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核安全文化论文范文

核安全文化论文精选(九篇)

核安全文化论文

第1篇:核安全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核安全文化;教学模式;师资队伍;考核机制

作者简介:黄昕(1968-),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船山学院,教授;孙敬睿(1988-),女,河南平顶山人,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核安全文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195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126-02

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核电企业对核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与日俱增,而且对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核类专业的大学生,相比较其他一些专业,具有更明显的专业特性,安全意识尤为重要。南华大学作为我国拥有核专业的高校之一,依托学校资源,已率先开设了“核安全文化”这门课程,在近三年的实际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一些不可否认的成绩,经总结和分析,现就其开设的意义及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如师资培训、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等等,为国内有关高校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核安全文化”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一、开设“核安全文化”课程的意义

由于核类专业学生是我国核类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他们将在我国核电企业中担任管理人员、科技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等一些重要职务,他们的核安全文化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核电企业能否保证安全生产,因此针对我国核类专业学生开设“核安全文化”课程的意义重大。

1.有利于优化核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

“核安全文化”这门课程是对核类专业学生知识的一个补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完善。对于核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的技能知识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核安全文化”这门课是从整体的角度来把握的。

根据核类专业的特点,其理论知识模块应由以下六大模块组成:人文社科知识(政治、管理、法律、法规、科技和应用写作、组织行为学),工科基础知识(数学、外语、制图、计算机、理化),专业基础知识(核物理、辐射防护、核化工等),公共专业知识(防火、防爆、防毒、防污染、防辐射、安全管理、安全系统工程、危险源识别与评价、安全检测与监控、人机工程学),方向和行业专业知识(采矿学、化工工艺、建筑工程、机械工程等行业工程知识),交叉和边缘学科的知识(通过辅修、专家与名人讲学、新技术讲座等途径获得)。

“核安全文化”本身就涉及人文社科知识、工科基础知识、核专业基础知识、公共专业知识、方向和行业专业知识,是在安全的视阈下将六大知识模块进行有机的集成与融合,同时又将安全理念和安全思想贯彻渗透到六大模块之中,对于核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与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2.有利于提高核类专业学生的核安全意识

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大背景下,安全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恰恰也正是这个大背景暴露出公众的安全意识的薄弱,在福岛核事故之后发生的核恐惧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核安全知识相对比较缺乏,因此,高校学生核安全意识的提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而高校开设“核安全文化”这门课,将会把安全、核安全、核安全文化等相关内容带到课堂上来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了解安全、核安全文化是怎样一回事,在知道切尔诺贝利、三里岛和福岛等重大核事故以及核电厂员工常出现的一些安全问题之后,更深刻地明白核安全的重要性,从而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核安全意识。

3.有利于高校培养适合核电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核安全文化被认为是核电厂最重要的核电文化,涉及从事与核电安全活动有关的一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要求安全职责必须得到正确的履行,也就是要求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准确的判断、警觉性、高度的责任心,还要同时具备充分的思考能力和全面的知识。[1]依照这样的培养目标,高校才能培养出更适合核电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我国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发展是否能更好地进行,跟核类专业大学生毕业之后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其紧密的关联,因为他们会担任我国核电企业中的一些重要职务,承担我国核电企业中的一些关键工作任务。如果他们的综合水平提高了,必然会成为核电企业需要的人才,更好地为核电企业工作,而核安全文化水平又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类专业学生毕业之后一般会到核电企业工作,在学过“核安全文化”这门课程之后,他们会对核电企业的工作有更宏观的认识与把握,不论是在自己的核安全意识方面还是核电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方面,再或者核电企业对自己职位的要求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因而在进入核电企业工作时,会更能胜任公司交给自己的任务,满足核电企业的需要。

4.有利于缓解“核恐慌”现象

近年来,有关核安全问题的新闻常见于各大媒体,“朝核问题”,“伊核问题”等时隐时现,此起彼伏,尤其是2011年的“3·11”日本福岛核电站遭受的9.0级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袭击进而造成的核安全特大事故,震惊全世界。由于事故未能被迅速有效地处理,导致大量放射性尘埃和污水随大气环流及洋流向全球扩散,造成“核恐慌”笼罩全球,核安全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更是出现全民抢盐、盐价疯长的怪现象。

是什么原因让人们谈“核”色变?究其根源,在于人们对核安全专业知识的缺乏。在当前能源缺乏的局势下,要禁核几乎不可能,核资源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掌握一定核安全知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少的。在大学教育越来越普及的今天,首先应对这一批以后将亲临核战场的核专业学生进行核安全知识的专业培训,然后再慢慢对非核专业生以及老百姓进行必要的核安全知识普及,提高全民的核安全意识,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核资源,才能有效避免因发生核事故而出现核恐慌现象。

二、“核安全文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核安全文化”这门课程在实际教学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师资培训、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等方面还需要作出一些重大改革。

1.完善课程设置,保证该课程落到实处

课程教学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教学内容而言,“核安全文化”这门课程主要以讲授核电知识和核安全文化知识为主,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纯理论上的抽象学习,对大多数缺乏核电企业实际经验的高校学生来说未免有些枯燥无味,不知所云,这就增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难度。因此,要想使学生既学会课程内容,又得到素质培养,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提高其趣味性。除此之外,增加核安全文化的实用性也是必要的。把核安全文化与核电厂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地讲给学生听,这样不至于让学生觉得该课程内容空泛,理论空洞。因此,完善这门课程的设置,对于保证“核安全文化”课能落到实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就师资培训而言,由于“核安全文化”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也是一门集核电知识与安全文化知识为一体的课程,这就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在现实教学中,一些任课教师自身都没有受过这方面的专业培训,对一些核电知识和安全文化知识理解得不透彻。

因此,应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核安全文化”课程的教育质量,力求在教学上保质保量,使核类专业学生接受更专业、更实用的理论知识。首先要对这部分任课教师进行必要的知识培训,并在培训结束时进行考核,不合格的要继续培训,确保每一个上岗任课教师都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其次可以开展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交流的活动,通过评选最佳教师等激励措施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第三,也可以听取学生对每个任课教师的教学反馈意见,以便于任课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真正做到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的效果。做到以上这些,相信“核安全文化”这门课程会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越来越能发挥它的特色作用。

