐级宣贯落实。新的安全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员工观念明显转变。

领导带头践行个人安全行动计划,带头推进HSE工作,让员工切实看到、听到和感受到公司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广泛开展安全活动,每季度开展安全明星、安全文化贡献奖评选等多种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

组织开展“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您放心”大讨论。广泛征集安全格言警句、家庭安全寄语,启动实施了家庭安全健康行动计划。实现了全员参与和安全工作向家庭延伸、向8小时之外延伸。

3.5.2完善制度体系,规范安全管理

安全责任和义务明确划分,体现谁主管、谁负责。落实安全是我的责任,安全管理是各级主管的责任。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到我们要安全。

3.5.3狠抓行为安全,控制工作风险

强化员工主动安全意识,事故可以避免,遵章确保安全是全体员工讨论确定的安全理念。我们通过生动的事例、鲜明的图片教育,引导员工重视行为安全,强化主动安全意识,牢牢记住时刻将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领导带头进行安全观察与沟通,列入日常工作,并认真填写安全观察与沟通指导卡,编制了安全观察计划。

3.5.4强化工艺安全,确保生产受控

严格“四有一卡”制度,规范巡检管理,开发投用电子巡检系统。

为使确保现场操作受控,开发了生产受控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移动掌上电脑(PDA),搭建无线信息平台,实现操作步步受控。

在实施JCC的同时实施JSA;现场观察、模拟操作,验证和分析可能对工艺、设备和人的危害,并确定风险大小、风险概率;

结合工艺危害分析,实现炼化装置工艺安全风险和操作过程风险的全面识别和控制。

建立设备档案,制定设备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参加设备月度例会,进行管理和技术交流,研究解决设备问题。

3.5.5重视培训管理,提高员工素质

一是转变培训方式,变大班为小班,变被动为互动,变灌输为探讨,变说教为说服,保证培训效果,二是识别各类培训需求,编制了培训需求矩阵,实施一岗一单培训,三是完善综合培训管理模式。

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导师带徒相结合,脱产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并保证操作人员每年脱产培训天数不少于27天/年;

3.5.6突出HSE绩效,落实安全责任

一是完成了岗位职责重新描述,明确了各岗位的HSE职责,二是车间定期进行安全工作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月度奖金考核,三是强化HSE激励,在发现隐患和避免事故奖的基础上,实施了事件报告奖和安全文化贡献奖,四是实施个人安全行动计划和家庭安全健康行动计划,作为个人的安全承诺。

结论HSE管理体系运行以人才价值取向引导,奖励和鼓励事前发现风险,调动员工主动查找岗位风险的积极性,主动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不断消除风险,由于HSE管理体系引入国内时间还不长,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只要不断学习,不断取长补短,及时解决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就能保证HSE管理体系正常运行,最终实现体系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云胜《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法规手册》2008年

[2] 曹晓林《HSE管理体系标准理解与实务》2010年

[3]《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培训》广州中船远航船坞有限公司2012年

第2篇:核安全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 土力学 过程化 考核方式 考试改革 实践

0引言

土力学是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采矿工程专业选修课程,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到承上⑾碌淖饔谩Mü近几年的实践教学发现,目前土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教学内容偏于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考核方式单一等。其中,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最为突出,这种传统考核方法一方面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懈怠的心理,难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不能准确衡量学生课程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使得教学过程僵硬化,师生间互动少,信息不能即时反馈。由此可见,现行的以考试为主要手段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存在一些问题,而渗透于教学过程中的过程化考核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1课程教学过程化考核方案制定

土力学课程教学过程化考试改革在安全工程14年级85名学生试点实施,首先制定教学过程化考核方案,明确考核指标及其权重、考核目的、考核内容、评定依据等,如表1所示。

2课程教学过程化考核方案具体实践

2.1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中布置3次作业,每次作业出5道同类型的试题供学生选做,譬如学号尾号为1(6)、2(7)、3(8)、4(9)、5(0)的学生,分别对应做题目1、2、3、4、5试题,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另一方面尽可能杜绝学生相互抄袭。学生上交作业后,及时批改作业,下次上课给学生讲解试题及答疑。学生课堂出勤及纪律也统计在课后作业中,有缺席或违纪酌情扣分。

2.2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安排在教学中后期,这时土力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讲完。学生自由组合5-6人一组,针对土力学地基沉降、渗透破坏、边坡失稳及挡土墙设计等内容在课下进行讨论,形成讨论结果及意见。在课堂上每小组全体成员用8分钟左右时间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可以是讨论报告、PPT讲解、插播视频、实体模型等多种形式,下一组针对上一组讲解及讨论结果提2个问题。课堂讨论成绩由讨论内容、讨论展示形式及提问回答等综合评定。