3.创新教学模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就教学模式和手段而言,主要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缺乏其他新的教学方法;再如,就教学效果评价方法而言,主要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缺乏其他新的评价方法,因此,教学模式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适时配合一定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过程,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为日后工作中更加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奠定基础,所以这种方式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实验室可以建立一些有关核电厂内部安全理念、制度规范、员工行为准则甚至核电企业制定的《职工手册》等方面的展览,来让学生比较核安全文化在各核电厂之间的区别。高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核电厂,身临其境地感受核电厂的工作原理以及核电厂的安全规则、安全设施、安全防范等,设身处地体会核安全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全方位地意识到核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将理论知识成功过渡到实际操作。

同时可以邀请一些资深专家来高校给学生进行学术讲座,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眼界更加开阔,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魔力般的效果,当然这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有激情地投入到“核安全文化”这门课中。课堂上也可以多鼓励学生讨论一些模拟案例,这样更能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能深化学生对开设此课意义的理解。

4.完善考核机制,促进该课程持续发展

传统的考试一般都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来测试学生的能力,但是核安全文化最终是要应用于实际中的,如果还用传统的那种方式,迫使学生记忆一些非要死记硬背的知识,那么,这将跟我们的最初设想有很大的出入。同时,由于这种考试的局限性,学生的实际能力也不能很好地展示出来,不利于考查学生的创造力与发展潜力。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如下调整,用以完善传统的考核制度。

首先,闭卷的考试题以案例分析为主,侧重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灵活性,处理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及操作能力。其次,增加实践考试环节,用来反映学生的现场应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处理问题的主动性以及社会责任感,根据学生自评和同学间的互评,以及指导老师的意见给以公正的成绩。最后,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出勤率等,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测试成绩+平时考核成绩就是学生“核安全文化”课程的最后成绩,这种综合测评,能使其考核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更真实地反映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最终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该课程的作用。

总之,“核安全文化”是一门与环境及人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课程,它的开设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2012年3月27日在韩国首尔举行的第二届核安全峰会上,同志曾发表了题为《深化合作 提高核安全水平》的讲话,这也对“核安全文化”这门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开设该课程的必要性以及进行教学改革的迫切性。教育部和财政部也曾联合推出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即从师资、专业、教材、课程、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加强建设与创新,因此,对高校“核安全文化”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探讨,对进一步推进高校素质教育、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邹樵.核电企业的安全文化分析[J].当代经济,2011,(23):52.

[2]任国友.安全工程专业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1):98.

第2篇:核安全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文化传承;实效性

意识形态是国家和地区思想观念的聚集体,是特定历史时期主流思想意识的集合。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核心因素,是当前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内容。传承并发展的传统文化,是与意识形态安全紧密相连的一个重要因素。新时期,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应高度重视传统优秀文化的凝聚力量,以不同群体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提升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各民族群体影响,从而确保我国国家的整体安全。

一、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

意识形态是一个政权的“灵魂”,也是一个政权凝聚人心、进行社会整合的强大工具。意识形态往往反映着一定历史阶段的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同区域间思想文化的传播、交锋甚至冲突成为常态化现象;而思想和文化在区域间的矛盾,成为不同意识形态竞争的“催化剂”。意识形态作为软实力竞争的基础因素,是敌对势力与我国争夺的重要阵地。

纵观历史,剧变就是从反对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搞乱人们的思想打开突破口,最后导致社会制度和政权被颠覆的。“八波”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搞乱人们的思想导致社会动乱的。对思想意识方面的渗透,是凭借混乱的社会思潮搞乱一个国家的手段,也是从意识形态领域实现敌对势力不良目的的方式。意识形态作为国家意志,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体现出其重要的作用。正因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作用,以及它在维护政权稳定和区域发展中所体现出的至关重要性,意识形态安全俨然成为我国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

当前新形势下,西方资产阶级加紧在我国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步伐,将思想渗透作为颠覆中国的重要手段。西方和境内外敌对势力把“西化”、“分化”的思想观念通过文化传播和交流渗透到我国,对我国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使我国国家整体安全遭受到一定的冲击。新的历史时期,意识形态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层面,并作为维护国家整体安全的核心内容,被提到我国安全工作的首要地位。

二、传承的优秀文化是促进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因素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整体安全中一项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就成为当前历史时期的重要内容。在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之前,认清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之间的重要关系,不但能够开拓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新方式,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寻找更多的载体创新形式;同时,也能够以此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促进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进一步发展,并巩固意识形态安全。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一个统一的国家和民族,需要共同的文化作为凝聚不同群体的向心力。特别是由多民族构成的社会主义中国,虽然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但事实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最终其实都归属于中华文化圈之中。不同民族都具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并且这种文化特征还会随着民族历史的不断推进,在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前提下,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其他民族文化相互杂糅,并表现出复杂性的一面。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看到我国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应当以不断传承和发展着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精神,从而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

以传承的优秀文化作为促进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是出于文化在意识形态安全中,所呈现出的极端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文化不仅是影响意识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意识形态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要巩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成果,利用文化因素形成的强大表现力量,显然是十分可取的。

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

首先,应当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寓于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之中,以优秀的文化引领教育。其一,要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舆论导向宣传,在坚守意识形态舆论阵地的同时,使民族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其二,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寓于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和民族历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教育内容中,形成文化教育的日常机制;其三,要营造文化育人的良好环境,使群体在良好氛围中产生思想意识的飞跃。

其次,要积极开展文化建设工作,在不断丰富我国文化内容的基础上,以更加具有主流意识的传统文化对被教育者实施教育。在传统文化语境下,我国文化具有十分明显的多样性,这也就致使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被“打磨”和“筛选”,而当前得到的则是我国文化的精髓之处。从思想意识的角度来讲,它也代表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积极开展文化建设工作,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众化,在实现文化大众化的前提下,使群体思想意识得到提升。

最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积极发挥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和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是囊括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理论指导。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引领性,一方面,要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理论灌输之中,强化其思想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各部门和单位应当积极引导社会群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内容,以培育群体的核心思想意识。

参考文献:

[1]神彦飞.政权稳定视阈下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探析[J].东岳论从.2013(11).

[2]林泰.问道: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版:P15.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4月版:P373.