2.3科技论文写作

本环节属于课外拓展内容,要求学生查阅土力学及其前沿方向文献资料,结合所学的土力学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土力学典型案例及工程现场实际问题,撰写科技论文报告,报告主要关于土力学渗透破坏、地基不均匀沉降、地基失稳破坏及处理、土坡数值模拟及稳定分析、土坡失稳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挡土墙安全设计等,主要根据科技论文写作质量评定成绩。

2.4基础实验

基础实验是利用现有实验室条件对土力学问题进行试验研究或验证,学校实验室现能够开设含水量、比重、密度、液限、塑限、直剪实验、压缩实验等实验,考虑到学生人数多,学生自由组合5人一组,根据时间安排选择3个或以上的实验项目,小组在做实验之前必须提交实验计划、实验方案及预期成果。实验过程中教师全程检查和指导学生,实验结束后,实验数据经过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学生根据采集的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成绩根据学生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评定。

2.5期末理论考试

该门课程由于是必须修课和学院考试改革课程,采取闭卷考试。期末考试形式及内容与以往考核相同,以考核学生对基本原理及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和计算的熟练程度为目的,命题以教材为依据,尽量做到解题思路灵活,避免死记硬背,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及计算题等四种类型。

3结语

通过土力学课程过程化考核在14年级试点实施,发现多样化的科学考核评价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师生互动交流,较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也有促进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对土力学课程过程化考核方式加以完善,以不断提高土力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静,赵安平,刘洪波.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11): 318,159.

[2] 王安明,李小根,姜彤等.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9,25(4):100-102.

[3] 刘勇健.岩土工程系列课程的建设[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2):65-69.

[4] 郝冬雪, 陈榕, 高宇聪等.土力学课程教学过程化考核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1):105-108

第3篇:核安全工程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核电调试,质量控制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核能作为高效的清洁能源,其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核安全是核能利用的生命线,安全到位,核能利国利民,一旦发生重大核安全事故将给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带来巨大影响和损失;而核电站各阶段质量控制是保障核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做好在核电工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尤其要严把调试质量控制,确保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造福人类。

2、核电调试概述

核电调试的目的是验证核电站设计、土建、安装的各项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对核电机组进行必要的试验,验证机组在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核泄漏情况下,保障机组安全的各系统和设备是否满足核安全对功能和质量的要求。核电调试关注的是核电站的安全和质量,调试质量事关重大,是安全利用核能的最后一道屏障。

3、核电调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工期紧 由于核电是新型的清洁能源以及核能的特殊性,技术力量的限制使得我国核电工业发展起步晚,核电人才资源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相对缺乏。核电设计单位经验不足,由于核电的特殊重要性、技术复杂性,核电施工安装单位面临巨大的施工技术和工程进度压力,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不能快速有效的解决将导致工期延误,留给核电调试的时间就会非常紧迫,从而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如为赶工期,在核电调试中未严格按照试验要求,随意减少试验项目或降低试验验收标准等,为以后核电的安全运行埋下安全隐患。

(2)工作量大 核电项目中,安装、运行、维护工作分别由不同的单位和部门完成的。而核电调试过程需要这些单位和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由于核电的重要性、技术特殊性造成核电调试组织机构庞大、工作程序复杂、接口众多。除了现场调试工作,还不要做大量的调试文件准备工作。一个试验项目往往涉及多个专业和个人,由于人员技能和责任心差异,核电调试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责任不清、沟通不畅的问题时,还需要大量重复的沟通、协调、确认工作。

(3)交叉作业严重 在核电调试过程中,部分系统和厂房内施工调试同时进行,存在施工调试交叉作业区域,现场同时存在多家施工和调试单位的工作人员,作业面和专业种类的交叉会出现各种矛盾,带来作业风险,因此需要科学合理的做好交叉作业计划安排,充分落实交叉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4)调试员工技能不足 目前我国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多,有多个核电机组调试经历、核电调试经验丰富的人才比较少,且处于分散状态,现有的年轻调试人员普遍缺乏经验,技能知识也相对不足。

4、核电调试质量控制的几点建议

(1)充分做好核电调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调试技术文件、调试管理程序、调试物资等准备工作,(2)调试组织机构策划和组建,成立科学高效的调试组织机构,明确划分各单位、各部门工作和责任,硕士论文建立清晰的内外部接口,保持良好的沟通环境,发现问题迅速处理及时反馈;(3)组织各方领导和专家对调试准备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评审;(4)梳理调试工作项目形成清晰的调试工作思路,强调调试工作的专业化和技术化;(5)充分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及时收集传达信息,达到信息的共享分析。

5、核电调试质量控制相关措施

(1)完善调试组织机构的质量管理职能 在调试组织机构中设立专业质量控制工程师,质量控制主管等质量管理岗位,明确调试质量管理职责;选用工作责任心强、专业技术扎实的技术人员,组建专业化调试队伍;科学的策划和编制调试质量管理程序;定期召开调试质量控制会议,对重要的调试项目进行分析找出调试质量控制关键点,了解掌握质量控制体系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及时纠正偏差。

(2)增强培训 核电调试人员授权培训要严格落实培训、考核、授权、上岗制度。使调试人员掌握调试流程,提升专业知识和作业技能。邀请核电调试行业专家进行经验传授与指导,掌握调试过程质量风险点应对措施,学习质量控制方法。开展核电安全文化防人因失效培训。

(3)重视风险管理 调试准备期间,分析调试工作任务,找出风险点,做好有效的预控,准备安全防护措施;在调试班前会上将调试项目中风险点告知所有参加调试的工作人员并签到,确保参加调试人员的精神状态良好,能够胜任当前的调试工作。对于重大调试试验项目,需要编写重大调试试验方案和应急预案,严格按照重大调试试验方案和程序组织开展调试工作。

(4)严把调试过程质量控制 对不同的核电调试项目采用质量控制分级管理。调试质量控制工作由如下环节形成闭环管理流程:(a)编制调试质量计划;(b)由试验负责人同时执行质量计划和调试程序;(c)核电站内部的调试质量管理人员对调试过程的管控,同时接受国家核安全局监督站对核电调试过程的监督和管理;(d)对试验结果符合程序验收准则要求的调试试验项目准予放行;(e)如有需要编制调试质量监督报告;(f)关闭质量控制工作。定期开展质量控制监督检查工作,对调试质量控制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和完善。

(5)定期开展经验反馈 在核电调试过程中,最有效的提升调试技能和经验的方法就是经验反馈,所以落实经验反馈工作是开展核电调试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定期组织调试人员开展经验反馈交流活动,使他们在调试过程中受到启发汲取经验教训,提高调试质量控制专业水平。

6、结论

随着核电的建设发展,核电的调试工作总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进,但是人们追随技术先进性、设备安全性的步伐不会停止。核电调试工作在不断的总结经验,提高技术力量和对设备安全的前瞻性是把握核电调试质量控制有效途径。未来核电发展将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第4篇:核安全工程论文范文

安全工程专业通过开设《环境工程》课程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升他们的环境管理水平。由于教学内容抽象繁杂、学时不足、学生基础薄弱等问题的存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大,探讨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对《环境工程》课程进行了改革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应科学设计好教学内容,多引用案例进行启发讨论式教学,并采取闭卷笔试、课后作业考核、出勤考核、知识点回顾提问考核、案例分析讨论考核等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对提高《环境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安全工程;环境工程;教学改革

0引言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心和重视。但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仍然伴随着各类事故和环境问题。例如,2015年8月12日,天津市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304幢建筑物、12428辆商品汽车和7533个集装箱受损,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该事故除了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对局部区域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事故中心区大气环境污染较严重,爆炸产生的二氧化硫、氰化氢、硫化氢、氨气超过标准值1-4倍,最远的污染物超标点出现在距爆炸中心5公里处;事故对爆炸中心周边约2.3公里范围内的水体造成污染,氰化物浓度高达421毫克/升;事故还对中心区土壤造成了污染,氰化物和砷浓度超标。近年来,诸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或酸性降水、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沙漠化等环境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1]。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协调人们与环境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2]。对大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安徽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很早就开设了《环境工程》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安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在安全评价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环境质量评价能力,提升他们的环境管理水平。但是该课程含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于非环境工程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内容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且大四学生出勤率低,因此探索和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环境工程》课程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多引用案例进行启发讨论式教学、采用多元化方式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

1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作为非环境专业的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根据安全工程专业自身知识结构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侧重普及环境保护教育,加强环境道德素质教育,并着重培养学生的环境质量评价能力。为此,以桂和荣教授主编的《环境保护概论》教材为蓝本,结合战友主编的《环境保护概论》(第二版),将安全工程专业《环境工程》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设计为:绪论、生态学基础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健康、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噪声污染及其防治、其他物理污染与防治、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及其防治、环境管理、环境质量评价。由于授课章节内容较多,涉及知识面很广,内容繁杂分散,所以教师必须紧抓重点内容,删繁就简,合理分配学时,并将环境管理与安全管理知识相结合,环境质量评价与安全评价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具有环保意识,了解环保知识,具备一定环境质量评价能力。

2多引用案例进行启发讨论式教学

案例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目的性,以实际问题带动教学,以兴趣带动学习,以案例引发思考,在大量的实际环境问题中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道德素质。在各类环境污染介绍中选取经典且有代表性的案例为主,如日本水俣病事件、水葫芦之灾、英国伦敦烟雾事件、大连新港输油管爆炸、岳阳垃圾爆炸、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等事件。在讲解案例之前,先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诸如“这起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有哪些?”、“这起事件造成哪些方面的环境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等,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观看案例视频,案例播放结束后,将几个学生分为一组进行讨论,培养他们运用所学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评价等知识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进行案例总结剖析。这种启发讨论式案例教学方法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元化方式考核