第3篇:核安全文化论文范文

特色鲜明的企业价值理念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7年,负责建设、运营世界上第一座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第四代核电技术主要特征的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远景规划为建设容量约800万千瓦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核电基地。成立伊始,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育,主要领导亲自组织,身体力行,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群策群力,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锤炼,形成了秉承“三色文化”,借鉴核电行业特色,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以核安全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倡导人类和平利用核能,核能与人、自然和谐的理念。

公司以核安全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主要由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核安全文化、视觉识别系统组成。其中理念系统共包含理念14条,核心理念6条,行为理念8条;行为系统包含10个段落100句员工行为规范三字经;核安全文化包含卓越核安全文化和人因工具两部分;视觉系统包含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形象两部分。整个企业文化体系完整、内容全面、特色鲜明,是公司重要的思想理论文化成果。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价值理念体系,由公司使命、发展目标、发展定位、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核安全承诺、管理理念、安全理念、行动理念、工作理念、经营理念、廉洁理念、企业作风、道德守则组成。如:

公司使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红色”公司;注重科技、保护环境的“绿色”公司;坚持与时俱进、学习创新、面向世界的“蓝色”公司。

发展目标:建设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管理一流,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核电基地。

发展定位:以示范工程为依托,统筹开发建设石岛湾核电基地,培养高素质的核电人才队伍,形成科学规范的核电管理体系,构建以核安全为核心的优秀企业文化,为华能核电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人才、管理、文化支撑。

核心价值观:坚持诚信,注重合作;不断创新,积极进取;创造业绩,服务国家。

企业精神: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敬业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开拓精神;自找差距、自我加压的进取精神;敢为人先、敢为人所不能的创新精神。

核安全承诺:确保所有与核电站有关重要活动达到规定标准,并将安全置于最高的优先位置,这一地位不会受到进度和效益的制约和影响;建立和维持核电站有效的纵深防御体系,确保电站员工、公众和环境免受放射性危害。

管理理念:分工负责、分级授权、横向监督、互相协作;安全理念:责任高于一切、机制保证一切、行动重于一切;行动理念:安全、规范、创新、卓越;工作理念:严谨的工作作风、质疑的工作态度、沟通的工作习惯;经营理念: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廉洁理念:廉以修身、洁以养德;企业作风:善开拓、讲效率、重信誉、勤俭办事;道德守则:诚实守信、忠诚敬业。

公司以核安全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既传承和融合了华能“三色文化”,又具有鲜明的核电行业特色和自身特点,与华能“三色文化”一脉相承,显示出石岛湾核电作为华能核电事业排头兵和先锋队,在积极落实国家低碳发展产业政策,华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的过程中,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积极奉献的良好企业形象。

企业价值理念的转化实践

企业价值理念转化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工作,只有促进价值理念落地生根,内化于质、外化于形,实现企业价值理念的软着陆,使企业文化由理念转化为行为,才能促进企业文化由软实力转化为硬支撑,实现企业与员工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

在企业价值理念的转化实践中,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进行了良好的实践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打造精品示范工程,建设华能核电基地,促进华能核电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以精神文化凝聚人。企业价值理念作为企业文化的支柱和灵魂,是一种凝聚力极强的团队精神,植根于基层,富有强烈的群众意识。为在员工中大力宣传推广企业的价值理念,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在建立了内外部网站、各类简报、展示中心的基础上,创办了《安全文化》专刊、《石岛湾核电》报、党建专刊《先锋》《生产准备月刊》等,开发了视频栏目视频在线,形成了模型展示、网站、报纸杂志、视频节目多方位、多角度的企业文化建设宣传网络。将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核安全文化、视觉识别系统结集编印成《企业文化手册》,下发到员工,利用报刊、网站、大屏幕开辟专栏广泛宣贯企业价值理念,先后组织开展了企业文化知识竞赛、征文、理念诠释、企业文化类散文、歌曲、诗歌、小品、相声、书法、绘画等一系列宣传贯彻活动,并将企业文化纳入新员工入职培训,做到了全员、全覆盖。在企业文化的学习中,公司广大员工积极参与,撰写了50多篇管理论文、100多篇心得体会、40多篇理念诠释文章,对以“公司使命、发展目标、发展定位、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理念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加深,增强了全体员工的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企业行为规范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行为准则,企业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取向,凝聚了干事创业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增强了工作活力。

以制度文化约束人。公司注重把企业价值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具体管理制度中,努力促进企业价值理念与管理制度的深度融合。在充分研究分析国内外核电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法规导则要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通过管理部门审查、流程优化、信息平台建设等,形成了追求卓越、持续改进的常态机制。在质量、进度、投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综合管理等领域,形成了6份大纲及涵盖22个管理领域的220多份程序文件,建立了层次分明、规范完备的核电制度文化体系。坚持常态化开展管理部门审查、管理体系对标、同行良好实践对标等活动,认真查找管理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先后查找出需进一步加强的管理问题20多项,制定纠正措施70多项。不定期对施工管理、设计采购、投资控制、安质环领域各项主要业务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审查,绘制各主要业务领域流程图120幅,实现了公司各领域工作的全面流程化。建立了以OA办公、工程管理、文档管理、行动跟踪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门户信息平台,提升了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水平。通过硬性制度对员工行为进行的理性约束,价值理念对员工心理上的人性化的教育,企业的道德和风气对员工行为的自觉的软约束,促进了制度刚性管理与企业文化柔性管理的有机融合,实现了管理创值最大化。

以安全文化引导人。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由于核电的技术特殊性和复杂性,核安全摆在优先的重要位置,体现安全第一。核安全文化是核电业界较为成熟的核电管理实践成果,公司引入卓越核安全文化和安全人因工具,倡导安全第一、领导表率、人人有责、高度信任的原则,从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个层面就确保核安全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员工把确保核安全作为工作过程中的最高的目标和准则。

为提高全体员工学习践行核安全文化的积极性,公司对卓越核安全文化八原则和安全人因六工具进行了探源,利用成语典故小故事对安全文化进行案例新解,编制了对策攻略,使员工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逐步加强对核安全文化的理解认识。

例如:居安思危之安全第一。建立知识和经验丰富的员工队伍支持各类运行和技术决策,必要时聘请外部专家,保证决策与时俱进,将安全置于最高位置;指定专人负责连续跟踪和反馈重要安全事项的决策;加强核安全文化的学习,强化安全风险意识,鼓励公开对话和讨论安全问题,保证保守决策时的辨识能力;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促进企业本质安全。

为加强核安全文化宣贯落实,公司先后开展了福岛核电事故论坛、安全文化征文、心得体会征集、卓越核安全文化讲座等系列活动,公司主要领导和中层干部结合工作实际,谈体会,讲心得,话安全,全体员工在学习贯彻中努力培养卓越核安全理念,形成了自觉践行卓越核安全文化,自找差距、自我加压,努力做卓越核安全文化的模范践行者的生动氛围。

以行为文化规范人。石岛湾公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员工行为规范作为企业理念在实践中转化的重要环节和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重要表现形式。建立了包含公共行为、语言行为、环境行为、工作行为的员工行为规范,就员工工作行为、仪容仪表、职场礼仪、公共环境、安全等进行了进一步规范。按照通俗易懂、便于理解、易于执行的原则,将与工作、职场相关行为要求编写成10个段落100句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员工理解掌握。