一次性闭卷笔试是大部分课程所采用的主要考核方式,难以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环境工程》这门课程采用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课程成绩包括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笔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其中平时成绩又由课后作业考核、出勤考核、知识点回顾提问考核、案例分析讨论考核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以作业成绩为主,出勤情况、课前知识点提问答复情况、案例讨论分析情况都在作业成绩基础上加分或减分。通过增加出勤考核、课堂提问考核、案例分析讨论考核,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升他们的环境管理水平,安徽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开设了《环境工程》课程。要讲授好这门课程,教师应科学设计好教学内容,多引用案例进行启发讨论式教学,并采取闭卷笔试、课后作业考核、出勤考核、知识点回顾提问考核、案例分析讨论考核等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作者:江丙友 施书磊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第5篇:核安全工程论文范文

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除了满足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外,还需要注重培养两方面的专业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和网络管理维护能力[3]。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是指熟悉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和常见网络安全技术的工作原理,掌握主流网络安全产品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能初步设计开发网络安全产品。网络管理维护能力是指熟悉常见网络设备与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网络管理的主流模型、系统功能、以及各类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初步管理和维护网络与信息系统。

2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2.1知识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要求具备的知识可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公共基础知识相对固定,具体知识包括政治理论知识、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其中,政治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大学英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和职业素养、军事理论、体育。自然科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专业基础知识根据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制定,具体包括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计算机系统基础。其中,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电路基础,技术技术基础包括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系统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专业知识相对灵活,通常根据所在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办学条件制定,具体包括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方向知识、专业实践环节[1]。下面重点讨论这部分内容。

2.2课程体系

依据上述知识结构,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专业特色,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由于公共基础课程基本固定不变,在此不再列出。图1所示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实践环节。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网络编程技术、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工程设计。专业方向课程分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两个分支。专业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我们认为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依据是,计算机网络是所有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核心基础,网络编程技术是网络工程专业各方向(包括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软件开发基础,网络互联技术是网络工程设计的基础,而网络工程设计是网络管理分支方向的基础。

2.3专业方向课程知识点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可分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两个分支。其中,网络安全分支课程包括信息安全基础[4]、网络安全技术[5]、网络攻防技术,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网络管理分支课程包括网络管理[6]、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

第6篇:核安全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核设施;设计变更;工程变更

1 核设施建造过程简介

从立项到完成商业运行或试验任务后关闭,我国核设施①一般经历选址、设计、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等几个阶段。

在行业主管部门对营运单位②提交的资料进行审评,认为符合国家核安全法规,有足够措施保护厂区人员、公众和环境免遭过量辐射危害后,将颁发建造许可证,同意营运单位开始建造活动。核设施建造阶段一般包括土建施工、设备制造与安装工作。本文仅介绍及讨论核设施土建施工中相关内容,其中涉及的单位包括核安全监管部门③、营运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

核设施在建造阶段的核安全,具体表现为土建施工及设备制造、安装的工程质量。核安全是目标,而质量控制是保证核安全所采取的手段。做好施工质量控制,才能提高核设施的本质安全度,为安全运行提供保障。核设施系统复杂,工程量庞大,且由于行业特点及国家发展战略等原因,设施建造大多是“边设计、边修改、边施工”的三边工程。这就更加导致了设计变更、工程变更的频繁。如果不能有效地实施质量控制,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建造阶段的工程质量缺陷将会对设施安全运行造成严重隐患,可能导致厂区人员、公众遭受过量辐射,环境被严重污染。

2 案例介绍

在某次国家监管部门开展的专项核安全监督检查中,检查组的专家对营运单位质量保证大纲④及管理程序中的设计变更、工程变更有关内容提出质疑。

该营运单位编制了土建施工活动的《设计变更》、《工程变更》程序,并分别定义如下:

设计变更:指原设计需要优化,或已出版的供正式使用的设计文件中存在缺陷或错误,或则选用的标准规范发生变化,由设计单位提出针对施工设计文件进行的变更。

工程变更:指提出变更的起因与设计无直接关系,但因施工方案或施工技术的需要,以及提出合理化建议等而要对原设计进行的变动。

根据管理程序要求,在该工程现场设计变更、工程变更执行的流程如下:

对于与设计图纸相关的问题,施工单位编制设计澄清单,由设计单位回复设计澄清单对设计问题进行回答澄清,或则发送设计变更单(发现设计存在缺陷);对于程序定义的工程变更内容,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监理单位、设计代表、营运单位等负责审批。营运单位、施工单位认为现场很大一部分变更都与设计无关,工程变更申请单上的设计代表签字也只是从设计角度提出意见或建议,无法改变变更是否实施。