员工行为规范是企业理念在实践中转化的重要环节,是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重要表现形式。员工行为规范成为员工日常工作行为准则,对员工日常行为起到了积极的规范作用,员工在遵守行为规范中进一步深入理解了公司理念,促进了价值理念在实践中的转化。

以形象文化感召人。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面对公众、社会重要展示载体,是展示企业形象最直观、最有效的元素。公司视觉识别系统包括公司形象和企业文化形象两部分。公司形象: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标识统一应用华能集团公司标识。

企业文化形象:为直观形象地诠释人类和平利用核能,核能与人、自然和谐的理念。公司创意设计了企业文化形象,形象地展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发展、主题思想、建设理念等。整体形象取法汉印,体现中国元素,富有文化底蕴。图形含有“石核、和、人”,整个图形和谐统一,体现三色文化理念,即红色先进文化、蓝色创新文化、绿色科技文化。完美诠释了人类和平利用核能,核能与人、自然和谐的理念。体现天地人和、天人合一,核能和谐发展的寓意。显示出人类在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发展中,核能的广阔前景和发展壮大的显著优势。通过充分利用形象文化大力宣传企业的文化理念、安全生产、经营业绩、社会责任等,提升了企业的公信度、知名度、美誉度,增强了员工的荣誉感、归属感、自豪感,激发了员工的干事创业激情和工作活力,促进了全员共同为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努力奋斗。

第4篇:核安全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南梁;本质安全;安全管理模式;契约化管理

安全作为煤矿生产永恒的主题,既是煤炭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又是制约煤炭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瓶颈问题。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将安全事故降到最低。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本质安全管理模式能够从根源上降低事故发生率,杜绝事故发生,是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本文试图从煤矿本质安全的内涵入手,重点分析陕西南梁矿业有限公司独具特色的“八个统一”螺旋契约化管理模式。

一、南梁矿业“螺旋”契约化管理模式

陕西南梁矿业有限公司是由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陕西榆林煤炭出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道旅行社、宁波富兴电力燃料有限公司和陕西省煤炭运销集团等5家股东组建的股份制企业。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企业安全生产,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建设实践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南梁矿业在借鉴并引进澳大利亚煤炭企业先进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经过科学设计,形成了一套经“本土化”改造后的独具南梁特色的“八个统一”螺旋契约化管理模式。

(一)南梁“螺旋”契约化管理模式含义

南梁矿业的“螺旋”契约化管理模式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契约化模式中甲乙双方同心协力,为“大南梁”的发展,相互合作,紧密配合;第二层含义是指该模式由两条螺旋线构成(见图1):一条是管理整合线,包括“统一文化”、“统一组织”、“统一招工”、“统一考核”等内容,以整合促融合,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另一条是业务链接线,包括“统一调度”、“统一供应”、 “统一培训”、“统一服务”等内容,以链接求循环,实现企业做精做细的目标。两条螺旋线相互缠绕、交织,互为补充,成为内在、统一的整体。两条螺旋线共同构成南梁契约化管理的核心和精髓。

此外,类似于生物学DNA分子结构的“螺旋”契约化模式,寓意传承南梁的文化基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南梁的发展提供持续的推动力。

(二)南梁“螺旋”契约化管理模式内容

如上文所述,南梁矿业“螺旋”契约化管理模式包括两条螺旋线,分别是管理整合线和业务链接线。

1.管理整合线。管理整合线包括统一文化、组织、招工、考核四个方面的内容,以整合促融合,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

(1)统一文化。南梁矿业历经13载风雨,形成了自身独特的“321”企业文化模式,逐步建立了“大南梁”的人文理念。“统一文化”理念的提出,充分发挥了文化的凝聚功能,促使契约关系中的各合作方由简单肤浅的“利合”向水融的“人合”、“文合”、“心合”转变。

(2)统一组织。南梁矿业基于组织变革的思想,对传统契约化模式中合作双方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关系进行改革,缩短了企业指挥链条,使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达到使组织变得灵活敏捷,富有柔性、创造性的目的。同时,统一组织使得“令出一门”,有效避免了“多头领导”造成的管理混乱,大大提高了指挥、领导效率。

(3)统一招工。该模式的创新和应用,不但减轻了南梁矿业用人负担,而且为煤矿的长期发展打下了基础,工人整体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同时也进一步丰富和扩充了委托理论,对现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统一考核。南梁矿业的统一考核以生产绩效为基础,对员工的业绩和行为进行双向考核。通过客观考核和主观考核的相互结合,通过特征考核、行为考核和结果考核的相互印证,通过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的相互补充,南梁矿业实现了企业的考核目标,挖掘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促进员工、企业和社会的分享利益和共同成长这一良性循环机制的形成。

2.业务链接线。业务链接线包括统一调度、供应、培训、服务四个方面的内容,在业务层面达到统一,实现企业做精做细的目标。

(1)统一调度。契约化模式下,南梁矿业承担监督、考核职责,对调度流程进行优化,采取统一指挥调度模式,将原属于民安公司的调度中心收回,设立统一的指挥调度中心,坚持“把好口子、看好巷子、控好关子、盯好数子、用好板子”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方针,实现“无盲区”调度。

(2)统一供应。近年来,南梁矿业出资新建3个材料库,最大限度保证企业生产物资的充实适时供应。公司一方面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实现了供应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也通过分散供应链实现了供应风险的降低。统一供应不仅提高了企业生产力,而且优化了企业生产关系。

(3)统一培训。南梁矿业在对员工培训的过程中秉承“大培训”理念,将公司和各承包单位视作一个整体,对一线新员工进行统一岗前培训,对老工人开展统一复训,对管理人员进行统一在岗培训,并由公司负责组织实施并统一考核、发证,成功构建了“大培训格局”。“大培训”的开展,提高了员工的整体士气和工作能力,促进了先进设备的高效利用,营造了更为融洽的企业文化,全面推动了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

(4)统一服务。南梁矿业通过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部门职责、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工作规程等一系列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长效性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制度,给员工提供标准化的统一服务。此外,在职工公寓开设了娱乐活动室,并配备了相应的活动器材,面向全矿职工和家属开放,极大地丰富了员工们的业余生活。

二、本质安全与南梁“螺旋”契约化管理模式

本质安全管理是全新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体现了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和主动性。南梁“螺旋”契约化管理模式试图通过消除、控制和约束可能引起煤矿生产系统不安全的诸多因素,建立现代煤矿安全管理模式,树立煤矿行业标杆形象。