而专家认为,营运单位、施工单位应按照有关核安全法规要求,将工程现场任何变更都纳入设计变更管理,任何修改或变更的最终审批权都归设计单位负责。并且,营运单位的管理程序也将“工程变更”定义为“……而对原设计进行的变动”。

专家提出质疑的依据是《核电厂质量保证规定》(HAF003)规定,“必须制定设计变更(包括现场变更)的程序,并形成文件。”“对这些变更必须采用与原设计相同的设计控制措施”。另外,法规导则《核电厂设计中的质量保证》(HAD003/06)规定,“所有设计变更,包括现场变更和制造厂变更,都必须按《规定》5.4节的要求进行管理。”“引起变更的因素可列举如下:建造期间的问题;构筑物、系统或部件不能满足功能要求;不符合项的处理;国家核安全法规或其他要求的变更;设计改进。”

3 设计变更与工程变更的区别

3.1 设计变更

《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HAF003)是国家核安全法规,民用核安全设施均按其规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对于“设计”的定义:“制定核电厂及其组成部分的方案和详细图纸,进行支持性计算并制订技术规格书的过程及其成果。”因此,设计变更是指施工图编制出来以后,对原设计进行的局部修改。设计变更仅包含因设计工作本身的漏项、缺陷、错误或其他原因而对原设计技术资料的修改、补充工作。

设计变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完善性变更,即对设计差错的修正,如设计文件、图纸出现差错,设计出现漏项,或设计的预计与实际的现场条件不相符合,以及提出合理化建议等,这类变更数量上占较大比例;一类是实质性变更,即真正的涉及功能、结构、技术、工艺或材料方面的有利变更,如修改工艺技术,包括设备的改变,增减工程内容,改变使用功能等。

设计变更文件必须由审核和批准原设计文件的同一小组或单位审核和批准。

3.2 工程变更

从广义上讲,变更是指对合同组成部分的任何变动,既包括工程实施中形式的变更,工程量的增减,工程质量标准和等级的变动,同时又包括工程合同条件的修改。

参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建筑施工合同范本》(GF-2013-0201)中对变更的定义,发生以下情形时采取的变动应属于工程变更:

(1)增加或减少合同中任何工作或追加额外的工作;

(2)改变合同中任何工作的质量标准或其他特性;

(3)改变工程的基线、标高、位置和尺寸;

(4)改变工程的时间安排或实施顺序。

因此,营运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都可能引起工程变更:

(1)营运单位改变本工程结构物的型式、标高、强度等,或本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

(2)设计单位在设计时未能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及相关部门(环境保护、供电、供水等)的要求而引起的变更,设计人员的错误或疏漏所引起的变更。对于边设计边施工的工程,发生这类变更的可能性更大。

(3)监理工程师针对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合同和技术为依据,进一步完善原设计的局部小修改。

(4)地质条件、气候、自然灾害以及社会经济条件也能引起工程变更。

(5)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施工情况,无法按照设计文件进行施工而提出变更申请,但没有监理的变更指令,不得自行对工程进行变更。所以施工单位的变更纳入监理引起的变更范围。

通过对二者定义及引起变更的原因的对比,产生设计变更的主要原因均属于“增加或减少合同中任何工作”,“额外的工作、改变合同中任何工作的质量标准”或“其他特性、改变工程的基线、标高、位置和尺寸”的范畴。现场还可能出现材料代用、改变施工顺序、施工错误等情况,这些情况下发生的变动应属于工程变更。

3.3 设计变更与工程变更的关系

《核电厂质量保证规定》(HAF003)第5.4条规定“必须制定设计变更(包括现场变更)的程序,并形成文件。”法规相应导则《核电厂设计中的质量保证》(HAD003/06)第9条规定“所有设计变更,包括现场变更和制造厂变更都必须按《规定》5.4条的要求进行管理。”此处的“现场”是指“核设施建造工程现场”,看似将工程现场所有变更都划入“设计变更”范畴。

但营运单位作为业主,虽然核无小事,但营运单位需要从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综合考虑。如果设计单位提出了一个更优化的合理建议,但涉及庞大的资金投入,而当前的设计也满足功能性要求,相信营运单位会拒绝采取修改。所以某些变更因其范围相对更广,涉及资金、进度、质量、安全等各方面,绝对不可能由设计单位一家之言而作为定论。

国家新的《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第6.3.1 “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施工单位提出的工程变更申请,提出审查意见。对涉及工程设计文件修改的工程变更,应由建设单位转交原设计单位修改工程设计文件”。从上述描述中也可看出,设计变更实为“涉及工程设计文件修改的工程变更”,从属于工程变更,且设计变更的审批权限也与核安全法规(HAF003)保持一致。