(一)基于4M的本质安全理论

煤矿生产系统是一个由采煤系统、通风系统等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动态复杂系统,需要人(Man)、机器设备(Machine)、环境(Medium)和管理(Management)的良好配合。其中人是主体,机器设备是工具和方法,环境是煤矿生产的条件和对象,三者在管理系统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下共同作用。根据事故致因理论,煤矿事故的发生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机器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管理缺陷是造成事故发生的最深层次原因。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旨在通过追求人、机器设备、环境和管理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目标[3]。

(二)南梁“螺旋”契约化管理模式分析

南梁的“螺旋”契约化管理模式主要从人、机器设备、环境和管理的本质安全化四个方面反映出本质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

1.人的本质安全。人是人一机一环境一管理系统的主体,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煤矿事故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受其生理、心理、安全教育、安全技术状况四个主要因素的影响[4]。南梁“螺旋”契约化管理模式旨在通过统一文化提升员工自主安全意识,有效约束员工不安全行为;通过统一服务改善员工生理和心理状况,保障员工身心健康;通过统一招工、统一培训、统一考核杜绝员工侥幸心理,提升员工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水平。最终达到减少、杜绝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目的,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化。

2.机器设备本质安全化。在煤矿生产系统中,机器设备的本质安全化是实现本质安全的基础和条件,机器设备的本质安全程度可以有效提升煤矿生产系统的本质安全。机器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主要受到机器设备的投入、管理与控制的影响。南梁“螺旋”契约化管理模式通过统一供应最大限度整合供应链资源,提升供应效率,优化生产关系;通过统一调度实时管控机器设备安全运转状况,使系统中的机器设备能够适应员工生理和心理特性,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实现“无盲区”调度。实现生产过程、生产条件本质安全化的目的。

3.环境本质安全化。环境作为管理活动的载体,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器设备不安全状态产生的土壤。系统环境既包括井下生产环境和作业环境这样的硬环境,也包括无形的软环境。南梁“螺旋”契约化管理模式通过统一调度为员工提供符合安全规程和标准的井下生产环境和作业环境,帮助消除员工的不安全感和后顾之忧,有效遏制员工不安全行为,降低事故发生率;通过标准化的统一服务保障员工合理权益,给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保证员工身心健康,工作愉快;通过统一文化潜移默化影响、塑造员工安全意识,进而影响员工安全行为。追求环境和整个系统的最佳安全匹配,实现环境本质安全化。

4.管理本质安全化。事故致因理论表明,管理缺陷和失误是煤矿安全事故的最深层次原因,可能引起人的不安全行为、机器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管理的本质安全主要涉及管理制度、管理机构、管理人员设置等方面的内容。南梁“螺旋”契约化管理模式通过统一文化实施软硬结合的协调管理,充分发挥文化凝聚功能,实现人、机、环境的最佳匹配;通过统一服务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管理制度,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通过统一组织改革传统契约化模式中契约双方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关系,提高管理效率;通过统一招工、统一考核、统一培训等方式设置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的人员。形成从根本上杜绝事故发生的管理方法,实现管理的本质安全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南梁“螺旋”契约化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施有着明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本质安全。其精髓是通过本质安全管理模式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

三、南梁“螺旋”契约化管理模式运行效果

打造本质安全型煤矿是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不断追求的境界。南梁矿业以“八个统一”契约化模式为基础,形成“螺旋”模式。南梁矿业作为契约甲方,将矿井建设、原煤生产、后勤服务、产品运销等均以契约的形式委托专业公司(承包商)承担。公司通过市场机制,对外招标承包,严格按照合同进行考核,充分利用和吸纳社会资源为南梁服务,最大限度地整合市场优势资源,取得最佳服务质量,实现业务流转的专业化、社会化和机构设置的简单化、扁平化、精干化。与此同时,南梁矿业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契约化管理的影响力,将协作单位和公司全体员工的发展充分整合到公司自身的发展之中。

南梁“螺旋”契约化管理模式的运行不仅优化了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大幅度提高了公司安全管理水平,而且带动了公司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提升了公司整体素质和综合管理水平,走出了一条“契约化运行、精干化组织、专业化支撑、信息化管控”的安全、科学、健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卢山冰,张龙艳,陈昌明,等. 南梁矿业“螺旋”契约化模式总结报告.陕西南梁矿业有限公司内部资料,2012.

[2] 吴金刚,于红. 基于4M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探讨[J].煤矿安全,2010,(4):151-154.

[3] 吴同性.基于文化塑造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2.

第5篇:核安全文化论文范文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人因工程”,以提高劳动者安全素质为主要任务,具有保障安全的基础性意义。笔者认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应分三个层次进行,包括表层物态文化、中层制度文化及深层精神文化。其中企业共同的安全价值观是精神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也是衡量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党群部门作为企业思想工作的主体,在安全文化应当发挥以下的作用。

首先,在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渗透安全理念上,党群部门应发挥造势作用。

安全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而这种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就需要党群部门结合自身特点发挥“造势”作用。

“势”相对于“形”,指事物根据其固有的规律发展变化的方向或起势。“造势”是人们对客观形势的正确感知和能动的反映,是顺其“势”而营造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舆论氛围。是一种催人、逼人的人气。“造势”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党群部门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要研究“造势”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手段,切实增强安全宣传教育的时效性。组织部门要强化党员干部安全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工会要从维护职工安全权益入手,进行“我懂安全、我要安全”的造势;共青团要贴近青工群体,根据青工喜好、特点,发挥团员、岗员在安全生产中的生力军作用,进行“人人想安全、人人抓安全”造势;宣传部门要动用一切可利用的舆论工具,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理念、安全价值观的宣传造势。

其次,在安全文化阵地建设中,企业党群部门应发挥总策划作用。

安全文化是一种独具特性的文化现象。它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渗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人的行为。而安全文化的渗透主要是通过安全文化阵地来实现。安全文化阵地是沟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桥梁,是连接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的媒介。党群部门在安全文化阵地建设中应发挥总策划作用,站在全局高度,从安全理论阵地、安全媒体阵地、安全文化设施阵地等三个不同层次和领域上进行总体策划,对已有的文化阵地进行整合提升,使文化阵地的桥梁作用和媒介作用充分发挥。

第三,在健全安全文化建设考核机制上,党群部门应发挥监督保障作用。

第6篇:核安全文化论文范文

>> 浅析中国特色大学校园安全工作管理模式 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高校建设的根本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专科学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改革初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角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民生思想初探 大学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路径分析 大学校园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华西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婚礼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探析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EB/OL].新华网,2014-04-15.