因此,比较设计变更与工程变更的产生原因、涉及范围,以及分析上述国家规范的描述,可以看出,设计变更应从属于工程变更。但由于核安全法规有明确要求,设计变更应按法规要求采取相应质量控制措施。

4 如何有效实施控制

笔者认为,在核设施建造过程中,营运单位对设计变更、工程变更的控制,都是为了保证变更得到最优化的处理,保证核设施建造的施工质量。

在某核设施施工现场,通过核安全监管部门、营运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讨论与交流,结合工程建设实践以及核安全相关法规的要求,决定采取以下方式处理建造过程中的变更,笔者认为较为有效:

首先,将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变更,明确归类。凡是需要设计单位主动对设计图纸提出修改的,属于设计变更,其他变更均属于工程变更。

其次,现场所有变更,一律从“变更申请单”开始。变更单中变更类别分为“设计变更”、“工程变更”两类。

营运单位、监理单位原则上不主动提出变更,由施工单位根据施工中的实际情况及需要,提出变更申请,由监理单位审查。监理单位认为需要设计单位修改图纸,由营运单位转交设计单位,由原设计小组负责设计变更;对于设计图纸无误,仅仅不满足现场施工条件,或改变施工顺序,施工中出现错误,材料代用等其他变更,则由监理单位审查,得到营运单位同意后,由监理单位发放工程变更指令,在此过程中现场设计代表可给出施工意见或建议,但仅供参考,不影响监理单位、营运单位的意见。

若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无法按图施工,或对设计图纸有疑义,尚无法判定是否需要变更的情形,则通过设计澄清单的形式,直接发送设计单位,设计单位给予澄清。若需对设计图进行修改,则在告知施工单位情况下,以设计变更单的形式发送营运单位。

【参考文献】

[1]《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HAF003)[S].

[2]《核电厂设计中的质量保证》(HAD003/06)[S].

[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S].

[4]《建筑施工合同范本》(GF-2013-0201)[S].

注释:

①核设施:通过核反应的变化,合理利用核能的设施,主要包括包括核动力厂;研究堆、实验堆、临界装置;核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及后处理设施;放射性废物处理和处置设施;其他涉及核反应或核技术利用的设施。

②营运单位:指申请或持有核设施安全许可证(批准书),可以经营和运行核设施的组织。营运单位对核设施的安全运行负全面责任。

第7篇:核安全工程论文范文

【关键词】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关键路径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地球上的天然资源都是有限的,例如目前主要消耗的能源:煤炭、石油等数量越来越少,这些不可再生的能源总有用完的一天,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开发新的可持续利用的能源,而核电的开发利用正好弥补了这一缺点。在我国,目前能源战略的重要举措就是发展核电。随着我国建立核电站水平能力的提升,核电已经成为有限资源的可替代能源。要建立核电项目,前期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前期确定的工程技术方案、合同模式、管理体系是决定核电质量、进度和投资的关键环节,是工程安全、项目投资控制及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对核电站整个运行过程的安全性起着决定作用。

1、核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及其重要性

1.1核电项目的前期工作

所谓核电项目的前期工作,主要是指在对核岛底板浇灌第一罐混凝土之前所开展的前期所有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核电站厂址的普选与备选、初步的可行性论证研究、现场的“五通一平”、核电项目确立的申请过程、核电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研究、核电项目的核准审批等,在这几部分工作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核电项目施工。

1.2核电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性

在核电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如何能够建立高效、规范核电项目,前期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前期工作是整个项目进展的基础工作,它决定了是否有可以建造核电项目的厂址,有多少厂址可以用来建立核电工程;

(2)所选取的厂址,是否适宜建立核电项目,所建立的核电项目是否具有安全性和经济性;

(3)所开展前期工作的快慢决定了核电项目动工的时间;

(4)核电项目前期工作不仅仅与核电项目的决策和评价有很大的影响,核电项目的建设也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不仅对经济和社会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还能影响到我国核电项目建设的整体进程,是一项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系统工程。

2、核电项目前期工作的关键路径

笔者依据自己做过的工程项目实践经验,分析了建设核电项目工程的关键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2.1第一步:执照申领

申请执照的关键路径如下:第一步,在选择厂址时,应在前6个月向相关核电项目管理部门提交《厂址选择安全评价报告》,以便能够取得核电管理部门的《核电厂厂址选择审查意见书》;第二步,对要建设的核电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研究,并对论证结果写出可行性报告,将报告和评审作为要进行核电项目立项申请的报告书—《项目核准申请报告》的附件,提交到国家发改委,以便能够取得立项批文;第三步,在第二步进行的同时,在第一罐混凝土浇注前一年,必须向国家的核安全局提交两个报告:《建造许可证申请报告》与《初步安全分析报告》,以便能够取得核安全局核准颁发的建造许可证。