[3]: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EB/OL].新华社,2013-01-05.

http:///ldhd/2013-01/05/content_2305247.htm.

[4]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以来重要论述选编[EB/OL].

http:///politics/2014-03/26/c_1263183-

53.htm.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Safety Contro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AO Shuang-ping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engdu,Sichuan 610225,China)

第7篇:核安全文化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核电厂,执照更新,整体评价,老化管理

核电站的设计寿命一般为40年(秦山一期为30年),我国第一批建设的秦山一期、大亚湾核电站等,至今已运行20余年,超过了设计寿命的一半。世界上已有为数不少的核电站运行寿命达到或者超过了40年,其运行经验表明,在到达40年的设计寿命之后,部分核电站技术上仍可安全运行。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经过延寿评估,在保证核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核电厂延寿成为普遍的选择。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两种延寿评价体系,分别是美国执照更新体系和IAEA长期运行体系,其中后者也在逐渐向着前者靠近。我国尚在研究建立延寿评估体系,美国的执照更新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核电厂许可证持有者一般在设计寿命到期前5年以上,向本国核安全监管部门递交延寿申请。其中,申请的主要依据之一便是电厂整体评估(IPA,Integrated Plant

Assessment)。本文主要介绍美国执照更新体系中的电厂整体评估方法。

1 美国执照更新文件体系

1.1 执照更新文件体系(图1)

除美国《原子能法》外,美国的执照更新文件体系从上到下分为3个层次:

1)联邦法规(CFR),包括10CFR51-环境保护法规,和10CFR54-核电厂运行执照更新要求。法规逻辑严谨,指导性强,但可操作性比较差,需要导则和美国核管会技术文件支撑。

2)管理导则文件(RG),包括RG1.188-申请核电厂运行执照更新的标准格式和内容,RG4.2补遗1-申请核电厂运行执照更新的环境报告补遗1,NEI95-10-执行10CFR54执照更新要求的工业导则。导则文件与其它工业标准有良好的接口,构成完整的标准体系。

3)美国核管会技术文件(NUREG),包括NUREG1800-核电厂运行执照更新标准审查大纲,NUREG1801-核电厂老化管理通用经验(GALL)报告,NUREG1555补遗1-核电厂环境评估标准审查大纲补遗1等。技术文件具有表格化结构,可操作性强。

1.2 执照更新申请的内容

按照10CFR54的要求,核电厂运行执照持有者应当在执照到期前5-20年,向核管会递交执照更新申请。执照更新申请的内容如图2所示,其中电站整体评价是技术资料的一部分。

2 电厂整体评估的含义

2.1 定义

电厂整体评估是指为了证明核电厂延寿期间仍能达到可接受的安全水平,申请人进行的评估活动。证明申请人对CFR54.21所要求进行老化管理审查的核电厂设施的系统、构筑物和部件(SSCs)进行了识别,并且影响它们功能的老化效应得到了有效管理,满足当前执照基础。

2.2 评估对象

电厂整体评估包含的系统、设备和部件在CFR54.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4中规定,即执照更新范围内的SSCs,包括:

1)安全级系统、设备和部件,即在设计基准事故中和事故后维持下述功能的系统、设备和部件。

(1)反应堆冷却剂回路完整性;

(2)停堆及保持安全停堆状态;

(3)阻止事故导致潜在厂外辐射的或缓解其导致的后果(参照CFR50.34(a)(1),CFR50.67(b)(2)或CFR100.11)。

2)失效时会阻碍上述功能的非安全级设备。

3)在安全分析、电厂评估中涉及的,执行10CFR50.48《消防》、10CFR50.49《环境鉴定》、10CFR50.61《承压热冲击》、10CFR50.62《未紧急停堆的预期瞬态》、10CFR50.63《全厂交流电源丧失》要求的相关功能的所有系统、构筑物和部件。

2.3 评估内容

电厂整体评估包括:

1)对于评估对象中的系统、构筑物和部件,识别并列出纳入老化管理审查的构筑物和部件。

(1)评估对象中执行特定功能,而不移动部件或改变结构或性能,即定义为非能动。这些构筑物和部件包括但不限于:压力容器、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压力边界、蒸汽发生器、稳压器、管道、泵体、阀体、堆芯围筒、组件支撑、承压边界、热交换器、通风管道、安全壳、安全壳衬里、电气和机械贯穿件、设备外壳、抗震I类构筑物、电缆和连接件、电缆桥架。不包括(但不限于)泵(除泵体)、阀(除阀体)、电动机、柴油发电机、空气压缩机、减震器、控制棒驱动机构、通风管消音器、压力变送器、压力指示计、水位指示计、开关柜、冷却风扇、晶体管、电池、断路器、继电器、开关、逆变器、电路板、充电器、电源。

(2)不根据鉴定寿命或规定的周期更换,即通常说的长寿命,需要注意的是长寿命并不是指设备寿命的长。

2)对于1)中所用的方法进行描述和论证。

3)对于1)中识别出的每个构筑物和部件,证明其老化效应得到了充分的管理,在延寿期间,能够按照当前的执照标准执行其功能。

2.4 评估步骤

根据上述规定,电厂整体评估的步骤可简述(如图3):

3 实施电厂整体评估

第8篇:核安全文化论文范文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5。12”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殊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一)、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人群对护理的服务需求,新的一年护理工作展望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交流等。

(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三)、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季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并召开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需开发提高护士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机制,护理部人员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考评制度,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增加出院病历的缺陷扣分权重,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年终护理文书评比评出集体第一、二、三名。

第9篇:核安全文化论文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ris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enterprises have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creating learning organizations. This paper applied learning organization theory to nuclear power plant construction, analyzed the environment of creat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in nuclear power plants from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the necessity of creat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path,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reat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in China's nuclear power plants.