2.1.1厂址选择的关键路径

在进行厂址选择时,务必先对选定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研究,对地质的稳定性、地基条件和环境等作出评价,同时还要重视核电项目的冷却水源、电网布局、人口等各种环境条件。

2.1.2编写可行性的研究报告

可行性报告的编写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气象和海洋的调查。调查需要以年为单位,以便能够获得不同季节的数据。

(2)政府的批文。要提高可行性报告,需要附带许多批文,例如:厂址所在地的征地移民、冷却水资源、废水排放、上网电价等各方面的批文。

(3)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篇。此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消防、安全、卫生专篇,要分别经过其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查批准。

2.2第二步,设计采购

设计采购的关键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步:

(1)关键技术改进措施论证。此项工作对于可行性研究报告、主管部门的审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研究的深度和结果直接影响此项目的可行性。

(2)关键设备的采购。在核电项目中,一些关键的设备,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从预订到出厂时间都在三年以上,所以一般订货时间都要在前期工作完成之前的一年时间预定。

(3)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这些设备从设计到出厂需要经过设计、开发、制造、试验、安装、调试等程序。因此,对于这种设备,一般进行分批分期设计,一般分为3批:其一,用于公共服务的系统;其二,用于机组冷态试验前的系统;其三,用于机组热态实验前的系统。

2.3第三步,厂址准备

在厂址的准备工作中,关键路径主要包括:

(1)经过地方省市级政府批准的征地移民;

(2)对确定的厂址进行施工,施工前要确定开挖边界和杨坪标高;同时开始第一期的海上工程;

(3)在第一罐混凝土浇筑前的5.5个月开始核岛负挖,以便有充足的地下施工时间;并在主体开始进行施工之前,必须保证施工现场没有大规模爆破;同时要保证施工现场的供电和供水工程;

2.4第四步,施工合同的招投标和准备

核电的施工路径主要包括:土建施工和安装施工。对于土建施工的准备路径主要是编写相关的招标书;完成各种试验;对于承包商来说,要编制各种相关的施工准备文件。对于安装合同,签订的时间应该不迟于前期工作结束后的4个月。

2.5第五步,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的关键路径包括:组建公司,并进行总体设计规划,制定主要目标、合同等,为公司进行融资,建立现代信息系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复杂繁多,多项工作需要同时开展。为了高效快捷的做好核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必须在错综交织工作中,理顺思路,抓住重点,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高效率的完成前期准备的各项工作,以便使后续主体工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田杰棠.借鉴国外经验发展内陆核电[J].国防科技工业,2006,(4):44-47

[2]常向东.我国内陆核电厂选址评价中应关注的问题[J].核安全,2007,(3):37-41

[3]景继强,奕洪卫.世界核电发展历程与中国核电发展之路[J].东北电力技术,2008,(2):19-23

第8篇:核安全工程论文范文

按照煤矿安全职业健康体系中人、物、环境三要素构成看,人是最主要和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因此,提高煤矿职工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是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一环,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更是保持煤矿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和煤矿企业都十分重视煤矿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不断创新创优培训方法和途径,把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提到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

为更好地搞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每名职工的素质及技能,不断适应煤矿安全工作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在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应注重“四个结合”。

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培训部门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培训教师只在课堂上口说手写,职工学员坐在教室里耳听手记,往往是教员讲得口干舌燥,学员听得云山雾罩,培训结束后,笔记记了一本子,可有的学员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有的人一问三不知,什么也没学会,这样的培训效果可想而知。由于煤矿是在特殊的作业环境下工作,具有特殊的作业特点,所以在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宜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进行抽象理论学习的同时,走下讲台,走出课堂,带领参培学员到作业现场进行教学,本着讲什么,学什么,学什么,看什么,看什么后懂什么目的,让职工学员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然后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理论-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断提高每个个体职工的综合素质。

二是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职工安全技术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能一蹴而就,更不是参培职工考试合格了就万事大吉,各级安全培训机构宜加强对参培人员的跟踪考核、系统考核、培训质量效果考核,决不能一考了之,考试成绩合格了,不能代表操作技能也合格了,培训机构要建立一人一档、一人一考核的信息资料库,对照工种岗位,并深入区队、班组,会同区队负责人和相关人员有计划、有目标地对培训后的学员、职工进行跟踪考核,不仅考核理论知识,还要考核现场操作及职工个人反应能力,工作的熟练程度,把职工综合考核反馈给区队、班组,作为工资分配及评比表彰的考核依据。上级安全培训及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下级培训机构的考核、指导,不能只看成绩,而且要看实绩和取得效果,深入现场,采取问、听、看、查等形式,实时实地检查培训质量及效果。

第9篇:核安全工程论文范文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安全防范行业在我国发展迅猛,目前市场对安防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安防设备安装与系统调试”是安全防范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以培养职业技能、提升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融入安防及智能建筑领域相关标准规范,培养学生安装安防设备和调试系统的专业核心能力。