关键词: 核电站;学习型组织;核电安全

Key words: nuclear power plants;learning organization;nuclear power safety

中图分类号:TM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2-0115-04

0 引言

自日本福岛核电泄露事故之后,世界核电产业发展的速度有所放慢,许多国家对本国的核电站进行彻底检修,重新审视核电站的安全标准,重新评估其组织结构的设置。Geoffrey Rothwell(2012)利用持续生产的经济模型证实核电组织结构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并指出核电站组织结构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效直接与核电站的产出挂钩,关系着核电站的安全,核电站构建怎样形式组织结构决定着核电站的发展前途命运。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理论得到企业的推崇,并证实是行之有效的。在此背景下,核电站构建学习型组织逐渐被提上日程。本文将对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对核电站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环境进行分析,并对建立核电站学习型组织进行思考。

1 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

1979年美国三哩岛事件、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等重大核电事故教训表明,要提高核电安全水平,应该建立更有效的组织模式,即学习型组织。

1.1 学习型组织的内涵与特征

1.1.1 学习型组织的内涵 学习型组织的内涵,专家们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阐述,尤以彼得·圣吉最具典型,他认为:学习型组织是这么一个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线,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不断学习以及如何共同学习。”[1]因而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2]

1.1.2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按照彼得·圣吉教授的观点,学习型组织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①学习型组织是愿景驱动型的组织;把个人的愿景综合汇集成共同的价值观与愿景,在企业、单位等组织内部形成“一条心”的思维,促使组织成员一起努力奋斗。②学习型组织是善于不断学习的组织;个人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是创建学习型组织追求的目标。③学习型组织是自主管理的扁平型组织;让低层员工的思想快速、准确的传达到上层管理者当中,那么就要去除繁琐的管理层级、理清信息传递的路径,实现组织管理层级的扁平化。④学习型组织是具有创造性的组织;一个企业是否有发展前景是否具有活力,就在看于其是否有创造能量的潜质。⑤学习型组织是员工家庭与事业相平衡的组织;学习型组织承诺支持每位员工在充分自我发展的同时,也提倡提高员工家庭生活的质量。

1.2 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分析

1.2.1 核电安全文化的驱使 核电站本身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等形成的企业文化的提升依靠学习型组织,只有与学习型组织的有机、柔性、扁平、符合人性的组织特性相结合,才能够真正的发挥核电安全文化的作用,指导核电厂可持续发展。核电站是一个复杂型工业系统,提倡安全性文化。因而建设核电站安全文化需要一种具有学习型特征的组织结构作支撑,因而需要在核电站内创建学习型组织以提升核电安全文化水平。大亚湾核电站就是一直以“安全发展,追求卓越”为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团结精神”为主要特征的安全文化导向;秦山核电站则是以“安全是核电站的生命,安全文化是核电的灵魂”为命题展开核电安全文化建设;田湾核电站的安全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其安全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核安全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如此等等,提升核电站安全文化,归根结底就是不断创新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发展的过程需要。把安全文化与学习型组织有机结合起来,创建学习型组织,提升核电安全文化水平。由此可见,核电安全文化使命驱使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

1.2.2 提高核电站的抗风险能力 传统的核电站是一切行动都听从上级管理部门的安排,操作员基本上没有自主决策权利,当核电站发生安全临界事件或核电安全事故时不能当机立断去解决,而是通过层层的领导“命令”才能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解决方式途径单一,速度也很慢,并且问题层层传递会出现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信息失真,这些都有可能给核电站带来核电安全风险。要改造这种管理模式,构造上级指令与下级的主观能动相融合的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的特性将发挥作用,能够让核电站领导与员工边工作边学习,在动态环境下坚持终身学习,增强人与人之间沟通与交流,提升核电安全修养,最终提高核电站抗风险能力。

1.2.3 学习型组织可加快核电产业的自主化与国产化 我国第一座商业型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在由中国人接手管理之前,使用的基本上都是法国和英国的“外来”技术,并由一家美国公司提供质量保证;而我国第一座自主建造、设计、运营管理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则是在引进消化外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核电发展情况,自主创新,设备国产化,结束我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求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它强调的是自主学习、团队学习、终身学习。核电站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核电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新思想新方案,让核电产业自主化、国产化,从而使得我国能够掌握核心核电技术,加快实现核电产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

1.2.4 核类学习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核电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需求。根据我国核电发展状况,全国在建及拟建核电站,需要培养各种不同层次的核电专业人才,如反应堆工程、核技术、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核物理等。由于我国核电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我国核电技术水平距离先进国家的核电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想缩短这种差距,就需培养大量核电人才。而在核电站内部构建学习型组织,可使得从电站一线员工到高层管理人才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为我国核电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2 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环境分析

核电站是属于研发成本高、规模大、系统复杂、项目周期长、沉淀成本高等特性的大型技术兼资本型产业系统,受到国家层面政策环境影响、行业内各种条件约束以及电站本身发展技术制约,因此在核电站内部创建学习型组织所面临的环境非常复杂。为了更好的创建核电站学习型组织,首先应对其所受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对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础和制约因素进行研究。

2.1 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础

2.1.1 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技术基础 目前我国核电站绝大部分为压水堆,在技术上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安全性能大大提升。福岛核电事件后,国家已经重新审视我国的核电技术路线并对二代加和三代技术的市场空间或将重新划分。由于我国核电技术起步较晚,其发展主要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创新来实现,在核电规划中,我国政府将青睐更安全的第3代AP1000核电技术。[1]在建的三门核电站和海阳核电站均采用了世界上最新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以缩短与世界核电先进技术的差距。如今我国在世界上已率先掌握了第三代AP1000的核电站核岛筏基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性整体浇注技术,核岛钢制安全壳底封头成套制造技术,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主管道制造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大型锻件制造技术五大核心关键技术。随着核电技术的发展,我国也已经对核电站安全管理过程中的核废料处理、核安全检测机器人等新技术加大研发与实验。以上种种说明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具备了技术条件。

2.1.2 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积极态度 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指出,按照15年内新开工建设和投产的核电建设规模大致估算,核电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总量约为4500亿元人民币,其中,15年内项目资本金需求量为900亿元,平均每年要投入企业自有资金54亿元。根据我国核电“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核电装机规模将达到390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8600万千瓦。总理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可见,国家发展核电的决心。那么要管理好、发展好核电站,没有一个健康、安全、高效、可靠的组织管理结构是不行的,创建学习型组织迫在眉捷。虽然受到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的影响,我国核电发展脚步有所放缓,但不影响国家发展核电的长远计划,只是更加注重安全发展核电理念,借助日本核电事故,可以给国内核电站提供提倡安全文化发展理念,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机会。

2.1.3 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人才条件 我国核电建设的发展,人才是关键。我国核电站建设已拥有大批优秀的人才队伍,而且据统计我国约有40所高校培养核专业人才,其中设立本科核类专业的高校有32所,具有研究生培养资质的高校有24所,为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奠定一定的人才基础。

2.2 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制约因素

2.2.1 对学习型组织认识不足 目前核电站管理者对提高核电安全绩效的硬件建设十分重视,而对建构学习型组织认识不到位;核电站组织国有成分较大,员工也不担心“饭碗”的问题。又由于核电站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创建学习型组织可能会占用一些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最重要的是创建学习型组织在短时间内难以给核电站带来很明显的经济效益。这样就使得核电站从一线员工到高层管理者对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认识存在一个定位差。还有一些员工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拿着书本读读书,再进行统一考核就完事了,而且考核的主观性太大,量化考核体制又难以实施,所以就干脆敷衍了事。其实不然,学习型组织并不是死读书,它强调的是一种学习的思维与理念,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的考核指标对员工进行考察。

2.2.2 核电站本身管理的缺陷 一般而言,企业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而核电站不同于一般企业,强调生产安全责任高于一切,但同时也追求电站效率,提高经济产出。当发生临界事件时,核电站可能会考虑到经营成本而没有停止运作检修,这时“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宗旨就形同虚设,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与实施。再者我国核电站集权程度高,操作员工在发现问题时需层层上报之后才能得到解决,一旦出现重大事故,这种决策方式不适应形势的要求。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需要一个相对放权的环境,信息能够由上到下自由的传递,强调安全与效率同样重要。因此可见,我国核电站本身管理的局限性可能会限制核电站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3 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路径

3.1 以自我超越为导向,重视标杆管理 自我超越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基础,也是推动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一步, 只有核电站每个领导干部和员工都具备实现自我超越的强烈愿望,核电站才能实现持续的安全运行和跨越性的发展。[4]核电站对于安全工作是“永不满足”的,对于人员、技术、管理方面的改进时刻都在进行着,这就要求核电站管理者与员工具备强烈的自我超越的意识,从一个目标超越另一个目标,不断的超越自己、不断的取得更好的成果。自我超越的典型管理模式就是施乐公司1979年创建的标杆管理,即与同行的电站进行对比找出差距,持续改进、不断超越。实行核电站内部不同部门相比较、与国内标杆核电站进行对比、同国外先进核电站进行比较、将核电站各项综合指标同WANO等先进指标进行比较,找出差距,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我国的大亚湾核电站正是采用了标杆学习的方法,通过电站员工持续不懈的学习,才实现了连续安全运行3446天的记录。

3.2 不断改善心智模式,注重经验反馈 心智模式是映照在我们心中关于自己、别人、组织及周围世界每个层面的假设、形象和故事。每个组织成员都有自己独特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根植于每个组织成员的心中。对于核电站,经验的不断反馈很重要,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水平的不断更新,很多基于经验判断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组织结构的发展要求,这时就需要核电站领导班子和员工去除陈腐落后的思想,学习新理念,改善心智模式。特别是在日常生产管理中,广大员工应该敞开心扉,相互交流,力求在工作中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能像“融纳百川”接受别人正确的观点,为生产实践不断积累成功经验,并将一些成功经验、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法等编写成册,以方便以后工作查阅,及时淘汰错误落后的经验与方法。大亚湾核电站鼓励“高度透明,经验反馈”,核电站各级领导提倡政策透明、决策透明、管理透明和事件报告透明;并做好内外部的经验反馈,努力从实践中吸取教训,并特别注意鼓励员工主动承认自己造成的过失,以便最大限度的减少差错,避免重蹈覆辙,以强调经验反馈的重要性,改善核电站工作人员的心智模式。[5]

3.3 树立共同愿景,统一核电站员工的价值追求 共同愿景是组织中所有成员共同的、发自内心的一种非抽象的意愿,能够激发成员为组织这一愿景而奉献,它能够创造巨大的凝聚力。共同愿景是凝聚核电站领导与员工有力武器,它需要核电站领导与员工一起努力奋斗、共同真诚的奉献。控制室操作员的共同愿景是力求让每一个操作都能够及时正确的执行,安检部门的使命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的死角,供应商的愿景是尽量使每一台核电设备高效安全的运行,投资者追求尽快回收投资额,核电站运营商则既强调核电安全又重视核电经营效益,等等。可见核电站安全经济这一共同愿景需要核电站内部领导与员工,外部供应商与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重视与协调,在核电站内外部树立共同愿景,统一核电站各层员工与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追求。将核电站各级员工的工作重心放在这一共同追求上,是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关键所在。秦山核电站员工就是一直秉承着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于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6]努力实现“成为中国核电运营管理第一品牌”共同愿景,兢兢业业管理企业。

3.4 以团队学习为依托,加强安全文化的培训与宣传

团队学习是一个单位的集体性学习,便于单位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进步,讲求的是团队的意识和行动,它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路径。核电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个人很难独自完成一项完整的工作,需要依靠群体的力量与智慧,创造一种“一种智慧+一种智慧>两种智慧”。在核电站,以团队学习的方式开展安全文化的培训与宣传,可通过开展多种途径的入职培训、提升技能培训、安全文化培训、团队学习交流活动来实现,让核电站内部不同层级的领导与员工都能够有所侧重点的去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以实际行动加深对核电安全的认识,确保核电生产有序高效的进行。例如:秦山核电站定期开展培训班、研讨会、安全技能竞赛等多种多样的活动,用来宣传安全文化知识,讲授安全科学技术、传播应急处理方法和自救技能,以团队的方式使广大核电员工从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培养安全文化意识、提高实际操作技巧。[6]

3.5 学会系统思考,培养安全第一的全局观念 系统思考是以整体的观点对复杂系统构成组件之间的连接进行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的传播,传统的静态思考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步伐,要想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求得生存、获取经济利润、保证生产安全就必须学会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动态的思维思考问题。在核电站内,一个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会导致大的灾难,这就要求在日常生产中不管何时何地,什么岗位什么工作都应该铭记“安全第一”这一全局观念;在发生核电事故时应该以大局为重,以安全为已任,积极应对,及时救援。大亚湾核电站推行的STAR方法就是系统思考的一个例子。秦山核电站、田湾核电站以及在建的广西防城港核电站等都以各种不同的系统思考方式来提升核电安全意识,为核电站创建学习型组织做铺垫。

4 结论

核电安全理念已逐步得到完善与保证,核电经济效益也日渐稳定与扩大,这些都离不开核电领导与员工的努力奋斗。同样,在保证核电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核电站创建一种新型的组织——学习型组织,也需要核电站广大领导与各级员工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改善思维模式、开拓创新,以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操作生产,提升安全文化,保证核电站安全高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孙德意,宋浩亮,许俊斌.从世界核电站发展趋势看我国核电发展现状[J].上海电气技术,2011,(2):41-46.

[2][美]阿基里斯.组织学习(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13.

[3]徐其锋.重庆公路养护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5):148-150.

[4]黄昕,谭杰.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电站核安全文化建设探讨[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4.