关键词 :就业;安防设备安装;核心课程改革;系统调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1-0090-03

作者简介:汪海燕(1975—),女,浙江江山人,硕士,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安全防范技术专业教学与研究。

我国的安全防范行业迅猛蓬勃地发展,对安全防范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目前安防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系统安装维护、工程施工管理、系统设计助理尤其是安防设备安装与系统调试等岗位的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非常欠缺。目前的状况是安防系统安装完全依靠毫无专业知识的外包工或者普通施工人员,系统的调试也是由一些非专业人士完成,导致系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客户意见较多,安防企业维护维修率高,因此“安防设备安装与系统调试”这门课程应运而生。

“安防设备安装与系统调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围绕培养学生核心专业技能展开教学,以培养大专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普遍存在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课程内容与企业、行业和社会需要结合不够、设计过程不合理等现象,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普遍感到枯燥难学,不能体现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因此,笔者针对课程应用实践性强的特点,结合高职教育的需求,在课程教学内容中强化“任务驱动”思想,以各种形式的工程训练为手段,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设置

(一)针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需求分析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安防系统安装维护员岗位,由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分析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推演出对应的职业能力,如表1所示。

同时,在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环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意识、有计划地将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二)课程内容的设计

课程内容以“安防设备安装、系统调试”中的典型任务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工程施工中设备安装和系统调试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安装、调试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培养学生具备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和耐心细致的职业素质等。与来自一线的安防行业专家探讨,围绕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重点,以安全防范国家标准与规范研究为先导,确定教学内容,选取了入侵报警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视频监控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门禁控制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系统联合调试四个学习情境,再将每个学习情境分为与工作过程相匹配的若干工作任务。该课程以任务为教学单元,真正实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满足高职高专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具体学习情境与工作任务关系,如表2所示。

按照从情境任务技能训练的思路进行实验内容设计,在任务设计中,拟安排“任务目标、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任务实施指导”四个循序递进的内容。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一)基于工作实际和学习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组织突破传统知识体系结构,按照安防设备安装与系统调试工作流程的要求,组织教学内容,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递进规律,由浅入深,组织教学,共设置了4个学习情境、21个工作任务。每一个情境的教学,每一个工作任务的实施,都按照实际工作过程进行体现职业性与实践性;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设计以面向具体对象的安防设备安装与系统调试任务为载体,按设备安装与系统调试流程要求,安排各项子任务,针对不同的系统其各设计环节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并随着教学不断深化,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工作任务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二)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结合

教学组织上采用现场教学方式,教师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展开教学,学生以下达的工作任务为目标边学边做。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素质养成融入不同学习情境的实施过程中,做到实践部分有理论支撑,理论部分在实践过程中消化和理解,把职业素养的养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做”于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通过课程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学习的技能。

具体教学安排如表3所示(以学习情境1为例)。

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根据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安防设备安装与系统调试实训室中采用“边教、边学、边做”现场教学模式。注重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网络化辅助教学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实际工程案例和网络教学资源,使教学课堂得到有效沿伸。

(一)任务导向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安全防范典型各子系统制定一个安装调试任务,将安装的方法和要求及注意事项等内容融入到实训中,在实训操作中让学生具体体验理解相关知识点;采用“边学边做”、学做交替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安装调试任务的实施学会编制安防系统安装和调试说明书。

(二)分组讨论鼓励法

针对工程实施中的常见问题,设计讨论题目,分组对题目进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启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安装调试方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灵活运用,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最后通过教师的总结,给出合理的结论。

(三)现场教学示范法

对工程安装调试的各个阶段环节(安装前工具准备、设备检测、现场安装、安装检查、调试)的部分内容采用现场教学法,使学生直接了解和掌握各阶段的工作方法、流程。边讲解、边操作示范,使学生熟悉安装调试的具体技法。

(四)引导文教学法

系统安装和调试任务相对设备安装与调试任务的工作量较大,难度也大,教师针对实施任务编写教学引导文,引导学生有效阅读系统技术文件,注重安装和调试中的工艺要求和注意事项,提高学习效率。

课程的考核方法

以考促学,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就业竞争能力,课程的考核以学生平时训练中的过程考核为主,采用操作技能考核和集中笔试考核相结合的形式。操作技能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安防设备安装和系统调试能力;笔试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在安防工程中设备安装和系统调试技术文件的制作能力。本课程的考核共分为三个模块:操作技能考核、笔试考核和平时考核。操作技能考核的标准,如表4所示(以主动红外探测器考核为例)。

结语

通过课程改革,让学生在各个工作任务的实现中强化安全防范系统的整体概念,使学生具有安防设备安装与系统调试能力,把理论基础知识与安防工程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课程目前在实践教学中已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于复生,张芃,范文利.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1).

[2]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3]刘艳.案例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